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屈原列传(节选)理解性名句默写检测

屈原列传(节选)理解性名句默写检测

屈原列传(节选)理解性名句默写检测
屈原列传(节选)理解性名句默写检测

屈原列传(节选)理解性名句默写检测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是:,。

2、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

“,”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

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这一事实进行了论证。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这三方面。

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8、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

是:,。

9、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10、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1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

是:,,。

12、《离骚》的文风特点是“,”。

《屈原列传》(节选)答案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是:“离骚”者,犹离忧也。

2、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这一事实进行了论证。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这三方面。

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其文约,其辞微。

8、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9、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10、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12、《离骚》的文风特点是“其文约,其辞微”。

《离骚》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3、“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 1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 12、《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 1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 14、《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 15、《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 16、《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 17、《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 ,。 18、《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 19、《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 20、《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 21、《离骚》中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的两句: ,。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 ,悠悠我心。呦呦鹿鸣,。 明明如月,。,心念旧恩。,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依依墟里烟。户庭无尘杂,。 久在樊笼里,。 蒲苇韧如丝,。 ,子无良媒。,以望复关。 士之耽兮,。,三岁食贫。 ,二三其德。兄弟不知,。 淇则有岸,。总角之宴,。 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行道迟迟,。我心伤悲,。 《离骚》理解性默写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4.,; ,。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训练及答案 劝学 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 “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逍遥游 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师说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理解性默写重要句子精选

离骚理解性默写重要句子精选 1、屈原在《离骚 》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 是: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 佩, 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 遭贬黜的句子: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 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 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 中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伏清白以 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7、《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 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8、《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屈 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9、《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 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0、《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 人的模样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屈原在《离骚》中揭露楚国朝政的黑暗。“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 改错”,诗人巧用比喻,揭露佞臣巧于言语,背违先圣之法,随心所欲,恣意妄 为。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用比喻揭露人臣不修仁义, 背弃忠直, 随从枉佞,苟合于世,以求容媚。 12、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在《离骚》中爆发出痛苦而无奈 的浩叹: “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清代朱骥在 《离骚辨》 中说: “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 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 13、《离骚》中用比喻写屈原承继并恢宏先圣遗德,执分守节,不随俗人, 正道直行,方正廉洁,与奸佞圆滑的群小不相为谋的语句是:鸷鸟之不群兮,自 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 1. 司马迁高度评价屈原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比喻说屈原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屈原“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怨”的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离骚》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离骚》的文风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写屈原文如其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用对比的方式评价《离骚》文辞平常,但意义重大;列举的事例虽浅近,但含义深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屈原回答渔夫自己“见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 1. 司马迁高度评价屈原之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3. 屈原“穷”的原因是“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4. “怨”的缘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 《离骚》的内容是“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 《离骚》的文风特点是“其文约,其辞微” 7、写屈原文如其人的句子是: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8、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9、屈原回答渔夫自己“见放”的原因是: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高考理解性默写《离骚》(附答案)

《离骚》理解性默写 真题回顾 (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5全国新课标Ⅰ卷)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3、“,___________ __________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 1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 12、《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 1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 14、《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 15、《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16、《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 17、《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 18、《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 19、《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 20、《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 21、《离骚》中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的两句: ,。

九年级上册理解性默写题(含答案)

九年上学期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望江南(梳洗罢) 1、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词中通过眼中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肠断白蘋洲。 4、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隅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5、描写思妇盼望之深、相思之苦、忧愁之深的句子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6、写思妇形单影只、久久等待的句子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渔家傲秋思 1、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词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衡阳雁去无留意 3、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话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6、抒写征人思乡、戍边报国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围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千骑卷平冈 2、词中动用典故言志的词句是:亲射虎,看孙郎。或(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请写出这样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5、以孙权自比,突出诗人豪情的句子是:亲射虎,看孙郎。 6、以魏尚自比,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1、词中触景伤情的词句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2、词中抒写人去楼空,万事皆休,还未开口,泪已先流的悲苦之情的词句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词中写词人想泛舟解愁,却最终无奈作罢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象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词人睹物思人,悲从中来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6、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技高超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功名的词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破阵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请写出你印象最深的连续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6、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写出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视觉:马作的卢飞快;听觉:弓如霹雳弦惊 7、描写军营豪壮生活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最新《离骚》理解性默写整理

《离骚》理解性默写 1. 屈原《离骚》中(),()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对广 大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 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3.《离骚》一诗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 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 4.屈原的诗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表现对人民的深 切同情的句子:(),()。 5.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 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 诗是:(),()。 6.《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的境遇。 7.《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 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8.《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 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9.《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 行高尚的两句:(),()。 10.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 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11.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的名句(),()体现了他用崇尚忧国忧民的美德约束自己,即使为此牺牲生命也不足 惜的情感。 1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 然死多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是:(),()。 13.《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 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1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 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15.《离骚》一文中,屈原用(),(),()三句,指出了楚怀王荒唐,群小嫉恨,时俗取巧的污浊、绝望之境。 16.《离骚》中表现屈原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 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17.《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 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18.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屈原列传》练习题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屈原列传练习题(15级第14周末作业) 一.1.下列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短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 B.顷襄王怒而迁之迁:调动官职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列:班列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称为鼻祖 2.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⑥此不知人之祸也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 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翻译下列文句。 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爱国忠君的一组是()

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②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⑤虽流放,眷顾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③④⑤ D.④⑤⑥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众人皆醒,何不其糟而啜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以身以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科?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科?”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5.选出对加黑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常流:经常流动 6.选出对加黑词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7.选出“举世馄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 A.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8.选出不符合渔父所说“圣人”条件的一组人物()

最新全国卷语文高考理解性默写试题(附答案)

高三语文周三小测12 默写 班别:姓名:评分: 1、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抒写与琵琶女素昧平生却同病相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之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出师表》里,诸葛亮自述他躬耕南阳时的心理状态是 “,”。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是 “,”。 6、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来委婉地劝诫唐王朝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7、在《劝学》中,荀子用“木受绳”和“金就砺”来比喻论证,引出学习效果: “,”。 8、李商隐《锦瑟》诗意含蓄,但诗人最后发出了 “,”的感慨,引发了读者情感的共鸣。 9、苏轼《水调歌头》中“,”两句,既包含望月怀人的思念,又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10、《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_____,_____”。 1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人之所以愈益圣明是因为他们“_____”,而普通人则相反,是因为他们“____”。 12、“______,_____”道出了《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3、《登高》中作者对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弱感叹的句子是: “,” 14、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 1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眷念之情的句子是“,”。 16、《阿旁宫赋》中,杜牧用比喻的方式想象宫殿的走廊和屋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离骚》理解性默写含答案复习课程

《离骚》理解性默写 含答案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 句:,。 3、“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 句:,。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 句:, 。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 1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 12、《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 1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 14、《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

15、《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 16、《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 17、《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 ,。 18、《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 19、《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 20、《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 21、《离骚》中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的两句: ,。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 ,悠悠我心。呦呦鹿鸣,。 明明如月,。,心念旧恩。,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依依墟里烟。户庭无尘杂,。 久在樊笼里,。 蒲苇韧如丝,。 ,子无良媒。,以望复关。 士之耽兮,。,三岁食贫。 ,二三其德。兄弟不知,。 淇则有岸,。总角之宴,。 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行道迟迟,。我心伤悲,。 《离骚》理解性默写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列传(节选)理解性名句默写检测

屈原列传(节选)理解性名句默写检测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是:,。 2、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 “,”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 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这一事实进行了论证。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这三方面。 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8、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 是:,。 9、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10、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1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 是:,,。 12、《离骚》的文风特点是“,”。 《屈原列传》(节选)答案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是:“离骚”者,犹离忧也。 2、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这一事实进行了论证。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这三方面。 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其文约,其辞微。 8、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9、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10、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12、《离骚》的文风特点是“其文约,其辞微”。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题目(答案):

1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测试姓名计分班级 一、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 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凉州词》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14、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15、《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 是(共10 字): 15、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16、 二、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

2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三、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的粗略? 详写: ①②③④; ②略写:① 2、说一说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3、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3、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 4、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① ② 5、“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句诗的作用是写出木兰停机叹息,表现()。 6、“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数,请联系所学内容再举两例: 7、 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运用修辞手法是(),表现了木兰(、和)的性格。 2

3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原文与情境默写(附答案) 第三篇: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汉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初中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 1.《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2.《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3.《论语》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4.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内心的喜悦。(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 5.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为国捐躯、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这在《鱼我所欲也》中的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知错能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艰苦磨炼对人才成长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________________。”

屈原列传练习题及答案

屈原列传练习题(15级第14周末作业) 一.1.下列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短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 B.顷襄王怒而迁之迁:调动官职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列:班列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称为鼻祖 2.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⑥此不知人之祸也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 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翻译下列文句。 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爱国忠君的一组是() 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②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⑤虽流放,眷顾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③④⑤ D.④⑤⑥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众人皆醒,何不其糟而啜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以身以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科?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科?”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5.选出对加黑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常流:经常流动 6.选出对加黑词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7.选出“举世馄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 A.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8.选出不符合渔父所说“圣人”条件的一组人物() ①屈原②文天祥③李白④苏洵⑤辛弃疾⑥史可法⑦归有光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⑦ D.②③④⑥⑦ 9.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