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教改革学案

宗教改革学案

宗教改革学案
宗教改革学案

高二历史欧洲宗教改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内容。

自主学习:

1、天主教在中世纪拥有怎样的地位?(P52—P54)

2、结合教材和两则材料:

材料一:“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摘自《西方宗教史》

材料二:“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教皇出巡兜售赎罪券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德国为什么会最先出现宗教改革运动?

探究一:宗教改革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有几条?

2、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天主教的“因形称义”分歧点在哪?

(二)宗教改革的扩展——加尔文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

1、请大家分析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有哪些异同?

2、英国宗教改革的内容有几点?

3、英国宗教改革有何特点?探究二:宗教改革的影响

知识归纳小结:

答案:2、中世纪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

⑴经济:天主教占有各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其轻视商业商业的思想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⑵政治:神权大于王权,罗马教廷经常干涉各国内政,阻碍了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不利于欧洲各国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

⑶思想文化:天主教垄断教育,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迫害异教徒,阻碍近代科技发展;

⑷社会生活:每个人的终生都受到天主教会的影响,不利于个性解放和物质追求。

探究一:(一)1. (1)反对赎罪券;(2)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3)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4)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5)世俗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

2. 怎样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是听从教皇、教会,服从教规,还是相信自己。这说明,宗教改革本质上并不反对宗教,只是把“为信仰而生活”改变为“为生活而信仰”,自由的生活才是他们追求的真谛!

(二)1.相同点:①信仰得救;②《圣经》是最高权威、③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点:①主张先定论,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②神职人员要由信徒选举产生,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③鼓励人们大胆地追求财富与成功,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2. (1)英国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

①王权大于教权,英王是国教的最高首脑;②保留了天主教教义与仪式;

③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控制;

(2)解散修道院,没收其财产,严重削弱教会势力。

3. 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加强了王权,但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聚落导学案.doc

岑溪市三堡中学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主备人:祝小惠 复备人:李远飞 黄彩芬 教研组长审核: 教务处审批: 班级: 【合作探究】 1、 读课本78页图4.9世界语言的分布,并对照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见课本最 后一页附 图),完成79页表4.4。 2、 完成课本80页活动题。 【收获驿站】学习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内容呢? 【达标测评】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导学流程 1、 2 、 3 、 4 、 5 、 6 、 7 、 新课导入 独学 对学群学 合作探究 小组展示 检测 小组: 姓名:: 第四章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课型:预习+展示+检测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六种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2、 能够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 能够用实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66-67页,用双色笔标注重点。注意关键词: 语言 语言的分布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初步学会下面的知识。 一、世界的语言: 1、语言的作用(3个要点)。 2、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都包括那些语言? (六 种语言) 3、阅读78页材料,了解世界语言。 从人数上来说 _________ 榜首,大约有13亿;其次是 ________ 语,有 4亿多;第三位是 ________语,有3亿。从广泛程度来说,—语 使用最广。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 世界三大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主要分布地区,并填写下表 A.汉语 B.英语 C.西班牙语 D.俄语 2、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3、哪种宗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4、读图题 C ?佛教 【)?清 真教 D.喇嘛教 观察下面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建筑物,回答下列问题: A 教的教堂, 教的清真寺,图C 是 教的 佛塔。 思路点拨: 1、 基督教徒:佩带“十字架”。伊斯兰教徒:穿口色长袍。 2、 佛教建筑以塔迖建筑为其突出特征;伊斯兰教以圆顶为其建筑特色,屋顶上 通常有一弯 新月;基督教以尖顶建筑为主,屋顶有十字架标志。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5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七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35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试说明2015 2016年2017年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的兴起;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和莎士比 亚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及 其历史影响 T23(文艺复兴) 复习建议: 1.注意理解人文主义精神内涵随时代发展而 不断变化发展 2.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3.热点联系:人文主义思想与当今中国“以 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相联系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七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35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

意义,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催生了⑨__________科学 2.使人们从⑩__________中解放出来,重新开始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3.适应了萌芽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后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点题训练1】如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考点二宗教改革

【点题训练2】如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此版画反映了当时( ) 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 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 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 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 要点一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精品教案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重要语言种类及作用,掌握世界重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学习重点】: 1、世界重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2、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三大宗教不同建筑风格的画面,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营造一种有宗教特色的氛围,以诱发学生的求知心理。 活动一:2个即兴表演 师:同学们的才艺如何?那我们就来2个即兴表演。 第一个即兴表演:一个同学扮演来深圳旅游不懂中文的外国人,一个同学扮演不懂外文的出租车司机。扮演外国人的同学,请把你想去的地方写在黑板上,然后擦掉。 生:(表演略) 师: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不通,给交流和沟通带来困难,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第二个即兴表演:一个同学扮演阿拉伯人去一个中国人家里做客,一个同学扮演接待这位客人的中国人,看看这位同学怎样接待这位客人。 生:(表演略) 师: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如果你对宗教一无所知,也会好心办坏事。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P77-P78并结合图4-9了解世界重要语言种类及作用、世界重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上共有________多种语言,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这6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4、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其发源地国家。 5、结合图4-9,填写下表: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二)阅读课本P79,了解三大宗教发愿及主要分布地区 1、、和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其中,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2、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等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 3、填写下表: 宗教产生地方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二、自主探究 结合图4-11,完成活动第1题,三大宗教的建筑有何特点?。 三、巩固练习 1、下列通行阿拉伯语的是: A.西亚的阿拉伯半岛 B.北美洲东北部 C.非洲南部D非洲中部 2、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产生于: A. 欧洲 B. 亚洲 C.非洲 D.北美洲 3、下列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是: A. 南美洲西部 B. 亚洲东部 C. 非洲北部 D.欧洲东部 4、在我国西藏地区盛行的喇嘛教属于:

太平天国-导学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第一阶段:自主预习案(1课时) 第一:研读目标及重难点。(3分钟)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目标: ①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 ②通过情景再现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与列表归纳能力。 ③通过对比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在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从发展史看运动失败之因及教训史论结合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培养学生分析、提炼材料能力。 (2)情态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使学生明白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②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体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重点]: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因及教训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辩证看待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第二:独立学习,完成学案。(20分钟) 【自学导航】静心、独立、快速、高效 一、萌发理想:人间天国梦(背景) 据导言和课本第一段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回答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洪个人因素: 思想来源: 二、追求理想:打造天国梦(兴起与巩固) 1. 天国辉煌--兴起与全胜 结合p54页形势示意图,通过地图归纳起义过程;定都后面临严峻的军事形势,为此采取哪些措施?分析措施的目的意义。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定都南京 --北伐西征 -- --- ---- 重建核心 ---- 2、制定纲领--巩固 ①重点突破:结合课本55与56页前后期的两个纲领分析纲领的目的、内容、如何评价两个纲 领?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5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 (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括。 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②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3)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痛恨罗马教会。 (4)直接原因(导火索):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发表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 (1)激起了各地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得到一些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特别提醒]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爆发的原因 (1)德意志经济显著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德意志是天主教世界受罗马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 (3)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马丁·路德的推动。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宗教思想 (1)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认为人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2)每个信徒都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 (3)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2.宗教仪式 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 (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特别提醒]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的历史作用 (1)否定了受罗马教廷控制的德意志地区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2)否认了教皇的神权地位。 (3)促进了本民族教会的建立。 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1.对德国: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1)不少宗教团体陆续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2)掀起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爆发了闵采尔起义。 (3)把《圣经》译成德文,既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1555年,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 2.对欧洲 (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 (2)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宗教改革学案

高二历史欧洲宗教改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内容。 自主学习: 1、天主教在中世纪拥有怎样的地位?(P52—P54) 2、结合教材和两则材料: 材料一:“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摘自《西方宗教史》 材料二:“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教皇出巡兜售赎罪券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德国为什么会最先出现宗教改革运动? 探究一:宗教改革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有几条? 2、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天主教的“因形称义”分歧点在哪? (二)宗教改革的扩展——加尔文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 1、请大家分析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有哪些异同? 2、英国宗教改革的内容有几点?

3、英国宗教改革有何特点?探究二:宗教改革的影响 知识归纳小结:

答案:2、中世纪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 ⑴经济:天主教占有各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其轻视商业商业的思想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⑵政治:神权大于王权,罗马教廷经常干涉各国内政,阻碍了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不利于欧洲各国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 ⑶思想文化:天主教垄断教育,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迫害异教徒,阻碍近代科技发展; ⑷社会生活:每个人的终生都受到天主教会的影响,不利于个性解放和物质追求。 探究一:(一)1. (1)反对赎罪券;(2)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3)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4)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5)世俗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 2. 怎样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是听从教皇、教会,服从教规,还是相信自己。这说明,宗教改革本质上并不反对宗教,只是把“为信仰而生活”改变为“为生活而信仰”,自由的生活才是他们追求的真谛! (二)1.相同点:①信仰得救;②《圣经》是最高权威、③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点:①主张先定论,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②神职人员要由信徒选举产生,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③鼓励人们大胆地追求财富与成功,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2. (1)英国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 ①王权大于教权,英王是国教的最高首脑;②保留了天主教教义与仪式; ③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控制; (2)解散修道院,没收其财产,严重削弱教会势力。 3. 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加强了王权,但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

3.3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学习目标】 1.能在地图中指出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2.能在地图中指出世界三大宗教教徒分布地区 【重点、难点】 1、重点:六种工作语言的主要使用国家和地区 2、难点:三大宗教的具体分布地区 【课前预习】 1、联合的六种工作语言是哪些语言? 2、看课本P56图3-8,了解这六种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3、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_______语。 4、拉丁美洲主要通用___________语,巴西和一些岛国讲葡萄牙语。 5、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主要流行于_______和_______。 6、看课本P58-59找出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大宗教?它们的教徒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它们起源于什么地区?主要经典著作是什么?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储备 1、阅读P56图3-8,了解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及其分布地区。 2、阅读P58图3-10,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具体分布在哪些地区?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世界上的语言有2000多种,其中有30%的语言有文字,70%的语言没有文字,现在使用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六种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我们常见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矗立着十字架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 2、全方位互动 互动1:阅读课本P56-57,结合图3-8,找到以下问题: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⑴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______语、_______语、_______语、_______语、______语、________语。 ⑵、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___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________语。那么你知道该语言为什么在世界上流传最广吗?(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把英语作为母语,________、_________等国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⑶你知道为什么拉丁美洲流行西班牙语与葡萄牙语? ⑷西亚和北非主要流行什么语言? 互动2 阅读课本P57-P59,完成以下问题: ⑴世界三宗教是指哪三大宗教? ⑵通读课本填表比较(看谁填的准确!)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能说出世界三大宗教以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由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增强对世界文化的了解;用所学的知识认识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所使用的语言。 2、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由对世界各种语言的认识,以及宗教及其建筑物特色。学会理解世界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逐步养成正确对待各种世界文化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知道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三大宗教及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地图、资料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讲故事:《圣经·创世纪》中记载的一个故事片断:人们的祖先为了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解题时的通天塔修建的挺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了。上帝得知此事,又惊又怒,于是决定让人世间的预言变成好多种,各种语言里面又有很多种方言,这么一来,由于造塔的人语言不通,沟通起来经常出现误会和错误,最后就没办法继续修建高塔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是我们人类进行交流和沟通重要工具。一般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讲授新课] 一、世界的语言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你们知道的语言有哪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哪几种? 2、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国际上最通用的语言是什么? 朗读:“阅读材料”目的开拓视野,认识世界丰富的语言组成,体会人类文化的语言组成所带来的人类文明。 学生活动1: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导学案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世界主要的6种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能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3、能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的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4、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读图能力。 5、运用地图和多媒体,查找相关宗教,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掌握世界主要6种语言及三大宗教。 2、学会读图分析世界主要6种语言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 难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方法。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四、知识网络导航: 五、课前收集资料: 全班分为六小组 1小组和6小组:基督教的发源地、分布位置、代表建筑和特点、生活习惯等 2小组和5小组: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分布位置、代表建筑和特点、禁忌等 3小组和4小组:佛教的发源地、分布位置、代表建筑和特点等 六、学习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齐唱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 We are family Travel dream A thousand miles Meeting in Beijing ……(全班同学大声唱出来) 环节二:知识抢答,感知语言 抢答、感知语言(全班同学积极抢答,一起回答,不用举手) 联系生活:感受方言(如吃饭:用粤语、闽南语、潮汕话等表达) 环节三:小组讨论,图表突破 活动要求: 1、全班分为六小组,小组讨论,阅读课本P78页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填下面表格,限时

导学案模板(教师版)

第四单元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班级:姓名:学号:小组评价: 【课前导学】 一、学习目标 1.课标要求:﹙1﹚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做的贡献 ﹙2﹚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3﹚理解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2.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3.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 1、经典力学 (1)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自制望远镜发现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星体,证明“日心说”的正确性。 (2)牛顿(英国科学家)——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经典力学建立标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体系(经典力学体系)最显著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2、相对论的创立 内容: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①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 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②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权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的分布状态。 意义: ①打破了传统的牛顿力学体系的。 ②发展了牛顿力学,把物理学由近代推进到现代阶段。 3、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①诞生:1900年,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②发展: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理论;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E=MC2) ③意义: a. 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五单元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程标准素养解读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 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 志开始的原因。 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角度理解马丁·路 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马丁·路 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一、“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序幕 1.原因 (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 (3)思想原因: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 (4)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宗教改革。 (5)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发表: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关于赎罪劵的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深度点拨]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更主要的是德意志地区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义 (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帝与《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2.宗教仪式 (1)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2)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 (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深度点拨]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宣称人们必须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多做“善功”才能“赎罪”;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认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就可以得救,马丁·路德的主张承认了教民与上帝对话的主动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特权。 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1.对德意志: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1)迅速得到广泛传播,不少宗教团体陆续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2)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 (3)路德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1555年,德意志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 2.其他影响 (1)人们不再盲目迷信罗马教廷的说教,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 (2)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深度点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1.16世纪初,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使得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2.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是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特权的否定,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思想统治,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 史料一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①只邀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学案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单位编写人审核主任使用时间 课程标准:了解世界语言的种类和联合国常用的六种语言。掌握三大宗教的名称和差别,辨别各种宗教文化、建筑、仪式、经典。 学习目标: 1、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其中联合国常用的六种工作语言是什么,你会那种语言呢? 2、世界上六种语言大致是如何分布的? 3、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什么?你能谈谈你所熟悉的宗教吗? 4、三大宗教各有什么特点你能从宗教建筑、宗教经典、宗教仪式等方面说一说你对他们的 了解。 5、世界上三大宗教大致是如何分布的? 自主探究: 1、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什么?人们借助什么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什么是民族 的重要特征之一? 2、哪6种语言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3、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4、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什么? 5、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什么?伊斯兰教在中国又被称为什么? 6、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及产生地在哪儿? 7、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什么宗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什么宗教?(佛 教中的一派) 8、英国人信仰什么宗教?阿拉伯人信仰什么宗教?泰国人信仰什么宗教? 合作交流: 1、课本75页,活动题1、2 2、课本77页,活动题1 3、图中喇嘛教是那种宗教的派别,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吗? 巩固提升: 1、_________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 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3、________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________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4、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5、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教案设计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教案设计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人数最多的宗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1)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及主要国家; (2)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及他们的建筑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同时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树立学好其他语言的信心。 (2)树立正确的种族观,能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 二.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布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是《世界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第三章第三节,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本节教学适合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世界的语言及分布;二是三大宗教及分布,其他宗教如:印度教、犹太教为拓展。 2.学生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世界主要的三大人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从而知道不同人种的语言、文字的不同、信仰宗教也不相同。主要的语言和宗教在学生生活中存在一些,所以难度不大。

3.依据以上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重点: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难点: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创新点:通过读图说出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德育点:树立学好其他国家语言的信心和树立无神论观念。 空白点:活动与反思留空白。 三.教学内容及板书 《世界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板书: (一)世界的语言:汉、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语 (二)世界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四、课前准备:小黑板、投影仪、图片 五、教学过程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章欧洲宗教改革3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

第三节 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 教材整理1 加尔文和瑞士的宗教改革 1.背景 (1)加尔文思想受马丁·路德学说的影响。 (2)发表《基督教原理》,对新教的改革主张作了系统而又清晰的阐发。 2.内容 (1)把《圣经》的权威视为“永恒的真理准则”、教义和生活的标准、教会组织和纪律的依据。 (2)他在坚持不能靠行为得救外,还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预定论。 ①内容:上帝创世前对每个人都有一个判决,选民或弃民都是上帝预定的、不改变的。 ②影响:否定了神职人员和教皇的作用;鼓励信徒在现世尽力获得成功;破除了以清贫为美德的中世纪观念。 (3)创建日内瓦学院,成为培养改革派传教士的摇篮。 3.影响 (1)加尔文的预定论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市民阶级的要求,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使日内瓦获得“新教的罗马”之称。 [深度点拨] 如何认识加尔文改革 加尔文宗教改革显得比较激进,具体表现为建立民主教会,严厉排斥异己,主张国家的民主化和共和化,这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其主张适应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因而加尔文教成为后来资产阶级进行革命、反封建的旗帜。 教材整理2 英国的宗教改革和清教徒运动 1.英国的宗教改革

(1)背景 ①罗马教皇的腐朽堕落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英国人民反对教皇干预英国事务,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③宗教改革派要求简化礼拜仪式,建立民族教会。 (2)1529年,亨利八世改革 ①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取消教皇法庭的最高司法权。 ②1534年,国会通过《至尊法案》,正式承认国王是“英国教会在世唯一最高元首”,有权召开宗教会议。 ③教会向罗马教廷上交的贡金一律上交国王。 ④下令调查修道院的罪恶,封闭了全部修道院,财产收归国王所有。 (3)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改革 ①切断与罗马教廷的关系,恢复英国国教会,神职人员必须效忠女王。 ②宣布女王为英国教俗双方的最高管理者,主要神职的任命、教会决议的实施由政府指定的高级法庭执行。 ③通过了《三十九条信纲》作为国教会的官方教义,标志着英国国教会的最终确立。 2.清教徒运动 (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对专制王权控制教会的状况不满。 (2)主张:纯洁教会,清除旧教影响。 (3)影响: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成为一支重要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政治力量。 [深度点拨]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 英国宗教改革有其特殊性。改革由国王为首的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进行,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虽不再从属于罗马教廷,但改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御用工具。 教材整理3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1.实质 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社会革命。 2.作用 (1)打破了罗马教廷在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为人们进一步摆脱罗马教会和世俗政权的控制,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开拓了道路。 (3)产生了一批国家教会,加强了各民族国家的中央集权,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4)使诸多领域发生深刻变化,对欧洲社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深度点拨] 为什么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运动?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学案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学习目标: 1.识记世界的六大语言和三大宗教。 2.运用地图,掌握六大语言的分布地区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 3.了解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学习方法:阅读法、读图分析法 学习过程: 一、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77-80页“世界的语言”和“世界三大宗教”两个标题下的黑体字正文,完成下面的检测题,一边读,一边画答案,比一比看谁学得快学得好)。 二、自学检测题(6分钟) 1.世界上主要的六大语言是、、、、、。 2.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3.世界的三大宗教是、、。 4.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5.穆斯林是教的教徒。该教在中国又称、。 6.把世界的三大宗教、发源地、分布地区连线。 基督教古印度欧洲、美洲、大洋洲 佛教阿拉伯半岛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伊斯兰教亚洲西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三、小组合作交流疑难(10分钟) (一)六大语言的分布地区 1.我们生活的周围,有没有人信教?信仰什么教?都有哪些活动?请举例说明。 2.什么是宗教?宗教是怎样产生的?谈谈你的理解。 3.三大宗教的建筑有哪些特点? 四、教师点拨小结(8分钟)

五、当堂训练 一、填空 1.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主要有、、、、、。 2.世界的三大宗教是、、。 3.我国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和回族多信仰教;藏族和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喇嘛教是教中的一派。 二、选择 1.澳大利亚使用的语言是() A西班牙语 B 阿拉伯语 C俄语 D英语 2.印度使用的语言是() A英语 B汉语 C法语 D俄语 3.墨西哥使用的语言是() A西班牙语 B 阿拉伯语 C俄语 D日语 4.埃及使用的语言是() A西班牙语 B 阿拉伯语 C俄语 D英语 5.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 基督教 D伊斯兰教 6.小明每个礼拜日都去教堂做礼拜,你知道小明信仰的是什么宗教 ()A基督教 B佛教 C印度教 D伊斯兰教 7.我们常说的回教或清真教,其实就是世界三大宗教中的()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三、将下列建筑物与对应的宗教连线。 基督教 伊斯兰教佛教

2018西亚导学案(公开课)

高二地理 SJDL-09 《西亚》导学案 编写人:贺艳 审核:龚连姣 编写时间:2018年09月27日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西亚的地形特点,能够在地图上指出西亚主要地形区、海域、河流的位置 2.西亚位置的重要性——“五海三洲之地” 3.以波斯湾为中心的丰富的油气资源,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和石油输出线路。 4.以以色列的灌溉农业为例,分析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 1.填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国家名 称: ① ② ③ ④ ⑤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 水域名称: ⑥ ⑦ ⑧ ⑨ ⑩ ? (3)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峡或运河名称,并说明其重要地理意义: a b c d (4)图中e 河名称是 ,f 河名称是 ; 两河流经的平原叫 平原,是文明古国 的所在地。

【教学过程】 一、西亚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1.西亚的范围和主要国家:西亚包括以南,海峡以东以南的20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小亚细亚半岛,其中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土耳其(亚、欧)格鲁吉亚(亚、欧)阿塞拜疆(亚、欧)。 2.地理位置:标出图中的经度和纬度,仔细观察经过的地方 (1)海陆位置:两洋三洲 五海之地. (2)交通位置: ①沟通两洋,联系三洲、五海的交通要道 ②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处:西安(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吐鲁番、喀什---德黑兰(伊朗)---巴格达(伊拉克)---安塔基亚(土耳其)直达欧洲 二、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地形特征: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主要高原: 主要山脉:主要平原: (二)气候:炎热干燥的气候(总体特征) 1 为主,主要分布于 特点:成因分析: 2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小亚细亚半岛地中海沿岸地区, (三)水文 1 由于降水少,河流稀少。 阿拉伯半岛上的无流国:沙特、科威特、阿曼、阿联酋、卡塔尔、也门、巴林 2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巴比伦文明), 流向为,注入。 3 里海是最大的内陆湖; 死海:处于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是由于而成, 世界上最咸的湖泊,是世界上最低地。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课题:欧洲的宗教改革授课人:谢红春 授课时间:2016-12-14 类型:新授课授课班级:高二22班 授课方法:概念解读、分析归纳、联系对比授课教具:多媒体 学习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叙述本单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通过多媒体对本单元所呈现陌生概念的新认知。有:宗教,宗教信仰,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中世纪等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信仰: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 通过世界主要三大宗教的分布图,直观认识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影响。引出: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3: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习方法点拨 1.本课主要学习两个问题:一是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神权大一统地位;二是神权统治受到的冲击。 2.在学习时,要明确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思想解放运动的逐步深入,天主教会逐渐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阻碍。 3.改革天主教会,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教会,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⑴起源:大约1世纪左右,在①与②一带产生,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⑵发展 A.4世纪初期,演变为③的国教。 B.476年,在④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C.11世纪,分裂为以⑤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⑥为中心的天主教。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 ⑴原因 A.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⑦争夺权力,组织“⑧”,势力不断扩展。 B.中世纪的欧洲,⑨严重,⑩衰弱。 ⑵表现 A.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等方式搜括钱财。 B.政治上:?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 C.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掌握了《圣经》?,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 D.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束缚。 『拓展点拨』天主教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对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经济上,天主

教会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思想文化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二、宗教“异端” 1.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①的贬称。 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②”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③。3.表现 ⑴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④。 ⑵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A.英国人⑤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B.捷克人⑥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影响 ⑴对天主教会的⑦提出有力挑战。 ⑵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⑧、发展⑨经济的要求和⑩的愿望。 ⑶对16世纪欧洲的?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拓展点拨』中世纪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以“异端”形式出现的原因: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比较幼稚,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不得不借助宗教力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1.经济上:①开始瓦解,②开始出现和发展。 2.政治上 ⑴③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⑵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④,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⑶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⑤,实现⑥。3.思想上:⑦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⑧的统治。 『拓展点拨』思想文化既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当旧的意识形态阻碍社会进步时,只有通过社会变革,冲破它的阻碍,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要求。 重点难点知识『解析』

初中地理《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对前面学习过的七大洲的分布进行巩固,又能促使学生对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的分布具有更深的认识,为下阶段世界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 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 能够举例说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1.人种、宗教的分布区。 教学难点: 1. 读图归纳人种和宗教的分布区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引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本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语言和宗教。 【提问】你知道多少种语言?咱们通过观看一个视频了解一下。(观看视频) 【自主学习】读一读:课本P83-84“世界的语言” 1.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哪些? 2.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3.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展示】学生回答自主学习内容。 【小结】记一下口诀:汉英俄,法西伯,世界语言,联合国;汉最多, 英最广,世界通用来争当。 【拓展】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而且随着中国 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请看下面的图片,作 为中国人的我们应该为母语骄傲。 【活动】探究世界语言的分布,要求: 1、将贴纸贴在世界地图的相应位置

2、完成课本85 页表4.4 (小组合作完成,7 组在地图上完成,1 组在黑板上完成) 【展示】每个小组选一种语言,上台指图展示语言的分布,教师纠错。【小结】 【反馈】 【提问】 世界上 的宗教 知识你 知道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