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etrel地震解释

Petrel地震解释

Petrel地震解释
Petrel地震解释

petrel常用术语

3D Grid –是一个用来描述三维地质模型的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的网格。Petrel中应用了角点三维网格技术。 Artificial method –用于make surface进程中,意思是在建surface时不用任何输入数据。 Attribute map –是一张地震属性图。可以从地震体中通过提取穿过某一层面的属性值来获得(分两种:一种是从某一表面开始的一定偏移量内的平均属性;另一是两个面之间的平均属性)。 Automatic legend - 一个预先确定好的用于显示窗口中目标体色标的模板 Bitmap image - 输入的位图,例如BMP和JPG格式的位图文件,它们都可以在UTM(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坐标系)中显示出来。 Bulk Volume - 总的岩石体积 Cell Volume–三维网格中单位网格的体积。 Connected Volume –在离散的3D属性中计算相连体积的进程,可用来查找相连的河道。 Contact Level–油水或油气界面,通常是一个固定深度值。 Contact Set –由用户自己定义的一组接触界面,用作储量计算的输入值,也可用作显示使用。 Cropping–通过定义主线、联络线和时间范围,创建真实的地震体。 Crossline intersection–垂直于主测线方向的垂向地震切面。 Cross plot–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相互间形成的交会图(也叫做scatter plot(散点图))。 Datum–在测定海拔时用到的一个固定深度、时间值或是一个层面。 Depth Contours–层面的等高线,描述相同的深度或时间值。 Depth Conversion–将Z值在深度域和时间域间相互转换。 Depth panel–井上的垂向深度标尺。 Display Window–用于显示模型的窗口,分为二维、三维两种类型。 Dongle–硬件加密锁(hardware key),也叫做软件防盗锁(software protection key),它控制着软件模块的使用时间。 Drainage Area –泄流区域,指的是可能产生烃的区域。 Erosion Line–剥蚀线,用于定义层面间的相互削截。 Fault Center Line– 3D网格中用于连接断层Pillar中点的线。 Fault Modeling - 在三维空间骨架中建立断面的过程。其第一步就是建立Key Pillar(主要断层柱子)。 Fault Polygon–断层平面和层面间的交线。 Fault Stick (fault dip line)–描述断层的线,通常是贯穿顶部和底部。 Fluid Constants (流体常量)–地层体积系数,油Bo,气Bg。GOR:气油比。严格讲采收率不是流体常量,但在Petrel中将其列入了储量计算的流体常量菜单中。 Formation Volume Factor–地层体积系数。地表情况下的烃体积与油藏中的体积之比(油和气的分别为Bo和Bg)。 Function Bar–在微软术语中叫作工具栏(toolbar)。不同的进程中,工具栏中的内容不同。 Function window–用作显示函数、交会图、样本变差图和变差模型的作图窗口。 Geological grid–尽可能准确的描述地质状况的精细3D网格。通常要为数模提供粗化的网格。 GIIP–天然气原始地质储量 Global well logs–总的测井曲线。此文件夹中的所以测井曲线都与井名相互独立的存储。 GOC–油气界面 GOR–气油比 Gross rock volume–总的岩石体积 Group panel–为了在同一个平面中显示和对比的方便,将一口井的所以测井曲线或其它井的信息一同显示在连井剖面的垂直切面上。 GSLIB–随机模拟方面的地质统计软件库

GeoFrame_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SIS 软件软件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技术应用之一之一 斯伦贝谢伦贝谢科技服务科技服务科技服务((北京北京))有限公司 2007年3月 GeoFrame 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1 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应用地震属性开展储层横向预测是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地球物理理论、数学理论的不断发展,通过各种计算方法能够提取和分析的地震属性越来越多,如何从众多的地震属性中选择能够反映客观地质现象的属性对目的层储层开展分析,这是地球物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GeoFrame 综合地学平台为地球物理人员开展储层横向预测研究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工具。SATK 、SeisClass 、LPM 以及GeoViz 的组合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完成从属性提取、属性优化、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储层预测全过程。本文重点阐述GeoFrame 储层预测的基本思路及地震属性的地质应用。 1、地震属性储层预测的基本思路 地震地层学原理假定,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具有年代分界面的意义,要研究地层岩性和沉积相主要依据的是地震反射特征及其横向变化,也就是地震属性的变化,这是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基本理论依据。 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横向预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多解性问题,即:一种地震属性参数的变化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一种地质现象的改变,也会造成多种地震属性的异常。 因此,在对地震属性分析预测过程中,如何从众多的地球物理参数中选取能反映地质特征变化的参数,是地震属性预测的主要问题。实际工作表明,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① 正确认识地震属性 正确认识地震属性是做好属性预测的基础,不同的地震属性参数,它的地球物理含义、数学含义不一样,反映的地质规律也不一样。如:半时能量和总能量,尽管都是振幅类参数,但具体的展布规律却不一样(图1)。 图1 1 相同地区相同地区相同地区半时能量半时能量半时能量和和总能量总能量对比图对比图对比图 半时能量半时能量((Energy half-time ) 总能量总能量((Total Energy )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DOC)

安徽理工大学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进,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2、数字滤波:用电子计算机整理地震勘探资料时,通过褶积的数学处理过程,在时间域内实现对地震信号的滤波作用,称为数字滤波。(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的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信号) 3、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4、数字信号: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值。 5、尼奎斯特频率:使离散时间序列x(nΔt)能够确定时间函数x(t)所对应的两倍采样间隔的倒数,即f=1/2Δt. 6、采样定理: 7、吉卜斯现象:由于频率响应不连续,而时域滤波因子取有限长,造成频率特性曲线倾斜和波动的现象。 8、假频:抽样数据产生的频率上的混淆。某一频率的输入信号每个周期的抽样数少于两个时,在系统的的输出端就会被看作是另一频率信号的抽样。抽样频率的一半叫作褶叠频率或尼奎斯特频率fN;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fN+Y,会被看作小于它的频率fN-Y。这两个频率fN+Y和fN-Y相互成为假频。 9、伪门:对连续的滤波因子h(t)用时间采样间隔Δt离散采样后得到h (nΔt)。如果再按h (nΔt)计算出与它相应的滤波器的频率特性,这时在频率特性图形上,除了有同原来的H (ω)对应的'门'外,还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许多门,这些门称为伪门。产生伪门的原因就是由于对h(t)离散采样造成的。 10、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震源发出的尖脉冲经过地层后,变成一个具有一定时间延续的波形w(t)。 11、道平衡:指在不同的地震记录道间和同一地震记录道德不同层位中建立振幅平衡,前者称为道间均衡,后者称为道内均衡。 12、几何扩散校正: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面不断扩大,使振幅随距离呈反比衰减,即Ar=A0/r,是一种几何原因造成的某处能量的减小,与介质无关,叫几何扩散,又叫球面扩散。为了消除球面扩散的影响,只需A0=Ar*r即可,此即为几何扩散校正, 13、反滤波(又称反褶积):为了从与干扰混杂的地震讯息中把有效波提取出来,则必须设法消除由于水层、地层等所形成的滤波作用,按照这种思路所提出的消除干扰的办法称为反滤波,即把有效波在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种种我们不希望的滤波作用消除掉。 14、校正不足或欠校正:如果动校正采用的速度高于正确速度,计算得到的动校正量偏小,动校正后的同相轴下拉。反之称为校正过量或过校正。 15、动校正:消除由于接受点偏离炮点所引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正。 16、剩余时差:当采用一次波的正常时差公式进行动校正之后,除了一次反射波之外,其他类型的波仍存在一定量的时差,我们将这种进过动校正后残留的时差叫做剩余时差。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

【全文】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 [摘要] 地震属性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的隐藏有用信息,因而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近几年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本文对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简单阐述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在不同时期所用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别对新地震属性进行了具体介绍。最后对该技术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摘要:在勘探和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地震资料在复杂油藏系统的解释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缺少一种有效地将地质知识应用于地震解释中的上具。随着一系列属性新技术的出现,对地震属性进行充分研究,就给地质家提供了快速地从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得地质信息的能力。尤其在用常规解释手段难以识别日的储层的情况下,属性分析技术更是给地质上作人员指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地震属性储层预测叠前数据叠后数据 关键词:储层;波形分析;地震属性 1.引言 地震属性是指叠前或叠后的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的特殊度量值。地震属性的发展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的直接烃类检测和亮点、暗点、平点技术开始,经历了70年代的瞬时属性(主要是振幅属性)和复数道分析,90年代的多维属性(特别是相干体属性)分析,21世纪的地震相分析等阶段[1一SJ。随着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储层预测、油气藏动态监测、油气藏特征描述等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之,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藏其中的多种有用信息,这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也为解决复杂地质体评价提供了实用的分析手段。因此,对该技术进行深人调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导出的关于儿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计特性的特殊度量值。它可包括时问属性、振幅属性、频率属性和吸收衰减属性,不同的属性可指示不同的地质现象。地震属性分析则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并结合钻井资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各种地震信息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以揭示出原始地震剖面中不易被发现的地质异常现象及含油气情况。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研究已由线、面信息扩展到三维体信息,从分类提取扰化发展为一项系统的应用技术。随着地震技术的日趋成熟,地震属性技术近儿年也发展迅速,其中有多属性联合解释技术、波形分析技术、吸收滤波技术等。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去完善勘探生产中的油藏描述工作,已经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的核心内容。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预测岩性和有利储集体,描述油藏特征及孔隙度变化,寻找难以发现的隐蔽油区,以至于监测流体运动和进行其它综合研究,一直是石油工作人员追求的目标。 1波形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通常的层段属性只是表示了某儿个地震信号的物理参数(振幅、相位、频率等),但它们没有一个能够单独描述地震信号的异常,而地震信号的任何物理参数的变化总是对应着反映地震道形状的变化,所以,研究和分析地震资料中代表各种属性总体特征的地震道形状(波形),应该能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1. 1波形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处理过程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质量控制系统new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方案 杨永泉朱军红唐明根蒋丽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西安710021 ) 摘要 本文以东方公司长庆分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出发,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系统物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环节,供建立类似系统的人员交流。 1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需求 长庆分院以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研究为生产主业,承接中石油内外及国际油气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项目。承接项目以合同形式确定,项目有多条二维测线或几个三维区块构成,在承担项目后,由生产管理部门下达生产任务,生产任务下达时已经确定了项目承接部门、项目组负责人、项目组成员、项目涉及测线的相关信息及项目要求。项目实施部门接到生产任务书后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分为项目工作流程设计及质量控制设计与工作进度三个方面。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工作都具有不同工作流程顺序。具体一个项目应该应用哪些流程都应该有项目实施人员进行设计。项目设计经过审批后项目方可实施。为了确保处理解释工作质量,在关键的工作流程上设置有质量检查点。根据工作步骤的重要性质量检查点又设置为项目级、部室级与分院级三级。在项目检查时项目级的质量检查人员只能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检查。部室级的质量检查人员只能对本部室的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分院级的项目检查人员可对单位所有项目进行质量检

查。系统需要支持以上业务需求,在业务执行人申请质量检查后系统能够通知质检人员进行质检。质检人员的质检情况可及时的通知反馈给申请人员。通过质量控制能够建立起生产运行动态表。从生产运行表上可以查询项目的成员、任务执行、质检执行的具体情况。 2系统设计 2.1 合同管理 为了便于相关合同信息传递查阅和管理,系统具有合同管理的功能,用合同信息表与合同文件信息表两个数据表存放。合同文件信息表存放合同上传文件的目录信息,合同文件存放在系统指定的文件夹中。合同文件的命名由系统自动命名,文件的原有的名称可以放在备注中。合同信息表与合同文件信息表中的状态字段都具有编辑、发布两种状态,编辑状态的记录,编辑人员本人可修改。发布后的信息只有管理员可以修改。其他人不得修改。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与任务发布中都将使用。 2.2 项目管理 在具有合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项目管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项目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为此在项目信息表中具有项目类别、项目类型、项目管理类型三种分类方法。管理类型分为油田重点项目、公司重点、集团重点及分院项目。项目类别分为解释项目、处理项目、一体化项目、其他研究项目。项目状态具有编辑、实施、关闭三种状态,处于编辑状态的项目项目管理者本人可以删除、可以发布及提交、或在项目结束时关闭项目。修改关闭后的项目,删除执行或关闭后的项目需要特殊的系统权限。项目管理存放项目的一般信息。根据项目可以查

[Petrel2014使用技巧]使用地震剖面照片进行二维地震解释

使用地震剖面照片进行二维地震解释 如果手头只有地震剖面截图或照片,而并非实际的地震数据,但是需要进行二维地震解释的时候,根据不同的解释数据用途,可以在Petrel中有三种方式来实现。根据解释数据的不同用途: 1) 如果解释数据用于归档数据库, 那么断层可以直接在地震 剖面截图上解释,而层位解释必须基于真是的地震数据,所以需要使用插件Blueback 来将图片转换为解释数据。2) 解释数据用来在Petrel中创建三维构造模型。断层可以直接在图像上解释(或解释为多边形),层位可以解释为多边形。3) 如果解释数据是用来为其他软件生成输入数据,如IGEOSS Dynel 3D: Dynel 3D需要地震解释数据作为输入数据或者使用构造三角网格(如.ts文件) 。此处介绍如何在petrel里不用插件进行解释。解释步骤分解如下: 第一步: 输入Bitmap图片 1) 使用Bitmap格式加载图片(如图1)。 2) 设置选项右上角Independent edges保持depth(Z)垂直(如图2)。第二步:插入general intersection进行解释 1) 在任意文件夹右键插入general intersection。 2) 选择三点确定general intersection的位置。 第三步:使用Make/edit polygon开始解释层位 1) 创建一个”pseudo”的interpretation filter来区分不同的polygon的图像来源(如图3)。 2) 使用append polygons的功能将属于同一层位的polygon合并成一个(如图4)。

第四步: 移动Intersection面板 1) 一旦移动了intersection,设置正确的视角(此处设置为west如图5)。 2) 将前一图像解释的层位当作”neighbor”也显示在解释窗口协助(如图6)。 3) 解释该图像(如图7)。 第五步: 进行断层解释 1) 因为断层解释独立与地震道,可直接激活Seismic interpretation进程进行解释(图8)。 2) 重新命名。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大作业(处理部分)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大作业 (处理部分)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班级:12-4 姓名:封辉、孙运庆、何瑞川 学号:2012011236、2012011249、2012011239 2016年 1 月 15 日 评分标准:第三章和第四章各20分,其余各章10分

目录 第一章数据加载和观测系统定义 (2) 第二章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 (4) 第三章反褶积 (6) 第四章速度分析 (7) 第五章动校正和水平叠加 (8) 第六章静校正 (10) 第七章偏移 (12) 第八章总结和体会 (13)

第一章数据加载和观测系统定义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第一步为数据输入和预处理。预处理是地震数据处理前的准备工作,将地震数据正确加载到地震资料处理系统,进行观测系统定义,并对数据进行编辑和校正。原数据是SGY格式的地震记录文件,用Promax对其进行处理需要格式转换,将其格式转换成软件定义的格式。 图1.1是原始数据炮集。格式转换后可对数据进行加载与处理,但是处理需要的各种测网信息需要进行定义,所以我们做观测系统定义,用FFID(野外文件号)和CHAN(记录道号)为索引将测网的各检波器与炮点坐标、高程、CDP 号等信息与数据的各道联系起来。观测系统定义分为炮点定义,检波点定义与炮检关系定义。图1.3是CDP覆盖次数。 图1.1 原始数据炮集

图1.2a 炮点与检波点信息 图1.2b 炮点与检波点信息

图1.3 多次覆盖次数 第二章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 通常的地震采集中,由于检波器数量很多、野外干扰因素复杂等原因,不是每一道都能很好的反应地下反射界面带回来的信息,最基础的我们需要挑出其中坏检波器采集的道与极性不正常的道,称为道编辑(如图2.1)。 在记录图中使用picking进行编辑。点击picking,有编辑错道和编辑极性翻转道。拾取所有的错道和翻转道集后,分别放在两个文件里面。由震源引发的地震波,会随着波前面变大,底层吸收衰减等因素而能量减小,而我们需要的通常是深部的地层信息,所以我们需要对地震波进行振幅恢复(如图 2.2),经过真振幅恢复以后,深层反射波能量相对增强了,反射界面变得清晰,但面波等 干扰波也增强了。

Petrel中文说明书

Petrel软件实例操作流程

第1章Petrel简介 1.1安装并启动Petrel 把安装盘放入光驱,运行Setup.exe程序,根据提示就可以顺利完成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同时安装DONGLE的驱动程序,安装的过程中不要把DONGLE插入USB插槽,安装完毕,再插入DONGLE,如果LICENSE过期,请和我们技术支持联系,然后按下面的顺序打开软件。 1. 双击桌面上的Petrel图标启动Petrel。 2. 如果是第一次运行Petrel,将出现一个Petrel的介绍窗口。 3. 打开Gullfaks_Demo项目。点击文件>打开项目,从项目目录中选择Gullfaks_2002SE.pet。 1.2界面介绍 1.2.1菜单 / 工具栏 与大多数PC软件一样,Petrel软件的菜单有标准的“文件”、“编辑”、“视图”、“插入”、“项目”、“窗口”、“帮助”等下拉菜单,以及一些用于打开、保存project的标准操作按钮。在Petrel的显示窗口的右边是对应于操作进程的工具栏,这些工具是否有效取决于选择进程表中的哪个进程。 操作步骤 1.点击上面工具栏中的每一项看会出现什么,你可以实践一些感兴趣的选项。 2.将鼠标放在工具栏中的按钮上慢慢移动,将会出现描述每一个按钮功能的文本出现。 3.点击“What's This”按钮,然后再点击其它的某个按钮,将会现该按钮功能的详细描述。 1.2.1.1文件菜单(File)

1.2.1.3显示菜单(View)

1.2.1.4项目菜单(Project) 1.2.1.5工具菜单(Tools)

1.2.1.7帮助菜单(Help) 1.2.2 Petrel 资源管理器 Petrel 资源管理器(左上角)跟任何PC 机上的windows 资源管理器一样工作。通过点击加号、减号可以打开和关闭文件夹。注意Petrel 资源管理器下面的标签,这些标签可以从一个文件夹移到另一个文件夹。 操作步骤 1. 点击输入标签。 2. 展开文件夹显示其内容。 3. 右键点击文件夹有效的选项,从选项列表中选择设置,弹出一个窗口,可以设置有关显示的多种参数。 4. 右键点击一个文件并选择设置,出现这个文件有关信息。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的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的变化,因此,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基础。随着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的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按实用的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的在地震波波形上的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的潜在地质应用。 1、属性体、属性剖面 这类属性是按剖面(或体)处理的,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 、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的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空间位置,即(x、y、t 用的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在地质应用一览表。

2、沿层地震属性 这种属性是用解释层位在地震数据体(剖面)中提取出来的属性,它的数值对应一个层位或一套地层,每个属性值对应一个x、y坐标。提取方式有两类:沿一个解释层开一个常数时窗,在此时窗内提取地震属性,提取方式有4种(图2-1a)。用两个解释层提取某一段地层对应的地震属性,提取方式也有4种(图2-1b)。 常用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 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开平方。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了,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

地震勘察处理与解释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习题) 1.地震资料处理中所谓的“三高”处理是指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真振幅恢复? 3.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4.吉普斯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5.伪门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6.为什么低通滤波、带通滤波器都要求相位谱为零? 7.简述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实现步骤。 8.简述频率域滤波的实现步骤。 9.已知有效波的频带为20~40Hz,干扰波的频率范围为0~18 Hz、45~125Hz,请问,为消除干扰波,应采用什么滤波器?并写出滤波器的数学表达式。10.请说明b(n)={6,-7,2}是什么相位性质的子波? 11.如图所示:O点激发(O*为爆炸点),S i接收。 h s ①地形线;②基准面;③基岩界面;④反射界面;O—炮点;S i—接收点试计算该道的野外静校正量 12.已知地震记录中存在声波、面波、折射波和高频干扰及静校正量。问用下列流程能否得到较好的水平叠加剖面?请写出你改造后的处理流程。 预处理→野外校正→剩余校正→水平叠加→动校正→速度谱→一维滤波→二维滤波→道间均衡→道内动均衡→显示。 13.动静校正在实现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4.在时间剖面上怎样判断动校正过量或不足,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5.计算短波长剩余静教正量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16.动校正后,深、浅层的拉伸情况是否相同,为什么? 17.有限差分法偏移、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8.为什么向下延拓能达到偏移归位的目的?。 19.下图是某自激自收剖面,试绘出它对应的地质空间。 20.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有哪些?各自的使用范围如何? 21.近年来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有哪些新进展? 22.由二维波动方程012222222=??-??+??t u V z u x u 出发,试推导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的数学模型。 23.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与绕射扫描叠加有何区别? 24.在地震勘探中,提高地震记录的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应分别采用怎样的处理? 25.简述预测反滤波的原理。 26.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用 (0),()(0)(0)()(0)()()xx xx zx xx xx zx r r m a r r m r a m r m ????????????=?????????????????? L M M M M M L 来代替 (0),()(0)1()(0)()0bb bb bb bb r r m a r m r a m ????????????=?????????????????? L M M M M M L 计算最佳反滤波因子()a t ?请写出()()xx bb r r ττ=的证明过程。 27.为什么要对地震记录作道内平衡和道间均衡处理处理? 28.简述地层反滤波的步骤。 x d 0 x t V=常数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1、合成人工记录和层位标定 2、追层位,注意闭合 3、解释断层 3、平面成图 在解释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五种技术方法: 1.层位标定技术 2.三维体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3.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 4.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 5.断点组合技术 其中各项技术的具体用法自己去查资料 若遇到潜山和特殊岩性体时,在成图前增加1项,速度场分析即第6项技术变速成图技术;若有储层描述部分,还需增加反演处理。 1、反演工区建立 2、地震子波提取 3、井地标定 4、初始模型建立 5、反演参数选取 6、反演处理 7、砂体追踪描述 8、成图 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对有井斜资料的井,分层段进行了井深校正,将测井井深校正为垂直井深。通过钻井资料的校正,利用校正数据表的数据,对断层的断点位置和断距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三维地震所做的构造图与钻井数据相矛盾的地方进行反复推敲,分析油藏油水关系,对一些四、五级断层进行组合、修正,反复修改构造,最后编制研究区构造图。静校正statics: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自动静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深度剖面]depth record section;据磁带地震记录的时间剖面或普通光点记录,用一般方法所作出的地震剖面只是表示界面的法线深度,而不是真正的铅垂深度。经过偏移校正和深度校正之后,得到界面的铅垂深度剖面才叫做深度剖面,它是地质解释的重要资料。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磁带地震记录,能自动得出深度剖面 [同相轴]lineups;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俗称波峰成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在解释地震勘探资料时,常常根据地震记录上有规律地出现的形状相似的振动画出不同的同相轴,它们表示不同层次的地震波。 [速度界面]velocity interface;是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相邻的两层介质的公共接触面。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信噪比有多种定义。通常将地震仪器的输出端上,有效信号的功率与噪声(干扰)的功率之比称为信噪比。信噪比既与输入信号本身有关,更决定于仪器的特性,它也被用来衡量资料处理的效果。因此,提高信噪比是提高地震工作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信噪比愈大愈好,可以通过改进仪器性能或选择工作方法提高信噪比。 子波wavelet:从震源发出的原始地震脉冲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对地震脉冲有滤波作用,并且地层界面使波产生反射和折射,因此,自距震源一定距离起,脉冲波形便发生变化而与原始波形不同,但在一定传播范围内其形状甚本保持不变,这时的地震脉冲便称为子波。子波的形状决定于震源和介质的滤波性质,其频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有所降低,振幅也逐渐减小。不同的界面各自的子波不同,每一道的地震记录可以认为是由一系列的子波构成的。子波不仅用于制作理论地震记录,而且在断层对比和反褶积处理等方面都需要它。 [有效速度] effective velocity; 把覆盖层看作均匀介质而从实际观测所得的反射波或从折射波时距曲线求得的波速,统称为有效速度。由于在层状地层中存在层理,介质并不真正是均匀的,再加上界面的弯曲,使有效速度不同于平均速度,往往是比平均速度大的一种近似速度,但在各层速度的差别不很大和界面弯曲不大时,两者的差别很小。 [有效波]effective wave; 指能用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有效波是个相对的

Petrel地震地质解释和建模使用技巧2013

Petrel 地震地质解释和建模 使用技巧 2013 斯伦贝谢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Copyright Notice ? 2009 Schlumberger.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manual may be reproduced,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la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including photocopying and recording,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Schlumberger Information Solutions, 5599 San Felipe, Suite 1700, Houston, TX 77056-2722. Disclaimer The License Agreement governs use of this product. Schlumberger makes no warranties, express, implied, or statutory, with respect to the product described herein and disclaims without limitation any w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Schlumberger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vise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manual at any time without notice. Trademark Information Software application names u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rademarks of Schlumberger. Certain other products and product names are trademarks or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their respective companies or organizations.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资料

名词解释: 1.褶积模型: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是当今地震勘探中三大环节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正演、反演和子波处理。层状介质的一次反射波通常用线性褶积模型表示,即:式中:w(t)为系统子波;r(t)为反射系数函数,符号“*”表示褶积运算。 2.分辨率:分辨能力是指区分两个靠近物体的能力。度量分辨能力强弱的两种表示:一是距离表示,分辨的垂向距离或横向范围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二是时间表示,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相邻地层时间间隔dt 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时间间隔dt 的倒数为分辨率。垂向分辨率是指沿地层垂直方向所能分辨的最薄地层厚度。横向分辨率是指横向上所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宽度。 3.薄层解释原理:Dt

[Petrel2014使用技巧] Geobody体雕刻与神经网络算法划分地震相

Geobody体雕刻与神经网络算法划分地震相 Petrel软件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划分地震相的方法,用户可以通过Geobody实现多地震属性体的融合,充分利用不同岩相在频率、振幅、相位上的特征,实现地震相(异常体)的划分与识别,为建模提供岩相的初步认识;此外,利用Train Estimation Model模块也可以直接对地震体进行聚类分析。随着勘探的逐渐深入,井资料不断完善,单井相的认识会成为研究岩相分布的硬数据,如何充分利用井资料,有效结合地震多属性是更为准确的获得相(异常体)空间分布的关键。利用Geobody体雕刻与神经网络算法划分地震相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井的硬数据和地震的软数据,具有更加可靠、可控、精确的特点,不仅可以用来对地震相带的识别,也可以用于气藏、油藏、特殊目标体的空间预测,为有利目标的选取和建模提供更可靠的空间认识(图6)。 1.生成多种地震属性 通过Volume Attribute模块提取多种能够反映地震相(异常体)的地震属性体;a. 如针对于河道相,可以选择, Sweetness: 甜点属性 Genetic Inversion: 遗传反演 Reflection Intensity: 反射强度 Graphic Equalizer: 图形均衡 Chaos: 去噪属性 Structural Smoothing: 构造平滑 Local Structural Dip:构造倾角 RMS Amplitude: 均方根振幅 Filter: 滤波 Variance (Edge Method): 方差属性(相干体属性) 3D Curvature: 曲率 Iso-frequency: 等频体 b. 针对于气藏,除上述部分属性外,也可以选择 T*Attenuation: 频率衰减相关属性 2.Geobody体雕刻 Geobody体雕刻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所见即所得”,用户可以根据单种或多种地震属性融合的方法有效的识别河道、深水浊积体等典型相(异常体)的特征,立足于对单井的认识,能够很容易的借助体雕刻功能获得某一井区附近特定相的空间展布特征(图1)

(完整版)地震属性原理

地震属性原理 振幅统计类属性能反映流体的变化、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度的变化、河流三角洲砂体、某种类型的礁体、不整合面、地层调协效应和地层层序变化。反映反射波强弱。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 ) 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再开平方。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了,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适合于地层的砂泥岩百分比含量分析,也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2.平均绝对值振幅(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 ) 平均绝对值振幅没有均方根振幅那样,对特别大的振幅敏感。 适于地层的岩性变化趋势分析,地震相分析,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3.最大波峰振幅(Maximum Peak Amplitude ) √

最大波峰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正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峰值振幅值。 PAL画一个使这三个采样点适合曲线并且 沿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最大波峰振幅= 125 最大波峰振幅是分析时窗内的最大正振幅,最适合绘制层序内或沿着特定的反射体上的振幅异常图;这些异常可能是由于气体和流体的聚集,不整合,或是调谐效应而引起的。 适于沿某一层面进行储层分析,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4.平均波峰振幅 (Average Peak Amplitude) 平均峰值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正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窗里的正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适合研究某一层的岩性变化,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5.最大波谷振幅 (Maximum Trough Amplitude) 最大波谷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负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谷振幅值。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一、地震处理 1. ProMax 简介LandMark 的地震处理软件 2. Focus Paradigm 的地震处理软件系统,配合 EPOS3 TE(Third Edit on)的版本。 3. CGG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4.0mega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5. TomoxPro 井间地震处理软件 井间地震全套的综合处理分析软件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 )设计与模拟井间地震勘探实验 2)计算全波场的井间地震人工合成图 3)拾取井间地震波的初至走时 4)初至波非线性层析成像 5)井间地震波预处理,包括波场分离 6)波动方程的全波场偏移

7)上行波与下行波的CDP叠加 8)偏移后处理与叠后校长量分析与应用 该软件系统共包括14个模块,提供大量的质量监控与图形显示功能。 6. U nivers VSP 垂直地震处理 垂直地震处理VSP 7. GreenMountain 绿山 Mesa 野外施工设计、高精度折射静校正微机版 8.0m ni Workshop 最新的三维地震勘测设计工具集,自动生成的开放式数据库支持设计、执行和分析各个阶段的数据访问。 9. Vista Win dow 2D/3D 10. GeoCT-l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GeoTomo 公司开发的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现场处理野外小折射地震资料。 11. 克浪 KeLang 地震采集工程软件、采集论证 12. TestifiLand for Windows 仪器、源、接收器测试分析软件,它产生代表读到的原始带数据的统计图表。 13.SPS_QC地震辅助数据生成与质控系统 二、地震解释 14. LandMark 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 R2003,工作站版15CD Lan dMark 的大型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括地震资料解释,三维自动层位追踪,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可视化解释、地质解释与地层对比、迭后处理,数据体相干分析,地震属性提取属性分析、地址建模、断层封堵分析做图。层面与断层模型,出量计算、测井解释,精细目标分析,井位设计等。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一、地震处理 1.ProMax 简介LandMark的地震处理软件 2.Focus Paradigm的地震处理软件系统,配合EPOS3 TE(Third Editon)的版本。 3.CGG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4.Omega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5.TomoxPro 井间地震处理软件 井间地震全套的综合处理分析软件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设计与模拟井间地震勘探实验 2)计算全波场的井间地震人工合成图 3)拾取井间地震波的初至走时 4)初至波非线性层析成像 5)井间地震波预处理,包括波场分离 6)波动方程的全波场偏移 7)上行波与下行波的CDP叠加 8)偏移后处理与叠后校长量分析与应用 该软件系统共包括14个模块,提供大量的质量监控与图形显示功能。 6.Univers VSP 垂直地震处理 垂直地震处理VSP 7.GreenMountain 绿山Mesa 野外施工设计、高精度折射静校正微机版 8.Omni Workshop 最新的三维地震勘测设计工具集,自动生成的开放式数据库支持设计、执行和分析各个阶段的数据访问。 9.Vista Window 2D/3D

10.GeoCT-I 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 GeoTomo公司开发的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现场处理野外小折射地震资料。 11.克浪KeLang 地震采集工程软件、采集论证 12.TestifiLand for Windows 仪器、源、接收器测试分析软件,它产生代表读到的原始带数据的统计图表。 13.SPS_QC 地震辅助数据生成与质控系统 二、地震解释 https://www.doczj.com/doc/0a19343516.html,ndMark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R2003,工作站版15CD LandMark的大型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括地震资料解释,三维自动层位追踪,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可视化解释、地质解释与地层对比、迭后处理,数据体相干分析,地震属性提取属性分析、地址建模、断层封堵分析做图。层面与断层模型,出量计算、测井解释,精细目标分析,井位设计等。 https://www.doczj.com/doc/0a19343516.html,ndMark R2003.4软件全套,55CD 包括全套解释系统和一些辅助工具、教程,共55CD,包括工作站系统全套、Linux全套和部分Windows版本的软件(软件清单另列)。 https://www.doczj.com/doc/0a19343516.html,ndMark R2003.12软件全套,46CD 包括全套解释系统和一些辅助工具、教程,共46CD。 17.Discovery Discovery--微机一体化油藏描述软件,是美国Landmark公司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产品,无论地质情况简单还是复杂,Discovery都将为您提供一整套非常有效的工具,把地质研究、地震解释、测井分析、开发生产动态管理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