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大辩论史

武大辩论史

武大辩论史
武大辩论史

武大辩论史

Dean

1前传(1997年9月前)

武大的全校性新加坡式辩论赛不知道究竟起于何时。但是蔚为风气,想来也与国内各大高校类似,始于93年复旦的狮城舌战之后。与现在不同的是,当时武大的全校辩论赛,本科生与研究生是分开举行的。本科生的比赛并非象现在是金秋艺术节的板块之一,而是独立安排在每年晚春(也就是学年的下学期),与写作比赛,数学竞赛等学术科研比赛在同一时间段举行(这说明在那个时候,校方对辩论的定位与现在是有些区别的)。而研究生的比赛,时间上倒是与现在的差不多,这从该项赛事的传统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红枫杯”——当然,这也与当时所有的研究生都集中在枫园住宿有关。

97年以前的校赛,是如何的一番景致,笔者无缘得见。只能引述thomasz的文字聊胜于无——可惜他也是道听途说的——“那时武大院系众多,一次辩论赛经常历时一个月之久,1996年图院(图书情报学院)打了7场才打进决赛。这个时期的辩论由于各院系专业背景不同形成了及其不同的辩风,当时的强队包括外语学院、经济学院、图院、政院、法学院等等……但是每个院队形成了各自的团队精神,不管输赢一般大哭一场、大搓一顿的传统也在此时形成。总之在这样的半自发状态下武大辩论发展着”。当时本科生校赛还有一个与今天截然不同的特色:各队主力,大部分都是大一新生(这也是校赛安排在下学期的好处所在)。1996年的校赛决赛,新闻学院战胜图院获得冠军。两队的领军人物,都是96级的学生。一个是图院的王海宁(他后来成了笔者所在的武大校队的第一任队长),另一个则是新闻的余晓莉(她一直在辩坛上活跃到今天,真是长青树级的人物)。在同一年,一大批后来成为各个学院辩论队传说中的大哥大,大姐大级别的人物进入武大,踏上辩论之路,其中法学院的余磊,生科院的鲍红波,管理学院的牛慕红、施文,都是个中翘楚。武大辩论的盛唐气象已初见端倪。

同样是在这一时间前后,武大开始了参加全国性辩论赛事的最初尝试。可惜外战的战绩却难以让人满意。1995年冬,上海教育电视台开创了一个延续至今的辩论品牌赛事“中国名校大学生电视辩论邀请赛”,武大应邀出战(当时参赛的大学还有复旦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首轮即负于中国科技大学。这次参赛的武大选手有国际金融的唐涯,法律的李刚,世界经济的黄河和外语的向开,其中唐涯获得了优秀辩手的荣誉。1997年晚春,武大再次出赛首届电脑杯,但万没想到在华中赛区即惨遭淘汰,而且是被华工斩落马下(其实想想也不冤,当年华工拿了这个比赛的全国冠军)。这件事深深刺激了当时在现场观战的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树祥。在胡书记的推动下,武汉大学校方开始重视辩论这项活动。而在中国——幸或不幸的——校方的积极参与,往往就是学生活动迅猛发展的火箭动力。

转眼间,97年9月到了,又有一批新鲜血液注入武汉大学,其中就包括了笔者。

2积蓄期(1997年9月——1999年8月)1997年,由教育部指派的首都师范大学在当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上输给了马来亚大学,直接导致了辩论热潮在中国大陆跌入谷底。然而在武大校园里,辩论仍然方兴未艾。97 年10月新学年开学伊始,在几个热爱辩论的学长的策划下,武大历史上第一个辩论社团宣告成立。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社团及其后继者未能在武大担当起规化、组织、联络校内各院系辩论活动的重任——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但是它的成立以及随后在由它在大

学生俱乐部举办的辩论表演赛,还是给了武汉大学当时的辩论爱好者以深深的鼓舞,也吸引了不少新生的目光,这其中应该就有大家熟悉的曾晓蕾(新闻)、彭延媛(新闻)、孔杰(外语)、张灏(管院)、周玄毅(文学)和袁丁(文学)。遗憾的是,那场集合了武大早期

辩论精华人物的表演赛笔者无缘得见,只知道辩题是有关男人女人的问题,而王海宁在赛场上一口一个“我们女人……”,则成为了后来他屡屡被人取笑的经典台词。

98年春天,武汉大学新一轮的本科生辩论校赛开锣。这届比赛由卫康公司赞助,因此名字就叫做“卫康杯”。当时的校赛,依然保持着学生活动的本色,各个学院都是学生自己组队、训练,几乎没有老师的参与。这届比赛的亲历者,尚在武大的恐怕已经不多。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传统强队法学院和经济学院第一轮火星撞地球,结果由四个女生组成的经济学院胜出——经济学院在当时是所有参赛队伍里面唯一一支能做到陈词脱稿的队伍,由此可见当时武汉大学的辩论依然是相当不规范的。经过五轮比赛,由四个97级学生组成的文学院以黑马的身份一黑到底,夺得了院历史上第一个校赛冠军,袁丁被评为决赛最佳辩手(文学院首轮胜外院,拉开了两个院之间长达四年的首轮恩仇);而文学院的决赛对手计算机学院,同样是一只黑马:在这以前纯理工科院系还没有进入过决赛。更有意思的是,文学院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支输过比赛而又最后夺冠的队伍。由于参赛队数目问题,这届比赛决出六强之后采取分两小组各自循环比赛的方式产生半决赛队伍,文学院在小组第一场0:5大败给王海宁领衔的图院,假如不是最后正好管院4:1胜图院,文学又5:0胜管

院,文学院就将出局。王海宁、余磊、施文、张灏、曾晓蕾、彭延媛、周玄毅等等,几乎后来武大校队的96,97两级的所有主力选手,全部在这次的大赛中得到了锻炼。

几乎就在这届校赛开展的同时,中央电视台的一纸邀请函也寄到了武汉大学。为选拔参加99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大陆代表队,98蓝带杯全国大专辩论会即将举行。央视希望我校派队出征。然而过去的惨痛经历提醒校方时机尚未成熟。于是我校婉拒了这一邀请。98年暑假,首届全国大专辩论会的比赛录像在央视一套夜间播出,在这届比赛中,一颗新星在大陆辩坛升起——西安交大获得了冠军,一年后,他们将成为华语辩论自93年复旦后的又一个神话。相信当时不少武汉大学的辩手都收看了其中的比赛,只是他们不会想到,接下来的三年里,他们的名字,也将和全国大专辩论会、国际大专辩论会连在一起。

99年4月,正当校辩赛准备之际,刚刚成立的武汉教育电视台大概从上海同行那里得到

启示,会同以生产玻璃幕墙闻名全国的武汉空军军工企业凌云集团,举办了凌云杯世纪之光名校大学生电视辩论邀请赛。邀请函再次摆到了武汉大学校领导的面前。比赛就在家门口举行,天时地利人和,再不出手,更待何时?武汉大学终于决定参赛。经过校内三轮选拔,王海宁(队长),余磊,施文,曾晓蕾,袁丁,周玄毅成为了新成立的武大校辩论队的成员。教练班子则由哲学学院的赵林,张掌然和政院的张京九老师组成。经过两个礼拜的集训后,武汉大学辩论队在凌云杯中先后战胜了中国地质大学,暨南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报了95年一箭之仇),获得冠军。

“凌云杯”虽然只是一次影响不大的地区邀请赛,但是它对于武汉大学辩论队却具有非常的意义。通过这次比赛,武汉大学辩论队的教练和队员班子核心初定——从负面来说,一个排他性的小圈子也开始形成——增长了见识,培养了信心,赢得了学校的关注和认同。此外,通过这次比赛的特邀主持人张泽群,武汉大学和赵林老师在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留下了印象,这也为赵林老师日后受邀担任99国际大专辩论会评判埋下了人脉。至此,我们似乎已经可以听到武汉大学辩论最高潮到来的波涛声了。

3走向辉煌(1999年8月——2000年9月)

1999年8月,西安交大正在99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赛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神话,武大的辩

手们在惊叹他们的表现之余,也惊喜的发现,自己熟悉的赵林老师端坐在教练席上。10月,赵老师回到武大举办专门讲座,讲座上放映了99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和凌云杯武大夺冠的两段录像。两相对照,武大的辩手不免有些自惭形秽。赵林老师在承认差距的同时,也表示希望与辩手共同努力,将武大的辩论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学校也在此时适时成立了校论辩指导小组,全部有有兴趣指导辩论的教授专家组成,以促进武大辩论水平的提高。指导小组副组长谭君久老师给武大辩论定出了目标:“一年上北京,两年下南洋”。

1999年10月,由于本年春季的校赛未能按期举办,校团委决定将辩论赛调整到秋季举行,与“红枫杯”合并成为金球艺术节的一个公共板块,这便是今天大家熟悉的“唇舌烽火”的滥觞。这届比赛正借凌云杯夺冠和赵老师充任国际大专评委归来的东风,各院系无不鼎力支持,精心准备。原来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准备的情况在几个文科院系一去不返,副教授乃至教授担任教练的都不在少数。这虽然使比赛少了几分乐趣,但是水平大为提高。在各种刺激下,校内辩论热潮是一浪高过一浪,比赛大多数都在教五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观众场场爆满。这次比赛各参赛队的队员,囊括了当时在校的所有本科年级(96,97,98,99)乃至硕士研究生,因此也就具有了辞旧迎新,承上启下的意味。96级的王海宁、鲍洪波在赛场上给我们留下了精彩的告别演出;97级的曾晓蕾、彭延媛、张灏、周玄毅、袁丁依然是各队的绝对主力,表现比过去更加成熟;而98,99年级的优秀新人也随之脱瘾而出,比如98级的蒋舸(法律),罗立娟(外语)和99级的汪晓翔(人文)。本届比赛中,人文学院和外语学院再次在第一轮相遇,结果前者再次艰难取胜。而最经典的一战,当属小组赛法学院对垒人文学院一役,余磊、蒋舸、周玄毅和袁丁,这四个后来为武大获得全国冠军的校队队员,同时出现在赛场上互相拼杀,酣畅淋漓,煞是好看。几乎同时进行的另一场半决赛,商学院与大众传播学院的较量同样精彩纷呈,遗憾得很,笔者未能亲见张灏与曾晓蕾、彭延媛的对决。理科传统强队物科学院在这届比赛中也有上佳表现。99年的校赛,最后以同时拥有四个校队队员(伍英姿,周玄毅,袁丁,汪晓翔)而盛极一时的人文学院一分险胜同样拥有四个校队队员(王海宁,曾晓蕾,彭延媛,余晓莉)的大众传播学院而告结束,最佳辩手的桂冠则戴到了彭延媛的头上。

校赛过后,尘埃落定。96级忙着毕业保研,97,98级忙着自己的功课或者爱情。但是辩手们心中都不免还惦记着一桩事情,一桩要到2000年春天才可以揭晓的事情。而他们终于等到了。2000年4月间,武汉大学终于传出肯定的消息,我校将派队参加2000年全国大专

辩论会。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已经到外校读研或者决定就业或者考研的失利等等原因,鲍洪波,王海宁,施文等几个96级的老队员再等到消息的时候即将离开学校,而曾晓蕾也将赴北京实习,他们都无缘此次比赛。

5月初,包括余磊(队长),余晓莉,彭延媛,蒋舸,袁丁,周玄毅,张灏,伍英姿等人在内校队核心队员开始封闭集训,教练组由赵林,冯学锋(语言学),张掌然组成,领队由校团委副书记沈壮海担任。6月份,武大代表队(上场队员:一辩蒋舸,二辩袁丁,三辩余磊,四辩周玄毅,从此这个阵容就固定下来了)在上海赛区先后战胜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老对手了)和复旦大学,以小组第一身份挺进北京复赛。再经过一个月的调整和训练,8月下旬,武汉大学在北京战胜中国政法大学,东吴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荣获2000年黄山杯全国大专辩论会的冠军,周玄毅获得最佳辩手称号。同时,武大也获得了代表大陆高校参加2001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五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资格。至此,武大辩论完成了“一年上北京,两年下南洋”的预定目标,走向极盛。

4造化弄人(2000年9月——2001年9月)武大辩论队载誉归来,立即被鲜花,掌声和闪光灯所包围。一个“儒辩”的名头开始悄悄叫响。这都让队员们不免有些晕晕忽忽,乱了方寸。队长余磊由于报名了支教保研,不得不暂时离开学校前往湖北农村,却少了学长的监督指导,武大校队剩下的主力队员松懈了许多,也骄狂了不少。不过马上他们就栽了个不大不小的跟头。

2000年10月,第二届唇舌烽火辩论赛如期举行。这是新武大成立后的首次全校性辩论比赛,参赛院系之多,同学参与积极性之高,盛况空前。以至于现在还有当时进校的学弟回忆说:“只记得我们拿着院旗,带着队伍。浩浩荡荡走来走去”。不过也就是从这一届

开始,武大的辩论比赛越来越象体育比赛了,绝大多数由大一新生组成的拉拉队在赛场上舞旗帜,喊口号,拼掌声,大有将军训遗风坚持到底之势。虽然真诚可嘉,始终有些不合时宜的感觉。这届比赛是99级选手彻底浮出水面的一届赛会,外语学院的刘畅、刘念,法学院的易仁涛,大众传播的刘翔(呵呵,好多姓刘的哦),董李娜,计科的孙文涛,生科

的程超,邓磊,还有原来武测的徐霄鹏,武水的吴克强,都是这届比赛涌现出来的优秀选手,他们大多数后来也成为了不断扩充中的武大辩论校队的一员——除了邓磊,他拒绝了赵林的邀请,有个性的人!这次比赛,人文学院和外语学院在四年当中第三次在初赛相遇,兵强马壮的外院在罗立娟的带领下以绝对优势战胜了青黄不接的人文(虽然有汪晓翔顶阵),后者为它几年来不重视梯队建设的短视付出了代价。可是外院最后还是被大众传播

学院挡在了决赛圈外,拥有程超、邓磊两位超级新星的生科则实现了已经在北京读研的鲍洪波的愿望,杀进决赛。2000年的决赛在生科与大众传播学院之间展开,大院经验老道,又不缺乏刘翔这样的新鲜血液,夺冠情理之中。

本届比赛,蒋舸,张灏,袁丁,周玄毅等校队成员没有参赛,但是在决赛之后,与冠亚军队伍分别进行了带表演性质的对抗赛。尚陶醉在全国冠军喜悦中的校队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实力,比赛场面相当被动。这使得观看比赛的同学议论纷纷,教练,领导也大为光火。赛后,胡树祥书记随即就在人文馆召开了小型会议,各老师将几个队员一顿猛批,队员不敢申辩,也自觉颜面无光,暗自警醒。而这次表演赛的失利,也让教练们充分认识到余磊在队中的核心作用,开始谋划提前将余磊召回。

2001年3,4月间,余磊从支教的农村返回学校,新一轮封闭集训开始。教练队伍没有发生变化。这次封闭的队员不多,仅有六人:余磊,张灏,周玄毅,蒋舸,袁丁,曾晓蕾。而各院院队则轮换与校队比赛,充作陪练。这种轮训制不仅仅使校队能够不断地与不同分风格的队伍对阵较量,也使各院队得到了锻炼,弥补了平时赛事的不足,99级辩手迅速成熟起来,成为各自学院辩论队的顶梁柱,其中汪晓翔,徐霄鹏,易仁涛,程超,孙文涛,刘翔等更成为校队的外围队员,他们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甘作陪练,真情令人感动。7月,余晓莉也结束支教回到武大,参与校队训练。

训练期间,对武大辩论的兴盛作出巨大贡献的胡树祥调任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辩论队领导工作由郝翔书记(现在在地大作书记,看来辩论队真是个宝地阿)继任。

2001年8月,由郝翔书记带队,以校团委丁小强书记为领队,赵林为主教练的武汉大学

辩论队飞赴新加坡,参加第五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武大队初赛胜香港大学,半决赛胜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好形势下功亏一篑,大决赛一票之差负于马来亚大学,饮恨狮城。余磊被评为最佳辩手。关于这场比赛的议论汗牛充栋,看法各异,容笔者不再赘述。无论如何,未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足以令每个热爱辩论的武大人扼腕叹息,黯然神伤;对于自信十足,希望以华语辩论届最高荣誉来结束自己辩台生涯的武大校队队员来说,尤其如此。然而造化弄人,也只有以“无愧于心”自况了。

5后校队时代(2001年9月——今)

失利的校队返回武汉,没有了前一年的喧嚣嘈杂,各辩手迅速回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之中,余磊,余晓莉,蒋舸,袁丁,周玄毅和张灏同时开始攻读硕士学位,曾晓蕾步余磊,余晓莉后尘前往乡村支教。一个时代结束了,96,97,98级的辩手全部淡出了武大辩坛,2001年的校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帷幕的。

所幸99级的辩手们并没有受到校队国辩失利的影响。他们给爱好者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比赛。人文学院卷土重来,初赛即将上届亚军生科拉下马来(终于没有再遇外语),表现出强大的上升势头。政院00级的朱怡在这届比赛中暂露头角,其严密的逻辑、清晰的表达,为多年来武大女辩手中罕见。本届比赛又为武大辩论史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次决赛没有在人文馆举行而改在教五多功能报告厅,从此“进人文馆”这个武大辩坛内进入校赛决赛的代名词,成为了历史;第一次有三支队伍进入决赛,还是由于院系数目问题,最后人文学院,外语学院和法学院三支队伍成为了决赛队伍,按规则以循环赛方式决出冠军。最后人文学院两战两捷,如愿捧杯。从这届比赛开始,校赛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一些特点,比如由学生自己组织比赛,老师不再参与,比如研究生基本退出了比赛,等等。

2002年4月,湖北国税局举办了一届红金龙杯诚信纳税大学生电视辩论赛。武汉大学自

01年9月后首次派队出战。这次的比赛学校提供了一定的财力支援,而人力基本上来自于学

生。教练由余磊,周玄毅,袁丁和蒋舸共同组成,队员则包括余晓莉,徐霄鹏,刘翔,易仁涛,汪晓翔和朱怡。当然赵林,冯学锋和张掌然老师也给与了不少指导。这支校队不负众望,先后战胜中南财经政法和华中科技,捍卫了湖北第一的荣誉。

不过这次胜利并没有让学校下决心再次参加2002年的全国大专辩论会。的确,参加这样的赛事在很大程度上劳民伤财,01年初败的我校,需要时间重新考虑自己的实力和机遇。于是,虽然这一年的全国大专辩论会初赛就在武汉举行,由湖北电视台承办,然而代表湖北出赛的却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初赛未能出线)而不是武汉大学。后来中山大学夺得了02全国大专辩论会的冠军,最近他们刚刚成为了最新的国辩盟主。

武大辩论在波澜不惊中走向2002年的金秋。02年的唇舌烽火,99级逐渐退隐,而仅留许霄鹏和刘畅仍披挂上阵。处于后校队时期的辩论,强弱重新洗牌,走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局势。作为校队训练的副产品,这一次的比赛充分体现了原校队各院灵魂人物的影子。由于几乎每一个辩题的设置皆与大学校园牢牢地靠在一起,这年的比赛显得现实而又局限,再没有“古代人与现代人谁更自由”或者是“正其义应否谋其利”等等充满灵性的命题,但如此安排最大的好处是,它考察了院系专业之间的界限,尽可能把院系优势减小到最少。几轮硝烟之后,人文、政院、电信、外院进入最后的搏杀。电信以其辩风的敏捷与强势取胜于外院,而政院也以其严谨和理性淘汰人文,成为闯入决赛的两匹黑马,双方都达到了各自院系辩史上的最高点。四个男生对四个女生,为历年来决赛少见。政院获胜且四辩朱怡拿走了最佳辩手,而电信也因其鲜明的理科风格,成为理科院系的骄傲。

2003年,又是一年国辩年。8月间,正在准备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澳门大学发来请帖诚邀我校参加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澳门大学四校辩论赛。8月下旬,团委屈文谦老师偕同赵林、冯学峰、张展然三位教练,带领武汉大学辩论队部分队员前往澳门。余小莉和周玄毅作为校队的核心人物继续充当此次赛事的主力,而此番被收入校队的成员除了去年省赛时吸纳的朱怡之外,还有信管的严萍和电信的张弦。作为一次友谊赛,此次最主要的目的是协助澳门大学适应国际大专的新赛制,也就是大部分适用于今年金秋的自由排列式的新规则。新的规则给辩论带来的最大变化就在于,辩论不再要求固定化的辩位风格,而是呈现出更加符合选手个性以及协作习惯的新特征。最后,澳大以其年轻的风格和充分

的准备获得总冠军。而武大这次的成绩不算理想,初赛即告失利,败给以大二学生为主体的厦门大学,不免有些草草收场的感觉。此次出访给于我校辩论队最大的感触在于,参赛的各个学校都在不动声色的成长。中国辩坛风云变幻,不知道下一次的全国赛,他们会怎样,而我们又在何方?

(由于本人当时蜗居枫园,耳目闭塞,故以上两段文字大部分托人撰写,特向该人士深表谢意)

03年的国辩以中山大学的夺冠而告结束。新一年的武汉大学唇舌烽火辩论赛现在正在进行当中。今年又会有如何的新气象产生,又会有怎样的新人涌现?他们的表现能不能给学校信心去参加明年的全国大专辩论会?现在答案还都不过是一些猜想。只有一点是可以断定的,这将是笔者最后一次经历武大辩论赛。就在10月25日夜8点,刚刚恢复的文学院在本届唇舌烽火辩论赛中首轮即遭淘汰。赛后,一位神情暗淡的学弟在长长的樱园楼梯上问笔者怎么能够这么长久的保持对辩论的热情。笔者告诉他,因为命运让我把自己生命中最富朝气,最有热情,最爱幻想的六年奉献给了这项活动——如果它不能被称为事业的话。

以为跋。

辩论赛规章制度

以制度化管理推进企业发展 发布人:吴向阳发布时间: 2009-07-01 作者: 文/安徽华力集团张茂桂[关闭] 管理学里有这样一句话:二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文化管理是一种理想境界,是50年后的事。而制度化管理,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针对现阶段华力的实际情况,制度化管理是由粗放型“家长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必然选 择,是由“人治”向“法治”的必然趋势。 一、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 无论是比尔盖茨和艾伦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还是柳传志在1984年组建的联想,任何刚刚组建的小企业都主要依赖创业者的“人治”,而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制度化管理的特征。今天,这些昔日的小企业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无一例外,这些企业都实行了完备的制度化管理,各种各样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行为准则几乎触及到了企业经营活动 的所有层面和各个环节。 回顾华力集团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企业从“建筑施工”到“一级总承包”,再到建筑、房地产、建筑设计、物业管理综合发展的“集团化经营”,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断提高,品牌和影响力逐渐增强,并逐步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扩展市场和集聚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华力正处于二次创业时期,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市场快速拓展,产量和收入迅速增加。现阶段,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有效管理日益庞大的业务群和不断壮大的员工队伍。这个阶段,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来统御所有的业务和员工,要告别“单打独斗”的时代,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规范,推行制度化管理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企业所有的部门和岗位,都需要建立详细的规章制度,真正实现从“以人管人”转变为“以制度管事”。总之,只有不断推进制度化管理,才能促进企业 做大做强。 二、增强企业的执行力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措施的落实,员工是根本,而员工能否有效地参与管理,执行力的强弱则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员工的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励机制的完备与否,激励机制建设在于实施绩效管理,小到个人,大到组织,明确责任和考核依据,为企业执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劳动的合理分工必然使企业部门多样化,各部门除了共性目标外,还有自己的目标,部门行为本身就是个性化的整体行为,岗位的要求同样致使行为的个性化,这些在任何组织中都会出现,而最头疼的是利益多重化,这是最需要调和的矛盾,同样环境的复杂化、动态化影响着执行力的效率。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就需要有高度的统一性和服从性,要想有较强的内在执行力,就要实现利益的共享及企业、部门、员工的共同成长。要将企业的激励机制和执行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执行目标本身一定要明确化、数量化,就是可度量、可考核和可检查,本身不能模糊,并且牢固树立执行意识。完善合理有效的核心制度,包括绩效考核制度、薪酬福利制度及员工升迁制度等,让员工心悦诚服地用心工作,将工作执行得更好,这样执行力才会增强。制度的确定只是走完了其中的一步,而不是最后一步,管理要靠员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管理者则要做好过程督促和指导工作,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和判断。因为“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有效果,有效果不 等于到位了”。

大陆华语辩论小史

xx华语辩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86年之前大陆华语辩论的xx 86—93发展成熟期,理想中的黄金年代 94—97衰落期,价值的丧失 99—2001xx,价值的重拾 2002至今xx出世,华语辩论的新时代 以下是正文: 我们以1986年首届亚洲大专中文辩论赛作为大陆华语辩论史的开端,不仅因为这是中国辩论队首次参与大型国际比赛,更重要的是因为在这届辩论赛上中国人首次接触到新加坡赛制,该赛制是中国辩论界最早接受的赛制,并至今仍在大陆华语辩坛占据主流地位(主要是其各种变种)说到新家坡赛制就不得不涉及一点大陆华语辩论的史前史现代辩论最早起源于议会和庭审辩论其核心内容在于通过口语表达说服中立第三方接受某种观点校园辩论最早出现在法国巴黎大学,当时辩论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哲学问题,后来巴黎大学的学生把辩论带到剑桥和牛津大学,而后随着大学的发展扩展着至个欧洲乃至世界,笔者见到的中国大学接触辩论的最早材料是1923年北京大学辩论协会成立章程在辩论传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成型的赛制,据笔者的了解,最早形成的赛制是英国牛津标准赛制和美国林肯-道格拉斯赛制。之后在美国又产生了奥勒冈赛制(反对询问赛制)。新加坡赛制则由新加坡广播剧创立于上世纪60年代。奥勒冈赛制与新加坡赛制是当今国际辩坛最为流行的两大赛制。相对来说新加坡赛制更注重辩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奥勒冈赛制(以及所有欧美赛制)则更注重辩论中的理性因素。最早的新加坡赛制只限定正方观点,反方则可以任意立论。辩论流程为: 一辩陈词,二辩陈词,三辩陈词,自由辩论(此为新加坡赛制及其各种变种区别于奥勒冈赛制的最大特征),结辩陈词1986年,代表大陆参加第一届亚洲

武大辩论史

武大辩论史 Dean 1前传(1997年9月前) 武大的全校性新加坡式辩论赛不知道究竟起于何时。但是蔚为风气,想来也与国内各大高校类似,始于93年复旦的狮城舌战之后。与现在不同的是,当时武大的全校辩论赛,本科生与研究生是分开举行的。本科生的比赛并非象现在是金秋艺术节的板块之一,而是独立安排在每年晚春(也就是学年的下学期),与写作比赛,数学竞赛等学术科研比赛在同一时间段举行(这说明在那个时候,校方对辩论的定位与现在是有些区别的)。而研究生的比赛,时间上倒是与现在的差不多,这从该项赛事的传统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红枫杯”——当然,这也与当时所有的研究生都集中在枫园住宿有关。 97年以前的校赛,是如何的一番景致,笔者无缘得见。只能引述thomasz的文字聊胜于无——可惜他也是道听途说的——“那时武大院系众多,一次辩论赛经常历时一个月之久,1996年图院(图书情报学院)打了7场才打进决赛。这个时期的辩论由于各院系专业背景不同形成了及其不同的辩风,当时的强队包括外语学院、经济学院、图院、政院、法学院等等……但是每个院队形成了各自的团队精神,不管输赢一般大哭一场、大搓一顿的传统也在此时形成。总之在这样的半自发状态下武大辩论发展着”。当时本科生校赛还有一个与今天截然不同的特色:各队主力,大部分都是大一新生(这也是校赛安排在下学期的好处所在)。1996年的校赛决赛,新闻学院战胜图院获得冠军。两队的领军人物,都是96级的学生。一个是图院的王海宁(他后来成了笔者所在的武大校队的第一任队长),另一个则是新闻的余晓莉(她一直在辩坛上活跃到今天,真是长青树级的人物)。在同一年,一大批后来成为各个学院辩论队传说中的大哥大,大姐大级别的人物进入武大,踏上辩论之路,其中法学院的余磊,生科院的鲍红波,管理学院的牛慕红、施文,都是个中翘楚。武大辩论的盛唐气象已初见端倪。 同样是在这一时间前后,武大开始了参加全国性辩论赛事的最初尝试。可惜外战的战绩却难以让人满意。1995年冬,上海教育电视台开创了一个延续至今的辩论品牌赛事“中国名校大学生电视辩论邀请赛”,武大应邀出战(当时参赛的大学还有复旦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首轮即负于中国科技大学。这次参赛的武大选手有国际金融的唐涯,法律的李刚,世界经济的黄河和外语的向开,其中唐涯获得了优秀辩手的荣誉。1997年晚春,武大再次出赛首届电脑杯,但万没想到在华中赛区即惨遭淘汰,而且是被华工斩落马下(其实想想也不冤,当年华工拿了这个比赛的全国冠军)。这件事深深刺激了当时在现场观战的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树祥。在胡书记的推动下,武汉大学校方开始重视辩论这项活动。而在中国——幸或不幸的——校方的积极参与,往往就是学生活动迅猛发展的火箭动力。 转眼间,97年9月到了,又有一批新鲜血液注入武汉大学,其中就包括了笔者。 2积蓄期(1997年9月——1999年8月)1997年,由教育部指派的首都师范大学在当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上输给了马来亚大学,直接导致了辩论热潮在中国大陆跌入谷底。然而在武大校园里,辩论仍然方兴未艾。97 年10月新学年开学伊始,在几个热爱辩论的学长的策划下,武大历史上第一个辩论社团宣告成立。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社团及其后继者未能在武大担当起规化、组织、联络校内各院系辩论活动的重任——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但是它的成立以及随后在由它在大

经典辩论赛

有哪些经典的辩论赛视频可以推荐? 1.开山鼻祖,狮城舌战。(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93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可以说是开启了国内辩论赛的源头,决赛这一场人性本善/人性本恶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复旦大学代表中国大陆参加比赛一路打到决赛,力克台湾大学夺得冠军。回来以后出了本书叫《狮城舌战》,一时洛阳纸贵。蒋昌建等四人也从此名留华语辩论史。 1993 国辩台大vs复旦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https://www.doczj.com/doc/0b13595855.html,/v_show/id_XNjI1NDIxMjU2.html 2. 大神的大神,林正疆(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你知道连续两届国辩最佳,辩论圈内大佬,拥有众多脑残粉的黄执中心中的辩论偶像是谁吗? 对,林正疆。 这个胖子,啊不,这位学长在95国辩的舞台上散发出闪耀的光芒。他的逻辑,他的语言,他的从容不迫。从现在看回19年前那一场比赛,我们记住的,只有林正疆而已。虽然在决赛憾负南京大学,但是不妨碍他与95国辩的决赛一起成为经典。 1995国际大专辩论会知易行难 https://www.doczj.com/doc/0b13595855.html,/v_show/id_XMjAzMDI2NjA=.html?from=y1.2-1-87.3.15-1.1-1-1-14 3. 西交四剑,天下无双。(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如果有那么一支队伍能排进华语辩论史所有队伍的TOP10,不TOP5,那99年国辩的西安交大一定榜上有名。从98的蓝带杯开始(虽然当时不全是99的阵容),到99年国辩决赛。凭借着“铁立论,快思维,美意向”,西交四剑所向披靡,轻取国辩。樊登,郭宇宽,谭琦和路一鸣配合无间。每一场比赛都是好比赛,那就看看决赛吧。

辩论赛规则束缚自由资料

规则与自由辩论稿正方:规则保障自由反方:规则限制自由活动准备:正方、反 方的台牌活动流程:一、开场白王尔她:我们中国人有句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保障自由。但是又有许多人认为:规矩,限制自由。谭钲凡:孰是孰非,究竟是“规矩保障自由”,还是“规矩,限制自由”呢?今天我们三年级辩手会就此辩题唇 枪舌剑一番。合: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的八位辩手。二、人物介绍(4分钟) 1、先让我们来认识正方的四位辩手:正方一辩(刘雨晴):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认为规则保障自由。二辩(杨淑姸)我相信起点是希望,终点是辉煌。三辩(易瑞清):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四辩(王乐怡):希望大家辩的精彩,听的开心。2、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反方的四位辩手,反方一辩(曾雨琦):突破规矩,做新时代的主人。二辩(肖静怡):成败在此一举。谢谢。三辩(贺芳阳):在任何时期,对待任何事物,客观,辨证,发展地看待问 题是至关重要的。三、四辩(贺芳阳万宏博):规矩是认定的,自然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坚信:“规则限制自由。”三、辩论主体(29分钟)一)陈词阶段。(王 尔她)1. 现在我们进入陈词阶段。首先由正方一辩发言。(刘雨晴)我给大家讲个 故事吧!有一只风筝迎风自由飞翔,可它还不满足。它想要是没有线的束缚,我不是 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于是它老想摆脱线的束缚:‘准能帮助我获得自由啊!’大风 自告奋勇他说:‘我来!’于是它施起看家的本领刮起大风。蓦地,天昏地暗。 ‘咔嚓’一声线断了。风筝正得意忘形,可是没想到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便摔落在地上,落得个千疮百孔的下场”。听了故事相信大家都明白了规则保障自由.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制度章程。自由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规不成圆,无矩不成方,校正方圆,是谓规矩。流传至今,它的意思已经延伸到了生活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了我们工作学习,为人 处事,及安邦治国等赖以遵循法则的标准。如果没有规矩,就会乱成一团,也就无从 谈论家国及社会的安定。所以,我们少不了规矩,少不了制约和限制我们行为的各种 准则。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的自由就会受到自然规则的约束。在自然界,人类违反 自然规则,就将遭到自然界惩罚的例子从日本的地震、海啸到核泄漏危机无不体现规 则保障自由.又比如学习,没有了学校的规章大家就不可能安心上学。比如生活,没有了法律,我们就无法制约犯罪……世界上没有哪种规则能让所有的人满意。开车的人总 希望机动车道越宽越好,骑车的人永远希望非机动车道越宽越好。人们总希望事情按 照自己的遗愿去发展,这无可厚非,但并不现实。而平衡百姓人们意愿的最好办法就 是建立法则,建立规则。让规则保障自由。(谭钲凡)2.感谢正方一辩的精彩陈词。接下来请反方一辩发言。(曾雨琦)我方观点很明确:规则会限制人的自由。 我们从入学起就开始接受规则教育,老师在讲台上讲解、提问、灌输,学生在座位上 听记、回答、接受,这样使得应该充满人性的学习和活动变成了枯燥、机械、虚假的 应试训练,学生的失落,个性的罪魁祸首,正是没有灵魂的规则。每个孩子本来

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复赛辩词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弊

《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复赛辩词-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弊》 张泽群: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留学史可谓极其波澜,其中也涌现了大量的经邦济世和博学的杰出人才。至今留学热潮依然是方兴未艾,可是留学又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说现在留学就有低龄化,那么今天我们就要关注这个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根据赛前双方抽签的决定,正方中国政法大学他们所述的立场是《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反方武汉大学他们所述的立场是《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好了,根据规则规定,首先我们有请正方一辩张红同学做陈述一段,时间是2'30",有请。 中国政法大学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1980年非洲共和国在静寂了17年之后,重又允许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1995年欧盟订立《苏格拉底计划》规定大龄在校生必须有一定的学分在海外取得,2000年由国家教委举办近百所海外高校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今天蔚然成风。依托这一背景我们与对方辩友探讨两个基本问题,第一,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应持开放还是封闭的态度;第二,高中毕业生能否适应海外的学习和生活。根据第一个问题我方认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有利于个人成才,有利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所以应当开放。就个人来讲,你不占高考的独木桥,就搭留学的越洋船,多一条机会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当然是利大于弊的。其次就国家高等教育事业而言,今天中国的高校事业面临三个根本问题:招生能力有限、竞争机制缺乏、培养模式单一,而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用国外的高校资源缓解国内的高考压力,依托各国各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培养中国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他们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教育水平有利于根本问题的解决,当然利大于弊。再次就国家而言,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必将在中外文化、思想、科技的沟通上搭起坚实的桥梁,展望历史近百年的成就也确实依托了一代代留学生的共同努力。当然我们还要看到高中毕业生也能够适应海外的留学生活,他们在国内接受了十二年的国民教育,有中华文化史册,总体年龄在18周岁以上并有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意识,其实他们在国外面对的是一种相对简单、平和,所以我们说出国留学的挑战对高中毕业生来说是适度的,当然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存在着弊端,但我方认为弊是表面的,利是根本的、长远的、积极的,所以我方认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谢谢。 张泽群:下面我们请反方一辩杨者同学陈述观点,时间也是2'30",有请。 武汉大学一辩:谢谢,各位好!对方辩友刚才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两点,第一是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可以暂时躲避国内高考的压力,但即便如你所说国内高考是独木桥,你又怎么能确信到了国外就不用再挤独木桥了呢?第二,出国留学好,因此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也好,我方也认为出国留学是符合教育国际化这一时代潮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出国留学都是利大于弊的,要看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利大还是弊大,还要分析出国留学是否有利于高中毕业生的成人、成才和成长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才。我方认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理由如下:首先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毕业生年龄阶段的青年在心理上正是解决自我熟悉时期的钟摆时期,他们就象杂经伸开了抓住童年的那双手,就要伸长手臂去握住世界,在此关键时期,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相对联系和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来解决自我熟悉的危机和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而出国留学带来的环境突变,则会造成自我迷失与决策混乱,带来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不利于成人。其次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今非昔比,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如果放弃价廉物美的中国大学教育,而去追求价格昂贵的外国大学教育,岂不是盲目崇外,舍近求远吗?至于那些为了躲避国内高考压力而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既然对用母语参加国内竞争都缺乏信心,又怎么能确信用外语参加国外竞争就一定有利于自己的成才呢?第三,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今天的高中毕业生尚未建立以我为本、兼收并治的深厚文化根基,往往会在出国后被动适应异国文化过程中迷失自己文化本身,这样的人即使学有所成,对于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又有何裨益呢?当然,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也有一些利,例如借以学习外国言语可以暂时躲避国内高考压力,但这些利不过是表面之利、眼前之利和局部之利,而实际却是关系到个人成人、成才,和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之弊、长远之弊和全局之弊。因此我方认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谢谢。 张泽群:感谢杨者同学,下面我们要进入的是攻辩阶段,我们首先要有请正方的二辩来选择反方的辩友进行攻辩。有请。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选择对方二辩。请问对方辩友,对待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我们应该持开放的态度呢,还是闭守的态度?

武汉大学校辩论队章程

武汉大学校辩论队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组织名称:武汉大学辩论队。 第二条 辩论队性质:武汉大学辩论队,它是全校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在校团委领导下独立展开工作。 第三条辩论队宗旨:武汉大学辩论队的宗旨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服务广大同学,发挥个人能力,提高自我素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条辩论队任务:武汉大学辩论队的基本任务是倡导“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风,传承百年武大的深厚文化底蕴,促进我校与各地高校之间以及我校各院辩论队之间的辩论文化交流,发扬武大优良的儒辩之风,引导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意识,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第五条辩论队的工作原则:辩论队的工作既要保持在引导学生辩论活动方面的原则性和主导性,又要保持在校团委领导下的组织性和独立性,要有团结、民主、求实、创新的训练方针,严肃认真的训练态度,积极儒雅的比赛风格。 第二章辩论队的成立 第五条加入辩论队的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本校学籍在读本科生。 2、各人档案无不良记录。 3、自愿服从和遵守辩论队章程所列各项规定。 4、正式通过辩论队每年定时举行的招新考核。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日常运作 第六条辩论队有固定顾问老师两名,设教练一名,助理教练若干,队长一名,副队长一名,队员若干。 第七条辩论队队长、副队长任期均为一年。队长、副队长均由校团委考核及队员选举结果综合产生。 第八条辩论队成员由个人申请、各院辩论队推荐或由教练直接提名,再由教练及助理教练统一进行测试选拔产生。 第九条本辩论招新工作参见每一届招新方案。 第十条辩论队每周必须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集体训练,有特殊情况除外。 第十一条本辩论队成员应按时按量地完成本队交办的任务。请假必须在训练或开会前或在此之后2日内把请假条交给队长或副队长备案。 第十二条如训练或开会无故缺席、迟到,无故未能按时完成训练任务者,按记录累计扣分,情节严重者,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队员资格的处分。 第十三条申请退出辩论队,应在退队两周前向校团委提交退队申请,经校团委批准后方可退队。 第四章队员的权利和义务

辩论演讲稿-最新武大兰天风谈攻辩

最新武大兰天风谈攻辩 1、攻辩 关键词:攻辩 有句形容辩论的话,叫作“智慧的碰撞,言辞的交锋”,其实这句话还是比较偏向于辩的部分,因为坐而论道用不着这么激烈的方式。前面两篇讲的都是陈词环节,论的部分可能占主导地位,这也是由环节的规则所限定的,而当我们把某些环节设置成由辩的部分占主导地位时,这样的环节我称之为交锋环节或者近战环节。抽象而言,就是在某个环节之中,由双方辩手交替进行发言,主要凭借事例、类比和短平快的逻辑攻势,展开证明本方的观点,或者攻打对方的理论薄弱处。 如果场上的辩手都可以说话,这个环节就叫自由辩论交 锋环节,如果是指定其中几个辩手发言,这就是自由辩论之前的交锋环节。在自由辩论之前的交锋环节中,如果在发言中限定问答方,这个环节就叫作攻辩;如果对双方发言的辩手不做 问答的限定,这个环节就叫作对辩。在攻辩或者对辩结束之后,也就是在自由辩论之前,可能会设置短暂的陈词环节,对之前的交锋状况进行小结。 在目前已有的赛制当中,攻辩和对辩往往不会同时选用,而攻辩的选用概率又比对辩大出许多。这是因为在对辩中由于不限制问答方,所以双方很可能会各自为阵,就算是靠自身的素质去临场反应交战,也不太容易能够擦出火花来,而且每轮发言都可能要既答又问,这对使得整体时间和每轮时间的设置会变得很难。相比之下,攻辩规定出提问方和回答方,整个环

节因此而显得清晰,双方在确定的任务之下,更容易制定战略路线,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去提升比赛的观赏性。 从国辩和全辩的发展历程来看,对辩仅在99年国辩中 出场过,而攻辩在99年国辩中出现之后,已经成为比赛环节 的标准配置。目前大家比较推崇的赛制,就包括立论、反驳、攻辩、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这五个基本元素,而攻辩作为交锋环节的开始,全部战场发动的起跑线,其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的,完全可以用“兵家必争之地”来形容。大赛中比较经典的攻辩,有武汉大学在xx年全辩决赛中,以无穷的数据将电子 科技大学淹没,以及xx年国辩决赛中双方纠缠不清的喉糖问题。 而在金秋之中,除去xx年之外,攻辩环节从来就没有 缺席过。好的攻辩思路和攻辩手在武大可谓是层出不穷,通过无数次的较量和尝试,攻辩的攻防理念已经渐渐到达颠峰,问题设计和操作手法也基本上被开发殆尽,以至于大家都开始有点重问题操作而轻题材发掘的趋向。xx年金秋半决赛上,计 科的攻辩题材选取可谓是登峰造极,以举证义务倒置这个法律问题,将法院直接逼入绝境,却没料到刘智连的防御技巧和装无辜的演技更加超凡脱俗,把王莸氖奔渚驼庋不明不白地耗光。这大概也意味着,辩论赛需要有新的环节元素加入,因为操作毕竟是以对辩论原理的思考为前提的,新的环节必须要以理念来打开空间,不然也就没有什么操作余地可言。目前武大的操作之风日盛,说不定也就是因为赛制环节陈旧,在理论上的创新空间几乎没有,才使得大家终究只能以操作来见真章。 攻辩的时间设置要遵循特定的规律,提问方和回答方的每次发言时间上限比为1:2,总时间为提问方和回答方的每

2012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奖学金评比职务加分说明

2012年奖学金评比职务加分说明 一、院学生会主席,团委副书记,加10分。院学生会常务副主席,加9分。副主席,加8分。 二、院学生会部长,加7分;副部长,加5分;部委,加2分。(具体加分办法见附一《学生会成员职务加分标准补充细则》) 三、各班班长,团支书,加5分。学习委员,加2分。其他班干部,加1分。 四、学院各社团(辩论队,新视点)团长、副团长、成员,分别加6分、4分、 2分。舞蹈队,服饰队,情景剧社,合唱团主要负责人职务加分为6分。 名单如下: 舞蹈队:吴子辉;服饰队:高一戈; 情景剧社:张亦旸;合唱团:段文美玉 注:院团委学生会可依据各部长、副部、班长等干部的平时表现结合中期考核予以评分。 五、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部长及副部、部委加分标准:主席加10分,主席团 其他成员加9分,部长加7分,副部长加5分,部委加2分。 六、校青协、社团联合会、大创、青年传媒,校报记者团,校电视台广播台等校 团委直属的校级大型社团或组织,主要负责人(级别不能低于院学生会主席团)加8分,部长加6分,副部长加4分,部委加1分。 七、其他校级社团,第一负责人(即社联发布的社团负责人登记表中的第一负责 人)加4分,部长加2分,副部长加1分。成员不加分。 八、职务加分按细则规定只取最高加分,如果一人任多职,则不可重复加分,只 能取最高加分。 九、此次奖学金评比,要求各班务必成立评审委员会,同学们上交的各项个人获 奖证明,由班级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审核并依照武汉大学本科学生素质综合测评试行方法予以酌情考核和加分。如若评审委员会无法判定是否加分或对某奖项加分存在疑义无法审定,需报院学工组进行审核。如仍存在疑义,直接交往学校学工部审核确定。 注:此审核程序需严格按步骤进行,即不可跳级进行审核。 十、此细则解释权归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所有。

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酒店制度化管理还是人性化管理跟更重要

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酒店制度化管理还是 人性化管理跟更重要 篇一:人性化管理比制度化管理更重要----------四辩陈述稿件 谢谢大家,对方辩友的辩论虽然精彩,却不能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犯了一下几点错误: 第一,将“人性化”等同于“人情化”,这两种理念有质的区别,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感性管理模式,不以管理者好恶程度而改变,在选择人才上不以个人意志而改变。 第二,将“人性化”等同于“自由化”,人性化管理,并不代表自由散漫,而是恰恰相反,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前提,采用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使管理更注重人本思想,让员工自觉遵守制度,体现管理柔性的一面。 在卡耐基的人际关系学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你雇佣的不是一双手,而是整个人,正说明,企业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依靠人才,我相信每个员工都梦寐以求------------------在工作中愉快的生活,在生活中快乐的工作,而这些正是人性化管理的核心价值所在。 我方认为,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实施人性化管理

的必要性有一下几点。 第一,瞬息万变的环境,呼吁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从外部环境来说,人性化管理,是激发创新的有效机制,更好的促进企业变革,适应激烈竞争,从内部环境来说,企业政策、制度的实施制定,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实行人性化管理,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关爱信任,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第二,人性化管理,是企业与员工形成的一种和谐约定,将“要我做”的制度形式,变化为“我要做”自主形式,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给员工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员工时刻怀着饱满的激情和决策,投身到工作中去。 第三,有助于企业做出高质量的决策,提高办事效率,增加制度的执行力,人性化管理,能够让员工充分的参与到组织决策当中,将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从而使员工的努力方向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统一,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个人价值体现的和谐双赢。 人性化管理作为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制度化管理的理性继承、科学修正,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刚”,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中,作为管理制度的主体地位,是历史的选择,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同和接受。 因此我方认为,人性化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国际大专辩论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完整版)

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 正方:香港大学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 反方:武汉大学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可以并行 正方一辩发言: 阮忠静: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方的立场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而“环境保护”指的是防止自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也就是说两者可以同时实行,和谐发展。 首先,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的速度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存,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仅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而是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技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

其次,我方不否认,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片面地追求了经济增长而相对忽略了环境保护的事实。于是,在俗人被事实的表面所蒙蔽,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堆激烈的矛盾,不可以并行。然而智者却要说,它们不是天生的矛盾,它们只是一对人为的矛盾。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键在于人去怎么做。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一时的人为矛盾不能不能否认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那就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最后,综观今天的人类社会,在意识上,“商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传统价值观念早已落伍,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文明进步的同时不忘自然,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旋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人类有能力在环境保护的同时发展经济。用二氧化碳制作塑料,就是最好的说明。经济模式的转型,知识经济的到来,环保经济的日趋成熟,凡此种种都向我们有力的证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应该而且终将并行不悖。谢谢。 反方一辩发言: 蒋舸:谢谢主席,评委,大家晚上好。对方辩友的陈词中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概念模糊。何为并行,静态的并存不是并行,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同行也不是并行,只有两件事齐头并进互不冲突才是并行。因此,您今天论证的其实是同行和并存,又何尝给大家论证了并行呢?第二是前提虚假。您在说二者可以互相促进的时候,其实给了大家一个虚假的前提,那便是二者对于环境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事实果然如此吗?充足的能源供应,发达的通讯网络,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固然是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为了实现这些条件而进行的活动,

辩论赛基本规则

六辩论赛比赛程序及用时规定 一、比赛程序 (全场比赛用时共32分钟) (一)攻辩 1.质询者控制质询时间,可以提出与题目有关的合理而清晰的问题,每次质询时间不超过10秒,每次回答时间不超过20秒,质询次数不限。在各自时限内,双方中途不可打断对方的提问或回答。 2.攻辩时间内,质询者应询问问题,不得评论被质询者回答的正误,否则视为违规。质询者评论被质询者的正误时,被质询者有权要求其停止。 3.被质询者应回答质询者所提之任何问题,但问题明显不合理时,被质询者说明理由后,可拒绝回答。 4.被质询者可以要求质询者重述其质询,但不得恶意为之,否则视为违规。

5.被质询者不得对质询者提出询问,否则视为违规。 6.被质询者提出反质询时,质询者可要求其停止,并拒绝回答。 (二)自由辩论 1.自由辩论时间总共为10分钟,每队各5分钟。 2.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任何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3.在自由辩论时间里,每一位辩手的发言次序、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 4.当一队的发言时间剩30秒时,工作人员将举黄牌示意,并响铃一声;当该队的发言时间用完时,工作人员将举红牌示意,并响铃两声,该队应立即停止发言。 5.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另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的辩手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的时间用完为止。 6.自由辩论是检验一个队整体配合能力以及每一位辩手实力的重要阶段,辩手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简洁明了地加强自己的论点,机智有力地反驳对方的论点,如果流于空洞无物的攻击或有意回避对方的质询及发言观点,或者出现语误、空场等情形,都将影响该队的成绩。 注:各队辩手辩论中可将资料集中在自制卡片上,发言时以备参考,但不能宣读事先已拟好的稿件或展示预先准备好的图表或字板,在自由辩论时队员可以相互提供发言线索。 四、评委与评判工作 (一)评判规则 1.每场比赛由3—5位评委组成评判团。 2.团体评分项目及分值分配(满分100分)。 审题20分论证25分辩驳25分 配合15分辩风15分 3.个人得分由评委根据每位辩手在整场比赛中语言表达、整体配合、辩驳能力、美感风度的表现,给出印象分(满分100分)。个人得分将作为“最佳辩手”的评奖依据。 (二)团体评判标准依据 1.审题 对所持立场能否从逻辑、理论、事实等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据是否充足,推理关系是否明晰,对本方的难点是否有有效的处理方法。 2.论证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辩论词.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正方一辩:开场: 正方一辩:要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就要坚持人性化管理 正方二辩: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就要坚持人性化管理 正方三辩:要实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就要以坚持人性化管理为主 正方四辩:坚持以人性化管理为主,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精神灵魂 开篇立论 正方一辩:纵观企业班组建设的发展旅程,从早期工业革命企业管理,所形成的经典泰隆模式,到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式团队,直至到现在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企业班组建设管理从原先的机械化,被人的意志转化的管理模式。过渡到日本式团队初步鼓励职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一直到现在,在整个企业班组建设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班组建设的人性化管理已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因此我方一直认为人性化管理更能促进企业、班组的发展,就人性化管理来说:就我们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公司来说,其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承着:“以人为本,科技为先、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就有力地证明了在班组建设中人性化的重要性,实行人性化管理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所有员工在原则上一律平等,通过对班组员工充分关怀个人保障体系。完善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及为班组员工创造宽松自由开放的工作氛围,在短短十四年的发展历程中被誉为中国硫酸钾航母的国企公司,可见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的班组建设管理模式相对其他各种类型管理方式而言是一种根本性的操练,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他把人性作为班组建设的出发点,并把这种真正的关爱,细化成班组建设在实践中的细枝末节,他的全部内涵不仅仅是发现人性,挖掘人性、而是在班组建设管理中实践尊重人性,体现人性,一切从人性考虑的姿态来看待班组建设,使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巨大的张扬,继而树立班组乃至企业的发展因此我方坚定认为人性化管理更促进班组乃至企业的发展其原因有三,第一人性化管理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演变产生,并逐步发展完善的,在企业版组建管理中起到主导的地位,他在充实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组织结构,管理阶层和信息,收藏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第二人性化管理不是对制度化在班组建设管理中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理性的继承,一次科学的修正,他集齐了制度化管理中的科学思想,肯定了记录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同时将制度化管理中的颠倒的人与物,在颠倒过来,让人始终处于原本主导的地位,第三人性化管理不是纵容借口、也不是人情化,在我们不断实施企业班组建设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倡导的是决不能自由化,任意化、更不能任性化,古人曰:即人而成家,举家而成国。没有员工对企业充满信心的爱更能促进企业生产发展的,自发式的人性化管理迎合了,现在人受尊重自我实现的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要,班组建设的人性化管理并没有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冲突,相反尊重人、满足人、企业与班组员工共同发展。

国内著名辩论赛对决一览

国内著名辩论赛对决一览 1993年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 初赛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剑桥大学)--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复旦大学) 半决赛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悉尼大学)--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复旦大学) 决赛人性本善(台湾大学)--人性本恶(复旦大学) 1995年二届国际大专辩论会 初赛一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波恩大学)--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辅仁大学) 初赛二治愚比治贫更重要(新加坡国立大学)--治贫比治愚更重要(新南威尔士大学) 初赛三愚公应该移山(韩国外国语大学)--愚公应该搬家(南京大学) 初赛四信息高速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南加州大学)--信息高速路对发展中国家不利(香港中文大学 半决赛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可以统一(辅仁大学)--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能统一(新南威尔士大学) 半决赛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南京大学)--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香港中文大学) 决赛知难行易/知易行难知难行易(南京大学)--知易行难(辅仁大学) 1997年三届国际大专辩论会 初赛一各国政府应该全面禁烟(首都师范大学)--各国政府不应该全面禁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初赛二复制人类,利多于弊(韩国外国语大学)--复制人类,弊多于利(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 初赛三 IQ诚可贵,EQ价更高(韩国外国语大学)-- EQ诚可贵,IQ价更高(马来亚大学) 初赛四艺术商品化利大于弊(香港大学)--艺术商品化弊大于利(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半决赛国际网络应该受管制(首都师范大学)--国际网络不应该受管制(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 半决赛先天遗传比后天环境重要(马来亚大学)--后天环境先天遗传比重要(香港大学) 决赛真理越辩越明(首都师范大学)--真理不会越辩越明(马来亚大学)

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志愿服务方案

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志愿服务方案 为了更好地为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提供志愿服务,充分调动在校生参与校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彰显“武大精神”及“志愿者精神”,现根据校庆筹备办公室统一安排,成立“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志愿服务总队”(以下简称“总队”)。总队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为核心,以母校120周年校庆为契机,根据校庆活动需要招募并培训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一、校庆志愿服务总队构成与功能 总队下设秘书处、联络部、项目部、接待部、礼仪部、宣传部,具体分工如下: 秘书处—由校庆学生参与委员会与武汉大学志愿服务理事会的部分成员组成,结合校庆活动安排,统一对全体志愿者进行培训,统一为所有活动进行志愿者派遣,统一管理所有宣传、后勤事务,指导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联络部—由志愿服务理事会部分成员以及各支队队长组成,主要职责为协助校参会进行校友联络工作,保持总队、支队以及各组织间联络畅通,确保各类信息上传下达迅速。 项目部—由志愿服务理事会与招募志愿者共同组成,主要负责两项工作:一是校庆期间各项大型活动的运作(如庆典大会、社团展示等),包括工作人员、场地、设备的安排协调;二是校庆期间在校园

内设立若干处“V站”,以便更好地为校友提供综合、灵活、便捷的志愿服务。(“V站”明细见附件1) 接待部—由校庆学生参与委员会与招募志愿者共同组成,主要负责校庆期间的校友接待工作,包括前期邀请、回执沟通、交通陪同、校内导游、校史讲解、拍照翻译、天气预告(短信)、帮扶轮椅(如有必要)、应急救护等志愿服务内容。 礼仪部—由前期招募的校庆志愿服务礼仪总队队员组成,主要为校庆期间各种大型活动、会议、嘉宾接待提供包括迎宾、引领、现场气氛烘托、陪同、协助等礼仪服务。 宣传部—由校青协传媒部部分成员与招募志愿者共同组成,主要负责所有校庆志愿服务活动的全方位宣传工作(微博、人人网),包括为120周年校庆专门设计的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 二、院系志愿服务支队组建与培训 为了便于各院系服务校友,现在院系原有志愿服务组织基础上组建校庆院系志愿服务支队(以下简称“支队”);所有支队成员均自动成为校庆志愿服务总队成员,接受总队的统一管理、培训、调配。校庆期间,支队主要负责各自院系校友的接待,兼顾各类校级活动的院级推进。 校庆志愿服务总队将根据工作进度以及招募情况安排岗前培训。为了便于通知与管理,将各院系支队分为六个小组,依次是:人科部组、社科部组、理学部组、工学部组、信息学部组和医学部组(具体分组见附件2)。培训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第一期培训主要对象是

2020年武汉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2020年武汉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2016年武汉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有关规定,为更好地贯彻教育部“依 法治招”的要求,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规范学校全日 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以下简称“招生工作”),保证招生工作的顺 利进行,特制订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所涵盖的主要招生类型有: 1.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考试的学生:含统考录取学生、保送生、艺术类考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自主招生学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 划(以下称为农村学生“自强计划”)、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生、国防生、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等。 2.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含通过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录取学生、澳门保送生、香港免试生、台湾免试生。 第三条学校的校名为武汉大学(国标代码10486),主管部门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注册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 号(邮政编码:430072)。 第四条学校为公办、全日制综合性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第五条学校招生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学校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领导、纪委书记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普通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普通本科招生委 员会、设立招生办公室。 第七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是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及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全面领导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研究、制订普通本科 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及录取规则等,并对本科招生重大事项做出决策。 普通本科招生委员会是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决策咨询、民主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研究、审议招生政策和制度,监督学校本科 招生工作,维护招生公平公正。招生委员会要吸纳教师、学生及校 友代表参加。 招生办公室设在本科生院,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制度,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学校本科招生工 作的组织实施。 第八条招生办公室根据招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全校教师和干部中遴选招生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招生宣传、录取工作以及参加部分招 生形式(专业)的专业水平考核(考察)及考试工作。 第九条学校实行招生信息公开,通过武汉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s://www.doczj.com/doc/0b13595855.html,)、武汉大学主页(https://www.doczj.com/doc/0b13595855.html,)、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招生宣传材料等途径发布招生有关信息、公示 选拔及录取结果。 第三章招生计划 第十条学校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按照“优化生源结构,促进区域均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办学 条件,结合近年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专业招生计划(以下 简称来源计划)编制及使用情况,统筹考虑各省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 人数及各省考生占全国报名总量的比例、优质教育资源享有情况、 生源质量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编制来源计划。

安全管理中处罚更重要辩论赛准备汇总

安全管理中处罚更董要 辩论赛准备汇总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处罚更重要。

背景:现代企业员工、生产安全非常重要,特别是发电企业,企业的安全意识需要不断加深。 一辩稿: 标准:何者更容易加深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论点: 1、人是有惰性的,同时,人是有侥幸心理的,不过,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 一,溺水的大部分都是会游泳的,他们觉得我一直这样干都没事!所以就有了习惯性违章!重罚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它是让你牢记这个违章的严重性,同时也是对生命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2.在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缺乏的并不是生产积极性,而是对事故发生的警惕性。包括我们平时上班所填写的“伤害预知预警卡片”以及召开的各种大小会议还有我们的“青安岗”、“群安岗”、“妇女协管员”等各种安全生产监督岗位,这些为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当员工触犯了企业的规章制度,理所应当地应该受到处罚,换言之,只有当员工认真遵守章程,做到无处罚事件的发生,才有可能受到奖励。因此,我方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不受处罚是奖励的前提。”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客观的前提条件,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相信正方辩友一定很清楚。 3、处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教育个人,而且还包括了警醒他人犯同样或相似的错误,这种模式更深刻。当一个人被处罚了之后,会被其他人所警醒,起到预防作用。

4、我们不否认适当的奖励有时更能能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但是,要做到安全生产,全凭一腔热血,胡干蛮干,显然是不可取的。其实,处罚也可以提供积极性,为了避免犯错而被处罚,就会特别注意安全生产,生产中做到认认真真,这也是一种积极效应。因此,我方始终坚持认为:安全生产重在处罚!套题: 1、我所接触到的工友们罚钱后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为什么要扣我钱”,这样 就明白了奖罚的原因,避免了同类错误的发生,达到了奖罚的目的。奖励如何达到这种深刻的效果吗? 2、我国的煤炭是高危行业,但是在美国煤炭行业安全系数相当高,正是由于 美国对于违章的处罚力度相当大,一般性违章的处罚就高达5. 5万美元,远远高于制止违章的安全成本。而不违规就奖励这种方法合适吗? 3、请问对方,对于一个懒懒散散的团队,你如何用奖励高效地去改变呢? 4、人是有惰性的,有侥幸心理的,对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怎么看? 5、你认为我奖你一个糖还是打你一鞭子,何者更让你深刻? 6、你说奖励提升工作激情,激情对于安全管理生产真那么重要吗?我们看大 跃进运动,就是不断激情四射,结果全凭一腔热血,胡干蛮干,这如何谈论安全生产?(这种是套路的问题,因为这是不同的概念,偷换概念问题) 7、以前现在酒驾、安全带的问题。。。(处罚很重,结果大家都怕了,酒席 劝酒也少了) 四辩稿:(参考一辩论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