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

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

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

【篇一: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一方面,新闻事业具有沟通情况,提供信息的功能,新闻媒介通过大量的新闻、评论、广告,把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庞杂的信息呈现给受众,为受众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新闻媒介通过新闻选择和议题设置,构筑起虚拟的媒介环境,由于种种原因,媒介环境与真实环境并不一定相等,从而有可能为受众提供错误的信息,误导受众。

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一方面,新闻媒介具有进行宣传,整合社会的功能,媒介不仅将个人与社会连结起来,而且通过广泛的报道与宣传,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彼此的了解与交流。另一方面,新闻媒介为受众营造的仅仅是一个虚拟的现实,新闻媒介的出现,使得大量亲身传播为通过媒介的大众传播所取代,人们与世界的联系表面上加强了,实际上却忽略了和身边的人的人际交往。

3、新闻媒介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一方面,新闻媒介具有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功能。媒介通过其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向受众传播了大量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媒介所传播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往往良莠不齐,真实性有待考察,失之肤浅,受众沉湎于其中,往往无法独立思考,被媒介牵着鼻子走,而且与媒介的大量接触往往会挤占通过其他渠道学习知识的时间,由此造成思考能力的降低,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下降的危险。

4、新闻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一方面,媒介的出现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从媒介出现以前的纵向比较的习惯,转变为现实的横向比较,从而从安于现状到不满现状,最后来改革现状,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媒介有时会给人带来不切实际的虚荣心和诱惑,引发个人的无限欲望,如果这些欲望没有诉诸良好的途径,而是走向极端,就会造成社会的潜在威胁,也对个人的健康发展不利。

5、新闻媒介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却污染了社会空气。一方面,新闻媒介不断地向人们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的信息,沟通人们的联系和交流,大大加快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

的繁荣进步。另一方面,由于媒介是追求利润的企业,往往为了吸

引受众的眼球传播煽情信息和黄色新闻,宣扬不健康不道德的生活

方式与处世方法,这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灵是极大的污染,从

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媒介不但具有强大的正面作用,同

时其负面作用也不可小觑。因此我们在发展新闻事业的时候,一方

面要尽量发展新闻媒介的优势,使其正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

方面要警惕由此产生的负功能,力争将负功能的影响降到最低,促

进新闻媒介本身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新闻媒体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05级

政本一班,051210249)摘要:新闻媒体是把双刃剑。它既是党和政

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既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的纽

带和桥梁,又是社会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工具。在社会转

型时期,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思潮、风气的影响,有些新闻媒体逐

渐偏离主流方向,朝着娱乐化、低俗化方向发展,各种不良信息对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强化新闻媒体的管理成

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闻媒体;社会;影响引言当今社会,随着新闻媒体技术的

发展,多元化的新闻媒体传播渠道是的媒体能够深入到人们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人民生活观念的影响更加深刻,

对人们意识的操纵更加得心应手。由于媒体本身具有双重性,一方

面是承担着社会责任,这个社会责任是人民对媒体的期待,一方面

是引以投入可以产出的商业性,如利用信息或刊登广告。这种双重

性不仅保证了我国新闻事业作为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的根本性质,而且保证了新闻事业作为上层建筑属性和作为信息产业属性之间能

够保持一定的张力,充分协调以发挥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多重

功能。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媒介,它追求的是社会效果;而作

为产业的新闻媒介,它在企业经营中追求的就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

济效益。这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孰先孰后,孰重孰轻就必然在

所有媒介的具体操作中时时表现出来。因此,新闻媒体必然对社会

产生双重影响。

一、新闻媒体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一)主流新闻媒体对舆论的正确

引导作用新闻媒体大都能突出报道某些包含深意事实、事件或者问题,使之不成为公众议的焦点,并形成媒体所预期的社会舆论或社

会情绪,新闻媒体自身的技术特性也决定了它具备了控制舆论导向

的力量。新闻媒体是社会公众信息的来源的筛选者。人的注意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就是说无论新闻媒体发送的信息有多少能够引起公众注意的信息是有一定的量的,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新闻媒体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有限的公众注意力,公众每天面对纷至沓来的新闻信息,能找到吸引眼球的却很困难。因此,信息筛选便成了一件新闻媒体必须要做的工作。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具有高度公信力的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量被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不在限于一地、一国,而且逐渐扩大到全球。这些强势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制作人等,决定这社会公众能够读到什么、看到什么和听到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决定社会公众所读到、看到、听到的信息的表述方式,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公众的心理倾向。

1994 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也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利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因此,首先要把“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贯穿到我们新闻媒体的传播中,而坚持党性原则是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认真宣传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准确性、及时性、鲜明性和自觉性。同时,新闻媒体要以正确地舆论引导人,就要形成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其次,新闻媒体站在推动社会朝着正确的方面前进的立场上,宣传和报道人民群众在努力创造新生活、改变周围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所取得的高尚成就。例如98 年长江抗洪,03 年抗击非典,03 年载人航天,08 击冰雪灾害和抗震救灾等等。它在奋斗过程中沿袭了中华民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这些精神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也是新闻媒体应该大力弘扬的精神。通过弘扬这些高尚精神,引导人们奋发向上,进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再次,主流新闻媒体在舆论导向上具备引导、教育、服务等作用。这种作用

主要是通过新闻报道的作品体现出来的。因此,要严把创作观。主

流新闻媒体创作的都是积极向上、富有感染力,有一定人生哲理的

作品。

如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焦点访谈》等许多优秀的栏目和

作品,都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二)新闻媒体对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出

现了形形色色的现象和思潮、风气,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光明的,但

不可否认,也有阴暗和罪恶,各个利益集团、各阶层的人们都希望

找到一个表达自己思想的渠道,如果一概否定对消极现象和负面信

息的报道,就不符合生活的全貌,人们也很难相信都是表扬报道的“正面宣传”,社会上的丑恶行径因为缺少舆论监督将会更加有恃无恐,胆大妄为,更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随

着改革开放纵深发展,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也再次提上了议事

日程。党中央、各级政府及人民群众都希望新闻媒介能够利用舆论

工具。针对改革中出现的不良的社会现象和腐败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督。

在上级的号召下,各种以舆论监督为主题的节目应运而生,如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以及以众多新闻单位共同参与的《中

国质量万里行》、《环保世纪行》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中央

电视台的《焦点访谈》。1994 日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为宗旨,开播后仅3 个月在北京的收视率就由19.4%上升到29.7%。这个每

天仅13 分钟的节目在短短几个月就创出了名牌,那只聚焦荧屏的独特的眼睛赢得了人民群众深深的信赖,在全国收视率稳居30%以上,观亿多人,这在世界电视传播和新闻传媒中也堪称一流。之所以获

得这样的成功,取决于“焦点访谈”以关注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已任,从农民负担、市场物价、衣食住行到家庭婚姻、生老病死,无

一不纳入视野。《焦点访谈》播出的节目有1/3 是批评性和评述性

报道,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1、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的瞭望塔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转

型的时期,具有其他社会发展时期所没有的特点。新的矛盾和新的

社会问题不断表现出来。在体制方面,由于对原有计划经济的触动

是与市场取向的改革同步进行的,原有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表现出顽

固性,日益显示出对市场经济因素的抵抗力及对计划经济体制因素

的保护力和再生力,以致法制不健全,法治不到位,权利被扭曲、

调控现真空,腐败之风日盛,权钱交易泛化,官僚主义层出不穷,

权利内部出现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利益集团,阻碍改革政策的落实。这种来自体制的阻抗要求新闻舆论监督把“瞭望塔”筑的更高些、更

坚固些。

2、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的安全阀社会稳定与社会冲突是社会系统中

同时存在的对立面,有时缓解,有时剧烈,一个社会是否稳定成熟,往往取决于是否存在着一种可以缓解社会冲突的力量和系统。在我国,主要倚重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对社会的心理来说,有

缓冲功能。权利腐败是转型时期和现代化工程中的一个通病。现代

化导致腐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社会不断地创造出获得财富的机会,那些掌握了巨额社会财富的新

的社会势力,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政治权利,往往利用手中的财

富来收买、贿赂国家公职人员,造成腐化。第二,政府在国家经济

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随着政府经济权威的扩大和

管理的经济活动的增多,使得公职人员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

一旦原有的价值观不能制约他们的行为时,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谋

取私利。

腐败对政治稳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削弱政府的行政体系。所以,

腐败往往会引起社会成员对权利阶层的极大不满。新闻舆论监督一

方面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遏制腐败的发生,也可以成为民众不满的泄

气孔。当新闻媒体对腐败现象长时间保持沉默时,人民群众的怨气

就会增加。相反,新闻媒体及时地公开曝光一些腐败案件、批评一

些腐败行为后,群众就会感到解气、提气。他们从中看到腐败着应

得的惩罚,看到社会的正义与真理,心理就会平和起来,并树立对

社会的信心。

(二)新闻媒体对青少年犯罪的消极影响新闻媒体所承载的信息是

丰富多彩的,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信息中,既有大量积极健康的信息,也有不少消极有害的信息,如同积极有用的信息对现代社会生活会

产生巨大的建设性作用一样,消极有害的信息对现代社会生活也会

产生相当严重的破坏作用。

1、色情信息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信息莫过于色情信息,这类信息力

求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和“庸俗心理”,极力兜售强奸、卖淫、嫖

淫乱等内容,污染社会环境和受众视听,尤其在互联网上这方面信

息获得的途径就更加方便了。法律界人士认为,严重缺乏性知识及

性教育的缺失,不良音像制品和色情网络的诱惑是诱发青少年性犯

罪的重要因素。有数据表明,目前,青少年犯罪中,有30%是性

犯罪。据调查,有83%的未成年犯罪者经常喜欢看有暴力色情内

容的不良音像制品和网络色情。由于青少年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在

外界的诱惑下,很容易激发未成年人的性冲动,导致性犯罪。

2、暴力信息暴力信息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另一重要原因之一。美

国心理学会对传媒渲染的暴力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曾进行过

长达6 年的研究,研究表明:暴力内容能增长对他人的暴力和攻击;能使自己产生会成为被害者的恐惧心理;能麻痹人们对暴力的感受;会引发模仿性的攻击行为;会以为用暴力能解决问题。

传媒对犯罪方法的详细描述、报告虽然满足了社会手中的“猎奇”心理,但同时也为那些有了犯罪一年的人提供了犯罪方法方面的“指导”。

据报道,3 月1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城市佛赛德州市的一对兄

弟(均为青少年)在家中将其亲生母亲活活掐死,之后又将其尸体

斩首并肢解,最终将一具无头尸体扔到加利福尼亚州一处国家森林

的山区沟壑里。令人震惊的是,兄弟俩将母亲肢解的方法竟完全是

模仿于2002 年11 月份上映的一部名叫《瑟谱拉诺的一家》的电视

剧中的凶杀场景。自1995 年到2003 年间,在美国至少发生8 起血

腥的模仿电视场面的杀人案。在中国,2006 年新文华网报道了这样

一个案例:吉林省吉林市的5 位少年模仿香港电影《古惑仔》的情节,5 个人纠集在一起预谋抢劫,并准备在抢到3 万元后开个碟吧,像5 个古惑仔那样搞点生意。扭曲的思想让两个15 岁的少年不顾

后果,在杀人后竟接连抢劫数起。这些暴力信息不仅对青少年的身

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也给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失真信息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其中不乏滥竽充数、失真的信息。失真信息因其不是对事物的真实

反映而它又是由大众传媒来发布传播的,因而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

误导性,使受众信以为真、判断失误。尤其对青少年影响更为深远,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未完全形成,缺乏判断力,容

易对信息全盘接受,因此容易使青少年迷失方向,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新闻媒介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很大。其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

的影响。特别是在新闻媒介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社会大众对新闻

媒介的依赖又日益加深的时候,这种消极影响就愈加明显。因此新

闻媒介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社会责任感,才能保障媒介

本身的健康发展。

新闻媒介具有选择信息和解释信息的权力,因而也就获得了控制社

会的能力。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闻媒介的权力还将得到进一步的

增强。面对媒介日益增强的权力,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就

表示出极大的忧虑,他们认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

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

恶的可能性则更大”。

新闻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被新闻来源所利用,比如很多的娱乐休闲、

房地产信息、饮食旅游等类的新闻稿件,就是由企业机构、经营销

售部门提供,略经记者润饰加工的公关文稿;而一些关于影视讯息、

文化动态、服装展示一类的稿件则往往直接被当作新闻刊发。商业

影响公众舆论,最终目的当然在于促销产品。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控,他们的行为很容易沦为恶性的新闻“炒作”,即利用新闻媒介对新闻事件进行缺乏客观公正性的报道。

制造新闻和炒作新闻并非公关人员的专利,能够娴熟地使用这一利

器者,大有人在。如广州一名自称影视歌三栖明星的女子推销自己

也有高招,先是自曝拒拍三级片的新闻,随后又花10 万元在报纸上

登出整版的征婚启事,强力“轰炸”传媒,一时之间成为粤港传媒竞

相追逐的目标。就连恶作剧也能利用新闻媒介取得轰动效应。

新闻事业是社会公众的事业,某些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制造和炒

作新闻,利用公众对新闻媒介的信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实际上

是对社会准则和公众利益的践踏,也是对新闻事业的破坏。但是,

就此将一切归罪于新闻来源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新闻事件,新闻

媒介应该向公众提供完整、公正、真实、准确的报道和评论,这是

新闻媒介的责任所在。毕竟,新闻来源没有责任对公众负责,受众

可能得到什么样的新闻信息,这是由媒介“把关人”决定的。既然如此,新闻媒介能如此轻易地被新闻来源所利用,就必须对媒介把关

人提出质疑:新闻媒介的媒介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何在?新闻媒介分析

和甄别新闻事件的原则是什作为社会雷达的新闻媒介,人们赋予它

的首要职能就是监视环境,即要求新闻媒介必须全面、准确、客观

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再现周围世界的面貌及其重要发展。

当今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人们已经很难直接去感知、理解和把握

周围的现实世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实性世界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触、不可见、不可思议的”了;只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人们才

能感受到这个“不可触、不可见、不可思议的”世界。新闻媒介给广

大受众提供的是一个可知可感而且仿佛也能够亲身经历的实性世界

的投影———虚性世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人们把新闻媒介看作

是自己的眼耳舌鼻身的延续,将媒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视为耳闻目

睹的亲身经历,如同信任自己的耳、目一般信赖新闻媒介。人们把

新闻媒介当作自己的代言人,相信新闻媒介能够忠实行使监视环境

的社会职能。

但是新闻媒介并不完全等同于人们的眼耳舌鼻身。受众不可能如同

控制自己的耳、目一样约束新闻媒介,人们通过新闻媒介所感知的,终究也不过是无法亲历的虚性世界。而新闻媒介倒是可以利用这个

虚性世界控制对新闻事件的传播和对新闻事件的解释,进而左右人

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判断。从这个角度看,新闻媒介又不简单地

是人体的延伸。这个虚性世界是否能够成为实性世界全面、客观、

真实的投影,并不是由广大受众的意愿决定的,它完全取决于由实

性世界向虚性世界转化的最重要的中介环节,即我们所讲的媒介把

关人。当媒介利益与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如果可以允许把关人将

媒介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上,实际上就等于允许把关人利用新闻媒介,从媒介利益出发来解释世界和反映社会,操纵社会大众服从于

媒介的需要;实际上等于允许把关人假借公众利益的名义谋求媒介利益。这样,对于广大受众,新闻媒介必然成为滥用社会所赋予的权

利为媒介本身谋利的欺骗者,而不可能是准确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

的社会雷达。

媒介组织同时也是一个营利机构,也要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赢得最

多的受众,获取最大利润的商业经营原则。但是媒介的活动不能完

全等同于商业行为,媒介组织的经济利益不应该成为衡量新闻价值

的最高标准。

由于新闻媒介的商业利益主要来自广告收入和商界赞助,新闻媒介

的经济活动能力全都表现在是否能将最大多数的观众带给广告客户,如果媒介组织把商业化作为其原则基础,以提高收视(听、阅读)率为

媒介活动的中心,那么面向受众就成为迎合受众、面向市场、面向

经济效益的代名词。如果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传播新闻信息,媒介

所反映的现实世界必然是片面而扭曲的。

如果媒介组织完全把媒介活动看作商业行为,以提高收视(听、阅读)

率作为媒介活动的绝对中心,以媒介组织的经济利益作为衡量新闻

价值的标准,那么媒介组织完全有可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制造出有市

场价值的新闻信息,从而创造一个脱离现实、迎合受众的虚幻现实

世界。如果信息可以当作一种商品制造出来,这种信息只能是传染

传播环境的噪音。如果新闻媒介的社会职能不是传播新闻事件而是

制造新闻事件,新闻媒介实际上就混淆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使新闻

信息成为隔绝现实世界和新闻受众的阻碍,不可能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地反映现实世界。如果新闻媒介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创造

出一个媒介世界,那么,新闻媒介就已不再是纯粹为受众所利用的

传播工具了,相反,受众却处在被利用的位置上。

新闻媒介具有选择信息和解释信息的权力,因而也就获得了控制社

会的权力。它不仅可以左右人们的行为,而且可能控制人们的思想。因此,新闻媒介的“强权”必须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新闻媒介应

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首先,媒介要自律。我国有关部门制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

德准则》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指出中国的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新闻工作者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二,要加强媒介管理。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政府,不论其代表哪一

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都会对新闻媒介进行管理和监督,要求新

闻媒介为社会主流文化和统治集团的意识形态服务。政府对新闻媒

介的管理手段,一般是制定政策法规、建立新闻检查和分级审查制度、国家财政拨款等等。政府管理应该以不触犯和干预新闻媒介应

具有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为前提。

新闻媒介更需要法律来规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新闻实行法治,以法律的形式监督新闻媒介,制定专门的新闻法或散见于宪法和各

种法律中的条文可作参照。总的来说,世界各国有关新闻的法律都

体现着保护新闻自由和限制滥用媒介权力两方面的内容。近些年来

我国新闻立法逐渐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应该尽早制定新闻法,把新闻媒介的一切活动纳入有法可依的

轨道。

第三,要加强媒介的教育和公众对媒介的监督。公众要对新闻媒介

进行监督,首先需要的是社会对公众的媒介教育。媒介教育包括两

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新闻媒介有责任允许公众接近媒体,并且应该

向公众解释新闻采访与报道的方式;另一方面,公众有责任了解新闻媒介的动作程序,打破对新闻媒介的神秘幻想。

面对新闻媒介的“强权”,社会大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私而自负的媒介工作者、惟利是图的媒介机构和不负责任的新闻来源,都有可能影响新闻媒介的客观与公正。对于新闻媒介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社会大众要勇于表达意见,提出批评。

最后,还要加强对媒介的批评。新闻媒介也需要专家的批评和理论的指正。媒介批评是政府管理和法律监督的有效补充,在那些行政力量和法律手段难以企及的领域发挥作用,利用批评和否定的武器对新闻媒介进行监督和制约。专家的批评和理论的指正能随时给广大受众提供某种忠告,提供一种理性的思考,使他们在媒介的摆布之下找回自己的头脑。媒介批评的基本任务是给媒介以压力,给受众以理性,给政府以补充。

新闻事业是社会的事业,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事业。新闻媒介在行使监视环境的社会职能的时候,不能把自己排除在被监视的范围之外,新闻媒介应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同时,也只有合理约束新闻媒介的“强权”,才能真正保证新闻自由。

【篇二: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

新闻媒介传播有很多客观的作用和功能,而某个东西的功能如果过了一定界限就会产生负作用。

1.传播信息。负作用:信息过剩,垃圾信息充斥,影响抉择判断。今天一个人跳楼,媒体渲染说人心堕落,世界危机,明天一个见义勇为,人们又断言,世上还是好人多。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但人们在多种多样充满矛盾的海量信息前变得浮躁了很多。反而不如过去有定力,有坚持。

2.传播知识。负作用:不良信息反而有了传播的渠道。

3.教育作用。负作用:诲淫晦盗。

4.娱乐功能。但是过多的娱乐活动是人们沉迷于三寸电视,减少了户外活动,人们的交际能力极大的受到伤害。人们对于现实的关注也转化为虚幻的思维活动,人们被驯养的麻木、虚伪了。面对电视剧人们的目不转睛和眼泪汪汪,目睹不公的麻木,耳闻失学的孩子却习以为常就是一个人们人格分裂的表现。

5.社会互动。但是这仅仅是一种虚拟的活动。

美国传播学家拉查斯菲尔德从社会文化角度对媒体的作用做过精彩的分析。

1.地位赋予功能。今天电视上出现过的衣服款式,明天就会全社会流行。今天上过电视的政治人物,普通人,明天就会成为名人,并且

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人们刮目现看。因此媒体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

是被人利用,成为毫无抵抗力的宣传工具。多少人由此发迹,又有

很多人身败名裂。例如在选举过程中,一个人掌握了舆论导向,一

个人就可以把自己涂抹干净,大获全胜。出现在央视的人就和出现

地区级的影响力不同。不用举例了吧。

2.社会的麻痹药品。通过娱乐节目可以转移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注意力。

3.影响社会规范。大家都说杀小猫不对,没有人敢说杀小猫是对了。这就是巨大的影响力体现。大家都说陈凯歌小气,那他就是小气。

大家都认为日本不好,那日本的印象肯定不好,没有几个人敢于公

然挺日。所以通过大张旗鼓的媒体宣传,既可以移风易俗,也可以

有隐患。

大众媒体还可以设定议题,简单说来,媒体报道什么,你对于社会

的认识范围也就是那么大。媒体报道朝鲜,你就认为朝鲜可能重要。媒体不报道俄罗斯曾经侵犯过中国将近200万平方公里土地,你就

不会过分有意识的去想这个问题。媒体不报道乍得,你恐怕做梦也

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国家。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很喜欢

央视,其他电视不怎么看,那么她甚至不知道有超女这回事。相反

一个人如果不喜欢央视,他甚至不知道郭得刚事什么鸟人。

在这个角度上,媒体控制了人们对于社会焦点、问题严重程度、问

题有无的认识,而理智地进行思考下,我们其实被舆论乖乖地牵着走,不管你承认与否。

媒体传播还可以渗透式的影响人的世界观。通过长期的韩剧效应,

人们逐渐在认可整容也没有什么的思想。另外,对于国外司法、行

政的介绍,通过名人的对海外的介绍,我们逐渐认同了国外观念相

对确实比较多元,性观念确乎比较不同,还可能比中国好的认识、

通过电视剧收看,逐渐形成了犯罪手段真是千奇百怪,社会可能很

不安全的认识。所以媒体可以被人加以利用,通过电视剧,新闻报

道的形式灌输某种意识。

从当前看,电视娱乐的发达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内向化,孤僻理群倾

向的影响;媒体被人利用混淆是非的弊端多为人诟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