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9环境法学试题A卷

09环境法学试题A卷

09环境法学试题A卷
09环境法学试题A卷

09环境法学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把环境为和

2、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

分为和两大类。

3、环境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有:、

、、。

4、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唯一选

择。

5、我国的《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家探矿权、采矿权实行

制度。

6、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包括三类:、

、。

7、《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在执行地方标准时,对于地方标准

中未涉及,而国家标准中已有的项目,应

当。

8、《环境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的五类标准是

指:、、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

9、我国自然资源的权属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一是。

10、对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不利后果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称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2、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制阶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试行)》是年颁布的。()

A、1972

B、1979

C、1989

D、1992

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防治固体废物污染规定的管理原则

包括()

A、“三化”原则

B、全过程管理原则

C、综合管理原则

D、分类管理原则

4、我国的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

A人均占地少B总体质量差

C资源匹配失衡D后备资源不足

5、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适用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 )。

A、警告

B、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D、责令停业关闭

6、《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环境噪声污染”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 )。

A、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

B、有些远离居住点的工厂产生的超标噪声

C、该噪声对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干扰

D、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7、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是()。

A多数地区是煤烟型污染

B二氧化硫排放量大,酸雨危害严重

C大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高

8、《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9、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A、内水、领海

B、专属经济区

C、毗连区

D、大陆架

10、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渊源主要包括()。

A国际条约B国际惯例

C一般法律原则D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问题:

2、环境法律关系:

3、“三同时”制度:

4、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5、“协调发展”原则: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 分)

1、公众参与原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有哪些体现?(6分)

2、《刑法》中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有哪些?(6分)

3、《矿产资源法》关于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有哪些?(6分)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哪三类?(6分)

五、论述题(共16 分)

什么是无错失责任制?在环境民事法律责任中为什么要实行无过错责任制?无过错责任制的免责条件有哪些?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

3、综合性、技术性、社会性、共同性。

4、可持续发展

5、有偿取得

6、回顾评价、现状评价、预测评价。

7、同时执行

8、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

方法标准、

9、自然资源所有权,一是自然资源使用权

10、风险评估。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CD)

2、(B)

3、(ABD)

4、(ABCD)

5、(ABCD)

6、(AC)

7、(ABCD)8(C)、9、(ABCD)10、(ABC)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

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2分)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1分)给人类带来灾害,(1分)这就是环境问题。

2、环境法律关系:是指环境法主体之间(1分),

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形成的(1分)由环境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和社会关系(2分)。

3、“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

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它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措施,(2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2分)。

4、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开发者养护,是指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组织或个人,有责任对其进行恢

复、整治和养护。(2分)

污染者治理,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组织或个人,有责任对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环境进

行治理。(2分)

5、“协调发展”原则: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

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2分),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2分)。

四、简答题(每题 6分,共 24 分)

1、公众参与原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有哪些

体现?(6分)

(1)公民的环境权(2分)

(2)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2分)

(3)公民有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2分)

2、《刑法》中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有哪些?(6

分)

(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2分)

(2)非法处置或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2分)(3)破坏自然资源罪(2分)

3、《矿产资源法》关于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有哪

些?(6分)

(一)对特定矿区和矿种实行计划开采(2分)(二)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和伴生矿产实行综合勘查与综合开采。(2分)

(三)要求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方法和工艺。

(2分)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分为哪三类?(6分)

一类区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保护的地区(2分)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2分)三类区位特定工业区(2分)

五、论述题(共16 分)

什么是无错失责任制?在环境民事法律责任中为什么要实行无过错责任制?无过错责任

制的免责条件有哪些?

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

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

任。(4分)

实行无过错责任制的原因:(1)绝大多数污染损害都不是出于污染者的故意或过失,且其危

害范围相当广泛。在这种情况下,最主要的

是保护环境和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考

虑污染者主观上有无故意或过失。(3分)(2)其次,污染企业的经营和获利,在一定程度

上是建立在污染环境和给他人造成损害的

基础上的。因此,不论加害者有无过错,由

加害企业的收益中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才符

合公平原则。(3分)

实行无过错责任制的条件:

一、不可抗拒力(2分)二、是因受害人自身

引起的(2分)

三、是有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2分)

09环境法学试题A卷

09环境法学试题A卷D

10、对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不利后果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称为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2、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制阶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试行)》是年颁布的。() A、1972 B、1979 C、1989 D、1992 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防治固体废物污染规定的管理原则 包括() A、“三化”原则 B、全过程管理原则 C、综合管理原则 D、分类管理原则 4、我国的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 A人均占地少B总体质量差 C资源匹配失衡D后备资源不足 5、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适用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 )。 A、警告 B、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D、责令停业关闭 6、《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环境噪声污染”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 )。 A、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 B、有些远离居住点的工厂产生的超标噪声 C、该噪声对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干扰 D、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7、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是()。 A多数地区是煤烟型污染 B二氧化硫排放量大,酸雨危害严重 C大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高 8、《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9、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A、内水、领海 B、专属经济区 C、毗连区 D、大陆架 10、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渊源主要包括()。 A国际条约B国际惯例 C一般法律原则D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问题: 2、环境法律关系: 3、“三同时”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 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4、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环境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 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 的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环境影响报告书: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13、大气稳定度:是表示气团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的判别。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11、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 14、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 i=m i/c i 15、土壤:是位于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1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1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9、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 境的声音。 2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 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2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3、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 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 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24、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25、环境敏感区:泛指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 发活动导致负面的环境效益。 26、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希望达到)的境地(结果)或 标准。 27、生态环境:是指除人口种群以外的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生物所组成的生命系统。 2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许多生物和生态概念和方法,预测和估计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 果和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概念和方法也适用于人工改造过的系统,如农 田和城市。

环境法学案例题

案例及答案 1.养鸡场经营者甲发现:自她所在市某公司在她鸡场附近修建预制板厂以来,小鸡纷纷死亡,产蛋鸡也不再下蛋,经济损失达数万元。同时,其住宅出现裂缝,家人住院。主要原因是各种设备产生的震动和噪声。据环保局监测,其住宅及养鸡场噪声已达80分贝和95分贝。该厂自规划以来,未履行“三同时”手续,也未安装任何消声防震措施。环保局在调解同时,对该厂罚款3万元,并要求补办“三同时”审批手续,审批通过前不得生产。 问:(1)环保局的处罚有无法律依据? 环保局的处罚是有法律依据的。首先,该厂未执行“三同时”规定,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其次,该厂排放噪声及震动等已严重超标,违反了法律规定 (2)该厂若拒不履行调解协议时,甲有何救济? 该调解属于行政调解,不具强制执行力。当该厂拒不履行时,甲可以到法院起诉该预制板厂。当然甲必须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 9..四川省某县一企业建设在农村,其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10分贝,但其前后左右都是荒地,因而没有其他单位和居民受到该厂环境噪声的干扰,只有其本厂的职工受到不同程度的噪声危害。当地环境保护局以该企业超标排放噪声为由,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征收其环境噪声超标排污费每月1600元。该企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环保局的行政决定。其理由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按照该法第2条规定,环境噪声污染必须有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我企业只满足噪声超标一个条件,不属于限期治理和缴纳超标排污费的对象。结果,法院采纳了原告企业的意见,判决撤销环保局的决定。 请问: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 该法院对本案的判决是正确的。(2分)因为: (1)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构成环境噪声污染必须具备排放噪声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只超标不扰民的噪声不构成环境噪声污染。(2分) (2)责令限期治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权限,环保局责令限期治理属于越权行政。(2分) (3)对不扰民的超标噪声,不应征收排污费。(2分) (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因此噪声对该厂工人造成的危害,不属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2.2008年,辽宁省某乡岗村群众向市环保局投诉,称自2007年以来,该市矿务局设在该村的排矸场,由矸石自燃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使附近农田果园受到污染损害,要求赔偿损失。市环保局受理了此案。经调查化验发现,排矸场矸石自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持续时间长,是造成附近农作物、果木损害的主要原因。排矸场认为,国家对排矸污染问题没有具体规定,拒不承担责任。同时主张在煤矿生产中必然环节是排放煤矸石。限于我国煤矸石及煤炭技术水平,可燃物品不可避免地进入矸石,这才导致自燃。它认为属于不可抗力,因此不必承担责任。 (1)该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该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虽然国家对排矸污染没有具体规定,但是这不妨碍该场因其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化验结果已经证明该排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该场的主张能否成立?这是否属于不可抗而构成免责理由。 该场主张矸石自燃属于不可抗力不能成立,因此不能成为免责事由。我国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矸石自燃虽然无法避免、无法克服,但是可以预见到的;而且自燃造成的损害也是可以采取一定措施防止 4.甲厂新建投入生产,同时投入运营的还有该厂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厂运营三个月后,认为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营增加了企业成本,遂私自决定不再运营该设施。当地有一农民乙在甲厂投产后,就从甲厂的排污渠中抽水养鱼,以利用污水中的养分。但自从甲厂停止运行污染处理设施后,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大大增加,乙 鱼塘中的鱼因为养分过多开始大量死亡。乙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厂赔偿损失。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 (总分78,考试时间90分钟) 1.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l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 /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现拟订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表l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问题】 1.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cr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 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

3.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某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矿区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赋存稳定,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宜露天和井工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规划面积960km2,均衡生产服务年限为100年。境界内地质储量19669Mt,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0.65m,其中露天开采储量14160Mt,井工开采储量5509Mt,另外还有后备区1070Mt,暂未利用储量1703Mt。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当地拟定该矿区开发的规划,包括井田划分方案,煤炭洗选及加工转化规划,矿区地面设施规划(矿井及选煤厂、附属企业、铁路专用线、瓦斯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矿区给、排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该矿区内目前已有一座露天矿在生产。区内只有一条河流流过,矿区地处中纬度的西风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草原面积占97.3%,森林覆盖率1.23%。多年来,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化、退化草场所占比例扩展到64%。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连续遭受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连续两年寸草不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问题】 6.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保护目标。 7.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评价内容。 8. 列出该评价的重点。 9. 应从哪几方面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论证? 10. 矿区内河流己无环境容量,应如何利用污废水?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000t/d,目前日处理量为23000t/d。拟选厂址特点见表1。表l拟选厂址特点【问题】 11. 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12. 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13. 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哪种垃圾? 14. 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15.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A市拟新建一座规模为处理能力10万t/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建成后将收集该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工业废水占40%。拟建工程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程)和污水处理厂相配套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截流干管、中途提升泵站等设施,该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厂址目前为旱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污泥经压缩、脱水、干化处理后送该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受纳水体为B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真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将人类环境分成人工环境和() A.生物环境B.生活环境 C.自然环境D.生态环境 2.下列罪名中不属于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是() A.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罪B.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 C.盗伐林木罪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3.狭义的环境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仅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A.人文环境的破坏B.自然环境的破坏 C.大气质量水平的降低D.水体污染 4.我国的取水许可制度,不适用于 ....() A.直接从地下取水的用户B.直接从江河取水的用户 C.直接从湖泊取水的用户D.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 5.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和() A.以人类为中心B.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 C.以环境为中心D.以国家经济发展为中心 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其一份报告中提出的,该报告是() A.《里约宣言》B.《21世纪议程》 C.《我们共同的未来》D.《斯德哥尔摩宣言》 7.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和() A.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B.以人为本 C.切实保护环境D.公众参与

8.环境法中的“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B.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验收 C.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建设D.同时投资、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9.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中的经济刺激措施有财政援助、税收和() A.征收排污费B.低息贷款 C.征收超额排污费D.政府拨款 10.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和天然孳息与()A.自然添附B.继受取得 C.原始取得D.传来取得 11.在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主要是征收自然资源费和() A.排污费B.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金 C.自然资源承包费D.自然资源税 12.在环境法中首次使用“公害”一词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 C.日本D.英国 13.下列行为中,违反我国有关化学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是() A.押运员让朋友在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舱里搭乘 B.小王向某化工专营店一次购买50克的危险化学物品 C.某五金仓库拒绝保管危险化学物品 D.因科研急需,小李将极少量危险化学品试剂快件托运给小王 14.某厂因事故向一湖泊排放污染物,造成该湖泊中的鱼苗全部死亡。渔民为此向该厂索赔,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可得利益和间接损失。其中可得利益是指()A.清除湖泊被污染的费用B.饲养鱼苗所付出的劳务 C.鱼苗成长后的预期收益D.购买鱼苗的费用 15.结合我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来看,“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 A.导致水资源枯竭的现象B.导致水中含氧量减少的现象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试题(3)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试题(3) 姓名: 考试时间:3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求有公众参与的是() A 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 C 篇章或说明D环境影响登记表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称的环境敏感区的包括()A人工鱼场 B 重要的湿地 C 城市中的绿地 D 植物园 3、学校娱乐区的后面是学校,则娱乐区执行的噪声标准限值为() A 昼间55dB,夜间45d B B昼间60dB,夜间50dB C 昼间50dB,夜间40dB D 昼间65dB,夜间55dB 4、大、中型河流,在排水口下游3~5km处有一取水口,在混合过程段应用() A 零维模型 B 一维模型 C 二维模型 5、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而衰减,当传播距离增加一倍时,噪声衰减() A 1d B B 5dB C 6dB D 2dB 6、下列哪个模式可计算点源、面源和体源等污染源,以及建筑物下洗和熏烟等特殊条件下的最大地面浓度() A AERMOD模式 B ADMS模式 C 估算模式 D CALPUFF模式系统 7、某燃煤电厂,年消耗煤量100万吨,燃煤含硫量0.98%,可燃硫占全硫量88%,脱硫设施除硫效果45%,则二氧化硫产生量为() A 984.47t/a B 8624t/a C 4743.2t/a D 541.46t/a 8、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包括() A生产装置布置合理性B环境敏感点保护措施 C 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D 绘制厂区与外环境关系图 9、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氨氮等十项指标丰、平、枯水期水质达标率为() A 80% B 90% C 100% D 9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2010-09-03 10:19:07 阅读27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 课程代码:0022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3.环境污染: 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的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性和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 4.动植物检疫: 是指为防止动植物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和外来物种的侵入而对特定区域或者进出特定区域的动植物和其他物品实施的调查、检测、检验和监督活动. 5.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在国际法上,国际环境合作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国际社会所有的成员都应该并且有权参与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的行动;二是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普遍的参加和合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可纳入环境法律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包括( D )。 A.太阳 B.人工培育的良种 C.马戏团里的驯兽 D.自然遗迹 2.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 C )年颁布的。 A.1979 B.1982 C.1989 D.1990 3.关于污染者负担费用的范围,国际上大多认为不包括( C )。 A.治理污染源费用 B.恢复被污染的环境的费用 C.排污费 D.环境污染受害者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赔偿费用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先产生于( B )。 A.中国三同时制度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5.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哪类许可证?( D ) A.规划许可证 B.开发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排污许可证 6.关于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不正确的是( B )。 A.确认取得 B.强制取得 C.授予取得 D.转让取得

工程咨询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试卷96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开发区环境影响的识别,分为()等层次。 A.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 B.战略性和策略性 C.长远和近期 D.主要和次要 2.()主要用于涉及地理空间较大的建设项目,如公路、铁道、管道等“线型”影响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 A.系统流图法 B.层次分析法 C.叠加图法 D.情景分析法 3.若将开发区定位为新经济区,则应以()来配置要素。 A.人口计划规模 B.经济发展规模 C.环境承载能力 D.资源需求总量 4.根据产业组织学的(),规划能够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其中包括环境绩效。 A.结构行为绩效理论 B.价格理论

C.产业竞争与规制理论 D.产业组织形态创新理论 5.开发区定位包括()和产业定位。 A.区域定位 B.经济定位 C.社会定位 D.功能定位 6.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在于()。 A.彻底消除风险 B.降低风险损失 C.研究风险减缓措施 D.认清风险危害 7.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8.()首次对“海岸工程”进行明确界定,并规定海岸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D.《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修改规划目标或者规划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目标约束性原则 B.责权对应原则 C.现实性原则 D.广泛参与的原则 10.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级()类标准体系。 A.三,五 B.三,六 C.四,五 D.四,六 11.()明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变化情况,提出降低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C.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D.环境风险分析评价 12.下列关于环评听证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听证会的个人和组织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环境法学题库.doc

环境法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调整有关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污染防治法、资源(能源)法、自然保护法、土地法、国土法、区域发展法或城乡规划建设法等。 2协调发展的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环境责任原则:是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应当承担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环境的责任。 4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某项人为活动之前,对实施该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采取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编(填)报和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程序等方面所作的规定的总称。 6“三同时”制度:一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7环境资源税费制度:是法律法规对征收税费的对象、范围、标准、计算方法、程序、使用和管理等所作的规定,是环境资源税费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 8排污收费制度:是指有关征收排污费的目的、依据、范围以及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等规定的总称 9许可证制度:是指有关许可证的申请、审核、颁发、中止与废止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所作规定的总称。 10.限期治理制度: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和区域,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的总称 1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是指为了及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由政府事先编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该预案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的法律规定总称。

2021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试题库及答案(共110题)

2021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试题库及答案(共110题) 第 1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行为包括()。 A、拆除生活垃圾处置设施 B、关闭生活垃圾处置场所 C、闲置生活垃圾处置设施 D、建设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 【参考答案】ABC 第 2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的规定,下列说法符合该规定的有()。 A、危险废物禁止与非危险废物进行混合收集、贮存 B、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 C、性质相容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可以与非危险废物混合贮存运输 D、性质不相容且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可以混合收集、贮存、运输 【参考答案】AB 第 3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严格控制向海域排放的废水有

()。 A、经过处理的含热废水 B、含有重金属的废水 C、中水平放射性的废水 D、含有不易降解的有机物的废水 【参考答案】BD 第 4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下列说法中,符合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防治规定有()。 A、严袼限制在海岸采挖沙石 B、环境保护设施未经海岸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不得投入生产 C、兴建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洋水产资源 D、环境保护设施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检查批准,建设项目不得试运行 【参考答案】AC 第 5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包括()。 A、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综合利用 B、采用无害或低毒的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C、采用污染物产量少的设备替代污染物产生量多的设备 D、采用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染物防治技术 【参考答案】ABCD 第 6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环境法学试题

环境法学试题 一、选择题(多选)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有哪些(ABCD) A、广泛性 B、综合性 C、公益性 D、科学技术性 2、、以下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的内容的就是( ABD )。 A、土地利用规划法 B、环境污染防治法 C、环境标准 D、自然保护法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哪些(ABCD) A、协调发展的原则 B、预防为主的原则 C、环境责任原则 D、环境民主原则 4、以下哪些就是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ABC)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 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受体 5、在以下情况下,根据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环境污染侵权人能免责的就是(BCD) A、受害人无过失引起 B、不可抗力因素 C、第三者的过失引起 D、受害人自身引起 6、环境犯罪的特点有哪些(ABCD) A、犯罪行为就是直接针对环境资源进行的; B、犯罪后果严重; C、犯罪主体大多为法人; D、环境犯罪大多带有民事责任。 7、以下选项中哪些属于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构成要件(ABC) A、行为人的违法行为。 B、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C、行为的危害后果 D、受害人与事故具有因果关系 8、根据违法行为性质、危害后果与主观因素,会有以下哪几种的法律制裁(ABC)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安全责任 9、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ABCD) A、放宽起诉资格 B、实行因果关系推定 C、举证责任倒置 D、延长诉讼时效。 10、以下有关法律效力大小的说明中哪些就是正确的(ACD) A、国家环境法效力高于地方性环境法 B、我国参加与批准的国际环境法效力低于国内环境法效力。 C、特别法效力高于普通法效力 D、新法的效力高于旧法效力。 11、下面属于法律的特点:(ABCD) A行为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B普遍的约束力 C权利与义务 D国家的强制力保证 12、下面属于生态基本规律:(ABCD) A物物相关率 B相生相克率 C能流物复率

环境影响评价试卷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计算器文具,满分为: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是()。 A.1989年12月26日 B.2002年12月28日 C.2003年9月1 日 D.1984年11月1日 2.()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样品标准 D.环 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对产生的环境影 响进行全面评价。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 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4.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单行法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5.核实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通常有()。 A.现场实测、类比法和经验估计法 B.物料衡算法 C.现场实测、物料衡算 和经验估计法 D.现场调查与实测法 6.拟在河边建一个工厂,该厂将以2.56m3/s的流量排放废水,废水中污染物(持 久性物质) 的浓度为1 500mg/L,该河流平均流速为0.61m/s,平均河宽为 12.5m,平均水深为0.58m,与该工厂相同的污染物浓度为400mg/L。该工厂的废 水排入河流后,污染 物浓度是( )mg/L。 A.503.4 B.692.3 C.803.4 D.705.6 7.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A.一级标准 B.二级标准 C.三 级标准。 8.某厂锅炉年耗煤量2000t,煤的含硫量为4%,则全年排放的二氧化硫量为 ()(计算时 假定燃料中15%的硫最终残留在灰分中)。 A.80000kg B.136000kg C.16000kg D.152000kg 9.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热力因子是()。 A.风和大气稳定度 B.温度层结和湍流 C.风和湍流 D.温 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10.吹某一方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风向的()。 A.风频 B.风玫瑰图 C.风场 D.联合频率 11.用Pasquill 法判断大气稳定度时,如某地U10=7m/s 则大气稳定度为 ( )。 A.强不稳定 B.不稳定 C.中性 D. 缺条件,无法判断 12.某拟建企业,无组织排放有害气体甲和乙两种气体,经计算有害气体甲的卫

2015电大《环境法学》试题库(含答案)

电大环境法学《环境法学》形成性练习与检测(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970年日本东京会议第一次提出( A )A、公民环境权概念 B、环境保护的概念 C、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D、公民生存权的概念 ?1982年我国颁布的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是( A )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B、《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C、《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 D、《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 C ?承担环境民事法律责任不以主观上有无过错为前提,这体现了环境法律责任的( B )A、综合性 B、独特性 C、严厉性 D、灵活性?城市作为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其污水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B )A、回灌地下水 B、集中处理C、各排污单位负净化责任 D、排放到郊区 ? D ?大气污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排入大气中污染物的( C )A、种类 B、性质 C、浓度 D 、密度 ?当前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机构是( C )A、国家计划委员会 B、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D、国务院环境保护 委员会 ?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D )A、后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B、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环境破坏C、自然环境工环破坏和人境破坏D、自然环境破

坏和环境污染 ?第一次把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规定为全民所有的我国宪法是( A )A、54年宪法 B、75年宪法 C、78年宪法 D、82年宪法 ?对长江、黄河上游林木应加强保护,而对东北大小兴安岭林木可以适度砍伐,这体现了生态学的(D )A、“物物相关”律 B、“负载定额”律C、“协调稳定”律 D、“时空有宜、地时制宜”律 ?对城市近期建设区域内各项建设作具体安排,属于城市规划中的( D )A、总体规划 B、近期规划 C、远期规划 D、详细规划 ?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其中基础是( C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标准化 ?对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罚款限额享有设定权的是( A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 ?对因环境污染引起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所做的处理,当事人不服可提起( B )A、行政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或民事诉讼 D、刑事诉讼 ?G ?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依据是( B )A、民法 B、宪法 C、经济法 D、全国人大决议 ?公民环境权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 A )A、1970年的日本东京会议 B、1972年开罗会议 C、199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 D、里约会议 ?固体废物防治法》的首要原则是( C )A、全过程管理原则 B、危险废物分类管理的原则 C、三化原则 D、鼓励集中处臵原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 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 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3、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4、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种形式。 3、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经常用工作程序来表示。 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 6、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 、10~14Km 、4~6Km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8~30Km 、2~8Km 、1~2Km 。 三、判断并改错: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评工作成果的一般体现。(×)[集中体现] 2、污染物随着污水排入河流后,在河流横向断面上与河水充分混合需要一定的横向断面混合时间。(√) 3、划分环评工作等级的依据是投资者的主观意愿。(×) 4、S—P模式适用于任何状态、任何物质的衰减规律。(×) 5、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分为回顾性环境评价、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阶段分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简答题: 1、中国环境影响影响评价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建设项目。(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2、简述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总则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5)环境影响预测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保护法》知识题库

环境保护法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 1. 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 2.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错) 3. 新环保法规定:一切部门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错) 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 5. 新环保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保护宣传日。(错) 6.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对) 7.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错) 8.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 9.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对) 10.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对) 11.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对) 1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对) 13.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

总复习题(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分析污染型生产工艺过程中水污染物产生量时,应绘制物料平衡图、水平衡图以及( D )。 A.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B.项目总平面图 C.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D.生产工艺流程图 2.下列不属于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基本内容的是( D )。 A.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B.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C.工艺流程 D.替代方案 3.下列不属于污染物分析内容的是( A )。 A.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B.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C.水平衡 D.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与分析 4.下列不属于工程概况内容的是( B )。 A.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B.清洁生产水平 C.项目组成 D.人员数量与工作时间 5.下列不属于建设项目选址要考虑内容的是( D )。 A.是否与规划相协调 B.是否影响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 C.是否违反法规要求 D.是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 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时,需参考国家有关防护距离规范,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可靠性,合理布置建设项目的各构筑物及生产设施,给出( D )。 A.总图的地形图 B.总图各车间布局平面图 C.总图布置方案与内环境关系图 D.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图 7.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时,需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 A )的保证性。 A.卫生防护距离 B.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 C.安全防护距离 D.卫生防护距离和防火防护距离

14. 工程分析时使用的资料复用法,只能在评价等级( B )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A.较高 B.较低 C.一级 D.以上都可以 15.用经验排污系数法进行工程分析时,此法属于( B )。 A.物料衡算法 B.类比法 C.数学模式法 D.资料复用法 16.物料衡算法能进行工程分析的原理是依据( C )。 A.自然要素循环定律 B.市场经济规律 C.质量守恒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17.工程分析的方法较为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只能在评价等级较低的建 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此法是( A )。 A.资料复用法 B.类比法 C.专业判断法 D.物料衡算法 31.某工程用新鲜水4 000 m3/d,其中,生产工艺用新鲜水3 200 m3/d,生活用新鲜水260 m3/d,空压站用新鲜水100 m3/d,自备电站用新鲜水440 m3/d。项目循环水量49 200 m3/d,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 B )。 A. 81.2% B.92.5% C. 94% D. 98% 32.某工程生产工艺用新鲜水1 600 m3/d,生活用新鲜水130 m3/d,公用工程用新鲜水270 m3/d。项目循环水24 600 m3/d,则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 B )。 A. 91.5% B. 92.5% C. 92.g% D. 93.g% 33.某企业循环水系统用水量为1 000 m3/h,新鲜水补水量为用水量的5%。循环水系统排水量为30 m3[h,循环水利用率为( B )。 A. 95.0% B.95.2% C.97.0% D. 98.0% 34.某造纸厂日产凸版纸3 000 t,吨纸耗水量450 t,经工艺改革后,生产工艺中采用了逆流漂洗和白水回收重复利用,吨纸耗水降至220 t。该厂每日的重复水利用率是( D )。 A. 47.8% B.95.6% C.48.g% D. 51.1% 38. 某企业车间的水平衡图如下(单位为m3/d),该车间的重复水利用率是( 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