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第一讲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范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3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第14-26页,第27-29页。

第二讲古典官僚制理论与正统公共行政学体系的确立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怀特:《行政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中文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2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古利克、厄威克:《行政科学论文集》,纽约: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1937年版。

厄威克:《行政的要素》,纽约:皮特曼出版社1949年版。

第三讲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终结

达尔:《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R. 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m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1-11

H. Simon, “A Comment on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 200-203 西蒙:《行政格言》,见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第127-141页。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出版社194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4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四讲公共行政学的丛林时代

拉斯韦尔:《政策科学》。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德罗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奎德:《公共政策分析》,纽约:诺思·霍兰出版社1982年版。

彭文贤:《行政生态学》,台湾三民书局1992年版。

第五讲新公共行政学

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出版社1980版。

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马瑞尼:《走向新公共行政学:明鲁布诺克的观点》,美国钱德勒出版公司1971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英文版,第329-341页。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5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六讲官僚制的经济理论

唐斯:《官僚制内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第七讲官僚制的政治理论

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三联书店2006年版。

B·盖伊·彼得斯:《官僚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八讲后现代公共行政学

福克斯、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麦克斯怀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九讲公共行政与制度分析

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E·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年版。

霍恩:《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奥斯特罗姆等:《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奥斯特罗姆等:《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第十讲新公共管理理论

巴泽雷:《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奥斯本:《摒弃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本。

第十一讲新公共管理的批评者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全钟燮:《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许立一:《慎思熟虑的民主行政》,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

万姆斯莱:《公共行政与治理过程:转变美国的政治对话》(黑堡宣言节选),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2期。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颜昌武、马骏:《公共行政学中的百年争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全钟燮:《公共行政:设计与问题解决》,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版。

第十二讲治理理论

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

约瑟夫·奈:《全球化世界的治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戈德史密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奥兰·扬:《世界事务中的治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John Pierre:Debating Governan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第十三讲公共行政学的多元化研究途径

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Jay D. White & Guy Adams(1994). Eds.Research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age Publication.(中译本《公共行政学研究》,刘亚平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本课程的综合性参考文献:

沙夫里茨、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沙夫里茨、奥特:《组织理论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R·J·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R·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彭和平等编译:《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竺乾威主编:《公共行政学经典文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2016秋《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平时作业满分试题

2016秋《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平时作业满分试题

1.第1题 《费德尔》的作者是()。 A.高乃依 B.莫里哀 C.拉辛 D.狄德罗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的核心思想是()。 A.反对个人主义 B.宣扬“幸福在人间” C.倡导英雄主义 D.宣扬封建迷信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中的句子。 A.《云雀》 B.《西风颂》 C.《麦布女王 D.《解放了的普洛米修斯》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罗兰之歌》通过对罗兰奋勇拼杀、战死疆场的描写所要表达的主题是()。

A.悲观主义 B.爱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有“悲剧之父”之称号。 A.索福克勒斯 B.埃斯库罗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题为()的诗歌和散文合集。 A.《神曲》 B.《新生》 C.《论俗语》 D.《飨宴》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的是小说()。 A.《勒内》 B.《九三年》 C.《阿达拉》 D.《笑面人》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是萨特的“境遇剧”的代表作。 A.《等待戈多》 B.《恶心》 C.《禁闭》 D.《莫菲》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2题 “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的作品是()。 A.《周末后的一天》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第一讲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1987年中文版。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3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第14-26页,第27-29页。 第二讲古典官僚制理论与正统公共行政学体系的确立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怀特:《行政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47年中文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2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古利克、厄威克:《行政科学论文集》,纽约: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1937年版。 厄威克:《行政的要素》,纽约:皮特曼1949年版。

第三讲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终结 达尔:《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R. 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m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1-11 H. Simon, “A Comment on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7 1947): 200-203 西蒙:《行政格言》,见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第127-141页。 西蒙:《管理行为》,经济学院1988年版。 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194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4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第四讲公共行政学的丛林时代 拉斯韦尔:《政策科学》。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17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17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 (共5题;共5分) 1. (1分)(2013·三明) 简答题。 (1) 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受制紧箍咒的过程。 (2) 简述《伊索寓言》中《乌龟和老鹰》的故事,并写出其寓意。 2. (1分) (2017八上·高阳期末)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曾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1)以上语句出自《________》一书,作者是________。 (2)以上语句是他对哪一事件的评价() A . 五四运动 B . 红军长征 C . 北伐战争 D . 抗日战争 3. (1分) (2019八上·台州期末) 好的作品往往蕴含人生的道理,请从下列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或《昆虫记》相关情节加以印证。 得道多助眼见为实 4. (1分) (2019七下·凤凰期中) 阅读以下《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小题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

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昧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哪里拉车? () A . 北平城 B . 上海 C . 南京 D . 天津 (2)《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几匹骆驼? () A . 二匹 B . 三匹 C . 四匹 D . 五匹 (3)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 5. (1分) (2019八上·天台月考) 某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1)【辨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怪混合产物。”“他”指的是________(填人名)。 (2)【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________。 (3)【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说:“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

《大学》导读

一、《大学》解读 当代儒学大家熊十力(1885-1968)在《读经示要》卷一讲《大学》中说:“吾少时不解《大学》明德,阅康成(郑玄)注,只训释文句而已,觉其空泛无着落。阅朱注,以虚灵不昧言,始知反诸自心。及读阳明咏良知诗,则有大诧异,怀疑万端,苦思累年不得解。偶阅《列子》忽尔触悟天地万物本吾一体,须向天地万物同体处即万化大源处认识本心。现前虚灵不昧者只是本心之发用,而未即是本心。虚灵者动相也。动则可以违本也。唯动恒寂,乃是本心通体呈现。阳明诗指出无声无臭之独体是乾坤万有基,此乃于虚灵而识寂然无扰之真,方是证见本心。”5此与朱子虚灵不同。熊氏此说可以作为解读《大学》的一个入口。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以上文字是被朱子称为“经”的内容,该内容主要包括“三纲领”和“八条目”。 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全书的总纲维,即整个儒家修养的根本宗旨。所谓“明明德”,明,彰显;明德,光明的德性。“明明德”即指彰显光明的德性。“亲民”,二程释“亲”为“新”,这样,“亲民”就是“新民”,与后文“苟日新,日日新”相衔接。但事实上,“亲民”,可以看成是孟子“亲亲而仁民”的缩写。这样看的话,所谓“亲民”即在生活实践中做到像“爱亲”一样去“爱民”。这样理解也并不违背儒家伦理的基本思想。“知止”即知止于至善之义。所谓“至善”,是指绝对的善,纯粹的善。后文有“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即是心灵在认识到“至善”的意义之后就有定力;静,指心灵能不受外来刺激的干扰而安静;能不受刺激的干扰,当然就自安于其所处的任何环境和条件;安而后能虑,能够安定,才能进行正确的思考;虑而后能得,只有满足上述条件去思考,才可能有所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朱子认为是讲三纲领的关系的。所谓“明德是本,新民是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 6其实,可以将其意思扩展到八条目乃至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说法。 格物:格,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郑玄释“格”为来,朱子解为“至”,王阳明训为“正”,越来越具有主观性。格物就是要能通过对事物的隐显,阴阳全方位的观察推究,而观察其基本规律与道理。在八条目之中“格物”和“致知”又是其中的基础。 八条目则是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式上看前者都是后者的必要条件。有些人可能会慨叹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只要我们理解了“近道”的思想,以及道德成长的历程,也就理解了为何《大学》会有如此的概括。 “近道”即接近道,近于道。虽不即是道,但于道为近。要求一切人都自觉地在道上是不现实的。然而,不论人们自觉与否,他们都不离道。所有努力即是能够使不自觉变成自觉。就自觉的方面言,只能是近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畴?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 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 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 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 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 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 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 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作业(专)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1.情感2.细读语言写法3.多读多写4.知识分子5.故事新编6.冯文炳7.时代性8. 满族北京市民衰败 二、人物所属作品:1.《正红旗下》2.《倾城之恋》3.《在酒楼上》 4.《李有才板话》 5.《边城》 6.《铸剑》 7.《倾城之恋》 8.《子夜》 9.《子夜》10.《骆驼祥子》 三、写梗概: (一)写出老舍《正红旗下》梗概:1899 年,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他就是这大清王朝残灯末庙屈辱历史的见证人老舍先生。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风腐化,旗人们的生活也日见窘迫。庚子年间,随着义和团的到来,老北京顺民们看似平静的生活陡起波澜,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让他们百思不解、颜面扫地:八国联军炮轰京城,太后西逃,北京陷落,高官百姓们的尊严轰然倒地,官军和团民围攻东交民巷,旗兵们尽了职责,报国寺的老方丈也带着满腔的怨恨走进了熊熊烈火……面对这破碎的河山,残存的家园,经受了劫掠的老北京只能将这段历史永远地铭记在心。 (二)《呼兰河传》故事梗概:1.《呼兰河传》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作者的叙述出入于成年与童年的不同视角,都市与乡村的不同情境之间。 2.作品中儿童视角下的世界:有儿童眼睛里的后花园,“我跟祖父学诗”的镀铬反应与理解等等;充满童趣的欢乐和纯真之美。同时又有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在叙述中时隐时现的寂寞感和孤独感,构成了小说的潜流,与充满童趣的欢乐和纯真之美形成鲜明对照。 四、阅读《铸剑》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博”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提示:①作品写了“铸剑开炉”“以头相博” ,而“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的“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在阅读可见鲁迅丰富的想象力。②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表现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小说语言诡奇而绚丽。 五、分析论述题: 1.《正红旗下》……提示:在作者心目中,二哥福海虽有进步、可爱之处,但他仍然脱不了满足的一些习俗,福海与大姐、公、婆、大姐夫那种懒散、苟安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写出了后者那种、讲究体面、排场,追求精巧、讲究礼仪的态度。通过福海“请安”“洗三”两个场面的安排,用幽默的语言展开北京市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心理习惯以及相应的审美追求。 2.赵树理在《李有才板话》里,怎样表现了作者对中国农民的关怀? 提示:1、作者表现了对中国农民的关怀,他自觉地用农闲时农民最爱听的“评书”的方式来写他的小说。2、从“评书”体的小说这一角度,我们可以分析赵树理这篇小说在结构、描写、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而体会中国农民的智慧,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对现代小说写作的影响与渗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主要观点: 1.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每一次阶级斗争的结局使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3.不同历史时代的阶级关系状况有不同的特点。(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表现在各种各种不同的等级制,等级是罩着宗教神秘性、家族轮理性、政治特权性外衣的一种层级划分(2)资本主义社会消灭了等级制,但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阶级对立简单化、明朗化,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的革命作用: (1)资产阶级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代之以露骨剥削的雇佣关系和纯粹的金钱关系。 (2)资产阶级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能量,它使生产工具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 (3)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是一切国家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它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4)资产阶级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以先进的工业改造了落后的农业,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对东方那些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农业民族也形成了强烈的冲击。(5)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起来,在政治上打破了各自独立的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6)资产阶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阶级特性:(1)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最先进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2)无产阶级是没有财产的,没有私利需要维护,它的革命最坚决、最彻底(3)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形式来说,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而就内容来说,则是国际性的斗争 历史使命:(1)无产阶级要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已经不能生存下去了,资产阶级已经不能统治下去了。(3)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结论 (1) 现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也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愈益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爆发。 (2)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也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资产阶级为了剥削无产阶级,必须有维持它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而随着工业的进步,工人的地位和生存条件却在下降,以至降到无产阶级生存条件以下。资产阶级不能保持自己的奴隶(工人)维持奴隶般的生活,工人不能养活自己只能依靠资产阶级养活。 (4)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阶级自相竞争之上。而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导读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导读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语句分析 1.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 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劳动过程不仅使劳动对象发生形式变化,而且使劳动者的目的和力量体现、凝结在劳动对象上,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变成劳动本身的对象体现,所以说劳动的产品就是劳动的对象化。然而,国民经济却假定资本是一个当然的前提,那就使得劳动失去了本质意义,而只是为资本服务。这就表现在:当劳动产生出物化的劳动产品的时候,也就是劳动实现的形式,但是工人在此时失去了劳动产品,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所以劳动的现实化就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此时,劳动本身的产品化就代表了工人劳动价值的丧失,资本家获得了劳动的对象劳动产品,他们对劳动的占有就是劳动产品脱离工人的异化的表现。 2. 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 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在理论上,人与自然界在渊源上是统一的,这是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而在人类处理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过程中,自然界就变成了人化的自然。人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资料作为人类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又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实践对象去挖掘,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界不但是实践的对象,还是人的组成部分,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而存在,与人密切相关。这样,自然界的利益就和人的利益统一起来。 3.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本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是指一个物种本身所具有的与他物相区别的‘形式’,就是一个物种的本质。而一个物种的本质总是体现为其生命活动的意义,生命活动本身就是它自身本质的实质内容。因此,人类的本质也就是人的类特性就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表现为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从而阐述了马克思的实践观——人的本质就是实践。 4.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第四个规定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体现了异化的本质。在这句话中,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这就是人的异化。人与自身的关系分离,人不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是通过他人的关系来体现自我的价值,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关系人才能认识自己,才觉得自己的存在。 二、论述题 马克思是怎样论述异化劳动的? 理论部分: 基本思想: 第一部分:以异化劳动概念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1)对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推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行管著作

推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行管著作(一)基础理论经典 1 、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2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3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 4 年版 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6、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7、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R·J·斯蒂尔曼编著、李方等译:《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9、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沙夫里茨和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英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基础理论前沿 1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2 、巴泽尔:《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3 年1 月出版 3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 年版

4 、V ·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6、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丶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8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年 9 、罗西瑙:《没有政丶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版本 10、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 11、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丶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三)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1、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丶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政治科学中的经济学阐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5、B.G. 彼得斯:《政丶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新思维—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1998 6、B.G. 彼得斯:《政丶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7、欧文·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8、查尔斯·J·福克斯, 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作业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作业答案 作业 1.第1题 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题为()的诗歌和散文合集。 A.《神曲》 B.《新生》 C.《论俗语》 D.《飨宴》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 2.第2题 《费德尔》的作者是()。 A.高乃依 B.莫里哀 C.拉辛 D.狄德罗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 3.第3题 雨果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观点。

A.《九三年》 B.《悲惨世界 C.《海上劳工》 D.《笑面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 4.第4题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中的句子。 A.《云雀》 B.《西风颂》 C.《麦布女王 D.《解放了的普洛米修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 5.第5题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书名来自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段独白。 A.《哈姆雷特》 B.《麦克白》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李尔王》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 6.第6题 桃丽娜是( )中的人物。 A.《夫人学堂》 B.《恨世者》 C.《醉心贵族的小市民》 D.《伪君子》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 7.第10题 ()是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之作。 A.《等待戈多》 B.《恶心》 C.《禁闭》 D.《莫菲》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 8.第11题 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有“悲剧之父”之称号。 A.索福克勒斯 B.埃斯库罗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 9.第12题 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的是小说()。 A.《勒内》 B.《九三年》 C.《阿达拉》 D.《笑面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 10.第13题 ()是萨特的“境遇剧”的代表作。 A.《等待戈多》 B.《恶心》 C.《禁闭》 D.《莫菲》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 11.第14题

名著导读:《水浒传》课后作业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一、填空 1.《水浒传》的主要题材是()。 2.《水浒传》歌颂的主要精神是()。 3.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及其绰号是:()。 4.《水浒传》中三位女英雄及其绰号:();();()。 5."智扑擎天柱"中英雄好汉的名字及其绰号:()。 6.《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是()。 7."黑熊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这几句话写的是()他的性格特点是()。 8.《水浒传》通过()揭示当时的社会矛盾。 9."大闹野猪林"涉及的主要人物有()。 10.武松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 11."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大耳垂珠,唇口方正.额阔顶平.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志宇轩昂,胸襟秀丽."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12.粱山泊中最后排名的前四位人物是()。 13.大闯五台山的人物是()。 14.写出有关武松的三个情节()。 15.吴用的性格特点是()。 16.《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是()。 17."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人物是()。 18.《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逼"字在()身上体现得最明显。 19.《水浒传》中由身为朝廷命官却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是(),()。 20.《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所指的人物是(),和他相关的故事是()。 二、补全目录

⒈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_ 拳打镇关西 ⒉赵员外重修文殊院,________闹五台山 ⒊_____ 倒拔垂杨柳,______误入白虎堂 ⒋梁山泊______落草,汴京城______卖刀 ⒌_____押送金银担,_____智取生辰纲 ⒍_____ 剪径劫单人,__ ___ 沂[yí]岭杀四虎 ⒎___ __斗法破高廉,_____ 探穴救柴进 ⒏_____教使钩镰枪,_____大破连环马 ⒐宋公明夜打曾头市,_____ 活捉史文恭 ⒑___ __浙江坐化,___ __衣锦还乡: ⒒_____ 神聚蓼儿洼,_____ 梦游梁山泊 ⒓放冷箭_____救主,劫法场_____跳楼 三、简答 1."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谁?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 3."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谁? 4.《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阅读 第一讲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范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3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第14-26页,第27-29页。 第二讲古典官僚制理论与正统公共行政学体系的确立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怀特:《行政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中文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2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古利克、厄威克:《行政科学论文集》,纽约: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1937年版。 厄威克:《行政的要素》,纽约:皮特曼出版社1949年版。 第三讲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终结 达尔:《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R. 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 m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1-11 H. Simon, “A Comment on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 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 200-203 西蒙:《行政格言》,见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第127-141页。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秋《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平时作业满分试题

秋《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平时作业满分试题

————————————————————————————————作者:————————————————————————————————日期:

《费德尔》的作者是()。 A.高乃依 B.莫里哀 C.拉辛 D.狄德罗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的核心思想是( )。 A.反对个人主义 B.宣扬“幸福在人间” C.倡导英雄主义 D.宣扬封建迷信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中的句子。 A.《云雀》 B.《西风颂》 C.《麦布女王 D.《解放了的普洛米修斯》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罗兰之歌》通过对罗兰奋勇拼杀、战死疆场的描写所要表达的主题是()。 A.悲观主义 B.爱国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有“悲剧之父”之称号。 A.索福克勒斯 B.埃斯库罗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题为()的诗歌和散文合集。 A.《神曲》 B.《新生》 C.《论俗语》 D.《飨宴》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的是小说()。 A.《勒内》 B.《九三年》 C.《阿达拉》 D.《笑面人》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西方行政学名著推荐阅读书目

《西方行政学名著经典选读》参考书目与推荐读物 一、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美)乔纳森.R.汤普金斯:《公共管理学说史:组织理论与公共管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美)曼瑟尔.奥尔森:《集团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5。(4)(美)戴维.奥斯本, 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006。 (5)(英)简.莱恩:《新公共管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6)(美)珍妮特.V.登哈特, 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 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美)查尔斯.J.福克斯, 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美)戴维.约翰.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 德博拉.戈德曼.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 (12)(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3)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14)薛冰:《历史与逻辑:公共性视域中的公共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5)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

马克思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主义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归宿 马克思(1818—1883) 1、信奉黑格尔哲学(博士论文时期)。其博士论文全称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在继承德谟克利特的的原子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原子论。 2、黑格尔唯心主义范围内的不自觉反叛(《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 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希望普遍的利益战胜私人的利益,希望理性的国家和法战胜现实的国家和法,但是,胜利的却是私人利益、现实的法,这导致了马克思“苦恼的疑问”,这也是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3、第一次主动批判黑格尔哲学,转向唯物主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解决“苦 恼的疑问”,马克思再次研读黑格尔哲学家,并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这表明马克思已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完成了哲学世界观的转变。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在《德法年鉴》 创刊号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发了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等问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并以异化劳动为理论武器,对其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上清算了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完成了新世界观的创立工作。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7、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检验唯物史观(《资本论》及其手

秋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平时作业满分试题

《费德尔》的作者是()。 A.高乃依 B.莫里哀 C.拉辛 D.狄德罗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的核心思想是()。 A.反对个人主义 B.宣扬“幸福在人间” C.倡导英雄主义 D.宣扬封建迷信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中的句子。 A.《云雀》 B.《西风颂》 C.《麦布女王 D.《解放了的普洛米修斯》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罗兰之歌》通过对罗兰奋勇拼杀、战死疆场的描写所要表达的主题是()。 A.悲观主义 B.爱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有“悲剧之父”之称号。 A.索福克勒斯 B.埃斯库罗斯

D.阿里斯托芬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题为()的诗歌和散文合集。 A.《神曲》 B.《新生》 C.《论俗语》 D.《飨宴》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的是小说()。 A.《勒内》 B.《九三年》 C.《阿达拉》 D.《笑面人》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是萨特的“境遇剧”的代表作。 A.《等待戈多》 B.《恶心》 C.《禁闭》 D.《莫菲》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2题 “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的作品是()。 A.《周末后的一天》 B.《百年孤独》 C.《枯枝败叶》 D.《死亡时刻》 答案:B 您的答案:B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学分: 1 开课学期:三适用专业:全科通用 课程总学时: 32 其中,理论学时: 24 ,实践(实验)学时: 8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加学生对中外经典名著的了解,增强文学积累。 2、通过教师的导读指引,使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并学会分享,大胆表达。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选修课,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与鉴赏素养为宗旨,通过优选部分中外作家作品进行研读分析,以教师的导读为基本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讲授内容 第一章导读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经典名著,明确阅读经典的意义。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对阅读经典的意义的理解 重点:1、经典名著的含义 2、读什么、怎样读,为什么读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经典名著 一、典名著的含义 二、阅读经典名著的意义 第二节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 一、读什么 二、怎样读 第二章篇目推荐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学生推荐的方式,采用QQ投票确定最终的导读篇目。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对统计和投票结果的处理 重点:1、篇目推荐 2、投票决选导读篇目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我最喜爱的经典名著”篇目推荐活动,优先热度排位为前15名的篇目进行QQ群投票,按投票结果确定十篇为最终导读作品。 第三章导读篇目1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理清作品内容结构,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和重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笔记

为什么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是直观的: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本观点是: 首先,二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其次,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再次,二者还具有价值关系,最后,二者之间还具有审美关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内涵: 第一,环境创造了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体现着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把客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观念的形式内化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并进而提升主体的能力,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环境人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第二,人也创造了环境。人在改造环境过程中,通过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把主体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外化在客体之中,使本来是外在的环境也凝结着主体的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从而形成一个在自在自然中所没有的人化的自然,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属人的人类世界,体现着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第三,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协调一致的关系。马克思这里使用了“一致”一词,深刻揭示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人在改变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改变和塑造了人。马克思这里提出人和环境“一致”的思想,是指导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基础,第四,实践活动是实现人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基础。正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了环境,又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环境塑造了人。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的论断:1.劳动是人的一般本质。(人与动物的区别)。 劳动之所以是人的一般本质,因为,劳动是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基本标志和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当人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时,人就与其他动物具有了本质区别。 2。人的具体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的区别)。第一,人的本质不在于自然属性,而在于社会属性;第二,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第四,人的本质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过程。其中,生产关系是人的本质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