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铝合金中各项元素及微量元素作用

铝合金中各项元素及微量元素作用

钢铁中的元素及作用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钢铁是铁与C(碳)、Si(硅)、Mn(锰)、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除Fe(铁)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它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有什么作用 碳(Carbon) 存在于所有的钢材,是最重要的硬化元素。有助于增加钢材的强度,我们通常希望刀具级别的钢材拥有0.6%以上的碳,也成为高碳钢。 铬(Chromium) 增加耐磨损性,硬度,最重要的是耐腐蚀性,拥有13%以上的认为是不锈钢。尽管这么叫,如果保养不当,所有钢材都会生锈 锰(Manganese) 重要的元素,有助于生成纹理结构,增加坚固性,和强度、及耐磨损性。在热处理和卷压过程中使钢材内部脱氧,出现在大多数的刀剪用钢材中,除了A-2,L-6和CPM 420V。 钼(Molybdenum) 碳化作用剂,防止钢材变脆,在高温时保持钢材的强度,出现在很多钢材中,空气硬化钢(例如A-2,ATS-34)总是包含1%或者更多的钼,这样它们才能在空气中变硬。 镍(Nickle) 保持强度、抗腐蚀性、和韧性。出现在L-6\AUS-6和AUS-8中。 硅(Silicon) 有助于增强强度。和锰一样,硅在钢的生产过程中用于保持钢材的强度。 钨(Tungsten) 增强抗磨损性。将钨和适当比例的铬或锰混合用于制造高速钢。在高速钢M-2中就含有大量的钨。 钒(Vanadium) 增强抗磨损能力和延展性。一种钒的碳化物用于制造条纹钢。在许多种钢材中都含有钒,其中M-2,Vascowear,CPM T440V和420V A含有大量的钒。而BG-42与ATS-34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含有钒 按钢的用途分类 一、结构钢 (1)建筑及工程用结构钢简称建造用钢,它是指用于建筑、桥梁、船舶、锅炉或其他工程上制作金属结构件的钢。 (2)机械制造用结构钢--是指用于制造机械设备上结构零件的钢。这类钢基本上都是优质钢或高级优质钢,主要有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易切结构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等 根据含碳量和用途的不同﹐这类钢大致又分为三类﹕ 1. 小于0.25%C为低碳钢﹐其中尤以含碳低于0.10%的08F﹐08Al等﹐由于具有很好的深冲性和焊接性而被广泛地用作深冲件如汽车﹑制罐……等﹐20G则是制造普通锅炉的主要材料﹐此外﹐低碳钢也广泛地作为渗碳钢﹐用于机械制造业﹐ 2. 0.25~0.60%C为中碳钢﹐多在调质状态下使用﹐制作机械制造工业的零件。调质多少22~34HRC,能得到综合机械性能,也便于切削. 3. 大于0.6%C为高碳钢﹐多用于制造弹簧﹑齿轮﹑轧辊等﹐根据含锰量的不同﹐又可

压铸铝合金中各元素的作用和影响

?压铸铝合金中各元素的作用和影响 ?发布时间:2009-11-9 16:57:02 来源:互联网文字【大中小】 ?(一)日本ADC12 牌号合金 (二)压铸铝合金中各元素的作用和影响 1. 硅(Si) 硅是大多数压铸铝合金的主要元素。它能改善合金的铸造性能。硅与铝能组成固溶体。在577℃时,硅在铝中的溶解度为1.65%,室温时为0.2%、含硅量至11.7%时,硅与铝形成共晶体。提高合金的高温造型性,减少收缩率,无热裂倾向。二元铝基合金有高的耐蚀性。当合金中含硅量超过共晶成分,而铜、铁等杂质又多时,即出现游离硅的硬质点,使切削加工困难,高硅铝合金对铸件坩埚的熔蚀作用严重。 2. 铜(Cu) 铜和铝组成固溶体,当温度在548℃时,铜在铝中的溶解度应为5.65%,室温时降至0.1%左右,增加含铜量,能提高合金的流动性,抗拉强度和硬度,但降低了耐蚀性和塑性,热裂倾向增大。 3. 镁(Mg) 在高硅铝合金中加入少量(约0.2~0.3%)的镁,可提高强度和屈服极限,提高了合金的切削加工性。含镁8%的铝合金具有优良的耐蚀性,但其铸造性能差,在高温下的强度和塑性都低,冷却时收缩大,故易产生热裂和形成疏松。 4. 锌(Zn) 锌在铝合金中能提高流动性,增加热脆性,降低耐蚀性,故应控制锌的含量在规定范围中。至于含锌量很高的ZL401 铝合金却具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机械性能,切削加工也比较好。 5. 铁(Fe) 在所有铝合金中都含有害杂质。因铝合金中含铁量太高时,铁以FeAl3、Fe2Al7和Al-Si-Fe 的片状或针状组织存在于合金中,降低机械性能,这种组织还会使合金的流动性减低,热裂性增大,

常用合金元素的作用

1、钢的分类 1.1 一般分类碳钢也叫碳素钢,含炭量 WC 小于 2%的铁碳合金。碳钢除含碳外一般还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按用途可以把碳钢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易切削结构钢三类。碳素结构钢又分为建筑结构钢和机器制造结构钢两种按含碳量可以把碳钢分为低碳钢(WC ≤ 0.25%),中碳钢 (WC0.25%——0.6%)和高碳钢(WC>0。6%)。合金钢种类很多,通常按合金元素含量多少分为低合金钢(含量<5%),中合金钢(含量 5%~10%),高合金钢(含量>10%);按质量分为优质合金钢、特质合金钢;按特性和用途又分为合金结构钢、不锈钢、耐酸钢、耐磨钢、耐热钢、合金工具钢、滚动轴承钢、合金弹簧钢和特殊性能钢(如软磁钢、永磁钢、无磁钢)等。 2、钢中合金元素分类 2.1 根据各种元素在钢中形成碳化物的倾向,可分为三类: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钒、钛、铌、锆等。这类元素只要有足够的碳,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形成各自的碳化物;仅在缺碳或高温的条件下,才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锰、铬、钨、钼等。这类元素一部分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另一部分形成置换式合金渗碳体,如(Fe,Mn)3C、(Fe,Cr)3C 等,如果含量超过一定限度(除锰以外),又将形成各自的碳化物,如(Fe,Cr)7C3、(Fe, W)6C 等。不形成碳化物元素,如硅、铝、铜、镍、钴等。这类元素一般以原子状态存在于奥氏体、铁素体等固溶体中。合金元素中一些比较活泼的元素,如铝、锰、硅、钛、锆等,极易和钢中的氧和氮化合,形成稳定的氧化物和氮化物,一般以夹杂物的形态存在于钢中。锰、锆等元素也和硫形成硫化物夹杂。钢中含有足够数量的镍、钛、铝、钼等元素时能形成不同类型的金属间化合物。有的合金元素如铜、铅等,如果含量超过它在钢中的溶解度,则以较纯的金属相存在。 2.2 钢中主要合金元素 主要合金元素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铝、铜、硼、稀土等。其中钒、钛、铌、锆等在钢中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只要有足够的碳,在适当条件下,就能形成各自的碳化物,当缺碳或在高温条件下,则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锰、铬、钨、钼为碳化物形成元素,其中一部分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另一部分形成置换式合金渗碳体;铝、铜、镍、钴、硅等是不形成碳化物元素,一般以原子状态存在于固溶体中。 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碳(C):是对钢的性能影响最大的基本元素,是决定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不同的碳含量依据钢中杂质元素含量和轧后冷却条件的不同对于钢的性能影响是不同的。一般说来,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碳钢在热轧状态下的硬度直线上升,塑性和韧性降低。在亚共析范围内(碳含量小于 0.80%时),碳对抗拉强度的影响是,随着碳含量增加,抗拉强度不断提高;超过共析范围后(当碳含量大于 0.80%时),抗拉强度随碳含量的增加减缓,最后发展到随碳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降低。另外,含碳量增加时碳钢的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5-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碳素钢的性能特点 二、新课教学: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强化铁素体、形成合金碳化物、细化晶粒、提高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 三、课后小结: 合金钢与碳素钢的区别 四、作业安排: 练习册P23,一、1、2;二、1、2、4;三、6 五、板书设计(见下页): 六、教学后记: §5-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1、定义:为改善钢的性能,在冶炼时有目的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的钢。 2、含碳量:<2.11%。 3、常用元素: Cr铬、Ni镍、Mo钼、W钨、V钒、Ti钛、Al铝、B硼、Nb铌、Nd钕。 4、合金元素的影响: 可以得到所需的力学性能,用于重要零件; 特殊物理(熔点、磁性)、化学(耐热、耐腐蚀)性能; 特殊工艺性能(焊接、热处理); 使C曲线右移,淬透性提高。 一、强化铁素体(除铅外): 1、存在形式: 大多数合金元素溶于α-Fe,形成合金铁素体。 2、作用: 3、对韧性的影响: Si<1.0%、Mn<1.5%,F韧性不下降,超过此量,则F韧性下降。 Cr≤2%、Ni≤5%,明显强化F,提高F韧性。 二、形成合金碳化物: 1、存在形形式(合金元素与碳亲和力不同):

(1)非碳化物形成元素:镍、钴、铜、硅、铝、硼,不形成碳化物,溶于F 和A ,形成合金F 和合金A 。 (2)弱碳化物形成元素:Mn 锰,与碳亲和力弱,大部分溶于F 或A ,少部分溶于Cm ,形成合金渗碳体。 (3)中碳化物形成元素:Cr 铬、Mo 钼、W 钨,和碳亲和力强,形成合金渗碳体,硬度提高,明显提高低合金钢强度,组织比Cm 稳定。 (4)强碳化物形成元素:V 钒、Nb 铌、Ti 钛,与碳形成特殊碳化物,比合金Cm 有更高的熔点、硬度和耐磨性,组织更稳定。 2、作用: 碳化物种类、性能、在钢中分布状态,直接影响钢的性能、热处理相变。 如果碳化物以弥散状分布,则强度↑、硬度↑、耐磨性↑,对工具钢有重要意义。 三、细化晶粒(除Mn 外): 1、元素作用: Mn 使晶粒长大倾向增大,即过热。 其他元素加热时抑制A 长大,降低长大速度 V 、Nb 、Ti 形成的碳化物,铝在钢中形成的AlN 、Al2O3细小质点,相当于孕育剂,增加形核率。 2、结果: 细化晶粒,使强度↑、韧性↑。使晶粒细化。 四、提高钢的淬透性(除钴外): 1、作用: 合金元素溶于A ,使过冷A 稳定性增强,推迟珠光体转变,使C 曲线右移,V 临↓、淬透性↑。 2、结果: 淬透性好,可采用冷却能力较低的介质,防变形、开裂,保持尺寸和形状精度。 在同样淬火条件下,合金钢淬硬层较深,大截面零件组织均匀,综合力学性能提高。 3、常用元素:Mo 、Mn 、Cr 、Ni 、Si 、B 。 4、特例:微量的B (0.0005%~0.003%)可明显提高淬透性。 五、提高钢的稳定性: 1、回火稳定性:钢在回火时,抵抗软化、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2、产生原因:合金元素阻碍M 分解,且碳化物不易析出,即使析出也不易长大,保持较大弥散度,硬度下降慢。

各种元素在铝合金中的作用

各种元素在铝合金中的作用 1.合金元素影响 铜元素 铝铜合金富铝部分548时,铜在铝中的最大溶解度为 5.65%,温度降到302时,铜的溶解度为0.45%。铜是重要的合金元素,有一定的固溶强化效果,此外时效析出的CuAl2有着明显的时效强化效果。铝合金中铜含量通常在2.5% ~ 5%,铜含量在4%~6.8%时强化效果最好,所以大部分硬铝合金的含铜量处于这范围。 铝铜合金中可以含有较少的硅、镁、锰、铬、锌、铁等元素。 硅元素 Al—Si合金系富铝部分在共晶温度577时,硅在固溶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为1.65%。尽管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介这类合金一般是不能热处理强化的。铝硅合金具有极好的铸造性能和抗蚀性。 若镁和硅同时加入铝中形成铝镁硅系合金,强化相为MgSi。镁和硅的质量比为1.73:1。设计Al-Mg-Si系合金成分时,基体上按此

比例配置镁和硅的含量。有的Al-Mg-Si合金,为了提高强度,加入适量的铜,同时加入适量的铬以抵消铜对抗蚀性的不利影响。 Al-Mg2Si合金系合金平衡相图富铝部分Mg2Si 在铝中的最大溶解度为1.85%,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速小。 变形铝合金中,硅单独加入铝中只限于焊接材料,硅加入铝中亦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镁元素 Al-Mg合金系平衡相图富铝部分尽管溶解度曲线表明,镁在铝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大大地变小,但是在大部分工业用变形铝合金中,镁的含量均小于6%,而硅含量也低,这类合金是不能热处理强化的,但是可焊性良好,抗蚀性也好,并有中等强度。 镁对铝的强化是明显的,每增加1%镁,抗拉强度大约升高瞻远3 4MPa。如果加入1%以下的锰,可能补充强化作用。因此加锰后可降低镁含量,同时可降低热裂倾向,另外锰还可以使Mg5Al8化合物均匀沉淀,改善抗蚀性和焊接性能。 锰元素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完整版

了合金化而加入的合金元素,最常用的有硅、猛、珞、線、钳、鹄、帆,钛,锐、硼、铝等。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1、硅在钢中的作用: (1)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硕化程度使钢的韧性和塑性降低。 (2)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这是一般弹簧钢。(3)耐腐蚀性。硅的质量分数为15% — 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0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4)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2、镭在钢中的作用 (1)镭提高钢的淬透性。 (2)镭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3)镭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镭钢的主要缺点是,①含猛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镭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镭钢对过热较敬感t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钮、飢、钛等来克服:⑧当镭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 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镭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 3、珞在钢中的作用 (1)珞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珞可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 (3)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4)阻止石墨化 (5)提高淬透性。 缺点:①辂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辂能促进钢的回火脆性。4、W 在钢中的作用 (1)可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 (2)银可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 (3)改善钢的加工性和可焊性。 (4)银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耐酸,而且能抗碱和大气的腐8 /I 蚀。 5、钮在钢中的作用 (1)铝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作用。 (2)提高钢热强性 (3)抗氢侵蚀的作用。 (4)提高钢的淬透性。 缺点:钮的主要不良作用是它能使低合金钳钢发生石墨化的倾向。6、钩在钢中的作用 (1)提高强度 (2)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3)提髙钢的抗氢性能。

微量元素在人体当中的作用

微量元素在人体当中的作用 人体由80 多种微量元素组成,根据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钙、磷、镁、钠等称为宏量元素,凡占人体总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称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迄今为止人体内共发现有一千多种酶,其中50%一70%需要微量元素参与或激活,在人体有三种主要抗自由基的 酶,也称抗氧化剂,他们分别是超氧化物歧化酶,也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一种含硒的酶。酶是什么,它是身体里一种生物催化剂,催化效率极强,如每分子过氧化氢酶在1 分钟内能使5 千万分子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当一个人得了脑血栓或脑梗,大夫首先给他用的就是血浆纤维蛋白酶或白细胞蛋白质溶解酶,他们具有溶解血酸的作用,停止用药一段时间后,体内没有排出的脂质斑块还会聚集在一起,物以类聚,再次堵塞血管,所以说有的人会得一次脑梗,还会得两次乃至三次,其实我们身体中本身就有这两种酶,只是摄入的微量元素缺乏,酶没有被激活。 当我们的衬衫领口脏了,放在洗衣粉里浸泡一下就干净了,因为洗衣粉里含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量元素直接或间接由土壤当中获得,由于土地喷洒农药化肥导致微量元素缺乏,再有高产农作物,原来一颗玉米杆接一棒玉米,现在接两棒,而且还特别大,它吸收土地的营养就那么一点点,要供给那么多的玉米粒,每粒上的微量元素就微乎其微。 钙:99%在骨骼和牙齿上,1%在血液,日常生活中,如果钙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生理性钙透支,造成血钙水平下降,当血钙水中下降到一定数值时,就会促使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具有破骨作用,即将骨骼中的钙反抽调出来,藉以维持血钙水平,在缺钙初期,缺钙程度比较轻时,只是发生可逆性生理功能异常。如:心脏出现室性早搏,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下降等,持续的低血钙,特别是中年以后,人体长期处理负钙平衡状态,导致甲状腺分泌亢进,首当其冲的是骨骼,由于骨钙持续大量释出,导致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另一方面,在甲状腺持续升高的情况下,由于甲状旁腺具有促使细胞膜上钙通道开启而关不住,以及阻抑钙泵使钙功能减弱,造成细胞内钙含量升高,持续升高激发细胞能量耗竭与此同时,代谢废物又得不到及时消除,便会构成自身伤害,致使细胞趋向反常钙化衰亡,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手足抽、心脏病、高血压、肾结石、结肠癌、老年痴呆、甲亢,甲状腺等106 种疾病。 碳酸饮料中含有极高的磷,会消耗人体的钙,因此经常喝饮料的人要补钙。高血压:缺钙会造成反常的钙内流,导致钙在血管内壁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反常积贮,引起血管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异常升高,持续钙内流,促使血管壁弹性纤维和内皮细胞钙化、变性甚至出现袭痕、断裂,外周阻力进一步增大,血压持续升高,由于血管内壁的损伤,脂类通透性增大,血脂浸入血管壁的损伤处,造成胆固醇,其它脂类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血管内皮细胞内损伤,而分泌内皮素和某些激活因子,引起血管壁硬化。 血小板和白细胞在血管壁上粘覆聚集,血管细胞损伤,激活补偿性生理反应,促使血管平滑肌和成纤维细胞反常,增生和内膜下移位,致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于是层层叠叠,大大小小动脉硬化形成。 结石:缺钙易得结石,蔬菜中草酸在肠道内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钙不足,就会使多余的草酸盐经肠道吸收而进入血液,最终由肾脏排出,如果人体长期处于负衡状态,肾脏细胞不可避免会出现细胞反常钙内流损伤,肾脏回收功能减退,尿钙排出增多,高钙尿液与尿中草酸盐结合,形成大大小小草酸钙结石。 心脏的扩张需要钙,收缩需要镁。镁:具有镇静中枢神经的作用,缺乏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头痛,尿结石、怕声、怕光、头摇晃、手抖、心脏病。锌:缺乏会引起丘疹、湿疹、记忆力下降、男性能力下降、忧郁。 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血红蛋白的功能主要是输送氧到各个组织器官,并把组织代谢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排出体外,铁还是人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系统中一引起酶及电子传递的载体,也是过氧化氢酶和细胞色素等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会引起贫血、脾气急躁、耳聋、口腔炎、脸色差(参与肝脏解毒)铬:缺乏会引起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硬化、脂类代谢紊乱、胆结石。 空腹血糖 3.6—6.3mmol/ 。 餐后不超过8.6mmol/l 。入食后,淀粉物质经口腔和胃的消化,变成水解糖,糖在肠道内吸收进入血液,即为血糖,当含糖高的血液经过胰腺的细胞,受体组织时,刺激胰岛分泌出胰岛素,在铬元素协同下指令细胞把糖存起来,(主要在肝脏)备用。 肝脏有问题,脂肪太多,占用了“库容”糖份存不进去,肝细胞发炎变性,无法存糖,会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 I型多是胰腺受损n型胰岛素抵抗川型肥胖者、饮酒、肝细胞脂肪多。 如糖代谢比作一条公路,胰岛素是汽车,糖是货物,细胞是仓库,铬是通向仓库的桥梁,而肠是关闭这条公路大 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等疾病与人体胰岛素抵抗有关。如每个分子的胰岛素起作用都用两个原子的铬,人体内的铬一旦被动员,就不会再回收利用,身体只能用10%,其它铬都通过尿而排泄,尿铬高说明铬丢失严重,糖尿病,缺铬越严重,而馀铬又加重胰岛素抵抗,引起糖代谢紊乱,诱发心脏病,80%糖尿病者伴有心脑血管病。 铅:过多容易引起智力低下、易激动、多动、反应迟钝、贫血。叶黄素:保护视力,预防前列腺癌、肺癌,保护心血管。叶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汤美巧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 330045) 摘要目前被世界公认的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Cl 7种元素。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由于它们大多数是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与叶绿素的合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作物体内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合成不可替代 1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有82种,其余的为人工合成,然而植物体内却有60余种化学元素。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各必需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差别很大,一般可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而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植物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和硫共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下,最低的只有 0.lmg/kg(0.lppm),它们是铁、硼、锰、铜、锌、钼和氯7种。 2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植物体内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和不可相互代替的。因此当植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时候,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当植物在微量元素充足的情况下,生理机能就会十分旺盛,这有利于作物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可改善细胞原生质的胶体化学性质,从而使原生质的浓度增加,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 3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1 硼 3.1.1 硼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土壤的硼主要以硼酸(H 3BO 3 或B(OH) 3 )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它不是植物体 内的结构成分,但它对植物的某些重要生理过程有着特殊的影响。硼能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输送;它还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硼还能促进生长素的运转、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它比较集中于植物的茎尖、根尖、叶片和花器官中,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故而对作物受精有着神奇的影响。 3.1.2 缺硼症状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简述几种常见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为了改善和提高钢的某些性能和使之获得某些特殊性能而有意在冶炼 过程中加入的元素称为合金元素。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硅,锰,铝,铜,硼,稀土等。磷,硫,氮等在某些情况下也起到合金的作用。 (1)铬(Cr) 铬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的作用,可提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含量超过12%时,使钢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腐蚀的作用,还增加钢的热强性。铬为不锈钢耐酸钢及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铬能提高碳素钢轧制状态的强度和硬度,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当铬含量超过15%时,强度和硬度将下降,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相应地有所提高。含铬钢的零件经研磨容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 铬在调质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还可以形成含铬的碳化物,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含铬的弹簧钢在热处理时不易脱碳。铬能提高工具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红硬性,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在电热合金中,铬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电阻和强度。 (2)镍(Ni) 镍在钢中强化铁素体并细化珠光体,总的效果是提高强度,对塑性的影响不显著。一般地讲,对不需调质处理而在轧钢、正火或退火状态使用的低碳钢,一定的含镍量能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据统计,每增加1%的镍约可提高强度。随着镍含量的增加,钢的屈服程度比抗拉强度提高的快,因此含镍钢的比可较普通碳素钢高。镍在提高钢强度的同时,对钢的韧性、塑性以及其他工艺的性能的损害较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小。对于中碳钢,由于镍降低珠光体转变温度,使珠光体变细;又由于镍降低共析点的含碳量,因而和相同的碳含量的碳素钢比,其珠光体数量较多,使含镍的珠光体铁素体钢的强度较相同碳含量的碳素钢高。反之,若使钢的强度相同,含镍钢的碳含量可以适当降低,因而能使钢的韧性和塑性有所提。镍可以提高钢对疲劳的抗力和减小钢对缺口的敏感性。镍降低钢的低温脆性转变温度,这对低温用钢有极重要的意义。含镍%的钢可在-100℃时使用,含镍9%的钢则可在 -196℃时工作。镍不增加钢对蠕变的抗力,因此一般不作为热强钢的强化元素。 镍含量高的铁镍合金,其线胀系数随镍含量增减而显著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设计和生产具有极低或一定线胀系数的精密合金、双金属材料等。 此外,镍加入钢中不仅能耐酸,而且也能抗碱,对大气及盐都有抗蚀能力,镍是不锈耐酸钢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3)钼(Mo)

什么叫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什么叫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什么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相对主量元素(宏量元素)来划分的,根据寄存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目前较受关注的主要是两类,一种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另一种是岩石中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人体是由60多种元素所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钙、磷、镁、钠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铁又称半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锌只占人体总重量的百万分之三十三。铁也只有百万分之六十。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对人的生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不平衡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 微量元素最突出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密切相关,仅仅像火柴头那样大小或更少的量就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量元素通常情况下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土壤供给,但大部分人往往不能通过饮食获得足够的微量元素。 根据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 这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比较明确的是约30%的疾病直接是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所致。如缺锌可引起口、眼、肛门或外阴部红肿、丘疹、湿疹。又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国外曾有报道:机体内含铁、铜、锌总量减少,均可减弱免疫机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长细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亦较高。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延年益寿等方面都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儿童身体需要这些微量元素,以下几种微量元素和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 1.铁:缺铁会发生缺铁性贫血,手脚冰凉、怕冷,消化不好,面色苍白,精神不集中,爱哭闹,抵抗力下降等。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第六章合金钢 合金钢的优点:高的强度和淬透性 第一节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常用合金元素: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Co Ni Cu Si Al 碳化物形成元素——Zr Nb V Ti W Mo Cr Mn Fe 强中强弱 一、合金元素对钢中基本相的影响 1、形成合金铁素体 合金元素→溶入A →形成合金铁素体→固溶强化(Cr,Ni较好) 2、形成合金碳化物 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合金渗碳体(Fe,Mn)3C 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合金碳化物(Cr23C6,Fe3W3C)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特殊碳化物(VC,TiC) 熔点、硬度和稳定性: 特殊碳化物> 合金碳化物> 合金渗碳体> Fe3C 二、合金元素对Fe-FeC相图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A相区影响 扩大A相区元素(Mn)——E、S点左下移 缩小A相区元素(Cr)——E、S点左上移 奥氏体钢:1Cr18Ni9 铁素体钢:1Cr17 莱氏体钢:W18Cr4V 三、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的影响 1、对加热的影响 多数元素减缓A形成,阻碍晶粒长大 2、对冷却的影响 多数元素溶入A后→过冷A稳定性↑→Vc↑→淬透性↑ →Ms点↓→残余A量↑提高淬透性的意义: ①增加淬硬层深度 ②减少工件变形、开裂倾向3、对回火的影响 ①回火稳定性→抗回火软化的能力 ②产生二次硬化(析出特殊碳化物,产生弥散强化;A残→M或B下)

一、低合金高强度钢 碳素结构钢:Q195,Q215,Q235,Q255,Q275 低合金高强度钢:Q295,Q345,Q390,Q420,Q460 Q235+Me(<3%) →Q345 1、成分:~%C,合金元素2~3% 主加元素:Mn ——固溶强化 辅加元素:Ti,Cr,Nb ——弥散强化 使用状态:热轧或正火(F + P),不需最终热处理 2、性能:较高的σs ,良好的塑性韧性, 焊接性,抗蚀性,冷脆转变温度低 3、常用钢号:Q295 (09Mn2),Q345 (16Mn) 用途:工程结构——桥梁,船舶,车辆外壳、支架、压力容器 二、易切削结构钢 牌号:Y12,Y12Pb,Y30,Y 40Mn 性能:良好的切削加工性(170~240HBS,塑性低) 切削抗力小,刀具不易磨损,加工表面粗糙度低 应用:成批、大量生产时,制作性能要求不高的紧固件和小型零件 第三节合金钢的分类与牌号 一、合金钢分类 低合金钢——低合金高强度钢、易切削结构钢 合金结构钢——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 合金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 特殊性能钢——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 二、合金钢牌号 1、合金结构钢——20CrMnTi,60Si2Mn,25Cr2Ni4WA 2、滚动轴承钢——GCr15 3、合金工具钢——9Mn2V,CrWMn 4、高速钢——W18Cr4V,W6Mo5Cr4V2 5、不锈、耐热钢——4Cr13,0Cr18Ni11Ti,00Cr17Ni14Mo2 6、高锰耐磨钢——ZGMn13 学习思路: 用途→工作条件→性能要求→成分特点→热处理特点→典型钢种应用

(完整版)铝合金锭中各种元素的作用

铝合金锭中各种元素的作用 由于制作铝锭时需要调整成分已达到想要的型号,因此各种元素对铝锭的影响就好一一掌握,以下我便针对主要的几种元素介绍。 硅(Si)是改善流动性能的主要成份。从共晶到过共晶都能得到最好的流动性。但结晶析出的硅(Si)易形成硬点,使切削性变差,所以一般都不让它超过共晶点。另外,硅(Si)可改善抗拉强度、硬度、切削性以及高温时强度,而使延伸率降低。 铜(Cu)在铝合金中固溶进铜(Cu),机械性能可以提高,切削性变好。不过,耐蚀性降低,容易发生热间裂痕。作为杂质的铜(Cu也是这样。 镁(Mg)铝镁合金的耐蚀性最好,因此ADC5 ADC6是耐蚀性合金,它的凝固范围很大,所以有热脆性,铸件易产生裂纹,难以铸造。作为杂质的镁(Mg),在AL-Cu-S这种材料 中,Mg2Si会使铸件变脆,所以一般标准在0.3%以内。 铁(Fe)杂质的铁(Fe会生成FeAI3的针状结晶,由于压铸是急冷,所以析出的晶体很细,不能说是有害成份。含量低于0.7 %则有不易脱模的现象,所以含铁(Fe)0.8 ~ 1.0 %反而好压铸。含有大量的铁(Fe),会生成金属化合物,形成硬点。并且含铁(Fe量过1.2 %时,降低合金流动性,损害铸件的品质,缩短压铸设备中金属组件的寿命。 镍(Ni)和铜(Cu一样,有增加抗拉强度和硬度的倾向,对耐蚀性影响很大。想要改善高温强度耐热性,有时就加入镍(Ni),但在耐蚀性及热导性方面有降低的影响。 锰(Mn)能改善含铜(Cu),含硅(Si)合金的高温强度。若超过一定限度,易生成Al-Si-Fe- P+o { T*T f;X}Mn四元化合物,容易形成硬点以及降低导热性。锰(Mn)能阻止铝合金的再结晶过程,提高再结晶温度,并能显著细化再结晶晶粒。再结晶晶粒的细化主要是通过MnAl6 化合物弥散质点对再结晶晶粒长大起阻碍作用。MnAl6的另一作用是能溶解杂质铁(Fe), 形成(Fe, Mn)Al6减小铁的有害影响。锰(Mn)是铝合金的重要元素,可以单独加入Al-Mn 二元合金,更多的是和其他合金元素一同加入,因此大多铝合金中均含有锰(Mn)。 锌(Zn)若含有杂质锌(Zn),高温脆性大,但与汞(Hg)形成强化HgZn2对合金产生明显强度作用。JIS中规定在1.0%以内,但外国标准有到3%的,这里所讲的当然不是合金成份的锌(Zn),而是以杂质锌(Zn)的角色来说,它有使铸件产生裂纹的倾向。

常用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几种常用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为了合金化而加入的合金元素,最常用的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硼、铝等。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1、硅在钢中的作用: (1)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的韧性和塑性降低。 (2) 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这是一般弹簧钢。 (3)耐腐蚀性。硅的质量分数为15%一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O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4)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2、锰在钢中的作用 (1)锰提高钢的淬透性。 (2)锰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3)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锰钢的主要缺点是,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t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钼、钒、钛等来克服:⑧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锰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 3、铬在钢中的作用 (1)铬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铬可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 (3)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4)阻止石墨化 (5)提高淬透性。 缺点:①铬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铬能促进钢的回火脆性。 4、镍在钢中的作用 (1)可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 (2)镍可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 (3)改善钢的加工性和可焊性。 (4)镍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耐酸,而且能抗碱和大气的腐蚀。 5、钼在钢中的作用 (1)钼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作用。 (2)提高钢热强性 (3)抗氢侵蚀的作用。 (4)提高钢的淬透性。 缺点:钼的主要不良作用是它能使低合金钼钢发生石墨化的倾向。 6、钨在钢中的作用 (1) 提高强度 (2)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3)提高钢的抗氢性能。 (4)是使钢具有热硬性。因此钨是高速工具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 7、钒在钢中的作用 (1)热强性。 (2)钒能显著地改善普通低碳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 8、钛在钢中的作用 (1)钛能改善钢的热强性,提高钢的抗蠕变性能及高温持久强度; (2)并能提高钢在高温高压氢气中的稳定性。使钢在高压下对氢的稳定性高达600℃以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铜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铜 一、铜在人体中的作用 (1)构成含铜酶与铜结合蛋白的成分 已知含铜酶主要有:胺氧化酶、酪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组胺氧化酶、二胺氧化酶、赖氨酰氧化酶、硫氢基氧化酶、亚铁氧化酶I(即铜蓝蛋白)、亚铁氧化酶Ⅱ、细胞色素C氧化酶、多巴胺β-羟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铜结合蛋白有:铜硫蛋白、白蛋白、转铜蛋白、凝血因子V、低分子量配合体(包括氨基酸和多肽)等。 (2)维持正常造血功能 铜参与铁的代谢和红细胞生成。铜蓝蛋白和亚铁氧化酶E可氧化铁离子,使铁离子结合到运铁蛋白,对生成运铁蛋白起主要作用,并可将铁从小肠腔和贮存点运送到红细胞生成点,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故铜缺乏时可产生寿命短的异常红细胞。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成也需要铜。缺铜引起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使Fe3+不能与原卟啉合成血红素,可引起贫血。铜蓝蛋白功能缺损也可使细胞产生铁的积聚。缺铜时红细胞生成障碍,表现为缺铜性贫血。大多数为低血红蛋白小细胞性,亦可为正常细胞或大细胞性。生化检查:①血浆铜蓝蛋白〈150mg/L。②血清铜浓度〈11μmol/L(0.7mg/L)。③红细胞铜含量常降至0.4μg/ml 红细胞以下。 (3)促进结缔组织形成 铜主要是通过赖氟酰氧化酶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交联,是形成强壮、柔软的结缔组织所必需。因此,它在皮肤和骨骼的形成、骨矿化、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结缔组织完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 铜在神经系统中起着多种作用。细胞色素氧化酶能促进髓鞘的形成。在脑组织中多巴胺β-羟化酶催化多巴胺转变成神经递质正肾上腺素,该酶并与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有关。缺铜可致脑组织萎缩,灰质和白质变性,神经元减少,精神发育停滞,运动障碍等。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些遗传性和偶发性神经紊乱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5)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正常结构 酪氨氧化酶能催化酪氨酸羟基化转变为多巴,并进而转变为黑色素,为皮肤、毛发和眼睛所必需。先天性缺酪氨氧化酶,引起毛发脱色,称为白化病。硫氢基氧化酶具有维护毛发

微量元素的功效

1、微量元素与生长发育 铁、铜、锌、锰形成的酶和碘形成的甲状腺素,均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缺乏,均引起生长发育的停滞,补充,可以加速生长发育和体重的增长,增强体质。 缺锌:可发生先天性畸形 缺铜:小脑发育不全,大脑萎缩,贫血。 缺碘:先天性可汀病,甲状腺肿,呆小症。 由于微量金属元素在体内缺乏或过量而引起的病症如下表: 1)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多,都会干扰内分泌的功能。 2)缺锌铜降低脑垂体、肾上腺内分泌 3)缺铬影响胰腺的分泌等等

4)微量元素与感染和免疫 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既影响着人体也影响着微生物。机体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的不足和过多,均可减弱免疫机制,降低抵抗力,助长 细菌感染。因此,机体需要一个“营养免疫”的适宜的微量元素浓度。 3、微量元素与心血管、血液系统 Zn/Cd比值增大,抑制高血压的发生 Zn/Cu比值增大,诱发冠心病缺Cu可引起咼尿酸血症 Cr、Mn Se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Si可维持动脉内膜完整、通透性、弹性 Li、Sr等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Fe、Cu Zn等影响创伤的愈合 4、微量元素与神经系统 缺铁可以引起行为的改变缺碘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的系统的病变缺锌儿童智力发 育不良缺铜可以引起大脑皮质萎缩,智力降低缺Li、Co会影响智力的发展铅 镉锰量过多干扰智力的发育 5、微量元素与肿瘤 微量元素不能由人体组织合成,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含量,直接影响人的摄入量和体内的储存量,不同的摄入量和储存量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同样影响着人的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具有地理和地域性的分布特征。 6微量元素协同与拮抗作用 锰能促进铜的利用,铜能加速铁的吸收和利用,铁、锰、铜、钻有生血协同作用。 镉能减少锌的吸收和生物学功能,锌能拮抗镉的毒性;铜能拮抗钼的毒性; 硒能拮抗镉的毒性,砷能减弱硒的毒性,而钻能增强硒的毒性。铁和锰既能相互干扰在消化道的吸收过程,又能协同生血效果。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了合金化而加入的合金元素,最常用的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硼、铝等。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1、硅在钢中的作用: (1)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与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的韧性与塑性降低。 (2) 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与屈强比,这就是一般弹簧钢。(3)耐腐蚀性。硅的质量分数为15%一20%的高硅铸铁,就是很好的耐酸材料。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O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4)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2、锰在钢中的作用 (1)锰提高钢的淬透性。 (2)锰对提高低碳与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3)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锰钢的主要缺点就是,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t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钼、钒、钛等来克服:⑧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锰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 3、铬在钢中的作用 (1)铬可提高钢的强度与硬度。 (2)铬可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 (3)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与抗氧化性 (4)阻止石墨化 (5)提高淬透性。 缺点:①铬就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铬能促进钢的回火脆性。4、镍在钢中的作用 (1)可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 (2)镍可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 (3)改善钢的加工性与可焊性。 (4)镍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耐酸,而且能抗碱与大气的腐蚀。

5、钼在钢中的作用 (1)钼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作用。 (2)提高钢热强性 (3)抗氢侵蚀的作用。 (4)提高钢的淬透性。 缺点:钼的主要不良作用就是它能使低合金钼钢发生石墨化的倾向。6、钨在钢中的作用 (1) 提高强度 (2)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3)提高钢的抗氢性能。 (4)就是使钢具有热硬性。因此钨就是高速工具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7、钒在钢中的作用 (1)热强性。 (2)钒能显著地改善普通低碳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8、钛在钢中的作用 (1)钛能改善钢的热强性,提高钢的抗蠕变性能及高温持久强度;(金属材料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受热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缓慢、连续的塑性变形的现象,叫金属的蠕变) (2)并能提高钢在高温高压氢气中的稳定性。使钢在高压下对氢的稳定性高达600℃以上,在珠光体低合金钢中,钛可阻止钼钢在高温下的石墨化现象。因此,钛就是锅炉高温元件所用的热强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之一。 9、铌在钢中的作用 (1)铌与碳、氮、氧都有极强的结合力,并与之形成相应的极为稳定的化合物,因而能细化晶粒,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与回火脆性。 (2)有极好的抗氢性能。 (3)铌能提高钢的热强性 10、硼在钢中的作用 ; (1)提高钢的淬透性。 (2)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强化晶界的作用。 11、铝在钢中的作用

铁元素在铝合金中的作用

铁在铸造铝合金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的有害杂质,各个国家、专业标准均对其作了明确的限制,各企业标准对其控制更为严格。这主要是由于随铁含量增加,在金相组织中会形成本身硬度很高的针、片状脆性铁相,它的存在割裂了铝合金的基体,降低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尤其是韧性,并且使零件机械加工难度增加,刀、刃具磨损严重,尺寸稳定性差等等,但是,低品质铝合金锭中铁含量本身就高,随着合金炉料的回用,生产中铁质坩埚、工具、置预件等的使用使合金增铁在所难免。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广大铸造工作者去研究,下面就铁在Al-Si合金中的作用及其减弱消除对策进行讨论。 1铸造Al-Si系合金中铁的作用 1.1铸造Al-Si合金中铁的存在形态 表1是铝硅系合金中铁的存在形态,其中α-AlFeSi和β-AlFeSi是常见的二种形态。而ρ-AlMgFeSi和δ-AlFeSi不是很常见。其中AlFeSi和Al(Fe,Cr)Si的结晶结构特征目前还不甚详细。至于形成什么样的相,除与合金中的含铁量有关外,还与铸件的冷却速度、合金元素的数量、种类等密切相关。汉字状的α-AlFeSi相对Al-Si系合金可提高强度、硬度,对韧性降低不多,而针状的β-AlFeSi相则严惩割裂基体,显著降低合金的韧性,尤其冲击韧性,据报道,当Fe>1%时,可使整个合金本身变脆。 表1Al-Si系合金中铁相形态 类别晶体结构熔化温度/℃形状α-AlFeSi六方晶体860汉字状β-AlFeSi单晶体870针、片状ρ-AlMgFeSi立方晶体δ-AlFeSi四方晶体 1.2铁对铝硅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 1.2.1对室温机械性能的影响 对Al-Si二元合金,当Fe>0.5%时,片状β相可提高合金的强度并稍降低其延伸率;当Fe>0.8%时,延伸率开始较大幅度降低,当合金中的Fe从0.4%增加到1.2%时,对强度值的增加是微乎其微的,但却显著降低其延伸率从4%降到1%,对Na变质的Al-Si共晶合金是每增加Fe0.1%可使延伸率降低1%多。 1.2.2对高温性能的影响 铁虽然降低了Al-Si活塞合金的室温机械性能,但却提高了它的高温机械性能,这主要由于高温时基体本身强度随温度升高下降很多,而此时以网状、汉字状和细小针状存在的铁相,它们在316℃左右时基本不变,是稳定的化合物相,正是它的存在提高高温下试样的抗拉强度。对Al-Si-Cu-Mg合金,当Fe>0.95%时,σ300℃为92MPa。 1.2.3对耐磨、耐腐性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