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六大板块

全球六大板块

全球六大板块

全球六大板块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大洋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地壳受挤压形成山脉和谷底,

地壳受拉张形成裂谷挤压和拉张使地壳上升或下降。

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及其划分(8)

地球岩石圈 板块构造及其划分(8) 胡经国 二、岩石圈、软流圈与板块边界 ㈠、岩石圈与软流圈 1、岩石圈与软流圈概述 1926年,地质学家古登堡提出,在地下100千米、200千米深处存在较软低速层。20世纪50、60年代,证实地幔低速层的存在。在地幔低速层,高频横波强烈衰减,表明这里物质较热、较轻、较软,具有一定的塑性,这就是所谓的软流圈或软流圈的上部。软流圈以上的地球表层,称为岩石圈。 在地球内部,温度、压力随深度增大而增高。在地球上层温度增高快,在一个合适的深度,形成了塑性的软流圈。再往下,压力的增高效应超过了温度的增高效应,以下的地幔重新变得十分刚硬。 地震横波能通过地幔。软流圈也是固体。在长时间(数万年、数十万年或更长)压力作用下,软流圈物质可以发生缓慢蠕动,表现出某种流体状态。 2、岩石圈 ⑴、岩石圈的范围 岩石圈包括刚性地壳和由橄榄岩组成的部分上地幔。莫霍面仅仅是地壳与地幔的化学成分的界面,它位于岩石圈内。 ⑵、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的差异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的物理性质和厚度存在差异。 ①、厚度差异及其原因 大陆岩石圈厚度大,约为150~180公里左右,在古老地盾之下可厚达200公里。大洋岩石圈厚度一般为60~80公里。在大洋中脊下面,由于软流圈物质上升,因而其洋底岩石圈厚度不过数公里。大洋岩石圈的厚度通常随地壳年龄增大而增大。 岩石圈厚度与地温梯度有关。高热流地区岩石圈厚度小;低热流地区岩石圈厚度大。 在高热流的洋中脊轴部,热的软流圈物质向上涌升,形成低密度的“异常地幔”。灸热的局部熔融的异常地幔一直上升到地壳底部。洋中脊轴部岩石圈厚度不到10公里。自洋中脊向两侧,热流值逐渐降低,岩石圈厚度随之增大。大洋岩石圈平均厚度为50~60公里。最老洋底的岩石圈厚度接近100公里。 ②、对流的地幔推动岩石圈底部 1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总复习填图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复习试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1.1根据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① 太阳系中心天体是 , 八大行星中无卫星的是 , 八大行星按据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是 、 、 、 、 、 、 、 。 ② 星系 地球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月球 河系 其他行星系 1.2、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 ② ③ 1.3读太阳大气层的圈层结构图。 (1)①为 、②为 、③为 。 (2)图示②圈层中,A 的太阳活动类型是 。 (3)简要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答:① ② ③ 。 1.4根据所学内容回答,地球自转公转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那几方面。 1、地球自转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那几方面:① ② ③ 。 2、在下图中绘出自转方向,图中地球运行 到A 点时,正值北半球的 日(节气), 日期为 月 日前后; 地球运行到C 点时阳光直射 ; 图中当地球从A 运行到C 的过程中,北半球昼长变 化情况是: 。 3、 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有哪些:① ② ③ 。 1.5.读图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__ __ 波,(P)表示_ ______ 波。 (2)图中各层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 ;图中D是,他是和的分界面;图中D是,他是和的分界面。 (3)M层和N层的主要不同点是___M处物质接近液体,N处为固态_____。 2.1读右图,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并请写出图中辐射的名称: A B C D 2.2 读右下图,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1、填出A B C D E 所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A B C D E 2、由于地球不停的自传和公转,太阳辐射点的位置 随季节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南北移动,这也导致了气压带、风带也呈季节性移动就北半球而言移动规律是:。 3、根据所学只是回答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2.3 运用示意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地球科学概论——板块构造学说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浅 析 ————地球科学概论 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 班级:环境工程08-4班 姓名:耿彪 学号:07083265

背景材料: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930)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此后经研究、推断,他在1912年发表《大陆的生成》,1915年发表《海陆的起源》,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该学说认为在古生代后期(约三亿年前)地球上存在一个“泛大陆”,相应地也存在一个“泛大洋”。后来,在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泛大陆的花岗岩层分离并在分布于整个地壳中的玄武岩层之上发生漂移,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海陆分布。 该学说成功解释了许多地理现象,如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问题;非洲与南美洲发现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及现代生物的亲缘问题;南极洲、非洲、澳大利亚发现相同的冰碛物;南极洲发现温暖条件下形成的煤层等等。但它有一个致命弱点:动力。根据魏格纳的说法,当时的物理学家立刻开始计算,利用大陆的体积、密度计算陆地的质量。再根据硅铝质岩石(花岗岩层)与硅镁质岩石(玄武岩层)摩擦力的状况,算出要让大陆运动,需要多么大的力量。物理学家发现,日月引力和潮汐力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无法推动广袤的大陆。因此,大陆漂移学说在兴盛了十几年后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海洋探测的发展证实海底岩层薄而年轻(最多二、三亿年,而陆地有数十亿年的岩石);另1956年开始的海底磁化强度测量发现大洋中脊两侧的地磁异常是对称的。据此,美国学者赫斯(H.H.Hess)提出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地幔软流层物质的对流上升使海岭地区形成新岩石,并推动整个海底向两侧扩张,最后在海沟地区俯冲沉入大陆地壳下方。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据physorg网站2007年11月21日报道,太阳系外发现的巨大类地行星被命名为“超级地球”。“超级地球”引发科学家们研究他们在哪些方面可能像地球的浓厚兴趣。最近,哈佛大学科学家们指出,这些类地行星也适用于地球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指构成地球固态外壳的巨大板块的运动学说。板块运动常导致地震、火山和其它大地质事件。从本质上来讲,板块决定了地球的地质历史。地球是我们所知道的唯一一个适合板块构造学说的行星。地球板块运动被认为是生命进化的必要条件。 然而,哈佛行星科学家黛安娜.巴伦西亚和她的同事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预测,“超级地球”(其质量是地球的一倍至十倍大)同样也会通过板块构造来提供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之一。 该论文的作者巴伦西亚告诉本网站称,“这些超级地球中的一些可能在他们的太阳系中也处于…可居住区域?,这就是说他们离他们的母恒星的距离恰好合适,有液态水存在,因此会有生命。尽管最终只有这些行星的热和化学进化能够决定是否他们适合居住,但是这些热和化学特性却极其依赖于板块构造学说。” 通过全面模拟这些具有大片陆地的超级地球的内部结构,巴伦西亚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超级地球”的质量与其板块与板块应力值之间的存在的联系。这些应力值,部分是很慢的,

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

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 由于板块交界处位于海洋地带,无明确的地名作分界,再加上七大洲、四大洋轮廊的思维定式,此类试题做起来并非得心应手,容易把板块的位置、名称弄混。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笔者介绍几种方法如下: 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 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 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 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及其北部、西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东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南北方向长。 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①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②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③印度洋板块,名不符实,不是海洋板块而是陆地板块,地跨亚洲、大洋洲的部分陆地,特殊。 二、用经纬网对六大板块进行空间定位 出题时,如果沿某条经纬线在六大板块构造图上做剖面图,往往选择经过的板块名称多、复杂的经线或纬线,依照这个原则,可以选取0°、60°E、120°E、120°W经线;0°(赤道)、南北回归线、60°N纬线等。 0°经线自北向南大致穿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60°E经线自北向南穿越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20°E经线自北向南依次穿过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120°W经线自北向南穿过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其中,60°E经线穿过的板块最多,最复杂。 0°纬线(赤道)横跨的板块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五个。 23°26′N(北回归线)贯穿的板块多而复杂,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五个,其中所跨太平洋板块长,亚欧板块短,即除南极洲板块外均有。23°26′S(南回归线)东西贯穿的板块有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五个,唯独没有亚欧板块。 60°N纬线横跨的有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通过分析可知: 南北纬50°与0°经线、120°E经线所围成的区域以及南北纬50°与120°W经线、60°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学案四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1.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示意图,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 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 3.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要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4. 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考点分析预测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这类题目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用和说明各种原理图、过程图,领会和理解各种图所表达的含义;要运用提供的图表解释或分析说明某一地理现象、原理;通过对各种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的规律;分析此地理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原理、过程示意图已很少以教材中原图面貌出现,也即以各种变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如2000年、2001年江苏文科综合考题中的光照图。过程(包括流程)示意图也是近年来常出现在试卷中的,如2003年地理单课试题中的33题(全球环境问题)、34题第三小题(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2003年文科综合考试选择题5~7题。知识结构重建 地理原理图包括: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形成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台风示意图。过程示意图有:风的形成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农业、工业投入至产出模式示意图,普拉托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示意图,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矿展示意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示意图.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1. 判别原理图、过程示意图所反映的地理要素:分析判断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说明原因或列出结构关系式。 2. 确定各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问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气候、地形、水等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城市形成、发展与所处的位置、地形、山河分布、交通线等的联系等。 3. 比较相同区域、不同区域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确定试题中图文的一致性.形成图文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 4. 预测本区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对整个判断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疑问。运用地理规律.判断、分析、描述地理事物的合理性,也即检测所判定的地理事物是否合符逻辑、是否符合常理。 过程规律总结(要点梳理点拨) 判读分析各种原理、过程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1.光照图是原理图中难度较大的,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变视图的难度就更大,以下就这类试题可能考查的相关内容及解题技巧作简要介绍: (1)判断南北半球(或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及各条经纬线的度数。 A:根据给定的经纬线度数判定半球。 例l 如图4-1所示,甲图中经线从右向左数字变大为西经,且在160°W-20°W之间是西半球,纬

[全]高中地理(六大板块、高压中心、亚洲地形与河流)

高中地理(六大板块、高压中心、亚洲地形与河流) ?1、六大板块 地球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自西向东分别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六大板块在不断的移动(每年1cm~10cm),相邻两个板块既可以相互挤压,也可以相互远离,因此形成了两种边界: ①生长边界:两个板块相互远离,距离越来越远,常常会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新的海洋。下图中红色边界即为生长边界,生长边界会使得大西洋、红海不断扩张。 ②消亡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距离越来越近,常常会形成山脉、海沟。下图中的绿色边界即为消亡边界,消亡边界会使得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继续隆升。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也分布在消亡边界。

图1 世界六大板块 ?2、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海洋升温慢降温慢,为高压中心;陆地升温快降温快,为低压中心。在北半球主要分布着三个高低气压中心,自西向东分别为: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如下图所示。 高压中心与低压中心之间,产生了气压差,因此产生了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北半球),因此在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主要为东南季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携带着大量的海洋水汽,为沿岸地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

图2 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1)火山;(2)太平洋;由东南向西北;岛屿岩石的年龄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老;(3)太平洋西岸正值雨季,河流淡水注入多,夏威夷群岛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地球的板块及其边界

地球的板块及其边界 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表层是由为数不多的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块拼合起来的。板块的块体很厚,既有大陆地壳,也有大洋地壳,只有个别板块没有大陆地壳。每一个板块都“浮”在地幔的某些粘性层之上,彼此都能独立地运动,并相互挤压、摩擦。板块运动时,许多动力活动常集中在其周边。目前一般认为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地幔对流和海底扩张作用。大陆是板块的一部分,而且同板块一齐运动,正如木头冻结在冰块中的运动一样。板块之间常以洋中脊、大陆裂谷、岛弧、海沟以及转换断层等地壳构造特征为其边界, 该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板块是运动的。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分离运动、会合运动和平移运动(剪切运动)。板块运动的原因各家说法不一,目前归纳起来,大致为:1.大板块边缘的增长和板块的分离是地幔物质上升流引起的。地幔物质的上升流可能有不同的形状和形式。它可以是沿延伸很长的裂隙升降的对流,也可以是体积比较大的等轴状地幔底辟(几万和几十万平方公里),或规模较小的喷流。2.中、小板块的运动取决于大板块的运动,在大板块的移动控制下可以引起小板块的运动。由于板块是以球形壳体的形式在地球上部运动,它们的运动也会受到

地球的旋转极和旋转角速度的制约。 地球的岩石圈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洋中脊、岛弧海沟系,转换断层)所分割,形成若干个不连续的板状块体。这些板状块体被称为板块。每个板块的厚度由41—51 公里到641 公里不等。其范围大小也各不相同,有人按其大小划分为大、中、小板块,而有人则划分为巨板块、板块、微板块和亚板块。全球地壳最初分为欧亚、太平洋、印度洋、非洲、美洲和南极洲六大板块图)。后来美洲板块又被分成南美板块和北美板块,后又分出南太平洋、阿拉伯、加勒比海、可可斯、菲律宾等小板块二十个。以后,还可能分得更多些。小板块是位于大、中板块会合之间的板块。板块的下部,即由上地幔上部组成的那一部分,成分比较稳定,相当于橄榄岩成分,而板块的上部、即莫霍面以上的地壳,成分和厚度变化都很大,因为其中的陆壳部分和洋壳部分的成分是不相同的。板块的形态相对于大陆和海洋的分布来说,是没有方向性的,因为一个板块可以既有大陆也有海洋。只有太平洋板块、纳斯卡板块和可可斯板块三者全部为大洋地壳。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案四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1.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示意图,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 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 3.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要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4. 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考点分析预测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这类题目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用和说明各种原理图、过程图,领会和理解各种图所表达的含义;要运用提供的图表解释或分析说明某一地理现象、原理;通过对各种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的规律;分析此地理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原理、过程示意图已很少以教材中原图面貌出现,也即以各种变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如2000年、2001年江苏文科综合考题中的光照图。过程(包括流程)示意图也是近年来常出现在试卷中的,如2003年地理单课试题中的33题(全球环境问题)、34题第三小题(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2003年文科综合考试选择题5~7题。知识结构重建 地理原理图包括: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形成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台风示意图。过程示意图有:风的形成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农业、工业投入至产出模式示意图,普拉托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示意图,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矿展示意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示意图.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1. 判别原理图、过程示意图所反映的地理要素:分析判断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说明原因或列出结构关系式。 2. 确定各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问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气候、地形、水等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城市形成、发展与所处的位置、地形、山河分布、交通线等的联系等。 3. 比较相同区域、不同区域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确定试题中图文的一致性.形成图文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 4. 预测本区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对整个判断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疑问。运用地理规律.判断、分析、描述地理事物的合理性,也即检测所判定的地理事物是否合符逻辑、是否符合常理。 过程规律总结(要点梳理点拨) 判读分析各种原理、过程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1.光照图是原理图中难度较大的,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变视图的难度就更大,以下就这类试题可能考查的相关内容及解题技巧作简要介绍: (1)判断南北半球(或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及各条经纬线的度数。 A:根据给定的经纬线度数判定半球。 2

地理六大模块知识点汇总

六大模块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六大板块FLASH 动画展制作

六大板块FLASH 动画展制作 1、背景层: 打开Flash cs4,在第一个图层中,命名为“背景图”,文件—导入到舞台导入一张世界六大板块图。调整其大小为800*400,修改—文档将背景改为1000*600,蓝色。在第二帧处插入帧。 2、拼图层与相关元件制作 新建图层,命名为“拼图层”。在第二帧处插入关键帧,运用“ctrl+B”对背景层的图片进行分离打散,运用“套索工具+魔术棒”对亚欧板块进行选择,复制并在拼图层第二帧中“粘贴到当前位置”,“右键—转换为元件”将亚欧板块的图幅转换为“影片剪辑元件”命名为“亚欧板块”。其他板块同理。 打开“亚欧板块”的元件,使用“颜料桶—墨水瓶工具”对图像画出边框,在使用“颜料桶工具”对其上色。中间的线条、文字等使用“橡皮工具”进行去除。

制作完成,在“拼图层”第二帧处,图框外在拉入一个“亚欧板块”。这样,在“拼图层”中第二帧处就有了两个“亚欧板块”。可以对第一个亚欧板块元件,命名为“yobk1_mc”,第二个“亚欧板块”命名为“yobk2_mc”。其他同理。 3、按钮层 新建图层三,命名为“按钮”,在按钮层第一、二帧处,使用公共库中的按钮元件,分别制作“开始游戏”“重新开始”按钮。命名为“Start_btn”“ReStart_btn”。 4、As层 新建图层,命名为“as”,在as层第二帧处,“右键—动作”,打开面板,书写代码: stop(); var date1:Date = new Date(); var hh1:int = date1.getHours(); var mm1:int = date1.getMinutes(); var ss1:int = date1.getSeconds(); var totalSecond1 = hh1*3600+mm1*60+ss1; this.addEventListener(Event.ENTER_FRAME,showTime); function showTime(e:Event) { var date2:Date = new Date(); var hh2:int = date2.getHours(); var mm2:int = date2.getMinutes();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概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

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 ⑴、A点的经纬度:30°W40°N B点的经纬度:10°W10°N ⑵、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西半球B点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A点位于北半球B点位于北半球。 ⑶、从低、中、高纬度来看:A点在中纬度地区 B点在低纬度地区。 ⑷、从地球五带来看:A点在北温带B点在热带。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 1.有关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月亮将照到地球的太阳光挡住时,将发生日食 B.当照到月亮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将发生月食 C.日食发生在望月(农历十五),月食发生在朔月(农历初一) D.日食发生在朔月,月食发生在望月 【答案】C 2.某同学从右边的经纬网图中获取了以下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A.乙在丁的东南方B.丙在丁的东北方 C.甲点的地方时比乙点迟9小时D.乙点的地方时比丁点早6小时 【答案】D 3.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和《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2.0版)》两个系统文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及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一起,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 ) A.丙丁之间B D.乙丙之间 【答案】A 4.如果太阳直射角的移动范围变大,这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杭州也可能会出现日晒头顶的现象。 B.南极和北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地区范围会增加。 C.太阳直射角的移动范围变大可能与黄赤交角的变小有关。 D.地球上热带的范围会变大。 【答案】C ) ①②③④ A.②④①③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 【答案】A 6.三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天文奇观将于2009年7月22日10时34分前后出现,而浙江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是这次日全食全球最佳观测点。安吉将成为全世界看到日全食持 第1 页,共7 页

高考地理六大板块知识点

关于高考地球六大板块知识点,全在这里啦! 地球六大板块知识点你知道多少,这里有书本没有的知识点,你一定需要! 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1、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 2、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 3、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 4、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5、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6、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及其北部、西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7、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东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 8、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9、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南北方向长。 10、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①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②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③印度洋板块,名不符实,不是海洋板块而是陆地板块,地跨亚洲、大洋洲的部分陆地,特殊。 二、用经纬网对六大板块进行空间定位 出题时,如果沿某条经纬线在六大板块构造图上做剖面图,往往选择经过的板块名称多、复杂的经线或纬线,依照这个原则,可以选取0°、60°E、120°E、120°W经线; 0°(赤道)、南北回归线、60°N纬线等。 1、0°经线自北向南大致穿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60°E经线自北向南穿越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120°E经线自北向南依次穿过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练习(陈倩)

板块构造学说是二十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关于地壳运动的全新学说。 1.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B .大陆板块年龄较为年轻,而海洋板块则较古老 C .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 D .澳大利亚大陆地壳相对比较稳定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A .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带 B .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 C .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带 D .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 3.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市当地时间2009年4月6日凌晨3时22分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①地震发生时拉奎拉震中区的居民觉察到先 ,后 。 ②地震发生时,意大利首都罗马震感强烈,罗马与拉奎拉相比( ) A .震级相同,罗马烈度较小 B .罗马震级与烈度均较小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 甲

C.烈度相同,罗马震级较小D.拉奎拉震级较大,烈度较小 ③意大利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其处于与非洲板块交界处,这两个板块在图中的字母代号分别是和,该边界类型为边界。 4.2009年12月10日,印度尼西亚西部亚齐地区附近海域发生里氏5.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5千米。 ①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底,地震后最容易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②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近年来多次发生地震,从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恰 巧位于地震带上,另一个地震带为地震带。 ③地幔物质的对流是板块运动的动力所在,图中可能出现海底扩张的地区是() A.A与C交界处 B.B与C交界处 C.C与D交界处 D.B与D交界处 ④板块相互运动产生了不同的地貌景观。与图中甲处地貌景观相同成因的地区是() A.马里亚纳海沟 B.喜马拉雅山脉 C.大西洋 D.科迪勒拉山系 ⑤板块的交界处也往往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火山喷发造成的破坏会带来巨大财产损失。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列举一项火山活动带来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 5.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马荣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2009年12月火山又开始爆发。 ①马荣火山再次喷发,其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凹陷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C.地壳的隆起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张裂 ②按火山活动状况分类,马荣火山属火山,该火山位于火山带上。 ③菲律宾的东部海域分布有菲律宾海沟。海沟是由于板块俯冲到板块 之下形成的,同时,板块隆起形成;而在板块的 张裂处常形成或。 参考答案: 1.B. 2.B. 3.①上下颠簸前后左右摇晃②A ③亚欧板块 A C 消亡 4.①海啸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环太平洋③B ④C ⑤使土壤肥沃;形成火山地貌景观可发展旅游业;形成可开采地热(温泉)(写一项即可)5.①B ②活环太平洋 ③大洋大陆大陆岛弧链裂谷海洋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新教材教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掌握地壳、地核、地慢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a、横波与纵波的区别; b、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特征; c、地球外部圈层间及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 2.难点:通过地震波波速与深度变化关系划分气球内部圈层结构并分析圈层结构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综合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钻探取样研究

目前,地质科学家已经在13个国家打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科学钻探井,其中4000米至5000米以上的深井有20个。12262米的科探井世界纪录是由前苏联在科拉半岛上的SG3井保持的;德国曾经打了一口9100米的科探井。在我国江苏省东海县毛北开钻的5118米科探井工程将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深井。 (说明)钻探取样使人类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对地球内部变化的进行未来预测。但钻探的难度大,以及一些可能的危险,制约了钻探深度。如“通往地心之路”—尼拉贡戈火山。 那么,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去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地震波? 有哪些类型? 各有什么不同? 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有何帮助?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说明)利用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的异同和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以及对地球内部结构进行划分。

初一地理知识点六大板块小结

初一地理知识点六大板块小结 初一地理知识点六大板块小结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六大板块 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太平洋板块-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国南加州海岸地区); 亚欧板块-北大西洋东半部、欧洲及亚洲(包括中南半岛,不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非洲板块-非洲、南大西洋东半部; 美洲板块-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兰、南美洲与南大西洋西半部; 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南极洲板块-南极洲与南美洲西侧太平洋。 基本被大洋盘踞的板块:太平洋板块 各大板块是不断移动的,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运动结果:地壳受挤压形成山脉和谷底,地壳受拉张形成裂谷挤压和拉张使地壳上升或下降,从而引起海陆变迁。 板块交界处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版块张裂地带:红海、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总结:六大板块: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 大洋洲)和南极洲板块。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增长 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铁煤石油的分布 下面是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 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 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过上面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哦。

高中地理——(世界六大板块、火山地震带、三大岩石)

高中地理——(世界六大板块、火山地震带、三大岩石) 知识点 1、六大板块 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他五个板块既有大陆又有海洋。六大板块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六大板块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断的移动(每年1cm~10cm),两个板块既可以相互挤压,也可以相互远离,因此相邻板块之间主要形成了两种边界: ①生长边界:两个板块互相远离,距离越来越远,常常会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新的海洋; ②消亡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距离越来越近,常常会形成山脉、海沟(海洋板块俯冲到陆地板块下方)。

2、火山、地震带 世界上主要分布着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其中全球80%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所有的中源和深源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 火山地震带主要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既可以发生在板块的生长边界,也会发生在消亡边界。其中,地震大多分布在靠海的一侧,而火山则分布在靠大陆的一侧。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A、A 精讲精析:(1)分析火山的成因。①火山可以形成于板块的生长和消亡边界,其中消亡边界主要分布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交界处;②南美大陆西部的圣何塞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为消亡边界;③大西洋中脊、太平洋中部和东非大裂谷都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因此于日本的樱岛活火山成因不同。 (2)分析岩石的性质。①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其中火山喷出地表的岩石为喷出岩;②在四个选项中,玄武岩为喷出岩,石灰岩和砂岩为沉积岩,花岗岩为喷出岩,因此选项A正确。 总结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设计

《3.6地球的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是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壳活动之后对地球的进一步认识,学习本节内容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地壳活动的本质原因。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怎样假说的建立和和假说的意义,培养科学思维。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学生不能区分假说和规律、理论的区别。另外,学生在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本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模拟实验、讨论等让学生从体验中去深刻认识和理解,从讨论中提高思维的灵活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提出的背景,能阐述的主要观点; 2.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 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建立科学假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假说在科学发张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结合板块的张裂及碰撞运动理解板块运动造成的现象。 难点: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策略: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 课前准备: 课件、世界地图、学生自制的轮廓和模型

布置作业 《作业本》3.6地球的板块

板书设计: 3.6地球的板块 反思: 本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动手实验、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测,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时保持较好的思维活跃度,同时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体验实验对于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本课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思维品质的契机,比如:敢于质疑,大胆假设,重视科学事实和依据等。板书的设计上借鉴了徐老师方法,采用概念图的方式呈现,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思考:在大陆漂移学说提出后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如果你是当时的学者针对这一新的学说你有哪些问题?或者你不支持他,有什么地方你觉得他没有解释到位的?”让学生学会质疑,同时体会科学假说的修正或者推翻重新建立都意味着科学的进步。

高中地理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

高中地理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 由于板块交界处位于海洋地带,无明确的地名作分界,再加上七大洲、四大洋轮廊的思维定式,此类试题做起来并非得心应手,容易把板块的位置、名称弄混。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笔者介绍几种方法如下: 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 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 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 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及其北部、西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东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 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南北方向长。 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①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 ②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③印度洋板块,名不符实,不是海洋板块而是陆地板块,地跨亚洲、大洋洲的部分陆地,特殊。 二、用经纬网对六大板块进行空间定位 出题时,如果沿某条经纬线在六大板块构造图上做剖面图,往往选择经过的板块名称多、复杂的经线或纬线,依照这个原则,可以选取0°、60°E、120°E、120°W经线;0°(赤道)、南北回归线、60°N纬线等。 0°经线自北向南大致穿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60°E经线自北向南穿越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20°E经线自北向南依次穿过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120°W经线自北向南穿过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其中,60°E经线穿过的板块最多,最复杂。 0°纬线(赤道)横跨的板块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五个。 23°26′N(北回归线)贯穿的板块多而复杂,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五个,其中所跨太平洋板块长,亚欧板块短,即除南极洲板块外均有。 23°26′S(南回归线)东西贯穿的板块有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五个,唯独没有亚欧板块。 60°N纬线横跨的有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通过分析可知: 南北纬50°与0°经线、120°E经线所围成的区域以及南北纬50°与120°W经线、60°W经线所围成的区域板块名称多、分布复杂,这些区域又是地球上人口、国家稠密的地区,考试命题的几率较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