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叠加原理教案

叠加原理教案

叠加原理教案
叠加原理教案

复习提问

1、支路电流法得定义?

2、利用支路电流法解题时应注意哪些? 叠加定理

一、叠加定理得内容

当线性电路中有几个电源共同作用时,各支路得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得电流(或电压)得代数与(叠加)。

在使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电路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叠加定理只能用于计算线性电路(即电路中得元件均为线性元件)得支路电流或电压(不能直接进行功率得叠加计算);

(2) 电压源不作用时应视为短路,电流源不作用时应视为开路;

(3) 叠加时要注意电流或电压得参考方向,正确选取各分量得正负号。

二、应用举例

图3-8 例题3-3

解:(1) 当电源E 1单独作用时,将E 2视为短路,设

R 23 = R 2∥R 3 = 0、83 Ω

则 A 1A 5A 683

.21713

22313

23223111=+==+===+='I R R R 'I 'I R R R 'I R R E 'I (2) 当电源E 2单独作用时,将E 1视为短路,设

R 13 =R 1∥R 3 = 1、43 Ω

提问 回答 60分钟

【例3-3】如图3-8(a)所示电路,已知E 1 = 17 V,E 2 = 17 V ,R 1 = 2 Ω,R 2 = 1 Ω,R 3 = 5 Ω,试应用叠加定理求各支路电流I 1、I 2、I 3 。

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原理课程 设计)

1 引言 为方便对学校日常工作进行高效的管理,设计此数据库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设备和管理的现代化,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1.1课题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大环境给各成人高校提出了实现校际互联,国际互联,实现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的要求[1];信息化对学生个人提出了驾驭和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素质要求;信息技术提供了对教学进行重大革新的新手段;信息化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创造了有效途径. 校园网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为成人高校所重视。 1.2课题意义 利用计算机支持教学高效率,完成教学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教学制度要求、推动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教学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各项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教学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2]

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软件。[3]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随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的成熟,数计成为软件开发的核心,程序的设计要服从数据,因此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方面的设计,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都进行详细的叙述。 2 系统分析 2.1 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调查应用领域,对应用领域中的信息要求和操作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形成需求分析说明书。重点是调查,收集与分析用户在数据管理中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为了完成需求分析的任务,要详细调查待开发的数据库应用部门的情况,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分析用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4]新系统必须考虑今后的扩充和改变,不能仅仅按当前应用需求来设计数据库。 2.需求分析的过程 1)调查教学组织机构的总体状况。本教学系统主要由教师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 以及教务管理系统。 2)熟悉各部门的业务活动状况。调查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对现行系统的功能和 和所需信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包括了解各个部门输入和使用什么数据,如何加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In Principles of Data Base System 课程代码:090077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实践课 学时:18 学分:1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1.性质 本门课程是对《数据库原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与理论学习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是实施《数据库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门课程的实践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数据库的认识,对加深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相关原理有着重要帮助。 2.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 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 与实现; ③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 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专业实践目标、内容及要求 (一)实践目标 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在了解数据库理论基础上,掌握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或MYSQL)的基础知识、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以及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及步骤;加深对数据库系统有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运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二)实践环节要求 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形式,按预定题目开发出功能完善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 ●要求规范化完成系统设计、实施与转换、调试、运行、管理与维护等阶段; ●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北京联合大学优秀教案)

北京联合大学优秀教案评选 参赛教案 申报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参赛教师XXX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授课章节第3讲第3节 参赛类别理工类 授课对象本科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授课时间2学时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

、课程简介 在先修课“离散数学”、“数据结构”、“VB程序设计”,为本课程提供数学、算法、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语言和 Windows 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的基础上,本课程主要讲授两大部分内容:一为“数据库系统概论” ,二为“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课程为后续课程“网络编程课程设计”、“软件系统基础”、“信息系统开发实习”提供数据库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基础。 本课程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基础必修课。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查询和操作方法;掌握数据库保护的基本技术;掌握关系数据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的方法,并结合Visual Basic设计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二、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标准SQL的查询语句结构,掌握简单查询、连表查询和嵌套查询的方法,并在 SQL Server 环境下应用各类查询语句,完成实际查询任务。 1、知识层面 (1)掌握标准 SQL 的查询语句结构; (2)掌握简单查询,连表查询,嵌套查询的方法。 2、能力层面 (1)分析查询需求,选择应用合适的查询语句,解决实际查询问题; (2)在 SQL Server 环境下,实现各类查询,分析查询结果,分析查询执行错误的原因并找出和实践解决办法。 3、思维层面进一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三、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标准SQL及SQL Serve环境下SQL的数据查询功能(DQL)。 1、认识数据库查询;( 5分钟) 2、示例数据库的结构;(2分钟) 3、标准 SQL 的查询语句结构,包括: FROM、 WHERE 、 SELECT、 GROUP BY、HAVING 、 ORDER BY 子句;(5分钟) 4、简单查询,包括:浏览查询,投影查询,选取查询(带IN、BETWEEN 、LIKE、IS NULL运算符及一般比较运算符的查询),SELECT子句带表达式的查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授课题目:电源等效变换 适用对象:电气、电子、通信等专业 授课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教学背景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电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高数、大学物理等课程为基础,它是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的基础。《电路分析基础》以电路理论的经典内容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电路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电源等效变换的内容和方法,能够应用电源等效变换解决电路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通过对电源等效变换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对电源等效变换方法的分析和理解 2.运用电源等效变换计算电路问题 3.运用虚拟仿真软件对电源等效变换的分析验证 四.教学难点 应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进行解题 引导学生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来分析实际电路 将等效的概念应用到工作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启发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个小动画提出等效的概念,再设计引例推出在电路中等效变换的原则,启发学生理解等效变换的内容,掌握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利用教师经验引导学生应用电源等效变换解决电路问题,启发学生将等效变换的方法运用到工作生活中; 2.虚拟实验教学法 《电路分析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其实践性呢?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来进行理论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通过虚拟仿真让学生对电路产生直观的印象,可以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为实践课打下基础,而且该软件的使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更易于激发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教案

实验报告格式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专业 班级级()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攀枝花计算机学院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根据老师实验前的讲授自行撰写。(小四号字,宋体)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内容及相关题目描述(小四号字,宋体) 三、SQL语句及运行结果 创建数据库: 在数据库节点右键新建数据库,增加和修改数据文件名,设置增长方式以及数据库逻辑名称

文件组添加Slave文件组 修改数据库: 利用SQL语句修改,删除,添加数据库文件

删除数据库: 按照实验内容编写的SQL语句或程序代码与结果显示(小四号字,宋体) 四、实验总结 1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 2 .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及原因分析 3 .实验体会和收获。

实验一创建数据库(操作型) 1.1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并掌握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文件组的基本概念; (3)熟练掌握和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管理器创建、删除、更 改(包括文件组、文件大小、文件增长方式等参数)数据库; (4)熟练使用DDL语句来创建、删除、更改(包括文件组、文件大小、文件 增长方式等参数)数据库。 1.2 实验内容 (1)创建数据库:待创建的数据库逻辑名称为“MyDB”。该数据库有两个文 件组,分别是主文件组和“Slave”文件组。数据库包含两个数据文件, 分别是“mymaster.mdf”和“myslave.ndf”,其中数据文件“mymaster.mdf” 属于主文件组,存放在d:\data目录下,文件初始大小50M,文件属性 为自动增长,每次增长10%。数据文件“myslave.ndf”存放在e:\data 目录下,属于Slave文件组,文件大小固定为50M。该数据库有一个日 志文件,日志文件名称“mylog.ldf”,文件位于c:\log目录中,日志文件 初始大小为50M,文件属性为自动增长,每次增长10M,最大文件大小 为100M(实验时一定要保证c:\Log、d:\data和e:\data目录存在,否则 会发生错误,如果计算机d:盘或e:盘不存在,实验时须将路径调整到已 存在的磁盘下); (2)修改数据库:将刚才创建的数据库“MyDB”的名称修改为“TESTDB”, 并删除数据文件“myslave.ndf”,同时增加一个数据文件,该数据文件逻 辑名称为“test“,文件名称为“test.ndf”,数据文件位于e:\data(在e 盘存在的情况下,如果e盘不存在,可指定道其他磁盘位置下),其他 参数默认; (3)删除刚刚创建的“TESTDB”数据库。 1.3 实验步骤 对数据库的管理(包括创建、修改、删除)可以有两种方式完成,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管理器可以完成数据库的日常管理,还可以通过查询窗口输入DDL语句完成数据库的管理。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编号:40406051 课程类型:必修 学时:1周 学分: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编制人:数据库原理课程组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案环节之一,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辅助教案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案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经管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要求: 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输入、输出、设计环境、目标和方法。熟练掌握两个主要环节——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集中安排1周进行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一般2~3人为一组,组内自由分工协作。教师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布置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实际调研,提出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建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根据需要添加必要的约束、视图、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生成创建数据库的脚本,提出物理设计的文档,最后应用某种宿主语言完成主要功能设计和实现。 要求如下: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6、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要保持联系畅通,密切合作,培养良好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 课程设计题目以选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业务模型为宜,要求通过本实践性教案环节,能较好地巩固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主要相关知识点,针对实际问题设计概念模型,并应用现有的工具完成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具体选题见附录。 四、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课程设计大体分五个阶段: 1、选题与搜集资料:根据分组,选题目,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数据库原理/ Principle of DataBase 课程代码:x305002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设置类别:非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 课程总学时:64课程总学分:4.0 实验学时:16实验学分: 开实验学期:第三学期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实验目的: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了理论联系实际,强化SQL语句的实际使用,学生应会在SQL Server的环境下创建数据库和对数据库的查询、更新等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理论的认识,为今后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实验项目设置

三、实验报告要求、实验考核方式、内容及成绩评定标准 实验报告要求: 填写完整,独立完成,符合报告填写规范。 考核方式: 实验的出勤情况、实验内容的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的填写情况。 成绩评定标准: 没有完成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报告不符合要求,实验报告抄袭者,不及格。 独立完成实验,但实验报告中错误较多,及格。 完成实验基本要求,实验报告符合基本要求,有一些错误,中。 完成实验基本要求,实验报告符合基本要求,有较少错误,良好。 完成实验基本要求,实验报告符合基本要求,没有错误,优秀。 四、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 《SQL Server2008数据库应用与开发》, 姜桂洪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SQL Server2008数据库应用与开发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姜桂洪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数据库实用教程》, 聂培尧等,科学出版社,2005 《SQL Server 从入门到精通》明日科技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 《SQL Server 数据库教程(2008版)》郑阿奇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年4月 执笔人:谭丹丹审核人:张玉军

教案-80910239数据库原理教案(课程组)

院系: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系(保定) 教研室:软件教研室 教师:王保义阎蕾廖尔崇《数据库原理》课程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的历史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3.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4.学会E-R图 5.了解常见的4种逻辑模型,掌握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6.掌握数据库系统结构 二、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1学时)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及数据库的特点(1学时) 3.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要素(1学时) 4.概念模型及概念模型的表示形式E-R图(1学时) 5.了解常见的4种逻辑模型,掌握关系模型的概念(1学时) 6.掌握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像结构(1学时) 三、重点和难点及其处理和解析 1.重点 (1)数据库概念、特点 (2)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要素 (3)概念模型、E-R图 (4)数据库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像结构 2.难点 (1)概念模型,E-R图 (2)数据库三级模式和两极映像结构 对于重点与难点内容,着重讲解与分析,并对批处理操作系统的内容结合实例与例题,详细讲解与讨论。 四、深化和拓宽 沿着数据管理的历史,结合学生们学习C++/Java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们体会到在高级

语言环境下手工管理数据的难点。引入数据库管理数据的技术,给学生们用一个实例展示数据库管理数据的方便性、快捷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五、教学方式 主讲式教学,将讲义内容讲解完毕后,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们提问和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什么展示数据技术。 六、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4.举出适合用文件系统而不是数据库系统的例子;再举出适合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例子。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7.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8.试述概念模型的作用。 9.定义并解释概念模型中以下术语:实体,实体型,实体集,属性,码,实体联系图(ER 图)。 10.试给出3个实际部门的ER图,要求实体型之间具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各种不同的联系。 11.试给出一个实际部门的ER图,要求有三个实体型,而且3个实体型之间有多对多联系。3个实体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和三个实体型两两之间的三个多对多联系等价吗?为什么?12.学校中有若干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可由若干学生选修。请用ER图画出此学校的概念模型。 13.某工厂生产若干产品,每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零件可用在不同的产品上。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这些零件按所属的不同产品分别放在仓库中,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干仓库中。请用ER图画出此工厂产品、零件、材料、仓库的概念模型。 19.试述关系数据库的特点。 22.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23.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24.DBA的职责是什么? 25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程序员的职责是什么?

叠加原理教案

授课班级10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授课教师王居授课时间编号课时 2 授课目标能力目标 能利用叠加原理求解复杂电路。 知识目标 1:掌握叠加原理的内容,解题步骤,注意点。 2:能熟练用叠加原理求解复杂电路。 3:掌握几种典型的题目。 情感目标 增强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利用叠加原理求解复杂电路。 1:掌握叠加原理的内容,解题步骤,注意点。2:能熟练用叠加原理求解复杂电路。 3:掌握几种典型的题目。 教学难点叠加原理的典型题型。 学情分析学生对部分知识以前理解较好。 课后阅读了解并掌握叠加原理的应用 课外作业 与操作 教学后记学生对叠加原理很容易的吸收纳入,并对它产生兴趣。

复习提问 1、支路电流法的定义? 提问回答 2、利用支路电流法解题时应注意哪些? 叠加定理 一、叠加定理的内容 当线性电路中有几个电源共同作用时,各支路的电 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 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叠加)。 在使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电路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叠加定理只能用于计算线性电路(即电路中的元件 均为线性元件)的支路电流或电压(不能直接进行功率的叠 加计算); (2) 电压源不作用时应视为短路,电流源不作用时应 视为开路; (3)叠加时要注意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正确选取各 分量的正负号。 (4) 二、应用举例 【例3-3】如图3-8(a)所示电路,已知E1 = 17 V,E2 = 17 V,R1 = 2 Ω,R2 = 1 Ω,R3 = 5 Ω,试应用叠加定理求 各支路电流I1、I2、I3 。

图3-8 例题3-3 解:(1) 当电源E 1单独作用时,将E 2视为短路,设 R 23 = R 2∥R 3 = 0.83 Ω 则 A 1A 5A 683 .217 1322 313 23 223111=+==+===+='I R R R 'I 'I R R R 'I R R E 'I (2) 当电源E 2单独作用时,将E 1视为短路,设 R 13 =R 1∥R 3 = 1.43 Ω 则 A 2A 5A 743 .217 23 11 323 13 113222=+==+===+=''I R R R ''I ''I R R R ''I R R E ''I (3) 当电源E 1、E 2共同作用时(叠加),若各电流分量与原电路电流参考方向相同时,在电流分量前面选取“+”号,反之,则选取“-”号: I 1 = I 1′- I 1″ = 1 A , I 2 = - I 2′ + I 2″ = 1 A , I 3 = I 3′ + I 3″ = 3 A 【例3-4】《相约》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案

《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 实验1 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 一、实验目的 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界面;掌握通过图形化向导和执行Transac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Windows XP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5软件。 三、实验课时 2课时。 四、实验内容 SQL Server中的一个数据库必须至少包含一个数据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所以创建数据库就是建立主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 在SQL Server 2005中创建数据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中使用可视化界面,通过方便的图形化向导创建,二是通过执行Transact-SQL语句创建。 (一)向导方式创建 1、从“开始”菜单选择“所有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打开“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使用Windows 或SQL Server身份验证建立连接。

2、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展开服务器,选择“数据库”节点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数据库”命令,打开“新建数据库”窗口。 3、该窗口中有3个页,分别是“常规”、“选项”和“文件组”,完成这3个页的内容即可完成数据库的创建。这里,我们仅设置“常规”的相应内容,其他2个页的内容按照默认设置即可。 (1)“数据库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数据库的名称,如“sample_st”,再输入该数据库的所有者,这里使用默认值即可。(也可以通过单击文本框右边的“浏览”按钮选择所有者。 (2)“数据库文件”列表中包括两行,一个是数据文件,一个是日志文件。通过单击下面相应的按钮可以添加或删除相应的数据文件。 ●逻辑名称:指定该文件的文件名。 ●文件类型:用于区别当前文件是数据文件还是日志文件。 ●文件组:显示当前数据库文件所属的文件组。 ●初始大小:指定该文件的初始容量。在SQL Server 2005中数 据文件的默认值为3MB,日志文件的默认值为1MB。 ●自动增长:用于设置在文件容量不够用时,文件根据何种增长 方式自动增长。 ●路径:指定存放在文件的目录。默认情况下,SQL Server 2005 将存放路径设置为其安装目录下的data子目录,单击该列中 的按钮可以在打开的“定位文件夹”对话框中更改数据库的存 储路径。 完成上述操作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新建数据库”窗口,即完成了数据库的创建,可以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看到新建的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与运用实验教案

数据库原理与运用实验教案 实验班级:数媒09 实验教师: 卢震辉 2011年3月

数据库原理与运用实验教学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础。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种数据模型的特点,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SQL语言,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的设计理论。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动向,以指导今后的应用。 实践方面,要求学生利用数据库的原理知识和实用工具动手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对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介绍之外,本课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强调课程的实践性。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进一步强化对数据库原理的理解。 一、本实验课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及作用 数据库技术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的技术,而SQL server2000则是数据库具体应用的一个数据库开发系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解SQL server系统的设计环境及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应用方法等知识外,通过实验对相关技术加深认识,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中一个重要且必要的环节。 二、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本实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SQL server2000 数据库开发系统,了解数据库设计及相关操作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而学会建立与组织、操作数据库。上机实验的主要目标如下: (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上机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主要内容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90551002 周/学分:1周/2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应用统计学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应用统计学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2.后续课程: 基于R的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应用统计学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是学习完《数据库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通过课程设计,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数据库设计方面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在参与一系列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还能提高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相关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众多方面的具体经验。为后续课程:基于R的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的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目的如下: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库体系结构和相关概念的理解,提高动手绘制E-R图和设计数据库能力,为以后从事信息类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查阅相关资料,熟悉编程环境。按要求设计数据库,编写程序实现查询、更改数据的功能。上机调试通过、完成论文。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不仅是对数据库设计的综合锻炼,更是对团队合作,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过程的训练。因此,课程设计综合题目可以根据题目的难度不同由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1—3人。 整个课程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开题,系统设计,系统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系统评价与验收。 1.开题:题目可来自教师指定的参考题目,也可自由选题,特别是鼓励有创新性的题目或是在已知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任务是对所确定的题目从需求分析入手,绘制E-R图,确定程序需要实现的功能,形成的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详细的分工。 3.系统编码实现:小组成员根据初步的系统设计方案,对系统编程实现。创建数据库、基本表和视图等对象,利用ODBC及高级语言编写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4.系统测试: 在各程序模块编码完成并集成后,就可以开始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 5.书写设计论文:完成文档整理,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完成设计论文。 6、系统评价与验收:通过答辩的形式对程序的功能进行评价与验收。 具体安排如下: 1.教师布置题目,学生查找资料,完成设计工作。 2.上机调试程序 (1)设计数据库 根据题目的需求,分析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绘制E-R图,根据转换规则把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并优化。创建数据库、基本表,录入数据。由学生单独完成。 (2)编写应用程序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 电子组潘顺中10计算机1 2课时 设计思想:根据课改要求: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实践一体化”、“以实践为主线”等先进理念展开设计。 教材分析:复杂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依据是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叠加定理、 戴维宁定理以及等效变换的概念。分析方法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电路图等效化简,是计算简化,这类方法有:叠加定理、电源的等效变换和戴维宁定理;二是选取未知量并列出方程求解,如支路电流法等。支路电流法的实质就是基尔霍夫定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简单直流电路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能简单运用欧姆定理简答 基本题目。但对于复杂直流电路的概念及其计算,还是一无所知,所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直流电路的概念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简答。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等基本概念; 2、掌握基尔霍夫两定律所阐述的内容; 3、应用基尔霍夫两定律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事物本质、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论知识的能力。 技能目标:1、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及独立思考、钻研、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 重点难点: 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运用基尔霍夫定律的解题步骤及例题讲解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次课采用实验演示教学法,导出基尔霍夫定律的具体内容 及数学表达式,并详细讲解在列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的方程式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字母前正负号的确定,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释疑解难、突破难点,学好课程内容。观察演示法、讲授法、启发讨论法、媒体应用法 课前准备:1、完整的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板一块;2、万用表三支;3、多媒体课件;4、电化教学设备;5、连接导线若干;6、电阻若干;7、参考书:《电工基础》(第2版) 教学过程:

《数据库原理》实验备课教案

《数据库原理》实验备课笔记 赵震

目录 实验一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3) 实验二SQL数据定义语言 (7) 实验三SQL数据查询 (9) 实验四SQL数据操纵 (11) 实验五视图的定义、查询与更新 (12) 实验六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14) 实验七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16) 实验八简单应用系统开发 (19) 2

实验一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初步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学会QBE查询语言的使用。掌握Access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各种查询的建立方法。了解Access数据库的其他功能。 二、实验仪器 PII以上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 关系数据库系统是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元素三部分组成。 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关系模型中常用的关系操作包括:选择、投影、连接、并、交、差等查询操作,还包括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更新操作。 QBE是一种域关系演算语言,在Access数据库中可以通过建立查询实现QBE的操作。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实验内容 1.用Access建立一个学生选课数据库,数据库名为Student,其中包括下面3个表,Student表记录学生信息、Course表记录课程信息、SC表记录学生选课信息。要求每个表都建立主键,并输入表中的数据。 表1.1Student表数据 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 95001李勇男20CS 95002刘晨女19IS 95003王敏女18MA 95004张立男19IS 表1.2Course表数据 Cno Cname Cpno Ccredit 1数据库54 2数学2 3信息系统14 3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 2015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 单位:计算机学院 教师:易明 时间:2015.9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使用教材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专业班级计算机学院网络专业13级 授课时数共50课时(理论:40课时,实验:10课时) 授课教师易明 授课时间2015年下学期 主要参考文献 1.严冬梅.数据库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克罗克(美).数据库原理(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李俊山、罗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沈钧毅、侯迪.数据库系统原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5.陈志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学时分配表

实验1 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 一、实验目的 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界面;掌握通过图形化向导和执行Transac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Windows 7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8软件。 三、实验课时 2课时。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SQL Server中的一个数据库必须至少包含一个数据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所以创建数据库就是建立主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 在SQL Server 2008中创建数据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中使用可视化界面,通过方便的图形化向导创建,二是通过执行Transact-SQL语句创建。 (一)向导方式创建 1、从“开始”菜单选择“所有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打开“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使用Windows 或SQL Server身份验证建立连接。 2、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展开服务器,选择“数据库”节点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数据库”命令,打开“新建数据库”窗口。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案计科

实验一安装SQL Server 2000 一、实验目的 SQL Server 2000是Mircosoft公司推出的关系型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逐步成长起来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本次实验了解SQL Server 2000的安装过程,熟悉SQL Server 2000软件环境。学会安装SQL Server 2000的安装。 二、实验内容 1.安装Microsoft的数据库服务软件SQL Server 2000: 运行服务器目录SQL2000下的可执行文件autorun.exe,进行SQL Server 2000的安装。安装主界面如图1-1所示。 图1-1 选择安装SQL Server 2000组件,出现组件安装界面,如图1-2所示。

图1-2 选择安装数据库服务器,进入SQL Server 2000的安装向导,如图1-3所示。 图1-3

点击“下一步”,到计算机名称对话框,如图1-4所示。 图1-4 “本地计算机”是默认选项,本地计算机的名称就显示在上面,点击“下一步”,出现安装选择对话框,如图1-5所示。 图1-5 选择“创建新的SQL Server实例,或安装客户端工具”,点击“下一步”,出现用户信息对话框,如图1-6所示。

图1-6 输入姓名和公司名称后,点击“下一步”,出现软件许可协议,如图1-7所示。 图1-7 点“是”按钮,出现安装定义对话框,如图1-8所示。

图1-8 选择“服务器和客户端工具”,点击下一步,出现实例名对话框,如图1-9所示。 图1-9 系统提供了“默认”复选框,点击下一步,出现安装类型选择框,如图1-10所示。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关系数据库基础》实验大纲 (两年制、三年制专科)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专科学生 学时:24 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实验,加深对数据库系统原理的认识;了解并掌握一种DBMS,作为一种就业技能;通过实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实验所用的软件是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企业版,安装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版于Windows 2000服务器上,工作站上安装Microsoft SQL Server客户版。 实验方法与手段如下: 1、主要使用Query Analyzer进行编程、调试和数据和元数据的输入、修改、查询、删除。 2、必要时使用Enterprise Manager,但仅作为辅助工具。 3、由于实验时数的限制,要求学生在上机前进行程序预制。 4、非编程的实验报告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Word 2000编制。

实验一数据库系统设计 本实验需要4学时 一、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术.熟悉数据库设计的每个步骤中的任务和实施方法,并加深对数据库系统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周围的实际情况.自选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项目并深入到应用项目的现实世界中,进行系统分析和数据库设计。例如选择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材料管理系统或仓库管理系统等。 三、实验原理和步骤 利用数据库设计的4个阶段.需求分析(分析用户要求)、概念设计(信息分析和定义)。逻辑设计(设计实现)和物理设计(物理数据库设计)、概念模型设计时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即自顶向下地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再自底向上地设计概念结构,和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 四、实验报告要求 要求写出如下3个设计报告. 1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在系统需求分析报告中包括采用的设计方法、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2 数据库信息要求和关系数据模型 使用E-R图表示对数据库中要存储的信息及语义进行详细描述.对数据约束和数据之间的关联进行详细描述。详细描述系统需要的基本表及属性、视图和索引对基本表的主码、候选码、外码及被参照表进行说明,对基本表中数据的约束条件进行说明。 3 数据库的操作和应用要求报告 在数据库的操作和应用要求报告中详细描述数据库的数据操作要求、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画出系统功能模块图。 五、注意事项 1.在E-R图中注意实体间联系类型的表示。 2. 数据库设计时应避免数据冗余(实体集的冗余和属性冗余)。 3. 数据库的表中,属性应是不可再分的最小项。 4 .各表的联系应通过外码实现。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5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教学内容第五章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 论 教材章节 第五章关系数据库的规 范化理论 教学周次教学课时8 授课对象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介绍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以及如何使用该理论构造合适的数据库模式即逻辑结构设计。 教学重点1、概念(函数依赖、平凡函数依赖、非平凡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 依赖、传递函数依赖、候选码、主码、1NF、2NF、3NF) 2、第1NF到第3NF的规范化过程,每一步解决了什么原因引起的什么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相关概念 教学过程本章分4次讲述,每次2学时,每次主要讲述以下内容介绍如下:第一次:有关概念 第二次:1NF、2NF、3NF。 第三次:规范化过程。 第四次:模式分解。 作业与要求第2、3、6。举例说明规范化过程的每一步(1NF到第3NF)解决了什么原因引起的什么问题。 备注

第五章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 5.0构造一个关系数据库模式的方法可有多种 1、举例(学生选课数据库) *数据库模式的构造方法一 用一个关系模式来描述学生选课信息() SCG (Sno,Sname,Ssex,Sage,Sdept ,Cno,Cname,Cpno,Ccredit,Grade ) *数据库模式的构造方法二*概念模型为(E-R 图):m n *将概念模型转换为以下关系模式:*学生表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课程表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学生选课SC(Sno,Cname,Grade) SCG (Sno,Sname,Ssex,Sage,Sdept ,Cno,Cname,Cpno,Ccredit,Grade )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 Cno Cname Ccredit Grade 001张三男18计101Pascal 490001张三男18计102操作系统480001张三男18计103编译398001张三男18计105数据库487001张三男18计110数据结构470002李四女17信电103编译482002李四女17信电105数据库 487003王五男19化工107网络 386*学生表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 课程学生选课成绩课程名学分课程号学号姓名 性别 年龄 系

新编叠加定理教案

教师:

教学过程 复习 已知电路图如下,求出电流I 和电压U 的大小(让学生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题,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并且可以检查学生的接受情况) 求解过程: (让学生讲解思路,老师写在黑板上) 引入新课 老师:这道题的解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用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或者是节点电压法,但是,对于这道题,我们还有一种解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叠加定理) 讲授新课 1、利用黑板上刚才讲的例题的求解过程,分别在黑板上画出只有电压源和电流源作用的图形,进行电压和电流的求解 引导学生学生发现下面的规律 U s I s R 1 R 2 )11(/211R R I R U U s s ++=21212R R I R R R U s s ++=s s I R R R R R U I 21121+++ = s U R R R U 212+='s I R R R R U 2112+=''21R R U I s +='s I R R R I 2 11+=''

(在引起学生兴趣时,接着讲解叠加定理的内容) 定理:线性电路中任一条支路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叠加性) 注意事项: 1、一个电源作用,其余电源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 受控源保留。 2、叠加时注意代数和的意义: 若响应分量 与原响应方向一致取正号,反之取负。 3、叠加定理只能适用线性电路支路电流或支路电压的计算,不能计算功率。 (利用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叠加定理的内容和学会利用叠加定理解题的步骤和应该注意的细节) 例3.1.1 如图所示电路图,求i1 求解过程: s s I R R R R U R R R U 2 112212+++=s s I R R R R R U I 2 1121+++=I I ''+'=U U ' '+'= 1s 1s ' 1s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