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铬铸铁金相组织

高铬铸铁金相组织

高铬铸铁金相组织
高铬铸铁金相组织

通过试验研究,得到铸态高铬白口铸铁的金相组织主要为:铬奥氏体加M7C3共晶碳化物和铬屈氏体加M7C3共晶碳化物;采用稀土变质处理,可使晶粒细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机械性能和抗磨性能。

关键词:铸态高铬白口铸铁;稀土;抗磨性能

高铬铸铁是一种常用的抗磨铸铁。铬的大量加入,使碳化物变成具有更高硬度(1300~1800HV)的M7C3型碳化物,从而提高了抗磨性。在此同时,凝固过程中M7C3型碳化物形成了孤立分布的杆状组织,使得高铬白口铸铁的韧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目前国内外生产的高铬白口铸铁大多要经过高温淬火加回火处理工艺,以获得马氏体基体,然而这种基体作为水泥磨机磨球材料在高应力小能量的三体磨损中,其韧性仍显不足。并且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设备投资、能源消耗和劳动强度均较大。

本文通过试验对含碳量在亚共晶区,含铬15%左右的高铬白口铸铁进行了铸态金相组织分析及性能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铸态高铬白口铸铁的主要金相组织是铬奥氏体加M7C3共晶碳化物和铬屈氏体加M7C3共晶碳化物。经过稀土变质处理后,可有效改善碳化物形态及分布,均匀组织,细化晶粒,明显提高韧性和强度,提高抗磨性。

一、试验方法及结果

试验用的合金材料在酸性中频无芯感应电炉内熔化,熔化温度在1530℃以上,浇注温度为1380~1450℃,砂型铸造。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金相组织见表l。

机槭性能试验:冲击韧性在JB30A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上测定,试样尺寸10×lO×55mm,无缺口,不加工。

磨损性能试验在AMSLERAl35/138型动载磨损试验机上进行.试样尺寸Φ32×10mm.中心孔直径Φ6mm,磨料采用28/75目石英砂.试验前预磨lh,三体磨损加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冲击,冲击载荷为50~100kg.正式磨损时间20h。试验的失重值在自动电光分析天平上测定.

二、金相组织分析

1 含碳量对金相组织的影响

由表l可知lA、4A基体组织均为屈氏体加M7C3当成分中的含碳量增加时,共晶M7C3的数量增加,形态亦从短小片状向粗大片状发展。M7C3具有高的硬度和高的磨料磨损抗力,数量增加能提高抗磨性;但碳量超过共晶碳量,初生碳化物很粗,在磨料的冲击下会碎裂,从而增加了磨损时的失重。

2 混合稀土变质处理对金相组织的影响

图1 试样6B的金相组织200×

图2 试样10B的金相组织200×

图l、2分别为B组试验中碳铬含量相同.来经处理和经稀土变质处理的金相组织。基体组织主要为铬奥氏体加M7C3共晶碳化物。图示表明,稀土的加入对组织最直观的影响是细化晶粒改变碳化物形态

分布,稀土元素可以在共晶凝固时有选择地偏聚于共晶碳化物择优长大方向的液相铁水中,阻止液相中的铁、铬和磷等原子进入共晶碳化物晶体,因而降低了共晶碳化物在择优方向上的长大速度。在此同时,共晶奥氏体枝晶伸入液相中的过冷区生长,并逐渐形成包围碳化物的外壳,限制并降低了碳化物的增长速度。如此,便使碳化物的分布变得均匀。稀上对组织的细化是因为稀土元素与碳、氮、氧等反应,生成大量高熔点的稳定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作为徽小的异质晶核,铁水中的原子就在这些晶核上聚积长大,从而细化了组织。

由表1可见,经过稀土变质处理的试样强度和冲击韧性明显提高,而硬度变化不大。

3 金相组织对抗磨性能的影响

对于抗磨料磨损材料而言,基体的选择是重要的,屈氏体是片间距非常细小的珠光体,它是一种强韧性基体,对碳化物具有镶嵌与支撑能力。如表1所示,铸态下整体硬度为50~56HRC。在磨损初期该基体本身可承受一部分磨损,因而可有效地避免碳化物过早地暴露以致剥落或折断。图3为铸态下得到的屈氏体和M7C3组织。

图3 T+ M7C3 200×

图4 M+ M7C3 200×

图4中的金相组织是铬奥氏体加M7C3共晶碳化物,前者有极强的镶嵌能力和一定的支撑能力,而且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在冲击磨

料磨损条件下,金属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韧性,否则材料不能抵抗或吸收这些冲击,冲击能就要转化为材科的脆性断裂功,材料表面就会出现裂纹、剥落,严重时造成破坏。从对高铬铸铁断裂韧性的研究表明:铸态奥氏体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C值比马氏体的高,即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优于马氏体,尤其会钝化含有热裂、缩孔、夹渣缺陷的铸件在反复冲击条件下产生的裂纹扩展。

另外.铬奥氏体的抗磨性是随基体加工硬化的程度和共晶碳化物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的。在含有冲击载荷的实际应用中,磨损表面会产生一个足够深的加工硬化层使原来的500~600HV提高到900~1000HV。.球磨机的实际应用表明,铬奥氏体的加工硬化深度均达到5mm。

基于上述观点,可以认为,在具有高应力小能量反复冲击的工作条件下.可确定铸态铬奥氏体、铬屈氏体作为抗磨损材料的基体。表2,表3分别为石英砂作磨料不同基体组织高铬铸铁三体磨损时组织与抗磨性能的试验结果及45钢与高铬白口铸铁的相对耐磨性。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

(1)在采用石英砂作磨料的三体磨损中以奥氏体为基体的高铬白口铸铁的抗磨性能略优于以屈氏体为基体的高铬白口铸铁的抗磨性能。

(2)在两组试验中,强度、韧性高而硬度稍低的材料,其磨损率偏

低;经过变质处理的材料抗磨性能提高。

(3)试验材料的耐磨性是45钢的20倍左右,因此两种基体的铸态高铬白口铸铁均有良好的耐磨性。

三、结论

1.铸态高铬白口铸铁的金相组织主要为铬奥氏体加M7C3共晶碳化物和铬屈氏体加M7C3共晶碳化物,在韧性与抗磨性均要求高的条件下,选用以奥氏体或屈氏体为基体的铸态高铬白口铸铁是恰当的。

2.用混合稀土变质处理的铸态高铬白口铸铁金相组织均匀,晶粒细化,可有效地改善碳化物形态分布,提高强度、韧性和抗磨性。

3.铬奥氏体在高应力冲击条件下具有强烈的加工硬化特性,对碳化物构成强烈的支撑基础,是水泥磨机磨球材料的优良基础。

高铬铸铁离心铸造铸态组织分析

摘要:对20Cr高铬铸铁离心铸造后的铸态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离心铸造条件下,20Cr高铬铸铁的铸态组织为马氏体十M7C3型碳化物+残余奥氏体+M23C6型碳化物。上述组织的形成与实际冷却条件有关。

关键词:高铬铸铁,离心铸造,铸态组织

高铬白口铸铁由于具有高的硬度及耐磨性而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矿山等领域。近年来,离心铸造技术被普遍用于复合轧辊的生产与制造,满足了轧辊对表面和芯部不同性能的要求,已成为未来几年轧辊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高铬铸铁的铸态组织十分复杂,这同凝固期间产生的分配效应有关,而合金元素的再分配又取决于铸造条件和冷却速度。对于高铬铸铁的静态铸造组织,已有很多的相关报道,然而关于在离心铸造条件下的组织特点却报道不多。付瑞东等结合20Cr离心铸造的实际生产条件,讨论了其铸态组织的形成过程,为制订合理的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所用试料取自实际生产用的复合高铬铸铁的外表面,其化学成分见表1。将试料用无齿锯切割成所需尺寸,并对铸态金相组织进行观察。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法国的J.M.Smisler对离心铸造高铬铸铁的组织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其结论是先共晶奥氏体未发生相变,而共晶奥氏体均转变为马氏体,沿M7C3型碳化物网络分布的先共晶相也完成了马氏体转变,因此离心铸造后的组织为马氏体+ M7C3型碳化物+残余奥氏体(约占40%~50%)。

在1150℃的平衡状态下,对于本文的高铬铸铁而言,其基体中的碳、铬平衡含量应分别为0.75%和11%,850℃时分别为0.2%和8.5%。由此可知,随温度的降低,碳及铬要向外析出,析出的碳、铬合金元素主要以碳化物的形式存在。但是实际的冷却条件都远偏离平衡态,由于铬、钼等合金元素的自扩散系数较小,同时它们又显著地降低碳在基体中的扩散速率,从而使碳及合金元素的再分配发生困难,导致大量的合金元素仍以固溶形式存在于基体中,使得过冷奥氏体基体处于过饱和状态。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这种过饱和奥氏体一部分发生马氏体转变,而另一部分则成为残余奥氏体。

这次试验所研究的20Cr高铬铸铁离心铸造组织与J.M.Snisler的结果有较大差异,其组织如图1所示。经分析认为是马氏体+从M7C3型碳化物+过饱和铁素体十M23C6型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其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仅为13.2%,并且存在一定数量的二次碳化物。造成上述结果差异的原因与高铬铸铁离心铸造的实际冷却条件有关。

实际的离心铸造冷却曲线如图2所示。由液态到1100℃以上的冷却时间较短,使得先共晶相和共晶相的成分都处于高的过饱和状态。由于外层的高铭铸铁受到中间层及芯部散热的影响,同时高铬铸铁本身的导热性很差,而且铸件要埋在沙中冷却,使其在高温的停留时间较长,冷却到300℃大约为70小时。上述两方面的影响有利于二次碳化物的析出,降低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大部分奥氏体都发生了转变,故所测定的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只有13.2%。

需说明的是虽然在缓冷过程中有大童二次碳化物析出,但此时的过冷奥氏体仍具有较高的相稳定性。其在冷却后的转变产物有两种可能:或为马氏体,或为铁素体+碳化物。但是此时的铁素体十碳化物还不能称为珠光体组织,因为所生成的铁素体仍具有较高的过饱和度,是一种非平衡态组织。

图1 20Cr高铬铸铁离心铸造后的组

织图2 复合轧辊离心铸造时各层的冷却曲线

3 结束语

由上述分析可知,高铬铸铁的铸态组织十分复杂,其与冷却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铸态组织的形成机理,才能制订出合理的铸造工艺及随后的热处理工艺。

参考资料

付瑞东,20Cr高铬铸铁离心铸造铸态组织,物理测试,2001,4

高铬铸铁热处理工艺

高铬铸铁热处理工艺 化学成分:C2.05,Si1.40,Mn0.78,Cr26.03,Ni0.81,Mo0.35 1、常用的高铬铸铁的热处理工艺是加热到950~1000℃,经保温空冷淬火后再进行 200~260℃的低温回火。 2、2、高温团球化处理1140~1180℃保温16h空冷却,可以明显提高冲击韧度和耐磨性能。 高温团球化处理可使碳化物全部呈团球状,可消除或减少大块状和连续网状碳化物对基体的隔裂作用,经团球化的碳化物受到更加均匀的基体支撑,特别受到一定数量的奥氏体的支撑。如果适当减少保温时间,对薄截面零件也可以取得效果。该工艺的不足是工艺消耗热能较多。 加热到1050℃,经保温空淬火后再进行550℃的回火,效果会怎么样? 要控制加热速度,最好在650? ?? ?750? ?? ?? ? 850? ?? ? 时保温一定时间。我以前做过,正火就可以了。硬度能做到61----65HRC 成熟工艺是:铸造后软化退火,便于加工,加工后空冷淬火加低温去应力回火。使用硬度一般要求为HRC58-62,多用于比如渣浆泵零部件等耐磨易损件。 我们这里是高铬生产基地,一般提供Cr24,Cr26,Cr28,Cr15Mo3等,价格是不便宜的。价格要包括中间的软化退火和精加后的淬火及回火。楼主的材料应该叫Cr26 做高铬磨球的,Cr%=10.2~10.5%,C%=2.2~2.7%,Si、S双零以下,要求硬度HRC>58 我们现在用的是淬火液淬火,淬火工艺参数是:650度保温2小时,升温到960度保温3.5小时淬火;回火温度380~400,保温4~6小时。磨球规格φ40-φ80。 工艺是1050淬火+250~350回火 金属耐磨材料在水泥企业的研究和应用 [摘要] 本文从金属耐磨材料的概述、水泥企业常用的耐磨材料以及根据磨损原理具体的选用金属耐磨材料,对金属耐磨材料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其他选用金属耐磨材料给予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金属耐磨材料水泥企业研究应用 一、金属耐磨材料的概述 材料的耐磨性不仅决定于材料的硬度Hm,而且更主要的是决定于材料硬度Hm和磨料硬度Ha的比值。当Hm/Ha比值超过一定值后,磨损量便会迅速降低。 当Hm/Ha≤0.5-0.8时为硬磨料磨损,此时增加材料的硬度对材料的耐磨性增加不大。 当Hm/Ha>0.5-0.8时为软磨料磨损,此时增加材料的硬度,便会迅速地提高材料的耐磨性。 金属耐磨材料一般都指的是耐磨钢,能抵抗磨料磨损的钢。这类钢还没有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钢种,其中公认的耐磨钢是高锰钢。 二、水泥企业主要使用的耐磨钢

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

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 目的 1.了解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及步逐; 2.了解光学金相显微镜的结构,熟悉其使用的基本方法; 3.了解光学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体会制过程对观察组织的影响。光学金相显微镜的结构 为观察材料的显微组织,必须借助显微镜,大家可能用过生物显微镜,知道其大致结构有:物镜、目镜、粗调、微调等,生物样品是透明的,可用自然光。 工程材料,如金属材料,是不透明的,成像利用的是反射光,因此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中,结构上明显特点是有一套照明设备,现用显微镜的照明设备包括:电源、变压器、灯泡、透镜组——得到平行光,经过孔径光栏、滤色片、视场光栏,再经过物镜照射到试样上。经过试样的反射光进入物镜经过一次放大,再经过目镜的再次放大,我们看到的是经过二次放大的虚像。因为最后看到的像和各人的视力的影响,不同人观察时对显微镜要进行微调。

显微组织成像原理 如图所示,从透镜内垂直照射 到试样上的平行光,将发生反射 和吸收。如果试样是镜面,光线 全部原路返回,最后成像为亮点; 如果试样有不平的沟槽,部分光线反射后不能进入物镜,这样这些地方成像为暗区。有明有暗就构成了表面的图象,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组织形貌。 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取样:从材料或零件上截取准备观察的样品,要求组织要有代表 性,大小要适合制样和观察,尺寸过小的还要进行镶嵌。 打平:让观察面宏观为平面,用砂轮、锉刀或其它方法来实现。 磨光:用不同粒度的金相砂纸,从粗到细依次细磨,让其粗糙度 不断减小。细磨的方法有干磨和湿磨,可用手工细磨和机械

细磨。 抛光:消除细磨留下的最后磨痕,使观察面成为光滑无痕的镜面。 抛光方法有机械抛光、化学抛光和电解抛光。 组织显示:抛光后的试样直接观察,只能分辨吸收光线不同的区域,如非金属夹杂、铸铁中的石墨形状或裂纹。用化学试剂 进行浸蚀,组织中不同结构浸蚀程度不同,如晶界就浸蚀成 沟槽,就可分辨各种组织。 实验内容 每人制备一个金相试样,并利用金相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 磨样:试样已经过打平,用金相砂纸进行磨光。砂纸下用玻璃板,一只手按住砂纸,另一只手拿试样平稳来回磨削,磨面受压均匀,前推用力,拖回放松。磨痕全部一致,换下一号砂纸,转90度再磨光。 抛光:在呢布上加水和抛光粉,手拿稳轻抛。得到镜面。 浸蚀:用4%的硝酸酒精擦抹试样到镜面光泽刚消失。 清洗、吸水、吹干试样。 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使用显微镜电源要经过变压器,不要用手摸镜头,注意脚下身后的电线,粗调到位即可见组织再用微调,移动视场轻动载物台。 试样中常见的制样缺陷: 划痕:未磨去(粗大量少)或未抛光好(较细)而留下砂纸磨痕。 麻点、曳尾:抛光过度造成。

高铬铸铁金相组织

通过试验研究,得到铸态高铬白口铸铁的金相组织主要为:铬奥氏体加M7C3共晶碳化物和铬屈氏体加M7C3共晶碳化物;采用稀土变质处理,可使晶粒细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机械性能和抗磨性能。 关键词:铸态高铬白口铸铁;稀土;抗磨性能 高铬铸铁是一种常用的抗磨铸铁。铬的大量加入,使碳化物变成具有更高硬度(1300~1800HV)的M7C3型碳化物,从而提高了抗磨性。在此同时,凝固过程中M7C3型碳化物形成了孤立分布的杆状组织,使得高铬白口铸铁的韧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目前国内外生产的高铬白口铸铁大多要经过高温淬火加回火处理工艺,以获得马氏体基体,然而这种基体作为水泥磨机磨球材料在高应力小能量的三体磨损中,其韧性仍显不足。并且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设备投资、能源消耗和劳动强度均较大。 本文通过试验对含碳量在亚共晶区,含铬15%左右的高铬白口铸铁进行了铸态金相组织分析及性能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铸态高铬白口铸铁的主要金相组织是铬奥氏体加M7C3共晶碳化物和铬屈氏体加M7C3共晶碳化物。经过稀土变质处理后,可有效改善碳化物形态及分布,均匀组织,细化晶粒,明显提高韧性和强度,提高抗磨性。 一、试验方法及结果 试验用的合金材料在酸性中频无芯感应电炉内熔化,熔化温度在1530℃以上,浇注温度为1380~1450℃,砂型铸造。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金相组织见表l。

机槭性能试验:冲击韧性在JB30A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上测定,试样尺寸10×lO×55mm,无缺口,不加工。 磨损性能试验在AMSLERAl35/138型动载磨损试验机上进行.试样尺寸Φ32×10mm.中心孔直径Φ6mm,磨料采用28/75目石英砂.试验前预磨lh,三体磨损加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冲击,冲击载荷为50~100kg.正式磨损时间20h。试验的失重值在自动电光分析天平上测定. 二、金相组织分析 1 含碳量对金相组织的影响 由表l可知lA、4A基体组织均为屈氏体加M7C3当成分中的含碳量增加时,共晶M7C3的数量增加,形态亦从短小片状向粗大片状发展。M7C3具有高的硬度和高的磨料磨损抗力,数量增加能提高抗磨性;但碳量超过共晶碳量,初生碳化物很粗,在磨料的冲击下会碎裂,从而增加了磨损时的失重。 2 混合稀土变质处理对金相组织的影响 图1 试样6B的金相组织200× 图2 试样10B的金相组织200× 图l、2分别为B组试验中碳铬含量相同.来经处理和经稀土变质处理的金相组织。基体组织主要为铬奥氏体加M7C3共晶碳化物。图示表明,稀土的加入对组织最直观的影响是细化晶粒改变碳化物形态

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

金相试样得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得 1、了解金相显微镜得基本原理、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得正确使用。? 2、掌握金相显微试样得制备过程与基本方法。 3、了解浸蚀得基本原理,并熟悉其基本操作 4、学习利用金相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观察.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得金相显微组织初步分析材料类型以及材料可能具备得机械性能等。 二、实验设备与用品 1、金相显微镜 2、不同粗细得金相砂纸一套、玻璃板、侵蚀剂(4%硝酸酒精) 3、抛光机 4、待制备得金相试样 三、金相显微镜得基本原理、构造及使用 1、显微镜得放大倍数 利用透镜可将物体得象放大,但单个透镜或一组透镜得放大倍数就是有限得,为此,要考虑用另一组透镜将第一次放大得象再行放大,以得到更高放大倍数得象。金相显微镜就就是基于这一要求设计得。显微镜中装有两组放大透镜,靠近物体得一组透镜为物镜,靠近观 察得一组透镜为目镜. 金相显微镜得光学原理图1如图所示。 物体AB置于物镜得一倍焦距F1与二倍焦距 之间,它得一次象在物镜得另一侧二倍焦距 以外,形成一个倒立、放大得实象A′B′;当 实象A′B′位于目镜得前一倍焦距F2以内时 则目镜复又使映象A′B′放大,而在目镜得前 二倍焦距 2 F2以外,得到A′B′得正立虚象 A″B″。因此最后得映象A″B″就是经过物镜、 目镜两次放大后所得到得。其放大倍数应为 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得乘积。 物体AB经物镜第一次放大得倍数: M物=A′B′/ AB=(Δ+f1′)/ f1 式中f1、f1′—-物镜前焦距与后焦距 Δ—-显微镜得光学镜筒长 与Δ相比,物镜得焦距f1′很短,可略, 所以M物≈Δ/ f1 象A′B′经目镜第二次放大得倍数: M目= A″B″/A′B′≈D/ f2 式中f2——目镜得前焦距 D——人眼明视距离,D≈图1 显微镜光学原理图 250㎜。 所以显微镜得放大倍数应为: M=M物·M目=(Δ/ f1)·(D/ f2) 当显微镜得机械镜筒长度等于光学镜筒长度时,M= M物·M目;而当这二者不等时,M= M物·M目·C,C就是与机械镜筒长、光学镜筒长有关得系数,一般为1,有时为0、63,其C

金相组织观察报告

实验二金相常识简介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一、目地要求 1 、了解试样制备过程、金相显微镜基本构造和原理等金相常识。 2 、研究和了解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3 、分析成分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从而加深理解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将制好的样品放在显微镜上观察,注意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并分析样品制备的质量好坏,初步认识显微镜下的组织特征并分析成分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金相显微镜,抛光机易耗品:吹风器、样品、不同号数的砂纸、玻璃板,抛光粉悬浮液、4%的硝酸酒精溶液、酒精、棉花等 四、实验步骤: 1.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 2、样品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即浸蚀)。

实验结论: 1画组织示意图 (1)画出下列试样的组织示意图 1)亚共析纲 2)过共析钢 3)亚共晶白口铸铁 4)过共晶白口铸铁 (2)画图方法要求如下 1)应画岩石记录表中的30—50直径的圆内,注明:材料名称、含碳量、 腐蚀剂和放大倍数。并将组织组成物用细线引出标明。如下图: 2.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所画组织的形成原因。

(2)分析碳钢(任选一种成分)或白口铸铁(任选一种成分)凝固过程。

教学及实验方法: 1 、教师讲述和演示阶段: 用 1 5 分钟时间讲解试样制备、显微镜结构、反射原理和黑白成像等金相常识,用 2 0 分钟时间联系铁碳平衡图讲解、分析本次实验的 7 种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用电视显微镜向全体学生展示所有显微组织,用 5 分钟时间讲解绘制显微 组织的有关技巧。 2 、学生动手实验阶段: 学生用 5 0 分钟时间对 7 种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建立成分和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绘出所观察到的显微组织图,用箭头标明各显微组织,并在相应图下标出成分,确立组织和成分之间的关系。

17不同处理态高铬铸铁的组织与性能

不同处理态高铬铸铁的组织与性能① 徐国富,尹志民 (中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湖南长沙410083) 摘 要:借助X射线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硬度仪等,研究了不同处理态高铬铸铁的组织与性能。结果 表明:高铬铸铁的性能与不同状态下的组织结构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中温短时回火可改善材料的使用性能。 关键词:高铬铸铁;组织与性能;合金淬火 磨损是造成机械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统计 资料表明:在失效的机械零件中,大约有75%~80% 是属于磨损。供给机器的能量大约有30%~50%消 耗于摩擦和磨损过程中[1]。仅对我国冶金、煤炭、电 力、建筑材料、农机等5个部门的不完全统计,金属件 在与砂土、矿石、水泥相接触过程中被磨损的钢材量就 在100万t以上,再考虑因更换设备而降低的生产效 率,1年所浪费的资金估计可高达30亿元[2]。因此, 研究磨损机理及研制抗磨材料在国民经济上具有很重 要的意义。 高铬铸铁是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抗磨材料,它在 不同的热处理态下,组织结构不同,因而其性能也有不 同。而热处理一般只改变基体的组织和结构,对碳化 物的影响不大。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放在基体组 织与性能的关系上,同时,对合金淬火后的回火制度进 行了摸索。 1 材料与实验方法 111 试验用合金的化学成分 试验用合金的化学成分为:w(C)=216%~219%;w(Cr)=18%~21%;w(P)<0106%;w(Mn)= 015%~115%;w(M o)=114%~210%;w(S)< 0105%;w(Cu)=015%~112%;w(Si)≤110% 112 试验用合金的处理工艺 1)铸态样。采用湿型砂铸造,未做任何后期处理。 2)退火态样品。样品随炉升温至于930℃,保温4h,随炉冷却。 3)淬火态样品。960℃×3h退火,然后出炉用强风冷却。 4)回火态样品。将淬火处理后的样品在箱式电阻炉内加热至300℃,分别保温015,1,115,2,215,3, 4,6,8,10h,然后空冷至室温。 113 试验用合金的性能测试 1)冲击韧性 。将样品线切割成10mm×10mm×60mm,然后在国产JB—5型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上用3 kg摆锤测试试样的αk值。 2)硬度。在国产HW—18715型布洛维三用硬度计上测定宏观硬度;在苏联产ПМТ—3型显微硬度计上测定显微硬度。 114 合金显微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1)金相分析。将经4%硝酸酒精溶液侵蚀过的样品在德国产NE OPH OT—21大型卧式金相显微镜上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和摄影。 2)物相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不同处理态样品的物相。 3)用SE M观察断口形貌。将退火态、淬火态、回火态(300℃×1h)的冲击断口用“HIT ACHI”X—650型扫描电镜进行形貌观察和分析。 2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211 X射线衍射图谱及分析 图1是各种状态样品的XRD图谱。从图中可以图1 高铬铸铁不同状态试样的XRD图谱 第20卷第1期2000年3月 矿 冶 工 程 MINING AN D META LLURGICA L ENGINEERING V ol.20№1 M arch2000 ①收稿日期:1999207220 第一作者 男 工程师 硕士

高铬铸铁铸造工艺

锤头高铬铸铁铸造工艺 高铬铸铁化学成分设计:(一般采用亚共晶高铬铸铁) 1、工艺上常常通过调整碳含量来达到改变碳化物数量。 2、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的高铬铸铁,空淬能淬透的最大直径为20mm,要提高淬透性,必须加入合金元素。 3、锰剧烈降低Ms,会使高铬铸铁在淬火后有较多的残留奥氏体,因此,一般控制在1.0%以下。 4、铜降低Ms,会造成许多的残留奥氏体,因此,一般控制在1.5%以下。 5、由于V价格高,通常只适用于不易热处理的铸件。 6、硅提高Ms,会减少残留奥氏体,同时降低淬透性,因此,一般应控制。 7、高铬铸铁感应炉熔炼温度1480℃,已经足够,不必太高。 8、高铬铸铁浇注温度不希望太高,以免收缩过大和粘砂。浇注温度厚大件1350-1400℃,(一般件1380-1420℃)。高的浇注温度加重冒口下的缩孔,而且会造成浓密的显微缩松,同时使晶粒组织粗大。 9、高铬铸铁模型收缩率2%。 10、高铬铸铁冒口尺寸按碳钢设计,浇注系统按灰铸铁设计。采用气割法切割浇冒口,容易产生热裂纹,故设计时采用易割冒口或者侧冒口,采用敲击法去除。 11、高铬铸铁寿命短的原因,不是金相不合格,而是,铸件

内存在缩孔、气孔、夹杂等铸造缺陷,因此必须足够重视铸造工艺。 12、高铬铸铁容易开裂。在铸造工艺设计上注意不让铸件收缩受阻,以免造成开裂。 13、高铬铸铁铸件在铸型中应充分冷却,然后开箱。开箱过早,开箱温度过高,是铸件开裂的主要原因。 14、高铬铸铁采用金属型铸造时,浇注温度应保持在150℃以上,以免铸件冷却太快开裂。 15、高铬铸铁采用高温空淬,中低温回火的热处理,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基体。 16、高铬铸铁在热处理前的铸态基体组织取决于铸态冷却速度的高低。冷却速度高时通常为奥氏体基体:随冷却速度降低逐渐开始析出部分马氏体、珠光体和奥氏体的混合物。:冷却速度进一步降低,可能获得珠光体基体的组织。 17、高铬铸铁一般根据铬含量和零件壁厚选择最佳淬火温度。淬火温度越高,淬透性越高,但淬火后形成残留奥氏体数量有可能越多。Cr15高铬铸铁的淬火温度940-970℃,Cr20高铬铸铁的淬火温度960-1010℃。保温时间根据壁厚选择。一般2-4h,壁厚零件4-6h。 18空淬后的高铬铸铁存在较大的内应力,应尽快进行回火热处理。 19、对一些形状复杂、壁厚形成悬殊的高铬铸铁铸件应严格

材料课件实验一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

材料课件实验一光学金相 组织观察方法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实验一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 目的 1.了解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及步逐; 2.了解光学金相显微镜的结构,熟悉其使用的基本方法; 3.了解光学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体会制过程对观察组织的影响。光学金相显微镜的结构 为观察材料的显微组织,必须借助显微镜,大家可能用过生物显微镜,知道其大致结构有:物镜、目镜、粗调、微调等,生物样品是透明的,可用自然光。 工程材料,如金属材料,是不透明的,成像利用的是反射光,因此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中,结构上明显特点是有一套照明设备,现用显微镜的照明设备包括:电源、变压器、灯泡、透镜组——得到平行光,经过孔径光栏、滤色片、视场光栏,再经过物镜照射到试样上。经过试样的反射光进入物镜经过一次放大,再经过目镜的再次放大,我们看到的是经过二次放大的虚像。因为最后看到的像和各人的视力的影响,不同人观察时对显微镜要进行微调。

显微组织成像原理 如图所示,从透镜内垂直照射 到试样上的平行光,将发生反射和 吸收。如果试样是镜面,光线全部 原路返回,最后成像为亮点;如果 试样有不平的沟槽,部分光线反射后不能进入物镜,这样这些地方成像为暗区。有明有暗就构成了表面的图象,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组织形貌。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取样:从材料或零件上截取准备观察的样品,要求组织要有代表性,大小要适合制样和观察,尺寸过小的还要进行镶嵌。 打平:让观察面宏观为平面,用砂轮、锉刀或其它方法来实现。 磨光:用不同粒度的金相砂纸,从粗到细依次细磨,让其粗糙度不断减小。细磨的方法有干磨和湿磨,可用手工细磨和机械细磨。

高铬铸铁的熔炼

一、高铬铸铁的熔炼 1. 高铬铸铁化学成分( 见下表) 2. 原料要求 另外,还需工业纯铜和废旧电极块( 用于调整碳含量) 等。 3. 熔炼工艺要求 ( 1) 出炉温度高铬铸铁的熔点比一般铸铁高,约为1200 ℃,出炉温度约为1500 ℃,熔炼选用中频感应电炉。 ( 2) 炉衬采用酸性或碱性炉衬均可,炉衬的配比、打结、烘干和烧结均按常规工艺进行。 ( 3) 装料一般按正常顺序加料,先将灰生铁、钼铁等难熔铁合金装入炉底,而后将废钢等按照下紧上松的原则装填( 有助于塌料) 。 ( 4) 送电熔化将电炉功率调至最大进行熔化,由于Cr 的熔炼损耗较大( 约 5 % ~15 %) ,故铬铁应在最后加入,通常是待废钢全部熔化后加入烤红的铬铁。 ( 5) 脱氧待金属炉料全部熔化并提温至1480 ℃后,再加入锰铁、硅铁及铝进行脱氧。 ( 6) 浇注在中频感应炉中熔化,温度不必太高,温度达到1480 ℃时即可出炉,铁液在包内应停留一段时间进行镇静,视工件大小不同可在1380 ~1410 ℃之间进行浇注。 二、生产工艺要点 (1) 高铬铸铁铸造性能较差,其热导率低,塑性差,收缩量大,且有大的热裂和冷裂倾向,在铸造工艺上要将铸钢和铸铁的特点结合起来考虑,必须充分注意铸件的补缩问题,其原则与铸钢件相同( 采用冒口和冷铁,且遵循顺序凝固原理) 。由于合金中铬含量高,易在铁液表面结膜,所以看起来铁液流动性差,但实际上流动性较好。 ( 2) 造型宜采用水玻璃硅砂等强度高且透气性好的砂型,涂料应采用耐火度高的高铝粉或镁粉与酒精混合拌制。另外,为获得细晶粒组织和好的表面质量,在铸件外形不太复杂的情况下,金属型铸造也被广泛采用。

金相实验报告(成分组织观察分析)

金相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碳钢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综合分析实验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 材料11(1) 指导老师:席生岐高圆 小组组长: 仇程希 小组成员:齐慧媛李敏朱婧王艳姿闫士琪陈长龙黄忠鹤郭晓波丁江蒋经国庞小通林乐 二〇一四年四月三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钢热处理工艺操作; 2.学会使用洛氏硬度计测量材料的硬度性能值; 3.利用数码显微镜获取金相组织图像,掌握热处理后钢的金相组织分析方法; 4.探讨淬火温度、淬火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45和T12钢的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影响; 5.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相关专业知识,体会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 二、实验内容 1.进行45和T12钢试样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规范参考相关资料; 2.用洛氏硬度计测定试样热处理试样前后的硬度; 3.制备所给表中样品的金相试样,观察并获取其显微组织图像; 4.对照金相图谱,分析探讨本次实验可能得到的典型组织:片状珠光体、片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等的金相特征。三、实验原理 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钢的性能,热处理工艺的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经一定时间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从而达到改变钢的性能的目的。研究非平衡热处理组织,主要是根据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来确定。 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钢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的一系列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将会使钢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方法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一)碳钢热处理工艺 1.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3+30-50℃,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 1+30-50℃(淬火)或Acm+50-100℃(正火)。 淬火后回火温度有三种,即:低温回火(150-250℃)、中温回火(350-500℃)、

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

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2、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3、了解浸蚀的基本原理,并熟悉其基本操作 4、学习利用金相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观察。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相显微组织初步分析材料类型以及材料可能具备的机械性能等。 二、实验设备和用品 1、金相显微镜 2、不同粗细的金相砂纸一套、玻璃板、侵蚀剂(4%硝酸酒精) 3、抛光机 4、待制备的金相试样 三、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及使用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利用透镜可将物体的象放大,但单个透镜或一组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为此,要考虑用另一组透镜将第一次放大的象再行放大,以得到更高放大倍数的象。金相显微镜就是基于这一要求设计的。显微镜中装有两组放大透镜,靠近物体的一组透镜为物镜,靠近观察 的一组透镜为目镜。Array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图1如图所示。 物体AB置于物镜的一倍焦距F1与二倍焦距 之间,它的一次象在物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 以外,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象A′B′;当 实象A′B′位于目镜的前一倍焦距F2以内时则 目镜复又使映象A′B′放大,而在目镜的前二 倍焦距2 F2以外,得到A′B′的正立虚象A″B″。 因此最后的映象A″B″是经过物镜、目镜两次 放大后所得到的。其放大倍数应为物镜放大 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体AB经物镜第一次放大的倍数: M物= A′B′/ AB=(Δ+f1′ )/ f1 式中f1、f1′——物镜前焦距与后焦距 Δ——显微镜的光学镜筒长 与Δ相比,物镜的焦距f1′很短,可略, 所以M物≈Δ/ f1 象A′B′经目镜第二次放大的倍数: M目= A″B″/A′B′≈D/ f2 式中f2——目镜的前焦距 D——人眼明视距离,D≈250㎜。 图1 显微镜光学原理图 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为: M= M物·M目=(Δ/ f1)·(D/ f2) 当显微镜的机械镜筒长度等于光学镜筒长度时,M= M物·M目;而当这二者不等时,M= M 物·M目·C,C是与机械镜筒长、光学镜筒长有关的系数,一般为1,有时为0.63,其C值标在金相显微镜上。

对高铬铸铁的一些认识

对高铬铸铁的一些认识 高铬铸铁是最重要的耐磨材料之一,适用于各种高应力磨料磨损的工况条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采矿及矿产品加工等行业。近年来,各工业国家都很重视对高铬铸铁的研究工作,以期充分利用其优异的耐磨性能。 含铬量在12%以上的高铬铸铁,开发于20世纪初期,1917年获得了美国专利。当时,由于对高铬铸铁的特点了解不多,其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因而未被广泛采用。 20世纪中期,美国国际镍公司研究开发了镍硬系列共4种耐磨铸铁(Ni Hard 1~4),其中,镍硬4(Ni Hard 4)于1951年获得了美国专利,逐渐成为大家所熟知的耐磨材料,广泛应用于矿产品加工行业。镍硬4的耐磨性能很好,且有适当的抗冲击能力,但是,仍然因其抗冲击能力欠佳而限制了其在高应力磨料磨损条件下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Abex 公司,为改善高铬铸铁的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系统研究了Ni、Mo、Mn、Si、Cr和C等元素在高铬铸铁中的作用。随后,美国Climax Molybdenum 公司又对Mo和Cu在高铬铸铁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80年代,美国内政部矿业局的研究中心又对高铬铸铁的热处理进行了研究。 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制定的标准ASTM A532《抗磨铸铁》中基本体现了上述研究工作的成果。 我国标准GB/T 8263-1999 《抗磨白口铸铁件》中,等效采用了ASTM A532-93a 标准中所列的8个牌号中的7个,其中,属于高铬铸铁的4个牌号全都采纳了。 高铬铸铁耐磨件,在我国应用很广,随着矿业和冶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高铬铸铁件的需求增长很快,目前,年产量已超过50万吨,不仅供国内各行业使用,也有相当数量的铸件出口。 尽管高铬铸铁的应用已有80多年的历史,而且对其进行过很多研究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高铬铸铁的了解仍然不够全面,还有待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深化认识,如:(1)为了适应不同的工况条件,高铬铸铁已有多种牌号,但总体而言,化学成分的变化范围还太宽。例如:当前的牌号中,铬含量在8%~30%之间,需要优选而不宜随意确定;碳含量一般在2.0%~3.9%之间,Climax Molybdenum公司的超高碳牌号甚至可达4.3%,范围也不可谓不小。 此外,合金元素钼、镍、锰和铜的合理用量及其间的互补关系,也有待更深入的探讨。 总之,在优化成分配比方面还大有可为。 (2)化学成分的变化范围很大,而热处理工艺却相对地比较简单,只有软化退火、硬化处理、回火等几种方式,加热温度的控制范围差别也不大。 应该提到的是:目前,我国生产高铬铸铁件的厂家很多,但其中有不少企业只是简单地按规定的化学成分生产,而对这种材料的特性知之甚少,不能够根据企业的具体条件和铸件的特点不断优化生产工艺,这样,当然难以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更不用说自行研究开发新产品了。因此,有必要将高铬铸铁的一些特性和工艺要点向有关企业作简要的介绍。 一、作为抗磨材料的高铬铸铁 磨料磨损(Abrasive Wear)是机件磨损方式的一种,通常是指处理砂土、矿石、岩石、等物料时,由这类物料造成机件的磨损。这类物料与机件表面相互作用的方式很多,有冲击、滚动、滑动和冲刷等。 关于磨料磨损的分类,当前世界各国广泛认同的是H. S. Avery 提出的分类方法,将磨料磨损分为三类。 (1)凿削性碰撞磨损 这是指较大块磨料与机件表面相互撞击而造成机件的磨损,是最严重的磨料磨损,如破碎机颚板

金相组织分析 可下载 可修改 优质文档

实验三碳钢的非平衡组织及常用金属材料 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目的概述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报告思 考题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2. 熟悉碳钢几种典型热处理组织——M、T、S、M回火、T回火、S回火等组织的形态及特征。 3. 熟悉铸铁和几种常用合金钢、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 4. 了解上述材料的组织特征、性能特点及其主要应用。 TOP 二、概述 1.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碳钢经退火、正火可得到平衡或接近平衡组织,经淬火得到的是不平衡组织。因此,研究热处理后的组织时,不仅要参考铁碳相图,而且更主要的是参考钢的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 为了简便起见,用C曲线来分析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转变的组织及性能(见表3-1)。在缓慢冷时(相当于炉冷,见图2-3中的V1)应得到100%的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2。时(相当于空冷),得到的是较细的珠光体,即索氏体或屈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3时(相当于油冷),得到的为屈氏体和马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至V4、V5,(相当于水冷),很大的过冷度使奥氏体骤冷到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后,瞬时转变成马氏体。其中与C曲线鼻尖相切的冷却速度(V4)称为淬火的临界冷却速度。 转变类型组织名称形成温度范围/℃显微组织特征硬度(HRC) 珠光体型相 变珠光体 (P) >650 在400~500X金相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铁索体和渗碳体的片层状组织 ~20 (HBl80~200)索氏体 (S) 600~650 在800一]000X以上的显微镜下才能分 清片层状特征,在低倍下片层模糊不清 25~35 屈氏体 (T) 550~600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呈黑色团状组织, 只有在电子显徽镜(5000~15000X)下 才能看出片层状 35—40 贝氏体型相 变上贝氏体 (B上) 350~550 在金相显微镜下呈暗灰色的羽毛状特 征 40—48 下贝氏体 (BT) 230~350在金相显微镜下呈黑色针叶状特征48~58

铝合金金相组织观察

铝合金金相组织观察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北京工业大学 实验报告 模块(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 实验名称:铝合金金相组织观察 学号:08090206 姓名:左迎雪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铸造、固溶处理、轧制及时效处理4种加工条件对铝合金的组织特征的影响; ⒉分析不同材料加工工艺对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3. 深入了解材料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实验内容 1. 铝合金铸造、固溶处理、轧制及时效处理后金相组织的观察; 2. 不同工艺处理后铝合金静态拉伸实验; 3. 实验报告撰写。 三、实验过程 1. 制样 每一位同学根据名单选取相应工艺的样品,根据《光学技术实验平台》中对于金相样品制备的学习,按照金相样品制备的一般要求进行。磨光过程经历200、400、600、800等四种牌号的水砂纸,然后抛光、腐蚀。 制样的要点: A 缩短在砂纸上停留的时间(包括全过程及每次接触) B 挡水盘距离盘面1cm,请节约用水 C 样品抛光前必须在粗砂纸上修出倒角 D 抛光膏的使用原则是微量、多次;注水少量、恰当 E 抛光时,用力避免过大,应当适中,可以任意方向抛光 2. 组织观察

3. 结果分析 (1)请同学写出自己制备样品(铸造、固溶、轧制或轧制时效处理)的简要生产工艺过程; (2)观察图片,分析铸造、固溶处理、轧制、轧制时效工艺处理后,形成的组织的特点、原因(注意放大倍数的影响); (3)分析自己制备样品的质量。 图中所示为铝合金铸态组织,主要由α-Al固溶体 与晶界上和枝晶间的低熔点共晶组成。晶粒基本 呈等轴状,在晶界处和晶内均分布有大量的第二 相颗粒,并且在晶界上还能看到存在一些显微疏松组织,可能是由于铸造过程中的收缩或气体含量过高造成的。此外, 由于铸造过程中的过冷度很大,成分偏析十分严重,这种偏析在会在晶 界处富铸造组织50× 集,越靠近晶界附近合金元素含量越高区域偏析越严重。晶粒细小。 图中所示为铝合金固溶处理组织,可以明显看出合 金晶粒粗化,再结晶组织增多,粗大的第二相组织 基本溶解。同时成分偏析得到一定消除,组织趋于 均匀。

金相组织照片全

1、组织成分:35钢(C-0.35%、Mn-0.8%)盘条;热处理状态:球化退火; 金相组织: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腐蚀剂:3%硝酸酒精浸蚀。 2:组织成分:82B(C-0.82%、Mn-0.8%、Cr-0.2%)盘条心部偏析;热处理状态:热轧态;金相组织:珠光体+网状渗碳体;腐蚀剂:3%硝酸酒精浸蚀。

3:组织成分:35CrMo(C-0.35%、Cr-0.9%、Mo-0.2%)盘条;热处理状态:热轧态;金相组织:珠光体+铁素体;腐蚀剂:3%硝酸酒精浸蚀。

4:组织成分:低碳微合金板(C-0.06%、Nb、Mo、V微量);热处理状态:热轧态; 金相组织:铁素体+粒状贝氏体;腐蚀剂:3%硝酸酒精浸蚀。 5:组织成分:低碳微合金板(C-0.04%、Mo、Nb、V、Ni、Cu微量);热处理状态:热轧态; 金相组织:板条贝氏体铁素体+粒状贝氏体;腐蚀剂:3%硝酸酒精浸蚀。 板条贝氏体铁素体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15%)典型的贝氏体组织,由带有高位错密度的板条铁素体晶体组成,若干铁素体板条平行排列构成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粒可形成很多板条束,板条界为小角度晶界,板条束界面则为大角度晶界,鉴于其板条的特征,故称板条铁素体。板条间可能有条状分布的MA岛。板条F的鉴别要依靠TEM,由于低角度晶界难以显示,光镜下板条F束常成为无特征的F晶粒。然而,经适当的深侵蚀,在光镜下仍能观察到依稀可见的板条轮廓,在扫描电镜下它的特征更为清晰。特别是当板条间有MA小岛分布时,平行排列的板条F特征显示得更为清晰可靠,所以,根据经验在光镜下鉴别针状F是可能的。 粒状贝氏体与板条贝氏体铁素体相比形成温度稍高,组织形态稍有不同。相同的是基体上都带有板条的轮廓,说明铁素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依靠切变机制,此外都有弥散的岛状组织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不同的是,粒状贝氏体中小岛更接近于粒状或等轴形状。

铸铁材料的分类及金相组织

铸铁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分析 铸铁为含碳量在2%以上的铁碳合金,俗称生铁。工业用铸铁一般含碳量为2%~4%。由于碳在铁中固溶量有限,且渗碳体不稳定,适当条件下即会分解为铁和碳单质即石墨,因此在铸铁中多以石墨形态存在,有时也以渗碳体形态存在。除碳外,铸铁中还含有1%~3%的硅,以及锰、磷、硫等元素。合金铸铁还含有镍、铬、钼、铝、铜、硼、钒等元素。碳、硅是影响铸铁显微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元素。铸铁材料没有严格的分类,可按铸铁的使用性能、断口特征或成份特征进行分类。较为方便和常用的则是将铸铁分为七大类(见下表)。 铸铁的组织视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而异,当铸铁凝固的冷却速度足够大时,得到白口铸铁组织,随冷却速度减小,铸铁组织依次改变为麻口铸铁、珠光体灰口铸铁、珠光体铁素体灰口铸铁和铁素体灰口铸铁;球墨铸铁是在浇铸前向灰口铸铁加入少量球化剂获得球状石墨的铸铁。球墨铸铁具备优于灰铁的强度、范性和韧性;可锻铸铁又叫可锻铸铁,由白口铸铁经过石墨化退火后制成,是一种强度韧性都较高的铸铁。

以下对生产中应用较多的铸铁成分、显微组织及其性能进行分析。 1、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应用最广泛,占铸铁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碳全部或部分以自由碳-片状石墨形式存在,因此断口呈现灰色。其显微组织根据石墨化程度的不同分为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灰口铸铁。而所有灰口铸铁组织的共同特征是,在这些铸铁的组织总有一个相当于钢的组织的金属基体,在这基体上分布着片状石墨。 由于石墨片对钢基体产生割裂作用,破坏了钢基体的连续性、完整性,减少了钢基体的有效面积,使其抗拉强度低于钢、而塑性和韧性近于零,属于脆性材料。灰口铸铁不能承受加工变形,但是却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同时切削加工性能也很好。 灰铸铁的化学成分范围一般为:w(C)=2.7%~3.6%,w(Si)=1.0%~2.5%,w(Mn)=0.5%~1.3%,w(P)≤0.3%,w(S)≤0.15%。 (1)未经浸蚀的灰口铸铁 为了研究石墨的形状和分布,一般均先观察未经腐蚀的样品。由于片状石墨无反光能力,故试样未经腐蚀即可看出灰黑色。石墨性脆,在磨制时容易脱落,在显微镜下表现为空洞。 未经腐蚀的基体在显微镜下呈现白亮色,黑色条状物即为石墨。

金相组织分析

实验三碳钢的非平衡组织及常用金属材料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目的概述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报告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2. 熟悉碳钢几种典型热处理组织——M、T、S、M回火、T回火、S回火等组织的形态及特征。 3. 熟悉铸铁和几种常用合金钢、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 4. 了解上述材料的组织特征、性能特点及其主要应用。 TOP 二、概述 1.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碳钢经退火、正火可得到平衡或接近平衡组织,经淬火得到的是不平衡组织。因此,研究热处理后的组织时,不仅要参考铁碳相图,而且更主要的是参考钢的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 为了简便起见,用C曲线来分析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转变的组织及性能(见表3-1)。 在缓慢冷时(相当于炉冷,见图2-3中的V 1)应得到100%的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 2 。时(相当于空冷), 得到的是较细的珠光体,即索氏体或屈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3时(相当于油冷),得到的为屈氏体和马 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至V 4、V 5 ,(相当于水冷),很大的过冷度使奥氏体骤冷到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后, 瞬时转变成马氏体。其中与C曲线鼻尖相切的冷却速度(V 4 )称为淬火的临界冷却速度。

亚共析钢的C 曲线与共析钢相比,只是在其上部多了一条铁素体先析出线,当奥氏体缓慢冷却时(相当于炉冷,如图2-3中V 1:),转变产物接近平衡组织,即珠光体和铁素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即V 3>V 2>V ,时,奥氏体的过冷度逐渐增大,析出的铁素体越来越少,而珠光体的量逐渐增加,组织变得更细,此时析出的少量铁素体多分布在晶粒的边界上。因此,V 1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V 2的组织为铁素体+索氏体; V 3,的组织为铁素体+屈氏体。当冷却速度为V 4,时,析出很少量的网状铁素体和屈氏体(有时可见到少量贝氏体),奥氏体则主要转变为马氏体和屈氏体(如图3-3);当冷却速度V 5,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时,钢全部 转变为马氏体组织(如图3-6,3-7)。 过共析钢的转变与亚共析钢相似,不同之处是后者先析出的是铁素体,而前者先析出的是渗碳体。 ① 珠光体(P )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片状珠光体和颗粒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由一片片相互交错排列的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形成珠光体的先行条件是事先形成均匀的奥氏体,而后缓慢冷却在A1以下附近温度形成。片状珠光体似手指纹的层状结构,它是一层铁素体和一层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见图3-1)。颗粒状珠光体是在铁素体的基体上分布着细小颗粒状的渗碳体的球化组织(见图3-2)。 图3-1片状珠光体500×4%硝酸酒精 图3-2 颗粒状珠光体500×4%硝酸酒精 ② 索氏体(s) 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其片层比珠光体更细密,在高倍(700倍以上)显微放大时才能分辨(见图3-3)。 ③ 屈氏体(T) 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片层比索氏体还细密,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只能看到如墨菊状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包围着马氏体;当析出量较多时,呈大块黑色团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其中的片层(见图3-4)。 图3-3 索氏体500×4%硝酸酒精 图3-4 屈氏体+马氏体500×4%硝酸酒精

高铬铸铁成分分析

2.1 原材料及使用设备 原材料: 高铬铸铁江苏大丰 试验设备: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热处理炉武汉市汉口电炉责任有限公司 摆锤冲击试验机深圳市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砂轮机江苏砂轮机厂 金相试样抛光机上海金相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洛氏硬度计山东掖县材料试验机厂 立式金相显微镜南京江南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2 原材料成分分析 2.2.1 过硫酸铵-银盐氧化容量法测量铬的含量 2.2.1.1 试验原理 试样用硫磷硝混酸溶解,以硝酸银为催化剂将3价的铬氧化为6价,同时锰也被氧化为高锰酸。加氧化钠除去高锰酸的干扰,用过量的硫酸亚铁铵按标准将6价的铬还原为3价,再以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硫酸亚铁铵。根据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实际消耗量计算出铬含量。 2.2.1.2 试验采用的试剂 硫磷混酸:于76ml水中,缓慢加入硫酸(d=1.84)16ml,冷却,加入磷酸(d=1.70)80ml; 硝酸溶液:(d=1.42); 0.5%的硝酸银溶液; 25%的过硫酸铵溶液; 5%的氯化钠溶液; 0.005N或0.01N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0.005N或0.01N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2.2.1.3 试验步骤 称取试样0.1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硫磷混酸60ml,低温加热溶解后,滴加硝酸氨化,煮沸驱尽氮的氧化物,蒸发冒烟0.5-1分钟,稍冷。加热水约70ml,温热使盐类溶解,过滤于500ml锥形瓶中。加热水至体积约150ml,加硝酸银溶液5ml,过硫酸铵溶液20ml,煮沸至铬氧化完全。继续煮沸至翻大气泡,使过量的过硫酸铵溶液完全分解。加入氯化钠溶液5ml,煮沸至红色消失而呈绿色。再多加5ml,并且加1-2滴N-苯代邻氨基甲酸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至亮绿色。 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含铬量:

材料人网-铝合金金相组织图

铝合金金相组织图 1材料:AC4CHV 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极少量Mg2Si和S(Al2CuMg)+少量长条针状β(Al9Fe2Si2)相 抛光态形貌500× β(Al9Fe2Si2)相(20%硫酸水溶液) 500× Mg2Si相(25%硝酸水溶液) 500× 2 材料:LY-12CZ 组织说明:α(Al)基体上有褐色的可溶的强化相S(Al2CuMg)和Al2Cu及不可溶的黑色的杂质相 Al6(FeMnSi),晶粒沿变形方向伸长 抛光态形貌500× 腐蚀态(混合酸水溶液)形貌 500× 3 材料:A390 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块状相的初生Si+S(Al2CuMg)及少量针状(Al-Fe-Si)等杂质Fe相 抛光态形貌500× S(Al2CuMg)相(25%硝酸水溶液) 500× Al-Fe-Si相(20%硫酸水溶液) 500×

4 材料:T B -2 M 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块状相的初生Si +鱼骨状 Mg 2Si 和蜂窝状S(Al 2CuMg)+少量细短针状 Β(Al 9Fe 2Si 2)相 抛光态形貌 500× Mg 2Si 相(25%硝酸水溶液) 500× S(Al 2CuMg)相(20%硫酸水溶液) 500× 5 材料:ADC-12 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少量Al 2Cu+少量Mg 2Si+杂质AlFeMnSi 和细针状T(Al 2FeSi 2)相 抛光态形貌 500× AlFeMnSi 相(混合酸) 500× Mg 2Si 相(20%硫酸水溶液) 500× 6 材料:YL102 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少量块状初生Si+杂质针状β(Al 9Fe 2Si 2)相和粗针状Al 3Fe 相 抛光态形貌 500× Al 3Fe 相(20%硫酸水溶液) 500× β(Al 9Fe 2Si 2)相(0.5%HF 水溶液) 5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