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导学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导学案汇编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全册导学案

目录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学案 (1)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 (6)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 (9)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导学案 (12)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导学案 (15)

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导学案 (18)

2.3伟大的抗日战争导教案 (21)

3.1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27)

3.2辛亥革命教案 (30)

3.3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33)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案 (38)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 (42)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案 (45)

5.2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50)

5.2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53)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案 (57)

6.1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导教案 (61)

6.2卓尔不群的雅典教案 (66)

6.3罗马人的法律教案 (71)

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导学案 (75)

7.2美国1787年宪法教案 (80)

7.3民主政治的扩展导学案 (85)

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91)

8.2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 (95)

8.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100)

9.1美苏争锋导学案 (105)

9.2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 (109)

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案 (112)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学案

一、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点;

难点: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考古学的资料,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分析中国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三、学习过程:

(一)夏商的政治形式:

(1)国家的起源:

1、时间:

2、推动因素:

3、地区:流域和流域。

4、标志:,,,,。

(2)夏的政治形式:

传说禹的儿子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

为,“”由此开始,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夏政治形式的特点?

(2)商的政治形式:

商朝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为纽带,实行制;

2、和结合。

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进行决策,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

合作探究:通过教材总结我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或手段有哪些?传说与历史的区别?我们应如何看待传说?

(二)西周的政治形式:

1、分封制:

(1)目的:巩固的统治

(2)分封对象:,,。

(3)主要的诸侯国: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权,对周天子

定期并提供和。

(5)评价:

积极:

消极:

(6)瓦解:

2、宗法制:

(1)目的:

(2)含义或实质:

(3)核心内容:

(4)政治隶属关系:

(5)实质:

(6)作用:1) 2)

合作探究:用最简练的话总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小结: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典型例题]:[例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生了私有制

和阶级,人类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由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

[答案]D

[例2]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民主推选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父死子继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自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在夏商两代,

还存在着“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传位方式。到西周开始实行宗法制,其核

心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C

[课堂演练]:

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民后裔 B 、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5.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

A.禅让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6.山东省常被人们简称为齐鲁大地,这起源于()

A.大汶口文化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7.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女儿(王后所生);老三是王

后所生的女儿;小儿子(王后之子)。几个儿女都想争王位。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请问王位该传给谁?()

A.大儿子

B.二女儿

C.老三

D.小儿子

三哥

9.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袭权力

D.长子都称为大宗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学案编号 01

四、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五、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点;

难点: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考古学的资料,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分析中国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六、学习过程:

(一)夏商的政治形式:

(1)国家的起源:

1、时间:

2、推动因素:

3、地区:流域和流域。

4、标志:,,,,。

(2)夏的政治形式:

传说禹的儿子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

为,“”由此开始,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夏政治形式的特点?

(2)商的政治形式:

商朝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为纽带,实行制;

2、和结合。

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进行决策,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

合作探究:通过教材总结我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或手段有哪些?传说与历史的区别?我们

应如何看待传说?

(二)西周的政治形式:

1、分封制:

(1)目的:巩固的统治

(2)分封对象:,,。

(3)主要的诸侯国: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权,对周天子

定期并提供和。

(5)评价:

积极:

消极:

(6)瓦解:

2、宗法制:

(1)目的:

(2)含义或实质:

(3)核心内容:

(4)政治隶属关系:

(5)实质:

(6)作用:1) 2)

合作探究:用最简练的话总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小结: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典型例题]:[例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生了私有制

和阶级,人类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由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

[答案]D

[例2]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民主推选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父死子继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自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在夏商两代,

还存在着“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传位方式。到西周开始实行宗法制,其核

心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C

[课堂演练]:

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民后裔 B 、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5.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

A.禅让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6.山东省常被人们简称为齐鲁大地,这起源于()

A.大汶口文化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7.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女儿(王后所生);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女儿;小儿子(王后之子)。几个儿女都想争王位。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请问王位该传给谁?()

A.大儿子

B.二女儿

C.老三

D.小儿子

9.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袭权力

D.长子都称为大宗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

课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一、重难点:

重点: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与影响。

二、学习过程:

(一)“六王毕,四海一”——“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灭六国,结束分裂。(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

(2)北击(公元前年),收复河套地区;修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3)南征百越,修(公元前年),统一岭南地区。

(4)修“”收复西南夷地。

合作探究: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手段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2、意义:

(1)

(2)

(二)“大一统”政体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资料提供: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指君主专制,即皇帝一人独裁,维护绝对的皇权,体现的是皇权和相权的关系。“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历代的封建王朝所沿袭。

1、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海内为郡县)

(1)原因: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2)形成:时期开始出现;秦始皇采纳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3)内容:

思考:从以上图示中得到什么认识?

(4)特点:

1) 2)

(5)意义:1) 2) (6)发展:西汉

继续推行。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并存的局面,后来消除割据势力,巩固大一统。 合作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填表)

2、 中央机构的设置(百官公卿) (1) 皇帝制度的确立(三个特征)

①皇帝独尊:统一六国后,采用称号,皇帝自称“”;命令称“”或“”,印称“”。

②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核心特征。 ③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2)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①有左右两员,职责是;

1)内容 ②主管军事; ③是丞相的助手,负责。

九卿:

2)特点:① ② ③ 3、“朝议”制度:(思考:如何看待“朝议”制度?)

4、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挟书律” 思考:“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实质是什么?(结合课本材料阅读与思考)

5、汉承秦制:汉武帝时设置和 ,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小结:(合作探究)

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对秦朝、对后世)

皇帝

郡尉()

郡守()

监御史()

县尉(军事) 县令(行政) 县丞(刑狱)

有秩(民政)

三老(教化) 啬夫(赋税) 游徼(治安) 里正 郡

县(道)

乡 里 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课堂练习:

1.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秦国军事力量强大,进行兼并战争 D.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2、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主要反映了()

A.修长城的艰难困苦 B.人民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C.长城的修筑不利于秦朝统治的巩固 D.人民不堪忍受秦朝暴政的一个缩印

3、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官员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4、秦代确立的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至上

B.“家天下”

C.权力高度集中

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5、秦朝时中央官制中为虚设的官职是()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卫尉

6、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7、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A.称皇帝制《秦律》

B.置三公行郡县

C.焚书坑儒筑长城

D.统文字平南越

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观点。

(2)简要说明这次争论的结果。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

一、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重难点:

重点: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难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三、学习过程: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

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主宰政治而无制约。

3、弊端:皇权具有性和性,影响了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4、影响:(1)历代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2)君臣关系,实质上是“”和“奴才”的关系。

(二)君权和相权

1、斗争原因: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相”既是皇帝的助手,又是君权的分割者。)

2、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

(1)西汉:

①背景:汉初继承,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武帝幼年即位,丞相把握行政大权。

②措施:频繁更换,使相权受到打击;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建立“”

与“外朝”相对应。“中朝”又称“”,由构成,具有决策权;“外朝”由以、

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构成,具有执行权。

合作探究:画出中外朝制度图示。

(2)唐代:三省六部制

①主要措施:唐代中央设、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

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门下省设,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合作探究:画出三省六部制图示。

②评价:

(3)宋代:

措施:①设置,其长官简称“”,职务相当于宰相。

②增设“”作为副宰相以分散相权。

③设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评价:

合作探究:画出宋代中央官制图示。

3、斗争目的:(1)防范擅权。(2)力求加强统治,提高效率。

(3)弥补繁多而宰相不足的缺陷。

4、斗争结果(演变趋势):不断削弱,不断加强。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监察机构的设立及演变

(1)秦代:中央——;地方——监御史。(已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中央: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地方—。(更为严密)

(3)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职权进一步扩大)

(4)宋代: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由监察御史复按。

2、评价:积极:消极: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过了“”、“”、“”三个阶段。

实行时间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体现了怎样的演变趋势?

(五)行省制度

1、郡县制的演变:(秦汉)郡县两级(唐)道、、县三级(宋代)路、州、县三级。

2、行省的设置:

(1)创建时间:

(2)主要内容:①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②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管辖的西藏和四川、

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3)与中央的关系:

①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军政要务需呈报,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②中央的机构监督行省官员。③中央采取等形式对行省官员加以控制。

(4)重大意义: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②有利于加强。③有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合作探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联系与区别?

小结: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课堂练习:

1、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盖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 )

A.继承了秦国王位 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C.灭六国、统一天下 D.修建万里长城

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突出反映在( )

①中央决策的民主化②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

③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④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

A.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B.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C.行省行使权力时不受中央的节制

D.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4、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得到了不断完善

5、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导学案

一、课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

展的影响。

二、重难点:重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清朝的边疆政策。

难点: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学习过程:

解题:“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即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一)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内阁制度的形成

1、背景:明太祖废丞相、权归六部。

思考:1)回答课本17页学习思考问题;2)你如何评价废除丞相制度?

2、设立: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

位逐渐提高。

3、特点: 1)内阁是皇帝为而设立的政治机构;

2)内阁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

4、评价:

1)标志着专制皇权的加强;2)受太监的牵制,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议一议:内阁首辅=宰相吗?

(二)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

1、加强皇权——设立军机处

(1)目的:为适应的需要而设立。

(2)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职责:

①最先是协办,后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②军机大臣只能秉承旨意办事。

(4)特点:简、精、速、密。

(5)意义: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制度进一步加强。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推行密折制

(1)目的:加强皇帝对的控制。(2)作用:使中央的权力更为集中。

3、制定法规章程,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归纳:清朝前期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有哪些消极影响?

4、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

思考:清朝专制政治的强化对中国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5、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清朝的边疆政策

(1)最大贡献:基本奠定近代中国版图。

(2)基本原则:①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②大事,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具体措施:

1)中央设,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的事物。2)重视边疆建设和。

3)在西南地区实行“”

①含义:见课本知识链接

②背景:明代出现废除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

③实行:雍正年间和乾隆时期

④意义:大大强化了的统治。

(4)影响:(1)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基本奠定近代中国的版图;

(2)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2、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小结:

合作探究: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秦、汉、唐、宋、元、明清)总结这一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网控全局: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导学案

一、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

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宏观梳理列强侵华史实,并通过分析、综合和比较,概括出列强侵华危害的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三、学习过程:

(一)国门洞开(列强以军事手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及其结果)

1、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被侵略?)(1)列强: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和。亚洲最大、最多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

(2)中国:国力渐衰,严重,处于巨变的前夜。

2、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经过(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

的条约)

(1)侵华战争概况:(看书上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简表)思考:从表中得到什么信息?

资料提供:(1)领事裁判权:国际法术语,指领事有权利按照本国法律审理在驻在国犯罪的本国公民,不受驻在国法律的干涉。对驻在国来说又称“治外法权”,它破

坏该国的司法主权。

(2)最惠国待遇:外交特权之一,又称“一体均沾”。指正常交往的两个国家中,一方给予第三国的权益,另一方也可以享受。一般来说,应该是双方互相

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否则即为“片面最惠国待遇”。

合作探究:1)《南京条约》的哪些条款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方面的异同点。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有此不同?

3)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列强的侵华呈逐步升级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结果(独立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1)军事上:①列强烧杀抢掠,无视中国人的基本权;②疯狂掠夺中国人的和国家财富。

③丧心病狂的毁坏。

大显身手:同学从杀、烧、抢三个方面列举列强的侵略史实?

(2)政治上:破坏了中国领土、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3)经济上:①疯狂的向中国倾销和掠夺原料。②通过、勒索、

设厂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总之,中国由一个原本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国家。

资料提供:1、国家主权:是指一国在其领域内拥有的最高权力,即国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自主地决定其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际国内的一切事务。一国主权是完整无缺、不可分割而独立行使的,它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涵义:“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独立自主权,也就是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控制,是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

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在增长,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历史的进步。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中国已逐步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列强以政治手段欲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过程及其结果)1、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2、瓜分狂潮的过程及其危害:

(1)过程:①是列强瓜分狂潮的开端。②1897年11月德国派兵占领。

③1897年12月,俄国强占和。④法、美、日等国在中国强占,划分“”。

资料提供:

租界:是列强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是列强侵略的据点,即“国中之国”。

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是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合作探究:租界与租借地的区别是什么?租借地与今天外商租用中国土地的不同之处?

(2)危害:中华民族陷入从沦为的严重危机之中。

3、瓜分狂潮的新阶段----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原因和目的:①美国忙于,无暇参与瓜分狂潮。②美国想染指中国,但不足以与其他列强抗衡。③满足美国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

(2)提出:年9月,美国向列强提出。

(3)内容:①承认列强在华“”中的既得权益。②要求各列强开放其“”,使美国从中“”。(4)实质:

(5)结果:

(6)影响:对美国:

对列强:

对中国:

小结:

讨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是什么?造成中华民族民族严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危机?

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导学案

一、课标: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重难点:重点:列举中国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事迹。

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三、学习过程:

(一)歌颂三元里:三元里抗英

(1)英军:

1、原因:(2)清政府:

(3)中国人民:

思考:根本原因是什么?

2、概况:

(1)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及附近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的英军,并诱敌至三元里围攻。(2)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但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

(3)人民群众发出《》,警告英军。

3、特点:

4、意义:

(二)缅怀左宗棠: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1)大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俄英侵略新疆)、西南(英国侵略西藏)、和东南地区(日美侵略台湾)

(2)小环境:①俄英竟相拉拢和控制阿古柏政权(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占,两年后成立“”,1870年又侵占和等地。)②1871年,俄军直接出兵强占。

2、目的:驱逐,收复。策略:“,”。

3、过程:(思考:清政府为什么决策海防和塞防并重?

(1)1876年左宗棠率军,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消灭阿古柏势力,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2)1880年左宗棠赴新疆统筹军务。在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3)曾纪泽与俄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于1881年中俄签订《》等条约中收回伊犁,但俄割占中国西部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4、结果:(清政府如何加强西北的防务和管理?)

合作探究:我们为什么要怀念左宗棠?我们如何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