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释】

(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郑伯,指郑庄公。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克,战胜。段,郑庄公之弟。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2)〔初〕当初。《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词,这里指郑伯克段于鄢以前。(3)〔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4)〔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北。后为楚所灭。

(5)〔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6)〔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失败后出奔共,因此又称“共叔段”。共,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辉县。叔,排行在末的兄弟。

(7)〔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牾”,逆,倒着。

(8)〔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

(9)〔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于,介词,向。

(10)〔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11)〔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12)〔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13)〔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14)〔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15)〔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16)〔京〕地名,在现在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17)〔大〕同“太”。

(18)〔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

(19)〔都城〕都邑的城墙。

(20)〔雉(zhì)〕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21)〔国〕国家。

(22)〔制〕制度。

(2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大的城不能超过国都城的三分之一。参,同“三”(因繁体作“叁”)。国,国都。

(24)〔不度〕不合制度。

(25)〔非制〕不是(先王的)制度。

(26)〔不堪〕受不了。

(27)〔焉辟害〕怎能躲开这种祸害?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辟,同“避”。

(28)〔何厌之有〕等于说“有何厌”,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厌,同“餍”,满足。(29)〔早为(wéi)之所〕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意思是早点给共叔段换个便于控制的地方。为,动词,这里有“安排”的意思。

(30)〔滋蔓〕滋生,蔓延。这里指势力发展壮大。

(31)〔图〕对付。

(32)〔毙〕跌倒,这里指失败。

(33)〔子〕您。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34)〔姑〕姑且、暂且。

(35)〔既而〕不久。

(36)〔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37)〔贰于己〕贰属于自己。使西鄙、北鄙一方面属于庄公,一方面属于自己,即同时向双方纳贡赋。贰,两属,属二主。

(38)〔公子吕〕字子封,郑国的大夫。

(39)〔若之何〕怎么办?若,如。之,指“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这件事。

(40)〔欲与(yǔ)大叔〕打算把郑国送给太叔。与,给予。

(41)〔臣请事之〕我请求去服侍他。事,动词,事奉。

(42)〔若〕如果。

(43)〔则请除之〕就请除掉他。则,就。

(44)〔无生民心〕不要使民众(因为有两个政权并存而)生二心。无,同“毋”,不要。(45)〔无庸〕不用(管他)。庸,用。

(46)〔将自及〕将要自己走到毁灭的地步。及,至。

(47)〔收贰以为己邑〕收取两属的西鄙北鄙(完全)作为自己的领地。贰,指原来贰属的西鄙北鄙。

(48)〔至于廪延〕扩张到了廪延。廪延,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延津县北。

(49)〔厚将得众〕土地扩大了,将要得到百姓的拥护。厚,指所占的土地扩大。众,指百姓。

(50)〔不义不昵(nì)〕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同“昵”,亲近。

(51)〔崩〕山塌,这里指垮台、崩溃。

(52)〔完聚〕修治(城郭),聚集(百姓)。完,修葺(qì)。

(53)〔缮甲兵〕修整作战用的甲衣和兵器。缮,修理。甲,铠甲。兵,兵器。

(54)〔具卒乘(shèng)〕准备步兵和兵车。具,准备。卒,步兵。乘,四匹马拉的战车。(55)〔夫人将启之〕武姜将要为共叔段作内应。夫人,指武姜。启之,给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开门。

(56)〔期〕指段袭郑的日期。

(57)〔帅车二百乘〕率领二百辆战车。帅,率领。古代每辆战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百乘,共甲士六百人,步卒一万四千四百人。

(58)〔入于鄢〕进入鄢地,意思是逃到鄢地。

(59)〔诸〕“之于”的合音字,其中“之”为代词,代共叔段。

(60)〔五月辛丑〕古时用天干地支记日,鲁隐公元年五月辛丑是五月二十三日。

(61)〔出奔共〕出逃到共国(避难)。奔,逃亡。

(62)〔(zhì)姜氏于城颍(yǐng)〕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同“置”,安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城颍,地名,在现在河南省临颍县西北。

(63)〔誓之〕向她发誓。之,代武姜。

(64)〔黄泉〕地下的泉水,这里指墓穴。

(65)〔颍考叔〕郑国大夫。

(66)〔为颍谷封人〕担任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为,担任。颍谷,郑国边邑。封人,管理边界的小吏。封,疆界。

(67)〔有献于公〕有什么东西要献给庄公。

(68)〔赐之食〕赏给他吃的东西。之,代词,代颍考叔。

(69)〔食舍肉〕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旁。舍,放。

(70)〔小人〕谦称自己。

(71)〔皆尝小人之食〕我的食物她都吃过。尝,品尝,这里是“吃”的意思。

(72)〔羹(gēng)〕有汁的肉。

(73)〔遗(wèi)〕赠,送给。

(74)〔繄(yī)〕语气助词,用在句首。

(75)〔敢〕表谦敬的词。

(76)〔何谓〕等于“谓何”,说的是什么意思?

(77)〔语之故〕把原因告诉他。语,告诉。之,代词,代颍考叔。

(78)〔告之悔〕告诉他自己已经后悔了。

(79)〔君何患焉〕您忧虑什么呢?患,担心、忧虑。

(80)〔阙〕同“掘”。

(81)〔隧而相见〕挖个地道,在那里见面。隧,隧道,这里用作动词,指挖隧道。(82)〔其谁曰不然〕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然,代词,代庄公对姜氏发的誓言。

(83)〔入而赋〕走进隧道,唱着诗。赋,歌吟,唱着。

(84)〔融融〕同下文的“泄(yì)泄”都是形容和乐自得的心情。

(85)〔遂为母子如初〕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也就是恢复了母子关系。

【译文】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来妻子,名叫武姜。(武姜)生下庄公及共叔段。庄公是倒着出生的,使姜氏受了惊骇,所以取名寤生,于是厌恶他。(姜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即位,(姜氏)替共叔段请求(封邑,要求)制邑。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那里不好,)其他城邑,惟命是从。”(姜氏)请求京城,(庄公同意了,)让共叔段住在那里,并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对庄公)说:“都邑的城墙超过了一百雉,就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大的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小的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现在京城的城墙(超过了一百雉),不合(先王)法度,违反(先王)法度,您将忍受不了。”庄公说:“姜氏想这样做,怎能避开这种祸害呢?”祭仲说:“姜氏有什么满足!不如早点为共叔段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蔓延。蔓延了,就难对付了。蔓生的杂草尚且难以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他)多行不义之事,一定会跌跤的,您姑且等着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鄙、北鄙两个边城属于自己管辖。大夫公子吕(对庄公)说:“一国不容二主,您打算怎么办呢?想(把郑国)给与太叔,就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让民众产生二心。”庄公说:“不用(管他),(他)将自取灭亡。”太叔又收取两个边城为自己的城邑,(他的势力范围)到达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的)领地扩大了,将会得到更多的民众。”庄公说:“多行不义之事,(民众)不会亲近他。领地扩大(他控制不了),将会垮台。”

太叔修葺城池,聚集民众,修理甲衣和兵器,准备步卒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姜氏准备到时打开城门。庄公打听到了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战车讨伐京城。京城的民众背叛了太叔段。太叔段逃入鄢城。庄公亲自到鄢城讨伐,隐公元年五月辛丑日,太叔段出逃到了共国。

(庄公)于是把姜氏安置到城颍,并且向她发誓说:“不到黄泉地下,再不相见!”不久,(庄公)又感到后悔。

颍考叔是边城颍谷的封人,听说庄公有悔意,便(借机)献东西给庄公。庄公赐给他食物,他吃时留下肉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不吃肉)。他说:“小人有母亲(在堂),全部品尝了小人供奉的食物,但未曾品尝过您赐给的肉。请允许我把这肉送给我母亲(尝尝)。”庄公说:“你有母亲可送肉,惟独我没有(母亲可送)!”颍考叔说:“冒昧地问一句,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对母亲发的誓言)告诉了他,并告诉后悔的心情。颍考叔说:“在这件事上您担心什么呢?如果挖条地道见到泉水,在隧道里(母子)相见,谁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挖了一条隧道)。庄公进入隧道时赋诗:“大隧之中,那快乐啊,真是和睦融融!”姜氏走出隧道赋诗:“大隧之外,那快乐啊,真是难以忘怀!”于是(庄公和姜氏)恢复母子关系像从前一样。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庄公寤生。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

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省略句

2.制,岩邑也。判断句

3.郑武公娶于申。状语后置句

4.亟请于武公。状语后置句

5.有献于公。状语后置句

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

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四)成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源出《左传?隐公元年》。(五)重点翻译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

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译成:孝子推行孝道没有穷尽,永远赐予(能感化)你的同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成: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

(六)多义词

1.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介词,在。

(4)段入于鄢。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

(1)虢叔死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代词,怎么。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

3.克

(1)郑伯克段于鄢。动词,战胜。

(2)克勤克俭。动词,能够。

4.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替,给。

(2)不如早为之所。动词,安排。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作为。

(七)异义词

1.都城过百雉。

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

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郑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

【识记与理解】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寤.生(wù)祭.仲(zhài)共.叔段(gòng)缮.甲兵(shàn)

B.廪.延(lǐn)滋蔓.(màn)城颍.(yǐng)繄.我独无(yì)

C.百雉.(zhì)自毙.(bì)泄.泄(yì)不义不暱.(nì)

D.亟.请(jí)虢.叔(guó)遂恶.之(wù)具卒乘.(shèng)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堪:受得了

B.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缮:修整

C. 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施:施行

D. 夫人将启.之。启:开(门)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姜氏欲之,焉辟害?

B.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4.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B. 姜氏何厌之有

C. 君何患焉

D.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遂寘姜氏于城颖郑伯克段于鄢

B.及: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之: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D.以: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今京不度.,非制也

B. 段不弟.,故不言弟

C.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D.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 (武姜)请京,(庄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B.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共叔段)滋蔓!

C. 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至于廪延。

D. 公语之故,且告之(于)悔。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郑国姜氏、郑庄公和共叔段母子兄弟之间的斗争,反映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B.姜氏因庄公寤生而恶之,偏爱幼子共叔段,武公在位时,多次请求“立之”;庄公即位后,又帮助、支持共叔段扩大地盘和壮大反叛势力,并打算做共叔段反叛的内应。

C.郑庄公对其弟共叔段的骄纵贪婪采取观望放纵,不予批评,更不予制止的态度,共叔段因

此而加紧了反叛的步伐,郑庄公最终在鄢一举彻底击败了共叔段。

D.颍考叔很孝顺自己的母亲,当他得知郑庄公对自己不及黄泉与母亲“无相见”的誓言后悔的消息后,采取了挖隧道的方式,使郑庄公母子相见,并恢复了母子关系。

【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一)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9.下列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郑伯克.段于鄢克勤克.俭

B.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D.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夫人将启之.闻之.,有献于公

B.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D.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1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大叔完聚.,缮甲兵聚集(粮草)

B. 段不弟.,故不言弟弟弟

C.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同类的人

D. 其.是之谓乎?这个(意思)

(二)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今京不度,非制.也

B. 初,郑武公娶于.申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C. 生庄公及.共叔段无庸,将自及.

D.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如早为之.所

1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2)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3)子姑待之。

(4)君将若之何

(5)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14. 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译文:不公正不合理的事做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您姑且等着看他的这种下场吧。

B.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译文:不久,大叔的命运不济,西部和北部边邑同自己有了二心。

C. 不义不暱,厚将崩。译文: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扩大了,也必将崩溃。

D.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文:蔓生的野草尚且不易除掉,何况您受宠的弟弟呢?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8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唐帅赵德钧连年用兵,民为疲弊,普父回举族徙常山,又徙河南洛阳。普沉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

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获全活者众。淮南平,调补渭州军判官。太祖领同州节度,辟为推官;移镇宋州,表为掌书记。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茵(几层垫子)地坐堂中,炽碳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剥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新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权三司使赵王比廉得之以闻。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

淳化(宋太宗年号)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遗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七月

卒,年七十一。

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向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因出涕,左右感动。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1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获盗百余,当.弃市当:判罪。

B.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鞠:审讯。

C.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向:连续。

D.令遣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致:归还。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C.以.老衰久病,令遗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因.出涕,左右感动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7.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普精明老练、才智过人的一组是

①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②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

③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获全活者众

④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剥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⑤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⑥普亦倾竟自效,尽忠国家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⑤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赵普辅佐太祖、太宗两朝君主,对北宋王朝起了重要的作用。故赵普死后,君臣震惊,深表哀悼。

B.赵普任军事判官时,曾对已审之案表示怀疑并直言上谏请求复审,最终保全了许多无罪者的生命。

C.赵普生性沉厚寡言,但却精明老练,才智过人,深得太祖敬重。太祖曾约晋王在风雪夜到赵普家中与之共商攻伐之计。

D.赵普也有缺点,处理政务独断专横,并贪于财货。曾不顾政府禁令,派亲信小臣去购买修房木材,所以朝中大臣多嫉恨他。

【写作与体验】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读《郑伯克段于鄢》有感”为副标题,自拟正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要求:(1)内容上,要有读有感,感为主体。(2)要写出自己最深的感受,可以针对某个人物,也可以针对某件事,不必面面俱到。

答案

1.C(A共gōng叔段B繄yī我独无D亟qì请)

2.C(施,推广,延及。)

3.C(辟通避;锡通赐;阙通掘)

4.A(A为判断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5. 答案:A均为介词,在。B第一个等到;第二个到达。C第一个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代词,他,代指共叔段。D第一个介词,把;第二个连词,表承接。

6. 答案:C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7. 答案:D公语之故,且告之(以)悔。8. 答案:D(不是颍考叔挖掘地道,使郑庄公母子相见。而是庄公听取了颍考叔的意见,并采取行动。)9.答案:C(均为送,赠与。A第一个战胜;第二个能,能够。B第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挖地道;第二个名词,地道,隧道。D第一个整治齐备。第二个保全,存在。)10.答案:C(A第一个代词,代共叔段;第二个代词,代指庄公发誓,继而悔之这件事。B第一个连词,表目的;第二个介词,拿,用。D 第一个到达,到;第二个延及,到。)

11.答案:A(聚集人民)12.答案:D介词,替。(A第一个地名;第二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合乎祖制。B第一个介词在;第二个介词,向。C第一个连词,和;第二个动词,到,遭到。)13.(1)亟:多次,屡次弗:不。(2)不过:不超过。

(3)姑:暂且。(4)若之何:拿他怎么办。若何,怎样。(5)与:给。事:侍奉。14.答案:B(命,是命令的意思,不指命运。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北部边区的城邑暗中归附自己控制,)15.C(“向”应为动词“将近,接近”之意)16.C(C项中的“以”均为连词“因为”;A项中的“则”前者为连词“那么”,后者为副词“就是”;B项中的“特”前者为副词“只是”,后者为副词“独”;D项中的“因”前者为连词“于是”,后者为介词“趁”。)17.D(①介绍其担任的职位,⑥评价其尽忠国家的衷心)18.D(赵普遭受廷臣嫉恨的原因只是由于其为政专横,并没有涉及其它事情)

19.略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 译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

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从前,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将要不能控制。”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

文言文名篇观潮翻译及解析

文言文名篇观潮翻译及解析 《观潮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 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 雄豪。杨诚斋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 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 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 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 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 这期间海 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 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 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 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 为银子堆砌的城市; 钱塘江横着, 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 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 两岸, 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 一会儿分开; 一会儿聚合, 形成五种阵势, 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 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 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 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 忽 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 耀自己的才能。
1/8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翻译word版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郑伯克段于鄢作者或出处:《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 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 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 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 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 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 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译文或注释: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 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 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 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 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 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 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 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 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及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 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原文译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观潮》(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 之《观潮》(附答案) 阅读古文《观潮》,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解:南宋文人周密观钱塘大潮后写下的著名文章《观潮》,本文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问题: 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天下之伟观也。() 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③为火所焚。() ④皆披发文身() 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⑥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⑦而僦赁看幕。()

⑧方其远出海门。() ⑨仅如银线。() ⑩吞天沃日。() 2.翻译句子。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②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③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⑤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3.文中描绘了哪几幅观潮图? 4.“淅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文中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吴儿弄潮时技术高超? 6.最后一段写了观潮之盛,目的是什么?他从哪些方面来描 写的? 7.试概括本文的主要思想内容。 附答案: 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景象。 ②.农历十六是 ③.被 ④.画着文彩,动词

《郑伯克段于鄢》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①。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②,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③,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④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①请制:请求分封到制邑去。②雉:古代城墙长宽高各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③暱(nì):亲昵。 ④繄(yī):句首语气助词,不译。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亟.请于武公亟:屡次 B.多行不义,必自毙.毙:倒下 C.缮甲兵,具.卒乘具:器具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

〈鄭伯克段于鄢〉翻譯 最開始,鄭武公在申國娶了一位太太,叫做武姜,生下莊公和共叔段兩個兒子。莊公出生時逆生,驚嚇到姜氏,所以取名叫做寤生,於是就厭惡他。疼愛共叔段,想要立他當國君,並屢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 等到莊公繼位,姜氏替共叔段請求封在制這個地方。莊公說:「制,是個險要的城市,虢叔就死在這兒。其它的城市我一定唯命是從。」請求京,莊公讓共叔段住在京,叫他「京城大叔」。祭仲說:「一個城市的城牆超過三百丈長,是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大的城市,不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城市,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城市,不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這個城市,不合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國君您將會控制不住。」莊公說:「姜氏要京,我要如何避免禍害?」恭敬回答說:「姜氏有什麼時候會滿足,不如及早處置,不要讓他增益蔓延,蔓延開來就不好對付了;蔓延的雜草,尚且還很難剷除,更何況是國君您被寵壞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不仁義的事,一定會自取滅亡,你就等著看吧!」不久,大叔命令西邊的城市和北邊的城市,敷衍莊公效忠自己。公子呂說:「一個國家受不了這樣的兩邊討好不忠心,國君您打算要怎麼辦?想把國家給大叔,臣子我請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給他,就請剷除他,不要讓人民產生貳心。」莊公說:「不用,他將會自己送上門來。」大叔又兼併西邊城市北邊城市做為自己的城市,直到廩延這個地方。子封說:「可以了,土地廣大,將會得到許多人民。」莊公說:「不義的人,人民不會親近他,土地廣大只會導致滅亡。」大叔已經完治城郭,囤聚糧食,整修戰甲武器,準備好步兵戰車,將要偷襲鄭莊公,而且夫人將會打開城門做內應。莊公聽說他們叛變的日期,說:「可以了。」命令子封率領戰車兩百輛討伐京城。京城人民背叛大叔段,大叔段逃到鄢,莊公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大叔逃亡到共國。 春秋經說:「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像弟弟,所以不說是弟弟。像兩國國君交戰,所以說是克。指出鄭伯,是諷刺他沒有盡到管教自己弟弟的責任,而且說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内容介绍: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潮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翻译: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释义

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解析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解析 郑伯克段于鄢① 左丘明 初②,郑武公娶于申③,日武姜④。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于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人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解:①节选于《左传》②初:当初,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 ③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④武姜:武谥郑武公谥号,姜谥娘家姓。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C.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D.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 》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下面是周密观 潮原文及翻译,请参考。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 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 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 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原文 浙江之潮 1, 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 方其远出海门 3, 仅如银线 4;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5,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 沃日 6,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7。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8,艨艟数百 9,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 阵之势 10,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1,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 物略不相睹 12,水爆轰震 13,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14,仅有“敌 船”为火所焚 15,随波而逝 16。 吴儿善泅者数百 17,皆披发文身 18,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 上 19,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0,腾身百变 21,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22,珠翠罗绮溢目 23,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24,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25。 翻译 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 (的时候) 。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看上去) 几乎只有一条 (横 画的)银白色的线粗细;不久,潮水渐渐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 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 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 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 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 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 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 然黄色的烟雾四面腾空而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只听得)水爆的
1/6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

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从前,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将要不能控制。?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

古诗观潮翻译赏析

古诗观潮翻译赏析 《观潮》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密。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作品。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使人受到美的陶冶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

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释】 浙江:也就是钱塘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 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艨艟(méngchōng):战船。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乘骑(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翻译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所以给他取名叫“寤生”,因而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请求把制这个地方封给共叔段。庄公说:“制是个很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其他地方就听从您的吩咐。”武姜便请求封给京城,庄公答应了,让共叔段住在那里,人们就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都市的城墙超过了一百雉,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大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又怎能躲开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做好安排,不要使京的势力滋长蔓延,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开来的野草尚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自取灭亡,你暂且等着瞧吧。” 不久,太叔命令郑国西、北边区的城邑从属于庄公也从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受不了土地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就允许我去服事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会自己害自己的。” 太叔又把原是两属的边邑收归为自己所有,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他势力雄厚了,将会得到更多人的归附。”庄公说:“他既然不合礼义,人们就不会亲近他,势力虽然扩大了,他反而会垮台的。” 太叔积极修治城墙,聚集百姓粮草,修整盔甲、武器,组织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的都城。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知太叔偷袭的日期,便说:“可以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战车二百乘去讨伐京城。京城的人也背叛太叔,太叔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辛丑那一天,太叔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为什么这样写呢?因为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弟”。兄弟俩就如同两个敌国的国君一样互相征伐,所以叫做“克”;直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说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说“出奔”,是难以说明其中的缘故。 庄公于是把姜氏安置在颍城,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不久就后悔不该这样做。颍考叔是 在颍谷主管疆界的官,听到这件事,就去给庄公进献物品。庄公赐宴,他吃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原因,他说:“我有母亲,我孝敬她的事物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国君的事物。请您让我把肉带回去孝敬母亲。”庄公说:“你有母亲可献食物,我却没有啊!”颍考叔说:“敢问这是如何说?”庄公说明了缘由,并且告诉了他自己很后悔。颍考叔回答说:“您何必为这件事情忧虑呢?如果挖地见到了泉水,再打一条地道在里面相见,还有哪个说不对呢?”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庄公进入地道时赋诗说:“大隧里面,母子相见,多么快乐啊。”姜氏走出地道时赋诗说:“大隧外面,母子相见,多么舒畅啊。”于是母子和好如初。

《观潮》原文及翻译(带答案)

《观潮》原文及翻译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的雄伟景观啊。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是潮水最兴盛的时期。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当潮水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接着就越来越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每年(农历初八)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检阅水军,数百艘战舰,分列两岸;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水面上(的船上)还有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就像踩着平地一样。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水爆轰响震动,声音就像山塌了一样。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待到)浓烟消散水波平静,连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焚烧的“敌船”,随着波浪漂走了。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手持着十幅大彩旗,争先奋勇,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出没,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江岸上下十多里的地方里,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堵塞了道路,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饮食和别的物品的价格比平时加倍的高,可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作品介绍】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开篇的第一则故事,除了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之外还讲说了兄弟的悌,以及后面颍考叔劝君,庄公掘地见母表现出的孝及君臣之义,是孝悌故事中的经典。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表题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庄公之语也。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春秋》中的这个事件。 【故事概要】 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其中唯一一件战争的事情就是这个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有重归于好。 【原文】 《郑伯克段于鄢》 出处:《左传》 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生庄公及共叔段④。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蔓,难图也⒇”。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25),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夫人将启之(30)。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京叛大叔段。段人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37)。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请以遗之(39)。”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47)。《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48)。’其是之谓乎?” 【注释】 (1)初:当初,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2)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3)武姜:武谥郑武公谥号,姜谥娘家姓。(4)庄公:即郑庄公。共(gōng)叔段:共是国名,叔为兄弟排行居后,段是名。(5)窹(wù)生:逆生,倒生,即难产。 (6)恶(wù):不喜欢。(7)亟(qì):多次屡次。(8)制: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虎牢关。(9)岩邑:险要地城邑。(10)虢(guó)叔:东虢国国君。(11)佗:同“他”。唯命:“唯命是从”地省略。(12)京: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13)祭

十七日观潮原文-翻译及赏析

十七日观潮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浙江钱塘江潮水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每年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上涨时,势如奔马,铺天盖地,观潮的人挤满海塘。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江潮的文,陈师道也作了近十首观潮诗,这首是其中的一首。 作品 钱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个虎口的形状。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大波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 诗起笔就描摹了一派极其雄壮的场面。首句写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中高边低的情况。形容潮头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外观、颜色与气势,已道人所未道;又用了走字,描绘远处潮水逼近的情况,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处。第二句写潮水涌到面前,人间的物象已不足以形容,所以改用神话想象,说天神倾翻了玉杯,所以造成了这样气势浩大的潮水。这一手法,与咏庐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为相似。 三、四句,写潮头过后的情况。诗写江面汹涌的波涛,却不直

接写水怎么样,而说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进一步渲染了水势、浪头的巨大。两个动词摇动、沉浮,都有震动人心的作用。 四句诗,分潮前潮后两层。前两句用夸张笔法,结合浪漫的想象,把潮水的气势写足,运笔也如江潮,一泻而下,令人心动神摇;后两句用铺张手法,写实景,雄壮中带有几分绮丽。四句诗又各自选取了一幅特写,连在一起,便展现了观潮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大自然的伟观的赞叹。 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抒情的字眼,却句句触发着读着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及翻译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w u)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 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 邑也,虢(gu 0)叔死焉。佗邑唯命。”青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zh 6)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寸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廩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 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 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 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