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羁旅思乡情感教案

羁旅思乡情感教案

羁旅思乡情感教案
羁旅思乡情感教案

羁旅思乡诗情感鉴赏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意象与情感之间的联系,牢记羁旅思乡诗中抒发的几种思想情感。

2.能结合诗句分析具体的感情,并明辨羁旅思乡诗的特征。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领悟积累。

(一)典型题示例,明确解题的步骤与要领。

梦中作①欧阳修(10年全国卷Ⅱ)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被贬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

鉴赏要领:

1、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的景?

2、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二)羁旅思乡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1、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杜陵:作者的故乡。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等。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2、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三)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二、深入学习

1.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之情。

2. 绝句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联系整首诗,谈谈这首诗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重点在旅愁、离情,意思相近即可)(3分)

3.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起盘成心字形的香。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请从思想感情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词人从温馨的想像跌回飘摇的现实。樱桃转红熟,芭蕉转深绿,春光将尽,时光无情,而自己却不能与家人团聚。抒发了词人深深的愁绪和遗憾之情。(4分)

三、迁移运用

1 . 浣溪沙宋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①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注]①劝君:可看作是诗人自言自语。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劝君莫上最高梯”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登上高楼,望见高远空阔的天空,只会令人徒增孤独寂寞之感;而眼前只见邈远的芳草路,却望不见远方的故乡,令人顿生绵绵不绝的乡思。

2、旅宿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湘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简要分析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4分)

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醒来时天已明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虚实结合,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妙处与寓意。(4分)

诗人用湘江美景、渔人垂钓和自己的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情,表达了对家乡自由自在的闲适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反思

羁旅思乡情感教案

羁旅思乡诗情感鉴赏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意象与情感之间的联系,牢记羁旅思乡诗中抒发的几种思想情感。 2.能结合诗句分析具体的感情,并明辨羁旅思乡诗的特征。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领悟积累。 (一)典型题示例,明确解题的步骤与要领。 梦中作①欧阳修(10年全国卷Ⅱ)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被贬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 鉴赏要领: 1、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的景? 2、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二)羁旅思乡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1、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杜陵:作者的故乡。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等。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2、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情感、心情、心境、心绪、志趣、人生态度) ↗:愉悦、闲适、喜悦、快乐、欣喜、惊喜、兴奋、激动、宽慰、欣慰、期待、满足、喜爱、赞美、赞叹、豁达、旷达、乐观、豪迈、豪放、悠然自得、超然物外、舒畅、温暖、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淡泊、奋发图强、昂扬、洒脱、坚贞、高雅、高洁。。。。 ↘:无奈、惆怅、伤感、落寞、失落、若有所失、感慨慨叹、孤独、寂寞、悲凉、悲伤、苦闷、烦闷、纷乱、烦乱、幽怨、忧郁、失意、苦痛、痛苦、悲愤、悲痛、悲叹、叹惋、惋惜、厌恶、痛心、痛恨、愤慨、愤懑、激愤、痛心疾首、担忧、不舍、悼念、批判、不满。。。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 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 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④昔盛今衰的感慨,借故讽今的情怀,怀古伤今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悲叹 2、人生志向:①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壮志难酬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的苦闷;③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3、人生感受:①惜春、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⑤漂泊无依,身世飘零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关心、挂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洒脱、高洁高雅、坚贞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辛弃疾《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赠汪伦》《静夜思》);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武艺高超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如杜甫《兵车行》); 8、漂泊在外、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 9、独守空房,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 10、安贫乐道,乐观,坚强的形象 常见的诗歌题材 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宫怨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情感、心情、心境、心绪、志趣、人生态度) ↗:愉悦、闲适、喜悦、快乐、欣喜、惊喜、兴奋、激动、宽慰、欣慰、期待、满足、喜爱、赞美、赞叹、豁达、旷达、乐观、豪迈、豪放、悠然自得、超然物外、舒畅、温暖、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淡泊、奋发图强、昂扬、洒脱、坚贞、高雅、高洁。。。。 ↘:无奈、惆怅、伤感、落寞、失落、若有所失、感慨慨叹、孤独、寂寞、悲凉、悲伤、苦闷、烦闷、纷乱、烦乱、幽怨、忧郁、失意、苦痛、痛苦、悲愤、悲痛、悲叹、叹惋、惋惜、厌恶、痛心、痛恨、愤慨、愤懑、激愤、痛心疾首、担忧、不舍、悼念、批判、不满。。。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 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 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④昔盛今衰的感慨,借故讽今的情怀,怀古伤今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悲叹 2、人生志向:①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壮志难酬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的苦闷;③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3、人生感受:①惜春、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⑤漂泊无依,身世飘零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关心、挂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洒脱、高洁高雅、坚贞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辛弃疾《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赠汪伦》《静夜思》);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武艺高超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如杜甫《兵车行》); 8、漂泊在外、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 9、独守空房,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 10、安贫乐道,乐观,坚强的形象 常见的诗歌题材 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宫怨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情感)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情感) 一、“思想情感”题的命题形式 1、表达情感类: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心情,思想感情,观点)?②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③结合全诗,简述“某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这首诗寄寓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表达心情类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心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变化过程?3、表达志趣类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答题模式 设题要点:思想情感题一般要求概括加分析。答题模式: ①概括: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情感词。

②分析:从文本出发,抓住关键词句、重要意象、诗歌层次等分析出情感的依据 和来由。 常见情感术语: 寂寞、孤独、惆怅、苦闷、愁苦(忧愁)、悲伤(伤感、感伤)、忧郁、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 闲适、欢乐、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 例1、 临江仙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

的地方。译文: 还记得当年刚刚进士登第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前途似锦。可如今却是官职卑微身老天涯。分别十年以来(我一事无成)白白辜负了当年新科进士的宴会。听说你要到的阆州有阆山可以通往神仙阆苑,可我登上高楼却望不到你的家。独处孤城寒日无端西斜,离别愁绪难以说尽,只见那经霜的红树连接着远处的红霞。 问题: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此人情感的把握。抓住小注中的注释,同时抓住体现此人情感的关键此举:“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写出了此人与远道来访的朋友相聚时回忆往事的高兴和久别重逢的喜 悦之情。“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将此人的那种对宦海沉浮的无奈写了出来。“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写出了孤城寒日,天色将晚,与友人分别在即,离愁难尽。 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专练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羁旅思乡诗专练知识回顾:

综合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9分)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注]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 词人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 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浪,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

2、词尾词人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6分) 答案: 1、C解析C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 2、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9分) 如梦令①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坐党籍屡遭贬谪的晚年。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首两句从总体上写出了词人夜宿驿舍的气氛和感受。“遥夜”即长夜,不仅讲出是夜深,而且表现出一种客舍之夜漫长难度的情味。 B.“梦破鼠窥灯”中的“窥”字得神,一方面表现了老鼠偷油时那种胆小警惕的神态,一方面也表现了驿舍的环境气氛和词人的主观心境。 C.“门外马嘶人起”,结得余意不尽。一夜的清净冷寂,到此方显示出暖意和生气。这意味着词人即将踏上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旅程。 D.这首词很短,却十分精练生动地勾出了一个完整的时间流程,由沉沉遥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一、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 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等。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如柳永《雨霖铃》、白居易《南浦别》等。 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等。如王维《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古——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等。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等。如陆游《书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满江红》 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归隐闲居等。如李白《独坐静亭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鉴赏要点 (一)思乡怀人诗 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 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③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示例: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二)边塞征战诗 ①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 ②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厌恶战争 ③风格——雄壮豪迈。 ④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⑤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示例: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高适的这首诗前后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明确:一、二句写实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的牧马的季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 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虚实结合,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三)咏史怀古诗

羁旅思乡诗鉴赏

羁旅思乡诗鉴赏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

羁旅思乡诗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

诗歌思想情感教案

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2.提高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学会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学 方法 一、学生背诵 名句背诵,默写。积累培养语感 二、学生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三、学生互批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四、精讲点拨 (一)了解考纲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本考点呈现以下特点和命题趋势: 1、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之类的问题,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少见。 2、文学鉴赏的内容比较宽泛,较为自由,侧重感情评价。 (二)考题探究 1.抓住题目透视 讨论下列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什么感情(3分) 送魏二王昌龄(2010江苏)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 (1)、答题要点: 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2)、答题步骤: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2.把握景物象征义 (2009年广东卷) 月杜甫早梅张渭了解考题 考点解读

把握景物象征义 诗歌是借助于形象(景象、物象、事象)来抒情的艺术,诗歌的有些景物的象征 义被人们约定而俗成,如“残月”表示孤独忧愁的心绪; “归雁”,表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梅花”表凌霜傲雪,坚强之意;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假如能掌握一些景物的象征义,那么我们解读诗意就容易多了。 一般说来,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芭蕉等均表示凄婉悲怆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冰雪、松、竹、菊等均象征忠贞与高尚。 3.关注表现手法 (2010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4.关注诗歌形象(人、景、物象) 诉衷情陆游 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志士操守的高尚品性。(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三)总结规律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并非只使用哪一种方法,可能要考虑几个方面才能把握准确,分析到位。 回顾总结 ?评价作品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1、-----抓住题目透视 2、 ----把握景物象征义(比喻义等) 3、 ----关注表现手法 4、 ----联系诗歌形象(人、景、物象) 五、教学反思 ?方法指导 例题分析 总结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

古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 (一)忧国伤时 (二)建功报国

(三)思乡怀人

(四)生活杂感 (五)送别之情

六、怀古伤今 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用眼前的江南烟雨景物,对比映衬六朝那一度奢华无度热闹非凡又一个个竞相灭亡的朝代。 七、蔑视权贵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八、愤世嫉俗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引发诗人忧愤郁悒,显示诗人郁结之浓,忧愤之深、,心绪之烈,感情一触即发不可抑止喷薄而出 九、怀才不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用“三十功名尘与土”来感叹自己多年劳苦奔波,人海浮沉所成就的低微,一事无成也。用“八千里路云和月”每多含有自况壮行跋涉千里的豪情。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 边塞征戍类诗词的思想内容 ★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表现爱国守土、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

★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别离贬谪类诗词的主要思想内容 别离诗的思想内容: ★表达离愁别绪(离情别恨),多愁绪满怀、伤感失落。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讴歌、留恋不舍。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表达自己的志向。 贬谪诗的思想内容: ★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等情感。 ★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思乡怀人类诗词的主要思想内容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多在边塞诗中涉及。 爱情闺怨类诗词的主要思想内容 ★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在怨女诗中,一

古典诗歌思想情感鉴赏探究

古典诗歌思想情感鉴赏探究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 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确,诗歌是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正所谓“诗言志,歌咏言”。由于社会和个人的因素,诗人的思想情感大多是丰富、复杂甚至矛盾的,不能以悲或喜简单地加以概括、划分,但纵观中国古典诗歌,其思想内容多写悲愁,抒 写悲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旋律。上自屈原《离骚》开启先河,下承杜甫发扬光大,延至李 清照一脉相续,言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质,是中国诗人永远的情结,言愁诗是中国古典诗 歌中最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篇,代表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苦难,而我们中国诗人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忧国忧民,反映在诗歌中,抒写悲愁是历 史传统和诗人情感的必然选择。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就必须学会剪理诗歌的千愁万绪, 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古典诗歌,走进诗人的心灵,领略古典诗歌的博大精深。 树高参天,生于本根;江河横流,发于源头。中国诗歌上下煌五千年,挥挥洒洒万千卷,她 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这片深厚的土地,与历史同步,与中国人的生命生活血肉相连,她承载 了历史的跌宕起伏,记录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思想史和心灵史,这里面抒 写的有家国之大愁,有失意之小愁,有化不开的浓愁,有绵延无际的闲愁,有飞红万点的春愁,有车难载动的秋愁。笔者按照诗人与家国、友人、恋人及自身的关系,将诗歌中纷繁纵 横的愁绪梳理为四大类,概括归纳为家国之愁、离别之愁、相思之愁、失意之愁。下面我结 合有关诗人诗作加以探究。 第一、家国之愁 人生天地间,无不有家国之爱,故乡之思。当国家罹难,诗人无不书写浓浓的家国之愁。这 种忧国忧民之愁根据不同的背景和际遇,又可分解为家国之恨、战乱之忧、黍离之悲、故乡 之思。屈原的《离骚》,为中国古典诗歌奠定了悲愁的基调,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种深怨幽愁,是国仇家恨,源于屈原的大爱,从屈原 开始,这种大爱与大愁并生的情感濡染了一代代中国的诗人骚客,并逐步形成传统,铸就中 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诗圣”杜甫更是以其善感的心灵,触摸时代;以深广的襟怀,体恤 苍生;用如椽的巨笔,描述国难。在《对雪》一诗中诗人写道:“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时刻关注着“安史之乱”的战况,诗人的悲悯情怀与日月齐光,昭示后人。心忧天下,是我们 的民族魂。 在抒写家国之愁的诗歌中,还包括思乡诗和怀古咏史诗,游子思乡的原因除了国难和战乱外,还有羁旅异地、客居他乡、仕途失意、贬谪流离、科举落第等多种原因,抒发的情感都是羁 旅之愁,故乡之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在诗人屡试不第后客居建德江时所写, 那种落魄失意和思乡之情充塞江天。怀古咏史诗抒写的是盛衰之悲,其目的是借古讽今,以 前朝的国运衰微警醒当朝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其实质忧虑的仍是国家的盛衰安危,特别是中 晚唐诗歌和两宋词中,这类诗歌居多。如杜牧的《泊秦淮》,刘禹锡的《石头城》,王安石 的《金陵怀古》等。 第二、离别之愁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诗人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许浑的《谢亭送别》一诗,诗人用“红叶青山”反衬对朋友的留恋之情,用“满天风雨”的凄凉之景来表达萧瑟 孤寂、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还有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刘长卿的《重送 裴郎中贬吉州》等都异曲同工,堪称送别诗的典范。 第三、相思之愁

羁旅思乡诗鉴赏与训练

思乡怀人诗鉴赏与训练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在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 一、把握思乡怀人诗词的情感 (一)内容分类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如何表达 触景伤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妙喻传情 (二)常见意象: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前预习 班级: 姓名: 【考向探究】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是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的思想感情。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更是加大了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考查力度。 【典例分析】 [例1](XX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问题武夷山中 xx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释】①xx: 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 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做此诗时将近十年。 试题: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2](XX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xx

登xx有感 xx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试题: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却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4分 【备考锦囊】 一、这类试题的答题要领 、抓住诗题 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 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就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这一点见上面的【前自习室】)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羁旅思乡诗鉴赏(完美整理版)

羁旅思乡诗鉴赏 诗歌鉴赏指导 1028 0649 : 羁旅思乡诗鉴赏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 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思想感情”(试

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古典诗文 2011-09-25 0517 5d56b7b40102drvf 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 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