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综合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综合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综合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综合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A B

ρρ

∶=8∶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

A.F F

甲乙

∶=1∶1,p p

:=1∶2 B.F F

甲乙

∶ =1∶1,p p

:=1∶4

C.F F

甲乙

∶=1∶2,p p

: =2∶1 D.F F

甲乙

∶ =8∶1,p p

:=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按(甲)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A B

F G G

=+

若按(乙)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A B

F G G

=+

A B

A B

11

F G G

F G G

+

==

+

m

V

ρ=,可得

A

A A B

B B

B

A

B A

1

8

V

m

m

V m m

ρρ

ρ

ρ

==

=?

则AB两物体的边长之比为

1

2

,则AB两物体的面积之比为

1

4

,因为所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

B

B

A A

B

A

1

4

F

F F

S S S

F S F S F

S

p

p

=??=

==

乙乙

故选B。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体 A、B 高度相等,其底面积 S 的大小关系为 S A>S B.现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发现 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恰好均相等.则关于对切去部分的质量△m A、△m B以及底面积△S A、△S B的判断,正确的是()

A.△S A>△S B,△m A=△m B B.△S A>△S B,△m A>△m B

C.△S A<△S B,△m A>△B D.△S A<△S B,△m A<△m B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p=

F G mg Vg Sgh

S S S S S

ρρ

=====ρgh,柱体 A、B 高度相等,且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相等,所以有:

ρA gh=ρB gh,故ρA=ρB,水平地面上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G,根据

G=mg、ρ=可得,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

ρA(S A﹣△S A)gh=ρB(S B﹣△S B)gh,则S A﹣△S A=S B﹣△S B,又因为S A>S B,所以,

△S A>△S B,故CD错误;

因为S A>S B,柱体 A、B 高度相等,所以A的体积大于B的体积,又因为ρA=ρB,所以,m A>m B,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m A﹣△m A)g=(m B﹣△m B)g,即m A﹣△m A=m B﹣△m B,所以,△m A>△m B,故A错误,B正确.故选B.

3.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各自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若把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所示,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A. p1+p2B. p12+p22

C.

33

12

2

1

p p

p

+

D.

33

12

2

2

p p

p

+

【答案】D

【解析】

【详解】

设两正方体的密度为ρ,边长分别为L甲和L乙,

=F mg Vg Shg p gh

S S S S

ρρρ=

===

甲正方体的边长

1

=

P L g ρ甲 乙正方体的边长

2

=

P L g

ρ乙

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桌面的压力:

33=(+)g=(+)g=(+)g F G m m V V L L ρρρ=甲乙甲乙甲乙总

乙对桌面的压强:

331233

333333

1222

22222

(+)(+)g ==p p g L L p p F g g p p S L p g ρρρρρ+==甲乙乙乙 故选D

4.如图所示,甲、乙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甲

A .△m 甲<△m 乙,p 甲′

B .△m 甲>△m 乙,p 甲′>p 乙′

C .△m 甲=△m 乙,p 甲′=p 乙′

D .△m 甲<△m 乙,p 甲′>p 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h ?,则甲、乙切去的质量分别为

2

m V l h ρρ?=?=?甲甲甲甲甲 2m V l h ρρ?=?=?乙乙乙乙乙

由于p p <甲乙,即

gl gl ρρ<甲甲乙乙

化简可得

l l ρρ<甲甲乙乙,

两边乘上l 甲,可得

2l l l ρρ<甲甲乙甲乙

从图可以明显看到l l <甲乙,两边乘上l ρ乙乙,可得

2l l l ρρ<乙乙甲乙乙

由上面两式可得

22l l ρρ<甲甲乙乙

两边乘上h ?,可得

22l h l h ρρ?

m m ?

在没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前

3

2

==gl p gl l ρρ甲甲甲甲甲甲 3

2

=

=gl p gl l ρρ乙乙乙乙乙乙

由p p <甲乙可得

gl gl ρρ<甲甲乙乙

即l l ρρ<

甲乙甲

切去h ?之后

'=)p g l h ρ-?甲甲甲( '=)p g l h ρ-?乙乙乙(

''=()()()()0l l l p p g l h g l h g l h g l h g h l l ρρρρρ---?--?<-?--?=?<甲乙乙

甲乙甲甲乙乙乙甲乙乙乙甲甲

则''p p <甲乙 故选A .

5.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两物块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甲、乙均顺时针翻转90°,如图所示。若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p 甲、Δp 乙,则

A .Δp 甲一定小于Δp 乙

B .Δp 甲一定等于Δp 乙

C .Δp 甲可能等于Δp 乙

D .Δp 甲一定大于Δp 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原来两物块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乙是长方体,当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的受力面积减小,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乙的受力面积增大,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因两长方体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则设甲的长、宽、高为乙的n 倍,则甲的各个面的面积为乙各个对应面面积的n 2倍,再设原来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 甲、S 乙,当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 '

、S '乙,甲物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Δp 甲= p 甲'-p 甲=2222()F F F n S n S S S n S n S '--=''甲甲甲乙乙甲

甲乙乙, 乙物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Δp 乙= p 乙-p'乙=()F F F S S S S S S '--=''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

, 22222

()==

()F n S n S p F n S n S p n F F S S S S '-'??'-'甲乙乙甲甲

乙乙乙

乙乙乙乙乙

因原来两物块对地面压强相等,根据p =

F

S

,则有: 2'F n S 甲乙

=F S 乙

乙, 解得:

F 甲=2'

n S F S 乙乙

所以

2''

22===n S F p F S S p n F n F S ??乙乙

甲甲乙乙

乙乙乙乙

, 因'

S 乙>S 乙,所以p ?甲>p ?乙。故选D 。

6.两个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 甲、S 乙。其中分别盛有质量为m

、m 乙,体积为V 甲、V 乙两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甲、p 乙。现在两液体中分

别浸没一个相同的物体(容器足够高),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为Δp 甲、Δp 乙,则下列选项中一定能使Δp 甲>Δp 乙的是( ) A .S 甲V 乙 B .S 甲>S 乙,m 甲>m 乙,V 甲S 乙,V 甲V 乙,p 甲

A .甲、乙的密度可表示为:m V ρ=甲甲甲

,m V ρ=乙

乙乙;当在两液体中分别浸没一个相同的

物体(体积为V )后,液面升高的高度

V h S

?=

由p =ρgh ,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增加量

?p 甲=ρ甲g ?h 甲=

m V g V S ??甲甲甲

m V

p g h g V S ρ?=?=

??乙乙乙乙乙乙

要使?p 甲>?p 乙,即

m V m V

V S V S >甲乙甲甲乙乙

则有

m 甲V 乙S 乙>m 乙V 甲S 甲

若S 甲V 乙,则m 甲V 乙S 乙和m 乙V 甲S 甲的大小不能确定,故A 错误; B .若S 甲>S 乙,m 甲>m 乙,V 甲

C .若S 甲>S 乙,V 甲?p 乙,故C 正确;

D .若S 甲V 乙,p 甲

7.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则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对地面压力变化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F 甲<△F 乙

B .ρ甲>ρ乙,△F 甲>△F 乙

C .ρ甲<ρ乙,△F 甲<△F 乙

D .ρ甲<ρ乙,△F 甲>△F 乙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h 甲和h 乙,h 甲

p =

F S

=G S =mg S =ρVg S =ρShg S =ρgh

可知,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 甲=p 乙,所以, ρ甲gh 甲=ρ乙gh 乙,h 甲

故ρ甲>ρ乙;

由ρ甲gh 甲=ρ乙gh 乙得

ρρ甲乙=h h 乙

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由于底面积不变,对地面的压力变化是切去的部分,即△F =ρ△Vg ,则

F F 甲乙 =V g V g ρρ甲甲乙乙=S h S h ρρ甲甲乙乙=ρρ甲乙×S S 甲乙=ρρ甲乙×(h h 甲乙)2=h h 乙甲×

(h h 甲乙)2=h h 甲

<1 所以,△F 甲<△F 乙,故△F 甲一定小于△F 乙。 故选A 。

8.甲、乙两个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a )、(b )所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将它们沿竖直方向切下相同比例的部分后,再把甲切下部分放在甲剩余部分的下方,把乙切下部分放在乙剩余部分的上方,如图(c )、(d )所示,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 甲'、p 乙'.若p 甲'=p 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p 甲一定小于p 乙'

B .p 甲'一定大于p 乙

C .p 甲可能大于p 乙

D .p 甲'可能等于p 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如图叠放时,'G P S 甲

甲甲

=,'G P S =乙乙部分乙

原来的压强为:G P S =

甲甲甲

,G P S =乙

乙乙

如图d叠放时,S S 乙部分乙<,所以'P P 乙乙>, 因为''P P =甲乙,故得:'P P P =>甲甲乙. 故B 正确.

9.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 、B 高度相等,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厚度h A ′、h B ′及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A ′、p B ′的关系是( )

A .h A ′>h

B ′,p A ′<p B ′ B .h A ′>h B ′,p A ′>p B ′

C .h A ′<h B ′,p A ′>p B ′

D .h A ′<h B ′,p A ′<p B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密度公式、压强公式作答。 【详解】

物体A 、B 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由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知

A B G G <

A A

B B V V ρρ<

又由物体A 、B 高度相等可得

A A

B B S S ρρ<

若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即

''A A A B B B S h S h ρρ=

则需要

''A B h h >

又由物体A 对地面的接触面积大于物体B ,可知压强为

''''

A A A

B B B p gh p gh ρρ=<=

故选A 。

10.下列函数图像能正确地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关系

B .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

C .压力一定时,物体受到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

D .液体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关系,图像应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故A 不符合题意;

B .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若压力为零,则摩擦力为零,而选项中图象反映的是压力为零,仍有摩擦力,故B 不符合题意;

C .根据P =

F

S

可知,压力一定时,物体受到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图像为双曲线的一部分,故C 符合题意;

D .根据P =gh ρ可知,液体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关系,而选项中图象反映的是深度增大压强减小,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1.如图,底面积为100cm 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适量的水。体积为2×10-3m 3的木块A 漂浮在水面上,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现将一底面积为25cm 2、体积为250cm 3的合金块B 放在木块A 上方,木块A 恰好有4/5的体积浸入水中,如图乙。再将B 从A 上取下来,直接放入容器中,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A 受到的重力为8N

B .丙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对于乙图减小了150Pa

C .合金块B 的密度为3.2×103kg/m 3

D .丙图中,物块B 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600Pa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体积为2×103cm 3的木块A 漂浮在水面上,有2

5

的体积露出水面,则排开水的体积为:

333333210cm 1.210c 3

m 1.210m 5

V -=??=?=?排

由阿基米原理A F gV ρ=浮水排,根据漂浮的特点:

A A G F =浮①

故物体的重力:

3331.010kg/m 10N/kg 1.210m 12N A G gV ρ-==????=水排

故A 项错误;

BC .在图乙中,由漂浮的特点:

B A A G G F +='浮②

②-①得:

B A G F =?浮

由阿基米德原理:

3333

3

1.010kg/m 10N/kg 210m 4N 5

45A A F g V ρ-?=?=???-??=浮水排()

故4N B G =,合金块B 的密度为:

3363

4N

1.610kg/m 10N/kg 25010m

B B B G gV ρ-=

==??? 乙图中,AB 都处于漂浮状态,而丙中,A 仍漂浮,B 沉于容器底部,乙图中:

B B F G =浮

丙中B 受到的浮力:

B B B F gV G ρ'=浮水<

故两图相比,B 受到的浮力减小了:

33634N 1.010kg/m 10N/kg 25010m 1.5N B B B F G gV ρ-?=-=-????=水③

由阿基米德原理,即排开水的重力减小了1.5N ,因为柱形容器,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减小了1.5N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对于乙图减小:

42

150Pa 100110m .5N

S F p -??=

==? 故B 项正确, C 项错误;

D .以B 为研究对象,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及容器底部对其的支持为平衡力,故有:

B B B G F F gV F ρ='+'=+'浮水

由③得:

1.5N B B F G gV ρ'=-=水

由力的相互性,物块B 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5N ,物块B 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42

1.5N 600Pa 2510m B B F p S -'=

==? 故D 项错误。

12.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 。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对瓶子采取了保温措施使瓶子温度保持不变),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cm 5 5.3 5.7 6 6.3

A .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

B .水柱高度h 增大,说明大气压增大了

C .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D .水柱高度h 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是变大的,逐渐大于瓶外大气压,A 正确,不合题意;

B .瓶内气压是不变的,而水柱高度h 增大,说明外界大气压是减小了,B 错误,符合题意;

C .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以免温度影响瓶内气压,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C 正确,不合题意;

D .由题意可知

p gh p ρ=+水外内

可得到

-p p p gh ρ?==外水内

所以水柱高度h 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

13.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则抽出液体的质量△m 甲、△m 乙的关系是

A .△m 甲一定小于△m 乙

B .△m 甲可能等于△m 乙

C .△m 甲一定大于△m 乙

D .△m 甲可能大于△m 乙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F

p S

=

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 F=pS=ρ液ghS ,

因为甲、乙两种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即

ρ甲gh 甲S 甲=ρ乙gh 乙S 乙,

由图知道,h 甲>h 乙,所以

ρ甲S 甲<ρ乙S 乙;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h 的液体,则抽出液体的质量分别是:

△m 甲=ρ甲 △hS 甲, △m 乙 =ρ乙 △hS 乙,

由以上分析知道,△m 甲 <△m 乙,故只有A 符合题意。

14.如图甲,静止在水平地面的容器内装有适量水,底面积为100m 2,上端开口面积为60cm 2。用细线吊着底面积为50cm 2的长方体,使其缓慢浸没于水中,直至物体静止在容器底部,松开细线,物体上表面距水面4cm ,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比未放入物体时增大了41N(容器外壁保持干燥)。图乙是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与物体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 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重力为41N

B .物体的密度为5.5×103kg/m 3

C .图乙中物体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1h 为2cm

D .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2p 为2100P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乙知,当浸入深度为0时,容器内水对底部的压强为

01300Pa p =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液可得,容器内液体的深度

00331300Pa

0.13m 13cm 1.010kg m 10N kg

p h g ρ=

===??液 当浸入深度为1h 时,容器内水对底部的压强为

11500Pa p =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液可得此时容器内液体的深度

1331500Pa

0.15m 15cm 1.010kg m 10N kg

p h g ρ'=

===??液 由图乙知,当10cm h =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为2p ,此时物体浸入水的体积为

2350cm 10cm 500cm V S h ==?=浸物

此时水的高度为

()()3202

500cm 100cm 15cm 13cm 15cm 20cm 60cm V S h h h h S '---?-'''=+=+=下上

物体的高度为

20cm 4cm 16cm h =-=物

10cm h >

水已溢出; A .物体的重力为

()G F G F gS h h ρ=?+?=?+-压压物水水物物

()3342241N 1.010kg m 10N kg 5010m 161010m 44N G --=+?????-?=物

故A 错误; B .由m

V

ρ=

可得,物体的密度 33422

44N 5.510kg m 10N kg 5010m 1610m

m G V gS h ρ--====?????物物物物物 故B 正确;

C .当物体浸入深度为1h 时,根据题意可得

V V V =+水物

01S h S h S h '=+下下物

()

2012

100cm 15cm 13cm 4cm 50cm

S h S h h S '--===下下物 故C 错误;

D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液,可得2p

3322 1.010kg m 10N kg 2010m 2000Pa p gh ρ-''==????=水

故D 错误。 故选B 。

15.如图所示,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两个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静置在水平桌面上,现从容器内抽出高度相等的甲、乙液体,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若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剩余甲、乙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 ′甲和m ′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 )

A .m ′甲

B .m ′甲p ′乙

C .m ′甲>m ′乙,p ′甲>p ′乙

D .m ′甲>m ′乙,p ′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容器内抽出高度相等的甲、乙液体,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即

F F ?=?甲乙①

根据F

p S

=

则有 p S p S ?=?甲甲乙乙②

由图可知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低面积,则

p p ?>?甲乙

根据p gh ρ=可知

ρρ甲乙>

抽出等高的甲、乙液体,此时容器中剩余液体的高度由图可知

h h ''>甲乙

根据p gh ρ=可得剩余部分液体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

p p ''>甲乙

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①式可知抽出部分液体的重力关系

G G ?=?甲乙

m m ?=?甲乙

根据②式由p gh ρ=可得

g hS g hS ρρ?=?甲甲甲甲③

可知当甲、乙容器中液体高度相同时,质量相同。 由公式F

p S

=

和p gh ρ=可得桌面受到甲、乙容器的压力为 F gh S ρ=甲甲甲甲 F gh S ρ=乙乙乙乙

由③式可知

F F 甲乙>

m m >甲乙

m m m '=?+甲甲甲

m m m '=?+乙乙乙

已知m m ?=?甲乙且m m >甲乙,所以

m m ''>甲乙

综上所述,ABD 项不符合题意,C 项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有一个焦距为f 的凸透镜,现在将一个物体从离凸透镜4f 处沿主光轴移动到1.5f 处,在此过程中( )

A .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减小

B .物体和像之间的最小距离为4f

C .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

D .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

后增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

A .从4f 向2f 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减小,从2f 继续向1.5f 处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B .当物距等于2f 时,像距等于2f ,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最小为4f ,故符合题意;

C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从离凸透镜4f 处沿主光轴移动到1.5f 处,物大小不变,像一直变大,因此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一直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D .从4f 向2f 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从2f 继续向1.5f 处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因此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故符合题意。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u 随时间t 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像距v 与t 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乙图中的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物距逐渐增大,根据凸透镜成的实像时有: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从υ2f >到f υ2f <<,但像距只能接近1倍焦距,而不能小于1倍焦距,故只有C 正确,ABD 错误. 所以C 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分析.

18.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 ,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 ′Q ′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B.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圆柱体的右边Q在f和2f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P在2f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

19.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然后改变破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下列图象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柱形凸透镜,所以成像时左右颠倒,上下不变。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左右变大,上下不变,故A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

B.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左右颠倒变大,上下不变,故B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

C.柱形凸透镜成像时左右颠倒,上下不变,不可能出现左右和上下都颠倒的像,故C不可能出现,C符合题意;

D.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左右颠倒变小,上下不变,故D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则()

A.焦距可能为18厘米

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

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由题意可知,物距是30cm,像距20cm,可知物距大于像距;而且此时光屏出现了清晰实像,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可以判断此时的实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且

=>

u f

30cm2

>,故AB不符合题意;

则15cm f

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时,物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会变小,像会变小,所以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小了,故C不符合题意;

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时,此时的物距变为20cm,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此时的像距应该为30cm,即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问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的像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似

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像变为原来一半

C.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f>15cm

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3)由图知,凸透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像,应有物距u>2f,像距v:f<v<2f,求解不等式即可.

(4)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

【详解】

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应该在距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此原理应用于照相机,故A错误;

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因此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会聚成的像变暗.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应有:(50cm-20cm)>2f;f<(70cm-50cm)<2f,解得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0cm<f<15cm,故C错误;

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成像会提前,即像距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2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物体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物距为16cm时,像距也为16cm,即都等于二倍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故A错误;

B. 由图可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即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像会逐渐变小,故B正确;

u=时,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投影仪根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原理制C. 当20cm

成,故C错误;

u=时,即物距处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D. 当12cm

故选B.

【点睛】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12【12个专题汇总,含解析】

专题1 走进物理世界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钦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A.1.6m B.7.5dm C.18cm D.70u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cm。 故选:C。 2.(2018?黄石)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 A.欧姆 B.法拉第C.伽利略D.焦尔 【分析】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的单位。 【解答】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故选:A。 3.(2018?杭州)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 PH 【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

【解答】解: A、用天平可以测出某物体的质量,通过物体质量与砝码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A正确;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通过物体的重力与弹簧的伸长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B正确;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时,通过血液的位置变化得出结论,是观察法,故C错误;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值,通过对比得出测量值,故D正确。 故选:C。 4.(2018?攀枝花)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 D.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攀枝花市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要低于35℃.故B不符合实际; C、一瓶500mL=500cm3的矿泉水的质量在m=ρV=1.0g/cm3×500cm3=500g=0.5kg左右。故C 不符合实际; D、复兴号高铁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50km/h。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5.(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分析】首先对PM2.5的直径作出估测,然后根据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了解作出选择。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计算题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第04期):计算题 24.(2019·东营)(12 分)3 月 12 日,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正式投产首航,其智 能化水平以及挖掘系统、输送系统的高功率配置均为世界之最。(g 取 10N/kg ,ρ水取1.0×103kg/m 3 )主要参数如下表。 (1)满载时,求“天鲲号”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 (2)满载时,求“天鲲号”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若船底需要安装探测仪器,其 面积为 40cm 2,求探测仪器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 (3)“天鲲号”去某水域执行任务,其工作量相当于将 1.36×104t 的淤泥输送至 15m 高的台田上。假设“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泥泵的机械效率为 30%,求完成此任务需 要的时间是多少? 24.答案:(12 分)解: (1)“天鲲号”受到的浮力为: F 浮= G 排=m 排g =1.7×104×103kg ×10N/kg =1.7×108N--------------------------------2 分 (2)“天鲲号”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 =ρ水gh 水=1.0×103kg/m 3×10N/kg ×6.5m=6.5×104Pa ---------------------------------2 分 F 由 p S 得,探测仪器受到水的压力为:

F=pS=6.5×104Pa×40×10-4 m2=260N-----------------------------------------------------2 分 (3)淤泥的质量为:m=1.36×104t=1.36×104×103kg=1.36×107kg 淤泥所受的重力为:G=mg=1.36×107kg×10N/kg=1.36×108N---------------------1 分“天鲲号”绞 吸挖泥船泥泵做的有用功为: 26.(2019·潍坊)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小灯泡R1标有“4V1.6W”字样,定值电阻R2=20Ω,滑动变阻器R3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的阻值均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闭合所有开关,此时电流表A2示数为0.5A.求: (1)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 (3)只闭合开关S3,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小灯泡电功率的变化范围。 【分析】(1)知道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求出灯泡的电阻;只闭合开关S2时,灯泡R1与电阻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闭合所有开关,电阻R2与R3的最大阻值并联,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 (3)只闭合开关S3时,灯泡R1与滑动变阻器R3串联,电流表A1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 压,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大,其实际功率最大,根据求出其大小;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P=UI=I2R求出灯泡的最小功率,然后得出小灯泡电功率的变化范围。 【解答】解:(1)由可得,灯泡的电阻:, 只闭合开关S2时,灯泡R1与电阻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I(R1+R2)=0.2A×(10Ω+20Ω)=6V;

2009-2013年北京高考真题--集合试题汇编

2009-2013年北京高考真题--集合试题汇编 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教师卷 △注意事项: 1.本系列试题包含2009至2013年北京市高考真题,并经过精心校对。 2.本系列文档包含全部试题分类汇编,命名规律为: 2009-2013年北京高考真题--******试题汇编。 3.本系列试题涵盖北京高考所有学科,均有相关实体书出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年北京高考真题数学(文))已知集合{}1,0,1A =-,{}|11B x x =-≤<,则A B = ( ) A .{}0 B .{}1,0- C .{}0,1 D .{}1,0,1- 【答案解析】B 2.(2012年北京高考真题数学(文))已知集合{320}A x x =∈+>R ,{(1)(3)0}B x x x =∈+->R ,则A B =I 【答案解析】D 3.(2011年北京高考真题数学(文))已知全集U=R,集合P={x ︱x 2≤1},那么 A .(-∞, -1] B .[1, +∞) C .[-1,1] D .(-∞,-1] ∪[1,+∞) 【答案解析】D 4.(2010年北京高考真题数学(文))集合,则= (A) {1,2} (B) {0,1,2} (C){x|0≤x<3} (D) {x|0≤x ≤3} 【答案解析】B 2{03},{9}P x Z x M x R x =∈≤<=∈≤P M I (A )(,1)-∞- (B )2(1,)3-- (C )2(,3)3- (D )(3,)+∞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密--------------封------------ --线------ --------内------ ------- -请------- -------不-------------- 要--------------答--------------题-------------------------●

2020中考物理压力和压强

第十三章《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 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 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 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

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 液), 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 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 说明: A 、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 、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 :Pa ;g :N/kg ;h :m C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 、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 F=G FG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内能的利用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内能的利用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他实验的装置如图,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下表) 加热的时间/min 0 1 3 5 7 … 燃料烧完 甲杯水温/℃25 27 32 36 40 (50) 乙杯水温/℃25 26 29 32 34 (42) (1)为了便于比较,小明在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__________. (2)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 __________ . (3)这个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盘中菜籽油的质量.并由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 吸=cm(t-t 0 )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想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_.(填 “偏大”“偏小”或“相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的质量和燃料的质量煤油偏小菜籽油燃烧放出热量的一部分被水吸收【解析】 (1)要想通过水吸收的热量来体现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则必须控制两杯水的质量以及煤油和菜籽油的质量相等;(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得快,甲杯水吸收的热量多,煤油的热值较大;(3)由于燃料不一定完全燃烧,且给水加热时有热损失,因此根据Q吸=cm(t-t0)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要比菜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利用这个热量计算出菜籽油的热值,要比真实值偏小.故答案为(1)水的质量和燃料的质量;(2)煤油;(3)偏小;菜籽油不一定完全燃烧,且放出的热量不可能全部被水吸收,有热量损失. 2.(实验探究)小军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lmin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

光学部分-中考物理真题专题分类汇编2018年

专题分类:光学部分 1.(2018·长沙)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应选用(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小明竖直放好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A和B的位置;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B(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解析:(1)利用玻璃板便于观察玻璃板后的蜡烛,以确定像的位置;(2)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3)A靠近器材M,则蜡烛B也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玻璃板;(2)大小;(3)靠近。 2.(2018河北)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 【答案】 (1). 湖面 (2). 折射 (3). 反射 解答:云在水中飘说明云是运动的,是以湖面为参照物;水中的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湖面;折射;反射。 3.(2018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什么关系?

2019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2019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8?天津)中国选手张湘祥在奥运会上获得男子举重62kg级冠军,挺举成绩是176kg,图为他比赛时的照片。他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最接近() A.600J B.1200J C.1800J D.3400J 【分析】根据G=mg求出杠铃的重力,估测出举高的高度,根据W=Gh求出对杠铃做的功。 【解答】解:杠铃的重力: G=mg=176kg×10N/kg=1760N, 张湘祥的身高约为1.60m; 在挺举过程中把杠铃举高的高度为张湘祥的身高加上0.4m,即: h=1.60m+0.4=2.0m, 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 W=Gh=1760N×2.0m=3520J。 故选:D。 2.(2018?长沙)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推力对汽车做了功 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吊车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D.举重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力和距离的方向要一致);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A、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只有力没有距离;故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故A 错误; 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拉力方向竖直向上,移动距离的方向水平向前;两个方向相互垂直,故吊车的拉力对重物没有做功;故B错误;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移动距离的方向水平向前,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两个方向相互垂直,故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故C错误; D、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移动距离的方向也竖直向上,两个方向一致;故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功;故D正确; 故选:D。 3.(2018?盐城)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A.0.02J B.0.2J C.2J D.20J 【分析】首先估测物理课本的质量,然后计算它的重力,然后再估测课桌的高度,最后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m=200g=0.2kg, G=mg=0.2kg×10N/kg=2N, 课桌高度约为1m, 人对课本做的功:W=Gh=2N×1m=2J。 故选:C。 4.(2018?广州)如图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匀速直线运动到Q,OP段拉力F1为300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 A.W1>W2 B.W1<W2 C.P1>P2 D.P1<P2 【分析】(1)根据W=Fs分别计算F1和F2所做的功,然后比较即可; (2)根据P= = =Fv分析比较F1和F2所做的功的功率的大小。 【解答】解: (1)由图知,OP段的路程s1=4m,PQ段的路程s2=6m, OP段拉力F1做的功为:W1=F1s1=300N×4m=1200J,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20-2020年)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20-2020年)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8年)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2018年 2018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今年北京卷的高考大作文仍然是二选一,要求考生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 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 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 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2018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图片版: 2018北京高考微作文题目: 2017年 大作文题目二选一:“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 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 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 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 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 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你怎么看? 【2017年北京高考微写作题三选一】北青报记者刚刚获悉,今 年高考作文“微写作”是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1.《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 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 原著,自圆其说。 3.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 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 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2016年 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 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综合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A B ρρ ∶=8∶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 A.F F 甲乙 ∶=1∶1,p p 乙 甲 :=1∶2 B.F F 甲乙 ∶ =1∶1,p p 乙 甲 :=1∶4 C.F F 甲乙 ∶=1∶2,p p 乙 甲 : =2∶1 D.F F 甲乙 ∶ =8∶1,p p 乙 甲 :=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按(甲)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A B F G G =+ 甲 若按(乙)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A B F G G =+ 乙 故 A B A B 11 F G G F G G + == + 甲 乙 ∶ 由 m V ρ=,可得 A A A B B B B A B A 1 8 V m m V m m ρρ ρ ρ == =? 则AB两物体的边长之比为 1 2 ,则AB两物体的面积之比为 1 4 ,因为所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 B B A A B A 1 4 F F F S S S F S F S F S p p =??= == 甲 乙 甲 乙乙 甲 甲 乙 故选B。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体 A、B 高度相等,其底面积 S 的大小关系为 S A>S B.现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发现 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恰好均相等.则关于对切去部分的质量△m A、△m B以及底面积△S A、△S B的判断,正确的是() A.△S A>△S B,△m A=△m B B.△S A>△S B,△m A>△m B C.△S A<△S B,△m A>△B D.△S A<△S B,△m A<△m B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p= F G mg Vg Sgh S S S S S ρρ =====ρgh,柱体 A、B 高度相等,且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相等,所以有: ρA gh=ρB gh,故ρA=ρB,水平地面上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G,根据 G=mg、ρ=可得,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 ρA(S A﹣△S A)gh=ρB(S B﹣△S B)gh,则S A﹣△S A=S B﹣△S B,又因为S A>S B,所以, △S A>△S B,故CD错误; 因为S A>S B,柱体 A、B 高度相等,所以A的体积大于B的体积,又因为ρA=ρB,所以,m A>m B,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m A﹣△m A)g=(m B﹣△m B)g,即m A﹣△m A=m B﹣△m B,所以,△m A>△m B,故A错误,B正确.故选B. 3.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各自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若把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所示,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A. p1+p2B. p12+p22 C. 33 12 2 1 p p p + D. 33 12 2 2 p p p + 【答案】D 【解析】 【详解】 设两正方体的密度为ρ,边长分别为L甲和L乙,

2020中考物理试题汇编10内能(1)

专题10 内能 一、选择题 1.(2020·四川省成都市)小叶同学用酒精灯对冰块加热,研究冰的熔化现象。图中,甲乙两条图线中的一条,是他依据实验数据绘制而成。已知m冰=0.1kg,c水=4.2×103J/(kg?o C),c冰= 2.1×103J/(kg?o 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小叶绘制的是乙图线 B. 0~1min内冰块吸收的热量为2.1×103J C. 1~3min内温度不变,说明冰块没有吸收热量 D. 如果酒精完全燃烧,酒精灯的加热效率可以达到100% 【答案】A 【解析】 , 则

即加热时间应为2min,小叶绘制的是乙图线;故A正确、B错误;C.冰属于晶体,1~3min处于熔化阶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即使酒精完全燃烧,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必然有一部分消耗在空气中,加热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D错误。 故选A。 2.(2020·四川省成都市)端午佳节,人们常食用盐蛋。盐蛋的一般制作方法:在洗净的鸭蛋表面涂抹白酒,粘上盐后用纸包起来,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鸭蛋变咸是一种扩散现象 B. 鸭蛋变威是因为内部产生了盐 C. 煮盐蛋升温的过程中,盐蛋内能不变 D. 盐蛋冷却降温的过程中,盐蛋内能增大 【答案】A 3.(2020·山东省泰安市)下面是研究黑点标注的物体内能改变的情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 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 B. 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一段时间 C. 冬天,用热水袋对手进行取暖 D. 水烧开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A.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铁丝的内能,符合题意; B.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一段时间,是热传递改变钢球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冬天,用热水袋对手进行取暖,是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科普阅读题-中考物理真题专题分类汇编2018年

31科普阅读题 22.(2018?烟台) 神奇的光伏高速公路 全球首段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2017年12月28日在山东济南通车,光伏路面全长1120米,路面顶层是类似毛玻璃的新型材料,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保证轮胎不打滑的同时,还拥有较高的透光率,让阳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阳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发电装机容量峰值功率为817.2kW.预计年发电量约100万千瓦,参与测试的一名中巴车司机说:“路面的感觉和平常高速一样,刹车距离和平常路面一样。”在冬季,这段路面还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消融冰雪,确保行车安全。 报道称,这光伏滑路面还预留了电磁感应线圈,随着电动汽车无线技术的配套,未来可实现电动车边跑边充电,预留的信息化端口还可接入各种信息采集设备:车辆信息、拥堵状况等信息将汇聚成交通大数据,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智慧云控平台,通过智能系统,车辆管控等措施,能更有效的提升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 晒晒太阳就能发电,公路变成”充电宝”,自行融化路面积雪…,这就是智见公路的先行案例。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交章中有个物理量的单位有误,请你指出来并改正; (2)简要描述“新型材料”的特性; (3)光伏高速公路的设计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回答三点即可)。 【分析】(1)功率的单位是W、kW;电功、电能的单位是千瓦时;

(2)根据题中信息从摩擦、透光率、能量转化、电磁感应几方面分析解答;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 电磁感应线圈: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解答】答:(1)功率的单位是W、kW;电功、电能的单位是千瓦时,故题目中的错误“预计年发电量约100万千瓦”,应该为“100万千瓦时”; (2)有题中信息知:“新型材料”的特性为:摩擦力大,保证轮胎不打滑; 透光率高使下面的太阳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 还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消融冰雪,确保行车安全电; 磁感应线圈可实现电动车边跑边充电; (3)①路面顶层是类似毛玻璃的新型材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车辆行驶时与地面的摩擦力; ②阳光穿透它达到中层的光伏发电组件时,消耗太阳能,产生电能,即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③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若将预留的金属线圈与太阳能电池相连,线圈中会用电流,电流周围就会产生磁场,当电动汽车内的线圈随汽车运动时,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在汽车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实现运动中的无线充电,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 【点评】考查了物理量的单位、增大摩擦力的方法、能量转化以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运用。 18.(2018·潍坊)北京8分钟 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全世界,同时宣告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短短8分钟的表演却蕴涵着大量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闭幕式上,演员穿着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道具进行轮滑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达到最佳表演效果,需要严格控制道具的质制作团队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和创新,经过反复对比和测试,最终确定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作为制作材料。最终版的熊猫木偶道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27

(9月最新修订)2011全国各地100套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27:比热容热 机 一、选择题 1.(2011江苏南京,第10题)小明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并结合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寒冬季节盛有水的水缸放在室外不可能破裂 B.标准大气压下,铝在660℃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铁球可能是实心的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答案】D 2.(2011甘肃兰州,第10题)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A.2.1×103J/(kg·℃) B.4.2×103J/(kg·℃) C.1.2×103J/(kg·℃)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答案】A 3.(2011湖南株洲,第13题)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湘江边得浅水滩处却感觉到凉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 【答案】D 4.(2011江苏宿迁,第12题)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

比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 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答案】A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9-2013年北京高考真题--数列试题汇编

2009-2013年北京高考真题--数列试题汇编 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教师卷 △注意事项: 1.本系列试题包含2009至2013年北京市高考真题,并经过精心校对。 2.本系列文档包含全部试题分类汇编,命名规律为: 2009-2013年北京高考真题--******试题汇编。 3.本系列试题涵盖北京高考所有学科,均有相关实体书出售。 i.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2013年北京高考真题数学(文))若等比数列{}n a 满足2420a a +=,3540a a +=,则公比q =;前n 项和n S =。 【答案解析】2,121n +- 2.(2012年北京高考真题数学(文))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若112a =,23S a =,则2a =; n S =. 【答案解析】11(1)4n n + 3.(2011年北京高考真题数学(文))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12,a 4=4,则公比q=______________;a 1+a 2+…+a n =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2 2121--n 4.(2009年北京高考真题数学(文))若数列{}n a 满足:111,2()n n a a a n N *+==∈,则5a =;前8项的和8S = .(用数字作答) 【答案解析】16 255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密--------------封------------ --线------ --------内------ ------- -请------- -------不-------------- 要--------------答--------------题-------------------------●

备战中考物理与压力与压强有关的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如所示,一密度均匀的实心物块放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若沿虚线将该物块切去一部分,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p',则() A.p < p' B .p > p' C.p= p'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原来物体的重力为G原,梯形的下表面积为S1;给原来的物体增加G部分的物体,如图所示,成为规则物体,那么,整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1111 G G G G G p p S S S S + ==+=+ 原原 总 ; 沿虚线将该物块切去一部分,设此时剩余部分的重力为G',梯形的下表面积为S2,根据第一幅图的情况可知,质量和面积是等比例减小的,所以总压强是不变的。根据关系可知: G G G G G p p S S S S + ==+=+ 总 2222 '' '; 根据p总相等可得: 1 G G p p S S +=+ 2 ' 那么: 1 G G p p S S = 2 -'->0 所以: p>p′; 故选B。 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面上,A的边长比B大.如果从其正中间水平或竖直方向打通一个横截面积大小相同的圆柱形的小孔后,使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相等.设想了下列四种做法:

(1)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2)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3)B水平打孔、A竖直打孔;(4)A水平打孔、B竖直打孔; 以上想法中能实现目的是 A.(1)、(2)B.(1)、(3) C.(2)、(3)D.(2)、(3)、(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两个正方体质量相等的放在水平面上,由于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A、B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又因为A的边长比B大,所以A、B的底面积S A >S B,由p=F/S可知,A、B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A<p B; (1)当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时;A小孔的重力为G A′=S孔G/S A,B小孔的重力为G B′=S孔G/S B,则G A′<G B′,由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力F′=G-G′,则F A′>F B′;由于A、B的底面积不变,S A>S B;由p=F/S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 A′可能会与p B′相等,故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可行; (2)柱状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是p=ρgh,当竖直打孔时,由于物体仍是柱状体且高度不变,由p=ρgh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所以,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仍是p A<p B,故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不可行; (3)由(2)知道,若A竖直打孔,A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由(1)知道若B水平打孔,则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由p=F/S可知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 B′会减小,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可以达到相等,故A竖直打孔B水平打孔可行; (4)A水平打孔,由于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由p=F/S可知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 p A′减小,B竖直打孔,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 p A′<p B′,故A水平打孔、B竖直打孔不可行;综上所述只有B正确,故选B. 3.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烧杯质量为100 g,活塞面积为7×10-5 m2,g取10 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表,并在图乙中作出沙子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 (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__________相同.(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表示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 (4)沙子在1.0~1.5min内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常,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小明再用50g水和100g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t为横坐标,分别画出50g水和100g水的Q-△t图象.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Q=k△t.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k值与对应水的__________之比相等。 【答案】(1)18 (2)吸收的热量(3)答案如图所示(4)没有及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沙子受热均匀(5)质量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吸热升温快慢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吸热的多少等因素有关。在实验中要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就需要选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采用相同的加热器,可以使水和沙子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热量相等。在实验器材中还需要搅拌棒,沙子是固体,加热时间/min0.5 1.0 1.5 2.0 2.5 升高的 温度/℃ 水 2.0 4.0 6.08.010.0 沙子 4.37.915.218.421.5

加热时上下沙子受热不均匀,需要不断搅拌;水是液体,加热时通过对流使其受热均匀的。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利用Q=cm△t计算,水的比热是相同的,Q与△t是正比关系,所以画出来的是过原点的直线,利用Q=k△t表示它们的关系时,k=cm,c是比热容,是一个定值,实验中改变水的质量m,就是改变了k的值。 考点: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热升温快慢 2.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_______(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________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金属块. (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_______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

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

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声现象 一.选择题 1.(2017·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2.(2017·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3. (2017·西宁)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4. (2017·安顺)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5. (2017·黑龙江)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1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 6. (2017·山西)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1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7. (2017·通辽)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生的音调会改变 8. (2017·牡丹江)下列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 A.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B.用麦克风唱歌可以提高音调 C.听到的鼓声是通过地面传来的D.小声说话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9. (2017·鄂尔多斯)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C)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