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系统评价方法

第六章 系统评价方法

第六章 系统评价方法
第六章 系统评价方法

系统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张庆普

第六章系统评价方法

6.1系统评价原理

系统评价就是全面评定系统的价值。系统评价问题是由评价对象(What)、评价主体(Who)、评价目的(Why)、评价时期(When) ,评价地点(Where)及评价方法(How)等要素(5WlH))构成的问题复合体。

评价对象是指接受评价的事物、行为或对象系统,如待开发的产品、待建设或建设中的项目等。评价主体是指评定对象系统价值大小的个人或集体。效用值(无量纲,值域为〔0, 1〕)与益损值(货币单位)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效用曲线来刻画。效用曲线因人而异,可通过心理实验或辨优对话的方式得到,从理论上来说应有3种类型,如图6一1所示。

其中型曲线所反映的主体一般是一种谨慎小心、避免风险、对损失比较敏感的偏保守型的人,且其所处外部环境可能不是很好;

型曲线所反映主体的个性特征恰恰相反,这类主体对损失的反应

迟缓,而对利益比较敏感,是一种不怕风险、追求大利的偏进取型

的人,且其所处外部环境大多较好;型曲线所反映的主体极其理性,是一种较少主观感受的“机器人”。大量实验证明,大多数行

为主体的效用曲线为型,而具有型效用曲线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评价目的即系统评价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能发挥的作用。评价时期即系统评价在系统开发全过程中所处的阶段。评价地点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评价对象所涉及到的及其占有的空间,或称评价的范围;其二是指评价主体观察问题的角度和高度,或称评价的立场。

在管理系统工程中,评价即评定系统发展有关方案的目的达成度。系统评价的一般过程如图6一2所示。

系统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是:以经济分析为基础的费一效分析法;以多指标的评价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为特点的关联矩阵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费用是为达到系统目的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牺牲。在系统评价中要特别重视对以下各组费用中后边费用的认识和研究:货币费用与非货币费用、实际费用与机会费用、内部费用与外部费用、一次性费用与经常费用。

效益是实现某个目的的经济效果,常可换算成货币值;有效度是用货币以外的数量尺度表示的效果,这往往是对系统方案社会效果的度量,具有重要意义。

6.2关联矩阵法

关联矩阵法是常用的系统综合评价法,它主要是用矩阵形式来表示各替代方案有关评价指标及其重要度与方案关于具体指标的价值评定量之间的关系。设有:

A1,A2,…,Am是某评价对象的m个替代方案;

X1, X2,…,Xn是评价替代方案的n个评价指标或评价项目;W1,W2,…,Wn是n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Vi1,Vi2,…,Vin是第i个替代方案Ai的关于

的价值评定量。

则相应的关联矩阵表如表6一1所示。

H?切斯纳提出的综合方法是,根据具体评价系统,确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相应的权重,然后对评价系统的各个替代方案计算其综合评价值,即求出各评价指标评价值的加权和。

应用关联矩阵评价方法的关键,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度(即权重Wj)以及根据评价主体给定的评价指标的评价尺度,确定方案关于评价指标的价值评定量(Vij)。下面结合一例子来介绍两种确定权重及价值评定量的方法。

逐对比较法

其基本的做法是:对各替代方案的评价指标进行逐对比较,对相

对重要的指标给予较高得分,据此可得到各评价项目的权重Wj。再

根据评价主体给定的评价尺度,对各替代方案在不同评价指标下一

一进行评价,得到相应的评价值,进而求加权和得到综合评价值。

现以某紧俏产品的生产方案选择为例加以说明。

例6一1某企业为生产某紧俏产品制定了三个生产方案,它们是: A1:自行设计一条新的生产线。

A2:从国外引进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

A3: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改装一条生产线。

通过权威部门及人士讨论决定评价指标为五项,它们分别是:

①期望利润;②产品成品率;③市场占有率;④投资费用;⑤产

品外观。

根据专业人士的预测和估计,实施这三种方案后关于五个评价项

目的结果如表6一2所示。

现将评价过程介绍如下:

首先,用逐对比较法,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6一3所示。(每次进行两个元素的比较)

如表中的期望利润与产品成品率相比,前者重要,得1分,后者得零分,依此类推。最后根据各评价项目的累计得分计算权重,如表6一3最后一列所示(表中最后一行显示“产品外观”权重为零,问题及原因何在?应如何解决?)。

随后由评价主体(一般为专家群体)确定评价尺度,如表6--4所示,以使方案在不同指标下的实施结果能统一度量,便于求加权和。

6.3A?古林法

当对各评价项目间的重要性可以作出定量估计时,A?古林(A.1. Klee)法比逐对比较法前进了一大步。它是确定指标权重和方案价值评定量的基本方法。现仍以上述评价问题为例来介绍此方法。

例6-2首先,按下述步骤确定评价项目的权重:

(1)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度尺。如表6-6所示,按评价项目自上而下地两两比较其重要性,并用数值表示其重要程度,然后填入表6-6的Rj一列中。(Rj表示自上而下两个指标的重要程度的倍数关系)

由表6-6可知(如何得到?有何问题?),期望利润的重要性是产

品成品率的3倍;同样,产品成品率的重要性是市场占有率的3倍。由于投资费用重要性是市场占有率的2倍,故反之,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性是投资费用的0.5倍;又投资费用的重要性是产品外观的4倍。最后,由于产品外观已经没有别的项目与之比较,故没有R值。

(2) Rj的基准化处理。设基准化处理的结果为Kj,以最后一个评价指标作为基准,令其K值为1,自下而上计算其他评价项目的K值。如表6-6所示,凡列中最后一个K值为1,用1乘上一行的R值,得1X4=4,即为上一行的K值(表中箭线表示),然后再以4乘上一行的R值,得4X0.5=2等,直至求出所有的K值。

(3)Kj的归一化处理。将Kj列的数值相加,分别除以各行的K值,

所得结果即分别为各评价项目的权重Wj,显然有习

(即归一化)。由表表6-6可知,

余可类推。

算出各评价项目的权重后,可按同样的计算方法对各替代方案逐项进行评价。这里,方案Ai在指标Xj下的重要度Rij不需再予估计,可以按照表6-2中各替代方案的预计结果按比例计算出来。

如对期望利润(X1)的R值因A1的期望利润为650万元,A2的期望利润为730万元,则在表6-7中,R11=650/730=0.890,R21=730/520=1.404,等等。然后按计算Kj和Wj的同样方法计算出Kij。如在表6-7中,各方案在第一个评价指标下经归一化处理的评价值为:

在表6一7中有以下两点需要说明:

①在计算投资费用时,希望投资费用越小越好,故其比例取倒数,即

②在计算产品外观时,参照表6-4,美观为4分,较美观为3分,

所以

综合表6-6和表6-7的结果,即可计算3个替代方案的综合评定结果,见表6-8。由表6-8可知,替代方案A2所对应的综合评价值V2为最大,V1(A1)次之,V3(A3)最小。

6.4层次分析法

基本原理

?产生与发展

许多评价问题的评价对象属性多样、结构复杂,难以完全采用定量方法或简单归结为费用、效益或有效度进行优化分析与评价,也难以在任何情况下,做到使评价项目具有单一层次结构。这时需要首先建立多要素、多层次的评价系统,并采用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方法或通过定性信息定量化的途径,使复杂的评价问题明朗化,如图6-3、6-4所示,即为这样的评价问题。

图6-3投资效果评价结构模型

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萨迪(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解析递阶过程,通常意译为“层次分析”)方法。

1971年T.L.萨迪曾用AHP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所谓“应急计划”,1972年又为美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电力在工业部门的分配问题,1973年为苏丹政府研究了苏丹运输问题,1977年在第一届国际数学建模会议上发表了“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层次分析法”,从此AHP方法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在除方案排序之外的计划制定、资源分配、政策分析、冲突求解及决策预报等广泛的领域里得到了应用。该方法具有系统、灵

活、简洁的优点。

1982年11月,在中美能源、资源、环境学术会议上,由T.L.萨迪的学生H.高兰民柴(H. Gholamnezhad)首先向中国学者介绍了AHP方法。近年来,在我国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成果评价等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1988年在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AHP学术会议。近年来,该方法仍在管理系统工程中被广泛运用。

?基本思想和实施步骤

AHP方法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有关人员的判断,确定备选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整个过程体现了人们分解-判断-综合的思维特征。

在运用AHP方法进行评价或决策时,大体可分为以下4个步骤进行:(1)分析评价系统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4)计算各层要素对系统目的(总目标)合成(总)权重,并对各备选方案排序。

?基本方法举例—投资效果评价

图6-5投资效果评价结构示意甲

(1)建立该投资评价问题的递阶结构(见图6-5)。

(2)建立各阶层的判断矩阵A,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式中,相比的重要性标度。标度定义见表6-9.

示。

(3)求各要素相对于上层某要素(准则等)的归一化相对重要度向量

常用方根法,即:

的计算一般需在求得重要度向量后进行,可归结在同一计算表(如

表6-10)中。

(4)求各方案的总重要度计算过程和结果如表6-11所示。

结果表明,三个方案的优劣顺序为:C1、C3、C2,且方案C1明显优于方案C2和C3。

AHP一般方法

1.建立评价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1)三个层次

1)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要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期望实现的理想结果,是系统评价的最高准则,因此也称目的或总目标层。

2)中间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等,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3)最低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措施等,是评价对象的具体化,因此也称为方案层。

(2)三种结构形式

1)完全相关结构,如图6-2所示。

2)完全独立结构—树形结构。

3)混合结构(包括带有子层次的混合结构),如图6-3所示。

(3)两种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的方法

1)分解法。

2)解释结构模型化方法(ISM法):评价系统要素的层次化。

(4)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各层次要素间须有可传递性、属性一致性和功能依存性,防止在AHP方法的实际应用中“人为”地加进某些层次(要素)。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每一层次中各要素所支配的要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否则会给两两比较带来困难。

3)有时一个复杂问题的分析仅仅用递阶层次结构难以表达,需引进循环或反馈等更复杂的形式,这在AHP中有专门研究。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1)判断矩阵的性质

选择1-9之间的整数及其倒数作为aij取值的主要原因是,它符合人们进行比较判断时的心理习惯。实验心理学表明,普通人在对一组事物的某种属性同时作比较,并使判断基本保持一致时,所能够正确辨别的事物最大个数在5-9个之间。

(2)两两比较判断的次数。两两比较判断的次数应为:n(n-1)/2,这样可避免判断误差的传递和扩散。

(3)定量指标的处理。遇有定量指标(物理量、经济量等)时,除按原

方法构造判断矩阵外,还可用具体评价数值直接相比,这时得到的矩阵为定义在正实数集合上的互反矩阵。

(4)一致性检验方法

1)计算一致性指标C.I.

2)查找相应

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Random Index)。表6-12给出了1-14阶正互反矩阵计算1000次得到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是同阶随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的平均值,其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一致性判断指标随n增大而明显增大的弊端。

3)计算一致性比例C. R.(Consistency Ratio)

3.要素相对权重或重要度向量W的计算方法

(1)求和法(算术平均法)

计算步骤:

②将归一化后的各列相加;

③将相加后的向量除以n即得权重向量。

(2)方根法(几何平均法)

计算步骤:①A的元素按行相乘得一新向量;②将新向量的每个分量开n次方;③将所得向量归一化即为权重向量。

方根法是通过判断矩阵计算要素相对重要度的常用方法。

(3)特征根方法

由正矩阵的Perron定理可知,W的分量均为正分量,可以用幂法求出及相应的特征向量W。该方法对AHP的发展在理论上有重要作用。

(4)最小二乘法。用拟合方法确定权重向量

使残差平方和为最小,这实际是一类非线性优化问题。

AHP方法在系统评价中的应用举例

1.科研课题的评价与选择(结构模型如图6-4所示)

A-B判断矩阵、B-C判断矩阵及其处理如表6-13所示。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精心整理培训资料—2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评价标准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 Coi—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 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 为: 1 2 9:00 3、降水评价方法 降水酸度(pH值)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一般将pH<5.60的降水称为酸雨。用降水pH 年均值和酸雨出现的频率评价酸雨状况。 三、沙尘暴评价 (总站生字﹝2004﹞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沙尘天气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31号)规定进行评价。详见表3-7。 表3-7 沙尘天气分级颗粒物浓度限值单位: mg/Nm3

10 2、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者,其分级下降一级; 3、未达到分级标准的其它沙尘现象统称为“受沙尘天气影响”。 四、地表水评价 限值进行比较,以该断面(或河流)污染最重因子的类别作为该断面(河段)的水质综合类别。 ⑵地表水域功能标准 根据陕西省地表水域功能标准进行水质超标状况评价 ⑶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污染分担率来计算和评价各水域(或河流)间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际变化(污染指数计算,采用第Ⅲ类标准值)。

农业推广

1、结合你自身的工作实际或亲身经历,谈谈你心中的农业推广是什么?P1 2、如何理解教材中农业推广的定义。请举例说明。P1 3、如何通过农业推广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P4 4、你为什么要学习农业推广?计划如何学习农业推广P10? 5、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P22-23 6、阐述需求层次理论。P24-25 7、怎样才能达到农民自愿改变行为的目的?P34-35 8、扩散规律说明了什么?P39 9、为什么说创新的关键阶段以后就不需要推广措施的支持了。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P41 10、创新的个体采用过程对提高推广效果有什么实际意义?P43-44 11、创新的纯体采用过程和创新扩散有区别吗?为什么?P38、43 1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创新的采用效果。P46-48 13、案例分析: 在一个村庄中,一个农民在自己的田里种植着一种高产新品种的小麦,已经有四年了,可他的村庄里没有任何人效仿。只是他的几个亲密的亲戚和朋友才得知有关他试验情况的信息,并且他们种植这一新品种也获得_r成功。直到该创新者第一次种植试验过去四年后,推广服务组织才开始在村庄宣传这一新的品种,然后,这一新品种迅速地为村庄里大多数人所采用。题目: (1)谈谈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 从宏观大环境看,政策扶持力度有限,法律法规保护不够;从微观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破落、陈旧,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合拍,与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不相称,既影响了农村工作,也制约了自我发展。具体说来:行政干预严重;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低(指农业推广费用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分布不合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性等。 (2)谈谈推广组织是如何使创新得以传播的?【宣传、示范、利益诱导】P120 农业推广作业2 1、哪种推广体系更适合你所在地区的情况?为什么?P51 2、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P60-62 3、为什么说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多元化应该是改革的方向?P58 4、农业推广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的优缺点是什么?P71 5、结合当地实际,谈谈哪种农业推广技术服务形式是比较理想的推广方式?为什么? P71-74

第六章 系统评价方法

系统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张庆普

第六章系统评价方法 6.1系统评价原理 系统评价就是全面评定系统的价值。系统评价问题是由评价对象(What)、评价主体(Who)、评价目的(Why)、评价时期(When) ,评价地点(Where)及评价方法(How)等要素(5WlH))构成的问题复合体。 评价对象是指接受评价的事物、行为或对象系统,如待开发的产品、待建设或建设中的项目等。评价主体是指评定对象系统价值大小的个人或集体。效用值(无量纲,值域为〔0, 1〕)与益损值(货币单位)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效用曲线来刻画。效用曲线因人而异,可通过心理实验或辨优对话的方式得到,从理论上来说应有3种类型,如图6一1所示。 其中型曲线所反映的主体一般是一种谨慎小心、避免风险、对损失比较敏感的偏保守型的人,且其所处外部环境可能不是很好; 型曲线所反映主体的个性特征恰恰相反,这类主体对损失的反应 迟缓,而对利益比较敏感,是一种不怕风险、追求大利的偏进取型 的人,且其所处外部环境大多较好;型曲线所反映的主体极其理性,是一种较少主观感受的“机器人”。大量实验证明,大多数行

为主体的效用曲线为型,而具有型效用曲线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评价目的即系统评价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能发挥的作用。评价时期即系统评价在系统开发全过程中所处的阶段。评价地点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评价对象所涉及到的及其占有的空间,或称评价的范围;其二是指评价主体观察问题的角度和高度,或称评价的立场。 在管理系统工程中,评价即评定系统发展有关方案的目的达成度。系统评价的一般过程如图6一2所示。 系统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是:以经济分析为基础的费一效分析法;以多指标的评价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为特点的关联矩阵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费用是为达到系统目的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牺牲。在系统评价中要特别重视对以下各组费用中后边费用的认识和研究:货币费用与非货币费用、实际费用与机会费用、内部费用与外部费用、一次性费用与经常费用。 效益是实现某个目的的经济效果,常可换算成货币值;有效度是用货币以外的数量尺度表示的效果,这往往是对系统方案社会效果的度量,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推广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2)

农业推广作业1 1、结合你自身的工作实际或亲身经历,谈谈你心中的农业推广是什么?P1 2、如何理解教材中农业推广的定义。请举例说明。P1、光盘 3、如何通过农业推广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P4 4、你为什么要学习农业推广?计划如何学习农业推广?P10 关于如何学习农业推广?本人认为应从理论联系实际入手去阐述 5、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P22下-23 6、阐述需求层次理论。P24-25 7、怎样才能达到农民自愿改变行为的目的?P34-35 8、扩散规律说明了什么?P39 9、为什么说创新的关键阶段以后就不需要推广措施的支持了。P41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P42(推广人员想方设法促成关键阶段的到来) 10、创新的个体采用过程对提高推广效果有什么实际意义?P43-44 11、创新的群体采用过程和创新扩散有区别吗?为什么?P38、44 1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创新的采用效果。P46-48 13、案例分析: 在一个村庄中,一个农民在自己的田里种植着一种高产新品种的小麦,已经有四年了,可他的村庄里没有任何人效仿。只是他的几个亲密的亲戚和朋友才得知有关他试验情况的信息,并且他们种植这一新品种也获得了成功。直到该创新者第一次种植试验过去四年后,推广服务组织才开始在村庄宣传这一新的品种,然后,这一新品种迅速地为村庄里大多数人所采用。题目: (1)谈谈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 总的原因是推广工作没有跟上。可能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本身的问题。如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落后,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合拍,与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不相称,既影响了农村工作,也制约了自我发展;农业推广组织受行政干预严重,不以农业推广工作为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分布不合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性等。 (2)谈谈推广组织是如何使创新得以传播的?(宣传、示范、利益诱导)P120 农业推广作业2 1、哪种推广体系更适合你所在地区的情况?为什么?P51 2、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P60-62 3、为什么说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多元化应该是改革的方向?P58 4、农业推广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的优缺点是什么?P71 5、结合当地实际,谈谈哪种农业推广技术服务形式是比较理想的推广方式?为什么?P71-74 6、根据你的观点,如何才能开展好对农民的推广服务?P71-74 7、农业推广计划的编制程序包括哪些步骤?P84 8、农业推广计划包括哪些具体计划?P98上 9、一个好的指标要具备哪些要素?P87 10、如何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请举例说明。P84-89 农业推广作业3 1、什么是推广沟通?P100 2、什么是互动?在与农民沟通过程中怎样才能达到互动?P108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提高农业推广沟通的有效性?P119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 (1)

*******公司 ****年度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公司以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识别本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并根据法规的要求和组织本身的价值观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制订出目标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现就有关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报告以下,并提交管理评审会议审议。 一、年度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策划和评价要求 按照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对本年度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进行策划,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方法、过程记录、评价报告编制、控制措施和时间进度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并对评价范围、重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做了安排,明确环境因素识别时态、状态和情况状况,推荐评价方法。各有关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运用适宜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全面的识别和评价。保证了环境因素识别的全面、评价方法适宜、评价标准准确、评价结果有效。 二、各单位环境因素评审情况及结果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工作从去年1月上旬开始,各单位建立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的过程记录,从涉及产品、活动、服务三方面的基层单元做起,进行调查,对识别情况进行了归类、汇总、分析,评审。 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按照确定的识别评价方法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所辖区域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平衡、排序和汇总,评价、判断出重要环境因素,编制了完整的识别评价结果记录。 1、识别原则 各单位为了确保环境因素识别全面性、评价充分性和方法适宜性,确定环境管理和节能减排的控制重点,首先进一步明确了识别原则,评价方法以保证识别的符合性: (1)环境因素识别时是否充分考虑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所使用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一先用“是/非判断法”将能直接判定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在表中“直接判定”栏中画上“√”。 可直接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包括: 1法律法规有要求的情况 ——已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法规及强制标准要求的,如排放超标; ——虽未超标,但当地政府高度关注或强制监测的; ——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的物质,重污染工艺,大耗能装置。 2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可能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 3相关方有合理投诉的。 4对相关方能够施加影响且环境影响严重的。 二用“因子打分法”对其余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取a~g七个因子,其中a~e用于污染类环境因素的评价,f和g用于能源资源类环境因素的评价。 污染类环境因素的总分M=a+b+c+d+e。当M≥15时,该环境因素为重要环境因素。 能源资源类环境因素的总分N=f+g。当N≥7时,该环境因素为重要环境因素。 评价因子以及等级和分值的设定见下表。

您的评价: 加入到专题收藏文档 文件夹 标签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环境因素的识别丶评价方法浅析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方法浅析摘要:本文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实用性出发,总结了环境因素的识别原则,分析并提出了过程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LCA)、专家评议法等常用的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步骤。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是非判断法、多因子评分法的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准则,为准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提供两种环境因素评价的参考方法。最有效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应根据组织的环境因素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组合,这样才能获得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对组织本身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价、确定重大环境因素。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最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来取得环境绩效,所以,环境因素的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是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对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来说,只有尽可能充分地识别出环境因素才能为体系的建立打好基础。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则保证了环境因素控制的重点突出、方向明确。然而,在某些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中,对于环境因素的识别往往存在不足之处。如:环境因素识别不充分;识别不切合实际,不能抓住重点;仅着眼于现行的生产活动,忽视了能源、资源消耗和产品或服务过程的环境因素等。对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的应用,有的不能满足组织环境因素实际情况,评价方法不适应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因而出现生搬硬套,评价不准确,造成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不正确,使控制对象偏离实际,导致体系运行的环境绩效不明显,体系运行处于形式化。为此,如何全面和客观地识别环境因素,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并正确的进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一步。本文试图总结常用的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分析几种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为有关组织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一、环境因素的识别原则为了确保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并提供环境管理体系的控制重要对象,环境因素识别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识别全面。即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所使用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具体地说,应对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三种状态:正常(如生产连续运行);异常(如生产的开车、停机、检修等)和紧急状态(如潜在火灾、事故排放、意外泄露、洪水、地震等)。三种时态:过去(如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泄露事件造成的土地污染),现在(如现场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问题)和将来(如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3—

目 录 一、基本规定 (6) (一)评价指标 (6) 1.水质评价指标 (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 (二)数据统计 (6) 1.周、旬、月评价 (6) 2.季度评价 (6) 3.年度评价 (6) 二、评价方法 (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 1.断面水质评价 (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标准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标准 1.0目的 规定本公司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以便确定公司的环境因素、重大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从而使其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2.0范围 本标准适应于公司在活动、过程、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0识别人员 a 熟悉现场工艺的各部门工艺技术人员 b 具有环境知识和背景的人员 c 了解ISO14000体系 4.0职责 4.1各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员按要求对本部门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并依据8.2的评价方法和准则,在《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上判断或打分,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2 各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员将本单位的《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给安环节能部,由安环节能部进行汇总和审核,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2当某活动、过程、产品、服务等发生较大的变化或改进时,所属单位在一周内将环境因素补充完整报安环节能部。 4.3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因素,在试运行三个月内,由所属部门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将识别结果报安环节能部。 5.0环境因素的识别程序 确定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与环境(空气、水、人等)是否发生相互作用——〉确定环境因素 例如:流化床锅炉岗位 活动、过程、产品、服务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 烧锅炉 SO 2排放到大气中 SO 2 排放 6.0环境因素的类别

6.1公司在提供产品、服务或全部活动中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下可能存在的六种类型。 三种状态:正常:连续生产状态 异常:开车、停车、设备维修等状态 紧急:火灾、爆炸、泄露等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非现在发生而是原来遗留的 现在:目前正在发生的 将来:现在未发生,以后有可能发生的 六种类型 向大气的排放:如SO 2、NH 3 、氮氧化物、烟尘、H 2 S、甲胺、DMF、醋酸、尿 素粉尘、飘尘等 向水体的排放:NH 3-N、COD、BOD 5 、SS、氰化物、重金属(含汞、烷基汞、 总铬、总镉、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等)、油、挥发酚等 废物管理:废触媒、炉渣、煤灰、废酸、废碱、有机残渣及重组分、有机树脂、废活性炭、含重金属废料、包装材料等 土地管理:油、丙碳液、醋酸铜氨液、醋酸、甲醇、醋酐、脱硫液、酸、碱、废液、有机溶剂和有机物洒在地面上 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使用:煤、电、天然气、水、蒸汽等的消耗 其他当地环境因素和社区行问题:如噪声等 6.2公司可望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包括: 6.2.1为公司提供建筑安装、运输等服务的分承包方的环境因素; 6.2.2向公司提供原辅材料、设备、外协件的供应商的环境因素; 6.2.3公司的产品用户、废弃物的管理方等。 7.0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为了尽可能的识别出直接环境因素和潜在的环境因素,采用过程分析法及物料衡算、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现场观察及面谈和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查阅文件信息法等单独或者联合使用方法: a 过程分析法及物料衡算:分析重点产品或物料的生产过程,采购过程、运输过程、工艺过程的投入及产出,对工作流程的环节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环境因

农业技术推广站个人工作总结

农业技术推广站个人工作总结篇一:农业技术推广个人工作总结 农业技术推广个人工作总结 XX年以来,在镇农科站、镇党委、镇政府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深 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XX年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本人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与致用;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精读党的十八大会议要点以县、镇农业农村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个人原因,而拉下工作,从没有旷工、迟到等不好现象,在站上同事的帮助下个人主要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尽到一个基层工作者的义务。 二、加强宣传,营造现代农业推广氛围 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转变,宣传现代农业改革方 针,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参与现代农业推广工作。 本人精读呼图壁县出台的关于农业科技示范县的政策,宣传各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向21世纪市场靠近—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监测、高产玉米种植、洋葱无公害栽培等技术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科技下乡服务深入基层农户,我所指导的示范户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关键在于入户,培训指导,传授技术,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到田到户。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入户指导技能和示范户农民的科技素质,在摸清了各户的基本情况、了解各户的需求后,精心设计了针对各户的技术指导方案;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多发期等),到各村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现场会和信息服务,与联系户保持电话联系,确保技术和信息服务通畅。上半年主要推广引进了:玉米收割机2台、谷物收获机2台、先进技术作业面积300亩。谷子300亩,花生100亩,红花320亩,苜蓿250亩,间作套种210亩。洋葱350亩,马铃薯500亩等作物的新品种。 四、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XX年6月,经县农业局的批准,我镇成立了“农产品质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总结

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总结 篇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XX年个人工作总结 于洪波 今年来,本人按照县农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本人做为一名农技站科技指导员,牢固树立服务宗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紧紧围绕“粮食增产、结构调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指导单位的正确领导、指导下,在同事和科技示范户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后,积极参加了县农委组织的各期培训学习,全面学习了棉花、小麦、玉米等有关知识,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指导示范户的服务能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机制创新,为争取社会各界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程,采取广播、电视、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宣传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宣传农业科技示范县的政策,宣传面向市场的现代农

业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工作方面。 农业科技推广在我县以棉花、小麦、玉米种植业为主,科技示范户理所当然的要有一定的种植水平,同时要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周边群众中推广开来。农业部在XX年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给于我县,XX 年至XX年我县被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续建县,XX年按照自治区土肥站签订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合同完成了3414试验和肥效试验各10个,XX年9月在海楼乡、红旗镇、英买力镇等乡镇场棉花地取土样800个、分析化验10400项次。采集3414试验植株样175个,化验525项次。通过试验我站建立施肥体系2个,利用各乡镇巴扎天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宣传册5000余份、满意调查表100份、同时我站又争取秸秆还田项目,在托依堡镇、海楼乡等5个乡镇场做秸秆还田试验5个。我站在9月地区、自治区顺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和秸秆还田项目验收,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肯定和认可。本人在各乡镇选择10户素质较高面积大作为科技示范户。对10户示范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各农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摸清当地耕作制度,并登记示范户的相关信息,收集他们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各种意见、建议。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科技示范户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了解。要求每户示范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HBQY-CX-13) 1 目的 对管理处在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处在各项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 职责 3.1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科室、单位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2各科室、单位负责识别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 4 工作程序 4.1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流程 确认工作过程→识别环境因素(排查)→登记、汇总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登记重要环境因素 4.2 环境因素的识别 4.2.1 识别范围:识别范围为所有工作活动和服务中可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识别: a) 材料、物品等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及回收和报废全过程; b) 设备、设施的采购、维修、保养、运行等一系列活动; c) 日常办公、职工生活; d) 各项服务过程:收费、养护、机电维护、路政执法等。 4.2.2 识别时应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 a) 正常:指正常运行、生产的状态; b) 异常:指生产设备的启动、停机与检修或可合理预见的状态; c) 紧急:指不可预见的、突发的或设施突然失效的状态。

三种时态 a) 过去:指以往遗留的环境影响; b) 现在:指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c) 将来:指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4.2.3 识别内容 a) 大气:废气排放; b) 水体:废水排放; c) 废物:固体废物的处理; d) 土地污染; e) 噪音污染; f) 原材料(化学品)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g) 可能对当地环境带来的问题: h) 相关方的问题等。 4.2.4 识别的方法 采用过程分析法、座谈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a) 过程分析法:对工作流程的环节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环境因素; b) 现场观察法:到现场采取看、查、问等方法发现环境因素。 4.3 环境因素的评价 4.3.1评价的依据 a) 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b)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c) 环境影响的发生频率; d) 环境影响的恢复能力; e) 环境影响的控制情况; f) 相关方的利益和要求。 4.3.2 评价方法 4.3.2.1 是非判断法 a) 对能源、资源以及原材料消耗的环境因素采用是非判断,消耗严重超标的判是。 b) 危险废物的处置、对化学危险品的管理等违反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系统工程第六章系统评价

第六章 系统评价 6.1 基本概念 系统评价就是从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环境等多种角度出发对系统方案进行全面分析、测定和考察,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结果,为系统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评价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⑴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方案,深入分析各评价方案的特点和优缺点; ⑵ 确定由所有单项和大类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⑶ 拟定评价指标量化依据,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⑷ 进行单项评价,分析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 ⑸ 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单项指标的综合处理,得到大类指标值; ⑹ 对各方案作出整体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原则,作出评价结论。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组成的整体。评价指标体系要完整、科学合理,要形成系统,能反映出所要解决问题的各项要求,反映待评系统的各个方面。以下是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应该包括的一些大类指标。 ⑴ 政策性指标。反映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要求。 ⑵ 技术性指标。描述系统的各种技术参数的指标。 ⑶ 经济性指标。描述系统经济特征的参数指标,通常有成本、利润和税金、投资额、流动资金、投资回收期、建设周期等。 ⑷ 社会性指标。如对地区综合发展的影响的能力、提供的就业机会、产生的社会福利等。 ⑸ 资源性指标。如工程项目中的物资、人力、能源、矿产、土地等。 ⑹ 环境指标。反映对生态环境方面影响的指标,如污染、破坏、环境与生物保护等。 ⑺ 时间性指标。如工程进度、时间节约等。 目前系统评价方法已经有数十种之多,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6.2 评价指标的规范处理 在系统评价中,不同的评价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和量纲。对于这些具有不同量纲的指标,通常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归一化)处理,然后才可以使用。 设有n 个评价因素指标b 1,b 2,…,b n ,m 个评价对象A 1,A 2,A m ,评价对象A i 相应于评价因素b j 的属性为a ij ,那么对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可分别采用下面的处理方法。 ⑴ 对于评价指标为效益型的指标,有 n j m i a a a a d j j j ij ij ,,2,1,,,2,1min max min ==--= (6-1) 式中,ij d 为ij a 处理后的指标值,max j a ,min j a 分别为j b 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⑵ 对于成本型指标,有 n j m i a a a a d j j ij j ij ,,2,1,,,2,1min max max ==--= (6-2) ⑶ 对于区间型指标,有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20)

.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农业推广活动的实质是( )。 A.组织和教育农民 B.迫使农民改变行为 C.完成国家农业推广计划 D.发展农业生产 2.“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最早是在( )。 A.英国1866年 B.英国1914年 C.美国1914年 D.中国宋真宗时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颁布是在( )。 A.1991 B.1993 C.1995 D.1997 4.被称为“美国农业推广之父”的是( )。 A.罗杰斯(E.M.Rogers) B.瑞安(Ryan) C.纳伯(S. A.knapp) D.巴特菲尔德(Kenyonl Butterfield) 5.组织的最大功能是( )。 A.部分替代生产力要素 B.成立机构 C.产生新的生产力 D.指挥和控制 6.根据农民对农业创新采用时间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群体,称为采用者群体。各类采用者采用农业创新过程各阶段的时间差异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其中( )。 A.从认识到试用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B.从试行到采用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C.从认识到试用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D.从认识到采用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7.从第一个实践者运用农业创新发展到社区中其他农民运用创新的过程称为( )。 A.农业推广过程 B.创新采用过程 C.创新扩散过程 D.创新的发展过程 8.农业推广组织的运行机制是( )。 A.行政命令 B.试验示范 C.服务 D.协调和指挥 9.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可以分为( )级。 A.二 B.三 C.四 D.五 10.依据一定的原则,由农民自已拟定农业推广计划,这种方式是( )。 A.自上而下的计划拟定方式 B.自下而上的拟定方式 C.联合拟定方式 D.上下结合拟定方式 11.乡村农业推广目标体系一般不包括( )目标。 A.经济目标 B.基本目标 C.一般目标 D.工作目标 12.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的程度指标是( )。 A.推广率 B.推广度 C.推广指数 D.转化度 13.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可以用转化率来表示,转化率可用下式计算:R= 00at t a ×100% 式中:R 表示成果转化 率( )

环境因素多因子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多因子评价方 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环境因素多因子评价方法 此方法一般用于对污染物(粉尘、物体、气体、废弃物、废水、光污染、化学品等)及噪声排放的评价 (1)、评价公式 X=a×M (M为b、c、d、e中的最大值) 式中:X--------为环境因素得分 a--------为发生的频率 b--------为排放值与法规标准值之比(或管理受控状态) c--------为影响范围及程度 d--------为环境影响的恢复性或持续性 e--------为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程度(敏感性) M-------为b、c、d、e中的最大值 多因子评价法评分标准

(2)、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 环境因素得分X值求出之后,就要根据得分进行环境因素评价: ①、一般X≧20(此值自定)或M=5为重要环境因素 ②、X﹤20为一般环境因素 根据环境因素得分X可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见以下附表。 重要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污染物类) (1)、对于已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及强制要求的环境因素(如排放超标情况),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2)、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或强制检测的环境因素,应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3)、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的物质,应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4)、危险废弃物和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泄漏应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公司最主要的能源物质具有最大控制和节约潜力的,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6)、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会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火灾或危险品泄漏等),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7)、相关方高度关注或有明确要求的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系统工程第六章系统评价

第六章系统评价 6.1基本概念 系统评价就是从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环境等多种角度出发对系统方案进行全面 分析、测定和考察,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结果,为系统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评价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⑴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方案,深入分析各评价方案的特点和优缺点; ⑵ 确定由所有单项和大类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⑶ 拟定评价指标量化依据,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⑷ 进行单项评价,分析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 ⑸ 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单项指标的综合处理,得到大类指标值; ⑹对各方案作出整体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原则,作出评价结论。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组成的整体。评价指标体系要完整、科学合理,要形成系统,能反映出所要解决问题的各项要求,反映待评系统的各个方面。以下是 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应该包括的一些大类指标。 ⑴政策性指标。反映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要求。 ⑵ 技术性指标。描述系统的各种技术参数的指标。 ⑶经济性指标。描述系统经济特征的参数指标,通常有成本、利润和税金、投资额、流动资金、投资回收期、建设周期等。 ⑷ 社会性指标。如对地区综合发展的影响的能力、提供的就业机会、产生的社会福利等。 ⑸ 资源性指标。如工程项目中的物资、人力、能源、矿产、土地等。 ⑹ 环境指标。反映对生态环境方面影响的指标,如污染、破坏、环境与生物保护等。 ⑺时间性指标。如工程进度、时间节约等。 目前系统评价方法已经有数十种之多,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6.2评价指标的规范处理 在系统评价中,不同的评价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和量纲。对于这些具有不同量纲的指标,通常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归一化)处理,然后才可以使用。 设有n个评价因素指标b1, b2,…,b n, m个评价对象A1, A2, A m,评价对象A i相应于评价因素b j的属性为 a j,那么对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可分别采用下面的处理方法。 ⑴对于评价指标为效益型的指标,有 min a j — a j …… d j max m^ ■ =1,2,,m,j=12 ,n(6-1) a j _a j 式中,d j为a j处理后的指标值,a m ax, a:in分别为b j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⑵对于成本型指标,有 max a j _aq d j 耐i =12…,m, j =1,2,…,n (6-2) a j _a j 对于区间型指标,有

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如何做好农业推广工作

《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如何做好农业推广工作》 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 教师:宋山梅 学生姓名:陈茹诗 学生学号: 2012022088 中国﹒贵州﹒贵阳 2012年12月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迎来了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民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它关系着国家的安定和繁荣发展。随着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性农业决策的确立,为我国农村发展勾画了新的蓝图,为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而农业推广与农业研究、农业教育构成了农业发展的三种因素,也是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做好农业推广工作,对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业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而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推广。没有发达的农业推广,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繁荣的农村,和富裕的农民。农业推广无论是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还是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都是一项推动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非常重要且富有成效的事业。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推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农业推广事业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就是农业推广技术人员。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农业发展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推广技术人员的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也存在着并且出现了许多问题。在新形势下,要做好农业推广工作,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农业推广工作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农业推广技术人员的培养。让他们在充分认识农业推广工作的价值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传播媒体的不断创新,推广方法也更加丰富,作为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必须学会掌握正确的推广方法,运用各种手段,具有较高的推广技巧,为实现农业推广的最佳效果而服务。农业推广技术人员要做到这点,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增强农业推广技术人员自身的大局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意识,爱岗敬业、听从指挥、尽职尽责、乐于奉献。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推广技能,农业推广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就必须通过自学或培训掌握多项专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第一节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 知识点: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评价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将指数系统与环境标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具有简单、直观、易于换算、可比性强等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污染物浓度与环境危害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线性的。 设某一因子i 作用于环境,其环境质量指数的公式可写为: 式中:P i 为环境质量指数;C i 为i 因子在环境中的浓度;S i 为环境质量标准中该因子某一标准浓度值。 大气、水、土壤等绝大多数评价因子均可采用上述的标准型指数;由于DO (溶解氧)和pH 与其他因子的性质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指数形式。 1. DO 的标准型指数形式 式中:P i ——i 点的DO 环境质量指数;DO f ——饱和DO 浓度;T ——水温(℃); DO j ——i 点的DO 浓度;DO s ——DO 的评价标准。 2. pH 的标准型指数形式 式中:P i ——i 点的pH 环境质量指数;pH i ——i 点的pH 监测值; pH sd ——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 下限;pH su ——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 上限。 需要注意的是:当P i ≤1,表示未超标; 当P i >1,表明已超标,而此时(P i -1)×100%可以表示超标百分率。 第二节 单要素综合指数法 知识点:单要素综合指数 在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评价对象中,一类是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它们往往是以要素形式出现,主要有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单要素综合指数是对某一要素中不同的环境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用于描述环境中某一要素的质量现状。根据不同评价目的的需要,环境质量指数可以设计为随环境质量提高而递增,也可设计为随污染程度的提高而递增。 常用的单要素综合指数具体形式如下: 1. 代数叠加型指数: i i i S C P =() s i s f i f i DO DO DO DO DO DO P ≥--=()s i s i i DO DO DO DO P --=pH pH pH P su i i 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