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_省略__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_陈爱贞

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_省略__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_陈爱贞

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_省略__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_陈爱贞
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_省略__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_陈爱贞

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

陈爱贞刘志彪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演变的基础上,借助投入产出分析发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中间投入层次比较低,虽然其中间投入结构中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不多,但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比较多,且依赖性有上升趋势;虽然其垂直分工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外泄效应比较显著,阻碍了国内价值链的延伸。这些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又由其地位所决定。恶性循环带来的生产模式“自我锁定”,造成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效应。以外资为主力的“为出口而进口”的贸易模式增强了这种锁定效应。为突破这种“内生”而又“链条关联”的影响,需要进行价值链创新。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投入产出分析;创新

一、引言

自200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贸易顺差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额均实现快速增长。2007年,其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9.3%和49.7%。根据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或技术密集度划分,装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由此装备制造类产品出口增长被视为我国贸易结构已经优化的重要依据。但也有研究指出,我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中只是处于全球价值链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实际并不高,甚至有下降的可能(杜修立等,2007)。

装备制造业作为为下游行业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国际分工,不但直接影响一国的利益分配和升级的机会,还决定了一国整体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否有改善?决定其国际分工地位的因素又是什么?在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已从产业层面深化到产品内部不同工序层面的背景下,需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国公司进入威胁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战略与产业升级的对策”(07CJY030)的阶段性成果。本文部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得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博士

生孙志娜和福建省委党校产业与企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福战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陈爱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361006电子信箱:caz4233@https://www.doczj.com/doc/135012053.html,;刘志彪: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15

-

波特(2003)指出,保持竞争优势的唯一之道是升级,任何企业一旦停止改善与创新,终将被竞争者取代。Giuliani等(2005)也指出,竞争力发展走的是高端还是低端道路的区别,在于企业升级能力的差异。关于升级能力,Gereffi(1999)强调,国际联系对发展中国家获得技术知识、增强学习和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是产业升级的必要步骤。但Dichen等(1994)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化的今天,本土产业环境却变得越发重要。Maskell等(1999)也认为,产业竞争力是通过地理本地化过程获得和维持的。其实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立足国内垂直分工基础上参与国际垂直分工,是一国装备制造业提升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判断产业垂直分工发展,需要从投入产出来测度其中间品投入和产业关联情况。而且从价值链不同环节间的技术联系和投入产出链条关系来看,中间投入要素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其产出设备的质量和附加值(Crossman&Helpman,1991),即从中间投入结构可以判断该设备的竞争力。因此,需用投入产出法来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决定因素。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演变

由于我国具有资源优势和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尤其是随着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逐渐饱和,我国市场需求正逐渐成长且潜力大,跨国装备制造业掀起了向我国转移的热潮。借此,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融入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产业内贸易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贸易可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表示,进出口产品的质量相同或相似但性能和属性不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表示,进出口产品的质量不同。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划分,多用Greeaway和Milner (1995)提出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值来划分。进一步地,还可以划分为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说明在产业分工中处于高端位置;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说明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Giuseppe,1999)。因此,考察产业内贸易类型演变可以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演变。

设=/,其中、分别表示第t年k产品i 国对j国的出口价格和自j国的进口价格。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

;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一般设为0.25。

近年来,对那些生产工序和中间投入品复杂的行业,学术界多用HS4位数分类标准,本文也采用该标准,利用UNCOMTRADE数据库提供的2000-2006年装备制造业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如图1,分别描述了2000年和2006年,各细分行业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进出口额占本行业总进出口额的比例变化,其中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制造业变化最明显,2000年垂直产业内贸易额占本行业贸易额的48%,水平产业内贸易额的比例为40%,到2006年垂直产业内贸易额的比

-116

-

例降低到25%,水平产业内贸易额的比例上升为73%。其余四个细分行业垂直产业内贸易的比例均有下降的趋势,但仍超过水平产业内贸易。

0 20 40 60 80 100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设备制造业 垂直产业内贸易 水平产业内贸易 

0 20 40 60 80 100 

垂直产业内贸易 水平产业内贸易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设备制造业 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1)2000年

(2)2006年

图1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结构比例

资料来源:根据UNCOMTRADE 数据整理。

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单位数据不全,所以无法比较该行业情况。表1情况也一样。

根据表1数据,总体来看,除了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要表现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其余细分行业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值比均低于0.75,即我国装备制造业这些行业均为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从时间序列来看,各分行业的贸易条件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贸易条件自2000年以来,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可见,总体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贸易结构是,出口设备的附加值明显低于进口设备,在全球价值链中居于低端位置。尽管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上升。

表1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产品出口/进口单位价值比

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

2000

0.480.530.711.360.69

20010.620.460.780.800.66

20020.580.520.650.940.63

20030.920.520.611.570.43

20040.430.520.590.900.68

20050.610.520.611.210.70

20060.440.540.601.140.66

资料来源:根据UNCOMTRADE 数据整理。

上文分析表明,总体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还居于低端位置,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并没有相应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其中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贸易条件比较高,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制造业水平型产业内贸易额比重比较高,与这两个行业外资企业比重最高有直接的关系,2007年,

-

-117

这两个行业的外资企业销售额占整个行业的比分别为83.6%和63.6%。在外资企业进入的初期,其主要通过进口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核心零配件,进行加工和组装后再出口,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业以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一些原本要进口的零部件转移到我国来生产,并逐步提升了一些设备的档次,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有所扩大。但从行业总体来看,还是以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产业内贸易如果进一步分解外资装备制造备企业和本土装备制造企业,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比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还要低。

三、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

从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来看,其设备能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深层原因在于投入的技术和服务要素不断高级化。中间投入要素的高级化往往伴随装备制造业专业化分工深化,不断派生分离出/外包生产者服务等中间环节。随着越来越多中间品作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得到发展,其强大的支撑功能成为装备制造业增长的牵引力和推进器,并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生产模式中的专业化分工演化不但影响生产效率,也影响中间投入要素的发展。

1.中间投入结构特征

本文借鉴刘伟等(2008)和高传胜(2008),把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分为:(1)生产者服务,含交通运输和仓储、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批发零售贸易、金融保险、租赁与商务服务、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共7个行业;(2)能源与资源产品,含农林牧渔、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燃气生产和供应以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共9个行业;(3)技术密集型,含通用、专用设备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共5个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共4个非装备制造业;(4)劳动密集型,含其余的9个服务业、建筑业和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纺织、纺织服装鞋帽、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工艺品及其他制造、废品废料共8个行业。

直接消耗系数反映的是每生产一单位的某一部门的总产品所需要的相应生产部门的中间投入。从表2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生产者服务投入率很低,且2002年之后处于下降趋势;能源与资源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投入率也比较低;中间投入最高的来自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密集型产品投入率低与产业经济技术特性有直接关系,装备制造业对本文所界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间需求比较小。由于产业关联效应最强,来自本行业的中间投入率最高是各行业的共性。对化学、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金属制品这4个行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发现,这4个行业虽然界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但资源消耗比较大。2007年,这4个行业对各种类型中间投入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生产者服务业0.0708、能源与资源业0.2123、装备制造业0.0395、本行业0.4052、劳动密集型0.0615。可见,-118

-

我国装备制造业虽然直接消耗能源和资源不多,但其消耗比较多的这4个行业产品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

表2我国装备制造业各种类型中间投入直接消耗系数

中间投入

通用、专用设备

制造业

交通运

输设备

制造业

电气机

械及器

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

设备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997

2002

2005

2007

1997

2002

2005

2007

1997

2002

2005

2007

1997

2002

2005

2007

1997

2002

2005

2007

生产者

服务

0.0761

0.1074

0.0926

0.0723

0.0659

0.0964

0.0892

0.0744

0.0851

0.1169

0.1023

0.0779

0.0706

0.0960

0.0851

0.0877

0.0875

0.0938

0.0869

0.0673

能源与

资源产品

0.0388

0.0412

0.0560

0.0416

0.0245

0.0231

0.0327

0.0187

0.0280

0.0283

0.0356

0.0185

0.0108

0.0130

0.0207

0.0140

0.0168

0.0155

0.0207

0.0155

技术密

集型

0.5059

0.5260

0.5636

0.6064

0.6163

0.5940

0.6340

0.6716

0.6101

0.5577

0.5992

0.6865

0.6390

0.6574

0.7103

0.7072

0.5254

0.5860

0.6257

0.6582

装备制造

0.2393

0.2585

0.2277

0.3122

0.1871

0.4047

0.4019

0.4804

0.4090

0.1844

0.1941

0.2586

0.1557

0.5377

0.5682

0.5745

0.2202

0.3443

0.3507

0.4509

非装备制造

0.2665

0.2675

0.3358

0.2942

0.4292

0.1894

0.2321

0.1911

0.2011

0.3733

0.4052

0.4279

0.4834

0.1197

0.1420

0.1328

0.3051

0.2417

0.2750

0.2073

劳动密

集型

0.0431

0.0446

0.0483

0.0488

0.0311

0.0243

0.0299

0.0406

0.0535

0.0558

0.0547

0.0467

0.0260

0.0234

0.0274

0.0258

0.0575

0.0474

0.0508

0.0474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

为此,需要进一步计算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反映产业对各种中间品的直接和间接消耗,其本质上体现的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对各种中间投入的消耗。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各装备制造业对资源和能源的完全消耗系数相当高,而且自1997年以来,各行业该系数基本呈较快的上升趋势,即各行业的价值链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有了较大的增强。比较表2和表3可以发现,从直接消耗系数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对各种类型中间投入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基本是最低的,但从完全消耗系数来看,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仅次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各行业对资源和能源的直接消耗,1997-2002年呈上升趋势,2005-2007年呈下降趋势;但各行业对资源和能源的完全消耗系数,1997-2007年基本都呈较快的上升趋势。可见,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是资源间接消耗型产业,2005年以来,虽然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有所下降,但间接消耗反而有所上升。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还是以装配型为主,其价值链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不断加强。而近十来年,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速度较快,这无疑造成

-

-119

我国装备制造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研发基础受到削弱。

另外,即使是完全消耗系数,我国装备制造业对生产者服务投入率也还是偏低。高级生产者服务所内涵的各种无形的知识,是难以竞争、难以模仿及可持续创造价值的要素。装备制造业价值链中投入的生产者服务越多,意味着将越多的技术和知识物化(embodied)到技术装备中,越有助于通过技能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升附加值。高级要素含量比较少,直接影响了我国设备高端化发展。

我国装备制造业各种类型中间投入完全消耗系数

表3

2.垂直分工程度

复杂产品的技术特性决定了设备生产过程相对复杂,生产工序比较多,需要由一系列的企业按垂直分工的关系来生产不同的环节。世界各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没有强大的中间投入品业就不可能有自主强大的本国装备制造产业。有效的中间品供给,既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体现装备制造业垂直分工程度的重要指标。从表4来看,除了交通运输设备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997-2002年中间投入不变或有所下降,1997-2005年,各行业的中间投入率均有较大幅度上升;2005-2007年,各行业的中间投入率增幅下降。可见,我国装备

-120

-

制造业各行业外购中间投入品和服务的意愿有所上升,垂直分工程度不断上升。但比较于纺织、服装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中间投入率并没有更高,可见其垂直分工程度还不高。

表4我国装备制造业中间投入率及与其他行业比较

行业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

纺织业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1997

0.66

0.74

0.78

0.75

0.69

0.72

0.69

2002

0.72

0.74

0.76

0.79

0.74

0.75

0.75

2005

0.76

0.79

0.79

0.84

0.78

0.79

0.75

2007

0.77

0.81

0.83

0.83

0.79

0.80

0.78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

由于中间投入包括了进、出口,垂直分工深化可能出现“外泄效应”。本文沿用Hummels等(2001)提出的垂直专业化指标,运用投人产出法,测算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在总产出中的比例,来体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外包程度”或“国际垂直专门化比率”,也体现我国设备产品中的国外附加值大小。受数据获得性限制,本文假定各行业中间品的进口额与国内生产额之比,等于各行业的最终品的进口额与国

内生产额之比。则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其中表示i行业

的总产出,表示i行业对j行业中间投入的购买,表示j行业的总进口,

表示j行业的总消费(=总产出+进口-出口)。

从测算结果表5可见,1997-200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VS指数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即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程度不断增大,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在不断加深。这同时也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对进口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加强了,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2007年设备产品中的国外附加值分别达到26.52%和22.76%。比较于表4可以发现,2002-200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VS指数增长速度快于中间投入率,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垂直分工程度的上升,相当部分外溢到国外,如果剔除进口的中间投入品,我国装备制造业国内垂直分工程度比表4结果要低。2005-2007年,VS指数有所下降,比较表4说明国内垂直分工程度有所提升。

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外包率高与出口依赖度高有直接的关系。比较表5的国际外包率与表6的出口依赖度也可以直观看出,出口依赖度越高的行业,国际外包率也越高。也就是说出口造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效应的“外泄”。出口诱发系数表示出口增加一单位国内产出增加多少。从表5出口诱发系数来看,1997-2005年,各行业均保持上升趋势;2005-2007年,除了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其他行业该系数均保持较快增长。但除了通信设

-

-121

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诱发系数还偏低。可见装备制造业出口对我国国内产业带动作用还不强,国际外包造成了垂直分工的“外在化”,使得其在国内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没有得到较快延伸。

表5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外包率和出口诱发系数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国际外包率

1997

0.0780

0.0745

0.0832

0.1667

0.1202

2002

0.0991

0.0868

0.1046

0.2262

0.1882

2005

0.1071

0.0932

0.1167

0.2888

0.2293

2007

0.0922

0.0877

0.1047

0.2652

0.2276

出口诱发系数

1997

0.1036

0.0571

0.1126

0.2205

0.0349

2002

0.1179

0.0727

0.1317

0.3736

0.0615

2005

0.1280

0.0787

0.1592

0.5293

0.0787

2007

0.1700

0.0979

0.1522

0.5561

0.0557

资料来源:根据《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

可见,我国装备制造业中间投入要素层次比较低,且出口增长所造成的外泄效应,影响了其国内垂直分工深化发展。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竞争中,主要在中低端环节以价格竞争为主。

四、对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其影响因素互动的进一步分析

从互动视角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中间投入要素层次低和垂直分工效应“外泄”,是由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决定的。由于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因此对中间投入要素的高级化要求比较低;同时低端位置的低技术经济特性,又制约了其垂直专业化发展,从而也进一步限制了中间投入要素的发展。正是这种恶性循环带来的生产模式“自我锁定”,造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效应。而对出口依赖增强了这种锁定效应。

Scherer(1965)早就强调,市场需求是创新的拉力,技术进步是创新的推力,而技术创新本身是对需求总拉力的一种反应。对装备制造业这样的复杂产品,与中间品供应商、终端用户保持紧密互动关系尤为重要,因此国内市场需求是基础。表6显示,1997年以来,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中间需求率基本都处于下降趋势,可见,来自国内的中间需求支撑越来越小。相反,各行业出口依赖度基本都处于上升趋势。尽管Crossman和Helpman(1991)研究认为,出口贸易能使得出口者从外国消费者处获得许多信息,如改进制造工业、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的各种建议,从而有利于技术进步,但在国内技术与国外市场需求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下,快速增长的出口容易引发动态技术引进和中间投入品高进口率(陈爱贞等,2008),从而降低了对国内要素的中间需求。如我国装备制造业中发展比较好的工程机械行业,也面临关键零部件的瓶颈制约,即使是其龙头企业徐工,出口产品中很多关键零部件也是从国外进口,购买国外零部件的成本占到出口价格的30%。2007年徐工出口创汇5亿美元,而购买国外零部件花费20亿元人民币,国外零部件占出口产品销售额的40%,但却占利润的70-80%(李转少,2008)。Crame(1999)指出,中间品的大规模进口可能使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关键技术的研发活动变得无利可图,企业被

-

-122

长期锁定在低端生产环节。可见,为出口而进口不但造成垂直分工效应“外泄”,还降低了对国内投入品的需求,使得国内价值链比较短,大量同类企业集聚在同一环节进行激烈竞争,不但造成企业利润低,而且也影响了规模发展。而像工艺创新投入的补偿一般必须通过产量的扩大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来实现(Cohen&Klep-per,1996)。这造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而高端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或被外资企业所垄断的局面。

表6我国装备制造业中间需求率和出口依赖度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中间需求率

1997

0.7839

0.6045

0.7144

0.7205

0.9083

2002

0.6558

0.6313

0.7258

0.7174

0.8674

2005

0.5360

0.5772

0.7103

0.7236

0.7944

2007

0.6364

0.5642

0.6345

0.7099

0.8813

出口依赖度

1997

0.1469

0.1466

0.2651

0.4415

0.4362

2002

0.1926

0.1911

0.3747

0.4570

0.5087

2005

0.2374

0.2359

0.4087

0.5932

0.5298

2007

0.2860

0.2417

0.3917

0.6507

0.4897

资料来源:根据《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

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和国际外包更重要的推动者是外资企业。进一步分析表5可以发现,FDI比重越高的行业,其VS值越高。徐毅等(2008)实证分析表明,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具有较高的外包倾向,我国不断增加的中间投入品进口更多是由外资企业来完成。如表7,2008年我国机械工业出口中52.07%是由外资企业推动。其中加工贸易出口中,84.39%由外资企业推动,加工贸易中80.72%的进口额由外资企业完成。外资企业出口额中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为1.90。外资企业为出口而进口,既与我国本土中间供应商技术水平低有关,更是外资企业为保护其核心技术而采取的一种战略。可以说,外资企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发展,也进一步造成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的“外泄”,阻碍了全球价值链在我国国内的延伸,并弱化了对我国国内企业的带动效应。

表72008年我国机械工业进出口产品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情况

总贸易额一般贸易额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加工贸易额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进口(万美元)

19482946

10130606

3026114

1717394

5387098

4794883

636155

288468

3870259

出口(万美元)

24249854

12829109

2803398

5669216

4356496

9801285

971494

558306

8271485

比重1

100

52.90100100

21.8529.87

44.1916.94

33.9653.18

40.42100100

9.9113.26

5.70

6.02

84.3980.72

比重2比重3

资料来源:《我国机械工业年鉴》(2009)第582-583页。

注:比重1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分别占总出口额比重。比重2为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出口中不同类型

企业分别占的比重。比重3为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进口中不同类型企业分别占的比重。单位为%。

-

-123

可见,以外资为主力的“为出口而进口”的贸易模式,抑制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也制约了其规模发展,使得大量企业集中于单一环节升级,价值链无法在国内较快延伸,从而也限制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中间投入要素的高级化发展和垂直分工深化。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投入产出分析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中间投入层次较低,虽然其中间投入结构中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不多,但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比较多,且依赖性有上升趋势;虽然其垂直分工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外泄效应比较显著,阻碍了其国内价值链的延伸。这又由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所决定。尤其是以外资为主力的“为出口而进口”的贸易模式,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恶性循环带来的生产模式“自我锁定”,造成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效应。而市场竞争对价值链生产模式的影响,是一种“内生”而又“链条关联”的影响。

因此,要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需要突破该恶性循环,为此需要进行价值链创新:

1.价值链资源整合。需要根据我国资源优势,集中资源于全球价值链中的某些价值链,形成“环节”势力,提升竞争地位;需要从区域间分工合作的视角来整合价值链资源,把一些价值链环节转移到更具优势的地区,通过价值链在区域间的传递和带动,把更多的资源整合到国内价值链中。

2.延伸国内价值链。国内价值链的延伸和完整,能带来生产的迂回和专业化的加深,不仅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还可以积累高端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而且处于互补分工的垂直竞争关系,企业容易通过协作实现良性互动,也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中间投入要素的层次。为此,需要政府集中力量,制定和实施开放条件下的产业技术政策;需要通过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竞争行为等来降低国内价值链延伸的制度成本和组织、交易成本。

3.促进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衔接。基于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面临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瓶颈制约,国内价值链中的本土装备制造企业需要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中,通过为跨国公司代工获得学习机会,并通过技术外溢和价值链交叉等来提升国内价值链的竞争力。同时,基于学习过程中累积效应需要较长时间,国内价值链也应该积极引入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把其嵌入到国内价值链中,以较快地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陈爱贞、刘志彪、吴福像,(2008)“下游动态技术引进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市场约束,”《管理世界》第2期。

杜修立、王维国,(2007)“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变迁:1980-200,”《经济研究》第7期。

高传胜,(2008)“中国生产者服务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1期。

李转少,(2008)“徐工阳谋”,《中国机电工业》第7期。

刘伟、蔡志洲,(2008)“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改善国民经济中间消耗,”《经济研究》第4期。

-124

-

[美]迈克尔.波特,(2003)《竞争论》,中信出版社。

徐毅、张二震,(2008)“外包与生产率: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经济研究》第1期。

巫强、刘志彪,(2009)“中国沿海地区出口奇迹的发生机制分析,”《经济研究》第6期。

C ohen W.M.and Klepper S.,(1996)“Firm Size and the Nature of Innovation within Industries:The Case

of Process and Product R&D,”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78,232-243.

Crame C.,(1999)“Can Africa Industrialize by Processing Primary Commodities?The Case of Mozambican Cashew Nuts,”World Development vol.27,1247-1266.

Crossman G.and Helpman E.,(1991)“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World Economy,”Cambridge MA: MIT Press.

Dichen P.,Forsgren M.and Malmberg A.,(1994)“The Local Embeddednes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Amin A.,Thrift N.(eds):Globalization,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Europ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ereffi G.,(1999)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48,37-70.

Giuliani E.,Pietrobelli C.and Rabellotti R,(2005)“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Lessons from Latin American Clusters,”World Development vol.33,549-573.

Greenaway D.,Hine R.and Milner C.,(1995)“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A Cross Industry Analysis for the UK,”The Economic Journal vol.105,1505-1518.

Giuseppe Celi,(1999)“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What i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UK?”CELPE Discussion Papers No.49.

Maskell P.and Malmberg A.,(1999)“Localized Learning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23,167-185.

Scherer F.M.,(1965)“Firm Size,Market Structure,Opportunity,and The Output of Patented Invention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551097-1125.

(责任编辑蒋荣兵)Determinants of Chinese Machinery Industries’Position in GVCs:Based on Input-output Empirical Analysis of Divided Industries

CHEN Ai-zhen LIU Zhi-biao

Abstract:Based on evolution of position of Chinese machinery industries in GVCs,input-output analysis shows that most of the intermediate goods are prima-ry,and directly consume resource little but indirectly consume much,and the de-pendence rise.The degree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lso rises but big foreign leak-age baffles the stretch of national value chains.Thes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po-sition of Chinese machinery industries in GVCs are also affected by the position in GVCs.This vicious circle causes self-lock-in of production models and low-end lock-in effect.And importing-for-exporting driven by FDI strengthens the lock-in effect.To break through this endogenetic and value-associated effects,in-novation of GVCs should be carried out.

Keywords:Machinery industry;Global value chains(GVCs);Input-output analysis;Innovation

-125

-

价值链分析案例

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法是是一种寻求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价值链分析更多的关注于企业内部活动的价值产生。通过分析识别企业活动,将企业活动归类分析、加以区分,确定企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从而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 产业价值链分析与企业价值链分析的重点有所不同,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目的是寻找产生价值的关键环节(如采购、库存、研发、生产、营销、销售、服务等),最终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产业价值链分析的目的除了分析产业价值产生的关键环节(如开发商、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之外,还要分析产业价值分配模式,进而确定企业在所处产业的价值链条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产业价值链的几个例子: 1、汽车产业价值链——五十铃和福特 汽车行业的价值链:汽车制造=〉汽车销售/汽车维修=〉贷款购车/汽车保险/汽车租赁。越是价值链后端利润约微薄,汽车制造业务已经成为“鸡肋”,虽然能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收入但其利润贡献正逐渐降低; 而且竞争日趋激烈,谋求更大发展已经十分艰难。相反,与汽车相关的金融服务业蓬勃发展,虽然目前市场容量有限,但利润丰厚、前景广阔。 五十铃公司,80年代初已经是世界知名的卡车制造经销商;为更大的发展,花了7年时间成功将品牌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转扩展到轿车生产方面,但是,遭遇轿车制造业不景气,轿车事业部连年巨额亏损;最终不得不出售给日产汽车公司。在同一时期,福特汽车公司,明智地及时将企业发展的重点转向汽车租赁、贷款购车、汽车保险等业务,1996年这三块业务的销售收入只占整体的1/5,但利润却占到50%。五十铃公司的失败在于没有把握住价值链增值的关键环节;在“利润会随销售收入增长”这一逻辑指导下,最终将企业带入一种危险境地;福特公司的成功在于能够迅速识别成熟行业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借助雄厚的财力和卓越的市场声望,步步为营地推进;使其获得了巨大的先机优势。对手眼睁睁地看到原来不起眼的“边缘”业务成为福特公司的利润源泉。 2、日用品产业价值链——宝洁与沃尔玛 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原材料生产商=》日用品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如果看了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就认为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也有相同的特点,那就大错特错了。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比起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更为复杂,产业内生产商与销售商的利润分配根据两者竞争力的差别可分为三中情形: A、生产商导向:当生产商实力强大,而分销商劣势明显时,生产商在价值链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 可以瓜分更大份额的产业利润。如宝洁,对于一般的分销商、零售商,宝洁可以提出统一销售价格、商品摆放位置、促销活动等要求。 B、销售商导向:当销售商实力远胜与生产商时,销售商在产业利润分配中则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例 如沃尔玛可以通过其全球采购中心,制定商品采购的质量标准、价格标准、供应商供货时限等,从而确立其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 C、战略联盟——当宝洁遇上沃尔玛:强强联合是最合理的结局,谁都明白失去对方将会造成的损失。 3、家电产业价值链——以空调为例 空调业价值链:零部件供应商=》空调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服务提供商)

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_省略__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_陈爱贞

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 陈爱贞刘志彪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演变的基础上,借助投入产出分析发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中间投入层次比较低,虽然其中间投入结构中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不多,但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比较多,且依赖性有上升趋势;虽然其垂直分工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外泄效应比较显著,阻碍了国内价值链的延伸。这些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又由其地位所决定。恶性循环带来的生产模式“自我锁定”,造成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效应。以外资为主力的“为出口而进口”的贸易模式增强了这种锁定效应。为突破这种“内生”而又“链条关联”的影响,需要进行价值链创新。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投入产出分析;创新 一、引言 自200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贸易顺差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额均实现快速增长。2007年,其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9.3%和49.7%。根据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或技术密集度划分,装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由此装备制造类产品出口增长被视为我国贸易结构已经优化的重要依据。但也有研究指出,我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中只是处于全球价值链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实际并不高,甚至有下降的可能(杜修立等,2007)。 装备制造业作为为下游行业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国际分工,不但直接影响一国的利益分配和升级的机会,还决定了一国整体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否有改善?决定其国际分工地位的因素又是什么?在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已从产业层面深化到产品内部不同工序层面的背景下,需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国公司进入威胁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战略与产业升级的对策”(07CJY030)的阶段性成果。本文部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得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博士 生孙志娜和福建省委党校产业与企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福战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陈爱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361006电子信箱:caz4233@https://www.doczj.com/doc/135012053.html,;刘志彪: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15 -

投入产出分析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毕 业 论 文 题目: 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 二级学院(直属学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班级: 10物流 学生姓名: 朱瑶 学号: 10060439 指导教师姓名: 甘信华 职称: 副教授 评阅教师姓名: 职称: 2014年 5 月 SJ006-1

摘要 制造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二产业,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物流业可以为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而制造业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设施上的支持,所以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常州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是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常州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鉴于大多数文章对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只是处于定性分析的层面,本文基于常州2008—2013年统计年鉴和2012年投入—产出延长表,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和相关理论研究,并且着重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然后单独列出了常州对物流消耗较大的制造企业与对制造业依赖较大的物流企业,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表明常州近几年常州物流业和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了这些主要部门之间的相互消耗系数,得出了它们之间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地,运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产业关联指标分析了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感应程度和拉动力度,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议。 结果表明:常州物流业和制造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物流业发展程度还不是很高,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依赖大于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依赖程度;由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表明,常州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大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程度还不是很密切,有待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物流业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完整版)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与联系

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它反映企业所从事的各个活动的方式、经营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企业各项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产业链是指经济布局和组织中,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或相关联行业之间构成的具有链条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 一、它们三者的区别: 概括地说三者的区别是:产业链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它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而价值链是互不相同但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两大部分。供应链是来自于物流范畴,对其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指的是跨企业的物流管理 价值链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开展的价值分析,它的目的是弄清楚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剖析企业的价值链条的构成并尽可能加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所以价值链主要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企业具有的不同价值生成机制也不同,在这些企业的价值链条构成中各有它们价值生成的重要节点,如生产、研发、营销或管理等。如果企业在某一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远远超过同行,那么这个企业在这方面就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而供应链是企业之间的链条连接,它是对多个企业而言的,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可能会构建自身的供应链,但对于中小型企业一般很难构建自身的供应链。供应链来自于物流范畴,对其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一般指跨企业的物流管理。但是,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完成自身流程的变革后实现同其他企业的连接已不仅仅局限于物流管理上,这使供应链管理又增加了商流的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也是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和虚拟经营的结果。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降低成本,二是提高反应速度,它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产业链是相对于不同企业的,甚至是相对于不同地区和国家。可以说,产业链是企业社会分工的有序结合。所以,产业链的含义范围大于供应链。产业链理论在宏观经济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经济板块联系的加强以及产业复合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它们三者的联系:

网络教学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分析

网络教学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分析 导入e-Learning对企业来说到底划不划算?或许可以透过投资报酬率的计算,或是更高层次的成本效益评估模式与平衡计分卡分析模式,帮助企业评估效益。 Learning是一项学习成长必经过程,然而随着使用网络学习的人口增加,企业纷纷开始思索如何运用e-Learning来传承企业知识及技术,e-Learning在e世代这波热浪中跃上浪尖,企业界正瞄准焦点,计算投资报酬率,进行精确评估成本效益。用投资报酬率来衡量企业导入e-Learning成功案例,有宝侨〝快速学习“计划,投资报酬率有101.5%;而IBM其〝基础蓝色“方案,投资报酬率竟可高达2284%,这些案例明显感受到实施e-Learning的实际效益,所以e 化推波助澜e-Learning前景可期,相当值得投资的。 ?简易投资报酬率计算模式 1.制作成本:比较传统训练和e-Learning每门课程的制作 成本,e-Learning上课时数缩短但需较高的制作成本。 2.讲师费成本:传统训练开班时需支付讲师费及讲师差 旅费,但e-Learning可以省下来。 3.课程成本:e-Learning课程进行时,员工无须完全离开 工作岗位另外可以省下差旅费。 以上三大类的成本总和之后,便可以比较出总成本再决定是否大规模投资于e-Learning。 ?利用工作底稿自动计算 由于投资报酬率目前是企业导入e-Learning时非常重视的议题,因此已发展出自动计算投资报酬率的工作底稿,让e-Learnin规划人员,只要输入数据便可以快速求出投资报酬率。 ?以平衡计分卡提升至策略性层次 采用成本效益评估模式加上平衡计分卡的分析模式,可以很清楚的导入e-Learnin的具体效益。 心得报告:

价值链视角制造业服务化分析

价值链视角的制造业服务化分析 摘要:越来越多的生产性服务参与到制造业生产活动中,这种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促使价值链向面向服务的价值链重组。文章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因,以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前后价值链的构成分析为基础,阐述了制造业服务化给价值链带来的变化,为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价值链提供了基础。 abstract: with more and more producer services participation in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 the trend of manufacturing servitization has affected reconfigur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value chains, and promoted changes from manufacturing value chains to service-oriented value chains. through the reason analysis of manufacturing servit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constituents of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current value chains were analyzed and further discusses bring to changes in the value chain which provided basis for further manufacturing value chain optimization. 关键词:价值链;制造业;制造业服务化 key words: value chain;manufacturing industry;manufacturing servit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033-03

机械制造业成本分析跟控制例子

Machine 机械公司的在生产上的应用摘要Machine机械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装载机为主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原来只有成本核算,没有实施成本管理与控制,企业利润微薄,有时出现销得越多,企业反而亏得越多的情况。该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现有非独立核算的分厂12个,涉及铸造、锻压、热处理、机加工、总装等基本生产环节和工模具、机修等辅助生产部门。 从1997年开始,Machine机械公司在标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中,成功地运用了以内部转移价格为控制中枢、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相结合的管理会计应用发展模式,为该公司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进市场机制,采用市场倒推的办法制定企业内部转移价格通过全国各地的装载机销售中心,零售点、维修中心、维修点调查各主要厂家各种整机的销售价格和总成、总件和零件修理的材料成本,计算整机、总成、部件和零件的行业平均价格;从行业平均价格中,扣除产品、材料、销售点、维修中心、维修点的行业平均进货成本;从行业平均进货成本中扣除从生产厂家到销售中心、销售点、维修中心、维修点的平均运输费用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得出生产厂家的行业平均对外销售价格;从中扣除公司预算年度的期间费用预算分摊额,得出分厂之间、分厂与公司之间半成品和产成品的基准内部转移价格;用基准内部转移价格乘上整机、总成、部件和零件的质量价格系数,得出最终的企业内部转移价格。 面向过程管理,以作业为对象制定标准成本 各个分厂依据产品设计、工艺路线、生产加工经验和预算年度的分厂责任预算按工艺作业制定直接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作业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划分: (1)不同责任主体 (2)不同加工手段 (3)不同加工对象 (4)不同加工工艺

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联系与区别

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联系与区别 1.三个概念的定义 所谓价值链(Value Chain),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它反映企业所从事的各个活动的方式、经营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企业各项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 企业价值链分析示意图 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所谓产业链(Industry Chain),是指经济布局和组织中,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或相关联行业之间构成的具有链条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 我国通用航空全产业链

2.三个概念内涵的区别 由定义可见,价值链主要是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开展的价值分析,其目的是弄清楚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剖析企业的价值链条的构成并尽可能加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企业不同其价值生成机制也不同,在这些企业的价值链条构成中各有其价值生成的重要节点,有的在生产,有的在研发,有的则在营销或管理上。如果企业某一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在同行中遥遥领先,我们可以说这个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 供应链往往是相对多个企业而言的,除非是大型的企业集团,否则很难构建其自身的供应链,即便如此,有时也难免向集团外部延伸。因此,供应链可以说是企业之间的链条连接。供应链来自于物流范畴,对其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一般来讲指的是跨企业的物流管理。但是,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完成其自身流程的变革后实现同其他企业的连接已不仅仅局限在物流管理层面上,这使得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增加了商流的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推动的,同时也是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和虚拟经营的结果。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提高反应速度,其本质目的是为了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 供应链则是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个产物,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并已在制造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概念有这样的解释:“供应链——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囊括了涉及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努力,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换句话说,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 研究背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 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出现。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当前 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激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 狭窄,质量不一。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 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 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 , 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安全放心 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 2009 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 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 链的掌控能力。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交叉持股,网状 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 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 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 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 通。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 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行业内竞争激烈。仅靠企业内部发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 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核心 技术的发展,而国内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通 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衡量和提升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35012053.html,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衡量和提升对策 作者:张奎亮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08期 [摘要] 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指标来衡量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找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面临的问题,对中国如何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出一些合理的政 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附加值分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加工贸易为突破口参与全球价值链,在全球价值链中成为了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中国融入到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时间还很短,起点也低,加之中国有庞大的低劳动力的客观条件这决定了中国必然要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环节,但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广阔土 地、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中国在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其自身的优势。 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衡量 1.全球价值链的概念 生产企业将原先的开发、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重新设计和整合,将资源集中于特定领域,将焦点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在企业内部保留最擅长的一部分核心功能和少数几个关键环节,将其他环节外包,尽可能的借助外部市场寻找合作伙伴,当然这些合作伙伴具有本企业不具有的能力。这种企业内联系和企业间市场交易而形成的链条就是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价值链条,这种链条具有网状特点,因而是水平的组织机构,跨国公司不能够从母公司自上而下的进行控制。根据有关的跨国公司组织机构理论,只要价值链仍以跨国公司总部进行驱动,其必然会采取金字塔型的控制结构,不过这种金字塔型正向网络化和水平化发展。 2.全球价值链的衡量 管理学根据生产过程中产品增值幅度,习惯将产品分为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附 加值是指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国民经济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投入产出分析 实验项目名称国民经济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班级与班级代码 实验室名称(或课室)北校区实验楼601 专业统计学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李希 实验日期:2012年10月28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姓名施琪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目录 实验一经济结构的分析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内容 (1)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1) 1、打开工作文件,合并投入产出表 (1) 2.最终需求产品结构系数的计算 (3) 3.最终需求分配结构系数 (4) 4.最终需求结构对总产出影响分析 (5) 实验二部门关联分类方法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内容 (10)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10) 1、中间产品需求系数和中间产品投入系数 (10) 2、产业结构分析 (11)

实验一 经济结构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 熟悉经济结构分析的各种系数,掌握经济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计算最终需求产品结构系数、最终需求分配结构系数、生产诱发额、生产诱发系数、生产依存度、增加值诱发额和增加值诱发系数。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1、打开工作文件,合并投入产出表 (1)开机进入excel 。 (2)打开广东省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中间部门合并(见实验表1)。 实验表1 12部门中间部门合并表 原42部门 代码 序 号 现12部门 农林牧渔业 A01 1 农林牧渔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A02 2 采掘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A03 金属矿采选业 A04 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 A05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A06 3 商饮业 纺织业 A07 4 纺织服装业 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A08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A09 5 木材加工造纸业 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A10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A11 6 化工业 化学工业 A1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A13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A14 金属制品业 A15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A16 7 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A1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A18 通信设备、计算机用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A1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A2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A21 废品废料 A2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A23 8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A24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A25 建筑业 A26 9 建筑业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A27 10 运邮仓储业 邮政业 A28

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联系与区别

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联系与区别 1三个概念的定义 所谓价值链(Value Chain ),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它 反映企业所从事的各个活动的方式、经营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企业各项活动本身 的根本经济效益。 供应商生产帝经誚商零售户I—消费看 价值上游价值琏下游 图一价值琏图示 企业价值链分析示意图 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所谓产业链(Industry Chain),是指经济布局和组织中,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或相关联行业之间构成的具有链条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 我国通用航空全产业链

图2服装产业链架构 2.三个概念内涵的区别 由定义可见,价值链主要是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 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开展的价 值分 析,其目的是弄清楚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 剖析企业的价值链条的构成并尽可能加 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企业不同其价值生成机制也不同,在这些企业 的价值链条构成中各有其价值生成的重要节点,有的在生产,有的在研发,有的则在营 销或管理上。如果企业某一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在同行中遥遥领先, 我们可以说这个 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 供应链往往是相对多个企业而言的, 除非是大型的企业集团,否则很难构建其自身 的供应 链,即便如此,有时也难免向集团外部延伸。因此,供应链可以说是企业之间的 链条连接。供应链来自于物流XX ,对其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一般来讲指的是跨企业的 物流管理。但是,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完成其自身流程的变革后实现 同其他企业的连接已不仅仅局限在物流管理层面上, 这使得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增加了商 流的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推动的, 同时也是企业实施战略联 盟和虚拟经营的结果。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 提高反应速纺织技术研发 面辅料生产 K ______ __ _______ 服装设计 服装加工 ----- ------------- \ 时装 辅料 成衣 I ________ ) 国内市场 际市场 __________ )

制造业KPI指标分析

精心整理 KPI指标库 XXXXX有限公司 2007年月 企业(一)关键绩效指标(KPI)辞典 财务会计指标 序号指标指标定义功能 1 万元工资销 售收入比例财政年度内的全部销售收入 与当期全部工资成本的万元 数的比值。 检测万元工资的投入产出效率,鼓励公司提高员工整 质和能力 2 产品毛利率产品毛利/产品销售收入检测分(子)公司当前经营模式的效率 3 利润总额一定周期内完成的利润总额检测分(子)公司的经营效果 4 利润总额增 加率(本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 总额)/上期利润总额 检测分(子)公司不断优化经营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求利润最大化 5 集团利润贡 献率某分(子)公司利润总额/集 团公司利润总额 检测分(子)公司在全公司利润中的贡献度 6 资金沉淀率一定周期内流动资金用于固 定投资和弥补亏损的资金占 用额占全部流动资金总和的 比例 检测流动资金的使用和周转效率 7 资金周转率一定周期内流动资金的周转 率 检测公司周转情况 8 投资收益率税后利润/实收资本检测分(子)公司的投资收益情况 9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检测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 10

生产管理指标 序号指标指标定义功能考核依据1 产值一定周期内完成的入库品总 额 检测一定周期内的劳动生产总额 2 生产计划完 成率 实际生产完成量/计划完成量检测生产部门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3 按时交货率按时交货额/计划交货额检测生产部门生产进度执行情况 4 全员劳动生 产率 总产值/员工总人数检测员工平均生产值,确定全员劳动生产率 5 设备折旧率设备折旧费用/设备资产检测资产消耗占设备资产比率,以测定设备利用情况 6 设备故障率设备故障检修费用/产值检测设备资产的消耗在总产值中的比重 7 工具消耗率工具消耗额/产值检测工具消耗与产值的比率关系,越少越好 8 生产安全事 故发生数一定周期内发生的安全生产 事故数 检测生产部门生产安全管理的效果 9 生产安全事 故损失率 生产安全事故损失额/产值检测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生产损失情况 10 生产安全事 故处理的及 时性生产安全事故是否得到了及 时有效的处理 检测生产安全部门的工作情况 11 生产作业现生产作业现场是否摆放整齐,检测生产作业车间的现场管理情况

论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_韩士元

一、价值链、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及关系 价值链概念是1985年由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上下游相关联的企业之间存在产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实现的价值造成影响。价值链构成了企业的生命链,是企业具有生命价值的基础。波特认为,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一方面创造了价值,另一方面也须负担各项价值链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尽量增加增值作业,减少非增值作业,以获取较大的利润,形成竞争优势。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它包含四层含义: ①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②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 达;③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④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孤立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通过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产业链的 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它存在两维属性,即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按照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取决于在一个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的这种关系所反映的产业结构的价值链体系如下图所示: 产业链企业在竞争中所执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称为产业价值链。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产业价值链代表了产业链的价值属性,反映了产业链更深层的价值含义,决定了产业链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有效地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反映价值的转移和创造。如果说产业链描述了产业内各类企业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那么,“产业价值链”概念则更加突出了“创造价值”这一最终目标,描述了价值在产业链中的传递、转移和增值过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正是在产业链的结构下遵循价值的发现和再创造过程,充分整合产业 论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 【摘要】本文对价值链、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探讨了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价值链产业链产业价值链 2007.9财会月刊(理论)?83? □韩士元陈柳钦(教授)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

投入产出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 一、概论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W. Leontief )于1936年发明的一种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各部分之间在生产数量上的互相依存关系,用于预测及平衡再生 产的综合比例,有时称为部门联系平衡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是把自然环境资源、能源和生产排出的废 弃物作为经济活动的投入物和产出物,并利用能量与物质恒定律和生态经济学 的原理,分析改善环境质量带来的效益与支付的费用以及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迅速发展,已 成为目前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基本原理 1、概述 (1)投入产出分析是对经济系统各部门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进行研究,以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在生产的重要比例关系的方法和技术。其中: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劳动;产出是指从事经 济活动的结果及产品的分配去向,使用方式和数量。 (2)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是投入产出模型或投入产出表,其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模型,模拟了某地区或某企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产部门对 社会最终需要量变化的反映。 (3)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各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并且整个经济系统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其中经济系统中任一部门发生变化,都将引 起其它部门的供求变化,这种连锁反应,结果是破坏原有的平衡。投入产出分 析就是依照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描述经济系统中各部门的平衡关系。 (4)里昂惕夫(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了投入产出模型, 其将各种经济流归结在一个表中,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整个经济活动提供了一 个简明而又系统的结构关系—投入产出表,奠定了投入产出模型的方法论基础。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投入产出表主要是中间产品交流表,后来发展为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完全消 耗系数表。表中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若用物理量表示,则形成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表 若用货币价值表示,则形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币值表 (1)中间产品交流表(简化的价值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应用

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3.1 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应用 投入产出表提供了经济系统及其内部各部分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大量信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分析 ⒈产业结构分析 ⒉投入结构分析 ⒊使用构成分析 ⒋消费结构分析 ⒌投资结构分析 ⒍进出口结构分析 ⒎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分析 二、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实用经济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得到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结论。 ⒈部门之间各种结构的比较 主要是投入结构(中间投入结构和最初投入结构)的比较。 ⒉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 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在经济结构、技术水平迅速变化的时代,更具重要性。 为了进行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必须编制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为什么? ⑴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 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具有以下特点: ①部门分类一致。例如18个部门和30个部门的1981、1983、1987、1990、1992和995年的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 ②价格基准年一致。例如都以1990年的价格为基准价格。 ⑵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的编制 步骤: ①各年现价投入产出表部门的归并; ②将部门分类相同的各年现价投入产出表的各部门总产出进行价格缩减; ③将各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按比例调整; ④可比价的总投入减去可比价的中间投入得到最初投入。 关键是各部门相对于基准年价格指数的确定。 ⑶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的应用 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比较 ⑴作用 ⑵注意可比性

三、产业关联分析 ⒈ 产业关联分析是投入产出表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主要用于产业选择 ⒉ 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j F 的计算公式如下: n j n b F n i n j ij n i ij j ,,2,11111 ==∑∑∑=== 其中,ij b 为矩阵1)(--A I 的元素。 当影响力系数1>j F 时,表示第j 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波及影响水平;当影响力系数1=j F 时,表示第j 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社会平均波及影响水平;当影响力系数1i E 时,表示第i 部门所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感应度系数1=i E 时,表示第i 部门所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等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感应度系数1

6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我国产业结构研究 王贤文 杨 名 (大连理工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 摘 要:本文应用投入产出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我国2000年投入产出调查资料中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测算来对中国17个部门的产业进行关联分析,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以期有助于了解我国产业结构的特征,对将来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加以揭示。 关键词: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产业分类;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F121.3 文献标识码: A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当前经济实现跨越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可以深刻地揭示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理。我国的全国性投入产出调查开始于1987年,每5年(逢2、逢7的年份)调查一次,迄今已有四次即1987、1992、1997、2000年投入产出调查的资料。本文主要是以最新的投入产出调查资料(2000年度)来对我国产业之间的关联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可供参考的启示。 1.我国产业结构中两类系数的测算 在进行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研究时,主要是利用投入产出法中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分析和反映产业关联强度的。 (1)影响力系数F j 影响力系数(F j )表示第J 产业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产量需求的波动程度[1]。当影响力系数大于1时,表示该产业的生产对其它产业所产生的影响程度超过社会的平均水平;反之则表示该产业生产对其它产业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F j = ∑∑∑===n 1j n 1 i ij n 1i ij b n 1 b (j=1,2,3,…,n ) (1) 式中,ij b ——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的完全需要系数; ∑=n 1 i ij b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B 中第j 列之和; ∑∑==n 1j n 1 i ij b n 1——完全需要系数矩阵B 列和之均值。 (2)感应度系数E i 与影响力系数类似,感应系数也是反映各产业关联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1]。感应度系数E i 表示,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第i 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第i 部门为其他各部门(包括本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而需提供的全部投入量,即第i 部门对各部门生产的供给推动程度。感应度系数越大,表明对国民经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王贤文(1982-),男,湖南娄底人,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 杨 名(1977-),男,吉林长春人,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财政对高铁投入产出的效益

财政对高铁铁路投入产生的效益 摘要:随着高铁迅速发展,学术界对于高速铁路相关问题的探讨也日渐丰富,但从财政投入角度对高铁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还比较缺乏。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高铁建设期间财政投入结构以及运营期间财政补贴方法进行探讨,以解决当前我国高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高铁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作用,最终促进高铁快速健康发展 1.1高速铁路属性分析 (1)社会属性 高速铁路属于准公益性质基础设施,它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保证人们出行的一种重要交通方式。高速铁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样也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作为一种社会基础设施,高速铁路线路的开辟、高铁列车班次、运营时间及票价的确定都必须要满足广大旅客需求。作为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标志,高速铁路应致力于努力提高其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效益。因此,高速铁路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2)经济属性

作为企业这一角色,铁道部负责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它必须独立核算企业正常运营成本,致力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加经营利润,保证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同时还应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为职工发展及利益者相关者群体提供良好的环境。可见高速 铁路具有经济属性。高速铁路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是一对矛盾统一体,铁道部作为企业无疑应当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但其又具有社会属性,因此铁道部应在保证企业发展的同时,体现高速铁路的社会效益,而不是把盈利作为其唯一目的。但二者有时会产生矛盾,过度重视高速铁路社会性质,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反之,如果过度关注企业盈利能力,则高铁社会性就可能受损。因此,许多国家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即对高速铁路进行财政补贴来实现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协调统一。 1.2高速铁路建设期间财政投入及运营期间财政补贴研究 据调查,随着高铁使用者收入增加,人们工作中出差机会增多且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了旅行安排,所以乘坐高铁的次数增加,但其所能承受的年交通费用通常是固定的,因此对高铁票价最高承受能力会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