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大、政协、几届几中全会的区别和召开时间

人大、政协、几届几中全会的区别和召开时间

人大、政协、几届几中全会的区别和召开时间
人大、政协、几届几中全会的区别和召开时间

一、概述:

人大:5年一届,每年1次,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召开。

政协:同上,一般在每年的3月3日召开。

几届几中全会:党内会议党的代表大会,5年一届,一般一年一次,每年的9月份(国庆前进行),又叫几大几次会议。目前是十七大四次会议已经于09年9月18日召开过(又叫十七届四中全会)

二、人大,政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大即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每年三月份召开一次全体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政协即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大与政协的联系主要有:

一是政治基础相同。人大和政协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法律或章程开展各自的工作。共产党与人大和政协的关系是:共产党不凌驾于人大之上,三者都是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二是国体环境相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和政协均存在于相同的国体之中。

三是法律基础相同。人大和政协均被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和载入。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时还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载入了宪法。

四是指导思想相同。人大和政协都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五是根本任务相同。人大和政协都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宣传和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方针政策,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人大和政协在本质上、在任期上、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活动准则上也均相同。

虽然人大和政协有许多相同的联系,但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也有不少区别。人大与政协的主要区别是:

1、性质不同。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是实现和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大这一国家权力为基础和核心的政治制度,属于国家政权制度的范畴。而政协不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我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范畴。

2、法律地位不同。宪法和法律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

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是全权的、至高无上的,在中国人大制度下,不存在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之间的制衡关系,“一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院)是人大的执行机关,它们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而宪法和法律没有赋予政协与人大相同或相似的国家权力,政协不产生“一府两院”,故不存在“一府两院” 对政协负责,受它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3、职能和作用不同。人大的职能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而且人大制度还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制度保证,因为根据宪法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规定,共产党执政是通过人大依法实现的,如果离开了人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就失去了制度载体,共产党执政就形同虚设。人民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政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而政协的职能主要是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人大最主要的职能是共产党通过人大依法执掌政权,而政协则是参政议政。也就是说,人大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的法定形式和法定制度,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作用上,政协是在决策之前对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协商。而人大是在协商后表决作决策,决策后“一府两院”执行。

4、活动依据和法律效力不同。人大依据宪法和法律开展工作,进行立法,进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决定重大事项等,对行使权利中发现的问题除了提出议案、批评、意见、建议和纠正外,还可以对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提出罢免和责成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事对

人能够产生直接的法律后果。而政协按照其章程开展工作,对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对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批评和建议进行民主监督,通过向共产党和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一般不产生直接的法律后果。

5、产生方式和结果不同。人大依据《宪法》《选举法》《代表法》等由有选举权的选民进行直接和间接选举产生,全国和地方各级(乡镇)以上都必须选举产生人大,是法定必须产生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而政协产生的方式是依照其章程设立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均不进行选举;而且地方委员会不是必须设立,依照政协章程第40条规定: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凡有条件的地方,均可设立地方委员会。

6、工作形式和内容不同。人大行使职权的工作形式由宪法法律和法规确定,主要有制定、修改、解释、监督宪法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批准有关议案、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评议、任免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质询或询问、特定问题调查等;内容涉及立法(省级人大、较大的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大事项的决定等(全国人大有15项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21项职权。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有15项职权、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14项职权。乡镇人大有13项职权。)政协的工作形式主要由其章程和共产党的文件加以规定,主要有民主协商会、小范围谈心会、座谈会等通过议案、提案和其他形式提出批评建议等进行民主监督;内容由其章程或中共中央文件规定(全国政协有5项职权、全国政协常委会有7项职权。政协地方委员会有4项职权。中发<2005>5号文件规定政协协商的7个方面的内容)。

总之,人大与政协虽然在性质、地位、职能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在政治基础、国体环境和本质上是有密切联系的,目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党和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诣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不断研究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和创造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机制新方式,按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定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三、人大和几大的区别

党的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代表的会议,主要是商讨党内的事情和决策的,现在是5年开一次。党的代表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选举产生新的总书记和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如十六大召开选举了胡锦涛和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是党的大会在休会期间的最高权力机关,领导全党,就是平时所说的“中共中央”。中央委员会召开的全体委员会议简称“全会”,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会每年举行一次。

人民代表大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党的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是,一个是党的权力机关,一个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四、历届人大时间表

一年一开,

每年的三月三号开政协会,三月五号开人代会!

五年改选一次!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54年9月15日~28日)

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55年7月5日~30日)

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56年6月15日~30日)

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57年6月26日~7月15日)

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58年2月1日~11日)

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59年4月18日~28日)

(60年3月30日~4月10日)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62年3月27日~4月16日)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63年11月17日~12月3日)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

1965年1月4日)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

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

(80年8月30日~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

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

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85年3月27日~4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86年3月25日~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87年3月25日~4月11日)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88年3月25日~4月13日)

政协与人大的区别

政协与人大的区别 在国内政治生活中,“两会”已成为一个固定词组。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指的是: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两会”虽然同步举行,但使命和职责并不相同。 人大代表通过投票行使监督权,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参政议政。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人大对报告提出意见,叫“审议”,而政协叫“讨论”。 “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全国人大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院”工作报告。此时,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一层就座,政协委员在二楼。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可以对重大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不同的是,人大的称“议案”,政协的称“提案”。 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有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决定权,进行立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产生法律后果.人大依据《宪法》《选举法》《代表法》等由有选举权的选民进行直接和间接选举产生,全国和地方各级(乡镇)以上都必须选举产生人大,是法定必须产生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制定、修改、解释、监督宪法法律,审查批准有关议案选举法,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报告 政协不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我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宪法和法律没有赋予政协与人大相同或相似的国家权力,政协不产生“一府两院”,不存在“一府两院”对政协负责,受它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政协,决策前对有关问题协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政协按其章程开展工作,对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对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批评和建议进行民主监督,一般不产生直接法律后果。每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及界别设置,经上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均不进行选举。政协是民主协商会、小范围谈心会、座谈会等,通过提案进行民主监督.

人大、政协、几届几中全会的区别和召开时间

一、概述: 人大:5年一届,每年1次,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召开。 政协:同上,一般在每年的3月3日召开。 几届几中全会:党内会议党的代表大会,5年一届,一般一年一次,每年的9月份(国庆前进行),又叫几大几次会议。目前是十七大四次会议已经于09年9月18日召开过(又叫十七届四中全会) 二、人大,政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大即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每年三月份召开一次全体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政协即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大与政协的联系主要有: 一是政治基础相同。人大和政协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法律或章程开展各自的工作。共产党与人大和政协的关系是:共产党不凌驾于人大之上,三者都是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二是国体环境相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和政协均存在于相同的国体之中。 三是法律基础相同。人大和政协均被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和载入。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时还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载入了宪法。 四是指导思想相同。人大和政协都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五是根本任务相同。人大和政协都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宣传和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方针政策,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人大和政协在本质上、在任期上、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活动准则上也均相同。 虽然人大和政协有许多相同的联系,但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也有不少区别。人大与政协的主要区别是: 1、性质不同。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是实现和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大这一国家权力为基础和核心的政治制度,属于国家政权制度的范畴。而政协不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我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范畴。 2、法律地位不同。宪法和法律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

人大与政协有何区别

人大与政协有何区别? 2013年03月01日10:37 来源:新京报

“两会”会期同步性质不同;人大代表通过投票行使监督权,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参政议政 在国内政治生活中,“两会”已成为一个固定词组。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指的是: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两会”虽然同步举行,但使命和职责并不相同。历史上,“两会”曾有渊源,1954年之后,逐渐“分道扬镳”,不过,经常“形影相随”。 【历史】 政协曾行使人大职能 今年召开的“两会”同是第十二届,不过,全国政协的“会龄”要比全国人大长5岁。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全国人大召开之前,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这次会议上,还选举产生了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即现在常说的“全国政协委员”。 “此时的政协是权力机构。”武汉大学宪法学教授秦前红介绍,它行使属于人大对大政方针的决定权,还有自身的咨询权。 情形在1954年发生改变。秦前红介绍,1952年,刘少奇率代表团访问苏联,斯大林提出,中国应将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的时间提前。刘少奇向毛泽东汇报后,中央决定召开人大。1954年,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成为中国最高权力机关。 秦前红查阅史料发现,全国人大成立后,梁漱溟等人询问毛泽东,政协任务完成了,还要不要存在?毛泽东认为还有必要存在,一是“养士”,二是“咨询”,三是“统战”,政协不仅要存在,还要长期存在。 后来,因为反右,政协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又提出这个问题。毛泽东通过当时的统战部长李维汉表示,不仅要存在,还要互相监督。 【职权】 人大监督“一府两院” 现行宪法在序言中认为政协“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政协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让政协与其他政治组织有了明显区别。 各级政协会议,也都和人大会议同步进行。但在职权上,人大和政协不同。一些词汇在使用时也有严格区分,比如:人大对报告提出意见,叫“审议”,而政协叫“讨论”。 方工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之前,他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从人大代表转任政协委员,方工感受两个身份不同:人大代表是选举产生的,政协委员是通过协商产生的。“统战部门找到我,问愿不愿意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我同意了”。 第一次参加政协会议,方工发现会议内容与人大会议差别很大。人大主要是监督“一府两院”、人大常委会工作,行使选举权和决定权,政协虽然也对“一府两院”工作发表意见,但主要是建言献策,不决定“一府两院”的具体事项。 “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全国人大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院”工作报告。此时,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一层就座,政协委员在二楼。 相比之下,作为政协委员听报告时,身上压力没那么重。方工说,任代表时要仔细研读,以决定是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很少离场。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可以对重大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不同的是,人大的称“议案”,政协的称“提案”。

政府、人大、党和政协比较

政府、人大、党和政协比较 性质 职能或执政方式 宗旨 相关 知识 政府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在我国有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依法行政(原因、意义、要求);权力行使需要监督原因、要求意义);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拆提供渠道和途径;政府权威。 人大 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的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注意:不要与人民代表权利相混)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权利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优越性、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适合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共中央、各级党委作为代表出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领导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协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团结和民主 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政协。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区别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员组成,代表人民行使国家的权利.政协委员是政治协商会议的人员组成,参政,议政,提建议. 参考一下人大和政协的区别,你就会更明白的: 1、性质不同。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是实现和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大这一国家权力为基础和核心的政治制度,属于国家政权制度的范畴。而政协不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我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范畴。 2、法律地位不同。宪法和法律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是全权的、至高无上的,在中国人大制度下,不存在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之间的制衡关系,“一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院)是人大的执行机关,它们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而宪法和法律没有赋予政协与人大相同或相似的国家权力,政协不产生“一府两院”,故不存在“一府两院” 对政协负责,受它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3、职能和作用不同。人大的职能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而且人大制度还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制度保证,因为根据宪法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规定,共产党执政是通过人大依法实现的,如果离开了人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就失去了制度载体,共产党执政就形同虚设。人民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政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而政协的职能主要是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人大最主要的职能是共产党通过人大依法执掌政权,而政协则是参政议政。也就是说,人大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的法定形式和法定制度,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作用上,政协是在决策之前对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协商。而人大是在协商后表决作决策,决策后“一府两院”执行。 4、活动依据和法律效力不同。人大依据宪法和法律开展工作,进行立法,进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决定重大事项等,对行使权利中发现的问题除了提出议案、批评、意见、建议和纠正外,还可以对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提出罢免和责成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事对人能够产生直接的法律后果。而政协按照其章程开展工作,对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对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批评和建议进行民主监督,通过向共产党和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一般不产生直接的法律后果。

简直明了的理解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 国务院 人民政协的性质 职能区别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区别 作者:王艺河南大学 中共中央,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代表大会必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的最高领导机构,因为中共是执政党,所以中共中央要领导着全国一切的工作,负责对各项工作提出大政方针,然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变为国家的意志,最后交办国务院执行。中共中央还领导着人民解放军。 全国人大,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全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监督国务院、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听取上述机关的报告,制定和审议相关法律,决定攸关中国命运的大事。 人命政协,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机构。 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议事平台,他们通过政协向党中央国务院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的见解。 国务院,全称: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的行政机关。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负责国家的日常运行。 领导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三、规定各部和各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 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 四、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

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 七、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 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 九、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十、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十一、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 十二、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十三、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十四、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十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 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十七、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十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人大议案与政协提案的区别

人大议案与政协提案的区别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议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有关部门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事原案。宪法第7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分别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被屏蔽广告]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小组会议对议案进行审议,主席团可以将议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提出报告,由主席团审议决定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经表决,议案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政协提案是政协委员向人民政协组织,并通过政协组织向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政府就有关国家或地方大政方针、社会生活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形式。 政协提案实行提出提案的时间不限、内容不限、人数不限的“三不限制”原则。提出提案一般有4种形式:政协委员以个人或者联名方式提出提案;政协全体委员会议期间以小组或者联组

名义提出提案;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和人民团体,以本党派、团体名义提出提案;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以本专门委员会名义提出提案。提案办理有专门机构负责,要求件件有着落,案案有答复。 人大代表议案与政协委员提案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的议案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而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委员提案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没有法律的约束力。另外,人大代表议案,一般只在大会期间提出,而政协委员提案,既可在全体会议期间提出,也可在休会期间提出。 政协提案与人大议案、建议的异同点: 政协提案不同于人大议案、建议,主要表现在:(1)性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议案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起法律监督作用,承办单位必须执行。而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根据其职能,政协提案不具有法律约束力。(2)产生的过程和处理方式不同。人大议案须由法律规定的单位及一个代表团或达到法定人数的代表提出,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审议后确定;政协提案是由政协的参加单位、专门委员会、工作组、委员个人或委员联名提出,经政协的工作机构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3)内容不同。人大议案必须是属于人大职权范围,而政协提案的内容不限。 政协提案和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相似。人大代表建议由人大代表个人或联名提出,建议的内容和时间没有限制,提出后由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交有关单位研究办理。政协提案是

人大、政协、政府与党关系归纳整理

一、我国做出重大决策的一般程序: 我国的大政方针,如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总是先由中共中央提出建议,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这过程中要与各民主党派等充分协商,以保障法律赋予他们的参政权。然后由国务院制定草案,再交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审议,将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通常要同时在全国政协广泛征求意见,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化。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便 三、三个会议的排列顺序(党的会议、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 议在北京如期召开,2012年3月3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在北京召 开,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请回答:这三个会 议的顺序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1、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各自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 定的。

2、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必须首先召开党的会议,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 3、政协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因此,召开党的会议后,继而召开全国政协会议,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民主人士的意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这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因此,党提出的方针、政策和人民政协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必须再提交全国人大讨论通过,使之变为国家意志,以保证党对国家的领导。 简述党的组织与人大的关系的具体表现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自己的历史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政协、几届几中全会的区别和召开时间

人大、政协、几届几中全会的区别和召开时间 一、概述: 人大:5年一届,每年1次,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召开。 政协:同上,一般在每年的3月3日召开。 几届几中全会:党内会议党的代表大会,5年一届,一般一年一次,每年的9月份(国庆前进行),又叫几大几次会议。目前是十七大四次会议已经于09年9月18日召开过(又叫十七届四中全会) 二、人大,政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大即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每年三月份召开一次全体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政协即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大与政协的联系主要有: 一是政治基础相同。人大和政协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法律或章程开展各自的工作。共产党与人大和政协的关系是:共产党不凌驾于人大之上,三者都是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二是国体环境相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和政协均存在于相同的国体之中。 三是法律基础相同。人大和政协均被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和载入。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时还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载入了宪法。 四是指导思想相同。人大和政协都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五是根本任务相同。人大和政协都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宣传和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方针政策,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人大和政协在本质上、在任期上、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活动准则上也均相同。 虽然人大和政协有许多相同的联系,但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也有不少区别。人大与政协的主要区别是: 1、性质不同。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是实现和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大这一国家权力为基础和核心的政治制度,属于国家政权制度的范畴。而政协不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我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范畴。 2、法律地位不同。宪法和法律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是全权的、至高无上的,在中国人大制度下,不存在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之间的制衡关系,“一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院)是人大的执行机关,它们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而宪法和法律没有赋予政协与人大

人大“议案”与政协“提案”的区别

人大“议案”与政协“提案”的区别 1、两者含义不同。 “议案”是指由法定机关和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要求人大会议讨论、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 而“提案”是参加政协的单位或者委员个人向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交付有关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可见“议案”一般多用于人大,而“提案”专用于人民政协。 2、主体范围不同。 根据《地方组织法》第十八条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议案的主体有五个: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本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乡、民族乡、镇人大代表5人以上联名;同时,《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提出议案的主体有4个: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 《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政协提案的主体有5个:委员个人、委员联名、党派、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可见就提案人而言,对政协委员放得较宽,政协委员可个人提,也可联名提,人数不限;而对人大代表法律规定极为严格,不论哪一级的人大代表个人无权提,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乡镇的人大代表五人以上联名才有提“议案”权。 3、两者要求不同。 “议案”、“提案”都要求“一事一案”,各自对格式、内容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从严格意义上讲,“议案”内容相对较窄。法律规定:在会议期间,向人大提交的议案,其内容必须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在闭会期间,向人大常委会提交的议案,其内容必须属于本级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 而“提案”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提案主题应当围绕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地方重要事务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问题等方面提出。提案内容应当实事求是,简单扼要,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建议。”“以党派、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名义提出的提案,须有该组织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4、立案方法不同。 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主席团一般采用三种处理办法:①列入大会议程;②决定不列入大会议程;③决定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的意见,再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总之,不论哪一主体提出的议案,只有获得大会主席团或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才能成为大会议案。 政协提案,只要经过提案委员会审查,符合《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第三章规定的,便予以立案。 5、提案时限不同: 向人民代表大会提议案,各提案主体只限于人民代表大会举行期间提出;向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只限于闭会期间提出。 而政协提案,不论哪一提案主体均不受时间限制,会议期间、闭会期间均可提,也可以说一年四季随时随地可提。 6、法律效力不同: 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它的议案一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随即形成相应的决议或决定,便具有了法律的约束力,承办部门没有办与不办的选择,只有决定如何办,怎样办好。 而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协提案没有人大议案这种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政协提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0练人大从大代表政协的职能权利比较

人大、从大代表、政协的职能(权利)比较 1.(2015·山东高考)2014年5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答复,询问过程通过网络全程直播,使公民对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情况有了更多了解。这体现了( ) ①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管理②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表决权 ③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对政府的监督权④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4·海南高考)2014年3月1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在这里( ) ①人大代表行使的是审议权和表决权②人大代表行使的是提案权和质询权③全国人大行使的是监督权和决定权④全国人大行使的是立法权和任免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2016年4月25日,环保部长陈吉宁受国务院委托,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作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这是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年度环境报告,环保部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面呈答卷”表明( ) ①我国政府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环境治理②全国人大在环境治理保护方面拥有监督权③全国人大与国务院进行民主协商,相互监督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分组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后,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 ) ①决定权②审议权③表决权④提案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下列“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模拟情景中,“我”的行为不当的是( ) A.当我被选为人大代表后,在人大网站专门开设群众信箱征集各方面意见 B.当我调查到某工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时,立即拿出代表证要求厂家停产整顿 C.当我调研发现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时,在人大会议上联名提出相关议案 D.当我了解到规划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时,在人大会议上联名向该局提出质询 6.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十几名高中生,将他们精心撰写的《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的提案》《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等3份“模拟提案”交到全国政协委员的手中,由他们协助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这表明( ) ①政协委员积极联系人民群众,履行职责②政协委员行使提案权和质询权③学生有序政

政协和人大的关系

政协和人大的关系 人大即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每年三月份召开一次全体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政协即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大与政协的联系主要有: 一是政治基础相同。人大和政协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法律或章程开展各自的工作。共产党与人大和政协的关系是:共产党不凌驾于人大之上,三者都是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二是国体环境相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和政协均存在于相同的国体之中。 三是法律基础相同。人大和政协均被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和载入。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时还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了宪法。

四是指导思想相同。人大和政协都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五是根本任务相同。人大和政协都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宣传和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方针政策,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人大和政协在本质上、在任期上、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活动准则上也均相同。虽然人大和政协有许多相同的联系,但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也有不少区别。 人大与政协的主要区别是: 1、性质不同。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是实现和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大这一国家权力为基础和核心的政治制度,属于国家政权制度的范畴。而政协不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我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属于中国特色的

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区别

党代会党代会,顾名思义,就是党的代表大会,如果是全国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按照党章规定,目前为五年一届,现在是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人代会是每年都要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但党代会不是每年都开全国代表大会。通常党代会会每年召开一次中央委员会议,比如今年刚的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但中央委员会每年都会开,而且有时一年会开不止一次,时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来说,通常在五年内会开六次。 全国人民代表五年为一届任期,从1954年至今。每一届基本每一年召开一次大会,只有十年动乱那会儿例外点。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届的第四年了,所以今年的人大会议叫十届四次会议。政协的类推。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 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 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 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 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 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 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 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