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第28卷 第1期2009年3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1Xi′an U niv.of Arch.&Tech.(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8 No.1

Mar.2009

【建筑文化】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王 强

(南阳汉画馆,河南 南阳 473061)

摘 要: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

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

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至今大多数已不复存在,而保存下来的南阳汉代

画像石墓、汉代画像砖墓、汉代建筑陶明器、汉画图像则为研究汉代建筑的结构、风格和功能提供了直观

的形象资料。

关键词:南阳;汉画图像;建筑结构和风格

中图分类号:TU0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92(2009)01-0059-06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H an Dynasty in N anyang

W A N G Qi ang

(Nanyang Han Dynasty Stone2Carvings Museum,Nanyang473061,China)

Abstract:Han Dynasty i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in Chinese architect ural history.Because of t he four hundred years′politic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pro sperity of t he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monarchies and grandees were keen to build palaces,mansions and enclosures for raising animals o ne after anot her.Great achievement s were made in t he design and st ruct ure of architect ures,and t he u2 nique style hence formed directly influenced t he develop ment of Chinese architect ure for about two t housand years.U nfort unately many of t hem are no longer in existence now,t ho ugh t he preserved Han Dynasty stone tombs wit h stone carvings in Nanyang,Han Dynasty brick tombs,Han Dynasty architect ural pottery burial articles and pict ures of Han Dynasty stone2cravings provide vivid and ob2 jective materials for our st udy of t he st ruct ure,style and f unctions of t he architect ure in Han Dynas2 ty.

K ey w ords:N any an g;H an D y nast y stone tombs w it h stone carvi ngs;st ruct ure and st y le of architec2 t ure.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曾造成了无数的建筑和大量的城市。而城市,也是由各类建筑所构成的综合体。建筑是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的产物,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

3收稿日期:2008-05-12

作者简介:王 强(1970-),男,河南南阳人,南阳汉画馆馆员,主要从事汉文化研究及文博宣教工作。

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容的社会的、历史的、科学的、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以木构架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古朴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多彩的装饰,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广起庐舍,高楼连阁”。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的独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历经二千年左右的日照风剥雨蚀、战乱、人祸、天灾,至今绝大多数已不复存在,尚未发现一座完整的汉代木构建筑。汉代建筑遗址保存下来的有长安汉城遗址,洛阳汉魏故城遗址,宛城遗址,汉石阙、汉石祠、汉壁画、汉画像石砖墓、建筑明器等,特别是汉代画像石砖中雕造了丰富的建筑图像。由此可探究诸如宅院、楼阁、门楼、阙、望楼、宫殿等汉代建筑形制。本文拟以南阳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墓、建筑陶明器和南阳汉画中的建筑图像为基础,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对汉代南阳的建筑风格和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画像砖石墓与建筑陶明器

虽然汉代南阳的地面建筑今天已无处可寻,但是科学考古发掘的50多座汉代画像石墓和50余座汉代画像砖墓及一些随墓出土的建筑陶明器,为认识和研究汉代的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墓室建筑汉以前亦以木为主要构材。南阳汉墓开始改变木构墓制。把石材和画像砖作为主要建墓材料,在墓室中使用,使墓室建筑建筑面积增加、空间增大、墓室结构趋于复杂,出现了砖榫及石榫结构,形成了高大的拱券顶、盝顶、近弧形顶等墓顶,提高了墓室的高度,更显示出墓葬宏大壮观的气势。它是砖石结构建筑的形成期。南阳汉代画像砖石墓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立体造型大都模拟了地上的房舍建筑格局,第宅化特征明显,几乎每座汉画像石墓的门扉都可自由启闭。它对以后地面建筑、墓室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南阳汉画像石墓葬不仅建筑宏大华贵,而且随葬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多,以陶器、陶片为主。出土的建筑模型陶明器有:仓房、灶、井、厕所、猪圈、水榭等,应是南阳汉代建筑的缩小模型。如南阳杨官寺汉墓的陶仓房[1]24,顶为单檐硬山式,前后坡有简形瓦垄,中间起脊。仓房内有隔墙两道分成三间,前墙三个仓门,门两端安有两个半圆形栓鼻,前墙中部附加一檐,以示仓房,有上下两层。南阳王寨汉墓出土的陶

图1 陶仓房

房[1]25(见图1),面阔两间,

平面呈长方形。前面有墙

围成小院,院墙有三门,均

无门扉。悬山顶,前后出

沿、两坡皆有瓦垄,房上设

两对称的望亭,亭顶为四

阿式。前檐下有两垛斗

拱,无柱,下设楼板,把走

廊分为上、下两层,两山墙

外部各置有斜坡楼梯,分别通向楼板两端。楼板中部又设马鞍形楼梯,分别通向下檐下两小门,下层中央开设一大门,三门均用长方形门封堵。外有穿栓固定。另外两山墙和后墙上部均设有风孔。又如陶房出土于新野樊集九号汉代画像砖墓。该房呈方形,中部为屋舍,悬山式一两面坡顶,四壁上部有三角形窗孔,前有平顶凉棚,中有一立柱顶,凉棚与房舍各开一门、一洞,房后墙中上部与房舍相通,房屋后墙外侧有纤细的阴线刻画像。

南阳杨官寺汉墓[1]15(见图2),出土的陶厕所连猪圈建筑形式:平面近方形,硬山、两面坡顶,顶中央设一天窗。前半部有院,长方形门框。在院落、猪舍内有一道墙,使其分为左右两部分,右院与猪舍之间,又筑有一道较低的隔墙,墙壁偏右处有一小门相通,前院中间有方形空底。在猪舍内后左角,有一粪池,前有尿流,右有台阶。左院与猪舍之间,也有右高左低的墙,低处为栅栏,栅栏后有猪圈。前院后左角,也有一个粪池,池右有墙,左右厕所的粪池下部皆和猪圈相连。南

06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 第28卷

图2 陶厕所连猪圈建筑

阳赵寨汉墓出土陶厕所连猪圈的建筑形式[1]14:前部围以院墙,墙右侧有大门,猪圈与厕所相连,上方为悬山式顶,屋顶右侧置一望亭,望亭左侧为厕所与猪圈,两者之间用半截墙相隔,厕所内设便池,前端施有向前倾斜的沟,便池左壁开孔道与猪圈相通。猪圈内一灰陶立姿猪,厕所前墙外的院落中央有一长方形凹坑似为该猪洗澡的水池。

南阳汉代画像砖石墓出土的这些建筑陶明器,是汉代这类建筑的缩影。但由于出土的量少,表现的建筑形式更少,对于全面认识南阳汉代的建筑是远远不够的。

二、南阳汉画中的建筑画像

南阳汉画中有大量表现汉代建筑的图象,对于进一步认识汉代建筑有很大帮助,正好也可弥补文献记载及建筑陶明器的不足。

1.厅 堂

汉代的厅堂是第宅中会客办事的地方。《释名?释宫室》解释道:“陈,堂涂也,言宾主相迎陈列之处也”。南阳画像砖石中所见的厅堂屋顶多为单檐四阿式、重檐四阿式、单檐歇山式等。

单檐四阿式:单檐四阿式建筑是西汉中后期南阳汉画中较为多见的一种屋顶式,出土于南阳市方城县城关镇的一块画像砖[2]图80,上为一座雕刻简单的单檐四阿式住宅,四根檐柱直出地面,中部为门,正脊做成弧形。房的正脊上部稍低,

两端翘起在建筑风格上显得活泼自由。南阳唐河县汉郁平大尹汉墓出土的一块画像石[3]77(见图3),画面中部为一单檐四阿式厅堂,

檐柱立于

图3 单檐四阿式

石柱础上,柱身上下粗细相同,无卷杀或收分,柱头承托栌斗。屋顶两侧坡度稍缓,檐口平直,瓦垄规整。脊身厚度约为三层简瓦叠砌而就。又如南阳唐河县针织厂汉墓出土的两块风格相同的建筑图[3]54(见图4),画面为单檐四阿式厅堂

图4 单檐四阿式厅堂

重檐四阿式:南阳县英庄画像石墓出土一幅重檐四阿式楼阁图象[3]124(见图5),下层檐柱较内粗巨,柱身上下基本相同,无柱侧脚,亦无卷杀和收分,柱头承托硕大的栌斗。屋面平直,没有曲线缓和之感,檐口正身部分平直,左翼角略显出翅曲的屋角,上层檐柱低短,充分显示了汉代早期木构建筑的特点,屋面和檐口较平直并施有高大平直的正脊。又如南阳唐河县辛店出土的汉代画像砖[2]图97:画面右侧是一座木结构重檐四阿式主体建筑,檐柱粗高、大小相等,下部没有显

1

6第1期 王 强: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图5 重檐四阿式楼阁

示柱础,柱头置栌斗,屋顶举架较高,瓦垄间距分布疏阔,正脊高大。二层空间饰菱形图案,明显较一层为低,额枋部饰网状,下挂帷幔,屋内高台上坐二人似在交谈。

单檐歇山式:见唐河县石灰窑汉墓出土的两块建筑图[3]81,左石画面上刻单檐歇山式厅室,檐柱下有柱础,柱上皆有斗拱。

南阳汉画中,此种风格明显多于前二种风格的厅堂,可见此种厅堂在汉代南阳是比较流行的。

四角攒尖式:出土于淅川县夏湾的一块画像砖[4]图6(见图6),画像中部平放厚板,一侧饰网状,板下有两根圆木柱子直插泥内,

柱顶置大块

图6 画像砖

横木,如同栌斗,目的在于增大支撑面。板面上面中部是一四角攒尖大门,两扇门扉微向内开,意寓富家上层出入频繁,门庭若市。淅川县申明铺所发现的汉画砖

[4]图7-9

:画像中部刻一座单檐

四阿式小亭,小亭前边建有双阙,单柱,无柱础,柱头使用与亭相同的二重拱,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式。

2.楼 阁

《尔雅?释宫》云:“狭而修曲曰楼”。阁,亦是楼房,供游憩远眺之用。《淮南子?主术训》:“高台楼榭,接层连阁”。楼与阁通常并称、合称楼阁。汉代是中国楼阁建筑迅速发展的时期,这

个时期的楼阁建筑大多为双层,也有三层或三层以上的,每层都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南阳淅川出土的汉画砖[4]图11:为双层重檐四阿式楼阁。多层建筑见南阳杨官寺汉墓出土的一幅建筑图[3]45(见图7),画面雕一座四层的楼阁建筑,最

下层有对称的双柱,檐部挑出斜面及斗拱,为一

图7 南阳杨官填充汉墓

斗升拱,檐下刻大门、门楣、门框清晰,由二扇门扉组成,门扉上饰铺首衔环。房坡仅刻出瓦垄。第二层刻五柱,将屋面分为四间,仅中柱顶端刻半拱,为一斗二升拱,檐部挑出斜面及斗拱。房坡结构同第一层。第三层,由三根立柱支撑,将房屋分为二间,中柱顶端刻半拱。第四层同第三层相同,仍有三根立柱支撑,将屋面分为二间,檐部挑出斜面及斗拱。顶部刻出瓦垄,屋脊,层殿式顶,上立一展翅欲飞的凤凰。南阳杨官寺汉墓出土的这幅高层楼阁图,从整体造型上看,基础

部分直接承袭了商周时代建造台基的做法,突出了主体建筑,屋顶大小和空间高度自下而上的递减,避免了高层楼阁头重脚轻的缺陷,从而给人以稳固舒适的感觉。其再现的手法,对其后我国古代楼阁建筑起了模板作用。南阳市赵寨砖瓦厂汉墓出土楼阁画像[3]41(见图8)侧是另外一种不同式样的楼阁:楼下有柱支撑,柱上有斗拱,下有柱础,两门之间刻铺首衔环,象征大门。楼上有一对双层望亭,望亭为阙形,单柱二层。

汉代合理地动用木构件架的结构技术,满足功能上遮阳、避雨和凭栏眺望的要求,各层腰檐和平坐有节奏地挑出与收进,使楼的外观既稳定

26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 第28卷

图8 赵寨砖瓦厂汉墓

又变化,并产生各部分虚实明暗的对比作用,创造了中国楼阁式建筑的特殊风格。

3.阙与观

在汉代的诸多建筑形式中,汉代的阙观建筑最为发达,所以南阳汉画砖石中阙比较多,既有单阙,又有双阙,有双重檐的,还有三重檐的。南阳方城县城关出土汉画砖[2]图85(见图9):图中阙为单阙,阙顶四阿式、重檐、下有斗拱,阙顶栖一凤凰。南阳市赵寨砖石厂汉墓出土的阙画像为单阙[3]41,三重

檐,每层的瓦垄清晰可见,檐口平直,檐下有双柱相承,瓦垄规整。

唐河县湖阳郁平大尹墓出土的图9 

画砖

画像石[3]77(见图3),厅堂前左右两侧有高大的阙,阙身为柱形,阙为二层,阙顶为重檐庑殿顶。南阳赵寨砖瓦厂汉墓出土的另一块阙画像(见图8):画面中央雕刻一座单檐单间四阿式大门,檐柱较细长,柱上承栌斗,柱下坐石础,柱间刻铺首衔环,以示大门,大门以内筑一对重檐四阿式阙。上下层阙檐

的大小相等。阙身呈束腰铤状。这种阙立门后的布局、洵为罕见。由此可以看出,南阳汉画中的阙在阙的结构及阙顶形式上有一定的区别,说明汉代南阳在阙的建造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建筑技术。

观:南阳县出土的两幅画像石

[1]图187

,均刻三

重檐的单阙。下有方形观基,其上有圆形观身。观身上为三层形制完全相同的四阿式观檐,檐口平直。一、二层檐上雕有博脊和垂脊,观顶雕刻有正脊。整个观的外形似单层多檐式佛塔。另一幅画像石(见图10);上刻重檐单阙,

下有土筑

图10 单层多檐式佛塔

梯形观身,其上为观身,下层观檐的檐面和檐口平直,砌筑有博背,下层观檐之上为第二层观身,该层观身柱间置有蜀柱和斗拱等,由此,可以向外眺望。二层观檐与下层相同。观檐与下层相同。观脊左端立一人。

4.桥 梁

汉代南阳“商遍天下,富冠海

内”,作为连接关中和江汉平原的交通干线。为汉代重要的一个商

品集散地,这就使得当时南阳的陆路和水上运输相当发达。在纵贯境内的河流上都建有桥梁,而且一些桥梁建筑技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桥的建筑材料有砖筑、也有木构的。桥的类型可分拱桥和弧形梁柱式桥。南阳汉画中的桥梁建筑图以新野汉画砖为多。

5.拱 桥

拱桥与墓拱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西汉时,即出现多边形砖拱和圆形筒拱结构,东汉以后,筒券、穹顶都有进展,“拱”已进入成熟阶段,于是出现了拱桥。单孔、双孔,砖或石筑,桥面较高,两端同路面相接、桥两边有护栏或无护栏。在南阳汉画像石中仅见南阳县英庄汉画像石墓出土的罟鱼图[3]121(见图11),从画面看,虽然看不出此桥是木结构的或者砖石结构的,但却可能看出当年桥梁建筑的宏伟姿态。新野县安乐寨出土的“泗水捞鼎”汉代画像砖中的“单孔拱桥”

[4](图版116)

,画像中有一飞架在河上的单孔桥

图11 罟鱼图

弧形梁柱式桥:见于新野樊集所出土的“戏

车”[4]图121和“泗水捞鼎”

[4]图142

(见图12),汉画像砖中,画像中间是一座木制拱桥,桥下有两柱支撑,柱端有斗拱,桥上有栏杆,两端各树一桥标。桥下有两排或四排立柱,柱头无栌斗,直承二升拱。使用排柱和拱的结果是桥的弧度小于半圆,

3

6第1期 王 强: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图12 泗水捞鼎坡度变缓,最大承载力不变,并有所增强,更有利于桥两端的车货运输和人畜往来。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汉代南阳建筑有以下特征:

屋顶:有庑殿四阿、四角攒尖、歇山等形式。屋面檐口比较平直,屋脊多为叠瓦脊,脊身

平直,多数脊端无吻兽等饰物。特别是正脊较长除个别脊略有“收山”外,多数正脊无“收山”,少数正脊还显出“推山”的做法。这说明汉代正脊的长短无严格规定。除正脊、垂脊外,还出现了博脊。脊上喜欢用凤凰和四灵等祥瑞装饰。屋面多使用瓦件覆盖,盖瓦有筒瓦和板瓦两种。瓦垄匀适规整,二者上下扣合,覆于屋面。瓦钉通过筒瓦之孔压于泥中。这种构造不同于先秦时期用绳将瓦与椽子联结,从而更为稳固。

木材:当时在选择建筑木材时看重其是否结

实耐用。“腐木不可以为柱”[5]219

是时人的一致看

法。栋梁需要高大的木材。《淮南子?说山汌》:“郢人有买屋栋者,求大三围之木”。在多种木材中,楩、柟等木料是住宅建筑中常见的柱梁材料。

“伐楩柟豫樟而剖梨之……或为柱梁”[5]220。除此

外,柏树,松木和白杨也被时人所看好。《易林》“观之第二十”所说:“松柏为梁,坚固不倾”。《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郭璞注:“今大庙梁材用此木”。《齐民要术》卷五“种榆白杨第四十六”云:“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注“凡为屋格,松柏为上,白杨次之,榆为下也”。汉代人关于建筑用木材的经验,直接影响了继起的两晋南北朝时期。门与窗:画像中建筑的门和窗都被利用,为装饰部分而加以艺术处理,门扉上有铺首衔环,窗子通常装直棂,也有斜格和琐文等较复杂的花纹,或在窗外另加笼形格子,或在门窗内悬挂帷幕。栏杆的形制以卧棂为最多,但已出现在寻杖下用蜀柱及几何形花纹的栏板。

装饰:汉画中反映出汉代建筑所用的花纹题材大量增加,大致可分为人物纹样、几何纹样、植物、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

说、社会生活等。几何纹样有绳纹、齿纹、三角、菱形、波形等。植物纹样以卷草、莲花为主。动物纹样有有龙、凤、虎等祥瑞神兽。这些纹样以彩绘与雕、铸等方式应于地砖、梁、柱、斗拱、门窗、墙壁、屋顶等处。

斗拱:汉画像砖石中建筑图中斗拱的熟练运用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汉代建筑的先进水平。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既富于实用,又具有装饰作用的建筑构件,在木结构建筑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构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征的主要部分。南阳汉画中的所示斗拱具有如下特点,部分楼阁和阙观建筑中仍保留柱头仅承托栌斗的古制。但厅堂建筑中使用了一斗三升的斗拱,体现了斗拱的发展已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柱与柱础:汉代建筑中柱的形状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等,画面中所表现的柱,很难判定是圆柱,还是方柱。但可清楚看出柱身上下基本相同,无收分与卷杀。柱径与柱高的比例之一,有的粗,有的细,这可能是局限于画面雕刻,非建筑实物所致。画面中的柱子皆为直立,既无柱侧脚,也无柱生起。柱础的形状有三种,多数为平面方形石础,露出地面较高,少数显示出复盆础状或柱根插入凸起础石上。

基台:画像中一部分建筑仅表示柱础以上部分,所显示不出基台部分,台基表面主要在夯土台的外侧,用砖或砖石混合的方法甃面。另一部分厅堂,阙、观建筑则用简单几根线条表现出高大的基台。衬以宏大的屋顶和协调的屋身,使整座建筑巍峨壮观。

砖:汉代铺地砖采用砖作斫磨技术。当时普遍采用方砖和条砖、空心砖铺地,铺地方砖和空心砖有许多是模印花纹的,其装饰居室的功能不言而喻的。在房屋建筑中,砖材多用于台基和墁地,间有用于贴墙或用于墙壁加固的。建筑技术上出了平砖丁砌错缝,平砖顺砌错缝,侧砖顺砌错缝,平砖顺砌与侧砖丁砌上下层组合、席纹式等多种砌砖组合形式。

对南阳汉画中的建筑特征及风格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正如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所说:“两汉时期……为中国建筑成年时期”。从整个中国

46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 第28卷

古代建筑的发展来说,汉代建筑继承和发展前代成就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和形式的若干特点到汉代已基本形成。南阳是汉代画像石、砖的主要产区,南阳汉画中的建筑图像虽然类型、数量不多,但大都是建筑图像的精品。同时,汉画砖石墓作为汉代仿阳宅建筑的特殊形式,模拟再现了汉代人的生活环境,也是汉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阳建筑画像是一石一画,

形同一幅幅的建筑立面图,犹如看到建筑实物。南阳汉代建筑是中国两汉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研究汉代建筑的结构、风格和功能及修造仿汉建筑提供了直观而便利的条件。总之,从建筑中看到的不只是一种艺术和技术,并且能够想象到产生这种建筑艺术和技术的社会和历史、科学和文化。

参 考 文 献

[1]南阳汉代画像石编委会.南阳汉代画像石[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张晓军,魏仁华,刘玉生.南阳汉代画像石砖[M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3]韩玉祥,李陈广.南阳汉代画像石墓[M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4]赵成甫.南阳汉代画像砖[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5]彭卫,杨振红.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上接第58页)

参 考 文 献

[1]赵匡为,王宜娥.宗教建筑的定位、地位与保护[J ].中国宗教,2008(2):45-48.[2]杨东昱.旋子彩画小议[J ].中原文物,2000(4):65-67

[3]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 ].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马平,赖存理.中国穆斯林民居文化[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5]杨春风,万屹.紫禁城中的五行、五方、五色、四象[J ].建筑知识,2007(3):60-63[6]秦惠彬.伊斯兰教文明[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路秉林,张广杰.中国伊斯兰教建筑[M ].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

5

6第1期 王 强: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国内著名汉代建筑景区案例-旅游线路

国内著名汉代建筑景区案例 1、无锡三国城——东汉 无锡三国城坐落在葱茏苍翠的军嶂山麓、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是中央电视台为拍摄八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而兴建的大型影视文化景区,占地35公顷,是中视股份继唐城景区之后推出的又一座集影视拍摄、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影视城。三国城景点内建造了具有影视文化特色和具有浓郁汉代风格的“吴王宫”、“甘露寺”、“曹营水旱寨”、“吴营”、“七星坛”、“跑马场”、“点将台”等几十处大型景点,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后因发展需要,又陆续添置了“桃园”、“九宫八卦阵”、“火烧赤壁特技场”、“竞技场”、“赤壁古栈道”等景点,丰富、充实了景区文化内容,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 特色餐饮:唐城景区的“唐街酒家”,三国水浒景区的“孙尚香酒家”、“御香楼酒家”和“快活林酒家”均有快餐(10元起)和炒菜供应。三国水浒景区新推出了“湖上冷餐”,乘水浒官船,观太湖夕阳,尝太湖湖鲜。 2、徐州汉文化景区——两汉建筑(西汉、东汉都有) 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景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计,总体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及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区。

3、商丘芒砀山汉文化景区——西汉 芒砀山文物旅游区文化内函厚重,人文景观遍布,不同时代的文物古迹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演变的全过程。汉高祖刘邦在此斩蛇起义后成就大汉四百年帝业留下的众多遗迹,如高祖庙、刘邦斩蛇处,御龙泉、紫气岩、皇藏峪、赤帝峰等,更有甚着为纪念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石碑夜晚用灯光直射即可看到高祖的灵光幻影,被誉为“天下奇观”,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是21座西汉梁国王陵墓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价值之高、分布之集中,可谓世界罕见,全国独一无二。其中柿园汉墓中出土的“四神壁画”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西汉梁孝王刘武之妻李王后陵以其庞大的规模及非凡的价值,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该陵墓群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6 年9月,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考察线路建议 杭州宋城——无锡三国城——徐州汉文化景区——北京圆明园、前门大街——西安大唐芙蓉园———开封清明上河园——返程

南阳汉画馆游记

南阳汉画馆游记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梦回千年的汉画博物馆 专家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开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汉文化只能去南阳。”汉画馆中的陈列,可以从侧面反映汉代文化的内容。 汉画博物馆离武候祠很近。从武候祠出发向南,沿小路下坡直行就能到汉画博物馆了。 平时汉画博物馆游客很少,我到达时,就仅有我一个人。 汉画博物馆是一座仿汉建筑,面积不大却藏品丰富,是我国最大的汉画石刻专题收藏博物馆。一进入大厅,一股浓浓的汉风扑面而来。一尊汉刻避邪兽架在大厅中央。这尊石兽要比在许昌博物馆看到的避邪略小,但是雕刻手法要简练粗旷的多,有一种野性和柔美的综合美,又古意盎然,令人不由驻足细品。据说,这尊避邪唐宋两代的《后汉书》、《集古集》、《梦溪笔谈》等古典着作中已经被提到了,可见当时的人也非常重视这尊汉刻呢。虽然现在这尊石兽已经残缺,但是虎头、凤尾、收紧飞翼和布满鳞片的腹部还是能清晰体现。在汉代,生产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还能使用那么简单的线条来作成那么富有韵律的艺术品,当真令我这种现代人汗颜不已。 汉画馆分祥瑞厅、天象与神话厅、舞乐百戏和角抵厅几个主题大厅,所陈列的汉画都以这几个主题区分。祥瑞厅大多以仙怪传说为内容,雕刻古拙粗放,苍劲豪迈。天象与神话厅多以天文图像及传说为图案内容,甚至有当时的天文现象“日月同辉”以及嫦娥奔月等传说。舞乐百戏和角抵厅中大多反映的是当时的世俗生活、风俗习惯等内容。 流传至今的汉画像实际上都是南阳地下诸多汉墓中的出土文物。汉光武帝刘秀是南阳发迹的,当年刘秀与南阳郡内二十八位豪杰起事,推翻王莽创立了东汉王朝,后人称这二十八人是上天遣下的二十八星宿来助刘秀登帝的。刘秀登帝,南阳作为福地,即大封特封,故此当年南阳多豪门。大户人家生前奢靡,身后也要仿造身前生活进行厚葬。画像石墓室开始出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汉画,说白了就是这些石墓室上的石刻艺术品(墓门及桅楹居多)。这些石刻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宗教、传说、典故、美术、音乐、书法、杂技、舞蹈、天文、建筑、农耕、生产、民俗、生活等各方各面。汉代工匠充分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成功刻画出的这些艺术形象,为现代人研究汉代文化历史提供了全方位的资料。 畅游在这艺术的殿堂,漫步在这汉文化的长廊,不禁让人产生出一梦回千年的错觉。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差异之我见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差异之我见[摘要]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注重于重礼制教化,致中和、重礼教、敬天地;崇 尚人文精神,西方古典建筑重对称,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以及强调艺术、技术、环境的协调与布局,重视比例的适当与艺术的精巧等。因此,可以认为,中国建筑的理念性主要体现在“人文精神”上,而欧洲建筑的理念性主要集中体现在“逻辑思维”上。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1.西方古典建筑的基本审美特征 古希腊时代的著名建筑是西方建筑的代表,古希腊建筑风格从根本上影响了欧洲建筑的风格。对科学与哲学的热爱与研究,使得古希腊人一开始就就在其建筑上打下了独特的科学与人文根基。由于希腊多山,盛产大理石,由此,激发了他们使用石料建筑房屋的灵感。其逻辑严密的思维方式促成了逻辑严密的建筑方式,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柱式造型,例如:代表男性美的陶立克柱式,具有男性的雄壮之美;代表女性美的夏奥尼克柱式,婀娜多姿、婷婷玉立;极具装饰趣味的科林斯柱式,具有装饰之美,代表了丰收的成功与欢乐。这三种代表古希腊建筑风格装饰模式。明显得益于古希腊人发达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使得古希腊建筑具备了西方古代建筑无法取代的独特的建筑艺术之美。 巴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的代表。她用高大垂直的线条,空阔的透视效果,表现出一种开拓与雄浑的盛世气概。他们独特的立柱设计,把每根柱子的三分之二加粗,把一切水平线的中段向上提,把一切垂直线向中央倾斜,在原来正确的数学关系上造成一种适应人眼的错觉而变得更加完美的视觉效果。那一根一根的柱子用力地向上伸展,高大挺立,宛如一个个奥林匹亚山上的神。健美壮硕、沉静文雅。从这座雅典娜的古老神庙里,我们清楚地可以看见古希腊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对称精神。给我们一种超越、向上、刚强、脱俗的无法替代的艺术之美。 2.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审美特征 中国的建筑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哲学与伦理思想。他们追求伦理教育,崇尚自然之趣,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完美结合。将高超的土木结构建筑技术与深邃的文化哲思相结合,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时空意识。将重视伦理教育、倾向恋木“情结”、“达理”而“通情”等四项特点完美结合。体现自然美、曲线美、均衡美、象征美、阴阳美等五种美。将儒、道、释的哲学理念聚敛浓缩于建筑艺术的审美理念上,将“中和”、”伦理”、“天地”三种精神凝聚于建筑之上。 2.1“求中和” 《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孟认为人处于“天”、“地”之间,“致中和”是其最好的存在方式,这种理念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在选址、规划、布局和形制的特点就是“求中”,以“中”为规划建筑的标准,所有的建筑以中线为标准展开。 传统建筑选址首先要观察地形,以求得地理之“中”。卜辞有“立中,允入风”之说,选地于“中”,便得地理之便,得地理,得风水。因此国家首都需立于中,皇帝之陵需立于中。城池、家宅民舍都必须立于中,中华称为中国,国中所建具以求“中”为建筑的根基。可见“致中和”之精神是中国人在建筑上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这也符合中华民族中庸和谐的共通审美心理。

住宅工程特点和难点分析

附件:本工程特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一)基础施工阶段关键点、重点、难点分析与处理措施本工程为地下一层,基础筏板埋深在-3、8米,局部埋深超过-5、0米。 1.管井降水施工:本工程根据地质情况需进行降水,采用管降水配合明沟排水完全可以达到降水的要求,基坑能够保证干作业施工。 2.土钉支护施工:本工程土方开挖深度约4m,局部4 m多,根据对地质报告中土质分析及边坡支护经验,采用喷锚墙支护边开挖边支护边细石混凝土喷毛能够保证边坡稳定,边坡安全可靠。关键就是要保证护坡稳定。 3.防水混凝土及外墙防水施工,关键点及难点就是确保防水措施成功。为此成立专门防水施工施工员、质量员及防水作业队。无论就是管理人员还就是操作人员均就是熟悉防水施工的技术骨干。 (二)主体施工阶段关键点、难点及其处理措施 1.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本工程配备二台激光经纬仪、一台激光铅直仪与两台高精度水准仪,垂直度控制采用在楼板中留4个测量洞,用激光铅直仪向上投点放线,确保轴线误差小于5mm。成立在总工程师领导下测量 3人小组,专门负责本工程测量放线工作。 2.剪力墙模板施工:剪力墙模板都就是采用15厚多层木模板加木方龙骨,木模板全部采用新购,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 3.混凝土工程难点分析 (1)墙体接槎错位难点分析及防治 保证暗柱主筋位置正确且垂直,然后再与墙筋绑扎,以防暗柱偏位使模板无法封闭合位造成墙体错位。不能仅从室内放线控制外墙,应紧随施工进度,在外墙大角弹控制线,层层校核,使模板合位;以此来减少实际操作的随意性与盲目性造成的墙体接槎偏位。在现有施工条件下,模板底部沿墙体全长增加一块模板与对拉螺栓,提高墙模下部的整体刚度,紧固下部螺柱,一方面使模板下部与原墙体结合紧密顺直,另一方面在混凝土高压力下,防接槎处胀模。 (2)烂根防冶难点分析及防治封模前要把根部松散石子、渣子等清除干净封模后防止混凝土渣子等杂物进入模内。防止根部露浆:不平的板面应先找平后支墙模板,模板下余缝可提前用砂浆堵塞密实,取消用纺织袋围堵;外墙部位,墙 模下部用方木加强抵托,方木与模板与原墙体之间用纤维材料塞填紧密;模板间拼缝亦用纤维填塞。浇筑混凝土时,布料不能杂乱无章,要依次序让混凝土流动前 进,这样能让根部充满水泥浆,防止烂根;对于流动在前,特别就是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要及时振捣,防止失时过长,振捣无效。振捣棒下振到位,加强振捣,防止漏 振。 (3)蜂窝、麻面难点分析及防冶振捣棒应快插慢拔,在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 35?40cm混凝土坍落度18?20cm的情况下,每振点振捣时间应7?10s为宜。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第28卷 第1期2009年3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1Xi′an U niv.of Arch.&Tech.(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8 No.1 Mar.2009 【建筑文化】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王 强 (南阳汉画馆,河南 南阳 473061) 摘 要: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 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 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至今大多数已不复存在,而保存下来的南阳汉代 画像石墓、汉代画像砖墓、汉代建筑陶明器、汉画图像则为研究汉代建筑的结构、风格和功能提供了直观 的形象资料。 关键词:南阳;汉画图像;建筑结构和风格 中图分类号:TU0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92(2009)01-0059-06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H an Dynasty in N anyang W A N G Qi ang (Nanyang Han Dynasty Stone2Carvings Museum,Nanyang473061,China) Abstract:Han Dynasty i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in Chinese architect ural history.Because of t he four hundred years′politic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pro sperity of t he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monarchies and grandees were keen to build palaces,mansions and enclosures for raising animals o ne after anot her.Great achievement s were made in t he design and st ruct ure of architect ures,and t he u2 nique style hence formed directly influenced t he develop ment of Chinese architect ure for about two t housand years.U nfort unately many of t hem are no longer in existence now,t ho ugh t he preserved Han Dynasty stone tombs wit h stone carvings in Nanyang,Han Dynasty brick tombs,Han Dynasty architect ural pottery burial articles and pict ures of Han Dynasty stone2cravings provide vivid and ob2 jective materials for our st udy of t he st ruct ure,style and f unctions of t he architect ure in Han Dynas2 ty. K ey w ords:N any an g;H an D y nast y stone tombs w it h stone carvi ngs;st ruct ure and st y le of architec2 t ure.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曾造成了无数的建筑和大量的城市。而城市,也是由各类建筑所构成的综合体。建筑是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的产物,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 3收稿日期:2008-05-12 作者简介:王 强(1970-),男,河南南阳人,南阳汉画馆馆员,主要从事汉文化研究及文博宣教工作。

汉朝服饰文化及其特点

汉朝服饰 春秋时期各国衣冠服饰面目不一的状况,在秦汉时期有了改观,而完整的服饰制度则在汉朝得到了确立。历经秦朝的严苟政治,刘邦以平民得天下,力求予民休息,一般制度多无太大改变,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袭秦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汉朝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人们追求奢靡生活的欲望日益强烈,加上与邻国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交流的增强,汉代服饰也更为丰富多彩起来。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服饰制度。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1.汉代服饰的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无扣系带,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2.汉服形式: ①上衣下赏(衣裳制),其中的冕服为帝王最隆重正式的礼服。 ②衣裳相连(深衣制):上下缝合在一起,是最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款式,有直裾衣和曲裾两种形式,大约在公元前九世纪出现,后世以礼服形式存在。 ③襦裙制,襦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 3.汉衣款式 ①深衣

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饰。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折转,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深衣穿着时包裹身体行动不便,慢慢地被直裾所取代了。 汉代男子曲裾深衣 汉代妇女宽袖绕颈曲裾深衣

南阳汉画馆介绍

浅谈南阳汉画艺术 内容摘要:汉画像石优美古朴,具有独特的神韵。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纯粹的民主艺术,无论从造型还是构图都彰显中国传统绘画所独具的民族艺术风格。 关键词:汉画意境和谐渊源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进程中全面发展,全面辉煌的历史时期之一,汉代的文化,以具有浩瀚的气质和不朽的业绩在我国的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南阳汉画石艺术是汉代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汉代中独具个性。他缘于楚文化的发展。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刻在墓室、祠堂上的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具有“河南的敦煌”之称的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已出土的汉画像石就有2500多块,占全国汉画像石出土总量的1/3。与其他地方出土的汉画像石相比,南阳汉画像石具有独特、显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美学家王朝闻说:“南阳画像石是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初步印象可以说明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这一艺术宝库的价值在未来将更加辉煌。”①本文试就南阳汉画像石的形象来探求其中蕴涵的和谐意味。 南阳出土的400多块汉代画像砖,是南阳汉文化的又一“绝”,现集中收藏在地区文物研究所和新野汉砖博物馆里。这些画像砖多为东汉中、晚期的作品,以其内容的丰富、独特而闻名于世。其中反映汉代社会精神文化生活题材的汉画像砖最多。如舞蹈、音乐、百戏、建筑、神话、历史故事等,其中一些画像砖如“戏车”、“胡汉战争”等为其它地方所少见,是国内的孤品。这些画像形象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历史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风貌。新野出土的《斜索戏车图》、《平素戏车图》、《双索戏车图》等表现了汉代杂技艺术的辉煌成就。史料记载的履素都为地上固定设索。这些画像使其由平地上升到空中,由固定的形式变为飞动的形态。汉画研究者认为,南阳汉画砖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其艺术水平“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南阳的汉画像石相比,它在艺术上更为简约,更为抽象,更强调线条的表现力,是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发展。其艺术风格,可概括为大、简、拙、朴四个字。南阳汉画砖不事细节的着意修饰,追求大的气势。通过运用对比、对称、均衡、穿插交错等手法和对事物的典型性的、高潮性的瞬间状态的刻划,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气势美。小小的画面,总能给人以大空间、大气势、大意境的感觉。《泗水取鼎》、《胡汉战争》、《平索戏车》这种表现复杂场面的画像,整个画面铺天盖地,满贯全幅,显得空旷而深远;就是只表现一两个人物或动物的画面,也能使人感觉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宏大气势。但南阳汉画砖这种“大气”,比起南阳汉画石的磅礴之气来,似乎显得温和多了。这大概与东汉中、晚期时代精神的变化有关。南阳汉画砖的构图,用笔都非常简约。不少画像都将形体化繁为简,只用几根线条去表现,并且稚拙意味十足,如儿童画。南阳汉画砖所呈现的素朴风貌,不在于其不施来彩,而在于它们建立在简约、洗练、稚拙基础之上的所给人的大朴之感。笔墨简略到极致,形体粗疏到极致,意蕴丰富到极致,大俗而后大雅,大朴而后大文。一部线像汉代史南阳汉画馆是一个艺术的宝库,有人称之为河南的敦煌。走进南阳汉画馆,如走进一个梦幻的世界。人面兽身,人身背面。人与神同登一台,仙与凡共处一堂。上极苍天九重,下接冥界黄泉,连接生死,沟通古今。极致的夸张,奇丽的想象,把人的精神气质表现得那么玄妙、幽深、奔放、洒脱!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得那么尖锐、犀利、结实、厚重!鲁迅先生生前对南阳汉画像石极为关注,托人收集拓片200余幅。他曾说:“唯汉人石刻深沉雄大。” 吴冠中先生自述平生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法国看

住宅工程特点和难点分析

附件:本工程特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一)基础施工阶段关键点、重点、难点分析与处理措施 本工程为地下一层,基础筏板埋深在-3、8米,局部埋深超过-5、0米。 1. 管井降水施工:本工程根据地质情况需进行降水,采用管降水配合明沟排水完全可以达到降水的要求,基坑能够保证干作业施工。 2.土钉支护施工:本工程土方开挖深度约4m,局部4 m多,根据对地质报告中土质分析及边坡支护经验,采用喷锚墙支护边开挖边支护边细石混凝土喷毛能够 保证边坡稳定,边坡安全可靠。关键就是要保证护坡稳定。 3.防水混凝土及外墙防水施工,关键点及难点就是确保防水措施成功。为此 成立专门防水施工施工员、质量员及防水作业队。无论就是管理人员还就是操作人员均就是熟悉防水施工的技术骨干。 (二)主体施工阶段关键点、难点及其处理措施 1.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本工程配备二台激光经纬仪、一台激光铅直仪与两台 高精度水准仪,垂直度控制采用在楼板中留 4 个测量洞,用激光铅直仪向上投点放线,确保轴线误差小于5mm 。成立在总工程师领导下测量 3 人小组,专门负责本工程测量放线工作。 2.剪力墙模板施工:剪力墙模板都就是采用15厚多层木模板加木方龙骨,木模板全部采用新购,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 3.混凝土工程难点分析 (1)墙体接槎错位难点分析及防治 保证暗柱主筋位置正确且垂直,然后再与墙筋绑扎,以防暗柱偏位使模板无法封闭合位造成墙体错位。不能仅从室内放线控制外墙,应紧随施工进度,在外墙大角弹控制线,层层校核,使模板合位;以此来减少实际操作的随意性与盲目性造成的墙体接槎偏位。在现有施工条件下,模板底部沿墙体全长增加一块模板与对拉螺栓,提高墙模下部的整体刚度,紧固下部螺柱,一方面使模板下部与原墙体结合紧密顺直,另一方面在混凝土高压力下,防接槎处胀模。 (2)烂根防冶难点分析及防治封模前要把根部松散石子、渣子等清除干净;封模后防止混凝土渣子等杂物进入模内。防止根部露浆:不平的板面应先找平后支墙模板,模板下余缝可提前用砂浆堵塞密实,取消用纺织袋围堵;外墙部位,墙

南阳汉画与汉代历史名人

南阳汉画与汉代历史名人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李青友 南阳是全国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地域之一,也是两汉时期群英荟萃、豪杰辈出的地域之一。南阳汉画所折射 时代特征,与南阳汉代名人的出现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车骑出行图与光武帝刘秀 在南阳汉画中,车骑出行图大量涌现,图中车辆大多是战车,驾车驭马之人及侍卫多佩带武器,怒马飞车,前,洋溢着尚武之风。这里的尚武之风与汉光武帝刘秀曾起兵南阳,削平天下有着很大的关系。民间流传的二十多是帮助刘秀打天下的二十八个南阳籍的谋士将领。《剑桥中国史》中说:“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建立东汉政权实际上是南阳这个政治军事集团的胜利。”东汉时期,帝国的军权大部分时间掌握在南阳人手里,大司马这一军权南阳人刘隆担任长达19年。刘秀这个政治军事集团马上得天下的历史事实和南阳人对东汉军事权的控制,让尚识渗透在南阳的风俗中,大量出土的南阳汉画车骑出行图就是这一意识的具体体现。 天文画像与科圣张衡 天文画像在南阳汉画中占的比例之大,数量之多,在全国其他地域是罕见的。天文画像石的大量出土,说明代,南阳的先民们就开始观察宇宙,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对一些天文现象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南阳汉画中的彗星月合璧图,已经近似科学地解释了彗星的运动规律和日食现象。被《汉书》和《后汉书》记载的南阳名人中,很通星象,知天文的。汉末三国时的诸葛亮,在躬耕南阳时,也研习天文,至今卧龙岗上还有其观星台遗址。汉代研习天文的习惯,使这一地域积累了大量的天文经验,汉代天文学的集大成者张衡也就注定在南阳这个地方出 许阿瞿墓志画像与医圣张仲景 在南阳出土的众多画像石中,仅有一块是带有墓志铭的——许阿瞿墓志画像石。从画面上看,许阿瞿生前的常快乐,可以推测他的家庭非常富足,但从墓志铭上可以得知,五岁的许阿瞿在东汉建宁年间,就被病魔夺去了为什么殷实的家庭挽救不了幼小的生命呢?原来,在东汉末年,一场大瘟疫持续了好长时间,这场瘟疫让无数人生命,许阿瞿应该是在这场瘟疫中夭折的。国危出良相,病急求良医。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关心人间疾苦的南阳景,怀着一颗慈悲济世之心,精研医理,著成《伤寒杂病论》。许阿瞿墓志画像所反映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解说 出现的历史背景。 南阳汉画,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代南阳的社会风貌。它是时代的产物,它所反映出的风俗观念受时南阳名人的影响。同时,汉代南阳名人的出现,受到当时南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而这些社会背景 氛围都在南阳汉画中体现了出来。

南阳汉画馆导游词

南阳汉画馆导游词 以下是为你介绍的河南导游词,希望您喜欢阅读:现在我们来到的这所漂亮的庭院,就是1999年12月28日建成开馆的南阳汉画馆新馆。 南阳汉画馆是我国第一座专门珍藏、陈列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35年,为中国早期艺术博物馆之一。 它以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艺术风采,早已被海内外学者所瞩目,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老馆原在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岗上,占地2700平方米。 现在我们通过这座仿汉门阙,进入庭院,面前这座雄伟的仿汉建筑,坐西向东,南北宽118米,中间高21米,占地80亩,馆藏汉画像石刻近3000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目前开放的是一楼综合馆的基本陈列部分,其中国家一级品119件,是现今全国规模最大的汉画石刻艺术陈列馆。 好,我们现在就步入画卷中,一览千古情。 大家看,大厅里这二尊珍贵的大型石兽“天禄、“辟邪,已经饱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汉代大型圆雕艺术天之意。 这两尊石兽虎头凤尾,鳞身双翼,造型古朴,栩栩栩如生。 您千万别小看他们,这二尊石兽早在唐代就已经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了,唐代李贤的《后汉书.孝灵帝纪》、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沈括的《梦溪笔谈》都曾提到这二尊汉雕石兽。

大家知道,南阳盆地地处豫、鄂、陕三省交会处,这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适宜,水陆交通方便,自古就是我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先进的地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战略要地。 早在战国时期,南阳的冶铁技术就已相当闻名,西汉时南阳冶铁、水利、农业生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盐铁论》称“宛(南阳)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已成为全国显赫的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 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二十八宿(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将领)又多出自南阳一带,据不完全统计,两汉时仅分封在南阳的侯王就有47人。 这些皇亲贵戚、豪族世家、巨户富商,生时极尽其欲,死更厚葬,竞相营造冥宅大墓。 这样,始于西汉的墓内石刻画像之风,到了东汉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封建统治阶级大讲排场,竞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宝、偶人、车马供死人“享受外,还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筑的“周阁重门式的大型画像石墓室,南阳汉画像石刻,就是依附这种石墓室而诞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石刻艺术品。 由于南阳汉画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写实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因而可以说它是两汉社会的缩影,为我们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经济状况、宗教意识、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戏剧、建筑学、天文学、教育学、畜牧兽医学等,提供了珍贵

赖特住宅建筑风格分析

赖特住宅建筑风格分析——美国风usonian https://www.doczj.com/doc/142125836.html,/cn/theory2005-4-25 13:20:11来源: 作者:justonly 关注:中国建筑博客中心正式开放开辟团队blog 自定义二级域名投票参与人文建筑指标排行活动你的家你做主 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上个世纪30年代赖特的美国风住宅建筑,结合时代背景和建筑师本人的创作轨迹,对由当时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以及材料技术变化所引起的各种新的空间和形式特点加以总结分析,追踪大师足迹,学习设计手法。 1 美国风建筑产生的背景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价格骤然跌落,一天损失了40亿美元,从此美国进入了经济大萧条时期。建筑学也像许多其他的职业一样,因为经济的衰弱而受到影响。为了使陷入经济危机困扰的中产阶级得到精神慰藉,赖特推出了一种称为“美国风”(Usonian)的住宅新体系。Usonian这个词是借用了Samuel Butler的小说《欧洪》(Erewhon)中的用语。赖特之所以用usonian而不用America的目的是表示这种住宅是未来的美国住宅。 2 建筑风格分析 有机建筑是赖特反复宣扬的建筑观念,“活”的观念和整体性是有机建筑的两条基本原则,而体现建筑的内在功能和目的;与环境协调;体现材料的本性是有机建筑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2.1 强调保持材料本色 这种住宅只用砖、木、纸、水泥、玻璃五种材料,而且还尽量使用工厂成品,所以常常户主们自己都可以动手建造,因此比较经济。 由于这种建筑消除了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强调保持材料本色,所以给建筑带来了一种自然的美。赖特忠于天然材料的特质并将他们在建筑整体中充分地展露,成为人工物与自然之间的有力联系。他很善于利用材料和装饰取得与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在设计中体现了砖、木的本来面目,它们都是与大自然相依的。 赖特认为最有人情味的材料就是木材。人们都愿意亲近木材,触摸它和欣赏它。木材因天然生长而形成美丽的纹理,尤其是在锯开和刨光后,这种木纹会带着光泽而显现出来,这正是木材最美妙的性质。所以赖特认为在建筑上运用木材就应注意表现这种天生丽质,而不是去掩盖它。他还反对在木材上刷上不透明的油漆,而主张要表现出木材的天然纹理和加工工艺,包括手工或机器的锯痕、榫卯接点等等,这些都会使木材的性能更加明确的展现。在美国风住宅中,木材是最经济和合理地使用和表现的,木材经刨光之后所显露的自然典雅的色彩和纹理为美国风住宅增添了光彩。 赖特曾说过:“茶褐色或红棕色的砖墙是最好的土色。它们不是从草地上突然冒出来的,也不是像弹弓那样射出来的,而是很清楚地意识到他们脚下的地面,并向地面平缓伸展出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建筑物显得更牢固的插进地面,而它的典雅的形态又受到上部屋檐的保护。”美国风建筑中的砖墙多出现在局部,用以

汉代建筑特色

作者:于亚洲 指导老师:王孪琤 学校:太湖学院学号:1346045 摘要:汉代建筑风格之特征:古拙粗犷、结构简单、风格大气。汉代建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以至建筑方面的第一个高潮。 关键字:重大突破、新的发展 正文 汉代建筑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汉朝分为两个时期:东汉、西汉。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使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首先是开始运用中轴线的手法对宫殿建筑群、礼制建筑群以及院落空间的组合进行布局,这种手法由于可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一直被其后的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直至明清两代以北京城为代表达到颠峰。 一、阙 汉代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阙,汉代阙广泛运用在宫殿建筑、园林及陵墓建筑中。外观大体分为阙座、阙身与阙檐三部分。阙身依数量有单出、双出与三出(仅天子可用三出),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有时在两阙之间联以短檐,以强调其出入口的效果。文献中有关阙的记载颇多,汉宫中有关长乐、未央、建章诸宫阙之叙述更是早已为人所尽知。另外在画像砖、画像石、建筑明器中的形象也有不少。未央宫便是代表作。 二、木构楼阁 木构楼阁是木构建筑成熟的标志之一,在明器中常有三四层的方形阁楼(如绿釉三层陶望楼),每层有斗拱承托的挑檐,其上置平坐阳台,满足遮阳、避雨和远眺的要求,造型凹凸有致,虚实相生,成为一种特殊建筑风格历史,黄金,佛学,股票,港股,恒指,外汇,诗词,古玩,楹联对联,门阙是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物,用於墓前和祠庙前,现存东汉石阙30座,以四川的高颐墓阙最精美,也是仿木构建成的,雕刻楼面也有平坐木枋与挑檐斗拱。 中国多高山大川,石头是绝不缺少的,中国的木材也不会比气候与地理条件都更适合树木生长的欧洲多。而“技术决定说”,也难成立。中国人在建筑中使用石质材料的历史并不比欧洲人晚,原始时代的巨石建筑遗存就是一个例子。这就要说到几个原因了。 1.建筑目的。中国古代的主流建筑是为现世的人建造的,如帝王的宫殿、苑囿,政府衙署与各种不同等级的住宅,这是中国建筑的主流部分。中国也有宗教

南阳汉画馆游记1

梦回千年的汉画博物馆 专家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开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汉文化只能去南阳。”汉画馆中的陈列,可以从侧面反映汉代文化的内容。 汉画博物馆离武候祠很近。从武候祠出发向南,沿小路下坡直行就能到汉画博物馆了。 平时汉画博物馆游客很少,我到达时,就仅有我一个人。 汉画博物馆是一座仿汉建筑,面积不大却藏品丰富,是我国最大的汉画石刻专题收藏博物馆。一进入大厅,一股浓浓的汉风扑面而来。一尊汉刻避邪兽架在大厅中央。这尊石兽要比在许昌博物馆看到的避邪略小,但是雕刻手法要简练粗旷的多,有一种野性和柔美的综合美,又古意盎然,令人不由驻足细品。据说,这尊避邪唐宋两代的《后汉书》、《集古集》、《梦溪笔谈》等古典著作中已经被提到了,可见当时的人也非常重视这尊汉刻呢。虽然现在这尊石兽已经残缺,但是虎头、凤尾、收紧飞翼和布满鳞片的腹部还是能清晰体现。在汉代,生产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还能使用那么简单的线条来作成那么富有韵律的艺术品,当真令我这种现代人汗颜不已。 汉画馆分祥瑞厅、天象与神话厅、舞乐百戏和角抵厅几个主题大厅,所陈列的汉画都以这几个主题区分。祥瑞厅大多以仙怪传说为内容,雕刻古拙粗放,苍劲豪迈。天象与神话厅多以天文图像及传说为图案内容,甚至有当时的天文现象“日月同辉”以及嫦娥奔月等传说。舞乐百戏和角抵厅中大多反映的是当时的世俗生活、风俗习惯等内容。 流传至今的汉画像实际上都是南阳地下诸多汉墓中的出土文物。汉光武帝刘秀是南阳发迹的,当年刘秀与南阳郡内二十八位豪杰起事,推翻王莽创立了东汉王朝,后人称这二十八人是上天遣下的二十八星宿来助刘秀登帝的。刘秀登帝,南阳作为福地,即大封特封,故此当年南阳多豪门。大户人家生前奢靡,身后也要仿造身前生活进行厚葬。画像石墓室开始出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汉画,说白了就是这些石墓室上的石刻艺术品(墓门及桅楹居多)。这些石刻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宗教、传说、典故、美术、音乐、书法、杂技、舞蹈、天文、建筑、农耕、生产、民俗、生活等各方各面。汉代工匠充分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成功刻画出的这些艺术形象,为现代人研究汉代文化历史提供了全方位的资料。 畅游在这艺术的殿堂,漫步在这汉文化的长廊,不禁让人产生出一梦回千年的错觉。

不同气候类型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不同气候类型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居住者都有着共同的文化起源——中华文明,可是不同地区的民宅却在结构与色彩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中国大陆地区地域辽阔,所跨纬度较大,造成了各地区气候的差异,气候的不同就要求人们居住的房屋有着不同的抵御不利气候条件的特性,因为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样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构和色彩。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需要建筑物有防雨、耐寒、坚固防风等等特性,起初建筑的外貌仅仅是有建筑的功能而决定的,但随着时代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房屋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演变,最终形成了风格上的差异。 可以说,气候环境与建筑风格的关系是,气候环境影响建筑风格,建筑风格反映气候特点,并与环境达到协调或一致。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国从建筑热工设计的角度出发,把全国划分为五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这样分区的目的就在于使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 1.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上气候的形成,是由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作用形成的。落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热主要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吸收,而地球表面与大气层向太空的长波辐射是地球向外界散热的主要方式。这样通过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球表面向太空长波辐射才能维持地球表面的热平衡,保持了地球特有的长期稳定的气候条件。 “气候——影响着人类舒适——是温度、湿度、光照、风、大气压力和降水量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为了舒适的目的,这些因素的组合达成一定的平衡状况”。这些气候因素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程度的关系极为密切,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人类对气候的反应最明显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自身的居住上,不同地区的人往往会根据居住地环境的不同建造出适合当地气候的房屋。 2.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2.1 温度条件对建筑的影响 由于墙壁厚度对于建筑是否保温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气温高的地方一般墙壁较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较厚。有些地方为了抵御寒冷,将房子埋在土里,如中国陕北窑洞。由于窑洞深埋地下泥土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夏天灼热阳光不能直接照射里面,冬天则起到了保温御寒的作用,朝南的窗户又可以使阳光充满室内。既节省了建筑材料,又可以充分保留房屋内的热量。一些气温高的地方,也选择了这种类型的建筑风格,如沙漠地带的民居。 温度对建筑的结构还有材料选择的影响,属于工程范围,这里不再介绍。 2.2 降水对建筑的影响 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泻水和减少屋顶积雪。降雨少的地区,屋面一般较平,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究,屋面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我国西北有些地方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屋面平缓,一般只是在椽子上铺上织就的芦席、稻草或包谷秆,上抹泥浆一层,再铺干土一层,最后用麦秸拌泥抹平就行了。宁夏虽然也用瓦,但却只有仰瓦而无复瓦。降水多的地方,植被繁盛,建筑材料多为竹木;降水少的地方,植被稀疏,建筑多用土石;降雪量大的地方,雪甚至也是建筑材料,如爱斯基摩人的雪屋。我国东北鄂伦春人冬季外出狩猎时也常挖雪屋作为临时休息场所。

河南南阳汉画馆导游词_1

( 河南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1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导游词Tour guide words of Nanyang Han painting Museum

河南南阳汉画馆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所漂亮的庭院,就是1999年12月28日建成开馆的南阳汉画馆新馆。南阳汉画馆是我国第一座专门珍藏、陈列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35年,为中国早期艺术博物馆之一。它以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艺术风采,早已被海内外学者所瞩目,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老馆原在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岗上,占地2700平方米。现在我们通过这座仿汉门阙,进入庭院,面前这座雄伟的仿汉建筑,坐西向东,南北宽118米,中间高21米,占地80亩,馆藏汉画像石刻近3000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目前开放的是一楼综合馆的基本陈列部分,其中国家一级品119件,是现今全国规模最大的汉画石刻艺术陈列馆。 好,我们现在就步入画卷中,一览千古情。大家看,大厅里这二尊珍贵的大型石兽“天禄”、“辟邪”,已经饱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汉代大型圆雕艺术天之意。这两尊石兽虎头凤尾,鳞身双翼,造型古朴,栩栩栩如生。您千万别小看他们,这二尊石兽早在唐代就已经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了,唐代李贤的《后汉书.孝灵帝纪》、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沈括的《梦溪笔谈》都曾提到这二尊汉雕石兽。 大家知道,南阳盆地地处豫、鄂、陕三省交会处,这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

河流纵横,气候适宜,水陆交通方便,自古就是我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先进的地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战略要地。早在战国时期,南阳的冶铁技术就已相当闻名,西汉时南阳冶铁、水利、农业生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盐铁论》称“宛(南阳)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已成为全国显赫的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二十八宿(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将领)又多出自南阳一带,据不完全统计,两汉时仅分封在南阳的侯王就有47人。这些皇亲贵戚、豪族世家、巨户富商,生时极尽其欲,死更厚葬,竞相营造冥宅大墓。这样,始于西汉的墓内石刻画像之风,到了东汉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大讲排场,竞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宝、偶人、车马供死人“享受”外,还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筑的“周阁重门”式的大型画像石墓室,南阳汉画像石刻,就是依附这种石墓室而诞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石刻艺术品。 南阳汉画像石刻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表现的内容也异常丰富。由于南阳汉画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写实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因而可以说它是两汉社会的缩影,为我们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经济状况、宗教意识、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戏剧、建筑学、天文学、教育学、畜牧兽医学等,提供了珍贵的直观图象资料。这些汉画像石刻,雕造工巧,内容丰富,有显示汉代天文学成就的日月星辰图;有反映汉代歌舞杂技艺术的舞乐百戏图;也有高门甲第,连车列骑,宴客投壶的汉代统治者奢华生活场面;还有表现汉代统治阶级宠信道教、巫术的升仙图和神话传说。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祥瑞厅。汉初统治阶段中流行黄老思想,祟信道教、巫术,拜神仙,服仙丹,求长生不老,因此画像石中有不少表现升仙思想的画幅,看这幅“羽人神兽”图,画中刻绘有“羽人”、“飞廉”。羽人是为道学仙之人,身生

中国各地建筑差异

北方建筑风格 现在就以质朴敦厚的北方建筑风貌作分析、研究。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大地气候相对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相对平整,乡土材料相对单一,民间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民风也比南方纯朴、憨厚、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乡土建筑材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使得北方各地民居普遍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平原型的构成和离散型的组合带来村镇聚落和宅院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北方地大广袤,山河壮美,人口相对稀疏,故聚落选址常在平坦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地段的宽松和合地形的平整为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力条件,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分外统一,加上气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这使得北方单体建筑平房和合院住宅的总体布局多呈定型的格式,端正的方位,划一的标高,均匀的分布,整齐的排列。宅院的内部构成多为离散型,这是为取得充足的日照,宅第的宽松也为拉开距离准备了条件。气候越寒冷用地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北方地区也并非都是平原型的聚落,广阔的黄土地带,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变化万千。分布在这里的窑洞群落,或是顺着梁峁沟壑的等高线布置,或是潜隐在大片的土塬之下,他们依山沿沟,层层叠叠,自由参差的高低起伏。由于窑洞自身不显建筑的体量,他们都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黄土大地,统一在黄土质感和黄土色彩之中。这里的高低起伏带来的不是南方特色的轻叠灵巧,仍然是北方风韵的古朴粗犷。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清凉。冬寒是居住条件中的主要矛盾,建筑设计着重於采暖、防寒;因此,建筑基地应选在能充分吸收阳光的地方,所以在东北地区房屋具紧凑密闭的程度较高、窗门相对较窄小的特点。 华北地区的冬季不及东北严寒,但仍有来自北方的寒潮大风,气温较低,特别春季多风沙,所以华北地区的建筑设计较着重保湿和避风沙,住房布局通常座北向南,以避风向阳。北京的“四合院”是一种避寒风的好形式,紧凑的四合院中,尽管院外北风怒吼,院内却有风平浪静之感。 在北方地区年降雨量平均在800毫米以下,由於降水较少,屋顶的设计和墙脚使用的材料都有所选择,屋顶设计起着防水、保湿、隔热和抵抗雨水侵袭及承受积雪的负荷的作用,以平顶屋居多 南方建筑风格 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江南的一些旧式的保留着原始气味的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顺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 南北房的住房差异:在温暖潮湿的南方,房屋多采用南向或东南向,以接受夏季凉爽的海风。建筑材料除了木、砖、石以外,还增加了竹与芦苇。房屋下常用架空的干栏式构造,以流通空气、减少潮湿。墙薄而窗多的南方建筑形成了轻盈疏透的风格。在寒冷干燥的北方,房屋多采取南向,以便使冬季的阳光射入室内。同时,黄河中游一带既厚且松的黄土层和茂密的森林也是黄土和木材逐渐成为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火炕与厚重的外墙和屋顶的北方建筑形成了厚重而庄严的风格,与南方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国北方的庭院平面通常纵深方向大于或等于横切方向,且庭院面积相对较大;南方地区庭院平面通常横切方向大于或等于纵深方向,且面积相对较小。究其原因,当与气候的影响密切相关。我国北方冬季天气较为寒冷,日照角相对较小。通过纵向延展外部空间,可以给周边房屋增加更多的日照,也有利于调节院落周边的小气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