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因工程实验室 清华大学

人因工程实验室 清华大学

人因工程实验室 清华大学
人因工程实验室 清华大学

什么是人因与工效学?

人因工程有三个专业研究领域:生理人因学、认知人因学和组织人因学。生理人因学:关注人在进行生理活动时人体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特征。认知人因学:关注认知过程,如感知、记忆、推理和响应等过程。他们影响着人与系统其他元素的交互。相关课题包括脑力负荷、决策过程、熟练操作、人机交互、人的可靠性、工作压力和训练等。这些方面都影响着人机系统的设计。组织人因学:关注社会技术系统的优化,包括组织的结构、政策和过程。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在此三大专业领域下,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十五个专题研究室,见图1。

图1 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15个专题研究室

这十五个专题研究室分布于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的八大主题实验室中(见图2)。

图2 实验室与专题研究室关系图

根据国际工效学联合会(IEA)的定义,人因工程(工效学)是一个研究人与系统其他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科学领域,是一个将理论、原则、数据、方法进行设计以提升人类福利并优化整体系统表现的专业。

人因与工效学研究专家秉持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致力于通过比较分析用户的需求、能力和限制来评估和设计任务、工作、产品、环境和系统等。

驾驶安全与驾驶仿真测试研究室

Driving Safety and Driving Simulation Testing

中国2009年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近年来快速的汽车化却也带来了更多的道路事故,中国社会(包括驾驶员及其他道路使用者、政府管理部门、道路人性化设计等)还远远滞后于汽车化的步伐,而国内外均普遍认为驾驶员是道路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为此需要开展针对我国特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驾驶员研究。

驾驶安全与驾驶仿真测试研究室设计了多款适用于不同研究目的的实验系统和实验场景,包括大屏幕全尺度模拟器(图1左,中)、桌面型模拟器(图1右)、险情反应及干预训练情景(图2)、导向标识评价场景(图3)、注意力分散测评场景(图4)等。研究成果已经发表于多篇国际期刊论文中,有关系统已被国内外多家单位采用。

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开发的全尺度驾驶模拟器(左)和本实验室的全尺度模拟器(中)、桌面模拟器(右)

险情反应及干预训练情景(例)

导向标识评价场景

注意力分散(使用手机)实验测评场景

驾驶安全与驾驶仿真测试研究室的主要方向包括:

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与趋势;

驾驶人员认知、态度、行为和能力的研究、测试与干预;

汽车安全装置有效性评价;

驾驶仿真测试技术及理论;

道路安全管理。

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基于驾驶仿真的研究方法具有一系列突出优点,主要包括:

实验过程安全;

实验过程可控制;

实验情景可设计、可重复;

实验数据可自动记录和分析;

实验手段近似实车道路驾驶等。

工业工程系-心理学系联合行为仿真研究实验平台

IE-Psych Joint Behavior Simulation Research Platform

人在特定情境下会表现出特定行为,基于虚拟情景仿真技术的方法可以营造较为逼真的实验情景,便于以安全、可设计、可控制、可重复和可自动记录的方式来开展行为研究,弥补社会学研究方法存在的一系列不足。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具有多面从事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的基础积累,而心理学系为我校新复建的新系,两系在人的研究中具有交叉的学术领域和互补的学术优势。为此在学校支持下,两系联合成立本实验平台,以便先期开展探索性的行为模拟研究。

自主开发的环绕仿真实验平台

实验研究中使用的两层大型酒店平面图

行为研究中使用的虚拟现实硬件

多种驾驶行为研究(超车、换道、侵犯、注意力分散、注视区变化等)

寻路行为研究中的实验场景高空俯视图及任务地点分布

目前在学校资助基金支持下,已经开展了生死攸关情境下逃生-救援研究,下一步将继续在多个可能的优先领域开展实验行为研究。我们也欢迎国内外兄弟院校的研究人员与我们合作,充分运用这一平台开展高水平的行为研究。

人体运动跟踪与仿真研究室

Human Motion Tracking and Simulation

许多复杂系统的研究需要将人与系统的交互考虑在内,为此需要建立“人在环路”的仿真系统,以便实现人与系统在仿真环境下的自然交互,进而分析人的绩效和对系统进行优化等。人体运动跟踪与仿真研究室建立了基于光学跟踪和磁性跟踪技术的人机交互仿真系统(图1),并成功运用该系统:

分析工人的操作动作和评价工作场所的设计(用于三菱重工,图2);

测评工人仿真组装任务中的疲劳问题(用于欧洲航天防务集团,图3);

实现特种技能训练和考评以及动画制作(图4)。

图1(a) 由8台CCD摄像头组成的运动跟踪系统示意图

图1(b) 光学跟踪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 现实与虚拟场景中执行拆卸动作的人(实时对应,例)

图3 站姿和坐姿条件下的铆接组装任务(例)

图4 技能训练及考评,也可以用于游戏制作

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作业动作的运动跟踪:综合考虑人-机-环境的交互作用,研究特定作业动作,构建相应的仿真环境,并在该虚拟环境下对特定的作业工作的动作进行跟踪研究(NSFC,三菱重工,利宝等资助);

仿真与工效学评价:从人体生理、认知局限等工效学角度,在仿真系统内测定个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为任务或工作优化与设计提供科学数据(863计划,EADS等资助)。

人体测量与生物力学研究室

Anthropometry and Biomechanics

人体测量与生物力学研究室主要关注现代数字化人体测量理论与技术、基于三维人体测量的产品适配设计、数字化仿真方法在工效学评价和优化中的应用、生物力学等热点问题。

体测量与生物力学研究室的研究工作包括:

人体全身及各部位的三维数字化扫描和数据处理,人体形状分析,基于人体测量数据的号型划分和虚拟人体模型;

基于人体测量数据和模型进行产品适体设计,相关软件工具的开发,产品适体性的模拟分析和验证;

人体姿态的实时连续测量和职业安全风险评估,人体姿态的预测,职业生物力学模型和分析,基于生物力学的作业优化等。

体力负荷与疲劳研究室

Physical Load and Fatigue

体力负荷与疲劳研究室针对作业人员的体力作业,通过问卷、实验设计与实施、仿真建模分析,研究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水平、作业休息制度的制定与改善、疲劳程度的测定与降低疲劳。研究室的目标是既提高作业效率,又保证作业者的健康、舒适和安全。

研究室关注的方向包括:

通过不断修正心理物理测量方法,来探究特定人群可承受的体力负荷,以及每种状态下的疲劳水平,从而不断更新理论,并提升其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对个体在特定作业或任务下的生理指标进行测查,观察个体的感觉反应,并结合个体的心理状况自我报告,为每种作业或任务的流程和管理优化提供参考;

考虑个体的生理和认知局限与劳动强度水平、疲劳程度和工作时间的匹配关系,对工作地的环境和布局进行评估并优化。

研究室的主要科研活动包括:

中国建筑工人复合手工物料搬运作业时生理和感觉反应;

手工物料搬运中人因素的定量化及基于神经网络的评估;

地面光滑度对手工物料搬运者的心理物理和生理影响研究;

基于人因学的工作地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中国人群RWL方程验证。

办公工效学研究室

Office Ergonomics

办公工效学研究室致力于从人因与工效学角度,基于生理学、人体体能和极限性等基本原理,为白领和蓝领设计适合其办公或工作的环境,从而缓解或防止不好的办公环境设计引发的腕管综合症、慢性背痛、颈椎病、视觉疲劳、听力损伤等一系列难以挽回的伤害。

办公工效学研究室关注的方向主要包括:

工作姿势:与人体背部,上下肢,头部和颈部结构有关。姿势长期不合理易引发慢性背痛、颈椎病等;

工作台:包括桌子和椅子以及工作台净空,其中桌子与个体身高有关,易引发疲劳、肩部不适等;椅子与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尺寸有关。易引发背部和腰部疼痛、上肢损伤等;足部空间与个体尺寸有关。若空间不够,则无法找到合适的姿势,从而引发慢性背痛、颈椎病等;腕部空间与人能够自由伸展的手指范围有关。易造成手指超负荷,从而引发腱鞘炎、腕管综合症等;

工作面上的设备与布局:与上肢弯曲度有关。易引发肩周炎、慢性背痛、颈椎病等。其中文件夹的布局是否合理与人体上肢伸展幅度和人的视野范围有关。存放位置不当,易引发颈部不适、视觉疲劳和头痛;笔记本电脑:与人的视野范围和肘部活动幅度有关。使用不当易引发颈部不适、视觉损伤、肘部超负荷;屏显:与个体的认知局限有关。字体、颜色、用词和布局不当,易引发记忆负荷或信息加工负荷、视觉不适等;输入设备:使用过程中,与个体的手指、肘部、腕部、乃至视野范围等都有关。易引发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视觉疲劳等;

环境:采光和颜色、噪声、空气、湿度、振动,辐射等不当,易引发视觉损伤、听力损伤等,降低工作效率和舒适度等;

组织管理:工作设计、工作效率、加班、激励、动机和轮班和管理策略改变等问题管理不善,易引发员工舒适度降低、不满情绪增加,从而导致离职、人员流失、职业危险等。

管理与组织工效学研究室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Ergonomics

管理与组织工效学研究室针对工作地现场、工作团队、人员行为及作业等方面,应用管理学、人因学、系统分析和实验分析的方法,将人-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解决人-机-环境的各种交互关系的管理与组织工效问题。研究室还面向企事业单位,以理论讲授与案例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事工作地现场管理、精益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工作地现场管理通过应用编码技术、行迹管理技术、目视控制、心理学法则等,对生产制造型以及办公服务型工作地进行设计与改善,使得工作地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

研究室关注的方向包括:

对特定组织内的人机环境进行调研分析,从而优化其人机环境;

为特定组织或企业研究并开发流程改善优化与再造、精益管理模式;

考察并制定不同单位或行业的管理与组织发展战略和决策;

探究特定组织内的用户和潜在用户的特征、偏好等,并进行用户体验调研。

研究室主要科研活动包括:

客运专线调度所人机环境研究;

视觉搜索与检测作业的绩效及其改进;

电视插播广告的长度提示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中铁集装箱箱管模式研究;

车间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研究;

铁路客运站服务质量评价和提升。

IT设计中的可用性与用户体验研究室

Usability and User Experience of IT Design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和技术,中心问题就是要开发易于使用的交互式产品。它强调优化用户与系统、环境或产品之间的交互,要求这些交互支持和扩充的用户行为。交互设计的目标可以分为两类:可用性目标和用户体验目标。

可用性目标是关于满足特定的可用性标准的(如有效性),在ISO9241中对可用性作出了明确定义。

用户体验目标是指用户在系统交互时的感觉如何,主要使用主观性的术语来描述用户体验的本质,如:令人满意、让人有成就感、富有启发性、让人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可激发创造性等。

可用性目标与用户体验目标之间存在着权衡折衷的问题,对两者的不同追求会对产品有不同的影响,要根据具体的任务,用户及使用的环境来确定。IT设计中的可用性与用户体验研究室致力于针对特定产品进行可用性评

估和用户体验测试,并根据具体的任务、用户和环境取得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之间的权衡,为开发易于使用的交互式产品提供设计标准、原型等。

研究室的主要研究课题

可用性衡量标准

认知工效与人机交互研究室

Cognitive Ergonomics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认知工效与人机交互研究室的目标是成为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测试和评估的国际中心,以及设计和评估不同的新交互科技。研究室主要关注三大方面:设计标准和指南,用户需求分析及用户研究,以及计算机人机交互等。

设计标准和指南

致力于从人因与工效学的角度考量现有产品设计,为各类产品提供设计标准或指南。主要的研究包括:

通用原理,如《人机工程设计标准》,《人机工程术语标准研究》,《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

针对移动终端设备的设计标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针对网站的用户界面设计标准(日本NTT);

针对软件的可用性与设计指南(联想);

针对办公环境的设计指南(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

用户需求分析和用户研究

重点围绕如何运用工效学手段把握用户的特征,从而保证产品开发的成功率。主要的研究包括:

面向老年人的设计,包括手机、网站、移动交流平台等;

年轻用户对手机服务的需求研究;

面向服务业的用户满意度调查分析等。

计算机人机交互

重点针对软件的界面设计、移动应用以及智能设备进行实验、教学与研究。主要的研究包括:

针对特定产品的人机交互研究,如家电,移动终端设备等;

人机交互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如人与机器人交互跨文化研究;

面向特定产品的最新人机交互模式与范例研究等。

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室

Human Decis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ies

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室旨在研究人的决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下的决策过程。随着机器设备的性能越来越高,人本身逐渐成为人机系统中的薄弱环节。由于人在决策过程中的失误而带来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因工程、认知科学等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的人员,研究在复杂情况下人的决策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越来越频繁,但由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在决策过程中的差异,使得在合作和沟通中产生冲突,导致最后的合作失败的情况也经常发生。

针对以上背景现状,研究室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复杂系统中人的决策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系统的数字化、复杂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经常出现信息量过载、操作任务过于复杂、系统界面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这些因素对人的决策过程有重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人的操作绩效下降。传统的人的决策研究不能完全解释人在复杂系统环境中的决策过程。此外,情景意识(situation awareness)是人在决策过程中获取信息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它的形成分别会受到人本身的特点、周围的环境因素以及任务本身的影响。

研究室旨在探索复杂环境中的各影响因素对人的情景意识和决策过程的影响

跨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决策和团队决策研究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在价值观、思维方式、沟通方式,团队倾向以及个性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有效的跨文化的交流、合作和协同发展必须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对个体和团体决策的影响。

研究室的主要课题包括:

文化差异对个体态度、动机与决策过程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团体互动、协作与决策过程的影响。

数字化工业系统中人机交互行为、复杂度与失误

复杂系统中人的决策研究

文化差异对决策过程影响的研究

人的失误与系统安全研究室

Human Error and System Safety

人的失误与系统安全实验室主要关注复杂系统(尤其是安全关键系统)的人因学问题、可靠性与安全。

人的失误与系统安全研究室的研究主题包括:

人的绩效测量、建模与仿真;

面向情境意识的界面设计及其评估;

新界面技术的适用性;

人机交互过程的错误恢复策略;

人的失误的定性和定量模型;

任务复杂度的度量;

大型数字化界面的人因学验证和可靠性评估;

应急操作规程的设计;

复杂系统操作员的班组培训和行为培训;

非理性决策对系统安全的影响等。

通用设计研究室

Design for All

信息通信技术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新形式的社会隔离和区别,特殊人群难以平等地享受信息社会的好处。通用设计研究室致力于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研究包括残疾人和老年人在内的各种用户的需求,从而设计适合不同特定群体成员的可用产品,提高其用户体验和生活质量。

通用设计研究室所关注的方向主要包括:

基础理论研究:研究特定群体的生理局限、认知状况和心理特征,从而为正确探析用户需求和限制提供佐证;针对不同群体的产品设计和界面设计:如面向老年人和某些有生理障碍或缺陷的人群的手机、网页或智能家电设计;

科技接受:研究特定群体对新技术的需求、接受程度或排斥状况以及接受或排斥的原因,为新技术、新产品在界面设计、功能和内容等设置上如何充分考虑生理认知限制,真正赢得用户喜欢等提供指导意见。

产品可用性测试:通过定性定量的可用性测试方法,如启发式评估和焦点小组讨论法,设计相应的任务,考察特定群体对产品的可用性评估和体验状态,为产品的改进提供参考标准;

原型或平台开发:为缓解特定群体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加其独立性,研发相应的原型系统或平台。

例如,为防止老年人的社会疏离和社交排斥现象,增加老年人真实生活中成员相遇机会,研究室开发并检验了老年人移动社交平台系统。

通用设计研究室与业界有广泛合作,与老年人相关的研究项目主要有:

面向老年人的用户界面设计准则和产品设计(日本NTT,利宝集团);

满足老年人独立生活需求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所有领域的服务(包括已有服务和新服务)的即插即拔和低成本互连的开发性架构系统(欧盟第七框架资助项目OASIS);

开发防止老年人社交疏离的移动社交平台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营养顾问系统。

跨文化设计研究室

Cross-Culture Design

生活在不同文化规范下的人所具有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深深地根植于当地的文化传统之中。跨文化设计研究室致力于从文化对个体影响的三个层次,可观察的外在物品(observable artifacts)、个体的价值观(values)、个体的潜在假设(underlying assumptions),来研究个体的知觉、思维过程、情感以及行为方式,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用户特征和用户需求,从而设计迎合客户需求的可用性产品。

Good computing systems for everyone – how on earth? Cultural aspects

文化与人机交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在感知、开发和使用计算机等电子产品方面存在一些差异。研究室承担了多项课题,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与机器人交互的跨文化研究,并发表了许多篇专业论述。

文化与用户界面:文化通过对个人的知觉、思维过程、情感、行为方式及偏好的影响,间接影响了用户对用户界面的体验和可用性评价。跨文化设计研究室的主要工作包括:

文化差异与用户界面设计;

符号设计的跨文化效应研究;

汽车购买决策辅助网站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

数字维修文件的跨文化设计研究;

在线社交性的跨文化研究等。

文化差异与管理:在工作中,不同文化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需要,有着满足需要的独特的方式,有着独特的行为表现和生活态度。研究室致力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显性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冲突,为管理工作提供一些佐证和参考价值。例如,用于IBM的文化差异与项目管理研究。

普适计算与移动运算研究室

Ubiquitous Comput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普适计算与移动运算研究室主要研究普适计算环境中人机交互模式和特点、任务绩效以及用户体验。普适计算的概念是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信息并与信息系统交互。

研究室主要从事的研究包括:

基于情境的移动计算应用设计

现代移动运算技术可以通过感应用户所在的位置、时间、环境、当前任务等,来提供最有效的信息和服务。研究室针对“人-机-环境”模式下人机交互面临的新挑战,包括在多个设备/任务中跳转、用户的注意力分配、输入/输出的难易、环境压力以及用户对情境感知技术的接受度和个人隐私问题等。

应用普适计算支持老年人独立生活

对于老年人来说,生理和(或)心理的衰退、居住条件、交通设施的匮乏、社区信息和沟通服务的短缺以及低收入水平是影响他们独立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室与欧盟第七框架OASIS项目团队一起致力于建立一个基于本体和语义服务的开放性平台,这些服务将覆盖老年人对于独立生活、自主行动以及智能工作空间的需求。

面向老年人的移动社交平台设计

社会化计算研究室

Social Computing

随着网络沟通工具的普及、用户共享内容的涌现以及在线社交网络的繁荣,社会化计算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协作、学习、维系关系、交换信息等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可能进一步影响信息传播、市场营销以及企业管理。社会化计算研究室主要研究信息系统与社交行为以及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社会化计算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社交性:社交网络软件的新维度

社交网络软件应能够促进社交活动、提升社会连接性,亦即具备社交性。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交网络软件(如IM、SNS、博客等),社交性意味着什么?受到哪些设计因素的影响?对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意愿和满意度到底有何种影响?文化差异对社交性设计有何影响?研究室旨在回答以上问题。

社会化计算与学习

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社会化计算为个体提供了开放的知识分享和学习的平台,对学习沟通的效果和学习社区中的社会临场感产生影响;对于组织学习而言,社会化计算提供了一个轻量级、易于使用和操作灵活的工具,促进沟通和协作,提供了一个分布式的知识分享模式。研究室针对社会化计算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在线知识分享与管理系统的质量评价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信息传播与营销研究

社交网络软件的广泛应用为分析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社会网络既为个体传播信息提供了便利,又成为限制条件;社会网络关系研究对于信息传播和营销策略有直接意义。研究室结合社会行为中的定性研究方法和数据挖掘的定量研究方法,对于社交网络与信息传播之间的互动进行研究。研究课题包括:

社会性媒体(Social media,如微博客,SNS等)的社群分析

针对基于社会网络的移动广告设计与传播模式的研究(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社会化计算中的个人

人的行为与其所在的社会构型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此方面的研究课题包括:

社交网络系统中人际关系对用户行为的影响;

个体分享行为动机的形成;

影响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设计因素。

基于社交网络的移动广告研究框架(针对基于社会网络的移动广告设计与传播模式的研究)

看完这些就能掌握避免实验室爆炸事故的措施

看完这些就能掌握避免实验室爆炸事故的措施 原创2016-09-22化学数据联盟化学数据联盟 原标题:上海高校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受重伤 事件背景 21日,位于松江大学园区的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受重伤,暂无教师受伤。 上海电视台记者陈蓓儿从瑞金医院了解到,受伤的两名学生都是男性,一位23 岁,另一位24岁,目前收治在ICU病房中,生命体征平稳,如果两人能够顺利度过3天的危险期,医院将进一步对他们进行创面和眼睛的治疗。 据了解,两人是在做实验时,由于化学物发生爆燃,致使高锰酸钾等化学试剂灼伤了他们的面部、头部和眼睛。虽然灼伤面积只有5%不是非常多,但是由于是在头 面部,所以可能会造成头面部的肿胀,进一步引发呼吸困难。关于他们伤情和病情的进展,医生还会进一步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治疗。 援引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位博士生的话报道,学生在做实验时需要身着白大褂,穿长裤,不能露脚,口罩、手套和防护眼镜都是必备的,如果实验中有剧毒化学品,还需要戴上防毒面具,然而很多时候学生对自身的防护措施做得不够到位。 另一位学生透露,两名受伤男生中,其中一位是从外校考入的研一学生,实验时并没有在上课,老师也不在现场。 近年实验室事故盘点 2015 年 12月18日-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的一个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一名亡。 32岁博士后实验人员死 据了解,发生爆炸的实验室内部存放有化学品。

2015 年 4月5日-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的一个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 5 人受伤,其中 1 人抢救无效身亡。 2014 年 1月15日-德国卡尔斯鲁厄市工艺研究所 德国卡尔斯鲁厄市工艺研究所(KIT )的一个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共导致16 人受 伤。据悉,爆炸可能是研究人员使用硝酸和硫酸做实验引发的。 2013 年 1月7日-日本京都大学 日本京都大学尖端科学研究栋 4 楼研究科实验室,发生爆炸。一名24 岁的研究生被爆炸产生的热浪吹飞,造成腰部骨折重伤。当时,两名大学研究生在实验室里正在进行柴油发动机的新燃料燃烧试验。这两名研究生将氢、氧、可燃性气体乙烯等混合气体,放入铁制圆柱形容器燃烧时,该铁制容器突然破裂。 2015 年 4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事件,造成一死三伤,其中一名伤势较重。当时一外来施工队在南理工废弃实验室(平房)内拆迁施工,而这个实验室里面有一个炸药库,学校并没有对施工队进行说明,工人在进行拆迁时带到了一根电线,电线引爆了仓库的炸药。 2011 年 6月22日-济南大学济南大学女研究生一名26 岁的女研究生在学校实验室里做化学实验时,不慎发生意外:玻璃仪器突然爆炸,碎裂的玻璃飞溅到她的面部、颈部。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作为上海市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纳米科技首席科学家,蓝闽波教授今春向全国两会提案认为,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同时实验室安全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他认为,从实验室抽查的情况来看,目前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隐患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是主观隐患:对于危险化学品使用可能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人身防护不足,操作规范掌握不到位,缺少必要的应急预案。

人因工程

第一章 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发展阶段: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自古以来,为了生存和提高自身能力。泰勒的铁锹实验,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一战初期到二战之前,为工作效率提供背景,减轻疲劳以及人机适应。霍桑实验工作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二战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选拔和培训使人适应机器设备。从军事领域向工业领域发展)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高技术领域发挥特殊作用) 5)我国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 研究方法的信度和效度 1.效度是研究结果能否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1)内部效度是指研究中各变量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2)外部效度是指某一研究的结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广和普及到其他人和背景中去。 2.信度是指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 1)研究样本的选择(满足研究素质。对象总体大、分散→样本选大。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和分层取样) 2)统计分析的正确性(良好的数据质量、正确的统计方法) 第二章 视觉(数字) 外部世界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杆状细胞对光的感受性比锥状细胞约强500倍 人眼所能感受的光线的波长为380~780nm,大于780nm红外线,小于380nm紫外线不能引起视觉反应 听觉(数字) 听觉是人耳接受16~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即声波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2000~5000Hz范围的听阈最小,频率大于或小于这个范围,听阈都增高。 如在1000Hz时4dB的声音的人耳就可以察听,而在100Hz时只有达到30dB以上人耳才可以听到。 听阈与痛阈的声压级分别为0dB与120~130dB。 人耳最佳的可听频率范围是500~6000Hz 人类的可听频率范围在20~20000Hz之间。

(完整版)日常生活中的人因工程设计

日常生活中的人因工程设计改善 https://www.doczj.com/doc/1511474808.html,B插口 现在存在的并排的USB插口,特别是有的笔记本电脑一侧有两个插口的,间距都不大,不能同时放入两个U盘,特别是某些拥有大的外壳的U盘,致使动作不流畅,不能将工作同时进行,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拉长了工作时间。 改善方案:加大两个USB插口中间的间距,或者在电脑的两边分别各设计一个插口。 2.自动贩卖机出钱口位置 自动贩卖机的出钱口的位置过低,在有找零产生时需要需要弯腰蹲下取钱,腰部弯曲下蹲时,容易使腰部肌肉产生疲劳感,当动作不恰当时容易发生扭伤挫伤等意外。 改善方案:自动贩卖机的出钱口应当适当往上调高,例如放在收钱口的下方十到二十公分处,即预留了一定的空间让机器内零钱存放,而且高度不低,不需要人弯腰取钱。 3.自动贩卖机出钱口设计 自动贩卖机的出钱口的设计不合理,出钱口外有挡板,当人往外抽出手时,极易被挡板的边缘刮到,使人疼痛留下刮痕,甚至会刮伤留有伤口,而且在找零较多时不易拿取且容易有遗漏。 改善方案:取消出钱口处塑料挡板,换成方便抽取的小篮子,使零钱掉落到篮子里,方便拿取并收走全部零钱,再把篮子放回原处。 4.网络登陆验证码 在登陆网页时有验证码的出现,有时会出现数字1与英文字母l,数字0与英文字母O,但是在图片上并且有变形花体的情况下很容易混淆,导致效率下降,使人心情不愉。 改善方案:避免使用相似的字符

5.宿舍的空间利用率 宿舍的储物空间过小过少,在宿舍中将要住满四年的时间,但宿舍的储物空间过少,仅仅是冬季的厚被子与衣服就能将柜子塞满,没有足够的空间放其他多余的东西,使柜子处于饱和状态且翻找东西是容易使柜子凌乱。 改善方案:加大宿舍的储物空间,由于床顶上方还有空余空间,可以加高床的高度,然后加大原来的柜子的容量或者再加一层柜子,使储物空间多样化,层次分明。 6.床上桌设计不合理 床上桌是为了更方便,但是大多数的床上桌的桌腿过软,容易发生变形,并且不能在桌上放过多或过重的东西,会使桌子发生侧翻使东西倒塌,且桌子的高度固定,不能适合每个人的要求去舒适度与契合度。 改善方案:换床上桌的制作材质,把桌腿设计成可伸缩式的,方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高度。7.宿舍座椅的不合理 宿舍是学生休息的地方,但是宿舍中的座椅是教室中那种方便学生学习的座椅,座椅的椅面硬,坐久了会有身体僵硬的感觉,不适合久坐与休闲休息。 改善方案:换宿舍椅子的类型,应换成有柔软的椅面、有明显的人体弧度设计的软面靠背椅,适合学生在宿舍放松肌肉得到更舒适的感受。 8.墙壁上的插座的不合理设计 墙壁上的插座大多都是三角插座和两脚插座并排或并列,但是两个插座间的间距过小,一般三脚插头的体积大而两脚的则相对较小,但由于插座间靠的多近,使两个插头不能同时插入插座,就使一个处于空闲状态,降低了工作效率,拉长了工作时间。 改善方案:在一个插座面板上的两个插座间的间距拉大,防止碰撞的可能性。 9.电线不易被注意到

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宋寒梅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20110407105) 摘要:以人因工程学科研究方向和对象范畴为基础,以2001年~2005年人因工程各研究领域发表文章关键词和主要相关杂志内容检索统 计为依据,通过对已检索文献的阅读和比较,分析了21实际最初五 年国内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和特征。对国内外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所用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对象进行比较。最后,结合国内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环境发展现状,提出了人因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比较分析;研究热点 1.引言 人因工程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该学科从人的心理、生理等特征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优化,以达到提高系统效率,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人因工程研究领域涉及到几乎所有与“人”有关的系统。国外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科学管理),初始阶段(疲劳研究、人员选拔和培训)、成长阶段(人机界面设计)和发展阶段(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人 因研究比国外晚20年~50年,真正的发展是在1980年以后,主要以学习和引进西方人因工程理论和方法为主。 人类社会进入21实际,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的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与此

相关的人因工程学科在理论研究及应用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的研究领域不断诞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人因工程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异同,明确研究热点,进而把握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 2.国内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现状 2.1国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国外人因工程学研究规模和成果的分析鲜有涉猎,因此本文首先进行了大量的英文文献阅读与翻译的准备工作,并通过专家咨询、因子分析,最终确定与人因工程学研究、应用和相关的外文期刊。其次,统计了从2001年1月到2005年6月为止的共1416篇英文文献,对其内容进行了逐一分析、统一甄选和聚类。 总体来看,国外涉及人因工程研究的期刊较多,发表的论文旨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研究热点不断更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领导学术前沿。国外近五年人因工程研究内容包括人体研究、工作负荷与职业健康、作业环境研究、作业场所改善与作业方法研究、人因工程与行业研究、特殊人群研究、产品设计与评价、人机系统整体研究、组织和管理中的人因工程研究,以及人因工程项目成本绩效分析。图1描述了不同研究领域论文所占比重。

人因工程模板(0803607张永梅迷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迷宫实验 实验目的: 1、测定睁眼闭眼时学习效果的不同。 2、学习效果随实验次数的变化。 实验地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现代工业工程实验室(第9教学科研楼401-407室) 实验时间:实验仪器:EP713型迷宫实验 指导老师:蔡敏 实验人员: 所学专业姓名性别年龄籍贯2008级工业工程张永梅 1. 实验设计(必须) 本实验测量被试迷宫学习的学习曲线,学会的标准是连续三次不发生错误(即没有一次进入盲巷)走出迷宫,学习的效果用每遍内错误(走入盲巷)的次数和走一遍所用的时间为指标,并记录学会迷宫总共用的学习遍数。 变量控制(可选) (1) 实验仪器都是正常工作的,不存在差异性。 (2) 实验进行的外部条件(包括温度、亮度等)都是适宜的,假定其保持不变。 (3) 在实验进行前,已详细地向其解释实验操作过程,并事先熟悉、练习一遍,以排 除熟悉度对于动作稳定实验的影响。 对照设置(可选) A.测定睁眼闭眼时学习效果的差异 理论上控制其它的各种因素,将睁眼、闭眼作为实验中的唯一自变量,以准确反映其对因变量(所用时间和出错次数)的影响。

B.测定学习次数的增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 让一名被试连续做多次实验,记录每次实验所用的时间以及出错的次数,分析实验次数的增加是否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2. 实验过程(必须) (1)将随机附件电源变换器输出插头插入仪器的电源伸入端,然后将电源变换器插入交流220V供电电网的插座 (2)合上仪器的电源开关,仪器数字显示的计时状态,使用者可按动N/T按钮选择仪器数字显示计时状态()或计数状态(000) (3)拉出小抽板,拿出试笔,被试者手握试笔,试笔尽量和迷宫平面保持垂直,开始实验前,被试者作为第一次学习,应仔细观察迷宫的走道和盲道 (4)开始实验,将试笔在迷宫内滑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如试笔进入盲道并到短点,计数器加1,当试笔到达终点时,仪器内的蜂鸣器鸣响,计时计数器停止工作,按动N/T按钮,数字显示实验时间和出错次数 (5)主试记录数据,被试取下眼罩 (6)按仪器的RET按钮,仪器复位,数字显示 (7)第二次实验,被试再一次观察迷宫的走道和盲道,作为第二次学习,然后按照第一次的步骤,再戴上眼罩,重复上一次实验 (8)被试连续三次无错误地走完整个迷宫后,即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时间曲线和出错曲线 3. 3. 实验结果(必须) 实验结果记录(必须)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 表1 闭眼时走完迷宫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随着学习次数的变化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课 后 习 题 集 解 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 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发 世纪初期)萌芽时期(20 1940—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展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

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 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三大基本趋向。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领域扩大到:人与工程设施、人与生产制造、人与技术工艺、人与方法标准、人与生活服务、人与组织管理等要素

生活中的人因工程关爱人的科学

生活中的人因工程--关爱人的科学 人因工程学在国际上有很多不同的名称。美国称之为人因工程学,欧洲和其他一些国家则称之为工效学或人机工程学。经国际人机工程学协会修订后的人机工程学的定义是:“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械与可确的相互作用,研究工作中、生活中的休闲时怎样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随着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当今流行的人因工程更为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技术艺术。人因工程从研究人们的生活环境中身体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出发,研究“人—机(包括各种机械、家具、生活器物和工具)—环境”系统中相互作用着的各个目标指数(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以及这些指数在工作环境中、家庭中以及在休闲情况下如何达到最优化的问题。因此生活中人因工程应包括人居环境中的人因工程、产品设计中的人因工程、物品收藏的人因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的人因工程等问题。 一、人居环境中的人因工程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是以满足人类居住为目的,大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理想的人居环境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居环境设计的人因工程原则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选择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居民能够充分享受绿地、阳光和新鲜空气;“以人为本”就是要尽可能完善其餐饮、聚会、教育、娱乐、保健等社区功能;“以人为本”就是要采用先进的智能服务系统,较好地解决安全、通讯、资讯、防盗、消防、物业管理等服务系统;“以人为本”就是要强化社区邻里交流,创造亲切宜人的社交氛围,体现“邻里守望与相顾”的文明精神,形成有人情味的社区文化空间。总之“以人为本”就是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机中的人因)

人因工程 个人设计报告 题目:浅析新型笔记本电脑中的人因工效学报告人:王小刚1111028 院系:控院工业工程 指导老师:张亚辉 2013年12月

新型笔记本电脑设计的工效学分析 【摘要】笔记本电脑作为常用的移动终端,正以更多的功能、更低廉的价位走进大众生活。PC的工效学设计或者“人性化”设计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才能设计出好的,更舒适、更高端的电脑才是抓住消费者眼球的关键,本文将针对新型笔记本的设计要求,做出分析,并从人因工程的角度提出改进设计。【关键词】新型PC 人因工程人性化设计高端 一、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的优缺点比较 台式机散热好,性价比高,寿命长,拆机方便,(小问题可以自己解决),组装比品牌机更有性价比,相比于笔记本不易使颈部产生疲劳。 笔记本电脑是台式PC的微缩与延伸产品,也是用户对电脑产品更高需求的必然产物。 其主要优点: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超轻超薄是其的主要发展方向,它的性能会越来越高,功能会更加丰富。其便携性和备用电源使移动办公成为可能,因此越来越受用户推崇,市场容量迅速扩展。 总结: 1. 就是可以移动办公;

2. 耗电量较台式机小; 3. 辐射也较台式机小; 4. 在你身边没有电源的时候,电池可以顶一阵; 5. 可以让别人投来羡慕的目光,暂时满足一下虚荣心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新型笔记本电脑DTR:代表超桌面替换,这正是它的目标,删除两个 笔记本和台式机的缺点形成一个ultra-versatile替换设备。最明显的 进步是“宰杀”触摸屏,提升了监视,换了个更舒适的高度,类似于桌 面电脑。它是触屏的! 其他配件包括一个角度,更符合人体工学键 盘,,并降低电池的重量。 美国的另一个极端的重新设计。DTR是超然的主要电池。因为他 们的大型电力消耗和更长的工作时间,桌面替换几乎总是使用在办公 桌上,连接到电网。在这个场景中,巨大的内部电池有时占总重量的 50%。出于这个原因,。DTR是小,内置备用电池,而外部电池提供了 扩展的能力。 折角设计,易于抓握,相比于传统 的直体笔记本电脑,拿取方便,更 适合于人体手掌结构受力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 1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 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表1-1中列出的混合物都发生过意外的爆炸事故。表1-2为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 表1-1 加热时发生爆炸的混合物示例 镁粉—重铬酸铵有机化合物—氧化铜 镁粉—硝酸银还原剂—硝酸铅 (遇水产生剧烈爆炸)氧化亚锡—硝酸铋 镁粉—硫磺浓硫酸—高锰酸钾 锌粉—硫磺三氯甲烷—丙酮 铝粉—氧化铅铝粉—氧化铜 表1-2 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一览表 药品名称不能与之混合的药品名称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如钾、钠、 二氧化碳、四氧化碳及其它氯代烃,钠、钾、锂禁止与水混合。 锂、镁、钙、铝等 醋酸铬酸、硝酸、羟基化合物,乙二醇类、过氯酸、过氧化物及高锰酸钾。 醋酸酐同上。还有硫酸、盐酸、碱类。 乙醛、甲醛酸类、碱类、胺类、氧化剂。 丙酮浓硝酸及硫酸混合物,氟、氯、溴。 乙炔氟、氯、溴、铜、银、汞。 液氨(无水)汞、氯、次氯酸钙(漂白粉)、碘、氟化氢。 硝酸铵酸、金属粉末、易燃液体、氯酸盐、硝酸盐、硫磺、有机物粉末、可燃物质溴氨、乙炔、丁二烯、丁烷及其他石油类、碳化钠、松节油、苯、金属粉末苯胺硝酸、过氧化氢(双氧水)、氯。 氧化钙(石灰)水 活性碳次氯酸钙(漂白粉)、硝酸。 铜乙炔、过氧化氢。 (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 (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量逸入空气,引起爆燃。常见易燃易爆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见表1-3。 表1-3 易燃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名称爆炸极限(体积,%) 氢气 4.1~74.2 乙炔3~82 二硫化碳1~44

人因工程学案例

人因工程学案例 积极的案例 1、过去路标牌是用一般的油漆作为涂料的,现在路标牌全部用反光油漆, 夜间司机可以借助路标牌反射自身车灯的光线,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看 见路标牌,提醒时间提前,使司机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并且,该油漆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射光线是有特定方向的,司机只能看到自己车灯 的反射光。这样避免其他汽车光线产生的眩光伤害司机眼睛,使之不能 看清前面的路况。 2、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点的设施布置是很人性化的。例如洗手间水池一高 一低,考虑了儿童实际身高条件。另外,他们均设置了单人的就餐环境, 面向墙或窗外的餐桌适合单个顾客就餐,符合人的心理需要。 3、汽车是人因工程应用比较多的地方。首先座椅是根据销售地人群的实际 身体条件设计的,还具有调节功能,司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其次, 汽车的紧急制动是用手来操作的,而脚只负责非紧急情况下的制动,由 于手动比脚踩要迅速的多,所以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手动制动。 4、卫生间的设计应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当前流行卫生间装修,马桶的颜 色选褐色,蓝色等,但是人体的尿液是通过颜色来反映人身体是否有某 种疾病的,用彩色的马桶会掩盖尿液的颜色,从而不能及时发现身体的 疾病。 5、楼层日光灯的开关以前是灯绳控制的,这种开关的缺点是灯泡怀掉需要 更换时不知道开关是通的还是断的,未切断电源更换灯泡更容易造成危险。现在采用按钮式开关,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开关的通断情况,避免 上述危险的发生。更先进的开关还有声控式开关,这类开关仅在有声音 的情况下自动接通电源,声音消失自动切断电源。这样省去了人的操作, 而且更加节约能源。 6、手机是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手机来电铃声会打扰别人 的工作和休息,带有震动功能的手机就很容易避免这种问题。 7、在机动车道拐角出的建筑物通常会有圆角或斜角,对于要转弯的司机来说,看不见弯道的路况,容易发生事故,图 二布局,司机视野开阔,可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8、过去的笔记本是固定装订的,记不同课程的笔记不得不按照笔记本的顺 序记录,这样到复习时,各科笔记混在一起,非常不便。现在笔记本是 活页的,记笔记只需要拆下一张活页纸,到复习阶段,很容易把各科笔 记整理在一起便于阅读。 9、微软公司的word 文字处理系统非常人性化。其中它可以自动保存当前 所编辑的文档,在断电或电脑故障后还能提取最新的文档,不用从新编 辑所有文档。 10、城市里的步行街也考虑了盲人行走的需要,设置了盲人专用的道路,用有特殊纹路的瓷砖铺设,并且取消一切台阶,收到盲人的好评。 消极的案例 1、原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大楼内,教室门上没有透明的玻璃窗,来上自习的 同学必须推开门才能看到该教室有没有空座位。这样打扰了室内同学的

实验室常见事故的应急措施

实验室常见事故的应急措施 一、实验室内常见危险品 实验室事故有很多源于室内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危险品,实验室常见危险品有:1、爆炸品:具有猛烈的爆炸性。当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等外来因素的作用或其它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热,引起爆炸。如:三硝基甲苯(TNT),苦味酸,硝酸铵,叠氮化物,雷酸盐及其它超过三个硝基的有机化合物等。 2、氧化剂: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按其不同的性质遇酸、碱、受潮、强热或与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等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能发生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氯酸盐、硝酸盐、过氧化物、高氯酸及其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亚硝酸盐等。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气体压缩后贮于耐压钢瓶内,使都具有危险性。钢瓶如果在太阳下曝晒或受热,当瓶内压力升高至大于容器耐压限度时,即能引起爆炸。钢瓶内气体按性质分为四类: 剧毒气体,如液氯、液氨等; 易燃气体,如乙炔、氢气等; 助燃气体,如氧等; 不燃气体,如氮、氩、氦等。 4、自燃物品:此类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依靠自身的分解、氧化产生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到自燃点即能发生燃烧。如白磷等。 5、遇水燃烧物品:遇水或在潮湿空气中能迅速分解,产生高热,并放出易燃易爆气体,引起燃烧爆炸。如金属钾,钠,电石等。 6、易燃液体:这类液体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可燃液体以闪点作为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闪点在45℃以下的称为易燃液体,45℃以上的称为可燃液体(可燃液体不纳入危险品管理)。易燃液体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 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8℃以下(包括28℃)。如乙醚、石油醚、汽油、甲醇、乙醇、苯、甲苯、乙酸乙酯、丙酮、二硫化碳、硝基苯等。 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9-45℃(包括45℃)。如煤油等。 7、易燃固体:此类物品着火点低,如受热,遇火星,受撞击,摩擦或氧化剂作用等能引起急剧的燃烧或爆炸,同时放出大量毒害气体。如赤磷,硫磺,萘,硝化纤维素等。 8、毒害品:具有强烈的毒害性,少量进入人体或接触皮肤即能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如:汞和汞盐(升汞、硝酸汞等)、砷和砷化物(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磷和磷化物(黄磷,即白磷,误食0.1 克黄磷即能致死) 、铝和铅盐(一氧化铅等)、氢氰酸和氰化物(HCN,NaCN ,KCN)、以及氟化钠、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有毒气体,如醛类、氨气、氢氟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铬酸等。 9、腐蚀性物品:具强腐蚀性,与人体接触引起化学烧伤。有的腐蚀物品有双重性和多重性。如苯酚既有腐蚀性还有毒性和燃烧性。腐蚀物品有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氟酸氟酸、冰乙酸、甲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甲醛、液溴等。 10、致癌物质:如:多环芳香烃类、3 ,4 - 苯并芘1 ,2- 苯并蒽、亚硝胺类、氮芥烷化剂、α- 萘胺、β- 萘胺、联苯胺、芳胺以及一些无机元素、As、Cl 、Be 等都有较明显的致癌作用,要谨防侵入体内。 11、诱变性物品:如溴化乙锭(EB),具强诱变致癌性,使用时一定要戴一次性手套,注意

安全人因工程中的心理因素

蹴嚣榔1嗍 工业安全与环保 Ind'tmtal Sefetyend bviI∞m目nlh删∞ ?29? 安全人因工程中的心理因素* 郭晓艳张力 (南华大学人因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i) 摘要心理因素在人因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园专家所重视。总结了在安全人因工程中需考虚 的人的心理因素,探讨了心理因素与行为的关系.心理与人的可靠性。以及心理因素在系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锶人因工程心理因素人固事故 n即h吐嚼n舳hiSdetyHmnmFaetm'h咖盯吨 GUOX曲一ym五{^NGIj (血衄脚矿肺m啪,撕.Nan/m砺由“节强他弦W,Bunan421001) AbswaetP|删呵factoris pl町i唣?嘶dnmm遍弘捌墙ibhemmh断椰曲矗耐唱end咖m,D伊amtaf.yetem-ThenI由hm蚰即—d啊rl-蛐thet幽m埘beentdcn,date棚叫瑚州,theI洲删姓pkt伸mp严klo盯fach,mendk嘣幢dndh皿m tdk,lx3ity is击∞I删“the叩—i幽dpy℃岫feet咂缸eyetem咖m皿哪芦枷缸血∞d|州矗吼? Kq_岫h哪faeter椰画∞即bg peychdo盯factor hnmm血村ev即lts 大规模、现代化的人一机系统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的系统,一旦发生事故.则可能导致社会的巨大灾难,如三 效益,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然而,相当多这样 哩岛核电站事故、印度B}唧d化工厂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由于高密度澄清池和v型滤池具有传统水处理构筑物 无法相比的优越性。已经开始在国内钢铁企业中得到应用。 目前,在国内钢厂采用法国得利满技术(I>er,u岫+抽㈣r) 来处理回收废水的钢铁企业仅有首钢、本钢、宝钢、武钢等几家大型钢铁公司。 首钢厂区污水处理厂主体设备由法国得利满公司引进,2001年12月工程完工。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进水量为 4∞O搠l,平均日处理能力为9.6万一,总投资约86(30万 元,水回收率可达70%一印%。 本钢厂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2.5万o,总投资约1l600万元,经处理过的水全部回用于生产中。其核心处理工艺采用得利满公司最新一代沉淀技术高密度沉淀池和过滤技术v型滤池。 宝钢上钢一广污水处理厂日平均处理能力为2.8万一,总投资约2500万元。其核心工艺也是采用法国得利满公司的高密度沉淀池和v型滤池。 武钢北湖污水处理厂于2006年底{》∈建,预计2007年8月底投产,设计日平均处理能力为19.2万矗,工程总投资约 17 800万元。其核心处理工艺也是引进法国得利满公司最新—代沉淀技术高密度沉淀池和过滤技术v型滤池。4结谱 我国钢铁企业应把节水放在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上,建立节水型企业,兴建钢厂总排口废水回收利用工程,提高水资源的重复使用率,降低吨钢生产薪水耗量。 钢厂总排口废水回收利用工程的核心技术(抗淀技术基金硬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髓璜目(加田3瞒3)。 ——高密度澄清池和过滤技术——v型滤池属于法国得利 满公司专有技术,引进其技术需花费巨额的资金,这对于中小型钢铁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在吸收国外总排口废水回收利用新工艺的基础上.应加紧研究、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钢铁企业总排口废水处理工艺技术,以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l】周彤,郭晓,周向争,等.城市污永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时氨氟去睬.工业用永与废水。2,300.3I(6):12—13. [2]张绩光,李链,陈双星,等.拧永脱盐处理大规模回用的工艺技术研究.给木排承,2001,27(t0):20—22. [3]张^页,髅盾,李雨格,等.污永回用于循环I争却水系统腐蚀影响因 素的研究.工业木处理.∞0l。21(3):35—36. [4】周率省.工业水处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嘲.146— 147. [53酆家庆.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瞄.鸺一 100. 【6]张景来.冶金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厦工程宴倒.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33—235. 【7】唐受印,戴友芝.东处理工程师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牡. 舢.177—179. [¥]Ma,eyI,弛,-如J’庞汝明.膜过滤的角色——工业水和废水的处 理和回用.亚洲给水排水.20M.36(2):17一18. [9】韩剑宏.钢铁工韭环保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27—428. (收藕日期:2007—06—19)

基于人因工程原理的医院信息系统设计(新)

制定相应预案时,应使响应链条尽量简化,使窗口工作人员能在事发后第一时间与后台技术人员取得联系,并将问题及时解决;⑤对患者和医院职工进行持续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也十分重要三 参一考一文一献 [1]一崔玫,李凤如, 王秋樵,等.应用移动互联技术优化医院门诊服务的探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12):902-904. DOI :10.3760/cma.j .issn. 1000-6672.2014.12.007.[2]一郭莉莉.对门诊服务流程的分析与思考[J ].现代医院,2005,5(11):10-11.DOI :10.3969/j .issn. 1671-332X.2005.11.004.[3]一丁枭伟,封国生, 蔡燕.以信息技术优化医院门诊服务流程[J ].中国病案,2012,13(5):29-31.DOI :10.3969/j .issn. 1672-2566.2012.05.017. [4]一杨雪吟.移动支付的现状和未来[J ].时代金融,2014(1):225-227. [5]一黄静,张靖.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现状[J ]. 物联网技术,2014(11):3-4.DOI :10.3969/j .issn. 2095-1302.2014.11.002.(收稿日期:2015-08-03) 基于人因工程原理的医院信息系统设计 卓一超一潘传迪一高志宏一魏晋才一陈肖鸣 一一DOI :10.3760/cma.j . issn.1000-6672.2016.04.014作者单位:325000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卓一超二潘传迪二高志宏二陈肖鸣);温州医科大学(魏晋才) 通信作者:陈肖鸣,Email :z y c76@https://www.doczj.com/doc/1511474808.html, 一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三为此,我院积极谋划发展,努力拓展思维,在建设新院区之初,提出要自上而下全方位运用人因工程学理论来管理医院,改造就医流程三我院信息处有30余人的开发团队,在软件开发设计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三 一二人因工程学原理及应用概述 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是 人体科学 技术科学 环境科学 的有机融合三其将产品的用户体验纳入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包括操作时的不准确二不舒服二不良的身体和心理副损伤等,目标是减少产品在使用中出现问题三其强调研究人的特点,强调协调技术与人的关系,研究如何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开展,使得设计的产品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使人在工作中更安全二便捷和舒适,工作 效率更高[ 1-2] 三自人因工程学诞生至今,我国虽在众多的领域已有 所进展,但研究相对分散,其在与医院软件开发设计结合方面进展缓慢,相关报道较少 [3] 三究其原因,目前阶 段,国内各医院和软件开发产商一般是将焦点关注在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功能的实现上,对能否结合人因工程学完成软件开发未加以重视三这种情况下,多是让人去适应软件,没有特别把人作为设计的一个目标,由此可能产生一些问题,如忽略人机交互界面细节二未特别注意 色彩因素对人的影响二忽视设备的可靠性二软环境和精细化管理效果不佳二忽略流程管理细节以及功能不灵活等三这些问题的发生会降低软件的质量,也很难保证软 件效率会发挥至最佳[ 4] 三我院信息开发团队探索在软件开发时引入人因工 程学理论,挖掘出能促进人与软件产品关系协调的因素并加以关注,使医院管理软件的使用者,如医护人员和患者,不再被动地去适应软件,而是与软件共同完成一个系统目标,从而获得最佳效能,使医护人员满意自己的工作效率,增加患者的就医体验满意度,减少或避免信息系统使用中的差错,提升医疗质量三 二二我院基于人因工程学原理的医院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 基于上述原因,我院信息开发团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突出有效性,运用人因工程学理论来协助和指导软 件开发工作,取得人与软件之间的最佳匹配[ 5] 三(一)优化交互界面: 1. 简化界面布局:人机界面布局简单明了,并提供良好的视觉,可使操作人的心理产生一种舒适的感觉三如果用户操作屏幕时出现连续多个提示窗口,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三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在人机交互的环节中,注意软件的设计界面要素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减少操作步骤,严格控制提示窗口的弹出数量,尽量将不同窗口中的工作内容都集成到一个窗口内,归并操作内容,减少用户频繁切换窗口,避免交叉作业,以方便操作人员录入信息,减少出错或避免增加人的疲劳度三 2. 合理运用色彩因素:色彩具有视觉冲击力,会对人的思维活动二心理情绪产生影响[ 6] 三界面选用灰色为主的色调易产生坚实和安全的感觉;表格的颜色采用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在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虽然知道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一些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但是每天都要接触这些东西,安全意识也就逐渐淡漠了。有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有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有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爆炸性事故的发生,多为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或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易燃爆物品泄漏,遇火花引发爆炸。 1.封管事故 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 2.误操作事故 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加到氢氧化钠中。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李某叫来同事请教解决方法,爆炸就发生了,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事故原因:由于当事人在加药品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用化学试剂而造成的。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3、实验室微生物感染 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师生被发现感染布鲁氏菌——一种乙类传染病(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炭疽病等20余种传染病并列)。曾令全社会恐慌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曾一度传出病毒源自实验室泄露的说法。虽然并未得到证实,但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后来发生的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都是实验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 4.某化验室新进一台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m多高后崩离3m多远。当场炸倒3人,其中2人轻伤,一块长约0.5cm碎玻璃片射人另1人眼内。

人因工程学课后郭伏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 课后习题集解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及应用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第一节学科概述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从最原始的完全依靠自然的生活(比如采集食物、狩猎以及逃避猛兽的追捕)到逐渐学会制作简单的工具,再到各种复杂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类经历如此漫长的道路,才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使用各种技术生产大量的产品和设备,其中包括我们的祖先所不可能想象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技术发展与人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关系就是人们开始研究人因的起因。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工具、装置、设备或机器的使用十分不方便,而只要稍加改动,用起来就会舒服的多。这些只是非常简单的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加深,人因工程学学也越来越深入与技术融合再一起,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地溶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在各种日常用品,家用摄像机、浴盆,电视机的遥控器等都非常典型地应用到人因工程学。下面将对人因工程学这门学科从总体进行认识并且较深入地理解几个比较重要的概念。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人因工程学有几种不同的称呼。美国称之为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在欧洲工效学(Ergonomics)更为流行。有些学者称之为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人机工程,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喜欢使用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的叫法。在具体的定义上,也没有统一。例如国际人机工程学会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里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的学科。有些学者通过对于各种定义的归结,认为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我们认为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应该结合人因工程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以及方法来给出。在研究重点上,人因工程学着重于研究人类以及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产品、设备、设施、程序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重点在于人和通过设计来影响人。人因工程学试图改变人们所用的物品和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的工作能力和限制,适应人的需要。在研究目标上,人因工程学有两个主要的目标:第一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第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的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等。在研究方法上,人因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为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它包括对人本身和人对事物、环境等反应的有关信息的科学研究。这些信息是进行设计的基础,并且可以用来分析当设计有所变化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一门注重设计的科学,人因工程学还包括对设计的评价等方面。 综上所述,人因工程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作为一门工程技术,人因工程学不同于其他一般工程技术学科的一些要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