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全自测题

20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全自测题

20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全自测题
20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全自测题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为指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过程

中,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科学、先进的理念。(ⅹ)

原因:…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也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ⅹ)原因:依法治国,…。

3、我们党领导人民通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探索与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选出结论:还是要搞德治,实行以德

治国,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ⅹ)

原因:…法治,实行依法治国,…。

4、严格执法的要求: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

5、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是统一的。打击犯罪的目的是保障人权。要牢固树立人权保障观念,保障人权重于打

击犯罪。(ⅹ)

原因:…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6、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切不可忽视执法的社会效果,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特别是在处理

复杂和有重大影响案件、事件时,更要注重其社会影响和社会评价。只有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理

好执法和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和

正义。(√)

7、法律程序是人们从事法律行为必须遵循的步骤和必须经历的过程。(√)

8、执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

体公正的保障。(√)

9、公安工作以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为根本目标,同时也必须追求及时高效,以最低的成本在最大程度上实现

公正。(√)

10、公安机关应当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各类执法公开规定,要通过便捷的、最容易为社会公众所知晓的方式和

途径,将公开的内容公之于众;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通过公开改进工作。(√)11、服务大局,对于部门、单位和个人来讲,就体现为具体的职能任务和岗位职责。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把

各自职责履行好,把职能作用发挥好,才能真正为大局服好务。(√)

12、坚持党的领导理念就是政法机关及全体政法干警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的思想观念和意识。(√)

1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能够自发产生和形成,不必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

14、法治理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法律意识为确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奠定基础。(√)

15、法律意识是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高层次的法律意识。(×)

16、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17、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18、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

19、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2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时期新形式下党中央对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提出的新要求。(√)

2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根本衡量标准。(√)

23、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在学习法律知识,不需要参与执法实践。(×)

2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的原则,只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

实现。(√)

25、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确保公安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

2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属于思想政治建设范畴。(√)

27、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28、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29、某政法机关对一些企业实行挂牌保护。(×)

30、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31、公安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一律公开。(×)

32、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也就是必须树立执法和司法权威。(√)

33、公安机关的权力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选择有利的法定程序,整个行使过程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

。(×)

34、严格执法是法治的基本内涵,是依法办事观念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

35、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要在党委、政府、人大的统一领导下,及时控制现场,切实防止事态扩大

。(×)

36、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

37、发生突发事件时,有关领导要靠前指挥,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

38、党领导公安工作,首先要抓好公安队伍建设。(√)

39、公安机关执法权威是党和国家的权威,是巩固国家法律和规范性文件正确实施的必要条件。(×)

40、各级公安机关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以执法公信赢得执法权威。(√)

41、坚持党的领导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42、没有党的统一而坚强的领导,公安机关单靠自身是无法完成法律所赋予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的。(√)

4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44、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45、政法机关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关系。(√)

46、人权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相似的人权观。(×)

47、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8、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49、执法为民最基本的要求是公安民警立足本职,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50、公正执法要求公安民警必须以公平公正的原则行使裁量权、行政管理权。(√)(

5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52、及时性是对公安民警调查取证工作的根本要求。(×)

53、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保障,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价值追求。(×)

54、只有执法为民,公安民警才能在执法中做到平等对待。(×)

55、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

56、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重要条件,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

57、执法公开是保障公民对公安工作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措施。(√)

58、法律规定的时限,不是简单的纯粹的技术规范,而是包含着深刻的价值取向,既包括效率的要求,也包括

对人权保障的要求。(√)

59、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观需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0、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的价值取向。(√)

61、把政法干警能不能坚持执法为民作为衡量干警政治上是不是合格的基本标准。(√)

62、司法机关只有增加人民编制和技术装备,才能解决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执行难等问题。(×)

6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

6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65、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66、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67、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8、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69、严格依法办事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

70、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

71、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7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上、适用法律上的平等。(X)

73、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74、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75、服从宪法和法律,就是服从于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76、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77、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78、法律具有规范性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

79、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是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X)

80、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

81、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

8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83、执法为民是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X)

84、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8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86、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

87、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88、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

89、走群众路线,是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

90、“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91、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生存权、发展权以及选举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权利。(√)

92、在执法过程中对当事人的人权保障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和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93、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政法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政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94、乱作为和不作为是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95、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96、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97、公平正义,是衡量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

98、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

99、执法者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权。(X)

100、平等对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价值追求。(X)

101、公平正义的传统含义包括效率。(X)

102、程序正义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对权力可能被滥用有较强的预防和制约作用。(X) 103、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

104、执法过程中对事实的认定必须以证据为基础,离开证据就没有所谓“事实”。(√) 105、法律是政法机关行使职权的依据,也是作出判断的准则。(√)

106、真正的程序公正,要求政法机关在认真、严格地履行所有法定程序之后,才能作出最终决定。(√)

107、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108、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重要条件,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

109、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应当是公正与效率的均衡。(√)

52、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

110、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就是侏障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

1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

一个必经阶段。(√)

112、服务大局是政法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113、服务大局是解决政法工作中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

114、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1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X)

116、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117、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118、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法治的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119、树立和坚持服务大局的理念,胸怀大局是前提,立足本职是基础,正确履职是关键。(√) 120、政法机关和干警作为执法者,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就是在为大局服务。(√)

121、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强调法律效果优于社会效果。( X)

122、在具体执法活动,法律效果是最基本的标准,坚决不能做执法违法的事。(√)

123、任何只求某种单一的执法效果而忽视甚至牺牲其他效果的观念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124、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125、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我国司法体制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特征。(√)

126、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不断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

12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途径。(X)

128、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

129、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13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131、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就在于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132、政策,是一定社会集团为实现一定利益或完成一定任务而确定的原则和行为准则。(V) 133、任何执政党,都要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利用法律手段贯彻自己的政策。(√)

134、任何一项法律的确定都具有一定政策背景,都要受到执政党政策的影响。(√)

135、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

136、党通过政策的法律化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领导。(√)

137、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

138、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D)。

A、党的领导

B、公平正义

C、执法为民

D、依法治国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B)。

A、本质要求

B、价值追求

C、根本保证

D、重要使命

3、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A)。

A、本质要求

B、根本保证

C、重要使命

D、价值追求

4、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D)。

A、价值追求

B、本质要求

C、重要使命

D、根本保证

5、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C)。

A、根本保证

B、价值追求

C、重要使命

D、本质要求

6、服务大局的基础是(B)。

A、促进和谐

B、立足本职

C、维护稳定

D、社会建设

7、服务大局的关键是(C)。

A、正确处理好利益分配

B、坚持党的领导

C、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D、促进经济社会关系调节

8、政法干警必须遵守的根本政治原则(B)。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9、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C)。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C、严格依法办事

D、以上都不是

10、(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的本质特征。

A公平正义B、执法为民C、服务大局D、党的领导

11、(A)决定着法治行为及法治效果。

A法治理念 B 法律意识C理想信念D法律观念

12、(A)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种高层次的法律意识。A法治理念 B 法治观念 C 法治看法D法治现象

13、(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A执法为民B公平主义 C 依法治国D服务大局

14、(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

A依法治国 B 公平正义 C 执法为民D宪法

15、实行依法治国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D)。

A法治原则B党的领导C法律意识D宪法

1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A)、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党的领导B司法独立C依法治国D国家利益

17、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必须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政法干警的头脑,保证政法干警的(

B)指导思想和观念始终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A立法B执法C守法D法律监督

1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以(C)为统领。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荣辱观

1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倡(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

A国家利益B社会利益C个人利益D集体利益

20、公安民警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学习必要的(B)

A理论知识B法律知识C业务知识D科学知识

21、公安民警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积极参与(A)。

A执法实践B工作实践C科学实践D业务实践

22、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目的在于统一执法思想,推动(D),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

策的贯彻落实,把政法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A执法活动 B 执法办案C执法指导D执法实践

23、在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

了(B)。(中政委法理教育辅导P9)

A宪法B宪法修正案C刑法D民法通则

24、我们党领导人民通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探索与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得出结论:还是要搞(D),实行依

法治国,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A政治B法律C无产阶级专政D法治

25、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依据(B)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A政策B法律C法规D规章

26、1989年4月4日,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制定的(D),这部法律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人民政府也不是“一贯

正确”,也有可能犯错误,而公民在法律上享有与政府平等的地位。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7、2000制定的(B)对各类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以及不同位阶的立法之间的效力等级都作了明确规定。

A《宪法》B《立法法》C《行政处罚法》D《行政许可法》

28、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D)

A权威B尊严C形象D公信力

29、(A)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监督

30、依法办事的基础是(A)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31、努力提高(C),是政法干警实践依法治国理念的前提和基础。

A业务能力B道德素养C法律素养D服务水平

32、法制观念是人们尊重并自觉服从(B)的思想意识。

A纪律B法律C政策D命令

33、所谓(B)就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前提下,执法机关对执法当事人作出的处理决定要严格符合法律的具体

规定。

A有法可依B实体合法C程序合法D权责统一

3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社会主义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B法律具有普遍性C法律具有规范性和不确定性D法律具

有国家强制性

35、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但可以选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B一般情况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C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D法律只管民,不管官

36、(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

A公平正义B执法为民C党的领导D服务大局

37、执法为民是(A)的宪法原则在公安工作的要求和体现。

A一切权利属于人民B一切为了人民C一切依靠人民D一切保护人民

38、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就是要坚持(B )、树立人权保护意识。

A法治原则B以人为本C法治意识D严格执法

39、(B)是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

A一切为了人民B走群众路线C甘当公仆D尊重和保障人权。

40、执法为民是我们党(B)、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

A秉公执法B立党为公C程序公正D执法公开

41、(A)是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基本期待,是检验公安工作是否执法为民的重要标准。

A公正执法B公开执法C公平正义D服务群众

42、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就要坚持(A),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

A一切为了人民B走群众路线C甘当公仆D尊重和保障人权。

43、(A)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的基本要求。

A文明执法B严格执法C公正执法D公开执法

44、(C)的集中体现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A一切为了人民B一切依靠人民C一切保护人民D一切尊重人民

45、一切依靠人民,集中在搞好公安工作必须(B)。

A一切为了人民B走群众路线C甘当公仆D尊重和保障人权

46、执法为民理念是(D)指导下,政法工作理论认识的新发展、新概括。

A以人为本B和谐理念C马克思主义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7、(B)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A一切为了人民B群众路线C甘当公仆D尊重和保障人权

48、在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人权的保护主要属于(C)的目的内容,它依赖于刑事诉讼实体结果的实现。

A保护群众B维护治安C惩罚犯罪D打击犯罪

49、政法机关担负着反腐倡廉,维护公平正义的重大职责,是(B)的最后防线。

A维护治安B公平正义C打击犯罪D保护人民

50、公安机关手中的执法权力是(B),来源于人民的权利,并以保障人民的权利为根本目的。A私权B公共权力C部门权力D特权

51、(A)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A公平正义B执法为民C党的领导D服务大局

5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B)。

A重要方针B重要目标C重要精神D重要基础

53、(C)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A坚持秉公执法B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C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D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54、口供具有(D),影响到刑事诉讼的效率。

A客观性B逻辑性C真实性D反复性

55、公正与效率是法治社会的重要(B),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公安部法理一

百问P85)

A基本尺度B价值目标C条件D基础

56、(B)是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方。

A秉公执法B执法公开C一切依靠人民D程序公正

57、公安民警在调查取证时,应当坚持工作的(A),避免主观臆断。

A客观性B及时性C全面性D合法性

58、(D)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是辨证统一的。

A秉公执法B执法公开C一切依靠人民D执法公正

59、(A)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是各个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

A公平正义B执法为民C党的领导D服务大局

60、(C)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具体要求。

A自由裁量B尊重和保障人权C平等对待D执法公正

61、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律赋予执法者按照规定的原则、(D),根据执法实践中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所

采取的措施或作出的决定有一定的斟酌决定权。

A程序B手段C步骤D条件和范围

62、行政处罚畸轻畸重就违反了(B)原则。

A合法 B 公平合理C公正步骤D公开

63、真正的程序公正,要求政法机关在认真、严格地履行所有(D)之后,才能作出最终决定。

A办案程序B办案手续C法律手续D法定程序

64、(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公安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A执法为民B公平正义C服务大局D党的领导

65、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B)。

A前提B基础C关键D职责

66、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具有内在(A)。

A一致性B对立性C不可调和性D协调性

67、服务大局的前提是(A)。

A胸怀大局B立足本职C全面正确履行职责D执法为民

68、大局是指全局的(A)和关键

A中枢B主要部份C大势D战略利益

69、“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A)。A社会建设B现代化建设C文明建设D科学建设

70、政法工作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必须要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基本(B)依法保障人民的民主政治权利

,推进社会法治国家进程,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A经济制度B政治制度C法律制度D文化制度

71、法体现国家意志,国家的目标任务必然通过(B)法律来确认和规定。

A.党章B法律C政策D文件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法治理念与法律意识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

A法治理念与法律意识是相互包容、相互影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法治理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高层次的法律意识。

C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及其现象的各种认识、看法、观点的总称,也是人们对于法治及其现象的认识的总

括。法治理念不是人们直觉的产物,是人们理性认知的结果。

D法治理念对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和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有(ABCD )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把是

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根本衡量标准。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的原则,只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实

现。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特别是体现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体现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和价值观的要求,提倡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

利益的有机结合。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有(ABCDE )

A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

B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

C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关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的论述。

D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明确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E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要充分发

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等的论述。

4、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是(ABCD )

A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

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C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D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内容是(ABC )

A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C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D任何组织和个人犯有同样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同样的追究。

6、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的主要措施是(ABCD )

A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

B维护宪法权威。

C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D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7、公安机关树立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要求是(ABC )

A一切为了人民。

B一切依靠人民。

C一切保护人民。

D一切交给人民。

8、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权利包括(ABCD )

A人身自由。

B人格权。

C住宅权。

D通讯自由。

9、当前公安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注意的问题有(ABC )

A处置群体性事件时要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

B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C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犯罪嫌疑人、服刑人员、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和其他合法权利。

D要牢固树立人权至上的观念。

10、公安民警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坚决抛弃的错误执法观念有(ABCD )

A“特权”思想。

B“重打击、轻保护”。

C“重实体、轻程序”。

D“重管理、轻服务”。

11、公安民警坚持执法为民必须树立的正确执法观念有(ABCD )

A“正确的权力观”。

B“尊重和保障人权”。

C“程序公正”。

D“热情服务”。

12、公安民警在执法中做到合法的要求是(ABC )

A公安民警的一切执法行为要符合法律规定,既要遵守实体法,又要遵守程序法;

B既要了解法律条款的字面含义,又要把握法律条款的立法本意和精神实质;

C既要了解法律原则的内容,又要准确把握法律的原则规定及其价值取向。

D要杜绝行使自由裁量权。

13、公安民警在执法中做到合理的要求是(ABCD )

A在法律设定的自由裁量的范围内,公安民警在执法活动中所采取的措施、作出的决定符合人的理性要求,符

合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的要求,符合公平原则和刑事政策的要求。

B做到权力的行使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C案件情况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

D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14、怎样理解公平正义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ABCD )

A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B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C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D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

15、为什么说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ABC )

A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探索和谐社会建设道路过程中始终考虑的重要因素。

B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C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D公平正义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16、公安民警如何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ABC )

A权力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B案件具体情况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

C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D将自由裁量权交由一人行使。

17、及时高效原则的具体内容是(ABC )

A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

B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

C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

D提高人员效率,加大裁员力度。

18、程序公正的含义是(ABC )

A程序公正以实现实体公正为目标。

B程序公正必须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C程序公正必须克服执法者的随意性。

D程序优先。

19、罪刑法定原则对公安工作的要求是(ABC )

A要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

B客观、全面收集证据。

C禁止刑讯逼供。

D禁止自由裁量。

20、刑讯逼供的危害主要有(ABCD )

A违反宪法规定,侵犯公民的尊严和人权。

B违反法律规定,直接破坏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C容易导致无辜者受害,造成错案、冤案。

D严重降低执法效率,浪费有限的执法、司法资源。

21、为什么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ABCD )

A口供有很大的虚假可能性,影响案件的真实性。

B口供具有反复性,影响刑事诉讼效率。

C轻信口供容易导致刑讯逼供。

D轻信口供往往给案件侦破带来困难。

22、怎样认识党的领导地位的合法性(ABD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具有历史上的合法性。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具有军事上的合法性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具有法理上的合法性

23、以下关于党的方针政策与国家法律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DE )

A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

B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是党的政策的定型化和集中体现。

C执行法律应当主要通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来实现。

D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

E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要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执行国家法律有机统一起来,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的有机统一。

24、以下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C )

A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D三者三位一体。

25、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是公安民警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ABD )

A我国公安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是我国公安工作政治优势和重要

特征。

B坚持党的领导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C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

D坚持党的领导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26、以下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和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C )

A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是总揽全局,不是包办具体事务。B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严格公正执法,本身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最好体现。

C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坚决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确保公

安机关严格公正执法。

D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公安机关应该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27、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D)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保证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

29、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是(AB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切实依法行政

严格依法办事

30、严格依法办事意味着(ABCD)

职权由法定

有权必有责

违法受追究

用权受监督

31、政法机关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具体应当做到(BCD)

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尊重和保障人权

32、公平正义理念的内涵是(ABCD)

合法合理

平等对待

及时高效

程序公正

33、公平正义之所以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因为(ABCD)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类愿望

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

34、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ABC)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是政法工作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35、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要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ABC)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执行国家法律的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和落实党的政策的关系

36、政法干警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BCD)

A、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

B、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

C、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D、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

37、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ABD)

A、是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B、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D、是政法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3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ACD)有机统一起来。

坚持党的领导

执法为民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39、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要认识到(ABC)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0、对于维护法律权威理解正确的是(ABCD)。

A、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

B、要特别注重维护宪法权威,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C、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D、要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41、下列关于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BCD)。

A、党的政策与法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B、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

C、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

D、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

4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ABCD)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

A立法B执法C司法D守法

4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ABC)思想的统一体,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

A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法律知识

4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ABCDE)。

A依法治国的理念B执法为民的理念C公平正义的理念D服务大局的理念E党的领导的理念

45、法治理念与法律意识是(ABC)的关系。

A相互包容B相互影响C部分与整体D相互制约

46、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ABCD)的总称。

A思想B观点C知识D心理

47、法治理念对法律意识的(ABC)具有指导意义。

A培养B树立C提高D完善

48、要坚持(ABC)等的论述,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来源。

A民主执政B科学执政C依法执政D国家执政

49、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ABC)。A正规化B规范化C科学化D制度化

5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ABC)。

A相互补充B相互支持C协调一致D相互影响

5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AB)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人民民主B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C群众心愿D无产阶级

5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是(ABCD)

A马克思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B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C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关

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的论述D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E以胡

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

法的论述

5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确立和实现以(AB)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

A宪法B法律C法规D规章

54、严格依法办事的含义有(ABCD)。

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

55、依法行政的含义有(ABCD)

A职权法定B行政活动实体合法C行政活动程序合法D行政活动应受到监督、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56、下列哪些是依法行政对公安机关的基本要求?(BCD)

A热情服务B高效便民C诚实守信D权责统一

57、实践依法治国理念对公安工作有什么要求?(ABCD)

A提高公安民警的法律素养B坚持严格执法C模范遵守法律D自觉接受监督

58、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是什么?(ABD)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C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D严格依法办事

59、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内容有哪些?(ABC)

A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C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

必须受到追究D严格依法办事

60、严格执法的要求是什么?(AB)

A一切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B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C严格依法办事D任何公民享有宪

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61、如何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ABC)

A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B维护宪法权威C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D树立执法部门

的权威

6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为什么具有权威性?(ABCD)

A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B法律具有规范性和确定性,非经法

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C法律具有普遍性D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

63、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AC)。A制度化B规范化C法律化D正规化

64、(ABC)在宪法的统率之下,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法律B法规C规章D规范性文件

65、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BC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66、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容的思想主要表现形式有:(ABCD)。

A.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B.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

C.特权思想严重

D.群众观念和人权意识淡漠

6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要求之一,必须反映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具体表现为:

(ABD)

A.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B.坚持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平等、自由、正义、效率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价值追求

68、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从根本上要解决的重大思想问题是:(ABCD)。

A.权为何来

B.为谁掌权

C.为谁执法

D.如何执法

6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AB)。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C.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0、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是:(ABC)。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C.严格依法办事

D.公正执法

7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是:(ABC)。

A.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C.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D.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2、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做到:(ABC)。

A.维护宪法权威

B.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C.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D.树立政府的公信力

73、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BC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74、严格依法办事的含义:(ABCD)。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75、我国已经建成了以宪法为核心,(ABCD)为骨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A.民商法

B.刑事法

C.行政法

D.诉讼法

76、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BCD)。

A.无法可依

B.有法不依

C.执法不严

D.违法不究

77、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具体要做到:(AB)。

A.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B.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

C.模范遵守法律

D.自觉接受监督

78、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自觉接受监督,应做到:(ABC)。

A.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B.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的关系

C.把各方面的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政法工作的动力

D.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79、依法独立行使司法职权的机关,包括:(AB)。

A.审判机关

B.检察机关

C.公安机关

D.安全机关

80、政法各部门共同致力于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应贯彻的刑事基本原则有:(ABCD)。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依法行使职权

8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CD)。

A.以人为本

B.执法公正

C.立党为公

D.执政为民

82、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ABC)。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C.人民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来源

D.政权组织形式

83、执法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回答了政法工作“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以及(ABC)的根本问题。

A.为谁执法

C.怎样执法

D.完成执法

84、注重从专群结合中找出路可以解决一些地方(ABCD)问题。

A.破案难

B.取证难

C.追逃难

D.执行难

85、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也包括要尊重和保护(ABCD)。

A.行政管理相对人

B.犯罪嫌疑人

C.违法行为人

D.被告人

86、文明执法,就是要做到:(ABC)。

A.服务热情

B.举止文明,态度公允

C.仪容整洁

D.清正廉洁

87法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在(ABCD)中得到体现和实现。A.法律条文

B.制度规定

C.工作机制

D.执法实践

88、有效遏制了涉法上访的措施:(ABCDE)。

A.认真接待来访

B.切实解决问题

C.严格依法办事

D.坚持公平公正

E.提高办案质量

89、执法者行使自由裁量权,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是:(ABC)。

A.权力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B.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

C.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D.同样情形允许有不同处理结果

90、平等对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B)。

A.反对特权

B.禁止歧视

C.同情弱者

D.打击强者

91、及时高效原则具体有几方面内容:(ABC)。

A.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

B.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

C.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

D.提高程序的合理性,缩短办案时间

社会法制理念答题题库答案

1、()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公平正义 【正确答案:】D 2、()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公平正义 【正确答案:】C 3、下列做法符合服务大局理念的是()。 A.某市规定只有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才可申请出租车牌照 B.某省工商局开展为本省旅游岛建设保驾护航的执法大检查活动 C.某县环保局为避免工人失业,未关停污染企业 D.某县法院拒绝受理外地居民起诉本地企业的案件 【正确答案:】B 4、()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D.公平正义 【正确答案:】C 5、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 【正确答案:】C 6、下列关于群众工作表述不恰当的是()。 A.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 B.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

C.人民群众是执法主体,法治建设要坚持群众运动 D.司法权必须坚持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正确答案:】C 7、()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D.公平正义 【正确答案:】B 8、某高校司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处于大城市“陌生人社会”的人群会更多地强调程序公正,选择诉诸法律解决纠纷;处于乡村“熟人社会”的人群更看重实体公正,倾向于以调解、和解等中国传统方式解决纠纷。据此,下列关于公平正义说法错误的是()。 A.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相对性、社会差异性 B.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既应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合乎情理 C.程序公正只适用于“陌生人社会”,实体公正只适用于“熟人社会” D.程序公正以实体公正为目标,实体公正以程序公正为基础 【正确答案:】C 9、下列关于执法为民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执法为民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B.执法为民应当以人为本 C.执法为民表明执法机关存在的目的在于合法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D.执法为民说明执法活动以“及时”、“高效”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正确答案:】D 10、关于执法为民,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某市公安局为派出所民警制作“民警联系牌”,悬挂在社区居民楼入口处,以方便居民联系 B.某省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推进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 C.某县公安局通过中介机构以有偿方式提供无违法犯罪证明 D.某区公安分局为减少当事人的办事成本,推行“网上预约”、“网上办事”等措施【正确答案:】C 11、执法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 A.立党为公 B.执政为民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正确答案:】AB 12、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自觉接受监督,应做到()。 A.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谈谈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

1、谈谈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的一项社会主义重要政治任务。通过近期的学习,我深刻领会到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我们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政法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我们要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中心,在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为为基础来规范自己,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依法治国”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国家的基本政策。 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保持清醒地头脑,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地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地政治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二)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的必然要求。 只有坚持了依法治国,才能做到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法律是为我们每一位公民而设立的,我们都要遵守法律。做到依法治国,特别是我们得检察部门更应该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只有坚持了依法治国才能执法为民,为人民办事也要依据法律,不应该讲情面、讲关系等。只有做到执法为民、一视同仁才能真正的做到公平正义,我们围绕着这基本内容结合实际的做工作,在办案过程中切实地做到执法为民、公平正义。 (三)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更加繁重。国家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服务大局。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理论前沿,着眼新的实践,认真总结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经验,顺应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讲法治与讲政治统一的高度,深化检察改革,切实地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然会推动检察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工作也起着举足轻重和开拓创新的积极作用! 2、联系我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实际,请你谈谈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法治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党委、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经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要大力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成功经验,宣传我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依法治国的理念、执法为民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服务大局的理念和党的领导的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协调一致。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五项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三项建设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 答:主要内容为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其中,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手段和支撑,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核心和关键,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归宿、目的和最终落脚点。 我国法律的主要形式有: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行政规章 7、特别行政区的法 8、国际条约。 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机关 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由总理签署以国务院令颁布。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 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前者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后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地区的地方性法规制定。 使用武器后的处置程序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将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的伤亡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 不得使用武器:(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停止使用武器:(一)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二)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继续盘问的条件: 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不能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一)被害人、证人控告或者指认其有犯罪行为的;(二)有正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行为嫌疑的;(三)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四)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的。 治安调解的规定: (1)调解适用范围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并具备下列情形: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容易化解矛盾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2)哪些案件不适用调解:一是雇凶伤害他人的;二是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的;三是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四是当事人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又挑起事端的;五是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的;六是其他不宜调解处理的。 (3)调解的法律后果: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治安案件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的情节: (一)情节特别轻微的;(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三)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四)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五)有立功表现的。从重处罚:(一)有较严重后果的;(二)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三)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四)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 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担保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与本案无牵连;(2)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3)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4)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我国刑法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罪行大小与刑事责任的大小刑罚轻重应当相称,重罪重判,轻罪轻判。 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 立案、侦查、侦查终结、破案、移送起诉、审判、执行;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行政案件证据的种类? 答:(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电子证据(四)被侵害人陈述和其他证人证言;(五)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六)鉴定意见;(七)检测结论(八)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 证据的种类 (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 刑事案件立案的条件 答: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控告、检举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根据事实和法律,决定是否将案件交付侦查的诉讼活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有犯罪事实;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3、属于自己管辖的。 取保候审的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的婴儿的妇女;(4)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5)提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的,需要复议、复核的;(6)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不得取保候审的情形:(1)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2)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3)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的犯罪嫌疑人;(4)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处置 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未经执行机关即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如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上述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首先没收保证金,然后根据不同情形,分别给予处理。对于违法情节较轻,不需逮捕,允许再次取保候审的,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或者提出保证人;对于违反规定情节严重,不允许再取保候审的,应当采取监视居住或者予以逮捕。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将保证金退还本人。 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犯罪构成概念及要件? 答: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以及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 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分为哪三种?六年、十年和长期 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不得驾驶哪些车辆?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和轮式自行机械车。 在暂住地初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的,可以申请哪些准驾车型驾驶证?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证。 什么情况下不得申请增加大型客车、牵引车、中型客车准驾车型?(一)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二)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三)在本记分周期和申请前最近连续三个记分周期内有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的;(四)在本记分周期和申请前最近连续三个记分周期内有驾驶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以上行为,机动车驾驶证未被吊销的。 持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在填写《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后,应提交哪些证明、凭证?(一)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属于复员、转业、退伍的人员,还应当提交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核发的复员、转业、退伍证明;(二)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三)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驾驶证。 持境外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在填写《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后,应提交哪些证明、凭证?(一)申请人的身份证明;(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三)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属于非中文表述的,还应当出具中文翻译文本。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满申请换证,应提交哪些证明、凭证?(一)机动车驾驶人的身份证明;(二)机动车驾驶证;(三)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属于申请驾驶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的,应当提交经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专门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机动车驾驶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理机动车驾驶证哪些业务?换证、补证、提交身体条件证明、延期办理和注销业务。 机动车驾驶人有哪些情形,不予换发机动车驾驶证?(一)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未处理完毕的;(二)身体条件不符合驾驶许可条件的;(三)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未接受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教育、考试的。 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管理所可以办理本行政辖区内哪些车辆登记业务?摩托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登记业务。 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人作出处罚决定的处罚种类有哪些?警告、罚款或者暂扣机动车驾驶证 机动车登记分为哪5种?分为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和注销登记。 申请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交验机动车,并提交哪些证明、凭证?(一)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二)购车发票等机动车来历证明;(三)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四)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或者免税凭证;(五)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在机动车注册登记时提交的其他证明、凭证。 什么情况下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变更登记?(一)改变车身颜色的;(二)更换发动机的;(三)更换车身或者车架的;(四)因质量问题更换整车的;(五)营运机动车改为非营运机动车或者非营运机动车改为营运机动车等使用性质改变的;(六)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迁出或者迁入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的。 申请抵押登记的,需提交哪些证明、凭证?(一)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的身份证明;(二)机动车登记证书;(三)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依法订立的主合同和抵押合同。 申请办理机动车质押备案的,需提交哪些证明、凭证?(一)机动车所有人和典当行的身份证明;(二)机动车登记证书。 机动车登记证书灭失、丢失,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补领,需提交哪些证明、凭证?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提交身份证明,交验机动车。 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被盗抢,车辆管理所应当如何处理?《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三十九条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被盗抢的,车辆管理所应当根据刑侦部门提供的情况,在计算机登记系统内记录,停止办理该车的各项登记和业务。被盗抢机动车发还后,车辆管理所应

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的心得体会

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的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基本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反映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映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反映和坚持党的领导,反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映和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原则要求,必须反映和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按照这些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作为人民法院要贯彻好,落实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的核心和精髓,是切实解决权从何来、为谁司法、如何司法等重大思想和认识问题的理论基础,也是法院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法院巩固自身地位,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必要条件。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引法院工作,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求我们把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始终把审判工作臵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之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科学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有极高的政治敏锐性,具有准确把握党的工作大局的能力,能够迅速把握新的变化,并能正确的理解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及历史趋势,从而对法院工作作出及时的调整。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找准法院的审判工作与党委工作大局的结合点,真正做到部署工作、处理问题、审理案件、都臵于大局中去思考,都要从有利于大局来把握,使司法审判工作与党委工作大局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使法院因公正司法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二、树立司法为民意识,以和谐司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人民性是司法的核心和根本。这一切决定了司法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决定了司法工作必须坚持群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试题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试题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部分试题 ?一、单选题(14题) ?1、()是政法干警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群众路线 ?C、坚持依法办事 ?D、坚持实事求是 ?答案: A ?2、()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有法可依 ?B、执法为民 ?C、依法治国 ?D、违法必纠 ?答案: C ?3、( )是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药。 ?A、秉公执法 ?B、一切依靠人民 ?C、程序公正 ?D、执法公开 ?答案: D ?4、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A、本质特征 ?B、核心内容 ?C、本质要求 ?D、价值追求 ?答案: C ?5、勤政守法,执法为民,当前最紧迫的是要() ?A、坚决杜绝乱作为,有效防止不作为 ?B、坚决杜绝本本主义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答案: A ?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载入(),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 ?A、民法 ?B、刑法 ?C、宪法 ?D、行政法 ?答案: C ?7、()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A、依法治国 ?B、执法必严 ?C、党的领导

?

?C、第十五次 ?D、第十六次 ?答案: C ?二、多选题(12题) ?1、依法治国理念对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的基本要求是()。 ?A、提高法律素养 ?B、坚持严格执法 ?C、模范遵守法律 ?D、自觉接受监督 ?答案: ABCD ?2、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 ?B、业务领导 ?C、思想领导 ?D、组织领导 ?答案: ACD ?3、政法干警坚持执法为民,就是要(),切实增强公仆意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管理。 ?A、领导群众 ?B、相信群众 ?C、依靠群众 ?D、尊重群众 ?答案: BCD ?4、在我国,党的政策与法律本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A、产生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B、都是党制定的 ?C、体现着人民的意志和要求 ?D、基本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答案: ACD ?5、树立公平正义理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 ?A、合法合理 ?B、平等对待 ?C、及时高效 ?D、程序公正 ?答案: ABCD ?6、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宗旨,()。?A、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B、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C、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 ?D、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答案: ABCD ?7、政法干警在执法活动中要做到() ?A、出于公心,维护利益 ?B、摒弃邪恶,弘扬正气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张家坝小学刘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本人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建设法治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法治社会建设,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的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制定法律和进行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防止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与扩大,并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把公平正义贯穿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之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有权利的享有都建立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五,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国是一个法制统一的国家,建设法治社会要在国家统一的法制框架下加以推进,保证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严格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法治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改革

“七五”普法法律知识竞赛试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七五”普法法律知识竞赛试题(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 “七五”普法法律知识竞赛试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律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 什么是法律体系? 答:法律体系又称为法的体系或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容和谐一致、形式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体指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zd、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包括法律、行zd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据最高和基础地位的法律是什么?

答:在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普通法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依法治国的理念执法为民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服务大局的理念党的领导的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答:民主法治。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依法治国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民民主,这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二是法制完备,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三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四是权力制约,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是执法为民。 0、执法为民具体包括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答: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答: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的内涵包括了哪几个方面?

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设计自我,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方面非常淡薄,甚至缺失。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有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而且应当成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现状 1.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部分大学生崇尚权力,迷恋金钱和财富,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有了权力和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颠倒是非。 2.法律知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法律素质不高,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殊不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从利益分配上讲,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平衡性的关系。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为强烈。他们深知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无所不在。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还是将来参加工作,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所以作为合格的大学生,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 2.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万能模板

2011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万能模板 【题口】 材料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或者“二个统一”的内容,结合胡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的重要精神,加上热门事件,如《刑法修l巨案(八)》或者《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等,要求你从某个(如A)角度,来谈一卜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或者“二个统一”的认识。 【问题】联系材料,从A的角度,简述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统一)的认识。 【定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力一而组成,其中,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政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重要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线和灵魂,也是区别于西力一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关键。) [说联系]A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A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重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A有指导作用。同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A有独立的反作用,A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促进作用。因此,A的水平的好坏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的好坏。他们犹如飞机的双翼,缺一不可。 【抄材料】联系材料,……(附上材料内容) 【喊口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坚持正确力一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试题考查角度是权利(或者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冲突和平衡问题。合法性一般体现是秩序的价值,合理性一般体现是正义和自由的价值,合法不一定合理,故法律要在合法性和合理性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标题】法治乃合法性与合理性之平衡器 【定事实】在材料中,XXX(主体)做户··…(行为),产生户··…(影响),引发了" XXX”这个法律难题。 【站立场】我们认为,“权利”(权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本案中就产生丁相应的冲突,最后泞致权利(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要求相关主体在行使权利(权力)的同时注意共他的权利(权力),防止权利(权力)突破合法和合理的边界。 【说理由一】首先,权利(权力)的行使应当符合合法性原则。对于权力主体,合法性原则要求权力行使的主体和权力行使的范围以及种类等预先山法律来规定。因此,对权利的限制上,“法无授权即禁止”。而对于个人而言则是“法不禁止即自山”。结合材料,……(联系材料,说明主体的行为是否合法。) [说理由二]其次,权利(权力)的行使应当坚持合理性原则。所谓合理性原则就是符合社会整体价值观,具体可以概括为口的正当、手段合理以及结果均衡。任何权利(权力)的行使,都必须有正当的口的,必须借助合理的手段,必须实现均衡的结果。结合本材料,……(联系材料,说明主体的行为是否合理) [说理由三]最后,法治的理想就是实现合法和合理的平衡,否则“无合理性的合法性会变为僵化,无合法性的合理性则沦为患意”。每种权利(权力)空间是有限的,界限就在于其他的权利。法律已经为每个人设定丁边界,则任何人都不得超越该界限,否则即为违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大”理念,其实质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涵盖了政法工作全部工作内容,而且是政法工作的规范和标准。这五个理念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性协调一致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二、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执法为民,对我们执法机关和执法者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把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护正确政法方向的思想保证。 我们政法干警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具体说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排优解难。二是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政法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走群众路线,虚心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是新时期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政法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就会耳不聪,目不明,就会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处理;三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权观。我们党一直把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权作为革命和建议的重要奋斗目标。 三、公平正义是政法干警肩上的重任和永远追求的目标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和完成,则是我们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在执法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到: 一是合法合理。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便是确保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二是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三是同样情形同样处理。这一方面是法律自身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社会公众对公平合理的理解和期望。二是平等对待。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具体方式。平等对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反对特权,二是禁止歧视,不允许对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主体有歧视行为。 三是及时高效。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一个旷日持久的官司,可以把一个家庭,一个企业拖垮。因此在保持公平正义同时,必须着力提高时间效率,物质效率和制度的科学性,减少负面作用。 四是程序公正。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更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价值所在。 四、服务大局是政法机关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因而必然也是政法机关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就是保障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其根本要求就是各级政法部门和广大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谐稳定。 五、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政法工作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与正义的学习心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与正义的学习心得公平正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不懈的向往和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只有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公平正义的朴素含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处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匀等内容。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内涵,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与西方国家公平正义不同的是,我国是以维护、实现、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公平正义。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仅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并不是法治的全部,法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通过法的适用、实施,在执法实践中得到实现、彰显和弘扬。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让公平正义的精髓渗透在法治实施的全过程,使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看得见、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结果,社会主义法治才能真正成为吸引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在和谐社会中,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所有这些都是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的标志。

与此同时,公平正义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致力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获得坚实的基础,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的和谐。三、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要求也迅速增长。但在社会生活中,不能够维护公平、彰显正义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如果漠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对各种社会不公听之任之,不去努力改善和消除,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四、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肩负着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的重任,是法律的执行者,也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政法工作是各类社会关系、矛盾、纠纷冲突的调节器,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窗口,也是实现、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通过执法活动实现、维护公平正义寄予厚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此相比,政法队伍在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中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公正执法,理念先行。必须大力加强公平正义理念教育,引导和促使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坚持依法、及时、合理解决的原则,采用教育、协商、调解、司法等方法,最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