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和商业银行定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变更、终止商业银行以及开展商业银行业务,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包括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立的村镇银行等其他类型商业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设立的机构向境内个人或者机构提供商业银行服务,损害境内个人或者机构合法权益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条(业务范围)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

(一)吸收公众存款;

(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三)办理境内外结算;

(四)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五)发行金融债券;

(六)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及其他债券,证券交易所发行的证券除外;

(七)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及其他债券;

(八)从事同业拆借;

(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

(十)从事银行卡业务;

(十一)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

(十二)代理收付款项、代理保险及其他代理业务;

(十三)办理托管业务;

(十四)提供保管箱服务;

(十五)办理衍生品交易业务;

(十六)办理贵金属业务;

(十七)办理离岸银行业务;

(十八)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的其他业务。

经营范围由商业银行章程规定,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商业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

第四条(经营原则)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商业银行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条(业务原则)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

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六条(存款人保障)商业银行应当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犯。

国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依法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投保存款保险。

第七条(信贷原则)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当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资信。

商业银行依法向借款人收回到期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合法性)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第九条(公平竞争)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第十条(监管原则)商业银行依法接受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有关业务接受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机构监督管理的,依照其规定。

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并表监管,执行附加监管要求。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依法认定。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设立

第十一条(设立程序)设立商业银行,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

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

设立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当符合住所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十二条(设立条件)设立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三)有符合条件的股东或者发起人;

(四)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七)有符合要求的信息科技架构、信息科技系统、安全运行技术与措施;

(八)有符合要求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设立商业银行,还应当符合其他审慎性条件。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分别制定具体规定。

第十三条(注册资本)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百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

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审慎监管的要求可以调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但不得少于前款规定的限额。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立的村镇银行等其他类型商业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确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四条(股东资质)商业银行的股东应当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纳税记录和财务状况。

商业银行的主要股东、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具备履行相应义务的能力和条件。企业法人成为商业银行主要股东、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应当核心主业突出、资本实力雄厚、公司治理规范、股权结构清晰、管理能力达标、资产负债和杠杆水平适度,并符合其他审慎性条件。

商业银行的主要股东是指其出资额或持有股份占商业银行资本总额或股本总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股东,以及出资额或持有股份的比例不足百分之五,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的股东。

境外机构成为商业银行主要股东、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该境外机构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符合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监管规定的要求。

第十五条(股东禁止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股东、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

(一)负有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的;

(二)因提供虚假材料、不实陈述或者其他欺诈行为,被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不满五年的;

(三)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金融监管部门依法追究责任不满五年的;

(四)因犯有危害国家安全、恐怖主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黑社会性质犯罪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不满五年的;

(五)其他可能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形。

法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该法人不得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股东、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

第十六条(申请材料)设立商业银行,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商业银行的名称、住所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七条(正式申请资料)设立商业银行的申请经审查符合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申请人应当填写正式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章程草案;

(二)拟任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

(三)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四)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股份;

(五)股东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关联关系的有关资料;

(六)主要股东、控股股东的资信证明和有关资料;

(七)经营方针和计划;

(八)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的资料;

(九)信息科技架构、信息科技系统、安全运行技术与措施相关资料;

(十)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十一)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境外机构成为商业银行主要股东、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该境外机构应当提交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监管规定的承诺。

第十八条(筹建与开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设立商业银行的申请进行审查,自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筹建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申请人应当自收到批准筹建通知之日起一年内完成筹建工作,筹建期间不得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

筹建工作完成后,申请人可以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出开业申请。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开业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开业的决定。

第十九条(登记程序)经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市场监督

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第二十条(设立分支机构)商业银行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设立分支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必须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或者备案。

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拨付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运资金。

第二十一条(分支机构设立申请材料)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分支机构的名称、营运资金额、业务范围、总行及分支机构所在地等;

(二)申请人最近两年的财务会计报告;

(三)拟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

(四)经营方针和计划;

(五)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的资料;

(六)拟设立分支机构信息科技架构、信息科技系统、安全运行技术与措施;

(七)拟设立分支机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八)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二十二条(分支机构登记程序)经批准或者备案设立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二十三条(分支机构法律地位)商业银行对其分支机构实行全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

第二十四条(设立公告)经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公告。

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自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吊销其经营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五条(变更事项)商业银行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涉及企业变更登记事项的,应当持许可证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注册资本;

(三)变更总行住所地;

(四)调整须经批准的业务范围;

(五)变更主要股东、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六)变更主要股东、控股股东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七)修改章程;

(八)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更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时,应当报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其任职资格。

第二十六条(合并与分立)商业银行的分立、合并,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商业银行的分立、合并,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

第二十七条(许可证管理)商业银行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用经营许可证。禁止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董监高任职资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一)因犯有危害国家安全、恐怖主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黑社会性质犯罪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二)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并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

(三)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

(四)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的;

(五)对重大金融风险或者重大金融违规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被追究责任之日起不满五年的。

第二十九条(股权变动审批)任何单位、个人非通过证券交易场所,单独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或者累计增持商业银行股份总额达到百分之五的,应当事先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并通知商业银行其他主要股东、控股股东,予以公告。

任何单位、个人通过证券交易场所,单独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商业银行已发行的有表决权股份达到百分之五的,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进行信息披露。获得批准前,投资人不得继续增持该商业银行股份。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不予批准的,投资人应当依法在规定期限内予以纠正。

任何单位、个人通过证券交易场所,单独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商业银行已发行的有表决权股份达到百分之五后,累计增持或者减持该商业银行已发行的有表决权股份达到百分之五的,应当履行前款规定的程序。

第三章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第三十条(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组织健全、权责明确、制衡有效、运转高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第三十一条(股东会)商业银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应当至少每年召开一次会议。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监事,应当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实行累积投票制。

第三十二条(股东义务)商业银行的主要股东、控股股东应当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以合法自有资金投资商业银行;

(二)向商业银行逐层说明其股权结构直至实际控制人,并及时报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的变化情况;

(三)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披露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四)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尽职选举董事、监事;

(五)遵守关联交易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的主要股东、控股股东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以委托资金、负债资金等非自有资金或者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基金等金融产品所募集的资金出资;

(二)虚假出资、循环出资、抽逃出资;

(三)滥用股东权利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商业银行、其他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

(四)以不正当手段干预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经营管理;

(五)操纵市场、扰乱金融秩序或者以其他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

商业银行的实际控制人不得滥用控制权,损害商业银行、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三条(董事会职责)商业银行董事会对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承担最终责任。商业银行董事会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章程履行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和监督实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战略;

(二)制定和监督执行商业银行风险偏好、风险管理和内部

控制政策;

(三)制定和监督实施资本规划,承担资本管理最终责任;

(四)定期评估和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五)负责商业银行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

(六)监督高级管理人员有效履职;

(七)建立和监督落实商业银行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识别、审查和管理机制,完善关联交易管理。

董事会在召开董事会会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第三十四条(董事职责)商业银行董事应当履行忠实、勤勉和审慎义务,具备履职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及相关监管要求,能够对商业银行决策作出独立、专业的判断,并如实向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兼职、关联关系情况。

商业银行董事不得在与所任职银行存在利益冲突的机构兼职。

商业银行董事履职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董事会报告,由董事会按职责采取纠正措施;董事会未采取有效纠正措施的,商业银行董事应当及时向商业银行主要股东、控股股东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第三十五条(独立董事)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设置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不得在所任职商业银行兼任除独立董事以外的其他职务。

独立董事应当兼顾存款人、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对董事会讨论事项发表客观、公正的独立意见。董事会应当为独立董事履职提供必要保障。

第三十六条(专门委员会)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单独设立审计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并确保独立董事在委员会成员中的比例符合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审计委员会应当由独立董事担任负责人。

商业银行董事会可以单独或者合并设立战略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其他专门委员会。

第三十七条(监事会)商业银行设立监事会,由职工代表监事、股东监事和外部监事组成。职工代表监事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股东监事、外部监事由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村镇银行根据公司治理实际情况,可以不设监事会,仅设一至二名专职监事,但至少应设一名外部监事。

监事会依据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章程履行监督职责,重点监督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履职尽责情况、财务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必要时可以独立聘请外部机构就相关工作提供专业协助。

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对监事会决议、监事意见和建议拒绝或者拖延采取相应措施的,监事会或者监事有权报告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或者临时股东大会,并应当及时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第三十八条(高级管理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

董事会决策,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独立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接受监事会监督。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经营业绩、重要合同、财务状况、风险状况和经营前景等。

第三十九条(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业务部门、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组成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全体岗位人员。内部审计职能与合规管理职能应当相互独立。

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分工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并对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损失承担管理责任。

第四十条(内部审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和报告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定期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及时报送内部审计报告。

第四十一条(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监管规定,及时披露财务状况、主要股东和控股股东名单、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架构、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重大关联交易、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等信息,确保披露材料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商业银行董事长应当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签字确认,对财务报告及其他披露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主要责任。

第四十二条(激励约束)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薪

酬、绩效考核等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薪酬水平和结构与本银行长期经营业绩相匹配,并建立与本银行风险水平相适应的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机制。

第四十三条(关联交易管理)商业银行应当依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关联交易管理的规定,制定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健全风险防范机制。重大关联交易应当依法经董事会批准,并逐笔披露。与关联交易存在关联关系的董事应当回避。

商业银行开展关联交易应当基于公平的交易条件,向关联方提供授信不得优于其他客户同类授信的条件;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接受本银行股票为担保物。

商业银行应当遵守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关联交易金额和比例的规定。同一关联方的交易金额应当穿透计算。

第四章资本与风险管理

第四十四条(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应当遵守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并按规定计提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第二支柱资本等。

全球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还应当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

本法所称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规定的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

第四十五条(资本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资本充足内部评估程序和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确保资本充足水平持续满足

监管要求,充分覆盖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通过合格的资本补充工具补充资本,包括转股型或者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券等。

第四十六条(宏观审慎管理与风险监管)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活动和实施经营管理行为,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遵守宏观审慎管理和风险管理要求,包括资本监管指标、资产管理指标、流动性监管指标、集中度监管指标、跨境资金逆周期监管指标以及其他宏观审慎管理和风险监管指标。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规定,分别计算并表和未并表的各项指标,确保计算结果真实、准确。

第四十七条(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与其规模、业务类型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并确保该机制运转有效、沟通顺畅。

商业银行应当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商业银行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监事会应当定期听取有关风险状况的专题报告,提出全面风险管理意见。

第四十八条(风险管理策略)商业银行应当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偏好、策略、政策和程序,准确判断本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确定适当的风险容忍度,制定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计划,有效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并及时处置各类风险。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

构的要求开展压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时提升资本充足水平和流动性水平,增加风险缓释等措施。

第四十九条(跨境风险管理)设有境外机构或者开展境外业务的商业银行,应当将境外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境外业务风险与合规管理。

第五十条(风险情况报送)商业银行应当及时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报告可能或者已经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应对措施以及处置情况。

第五章业务经营规则

第五十一条(总体业务原则)商业银行应当坚持风险可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第五十二条(专业化发展)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本银行类型、规模和业务实际,制定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当在住所地范围内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未经批准,不得跨区域展业。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可接受的存款类型和金额、客户群体的类别和规模等分别制定具体规定。

第五十三条(个人存款业务)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

对个人存款和个人在银行的其他金融资产,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四条(单位存款业务)对单位存款和单位在银行的其他金融资产,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五条(利率机制)商业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可以与客户自主协商确定存贷款利率。

商业银行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第五十六条(准备金)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准备金。

第五十七条(存款本息支付义务)商业银行应当保证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不得拖延、拒绝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

第五十八条(授信审查)商业银行开展贷款及其他授信业务,应当对客户的资信状况、授信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并建立授信审查尽职免责制度。

商业银行应当实行统一授信、审贷分离、全流程管理的制度,合理确定授信方式、额度、利率和期限。

客户应当按照商业银行要求,提供与授信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第五十九条(贷款用途)商业银行应当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并对贷款发放后的资金用途进行监督。对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的行为,商业银行可以依照合同约定,采取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等措施。

第六十条(贷款自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商业银行

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强令要求其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

第六十一条(还本付息义务)借款人应当按期归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借款人到期不归还担保贷款的,商业银行依法享有要求保证人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或者就该担保物优先受偿的权利。商业银行因行使抵押权、质权而取得的不动产或者股权,应当自取得之日起五年内予以处分。

借款人到期不归还信用贷款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责任。

第六十二条(分业经营)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十三条(票据业务)商业银行办理票据承兑、汇兑、委托收款等业务,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兑现,收付入账,不得压单、压票或者违反规定退票。有关兑现、收付入账期限的规定应当公布。

第六十四条(发债和境外借款)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或者到境外借款,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六十五条(同业拆借)同业拆借,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禁止利用拆入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或者用于投资。拆出资金限于交足准备金和归还中国人民银行到期贷款之后的闲置资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