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尔滨市总体规划(最新)

哈尔滨市总体规划(最新)

哈尔滨市总体规划(最新)
哈尔滨市总体规划(最新)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规划范围:

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

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1、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

2、构建“一主六副”城市公共中心。

3、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主城区居住用地用地规模及布局:

至2020年,居住用地面积为1290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8平方米,规划城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35平方米。形成21个居住片区,重点建设群力、松北等居住新区。

主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目标:

以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商贸、信息、金融、交通、科技、文化的中心城市为目标,通过完善城市公共设施服务体系,全力推进“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建设。在大力改造、提升老城区商贸金融中心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发展空间,重点建设行政、商务、文化、科技创新等新城市中心,逐步健全城市中心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多中心发展格局。

主城区工业用地布局:

1、实施“退二进三”、“退二进绿”。

2、主城区完善、提升、新建8个工业区:三大动力工业区、哈东工业区、道里西部地区(含高开区)、哈南新区、江北科技园区、松浦工业区、利民开发区和呼兰铁东工业区。

3、规划5大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医药工业基地、对俄科技合作和出口加工基地。

主城区仓储用地布局:

建设龙运、新香坊2个大型物流园区,新建哈东陶瓷建材、哈南工业新城、松北绿色食品、松浦、利民5个中型物流中心,结合现有仓库,整合或新建5处大型现代仓储物流集中区。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至2020年,形成“环状-楔形放射-格网”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网络系统。主城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公共绿地面积4692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259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平方米。

主城区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在继续完善“两轴、四环、十射”路网格局的基础上,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越江通道建设。江南地区以环形加放射型路网为主,江北地区以方格网为主,形成混合式路网格局。

主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规划中心和固定避难疏散场所64个,包括防灾公园、广场、大专院校和体育场馆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

以保护近代历史文化遗存及保持和发展20世纪初形成的城市风貌特色为主,重点保护城市形态、城市格局、传统风貌、历史建筑等,继承和发扬城市传统文化。

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

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2005-2020) 哈尔滨都市圈是以哈尔滨市主城区为中心,“一小时”通勤圈(100公里左右)为半径,主要包括哈尔滨市区及周边的五常市双城市、阿城市、尚志市、宾县、肇东市等6个县、市,总面积34284平方公里,2004年底总人口842万。

都市圈空间组织结构: 形成“一主三副三核、六轴三圈层”的空间组织结构。 “一主”指哈尔滨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哈尔滨市。 “三副”指目前哈尔滨都市圈中实力较强的三个县市:阿城、双城、肇东。 “三核”指位于哈尔滨都市圈东部和南部、经济发展缓慢的三个县市:宾县、尚志、五常。 “六轴”指贯通都市圈东南西北的“城镇—产业”共生轴线,包括:“哈大齐牡”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京哈—哈绥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哈五”公路、铁路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同三”、“哈萝”公路及松花江沿线“城镇―产

业”共生轴。 “三圈层”指都市圈因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差异而形成的三个垂直分工明确的圈层:核心圈层、紧密圈层和扩展圈层。 产业集聚区布局: 传统产业集聚区。包括:位于三大动力工业区、平房工业区、油坊街工业区、阿城经济开发区的装备和机械制造业集聚区;以双城食品加工集聚区和江北食品工业集聚区为主的食品制造业集聚区;位于利民工业区、肇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牛家工业区、对青山工业区内的医药化工集聚区;位于宾西工业区和护栏铁东工业区的建材产业集聚区。 新兴产业集聚区。包括:以迎宾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太平空港和香坊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哈东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江北松浦镇北部的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区和出口加工基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括:中心城市哈尔滨和各卫星城市综合性服务中心;依托空港园区形成的国际性物流中心和依托交通节点和产业园区形成的区域专业性物流中心;结合旅游资源形成的特色旅游服务区。 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在卫星城(尤其是五常和尚志)的主要农业产区建设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木材、中药材等加工基地。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规划范围: 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 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1、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 2、构建“一主六副”城市公共中心。 3、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哈尔滨王岗镇总体规划参考模板

哈尔滨王岗镇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一、现状概况 (一)村镇体系发展现状 1、村镇总体格局 王岗镇目前已形成了1个镇政府所在地城镇、11个行政村、一个国营农场、17个自然屯在内的,中心城镇、行政村、自然屯三级村镇聚落的村镇体系。总人口45810人,总用地5887.34公顷,建成总面积993.67公顷。 2、村镇体系职能结构 王岗镇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王岗镇1个镇域中心城镇为核心,以11个镇域区域中心——行政村为主体,若干自然屯为网络的镇域村镇体系。

以王岗镇为中心,整个镇域处在由三环(规划)、四环、哈双公路、学府路、机场路和京哈铁路所组成的扇形网络内,各村镇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镇域现已形成了以王岗镇为首位城镇的村镇规模结构。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王岗镇乡镇企业发达,工业产值增长迅速。200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3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6.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7:86:7。人均职工收入4341元,农民收入3793元。 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稳定增长,发展潜力大。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其中电磁电缆、机械、建材、轻工业、新能源等为主导部门,效益较好,发展势头迅猛。第三产业以初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为主,果品大市场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因素。 (三)存在问题 1、村镇体系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2、村镇体系职能结构不尽合理 3、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4、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5、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四)规划总体方案 1、职能结构 (1)近期规划(2001~2007年) 形成以王岗镇一个一级城镇为核心,以杜家村等3个二级村(镇)为主体,以7个三级村(镇)为辅的村镇职能分工体系。 (2)远期规划(2008~2020年) 撤兴农村,划入王岗镇,增加王岗镇的发展空间。形成以王岗镇一个以及城镇为核心,杜家村、永丰村、哈达村3个二级村为主体,以6个三级村(镇)为辅的村镇职能分工体系。 2、空间分布 (1)近期(2001~2007年) 规划到2010年形成以王岗镇为中心,以杜家村、永丰村、兴农村为主体,7个行政村为辅的镇域村镇体系。以种植业、畜牧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发展建设特色城镇经济。 (2)远期规划(2008~2020年) 规划到2020年形成以王岗镇为中心,以杜家村、永丰村、哈达村为主体,6个行政村为辅的镇域村镇体系。以种植业、畜牧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发展建设特色城镇经济。 3、发展轴带 镇域规划发展轴三条:一级发展轴一条:近期以永丰村、王岗镇和兴隆村为一级发展轴;远期以兴隆村、王岗镇(含兴农村)、房身村、哈达村和永丰村为一级发展轴。二级发展轴两条:近期以卫星村、兴农村、永红村、红星村为一条发展轴,以兴隆村、靠山村、哈达村为另一条发展轴;远期以卫星村、王岗镇(含永红村)、永红村、红星村为一条发展轴,以兴隆村、靠山村、哈达村为另一条发展轴。 4、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哈尔滨市总体规划(最新)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规划范围: 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 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1999年4月1日哈尔滨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9年6月4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根据2004年10月21日哈尔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04年12月18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等十六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各项工程建设有秩序地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制定城市规划,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实施城市规划进行建设,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的实施,由市人民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部署各项建设的综合指导作用。 第四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规划部门)主管本市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法律、法规规定参与工程项目审查的土地、市政公用、公安、卫生、人防、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的职责,配合规划部门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市的城市规划。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由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其他建制镇的城市规划,由所在地市、县(市)规划部门协助镇人民政府编制。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建设标准、定额指标与本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八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和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原则。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城市建设与保护耕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根据需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可以编制分区规划。各项专业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

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

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实施日期】2009/11/01【颁发文号】哈规联〔2009〕1号【失效日期】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 哈尔滨市建设委员会哈尔滨市公安局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 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 哈尔滨市交通局 关于实施《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告 为逐步解决我市城市停车基础设施欠账问题,加快我市静态交通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停车事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构建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动静态交通服务系统,规范停车场(库)的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停车场规划导则》、《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哈尔滨市综合交通规划》等有关法律和规范要求,现制定并实施《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特此通告。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 哈尔滨市建设委员会哈尔滨市公安局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 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 哈尔滨市交通局二OO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落实国家对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强制性规定的要求,解决我市多年停车基础设施欠账问题,规范停车场(库)的建设行为,缓解日益突出的停车矛盾,促进我市停车事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构建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

应的动静态交通服务系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及规范,结合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建、改建项目。 第三条本规定由规划、建设、公安、房产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国土和交通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参与相关管理。 第四条 配建停车场(库)是指为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配套建设的停车场所,主要为该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业务、生活活动相关的驾车者提供停车服务。公共停车场(库)是指主要为从事各种活动的社会车辆提供停车服务的停车场所。 第五条 公共停车场(库)随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置,在建设项目招拍挂时由中标单位承建,并同建设项目自身的配建停车场(库)共同建设。非招拍挂且处于静态停车需求较大地段的建设项目在配建自用停车场(库)时,必须同时建设公共停车场(库)。 第六条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的选址应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应符合有关城市规划,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应选址在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 (二)应选址在道路红线以外人口和商业比较集中、交通出行量较大或静态停车需求较高的地段。 第七条下列区域必须设置服务于社会的公共停车场(库): (一)市、区级中心商业区; (二)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点); (三)各类大、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 (四)体育场馆、会展场馆、影剧院、音乐厅、博物馆; (五)各类医院、旅馆; (六)火车站、机场、码头、地铁换乘站等交通枢纽; (七)各级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公共服务场所;

城市用地规模分析

总体规划专题之一 哈尔滨市城市用地规模 (2000-2020) 哈尔滨市规划局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院总体室

一、用地规模发展史及现状 1、地理位置: 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北部、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沿岸,呈狭长带状。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哈尔滨城区的地理中心位于南岗区省政府一带,东经126°39′20″,北纬45°44′24″。在全国省会级城市中所处纬度最高,且位居最东端。全市辖7个区和阿城、双城、五常、尚志、宾县、呼兰、巴彦、依兰、方正、木兰、通河、延寿12个县(市),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市域东西长约32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12公里,最窄处仅20公里。哈尔滨市区面积为1660平方公里。哈尔滨市城区为211平方公里。 2、用地规模发展史 哈尔滨市城市发展来自于中东铁路的修筑,在用地上,1898年帝俄征用城市建设用地4500公顷(从江岸—香坊),1901年扩展到新市街征地3400公顷,1903年又在埠头区征地5700公顷,合计136平方公里,尽管征地面积较大,1906年实际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仅12.7平方公里。 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城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铁路通车以后,原有驿道的作用逐渐为铁路所取代,铁路沿线形成了许多新的居民点,一些原有居民点也因此而发展。加上此期大批外国移民、商人不断迁入,至1905年哈尔滨人口已达11.3万人,也使哈尔滨市初具规模。 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城区主要分布于松花江和马家沟之间,集中于今道里、道外、南岗三区的中心地带。以南岗地区为中心的新城区迅速发展,旧哈尔滨城区(今香坊区)则无大变化,马家沟以东和偏脸子以西基本未得到开发。南岗地区的建筑大多为铁路所属,市区基本沿铁路线方向发展。道里地区以外国人居住为主,街区由方格形路网组成。道外地区以中国人居住为主,建筑物密集,路网亦呈方格网状。至1928年,哈尔滨人口数已达38.4万左右,城区占地面积达45平方公里。

2020年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规模39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65km2;202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规模4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458km2。 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发展格局特点为“12918”,规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富有活力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十八个聚集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1)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 (2)“一主五副”构筑城市公共中心。 (3)形成“五大产业基地”。 城市区位图

人口规模:2003年哈尔滨市现状人口规模为347万人。 用地规模:2003年哈尔滨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93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建设用地:84.4平方米/人。

人口规模:到2020年哈尔滨市人口规模达到495万人。 用地规模: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达到49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人。

城市总体规划图 21世纪之初,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大潮为哈尔滨市的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提供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市场运行机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省现代化”的构想,因此,城市必须更新、扩展,从而满足新世纪城市发展竞争的需要。 本次行政区划调整规划,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适应上述背景需要,对其周围关系密切的县(市)进行从新定位,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承载力,增强城市功能,壮大中心城市实力,提高哈尔滨市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竞争力。

市区行政区界范围示意图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

哈尔滨市总体规划最新

哈尔滨市总体规划 最新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20年) 规划范围: 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 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1、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 2、构建“一主六副”城市公共中心。 3、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及图解(2012)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 (2011年7月21日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11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与修改 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业经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1年7月21日通过,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1年10月20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年11月1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

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按照规定权限或者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委托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城乡规划实行统一管理。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村庄,不单独编制镇、乡、村庄规划,纳入城市规划;规划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纳入镇规划;其他镇、乡、村庄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镇、乡、村庄规划。 各类城镇新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功能园区、工矿区等应当统一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22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局内规范性文件)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2) 第四章建筑间距 (4)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6) 第六章建筑物高度及临街面宽控制 (12)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 (14) 第八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停车泊位 (15) 第九章特定区域 (16) 第十章附则 (18) 附录一名词解释 (19) 附录二计算规则 (20) 附录三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表达要求 (24) 附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26) 附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28) 附表三公园内部用地比例(%) (29) 附表四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表 (30) 附表五各类建设项目停车泊位设臵标准 (31) 附图一建筑日照间距示意图 (32) 附图二修建性详细规划图表达示例 (3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规划区内城市个人建房和郊区农民建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于本规定第九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本规定附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以下简称《表一》)的规定执行。 《表一》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并超出《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有关机构批准后执行。 第六条城市用地布局,应遵循“成片开发,配套建设,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国务院关于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提出,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总体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哈市要在《总体规划》确定的7086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要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主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46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8平方公里以内。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哈市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对太阳岛等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要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 哈市要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重点保护好中央大街、花园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索菲亚教堂、石公祠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对松花江沿岸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控制和引导,保护好自然水体、生态岸线和景观风貌。

冰城新布局:一江两城九组团 一江、两城、九大组团布局示意图日前,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已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哈尔滨未来如何规划?成为冰城人关注的热点。对此,近日,哈市城乡规划局局长俞滨洋做客本报与哈尔滨政府网站联办栏目“政府访谈在线”,与市民在线交流,详细解读哈市总体规划内容。 空间布局:一江两城九大组团 俞滨洋表示,哈市规划加快中心城区和小城镇的新型城镇化步伐,到2020年哈尔滨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5%,即城镇人口发展到683万人。也就是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由原来的48.2%提高到65%。此外,随着总体规划的实施,到2020年哈尔滨将实现“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发展战略目标,展现出一个以松花江为城市骨架,南北双城多桥连接,协调发展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从沿江单边发展到双岸布局,哈市的城市布局好像是变化了?”在线交流中,有市民对城市空间布局很关注。对此,俞滨洋介绍,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哈尔滨的城市性质是这样确定的: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哈尔滨城市调研报告

哈尔滨城市调研报告 姓名:* * * 班级:规划101 学号:2010224000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的一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她以独特的建筑特色和的城市风貌驰名中外,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美誉。1994年1月4 日,经国务院批准,哈尔滨成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哈尔滨自然概况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 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 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四季分 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 平均气温约23度。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 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 要枢纽。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之一,主要铁路 有京哈线、哈大线、滨绥线、滨州线、滨北线、 拉滨线。主要公路有G10绥满国家高速、G1京哈高速、哈佳高速、哈大高速、哈同公路(同江)、哈黑公路(黑河)等。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东南亚至北美航线的最佳经停点,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重要空中交通枢纽之一。2009年旅客吞吐量656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国家的客货联运业务,落户的航空公司目前已达23家,开通国际、国内航线82条,通航城市53个。 2.哈尔滨历史文化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哈尔滨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重大成就。超额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计划。在全国40个大类行业中,哈尔滨有38个,主要产品达4000多个,覆盖全国,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1990年起,连续举办了十七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成功地举行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和“98哈尔滨国际北方城市会议”;成功举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哈尔滨正在由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向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转变。1996

哈尔滨市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哈尔滨市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为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建设项目审批提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流程。 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一)准备阶段 建设单位在通过划拨、出让或者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可以先行按照《哈尔滨市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前置技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建设项目涉及的规划设计方案、数字化地形图(即航测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规划报批图、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防雷技术评价意见、区域规划图、地形图(规划红线内拟 建项目的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及内部功能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消防设计文件、建筑设计报批图(含终审及相关图纸CAD电 子文件)、施工图设计图纸及各专业计算书、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等前置技术服务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待规划设计方案、数字 化地形图(即航测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完成后,即可开 始办理建设项目行政审批。 (二)基本流程 由建设单位向行政审批部门作出承诺(由市行政服务中心提供格式文本),填写承诺书:依法缴纳土地出让金和各项费用;建设项 目符合产业政策、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报的各种审批材料真实有效,按规定办理所有审批手续;建设项目不损害公共利益,保证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保护环境、确保工程质量、不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保证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后,预售商品房;不违法拆迁,确保建设项目不引起上访、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等承诺。违反本承诺,接受行政审批部门的调查处理,无条件停止施工, 并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建设单位填写承诺书后,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对建设项目审批每个环节的审批时限开始计时。 建设项目审批从选址到开工,为五个阶段,审批时限共需 45个工作日。 第一阶段:选址阶段(8个工作日) 审批部门:市城乡规划局。 审批事项:核发《选址意见书》 具体流程:建设单位按要求备齐必备材料报送市城乡规划局,市城乡规划局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审批工作, 对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征求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意见后,核发《选址意见书》。 第二阶段: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批准、核准、备案,用地预审阶段(10个工作日) 审批部门: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 审批事项:项目审批5个工作日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以外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环境影 响评价审查)3个工作日完成,用地预审审查10个工作日完成。 具体流程:建设单位按照各审批事项要求,备齐必备材料同时报送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上述部门同时开展相关工作。 符合勘察设计招投标条件的项目,建设单位在取得《选址意见书》后,进入招标程序,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监督实施。 第三阶段:建设用地规划许可阶段(8个工作日) 审批部门:市城乡规划局、市消防支队。 审批事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8个工作日完成,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20个工作日在第四阶段环节内完成。 具体流程:建设单位按要求备齐必备材料,报送市城乡规划局,市城乡规划局完成总平面图审查及用地规划审批(对以出让方式取 得土地使用权且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征求地震局意见)后,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市消防支队对大 型人员密集场所和特殊建设工程实施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在第四阶段环节内完成(其他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在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7 个工作日内报市消防支队备案)。

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docx

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0) 规划总则 1规划构思及方法 规划以自然与人文风景资源为依托,以解决问题矛盾为突破,以实现城市与风景区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统筹研究“江 ?岛 ?城”之间的关联关系。规划首先分析总结太阳 岛风景区现状风景资源与发展建设优势条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 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体系,最后制定科学系统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对策。 规划坚持生态优先、文化优先、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理念,应用生态规划、系统规划、区 域规划三大理论方法,制定保护开发、区域功能、产业发展、品牌营销四大战略,实现生 态、游憩、景观、科教、经济五大功能,构筑“多彩魅力太阳岛——生态绿洲 ?文化之窗 ?休闲度 假天堂”。 规划中应用生态规划、系统规划和区域规划等方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群活动对资源 环境的干扰,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不断改善动、植物生存环境,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规划中 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以适应多情景发展的需要,重点是用地弹性、容量弹性、规模弹性、项 目规划弹性等;规划既要考虑太阳岛风景区内部及哈尔滨市南北城区对风景区规划、 建设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要考虑全省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因素对风景区的影响、 制约与牵动作用,将太阳岛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与利用置于一个开放的区域环境中加以考虑。 2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全 面进步的要求,制定风景区保护与发展目标体系;体现生态优先、文化优先、以人为本、创 新发展的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合 理布局,构筑风景区景观游赏系统、生态保护和培育系统、游览设施系统,形成完整的旅 游产品体系,完善风景区游憩审美、科教启智、国土形象、生态基地、引领文明进步的职能; 正确处理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江 ?岛 ?城”协调互动发展的关系,完善哈尔滨市“冰城夏 都”、“滨水丽都”城市形象,带动松花江滨水经济带振兴,推动哈尔滨市一江两岸繁荣, 实现风景区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协调发展。 3规划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 贯彻国家关于“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方针, 将保护、恢复和优化太阳岛原生自然环境和湿地滩岛景观作为首要内容,按合理的环境容量 调控景区内旅游开发强度,着力发展生态旅游,恢复太阳岛风景区“碧水、蓝天、白沙、湿 地草原”自然风貌。 (2) 坚持文化优先、引领文明进步的原则 规划尊重太阳岛地区历史文化,新景观应体现太阳岛风景区的文脉特征,围绕冰雪艺术、 北方民俗、欧陆风情等文化主题,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与健康时尚的休闲旅游项目,全 面提升风景区的文化魅力,使太阳岛风景区成为我省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引领城市社会文明进 步。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旅游发展的原则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百题问答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百题问答 甜甜冷可儿 3位粉丝 1楼 一、城镇体系规划 1、哈尔滨市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是什么? 答案:哈尔滨市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是行政区划的范围(8个区、11个县)。 2、城镇化水平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03年哈尔滨市域城镇化水平为48.1%。预测哈尔滨市域城镇化水平2010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多少? 答案:2010年城镇化水平是60%,2020年是70%。 3、哈尔滨市域的空间布局结构是指一主一次两个中心为极核,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其中的十字型交通干线是指什么? 答案:滨洲—滨绥,京哈—哈绥铁路 4、市域提出了“两干两环十辐射”的公路网建设,其中两干、二环、十射分别指什么? 答案:同三线、绥满线,城市四环路、公路外环,十个出城公路。 5、本次规划在市区布局了四处重点风景区具体是指什么? 答案:松花江沿岸、太阳岛风景名胜区、长岭湖风景名胜区、天恒山风景名胜区。 二、城市性质 6、哈尔滨市城市性质是什么? 答案: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三、城市规模 7、哈尔滨市城市的人口及用地规模有多大? 答案: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458.0平方公里。 四、总体布局 8、概括哈尔滨市城市空间发展策略是什么,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案:城市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 “北跃”——建设松花江以北,呼兰河两岸地区,建成以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商贸居住为主,以医药、新兴工业、绿色产业为辅的生态型园林新城区。 “西扩”——开发群力地区、哈西地区、续建迎宾路集中区,建成集居住、商贸、体育、高科技、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南延”——发展平房地区,建成国家机械制造业基地。 “东优”——整合现有以工业为主的东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迁出重污染企业,净化、美化阿什河地区生态环境。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

.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10-2020)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修编的重点 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东北亚、国家和区域认识哈尔滨城市的战略地位,确定未来哈尔滨的城市定位。从资源环境、产业转型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研究,调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目标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资源保障。 2、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调整市域空间布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区区域地位,推进市域各城镇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协调,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3、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构筑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基地,明确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4、培育健康和谐的生活载体系统 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的诸多城市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实施“四增四减”策略,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现代服务功能培育、空间景观环境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规划,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 5、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立足东北地区的区域协调,以快速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格局 以建立节约型城市为根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建立空间管制体系,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构建科学安全、低碳环保的生态格局。 三、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规划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和主城区四个层次,其中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1万平方公里;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 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 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 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 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 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 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 平方公里;主城区指哈尔滨市 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 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 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 面积458平方公里。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_2020年)

国务院关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提出,是省省会,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总体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哈市要在《总体规划》确定的7086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围,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要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主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460万人以,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8平方公里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哈市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对太阳岛等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要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 哈市要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重点保护好中央大街、花园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索菲亚教堂、石公祠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对松花江沿岸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控制和引导,保护好自然水体、生态岸线和景观风貌。 冰城新布局:一江两城九组团

一江、两城、九大组团布局示意图日前,市城市总体规划已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未来如何规划?成为冰城人关注的热点。对此,近日,哈市城乡规划局局长俞滨洋做客本报与政府联办栏目“政府访谈在线”,与市民在线交流,详细解读哈市总体规划容。 空间布局:一江两城九大组团 俞滨洋表示,哈市规划加快中心城区和小城镇的新型城镇化步伐,到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5%,即城镇人口发展到683万人。也就是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由原来的48.2%提高到65%。此外,随着总体规划的实施,到2020年将实现“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发展战略目标,展现出一个以松花江为城市骨架,南北双城多桥连接,协调发展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从沿江单边发展到双岸布局,哈市的城市布局好像是变化了?”在线交流中,有市民对城市空间布局很关注。对此,俞滨洋介绍,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对于的城市性质是这样确定的:市是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