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例重症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魏茶云

一例重症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魏茶云

一例重症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魏茶云

一例重症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魏茶云

发表时间:2018-10-30T14:32:32.8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魏茶云黄玉婷(通讯作者)[导读]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是一组具有横纹肌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有的伴有特征性皮肤改变的结缔组织病。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护理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是一组具有横纹肌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有的伴有特征性皮肤改变的结缔组织病.先将一例重症多发性肌炎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因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恶心,伴发热,咳嗽,咳痰入院.入院后8天,患者诉四肢乏力,口周麻木,咳嗽,咳痰加重,行走困难,吞咽困难.双上肢肌力四级,双下肢三级。即往健康,无家族遗传史及药物过敏史。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9124U/L,ALT351U/L,AST325U/L。以“肝损伤”,“重叠结缔组织病”收住院,行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多发性肌炎。 2治疗

住院后给予甲泼尼龙8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还原型谷胱肝肽2.4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免疫球蛋白25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使用3日,环磷酰胺0.2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隔日一次,使用9天。并同时给予抗炎,营养心肌,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

住院治疗 48天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能自行行走,后给予出院。 3护理体会

3.1一般护理

3.1.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出入量

测量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每小时一次,测量体温每4小时一次。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

3.1.2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患者吞咽困难,进食时和进食后呛咳,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痰液增多且粘稠无力咳出,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4ml加氨溴索30mg雾化吸入,每日两次,然后行机械辅助排痰。床头备好吸痰器,必要时给予吸痰。同时教会患者有效咳嗽的方法,先进行深呼吸5次,深吸气时张口,轻咳一下将痰咳至咽部,然后咳出。嘱患者多饮水,以便稀释痰液易于咳出。

3.1.3口腔护理:患者口腔黏膜白斑,唇干裂,每日用4%的碳酸氢钠擦洗口腔两次,保持口腔湿润。使用无刺激的润唇膏润唇,以促进皮肤修复。

3.1.4皮肤护理:患者卧床,予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帮助患者勤剪指甲,每日用温水擦浴。嘱咐患者避免搔抓皮肤,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内衣,预防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3.1.5鼻饲:因病变累及咽下肌,患者吞咽困难,为保证患者营养及遵医嘱及时服用口服药,给予插鼻饲管进行鼻饲。插管前应提前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沟通和解释,使患者知晓插管的必要性。选择留置时间相对长的复而凯鼻饲管,然后清洗鼻腔和口腔。插管前充分润滑胃管,当插至咽喉部时,可让患者下颌贴至胸骨柄或稍作休息。插管成功后,鼻饲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胃管滑脱。鼻饲期间应循序渐进。鼻饲前抬高床头约45度,待鼻饲结束30分钟后方可平卧。鼻饲过程中可少量多次让患者喝水,过程应细心,耐心,注意观察,防止呛咳。逐步锻炼吞咽功能,待患者吞咽反射恢复,可自行吞咽水和流质饮食方能拔除胃管。

3.1.6饮食护理: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必要时联系营养科配送,保证充足的营养。

3.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临床症状严重,出现吞咽困难,气促,病情危重,治疗过程长,患者对病情进展感到悲观。责任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情绪波动,多与患者和家属交谈、沟通,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支持。认真询问患者病情,关心患者的感受,正确引导患者。告知患者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在生活上为患者提供方便,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出院指导

3.3.1嘱患者定期复诊,遵医嘱正确规律服药,勿自行停药或加减药量,提高依从性,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劳累。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加强自我护理,防止复发。

3.3.2出院后可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的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并结合按摩的方法,防止肌肉萎缩。

参考文献

[1]郑建娣、裘小平重症皮肌炎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徐芳、徐莉 1例皮肌炎患儿的护理体会临床实践

[3]唐晓乔对皮肌炎患者的护理浅析中国中医药咨讯

[4]王庄裴吴冬冰寥彩琴重症皮肌炎患者的护理中国医疗美容

肺炎病人护理常规[内容详细]

肺炎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能,注意保暖。 2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病室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及通风。 3高热期应进食高营养的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不能进食者适当补液;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普通饮食。 4加强口腔护理,肺炎患者体温较高,如果口腔内存留食物残渣,宜于细菌生长繁殖而发生口腔炎,口腔的清洁还可以促进食欲。应在饭前、饭后协助患者漱口,如口唇有疱疹者局部涂碘甘油等。 (二)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体温超过39度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放置冰袋或30%~50%的酒精或温水檫浴,冰盐水灌肠等,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注意保暖。鼓励多饮水,每天饮水量1000~2000ml,必要时静脉补液。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观察热性变化规律。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退热剂,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热退后要鼓励患者增加呼吸运动,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并发症出现。 2胸痛的护理: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以降低患侧胸廓活动度,疼痛明显时可按医嘱小剂量服用止痛剂,并观察止痛效果。 3咳嗽、咳痰的护理:观察痰液颜色和量,及时正确收集痰标本,于晨起漱口三次,将深部咳出的痰置于痰培养皿中,1小时内及时送检作痰细菌培养,了解病原菌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协助排痰,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每天2~3次,鼓励多饮水,保持气道湿润;剧烈刺激性干咳者遵医嘱给予可待因糖浆(惠菲宁)10ml,每天2~3次,并观察疗效。 (三)病情观察 1用药观察: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体温、咳嗽、胸痛等情况,如体温不退或下降后又升高应考虑有其他病变并存可能,如休克、脓胸等,需进一步检查。观察各类抗生素的反应,用药前按要求做皮肤过敏试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胃肠道反应较著,静脉滴注易引起静脉炎。应注意药物浓度、滴速和用药间隔及配伍禁忌。 2感染性休克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当出现高热骤降至常温一下、脉搏细速、脉压变小、呼吸浅快、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肢冷出汗、尿量减少(每小时少于30ml)等休克征象时,立即与医生联系并配合处理。 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执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一般护理系统 (二)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每天起居规律,早睡早起,身体情况许可,可进行适 当的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运动方式可结合患者爱好,老年人 以散步为宜,不应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以免导致并发症。 2饮食:饮食控制是重要性的基础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计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以往我院收治的病例资料中抽取60 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 研究对象,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据不同模式的应用将 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0 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30 例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疗 效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均在统计学范畴内(P < 0.05)。结论: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施以临床护 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并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临 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45-02Clinical nursing of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Subject Lu Jinghua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enan shangqiu, 476100)【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pneumonia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previous cases in our hospital data of 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pneumonia in childr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hildren are receiving glucocorticoids or bronchoalveolar lavage treatment, accordingto the different mode of appli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ccepted conventional care, interventiongroup 30 cases tak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difference of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intervention group a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o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work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atistical category(P < 0.05). Conclusion: for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 with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and get higher patient satisfaction, higher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children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为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此病临 床症状相对较轻,且多有自限性,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患儿预后良好[1]。 而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由本病进展为重症肺炎的病例不在少数,重症支原体肺 炎可能遗留支气管扩张、肺不张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不良后果,甚至可能因多 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由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积极护理干 预十分关键。本次研究旨在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 用效果,成绩喜人。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以往我院于 2011 年01 月-2013 年01 月的病例资料中抽取60 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3],①高热温度在38.5℃持续10d 以上,经常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② X 线片提示双侧肺叶受累或合并胸 腔积液;③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且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龄范围1-13岁之间,年龄均值 (5.6±1.3)岁。据不同模式的应用将其划分为各30 例的两组,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患者的上述基线特征运用SPSS 软件分析P > 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

一例重症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魏茶云

一例重症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魏茶云 发表时间:2018-10-30T14:32:32.8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魏茶云黄玉婷(通讯作者)[导读]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是一组具有横纹肌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有的伴有特征性皮肤改变的结缔组织病。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护理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是一组具有横纹肌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有的伴有特征性皮肤改变的结缔组织病.先将一例重症多发性肌炎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因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恶心,伴发热,咳嗽,咳痰入院.入院后8天,患者诉四肢乏力,口周麻木,咳嗽,咳痰加重,行走困难,吞咽困难.双上肢肌力四级,双下肢三级。即往健康,无家族遗传史及药物过敏史。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9124U/L,ALT351U/L,AST325U/L。以“肝损伤”,“重叠结缔组织病”收住院,行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多发性肌炎。 2治疗 住院后给予甲泼尼龙8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还原型谷胱肝肽2.4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免疫球蛋白25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使用3日,环磷酰胺0.2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隔日一次,使用9天。并同时给予抗炎,营养心肌,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 住院治疗 48天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能自行行走,后给予出院。 3护理体会 3.1一般护理 3.1.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出入量 测量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每小时一次,测量体温每4小时一次。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 3.1.2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患者吞咽困难,进食时和进食后呛咳,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痰液增多且粘稠无力咳出,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4ml加氨溴索30mg雾化吸入,每日两次,然后行机械辅助排痰。床头备好吸痰器,必要时给予吸痰。同时教会患者有效咳嗽的方法,先进行深呼吸5次,深吸气时张口,轻咳一下将痰咳至咽部,然后咳出。嘱患者多饮水,以便稀释痰液易于咳出。 3.1.3口腔护理:患者口腔黏膜白斑,唇干裂,每日用4%的碳酸氢钠擦洗口腔两次,保持口腔湿润。使用无刺激的润唇膏润唇,以促进皮肤修复。 3.1.4皮肤护理:患者卧床,予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帮助患者勤剪指甲,每日用温水擦浴。嘱咐患者避免搔抓皮肤,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内衣,预防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3.1.5鼻饲:因病变累及咽下肌,患者吞咽困难,为保证患者营养及遵医嘱及时服用口服药,给予插鼻饲管进行鼻饲。插管前应提前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沟通和解释,使患者知晓插管的必要性。选择留置时间相对长的复而凯鼻饲管,然后清洗鼻腔和口腔。插管前充分润滑胃管,当插至咽喉部时,可让患者下颌贴至胸骨柄或稍作休息。插管成功后,鼻饲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胃管滑脱。鼻饲期间应循序渐进。鼻饲前抬高床头约45度,待鼻饲结束30分钟后方可平卧。鼻饲过程中可少量多次让患者喝水,过程应细心,耐心,注意观察,防止呛咳。逐步锻炼吞咽功能,待患者吞咽反射恢复,可自行吞咽水和流质饮食方能拔除胃管。 3.1.6饮食护理: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必要时联系营养科配送,保证充足的营养。 3.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临床症状严重,出现吞咽困难,气促,病情危重,治疗过程长,患者对病情进展感到悲观。责任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情绪波动,多与患者和家属交谈、沟通,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支持。认真询问患者病情,关心患者的感受,正确引导患者。告知患者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在生活上为患者提供方便,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出院指导 3.3.1嘱患者定期复诊,遵医嘱正确规律服药,勿自行停药或加减药量,提高依从性,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劳累。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加强自我护理,防止复发。 3.3.2出院后可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的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并结合按摩的方法,防止肌肉萎缩。 参考文献 [1]郑建娣、裘小平重症皮肌炎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徐芳、徐莉 1例皮肌炎患儿的护理体会临床实践 [3]唐晓乔对皮肌炎患者的护理浅析中国中医药咨讯 [4]王庄裴吴冬冰寥彩琴重症皮肌炎患者的护理中国医疗美容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毕业设计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班级:护本16班:龚永晴指导老师:超英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现论如下。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并发症护理;口腔炎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科2004年1 月~2005年8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40~83岁。入院时意识障碍5例,神志清楚38例,失语5例,口齿不清18例,其余20例语言无障碍。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 2、护理 (1)一般护理 保持室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脑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病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病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

定,提示桥脑出血。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重症脑出血禁食72 h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饮食。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增高。 (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容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泌尿系统的预防及护理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4 h放尿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尿培养。7~14天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神志清醒者嘱其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2000 ml 的饮水量,保证3天排便1次。便秘可给予结肠环形按摩或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同时每次便后用水洗净肛门周围。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平卧体位,睡气垫床,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床铺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患者要每2~3 h翻身1次,协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脱、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或50%酒精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抗生素。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 中枢性高热的预防及护理当脑出血患者体温波动在40℃左右,即为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中,要及时用50%酒精或温水在前额、头顶或颈部、腋下、腹股沟、腋窝等体表大血管处反复多次擦洗,或将冰袋放置在这些部位,也可遵医嘱用药,但降温前后要注意生命

多发性肌炎

疾病特点 由于受累范围不同,伴发病差异较大,因而本病临床表现多样。通常本病在数周至数月内达高峰,全身肌肉无力,严重者呼吸肌无力,危及生命。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只要及时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单纯多发性肌炎可望预后良好,伴发恶性肿瘤和多种结缔组织病者,预后较差。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中的“肌痹”、“肉痹”范畴。如《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日肌痹,伤于寒湿”,对本病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有了初步认识。 临床表现 1.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下蹲,起立,上楼梯困难,双手抬举困难; 2.颈肌、咽喉肌无力,抬头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致呼吸困难,紫绀。 3.肌痛,颈肩、上臂、前臂、大腿、小腿多见。 4.肌肉萎缩,肢体近端多见。 5.皮肤损害,如头面部浮肿性紫红斑等。 6.少数有发热、关节痛等。 通过对皮肌炎患者进行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患者发病都是以皮肤病变为早期症状表现,本病的皮肤损害多种多样,有的为首发症状。有的具有一定特异性,对诊断有帮助。有的出现提示伴发内脏恶性肿瘤,有的与预后有关。皮损病变与肌肉累及程度常不平行,有时皮损可以较为广泛而仅有轻度肌炎,相反亦有存在严重肌肉病变而仅有轻度皮损,有时皮损反映了肌肉病变的程度。 1.Gottron征约70%的DM出现此征。它表现为在掌指关节和近指关节处皮肤有红紫色的斑丘疹,顶面扁平,伴少许脱屑,久后皮肤萎缩,色素减退。在甲根皱襞可见僵直毛细血管扩张和瘀点,有助于诊断。此征由Gottron在1930年首先描写,被认为是DM的特异性皮疹。

2.向阳性紫红斑出现在 DM双侧的上眼睑(以上眼睑为中心出现眶周不等程度浮肿性紫红色斑片),往往伴有水肿。病变可延及眼眶周围,甚至整个颜面(逐渐弥漫地向前额、颧颊、耳前、颈和上胸部V字区等扩展,头皮和耳后部亦可累及。闭眼近睑缘处可见明显扩张的树枝状毛细血管,偶见弯曲顶端有针头大小瘀点的毛细血管)。54%DM在早期可出现此征,向阳性紫红斑它也是DM的一个特异性体征。 3.暴露部位的皮疹在31%~36%的DM的脸、颈前上胸部位(呈V形)、颈后背上端部位(呈披肩形状),上臂伸面出现红色的皮疹,久后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加或减退。有些病例躯干部亦可出现皮疹,呈弥漫性或局限性暗红色斑或丘疹,位在胸骨前或肩胛骨间或腰背部皮肤,通常皆无瘙痒、疼痛、感觉异常,但少数病例可有剧痒,损害呈暂时性,反复发作,其后相互融合,持续不退,上有细小鳞屑,口腔粘膜亦可出现红斑。 4.技工手(mechanics hand)患者双手外侧和掌面皮肤出现角化、裂纹、脱屑。这种改变与某些职业性技工操作者的手相似,故名。此征出现在约 1/3的 DM患者。 5.钙化(calcinosis)在4%的幼年型DM出现肩、肘、大腿、膝、脊柱部位的皮下钙化点或块。沿着深层筋膜的钙化更为多见。钙化使局部软组织出现发木或发硬的浸润感,严重者影响该肢体的活动。钙化表面皮肤可出现溃疡和窦道,钙化物质由此流出,也可继发感染。 6.其他一些皮肤病变虽非DM所特有,但亦时而出现,包括指甲变性,甲周充血、表皮增厚、指端溃疡、坏死等。 诊断依据 1.四肢对称性无力伴压痛; 2.血清酶活性增高,CPK、LDH均高,尤以LDH更为敏感。 3.肌电图上见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相尖波; 4.肌肉活组织检查见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等。 病史及症状:多见于20-40岁妇女,部分病人病前可有感染史,以对称性肢体近端肌肉无力、疼痛和压痛为主征。可累及咽肌、呼吸肌和颈肌。晚期可有肌萎缩。有的合并皮肤或内脏损害,或有恶性肿瘤。 体检发现:受累肌肉压痛、无力、腱反射低。 辅助检查:1.血清CPK、LDH、GOT均升高,血清肌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血清蛋白电泳α、r球蛋白及血清IgG、IgA、IgM增高。半数以上患者血沉快。 2.24小时尿中肌酸排出量可显著增加,>1000mg/24小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3.肌电图:插入电位延长,可有肌强直样放电活动。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波幅降低,时限缩短,可有大量纤颤波。多相

急诊科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及体会

急诊科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及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科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以及进行体会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急救护理的工作质量及效率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6年1~12月所接诊抢救护理的6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追述分析,探讨对其采用的急救护理措施,并统计分析其最终效果,进而总结急救护理的临床体会。结论对急诊科脑出血患者展开急救护理过程中,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全面配合抢救医生对发病患者快速施救,加强各方面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基础急救护理,如细致密切地病情观察、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保持患者呼吸系统通畅、维持有效人工通气、合理转运并迅速做好药物治疗及术前准备,为进一步继续治疗创造基础条件,也为挽救其生命争取更多时间,减少死亡情况,另外,还要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责任心、熟练抢救技术、敏锐洞察能力及良好沟通技巧,这些均对脑出血患者的急诊科急救护理成功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标签:急诊科;脑出血;急救护理 脑出血是临床脑血管意外疾病中较广谱的一种,通常主以中老年者为易发病群体,起病突然而且多无预感,易伴高血压史,并在情绪波动或活动状态下易发生此病症,一旦病发多会伴剧烈头痛或恶心呕吐、肢体无力及失语等合并症状,甚至可能引发意识障碍,具有致残率及病死率相对较高的特点[1-3],现本文对我院急诊科68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了急救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12月对我院急诊科急救护理68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为29~77岁,平均为(53.57±5.44)岁。在入院急诊科后,多数患者表现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并一定程度的出現意识障碍、口齿不清(或失语)、肢体麻木(或偏瘫)、偏盲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可给予的辅助检查有:头颅CT检查及MR1检查,结果显示出大约半数患者是因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且主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粥样硬化,其他病因可有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血管血液病变、脑动脉梗死、抗凝以及溶栓药物治疗反应等。 1.2 急救护理 结合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进展,20%甘露醇静脉注射以进行脱水降颅内压治疗护理后,可对出现脑疝患者给予地塞米松和呋塞米等药物,并对其积极应用止血、降压、镇静、抗炎、脱水、利尿、改善脑代谢及神经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为改善及提升其治愈率、减少病残情况生,还给予以下急救护理: ①环境护理: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嘱患者充分静卧休息,减少人员探视;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8-25T11:55:51.7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作者:高秀梅 [导读] 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并发症情况,让患者获得比较可靠有效的抢救治疗。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其提供临床治疗和护理,探讨护理效果。结果29例重症肺炎患者经积极的救治及护理,28例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为96.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并发症情况,让患者获得比较可靠有效的抢救治疗,提升生存几率。 关键词:肺炎;表现;治疗;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 29 cases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to provid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Results 29 cases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care,28 case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the success rate was 96.5%. Conclusion clin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help to improve the complications,so that patients get mor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enhance the survival probability. [Key words] pneumonia;performance;treatment;nursing 肺炎在临床中属于多见呼吸疾病,该疾病发病快,病情变化迅速,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的威胁表达,临床中因为肺炎出现呼吸衰竭、窒息的比例比较多,这也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所以患者的生命危险,需要进行抢救,使用护理进行配合,对于抢救成功率有所提升,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留,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为了提升临床肺炎护理质量,对29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29例重症肺炎患者接受治疗,其中有9例患者是女性,20例患者是男性,最小患者是62岁,最大患者是71岁。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对病情的程度进行研究,若是已经有了休克、呼吸短浅等症状,表明已经出血了感染性休克。 1.2临床表现29例休克性肺炎患者,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23例患者早期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或嗜睡、咳嗽、咯血、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症状。4例患者血压下降伴有四肢湿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烦躁、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尿少或无尿。26例患者出现肺部湿啰音,患侧呼吸音降低及管状呼吸音等。7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胃肠道表现。5例患者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2例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 1.3治疗 1.3.1根据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迅速判断病情,制订合理的抢救方案,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材,以便迅速施救。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维持PaO2﹥60mmHg,改善缺氧状况。 1.3.2积极补充血容量(扩容)这是改善微循环灌注的基础,休克关键的治疗就是快速补充有效的血容量。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随时补充血容量,保证组织灌注,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等晶体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酣、血浆白蛋白等胶体液。以维持收缩压90-100mmHg,脉压差大于30mmHg,尿量大于30ml/h。 1.3.3抗感染重症肺炎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支原体、卡他莫拉菌等为主,根据病原学资料、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及长效广谱强有效的抗生素。原则为早期、足量、联合应用。 1.3.4纠正酸中毒休克时,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心脏收缩力减弱、有效微循环不足,要给予碱性液。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并防止DIC的发生。动脉血pH值<7.0使用,首选5%碳酸氢钠100-250ml,1-4h后复查。 1.3.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遵医嘱输入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以保证重要器官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 2结果 本组患者29例,28例痊愈出院,1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治愈率96.5%。 3护理措施 3.1留意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护,存在异常情况应该及时的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进行监测。积极的进行各项辅助检查工作,对患者的身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3.2以患者的病情为依据来进行吸氧护理,吸氧过程中应该要对患者的吸氧效果进行观察,对吸氧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了解,确保吸氧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起到了帮助,若是无效,则应该准备进行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 3.3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病房应该温暖舒适,干净整洁,保持空气的流通,让温度控制在22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50%左右,促进呼吸和静脉回流。为患者进行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干净,进行口腔卫生护理。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控制饮食的量,护理的时候应轻柔,不要发出较大的噪音,影响患者的休息。 3.4补液和输液是临床中护理的重要内容,补液和输液是为了改善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防止休克。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补液的时候要记录好尿液的量,注意组织灌注的改善情况,如果尿量小于30毫升每小时,那么应该进行补液。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对患者进行感染预防,对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 3.5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让患者消除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感受,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其心理比较担忧,对治疗比较没有信心,因此很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慌,加上处于经济承受能力的担忧,其心理负担比较大,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让患者可以将积压在内心的担忧说出来,想办法来帮患者解决,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能够建立良好的治疗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 总之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危急,如果不进行良好的治疗和护理,会有生命危险,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是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让治疗效果获得提升,因此临床意义重大。

脑梗塞的整体护理体会

脑梗塞的整体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11-24T14:31:03.0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0期供稿作者:王芳王东芳[导读] 整体护理可有效缓解老年脑梗塞患者的症状及焦虑、恐惧心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芳王东芳(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 45675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221-01 脑梗塞是脑血管病症中常见病,多发病。此病致残率高,且老年人为多发,基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衰退,故康复也慢,甚者成为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整体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1 护理方法 1.1 基础护理创造良好环境,保证病房清洁整齐,舒适美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室温22~25℃,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及交叉感染。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及血型交叉试验,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按时协助患者翻身、翻身的同时给予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痰液粘稠、呼吸困难者及时吸痰。尽量做到轻重病人分开,危重病人置单病房以免互相干扰,床单平整,随脏随换,及时更换床单、内衣预防褥疮。恢复期病人可允许带收录机,边治疗边收听,以分散病人注意力,也可使病人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同疾病抗争的信心,使身体早日康复。 1.2 安全护理对于急性梗塞引起意识障碍或偏瘫者应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或跌倒,对躁动不安者要采取防护措施:如专人陪护,床旁设护栏,双手约束,防止病人拔除各种管道,翻身和下床时有人协助和扶持等。 1.3 饮食营养指导老年脑梗塞患者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易引起过敏的海鲜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植物油等,避免暴饮暴食。适当体力劳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情绪。 1.4 心理护理脑梗死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状态中。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护士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可采用发放宣教小册子或集体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还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宣教。要富有同情心,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为患者康复提供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患者进行康复的兴趣,激励病人配合治疗。 1.5 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康复训练应早期进行,越早越好。所谓早期是指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即配合系统康复训练,一般是脑梗死后3~5天。肢体功能训练的主要方法是运动疗法。它根据患者的病程不同时期进行。急性期协助患者翻身,每2h1次,以侧卧位,尤以健侧在下、患侧在上为主。关节活动包括被动运动、卧-坐转换及坐位平衡训练、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日常生活训练。 1.6 语言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亦越早越好。方法为: 刺激患者唇、舌、软腭、喉部及其他肌肉协调运动。口语训练; 反复听力训练;强化读写训练。 1.7 吞咽困难的护理吞咽困难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取,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易产生误吸,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使患者死亡。通过鼻饲,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保证患者能摄取足够的蛋白质与热量。吞咽困难的患者,进食时口腔容易存留食物残渣,应及时协助清洁口腔,可在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1.8 尿失禁的护理针对患者尿失禁的情况,采取膀胱容量训练和排尿训练,当膀胱容量及排尿功能恢复正常后,拔除尿管。 1.9 褥疮的护理(1)躺气垫床,保持床单平整、无皱褶;(2)尽可能把床置于水平位。(3)解除外来压迫;(4)骶部褥疮应右侧卧与左侧卧交替进行。俯卧是一种理想体位,但要防止足趾、膝部、骨棘及会阴生殖器受压。 2 结果 通过有效的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损伤加重、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急性脑梗塞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很多中老年人患病,出现半身不遂、失语、昏迷等症状,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安全、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饮食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患者,要鼓励、帮助其树立坚持家庭康复的信心,懂得坚持训练的重要性,调动其自身的潜力,坚持康复训练。整体护理可有效缓解老年脑梗塞患者的症状及焦虑、恐惧心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莉,郭玖,孙铁民.谈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整体护理.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2):104. [2] 沈志梅,凌桂萍.脑梗塞病人的整体护理.全科医生,1999,8(3):157.

肺炎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肺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清理呼吸道无效 1、观察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及其咳嗽的频率、程度等。 2、遵医嘱留取新鲜痰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 3、对呼吸困难、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脑组织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地咳痰,床旁备有负压吸引装置、开口器,必要时吸痰 5、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维持病人足够的液体入量;同时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充足的能量。 6、给予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 7、指导协助翻身、拍背、行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咳痰。必要时遵医使用超声雾化和蒸气吸入,湿化呼吸道,促进痰液排出。 二、气体交换受损、低效型呼吸型 1、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有利于呼吸,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因合适的体位有利于呼吸和咳痰,从而减轻呼吸困难。 2、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一般1-2/min,同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鼓励患者有意识地使用呼吸技术(包括缩拢嘴唇呼吸和用膈肌呼吸),以增加肺活量。 4、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洁净,温湿度适宜。

5、心理护理:因不良情绪可以加重呼吸困难,医护人员应安慰病人,使病人情绪稳定,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及安全感。 6、用药护理支气管舒张药、抗菌药物、呼吸兴奋剂,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7、嘱患者戒烟、酒,减少其对肺部的刺激。 8、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三、睡眠型态紊乱 1、评估导致病人睡眠型态紊乱的具体原因(属于病理生理、心理或情境哪一方面的因素)。病人睡眠型态,如早醒、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与医师沟通,遵医嘱用药。 2、尽量减少或消除影响病人睡眠型态的相关因素;如治疗躯体、精神不适和疾病;及时妥善处理好病人的排泄问题。协助医生调整影响睡眠规律的药物种类、剂量或给药时间。为病人安排合理的运动、活动及减少白天卧床、睡眠。帮助病人适应生活方式或环境的改变。夜间病人睡眠时,除必要的观察和操作外,不宜干扰病人睡眠。 3、心理护理措施: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抑郁,及兴奋程度,从而改善病人的睡眠医. 四、活动无耐力 1、鼓励病人充分卧床休息。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卫生纸、茶杯等)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3、根据病情或病人的需要指导陪护协助其日常生活活动,以减少能

多发性肌炎模板

首次病程记录 2009-3-15 14:30 患者,女男性,岁,汉族,云南籍,工人,主因“反复四肢无力7年,加重1周。”门诊于2009年3月15日12:00以“皮肌炎”收入院。主管医师于12: 10到病房诊查患者。 主诉:反复四肢无力7年,加重1周。 面部红斑、四肢周身皮疹1年半,加重伴四肢无力1月半,吞咽困难1月。 现病史: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消瘦,体重下降约10kg。之后逐渐出现四肢对称性无力,上肢抬举困难,上楼及蹲起困难,渐加重。无发热,无关节疼痛,无面部皮疹,无关节疼痛等。外院化验肝功各转氨酶升高(具体不详),服用保肝药物治疗无效。于约6年半前(1999年底)在我科住院3月,查肌酸激酶9000u/l,行肌活检为肌源性损害,诊断“皮肌炎”,给予爱若华20mg/日,甲强龙80mg/日静点1周,后改为强的松100mg/日口服等治疗有效,四肢无力明显好转,体重稳定。之后强的松规律减量,每周减5mg,至30mg时,约每月减5mg,最终以5mg/日维持。爱若华坚持服用2年停用。期间四肢无力反复出现,但较轻微。查肌酸激酶多在600u/左右。4年前来我院复诊,行免疫净化治疗2次。3年前自觉一般状况较好,停服激素,约1月后查肌酸激酶达1000u/l,且发现“肺间质纤维化”,活动后胸闷气憋轻微,加量强的松15mg/日,后缓慢减量,现5mg/日已经服用2年。2年前肌酸激酶再次升高,加用爱若华20mg/日坚持服用。约1周前无明显诱因,感四肢无力反复,尚不影响生活工作。今日再来我院就诊,为进一步治疗收住院。入院时症见:精神、睡眠、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每日2次,为黄稀便,无腹痛。病程中无光过敏现象,无面部皮疹,无口干眼干,无雷诺现象,无反复发热,无关节肿痛,无皮下结节等。 既往史: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地方病及职业病史。 个人史:生长于原籍,无明显疫区及疫水接触史,无不良生活嗜好。 月经婚育史:月经14岁 3/30天,无痛经,47岁停经。适龄结婚,,爱人 子女体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及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脉搏次/分呼吸次/分血压mmHg 发育正常,营养尚可,自主体位,神智清楚,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苍白黄染、皮疹淤点及淤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外形无畸形,毛发光泽,分布均匀。双眼睑无水肿,球结膜无充血,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各向运动自如,无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cm,双瞳孔直接对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病护理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危重[1]。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基础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塞、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通过对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到在心理、呼吸道、肢体功能锻炼、褥疮和便秘的预防、饮食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临床资料 本组17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79例,女91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39岁,其中39-59岁20例,60-70岁62例,71岁以上88例。一侧肢体偏瘫11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CT扫描证实有不同部位梗死灶,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2 护理与体会 2.1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多在无其他前驱症状时发生。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睡眠中发病,过后或次晨被发

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偏瘫,或失语等[2]。本组病例中有110例发生偏瘫,言语含糊10例。患者和家属都很难接受眼前的现实,对起病前的健康十分留恋,而更多的是担心日后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问题。由此忧心重重,悲观失望。针对家属及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在安慰家属及患者的时候,特别让家属与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热情地向家属及患者介绍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病程、时间及预后。其次,向患者说明起病1周内是疾病关键期,多数典型病例在1-2d内脑水肿达到高峰[3],有可能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还有可能有继续发生梗死的可能,让家属和患者有个思想准备。病情发展到稳定期,要让家属和患者对什么是脑梗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再次,从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愉快地接受治疗。 2.2促进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脑梗死大多发生在老年人,本组病例中60岁以上150例,占本组病例的83%。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大多患者有呼吸道功能减弱、神经反映迟钝,以致造成咽部肌群完全或不完全麻痹,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感染。本组病例就有20例发生肺部感染。一旦感染后,肺部痰液就增多。对症状轻的患者,应鼓励他们在分泌物多时,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咳嗽,尽量把痰咳出。注意配用多功能摇床,在病情许可时取半坐卧位,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帮助痰液的排除。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护士将手指并拢,空心适度拍打,震动患者背部,由上而下,由两侧至中央,反复

脑出血患者 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0-08-20T16:49:46.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4期供稿作者:李艳春[导读] 脑出血患者致残率非常高,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是很常见的 李艳春(黑龙江省大庆油田矿区事务部东海医院龙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001)【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232-02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类病人的护理工作量较大除常规护理外,往往还需要一些特别的护理,而全面、细心、认真的护理无疑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及促进康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人总结两年来对该类患者的实际临床护理经历,在此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入住院的病人,共158例,均经颅脑CT扫描确诊,其中男102例,女56例,治愈112例,死亡46例,治愈出院患者无一例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特别应注意对生命体征的监测 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的病情变化较大较快,患者多在急性期发生死亡事件,即如何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这就全依赖护理人员能否及时准确地监测患者的各项诸如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神态及瞳孔变化等生命体征,并能及时地将监测到的结果反映给医生,这需要护理人员细心而又认真负责,只有将准确的监测结果,及时地提供给医生,才能让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可以说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力度在脑出血患者的全部护理措施中是最为重要的。 2.2 加强对患者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工作 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在早期尚不能进食,加之患者对各种外界刺激的反应性较差,因此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口腔粘膜糜烂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不能排出,还有残留在口腔里的各种呕吐物的污染,均易导致患者窒息及肺部感染。患者在与床面接触的皮肤,尤其是臀部,由于长期受压致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褥疮。因此在日常护理时还应每日早晚两次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护理,以除口腔内的各种分泌物,并需及时给患者翻身、拍背、按摩、保持床被单整洁干燥,在臀部加上气垫等措施以防止褥疮的发生。在停留尿管的患者,还应进行膀胱冲洗,每日早晚两次,并同时行尿道口清洁护理,以防止发生泌尿道感染。只有切实做好了各种清洁护理,才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3 加强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在度过急性期意识恢复清醒时,往往都会有易激惹、易怒、苦闷、随之会有悲观失望、焦虑、抑郁等心理现象出现。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及其亲属的关怀、安慰及开导,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情绪性情的改变引起重视,应经常与患者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争取患者对自己的信任,要不断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稳定患者的情绪,配合医疗,这对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起到了不易忽视的作用。 2.4 康复护理 脑出血患者致残率非常高,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是很常见的。各种神经功能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由于出血的部位不同,致瘫的部位也不同,造成许多患者愈后仍不能生活自理。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在病情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要适当地对患者进行局部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应从疾病的发生时开始,必须与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可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触的活化,并可杜绝或减轻废用综合征及并发症的发生。为促使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及失语症的治疗,病人在意识恢复后即应着手对瘫痪肢体的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止肢体的萎缩、急性或功能丧失。在为他们做功能锻炼时动作要轻慢,不能急于求成,当患者能站立时,则尽量鼓励起床活动,但必须有保护措施,对于失语症要积极继续进行语言的训练。 2.5 出院指导 当患者治愈出院时不要忘了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鼓励其坚持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注意合理作息,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并应告知其所患疾病的性质,以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以使患者树立起信心和一种乐观的心绪。 参考文献 [1]杨红,王光义,陈小霞.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