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化史》- 挫折时期讲义课件:第六章 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

《西方文化史》- 挫折时期讲义课件:第六章 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

《西方文化史》- 挫折时期讲义课件:第六章 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
《西方文化史》- 挫折时期讲义课件:第六章 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

第六章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

随着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西方社会进入了中世纪。一般认为到15世纪时中世纪结束,长度大约为1000年。

长期以来,中世纪在许多人眼中是“黑暗”的代名词,故中世纪又被称为欧洲的“黑暗时代”。

中世纪——承上启下、造就欧洲社会和民族的时代

1、欧洲大陆历史的真正起始

对于以西欧为主体的西方社会而言,中世纪应该被看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发展阶段,是欧洲大陆历史的真正起始。

3、被称为“欧罗巴”的独特文化特征的形成

被今人称为“西方文明”的文明终显其雏形,希腊——罗马传统、犹太—基督教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经过近千年中世纪的

整合终于形成了一种为西方人所集体认同的文明样式——西方文明。

3、古典时期所未曾有过的成就

中世纪还取得了古典时期所未曾有过的成就:大学、银行、议会制度、哥特式艺术和市民文学无不诞生于中世纪。

4、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为重要的是中世纪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历史:千年的进程

欧洲的动荡

从公元3世纪起,欧洲就发生了民族大迁徙,即历史学家所说的“蛮族的入侵”。

中世纪的欧洲在日耳曼等民族征服了罗马之后的最初两三百年中一直处于动荡和迁徙状态。

公元800年是中世纪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代,法兰克王查理大帝从教皇手中接过了皇冠,这一极具象征性的动作表明基督教在西欧社会占据的统治地位,以及西方第一次在罗马帝国垮台之后统一在同一个政权的权威之下。

然而,查理大帝死后,他的三个孙子各霸一方,分庭抗礼,形成了后来的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的疆域,欧洲再次分裂。

在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及其继承者时期,教皇向一切世俗统治者挑战,基督教教会的权力通过教会法达到了极限。

社会结构

中世纪最初几百年西欧(当时的东欧尚在未开化之中)的社会结构除了国王和主教外,主要由两个阶层组成:贵族(又称封建领主)和农奴。庄园制似可视为欧洲封建制度——领主制——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庄园作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生产所需要的一切,除了农业生产外,设有自己的面包房,店铺,作坊和教堂,人员很少流动。闭塞和对外界一无所知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

从8世纪到11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的年代。封建制造就了欧洲的贵族阶层。这一时期封建制度下的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庄园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

中世纪的欧洲是建造城堡的年代,成千上万的庄园和星罗棋布的城堡是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和各自为政的标志。

欧洲“第一次农业革命”

公元1000年前后,欧洲文明的重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莱

茵河河谷和北大西洋沿岸,自英格兰南部到乌拉尔山脉欧洲北部的冲积平原成为最适合经济发展的地区,一场被称为欧洲“第一次农业革命”在这里开始。欧洲社会终于到了可以告别落后的时代,中世纪的转折点旋即到来。

十字军运动

11世纪末出现的十字军运动是西欧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欧洲开始摆脱中世纪早期的社会停滞和封闭状态。

当西方朝圣者去圣城耶路撒冷的道路被阻,拜占庭遣使求救

时,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所有基督教信徒共同参加东征,进行圣战,以便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圣地。由于参加者佩戴象征基督教的十字,故名“十字军”。十字军于1099年7月夺取了耶路撒冷,并在那里建立了“耶路撒冷拉丁王国”,成为这次十字军东征胜利的一个标志。

1、十字军运动的出现原因

十字军东征运动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而不仅仅是由于耶路撒冷归来的朝圣者的叙述和隐士彼得的鼓吹所引起的。

首先,十字军运动是4个世纪以来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争斗的继续和高峰。

其次,欧洲在5世纪至11世纪之间,除了宗教生活的大一统外,未能建立起任何具有普遍性、为所有欧洲人接受的东西。到11世纪,西欧社会的基督化过程实际上已经完成,

对于基督教徒而言,拓展基督教世界的疆域,开拓新的世界是一种生命追求。十字军东征正好为欧洲民众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2、十字军运动的历史意义

尽管历史表明十字军运动本身是一场残酷的血腥战争,开创了欧洲历史上对不同信仰的人们进行公开、大规模杀戮的时代。然而,十字军运动还是包含一系列积极成果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指的主要是第一次十字军运动。以后的十字军运动已经不再具有这样的积极成果。),特别是对于未来的欧洲社会生活变化而言。

首先,十字军运动打通了东西方之间自中世纪以来的长期隔绝封闭状态。

其次,十字军运动向基督教世界展示了一个更为广阔和多彩的世界。

再次,十字军运动开创了一种向外拓展和冒险的精神。

第四,十字军使得欧洲人重新发现了亚洲。

第五,十字军运动对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君主权力的加强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最后,以宗教信仰的名义和影响发动的十字军运动,结果却使社会朝着开始背离宗教思想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十字军运动对西方人的思想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欧洲社会脱离了一条非常狭窄的小路而踏上一条康庄大道,它开始了一个把欧洲社会各种因素转变成具有现代文明特征的政府和人民的过程。

中世纪的盛期

中世纪在12世纪进入了被称为“美丽的中世纪”的新时代。

中世纪盛期的特征

盛期特征之一是城市复兴步伐加快,古罗马时期建立起来的城市,如罗马、比萨、佛罗伦萨、马赛、里昂、美因兹、伦敦、约克等相继恢复了中心城市的地位,一大批新兴城镇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出现。

特征之二是商业开始复兴,一个以经商为主的群体形成,并逐渐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这导致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世纪商业复兴从一开始就具有开放性和国际性。意大利的商人会远上法兰德斯,而英国的商人会到威尼斯。

中世纪盛期还是欧洲人流动的开始,朝圣、经商、求学,甚至游历都是造成人员流动的原因。欧洲人不仅在欧洲境内游历,而且开始走出欧洲。

欧洲的危机

中世纪在14世纪进入了它的末期,快速发展的欧洲在发展过程中遭到各种灾难的困扰。

而在1347至1351年间肆虐泛滥的腺鼠疫(通称黑死病)的大流行,夺去了欧洲近三分之一人的性命,酿成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一场最大的悲剧,并造成经济的崩溃。

在困难时期,原本在欧洲社会具有权威的基督教教会不仅没有能够发挥道德和政治领导作用,相反它本身也陷入了一场严重的机构危机。所谓“阿维尼翁之囚”指1309年教皇将教廷所在地迁至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一事,此后70年教廷一直设在那里。事件实质上是教会的分裂。

欧洲显然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中世纪走到此时已是遍体鳞伤。在危机四起的中世纪的前面是升起的文艺复兴的新曙光。

俄罗斯的兴起

俄罗斯作为一个帝国的出现是在中世纪末期伊凡三世(通称伊凡大帝)时代(1462——1505年在位),但一个大国的雏形已经开始出现在欧洲的版图上。

伊凡大帝在建立帝国的过程中,以拜占庭风格建造了克里姆林宫王宫,选择“沙皇”(Tsar,或Czar,有Ca

esar“凯撒”之意)作为自己的称号,并使得俄罗斯沿着东方式的政治专制方向发展,这一切使得俄罗斯在某种程度上游离于西方文明体系之外。

第二节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统一欧洲的力量

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的统治地位

基督教及其教会在中世纪居统治地位的事实是毋庸臵疑的,无论是政治、社会、思想、还是文化领域都由基督教思想主导。基督教及其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这一地位是基督教发展历史的必然。

首先,在罗马帝国尚存的4世纪末和5世纪初,基督教教会就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的信仰,它已是一种有着完善组织的机构。

早在欧洲封建化过程之前,基督教便已深入社会,成为罗马帝国消亡后,中世纪欧洲社会实际存在的唯一具有权威和影响力的势力。

从人文主义观点出发,基督教及其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统治的确是一种不幸,神权思想甚嚣尘上,人性受到压抑,思想受到禁锢,社会愚昧无知,停滞不前,文学艺术活动受到限制,特别是中世纪后期异端审判庭的存在和罪恶更是反映了教会的黑暗和愚昧的一面。

然而,基督教及其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存在并非只有消极的一面,事实上,它对中世纪欧洲的正面积极贡献与负面消极危害一样巨大。正确认识基督教及其教会在中世纪的作用对于把握西方文明的精髓有着重要意义。

客观地说,在古代文明被毁之后,是基督教实际负起了(严格地说也只有基督教才能负起)在欧洲“从头做起”的重新建设文化的任务。

日耳曼人的特征

日耳曼人作为西方世界的主体民族,其特征对西方文明发展的走向是至关重要的。

日耳曼人因此培养出了一种对个人自由和独立感到快乐的特征。这显然是一种热爱自由的情操。

古典文明中的自由

古典文明中所说的自由,无论是在近东文明,还是在古希腊—罗马文明,主要指的是政治上的自由,公民的自由。在那种文明中生活的人不是为自己的个人自由而奋斗,而是为他作为公民的自由而斗争。

西方人与这个世界舞台上的其他人群相比,具有更为乐观、更富有活力、更愿意进行尝试和冒险的精神很可能就是来源于此。

骑士制度

骑士制度是中世纪西欧造就出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的存在对近代欧洲人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生一定影响,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插曲。

骑士制度的来源

骑士制度源于西欧的采邑制和封军封臣制,最早出现在法兰克王国时代。

12世纪前后,西欧骑士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期,骑士的地位

和尊严都有所加强。

“骑士精神”

骑士制度在中世纪造就了一种所谓“骑士精神”,以效忠主人、勇敢顽强、注重荣誉、保护弱者、护卫基督教、尊崇女性等为特征。

第三节文明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塑造

日后发展起来的西方文明的许多方面是在中世纪,特别是在11—14世纪文明成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中世纪语言、文学

语言

中世纪是欧洲各国民族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的形成时期。拉丁字母成为西方众多语言的共同拼写字母也与中世纪的

发展紧密关联。中世纪盛期以来,这些“土语”得到较大发展,在中世纪结束前后走向规范化,成为取代拉丁语的各国民族语言。

文学

宗教在中世纪社会占据的主导地位使得中世纪的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成为自然。

1、宗教文学

教会倡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严格讲,是对《圣经》有关内容的演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

基督教文化的精髓及其思想价值

基督教文化的精髓及其思想价值 刘玉汉语国际教育16207302 基督教文化在近代西方文明崛起的征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基督教文化的载体——圣经则是西方人灵魂的导航。可以说,不了解《圣经》,就不可能理解基督教文化乃至西方文化。下面将从原罪说,救赎说、博爱、理性、个性、契约精神浅谈基督教文化的精髓。 未查阅相关论文的时候,对圣经中的“原罪说”理解地太片面。以为人类有罪仅仅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得罪了上帝,为了赎罪,人类必须忍耐,博爱,求得上帝的原谅,进而进入天堂。阅读众多相关论文之后,原来“原罪说”的内在意义非同一般。所谓“原罪说”就是人类理智和智慧的发现。因为人类吃了禁果,变得有理性有智慧,能够主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也因为此人类从此不再天真快乐、无忧无虑。既然人类找不到出路,就需要上帝带领他的子民摆脱人世间的痛苦,进入极乐世界。人类是上帝的子民,在上帝眼里,人人平等,人人都是他的子民,都应该得到救赎。在《圣经》我们可以看到,该隐和大卫犯罪后得到原谅;耶稣让没有罪的人用石头打一个荡妇,没有罪的人逃掉,荡妇也得到了重新做人的机会;在很多西方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逻辑和思想。根据《圣经》的描述:“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是没有。”只有伪善的法利赛人才以“义人”自称。在《新约》的希腊文原文中,“罪恶”由7个不同的词语来表示:未达目的为有罪,铁倒离弃为有罪,愚昧无知为有罪,不从神命为有罪,越过界限为有罪,违背法律为有罪,不尽本份也为有罪—这几乎涵盖了人类的一切行为。总之,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人们进亦有罪,退亦有罪,福亦是罪,祸亦是罪。不必说约伯的罪心,彼得、雅各和约翰的罪性,即使是耶稣本人,也并非没有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因而,人人都有罪,都需要修行,需要清楚认识人性,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上帝的原谅。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基督教文化的个人性很强。《圣经》关心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可感的、生活着的个人。《圣经》对个人的境遇、情感的真切关注,充满了人情味。这样,《圣经》个人性特征不仅帮助任何时代的人从中找到共鸣,找到问题的出处和解答的可能,也向世人提供了重要的生活指引。而且,这种指引不光是道德情感的,也是行为和实践上的。至此可以说,《圣

《西方文化史》- 挫折时期讲义课件:第六章 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

第六章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 随着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西方社会进入了中世纪。一般认为到15世纪时中世纪结束,长度大约为1000年。 长期以来,中世纪在许多人眼中是“黑暗”的代名词,故中世纪又被称为欧洲的“黑暗时代”。 中世纪——承上启下、造就欧洲社会和民族的时代 1、欧洲大陆历史的真正起始 对于以西欧为主体的西方社会而言,中世纪应该被看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发展阶段,是欧洲大陆历史的真正起始。 3、被称为“欧罗巴”的独特文化特征的形成 被今人称为“西方文明”的文明终显其雏形,希腊——罗马传统、犹太—基督教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经过近千年中世纪的

整合终于形成了一种为西方人所集体认同的文明样式——西方文明。 3、古典时期所未曾有过的成就 中世纪还取得了古典时期所未曾有过的成就:大学、银行、议会制度、哥特式艺术和市民文学无不诞生于中世纪。 4、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为重要的是中世纪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历史:千年的进程 欧洲的动荡 从公元3世纪起,欧洲就发生了民族大迁徙,即历史学家所说的“蛮族的入侵”。 中世纪的欧洲在日耳曼等民族征服了罗马之后的最初两三百年中一直处于动荡和迁徙状态。

公元800年是中世纪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代,法兰克王查理大帝从教皇手中接过了皇冠,这一极具象征性的动作表明基督教在西欧社会占据的统治地位,以及西方第一次在罗马帝国垮台之后统一在同一个政权的权威之下。 然而,查理大帝死后,他的三个孙子各霸一方,分庭抗礼,形成了后来的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的疆域,欧洲再次分裂。 在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及其继承者时期,教皇向一切世俗统治者挑战,基督教教会的权力通过教会法达到了极限。 社会结构 中世纪最初几百年西欧(当时的东欧尚在未开化之中)的社会结构除了国王和主教外,主要由两个阶层组成:贵族(又称封建领主)和农奴。庄园制似可视为欧洲封建制度——领主制——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古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异同

古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异同 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同属于西方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都是民族文明的长期积淀,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相互贯通的,然而,又各有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从文化的起源上: 古希腊文明起源于最早的希腊,希腊是城邦制,各城即是独立的奴隶制国家,没有统一的政体。因此,希腊文明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民族,包括雅典文明、特洛伊文明、斯巴达文明等等。同时,由于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紧邻地中海和爱琴海。因此,古希腊文明又称海洋文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造就了古希腊人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最早表现出了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和思考。 其产生是遵循客观规律、随着社会发展自然而然产生的。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为群众运动产生的,强调耶稣的恩典教化人民,信仰“因信称义”,主要是为麻木人的本能意识,是统治人而采取的一种政治手段。和古希腊文明相比,具有一定的人为性、目的性、手段性以及政治性。 二、在对待人性上: 古希腊人的自由奔放、独立不羁追求个体的本位意识,这在古希腊神话中得到最好的诠释。众神之主宙斯风流成性,天上、凡间,他的子女众多,要么是天上的神,要么就是人间的大英雄,他在对待人的情欲上,持有放纵的态度。其妻赫拉,具有世俗女人强烈的嫉妒心,很符合人的本性。 基督教文化宣扬禁欲主义,人所作的一切,都必须符合基督教义:原罪说。因为人生来就有罪,因而必须赎罪,而放纵情欲就违反了教义,因而必须虔诚悔过。 当然,二者在相互区别的同时,又有必然的联系,即相似之处,二者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二者的互补性。 一、古希腊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在基督教思想体系创建和确立的历史时期,它受到过许多思想学说的影响,其中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斯多葛派哲学家的思想学说,对它的影响很大。 西方思想传统中数学与神学的结合,起源于毕达哥拉斯,尔后,成了基督教哲学的特征之一,并且标志着信仰与推理的密切结合。 与毕达哥拉斯不同的是苏格拉底的善德说。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和真正的幸福是一致的,如果一个人不节制、勇敢、聪明和正直,就不会幸福。”这种观点,对基督教有关自然美德与超自然美德的区别及其“谨慎、正义、勇敢、节制”四大美德的提出,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除此之外,柏拉图哲学还在理念观、回忆说、灵魂不灭论和世界等级模式方面影响到基督教的观念体系。比如理念,他认为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外的实体,这种神秘而永恒不变的理念是一些个别事物的“范型”,而个别事物则是不完善理念的“影子”和“摹本”。再比如理性,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就代表着理性,体现“智慧”,应作为统治者,因此,就有“哲学王”学说。他视“哲学王”由金子所造,等级最高,具有“静观冥想”的思想境界。 总之,柏拉图在他的哲学中所阐述的神的单一性与永恒性,以及神的至善观念和灵魂得救观念等思想,在以后都成为基督教神学理论上的最重要论据之一。所以,基督教早期思想家把柏拉图称为“说希腊话的摩西”或“犹太化的哲学家”。

中世纪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对基督教文 化的影响 摘要:9世纪以后,大量的古希腊和阿拉伯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阿拉伯文化进入基督教世界并对基督教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在阿拉伯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中,阿拉伯文化保存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阿拉伯哲学对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还促进了中世纪大学的理性精神的形成。阿拉伯著作传入基督世界还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因素以及大学的教材,同时带来的还有阿拉伯文化中自由解释《圣经》的思想意识。这样,阿拉伯文化凭借翻译运动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基督教文化;影响 在西欧的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力是毋庸置疑的,整个西欧的文化无不透露着基督教的气息。但就在这一时期,

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其中,阿拉伯文化就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翻译运动这一途径实现的,主要的翻译中心是两个:西班牙和西西里。西班牙是基督教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汇合点,而西西里在9世纪之前一直由阿拉伯人统治,后在1091年被基督教诺曼人征服后才进入基督教世界的范围。1在古典著作从希腊文和阿拉伯文被翻译为拉丁文之后,基督教文化在很多方面受到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浅析阿拉伯文化对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 一 12世纪,在西班牙的托莱多大规模的古典著作被系统地由阿拉伯文译成了拉丁文,这样古希腊时期的大量经典诸如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得以被中世纪的西欧熟知,从而将古希腊的哲学带入了基督教文化。 1伊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上卷,333页。

跨文化交际的ppt总结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是由全球化引起的 交通和通讯系统的发展(缩短旅游时间,电视网络,互联网,国际电影业) 国家间的文化迁移(多元文化主义) 新经济领域(跨国公司) 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有限的自然资源、污染、国际冲突) 二、文化是什么 (一)文化的定义 1、《简明牛津词典》:文化是“艺术和被集体视为人类智慧成就的其他表现形式”。 2、从人类学的角度定义文化:文化是“一个特定时代或民族的风俗、文明和成就”。 3、(霍尔,1983)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信仰、习俗、价值观、行为、制度和交流方式的总和,这些都是在 一个可识别的群体中被共享、学习和代代相传的。” 4、1871年爱德华·泰勒爵士的定义(第一次使用这个术语):"这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5、Kroeber and Kluckhohn (1952) 克罗伯和克拉克洪。 文化由显性和隐性的模式组成,是通过符号获得和传递的行为,构成了人类群体的独特成就,包括在人工制品中的体现;文化的本质核心是由传统的(即历史的派生和选择的)思想,尤其是它们所依附的价值观所组成的;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6、Porter & Samovar 波特和萨莫瓦尔 “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态度、意义、等级、宗教、时间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物质对象和财产的积累,这些都是一群人通过个人和群体几代人的奋斗过程中获得的。”—《跨文化交际读本》 7、文化的内容“是文学、美术、音乐、哲学、科学这一类的事。”-陈独秀 8、“文化是生活的样法。”“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梁漱溟 9、“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 育、科学等。”-《现代汉语词典》 (二)文化的基本功能 1、文化使一切都变得容易。为人、事、提供意义——减少生活的混乱;为我们提供结构——适应我们 的世界所必需的技能和规则。 2、亚伯拉罕·马斯洛--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特殊方式。 生理需求-安全-归宿感-尊重-自我实现 (三)文化的特征 1、文化适应:文化是后天有意或无地习得的。事实上,文化不是天生的感性,而是后天习得的。 2、文化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文化是冰山。 (1)显性的-做事方式。行为、传统、人工制品-建筑物衣服艺术品等。 (2)隐性的-思维方式。信仰、态度、看法、价值观念。 3、文化是可以改变的。有必要认识到文化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它们在事件的影响下,通过与其他 文化的接触不断地变化和演变。文化通过三种最常见的机制发生变化:创新、传播和文化适应(灾难)。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汇总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 杨园中学金武英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是中学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阐述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会。通过史料阅读、分析让学生理解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成为一切反动势力的代表。本节课是世界史的内容,涉及到宗教文化,宗教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难以把握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主阅读、分析和理解的前提下,寻求同伴互助,在小组讨论中获得新知。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设疑导入——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课开始时,出示两组图片 一组:圣. 索非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另一组:圣. 彼得堡大教堂、徐家汇天主教堂 要求学生对两组教堂进行比较,并说出比较的方法。学生思考片刻,开始发表不同的看法。 一位同学说:“圣. 索非亚大教堂和圣. 彼得堡大教堂是一样的,巴黎圣母院和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一样的。”因为这位同学是从教堂的建筑外表来判断的。又有一位同学说:“四座教堂的屋顶上都有十字架,镶嵌的玻璃都是彩色的。”此时,对于更深层的比较就难了。这是,教师问了:在这些图片中,在你身边你有看到过类似的教堂吗?教室里一片哗然,议论开了,“看到过,去松江佘山看到过,尖顶的那种。”“类似圣. 索非亚大教堂看到过吗?”教师问,学生摇头了。教师接着问:“为什么这些教堂的顶部都有十字架?”学生一片茫然。 教师微笑着说:“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这些教堂都属于基督教。建筑风格的不同是由于基督教发生了分裂。流行于西欧的称天主教, 受罗马教皇管辖, 流行于

东欧的称东正教, 不受罗马教皇管辖, 基督教又是怎样分裂的呢? ……. ” 通过身边的建筑引入基督教的分裂,拉近宗教问题与学生的距离。问题层层深入,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扣住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调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同伴互助 学生已经了解了基督教的分裂,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人们的一切,以致最终以宗教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利用媒体,出示三段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举例、讨论和归纳。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提示相结合,使之的分析趋于精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优势互补。 教师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段话总结三段史料,加深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 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会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知识迁移,巩固内化 了解了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人们的一切,以致最终以宗教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后,如何分析十字军东征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师出示材料,提出问题。十字军的来历?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更接近十字军发动“圣战”的目的?为什么教会能在200多年时间里发动多次战争?东征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阅读材料,比较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能够把中世纪基督教会地位与发动的战争联系起来,不是就事论事来分析问题,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能很好利用比较法得出结论,并且对历史史实能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

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 【摘要】:本著以文化与文学影响的视角深入研究中国现代作家所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着重从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客观辩证地考察他们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或抵御,努力从他们的创作中寻觅探析基督教文化对他们的深刻影响。本著选择了鲁迅、周作人、许地山、冰心、庐隐、苏雪林、张资平、郭沫若、老舍、萧乾、巴金、曹禺、徐(?)、北村、张晓风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创作作具体深入的研究分析,分别通过疏理他们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寻觅他们创作中与基督教文化相关的蛛丝马迹,细致地探析基督教文化在他们的创作中各种表现,通过对他们作品的深入分析,研究基督教文化对他们的思想和创作的深刻影响,并努力从文学的视角研析《圣经》文本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在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具体深刻的影响,根据不同的作家对基督教文化的不同态度和不同选择,进行恰如其分的探究,努力道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在宏观的背景中,以微观的分析研究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现代作家深刻影响。该著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第一手资料,努力从对资料的疏理和分析中,在疏理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及其所受到的影响中,以文化学、比较文学、社会学、美学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以填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里的某些方面的空白。【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I206.6;B97 【目录】:前言10-13第一章引论:“彼岸之神的幻影”13-23第一节“把中国关得很紧的大门打开”13-15第二节“我们直接去敲耶稣自己的门”15-17第三节“我们应该于一切宗教中特别反对基督教”17-19第四节“须知基督教在文学中永远占着重要位置”19-23第二章鲁迅:“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23-31第一节“他的信仰是在哲学,不是在宗教”23-25第二节“犹太人钉杀耶稣的事,更应该看”25-27第三节“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27-31第三章周作人:“我不是基督教徒,却是崇拜基督的一个人”31-41第一节“觉得要一新中国的人心,基督教实在是很适宜的”31-34第二节“现代文学上的人道主义思想,差不多也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34-36第三节“妇女问题的实际只有两件事,即经济的解放与性的解放”36-38第四节“中国还未曾发见了儿童”38-41第四章许地山:“宗教当使人对于社会、个人,负归善、精进的责任”41-51第一节“育于神学宗教学的熏染中”41-43第二节“只求当时底哀鸣立刻能得着同情者”43-46第三节“人性在受窘压底状态下怎样挣扎”46-48第四节“以寓言和象征启迪我们的爱、信、勇气和智慧”48-51第五章冰心:“永远在你座前作圣洁的女儿”51-58第一节“潜隐的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哲学”51-53第二节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西方文化史与经典著作导读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一、基督教概况 基督教指以信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三大主要流派。截止2014年,全球总人口72亿746万,广义基督徒23亿7561.9万,注册22亿6582.4万,参加礼拜者15亿7123.5万;增长率1.32%,继续保持第一大宗教地位,但不及伊斯兰教1.81%增长率。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西方文化,现代西方社会的典章制度、节庆习俗、礼仪规范、思想信念,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根源。 二、宗教与文化 1、宗教与人的原始思维的关系 宗教是历史的产物。通常所谓宗教,就是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社会和人生,因而对之产生敬畏与崇拜。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标志是人开始制造生产工具,这是物质标志。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生命形式,还在于他有高级思维。任何一种动物为了自身的生存,都有经过几万年积累所形成的本能,但是人并不能满足于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而是还有精神活动。 2、宗教思想与理性的关系。 要探究宗教的起源,就必须探究人的意识的发生;在探讨人的意识的发生过程中就会发现,人类产生意识以后,在试图对周围世界加

以说明的理性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后来被称为“宗教”的观念,诸如“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等。从原始人的宗教意识产生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原始理性思维活动。古代人类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概括为后来称之为“宗教”的解释体系,它又反过来影响古代人类的全部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便形成了宗教与文化的必然联系。 3、基督教下的信仰与理解 西方神学史上,有一个中心问题始终存在:信仰重要还是理解重要?第一种是主张信仰为先,先有信仰,才有理解。 第二种是主张理解更为重要,只有理解才能信仰。其实就是要求对神学要有理性认识,在理性的基础上来信仰神。 三、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关系 1、基督教与罗马帝国 日耳曼人为建立自己的政权,需要有领地制度,需要有法律,还需要有法庭,有一批识字的文书来解释法律等等,这样,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便与新的法兰克统治者结合了起来。基督教会在罗马帝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典章制度、教会法规、主教审理诉讼纠纷等,都逐渐为法兰克统治者所继承,使基督教会与法兰克公国的关系日益紧密。 2、基督教与西方法律 基督教在法律方面继承了犹太教的经典。把罗马法复活而制订出国家法,以及随着廟品经济发展而逐新完善的民法,都出自这批法学家之手。由于罗马教廷培训了一批法学家来充当教廷官员,国王也开始培养自己的法学人オ来充当政府官员,这对欧洲政府机构的组成形式产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的主要成就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的主要成就 政治制度: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方进入了封建时代 封建采邑制度:围绕土地封授建立起的封君封臣制,封臣对领主必须效忠,同时还要担任军事方面的义务。 骑士制度:骑士是领主阶级的武装力量,用武力和战斗来维护封建领主的统治服务。骑士以“忠君、护教、行侠”为基本准则。 神学与哲学:神学支配哲学 奥古斯丁神学:中世纪前期基督教理论核心 《忏悔录》、《论幸福生活》、《基督教学说》、《论灵魂不朽》、《上帝之城》 经院哲学:在教会、修道院学校和大学中生存的哲学神学。 托马斯*阿奎纳:用亚里士多德学说改造神学理论的多米尼克修会的代表。 代表作:《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西方宗教史上证明上帝存在的五种方法:“因果律证明”或“宇宙论证明、”“目的论证明”或“自然神学证明”。 教育: 修道院:最早承担了中世纪教育机构的职能 学习内容:一类是所有人必修的“七艺”,二类是少数人深造的神学

文学: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宗教文学代表作品:奥古斯丁《忏悔录》、《论上帝之城》,法国圣徒传《圣徒列瑞行传》、《圣女列奥卡迪行传》 英雄史诗代表作品: 部落英雄史:盎格鲁-撒克逊《贝奥武甫》,日耳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冰岛《埃达》和《萨迦》,芬兰《卡勒瓦拉》 转型英雄史: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骑士文学: 抒情诗:流行于法国南部一带,以骑士和贵夫人恋情为主。 代表诗人:马卡布鲁、波恩鲁代尔、阿拉马农。 叙事诗:骑士为了荣誉或爱情进行冒险的故事 代表作品: 古代系统:《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 不列颠系统:英国《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法国《朗斯洛》、德国《特里斯丹和绮瑟尔特》 拜占庭系统:比较离奇 市民文学代表作品:《列那狐传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冲突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冲突 一、关于孝敬老人的观念冲突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老人何以在中国形成一种文化,备受中国人的重视?这是因为中国历史自古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历史,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者对财富的贪婪、剥削与占有,致使中国历朝历代的老年人在失去劳动能力之后无以生存,所以他们只有依靠子女来为其养老送终,其实作为老人的子女在被强者剥削之后,其家庭财富已所剩无几,赡养老人成为了子女生活的一大困难。于是大量的不肖子孙的出现,反过来促成了中国孝老文化的形成。 在基督教国家,基督教认为每一个人手中的财富都是上帝的,每个人手中的钱财只不过是上帝让他代为保管或使用;于是,这些国家认为贫富分化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的,与一个人的才能关系不大,正是这一理念促使基督教国家高额收税和大量收取征收遗产税,以减少贫富分化现象,更给予了青少年一个公平的事业起跑线。高额的税收,使这些国家为保障人的“生存权”打下了基础,于是高福利成为了老人养老的社会制度的一大特征。二、关于劳动观的冲突 孔老二的“学而优则仕”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从这一句话,我们就能体会到孔老二鄙视劳动者的本质,这也正是毛泽东深批孔老二的原因所在。所以中国人自古以不劳动能奴役他人为荣。再者,中国劳动者自古至今就认为自己的劳动是服侍“权力者”的,所以当权力者对自己不好之时,他们就开始了迷茫、愤恨。 基督教认为,劳动者的劳动是服侍上帝的,而不是服侍他人的,同时劳动是赋予人的一种义务,甚至工作岗位都是上帝赐予的。所以在一个企业之中,无论作为一个老板还是员工,他们都是服侍上帝的,他们通过老板、员工在上帝面前共同签署的协议,进行劳动分工,谁违背了这一协议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同时,在基督文化中,老板和员工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奴役谁的问题,他们都是在履行经上帝见证了的契约。 所以说基督教国家的员工更主动也更敬业爱岗。 三、关于自由观的冲突

美国文化论文浅谈基督教与美国文化

十字架与星条旗—— 浅谈基督教与美国文化 马克思·韦恩说:“美国是最世俗的,同时又是最信奉宗教的国家。”这句话看似矛盾,却恰恰说明了宗教在美国的独特面貌。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在美国有着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美国人独有的价值观和凝聚力,对美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受基督教的影响,超过了近代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基督教的思想和价值观影响所及,不仅在宪法和一般法上,也在整体文化之中,其影响程度是史无前例的。这里所说的“基督教”,主要就基督教三大派系而言,但是也包括一般西方文化而论。美国建国不过二百余年,但基督教却是与其建国源头密不可分,伴随其历史一路成长。 一、基督教在美国的发展历史 1、躲避宗教迫害的避难所 第一批移民主要是清教徒。迫于英国国教的打击和迫害,1620年,他们乘着“五月花”号(Mayflower)客轮漂洋过海来到这块“乐土”(the promised land),在普利茅斯建立了殖民点。他们笃信加尔文的“预定论”和“选民论”,恪守禁欲主义,富有开拓与务实精神,把严格自律的生活,勤勉的工作和对事业成功的不懈追求,视为对自己神圣信仰与职责的检验,梦想着在北美建立一个“圣经共和国”。 2、北美大陆上的蓬勃发展 美国早期广袤隔绝的地理环境为世界各地其他宗教派别的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北美成为各国教徒的避难所和新天地。然而,由于欧洲兴起的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主义传播到这里,导致民众宗教热情的衰落,也因此引发了旨在振兴教会的宗教大觉醒运动。这场运动始于18世纪20年代,一直持续到19世纪30年代,它培养了北美的宗教宽容气氛,同时也强化了北美殖民一体化的概念。运动期间,传教士的巡回布道打破了不同教会宗派之间的封闭状态,在激起民众宗教热情的同时,也使“上帝选民”的观念深入人心,唤醒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3、上帝与政权之争 然而,独立战争使得北美各教派之间产生了分裂,并且在战争结束后,没有任何一个教派能够在整个联邦中确立统治地位。这时,杰斐逊和麦迪逊率先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的理论,并推动第几页宗教自由法案于1786年在弗吉尼亚通过,这位今后美国处理宗教信仰问题开了一个良好先例。从此美国走向了“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的政教分离的国家,至此上帝与政权的纷争平息下来,并且两者分别蓬勃发展。 4、宗教在现代社会依然不可撼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宗教面临着诸多来自科学的考验。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直接对上帝创造万物提出质疑,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始质问《圣经》上所述的若干史实,社会学家更倾向于把宗教看成一种社会现象。进化论与基督教教义的搏斗看似胜负分明。然而,20世纪的美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而后又接连卷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等等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现实中,无所适从的教徒也发生了改变——他们将宗教与社会使命结合起来,把战争与和平、社会经济、民主人权、劳动就业等一系列问题置于议程之中,塑造为关注教徒内心世界、建立社会公正秩序的形象。在科学观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上帝却为教徒提供一种意义感和归宿

如何看待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如何看待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 摘要: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流行着“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从启蒙运动以来更与宗教和科学、信仰和理性之间对立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于是,中世纪逐渐成为了愚昧、野蛮和黑暗的代名词,成了古代和现代两个高峰之间的低谷地带。随之中世界的基督教文化业便成为完全全排斥科学与理性的盲目的信仰主义,一直遭到唾弃和否定。而身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还其原本面目。 关键词:中世纪黑暗时代基督教文化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人性 正文:一.何谓中世纪 从西文词源上来看,“中世纪”的意思是“中间的时代”;从时间内容上来看,中世纪是“古代和近代之间的一个时代”通常人们吧它的开端确定在民族大迁徙,约375~568年,又或者是罗马世界帝国的崩溃476年。而15世纪到16世纪的转折被看做是它的终结。从世界观和宗教的角度看,中世纪是随着18世纪的启蒙运动而结束的。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是“中世纪”一词最早是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所使用。其中“中”这个词,被意味着是处在古典文化和比昂多所处时代的文化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低谷。“中世纪”一词在文化学上所包含的贬义清晰可见。 二.黑暗时代的定位 “黑暗时代”是早期基督教徒首创,意指耶稣降生之前的人类时代。但在千余年后,这个词却被人文主义用来形容表述基督教去的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据说,最先使用该词的便是加意大利有着“人文主义之父”誉称的彼特拉克。彼特拉克吧人类历史划分为两部分: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前的时代为古代,此后直到他自己的时代为“近代”。只有古代,特别是罗马时代才是光明的时代,而“近代”则是野蛮落后,不值一提。此后,人文主义思想家们面对东方的阿拉伯文化和拜占庭文化,特别是面对面对重新发现的光辉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对公元6世纪以来中世纪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满,把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经院教文化,特别是它的粗陋的语言风格和讲话的逻辑形式斥为“野蛮的”,尤其是天主教会奉行文化专制禁锢思想扼杀异端的做法,更是他们吧中世纪视为一片黑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过分太高古人,贬斥中世纪的思想倾向。而后的启蒙主义

基督教与文化

基督教与文化 作者:Jerry Solomon Jerry Solomon 是field ministries 的经理和Probe Ministries 的"Mind Games" College Prep 之统筹者,他由Criswell College 取得圣经研究学士学位(一 级荣誉)和历史、神学硕士学位,他也在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Canal Zone College, and Lebanon Valley College, Pennsylvania 进修过。 译者:余创豪 美国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心理学博士,专门的范畴是测量、 统计、研究方法论(measurement, statistics and methodological studies ),亦是同校哲学博士班候选人,专门于科学哲学。 现于Cisco Systems 任职心理测量师。 在二十世纪末期,美国福音派人士发现他们处身于一个多样化、多元化的文化里面,许多思潮互相竞争,为要得到人们的注意和拥戴,这些思想、哲学、世界观是哲 学和文化转变的产品,而这些转变为我们的文化下定义。举例说,多元主义的意思是所有世界观都是正确的,相反于这种意见是不能容忍的;世俗主义占据着支配的 地位;绝对的东西再不存在;事实只能在科学领域中陈述,而不是在宗教中;基督教福音派变成了只不过是在多元之中一样麻烦的怪东西。因此,很明显西方文化正 在承受着苦楚;他病了。Leelie Newbigin 是一位学者和曾经在印度宣教的传教士,为了强调以上这点,他发出一个刺激人去反思的问题:「西方可以悔改归信吗? 」[1] 这问题引导我们进入另一个问题:一个基督徒应该怎样去回应这个情况呢?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环绕着我们身边的文化呢? 由于「文化」这个术语在这讨论中占据着中心的地位,故此这需要特别留心和清楚定义,虽然这名词背后的概念十分古老,而且经常在不同背景下使用,其真正含义 是难以捉摸和常想使人混淆的,文化并不是生活中某个水平,有时候这个水平被称为「高等文化」,肯定地说,这是文化定义不可缺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焦点所在 。举例说,在很多人的思想里面,艺术经常地被当为文化的标记,在大多数情况下,高等文化的这部分与其他文化部分存在着质素上的差别,但这种分野并不是我们

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 论文

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 ——在当代流行之原因及其积极作用 摘要:本文开篇通过列举生活的例子简述基督教文化在当今社会盛行,然后分析基督教在宗教影响普遍削弱的今天仍能有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的原因,再分析了基督教对人们思想、生活的影响,基督教存在的积极意义,最后总结我们对待基督教应有的态度。 关键词:基督教当代原因积极作用 现今社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周遭的一切,也许你不曾留意,但其实或多或少都有基督教的缩影。例如基督教的教堂因其建筑之美和宗教美丽成为人们热衷的旅游地;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他们的新生儿选择“教父”、“教母”;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男女选择在教堂,在牧师的主持下举行婚礼;“Oh,my Jesus”“God bless you”等英文口头语的广泛使用等等。 尽管我们不是基督教的信徒,并不信奉上帝和耶稣,但在不经意间,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处世态度、生活习惯等已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通过高新技术和现代媒体的传播,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基督教这一宗教文化的代表的西方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在中国,尤其是年青一代,更是视基督教的为“潮流”的宗教。而放眼世界,基督教的发展并没有因为科学的诞生和进步而停滞,15亿至21亿的基督教教徒,足以说明基督教现今的繁荣。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犹太教的地区诞生,继承希伯来圣经作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至今历经了两千年的风雨。在这漫长而动荡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基督教分化为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教派,但基督教仍然发展成与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那么,为什么基督教能历经风雨而不倒,在现代拥有如此重要的社会文化地位呢?为什么基督教会成为今天“流行”的宗教,令许多人为其着迷,趋之若鹜呢? 首先,“综观现代西方基督教的发展,传统的基督教轮番受到了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怀疑主义、科学主义、思辨唯心主义、历史批评、进化论、逻辑实证主义等等的挑战,相继被理性宗教、自然宗教、基督教唯心主义、新教自由派神学等所代替。”①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一样,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区域差异、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它有不同的解读,同样,人们对它也有不同程度的怀疑和诘难。基督教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在一次又一次世俗的审问和批判中,因为吸收了各种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思想,对其教义作了适当的顺应潮流的改变,因而屹立不倒。现代的基督文化,吸收了百家之长而更显先进性。 其次,现代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为基督教文化得以传播与扩张的提供了技术载体。作为21世纪新人类的我们,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从纸质的报纸、杂志、专著中获得外界的信息,互联网的兴起,让我们可以直接观看外国的电视电影节目,浏览当地的更“原风味”的各类网站,有更多机会与国门外的人们交流,获得许多关于西方的第一手信息。而且,随着人们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外语能力越来越强,“翻译的作品”已经不能满足他们,而通过读外文的原著作品,人们能更直观更客观地接收西方文化,当然,也能接触到与西方文化密不可分的基督教文化。 最后,渗透基督教思想的相关影视、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因其趣味性、独特性、启发性等魅力因素而吸引许多人的关注,当中的基督教文化思想便潜移默化植入人们的脑海中,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美国大片常见的英雄与坏人的对决,如《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中,以狮子阿斯兰和人类露西为善良代表的一方,通过重重艰苦最终打败了邪恶的白女巫,电影中善与恶的对立映射了基督教文化中上帝与魔鬼撒旦的斗争,上帝所代表光明正义的一方终将战胜黑暗邪恶。通过现代的CG技术和宏大的拍摄场面,加上典型斗争式的过程和喜剧式的结局,所制作出来的大片,每年吸引世界上无数影迷观看,此时,电影

跨文化交际课件word版

Unit 1 introduction 一.文化 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流是流动着的文化----W.B. Pearce, 1994. 背景:长期以来,文化被认为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被笼统地当作“生活方式”,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积淀物,价值观念体系,众多规范,乃至艺术,政治,经济,教育,修养,文学,语言,思维的总和。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所为,所觉的总和。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It is said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150 definitions about culture. “Culture may be defined as what a society does and thinks”(Sapir, 1921) “Culture is man’s medium, there is not one aspect of human life that is not touched and altered by culture. This means personality, how 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including shows of emotion, the way they think, how they move, how problems are solved, how their cities are planned and laid out, how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unction and are organized, as well as how economic and government systems are put together and fuction.” (E.T. Hall,1959) “A culture is a collection of beliefs, habits, living patterns, and behaviors which are held more or less in common by people who occupy particular geographic areas” (D.Brown, 1978) 文化的特性: 1). 文化是由人们的内隐和外显行为组成的。内隐是文化的规则性;外显表现为人们的 交际行为。 2). 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 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世界观,价值观等文化核心成分,会像电脑 程序一样为人们编制交际行为的内容和方式,因此世界观,价值观被称之为文化实体,民族性格。 4). 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可以被理想的推定出现在某一社会或群体的所有成员 的行为之中。这样,我们就有了诸如中国文化,美国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提法。 5). 文化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其产物就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群体民族中心主义是人 类在交际过程中,无意识的用自己的文化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其结果是:自己的行为被无意识的被认为是正确的。因此,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会导致交际失误,严重时会带来文化冲突。 E.T. Hall has pointed out : “Culture controls behavior in deep and persisting ways, many of which are outside of awareness and therefore beyond conscious control of the individual.” Therefore, culture can be viewed as an iceberg. Nine-tenths of an iceberg is out of sight (below the water line ). Likewise, nine-tenths of culture is outside of conscious awareness, which is called “deep culture”. 文化的深处时常并不是在典章制度之中,而是在人们洒扫应对的日常起居之间。一举手,一投足,看似那样自然,不加做作,可是事实上却完全没有任意之处,可以说都受着一套从小潜移默化中得来的价值体系所控制。在什么场合下,应当怎样举止,文化早替我们安排好,不必我们临时考虑,犹豫取决。愈是基本的价值,我们就愈是不假思索。行为是最不经意的,也就是最深入的文化表现。(费孝通:美国与美国人) 6). 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二.交际 交际(communicate)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commonis是common 的意思。很明显,交际这一概念与“共同”(commonness)密切相关,即“共同”或“共享”是交

跨文化交际的ppt总结

跨文化课程重点总结 第一课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是由全球化引起的 交通和通讯系统的发展(缩短旅游时间,电视网络,互联网,国际电影业) 国家间的文化迁移(多元文化主义) 新经济领域(跨国公司) 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有限的自然资源、污染、国际冲突) 二、文化是什么 (一)文化的定义 1、《简明牛津词典》:文化是“艺术和被集体视为人类智慧成就的其他表现形式”。 2、从人类学的角度定义文化:文化是“一个特定时代或民族的风俗、文明和成就”。 3、(霍尔,1983)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信仰、习俗、价值观、行为、制度和交流方式的总和,这些都是在 一个可识别的群体中被共享、学习和代代相传的。” 4、1871年爱德华·泰勒爵士的定义(第一次使用这个术语):"这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5、Kroeber and Kluckhohn (1952) 克罗伯和克拉克洪。 文化由显性和隐性的模式组成,是通过符号获得和传递的行为,构成了人类群体的独特成就,包括在人工制品中的体现;文化的本质核心是由传统的(即历史的派生和选择的)思想,尤其是它们所依附的价值观所组成的;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6、Porter & Samovar 波特和萨莫瓦尔 “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态度、意义、等级、宗教、时间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物质对象和财产的积累,这些都是一群人通过个人和群体几代人的奋斗过程中获得的。”—《跨文化交际读本》 7、文化的内容“是文学、美术、音乐、哲学、科学这一类的事。”-陈独秀 8、“文化是生活的样法。”“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梁漱溟 9、“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 育、科学等。”-《现代汉语词典》 (二)文化的基本功能 1、文化使一切都变得容易。为人、事、提供意义——减少生活的混乱;为我们提供结构——适应我们 的世界所必需的技能和规则。 2、亚伯拉罕·马斯洛--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特殊方式。 生理需求-安全-归宿感-尊重-自我实现 (三)文化的特征 1、文化适应:文化是后天有意或无地习得的。事实上,文化不是天生的感性,而是后天习得的。 2、文化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文化是冰山。 (1)显性的-做事方式。行为、传统、人工制品-建筑物衣服艺术品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