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

《探究向心力》说课

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6节《向心力》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具有承前启后在作用?对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延伸,对后是圆周运动的应用,以及为万有引力做知识储备?

(二)教材设计思路

课本用向心加速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从理论推导向心力表达式,再利用课本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这个实验虽简单直观,但是实际操作困难,物理量难测量?

二?物理核心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从事实经验出发,推理猜想,再用实验验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得出结论?

(一)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

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

(二)科学思维: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

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三)实验探究: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

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

1

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学生感受向心力和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

(二)教学难点

学生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从理论上推出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对数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已经熟练掌握?学生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向心加速度公式,从理论上推导出向心力表达式

2.学生能力层面:学生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已经掌握用EXECL软件处理数据,合理选择变量,拟合图像的方法,初步具备探究实验的能力

(四)实验方法

定性关系实验:感受向心力

定量关系实验:自制创新教具——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图1)

2

《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教案(2)

向心力的实例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 的向心力。 2、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3、引导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有关向心力知识分析实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向心力的基础知识。 4、熟练掌握应用向心力知识分析两类圆周运动模型的步骤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辨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运用启发式问题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动机;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建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是由某几个力的合力提供的,而不是一种特殊的力;找出向心力的来源,理解并掌握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提供向心力,能用向心力公式解决有关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 难点:火车在倾斜弯道上转弯的圆周运动模型的建立;临界问题中临界条件的确定。 教学方法 讲授、分析、推理、归纳 教学用具 CAI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在上课之前先问一下我们班有没有溜旱冰的同学?(有),那么请问你在溜旱冰转弯是有什么感觉?你想安全或快速转弯,你将怎样滑?(引导学生)要弄清楚这些问题。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新课教学】: (一)、实例1:转弯时的向心力分析 课件模拟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提出问题: (1)、火车受几个力作用? (2)、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 (学生观察,画受力分析示意图) 师生互动:火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及摩檫力,其合力为零。 过渡:那火车转弯时情况会有何不同呢? 课件模拟平弯轨道火车转弯情形,提出问题: (1)、转弯与直进有何不同?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有关向心力创新实验的研究 新人教版必修2

有关“向心力”创新实验的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验教学的创新对展现物理学科特色和功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堂好的物理课决不能少了一个或几个精彩的物理实验,具有创造性的实验会让一些看似枯燥的内容立刻变得生动无比,让人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欣然接受。 圆周运动是同学们比较熟悉但又难以准确把握的一种运动,尤其对向心力的定义、作用、大小及来源缺乏形象直接的实验体会。在这里我对有关“向心力”的常规实验做了一些改进及补充。 一、小试身手——简易水流星表演:本实验能轻易打破同学们源于对生活印象的错误“前概 念”。 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装砝码的透明塑料小桶,为了看得更清楚给小 桶加注滴有红墨水的自来水,然后用手捏住细线的一端,抡动细线使 小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现象表明速度较快时,水不会流出来。 如果让细线加长一些,则抡动的频率可以减慢一些。操作非常简单, 每个学生都能轻易完成,该实验使每个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去探究水为 什么没有洒出来,这为讲解向心力的作用作了铺垫。 二、展现“绝技”——神奇剥鸡蛋术:本实验富有趣味性,给人 多种感官刺激和愉悦,耐人寻味。 在看电影《天下无贼》时,我们对刘德华扮演的大盗神奇的 剥鸡蛋表演叹为观止,以为这肯定是电影特 技,生活中不可能完成。殊不知我们凡人也能练就“神偷”一样的绝技,只要注意技巧就行了。找一个大“肚子”而小口径的玻璃杯(塑 料杯也行),把一熟鸡蛋放入杯中,手握杯口迅速地向怀抱内沿螺旋 线移动杯子,边移动边倒转杯子,然后继续快速转动手腕使鸡蛋沿杯 壁运动,我们可以听到鸡蛋壳与杯壁碰撞时悦耳的交响乐,接着就能 享受已剥了壳的鸡蛋了。 三、自制教具——化繁为简,直达目标: 自制系列(一):本教具克服了实验室大部分仪器只能定性研究向心力的缺点,能直接读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的向心力,并可计算出小球所需的向心力大小,定量验证向心力公式。 制作材料:直径20厘米的三合材料圆板(有机玻璃材料更好),自制带洞铁管轴,手摇离心 转台,带洞小球若干,尼龙绳,测力计一个,滑轮两个,秒表,方形木板

鲁科版物理必修二第四章 第3节 向心力的实例分析

第3节 向心力的实例分析 一、转弯时的向心力实例分析 1.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所受静摩擦力提供转弯所需的向心力。 2.火车(或汽车)转弯时,如图4-3-1所示,向心力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 向心力 F =mg tan θ=mv 2 r ,转弯处的速度v =gr tan θ。 图4-3-1 图4-3-2 3.飞机(或飞鸟)转弯受力如图4-3-2所示,向心力由空气作用力F 和重力mg 的合力提供。 二、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实例分析 1.汽车过拱形桥

2.过山车(在最高点和最低点) (1)向心力来源:受力如图4-3-3所示,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图4-3-3 (2)向心力方程 在最高点:N +mg =m v 2 r ,v 越小, N 越小,当N =0时v min =gr 。 在最低点:N -mg =m v 2 r 。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火车转弯时的向心力是火车受到的合外力。(×) (2)火车以恒定速率转弯时,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汽车,其向心力保持不变。(×) (4)汽车过拱形桥时,对桥面的压力一定大于汽车自身的重力。(×) (5)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大小。(√)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假定你是一个铁路设计的工程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为火车转弯提供向心力? 提示:要根据弯道的半径和规定的行驶速度,确定内外轨的高度差,使火车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几乎完全由重力G 和支持力N 的合力来提供。 (2)如图4-3-4所示,滑冰运动员转弯时为什么要向转弯处的内侧倾斜身体?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

《探究向心力》说课 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6节《向心力》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具有承前启后在作用?对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延伸,对后是圆周运动的应用,以及为万有引力做知识储备? (二)教材设计思路 课本用向心加速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从理论推导向心力表达式,再利用课本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这个实验虽简单直观,但是实际操作困难,物理量难测量? 二?物理核心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从事实经验出发,推理猜想,再用实验验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得出结论? (一)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 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 (二)科学思维: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 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三)实验探究: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 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 1

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学生感受向心力和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 (二)教学难点 学生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从理论上推出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对数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已经熟练掌握?学生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向心加速度公式,从理论上推导出向心力表达式 2.学生能力层面:学生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已经掌握用EXECL软件处理数据,合理选择变量,拟合图像的方法,初步具备探究实验的能力 (四)实验方法 定性关系实验:感受向心力 定量关系实验:自制创新教具——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图1) 2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本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 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徐婷婷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及油膜法测分 子直径班级物理092班姓名徐婷婷学号09180212 实验日期20xx/3/29 同组人张丰蕾 一、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 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 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 (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1. 安阻法 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由闭合电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实验课题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实验目的 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只需测出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x,y 由x=V0t y= 得:V0=x 器材斜槽、白纸、图钉、木扳、有孔的硬纸卡片、小球、重锤线、米尺 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木板上。 2.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点O的切 3.线水平。在纸上记录O点, 4.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 5.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 6.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 7.调整卡片的位置, 8.使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 9.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的缺口上点个黑点, 10.这就记下了小球平抛的轨迹通过的点。多次实验,

11.描下多个点。 12.用平滑的曲线将小球通过的点连接起来, 13.就得到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14.以O为圆点, 15.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 16.从曲线上选取A、B、C、D四个不同 17.的点, 18.测出它们的坐标, 19.记在表内。 根据公式v0=x 求出每次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再求出V0的平均值。 实验记录 X(米) y(米) V0(米/秒) V0(平均值) A B C D 实验分析 1.实验注意点: a.固定白纸的木板要。 b.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未端的。 c.小球每次从槽上滑下。

d.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该位置作为。 2.实验误差: (1)计算小球初速度时应在轨迹上选距离抛出点稍远一点的地方。 (2)木板、斜槽固定好后,实验过程中不改变位置。 实验 练习 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已测出落下的高度h与对应的射程x如下表,则物体平抛初速度为。(g=9.8m/s2) h (m) 5.00 11.25 20.00 24.20 x (m) .为什么实验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 答: .请你依据平抛运动的实验思想,自己设计一个测定玩具手枪子弹速度的方法。 (1)器材: (2)步骤: (3)手枪子弹速度V0= 。(用字母表示)

高中物理有关向心力创新实验的研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论文所属学科:物理(理科) 题目:有关“向心力”创新实验的研究 有关“向心力”创新实验的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验教学的创新对展现物理学科特色和功能 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堂好的物理课决不能少了一个或几个精彩的物理 实验,具有创造性的实验会让一些看似枯燥的内容立刻变得生动无比,让人 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欣然接受。 圆周运动是同学们比较熟悉但又难以准确把握的一种运动,尤其对向心力的定义、作用、大小及来源缺乏形象直接的实验体会。在这里我对有关“向心力”的常规实验做了一些改进及补充。 一、小试身手——简易水流星表演:本实验能轻易打破同学们源于对 生活印象的错误“前概念”。 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装砝码的透明塑料小桶,为了 看得更清楚给小桶加注滴有红墨水的自来水,然后用 手捏住细线的一端,抡动细线使小桶在竖直平面内做 圆周运动。现象表明速度较快时,水不会流出来。如 果让细线加长一些,则抡动的频率可以减慢一些。操作非常简单,每个学生都能轻易完成,该实验使每个学生不由自主地 想去探究水为什么没有洒出来,这为讲解向心力的作用作了铺垫。

二、展现“绝技”——神奇剥鸡蛋术:本实验富有趣味性,给人 多种感官刺激和愉悦,耐人寻味。 在看电影《天下无贼》时,我们对刘德华扮 演的大盗神奇的剥鸡蛋表演叹为观止,以为这肯定是 电影特技,生活中不可能完成。殊不知我们凡人也能练就“神偷”一样的绝技,只要注意技巧就行了。找一个大“肚子”而 小口径的玻璃杯(塑料杯也行),把一熟鸡蛋放入杯中,手握杯口迅速地向怀抱内沿螺旋线移动杯子,边移动边倒转杯子,然后继续快速转动手 腕使鸡蛋沿杯壁运动,我们可以听到鸡蛋壳与杯壁碰撞时悦耳的交响乐, 接着就能享受已剥了壳的鸡蛋了。 三、自制教具——化繁为简,直达目标: 自制系列(一):本教具克服了实验室大部分仪器只能定性研究向心力 的缺点,能直接读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的向心力,并可计算出小球 所需的向心力大小,定量验证向心力公式。 制作材料:直径20厘米的三合材料圆板(有机玻璃材料更好),自制带洞铁管轴,手摇离心转台,带洞小球若干,尼龙绳,测力计一个,滑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实验原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x2、x3、?、xn,则有: x2-x1=x3-x2=?=xn-x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1)逐差法

设相邻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6,则 x2-x1=x3-x2=x4-x3=?=x6-x5=aT2 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得加速度a=(a1+a2+a3)/3 = (2)图象法(421?522?623)x4?x5?x6x1?x2?x32? 33T3T3T9T 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然后利用vn=(xn+xn+1)/2T测出打各点时的速度,描点得v-t图象,v-t图象的斜率即为加速度,如图所示。 (3)由纸带求物体速度的方法“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即 vn=(xn+xn+1)/2T,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 连接好电路,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探究向心力实验

实验原理: 匀速转动手柄1,可以使变速塔轮 2 和3 以及长槽4 和短槽5小球也随着做匀速圆周运动。使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横臂 6 的挡板对小球的压力提供。球对挡板的反作用力,通过横臂的杠杆作用使弹簧测力套筒7 下降,从而露出标尺8。根据标尺8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标记,可以粗略计算出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 探究过程m、ω 不变改变半径r,则r越大,向心力F就越大 m、r 不变改变角速度ω,则ω越大,向心力F就越大 r、ω 不变改变质量m,则m越大,向心力F就越大结论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半径、角速度都有关 练习1: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的向心力的大 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B.累积法C.微元法D.放大法 (2)图示情景正在探究的是________. A.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的关系B.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大小的关系 C.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D.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A.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成正比 B.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的大小成正比 C.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D.在质量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成反比 (4)现将小球分别放在两边的槽内,为探究小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小球运动半径相等的情况下,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 B.在小球运动半径相等的情况下,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 C.在小球运动半径不等的情况下,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 D.在小球运动半径不等的情况下,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 2.一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数学实验系统探究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与角速度、半径的关系. 实验序号12345678 F/N 2.42 1.90 1.430.970.760.500.230.06 ω/(rad·s-1)28.825.722.018.015.913.08.5 4.3 (1)首先,他们让一砝码做半径r=0.08 m的圆周运动,数学实验系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若干组向心力F 和对应的角速度ω,如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5甲上绘出F-ω的关系图象.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单位: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背景:】当代社会,动力学的研究贯穿与科技的各个领域,摩擦力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它以各种方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利用有益摩擦并避免有害摩擦是节省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我们认为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寻找节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传输带传送货物、汽车刹车、马拉雪橇、花样滑冰等都与摩擦力有关。 【实验目的:】 1.以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为切入点,运用初中物理所学的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研究分析摩擦力受何种因素影响并掌握教材中的有关力学知识。 2.通过本课题较强的实践性,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归纳总结能力,而组员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等。 3.认识探究影响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规律。 探究影响滑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规律。认识动摩擦因数的值与材料及表面状况有关。研究物体在滚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 【实验器材:】 测力计(量程为5N 和10N ),木块、铁块、长木板、钩码、粗面料布条、皮革条、(以上按小组配备)。小塑料桶,水,带滑轮木板、细线,支架、电脑、运用excel 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内容与方法:】 1、 探究影响静摩擦力大小因素: 步骤:如图先逐渐向小桶内注入水,但保持木块相对木板静止,后继续加水,直到木块恰好运动。 现象:观察实验,思考在加水的过程中,静摩擦力随拉力逐渐变大 对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如上右图 结论: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静=F 静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所受外力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0<?静≤?max 静摩擦应用:文具盒放在课桌上,文具盒和课桌都受到了阻碍作用,但这种相对静止时受到的阻碍作用的现象称静摩擦。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时,汽车启动,脚随车一起运动,汽车刹车时,脚随车一起停止,是因为汽车底板对人脚施加了静摩擦力。而我们走路时,脚用力向后蹬地,脚与地面间并未滑动,地面对脚施加了静摩擦力。 思考与探究: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么才能计算出它的大小呢? 2、探究影响滑动磨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一 1、猜想;影响滑动磨擦力的大小的四个可能因素:①、接触面的大小;②、物体的运动速度;③、压力大小;④、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设计实验方案: ①、保证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速度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大小,比较摩擦力大小;

(完整版)习题课:向心力来源的实例分析.docx

习题课:向心力的来源实例分析 ★知识链接 一.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 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a n,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 速度的大小。 变速圆周运动:法向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a n,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切向的合外力产生切向的加速度a t,只改变速度的大小。 规律总结:不管是匀速圆周运动还是变速圆周运动,都是由法向(指向圆心)的合外 力提供向心力。 二.向心力来源的分析方法 确定圆心所在的平面→找出圆心、半径→受力分析→指向圆心的合力即为向心力。 ★实例分析 1.单摆O 例1.如图所示,一小球用细线悬挂于O点,将其拉离竖直 位置一个角度后释放,小球将以 O 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 F 则运动中小球所需的向心力是(D) A .绳的拉力 B.小球的重力mg sin C.绳的拉力与小球的重力的合力mg cos D .绳的拉力与小球的重力沿绳方向的分力的合力 mg 解析: 法向: F mg cos m v2得: F mg cos m v2 L L 切向: mg sin ma t 总结: ( 1)当小球由高向低运动时,a t与 v 方向一致, v 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cos逐渐增大, F 逐渐增大。 ( 2)当小球由低向高运动时,a t与 v 方向相反, v 逐渐减小;逐渐增大, cos逐渐减小, F 逐渐减小。 ( 3)小球在最高点,速度为零,拉力最小;小球在最低点,速度最大,拉力最大。

2.圆锥摆 例 2.如图所示,长为 L 的细线,一端拴一质量为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当细线与竖直方向成 ( 1)细线的拉力 F . ( 2)小球运动的线速度 v . ( 3)小球运动的角速度. ( 4)小球运动的周期 T . 解析: 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于 O 点。让 角时,求: O F F cos 竖直方向: F cos mg ,得 F mg F sin cos O 越大, cos 越小, F 越大。 m v 2 L sin mg 水平方向 : F sin mg tan m 2 L sin m 4 2 L sin T 2 得: v gL tan sin 越大, v 越大 g 越大, 越大 L cos T L cos 越大, T 越小 2 g 练 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在光滑的半球形碗内做 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平面水平。已知小球与球心 O 的连线与竖 OR 直方向的夹角为 ,碗的半径为 R ,求: F N ( 1)碗壁对小球的支持力 F N ; r O ( 2)小球运动的线速度 v 。 F 合 mg 解析: ( 1) F N mg cos v 2 得: v gRtan sin ( 2)由 mg tanm R sin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doc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徐婷婷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及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班级物理092班姓名徐婷婷学号 091802 实验日期 20xx/3/29 同组人张丰蕾 一、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 (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1. 安阻法

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 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1(R1+r)(1) E=I2(R2+r)(2)联立(1)、(2)可得E I1I2(R1R2)I1R1I2R2 r, I2I1I2I1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转化为 1 REr (3) I 1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 I 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 2. 伏阻法 如图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

2021年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实习报告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实习报告 物理实验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 (3)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2.探索性实验的选题 学生探索性实验,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认识的物理规律。而是在经历该实验的全过程之后,对探索性实验有一个实在的感受,掌握探索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实验的选题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任务相适应。在选题方面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在实验时间上的限制,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以一次线性为宜。如: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用实验验证向心力公式

向心力实验器验证向 心力公式 【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F与其质量m、转动半径R和转动角速度ω的关系,对向心力公式F=mω2R进行实验验证。 【仪器和器材】 向心力实验器(B型),学生天平(J0104型),测力计(J2104型),游标卡尺,刻度尺。

B型向心力实验器的构造如图2.24-1所示。

【实验方法】 1.检查和调整仪器。 把向心力实验器按图安装之后应做如下检查和调整: (1)将弹簧与圆柱体分离,圆柱体在横杆上应能灵活滑动。 (2)检查横杆上的防脱螺母应该安全可靠,以防圆柱体或配重在旋转时从横杆上飞出。 (3)用手捻动捻轴,转动轴的转动应灵活。

(4)半径指示板位于不同位置时,圆柱体的凸柱均应能刮碰到发声片,两个发声片发出的声音应不同。 (5)转动横杆,让眼睛与横杆等高,分别从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观察横杆,横杆应在水平面转动。如果横杆转动时忽上忽下,则圆柱体在运动中受到的向心力就不只是弹簧的弹力。 2.设定实验状态 (1)移动半径指示板,其两片发声片间的间隔至移动轴轴心

的距离则是我们设定的转动半径。根据半径的大小移动配重,使横杆转动时实验器能保持平稳。 (2)移动弹簧调节杆,设定使圆柱体在预定半径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3)用手捻动捻轴,转动轴的转动应灵活。 (4)半径指示板位于不同位置时,圆柱体的凸柱均应能刮碰到发声片,两个发声片发出的声音应不同。

(5)转动横杆,让眼睛与横杆等高,分别从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观察横杆,横杆应在水平面转动。如果横杆转动时忽上忽下,则圆柱体在运动中受到的向心力就不只是弹簧的弹力。 2.设定实验状态 (1)移动半径指示板,其两片发声片间的间隔至移动轴轴心的距离则是我们设定的转动半径。根据半径的大小移动配重,使横杆转动时实验器能保持平稳。

探究向心力-答案版

实验原理: 匀速转动手柄 1,可以使变速塔轮 2 和 3 以及长槽 4 和短槽 5小球也随着做匀速圆周运动。使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横臂 6 的挡板对小球的压力提供。球对挡板的反作用力,通过横臂的杠杆作用使弹簧测力套筒 7 下降,从而露出标尺 8。根据标尺 8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标记,可以粗略计算出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 实验目的 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 探究过程 m 、ω 不变 改变半径 r ,则r 越大,向心力F 就越大 m 、r 不变 改变角速度ω,则ω越大,向心力F 就越大 r 、ω 不变 改变质量m ,则m 越大,向心力F 就越大 结论 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半径、角速度都有关 练习1: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的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 .控制变量法 B .累积法 C .微元法 D .放大法 (2)图示情景正在探究的是________. A .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B .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大小的关系 C .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 D .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A .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成正比 B .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的大小成正比 C .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D .在质量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成反比 (4)现将小球分别放在两边的槽内,为探究小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在小球运动半径相等的情况下,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 B .在小球运动半径相等的情况下,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 C .在小球运动半径不等的情况下,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 D .在小球运动半径不等的情况下,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 2.一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数学实验系统探究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与角速度、半径的关系. (1)首先,他们让一砝码做半径r =0.08 m 的圆周运动,数学实验系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若干组向心力F 和对应的角速度ω,如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5甲上绘出F -ω的关系图象.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F /N 2.42 1.90 1.43 0.97 0.76 0.50 0.23 0.06 ω/(rad·s -1 ) 28.8 25.7 22.0 18.0 15.9 13.0 8.5 4.3 批注 [1]: A 批注 [2]: D 批注 [3]: C 批注 [4]: A 批注 [5]: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名称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实验人 1 2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目的: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________ 电源,钩码,细绳。 实验原理: 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 ,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里的位移分别是s 1、s 2、s 3 s 4、s 5、s 6, △s=s 2-s 1=s 3-s 2=s 4-s 3=……=________ 由上式还可得到s 4-s 1=(s 4-s 3)+(s 3-s 2)+(s 2-s 1)=________,同理有 s 5-s 2=s 6-s 3=……=________。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 1、s 2、s 3 s 4、s 5、s 6,即可求出a 1、a 2、a 3,再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 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5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 s. (5)测出六段位移s 1、s 2、s 3、s 4、s 5、s 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表1中。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a 1、a 2、a 3的值。注意:求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把计算的结果填入下表1,求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 实验数据处理: 织带粘贴处: 计数点 位移s/m 位移差△s/m 分段加速度a/m·s -2 小车加速度a/m·s -2 1 S 1= S 4-S 1= a 1= a= 2 S 2= 3 S 3= S 5-S 2= a 2= 4 S 4= 5 S 5= S 6-S 3= a 3= 6 S 6= 误差分析:电源电压的不稳定性、测量读数等 B C D s s s A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641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 (3)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2.探索性实验的选题 学生探索性实验,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认识的物理规律。而是在经历该实验的全过程之后,对探索性实验有一个实在的感受,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实验的选题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任务相适应。在选题方面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在实验时间上的限制,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以一次线性为宜。如: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

向心力实例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预习与检查: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明确匀速圆周运动的产生条件,掌握向心力公式的应用 2、知道生活中常见圆周运动,会分析常见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 重难点: 1、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明确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会处理水平面、竖直面的问题 学习过程: 1、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1)火车转弯 当内外轨一样高时,铁轨对火车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火车重力平衡向心力由铁轨外轨的轮缘的水平弹力产生.这种情况下铁轨容易损坏.轮缘也容易损坏 当外轨比内轨高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不再是竖直向上,和重力的合力可以提供向心力,可以减轻轨和轮缘的挤压. 最佳情况是向心力恰好由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铁轨的内、外轨均不受到侧向挤压的力. 定量分析火车转弯的最佳情况. ①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火车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拐弯的向心力. ②动力学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tan θ=m r v 20 其中r 是转弯处轨道的半径,0v 是使内外轨均不受力的最佳速度. ③分析结论:解上述方程可知 20 v =rg tan θ 可见,最佳情况是由0v 、r 、θ共同决定的. 当火车实际速度为v 时,可有三种可能, 当v =0v 时,内外轨均不受侧向挤压的力; 当v >0v 时,外轨受到侧向挤压的力(这时向心力增大,外轨提供一部分力); 当v <0v 时,内轨受到侧向挤压的力(这时向心力减少,内轨提供一部分力).

2)水平地面摩擦力 3)其它: 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竖直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处的受力特点及分类: 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率时刻在改变,物体在最高点处的速率最小,在最低点处的速率最大。物体在最低点处向心力向上,而重力向下,所以弹力必然向上且大于重力;而在最高点处,向心力向下,重力也向下,所以弹力的方向就不能确定了,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绳与圆筒内部 弹力只可能向下,如绳拉球。这种情况下有mg R mv mg F ≥=+2 即gR v ≥,否则不能通过最高点。 (2)杆与圆管 弹力既可能向上又可能向下,如管内转(或杆连球、环穿珠)。这种情况下,速度大小v 可以取任意值。可以进一步讨论:①当gR v > 时物体受到的弹力必然是向下的; 当gR v <时物体受到的弹力必然是向上的;当gR v =时物体受到的弹力恰好为零。②当弹力大小F mg 时,向心力只有一解:F +mg ;当弹力F =mg 时,向心力等于零。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966 (报告范本系列)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实验原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 x2、x3、?、xn,则有:x2-x1=x3-x2=?=xn-x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

等。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1)逐差法 设相邻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6,则x2-x1=x3-x2=x4-x3=?=x6-x5=aT2 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得加速度a=(a1+a2+a3)/3 = (2)图象法 (421?522?623)x4?x5?x6x1?x2?x32? 33T3T3T9T 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然后利用 vn=(xn+xn+1)/2T测出打各点时的速度,描点得v-t图象,v-t图象的斜率即为加速度,如图所示。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8189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物理实验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