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卤族元素性质总结资料

卤族元素性质总结资料

卤族元素性质总结资料
卤族元素性质总结资料

元素周期律 卤族元素性质总结

I.元素周期律

1.周期表位置 VII A 族(第17纵列),在2、3、4、5、6、7周期上均有分布。元素分别为氟(F)-9,氯(Cl)-17,溴(Br)-35,碘(I)-53,砹(At*)-85,未命名元素(Uus*)-117。

2.由于均可与金属化合成盐(卤化物),所以被称为卤族元素。

II.物理性质

II.1物理性质通性(相似性)

液态的温度范围都比较小,单质均有颜色。卤素都是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在水中溶解度都比较小,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都比较大。气态卤素均有刺激性气味。 II-2.物理性质递变性

随着周期的递增,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递变性有: 1.颜色由浅变深。

2.在常温下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

3.熔沸点逐渐升高。

4.密度逐渐增大。

5.溶解性逐渐减小。 II.3.物理性质特性

1.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液溴极易产生有毒的溴蒸气,实验室通常将溴密闭保存与阴冷处,不能用胶塞,且试剂瓶中加水,以减弱溴的挥发。

2.碘具有金属光泽。易溶与酒精,碘酒是常见的消毒剂。

3. 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而碘易溶于碘化钾溶液(生成I 3)。

注意: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而碘易溶于碘化钾溶液(生成I 3)

III.化学性质

III-1.原子化学性质

III-1.1.原子化学性质通性

1.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

2.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形成非极性共价键,都很稳定(除了I ?)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

3.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4. 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

图1 卤素双原子分子电子结构示意图

III-1.2.原子化学性质递变性

1.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2.电子层逐渐增多,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逐渐增大。

3.毒性、腐蚀性随周期数递增而减弱。

III-1.3原子化学性质特性

1.氟单质的腐蚀性是卤素中最强的。若皮肤不慎沾到,将一直腐蚀到骨髓。

2.砹和Uus具有放射性。

III-2.氧化还原性质

1.单质都有氧化性(相似性)原因: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决定了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从而表现出氧化性,氧化性自下而上增强,金属性自下而上减弱

2.离子具有弱还原性,还原性自下而上减弱

3.卤素的置换(F在熔融态下置换,其他在溶液中)A2+2B-==B2+2A-(B比A的氧化性强)此反应可比较卤素的氧化性

此反应可比较卤素的氧化性

III.4卤素的无氧酸

1.稳定性HF>HCl>HBr>HI

2.酸性HI>HBr>HCl>HF(弱酸)酸性由氢离子于阴离子结合的紧密程度决定,阴离子半径越大,与氢离子的距离越大,与氢离子于阴离子结合的紧密程度越小,氢离子越容易电离,从而酸性越强。

F:没有含氧酸存在(HFO刚刚发现,中学阶段暂当不存在)

Cl:HClO4(高氯酸)HClO3(氯酸)HClO2(亚氯酸)HClO(次氯酸)

氧化性依次增强酸性依次减弱(不考虑亚氯酸,因其太不稳定且过于复杂)

原因:次氯酸结构在空间中呈不稳定的V形

高氯酸结构在空间中呈稳定的四边形

所以次氯酸比高氯酸更活跃,氧化性更强

Br: HBrO4(高溴酸)HBrO3(溴酸)HBrO2(亚溴酸)HBrO(次溴酸)

I: HIO4(高碘酸)HIO3(碘酸)HIO2(亚碘酸)HIO(次碘酸)

次卤酸酸性:次氯酸>次溴酸>次碘酸

卤素的氧化物都是酸酐。像二氧化氯(ClO2)这样的偶氧化态氧化物是混酐。

III.6与金属反应

氟、氯、溴均可得高价金属卤化物,而碘只能得到低价金属卤化物。

例:与铁反应

2Fe+3F2==2FeF3点燃

2Fe+3Cl2==2FeCl3点燃

2Fe+3Br2==2FeBr3点燃

Fe+I2==FeI2加热

此反应可比较卤素的氧化性。

卤化物指含有呈负价卤素的化合物,通常为二元化合物。卤离子则指相应-1价的卤素离子。III.7与水反应

F:2F2+2H2O=4HF+O2产物不同,原理不同氟只有负价和零价,不能进行歧化反应

其他卤素反应通式:X2+H2O=HX+HXO

在酸性条件下,其逆反应(归中)很容易进行: 5X-+XO3-+6H+=3X2+3H2O

拟卤化物:

拟卤素生成的-1价化合物称为拟卤化物,主要有叠氮化物-N3、氰化物-CN、硫氰酸盐-SCN 和氰酸盐-OCN等。

互卤化物:

只由两种不同的卤素形成的化合物叫做互卤化物,其中显电正性的一种元素呈现正氧化态,氧化态为奇数。这是由于卤素的价电子数是奇数,周围以奇数个其它卤原子与之成键比较稳定(如IF7)。互卤化物都能水解。

互卤化物的性质:

1.二元互卤化物以XY和XY3型两类最为典型,其中X代表氧化性较弱的卤原子。

六种可能的XY型互卤化物均已由相应的卤素单质直接反应制得。其中CIF稳定,ICI和IBr较稳定,BrCl易解离为单质,而BrF和IF则易歧化。

2.XY3型互卤化物有ClF3,BrF3,IF3和ICl3等。它们也可在一定条件下,由卤素单质直接合成。

3.XY5型仅限于氟化物,如ClF5,BrF5和IF5。

4.XY7型更少,如IF7。

5.此外还有少数三元互卤化物,如IFCl2和IF2Cl等。

6.(通性)所有中性的互卤化物均为反磁性,且卤原子总数皆为双数。

III.8与碱反应

F:总反应式2F2+4NaOH=4NaF+O2+2H2O F2先与水反应,生成的HF与碱反应

其他卤素反应通式:X2+2OH-=X-+XO-+H2O

此反应也可通过反应剧烈程度和彻底程度比较卤素的氧化性

III.9卤离子的检验

1.沉淀法

所用试剂: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AgCl:白色AgBr:浅黄色AgI:黄色

以上皆为沉淀,不溶于水不溶于酸

2.四氯化碳法

Cl2溶于四氯化碳:淡黄绿色水中:黄绿色气态:黄绿色

Br2溶于四氯化碳:橙红色水中:橙黄色气态:红棕色

I 2溶于四氯化碳:紫红色水中:黄褐色气态:紫红色固态:紫黑色

3.淀粉-KI试纸法

比碘氧化性更强的卤单质能将KI中的碘离子置换出来成为碘单质,而淀粉遇碘变蓝。此原理可检测卤素的存在。

附表:卤素的溶液颜色

元素周期律卤族元素性质总结配套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大气或饮水被某种元素污染时,可能引起人们的牙齿,骨骼变酥,这种元素是

(A)汞(B)碘(C)硫(D)氟

2.下列物质在日光照射下不发生反应的是(A)氯水(B)碘化银(C)H2和Cl2(D)KClO3 3.要除去液溴中溶解的少量Cl2可向其中加入(A)NaCl(B)KBr(C)Cl2(D)溴蒸气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和漂白粉的水溶液,均能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原因是它们均可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之故

(B)若用X表示卤素,则卤素单质与水反应都可用通式:X2 + H2O == HX + HXO表示(C)卤化氢都可以用卤化物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取

(D)卤化氢都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都是强酸

5.碘化钾淀粉试纸可用来检验①I-②Cl2③KCl④I2⑤Br-⑥Cl-

(A)②④(B)①⑥(C)①⑤(D)⑤⑥

6.能证明HClO的酸性比H2CO3还弱的事实是

(A)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B)Ca(ClO)2 + H2O + CO2 == CaCO3↓+ 2HClO

(C)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D)碳酸比次氯酸更易分解

7.1.1mol氯气跟一定量白磷完全反应,生成PCl3和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混合物,则生成物中PCl5物质的量为(A)0.05mol(B)0.1mol(C)0.2mol(D)0.4mol

8.在饱和KI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然后把溶液蒸干,并将残余物质继续加热,最后留下来的物质是(A)KCI和Cl2(B)KI和KCl(C)KCl(D)KI + I2

9.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水溶液时,气体要通过倒置漏斗溶于水,主要原因是

(A)为了获得更浓的盐酸(B)便于操作(C)避免水沿导管倒流(D)氯化氢密度比空气大10.某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 x O y,那么该金属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A)MCl x/y(B)M x Cl y(C)MCl2y/x(D)M y Cl x

11.下列各种氯经物中,不能用盐酸与金属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A)FeCl2(B)MgCl2(C)AlCl3(D)FeCl3

12.往x盐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再滴加硝酸钡和稀硝酸溶液,溶液中白色沉淀,x盐不可能是(A)亚硫酸钠(B)硫酸钠(C)硝酸银(D)碳酸钠

13.次氯酸钠的水溶液加入浓盐酸而慢慢产生气体x,Na2SO3的水溶液中加入稀H2SO4产生气体y,当x、y分别通入H2S的水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入x析出硫,通入y不反应(B)通入x、y均不反应

(C)通入x、y均析出硫(D)通入y析出硫,通入x不反应

14.下列四组物质中,反应后生成溴的组合是

①KBr、稀H2SO4②Na3PO4、稀H2SO4、NaBr③NaBr和氯水④NaBr、MnO2、浓H2SO4(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③和④

15.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A)HI和HClO(B)HCl和HIO (C)HClO3和HIO(D)HClO和HIO

16.已知NaClO3 + 6HCl == NaCl + 3Cl2 + 3H2O,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

(A)6:1(B)5:1(C)3:1(D)2:1

17.下列化学反应正确的是

(A)2Fe + 6HCl == 2FeCl3 + 3H2↑(B)Fe + Cl2 == FeCl2

(C)Cu + 2HCl == CuCl2 + H2↑(D)Cu + Cl2 == CuCl2

18.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F2+2NaOH==2NaF+OF2+H2O (B)3O2==2O3

(C)Ca(ClO)2+H2O+CO2==CaCO3↓+2HClO (D)IF5+3H2O=HIO3+5HF

19.甲、乙、丙三种溶液里各含一种卤离子,往甲中加入淀粉和氯水,则溶液变为蓝色,再往丙中加入淀粉和氯水,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中依次为

(A)Br-、Cl-、I-(B)Cl-、I-、Br-(C)I-、Br-、Cl-(D)Br-、I-、Cl-

20.根据以下4个反应:

①H2S + I2 = S↓+ 2HI,②SO2 + 2H2S = 3S + 2H2O,

③2NaI + Br2 = I2 + 2NaBr,④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

确定Br-、I-、H2S、SO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H2S>SO2>I->Br -(B)I->Br ->SO2>H2S (C)H2S>I->Br->SO2(D)I->Br ->H2S>SO2 21.砹是核电荷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及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砹(At)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B)HAt很稳定(C)AgAt难溶于水(D)砹是有色固体22.实验室用MnO2和浓HCl加热制取Cl2时,有14.6g氯化氢被氧化,将所得气体全部用石灰水吸收,可得到漂白粉(A)12.7g(B)25.4g(C)28.6g(D)50.8g

23.取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BaCl2和AlCl3溶液,使含有同数目的Cl-离子,则需依次量取的体积之比是(A)3:2:1(B)6:3:2(C)1:1:1(D)无法计算

24.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aCl2、NaI、Na2CO3三种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把它溶解于水得到无色澄清的溶液,再加酸化了的AgNO3溶液,并有沉淀物出现,则此白色粉末是(A)CaCl2,NaI,Na2CO3(B)NaI,Na2CO3(C)CaCl2,NaI(D)Na2CO3,CaCl2 25.Wg NaCl与Wg 98%的浓硫酸混合,微热时,收集到m mol气体,再强热时,又收集到n mol气体,则m与n关系正确的是(A)m=n(B)mn(D)无法确定两者大小二、填空题

26.写出磷在氯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其中的一种生成物(名称)_______是无色液体,可用来制造敌百虫等多种农药。

27.由于液态溴容易挥发,因此,实验室保存单质溴,除将试剂瓶放在冷暗的地方外,常在瓶内加一些水。这样,_______层已呈橙色的液体为溴水,瓶内的空间还充满_______色的溴蒸气。

28.(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试管里,残留的黑色固体用_______洗涤; (2)做碘升华实验后附在试管壁内的紫黑色固体用_______洗涤;(3)除去NaCl中混有的NaI可用_______。29.氯水是含多种微粒的混和物,这些微粒在不同场合起不同的作用。在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反应中,起作用的是氯水中的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使品红(一种有机色素)溶液褪色的变化中,起作用的是_______,这是该物质的_______性;与AgNO3溶液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的是其中的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将氯水滴在石灰石上有气泡产生,起主要作用的是其中的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将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加入氯水中会出现蓝色溶液,起作用的是其中的_______。

30.向橙色的溴水中撒入足量的镁粉,充分振荡后过滤,滤液呈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若向此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氯水后,溶液呈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若向此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溶液中有_______生成,原因是_______。

31.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

(1)写出A~H的各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223

C、D,每次实验分别取原样少许,置于试管中,并使其两两混合,混合后的现象如上表所示,据此,这四种溶液分别是(写化学式)

三、简答题

33.为鉴定在氯酸钾晶体中含有氯元素,请选用给定的试剂和实验手段,将其实验操作步骤按先后次序填写_______。

①滴加AgNO3溶液②加水溶解③加热④过滤后取滤渣⑤过滤后取滤液⑥加MnO2催化剂⑦加稀硝酸⑧加稀盐酸⑨冷却至室温

34.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③、④的仪器名称:

(2)将产生的氯气通入B、C瓶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B瓶溶液会变成色。C瓶溶液会变成_______色。

(3)装置B中KI发生变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装置D中NaOH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根据反应后装置B、C中溶液变色的事实,可以比较Cl-与T-、Fe2+的还原性强弱。所得结论是Cl-_______I-;Cl-_______Fe2+(填>、=、<)。

四、计算题

35.将浓盐酸与MnO2反应,所得Cl2全部通入KI的溶液中,置换出12.7g碘,则消耗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36.将氯气通入250mL NaBr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氯气。将所得的溶液蒸干(设生成的溴全部蒸发掉)得到固体混和物44g,并经分析这固体混和物中溴元素所占总质量的4/11。求:

(1)参加反应的Cl2的体积(L)?(STP)(2)原250mLNaB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元素周期律·卤族元素性质总结配套练习参考答案:

一、DDBAA BCBCC DDCCB BDACA BBBBC

二、

27.上,红棕色28.(1)浓盐酸(2)酒精(3)氯水、加苯萃取或加热至干

29.Cl2Cl2 + 2KI == 2KCl + I2;HClO,氧化性;

HCl HCl + AgNO3 = AgCl↓+ HNO3;HCl,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H2O

30.无Mg与Br2反应:Mg + Br2 == MgBr2;橙,氯置换出溴:Cl2 + MgBr2 == MgCl2 + Br2;白色沉淀,Cl-与Ag+反应:Cl- + Ag+ = AgCl(白色)↓

31.(1)A:NaCl B:浓H2SO4 C:Na2SO4 D:BaSO4 E:HCl F:MnO2 G:Cl2 H:KI(或NaI)

32.A:Na2CO3 B:HB C:CaCl2 D:AgNO3

三、

33.⑥③⑨②⑤①⑦

34.(1)铁架台、分液漏斗、圆底烧瓶、烧杯(2)蓝、红

(3)2I- + Cl2 == I2 + 2Cl-;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4)Cl-

卤族元素性质总结典型解题技巧体系归类总结

一、卤族元素检验(鉴别)类试题知识点参见第4页III.9卤离子的检验

卤单质的检验:1.溶于四氯化碳后显色

2.淀粉-KI试纸显色(KI溶液+淀粉溶液显色,适用于F Cl Br)

卤离子的检验:1.硝酸银溶液沉淀法(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2.利用卤素的置换反应置换为卤单质,再利用卤单质的检验方法检验

※卤族元素溶于水:卤分子,卤离子,要全面考虑

例: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含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有()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D.用湿润的有色布条

E.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F.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解:需检验对象为氯气,对检验产生干扰的对象为氯化氢

AB:在干燥情况下无反应C:检验对象为氢离子,在对检验产生干扰的对象中,不可行D:检验的对象为次氯酸,而氯气与水反应可生成次氯酸,且不在对检验产生干扰的对象中,可行

E:检验对象为氯离子,在对检验产生干扰的对象中,不可行

F:检验对象为氯气,且不在对检验产生干扰的对象中,可行

答案:DF

二、互卤化物类试题知识点参见第3页III.7与水反应

※互卤化物与溶液反应化合价一般不发生变化,发生复分解反应,负价的卤元素变为无氧酸根,正价的卤元素变为含氧酸根和含氧酸盐的氧离子

例: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能跟水反应IBr+H2O═HBr+HIO.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IBr是双原子分子

B.IBr与水反应时,它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在很多化学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

D.跟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NaBr和NaIO

E.IBr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溴化银沉淀

解:A:一个IBr分子含有1个碘原子1个溴原子,所以是双原子分子,故A正确;

B:因IBr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r为-1价,HBr中Br为-1价,HIO中I为+1价,则IBr+H2O═HBr+HIO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则IBr 与水反应时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故B错误;

C:溴化碘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则IBr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I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中能降低,则在很多化学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故C正确;

D:由反应IBr+H2O═HBr+HIO可推知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Br+2NaOH=NaBr+NaIO+H2O,D正确

E: IBr+AgNO3=AgBr↓+INO3,是复分解反应,有溴化银生成,E正确

答案:B

三、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相对强弱的实验知识点参见第2页II-2.氧化还原性质

※用基础实验现象和理论推导即可,注意气体流动的方向。结合卤族元素置换规律和置换后检验卤族元素的方法解决综合性问题。

例: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如下:

I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II 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下一步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因为最开始生成的溴单质浓度较低,溶液呈黄色,后来继续被氧化,浓度增大变为棕红色。证明夹紧止水夹时,氯气未过量,于是说明C中无氯气

答:(l) 略(2)淀粉KI试纸变蓝(3)Cl2+2Br-=Br2+2Cl-(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卤族元素知识点详细总结汇编

卤族元素性质 复习重点 1。卤素单质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主要差异及递变规律; 2。卤族元素的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3。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重点考查卤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1。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 (2)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 (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则会中毒死亡。因此,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正确方法为: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1)与金属反应:Cu + C12CuCl2 实验现象: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了棕黄色的烟。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壁附着有棕黄色的固体粉末。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棕黄色固体粉末溶解并形成绿色溶液,继续加水,溶液变成蓝色。 2Na + Cl22NaCl 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氢气反应。H2 + Cl22HCl 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1. 微粒间数目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质子数(Z )=核电荷数=原子数序 原子序数:按质子数由小大到的顺序给元素排序,所得序号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①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 4Be 、18Ar ;②最外层 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倍:6C ;③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3倍:80;④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4 倍:10Ne ;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1/2倍:3Li 、14Si 。 4 .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倍:4Be 。 ~20号元素组成的微粒的结构特点 (1).常见的等电子体 原子结构 : 元素周期律 决定原子种类 冲子N (不带电荷), ----------------------------- f 原子核- > T 质量数(A=N+Z ) I 质子Z (带正电荷)丿T 核电荷数 ______________ 豪同位素 (核素) —巻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事元素 T 元素符号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电子数(Z 个):丿 I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 广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排布规律 ,表示方法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T 电子层数——■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T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A Z X ) * ________ 2质子(Z 个)]——决定元素种类 广 原子核} W 中子(A-Z )个 决定同位素种类 中性原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所带电荷数 阴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一所带电荷数 2.原子表达式及其含义 Xd± A 表示X 原子的质量数;Z 表示兀素X 的质子数;d 表示微粒中X 原子的个数; c ±表示微粒所带的电荷数; ± b 表示微粒中X 元素的化合价。 3.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1~18号元素) 1.原子核中没有中子的原子: 1 H 。 2 .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倍数关系。 3 .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i H 、4Be 、 13AI 。 5 .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 倍:3Li 、 i4Si 6 .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3Li 、 15P 。 ①2个电子的微粒。分子: He 、 H 2;离子:Li +、H -、Be 2+ 。

卤族元素教案

卤素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注意:①氯气使人中毒的症状是: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死亡。 ②在实验室里闻氯气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采用正确的闻气味方法,即用于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在实验室中闻其他气体的气味时,也应采用这种方法。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 2NaCl(产生白烟)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如:①2Na+Cl2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③“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要注意“雾”与“烟”的区别.④H2与Cl2反应生成的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 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 (4)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说明①Cl2与石灰乳[Ca(OH)2的悬浊液]或消石灰的反应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或漂白粉的原理.漂粉精和漂白粉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是Ca(C1O)2

高中化学卤素知识点

卤族元素的代表:氯 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Halogen 卤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有取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八隅体结构的卤离子的倾向,因此卤素都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氧化性越强,因此氟是单质中氧化性最强者。 除F外,卤素的氧化态为+1、+3、+5、+7,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卤素与氢结合成卤化氢,溶于水生成氢卤酸。卤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称为互卤化物,如ClF3、ICl。卤素还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如HClO、HClO2、HClO3、HClO4。卤素单质都很稳定,除了I2以外,卤素分子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盐,主要就是由氯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氯化物。 卤素单质的毒性,从F开始依次降低。 从F到At,其氢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但氢化物的稳定性呈递减趋势。氧化性:F?> Cl?> Br?> I?> At?,但还原性相反。 氟 氟气常温下为淡黄色的气体,有剧毒。与水反应立即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并发生燃烧,同时能使容器破裂,量多时有爆炸的危险。氟、氟化氢和氢氟酸对玻璃有较强的腐蚀性。氟是氧化性最强的元素,只能呈-1价。单质氟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氟酸再与盐的反应,通入碱中可能导致爆炸。水溶液氢氟酸是一种弱酸。但却是稳定性、腐蚀性最强的氢卤酸,如果皮肤不慎粘到,将一直腐蚀到骨髓。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几乎所有元素发生反应(除氦、氖)。 氯 氯气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可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有毒,与水部分发生反应,生成HCl与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盐酸,次氯酸氧化性很强,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 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执笔:潘旭审核: 课时及内容:2课时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 专题二第一单元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规律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框架 (1)反应原理(2)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除杂 (4)收集方法(5)检验(6)尾气处理 规律二: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如下几方面研究 (1)色(颜色)(2)味(气味)(3)态(状态)(4)度(密度、硬度、溶解度)(5)点(熔点、沸点)(6)性(刺激性、挥发性、毒性、特性) 规律三:氯气与金属的反应规律 (1)氯气与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化合物。 (2)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灼烧情况下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3)铁与氯气等氧化性强的非金属反应生成Fe3+的化合物,而与弱氧化性的非金属(I2、S 等)生成Fe2+的化合物。 规律四: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还原剂——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3)价态表现规律 (4)氧化还原反应性质转递规律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规律五:我们学习某种物质的知识时,一般按下面的思路来研究 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来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很好的落实,这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思维过程一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NaCl Na++Cl-,水也有微弱的电离:H 2O H++OH-,这样,在食盐水溶液中存在Na+、Cl-、H+、OH-,其中只有Cl-和H+在电力作用下易被氧化和还原,而生成Cl2和H2,即发生如下反应: 2NaCl+2H2O2NaOH+Cl2↑+H2↑ 氢气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或点燃等情况下易爆:H2+Cl22HCI,氯气有毒,所以,电解的产物氯气和氢气必须隔离,且要防止氯气泄漏。 2.实验室制法 利用氧化性比氯气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等,将Cl-氧化成Cl2。 (1)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装置设计:粉末状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3)除杂气体:根据制得气体的化学性质和杂质气体的化学性质,选择除杂试剂,一般洗气方法,制得的氯气中有氯化氢杂质,常用饱和食盐水洗气。有时要制得干燥的氯气,可以用浓硫酸洗气来除去水蒸气。 (4)收集方法:一般由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密度或水溶性,氯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元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元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相对原子质量: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 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相对原子质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 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 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 子。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点归纳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位置:VIIA (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F I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相似性: ①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 ②主要化合价为 -1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 ③都具有强氧化性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 2 + F 2 = 2HF (冷暗处爆炸) H 2 +Cl 2 = 2HCl (光照爆炸,点燃) H 2 +Br 2 2HBr H 2 +I 2 2HI 长期加热并不断分解 卤化氢: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①HClO 2 注意:将F 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 2先跟H 2O 反应.如将F 2通入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 2 + H 2O HX + HXO (X=Cl 、Br 、I ) Cl 2 、Br 2、I 2与H 2O 的反应逐渐减弱,都是可逆反应。 (4)与金属反应 卤族元素与变价元素一般生成高价态化合物,但 Fe + I 2 = FeI 2 (碘化亚铁) (5)与碱的反应: 2F 2 + 2NaOH =2NaF + OF 2 + 2H 2O X 2(Cl 2 、Br 2、I 2)+2NaOH NaX + NaXO + H 2O (6)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 2 2Br - + C12 = 2C1- + Br 2 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 2的CCl 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 2 2I - + Cl 2 =2C1-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或NaCl 和NaI 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2NaI + Br 2 =2NaBr + I 2 2I - + Br 2 =2Br -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 2足量时)或NaBr 和NaI(Br 2不足量时). F 2 + NaX(熔融) =2NaF + X 2 (X =C1、Br 、I) 注意 将F 2通入含Cl -、Br -或I -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 2与H 2O 反应. (7)碘单质(I 2)的化学特性.I 2 + 淀粉溶液 → 蓝色溶液 说明 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 2的存在. △ △ 冷

元素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总结

1 号元素氢:原子半径最小,同位素没有中子,密度最小的气体 6 号元素碳: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单质有三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富勒烯)。 7 号元素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78%),单质有惰性,化合时价态很多,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8 号元素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21%)。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的元素,有两种气态的同素异形体。 9 号元素氟:除H 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不存在含氧酸,氧化性最强的单质。 11 号元素钠: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焰色反应为黄色。 12 号元素镁:烟火、照明弹中的成分,植物叶绿素中的元素。 13 号元素铝:地壳中含量第三多的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两性的单质(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常温下遇强酸会钝化。 14 号元素硅: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半导体工业的支柱。 15 号元素磷: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制造火柴的原料(红磷)、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16 号元素硫:单质为淡黄色固体,能在火山口发现,制造黑火药的原料。 17 号元素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氯碱工业的产物之一。 19 号元素钾: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20 号元素钙: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质元素,骨骼和牙齿中的主要矿质元素。

2.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关知识归纳 ⑴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Be、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有C;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3 倍的元素有0;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4 倍的元素有Ne。 ⑵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有Li、Si;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4 倍的元素有Mg。 ⑶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 倍的元素有Li、P; 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Be。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元素是1i H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关知识归纳 ⑴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有H、B e、Al; 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 2 倍的元素有C、S; 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 3 倍的元素有O。 ⑵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 2 倍的元素有Li、Ca; 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 3 倍的元素有Na。 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的元素有C、Si; 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的绝对值3 倍的元素有S。 ⑷上一周期元素所形成的阴离子和下一周期元素最高价态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与上一周期零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4. 元素的含量 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0,其次是S; 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Al,其次是Fe; 氢化物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C 5. 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特性 ①颜色:常温下,单质为有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单质为淡黄色固体的元素是S;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元素是Na,呈紫色的元素是K (通过兰色钻玻璃) ②状态: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单质为白色蜡状固体的元素是

卤素化学方程式及性质

卤素化学方程式及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HX:卤化氢/氢卤酸) F 2 + H 2 ====2HF Cl 2+H 2====2HCl Br 2+H 2 ====2HBr I 2+H 2 加热2HI 反应条件越来越苛刻,且HX 稳定性降低,HI 在加热下易分解 4HF+SiO 2===SiF 4↑+2H 2O (HF 保存在塑料瓶的原因,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 2的含量) HF 为弱酸,酸性比较:HFO 2,置换反应) 4、与碱反应(以NaOH 为例)X 2+2NaOH===NaX+NaXO+H 2O Cl 2+2NaOH===NaCl+NaClO+H 2O 3Cl 2+6NaOH===5NaCl+NaClO 3+3H 2O Br 2+2NaOH===NaBr+NaBrO+H 2O 3Br 2+6NaOH===5NaBr+NaBrO 3+3H 2O I 2+2NaOH===NaI+NaIO+H 2O 3I 2+6NaOH===5NaI+NaIO 3+3H 2O 3Na 2CO 3+3Br 2==5NaBr +NaBrO 3+3CO 2↑ 以上均为歧化反应。 制备漂白粉: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漂白粉成分:CaCl 2、Ca(ClO)2,有效成分:Ca(ClO)2 漂白原理:(在空气中)Ca(ClO)2+H 2O+CO 2===CaCO 3↓+2HClO 冷暗 光照 500℃ 点燃 点燃 △ △ △ △ △ △ △ △ 冰水 室温

卤族元素性质总结资料

元素周期律 卤族元素性质总结 I.元素周期律 1.周期表位置 VII A 族(第17纵列),在2、3、4、5、6、7周期上均有分布。元素分别为氟(F)-9,氯(Cl)-17,溴(Br)-35,碘(I)-53,砹(At*)-85,未命名元素(Uus*)-117。 2.由于均可与金属化合成盐(卤化物),所以被称为卤族元素。 II.物理性质 II.1物理性质通性(相似性) 液态的温度范围都比较小,单质均有颜色。卤素都是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在水中溶解度都比较小,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都比较大。气态卤素均有刺激性气味。 II-2.物理性质递变性 随着周期的递增,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递变性有: 1.颜色由浅变深。 2.在常温下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 3.熔沸点逐渐升高。 4.密度逐渐增大。 5.溶解性逐渐减小。 II.3.物理性质特性 1.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液溴极易产生有毒的溴蒸气,实验室通常将溴密闭保存与阴冷处,不能用胶塞,且试剂瓶中加水,以减弱溴的挥发。 2.碘具有金属光泽。易溶与酒精,碘酒是常见的消毒剂。 3. 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而碘易溶于碘化钾溶液(生成I 3)。 注意: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而碘易溶于碘化钾溶液(生成I 3) III.化学性质 III-1.原子化学性质 III-1.1.原子化学性质通性 1.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 2.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形成非极性共价键,都很稳定(除了I ?)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 3.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4. 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 图1 卤素双原子分子电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知识点总结范文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相对原子质量=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 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 :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课题3 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结构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 质子数

氯及卤族元素总结

《氯及卤族元素》总结 一、氯气(Cl2) 1.Cl2的物理性质:________色,有_________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______,在水中的溶解度为_________。 2.Cl2的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Cl原子容易________ (填“得”或“失”)电子,所以Cl2化学性质活泼,作强__________剂(填“氧化”或“还原”)。(1)与金属反应:Cl2+(Na、Cu、Mg、Fe) ①Cl2+Na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l2+Cu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l2+Mg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l2+Fe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Cl2作强氧化剂,与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的氯化物。 (2)与非金属反应:Cl2+(H2、P(红磷)、NH3、H2O) ①Cl2+H2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l2+P(红磷)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l2+NH3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可利用NH3来检验Cl2是否发生泄漏。 ④Cl2+ H2O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次氯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 将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靠近盛Cl2瓶口,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水见光易分解,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氯水应保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久置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3)与碱溶液反应:Cl2+NaOH/Ca(OH)2 ①Cl2+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巴氏消毒液的合成)。巴氏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成分为____________。 ②Cl2+Ca(OH)2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漂粉精的合成) 漂粉精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成分为____________。 注:巴氏消毒液和漂粉精均有____________作用。漂粉精在酸性环境中消毒效果更好。 漂粉精暴露在空气中会失效,相关的化学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氏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的离子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其他还原剂反应:Cl2+(H2S、Na2SO3、FeBr2、FeI2) ①Cl2+H2S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l2+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少量Cl2+ FeBr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过量Cl2+ FeI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 2.了解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3.掌握卤离子的检验及其干扰离子的排除 4.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通过对卤化物、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介绍,了解有关卤素的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了解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提高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和递变的推理、判断能力。 2.通过学习氯、溴、碘和卤化物的鉴别,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含卤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首先在引言部分教材中指出卤素原子结构上的相似和不同,以问句的形式引出卤素的性质,显得自然流畅。卤素性质的比较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地、客观地展现这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卤素元素族的特征既典型又明显。 卤素的物理性质是以表格的形式给出,直接分析表中的数据就可以得出相似性和递变性,反映了结构的特点。 卤素的化学性质是通过推测,再用实验事实验证。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的相似和递变以及上一节有关氯的性质,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入手,经过分析、比较,对卤素化学性质进行推测。然后用事实验证。以氯气为例,将其他卤素单质与氯气进行对比,抓住反应条件的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反应生成物的稳定性不同等加以比较,得出性质的变化规律。接着通过卤素置换反应的演示实验,直接得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最后,还介绍了碘的一个特性反应。这样安排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卤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判断

卤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判断 华侨城中学谢大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卤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卤素元素非金属性的判断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卤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3、通过探究卤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判断,掌握元素非金属性的常见判断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使学生体验实验是学习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自我反思的习惯。发扬与 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 取得成功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卤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实验 四、教学策略: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师生评价等形式,创建自主、互动、创新、学习型的课堂。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课本P8页资料卡片,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分析表中所给数据,总结卤族单质在物理性质上的递变规律。 【学生总结】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递变性: 颜色:浅深 状态:气液固 密度:小大 熔沸点:低高 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 【引入】卤族元素在物理性质上存在递变性,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变化趋势呢? 【学生活动】分析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得一个电子,元素具有非金属性,单质具有氧化性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引入】从卤素原子结构上看,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决定了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又导致了它们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卤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呢?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证明卤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氯水,溴水,NaCl溶液,NaBr溶液,KI溶液,CCl4溶液 【讨论方案】学生做实验并完成学案 【师生探讨,板书】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 Cl2+2Br-===== 2Cl-+Br2(氧化性:Cl2 ﹥Br2) (2) Cl2+2I-===== 2Cl-+I2 (氧化性:Cl2 ﹥I2) (3) Br2 + 2I-===== 2Br-+I2(氧化性:Br2 ﹥I2) 【结论】非金属性:F>Cl>Br>I 【设问】从F到I,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这种递变关系在卤素的其它性质里是如何体现的呢? 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来判断卤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呢? 【学生活动】分析课本P8页卤素单质与H2的反应,完成学案 【师生总结,板书】结论1: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可以判断卤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师生总结】结论2 :卤素单质和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判断卤素非金属性的强弱结论3 :卤素单质和氢气反应所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可以判断卤素非金属 性的强弱 【教师补充】判断卤素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其他方法: 结论四: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本课小结】 (1)元素性质由原子结构决定,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 (2)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一般方法。 【教学反思】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执笔:潘旭审核: 课时及内容:2课时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 专题二第一单元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规律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框架 (1)反应原理(2)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除杂 (4)收集方法(5)检验(6)尾气处理 规律二: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如下几方面研究 (1)色(颜色)(2)味(气味)(3)态(状态)(4)度(密度、硬度、溶解度)(5)点(熔点、沸点)(6)性(刺激性、挥发性、毒性、特性) 规律三:氯气与金属的反应规律 (1)氯气与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化合物。 (2)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灼烧情况下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3)铁与氯气等氧化性强的非金属反应生成Fe3+的化合物,而与弱氧化性的非金属(I2、S等)生成Fe2+的化合物。 规律四: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还原剂——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3)价态表现规律 (4)氧化还原反应性质转递规律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规律五:我们学习某种物质的知识时,一般按下面的思路来研究 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来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很好的落实,这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思维过程一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NaCl Na++Cl-,水也有微弱的电离:H 2O H++OH-,这样,在食盐水溶液中存在Na+、Cl-、H+、OH-,其中只有Cl-和H+在电力作用下易被氧化和还原,而生成Cl2和H2,即发生如下反应:2NaCl+2H2O2NaOH+Cl2↑+H2↑ 氢气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或点燃等情况下易爆:H2+Cl22HCI,氯气有毒,所以,电解的产物氯气和氢气必须隔离,且要防止氯气泄漏。 2.实验室制法 利用氧化性比氯气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等,将Cl-氧化成Cl2。 (1)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装置设计:粉末状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3)除杂气体:根据制得气体的化学性质和杂质气体的化学性质,选择除杂试剂,一般洗气方法,制得的氯气中有氯化氢杂质,常用饱和食盐水洗气。有时要制得干燥的氯气,可以用浓硫酸洗气来除去水蒸气。 (4)收集方法:一般由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密度或水溶性,氯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尾气吸收:氯气有毒,有毒气体必须加以吸收,防止污染空气。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Cl2+2NaOH NaCl+NaClO+H2O 因此,实验室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可设计成如下装置: 图2—1 思维过程二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注意:①氯气使人中毒的症状是: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死亡。 ②在实验室里闻氯气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采用正确的闻气味方法,即用于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

2HClO 光照 或加热 2HCl + O2↑ 5.Br2 、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水苯或汽油四氯化碳 Br 2黄~橙橙~橙 红 橙~橙 红 I2深黄~褐淡紫~紫 红紫~深紫 6.置换反应 Cl2 + 2NaBr = Br2+ 2NaCl Br2 + 2KI = I2 + 2KBr ∴氧化性 Cl2 >Br2 >I2 7.I2遇淀粉溶液后,溶液呈蓝色 I- 氧化剂——————→ I2 三.氮 1.氮的氧化物 NO:无色气体、有毒(同CO)、难溶与水 NO2:红棕色气体、有毒、与水反应 反应:2NO + O2 = 2NO2 3NO2 + 2H2O = 2HNO3 + NO 2.有关NO与O2或NO2与O2混合通入水中,液面上升一定高度时用的方程式 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3O2 + 2H2O = 4HNO3 3.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强 氧 化 性 与金属氧化 物 3FeO + 10HNO3 = 3Fe(NO3)3 + NO↑+ 5H2O 与金属 3Cu + 8HNO3(稀) = 3Cu(NO3)2+2NO↑+ 4H2O Cu + 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与非金属 C + 4HNO3(浓) △ CO2↑+ 4NO2↑+ 2H2O 不稳定性4HNO 3 光照 或加热 4NO2↑+ O2↑+ H2O 4.氨 ( NH3 )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1:700 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与H2O NH3 + H2O NH3·H2O NH4++ OH-与酸NH3 + HCl = NH4Cl 氨的 催化氧化 4NH3 + 5O2 催化剂 加热 4NO + 6H2O 实验室制取原 理NH4+ + OH-△ NH3↑+ H2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