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时间:2016-08-30 来源:阳光美文网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6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关键词:复杂而艰巨,仍难好转

又是“最难就业季”,76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多难?

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

月末,2016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渐入尾声。比起大型招聘会,这场招聘会规模显得小了不少。80家公司的招聘窗位依序隔出的通道中,摩肩接踵的应聘者似乎都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不论男女,显然都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以使自己更富职场气质。在与招聘方的礼貌克制交谈之中,应聘者们仍有一些相似的复杂情感:急切、倦怠,期待中掺杂着焦虑。

就业难

在当下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6年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

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7万,以7%增长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研人群中56%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研大军中往届毕业生占了足足四成。经济下行背景下,压力正逐步向考研和就业传导。

以前老师老说我们专业工作难找,我想能有多难呢?但是就真的难到了这个地步,你不体验根本没法理解。”聂少卿说。他就读的专业是安全生产,如果毕业对口就业,则负责大型施工企业、大型厂矿、生产型企业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但最近两年来,受“去产能”等宏观政策影响,相关职位需求人大幅减少、就业紧张。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城市选择取向调查: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变热门

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工作往往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梦想,这些城市因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罕有的顶端优势资源,且足以让父母亲属们倍觉

脸上有光。然而,随着近几年这些大城市为解决“大城市病”而推出的控制人口规模等政策,毕业后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其实,这种状况在去年毕业季时就已经有明显的倾向。2015年年初,不少签约央企国企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网上发声,称自己因“超龄”被告知无法解决北京户口,面临解约。

去年清华大学发布的一组数据曾引起舆论哗然。数据显示,清华毕业生京外就业率接连3年突破50%。当然,这其中有学生因为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房价高企以及其他生活成本昂贵等原因自动放弃在北京就业等因素,但北京日益收紧的人口政策也是毕业生选择离开北京的主要原因,过去几年来,大城市管理者试图通过减少毕业生落户以调控城市人口规模的意图也愈发明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提前是“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

最难就业季

就业难缓解渠道:应届生创业成为一种解决就业的迂回道路

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16应届毕业生求职到位率调查报告》,今年创业应届生占1.3%。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情况下,越来越多高校学子选择了创业这条路。据麦可思研究院数据:2007年这一数值为1.2%,至2014年,该数值已翻倍增长至2.9%。其中,餐饮行业、零售、个体服务业等行业已经成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创业最集中的行业,甚至超过了互联网创业所占的比例。报告认为,“成本低是重要原因,互联网背景下很多传统行业也都借助了互联网的因素”。

大学生创业越来越被视为一种解决就业的迂回道路,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力图通过高校、政府、社会三方建立有效机制,引导大学生创新,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

与此同时,各高校关于创业创新教育的具体举措和休学创业的规定也逐步落实。日前,清华大学通过《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修订方案,展现出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和决心:研究生创业,可以停学三年。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为4%,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这与欧洲和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有整整十倍的差距。

就业难根源:经济下行的压力,集中在传统和能源行业

作为就业率的一个主要指标,大学生就业率也直接反映出当下宏观经济走势。

恰逢史上数量最庞大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这一就业季,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9%,创下1990年以来的25年新低。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7%,GDP增速创下了2009年以来28个季度的新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2013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吸纳就业140万至160万人。按照这样的测算,今年若解决掉1500万人的新增年轻人就业,需要的经济增长率肯定要高于7.2%。

整体的经济下行首先会抑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才供给却是线性增长。这样的经济态势下,也会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这也会影响就业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冀说:“这个时候再遇上765万应届高校毕业生,总计1500万的青年就业人员,肯定是最难就业季。”

权威数据也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岗位供应也受到影响。据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今年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0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2.9万人,下降4.5%。同比去年,我国东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减少了1.2万人,而求职人数却增加了14.1万人。

智联招聘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平均每个招聘职位收到48份简历,相比之前的26份接近翻了一番,足以证明今年职业竞争态势之激烈态势。

关于高就业率:水分很大

就业率真的说明问题吗?

似乎成了定律,最近10年来,每年的毕业季都被称为“最难就业季”,但与此同时,各类就业率数据则描绘出一幅乐观美好的毕业生就业图景。

今年还没到应届生毕业离校之时,已有不少学校已经晒出了近百的就业率,这不禁让人疑惑,最难就业季是不是只是媒体的“噱头”?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冀认为,高就业率本身值得揣度。他说:“一部分就业率通过研究生考试来解决,还有一部分是虚假就业证明,有些学校强行要求学生签三方协议,这种水分是存在的。再一个,毕业半年就业率能到90%以上,多是赶上了下一届学生的就业季。”

“应届生就业怎么样,光拿就业合同和三方协定来统计肯定不准确,但确实也是没办法的事

情。”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特别是在毕业的一年以后,有隐性失业,也有隐形就业,我们对应届生就业率的跟踪统计很难进行,想要更准确反映就业情况,对毕业生的跟踪统计还是要建立起来。”

即使毕业生的就业率如各方数据展现的那么高,市场提供的工作也通常远不能满足这些意气风发的毕业生们的欲望。在张冀看来,单一的就业率无法还原就业情况。他进一步解释说:“工作肯定能找着,关键在工作是否与毕业生学业水平和能力相匹配。就业好坏是个综合复杂的问题,不能单看就业率,还要看就业半年一年后的离职率、专业相关性等等。”

【国家很关注:大学生就业难】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习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时,他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李克强总理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专访北京教育人才培训中心主任:任占忠

记者:就业竞争加剧,您怎么看待今年的就业情况,您认为哪些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任占忠: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作为一个学生个体来说,他是会受到影响的。但换个角度来看受到影响的实际上是一部分人,有相当一些人影响并不大。就业压力或是就业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永远会有的。即使在过去高度供不应求的就业形势下,有一些学生就业也难。我觉得应该确立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无论总体就业多难,但是有实力的毕业生也能找到工作,或者创业。

任占忠:我觉得影响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个因素是定位。

学生究竟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在这点上,定位会直接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能不能找到工作。比如我们的学生很多所读的院校名气不大,学历也不太高,能力也不是很强,那么求职时却对薪资、对单位等等要求较高,这就很难实现,必然会导致他待业。我觉得定位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很要紧的因素,所以说要做好定位。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定位就要客观一点儿,适度地调整,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关键。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习,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小编片外语,说的不赖)

个人将来的发展并不是由现在我做了一个测试一个测评就决定了今后一生。有少部分人从小确定自己的方向,一生就这么发展下去取得成功,这不是多数,多数人实际上他是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也能取得成功。这部分实际上占得比重是比较大的。在职业指导方面,过早的给学生一个具体职业,这既有有利的方面,但是不利的方面实际往往会大于有利的方面。所以说在这方面,一定得给学生讲清楚,我们的发展没有必要过早的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具体职业上,找一个唯一的适合我的职业,这是一种误导,是一种误区,不能对学生这么来引导。

什么叫就某一个具体职业最适合你,在当今职业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学生应该尽快提升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才能发展起来。我们在职业规划课当中,也应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这定位的问题是很关键的,我们学生客观地对待外边的环境,客观地对待自己未来的发展,必须得让事实来表明学生的发展,不像我们课堂上书本上所讲的。

在职业价值观,在职业发展教育方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成功的起点一般是从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因为好多事儿,即使我这个工作,是我自己选的,但是到了

具体工作当中,你要做很多单调的重复的加班加点儿的工作,工资不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你对这件事情不喜欢,如果你对这些事情做不好,你不能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的话,那你就堵塞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成功它是由做好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

实际上,人的兴趣、人的能力、人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这个阶段它还依然处在形成时期。工作当中,有时候人往往是这样,一开始我对这件事情可能觉得兴趣不大,不大愿意做,但是你做一段时间以后,你自己用心在做事,认真在琢磨事,当他把工作努力地干好以后,觉得领导对他是比较满意,同事的关系也处的比较融洽,他的事又有点小成就,这样的话,他就由没兴趣就变成有兴趣了。实际上兴趣它是养成培养起来的。现在职业规划经常以当前的这个兴趣点来决定人的一生的发展目标,这种就忽略了人的动态的变化,就把人的这种适应万物的能力,这个重要因素给忽略了。任占忠:再者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我觉得是能力。

任占忠:第二个因素是就业竞争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然而竞争能力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适应企业需要的能力。能力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就业的一个关键性点。孔夫子讲“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就是说不要发愁没有职位,愁的是你没有从事这个职位的能力。为什么无论竞争压力多大,就业多难,有的学生依然能够拿到好几个offer,核心的问题还是要提升自己能力。

很多学生把自己的思维都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对于社会职业的需求状况不了解,那么等到毕业的时候再去了解这是不太有利的。现在“教育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就是说要培养

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把这种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纲要”当中就是这么提出来的,所以说在校期间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本领,这是一个当务之急,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所以说这就需要学生应该努力地从课堂上从书本里解放出来,多一点机会和时间接触社会接触职业。所以说能力是很关键的。

任占忠:第三个因素是心态。

心态主要反映在就业面试环节,有时候心理素质弱的人,求职时会有心理障碍,临场发挥不是很好。打个比方,我们学生到一个单位去面试,去那聊天时发现面试者有北大的有清华的,都是知名高校,而他是独立学院的,这样他的心理上就会败下阵来,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实际上有时候这种求职环节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面试成败的。再者,面试时面试官会问一些问题,经常会遇到自己不会答或是答不好的问题出现,这都是正常的,然而有的学生心理素质不好,他怕答错了对方就否定他了,整个的思维情绪可能就乱了,这些时候心态心理也直接影响他的求职面试结果。在求职方面,学生应该有一种自信,积极的心态。

任占忠:对于就业也有一些其他影响因素,如简历的书面表达等等。

定位、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像面试,求职心态及求职方法等等是在校期间需要锻炼学习的,要在实战当中多锻炼,在课堂上有些东西是学习实践不到的。多从实践实战中取得经验,同时要学会总结。

记者:您怎么看待企业、高校、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各方该作何努力去解决学生的就业难

题?

任占忠:从这三方面来说,我们应该从供需的角度来看,企业是上帝,它是用人的,是买方,学校、学生属于供方。所以在无论企业提出了什么条件,我们学生都要端正好心态。学校要从企业用人的基本点方面来思考问题,我怎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企业要求的人。我们去年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大家在问题关注点上存在着错位。我们曾经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从关注度的排序上,企业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第一位是学习能力,第二是责任感、责任意识。我们的学生结果把责任意识、责任感降到了第八位。这就明显的存在错位,这样学生在面试环节和工作当中就会暴露出不适应的矛盾,企业关心的你却不加关注,那么具体工作中就会出现矛盾,做事浮躁,应付了事等等。

我们必须得解决这些认识上的错位问题。还比如现在的很多学生对外语水平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很多企业目前并非把英语看的很重,有些职位是不需要那么专业的水平,那很多学生花了大量精力投放在这个方面,到单位以后却发现用不到,这也是错位的表现。

记者:对应届高校毕业生来说,您觉得就业前该考虑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更好的成功就业呢?

任占忠:我觉得一是把自己找工作定位的问题好好考虑考虑,首先是考虑一下是跟专业比较接近的,还是远离专业的。因为远离专业它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因为学生的竞争能力除了专业知识,还有一些实践活动。在和岗位契合度上要考虑发挥自己的能力,要把这种专业的知识作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考虑进去比较现实一点。

另外一点是在定位上,我觉得定位不能太具体,就是说只要从大的方向上基本吻合就可以了,不要局限在某一个职业点上。很多学生在求职时候把自己的定位设置了条条框框,这样就把自己给局限住了。比如的学生可能从小、从家庭、环境、从个人角度想想做某一件事,比如想当医生或者律师,那么在这方面,你如果已经思考很久了,或者从家庭各方面环境都是让你这样,那么当然可以坚持自己的。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只要选择了符合自己的基本就业方向的单位及岗位,那不妨可以考虑签约,然后在工作当中来继续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工作当中来继续锻炼和培养自己。我觉得这样的话比较现实,千万不要去寻找唯一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把思路拓宽一点,求职面就会很广泛了。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 Maria297xx-01-12 要很专业的那种吗?一般大企业愿意要应 届生,但不好进,小企业也要应届生去打杂。就业形势好不好跟在学校的表现有一定关系,同时跟自己找工作的方向是不是坚定有关,认准方向前进总会成功。 Maria160xx-01-12 不知道感谢有你今天是感恩节 168174xx-01-12 1.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 * 统计,xx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xx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xx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 * 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

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1:0.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2.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xx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xx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xx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3.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编号:FS-DY-20626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

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 学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共155页) 学校不正干,市场说了算!四川那个师傅看的是学校,我看市场。 一、中国高等教育社会需求数量年度指标 2013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位) 2013届就业率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3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位)2013届就业率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二、专业就业质量年度指标 2013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本科专业 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高职高专专业 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 3届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3届较2012届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类(前5位)2013届较2012届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类(前5位)2010届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类(前10位)2010届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类(前10位)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位)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位)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

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2010大学生就业形势2010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从2003年第一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以来,就业难的咨询题每一年都会被舆论捡起,成为人们众说纷纭的焦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别同,2009年学子们在为工作奔波忙碌时,对前景大概比以往更加迷茫。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众生相,无奈之余,只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高学历,却敲别开企业的大门本科生遍地基本上,硕士生也没那么希奇,博士都扩招了,所谓的高学历还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吗?别看学历看能力,学历只只是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很久往常人们如此说。时过境迁,曾经被人们看好的高学历在今天大概如何也敲别开企业的大门。 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就学历来说,研究生在求职中处于上别去、下别来的尴尬位置。同样在51job论坛上,一位hr如此说:我们公司惟独研发部门才招研究生,其他的岗位还真是没有那个必要;假如要读研究生,那就读到博士,如此出来才会有‘销路’。挑选考研,学子们本想以此为就业拓宽道路,期待获得能够给自己增重的学历砝码。但是,当他们走出象牙塔再次面临就业的时候,却发觉学历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已大大缩水。 2009年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要聘请一名高学历的洗碗工,其条件之高被友怒称这是对国家学历的轻视!尽管在舆论的压力之下,聘请方修改了苛刻的聘请条件,丰富了工作内容,可被伤自尊的友依然穷追别舍。相比之下,有些友则显得淡定自如,51job论坛友时刻换空间回帖说:听到如此的消息,15年前愤慨,10年前麻木,5年前呵呵一笑!另有友则在高唱你损害了我,我一笑而过,你要求贪欲我只能懦弱。这一事件,别仅直射学子就业难,并且也使学历贬值的咨询题凸现出来!学历贬值,大学确实无用? 当所有看似残酷的事实集中呈现我们眼前时,人们很容易草率的得出结论,读完大学,有了学历还是很难寻到工作。学历贬值、大学无用论便在学子们的脑海中应运而生。前别久,熊猫烧香的作者李俊提早出狱,国内一些知名it公司得知消息后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函。李俊因毒得名,熊猫烧香虽别是为名而作,却让大众看清这位连高中都没有考上的水泥工艺技校生在络安全领域的天赋。早年李俊曾在北京、广州等地闯荡过,无一例外地被数家络安全公司因学历低而拒之门外。在51job论坛上的一项调查显示,43%的人曾遭遇过学历卑视,位居各种常见就业卑视的前列。高学历敲别开企业的大门,除了埋怨社会的别公,企业的苛刻,大学生能否从自身的角度来思考敲门方式存在的咨询题呢?在采访德勤华东区校园聘请经理胡艳红时,她一再强调:德勤特别看重应聘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许多大学生以学别到东西为由挥霍四年的青春时光,或者为拿一纸文凭而晃晃度日,面对hr的火眼晶晶,如此的学生定会原形毕露!高学历敲别开企业的大门的原因之一,别是学历贬值,而是学历的含金量落低!学生在校不行好学习专业知识,实习时别积存为人处事能力,再高的学历关于企业来说不过一张象征意义的白纸而已。2、就业难,纷纷回炉短训 2009年9月末媒体报道哈尔滨大学生‘回炉’短训就业受宠,新年伊始,广东曝出技校生就业好过大学生,企业争抢技校毕业生,造成人才提早‘脱销’等类似的新闻。即学即用的技校培训pk华而别实的大学教育,学子们心寒之余,别得别识时务者为俊杰,纷纷加入回炉培训的行列。曾经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大学生回炉技校是一种人才和教育资源的白费,但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咨询题的凸显,大学毕业生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回技校充电的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同意和认同,回炉大学生也从当初的个别现象进展到今天成为一具群体。技校生受宠,大学生回炉,曾经的天之骄子,现在却需要技校的镀金才干真正发射光芒。上海社科院青青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解释这一反常现象时说:技校、职校别可能替代大学教育,当大学毕业生纷纷回潮读技校寻觅就业出路时,拷咨询的别是教育体制,更深层次折射出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咨询题。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别完善导

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是“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蓝皮书”的简称,也常简称为“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09就业报告”或“2009就业蓝皮书”,是2009年6 月10日上午由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这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第一次以就业为主题出版的蓝皮书,也是第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全新报告,更是一个结果评价的研究系统。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撰写,该研究抽样达到44. 4万人,回收有效问卷21.8万份,共覆盖3079所高校或分部分院,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收入、就业流向、工作能力、求职、就业与教育公平、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高考志愿填报、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做出了全面的研究分析。 1、本科院校就业率有所下降,高职院校持平 该报告指出,2008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0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比起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08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2007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8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为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约为434万。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即所谓的啃老族,该报告中定义为待定族)(见图一、图二)。 此外,2009年就业报告还指出,2008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高考刚结束,关于上大学的“回报率”就再次引起关注。昨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游戏策划一职毕业半年后收入最高,平均月薪5273元。大学毕业生工作后的三年薪资与毕业半年后薪资相比上涨98%,超过城市居民同期平均薪资涨幅(17.4%)。可见,大学教育的长期回报是明显的,读大学比不读大学在收入的长期提升中有较大优势。 为知识正名> 大学生比居民工资涨得快 虽然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薪资涨幅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同期涨幅,但是,大学毕业生工作后的三年薪资与毕业半年后薪资相比上涨98%,超过城市居民同期平均薪资涨幅(17.4%)。 为市场正名> 市场需求决定待遇高低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让市场对互联网开发师和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为吸引优秀毕业生,企业多为其提供优厚的待遇。此外,从事“银行信贷员”、“信贷经纪人”、“建筑师”等职业的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学等专业毕业生,“吸金能力”突出。 为时间正名> 医药类毕业三年后经济改观 不过,毕业半年后收入最低的医药类职业,在毕业三年后将彻底摆脱排名靠后的情况。调查显示,201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平均为6155元,为201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3773元的1.6倍。 为专业正名> 黄牌专业也有“多金”职业 值得注意的是,从事“多金”职业的主要专业中不乏一些在就业蓝皮书中被列为“黄牌”的专业,如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管理等。这反映出部分优势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毕业后薪资收入有优势。 毕业三年纯文科工资“落后” 在2011届本科薪资前十互联网开发师、网络设计师、日常主管,销售代表、信贷经纪人,无纯粹文科职业入围。工资最低初中教师、小学教师、文职人员排在了前三位。 填志愿 看“钱途”更要看前途 麦可思研究院专家表示,高薪职业排行仅为考生及家长提供一个参考,除了“钱途”外,社会需求、高校培养质量、个人兴趣和爱好都是选择专业的重要考虑因素。 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林浩说,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专业化程度要求变得更高。 就业,创业?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除了薪水问题,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还有很多可关注的点。创业和就业比例就是其中之一。大学毕业生创业具有持续性,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而有很多创业者在三年后选择受雇于全职工作。 2015年就业“红绿牌” 红牌 本科:生物工程、美术学、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音乐表演上榜,其中法学、生物工程、美术学专业上届也是红牌专业。 高职高专:法律事务、语文教育、初等教育、投资与理财、应用日语、国际金融,其中法律事务、语文教育专业上届也是红牌专业。 绿牌 本科:建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车辆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和高职高专的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石油化工等。 本科学科管理学类就业率最高 解读:医学文学农学就业率上升 从近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医学、文学、农学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而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材料与能源大类、制造大类、财经大类、土建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就业率持续上升。 3.9%的毕业生上班3年后创业 解读:上班并不会判创业“死刑” 大学毕业生创业具有持续性,所以评价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不能只着眼于毕业时。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2011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时间管理、谈判技能、学习方法、理解他人和协调安排。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时间:2016-08-30 来源:阳光美文网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6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关键词:复杂而艰巨,仍难好转 又是“最难就业季”,76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多难? 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 月末,2016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渐入尾声。比起大型招聘会,这场招聘会规模显得小了不少。80家公司的招聘窗位依序隔出的通道中,摩肩接踵的应聘者似乎都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不论男女,显然都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以使自己更富职场气质。在与招聘方的礼貌克制交谈之中,应聘者们仍有一些相似的复杂情感:急切、倦怠,期待中掺杂着焦虑。

就业难 在当下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6年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 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7万,以7%增长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研人群中56%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研大军中往届毕业生占了足足四成。经济下行背景下,压力正逐步向考研和就业传导。 以前老师老说我们专业工作难找,我想能有多难呢?但是就真的难到了这个地步,你不体验根本没法理解。”聂少卿说。他就读的专业是安全生产,如果毕业对口就业,则负责大型施工企业、大型厂矿、生产型企业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但最近两年来,受“去产能”等宏观政策影响,相关职位需求人大幅减少、就业紧张。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城市选择取向调查: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变热门 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工作往往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梦想,这些城市因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罕有的顶端优势资源,且足以让父母亲属们倍觉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总结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总结 经过了去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去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然而XX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大学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据《XX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尽管XX典范企业在市场上收入平均增长%,招聘规模达到38万人,平均每家招聘683位大学应届毕业生,比XX的606人增加了%。但XX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上14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 据调查,本年大学生期望月薪降至2500元!创5年来新低,但调查发现已经签约的大学生,平均实习月薪为1800元左右。专家建议,毕业生可关注口碑好的中小企业。 今年,中国将有749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可预计XX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40万。XX年上半年全国有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XX年,民营企业吸纳了%的大学毕业生。 对此,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分析认为,由于多数行业在XX至XX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

能的矛盾。 史上最难就业季,苦了孩子,坑了家长。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得各级高校都进入了大势扩招期,从而圆了90后每年浩浩荡荡的学子梦,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性导致高校所开设专业与社会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和教育质量的下滑性,进而引来了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XX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呢?很多人感觉很迷茫,那接下来,我就跟大家探讨一下,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a.产业结构:热的过热:房产、股市、基金、钢铁 冷的太冷: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机械、服装业。 b.分配结构,积累过多,基本建设规模大,形象工程耗资多,工资分配低,群众收入少,国内需求不足。 第四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DB)XX年10月2日公布XX和XX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对亚太地区整体经济增长预期。ADB称,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和%,据有关统计数据,中

关于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黄淮学院 2015-2016 学年第下半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我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院系:动画学院 专业:动画 年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2016年 6月 1日

我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时间 2016年5月1日——2016年5月25日 三、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并结合网上资料 四、调查论文 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首先,对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得知: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学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反而并 不主要。企业和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有很大差距,但是现在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而这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时间内有所缓解,所以大学生就业时还是应该参考一下企业人士的看法,更多的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就业心态。如今,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在这个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另外,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 其次,在大学生个人心态及能力方面也进行了调查,由此得知以下几点:

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简介 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于2010年6月2日起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是基于麦可思2010年初完成的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撰写,抽样达到约50万人,回收问卷24.5万份,有效问卷22万份,主要内容包括就业与月薪,去向分布,失业与预警分析,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任务,求职分析,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专升本,高考志愿填报,满意度分析,就业弱势群体分析,振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分析。这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全新报告,也是一个结果导向的评价系统。 《就业蓝皮书》的作者——麦可思(MyCOS)是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并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为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并从2010年开始对毕业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与工作能力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四年累计有效问卷约100万份。 1. 2010调查规模及覆盖面 2010年初完成的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抽样达到约50万人,回收问卷24.5万份,回收率约49%;有效问卷22万份,其中完成全部答??问题者为73%;共覆盖2599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16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930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553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182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21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6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75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57个职业,共计700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97%(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10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13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16个行业,共计317个行业,覆盖全国所有行业分类(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10版)。 2. 调查对象 毕业半年后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包括“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的毕业生,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院校。 3. 调查方式

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面对经济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确实有很多苦难。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选择创业有时候也是明智的。也许有人说,自己创业难啊,一没钱,二没势,又不认识什么人,做生意没人带。那么现在机会来了。我们要感谢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大学生就业难有了网络,你只需要少量的投资,那么你的创业之路就可以开始了。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4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XXX等三人; 三、调查对象:各行各业; 四、调查时间:2017年4月25日--2017年5月9日; 五、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六、调查内容: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2015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5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5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摘要:2014年727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年,再度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从根本上

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13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过去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

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计算机类专业月收入最高 高考渐近,志愿填报再度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话题。麦可思以最新本科毕业生就业数据为依据,分别对毕业生规模较大的人文、理工、商科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解析,供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参考。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数据均展示的是往年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未来发展如何还未可知。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时,综合考虑月收入、职业发展前景、社会需求、个人兴趣偏好等多个因素,切不可盲目跟风。 《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将于7月9日发布,敬请期待! 人文 教育学类专业就业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双料冠军 外国语言文学类收入最高 教育行业是人文毕业生就业主要方向 2019届本科毕业生人数较多的人文专业类中,外国语言文学类以5336元位居月收入榜首,其次是设计学类(5137元)和中国语言文学类(5050元)。 就业满意度方面,教育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均为73%。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方面,教育学类专业同样高居榜首,将近九成毕业生(89%)能够学以致用。尽管月收入并不抢眼,但教育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较高,可见收入多少并非决定就业质量的唯一因素。

从数据来看,教育行业是人文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或许与近年来教育行业不断发展,专业人才需求极速上升有关。 注:本文中“人文”包括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本科学科门类。

理工 计算机类专业月收入、就业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均名列前茅 数学类专业就业满意度最高 毕业生人数较多的10个理工专业类中,计算机类专业就业质量综合较高,月收入(6858元)、就业满意度(71%)、工作与专业相关度(77%)均位居各项指标榜的前三位。在就业方面,除了IT行业等计算机类毕业生“理所当然”的就业去向外,教育业也吸引了不少计算机专业人才,随着在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或将持续增长。 电子信息类和自动化类专业月收入也较高,分别为6145元和5899元。数学类则位居就业满意度之首(76%)。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比例最高的是土木类,为88%。 从数据中不难发现,伴随人工智能、5G通信等高新技术迅速发展,IT、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旺盛,相关工作收入与满意度也普遍较高。 注:本文中“理工”包括理学、工学等本科学科门类。

清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清华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清华大学 2015年12月

目录 第一部分 201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1) 一、毕业生总规模 (1) 二、就业率和就业结构 (1) (一)就业率与毕业去向 (1) (二)出国(境)深造 (3) (三)就业单位性质与行业 (6) (四)就业地域 (8) (五)重点单位就业 (8) (六)基层就业 (9) (七)自主创业 (10) 三、毕业生求职状况分析及雇主评价 (10) 第二部分 201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 (12) 一、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12) 二、构建专业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支持学生职业生涯科学发展 (13) 三、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14) 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 (14) 五、完善“一体两翼”信息平台,提高就业服务精细化水平 (16) 六、开展就业调查研究,推进更高质量就业 (17) 七、把握就业形势变化,全面做好就业创业工作 (18) 附表1: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本科生) (19) 附表2: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硕士生) (21) 附表3: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博士生) (23)

2015年,清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及北京市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继续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背景下,清华大学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全面综合改革,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目标,以充分就业为基础,就业引导为特色,提升质量为重点,积极构建精细化的就业引导工作体系,专业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以及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通过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就业工作,支持和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生涯科学发展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第一部分 201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一、毕业生总规模 清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共7035人(不含留学生与港澳台学生),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加。其中,本科生3113人(44.3%)、硕士生2667人(37.9%)、博士生1255人(17.8%);男生4621人(65.7%)、女生2414人(34.3%),男女生比例为1.9:1(见图1)。少数民族学生51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38%。定向和委培生52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45%。由于定向委培生毕业后到定向委培单位就业,本报告以下统计分析均不包含定向委培毕业生。 图1 毕业生学历和性别构成 二、就业率和就业结构 (一)就业率与毕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率,是指深造和就业毕业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其中, 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