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沉渣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相关知识

1、尿液分析的内容

尿液分析可以分为物理学检测,干化学检测和沉渣镜检三部分内容。

物理学检测包括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气味,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仪器对尿液的比重和肾透压进行检测。

干化学检测是通过试纸条与尿液的反应,检测出尿液的蛋白质、葡萄糖、酸碱度、酮体、胆红素、尿胆元、亚硝酸盐、红细胞、白细胞及比重等。

显微镜发明以后,通过显微镜可以观测到所有的有形成分,如红白细胞、管型、结晶体、细菌、寄生虫、真菌、精子、黏液等,出现了至今在尿沉渣领域被奉为“金标准”的镜检法。

2、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或称尿有形成分分析、或进一步称为尿颗粒计数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临床上对肾脏疾病、泌尿道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作用,曾被美国著名的Dahelen Free称为“体外的肾活检”。

3、尿沉渣标准化进程

??90年代开始,国外已非常重视尿液分析

?1995年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文件GP-16A

?1995年日本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JCCLS)的文件GP1-P2

?1997年欧洲尿液分析协作组提出尿沉渣检查的相关文件

?2000年中国CCCLS制定《尿液物理学、化学及沉渣分析标准化》

4、尿沉渣各有形成份临床意义一览表:

沉渣有形成份主要临床意义

红细胞

1、肾外疾病: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输卵管炎、疟疾、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恶性高血压、白血病和坏血病等。

2、下尿道疾病:见于急、慢性感染,结石、肿瘤、尿道狭窄、药物治疗后膀胱出血等。

3、肾脏疾病: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与药物有关的间质性肾炎、肾肿瘤、肾结石、肾结核、肾静脉栓塞、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4、药物引起的中毒反应:如磺胺药物治疗、水杨酸以及不合适的抗凝治疗。

白细胞或白细胞团

1、泌尿系统慢性炎症。

2、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病毒感染、肿瘤、结核、狼疮性肾炎等。

3、泌尿系统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肾肿瘤、肾结核等。

4、间质性肾炎、变态反应性泌尿系统炎症。

管型红细胞管型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溶血性输血反应、肾出血及肾

移植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肾梗塞、肾

静脉的血栓形成、亚急性细菌型心内膜炎及恶性高血压等。

白细胞管型

常见于急性肾盂性肾炎、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症

及肾小球肾炎等。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肾间质性

肾炎、重金属及药物中毒、阻塞性黄疸、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透明管型

1、肾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如剧烈运动、长期发热、心功能

不全、麻醉或服用利尿剂后)。

2、在老年人中,有肾实质病变的患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盂肾炎、肾淤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恶性高血

压等)。

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综合征、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

小管中毒及类脂性肾病等。

颗粒管型

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小管

硬化症、肾病、慢性铅中毒及肾移植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

肾炎等。

蜡样管型

肾病疾病的慢性化和严重化、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

竭、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性、重症肝病及糖尿病等。偶见于急

慢性肾脏排斥反应。

宽幅管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晚期预后不良。

粘液尿道受刺激或炎症反应

结晶草酸钙或尿酸结晶尿结石

磺胺类药物结晶临床用药监护

细菌尿路细菌性炎症、肾盂肾炎、膀胱炎、淋病、肾结核等酵母菌糖尿病

精子前列腺炎

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慢性尿道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膀胱炎

移行上皮细胞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部炎症

肾小管上皮细胞急性肾小管肾炎、肾小管坏死性病变

吞噬细胞

泌尿道急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及

尿道炎等

多核巨噬细胞病毒感染、泌尿系统炎症、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肿瘤细胞肾、输尿管、膀胱病变

尿液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液分析的临床意义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尿液分析临床意义1、尿比重(SG)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及心力衰竭等。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在机体缺水时尿比重增高,反之降低。如尿液比重持续降低,则说明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或丧失。 2、尿酸碱度(pH)降低,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发烧、白血病等。此外,—田氯化铵等药物时也可降低。增高,见于碱中毒、输血后、严重呕吐、膀肮炎等。与饮食关系密切,多吃蔬菜、水果则尿呈碱性,而荤菜过多时可呈酸性。正常波动范围较大,为一般情况下须结合血酸碱度才更有意义。 3、尿白细胞酯酶(LEU)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4、尿亚硝酸盐(NI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5、尿蛋白(PR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正常人每天排出尿蛋白约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在此范围内则定性为阴性。如尿蛋白阳性,常提示肾脏病变。 6、尿糖(GLU)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

糖升高,使尿糖阳性。正常人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糖含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1克,尿糖定性为阴性。若尿糖呈阳性时则需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糖尿病、甲亢、静脉输高糖液体等造成的血糖所致;另一种血糖不高而出现尿糖,为近端肾小管的功能损害所致。 7、尿酮体(Ke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尿酮体阴性鉴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饥饿性酮症。8、尿胆原(URO或UBG)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9、尿胆红素(BIL)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10、红细胞(BL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或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11、隐血(BLD):尿隐血试验并不等于尿红细胞测定,用尿液分析仪测定尿隐血时,因过分敏感而缺乏临床意义。

尿沉渣图谱第二册

鳞状上皮(扁平上皮) 底层移行上皮(体积较小,形态较圆。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统称为小圆上皮细胞。底层移行上皮细胞核相对稍小,整个胞体较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大) 上图A.小圆上皮细胞,B.鳞状上皮细胞,C.白细胞,D.红细胞。E.内底层细胞

下图A.未着色的小圆上皮细胞。B.白细胞 底层移行上皮细胞群

中层移行上皮(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故又名尾形上皮细胞。核较大,呈圆或椭圆形) 尾形上皮:A.未染色的尾形上皮细胞,B.鳞状上皮细胞,C.白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transitionalepithelium):涂片中表层细胞体积大,呈扁圆形或多边形,胞膜光滑,可见双核或多核,大小相当于鳞状上皮表层细胞,又称伞细胞或盖细胞。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分布均匀,核仁不明显,底层细胞为圆形或多边形,核居中位,染色质较致密,中层细胞介于前者之间,铲圆形或倒梨形,也可呈多边形,梭形。 由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尿液中脱落的移行上皮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正常时少见,有多种形态,如呈尾状称尾状上皮,含有一个圆形或椭圆的核,胞质多而核小,在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部炎症时可成片脱落,但其形态随脱落部位而稍有区别。正常人尿中可有少量脱落的上皮细胞。尿液中上皮细胞明显增多,提示该细胞脱落部位有病变。移行上皮细胞来自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细胞脱落。1、表层移行上皮细胞:膀胱炎时可成片脱落。中层移行上皮细胞(肾盂上皮细胞):这种细胞多来自于输尿管及膀胱颈部。

肾小管上皮(由多个肾小管上皮细胞组成,形似管型)

线索细胞(鳞状上皮细胞胞浆内可见较多细菌,细胞膜因细菌破坏而出现“齿痕”)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管型周围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液沉渣镜检分析的临床意义根据临床分析与诊断的需要为了更好更快为临床提供可靠地诊断依据,推荐我院采用尿沉渣有形成份定量分析法,计算出1uL尿液中有形成份的数量,这对了解病情转归,选用针对性治疗有很大帮助。 一、红细胞意义 常见于:1.各种泌尿系统肿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下垂,肾外伤; 2.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或肿瘤,如直肠、子宫等肿瘤; 3.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 4.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例如:临床常见的儿童血尿病因有:肾血管、肾脏及输尿管结构的异常即先天畸形;结石;肿瘤;药物性血尿;运动性血尿;热性血尿;肾小球肾炎;血液病;感染。 **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如变形红细胞(芽胞状、环状、穿孔等)大于70%即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 二、尿白细胞意义:常见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间质性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生殖系统炎症如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 妇女可因白带混入尿液导致白细胞增多。例如:肾移植病人的的尿沉渣中发现大量的单核细胞可提示早期的组织排拆现象 三、尿上皮细胞意义:1.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前段和阴道粘膜表层。尿道炎时大量出现,妇女白带污染尿液也会增多。 2.大圆上皮细胞:来自膀胱上皮表层和阴道上皮中层。偶见于正常尿,膀胱炎时成片脱落。

3.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急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性肾炎时最为多见,成堆 出现时表示肾小管坏死性病变。 4.尾形上皮细胞:来自肾盂,也可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部炎症可成片脱落。 *注:大量的肾性上皮细胞可提示活动性的肾小管变性。这些细胞常见于急性坏死和肾乳头炎坏死期病人尿沉渣中。 四、尿管型意义: 管型产生于肾实质,其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即尿液的酸化、尿液的浓缩、尿液的停滞。最简单的管型为透明管型,主要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形成。在透明管型的基质发生凝胶化时,如果同时包上了来自于肾小管上皮的脱落、破坏产物或红、白细胞等,便形成上皮管型、颗粒管型、血细胞管型等。因此可以根据管型的种类和情况,推测肾小管的破坏过程和尿液停滞程度,从而测知肾损伤的严重程度。1.透明管型:是单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而成的。它是一种变性的蛋白质,像凝固的蛋清一样透明,不含有其他成分,在尿蛋白多时,有利于透明管型的形成。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及恢复期、急性肾盂肾炎、恶性高血压及肾动脉硬化、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恶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见于发热性疾病、麻醉后、剧烈运动后。2 2.颗粒管型:在管型基质中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黄褐色颗粒,这些颗粒主要是肾上皮细胞的碎解产物,含粗大颗粒的叫做粗颗粒管型,含细小颗粒的为细颗粒管型。

尿液分析临床意义

尿液分析临床意义 1、尿比重(SG)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及心力衰竭等。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在机体缺水时尿比重增高,反之降低。如尿液比重持续降低,则说明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或丧失。 2、尿酸碱度(pH)降低,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发烧、白血病等。此外,—田氯化铵等药物时也可降低。增高,见于碱中毒、输血后、严重呕吐、膀肮炎等。与饮食关系密切,多吃蔬菜、水果则尿呈碱性,而荤菜过多时可呈酸性。正常波动范围较大,为5.4-8.4,一般情况下须结合血酸碱度才更有意义。 3、尿白细胞酯酶(LEU)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4、尿亚硝酸盐(NI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5、尿蛋白(PR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正常人每天排出尿蛋白约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在此范围内则定性为阴性。如尿蛋白阳性,常提示肾脏病变。 6、尿糖(GLU)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正常人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糖含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1克,尿糖定性为阴性。若尿糖呈阳性时则需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糖尿病、甲亢、静脉输高糖液体等造成的血糖所致;另一种血糖不高而出现尿糖,为近端肾小管的功能损害所致。 7、尿酮体(Ke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尿酮体阴性鉴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饥饿性酮症。 8、尿胆原(URO或UBG)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9、尿胆红素(BIL)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10、红细胞(BL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或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11、隐血(BLD):尿隐血试验并不等于尿红细胞测定,用尿液分析仪测定尿隐血时,因过分敏感而缺乏临床意义。

尿沉渣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相关知识 1、尿液分析的内容 尿液分析可以分为物理学检测,干化学检测和沉渣镜检三部分内容。 物理学检测包括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气味,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仪器对尿液的比重和肾透压进行检测。 干化学检测是通过试纸条与尿液的反应,检测出尿液的蛋白质、葡萄糖、酸碱度、酮体、胆红素、尿胆元、亚硝酸盐、红细胞、白细胞及比重等。 显微镜发明以后,通过显微镜可以观测到所有的有形成分,如红白细胞、管型、结晶体、细菌、寄生虫、真菌、精子、黏液等,出现了至今在尿沉渣领域被奉为“金标准”的镜检法。 2、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或称尿有形成分分析、或进一步称为尿颗粒计数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临床上对肾脏疾病、泌尿道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作用,曾被美国著名的Dahelen Free称为“体外的肾活检”。 3、尿沉渣标准化进程 ??90年代开始,国外已非常重视尿液分析 ?1995年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文件GP-16A ?1995年日本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JCCLS)的文件GP1-P2 ?1997年欧洲尿液分析协作组提出尿沉渣检查的相关文件 ?2000年中国CCCLS制定《尿液物理学、化学及沉渣分析标准化》 4、尿沉渣各有形成份临床意义一览表: 沉渣有形成份主要临床意义 红细胞 1、肾外疾病: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输卵管炎、疟疾、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恶性高血压、白血病和坏血病等。 2、下尿道疾病:见于急、慢性感染,结石、肿瘤、尿道狭窄、药物治疗后膀胱出血等。 3、肾脏疾病: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与药物有关的间质性肾炎、肾肿瘤、肾结石、肾结核、肾静脉栓塞、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4、药物引起的中毒反应:如磺胺药物治疗、水杨酸以及不合适的抗凝治疗。

尿常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WBC镜检(白细胞镜检) RBC镜检(红细胞镜检) 鳞状上皮(鳞状上皮细胞【镜检】) SG(尿比重) PH(尿酸碱度) LEU(白细胞【生化】) NIT(亚硝酸盐) PRO(尿蛋白) GLU(尿糖) KET(尿酮体) UBG(尿胆原) BIL(胆红素) ERY(尿红细胞【生化】)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尿液分析地临床意义

尿液分析临床意义 1、尿比重(SG)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及心力衰竭等。 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在机体缺水 时尿比重增高,反之降低。如尿液比重持续降低,则说明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或丧失。 2、尿酸碱度(pH)降低,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发烧、白血病等。此外,—田氯化铵等药物时也可降低。增高,见于碱中毒、输血后、严重呕吐、膀肮炎等。 与饮食关系密切,多吃蔬菜、水果则尿呈碱性,而荤菜过多时可呈酸性。正常波动范围较大,为5.4-8.4,一般情况下须结合血酸碱度才更有意义。 3、尿白细胞酯酶(LEU)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 结核等。 4、尿亚硝酸盐(NI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5、尿蛋白(PR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正常人每天排出尿蛋白约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在此范围内则定性为阴性。如尿蛋白阳性,常提示肾脏病变。 6、尿糖(GLU)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 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 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

糖阳性。正常人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糖含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1克,尿糖定性为阴性。若尿糖呈阳性时则需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糖尿病、甲亢、静脉输高糖液体等造成的血糖所致;另一种血糖不高而出现尿糖,为近端肾小管的功能损害所致。 7、尿酮体(Ke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 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尿酮体阴性鉴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饥饿性酮症。 8、尿胆原(URO或UBG)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 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9、尿胆红素(BIL)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 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 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10、红细胞(BL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或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11、隐血(BLD)尿:隐血试验并不等于尿红细胞测定,用尿液分析仪测定尿隐血时,因过分敏感而缺乏临床意义。

尿常规的临床意义

尿常规的临床意义 健力宝发表于2010年05月27日 19:47 阅读(4)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 尿液成分 体检的尿液成分 爱迪氏计数[ Back Top ] 英文名称:Addis Count 化验介绍:计算病人12小时尿液沉淀中细胞(包括上皮细胞)、红细胞、管型的数量,用于帮助临床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参考值:红细胞<50万/12h(小时) 白细胞<100万/12h(小时) 临床意义: (1)各种类型的肾炎病人尿液中细胞和管型数量,可以轻度、中度或显著增高。 (2)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病人,尿液中白细胞增高更显著。 (3)某些肾盂肾炎病人,尿常规检查阴性,但爱迪氏计数白细胞增高。 本-周氏蛋白 [ Back Top ] 英文名称:B-JprO 化验介绍: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时,尿液中出现一种蛋白质,40~60℃时可以发生凝固,90~100℃时又可以溶解,称为本-周氏蛋白或凝溶蛋白。参考值:对甲苯磺酸法、免疫学法:阴性临床意义:正常人尿液中无本-周氏蛋白。约50%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尿B-J蛋白出现阳性反应;约20%的巨球蛋白症病人尿中出现B-J蛋白。 酚红排泄试验 [ Back Top ] 英文名称:化验介绍:酚红是一种对人无害的染料,静脉注射后,20%为肝脏清除,80%由肾脏排出。酚红排泄试验是检查近曲小管分泌功能的指标。但有些因素如心功不全、休克、水肿都可使酚红排出减少。参考值:临床上以15分钟排泌量在25%以上;2小时总排泌量在55%以上作为成人的正常界限。总排出量为63%~84%(平均70%)。儿童排泌量较成人稍高,老年人稍低。临床意义: (1)降低: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并与病变发展程度平行。尿毒症晚期酚红排泌可降到0。尿路梗阻或膀胱功能障碍时,因排尿困难,酚红排出减慢,可出现1~2小时酚红排泌量反高于15分钟排泌量的现象。 (2)增高:肝胆病变时,肝脏排泄酚红障碍,尿中排泄量增多。甲亢病人血液循环加快,排泄量增加。 生肌酐清除率 [ Back Top ] 英文名称:CCr 化验介绍:生肌酐为体肌酸代产生,血中浓度很稳定。肾脏在一定时间,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生肌酐清除率(CCr)。它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功能。参考值:80~100ml/min(分) 临床意义: (1)作为早期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当肾小球功能轻度损害时,血肌酐、尿素氮可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 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在各级医院甚至诊所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各品牌的尿分析仪及其配套试纸虽略有差异,项目代码也略有不同,但检测原理基本相同: 一、葡萄糖(GLU) [反应原理]:采用酶法测试,用两种酶,分别是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现在几乎所有的试纸都是采用酶法,因为酶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反应时间短等优点。不同型号的试纸所选用的指示剂有所不同。 [临床意义]: 1. 生理性糖尿为一过性糖尿,是暂时性的,排除生理因素后恢复正常。主要有三种:①饮食性糖尿,即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糖类,引起血糖浓度过大;②应急性糖尿,在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周期性四肢麻痹等情况下,延脑糖中枢受刺激,使肾上腺激素或胰岛素分泌异常,可出现暂时性的糖尿;③妊娠中后期多可见糖尿。 2. 病理性糖尿也可分为三种:①真性糖尿,既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尿糖检查不仅可以诊断糖尿病,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决定胰岛素的用量、判断疗效;②肾性糖尿,即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新生儿的近曲小管功能未完善也能出现糖尿;③其他糖尿,如生长激素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过多(甲亢)、肾上腺激素过多(嗜铬细胞瘤)、皮质醇(Cμshing综合症)、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浓度高过肾糖阈而出现糖尿;另外,肥胖病、高血压也可能出现糖尿。 [注意事项]: 1. 因为尿糖分析试纸的后一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当尿液中含有比色素还原能力更强的物质时,可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如尿液中含有维生素C时就能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假阴性。 2. 抗生素对班氏法糖定性、糖定量测定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干化学法的测试结果无影响。尿液存放时间过长也能使尿糖被细菌分解使浓度下降,但含有抗生素时几乎不下降。 3. 高浓度的酮体尿可引起假阴性;尿液比重增高,可降低试剂带对尿糖的敏感性;服用大量左旋多巴时,该药物的代谢产物会对测试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使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尿液被过氧化物或次氯酸盐等强氧化性物质污染的时候能出现假阳性。 4. 试剂带采用的使酶促反应,测定的结果和温度及时间有关,因此应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测定。 二、胆红素(BIL)、尿胆原(URO) [胆红素反应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氮盐作用于胆红素的中央,使其断开并与重氮盐偶合形成2分子的偶氮胆红素,从而产生颜色变化。 [尿胆原反应原理]:尿胆原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即尿胆原与醛缩合生成红色的缩醛化合物,既常见的欧氏试剂)。另一种是重氮盐法,即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重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临床意义]: 1. 胆红素的检测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尿胆原更加灵敏的反映肝功能。 2. 胆红素的检测有助于诊断黄疸。在败血症、蚕豆病、异型输血等情况下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溶血性黄疸,此时虽然胆红素大量增加,但大部分是间接胆红素,因此,尿中的胆红素还是阴性。

肾炎患者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肾炎患者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关键词】肾炎 摘要:目的:探讨肾炎患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XJX-1A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对125名正常体检者、120名急性肾炎患者、146名慢性肾炎患者和8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沉渣进行分析。结果:肾炎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小圆上皮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且各患者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肾炎的加重,尿中小圆上皮细胞增多管型反而减少甚至消失。结论:利用XJX-1A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对尿沉渣有形成分分析对肾脏疾病的诊断、疾病的进程以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尿沉渣;肾炎;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小圆上皮细胞 The Clinical Signification of Urin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in Glomerulonephritis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 To study the changes 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visible component in the urin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glomeruloneohritis patients. Method : We analyzed the urin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by XJX-1A cell count and conformation assay for the 125 normal controls ,120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patients ,146 glomeruloneohritis patients , and 88 nephritic syndrome patients. Result :There were signigicant differences to normal control groups (P<0.05) and in different groups

尿常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尿常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WBC镜检(白细胞镜检) RBC镜检(红细胞镜检) 鳞状上皮(鳞状上皮细胞【镜检】) SG(尿比重) PH(尿酸碱度) LEU(白细胞【生化】) NIT(亚硝酸盐) PRO(尿蛋白) GLU(尿糖) KET(尿酮体) UBG(尿胆原) BIL(胆红素) ERY(尿红细胞【生化】)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尿沉渣管型检查临床意义

尿沉渣管型检查临床意义 检查尿沉渣中管型的数量与种类,对判定肾损害有重要价值。我们对管型形成机理、分类、检查技术、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采用标准方法,标准单位报告(以国际单位制升或微升为单位)使用多种显微镜、自动分析法或不同鉴别染色技术有助对管型的识别与鉴定从而对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不同部位损害的确定、鉴别及病程中动态观察有一定意义。 一、形成 管型(casts)为运曲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蛋白聚集体,由于常成长条圆柱体(cylinder)故在尿中又称圆柱体尿。1877年由Vigla及Rayer最先报道。多量出现常提示肾实质损害,因此对泌尿系病的诊断、鉴别、病程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有一定意义。 管型的形成、演变有多种原因素:如透明管型是白蛋白、T-H糖蛋白等蛋白质在肾小管通过浓缩、酸化、盐析、凝胶化而形成,细胞管型可因各种粒细胞、红细胞、肾上皮细胞在形成细胞管型后后演变成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后形成蜡样管型。 另外脂肪变性的上皮细胞形成上皮细胞脂肪管型后形成脂肪管型;细菌、念珠菌、结晶体均可与白蛋白、T-H糖蛋白结合形成管型。因此管型的形成与转化是多途径的,其机制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 如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超薄切片中发现在普通光镜下的颗粒管型实际上可以是细菌管型、白色念球菌管型或血小板管型。 二、分类、命名及检查技术 传统的按基质及内涵物性质各异的Lippman分类法受到挑战,透明、颗粒、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蜡样、脂肪、细菌、真菌结晶等十多种管型的命名不够细(见表l),如红细胞管型有三种,除管型内见变形红细胞外中可因红细胞蜕变成红-棕色颗粒称血颗粒称血液管型还有在红细胞与碎片颗粒同时存在的混合形式,而白细胞管型又应分成中性粒、嗜酸粒、单核、淋巴及吞噬细胞管型(Macrophage casts)等区别,通过相差显微镜还可鉴定出血小板管型,由纤维蛋白原凝固形成的纤维蛋白丝管型(Fibrin thread casts)免疫球蛋白轻链沉淀而形成的骨髓瘤管型(Myeloma casts)还有用各种方法无法鉴定的未知管型(Unknown casts)按不同色素的存在如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肌红蛋白及胆红素、黑色素等管型。有的作者按管型形态的长、宽、体积、形状纡曲定名为长、短、宽、巨、麻花、裂纹、球形、镶嵌、复合等应与

尿液分析十一项的临床意义

[尿液分析十一项的临床意义] (1)蛋白质(PRO): 在正常人的肾小球滤液(原尿)中,主要含有一些低分子蛋白质,它们的总量约为0.10~0.20g/L(10~20mg/dl).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通过上皮细胞的胞饮和吞噬作用,这些低分子蛋白质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因此在正常人24小时的尿液内,所含蛋白质只有20~80mg.正常人每天的尿量在1 000~1 500毫升之间,因此每百毫升尿液的蛋白含量只有2~5mg. 当肾小球通透性能亢进(如肾炎),或血浆中低分子蛋白质过多,这些蛋白质大量进入原尿,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便产生蛋白尿,前者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后者称为血浆性(或溢出性)蛋白尿.此外,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时,则产生肾小管性蛋白尿(如汞,铅,镉及药物中毒).常见原因如下: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等.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汞,铅,镉)中毒,应用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及肾移植术后 GAGGAGAGGAFFFFAFAF

发生排异反应等. ③混合型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与肾小管,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④溢出性蛋白尿:尿中出现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质,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常出现本一周氏蛋白尿;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塞时,常见肌红蛋白尿. ⑤生理性蛋白尿:因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而导致的蛋白尿.如功能性蛋白尿,指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所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定性一般在±~+;体位性蛋白尿(直立性蛋白尿),因直立体位腰部脊柱向前弯曲,突出使肾血运异常引起的蛋白尿,晨尿定性常阴性,直立若干时间后尿蛋白2+ ~3 +. (2)尿液酸碱度(pH): 正常人的尿pH在6.0左右波动,但受饮食的影响很大.强酸性尿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及服用酸性药物等.强碱性尿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应用碱性药物后. (3)葡萄糖(GLU): 尿液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在正常情况下,尿中含微量葡 GAGGAGAGGAFFFFAFAF

犬猫尿液分析及临床意义修订版

犬猫尿液分析及临床意 义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犬、猫尿液分析及临床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一)尿量 犬20-40ml/kg/日,猫22-30ml/kg/日 尿量异常的几种情况—— 1、多尿 多见于下列疾病 (1)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2)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管功能衰竭等。 (3)精神性多尿:多因精神因素引起,如紧张、工作压力太大等。 2、少尿或无尿 常见于以下疾病 (1)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2)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休克、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或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的尿路梗阻。 (二)颜色

正常新鲜的尿液犬为淡黄色,猫为黄色透明的液体。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见微量絮状沉淀。尿色的深浅常与食物、药物及尿量多少有关。 常见的颜色异常的尿液有以下几种—— 1、红色 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尿液呈红色,医学上称为血尿。常见于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也可见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注意:当服用色素、药物等也会造成红色的尿液,需认真鉴别。 2、酱油或浓茶色 常见于蚕豆病、黑尿热、急性肝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 3、乳白色 常见于丝虫病、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或某些原因引起肾周围淋巴循环受阻。 此外,当患者患有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时,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尿液放置后可见白色云絮状沉淀。 注意:正常尿中,如含多量磷酸盐时,尿液也可呈乳白色,尤其是在冬季气温低时最为多见。 4、黄色 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这是因为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而造成的。

浅谈尿沉渣检查及临床意义

浅谈尿沉渣检查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检查及临床意义。方法本院采取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 尿沉渣染色检查法等方法对尿液沉淀物进行检查。结果本院所采取的尿沉渣检 查是科学有效的。结论本院对尿沉渣所采取的检查方式是值得推广的。 【关键词】尿沉渣检验意义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236-02 在尿液沉渣中能够看到的有形成分有各种细胞、管型及结晶等。对这些有形 成分的识别、鉴定及计数,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判断 预后有重要的意义[1]。尿沉渣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小时尿沉渣计数 健康人尿液中,也含有极少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及透明管型,泌尿系统疾病 患者,其数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其病理性损害密切相关。1小 时尿沉渣计数是指计数一定时间内尿液中细胞和管型排出的数量。 1.1测定方法及评价1小时尿沉渣计数:准确留取上午(如6时30分嘱患者排空膀胱内尿液弃去,然后收集至上午9时30分的全部尿液)3h全部尿液,取混匀 尿液10mL,以1 5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留管底沉渣物1ml备用。取混 匀沉淀物1滴充入细胞计数池内分别计数细胞、管型数,再换算成1小时的排出数。本方法由于时间短,不加防腐剂,对有形成分影响小,且不受饮食限制,造 成技术误差的因素较少,优于Addis计数,适用于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的连续检查。 1.2质量控制:如酸性尿液中因尿酸盐结晶析出而混浊,可适当加温(37℃)使 其溶解;尿液呈碱性可加适量醋酸溶解磷酸盐,保存细胞和管型。参考值:男性:红细胞<3万/h;白细胞<7万/h。女性:红细胞<4万/h;白细胞<14万/h 1.3临床意义:肾盂肾炎患者白细胞排出增多,可多达40万/h,肾炎患者 红细胞排出增多,可见管型。 2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尿沉渣专用定量分析板为特制的一次性使用的硬质 塑料计数板,每块板上有10个计数池,每个计数池刻有10个大方格,每个大方 格分为9个小方格,计数池的高度为0.1mm,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故每 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μl;10个大方格的总面积为1μl,每个病人用1个大方格。 测定方法及评价:经离心沉淀的混匀尿沉渣充入专用分析板中,置显微镜下鉴定、计数,计算出每μl尿内的细胞及管型数。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的应用改变了过去尿沉渣不能定量的历史,是目前推荐的尿沉渣定量检查方法。 3倒置显微镜检查法 尿液标本经离心后取沉渣,虽然阳性率较高,但操作费时[2]。倒置显微镜检 查法则将未经离心的混匀尿液定量放入酶标板小孔中,静置规定时间后,有形成 分自然下沉至孔底,在倒置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计数10个视野或规定区域中的细 胞和管型数。 3.1测定方法及评价:该法操作简单,且能定量,按每微升尿液中的细胞和 管型报告。采用未离心尿不但节省时间,还可减少因离心造成有形物的损伤,沉 渣浓集又不会变形,阳性率和精确度与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相关性较好,但有形 物的沉淀易受尿比重的影响,适合基层单位使用。 3.2质量控制:倒置显微镜与酶标板必须配套。酶标板的光洁度、深度、底

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9月100例疑似泌尿系统疾病患者,采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行尿沉渣检验,同时采用显微镜观察,以显微镜观察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诊断方式的效果。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肉眼血尿阳性率为4.00%,尿糖阳性率为15.00%,尿液脱落细胞异常阳性率为11.00%;与显微镜检查结果相比,尿沉渣检验红细胞阳性47例,准确率为88.33%,假阳性率为11.67%;白细胞阳性标本65例,检验准确率为83.33%,假阳性率为16.67%;管型阳性标本39例,准确率为83.56%,假阳性率为16.43%。结论尿沉渣检验泌尿系统疾病,准确度较高,诊断价值明显,但是存在一定假阳性现象,应对尿沉渣检验进行规范,必要时配合镜检结果,对患者病情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urine sediment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urinary system diseases.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urinary system diseases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6 to September 2017 in our hospital.The urine sediment test was carried out by automatic urine sediment analyzer.Microscopic observation was used.Microscopic observation was used as the gold https://www.doczj.com/doc/1711203354.html,p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diagnostic methods.Results Among the 100 patients in this group,the positive rate of gross hematuria was 4.00%,the positive rate of urine glucose was 15.00%,and the abnormal rate of exfoliated cells in urine was 11.00%.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microscopy,47 cases of red blood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urine sediment test.The accuracy rate was 88.33%,the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11.67%,the white blood cell positive specimen was 65 cases,the test accuracy rate was 83.33%,the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16.67%,and the tube type positive specimen was 39 cases,the accuracy rate was 83.56%,and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16.43%.Conclusion Urinary sediment test for urinary system disease has high accuracy and obvious diagnostic value,but there is a certain false positive phenomenon.The urine sediment test should be standardized.If necessary,the results of th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should be used to make a more accurate judgment o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Key words:Urinary system disease;Urine sediment test;Microscope 泌尿系統疾病既可由身体其他系统病变引起,又可影响其他系统甚至全身。其主要表现在泌尿系统本身,如排尿改变、尿的改变、肿块、疼痛等,但亦可表现在其他方面,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尿沉渣检验能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尿液成分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其理化性质,为疾病诊断及鉴别提供详实的依据。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究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实际作用,为此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5月~2017年9月100例疑似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对其临床检验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参数、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上课讲义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参数、临床意义及 注意事项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参数 1.酸碱度(PH) 采用酸碱指示剂法。测试模块中含有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蓝,联众知识界适量配合可反映尿液pH4.5~9.0的变异范围,颜色由橙红经黄绿到蓝色的变化。 2.比密 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尿液中所含盐类成分的高低可由试剂块中的酸碱指示剂变化显现出来,颜色由蓝经绿、茶绿至黄色变化,进而换算成尿液的比密值。 3.葡萄糖(GLU)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试剂模块中的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于尿液中的葡萄糖,产生H2O2,试剂模块中的过氧化酶再进一步作用于H2O2,使色素原(碘化钾、邻联甲苯胺)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呈色的深浅与葡萄糖含量呈正比。 4.蛋白质(PRO) 采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在pH3.2的条件下,溴酚蓝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发生颜色变化。当尿液中含有蛋白时,由于蛋白质离子对指示剂相反电荷的吸引而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的进一步电离,当超过缓冲范围时,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根据尿液中蛋白质(主要是清蛋白)含量的高低,试剂模块发生由黄经绿到蓝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

5.酮体(KET) 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在碱性条件下,亚硝基铁氰化钠可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起反应,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紫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酮体含量成正比。 6.胆红素(BIL) 采用偶氮反应法。在强酸性介质中,结合胆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起耦联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胆红素含量成正比。 7.尿胆原 采用醛反应法或重氮反应法。在强酸性条件下,尿胆原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生成樱红色复合物。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尿胆原含量成正比。 8.红细胞或血红蛋白(BLD) 采用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法。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催化试剂块中的过氧化氢烯钴和色素原,色素原脱氢氧化而呈色。颜色的深浅与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含量成正比。 9.白细胞(WBC) 采用白细胞酯酶法。粒细胞中存在酯酶,它作用于模块中的吲哚酚酯,使其产生吲哚酚,吲哚酚与重氮盐发生反应形成紫色化合物,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至紫的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白细胞含量呈正比。干化学白细胞检测只对粒细胞敏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