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俗与旅游论文

民俗与旅游论文

民俗与旅游论文
民俗与旅游论文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课程名称

院部名称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设计地点

课程设计学时

指导教师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

路线:昆明—大理—丽江—石林—西双版纳—昆明

行程大致安排:

第一日:乘机飞往昆明,入住酒店。

第二日:乘车前往大理(398公里,车程约4小时),游览【大理古城-洋人街】,游览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崇圣寺三塔】,乘车赴丽江(200公里,车程约3.5小时),游览【丽江古城】;入住酒店。

第三日:乘车前往游览【玉龙雪山风景区】(酒店至风景区车程约45分钟);乘坐【云杉坪索道】;游览【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欣赏【大型原生态表演《印象?丽江》(雪山篇)】(欣赏时间90分钟左右);游览【东巴谷】;入住古城酒店。

第四日:乘车返回昆明(308公里,车程约4.5小时),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五日:赴石林(80公里,车程约1.5小时),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林】风景区;参观3A 景点【七彩云南】;晚乘飞机赴西双版纳;入住酒店。

第六日:上午:早餐后沿中国第一条绿色高速生态公路前往【野象谷】,游览野象谷景区;乘【雨林索道】;步行路经观象台、树上旅馆、大象博物馆后观看训象表演;下午:景区内自由活动,返回市区,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七日:上午:早餐后,参观【傣家村寨】,游览景洪城区【原始森林公园】景区内电瓶车40元/人)。下午:中餐后返回市区自由活动;晚餐后乘机返昆明。

第八日:乘机返回,行程结束。

景区费用:

第二日:【大理古城-洋人街】:电瓶车双程35元/人次,单程20元/人次。

【崇圣寺三塔】:门票120元/人次,三塔电瓶车25元/人次。

第三日:【玉龙雪山风景区】:门票45元/人次

【云杉坪索道】:索道费用57元/人次,环保车20元/人次。

【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电瓶车双程60元/人。

【印象?丽江(雪山篇)】:门票190元/人次。

【东巴谷】:景区电瓶车50元/人次。

第五日:【石林】:风景区全票175元/人次,电瓶车25元/人次。

第六日:【雨林索道】:单程索道50元/人次。

第七日:【原始森林公园】:景区电瓶车40元/人次。

酒店规格及其费用:

第一日:昆明恒亿酒店

豪华标准间258/晚(含早餐)

第二日:丽江束河金海棠客栈

云水间258/晚(含早餐)

第三日:丽江束河金海棠客栈

云水间258/晚(含早餐)

第四日:昆明恒亿酒店

豪华标准间258/晚(含早餐)

第五日:龙景湾大酒店

温馨双床房288/晚(含早餐)

第六日:龙景湾大酒店

温馨双床房288/晚(含早餐)

第七日:昆明恒亿酒店

豪华标准间258/晚(含早餐)

旅游中的民俗

大理古城:

●三月节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左右举行,故名。地点在大理古城西苍山中和峰东麓。相传唐永徽年间某年三月十五日观音菩萨为白族制服了危害百姓的魔王,人们感其功德,年年相聚焚香祭祀,进而发展成为贸易集市。如今每逢"三月节",中外客商云集,并举行民间体育活动,规模达百万人次,俨然成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盛会。

●绕三灵

大理白族绕三灵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二至二十四三天举行,是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赛会,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村寨,是当地白族人民农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会,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第一天在大理古城崇圣寺(佛都) 附近绕“佛”,第二天在喜洲庆洞(神都)绕“神”,第三天在海边(仙都)绕“仙”。

●火把节

六月二十五举行,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崇圣寺三塔:

白族的很多节日和盛会多集中在每年的3至4月间,此时来游,会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可以在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三月二十一日,大理城西三月街街场)和蝴蝶会(农历四月十五日蝴蝶泉)的时候去。

丽江古城:

●东巴仪式

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一种宗教。多达30多种的东巴教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即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的内容通过各种宗教仪式表现出来,并以宗教仪式传承下来。这些仪式力图诠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仪式。

●素神仪式

“素祖”是纳西族传统的结婚仪式,又称“抱麻抱”。纳西人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生命神-素神。素神即供养在每个家庭的素篓里。举行这个仪式时,在东巴的主持下,将新娘的素神从其家庭的素篓里请出来,迎进新朗家庭的素篓里,与新朗家庭的其他成员的素神结合为一集合体,从此永不分离。在新朗新娘头上抹酥油是仪式中最重要的部分。

●祈寿仪式

祈寿仪式称为“汝众华”,是纳西族祈求风调雨顺,延年益寿的活动。是东巴教中最重要的祭祀仪式之一。在仪式中除了布置神坛,悬挂日、月、仙鹤、七星旗、摆放祭品、神石以外,最突出的是设一棵代表“迎华神”的华塔和一棵代表华神梯的柏树。主祭东巴为主祭人家迎华神,求寿缘、求神福泽。将酒、米撒向人群是仪式的最高浪潮。

●占卜文化

占卜是纳西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传承有羊骨卜、鸡骨卜、海贝徙、巴格卜星卜、手指卜、左拉卜等数十种占卜。

●丽江正月十五棒棒会

时间:每年正月十五

地点:丽江大研古城内,主要内容包括物资交易、花卉展销、宗教及民俗活动等。节日这天,人们扛着马笼头、鸡笼、犁、耙、桶、锄等各种木制农具涌向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进行交易。

●丽江三朵节

时间:二月初八

三朵节是纳西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是为了祭祀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神”。届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赛马,狂欢,还会带着火锅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郊游踏青,看花满枝头落樱缤纷,来欢庆节日。

●东巴会

时间:每年农历3月5日

纳西族聚居地的东巴云集中部——丽江玉水寨,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东巴会,场面盛大。这天,东巴们早早来到玉水寨东巴什罗庙。点燃香炉,烧大香,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并且诵经,做法事。

●纳西族火把节

时间:每年农历6月25日至27日

火把节以丽江大研古城最为热闹,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

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

西双版纳:

●傣族泼水节

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泼水节。节日期间,无论在竹楼、村寨里,还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论男女老少,过路行人,到处都是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端着脸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是水淋淋的。按当地的习俗,这意味着用水冲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灾难,得到幸福。

●傣族竹楼

傣族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面积相当大,整个楼阁用几十根大木柱支撑着,地板用竹片辅砌。楼下四面敞开,不住人,只是堆放杂物和养牲畜。楼上住人。房顶盖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状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据当地人说,这是孔明帽,说是当年孔明曾教会当地人种水稻,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把竹楼的房顶设计成孔明的帽子那样。

●佛寺佛塔

西双版纳佛寺、佛塔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勐龙佛塔和景真八角亭。大勐龙佛塔是一组群塔,位于景洪县大勐龙的曼飞龙寨后山上,也称曼飞龙塔,由九座白塔组成,主塔高16.29米,四周八个小塔都高9.1米。塔群造型优美,风格别致。坐落在景洪澜沧江对岸的曼阁佛寺,是一座建筑风格特殊、造型轮廓风姿迷人的佛寺。景真八角亭也称勐真佛塔,位于勐海县城西14公里的景真山,高15.42米,宽8.2米,呈八角形。它的八个边每边都有10个人字形屋脊,一层套一层,一直到塔顶。塔顶有一个伞状顶帽,上面的金属薄片上刻有网状哨眼,风一吹动,便发出哨声。据傣族佛经记载,这个佛塔是古代傣族佛教徒,仿照佛祖释迦牟尼的帽子式样修造的,是傣族佛教建筑艺术中的珍品。

傣族村寨:

●宗教信仰

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崇拜宗教。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族,60岁以上都会参加受戒修行,不再杀生,参加每年三个月的“豪沙”(关门节),到佛寺安居,诵经赕佛,直到过世。

●关门节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开门节

傣语称“昂洼”,意为出夏,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12月15日(约在农历九月中)。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祭祀食俗

傣族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称“去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

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鱼食牛皮的风俗。西双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须是黑牛、白猪。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在傣族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禁忌,如:烧柴要先从根部烧起;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等等。

●孔雀舞

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这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yǐ nǐ]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

●象脚鼓舞

傣语叫“戛光”或“烦光”(傣语称鼓为“光”,跳舞为“戛”)。“戛光”是傣族地区流行最广的男子舞蹈。每当栽秧后和丰收时节,就跳起象脚鼓舞以示欢庆。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

●戛伴光舞

“戛伴光”就是大家围着鼓转圈跳舞的意思,它是傣族人民中最普及最盛行的集体舞,它不限地点时间,几十人几百人均可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起舞,节日时通宵达旦欢舞不息。舞蹈朴实热情,特点突出,妇女膝部的颤动较均匀,多顺手顺脚的舞动。一般以“蹉步”、“起伏步”、“点步”、“弓箭步”等步伐为主。手的动作较简单,一般以自然手式在胸前交替向下绕腕或从腋下向上掏手。

●双面鼓舞

傣语叫“光邦”、“光两”、“光双腊”、“光宏”、“光勐央”等。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县、瑞丽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一些地区和耿马县、沧源县的勐懂地区。是傣族最古老的一种鼓舞。

●鱼舞

傣语叫“戛巴”。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县,解放后才逐渐流传到其它地区。

●大鹏鸟舞

傣语叫“戛伦”。是傣族人民在盛大的节日里跳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主要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一带。

●鹭鸶舞

傣语叫“戛央”、“戛洛央”。是青年人在喜庆佳节时跳的集体舞蹈。主要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芒市、盈江一带。

●花环舞

傣语叫“戛洞”,是青年人的集体舞蹈。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如今只在盛大的节日时才跳,已变成一种有组织的舞蹈表演。

●烦整

傣语称刀舞和棍、拳、棒这类舞为“烦整”、“戛整”、“令整”。是男性的舞蹈。流传于

【民俗文化旅游基地项目简介】民俗文化与旅游论文

【民俗文化旅游基地项目简介】民俗文化与旅游论文 葛根敖包民俗文化旅游基地项目一、项目名称:葛根敖包民俗文化旅游基地扩建项目二、行业类别:文化旅游三、项目简介:项目建设地点地处**大草原腹地,这里几千年来就是蒙古民族生息、繁衍和活动的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所以,搞草原生态旅游条件极好,建设民俗文化旅游基本也有非常丰富的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而且地区特色、民族特点都很突出。这次扩建,投资不大,却能给基地带来较大经济效益,年服务收入将达到1200.00万元、利润109.84万元,可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投资; 而且增加就业,增加当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繁荣活跃交通、餐饮、旅店、零售等服务业。当前旅游已成为时尚,草原生态游、民俗文化游更是许多游客的首选。近年葛根敖包民俗文化旅游基地游客不断增加,年接待规模已达3~4万人次,预计完成扩建后,加强市场推广力度,旅游人次可达到年6万人次。葛根敖包民俗文化旅游基地一直坚持以“大草原风光、蒙古族风情”为主题,以民俗文化为核心打造旅游精品,现在基地的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旅游服务设施也比较完善,已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在这个雄厚的基础上搞扩建,完全有把握把基地打造成文化旅游精品。葛根敖包旅游公司现资产达1357.46万元,是当地仅有的1处2A级旅游景点,这次扩建,将使其规模、挡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竞争实力更强,在当地同行业中起到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文化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建设内容以完善和更新基地部分设施(备)为主,购置民族服饰30件(套)、灯光音响设备、摄影摄像设备、培训和演练用多媒体等设备各1套、葛根殿壁画修饰和内部设施更新、维修停车场12000m2、大门景区(壁风墙、门楼)1处、监控和收银设备1套。 5、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650万元。 6、效益预测:项目建成后,使旅游服务规模达到年接待中外游客6万人次,年服务收入1200万元。 7、前期工作:以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设计出基地规划效果渲染图。 8、合作方式:合作、合资9、联系单位: / 感谢您的阅读!

中外民俗风情论文

中外民俗风情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安全1001 1028XXXXXXXX

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研究 —以凉山彝族为例 中英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文化面临淡化、消失的危险,保护、利用彝族文化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保护传承彝族文化,对推进凉山彝族旅游和文化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凉山彝族文化开发利用保护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有独具特色的彝族服饰、饮食、婚俗、葬俗、节庆、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极具彝族特色的漆器、银器、彝族“达体舞”、民歌、毕摩文化等。这些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物质上:主要包括建筑、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用具及手工制品等。这是彝族民俗文化的一般物化表现,具有普遍存在性。 (2)精神上:包括民族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宗教信仰等。这是彝族民俗文化的本质和源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其他:有彝族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及宗教仪式等。 一、凉山彝族文化保护利用现状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吸引了众多游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措施: 1.举办中国凉山彝族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艺展演;在大型活动中推介彝族民 俗风情。 2.收集原生态的民间歌舞节目,并使之商业化,如成立多个彝人演唱组合、教群众跳“达体舞”等。 3.在电视节目中详细介绍了凉山的自然风光和彝族民俗风情。 4.开发具有浓郁彝族特色的服饰、漆器、银器等,并推向市场。 二.彝族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 1.自然消失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现代传媒、信息的快捷传播和渗透,凉山彝民族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他们接受了新的思想意识、新的文化观念,个别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因此废弃了彝民族自有的几千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民俗与旅游论文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课程名称 院部名称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设计地点 课程设计学时 指导教师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

路线:昆明—大理—丽江—石林—西双版纳—昆明 行程大致安排: 第一日:乘机飞往昆明,入住酒店。 第二日:乘车前往大理(398公里,车程约4小时),游览【大理古城-洋人街】,游览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崇圣寺三塔】,乘车赴丽江(200公里,车程约3.5小时),游览【丽江古城】;入住酒店。 第三日:乘车前往游览【玉龙雪山风景区】(酒店至风景区车程约45分钟);乘坐【云杉坪索道】;游览【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欣赏【大型原生态表演《印象?丽江》(雪山篇)】(欣赏时间90分钟左右);游览【东巴谷】;入住古城酒店。 第四日:乘车返回昆明(308公里,车程约4.5小时),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五日:赴石林(80公里,车程约1.5小时),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林】风景区;参观3A 景点【七彩云南】;晚乘飞机赴西双版纳;入住酒店。 第六日:上午:早餐后沿中国第一条绿色高速生态公路前往【野象谷】,游览野象谷景区;乘【雨林索道】;步行路经观象台、树上旅馆、大象博物馆后观看训象表演;下午:景区内自由活动,返回市区,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七日:上午:早餐后,参观【傣家村寨】,游览景洪城区【原始森林公园】景区内电瓶车40元/人)。下午:中餐后返回市区自由活动;晚餐后乘机返昆明。 第八日:乘机返回,行程结束。 景区费用: 第二日:【大理古城-洋人街】:电瓶车双程35元/人次,单程20元/人次。 【崇圣寺三塔】:门票120元/人次,三塔电瓶车25元/人次。 第三日:【玉龙雪山风景区】:门票45元/人次 【云杉坪索道】:索道费用57元/人次,环保车20元/人次。 【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电瓶车双程60元/人。 【印象?丽江(雪山篇)】:门票190元/人次。 【东巴谷】:景区电瓶车50元/人次。 第五日:【石林】:风景区全票175元/人次,电瓶车25元/人次。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论文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本文叙述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特征以及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云南民俗旅游资源构成及优势作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游资源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一、前言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总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和村舍建筑等等,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云南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新型的旅游产品,使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民俗旅游资源特征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 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人文旅游 资源又可划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类。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节、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民俗旅游资源是具有多种属性与 特征的文化现象,其表现形态千差万别,除了作为文化现象而具有科学、史学、文学、美学、和艺术等特征外,从旅游的功能与价值的角度看,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第二、民俗旅游资源的群体性。第三、民俗旅游资源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第四、民俗旅游资源的神秘性。

旅游管理系统论文参考题目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民俗旅游论文

兴宁的客家民居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电学院 09机械师彭添华 2009095144040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要说到全国各地比较有特色又能充分展现民俗特质的旅游景点肯定少不了兴宁的客家民居。兴宁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东北部兴宁盆地(粤东地区最大盆地),毗邻江西省。全市人中绝大部分为客家人,有部分少数民族,当地民居、民俗和方言都极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兴宁素有“客家名城”、“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中国足球之乡”等数十个美誉。 兴宁的客家民居,主要分为北山南水两大风格。 兴宁的北边主要是山区,它的建筑以四角楼为主,村子成长方形,二层结构;因为地理关系,村子都傍山而建,一般也有水塘,旧是客家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没有鱼塘的话,要吃鱼就困难了。据老人介绍,四角楼在修建的时候,花费极为惊人,特别是用于建墙和泥的浆水,用的全是糯米浆!由此建成的墙壁,极为坚固,一般铁钉都难

于钉进。如兴宁特色古民居何子渊故居等。四角楼的建造依山傍水、建筑规模宏大。青山、绿水、小桥与老宅炊烟,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画卷。四角楼建筑设计独特,布局合理,结构完整,有普通客家民居的共同点,又与普通的客家民居迥然不同,可谓是客家民居建筑上的一大杰作。四角楼,浓缩了客家建筑的特点,更是客家文化的一个缩影。 南边近似水乡,以围龙屋为主,主体结构是围龙屋,屋前有个禾坪,主要是用于晒谷等农事及红白喜事,禾坪前是口水塘,用于养鱼、洗衣和防火,夏天的时候,它就成了孩子们嬉水的乐园。大多数村子的前边都有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小河,小河里有鱼有虾。屋后有属于私人所有的茂密的竹林,竹林子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鸟,与人们和平相处。 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要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只能采取家族群居,建筑对外封闭、内部敞开的居住地,这就是客家围龙屋。兴宁市的客家围龙屋规模较大,造型独特,被中外建筑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一大奇观。兴宁围龙屋有大有小,一般是三栋两横一围屋,正中一大门,两旁一小门。大的也有多横层、多围层的,其小门也跟着层数增多而增多。如叶塘黄雀湖黄屋、宁新东兴围攻(九厅十八井)均为三层围龙,合水官塘下黄屋有四层围龙,宁新花螺墩长兴围罗屋计有六层,据知是兴宁市内围数最多最典型的围龙屋。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

家乡民俗论文

论家乡民俗 高微200710600002 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通过对我的家乡乐亭的民俗的描述,论述了重视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民俗乐亭大鼓婚庆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个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说道民俗,能然我侃侃而谈的要数我的家乡乐亭了!首先要从民俗气氛来说非常的浓厚,比如说乐亭大鼓,秧歌等,其次是历史文化习俗,如家庭礼仪、衣食住行、节庆等古老的民俗事项。再次民俗旅游还有一些民间工艺品,如刺绣、剪纸、年画等。 民俗文化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此民俗旅游也就显得丰富多彩。民俗旅游的开发虽然有一定的模式,但因其自身的特征,它的内容选择和开发都应讲究一定的原则,那就是坚持民俗的独特性,只有保持各民俗旅游的独特性,所开发的民俗资源才是可游的,其旅游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比如说乐亭大鼓。据记载,乐亭大鼓这一名牌,有其偶然的来历。清朝建立以后,开始为旗人分封土地。被分封在乐亭的崔佑文的前辈们在乐亭县扎下了根,被称为"京东第一皇庄"。崔佑文的把兄弟中状元之后,使崔家更加财大气粗,可直通五府六部,结交于皇亲国戚。崔家酷爱民间艺术,他不但组建皮影班社、梆子班社、莲花落班社,还有很多大鼓艺人在崔家演唱。崔家也常年供养这些人。一次,崔佑文进京贡奉,带着大鼓艺人到恭亲王府献艺,艺人们的技艺深得王爷的欢欣,并确定了"乐亭大鼓"之名。这个名称一直延用至今。这就是乐亭大鼓名称的来历。它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曲种之一,发源于乐亭县,靡声于京、津、冀东及东北三省广大地区。乐亭大鼓是历史文化的时代产物,是说唱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乐亭大鼓的产生,是在继承古代多种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唱实践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据记载,乐亭大鼓的成熟应在明代中晚期,是吸取乐亭民颜、民谣的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相传乐亭一带的人都有能歌善舞的习俗,逢年过节,都举办

民俗文化论文:浅谈菏泽民俗文化艺术与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论文:浅谈菏泽民俗文化艺术与旅游开发 内容摘要: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旅游业的潮流,民俗文化是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山东菏泽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然而对其认识、利用还不够,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民俗文化资源,使其为菏泽旅游业一股新的活力与动力,已成为我们的新课题。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菏泽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民风、民俗纯厚古朴,是菏泽的一份独特的文化财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它已成为丰厚的旅游资源。本文拟通过对菏泽民俗文化资源现状的剖析,阐释民俗文化与菏泽旅游资源的关系,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菏泽旅游业中独树一帜。 一、民俗文化与旅游 “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具有“实用性、知识性、审美性、神奇性”等多重文化品格。与自然旅游资源和其他人文旅游资源相比,民俗文化更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出了强大的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文化旅游的许多特征与知识经济暗合的状况,决定了文化旅游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旅游热点。 二、菏泽民俗文化现状及优势

菏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菏泽是商王朝的发祥地,历史上曾经数度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凝聚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精髓,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1.资源丰富的戏曲之乡。菏泽“戏曲之乡”的美名得来已久,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各种民间小调、民间器乐曲、曲艺音乐、婚丧音乐、寺庙音乐等散存于城乡之间,尤其是民歌活动和民间器乐活动(如古筝、唢呐等)更是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相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传统地方戏曲有山东梆子、两夹弦等。曲艺有山东落子、莺歌柳书、山东琴书等,都已经收进了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香气四溢的牡丹之乡。菏泽是中国的“牡丹之乡”,栽培牡丹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明代就有了“曹州牡丹甲天下”的志书记载。菏泽的牡丹种植历史距今已有上千年,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菏泽的爱牡丹、赏牡丹、绘牡丹、画牡丹、敬牡丹、尊牡丹,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文化现象,并深深植根于菏泽人心中,而牡丹已经成为菏泽市的市花,受到多方推崇。因而,牡丹成为菏泽市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 3.异彩纷呈的书画之乡。菏泽是饮誉海外的“书画之乡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的发展 [摘要]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俗,而且是以地方性或民族性为标志的民情风俗。民俗旅游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平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生活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具有宜感受,宜识解,宜参与的特点,以使游人能很快进入氛围,并将身心融入其中;民俗旅游的核心内容为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一、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民俗旅游范畴广泛,近年各地根据当地不同的民间文化习俗、历史文化特点而推出了不同的民俗旅游项目。民俗旅游首先要民俗气氛浓厚,如山东传统的民俗节目有大秧歌、抬花轿、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等。其次民俗旅游离不开民间工艺品,如刺绣、剪纸、年画等。再次是历史文化习俗,如农业生产生活、家庭礼仪、衣食住行、节庆等古老的民俗事项。民俗游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目前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从广意来讲,旅游实际就是民俗旅游,民俗和旅游是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体。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才可能亲身体验和触摸到旅游地民众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事项,体会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的方式和、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在未来不久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也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能把握好并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是提高我国旅游品位的关键所在。 民俗文化是古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含了各民族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

民俗与旅游结课论文

民俗与旅游之上海

一、上海外滩 外滩,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 在世人面前,她位于外白渡桥至南浦大桥的黄浦 江西岸,全长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 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外滩的东侧是浩荡的黄 浦江和漂亮的外滩新堤岸,在这里,游客可以领 略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对岸浦东陆 家嘴地区的新姿,或是散步于绿树花坛之间,感 受大都市园林的别有风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 新空气的明媚阳光。外滩西侧矗立着各种风格迥 异的中西建筑物,尽显"远东华尔街"风采,今天被 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 夜晚,灯光下的外滩光彩夺目,显得格外迷人, 它是上海的标志和象征。在上海外滩,矗立着一片 租界时期的房子,号称“万国建筑群”。上海人向来把 它们看作上海的标志建筑。它们见证了上海沦于异 族之手的那段岁月,见证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 辱年代,可是,百年沧桑之后,它们仍然矗立在黄 浦江畔,却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它们成了上海的 荣光。昔今日的建筑,在精心的维护下,如今依然 光彩依旧,各大银行入驻于这些往日的金融中心, 并且越来越多的时尚酒吧国际品牌也来外滩,让她 了频添了几多时尚的味道。特别是那些楼与楼之间 的街道,印证着新与旧,历史与现代的变迁,别有风味。当你站在和平饭店老式的大门旁边遥望江对面高耸的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的时候,你闻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奇妙味道。 这一片建筑位于南京路的东端接外滩,都是上海的优秀典型建筑,多为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风格和巴洛克风格。这些建筑大多都有爱奥尼克式的柱子,显得庄重,再加上线条一般都是鲜明的很,当然细腻的雕刻也是不少,尤其是窗户上的,刚柔相结合,的确是经典。

民俗旅游开发论文

= 西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赏析 选课学生:XX 学号:xxxxxxxxxx 任课教师:xxxx

1 2012年5月18日 摘要: 藏族是西藏的主要少数民族,藏族的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厚重的文化内蕴和特有的高原风采深受世人的瞩目和关注。西藏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功。本论文将介绍西藏民俗文化开发的现状,还就西藏的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做了一些讨论和相关意见,分析西藏旅游商品发展滞后的原因,借鉴国外旅游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以市场营销观念构建旅游发展一体化体系。希望西藏的民俗文化在开发中更新开发理念,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坏境效益,保护好西藏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及推动西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购物向来是西藏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经过近30年的发展,西藏的旅游商品发展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 问题。 关键字:西藏藏族民俗文化旅游开 发现状可持续发展 一.文献综述 民俗是生活于某一特定地域的民族或 人们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 的习俗惯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 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小巷

2 和,是人类的活动方式。显然,民俗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民俗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几大类别。物质民俗指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方式及相关的习俗礼仪;社会民俗包含家族村社、婚丧嫁娶及人生礼仪等相关内容;精神民俗则以信仰、节日、民间文学和游艺为其代表。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西藏民俗旅游开发现状 目前,西藏业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拉萨、藏西、藏西南、藏南四个旅游区,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日喀则、山南相结合,辐射那曲、阿里、林芝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可供旅游者为观光游览的参观点已达60多余处。拉萨的大昭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和林芝地区巴松错湖共5个旅游区也已经被评委西藏首批国家AAAA 级旅游单位。在自治区各级政府 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旅游组织的帮助下, 西藏旅游部门立足当地实际,突出 西藏旅游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大昭寺

《旅游与旅游文化》结课论文

《旅游与旅游文化》结课论文

旅游,品味文化 摘要:旅游是心灵的鸡汤,能够让我们体味到无忧无虑的坦然,忘记平日的忧伤。旅游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旅游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源,也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旅游文化本身也具备着丰富的内涵及不同的分类。城市旅游文化及自然风景旅游文化代表旅游文化的两个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及着落点。本文重点讲述了城市旅游文化及自然风景旅游文化的内涵与着落点,以使我们对旅游文化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们在旅游的同时获得的更多,收获的更多。 关键词:旅游旅游文化内涵城市旅游文化自然风景旅游文化着落点 绪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除了追求物资需求之外,更多的在乎了精神上的享受。旅游是一种很适合现代人的一种消费方式。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 旅游是心灵的鸡汤,它可以让你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忘记学习中的困恼,忘记工作中的苦闷,忘记社会中的无奈,它让你感受自然的纯洁、豁达,让你静心下来,体味无忧无虑的坦然。因而,每当节假日各个旅游景点都是人满为患。 于此同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旅游文化,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源,是旅游的灵魂。就于不同的文化对象,我把旅游文化分为城市旅游文化及自然风景旅游文化,本文我分别谈了我对这两种旅游文化的不同认识。 旅游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这首先是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外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而旅游经营者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须提供一种能满足旅游者文化享受的旅游产品。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要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 其次,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因素。人们常说:“民族的东西是独特的,文化的流传是久远的。" 一个国家的旅游业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便失去了特色,不

民俗旅游论文

民俗旅游论文 浅析中国民俗旅游的开发 摘要:民俗旅游的开发时伴随着民俗旅游活动的开展而进行的。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民俗的旅游价值,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简历民俗风情旅游点,设计民俗旅游路线,不仅仅是了旅游学界、民俗学界的共同心声,时代的需要,而且还是我国旅游业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就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问题加以分析,对“万绿河源,客家水乡”为主题的河源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了些保护对策。 关键词:民俗旅游河源客家文化保护 民俗旅游资源是我国民俗旅游事业的原材料,它犹如天女散地散存在各行各业。正式由于这种星散性,我国的民俗旅游资源尽管十分丰富,旅游价值也很高,但他的魅力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影响了旅游者的观赏效果,不利于民俗旅游的促销。因此,对民俗旅游进行深加工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 改开放以来,由于国内、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文化越来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民俗旅游文化优势也越来越突出,各地旅游部门转变观念,紧跟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加大了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例如广东省的河源市。据了解,河源市以积极创建国家和广东省旅游强

县、特色县为载体,以休闲度假游为重点,集约开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着力建设以万绿湖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为重点的湖滨休闲度假基地、以九连山黄牛石风景区等为重点的森林休闲度假基地,以龙源、御临门和热龙等温泉为重点的温泉保健休闲度假基地,以苏家围等东江沿岸客家风情景区为代表的客家乡村休闲度假基地,以赵佗古城和恐龙文化为重点的历史人文旅游基地,以市区两江四岸黄金水道为重点的水上娱乐休闲基地。形成山水休闲、生态野趣、温泉保健、寻幽觅古、恐龙奇观、客家风情等特色旅游产品,从而打造“万绿河源、客家水乡、温泉之都、恐龙故乡、千年古邑、客家风情”六大特色品牌,全面提升“青山秀水田园美,碧湖蓝天空气新”的万绿河源旅游形象。 二、民俗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河源客家地处山区,与相对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有较大的经济差距,客家文化发展水平也与客都梅州有一定的距离。民俗旅游开发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因起步较晚,经验不足,还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民俗庸俗化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本应尊重民俗,弘扬民俗文化,但个别地方却打着民俗的旗号去亵渎民俗文化,为了换取票房价值,盲目地利用现代光电技术,地格调地猎奇,民俗被随意庸俗化。如有的地方利用巨

民俗与旅游结课论文

民 俗 与 旅 游 专业年级:英语10-2班 学号:22100645

姓名:石金艳 成绩: 论民俗与旅游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课程,可是还是对我国的一些地方的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一些地方居住地有了概念。每个地方的旅游之地都有它一定的特色,而这些特色只有身临其境并用心去感知那些奇异的景、新鲜的事、可爱的人、多彩的文化才可以给与心灵最深沉的感动,只有用自己的双脚去真实的行走、印刻下足迹才可以最真切的体会,只有用自己的双眼去铭记所见所闻才可以直抵心灵。所以我想说眼界改变世界,行走改变命运,那么旅游无非是一个探讨民俗的好方式。 在旅游中我们发现美,在旅游中我们感受美。“珠穆朗玛之巅,圣洁的雪山女神遗世而独立,接受着山下传承万代的虔诚子孙顶礼膜拜;地中海岸,圆月从帕特农神庙顶上升起,清冷的光辉洒遍人类搭建过永恒神话的圣土;塞伦盖帝草原,角马群在如血夕阳下汹涌奔流,生生不息的原始法则在这里以生命为鼓而搏动;北极的冰山在水面上泛着幽蓝的光彩,艾尔斯巨岩在晚霞中现出缤纷的红与黄;加勒比海滩,手遮着阳光去拥抱天际,远远的阳光和微微的涛声,忽然都近在咫尺……这个世界从不缺乏美,只要你有一颗不断感悟的心灵。” 这是很久以前在一本介绍全世界美景的书上看到的序言,字里行间展示出来的美宏伟得让我印象深刻,面对这样的美有谁可以不为之心动呢?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强烈的向往到各地去旅行,去发现这些无数让人心动的美。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故有人称它为“文化”或“社会生活文化”。民俗文化源于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也随着时代的渐进和外界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变化。民俗文化包罗万象,大致包括3个大的方面: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等。并有着教化、娱乐和心理的功能。 在课上老师介绍了好多古城镇,那些美妙的居住格式吸引着我,梦想着有朝一日我也要去体验一下,其中最为深刻的就是丽江古城了。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又名大研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它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在城市格局、街道布置、民居建筑极具特色。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丽江古城就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古城蕴藏着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纳西文化内涵,是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到丽江游览的主要文化资源。这是丽江人民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造就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古城纳西族人特有的人生观、道德观、生态观和审美观。 然而丽江古城的旅游开发却与民俗文化的发展有了矛盾丽江古城是纳西族规模最大的聚居地,独特的纳西民居形式、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环境、亲切宜人的绿化环境、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孕育和承载着丽江的纳西民俗文化。古城是纳西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而古城淳朴善良的原纳西居民则是民俗文化的天然守护者和创造者。古城居民取而代之的是商户,住户多为来来往往的旅客,这些人多没 1

云南民俗风情与旅游论文

云南的民俗文化和旅游发展 学号:2012060001 人文学院应用英语 姓名:朱怡霞 摘要: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中”的美誉。26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使得云南的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这些丰富多彩而富有内涵的资源等待着我们去开发。 关键词:云南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资源;资源开发 云南民俗风情 1、傣族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云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泼水”的形式来庆祝,所以傣历新年,又称“泼水节”。“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数百种节日中,影响最广,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区,全州各地都有“泼水节”,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举办的“泼水节”规模最大,盛况空前。“泼水节”一般从傣历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开始。这一天彬彬有礼的傣家儿女,取来清洁的水,用树枝蘸取,互相泼洒,以示为您洗去一年的尘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平安。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群众性的狂欢活动,“水花放,傣家狂”,人们提桶端盆取得水来,见面就迎头盖睑地泼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象征着占祥、幸福、健康。青年男女手中相互泼出晶莹明亮的水珠,还混合甜蜜的爱情。街市里、广场上到处见人们在相互追逐泼浇。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唱,空中朵朵水花四溅,大地一片欢声笑语,“泼水节”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景洪市的泼水节期间,还举行极富民族特色的斗鸡、跳孔雀舞、傣族青年男女掷彩绣荷包、放高升以及在澜沧江里进行划龙舟比赛,放孔明灯等民族娱乐活动。 2、彝族火把节 云南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共同的节日--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古代又称”星回节”。关于星回节的起源,其说法各不相同:纳西族是为纪念一位保护人间五谷丰收而牺牲的天将;傈僳族是为欢迎诸葛亮南征而点燃火把前去驱散前进路上的瘴气,赶走猛兽;彝族是为除虫害、庆丰收;彝族支系撒尼人则是为庆贺撒尼英雄用羊角火烧死欺压撒尼人的魔王。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5日(阳历7月8日-9日),彝族人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弹着月琴、大三弦,吹着芦笙来参加火把节。火把节的内容程序是:白天人们饮酒祝贺节日并进行摔跤、斗牛活动。武定县、禄劝告县等地的彝族还开展射箭、赛马、打秋千等活动。到了晚上日落夜黑,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就把事先做好的长约2米、直径约20-30公分的干松柱火把点燃。人们高举火把汇集在村头、寨边或广场上,然后在松林、田间奔驰,表示驱除虫害邪恶,以求丰收幸福。每年逢火把节的晚上,从昆明到路南县石林风景区的中外游客有数万人至十几万人,每个人手持火把,与彝族人民汇集在石林风景区,把整个大地照得通红,形成灿烂耀目的火海。为给旅游者助兴,当地政府还在石林风景区组织放礼花,整个夜空五彩缤纷,使观者目不暇接。 3、白族三月街 云南大理三月街,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历时一周左右的三月街,不仅是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资交流盛会,而且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欢聚的节日。三月

旅游文化论文

旅游文化论文 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国内有关滨海旅游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两大主题。 关键词:国内滨海旅游文化;滨海旅游消费文化;滨海旅游经营文化 引言 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日益成为我国旅游业界关注的焦点。滨海旅游文化是关系滨海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为“滨海旅游文化”进行相关检索,发现相关文章数量仅为2篇。这表明很少有学者对滨海旅游文化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然而,笔者通过对国内滨海旅游和海洋旅游文献的查阅,发现众多学者对滨海旅游文化进行了零星的探讨。通过对以上文献研究内容的梳理,结合马波[1]对旅游文化的定义和构成分析,笔者认为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主要可分为两大领域: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 一、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

滨海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文化,学者在滨海旅游者消费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化对滨海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在滨海旅游者消费动机方面,刘家明认为,旅游者对海滨兴趣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文学艺术作品对海滨风景的宣传和地质科学在地质现象方面研 究的发展[2]。田克勤认为,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实行带薪假期和双休日使城市居民在假日里到海滨度假的需求增强[3]。此外,滨海旅游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愿望[4]。在滨海旅游者消费特征方面,顾建清等通过对昌黎海滨游客的调查,分析了游客构成的特点:海滨游客在距离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结构;游客的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游客的职业以工人、机关干部、教师和学生为主;各种年龄、职业、学历的旅游客对旅游环境的要求有明显的差异。年轻人对运动型旅游项目感兴趣;年龄较大的以欣赏自然风光和享受疗养环境等休闲型旅游为主。此外,年轻人还对求知型旅游项目有一定要求,选择自然风光和增长见识的比例较大[5]。总的来看,学者对与滨海消费文化的研究不够细致,内容较少;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滨海旅游者动机研究、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研究、滨海旅游消费支出结构研究、具体的旅游消费倾向研究、滨海旅游审美研究等缺少系统的阐述。 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 (一)滨海旅游产品经营文化研究

民俗与旅游课程论文

课程:民俗与旅游 学院:初阳学院 专业:理科131 学生姓名:骆云浩学号:13990135短号:674960 完成时间:2014 年 6 月 3 日

义乌民俗与旅游 摘要:义乌作为一个发展小商品贸易的城市,也在努力发展自身的文化旅游风景建设。在以发展经济为基础的同时,义乌也正努力地寻求更多样的方式来提高当地的文化软实力,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我们相信,虽然现阶段,义乌的旅游建设还停留在在初步阶段,但在不久的将来,义乌定能凭借其独特的资源风景和民俗习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关键字:风景资源,名胜古迹,发展前景。 义乌,一座因出口小商品而闻名世界的城市。2011年5月,它成为了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县级市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其先后被授予中国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浙江省文明示范市等荣誉称号。义乌国际商贸城也被中国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个AAAA级购物旅游区。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在繁荣的小商品行业背后,义乌也有着其独特的地方民俗和旅游特色。除了购物之外,义乌也正在加快脚步建设自己的风景文化旅游产业。下面从旅游资源和发展前景来介绍一下,义乌在退去商业外表下的旅游发展优势。 一、旅游资源 所谓一方水土造一方人,义乌地处浙江中部,由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境内有中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土壤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这种一面敞开式的地形造就了义乌人的勤劳、坚韧、豪爽、大方、耿直的性格特点,正是这种勤劳,开放的的生活态度使得义乌人能够包容下世界各地的人民。文化的包容性也使得义乌孕育出了许多的名人名家。 1.1名人古迹 义乌山水秀美,人才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文人志士,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义乌四大家:佛学大家──傅大士,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曾为梁武帝讲经,为当时佛教界领袖;首创转轮藏以藏佛经,在佛学上多有建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思想家。文学大家──骆宾王(619~约687),7岁咏《鹅》,才名远播;“帝京”长篇,誉为绝唱;讨武传檄,轰动朝野;初唐四杰,名流千古。兵学大家──宗泽(1060~1128),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堪称一代名将,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医学大家──朱丹溪(1281~1358),少年勤学,后从医学,救死扶伤,医德高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之论,学说远播;医学传人,历代不绝,誉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民俗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研究

乡村旅游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12期(总第464期) 1?民俗介绍 民俗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概念,从世界范围来看,真正把民俗作为一门学问研究的是19世纪的英国,即“folklore”,就是指民间风俗现象。在中国,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把民俗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却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关于民俗的源头比较复杂,在此不做具体解释。民俗的文学艺术分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物质民俗,包括农耕、畜牧、渔猎、手工业、商业等行业民俗,以及服饰、饮食、居住这些消费民俗。简要而言就是各民族在物质生产、交换和消费中所形成的文化传承,是多层次结构中的基础层面。第二类是社会民俗,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通过生产、生活的结合和交往形成的民俗。它包含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社会结构民俗和游艺民俗,一些社会习惯等。第三种是意识民俗,这一民俗体现的是人们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和操作行为,包含了原始的信仰民俗、宗教信仰民俗和禁忌民俗等。这三种民俗是依次深化、依次递进的,第三种比第一种和第二种更加深入抽象一点。总而言之,民俗是人类的永恒性相伴物,并且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且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2?中国现存民俗 介绍完民俗以后,来简单了解一下中国的民俗。中国不仅仅地域广阔,而且还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生活习惯、社会风俗等许多方面也是各有各的特色,所以说中国的民俗是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的。中国的民俗可以分为很多类,首先是饮食民俗,中国的八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素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可以说是世界闻名了,也有许多外国游客来吃中国菜。不仅如此,少数民族的饮食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如满族的“驴打滚”“萨其玛”;朝鲜族的冷面、打糕;蒙古族的烤全羊、奶茶;回族的盖碗茶;维吾尔族的油塔子、抓饭等。中国的茶艺民俗,酒水民俗也是令人惊叹的。然后就是中国的服饰民俗,从古代的“龙袍”“凤袍”,到近代的中山装、旗袍、以及现代的多种多样的服饰,中国的服饰发展可谓是经过了一个十分漫长、悠久的过程。少数民族的服饰,如满族的袍服、朝鲜族的白衣、高山族的贝珠衣、苗族的银饰等,也体现了我国的民俗之美。除此以外还有居住民俗,古代皇帝的寝宫建设从选材到设计再到完工等都是经过细细设计,认真考虑的。还会按地域文化来分,江南水乡的居民,华南东南沿海居民的客家土楼,华北与黄河中上游居民的北京四合院、晋商宅院等。重要的还有节日民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还有少数民族特有节日,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满族的农历新年,朝鲜族的回婚礼,白族的绕三灵,彝族的火把节等,也是中国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上述的几种主要的民俗之外,还有交通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游艺民俗、信仰民俗等。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民俗风情文化,为民俗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3?民俗旅游概述 中国的民俗历史悠久,生于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过程中。民俗文化对来自其他地方的旅游者来说,它的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对旅游者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民俗旅游成为了世界旅游的重要形式。那么什么是民俗旅游?喻湘存认为,民俗旅游可以理解为:它以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的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结合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满足旅游者开阔知识视野,促进人类相互了解和认识的一种社会现象。主要是围绕民俗旅游的几个特征来展开论述的。首先是以民俗为核心,民俗旅游可以是以静态或者动态的民俗文化而进行的旅游,可以是一地的风景风光,历史文化景点,户外探险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但是这些活动的中心都必须是以民俗文化为中心,而贯穿于消费者的整个旅游活动之中。第二是,民俗旅游具有文化性,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不仅仅能给游客解释事物现象所涉及的文化本体相关内容,而且还能让旅游者沉浸在我国优秀的文化氛围中,享受这种文化。除此之外,民俗旅游所有的景观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以及民族特点,所以不仅仅对国内游客,对国外游客也是十分强大的吸引力。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民俗旅游则更能体现这一点,它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还可以更新创造出新的文化,进行不同文化的有益碰撞。第三是,民俗旅游具有经济性。这一点同旅游一样,旅游可以促进各方面经济的发展,对国内的货币流通和国际的经济交流都起到十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对旅游区的居民来说,旅游可以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最后一点是民俗旅游具有参与性,一方面体现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民众的参与。这一点不做过 民俗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研究 王?琳 (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 要]我国已经迈进了21世纪的大门,新世纪的窗帘已经拉开,遍及全球的民俗文化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由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多,交通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酒店以及旅行社行业的不断发展,全球大众化的民俗文化旅游正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崛起,并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不仅仅有广阔的疆域,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因此有着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坚实基础。只要全社会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就必能使中国的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壮大。本文从民俗简介谈到中国民俗,相对应引出民俗旅游的概念简介,最后针对性地阐述了民俗旅游发展与经济问题。 [关键词]民俗介绍;中国现存民俗;民俗旅游;民俗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6 -5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