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

2.财务成本管理方面

3.管理会计方面

4.审计方面

5.会计电算化方面

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2. 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

3. 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

4. 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5. 关于合并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6. 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问题的探讨

7. 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探讨

8. 论期后会计事项的种类及披露方法

9. 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10.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11.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12. 关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

13.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14.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15.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

16. 关于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的探讨

17. 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18. 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9. 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20. 关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21. 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探讨

22. 论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应用的探讨

23. 变动成本计算与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相结合问题的研究

24. 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

25. 班组经济核算的研究

26.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7. 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28. 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理论的比较研究

29. 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分析的研究

30. 试论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31.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

32. 知识经济时代成本会计改革方向

33. 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途径的研究

34. 我国成本分析现状与改革思路

35. 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的探讨

36. 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的研究

37. 产品质量成本分析的探讨

38. 现代企业制度与班组经济核算

39. 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40. 我国成本管理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41. 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

42. 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43. 绿色会计若干问题的原因及探讨

44. 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

45. 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问题的研究

46.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研究

47. 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研究

48. 关于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

49. 关联方合并问题研究

50.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51. 财务呈报与财务监管

52. 会计欺诈案例分析

53. 中期报告的可比性研究

54. 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85.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究

86. 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研究

87. 分析性程序的应用

88. 关联交易、利润操纵及其披露与审计

89. 论审计执业环境建设

90. 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91.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研究

92. 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研究

93. 注册会计师市场规范与管理研究

94. 我国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研究

95. 绩效审计研究

96. 审计环境变化对舞弊审计的挑战

97. 具有中国特色审计体系研究

98. 国家审计与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99. 保证我国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研究

100. 审计重要性研究

101. 审计风险研究

102. 经营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103. 企业风险基础审计框架

104. 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

105. 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对策研究106.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研究

107.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研究

108. 审计目标与委托人认定之研究109. 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110. 上市公司审计重点管窥

111. 论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矛盾与对策112. 论独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

113. 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分析114. 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115.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动因与改革发展方向

116. 企业风险管理与审计

117. 风险管理得测试与方法的审计

118. 重要性理论在风险审计中的应用

119. 对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质疑

120. 2004COSO—ERM框架评析

121. 内部控制发展研究

122. 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123. ERM在CPA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124. CPA非审计服务研究

125. CPA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126. 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研究

127.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128. 关于中国独立审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129.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0. 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与企业业绩评价131.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机制

132.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133. 债转股问题研究

134.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135.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36. 企业综合效绩评价指标的研究

137. 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138.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研究139.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40. 论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及其实现

141. 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42. 财务风险与财务预警系统

143. 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

144. 财务预测管理与创新

145.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

146. 并购融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

147. 公司治理评价问题探析

148. 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49. 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问题

150.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151. 基于投资者视角的经营业绩评价

152. 基于债权人视角的经营业绩评价

153. 内部管理业绩评价若干问题

154. 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体系

155. 企业集团战略与预算管理156. 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关系探讨

157.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158. 资金集中控制模式探讨

159.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探讨

160. 独立懂事独立性探讨

161. 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必要性探讨

162.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构建探讨

163.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评估的作用164. 当前资产评估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65. 资产评估报告规范问题的研究

166. 收益法运用问题研究

167. 资产评估准则研究

168. 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169. 上市公司资产评估中的若干问题170. 机器设备抵押评估需注意的若干问题171. 房地产评估中存在问题的探析

172. 资产评估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73. 无形资产的辨识、把握与价值量化研究174. 企业商誉评估研究

175. 商标权评估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176. 债权性资产评估方法的探讨

177. 人类资源评估研究

178. 网络评估初探

179.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研究

180. 资产评估报告相关问题研究

181. 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研究

182. 资产评估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183. 资产评估方法体系研究

184. 债务重组中的资产评估问题

185. 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分析与评价

186. 流动资产审计与评估的联系、矛盾与解决办法研究187. 资产评估方法国际比较研究

188. 资产评估管理体制研究

189. 如何规避财务活动中的风险

190. 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191. 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9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方法比较

193. 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关系探析194. 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研究

195.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运用

196. 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的应用

197. 战略成本动因理论探索

198.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研究

199. 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00. 企业股利政策探讨

201. 政府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202.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203. 财务控制体系探析

204.非营利组织业绩评价方法探索

成本会计的发展阶段

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四个阶段。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 随着英国产业革命完成,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会计账簿之外,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从成本会计的方式来看,在早期成本会计阶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会计制度;从成本会计的目的来看,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所以,初创阶段的成本会计也称为记录型成本会计。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制造业中发展起来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标准成本法的出现使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本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代成本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测,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 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成本会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成本会计发展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 4、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成本管理的视角应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此时,战略相关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及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概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列为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多项具体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会计理论界认为下一步的目标是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具体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趋势日益显著。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应进行双重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并不是取代历史成本计量,而是希望以公允价值计量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人们已经认识到历史成本相关性差但可靠性强,公允价值相关性强但在技术上难以保证可靠性。因此,笔者通过分析财务会计计量与会计计量模式,重点对历史成本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和公允价值与虚似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突破计量属性之争,从报告程序中寻找到保证财务会计信息既相关又可靠的制度安排。 一、财务会计计量与会计计量模式 (一产权是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存在及发展的基础 制度变迁依赖于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三者的作用,产权是基础。当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失衡,制度就有了发生变迁的内在动机。当制度变迁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制度变迁得以实现;反之,制度变迁将受到阻碍。我们将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应用到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上可以发现:(1产权是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财产权力导致股份公司两权分离,产生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产权人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决策相关性要求,会计计量从以历史成本为主转向以公允价值为主;(2财政部代表国家制定会计制度,主导会计制度变迁。如果其制定的制度是有效率的,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绩效;反之,无效率的制度将阻碍经济发展。判断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推动信息不完全市场向信息完全市场转化。 (二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 会计计量模式,是指某种会计计量属性与计量单位的组合。会计计量属性及其特征是: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的重要要素,指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通俗地讲,选择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额。从会计计量的概念而言,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两

会计发展史

西方会计思想对近代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式复式记账方法开始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会计史上的 重大事件,对后来的会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式复式记账法,即源于13世纪以后的意大利沿海城市弗洛伦萨,热亚那和威尼斯等地,后经英美等国长时期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借贷记账法。至大清银行的创办,标志着借贷记账法从此开始在中国的企事业中得以实际应用。西方会计思想的传人促使中国会计理论逐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国在近代以前没有出现会计专论,中国古代会计史更多的是会计实践的历史。 关键词:复式记账西方会计思想传统会计现代会计 Abstract: After the Opium War, Western-styl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method began to spread to China as a major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ccounting, accounting for the later had a profound impact. Western-styl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that is, from the 13th century after the Italian coastal city of Florence, Genoa and Venice and other places, long after Britain and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debits and credits. Tai Ching Bank was founded, marking the debits and credits began to be in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Westernaccountingthought Tradition Accounting Modern intellectual Accounting 1、西方会计思想推动了中国传统会计思想向近代化转型 1.120世纪初西方会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使得会计学研究的范围拓宽,有关会 计学包含的内容得以大为拓展。一方面增加了原来会计思想中从未有过的新内容,如整理帐和统驭帐。据杨端六介绍“整理帐法为英国学者所推崇,其法较繁,而统驭帐法为美国学者所鼓吹,其法较简,国人爱简恶繁,遂多采用统驭帐法而放弃整理帐法”,其认为采用统驭帐法“总帐内户数可以减少而易于试算准确,且报告表册较易明晰。至于记帐手续,并不十分增多”。 而整理帐法与统驭帐法的差异在于“进货销货现款三簿形式均同仅多过帐一次手续;进货总帐与销货总帐仅各多一整理帐户;进货总帐与销货总帐各有试算表,与统驭帐法之结差表相比较,仅多一户之差额”。在西方众多的会计理论学派中,会计目标理论上的“决策有用学派”和“经管责任学派”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笔者认为,系统认识西方会计目标理论不同学派的会计思想,对于我国更新会计研究方法、构建会计理论体系以及推动会计实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构建理论的方法与理论结构的起点西方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是 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无论是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等传统研究方法,还是事项法、实证法、系统法等所谓新的研究方法,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而且为人们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会计理论,解开会计理论之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工具。可以认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形成西方不同会计理论模式、不同会计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真正对西方会计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方法还是传统的演绎法,因为按演绎法构建的会计理论至今仍强有力地指导着西方会计实

成本会计发展研究报告

成本会计发展研究报告 摘要 成本会计发展变化的在原因是企业制造技术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成本会计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成本会计的发展是一个需求变化带动制度创新的过程。 本文分析了成本会计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历程,结合当代经济状况以及未来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成本会计如何顺应国际国市场环境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成本会计发展历程发展趋势解决措施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第一章成本会计概述 (5) 1.1成本会计的产生原因 (5) 1.2成本会计初创阶段 (5) 1.3成本会计扩展阶段 (6) 1.4成本会计完善阶段 (7) 1.5成本会计的职能 (7) 第二章成本会计的现状 (8) 2.1成本会计现状 (8) 2.2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 (9) 第三章成本会计未来发展 (11) 3.1针对成本会计现有问题的解决措施 (11)

3.2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13)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6) 引言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其重要性之缘由, 除了自身与微观经济中企业实体的财务报告目的相联系, 关系企业的存亡延续之外, 更在于其突出的宏观意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成本问题始终备受关注, 根本原因在于成本的

资源耗费实质。这一质的规定性, 导致了成本问题永久且深刻的社会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逐步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会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成本会计技术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制造环境与工艺的持续改善条件下,成本会计的应用围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成本会计的发展和完善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此,本文从现代成本会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展开论述,着重探讨在制造环境改变以及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基础上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并针对如何顺应现代成本会计发展趋势及市场环境变化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成本会计的概述及发展趋势

成本会计的概述及发展趋势 企业的经营需要管理,管理包括多个方面,而会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成本会计的管理是会计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对企业的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成本会计的现状以及发展进行讨论。 1、什么是成本以及成本会计 成本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方式不同而不同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哩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成本就是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尽管随着经济环境的不同,成本的范围不同,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

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成本会计的核算数据将被作为公司决策的依据,或者是作为评估员工绩效的凭班因此,成本会计与企业的管理息息相关。 2、成本会计的种类以及职能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成本会计分为不同的种类,按制度可以将成本会计分为实际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和估计成本制度。按照成本的计算模式可以将成本会计分为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管理密不可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现代的会计成本的主要职能包括成本的预测,成本的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每项职能不同,在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每项职能协调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企业

企业成本管理发展历程

企业成本管理发展历程 第一章成本管理研究回顾 成本优势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迈克尔·波特(M ichaelPorter, 1980)将企业战略分为成本领先、目标聚集、差异化三种。其实,就企业竞争力本质而言,不管其采取何种竞争战略,成本优势始终是其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始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依据“经济达尔文主义”的观点,一种理论的发展不仅要依据其所处的环境,还要为其服务对象的特质而改变演进路径。就成本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演进路径而言,其发展路径简况大致为:(1)1855年,新英格兰的Lyman纺织厂以复式簿记为基础、首创了成本会计制度(张鸣等,2001);(2)1903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在《工厂管理》一书中提出了产品标准操作程序和时间,成为标准成本法的基础;(3)1906年,美国会计师J. Whtmore第一次详述了标准成本制度;(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管理的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成本会计从传统的“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规划成本”,形成以管理为主导的经营型现代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制造环境、企业群落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了新的特质,企业之间竞争产品功能日益趋同,市场份额逐步被众多厂商瓜分并相对稳定,使得企业市场份额的稳定和保

持、企业利润来源更加依赖于企业成本管理,而此环境下的成本管理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阶段的成本管理,而是一种关注于企业整体战略实施的成本管理模式,也不同于以往将某种或者某几种成本方法或成本管理工具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某一阶段的成本管理,而是将这些管理方法或工具进行集结,全面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阶段,完全配合企业战略实施的成本管理模式。菲利普·科特勒说过“再高的忠诚度也敌不过价格上的一分钱”,但是价格上的一分钱来源于战略层面、全面、系统而精细的成本管理。 从本质上而言,成本管理应该伴随管理而生。因为管理首先是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然后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产生了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控制。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行为,从今天会计角度而言也就是对资产进行有效配置,从投入产出或收支角度而言,是成本发生和收益实现的管理过程。因此,成本管理随着管理产生而产生,即从人类具有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时起,成本管理就已经存在。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发展历程应如下文所述。 第一节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传统成本管理发展历程 通常人们将作业成本计算(ABC,Activity Based Costing)出现之前的成本管理视为传统成本管理。这些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重视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计算与控制,而对间接费用的计算与控制则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表现在具体方法上,就

成本会计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判断题 1.实际工作中核算的产品成本,就是理论成本。() 2.工业企业的生产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总额。()3.在实际工作中,某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也可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4.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 二、单项选择题 1.商业企业产品流通费用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采购费用、存储费用和管理费用 b.采购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c.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d.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2.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示的生产耗费,称为企业的()。 a、产品成本 b、生产费用 c、经营管理费用 d、制造费用 3.下列项目中不应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是() a.短期借款利息 b.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 c.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 d.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4.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生产耗费,称为()。a.成本会计对象 b.生产费用 c.产品成本 d.经营管理费用 5.下列各项费用中,不能直接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是()。 a.车间生产工人福利费

b.车间生产工人工资 c.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d.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费用 6.在企业已设置了“基本生产成本”总帐科目的情况下,不能再设置的总帐科目是()。 a.辅助生产成本 b.生产费用 c.制造费用 d.废品损失 7.成本核算和分析等方面工作由车间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并在业务上受厂部成本会计机构指导的工作方式,是()。 a.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 b.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 c.集中工作方式 d.分散工作方式 三、多项选择题 1.成本会计的环节应包括()。 a.成本预测 b.成本决策 c.成本控制 d.成本分析 e.成本考核2.在分散工作方式下,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进行的成本会计工作有( ?)a.成本核算 b.成本预测、决策 c.成本考核 d.成本分析 一、判断题 ××√× 二、单项选择题 c b c b c b d 三、多项选择题 abcde bcd

中国会计学发展史

历史是稳定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流动变化着的历史,历史与现实地推移形成了时间的长河,而未来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是现实按逻辑顺序的延伸。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都不能割断历史,而应尊重历史,认识历史,吸取历史中的精华,继承历史流传下来的珍贵遗产,这正是我们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会计发展史的基点。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发展史是经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追朔会计发展的历史,正是为了充分认识会计发展的现实,正是为了更好地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同时,也是为了把握未来会计发展的大趋势。然而,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坚定、清醒、有作为的今天,我们才有可能反思地追怀人类会计世界发展的往事,真实地认识人类会计世界发展的现实,勇敢地探索人类会计世界发展的未来。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其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会计随着历史的需要而发展,随着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变革,会计技术和会计观念也在不断地变革,尽管很多会计技术和会计观念在环境已经不再需要它们以后,仍然还在延续使用一个较长的时期。 二.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产生是基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记数”、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会计的萌芽已经产生)。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西周的《周礼》,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规定了会计报表的编报制度。“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过程

引言: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一个重要的分支,在企业的运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职能,它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演进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事前的规划,事中的控制和加强企业经营的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它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行存在,相互之间进行信息的联系、共享、交叉,看似各个学科(分支)都在尽力扩大自己的范围,拉长自己的战线,形成不必要的交叉重复,浪费了管理资源加提高了成本,其实不然,成本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一、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过程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此时出现了成本会计的萌芽。此阶段主要是以分批法和分步法的成本会计制度,以计算作为核心,称之为记录型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此时尚未出现。随着管理科学和实践的变革,成本会计的原理及方法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标准成本制度的提出和应用,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标准化成本制度和成本的预测对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条件。随后 20 世纪 50 年代起,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过程、电子计算机等的广泛应用,成本会计的重点已转移为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周期的缩短、全球竞争的加剧,成本会计的领域扩展到了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包括产品设计生命周期的管理也更加注重了内部组织的管理。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市场竞争优势,战略型相关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二、成本会计的发展是各种科学不断交融的再生产物1.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存在者很多的重叠相似之处。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管理的需要,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用

关于成本会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成本会计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对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评述,从成本会计在目前企业中作用的视角,以发展阶段为基础,对提高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发表了概括性的意见。 关键词:成本会计;产生;发展 1 成本会计的产生 成本会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生产成本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时期,完善于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生产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发展,引起了工场手工业的产生,这时各种劳动的结合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完善,对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对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和支出更加注意核算,因此生产成本核算提上议事日程。 2 成本会计的发展状况 成本会计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初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推行泰勒制度,不仅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用于成本控制和分析的标准成本法,使成本会计的职能从成本计算进而扩展到成本控制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高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使企业成本会计不仅要精打细算,还要为降低产品成本而献计献策。

3 成本会计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1880-1920):原始的成本会计 原始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当时认为成本会计就是汇集生产成本的一种制度,主要是用来计算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在这期间,英国会计学家已经设计出定单成本计算和分步成本计算的方法(当时应用的范围只限用工业企业),后来传往美国及其他国家。 第二阶段(1921-1950):近代的成本会计 近代的成本会计,主要是美国会计学家提出了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在原有的成本积聚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新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成本会计就不仅是计算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要事先制订成本标准,并据以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与定期的成本分析。正因为成本会计扩大了管理职能,于是应用的范围也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商业企业、公用事业、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 第三阶段(1951年以后):现代成本会计 今天对于成本的定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成本的范畴,例如美国会计学会与标准委员会就如此定义成本: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从这一定义看,成本的外延除了产品成本的概念与内容,它还可以包括:劳务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资产成本、资金成本、质量成本、环保成本等等。 除此之外由于成本管理的不同目的,则形成对成本信息的不同需求,使成本有各种各样的组合。同时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日趋深化的。于是,目标成本、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相关成本、可避免成本等新的

管理会计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一、管理会计的起源 对于管理会计的产生国内外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所引起的。而从19世纪80年代起,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渐兴起和传播,这时规模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大,组织结构更为复杂的钢铁托拉斯企业和销售公司大范围地出现并发展壮大,这对管理会计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管理会计进行了第二次革命,这次革命主要集中在如何进一步控制企业成本方面,但这时的成本控制还只集中于企业的直接生产费用上面,对间接制造费用的关注较少。[1] 管理会计的第三次革命则出现在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管理会计逐渐从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演变,从而形成一门不同于成本会计的新的学科。而发展至今,管理会计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成本会计所能提供的信息和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当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1、国外学者对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表述 国外学者对于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本文列举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卡普兰教授和西村明教授的两种观点: 在约翰逊和卡普兰教授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起源和产生阶段,这主要是指19世纪以前,在这一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该阶段管理会计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公司的多层次企业管理的需要。 (2)科学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现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部分行业的管理者开发了服务于企业管理的关于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建立起了一系列的标准成本管理制度。 (3)综合管理控制阶段,在这一阶段,成本管理与财务记录结合并统一于复式记账,并出现了投资报酬率等新的核算指标,这是对管理会计的开创。 (4)发展停滞阶段,这主要是指1925-1985年这60年,受制于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等原因,该阶段关于管理会计的理论虽已发展形成,但是这些理论的发展都停滞不前。[2] 此后,卡普兰将将管理会计发展历程进一步深化,在原先卡普兰对管理会计的划分基础上,根据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发展和管理会计发展情况,将这一阶段划分为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新阶段。[3] 日本的西村明教授(2004)则将管理会计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进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发展是会计所提供的财务数据与管理的结合,管理会计初具雏形。 (2)传统管理会计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将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应用于管理会计,在此阶段,管理会计的理论进一步发展。 (3)计量与信息的管理会计阶段,主要着眼于以经济学理论知识为核算基础的最佳收益管理,在这一阶段,管理会计逐渐与传统的成本会计相区分进而独立发展并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4)综合的管理会计阶段,在这一阶段,会计和管理高度融合,在企业生产等方面涌现出作业成本法等新的成本管理方法。 (5)价值创造会计阶段,这一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和管理研究的深入,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成为了管理会计新的关注重点,这一阶段主要涌现出包括平衡计分卡,企业供应链等新的管理会计理论。[4] 2、我国学者对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表述 早期,我国关于管理会计的观点主要包括胡玉明教授和许金叶教授的两阶段论与四阶段论,随着对管理会计的研究逐渐深入,许多专家学者又相继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划分方法。

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性

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性 所谓历史成本会计,是指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计价依据的会计实务。从15世纪开始使用复式记账以来,企业会计所使用的都是这种会计理论。在工业经济时期,物价平稳的条件下,使用这种理论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它在客观性、可验证性方面一直具有优越地位。但随着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的到来,这种会计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理论和运用中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一、会计基本假设的局限性 会计基本假设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又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传统会计理论中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假设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其自身也发生实质性的冲击。(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虚拟企业的出现使我们对这个假设产生了质疑。虚拟企业利用网络信息打破时空限制,迅速地结合、分离,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使会计服务的特定对象无从确定。(2)持续经营假设。虚拟企业是一个迅速分合的组织形式,其临时性和不稳定性使持续经营成为空想。即使是一般的企业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随时也会有转产、破产的可能,这种假设的合理性和适应性无不令人担忧。(3)会计分期假设所

进行的本期业务和非本期业务的划分,也具有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即由此导致信息滞后及损益计算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①以定期报告形式提供信息资料,会计信息滞后;②分期核算必然带来分期确认收入及费用问题,由于可供选择的方案很多,造成损益计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大。③货币计量假设是假定币值稳定不变的,在物价稳定时期适用,一旦发生通货膨胀,它的适用性就大打折扣。另外,货币计量只提供货币性指标,不能反映非货币性指标,但有时一些非货币指标更有用。 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局限性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会计原则对于会计人员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历史成本会计下的会计原则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下,其作用和意义背离了使用者的初衷。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一方面由于购买力的变动和物价上涨,使历史成本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现值,不能为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另一方面,采用这种原则不能反映资产的未实现的置存收益。

中国会计发展史

中国会计发展史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会计制度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原始记录计量到单式簿记再到复式簿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变革过程。 关键词:原始计量单式簿记复式簿记 1.古代会计阶段 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及消费等问题凸现,“计数”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必要,人们逐渐形成数量观念,并尝试着以实物、绘画、结绳、 刻契等方式来表现经济活动及其所反映的数量关系。由实物记事(计数)、绘画记事(计数)、 结绳记事(计数)、刻契记事(计数)等方式所体现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基本代表着同时期 的“会计”行为,或者说,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会计的萌芽状态,成为会计的直接渊源。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在原始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最早的会计制度。中国有关会 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而“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则均起 源于西周,其含义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零星核算和终的总合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 济收支的目的。据《周礼》记载,西周国家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 岁会”,又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其中司书掌管会计账簿,职内掌 管财务收入账户,职岁掌管财务支出类账户,职币掌管财务结余,并建立了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这表明大约在西周前后,我国初步形成会计工作组织 系统。当时已形成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 春秋以至秦汉,在会计原则、法律、方法方面均有所发展。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具体说是要求会计的收付存平衡 正确无误,它与目前的“客观性”原则相似。战国时期,中国还出现了最早的封建法典--《法经》,其中包含“会计”方面的内容,如在会计簿书写真实性和保管方面,规定会计簿书如 果丢失、错讹,与被盗数额同罪;在会计凭证和印鉴方面,规定券契(当时的原始凭证)如 有伪造、更改等情,重者与盗贼同罪论处,轻者以欺诈论处,如上计报告不真实,有欺诈隐 瞒者,根据情节轻重判刑;在仓储保管方面,规定对于账实不符的,区分通盗、责任事故、 非责任事故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在度量衡方面,规定度量衡不准者,按情况不同实行杖打 等处罚。秦汉时期,中国在记账方法上已超越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建立起另一种 形式的“单式记账法”,即以“入、出”为会计记录符号的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方法。它以“入 -出=余”作为结算的基本公式,即“三柱结算法”,又称为“入出(或收付)记账法”。西 汉时采用的由郡国向朝廷呈报财务收支簿——“上计簿”可视为“会计报告”的滥觞。南北 朝时期,苏绰创造“朱出墨入记账法”,规定以红记出、以墨记入。 唐宋时期,我国会计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推进。首先,产生了《元和国计簿》、《太和国计簿》、《会计录》等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著作。《元和国计簿》和《太和国计簿》分别为唐人李 吉甫、韦处厚所撰,收录了唐代人口、赋役、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统计资料,按照国家财政 收入项目分别记载其收入数字。《会计录》为宋人所编,是一种按照国家规定的财计体制和 财政收支项目归类整理,并加以会计分析的经济文献。其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会计、

成本会计的发展前景分析

成本会计的发展前景分析 成本会计的发展前景分析 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重视的行业如: 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社会全行业对成本会计的重视,扩大了成本会计的应用,促进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3.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赢利能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成本管理思想不断更新在新经济时代,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理论将在成本会计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运用限制理论,从全局出发,全面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以及企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找出企业的薄弱环节,并将有限的资源用在该环节上,从而加强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强整个企业链,而不再是片面地强调降低成本。该支出所带来的效益将大大超过一味强调降低的成本,是“为了省钱而花钱”,更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其次,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广泛运用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思想进行成本管理,以同行最优秀的企业为基准,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为基准,找出差距,分析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以增强竞争力。这一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永不停息的过程。

5.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不断拓宽为满足全面质量管理对员工业绩的计量与报告的需要,产生了质量会计。由于提高产品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因而质量会汁的重点将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上,成本会计的核算也就延伸到了质量成本领域一般认为质量成本包括: 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和外部保证成本等。新经济时代中,成本会计将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质量成本信息,以满足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 三、完善成本会计的策略 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实践的指导作用。 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

成本会计的背景和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建议

成本会计的背景和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及 建议 成本会计最早发源于资本国家的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们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得经济利益,不得不加强生产成本的细节控制,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成本会计行业应运而生。社会不断发展,成本会计行业也在不断演变,新型的核算模式和方法正深入到该行业之中。 1成本会计行业产生的时代背景 成本会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己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制度来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扩大生产的规模。而在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加使得企业家们迫切需要一种科学有效的核算方法来达到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成本会计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2行业发展新气象 2.1科技为成本会计核算带来了便利 先进的科技设备为成本会计行业提供了新的操作方法,新开发的电脑设备和会计核算软件己大规模的应用于成本核算行业,与以往人工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相比较,这些设备和方法则更为实用。首先,新型操作手段将大大提升数据的录入,整理,分析和核算的速度,缩

短核算时间,为企业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成本;其次,还会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实现对成本更为有效的控制。 2.2企业内部各地区及各国间成本核算标准趋于一致 成本会计核算标准的一致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的发展促使生产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跨地区生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企业会计部门为了适应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就要将各地区不同的成本核算标准统一起来,提高了标准的使用范围,以便于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二是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得各个国家间企业的相互联系更为紧密,成本核算标准的统一是整个大环境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不仅有利于国家间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同行业间的数据统计,促进整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2.3成本会计的适用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成本会计的发展日益完善,其应用领域也随之扩大,成本会计的应用早己不仅仅局限于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而是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例如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医疗也等诸多领域,并且其发展范围还有不断延伸的趋势,这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成本控制的关注度。 2.4理论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充分的发展 成本会计的实际应用建立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之上,在现代会计成本核算体系中,人们也越发关注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并不断修改和完善理论中不足的地方。在我国,成本会计理论体系还存

传统成本会计与现代成本会计之比较

传统成本会计与现代成本会计之比较 摘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推动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随着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创新,对传统成本会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逐渐形成 了崭新的现代成本会计。本文对传统成本会计与现代成本会计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从而论证了现代成本会计的优越性。 关键词:传统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比较;优越性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 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 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成本会计的一个中心目标是 计算产品成本,为对外财务报告服务。产品成本的具体含义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管 理目标。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 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 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等。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1、反映职能:最初、最基本的职能。 反映职能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记录、归集、分配、汇总,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俗地讲,这项职能就是 进行实际成本的计算,把生产经营过程的实际消耗如实地反映出来,达到积聚成本的目的, 并用积累的成本资料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耗费和补偿价值的情况,从而判断企业经营效果的 好坏。 2、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 用预算。 3、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分析、评价职能。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 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 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 发了传统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 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二、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因制造费用的剧增 及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 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 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 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3、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 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1)取得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斟酌,尽管从表面上看,历史成本是基于历史的交易,因而是客观 和可靠的。(2)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经营责任论的基 础上的,因而仅仅反映投入企业的资本 的经营结果。 三、现代成本会计之优越性

成本会计的完善与发展

成本会计的完善与发展 【摘要】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会计作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本会计的具体内容指明了其完善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根据当前成本会计和企业现代管理的实际需要,加快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建立相关的假设问题、成本会计中的概念界定、成本构成要素以及传统成本计算的局限问题等方面来对成本会计的完善与发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成本会计;完善;发展;假设;构成要素;局限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中的分支学科,其主要是在生产力发展和企业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独立的学科,成本会计有着较为完整和综合性的理论体系,其不仅能够指明会计工作的方向,还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重视成本会计的完善问题,并注重通过有效的方法和路径来进行成本会计的完善与发展。

一、关于对成本会计进行假设的相关问题 1.对成本对象进行的假设 成本会计主要是指将资金费用作为对象,然后对运动中的资金耗费进行分配、计量和分类,从而为成本的考核、分析、控制、决策、预测提供相关依据的分支会计。从成本对象的本质上来说,其对象主要是社会再生产中的资金运动,且既侧重单位内部的资金运动,同时也注重单位整体方面的资金运动。从成本会计的性质来看,其作为一种控制会计,主要在于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具体来说,成本会计不仅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相关服务,还为企业的业绩评价和决策制定提供了所需要的参考信息。此外,成本对象还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其可以是某个制造中心、某个班组、某个车间、某道工序、某个生产环节、某项经济业务或者某种产品等。 2.对公平分配进行的假设 因为成本对象有着明显的层次性,这就使得当成本管理的费用归宿和所需求的信息资料产生不一致时,其原来所归集的费用资金就需要在成本对象的不同层次之间进行转移。例如对于车间的动力费来说,车间是其唯一的归宿,而当需要对某个班组或者某种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时,其原来所归集的费用就应落实分配到班组和产品上。而对公平分配进行的假设即是归集费用的转移和具体收益情况的吻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