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水利

智慧水利

智慧水利
智慧水利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智慧水利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关键,贯穿于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与水管理服务等体系,具体体现为“物联感知、互联

互通、科学决策、智能管理”。即通过对水文信息、工情信息以及管理等信息的感知,借助互联网实现各类信息的全面共享与互联互通,利用数据挖掘、仿真模拟、决策分析、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防洪防潮治涝、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现代

化水利行业管理服务等领域科学预测预警、评估决策,从而全面提高水利精细化管理

能力和水平,提升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能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带动

水利现代化进程。

二、总体目标及建设任务

2.1总体目标

“智慧水利”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依托计算机、无线通讯、3S、虚拟仿真、物联网、集群控制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整个区域水利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管理、更新、共享和发布,建设统一的支撑、应用、决策和执行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

化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区域水利综合管理能力,基本实现区域水利现代化。

2.2建设任务

2.2.1智能感知精细化管理系统

智能感知精细化管理系统针对干流堤防、闸泵等水利工程管理需求,应用3S、物联网、集群监控、无线通讯等现代化技术,通过堤防巡查、堤坝渗漏观测、闸门集群

控制、堤防监视、节水灌溉、生态水安全观测等系统的建设,为水利工程数字化、集

群化管理提供支撑。

建设堤防巡查、渗漏监测、闸门集群控制、节水灌溉、生态水监测、堤防监视等

子系统,为工程监管提供精细化管理手段,为智慧水利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

2.2.2堤防“增强现实”三维可视化平台

堤防“增强现实”三维可视化平台以干流堤防为核心内容,建立三维虚拟仿真环境,实现区域及水利工程的三维可视化浏览、查询、分析与模拟。

系统基于河道及堤防两岸地形模型库、水利工程模型库和水利专题信息数据,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数据库等现代技术,搭建江北区域以及堤防三维虚拟现实,实现堤防三维动态交互式浏览及堤防工程项目成果的三维可视化。通过对河道堤防设施的管理、建设、运行等信息的集成管理,实现在三维场景中灵活查询、展现堤防、水闸、险工险段等信息;通过空间分析、计算、查询等功能,建立基于GIS 的三维可视化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实现二三维场景漫游、坐标定位、位置查找、工程分布、工程查询、路线飞行、专题图管理、缓冲区分析、断面分析、距离量算、面积量算、图层控制功能。

2.2.3综合业务门户应用

综合业务门户应用以区域信息采集设施为基础,实现区域水利综合信息的全面汇聚和集中展示。

系统结合电子地图,通过图形图像、专题地图、表格文字等形式形象、直观地为管理人员提供防汛抗旱、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工程管理、节水灌溉等信息的实时预警和综合查询服务,保障管理人员迅速、及时、准确地掌水利综合信息,为区域水利综合业务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手段,可通过PC、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多种终端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实现快捷高效的桌面和移动化办公。

2.2.4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防洪排涝调度以及水资源智能调度两部分内容。

(1)防洪排涝调度决策防洪排涝调度决策子系统实现了实时水情、工情、流量、视频等信息的防洪排涝信息的集成与展示,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支撑服务。系统

在防汛综合信息集成的基础上,结合气象部门未来降雨预报,结合流域特征及水利工

程现状情况,利用流域水文模型及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山区产水以及洪水在

平原演进情况,预测平原未来水位及评估可能发生洪涝灾害的区域范围和程度,为防

汛防台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有效提高区域防洪调度科学化水平。

(2)水资源智能调度

水资源智能调度子系统依托流量、水质等实时监测设施,结合水资源模型,对水资源调度配置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其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手段,有效提升

水资源调度管理能力。

系统在综合分析灌区水资源供给、需求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依据水资源

模型,生成实现决策目标的可行方案,并进行方案风险评价,构造会商决策平台,为

灌区水资源调度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同时为编制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计划、

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以及水资源宏观管理提供决策支

持服务。

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取水监测、工情监测、水资源调度、配水方案管理等模块。

4.2.5工程调度指挥中心

“智慧水利”项目需要配套完善的软硬件环境,保障相关业务正常、高效运行,从

而发挥“智慧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本项目主要针对指挥中心场所改造、视频会商

系统、机房以及配套软硬件设施以及小西坝控制中心进行建设,有效提高水利信息化

管理和保障能力。

5、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具备了向信息社会转型的条件,建设智慧水利,是改善民生、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新建全区水利基础数据库系统、智慧水利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分区调水优化模型、信息查询与服务系统等;并新建水位、闸站、泵站、雨量监测设备,远程闸站监控、视频监测、泵站功率监测,片区水质自动监测

软件方面的内容有水库信息管理、雨情信息管理、主河道水情信息管理、排灌站

信息管理、水电站信息管理、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及人员管理、三防物资管理、三防

预案管理、水情情报管理、短信息呼叫管理等

智慧水利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智慧水利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关键,贯穿于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与水管理服务等体系,具体体现为“物联感知、互联 互通、科学决策、智能管理”。即通过对水文信息、工情信息以及管理等信息的感知,借助互联网实现各类信息的全面共享与互联互通,利用数据挖掘、仿真模拟、决策分析、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防洪防潮治涝、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现代 化水利行业管理服务等领域科学预测预警、评估决策,从而全面提高水利精细化管理 能力和水平,提升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能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带动 水利现代化进程。 二、总体目标及建设任务 2.1总体目标 “智慧水利”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依托计算机、无线通讯、3S、虚拟仿真、物联网、集群控制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整个区域水利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管理、更新、共享和发布,建设统一的支撑、应用、决策和执行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 化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区域水利综合管理能力,基本实现区域水利现代化。 2.2建设任务 2.2.1智能感知精细化管理系统 智能感知精细化管理系统针对干流堤防、闸泵等水利工程管理需求,应用3S、物联网、集群监控、无线通讯等现代化技术,通过堤防巡查、堤坝渗漏观测、闸门集群 控制、堤防监视、节水灌溉、生态水安全观测等系统的建设,为水利工程数字化、集 群化管理提供支撑。 建设堤防巡查、渗漏监测、闸门集群控制、节水灌溉、生态水监测、堤防监视等

子系统,为工程监管提供精细化管理手段,为智慧水利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 2.2.2堤防“增强现实”三维可视化平台 堤防“增强现实”三维可视化平台以干流堤防为核心内容,建立三维虚拟仿真环境,实现区域及水利工程的三维可视化浏览、查询、分析与模拟。 系统基于河道及堤防两岸地形模型库、水利工程模型库和水利专题信息数据,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数据库等现代技术,搭建江北区域以及堤防三维虚拟现实,实现堤防三维动态交互式浏览及堤防工程项目成果的三维可视化。通过对河道堤防设施的管理、建设、运行等信息的集成管理,实现在三维场景中灵活查询、展现堤防、水闸、险工险段等信息;通过空间分析、计算、查询等功能,建立基于GIS 的三维可视化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实现二三维场景漫游、坐标定位、位置查找、工程分布、工程查询、路线飞行、专题图管理、缓冲区分析、断面分析、距离量算、面积量算、图层控制功能。 2.2.3综合业务门户应用 综合业务门户应用以区域信息采集设施为基础,实现区域水利综合信息的全面汇聚和集中展示。 系统结合电子地图,通过图形图像、专题地图、表格文字等形式形象、直观地为管理人员提供防汛抗旱、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工程管理、节水灌溉等信息的实时预警和综合查询服务,保障管理人员迅速、及时、准确地掌水利综合信息,为区域水利综合业务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手段,可通过PC、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多种终端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实现快捷高效的桌面和移动化办公。 2.2.4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防洪排涝调度以及水资源智能调度两部分内容。 (1)防洪排涝调度决策防洪排涝调度决策子系统实现了实时水情、工情、流量、视频等信息的防洪排涝信息的集成与展示,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支撑服务。系统

智慧水利简介 带图

智慧水利目前主要由无人值守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和雨情自动遥测系统组成,可根据客户需求增加其他功能或定制开发。智慧水利—无人值守远程智能控制系统(适用于节制闸、橡胶坝、泵站等) 1、系统组成:该系统主要由水利设施环境(水位、流速流量、降雨量、温湿度、风速风向等)监测预警系统、山洪预警系统(可扩展)、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远程开关闸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无市电供应时)、自动警告和远程警告系统组成。 2、开发背景:目前节制闸、橡胶坝、泵站等水利设施的管理多数还是采用在附近设置配备人员的管理所或在灌溉期、汛期需提闸时再到现场人工操作的方式。这样不仅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开支,并且无法及时准确掌握现场的最新信息,尤其是一些水利设施处于偏远地带,现场没有电力。在灌溉期或主汛期到来时,靠人工到现场操作,既费时,又费力,并存在安全隐患,也达不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3、研发成果:2015年旭瑞智能成功研发出一款用于智慧水利的智能控制器和智慧水利平台软件,并顺利应用到当地29处水利设施的智慧建设中,在数据远程采集、上传、预警、报警、远程智能控制等方面都表现非常突出,为水利部

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灌溉、生态用水调配、截污控导、防汛信息传输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4、功能实现:使用无人值守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后,我们可以在远离现场的控制室里,通过电脑或手机APP即可以对现场的水文信息(包括温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水位流速流量等)实时掌握,又可以实时显示现场的视频监控图像,为合理调度水资源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同时可以对水利设施进行远程精准控制,通过平台软件或手机APP就能对现场的设备进行开启、关闭和暂停等操作,极大提高了水利的信息化建设和工作效率,使水利设施的管理更便捷、高效、人性化。(https://www.doczj.com/doc/1716552297.html,)

智慧水务—供水信息化系统

智慧水务—供水信息化系统 一、系统概况 北京XX水业有限公司为了保证安全供水,实现数字化科学调度管理,计划建立一套“供水信息化系统”。对供水公司生产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测,所有的监测数据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到供水总公司的监测中心,经管理软件的逻辑计算生成报表、分析得出科学的数据,为生产提供合理调度方案。 1.1系统现状 1.1.1、公司现状 XX水业有限公司负责多地的生产生活供水,总供水面积6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0万人。 1.1.2、监测中心规划 新的监测中心预计同时监测水厂及水源地运行状况,水源地、城区管网及分区测量情况。 1.1.3、水厂现状 目前水源地各水源井均由水厂集中控制管理,包括水源井开停、水位、流量、水压、电流、电压数据的传输(使用电台传输)。加压泵房现有2部电控调节阀,根据城区管网XX测压点的压力,随时控制出厂水流量。

一个水源地现有7眼水源井,另一水源地现有6眼水源井,每个水源井设备包括潜水泵、电机、液位计、流量计、压力表、弱电控制柜。 水源地至水厂的输水管线上装有流量、压力变送器,每15分钟传输数据一组,随时监测输水管线运行安全。 1.1.4、管网现状 城区管网为环状管网,管径为DN200~DN600,管材包括球墨铸铁、灰铸铁、UPVC 等几种。现有管网安装有测压点8处,监测城区8处地点的管网压力(包括最不力点)。 8处测压点中,4处为GPRS传输,4处为电台传输。 二、解决方案 2.1系统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个远程监测管理系统,保证资料数据的集中性、一致性、完备性、可靠性。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数据共享”。 ◆通过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的建立,使生产中的各种数据处于规范的管理和监控之下,为日常管理和维护提供快捷方便的科学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该系统的建立,实现输水配套工程的原水输送、制水、泵站及输水管网的全程自动化和数字化,使整个水厂的制水成本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分析。通过自动化监控系统对工艺的控制达到非常精细的程度,从而使整个水厂的运行更加平稳,制水、输水成本大为降低。

智慧水利需求计划

智慧水利需求计划 一、项目背景 1、发展现状 智慧水利是基于水利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运用新一代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光网络等,利用云计算技术、MSTP、3S/ 3G 等高性能信息数字化技术,深入开发和高度整合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感知、传输、应用的网络化与智能化,有效的实现水利信息的共享,提升水利工程运用和管理的效率和效能。目前,我局已建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中心机房,在一些业务信息处理,存储和传输环节中已发挥了显著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业务处理仅实现了部分数字化, 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有限的数据资源总体质量不高,使用率较低。现行的局域网设置和信息化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水利业务的需求。 2、存在的问题 (1)信息资源不足 尽管多年来,我单位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积累了一些工程基本的原始资料,但是由于信息采集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有许多宝贵的原始观测资料、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的资料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损毁或散失,造成了信息资源的重大损失。 第1 页共9 页

(2)信息共享困难当前在网络系统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的条件下,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难以构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导致信息交流的通道不畅,能力不足,效率不高,安全没有保障,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同时,由于各部门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的不同,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而且与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服务目标单一,导致信息资源只能在有限范围,由少数人员熟悉使用,甚至是单机使用。形成了以部门为边的“信息孤岛” ,客观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3)应用基础薄弱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不充分,各部门应用软件功能单一,系统性差,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利用层次较低,不能形成全局性的高效、高水平的应用软件资源。 3、建设意义 历史上所谓的“天下黄河富宁夏” ,利通区地处银川平原,更是占尽地利优势。但是近期,随着黄河上游人口的增长,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黄河的来水量日趋减少,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日益严峻。由于缺水,利通区受影响的灌溉范围不断扩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加之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洪涝干旱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长期的水利实践证明,完全依靠工程措

智慧水利产品简介

智慧水利系统概述 一、公司简介 东营市旭瑞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营业务有智慧行业的设计与研发、软件开发、弱电工程等。公司下设两个分公司:武汉旭瑞创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山东驰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旭瑞创想作为研发中心,主要负责软件与硬件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山东驰瑞信息作为营销中心,主要负责公司产品国内外市场的推广与销售。 智慧行业:成熟产品有智慧水利、智慧环卫、智慧城管、智慧农场等; 软件开发:成熟产品有大型市政工程监理监管平台、供热应急维修处置平台、智慧园林综合监督管理平台、精细化路长制巡查及监督管理平台、智慧公厕综合监管平台、智慧路灯管理系统软件、绿化智能管网自动化管理系统、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智慧环卫综合管理平台等(以上软件均有软件著作权证书); 弱电工程:视频监控、小区智能化、LED电子屏、机房工程、系统集成等。 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1716552297.html, 二、智慧水利 智慧水利目前主要由无人值守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和雨情自动遥测系统组成,可根据客户需求增加其他功能或定制开发。 1、智慧水利—无人值守远程智能控制系统(适用于节制闸、橡胶坝、泵站等) 系统组成:该系统主要由水利设施环境(水位、流速流量、降雨量、温湿度、风速风向等)监测预警系统、山洪预警系统(可扩展)、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远程开关闸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无市电供应时)、自动警告和远程警告系统组成。 开发背景:目前节制闸、橡胶坝、泵站等水利设施的管理多数还是采用在附近设置配备人员的管理所或在灌溉期、汛期需提闸时再到现场人工操作的方式。这样不仅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开支,并且无法及时准确掌握现场的最新信息,尤其是一些水利设施处于偏远地带,现场没有电力。在灌溉期或主汛期到来时,靠人工到现场操作,既费时,又费力,并存在安全隐患,也达不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研发成果:2015年旭瑞智能成功研发出一款用于智慧水利的智能控制器和智慧水利平台软件,并顺利应用到东营区29处水利设施的智慧建设中,在数据远程采集、上传、预警、报警、远程智能控制等方面都表现非常突出,为水利部门节省了大量

智慧水利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慧水利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慧水利方案背景 水资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资源,我国存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和水土流失严重等水问题,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各级水利部门的工作重心。近年来,全国水利系统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积极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信息管理等八大重点工程,服务于各种水利业务管理。 大唐电信作为国内起步较早的水利行业软件设计开发和实施的企业之一,立足水利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结合公司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水利行业经验,结合水利业务安全要求高、空间跨度大、野外作业多等特点,采用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提供了全面的智慧水利解决方案。 智慧水利系统介绍 系统总体框架分层建设,从下至上分别是: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集成设施、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门户层,体系结构层层支撑,实现系统的可靠运行与一体化管理。 大唐智慧水利系统使用了自动化信息采集监测设备,对雨量、水位、水量、水质等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通过无线网络、有线网络进行传输汇集,通过灌区信息化管理、城市排水应急管理、大型泵站综合自动化控制和水资源管理等多种应用,服务于防汛抗旱、城市水务信息化、水资源监测管理等多项业务管理。从而切实提高水利行业管理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向动态管理、精细管理、定量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转变。

智慧水利特点 ?系统采用先进、实用的J2EE架构,支持简化的、基于构件的设计、开发模型,提高了系统对新业务的扩展能力。 ?系统提供成熟的GIS服务、流程服务、报表服务等通用的应用支撑组件,避免重复开发,有效保障系统的完整性、规范性与开放性,减少技术风险。 ?根据需求提供多种固定或移动式采集设备,对水位、水质、流量、雨量、闸位、水质、工况等多种信息进行采集,传输方面能够提供专用光缆、专用无线网络、公网接入等多种解决方案。对于城市水务应用方面,推荐使用TD-SCDMA等3G传输网络,实现高效经济、可视化的综合信号传输。 ?通过对水资源动态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实现日常业务处理的计算机化、管理调度的智能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水利行业管理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向动态管理、精细管理、定量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转变。 产品介绍 ?声学驻波数字水位计 采用声波驻波原理进行非接触式测量,测量数据稳定,准确,运行长期可靠,年漂移不超过0.2%。蓄电池供电方式,使其可长期在无人值守的山区、库区、灌区、河道等不同地域使用,维护量小,维护费用低,安装操作简便安全。技术参数: ?无线接力传输系统 基于TD-SCDMA/GPRS/CDMA等通讯方式和接力传输方式的无线通讯数传系统,包括中心控制站和信息终端。信息终端通常安装在有人值守的环境,通过有线方式同水位测量单元相连,通过对信息终端操作可以完成水位参数设置、查询、修改。

智慧水利方案

“智慧水利”建设方案介绍 1.智慧水利内涵 “智慧水利”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与水管理服务等体系,可概括为“物联感知、互联互通、科学决策、智能管理”。 智慧水利的核心是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具体表现在: ●更全面灵活的水利行业内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相互 感知能力。 ●更高效安全的水利信息处理和资源整合能力。 ●更科学的水利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 ●更高水平的水利设施远距离控制和智能化执行能力。 ●更协调的水利业务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点合作能力。 2.总体目标 “智慧水利”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依托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建成水利信息基础感知体系,健全保障支撑环境,推动水利综合业务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化决策调度管理水平,最终形成“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科学的决策、更高效智能的管理”的智慧水利管理体系,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

3.总体框架 4.建设内容 4.1.水利物联感知体系建设 水利物联感知体系是水利综合业务应用的基石,“智慧水利”建设需要在现有信息采集设施基础上,针对采集站点种类,空间密度、时间频度,数据精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升,为水利智慧应用提供基本支撑。同时全面建设闸泵等工程的

远程控制系统,提高工程调度执行的效率,实现工程智能化、精细化调度。 主要监测内容如下: 4.1.1.水文监测体系 包括降雨信息监测、水位信息监测、潮位信息监测、流量信息监测、蒸发监测、土壤墒情监测、地下水监测等 4.1.2.水环境监测体系 主要包括水质信息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排污口监测等 4.1.3.工程运行监控体系 主要包括水库、闸门、泵站远程测控,大坝、堤防、海塘安全监测、取水口监测、视频监控系统等 4.2.基础运行环境建设 4.2.1.云数据中心 云数据中心是智慧水利综合业务信息汇集、存储与管理、交换和服务的中心。数据中心通过有序汇集基础感知信息,形成有用和可用的信息资源,通过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深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共享、改进工作模式、降低业务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机房及软硬件设备 建设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的现代化中心机房,并配套建设服务器等软硬件设施,保障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 (2)水利综合数据库 依托水利行业数据库标准,同时结合区域水利业务特征,构建水利综合业务数据库,实现业务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 (3)水利信息服务总线 以水利综合数据库为依托,构建水利综合信息服务总线,实现多层次、多方面水利信息的深度交换、汇聚和挖掘,形成水利行业信息枢纽,为智慧化应用提供统一、高效、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和服务发布平台。 4.2.2.指挥调度中心 指挥调度中心是“智慧水利”综合信息展示、决策指挥调度、视频会商以及日常会议的主要场所。因此需要保证其布局合理、功能健全、配套设施完善,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