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土力学历年真题

高等土力学历年真题

高等土力学历年真题
高等土力学历年真题

高等土力学历年真题

一、 黄土湿陷性机理与处治方法。(2010年)

1、黄土湿陷泛指非饱和的、结构不稳定的黄色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现象。黄土湿陷现象是一个复杂的地质、物理、化学过程,对于湿陷的机理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假说,归纳起来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黄土形成初期,季节性的少量雨水把松散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的干旱使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以及溶于水中的盐类都集中到较粗颗粒的表面和接触点处,可溶盐逐渐浓缩沉淀而成为胶结物。同时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颗粒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联结力逐渐加大,这些因素都增强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在自重压密,从而形成以粗粉粒为主体骨架的蜂窝状大孔隙结构。

当黄土受水浸湿或在一定外部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并楔入颗粒之间,于是结合水联系减弱,盐类溶于水中,各种胶结物软化,结构强度降低或失效,黄土的骨架强度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在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大孔隙塌陷,导致黄土地基附加的湿陷变形。

2、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应考虑场地的选择和勘探,黄土湿陷类型的派别和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以达到建筑设计经济与安全的要求。

灰土垫层 传统方法,用于高层建筑更能发挥其作用,它具有一定的胶凝强度和水稳定性,在基础压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刚性角向外扩散应力,因而常用作刚性基础的底脚。

砂石垫层 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弱土层,厚度约1-3m ,其下为工程性能良好的下卧层。

强夯法 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最经济的一种方法,其处理土层厚度一般用梅纳提出的估算公式QH z α=

灰土挤密桩 是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方法之一,其作用是挤密桩周围的土体,降低或者消除桩深度内地基土的湿陷性,提高承载力。

振冲碎石桩 主要用于饱和黄土的地基处理,它以振冲置换作用为主。

打入混凝土预制桩 锤击沉入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稳定,工艺简便,是目前高层建筑基础应用较广的一种。

灌注桩 主要用于饱和黄土填土地基,他是利用挖空或沉桩基将钢制桩管沉入土中成孔

再向桩孔中放置钢筋网,然后在向桩管内灌入流动性的混凝土或粉煤灰混凝土,并逐渐慢速提升桩管,在土中形成刚劲混凝土桩体。

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在沿海地区及南方地区已大量使用,工艺也相当成熟。

也用于处理饱和黄土地基取得了显著成效,它具有无振动,无污染,功效高,成本较低的优点。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多用于高层和高耸构筑物,技术经济效果好,解决了大荷载下的基

础工程。

二、论述土的本构关系分类,并举例说明。(2010年、2013年)

1、弹性本构关系

弹性本构关系可分为线弹性本构关系和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线弹性本构关系即一般的弹性力学,其应力—应变关系服从广义胡克定律。非线性本构关系的应力—应变曲线是非线性的,但是加卸载仍然沿着一条曲线。该本构关系未考虑土的塑性变形,因而仅当受力体各点都是加荷条件时,才近似符合实际,而且也没有考虑应力路径和中主应力的影响。

2、弹塑性本构关系

弹塑性模型则把总的变形分成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两个部分,用胡克定律计算弹性变形部分,用塑性理论来解塑性变形部分。对于塑性变形,要做三方面假定:破坏准则和屈服准则;硬化规律;流动法则。该本构关系可分为刚性理想塑性本构关系、理想弹性塑性本构关系和弹塑性应变硬化(或软化)型本构关系。

代表性模型剑桥模型英国剑桥大学提出的用于正常固结或弱超固结粘土的模型,由三轴压缩试验结果整理处q-p和e-p关系曲线。土中e为孔隙比,应力p、q指的是有效应力;图中实线表示排水剪试验,虚线为固结不排水试验。

3、流变型本构关系

该本构关系考虑应力、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本构关系,是弹性。塑性和粘滞性三者相结合而成的。

三、太沙基理论与比奥理论的比较分析。(2010年、2013年)

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内部含水缓慢渗出,体积逐渐减小,这一现象称为土的“固结”。

(1)建立方程所依据的假定

两种理论的假定是基本一致的,即骨架线性弹性、变形微小、渗流符合达西定律。但是,有一个原则区别,那就是太沙基理论增加了一个假定——固结过程中法向总应力和不随时间

τ''

'

ττ

φ

σ

Δt

而变。太沙基方程是比奥方程在法向总应力之和不随时间变化的假定下的一种简化。

(2)孔隙压力与位移的联系

由于两种理论在假定上有差别,导致了建立的方程形式不同。太沙基方程中只含孔隙压力1个未知变量与位移无关,因此,不需要引入几何方程,不需要将孔隙压力与位移联系起来,孔隙压力的消散仅仅决定于孔隙压力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与固结过程中的位移无关;而比奥方程则包含孔隙压力和位移的联立方程组,需要完整的引入物理方程,进而引入几何方程,最后把孔隙压力和位移联系起来。

(3)孔隙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太沙基理论曲线与泊松比v 无关,而比奥曲线受到v 的影响很明显,若v 小则固结慢,反之,v 大固结快。此外,固结初期阶段对于比奥曲线,孔隙压力会有所上升,超过初始孔隙压力,在v 较小时尤为显著,而太沙基曲线则无次现象。

(4)总应力与变形协调条件

太沙基固结理论在处理多维固结问题中,它忽略了变形协调条件对固结过程中总应力的影响,所获得的结果只是近似的。比奥提出的固结理论,考虑的这种影响,借助计算机和有限单元发等数值求解,可广泛来解决各种实际工程的固结问题。

四、论述软土路基分级加荷作用原理。(2010年、2013年)

应力路劲:指在外力作用下,土中某一点的应力变化在应力坐标图中的轨迹。

设地基土是正常固结的,路堤填土施工是分级填的,从图中可以得到启发。a 点表示地基中某点的初始应力状态(例如在自重应力作用下的状态)。对于第一级荷载,有效应力路径将有如图中弧a1曲线形态,若加荷后允许地基土充分排水固结,则应力路径为水平线1-1`。如果以后的各级荷载均按第一级加荷的方法,则将得到应力路径为a-1-1`-2-2`-….-4等。通过应力路径图可以明显的看得到这种施工加荷方法的有点,它使地基土体得以有效的排水固结,从而提高了抗剪强度。地基由于固结获得的强度较一次连续加荷而不让土体固结所可能有的强度破坏值增长了Δt=t f(c)- t f(b)。 应力路径图形象而清晰的把土中强度变化过程表现了出来。而且也说明了由于应力路径不同,强度不是一个单一的确定值。

五、砂土液化机理及其防治措施。(2010年、2013年)

1、砂土液化机理

由于饱和土空隙中充满水,地震时土粒与水的运动并不一致,土粒在振动中变密,而受到水的阻碍将能量传递给水,水受到土粒的压迫后孔压升上。如果空隙水不能迅速排出、空隙水压力就越来高,而土粒所受的有效应力则相应减少。最终有效应力减至零,土粒间无力的传递,土粒失重,悬浮水中,而空隙压力上升到等于土的最初的有效应力。此时土骨架崩溃,土粒可随水流动,这是液化过程。饱和土的液化是孔压力上升的结果。

2、防止砂土液化的工程措施

对于地基液化范围不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或避开或挖除。但如果地基中液化范围较广较深时,一般只能采取加固的措施。我国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有人工加密、围封、桩基以及盖重等。

(1)加密,增加砂土层密度,如用振浮发、砂桩挤密法以及强夯法。

(2)围封,用板桩把有可能液化的范围包围起来。

(3)桩基,是将建筑物支撑在桩基础上,而桩必须穿过可能液化的砂层,支承在下部不液化的密实土层上。

(4)盖重,是加大可液化的砂层上覆盖压力,同时采取排水措施,对防止液化有一定效果。

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2010年)

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软弱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可分为置换法、排水固结、灌入固化物、振密或挤密、加筋、冷热处理、托换、纠倾八大类。

(1)置换法,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软弱土,形成双层地基或复合地基,以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包括换土垫层法、挤淤置换法、强夯置换法、砂石桩置换法、石灰桩法等。

(2)排水固结,通过土体在一定荷载作用下固结,土体强度提高,孔隙比减小来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当天然地基土渗透系数较小时,需设置竖向排水通道,以加速土体固结。常用的竖向排水通道有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带等。按加载形式分类它主要包括加载预压法、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发、真空预压与堆载预压联合作用法,以及降低地下水位法

等。

(3)灌入固化物法,向土体中灌入或拌入水泥、或石灰、或其他化学固化浆材在地基中形成增强体,以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它主要包括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渗入性灌浆法、劈裂灌浆法、压密灌浆发和电动化学灌浆法等、

(4)振密、挤密法,采用振动或挤密的方法使未饱和土密实以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包括表层原位压实法、强夯法、振冲密实法、挤密砂石桩法、爆破挤密法、土桩、灰土桩法、柱锤冲孔成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等。

(5)加筋法,在地基中设置强度高、模量大的筋材以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这里也包括在地基中设置混凝土桩形成复合地基。主要包括、加筋土法、锚固法、树根桩法、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等。

(6)冷热处理法,通过冻结土体或加热地基土体改变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以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包括冻结土体和烧结法。

(7)托换法,对原有建筑物地基和基础进行处理、加固或改建。基础加宽托换法、墩式托换法、桩式托换法、地基加固法、以及综合托换法。

(8)纠倾法,对沉降不均匀造成倾斜的建筑物进行矫正的手段。加载迫降法、掏土迫降法、黄土浸水迫降法、顶升纠倾法、综合纠倾法等。

七、解释桩基础负摩阻力并说明其成因及对工程的影响。(2011年)

一般情况下,桩受轴向荷载后,桩相对于桩侧土体发生向下位移,土对桩产生向上作用的摩阻力,称为正摩阻力。但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发生下沉,其沉降变形大于桩身的沉降变形时,在桩侧表面将出现向下作用的摩阻力,称其为负摩阻力。桩基础负摩阻力发生的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1)在桩附近大量堆载,引起地面沉降;

(2)土层中抽取地下水或者其他原因,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层产生自重固结沉降;

(3)桩穿过欠压密土层进入硬持力层,土层产生自重固结沉降;

(4)密集群桩打桩时,使桩周土体中产生很大的超空隙水压力,打桩停止后桩周土的再固结作用引起下沉;

(5)在黄土冻土中的桩因黄土湿陷冻土融化产生地面下沉。

桩的负摩阻力的发生将使桩侧土的部分重力传递给桩,因此负摩阻力不但不能成为桩承载力的一部分,反而会成为施加在桩上的外荷载,对入土深度相同的桩来说,若有负摩阻力发生,则桩的外荷载增大,桩的承载力相对降低,桩基沉降加大。

八、列举三种土坡稳定分析的极限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加以对比并讨论其优缺点。

极限平衡法依据的是边坡上的滑体或滑体分块的力学平衡原理来分析边坡在各种破坏模式下的受力状态,以及边坡滑体上的抗滑力和下滑力之间的关系来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的计算方法。以下列举了三种极限平衡法其原理及优缺点。

1、瑞典圆弧法,均质粘性土坡滑动时,其滑动面常近似为圆弧形状,假定滑动面以上的土体为刚性体,即计算时不考虑滑动土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力,假定土坡稳定属于平面应变问题。取圆弧滑动面以上滑动体为脱离体,阻止滑动的抗滑力矩与土体绕圆心O下滑的滑动力矩之比,即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阻止土体滑动的抗滑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与滑弧长度的乘积。

该法是极限平衡法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但该方法由于引入过多的简化条件和考虑因素的限制,它只适用于φ=0的情况,并且的稳定系数偏低。

2、瑞典条分法,是将假定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分成n个垂直土条,边坡破坏时,对作用于各土条上的力进行力和力矩平衡分析,阻止滑动的抗滑力矩与促使滑动的滑动力矩之比,即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由于忽略了土体间的条间力,该方法是条分方法中最简单的方法。但是,正式由于忽略了条间力,计算的安全系数偏小。假设滑裂面是圆弧型的,与实际滑裂面有差别。

3、毕肖普法,提出的土坡稳定系数的含义是整个滑动面上土的抗剪强度与实际产生剪应力的比,并考虑了各土条侧面间存在着作用力。假定滑动面是以圆心为O,半径为R的滑弧,从中任取一土条为分离体,其分离体的周边作用力为:土条重引起的切向力和法向反力,并分别作用于底面中心处;土条侧面作用法向力和切向力。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和极限平衡状态时各土条力对滑动圆心的力矩之和为零等,可得土坡稳定系数。

该方法只忽略了条间切向力,比瑞典条分法更为合理,计算也不复杂,与更精确的方法相比,可能低估安全系数(2~7)%。

九、桩式基础的类型及其设计计算假定及其发展群趋势。(2013年)

1、分类

(1)桩基础按承台位置分类,分为高桩承台和低桩承台基础。

(2)桩按施工方法分类,细分超过30多种,基本形式分为沉桩(预制桩)和灌注桩,沉桩包含打入桩、振动下沉桩、静力压桩,灌注桩包含钻挖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

(3)根据成桩方法和成桩过程的挤土效应,将桩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

(4)根据桩土相互作用特点,基桩可分为竖向受荷桩,横向受荷载桩和桩墩。

(5)按桩身材料分类:钢桩、钢砼桩。

2、计算假定

桩在横轴向荷载作用下桩身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目前较为普遍的是桩侧土采用文克尔假定(梁身任一点的土抗力和该点的位移成正比),通过求解挠曲微分方程,再结合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桩各部位的内力和位移,该方法称为弹性地基梁法。

根据求解方法的不同,通常有半解分析法(幂级数解、积分方程解、微分算子解)、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解等。

公路、铁路常用“m”法、“K”法、“常数”法、“C”法,均属于此种方法。

(1)“m”法

假定地基系数C随深度主线性增大,C=mZ,m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

(2)“K”法

假定C随深度呈折线变化,折线凹抛物线,以下C=K常数。

(3)“C”法

C随深度量抛物线增加。

(4)C=k0常数。

3、发展趋势

(1)桩的尺寸向长、大方向发展。高层、超高层、大型基础。南京长江二桥主塔基础直径3m,深150m。

(2)桩的尺寸向短小的方向发展。老城区的改造,基础加深等。

(3)向攻克桩成孔难点方向发展。

(4)向低公害工法桩方向发展。(如静压力,减少噪音、振动、油渍)。

十、沉降计算中通常有几种沉降分量,试论述其形成机理及计算原理。

(1)沉降分量区分

按产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有瞬时沉降,主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按变形方式有单向的变形沉降和二向以及三向的变形。

(2)形成机理

瞬时沉降是加载瞬间产生的沉降,对于饱和土体而言,地基土在不排水条件下收荷载作用产生的地面沉降;主固结沉降是土体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超静水压力迫使土中水外流,土孔隙减小,形成的地面下沉;次固结沉降是土体骨架蠕变产生的沉降,地基土中超静水压力全部消散,主固结完成后继续产生的那部分沉降。

(3)计算原理

瞬时沉降可采用弹性理论进行计算。地面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载半无限弹性地基在地面距荷载作用点r处的地面沉降S i可以求得;积分后可得举行或圆形基础在均布荷载作用下,不同部位的的地面瞬时沉降S i;进而,在有限厚度和基础埋深的条件下基础的平均瞬时沉降;最后确定弹性模量E并对瞬时沉降进行修正。

主固结沉降在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是单向压缩沉降法和三向效应法。此类方法是按弹性理论计算土体中的应力,通过实验提供各变形参数,利用分层叠加原理,可以方便地考虑到土层的非均质、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等实际存在的复杂因素。

次固结沉降在以孔隙水压力消散为依据的经典太沙基固结理论中未予以考虑,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过此问题,试图为其建立数学模型,但考虑到计算成果的简洁性、计算参数的可确定性故通常采用布依斯曼建议的半经验发估算次压缩沉降量。

十一、试论述土的压实机理

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例如修筑道路、水库、堤坝、挡土墙、建筑物地基回填等,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通常用分层压实的办法来处理地基,采用夯打、振动或碾压等方法使土得到压实,从而保证地基和土工建筑物的稳定。土的压实是指土体在压实能量作用下,土颗粒克服粒间阻力,产生位移,土颗粒重新排列,使土中的孔隙减小,密实度增加。土料压实的实质是将水包裹的土料挤压填充到土粒的空隙里,排走空气占有的空间,使土料的空隙率减少,密实度提高。显然土料压实过程是在外力作用下土料的三相重新组合的过程。显然,同一种土,干密度愈大,孔隙比越小,土越密实。研究土的压实性是通过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击实试验,以获得土的最大

干密度与对应的最优含水量的关系。

实践经验表明,细粒土和粗粒土具有不同的压密性质。压实细粒土宜用夯击或碾压机具,同时必需控制土的含水量。压实粗粒土宜用振动机具,同时应充分洒水。

十二、试论述土的抗剪强度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土的抗剪强度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摩擦强度,一部分是粘聚强度,强度机理及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不可能将二者截然分开。摩擦强度包括固体颗粒间的滑动摩擦及咬合摩擦粘聚力包括有静电引力、范德华力、颗粒间的胶结、颗粒间家触电的化合价键及表观粘聚力。

影响土强度的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土本身的因素,主要是其物理性质;另一类是外界条件,主要是应力应变条件,前者可称为内因,后者可称为外因。

1. 内部因素:影响土强度的内部因素又可以分为土的组成(C)、状态(e)和结构(S)。其中土的组成是影响土强度的最基本因素,其中包括:土颗粒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与级配,颗粒形状,含水量(饱和度)以及粘性土的离子和胶结物种类等因素。土的状态是影响土强度的重要因素,比如砂土的相对密度大小是其咬合及因此产生的剪胀、颗粒破碎及重排列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样粘土的孔隙比和土颗粒的比表面积决定了粘土颗粒间的距离,这又影响了土中水的形态及颗粒间作用力,从而决定粘性土粘聚力的大小。土的结构本身也受土的组成影响。原状土的结构性,特别是粘性土的絮凝结构使原状土强度远大于重塑土的强度,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2. 外部因素:除了温度以外,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应力应变因素。包括:应力状态(围压、中主应力)、应力历史、主应力方向、加载速率及排水条件。它们又主要是通过改变土的物理性质而影响土的强度。

2012.4高等土力学复习题

硕士研究生《高等土力学》复习思考题 一(a)、将下面描述“土力学和岩土工程”的英文译成中文 Soil Mechanics 土力学 This class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principles of soil mechanics. It considers the following topics: the origin and nature of soils; soil classification; the effective stress principl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seepage; stress-strain-strength behavior of cohesionless and cohesive soils and application to lateral earth stresses; bearing capacity and slope stability; consolidation theory and settlement analyses; and laboratory and field methods for evaluation of soil properties in design practice. 这个类别介绍了土力学原理的相关应用。它由以下主题组成:土壤的起源和性质;土壤分类;有效应力原理;水力传导系数和渗流特性;非粘性土和粘性土的应力—应变—强度特性和在侧向土压力中的应用;承载力及边坡稳定性;固结理论和沉降分析;在设计活动中,实验室方法和现场实验方法关于土性的评估。 Soil amongst most variable and difficult of all materials to understand and model 土,在所有材料的理解和建模中,最易变的和最难了解的: 1. Complex stress-strain (non-linear , irreversible 不可逆的) 1 复合应力—应变(非线性的,不可逆的) 2. Properties highly variable function of soil types and stress history 2 性能,受到土壤类型和应力历史的影响,具有高度的可变性 3. Properties change with time, stress, environment, … 3 性能随时间,应力,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4. Every site has different soil conditions - new challenge 4 新的挑战——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土性状态 5. Soil "hidden" underground and data on small fraction of deposit 5 土是“隐藏”在地下的,目前所存储的数据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岩土工程 This course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soil mechanics in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foundations (shallow and deep) and earth retaining structures. The lectures include an overview of geotechnical site investigation methods and in situ tests used to estimate engineering parameters. The cours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arameter selection in calculations of ultimate and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calculations for both shallow and deep foundations, and discusses methods of soil improvement. The section on earth retaining structures considers systems ranging from gravity walls to composite construction (reinforced earth), from structural support to field monitoring of excavations (bracing, tieback anchors etc.). 本课程介绍了在基础(浅基和深基)和挡土结构的分析与设计中土壤力学的应用。在这个讲课的课件中,包含了一个关于岩土工程现场调查和原位测试用来估计工程参数的方法的概述。本课程强调了参数的选择对于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浅基础和深基础中相关计算的重要性,并讨论了土壤改良的方法。关于挡土结构的部分,考虑了从重力墙到复合结构(如加筋土)挡土系统,从结构支撑到现场基坑监测系统(如支撑,回接锚等。)。 (1) What is consolidation? (1)什么事固结? Consolidation is a time-related (时间性) process of increasing the density (增加密度) of a saturated soil by draining some of the water out of the voids. 固结是一个时效性过程,是一个饱和土的密度随着部分孔隙水的排出而增加的过程。 (2)The shear strength of a soil [土的抗剪强度] (τf ) at a point on a particular plane was originally expressed by Coulomb as a linear function of the normal stress (σ’f ) on the plane at the same point by 'tan ''φστ?+=f f c

语文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

语文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语文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继续学习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本学期 语文组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结合业务学习,组织全体语文老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校级语文教学研究课。本学期共开公开课10节,执教者认真备课、上课、说课。与会教师认真听课、记录、集体评议,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每位语文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研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了基础性课程的研究,并能把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研和科研结合,提升了教研活动质量。在评议中,我们对教学进行探讨式评课,反思:假如我来教,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怎样去评价肯定学生,怎样进行文本、学生、教师间的互动,怎样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真正让课堂充满文化魅力、思想的魅力、艺术的魅力。你有什么金点子,我有什么好主意,他有什么新创举,都会在评课中各抒己见。这种听课、评课活动,对老、中、青教师都有促进;这种学术上的交流,教法上的切磋,对提高我们整个语文教师队伍的水平和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

2、改革备课制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教案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本学期,在学校的领导下,我们科组对备课制度进行了改革。以年级组为单位,倡导分内容分章节分头备课,力求备精品课;倡导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资料,以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 对教案的撰写也作了新的'要求:强调教案要突出①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②要列出必要教学程序;③要认真写好教学后记。倡导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尽显个性风格的富有新时期特色的新教案。目前,各年级组都积累了一整套的教学资料,有的是老师们自己拟定的,有的是多方搜集的,做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整合了各类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了教的合力,提高了语文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三、重视常规检查 强化教学管理在鼓励语文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其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本学期,语文组配合教导处进行了两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写教案,教案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学生作业的设计是否有创新,批改是否及时、认真等方面。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全组教师备课都非常认真,教案完整,重点突出,有反思,作业设计科学合理,批改细致准确。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四、成功举办学生活动 1、五月份,在全校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成功举办了经典诵读比赛,受到学生家长,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2、六月份1-2年级举行了铅笔字比赛;3-5年级举行了钢笔字比赛;5年级还举行了手抄报比赛。

2017高等土力学试题-(1)

2017高等土力学 1.在土的弹塑性模型中, 屈服面和破坏面有何不同和有何联系? 答:屈服面是土体的应力在应力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可以看成是三维应力空间里应力的一个坐标函数,因此对土体来说,不同的应力在应力空间上有不同的屈服面,但是破坏面是屈服面的外限,破坏面的应力在屈服面上的最大值即为破坏面,超过此限值土体即破坏。 2.何谓曼代尔-克雷尔效应? 答:土体在固结的初期,内部会出现孔隙水压力不消散而是上升,布局地区孔隙水压力超过初始值的现象。此效应仅在三维固结中出现,而在一维固结试验中并没有出现,在Biot的“真三维固结”理论可以解释磁现象。 3.与剑桥模型相比,清华弹塑性模型可以反映土的由剪应力引起的体积膨 胀(剪胀)。说明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答:清华模型的硬化参数是关于塑形体应变和塑形剪应变的函数,而剑桥模型不是;此外,清华模型的屈服面椭圆与强度包线的交点不是椭圆顶点,因此会有剪胀。 4.天然岩土边坡的滑坡大多在雨季发生,解释这是为什么。 答:天然岩土边坡的滑坡发生总结起来两个原因,其一抗滑力减小,其二下滑力增大。在暴雨的天气中,因为地表雨水的下渗导致岩土体的含水率增加,从而提高了岩土体的重量,增大了下滑力;下雨天气因为雨水的下渗,岩土体遇水软化的特性导致抗滑力减小;另外在渗透性好的岩土体中,岩土体内部雨水沿坡面下渗,渗透力会降低岩土坡体的安全系数,因此一上几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滑坡大部分发生在雨季。 5.比奥(Biot)固结理论与太沙基-伦杜立克(Terzaghi-Randulic)扩散 方程之间主要区别是什么?后者不满足什么条件?二者在固结计算结 果有什么主要不同? 答:区别:扩散方程假设应力之和在固结和变形过程中保持常数,不满足变形协调条件。 结果:比奥固结理论可以解释土体受力之后的应力、应变和孔压的生成和消散过程,理论上是严密计算结果也精确。比奥固结理论可以解释曼代尔-克雷效

2017年高等土力学题目归纳

一、填空题 1.饱和土体上的总应力由土骨架承担的有效应力和由孔隙承担的孔隙水压力组成,土的强度及变形都是由土的有效应力决定的。 2.莱特邓肯屈服准则在常规三轴压缩实验中,当 时它在π平面上的屈服与破坏轨迹趋近于一个圆;当 时,它退化为一个正三角形。由于在各 向等压时,所以K f>27是必要条件,因为静水压力下不会引起材料 破坏。 3. 东海风力发电桩基础有8根。 4.通过现场观测与试验研究,目前认为波浪引起的自由场海床土体响应的机制主要取决于海床中孔隙水压力的产生方式。孔隙水压力产生方式有两种:超孔隙水压力的累积(残余孔隙水压力)、循环变化的振荡孔隙水压力 5.目前计算固结沉降的方法有()、()、()及()。 答案:弹性理论法、工程实用法、经验法、数值计算法。 6.根据莫尔—库伦破坏准则,理想状态下剪破面与大主应力面的夹角为()。答案:45 + / 7.土的三种固结状态:欠固结、超固结、正常固结。 8.硬化材料持续受力达到屈服状态后的变化过程:屈服硬化破坏 =。 9.相对密实度计算公式I D 10.静力贯入试验的贯入速率一般为 2cm/s。 11用一种非常密实的砂土试样进行常规三轴排水压缩试验,围压为 100kPa 和3900kPa,用这两个试验的莫尔圆的包线确定强度参数有什么不同? 答:当围压由100kPa 增加到3900kPa 时,内摩擦角会大幅度降低。 12.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分为_____理论和_____________理论两种 增量(流动)、全量(形变) 13.三轴剪切试验依据排水情况不同可分为()、()、() 答案: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固结排水剪。 14.一种土的含水量越大,其内摩擦角越(小)。 15.剑桥模型(MCC)中的5个参数一次是 M VCL中的гλ,以及弹性部分的 K υ。 16.剑桥模型的试验基础是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试样的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 17.一般情况下,石英砂的内摩擦角为 29~33 二、简答题 1.影响土强度的一般物理性质? 答:1.颗粒矿物成分 2.粗粒土颗粒的几何性质 3.土的组成颗粒级配 4.土的状态 5.土的结构6.剪切带的存在对土强度的影响。 2.简述波浪在浅水中传播时有哪些变化?

清华大学高等土力学复习题完整版

清华大学高等土力学复 习题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高等土力学 第一章土的物质构成及分类 1蒙脱石和伊利石晶胞结构相同,但蒙脱石具有较大的胀缩性,为什么? 2用土的结构说明为什么软粘土具有较大流变特性,原生黄土具湿陷性? 3试述非饱和土中水的迁移特征及控制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 4非饱和土中水的运移规律与饱和土中水的渗透规律有什么不同? 试述非饱和土和饱和土中孔隙水迁移规律的异同点? 5X射线衍射法是怎样分析粘土矿物成份的? 6粘土表面电荷来源有哪几方面利用粘粒表面带电性解释吸着水(结合水)形成机理 7非饱和土中土水势以哪种为主如何测定非饱和土的土水势大小 8非饱和土中的土水势主要由哪个几个部分组成非饱和土中水的迁移速率主要与哪几种因素有关 9请用粘性土的结构解释粘性土具有可塑性而砂土没有可塑性的机理。 10试简明解说土水势的各分量? 11土的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征 12分散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粘性土具有分散性 13粘性土主要有哪些性质,它们是如何影响土的力学性质的? 14为什么粘土颗粒具有可塑性、凝聚性等性质,而砂土颗粒却没有这些性质? 15非饱和粘性土和饱和的同种粘性土(初始孔隙比相同)在相同的法向应力作用下压缩,达到稳定的压缩量和需要的时间哪个大,哪个小,为什么? 16粘土的典型结构有哪几种,它们与沉积环境有什么联系,工程性质方面各有何特点? 17粘性土的结构与砂土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18为什么粘性土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较大流变特性? 19粘土矿物颗粒形状为什么大都为片状或针状,试以蒙脱石的晶体结构为例解释之。 第二章土的本构关系及土工有限元分析 1中主应力对土体强度和变形有什么影响?分别在普通三轴仪上和平面应变仪上做试验,保持σ 3 为常量,增加σ 1-σ 3 所得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有何不同所得强度指标是否相同 2屈服面和硬化规律有何关系? 3弹塑性柔度矩阵[C]中的元素应有哪三点特征? 4剑桥弹塑性模型应用了哪些假定欲得到模型参数应做哪些试验 5广义的“硬化”概念是什么什么叫硬化参数 6什么是流动规则什么叫塑性势流动规则有哪两种假定 7弹塑性模型中,为什么要假定某种型式的流动法则,它在确定塑性应变中有何作用?8根据相适应的流动规则,屈服面和塑性应变增量的方向有何特征? 9试解释为什么球应力影响塑性剪应变?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弹指一挥间,又一个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带动的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辞劳苦,奋力拼搏,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教学任务,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首先认真学习了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其次是通过教研活动时间学习学科刊物及有关课研方面的文章数篇,了解了教研教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组活动有总结。为了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我组老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上课的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时,同级组教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的评论、讨论,促进了教师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差,特别是计算能力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大多数家长又无力帮助的特点,我们尝试用“课前利用五分钟听算、口算、导言设计、自制教具、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思维。不仅如此,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还时刻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团结协作,不断进取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共进行2次教研教改公开课。通过这些公开课,展现了我们在课改过程中的点点进步,也感到了自身的不足,相应的也就增加了见识,提高了认识水平,这也给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总之,教研组的活动和工作,促进了数学老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同时也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汇报的是我们数学教研组本学期在教学教研工作上的主要工作。还有很多方面没有触及到,所谈的也不是十分全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关怀和支持,离不开全体教师的互相合作和密切配合。回首往事,我们还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尽如意,也存在不足和问题,还需要我们去继续努力和奋斗,为了学校的发展,今后,我们数学组的全体教师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更出色!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工作就要结束了,数学组的每位教师都是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忙于期未的收尾工作。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面向全体学生,引发学生的内在机制,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进行学习,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早已为大家达成共识,我们组从三方面改变教学理念:(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2)注意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我们的具体作法如下: 一、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为了节省老师的备课时间,发挥每位老师的特点,同仁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本学期数学组采用了集体分节备课,每位老师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风格再进行修改,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教案力求符合下列要求: 1、教学目标应有: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确定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引导与规范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等土力学历年真题

高等土力学历年真题 一、 黄土湿陷性机理与处治方法。(2010年) 1、黄土湿陷泛指非饱和的、结构不稳定的黄色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现象。黄土湿陷现象是一个复杂的地质、物理、化学过程,对于湿陷的机理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假说,归纳起来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黄土形成初期,季节性的少量雨水把松散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的干旱使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以及溶于水中的盐类都集中到较粗颗粒的表面和接触点处,可溶盐逐渐浓缩沉淀而成为胶结物。同时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颗粒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联结力逐渐加大,这些因素都增强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在自重压密,从而形成以粗粉粒为主体骨架的蜂窝状大孔隙结构。 当黄土受水浸湿或在一定外部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并楔入颗粒之间,于是结合水联系减弱,盐类溶于水中,各种胶结物软化,结构强度降低或失效,黄土的骨架强度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在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大孔隙塌陷,导致黄土地基附加的湿陷变形。 2、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应考虑场地的选择和勘探,黄土湿陷类型的派别和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以达到建筑设计经济与安全的要求。 灰土垫层 传统方法,用于高层建筑更能发挥其作用,它具有一定的胶凝强度和水稳定性,在基础压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刚性角向外扩散应力,因而常用作刚性基础的底脚。 砂石垫层 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弱土层,厚度约1-3m ,其下为工程性能良好的下卧层。 强夯法 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最经济的一种方法,其处理土层厚度一般用梅纳提出的估算公式QH z α= 灰土挤密桩 是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方法之一,其作用是挤密桩周围的土体,降低或者消除桩深度内地基土的湿陷性,提高承载力。 振冲碎石桩 主要用于饱和黄土的地基处理,它以振冲置换作用为主。 打入混凝土预制桩 锤击沉入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稳定,工艺简便,是目前高层建筑基础应用较广的一种。 灌注桩 主要用于饱和黄土填土地基,他是利用挖空或沉桩基将钢制桩管沉入土中成孔

(完整word版)2016高等土力学试题汇总,推荐文档

2.7 (1)修正后的莱特-邓肯模型比原模型有何优点? 莱特-邓肯模型的屈服面和塑性势面是开口的锥形,只会产生塑性剪胀;各向等压应力下不会发生屈服;破坏面、屈服面和塑性势面的子午线都是直线不能反映围压对破坏面和屈服面的影响。为此,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增加一套帽子屈服面,将破坏面、屈服面、塑性势面的子午线改进为微弯形式,可以反映土的应变软化。 (2)清华弹塑性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不首先假设屈服面函数和塑性势函数,而是根据试验确定塑性应变增量的方向,然后按照关联流动法则确定其屈服面;再从试验结果确定其硬化参数。因而这是一个假设最少的弹塑性模型 2.8如何解释粘土矿物颗粒表面带负电荷? 答:(1)由于结构连续性受到破坏,使粘土表面带净负电荷,(边角带正电荷)。 (2)四面体中的硅、八面体中的铝被低价离子置换。 (3)当粘土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土表面的氢氧基产生氢的解离,从而带负电。 2.9土的弹性模型分类及应用: 线弹性:广义胡克定律 非线弹性:增量胡克定律 高阶弹性模型:柯西弹性模型、格林弹性模型、次弹性模型 ①弹性模型:一般不适用于土,有时可近似使用:地基应力计算;分层总和法②非线弹性模型:使用最多,实用性强:一般 参数不多;物理意义明确;确定参数的试验比较简单③高阶的弹性模型:理论基础比较完整严格;不易建立实用的形式:参数多;意义不明确;不易用简单的试验确定 3.1-3.2正常固结粘土的排水试验和固结不排水试验的强度包线总是过坐标原点的,即只有摩擦力;粘土试样的不排水试验的包线是水平的,亦即只有粘聚力。它们是否就是土的真正意义上的摩擦强度和粘聚强度? 答:都不是。正常固结粘土的强度包线总是过坐标原点,似乎不存在粘聚力,但是实际上在一定条件下固结的粘土必定具有粘聚力,只不过这部分粘聚力是固结应力的函数,宏观上被归于摩擦强度部分。粘土的不排水试验虽然测得的摩擦角为0,但是实际上粘土颗粒之间必定存在摩擦强度,只是由于存在的超静空隙水压使得所有破坏时的有效应力莫尔圆是唯一的,无法单独反映摩擦强度。 3.3什么是三轴试验的临界孔隙比?论述临界孔隙比与围压的关系。 所谓临界孔隙比是指在三轴试验加载过程中,轴向应力差几乎不变,轴向应变连续增加,最终试样体积几乎不变时的孔隙比,也可以叙述为:用某一孔隙比的砂试样在某一围压下进行排水三轴试验,偏差应力达到(σ1-σ3)ult时,试样的体应变为零;或者在这一围压下进行固结不排水试验中破坏时的孔隙水压力为零,这一孔隙比即为在这一围压下的临界孔隙比。 临界孔隙比与围压的关系:如果对变化的围压σ3进行试验,则发现临界孔隙比是不同的。围压增加临界孔隙比减小,围压减小临界孔隙比增加。 3.4请简述影响土强度的外部因素。 参考答案: 1.围压3对土强度影响; 2.中主应力2的影响; 3.土强度具有各向异性; 4.加载速率对土的抗剪强度有一定影响; 5.温度对土强度有一定影响。 3.5 对某种饱和正常固结粘质粉土,已知其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和孔压系数分别为=0,,B=1,=2/3。 (1)计算该土在常规三轴压缩试验(CTC)中的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 (2)计算该土在减围压三轴压缩试验(RTC)中的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 答:(1)CTC:保持围压不变,增加轴向应力。 为轴向应力;为固结压力(围压) 试验应力路径:,, ,代入数据得,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得 由于=0,所以

岩土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

岩土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 岩土教研室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学习党的十七报告,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我们的头脑,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认真落实学院本年度工作计划,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各项教学任务。在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活动中,我们岩土教研室全体成员更是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入到此活动中。岩土工程学科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在研究方向建设、学术梯队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建设、专业教学与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教学工作 本科教学方面,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人人参与,本年度承担了校本部土木工程专业05级建筑工程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和交通专业的《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地质》、《土力学》、《基础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土木工程英语》、《土动力学与抗震》、《岩土工程勘察》、《地下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岩石力学》等课程教学任务;同期还承担了管理学院、市政与环工学院、建筑学院相关专业的《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城市水文地质》等课程教学任务;在做好校本部教学工作同时,还积极承担了华清学院本科生、成教学院相关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在实践环节教学方面,指导土木0408、土木0409班生产实习;土木05级工程地质认识实习;土木03级毕业设计。全年完成教学任务4665课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定期开展教学小组教学法活动,认真落实学校的年轻教师助课制度和开新课试讲制度。

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方面,07年度岩土工程专业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7名,每个硕导都招有学生。本年度毕业研究生都按时毕业,由2名直读岩土工程博士。本教研室副教授以上教师在指导好各自的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还承担了06、07级硕士研究生的《高等土力学》、《基础工程》、《土工试验与测试技术》、《土动力学》、《地基处理》、《非饱和土力学》、《地下工程设计理论》、《黄土力学与工程》、《岩土工程数值计算》、《环境岩土工程》全年完成3650课时。 2. 科研情况: 发表论文:教研室教师论文20篇,其中ei收录4篇,sci收录1篇。科研项目:宋xx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苏xx获校青年基金项目;宋战平等获横向科研项目1项;邢xx参加xx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横向科研项目1项;韩xx等西安市政公司横向科研项目1项;王xx等获横向科研项目1项;获奖:苏xx 韩xx冯xx获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第二届建筑类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1项。 3. 学科建设与教研室建设方面 (1) 师资建设:2014年,根据学科发展和梯队建设的要求,我们引进了1名年轻教师,是毕业于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的曹卫平博士。为使年轻教师顺利成长,安排罗少锋、李瑞娥、苏立君助《土层地下工程》、《土力学地基基础》等课程,并安排专人指导。

清华大学高等土力学复习题

高等土力学 第一章土的物质构成及分类 1蒙脱石和伊利石晶胞结构相同,但蒙脱石具有较大的胀缩性,为什么? 2用土的结构说明为什么软粘土具有较大流变特性,原生黄土具湿陷性? 3试述非饱和土中水的迁移特征及控制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 4非饱和土中水的运移规律与饱和土中水的渗透规律有什么不同? 试述非饱和土和饱和土中孔隙水迁移规律的异同点? 5X射线衍射法是怎样分析粘土矿物成份的? 6粘土表面电荷来源有哪几方面?利用粘粒表面带电性解释吸着水(结合水)形成机理? 7非饱和土中土水势以哪种为主?如何测定非饱和土的土水势大小? 8非饱和土中的土水势主要由哪个几个部分组成?非饱和土中水的迁移速率主要与哪几种因素有关? 9请用粘性土的结构解释粘性土具有可塑性而砂土没有可塑性的机理。 10试简明解说土水势的各分量? 11土的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征? 12分散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粘性土具有分散性? 13粘性土主要有哪些性质,它们是如何影响土的力学性质的? 14为什么粘土颗粒具有可塑性、凝聚性等性质,而砂土颗粒却没有这些性质? 15非饱和粘性土和饱和的同种粘性土(初始孔隙比相同)在相同的法向应力作用下压缩,达到稳定的压缩量和需要的时间哪个大,哪个小,为什么? 16粘土的典型结构有哪几种,它们与沉积环境有什么联系,工程性质方面各有何特点?

17粘性土的结构与砂土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18为什么粘性土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较大流变特性? 19粘土矿物颗粒形状为什么大都为片状或针状,试以蒙脱石的晶体结构为例解释之。 第二章土的本构关系及土工有限元分析 1中主应力对土体强度和变形有什么影响?分别在普通三轴仪上和平面应变仪上做 试验,保持σ3为常量,增加σ1-σ3所得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有何不同?所得强度指标是否相同? 2屈服面和硬化规律有何关系? 3弹塑性柔度矩阵[C]中的元素应有哪三点特征? 4剑桥弹塑性模型应用了哪些假定?欲得到模型参数应做哪些试验? 5广义的“硬化”概念是什么?什么叫硬化参数? 6什么是流动规则?什么叫塑性势?流动规则有哪两种假定? 7弹塑性模型中,为什么要假定某种型式的流动法则,它在确定塑性应变中有何作用? 8根据相适应的流动规则,屈服面和塑性应变增量的方向有何特征? 9试解释为什么球应力影响塑性剪应变? 10什么叫土的变形“交叉效应”?“交叉效应”对土的刚度矩阵[D]或柔度矩阵[C]有何影响? 11什么叫应力路径?什么叫应力历史?试结合图示说明它们对土的变形的影响? 12什么叫土的“各向异性”?考虑“各向异性”对土的刚度矩阵[D]或柔度矩阵[C]有何影响? 13哪些因素影响土的变形?或土体变形有哪些特征? 14什么叫剪缩?什么叫剪胀?什么样的土表现为剪胀,怎样的土表现为剪缩?邓肯双曲线模型能否反映剪胀,剪缩?为什么?修正剑桥模型能否反映?

教研组长工作总结

教研组长工作总结 教研组长>工作总结(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了,回顾本学期的教研教改工作,总体感觉还是很顺利的,虽然本组老师这学期手头上的工作都很重,尤其是几个物理学老师,每个人都是超负荷的工作量,但他们对教研组的工作是很支持也是积极参与地参与的。本学期以来由于学校要求教研活动时间固定,每位组员必须积极参与,不得迟到或早退,且要求保质量,所以我们每位组员也都能重视到教研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每周三早上的第一二节课每位组员都能准时到位,且都带着一定的任务而来的,作为教研组长的我,每次教研组会议之前的两天时间内我都作了很认真的准备,结合我组近期的工作实际拟定一定的教研问题与方向。总而言之,我们必须保证每次的教研组会议时必须让我们的每位组员要有所得。 一、认真对待,绝不走过场搞形式 本学期初的第一次教研组工作会议上我就明确提出:每次的教研组工作会议,除了保证正常的工作时间外,更重要的是保证我们的质量,为此,我们以我组的研究课题为议题展开全方位的研究,我们必须做到:(一)、要加强理论学习让理念来指导的教育教学工作;(二)、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并结合我们理化组的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实际有用的研究,并将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具体的教学教学尝试。绝不能走过场,每次我们的教研组活动必须定一个中心的议题,然后每位老师必须参与讨论,并结合我们在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可以拿出来一起讨论,寻求最好的解决的方式与渠道,在此期间,不允许教师玩手机,闲话尽可能少说,若在具体问题讨论完毕后,每个备课组可以进行集体备课,但要保证两节课每个人都有事做,有实事可做,不搞形式。 二、进一步落实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职责 备课组长往往更是一个学科的中坚力量,备课组长要主动发挥引领作用,要引导本备课组老师从各个教学常规入手,加强集体备课,做好课前的所有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我们这两个学科的特点,上课前还有实验要去准备,为此除了由实验员为我们准备好的教学实验仪器外,我们每位老师还必须检查课中所要用到的仪器是否准备到位,所用的东西是否确保能用,对于一些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能否探计出更好的实验方案等,对于教学常规要求,备课组长必须与教研组长配合指导一些相对年轻的老师如何去搞好教学设计,如何去进行老师反思,如何去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何界定,重难如何去把握如何去突破等,这些说起来也许真的不难但要真正做到并不是那么简单,有些工作多年的老老师还不能将这些工作做好,更何况是一些教学经验并不是很丰富的老师。 三、精诚合作共同进步 我们组的老师特点是“中青”二结合,传帮带是我们组多年来的光荣传统,同志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是是我组的工作宗旨。尤其是对于我们理化这些学科由于学科的

河海大学高等土力学试卷教学提纲

河海大学高等土力学 试卷

《2012年河海大学高等土力学》—— 《土工原理》2012-05-16 1.土体在沉淀以后,抗剪强度有什么变化趋势?为什么?(8分) p128 (p116) 答:土体沉淀后,不同的主应力方向下土的抗剪强度不同:竖向抗剪强度高于水平抗剪强度。这是因为天然的土通常在沉积过程中,长宽比大于1的针、片、棒状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倾向于长边沿水平方向排列而处于稳定的状态,近似于水平层的沉淀,由于长期自重的作用,促成土颗粒排列有一定的方向性,这就形成了土层的各向异性结构,土层的各向异性结构导致土的力学性质上的各向异性。 2.土体中有机质对土体有什么影响?(8分) p4 土壤中的有机质存在是土区别于一般固体物质的主要特性之一,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物质中最易变化、性质最不稳定的组分。有机质对土体性质影响的一般规律: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的分散性加大,天然含水率增高,干密度减小,胀缩性增加,压缩性增加强度减小,承载力降低,对工程极为不利。 3.十字板剪切实验中,竖向剪切强度与两端水平剪切强度哪个大?为什么? (7分)p102 答:(十字板剪切实验是一种利用十字板剪切仪在现场测定土的抗剪强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现场测定饱和粘性土的原位不排水强度,特别适用于均匀饱和软粘土。对于粘土中夹带薄层细、粉砂或贝壳,用该方法测得强度偏高。) 现场土常常是各向异性的,对于正常固结土,水平面上的抗剪强度一般小于垂直面上的抗剪强度。产生各向异性的原因在于:土的成层性和土中的应力状态不同。 4.三轴实验中的破坏规范主应力之差和主应力之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 别?(7分)p124

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一学期来,我们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认真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战略,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采取课题牵动策略。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习型的校园文化。 3、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同时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4、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的公开课都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多数老师都能自制教学课件,熟练操作。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自觉地、经常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并能利用网络技术上网了解教学信息和课改新动态。

二、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并配合教导处继续强化教学“六认真”的督查评估,使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教师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课上足、上好。 2、文化知识考核:平时组内单元把关、期中各年级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学期末班级能统一过关测试,相互比较,对比差距和不足,迎接全区期末抽测考试。 3、一学期来,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青年教师大都能写好详案,并能及时写好个人补充和教后反思。 4、本学期在教研室和教导处组织安排下,教师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 5、本学期每位教师都以教研室的专题研究为教学准则,认真实施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加强课题运作,扎实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1、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

高等土力学模拟考题及答案

模拟考试5及答案 1. 下图为拟选用的200米堆石坝料的级配表;拟采用厚粘土心墙防渗,粘土塑性指数I p =17;地基覆盖层 为50米,地基土以砂砾石为主。如果要求对该坝进行竣工时的稳定分析以及施工期的有效应力变形数值计算(采用土的本构关系模型与比奥固结理论耦合计算),变形数值计算采用Duncan-Chang 双曲线模型,现有三轴仪的试样尺寸为φ300×600mm ,需要对试验、模型参数确定和计算步骤进行设计。 (1) 对堆石料和粘土料应进行什么样的三轴试验?(包括堆石料的模拟、试验的排水条件及试验量测 数值等) (2) 简述在上述试验资料基础上,确定理论和模型的参数方法与步骤; (3) 对于非线性堆石坝变形分析,如何采用增量法分步进行计算? (4) 如何进行竣工时的稳定分析? 解答: (1) 对于堆石料应进行三轴排水的常规压缩试验。但是最大粒径为300/5=60mm , 建议采用替代法模拟;因为细颗粒较少,也可采用相似模拟或者其他模拟方法。对于粘土对于有效应力计算,应当进行排水三轴试验;但是为了测定孔压系数也要进行不排水试验(A,B ),也可用于总应力法的稳定分析; (2) 试验比奥固结理论需要测定孔压系数A,B ;Duncan-Chang 双曲线模型中的堆石 料和粘土料试验E,B 或者E 、ν模型,用三轴排水试验进行参数确定。 (3) 对于增量法可以逐层填筑,分布计算,一般可以模拟实际的填筑过程和工序; 在每一加载过程中,还应当用时间的差分进行孔压消散的比奥理论计算;最后得到竣工时的应力、孔压和变形(位移)。也可以用于稳定分析(总应力法或者有效应力法) (4) 总应力法:采用不排水强度指标,用圆弧法分析(比肖甫法和摩根斯坦-普赖 斯法)。如果采用有效应力分析,则可以通过计算确定心墙中的超静孔压等值线,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2.在一种松砂的常规三轴排水压缩试验中,试样破坏时应力为:σ3=100kPa ,σ1-σ3=235kPa 。 (1) 计算下面几个强度准则的强度参数: 莫尔-库仑强度准则:(σ1-σ3)/(σ1+σ3)=sin ?; 广义屈雷斯卡(Tresca)准则: σ1-σ3=αt I 1 松冈元-中井照夫强度准测:I 1I 2/I 3=k f. (2)平面应变状态的试样的y 方向为零应变方向,已知ν=0.35。初始应力状态为σz =σx =200kPa 且按 ?σz /?σx =-2比例加载,利用以上3个强度准则分别计算试样破坏时的σz =? σx =?σy =?b=? 解答: (1)参数计算:σ3=100kPa ,σ1-σ3=235kPa ,σ3=σ2=100kPa ,σ1=335kPa ①莫尔-库仑强度准则 1313235 0.54,32.7435 σσφσσ-===?+ ②Tresca 113 1 3352100535235 0.44535 t I kPa I σσα=+?=-= = = ③松冈元

完整word版,《数字图像处理》期末考试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图像获取、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图像压缩、图像分析、图像识别、图像理解。 (1)处理精度高,再现性好。(2)易于控制处理效果。(3)处理的多样性。(4)图像数据量庞大。(5)图像处理技术综合性强。 *图像增强:通过某种技术有选择地突出对某一具体应用有用的信息,削弱或抑制一些无用的信息。 图像增强不存在通用理论。 图像增强的方法:空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 *图像反转:S=L-1-r 1.与原图像视觉内容相同 2.适用于增强嵌入于图像暗色区域的白色或灰色细节。 *对数变换S=C*log(1+r)c为常数,r>=0 作用与特点:对数变换将输入中范围较窄的低灰度值映射为输出中较宽范围的灰度值,同时,对输入中范围较宽的高灰度值映射为输出中较窄范围的灰度值。 对数函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压缩像素值变化较大的图像的动态范围; *幂律(伽马)变换s=c*(r+?)? 伽马小于1时减小图像对比度,伽马大于1时增大对比度。 *灰度直方图:是数字图像中各灰度级与其出现的频数间的统计关系。

*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均衡化就是通过变换函数将原图像的直方图修正为均匀的直方图,即使各灰度级具有相同的出现频数,图象看起来更清晰。 直方图均衡化变换函数必须为严格单调递增函数。 直方图均衡化的特点: 1.能自动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2.得到了全局均衡化的直方图,即均匀分布 3.但其效果不易控制 *直方图规定化(匹配):用于产生处理后有特殊直方图的图像的方法

*空间滤波即直接对图像像素进行处理。 获得最佳滤波效果的唯一方法是使滤波掩模中心距原图像边缘的距离不小于(n-1)/2个像素。 *平滑滤波器用于模糊处理和减小噪声。 平滑线性空间滤波器的输出是:待处理图像在滤波器掩模邻域内的像素的简单平均值。 优点:减小了图像灰度的“尖锐”变化,故常用于图像降噪。负面效应:模糊了图像的边缘,因为边缘也是由图像灰度的尖锐变化造成的。空间均值处理的重要应用是,为了对感兴趣的物体得到一个粗略的描述而模糊一幅图像。 *中值滤波器机理:将像素邻域内灰度的中值代替该像素的值; 对于处理脉冲噪声非常有效,该种噪声也称为椒盐噪声; *量化:把采样点上对应的亮度连续变化区间转换为单个特定数码的过程,称之为量化,即采样点亮度的离散化。 *灰度图像:指每个像素的信息由一个量化的灰度级来描述的图像,它只有亮度信息,没有颜色信息。 *图像锐化滤波的几种方法。 答:(1)直接以梯度值代替;(2)辅以门限判断;(3)给边缘规定一个特定的灰度级;(4)给背景规定灰度级;(5)根据梯度二值化图像。*伪彩色增强和假彩色增强有何异同点。 答:伪彩色增强是对一幅灰度图像经过三种变换得到三幅图像,进行彩色合成得到一幅彩色图像;假彩色增强则是对一幅彩色图像进行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