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普通话既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而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因此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较多,方言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每个大方言区又可细分,而今天所要讨论研究的常德方言就属于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常德位于湖南西北部,故常德方言是西南官话的重要代表,和武汉方言也比较相近,与普通话同属北方方言语系,俗有“小北京话”之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保留有不少北京话的特征,体现在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同”,同时由于处于湖南境内,受周边地区湘方言影响,又体现出一些湘方言的特点。虽同为北方方言语系,但地理上的距离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还是造成了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

首先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同”。两者同属于北方方言语系,因此,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较接近。

(一)语音方面:

常德方言大多数常用的基本字词发音都与普通话相同或相近,主要体现在名词与动词上。如名词:“你”,“她”、“天气”、“衣服”“洗衣机”等,动词:“打”、“穿”、“看”、“起床”、“跑步”、“落下”等。

(二)词汇方面:

常德方言保留了普通话许多基本词汇。如:“开花结果”、“做作业”、“看电视”、

“买东西”、“菜园”、“花生”、“袜子”、“茄子”,“一排”等等。

(三)语法方面:

常德方言的语法和普通话的语法大体一致。基本都呈(定)主+(状)谓+宾(补)

的结构。如常德方言中的“他打我”与普通话中的“他打我”就是完全相同的

典型的主谓宾结构的句子,“太阳出来哒”与“太阳出来了”,除助词的发音的

不同,都是简单的主谓结构,“我是老师”与“我是老师”,都是典型的主系表

结构的简单句,又如“她爸爸到山上砍打好多枯树当柴火烧”与“她的爸爸去

山上砍了很多枯树当柴烧”这样较复杂的单句的语法结构也是一致的。

而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主要体现在语音与词汇上,语法上的差异较小。

(一)语音方面:

1、声母:①常德方言中鼻音和边音是不分的,即n与l不分。如:“你”与“里”

同音,“牛”与“留”同音。

②普通话中卷舌音在常德方言中变成相应的平舌音。如:“是”(shi),

常德方言读si,“迟”(chi),常德方言读ci,“长”(zhang),常德方言读zang。

③常德方言中,r读y和ng的音。如:“入”(ru),常德方言读yu,

“肉”(rou),常德方言读ngou,“柔软”(柔软),在常德方言中读ngou ngan。

④常德方言中,f与h不分。如:“花”(hua)与“发”(fa)同音。

⑤部分声母是jqx的字读gkh。如:“减”(jian)读gan,“壳”(ke)

读kuo,“涎”(xian)读han。

⑥常德方言中声母为零声母或为y的读ng。如:“安”(an)读ngan,

“硬”(ying)读nging。

⑦常德方言中,“吃”(chi)读qi。

2、韵母:主要体现在

普通话u韵在常德方言中的读法

①普通话u韵与m相拼,常德方言读o韵。如:“模”(mu)读“mo”。

②普通话u韵与d、t、n、l、z、c、s相拼,常德方言读ou韵。如:

“堵”(du)读dou,“图”(tu)读tou,“怒”(nu)读nou,“路”

(lu)读lou,“祖”(zu)读zou,“粗”(cu)读cou,“素”(su)

读sou。

③普通话u韵与zh、ch、sh、r相拼,常德方言一部分读v韵,如:“住”

(zhu)读jv,“出”(chu)读qv,“树”(shu)读xu;一部分读ou

韵,如:“祝”(zhu)读zou,“初”(chu)读cou,“叔”(shu)读sou,

“辱”(ru)读egou。

普通话uo韵在常德方言中的读法

①读作ue,如:“国”(guo)读gue。

②读作ou,如:“缩”(suo)读sou。

③读作o,如“落”(luo)读lo。

3、声调:常德方言的声调调类与普通话一样,分为四种,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调制与普通话不同55、13、21、35.,上声的读法差异较大。

(二)词汇方面:

常德方言的词汇反映了常德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日常口语中的方言词汇呈现出与普通话相区别的地域差异,特别是农村地区,表现出很浓的乡土气息和和独特的地方特色。如“好乖”(即普通话里的“很漂亮”),“歇教”(睡觉),“哈哈尔”(一会儿),“小衣”(裤子),“克玩”(去玩),“完安”(我们)等等。

(二)语法方面:

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语法区别主要体现在助词的运用上。

1、时态助词:常德方言中“哒”相当于普通话的“了”,如:我好哒与我好了。

“啊滴”相当于“过了”、“了的”。如:我克啊滴与我去过了,

2、语气助词:常德方言中的“啊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啊”,如:她好乖啊滴

与她好漂亮啊。“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呢”,如:是你还是他诶与是你还

是他呢。“撒”表强调,不满,请求,疑问,如:那是肯定滴撒与那是肯定的。

“啵”表疑问,如:你去拿好啵与你去拿好吗。“叻”表强调、祈使等,如认

真叻!与认真!“咯”表请求、反问等,如:你去看看咯与你去看看好吗。

3、方位助词:常德方言中的“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在”,放在动词前常用“或

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正在”。如:我到诗墙玩与我在诗墙玩(“到”表“在”),

他或到看书与他在看书(“或到”表“正在”)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zh ch sh r z c 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

腾冲方言与普通话对比

腾冲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全县有少数民族约26种39392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6%,其中世居少数民族共6种,即傣族、傈僳族、回族、傣族、白族、阿昌族。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共同交际用语。 现代汉语的形成,经过长期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它是在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汉语源远流长,使用人数众多,分布地域广阔,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方言。主要方言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七大方言。汉语各个方言之间虽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的语言对应规律却相当整齐,基本语汇和语法结构也大体相同。各方言之间的最大差别在语音上。语音差别之大,甚至达到不同方言区相互听不懂的地步。 腾冲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历史上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形成了今天独特的腾冲话。腾冲方言属于现代汉语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腾冲方言和普通话相比有相同之处,又区别于普通话。 一、腾冲话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别 腾冲话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别较大。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口大约占汉族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北方话分布的地域广泛,受当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一方言的发音也是千差万别的。西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在声、韵、调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腾冲话是西南方言的一部分,除具有西南方言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独自的特点。 1、阳平的变调 腾冲方言的声调与普通话的声调基本能够对应普通话中有四个调值: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归并为四个调类:阴、阳、上、去。腾冲方言却有五个调值,归并为五个调类,因为腾冲方言中保留着很多古入声字,所以腾冲话中除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外,还有入声。入声调比较复杂。腾冲话中的入声调可归入阳平调,因为入声调只在单念或停顿时才能体会到短促的喉音韵尾,如说:“一”、“吃鱼”,就觉得喉头有一种紧缩感。但说”一天”“鱼汤”时,“一”,“鱼”的声调就和阴平相同了。自元代以来,入声字从现代汉语中逐渐消失。古声调的平声字,入声字通过”平分阴阳,入派三声”而变成了其它声调,所以入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已无法对应。上表中“一、屋”都是入声字,在腾冲话中可归并入阳平,使腾冲方言五个调成为四个调: 衣、移(一)、椅、意 乌、吴(屋)、武、务 但是”一、屋”在普通话中不读阳平调,而读阴平调,可见入声调是不能和普通话声调对应的。 ㈡、分清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 以”i”和”e”为韵腹的鼻韵母,腾冲方言中没有后鼻韵母,所以”亲”和”青”都念”qīn”、”深”和”声”都念”shēn”。两组字中前一字为前鼻韵母,后一字应为后鼻韵平,读”qīng”和”shēng”。学普通话时应反复练习舌根后鼻辅音”√”的发音,以之和舌尖后鼻辅音”n”加以区别。 分辩前后鼻韵母相混的字,也可采用”记少不记多”,和”利用声旁类推”的办法。就常用字范围讲,读”ing”韵的声旁代表字有”并、丙、名、冥、定、亭、廷、宁、令、京、茎、景、敬、青、形、英、婴、营”等。读eng韵的声旁代表字有”朋、彭、孟、峰、曾、登、塄、争、正、成、呈、丞、乘、生、更、庚、亨”等。以”青”字为例,只要认准”青”,字为后鼻韵母,则以”青”字为声旁的”晴、情、清、晴、氰、请、菁、晴、精、靖、静”等字皆为后鼻韵母。 二、腾冲话与普通话在语汇上的差别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2.别客气,你走先。(别客气,你先走) 你讲少两句。(你少说两句) 认识多一些人。(多认识一些人)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尤溪话和普通话的比较

尤溪话和普通话的比较 尤溪县是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三明市中部,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以北,毗邻闽清、永泰、沙县、大田、南平、德化,素有“闽中明珠”之称。通行尤溪话(尤溪话,这是一种兼有闽南、闽中和闽东方言特点的混合型方言。) 我们尤溪确实是各种闽方言的过渡区,可以说是中国汉语方言最杂的县之一!县志记载:“我国方言最杂的是福建和浙江,福建方言最杂的是南平地区,南平地区方言最杂的是尤溪县!”(我县原属于南平地区,解放后划入三明市管辖)。本文就对尤溪话与方言进行一个粗略的比较,无法找到确切普通话对应字的将用同音字或者汉语拼音来标示。 一.构词法比较(括号内表示普通话) 1.尤溪话是单音词,普通话是双音词: 月(月亮)旱(干旱)湿(潮湿)蚁(蚂蚁)柴(柴火)力(力气) 禾(稻子)稗(稗子)浆(浆糊)俭(节俭)炭(木炭)瓯(小碗) 2.尤溪话是双音词,普通话是单音词: 老蛇(蛇)松柏(松)霜冰(冰)蚕虫(蚕) 尤溪话和普通话词素颠倒顺序的: 天晴(晴天)鸡母(母鸡)人客(客人)头前(前头) 菜咸(咸菜)下底(底下)闹热(热闹)臭酸(酸臭) 此外,在表示动物公母之时,对于母的牲畜都是颠倒顺序的,几乎没有例外。如: 鸭母牛母狗母猪母等等 而在表示公牲畜时,一般是发一个gu的音,如:牛gu 狗gu 羊gu 3.尤溪话的词头与普通话不同,尤溪话的亲属称呼常以“阿”开头,如: 阿爸(爸爸)阿姑(姑姑)阿婶(婶婶)阿嫂(嫂嫂)阿妹(妹妹) 在尤溪话中,对朋友的昵称往往是取其名字末字,称“阿~”如:“阿云”“阿莲”等。 4.普通话带“子”尾的,尤溪话不带或带其他词尾或单音重复。如: 柿(柿子)袜(袜子)茄(茄子) 椅头(凳子)椅条(椅子)瓶瓶(瓶子)簿簿(簿子) 二.尤溪话中还存有一部分古言词。由此可见在方言中较好地保存了古代文言。如:目珠(眼睛) 涂(泥土)曝(晒)拍(打) 贼(小偷)面(脸)调羹(汤匙)面巾(毛巾) 三.从词“头”进行分析。 头,尤溪话读tau,作单音节词是名词、序数词、量词、方位词。 1.尤溪话中的量词不如普通话丰富,“头”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量词。如: 一头鱼一头牛一头猪一头羊一头狗一头兔子一头鸡一头鸭一头蛇等等 几乎所有的牲畜都是用“头”来表示计量的。 2.“头”还可以作为地名,是约定俗成的表示方位的一种符号。如尤溪地名中: 埔头际头洋头岭头湖头墩头东溪头蔡岭头等等 3.“头”还可以表示序列,“第一”的意思,也可写作“头头”。如: 头顿(第一顿)他考了头头名。(第一名) 4.在时间上,“头”可以表示早先、先前的意思。如: 头先:早先、先前、前头头前:先前、刚才“伊~来过”:他刚才来过 还可以表示空间上的前面,如: 目珠头(眼前)面头前(面前)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 时间:2005-04-18 编辑:陈章太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这是我国近期社会语言生活中出现的重要而实际的问题,社会上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我想这当中有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讨论,二是怎样看待推广普通话与“保卫方言”。我搞了一辈子语言学,许多精力用在调查、研究方言与普通话及其相关问题,对这些问题还是有些实际感受,现在简要谈谈我的想法,同朋友们讨论。 首先,怎样认识这场讨论。作为语言研究与语文工作者,我认为这是极大的好事儿,因为我们的语言问题过去很少引起社会这样关注。一般人都认为语言与语言问题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同穿衣吃饭一样平常,现在有这么多人参加讨论,这说明大家关心这个问题,社会关心这个问题。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说,语言存在于社会,应用于社会,它就离不开社会,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民族等,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现在这场讨论必然促使大家认真思考,到底怎样正确认识和客观对待这个问题;认识不全面,处理不妥当就会影响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语言生活,这是非常实际的。这场讨论还会促使国家有关部门和我们语文工作者进一步思考有关问题,理性总结过去的工作,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将语言文字工作做得更好,并继续推向前进。 第二,怎样看待推广普通话和“保卫方言”?我觉得这涉及几个具体问题,需要很好讨论、认真研究。 1.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是国家法定的语言,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因此我赞同“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的说法,也可以认为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2.关于推广普通话。世界上一般国家、民族都不同程度地重视、推广共同语和标准语,以利社会交际和事业发展。我们国家也是如此,自古以来就推行共同语“雅言”“通语”“官话”和“国语”,以适应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广普通话,这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交际的需要,这是大家都了解、看到的客观事实。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不能没有普通话,国家当然应当重视并加强推广普通话,使普通话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很好发挥主导作用,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促进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不难想像,如果没有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们国家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现在,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繁荣,事业发展,交际便利,普通话功不可没。 3.当前普通话是不是已经普及,已经完全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普通话的普及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会说普通话的人是否已占全部人口的大多数,大致要在70%以上;二是教学、传媒、公务和社会公共服务是否普遍使用普通话。显然没有,据全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最近正式发布的信息,现在全国15岁至69岁的人群中,会使用普通话的占53%,我认为实际使用普通话的人比例还要小一些,普通话在我们国家远没有普及,社会交际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即使是在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社会语言生活中使用方言还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该使用普通话而没有用普通话的也很不少,如

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普通话既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而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因此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较多,方言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每个大方言区又可细分,而今天所要讨论研究的常德方言就属于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常德位于湖南西北部,故常德方言是西南官话的重要代表,和武汉方言也比较相近,与普通话同属北方方言语系,俗有“小北京话”之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保留有不少北京话的特征,体现在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同”,同时由于处于湖南境内,受周边地区湘方言影响,又体现出一些湘方言的特点。虽同为北方方言语系,但地理上的距离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还是造成了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 首先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同”。两者同属于北方方言语系,因此,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较接近。 (一)语音方面: 常德方言大多数常用的基本字词发音都与普通话相同或相近,主要体现在名词与动词上。如名词:“你”,“她”、“天气”、“衣服”“洗衣机”等,动词:“打”、“穿”、“看”、“起床”、“跑步”、“落下”等。 (二)词汇方面: 常德方言保留了普通话许多基本词汇。如:“开花结果”、“做作业”、“看电视”、 “买东西”、“菜园”、“花生”、“袜子”、“茄子”,“一排”等等。 (三)语法方面: 常德方言的语法和普通话的语法大体一致。基本都呈(定)主+(状)谓+宾(补) 的结构。如常德方言中的“他打我”与普通话中的“他打我”就是完全相同的 典型的主谓宾结构的句子,“太阳出来哒”与“太阳出来了”,除助词的发音的 不同,都是简单的主谓结构,“我是老师”与“我是老师”,都是典型的主系表 结构的简单句,又如“她爸爸到山上砍打好多枯树当柴火烧”与“她的爸爸去 山上砍了很多枯树当柴烧”这样较复杂的单句的语法结构也是一致的。 而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主要体现在语音与词汇上,语法上的差异较小。 (一)语音方面: 1、声母:①常德方言中鼻音和边音是不分的,即n与l不分。如:“你”与“里” 同音,“牛”与“留”同音。 ②普通话中卷舌音在常德方言中变成相应的平舌音。如:“是”(shi), 常德方言读si,“迟”(chi),常德方言读ci,“长”(zhang),常德方言读zang。 ③常德方言中,r读y和ng的音。如:“入”(ru),常德方言读yu, “肉”(rou),常德方言读ngou,“柔软”(柔软),在常德方言中读ngou ngan。 ④常德方言中,f与h不分。如:“花”(hua)与“发”(fa)同音。 ⑤部分声母是jqx的字读gkh。如:“减”(jian)读gan,“壳”(ke) 读kuo,“涎”(xian)读han。 ⑥常德方言中声母为零声母或为y的读ng。如:“安”(an)读ngan,

浅谈潮汕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别

浅谈潮汕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别 潮汕方言,亦称为潮州话、潮语,汉语方言之一,为闽南方言的次方言,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有华人的地区。本文所说的“潮汕方言”描写的是以汕头话为主,兼及潮州、澄海、饶平一带的方言土语。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标准用语,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由此可见,在词汇方面,普通话以北方话为主。 那么,潮汕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方面又有何差别呢? 一、潮汕方言某些词语鲜明地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潮汕方言的某些词所反映的实体是北方话地区所罕见的,也即是说,这些词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都是南方,甚至是潮汕本地的“土特产”。 例如“薄壳”(一种贝壳类水产)、“蛇鱼”(一名“佃鱼”, 又名“豆腐鱼”,是一种通体雪白、软骨尤鳞的鱼类水产)、“春篓”〔“篓”音同“蕊”, 一种用以盛放祭品或礼品的有盖油漆绘花竹制篮子,也叫“花篮”)。 由于这些东西是土特产,所以鲜为北人所知,典藉乃至小说笔记也很少涉及,要找到它们的源头很难。由于北方方言区没有这些东西,自然也就没有代表这些东西的词。所以,普通话中往往找不到相应的词来翻译它们。 二、潮汕方言保留诸多古汉语词汇。 潮州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源自闽南语(莆田话),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几十万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现在的潮州汕头。在唐朝后期、南宋末年、元朝后期、明朝时陆续有莆田人移民现在的潮州汕头,所以遗留下来许多古汉语。据考证,现在的潮汕话应该是在明中叶闽人(入闽汉人)进入潮汕之后才定型的,因此保留下来了许多古汉语词汇,与普通话差别甚大。 1、潮汕方言中某些词所反映的内容是普通话中所有的,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比如:衫裤。作为一个双音节词,普通话中已不用了。但在潮汕话中它却是个基本词,词义与普通话的“衣服”完全相同。这个词在唐代已出现。《敦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初定之时无衫挎,大归娘子没沿房(嫁妆)。”“衫挎”同“衫裤”。至明代白话小说仍使用,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但每夜张胜只是和衣而睡,不脱衫裤,亦不去鞋袜。”这个词大概北方方言是

方言与普通话

浅谈培养孩子的语言意识 我是青浦区曙光民办学校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深感语言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还有地方方言。记得几年前教一年级,刚开学时,上第一节预备课,我讲了新学期的各种要求:学习、卫生、礼仪、纪律等方面。着重强调了一下上课时的要求,最后问了一句:能不能做到?一个男孩大声回答:要得要得!另一个扎小辫女孩也不甘示弱,冒了一句:中!还有一个直接站起来,伸出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弯曲其他三个指头,对我摇晃一下,并且朗声说道:OK!......当时我很是无语。尤其是中午的饭后时间,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南腔北调,地方方言很多。有时候一句话造成的歧义,常常几人一起,兴致勃勃的把“官司”打到我这里。可见,方言影响了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 这些都是进城的随迁子女,该上学了,他们随父母来上海,五湖四海的都有,各种方言尽显本色。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因此我几乎整天和他们呆在一起,和他们多聊天。不时地纠正他们的方言,普及普通话的益处。 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语言意识成了当务之急! 第一.花点时间,因为时间能创造一切。从拼音开始,首先教会他们认读24个韵母,23个声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重点练习音节及四声调的拼读。并通过肢体语言帮助记忆。许多方言中音调不分,有些读音无法写出汉字(如:chīfàn 方言读成qīfàn; huíjiā读成huígā),甚至无法用拼音准确的表示出来。为做好普通话矫正工作,我个人严格要求自己:用正式的普通话与孩子们交谈,不管课内还是课外,做到说话完整,把正确的发音清晰的讲给孩子们听,而且语速放慢,以便他们学习。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 (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 (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泰安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泰安方言与普通话的同异 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历程中形成的,古老的汉语发展到现在,先后产生了多种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是在社会、历史、地理及语言本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但由于现代汉语是在汉语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无疑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自然会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来。而泰安地区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大体上与普通相同,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上,语法方面很小。 下面主要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下二者的差异。 1、相同的词,在普通话与泰安话中词义有差别,如: 1.气:去的意思。例句:你今天还气上晚自习吧? 2.俩:了的意思。例句:我不气上课俩! 3.拉呱:聊天,谈心。例句:昨天俺俩拉呱拉到2点,今天早晨跑操气晚俩! 4.木乱:捣乱,没事找事。例句:你别穷木乱,你再木乱我揍你! 5.戳几:和木乱意思差不多,也有没事找事的意思。例句:小林子就爱没事戳几女学生。 6.演道儿:做了什么却装做没做。例句:你演道儿么演道儿,赶紧把俺的书给俺! 7.跌些:做了丢人的事,糗了。例句:你看你个跌些样儿,谁让你考试前不好好看看书来! 8.支歪:没事乱嚷嚷。例句:你穷支歪么啊,还让别人睡觉吧?! 9.次达:批评。例句:昨天俺和小林子说了一句话,让俺妈次达了俺一顿! 10.赛:一般形容人或事有意思,有趣儿。例句:你说这孩子赛吧,居然敢揍人。 11.卷:骂的意思,卷人就是骂人!例句:这孩子张嘴就卷人,可狂眼俩! 12.丧门:不吉利。例句:你在这里丧门么啊! 13.月:药。例句:你病俩,为么不吃月啊? 2、与普通话相比,读音发生变化,意思也与普通话中不同,如: 1.杠(念二声):意思是特别,非常!例句:不跑操杠好来! 2.楞(一声):非常,特别的意思!例句:俺班主任人楞好,只要请假都批准! 3.得(dei)为的:故意的。例句:他就是得为的气我! 4.巧(二声):形容词,指有点,有一些。例句:你手巧脏,别乱拿!! 5.遇磨(磨读轻声):一般指人的行动慢。例句:你遇磨么啊,再不快点就气晚俩! 6.母(轻声)量:估计。例句:你母量着这次谁能赢? 7.航航(读二声)子:一般是指琐事,没意思的事。例句:罗罗儿这航航子干么,赶紧说正事! 8.资(轻声):着的意思例句:我看资看资书睡着俩。 9.拽(一声):扔的意思。例句:你把俺那本书拽哪里俩?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在某一种或者说某一地取得方言基础上面发展形成,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共同语普通话方言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形成 (一)、方言的形成与分类 1、方言的形成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移民的产生、语言的发展、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汉语便逐渐产生了方言。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造就了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区域比较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语音方面较为突出。和普通话相比,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词汇、语法方面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语言。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从三国并立,晋代统一;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2、方言的分类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 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普通话的形成 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都有普通话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有“雅言”、汉代有“通语”、明代有“官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国家法定的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同时普通话又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身,普通话有较为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相对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全局性的作用,其实,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人们服务,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方面,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来增强自身活力。我们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这就不无道理了。如果仔细推敲,其实,地方言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二、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1、定位不同 普通话是全民族的共同语,解决的是全国各地区人民的交流、商贸的社会活动,而地方方言立足于解决地区间的语言交流。 2、使用范围不同 方言在一些表达特定的感情方面具有普通话不可比拟的地方,方言更加生动、更加亲切,在现代文学、影视作品中,方言的使用,可以更好的传递感情。 3、使用人数悬殊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而方言只是少部分人使用。 (二)、普通话和方言的共性 从表面上看,地方方言确实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面存在差异,尤其在语音上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仔细研究,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普通话与这众多方言区的语音对应规律。毕竟它们都是从古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尽管几千年来它们的发展趋势、变化的方向、速度不同,但都综循着一定的规律。如在语音方面,就拿绍兴方言为例,绍兴方言里有一套全浊塞音、塞擦音,如“蓬、叛”的声母b,“豆、头”的声母d ,“共、柜”的声母g,“旗、忌”的声母dz, “治、重”的声母dz等,方言中以这些音为声母的字有相当一部分,而在普通话里却没有这些全浊声母,方言中的这些浊声母在普通话里均念成相应的清声母。语音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2016级非师1班赵祎学号:2016213564 山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而由于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的统一语音,因 此山东方言跟普通话还是比较接近的。而山东方言在山东省内又细分三个官话小区: 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 在语音方面,山东部分地区(如:枣庄、济宁)没有普通话中的卷舌音,导致卷 舌音和舌尖前音不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翘舌不分”,因此在这类地区“zh、ch、sh”和“z、c、s”是混杂的,会出现“炒”和“草”、“找”和“早”等字发音相同的情况。而跟这些地区将两类声母混为一类不同的是,在山东的其他一些地区(如: 胶东)出现了将一种声母分为两类的情况,同样以“j、q、x”为声母的字读音上却有差别。我的家乡青岛属于胶辽官话区,其方言特征融汇了多个市区的不同色彩,比如,在青岛方言中,在发某些字如“人、闰、热”等以“r”为声母的字时,习惯性省略声母,直接读韵母,发音为“银、运、掖”;而在“算、钻、脱”等字的发音中则习惯性省略介音“u”,发为”散、赞、特“。而在韵母上,青岛方言中几乎没有”e“这个韵母,在一些字眼中我们会将”e“发为”uo“,比如”哥、饿、贺“等发音为”锅、卧、货“,而在另一些字眼如”喝、蛤“中我们则将”e“发为”a“,读成”哈、嘎“。 总的来说,在青岛方言中,声母”r“和韵母”e“都是非常不标准,几乎不使用的, 这可能跟这两个音都有不同程度的卷舌有关。同时,在广播台练声的过程中,我被指 出尖音现象很重,也就是在发”j、q、x“音的时候由于舌尖过紧抵住牙关,导致有气流从齿缝中流出,带出”s“的杂音,经过查证和了解,我发现山东其实是一个尖音团,也就是说山东方言的发声方式中即带有尖音重的特点。除却声母和韵母,山东方言在 声调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以青岛、淄博为代表的胶辽官话区中只有三个声调, 而在另一些市区比如利津、章丘、邹平等却有五个声调。对于青岛地区究竟是少了哪 一个声调我没有查阅到相关资料,但根据我自己平日生活的理解,我认为青岛方言中 缺失的声调很可能是三声,比如”晚、管、毯“等字的时候,我们会读成”弯、关、 摊“,像北方人直爽的性情一样,直来直去。尽管在青岛方言中尽量避免对卷舌音的 使用,但非常奇怪的一点是在方言中却存在大量儿化音,至少一半左右的方言词汇后 会跟儿化音,这可能是北方地区方言的通用特点。 在语言方面,青岛方言有大量地方性词汇,其中对于状语的表述更是千奇百怪, 几乎在不同的情况下所使用的状语都不相同,就拿“很”这个状语来说,在形容多或 者大时,我们使用的状语发音类似“mu shi”,而在形容小时,却说“麻点儿”;很白叫做“条北儿“,很黑叫做”红黑儿“,很红叫做”通红“,很绿叫做”铮绿“;很 咸叫做”齁咸“,很甜叫做”细甜“等。而且有一些词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不同,比如 青岛市区一些原住崂山县的老人把脸上长的雀斑称作”痦子“,而王哥庄地区的人们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方言对于普通话推广的影响

方言对于普通话推广的影响 摘要:经过一个学期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我们对中国语言的发展的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了解到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同时,本学期我进行了普通话的测试,使我对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关键字:普通话推广方言因素影响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从而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这是由于中国很早就统一了语言,而各个地区又由于其自身的传统和习惯而保留了自己的一部分特点,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所以我们称之为“方言”。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 普通话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推行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无论是从推广的广度还是学习质量的深度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仍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飞速普及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明程度,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国家标准语的普及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普通话的推广有其无可代替的优势。然而,半个世纪以来的推普过程中,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仍不可避免地产生着诸多碰撞,我国的语言文明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着。 一、七大方言简介 (一)北方话区 北方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它以北京话为代表,又叫北方方言或官话,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北的和西南各省区,占汉语分布面积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方言。在语音方面,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二)吴语区 吴语也叫江浙话,从现在的影响看,应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苏省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及其毗邻的赣东北、闽北地区,安徽省南部十余个市县也穿插 分布有吴语。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是北方话之外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语音方面,声母最主要的特征是中古全浊声母至今仍保留浊音音位,全浊声母在起首或单念时通常清化,即“清音浊流”,只在词或语句中维持浊音。清塞音爆破性较其它汉语强,韵母在吴语是以单元音为主体的 (三)湘语区 湘语也叫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少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