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 文件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 文件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    文件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    文件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文件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也相继出台很多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六)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2.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二)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

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各地要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

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3.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发改投资〔2014〕2091号)

(三)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实施安排

养老服务体系主要任务包括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康复娱乐等服务的老年养护院等专业养老服务设施,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的养老院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以及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

(五)医养结合

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研究制订老年康复、护理服务体系专项规划,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

(四)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

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

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

6.十部委《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民发〔2015〕33号)

(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对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机构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提供便利;按规定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符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要按规定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康复项目费用,可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扶持和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对民间资本投资举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在财政补贴等政策上要予以倾斜。要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纳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统一指导,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

加强对养老机构中医师、执业护士、管理人员等的培训,强化医养融合发展的人才保障。鼓励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中提供服务。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社区和居民家庭,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及发展综述 摘要 为了解国医养结合研究动态,文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必要性及意义、模式、实施困境和发展对策四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发现,学界普遍认为,就我国老龄化现状、家庭变迁、老年人实际需求而言,医养结合势在必行。目前主要存在四种运行模式,即设模式、转化模式、合作模式、输出模式,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输出模式是我国未来探索的重点。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理念、制度、政策、人才等制约因素,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供给主体、顶层设计、服务延伸、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今后研究应更加重视方法的综合、多元视角的引入以及研究容的延伸。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综述 人口老龄化及其所伴随的健康问题对现行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居家养老及医养分离的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需求。对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而言,除生活供养外,更需要医疗保健的照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在老年人照顾方面,养老联手医疗服务已成为政策倡导的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政策推动及部分地区的实践探索,学界对于医养结合的关注越来越普遍。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的现状 国关于“医养结合”这一概念的研究是在“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推动下开始的,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健康所带来的影响。1995年10月,在全国老年医疗保健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邬沧萍教授以《健康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和社会意义》为主题作了会议报告(耿爱生、文娴,2014),认为“健康老龄化”不仅是一种医疗保健目标,更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涵,应当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诠释(邬沧萍、向群,1996)。此后,诸多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宏(2005)认为,养老模式是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因素,经济与生活均独立的老年夫妻有最明显的健康优

2020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精选范文、公文、论 文、和其他应用文档, 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老龄人口相关保障体系,提升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快速增长的老 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经研究,特制定本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 意的养老服务事业为宗旨,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要求,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业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全县老年人搭建 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服务平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 质量。 二、工作目标 探索我院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服务结合新模式,通过整合现有医疗 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创新运作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各

方资源,满足居家、社区及机构集中养老等老年人群不同层面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让广大老年人能够及时享受到高 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 进一步摸排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确保每年 开展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到位,保障镇域内65周岁老年人 每年都接受至少一次健康体检;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为老年人 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运动、健康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对老年人“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加强健康教育;将计生特扶对象家庭医生制度落到实处,与特扶对象签订契约,指定一名家庭医生,为特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方便特 扶老人就医问诊。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范围,为辖区内自愿签约 的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 病床等上门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 (二)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联系,强 化医疗康复功能,为县内1家敬老院提供基本医疗康复服务。我院为县域内养 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报,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及时的医疗问诊、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发挥镇卫生院专业医疗特长,定期去敬老院坐诊、出诊,为敬老院内住养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缓解老年医疗护理供需矛盾突 出的现状。 (三)依托明水县敬老院促进居家医养结合发展。(2018年1月-2018 年11月) 依托敬老院,以智能信息化养老为平台,建立医、养、护、便等综合服 务体系的日间照料中心,通过高质量、高效能、高素质的康复师、护师、生活 指导服务队等服务团队,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免费上门体检和精 神慰藉、养生保健知识培训、康复理疗、文娱活动等贴心服务,真正实现了老 有所养,老有所医。

终于找到一篇能把医养结合讲清楚的文章了

终于找到一篇能把医养 结合讲清楚的文章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深度老龄化挑战的巨大压力已经对现有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日益严峻的考验。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作为社会养老的一种创新模式,医养结合将现代医护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应了老龄化发展的形势,实现了养老模式的新突破,应该成为发展中国特色养老事业的必然选择。 【一】当我们在谈“医养结合”,我们在谈什么?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1.医养结合基本内涵与特点 从内涵上来讲,医养结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从保障目的来看,与传统养老模式一样,医养结合旨在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务,以使老人安度晚年; 从参与主体来看,它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 从广义范畴来界定,医养结合不仅是将传统养老保障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探索,还意味着一种跨越式的养老新理念。 一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实践,都可以被界定为医养结合的范畴。比如,近几年青岛、重庆等地开展的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探索,本质上也是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组合提供,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 因此,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2.医养结合与传统养老模式有何不同 首先,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两者提供服务内容的差异最为明显。医养结合模式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的结合。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各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以是设有老年病科的医疗机构,或者是医疗机构分设、下属的养老服务单位,也可以是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院、福利院。 因此,医养结合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养老模式而存在,更多意义上,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而运转。它可以和任何传统养老模式相结合,在任何养老模式中以不同形式实现医养结合的服务供给。 3.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优势 很久以来,我国的养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无法医疗,而医院只能医疗而不能提供养老服务,这种情况“医养分离”的结果,是养老院里的老人经常要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不仅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 文件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文件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也相继出台很多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六)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2.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二)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 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各地要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

医养结合文章修订版

医养结合文章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一】当我们在谈“医养结合”,我们在谈什么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医养结合基本内涵与特点 从内涵上来讲,医养结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从保障目的来看,与传统养老模式一样,医养结合旨在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务,以使老人安度晚年; 从参与主体来看,它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

从广义范畴来界定,医养结合不仅是将传统养老保障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探索,还意味着一种跨越式的养老新理念。 一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实践,都可以被界定为医养结合的范畴。比如,近几年青岛、重庆等地开展的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探索,本质上也是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组合提供,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 因此,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2. 医养结合与传统养老模式有何不同 首先,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两者提供服务内容的差异最为明显。医养结合模式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的结合。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各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以是设有老年病科的医疗机构,或者是医疗机构

2020医养结合实施全套方案

精选应用文档,如果您 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 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 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 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 能帮助到你们!2020医养结合实施全套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老龄人口相关保障体系, 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经研究,特制定本院医养结合实施全套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养老服务事业为宗旨,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要求,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业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全县老年人搭建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服务平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 探索我院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服务结合新模式,通过整合现有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创新运作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各方资源,满足居家、社区及机构集中养老等老年人群不同层面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让广大老年人能够及时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 进一步摸排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确保每年

开展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到位,保障镇域内65周岁老年人每年都接受至少一次健康体检;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为老年人 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运动、健康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对老年人“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加强健康教育;将计生特扶对象家庭医生制度落到实处,与特扶对象签订契约,指定一名家庭医生,为特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方便特 扶老人就医问诊。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范围,为辖区内自愿签约 的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 病床等上门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 (二)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联系,强 化医疗康复功能,为县内1家敬老院提供基本医疗康复服务。我院为县域内养 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报,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及时的医疗问诊、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发挥镇卫生院专业医疗特长,定期去敬老院坐诊、出诊,为敬老院内住养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缓解老年医疗护理供需矛盾突 出的现状。 (三)依托明水县敬老院促进居家医养结合发展。(2018年1月-2018年11月) 依托敬老院,以智能信息化养老为平台,建立医、养、护、便等综合服 务体系的日间照料中心,通过高质量、高效能、高素质的康复师、护师、生活 指导服务队等服务团队,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免费上门体检和精 神慰藉、养生保健知识培训、康复理疗、文娱活动等贴心服务,真正实现了老 有所养,老有所医。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增加养老病房及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等多种方式)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细分为“居家/社区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养老机构以医养机构”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 2.随着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与慢性病患病并发现象的日益普遍,当前“医”“养”分离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3. 创新性提出了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筹资模式即“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 金划拨支付与个人缴费相结合” 目前北京、安徽、青岛等城市率先推出了医养结合模式,如:二、三级医院办养老病房、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社会资本等多种模式。 4.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包括: 服务对象及内容:一般养老机构服务所有老年人群,而医养结合机构主要服务于患有 慢性疾病、急性疾病的恢复期、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以及肿瘤晚期的老年人,为他们 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及康复服务。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养老中增加了医疗照护,在医 疗中加入了养老服务。 服务提供者: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数量庞大,单方面强调, 由某一主体来实现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是非常不现实的,老龄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 对的问题,需要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方 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医养结合体系。 服务模式的实现: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将部分医疗机构进行功能转变,转型为老年 人医院、康复医院或者护理院。传统养老机构可以与附近的医疗机构联合,建立双向 转诊等合作。同时政府应近距离规划养老和医疗的位置。 人员及机构准入:在养老机构中应增加与医疗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而医疗机构 转型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由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任务较重,应适当增加护理员的岗位。通过人员的调整,即节约人力资源,又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对于医养 结合的机构,应具有基本医疗、康复、基础护理、公共卫生及急救等功能的医疗水平。 服务性质:目前对于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性质,主要界定为养老机构的一种,需要达 到民政部门制定的养老机构准入标准。但是,随着医养结合服务的深入发展,其医疗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及发展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及发展综述 摘要 为了解国内医养结合研究动态,文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必要性及意义、模式、实施困境和发展对策四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发现,学界普遍认为,就我国老龄化现状、家庭变迁、老年人实际需求而言,医养结合势在必行。目前主要存在四种运行模式,即内设模式、转化模式、合作模式、输出模式,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输出模式是我国未来探索的重点。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理念、制度、政策、人才等制约因素,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供给主体、顶层设计、服务延伸、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今后研究应更加重视方法的综合、多元视角的引入以及研究内容的延伸。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综述 人口老龄化及其所伴随的健康问题对现行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居家养老及医养分离的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需求。对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而言,除生活供养外,更需要医疗保健的照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在老年人照顾方面,养老联手医疗服务已成为政策倡导的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政策推动及部分地区的实践探索,学界对于医养结合的关注越来越普遍。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医养结合”这一概念的研究是在“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推动下开始的,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健康所带来的影响。1995年10月,在全国老年医疗保健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邬沧萍教授以《健康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和社会意义》为主题作了会议报告(耿爱生、杨文娴,2014),认为“健康老龄化”不仅是一种医疗保健目标,更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应当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诠释(邬沧萍、姜向群,1996)。此后,诸多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刘宏(2005)认为,养老模式是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因素,经济与生活均独立的老年夫妻有最明显的健康优势和主观幸福度优势,而依靠子女供养或政府补助的独居

医养结合政策培训手册

医养结合政策培训手册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1.问:什么叫医养结合?答:“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2.问: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1)设置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中心,开展健康养老监测评估。(2)夯实家庭医生签约,做好居家医养服务。(3)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好社区医养服务。(4)严格标准和规范,做好机构医养服务。(5)发挥特色优势,做好中医药医养服务。(6)推进跨界融合,做好相关产业医养服务。(7)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做好智慧化医养服务。(鲁政办字〔2018〕28 号) 3.问: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的基本标准和服务规范是什么? 答:(1)在导医台放置“老年人就诊服务处”的牌子,要配备轮椅,并放置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在门诊、挂号、收费、取药、医保报销、出入院等窗口悬挂老年人优先就医标志。(3)相关窗口人员及导医台护士要熟知《山东省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服务规范(试行)》中的相关规定、服务流程,并能提供相应服务。(4)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置老年病门诊。(鲁卫家庭字[2018]3号) 4.问: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有哪些政策支持?省级政府补助都有哪些?(民政) 答: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不需另行设立新的法人。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涉及住建、消防、环评、卫生防疫等有关前置条件的,可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此外,公立医疗机构取得养老机构许可之后,可在其业务范围内增加养老服务、培训等职能。(鲁卫办字【2018】31号)

(完整版)医养结合项目规划

医养结合项目规划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此期间,富县博爱医院与茶坊敬老院合作开展医养结合项目。我院主要为敬老院院内的老人及社会散居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同时,我们结合福利院对老人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敬老院则为老人提供优良的居住环境和食宿条件,并设立专门的老年医疗服务床位,在配备专门的护工服务的同时,配置专门的医护人员负责在床老人的医护服务,同

时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医疗需求。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它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也包括更高生活层次的老年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养生健康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等。 计划该项目新建和改造了建筑面积 2000平方米,拥有100张床位,由养护区、疗养区、医疗区、功能区、接待区组成的“富县医养结合项目养护中心”。 1、对老人推出以健康管理、慢病调理和康复理疗为核心,提供生活照护、康复调理、保健医疗为一体的服务。 2、与医保管理部门配合,积极为符合条件的老人申请办理特殊疾病门诊、家庭病床等业务,有效减轻老人的经济负担。 3、提供特色护理。兼顾预防的瞻前性护理:按照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的原则,在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断治疗同时,预防疾病并发症的产生。 4、养护区。设置床位20张,分为介护区和自理区。介护区,主要承接养护失能和半失能、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自理区,主要收住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老年人。 5、疗养区。设置床位30张,主要是收住各种优抚疗养 对象、短期疗养人员。 6、医疗区。设置床位50张,按住院病区医疗要求进行

医养结合四种模式(汇编)

医养结合怎么搞?山东四大模式效果好 近日,省卫生健康委明确各地学习推广全省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进一步做好示范省创建工作,对各地探索形成的居家、社区、机构、综合等4种服务模式以及各种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梳理。 据介绍,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全省医养结合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因地制宜,着力改革创新,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扎实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青岛、淄博、枣庄、烟台、济宁、日照、滨州、菏泽等地及省立三院等单位,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 一、“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模式 此种模式针对居家医养为主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采取家庭医生签约、医疗机构派驻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方式,通

过设立家庭病床、建立健康档案等,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同时,将家庭病床的医护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务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可发挥村居卫生计生专干优势,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需求评估、政策宣传、健康指导、信息收集等医养结合随访服务。 典型做法 青岛市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通过基本公卫和长期护理保险,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养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为健康老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通过长期护理保险的“家护”和“巡护”,对失能老人进行居家医疗护理、生活护理。鼓励医护人员多点执业,引导诊所、门诊部等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医养服务,收到了家庭减负担,医保少支出,机构得发展的三方共赢效果。 济宁曲阜市针对失能半失能、长期卧床、空巢、孤寡、残障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由医护、康复等人员联动,提供基本医疗、康复训练、中医保健、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和基本公共卫生等居家医养服务。建立了家庭病床制度,明确了服务内容与服务规范,并将家庭病床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减轻了居家老人医疗费用负担。 二、“社区医养、智慧服务”模式

医养结合文章

【一】当我们在谈“医养结合”,我们在谈什么?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医养结合基本内涵与特点 从内涵上来讲,医养结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从保障目的来看,与传统养老模式一样,医养结合旨在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务,以使老人安度晚年; 从参与主体来看,它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 从广义范畴来界定,医养结合不仅是将传统养老保障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探索,还意味着一种跨越式的养老新理念。 一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实践,都可以被界定为医养结合的范畴。比如,近几年青岛、重庆等地开展的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探索,本质上也是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组合提供,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 因此,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2. 医养结合与传统养老模式有何不同 首先,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两者提供服务内容的差异最为明显。医养结合模式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的结合。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各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以是设有老年病科的医疗机构,或者是医疗机构分设、下属的养老服务单位,也可以是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院、福利院。

医养结合政策培训手册

1.问:什么叫医养结合 答:“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2.问: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1)设置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中心,开展健康养老监测评估。(2)夯实家庭医生签约,做好居家医养服务。(3)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好社区医养服务。(4)严格标准和规范,做好机构医养服务。(5)发挥特色优势,做好中医药医养服务。(6)推进跨界融合,做好相关产业医养服务。(7)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做好智慧化医养服务。(鲁政办字〔2018〕28 号) 3.问: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的基本标准和服务规范是什么 答:(1)在导医台放置“老年人就诊服务处”的牌子,要配备轮椅,并放置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在门诊、挂号、收费、取药、医保报销、出入院等窗口悬挂老年人优先就医标志。(3)相关窗口人员及导医台护士要熟知《山东省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服务规范(试行)》中的相关规定、服务流程,并能提供相应服务。(4)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置老年病门诊。(鲁卫家庭字[2018]3号) 4.问: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有哪些政策支持省级政府补助都有哪些(民政) 答: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不需另行设立新的法人。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涉及住建、消防、环评、卫生防疫等有关前置条件的,可简化

医养结合四种模式

医养结合怎么搞山东四大模式效果好 近日,省卫生健康委明确各地学习推广全省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进一步做好示范省创建工作,对各地探索形成的居家、社区、机构、综合等4种服务模式以及各种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梳理。 据介绍,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全省医养结合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因地制宜,着力改革创新,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扎实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青岛、淄博、枣庄、烟台、济宁、日照、滨州、菏泽等地及省立三院等单位,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 一、“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模式 此种模式针对居家医养为主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采取家庭医生签约、医疗机构派驻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方式,通过设立家庭病床、建立健康档案等,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同时,将家庭病床的医护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务保障。

有条件的地方,可发挥村居卫生计生专干优势,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需求评估、政策宣传、健康指导、信息收集等医养结合随访服务。 典型做法 青岛市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通过基本公卫和长期护理保险,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养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为健康老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通过长期护理保险的“家护”和“巡护”,对失能老人进行居家医疗护理、生活护理。鼓励医护人员多点执业,引导诊所、门诊部等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医养服务,收到了家庭减负担,医保少支出,机构得发展的三方共赢效果。 济宁曲阜市针对失能半失能、长期卧床、空巢、孤寡、残障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由医护、康复等人员联动,提供基本医疗、康复训练、中医保健、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和基本公共卫生等居家医养服务。建立了家庭病床制度,明确了服务内容与服务规范,并将家庭病床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减轻了居家老人医疗费用负担。 二、“社区医养、智慧服务”模式 此种模式适用于人口相对集中、较大规模的城市社区和新农村社区。依托健康大数据中心或“12349”民政养老服务平台等智慧化居家养老系统,通过党建网格员、村居卫生计生专干,对社区居家老人实现日间照料、上门随访等医养

医养结合文章

医养结合文章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一】当我们在谈“医养结合”,我们在谈什么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1.医养结合基本内涵与特点 从内涵上来讲,医养结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从保障目的来看,与传统养老模式一样,医养结合旨在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务,以使老人安度晚年; 从参与主体来看,它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

从广义范畴来界定,医养结合不仅是将传统养老保障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探索,还意味着一种跨越式的养老新理念。 一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实践,都可以被界定为医养结合的范畴。比如,近几年青岛、重庆等地开展的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探索,本质上也是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组合提供,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 因此,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2.医养结合与传统养老模式有何不同 首先,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两者提供服务内容的差异最为明显。医养结合模式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的结合。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各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以是设有老年病科的医疗机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民政部2020发布)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 一、总则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加强机构内部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遵循全面性、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兼具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主要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心理精神支持等服务。 本指南对医养结合机构管理内容和管理要求作出了规范。医养结合机构管理应当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根据机构资质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等服务并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二、基本要求 (一)机构设置要求。 1. 应当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并在民政部门进行养老机构备案。 2. 提供膳食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应当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 (二)机构科室设置、设施设备配备等要求。 1. 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设施设备配备、药品配备、信息化建设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类型,相应地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版)》《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版)》《护理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养老机构医务室基本标准(试行)》《养老机构护理站基本标准(试行)》《诊所基本标准》《中医诊所基本标准》《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要求。 2. 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养老机构,应当符合《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要求,在设施设备配备方面适用《养老机构基本规范》(GB/T29353)、《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GB38600)、《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提供康复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应当配备老年人常用的康复辅助器具。 三、养老服务管理 (一)养老服务管理制度。 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照护评估等服务。养老机构一线照护人员应当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有关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1. 生活照护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鼓励老年人自行完成或协助老年人完成清洁、穿脱衣物、饮食、排泄、睡眠等行为;维护老年人生活环境清洁,对环境及常用物品进行清洁消毒、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为失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协助观察失智老年人的异常行为。 2. 基础照护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为老年人进行体征观测、护理协助、风险应对;协助老年人口服或外用药物并观察记录用药反应;对环境及物品进行消毒或清洁、预防老年人常见传染病;为失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并制定应对措施;对临终老年人家属提供心理慰藉及哀伤应对、协助老年人家属处理后事。 3. 康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协助老年人进行体位转换、功能促进、认知训练;对老年人进行康复评估;示范、指导老年人开展康乐活动;应用音乐、园艺、益智类游戏等活动照护失智老年人。 4. 心理支持包括但不限于: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心理辅导;与老年人及家属及时沟通。 5. 照护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对老年人进行能力评估、对适老环境进行评估、对老年人康复辅具使用需求进行评估。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国家卫健委2019年12月)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 目录 一、总则 (2) 二、基本要求 (2) (一)机构设置要求 (2) (二)机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设施设备配备、药品配备要求 (3) (三)服务人员资质要求 (3) (四)环境要求 (4) 三、服务内容与要求 (5) (一)基本服务 (5) (二)医疗服务 (5) (三)中医药服务 (8) (四)护理服务 (9) (五)康复服务 (9) (六)辅助服务 (10) (七)心理精神支持服务 (11) (八)失智老年人服务 (11) (九)其他要求 (13) 四、服务流程与要求 (15) (一)服务流程总则 (15) (二)服务接待................................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老年人入院体检.. (16) (四)老年护理需求评估 (18) (五)老年人能力评估 (18) (六)中医评估 (18) (七)制定服务计划 (19) (八)签订服务协议 (19) (九)建立服务档案 (19) (十)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20) 五、附录 (20)

一、总则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提高其服务质量,规范其服务内容,经广泛调查研究,参考相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遵循全面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兼具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主要包括养老机构设立或内设医疗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或开展养老服务两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主要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护理、康复、辅助与心理精神支持等服务。医养结合机构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应当分别适用现行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的规范、标准和管理规定。 本指南对医养结合机构应当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作出了规范。服务内容根据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老年人需求确定,医养结合机构可以根据机构资质与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内容。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流程与要求。 二、基本要求 (一)机构设置要求 1.应当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进行备案,并在民政部门进行养老机构登记备案。

终于找到一篇能把医养结合讲清楚的文章了

终于找到一篇能把医养结合讲清楚的文章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终于找到一篇能把医养结合讲清楚的文章了! 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深度老龄化挑战的巨大压力已经对现有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日益严峻的考验。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作为社会养老的一种创新模式,医养结合将现代医护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应了老龄化发展的形势,实现了养老模式的新突破,应该成为发展中国特色养老事业的必然选择。 【一】当我们在谈“医养结合”,我们在谈什么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医养结合基本内涵与特点 从内涵上来讲,医养结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从保障目的来看,与传统养老模式一样,医养结合旨在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务,以使老人安度晚年; 从参与主体来看,它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 从广义范畴来界定,医养结合不仅是将传统养老保障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探索,还意味着一种跨越式的养老新理念。 一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实践,都可以被界定为医养结合的范畴。比如,近几年青岛、重庆等地开展的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探索,本质上也是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组合提供,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 因此,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2. 医养结合与传统养老模式有何不同 首先,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两者提供服务内容的差异最为明显。医养结合模式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的结合。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各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以是设有老年病科的医疗机构,或者是医疗机构分设、下属的养老服务单位,也可以是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院、福利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