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膜片钳原理

膜片钳原理

膜片钳原理
膜片钳原理

膜片钳技术原理

可兴奋膜的电学模型

细胞膜由脂类双分子层和和蛋白质构成。脂质层的电导很低,由于双分子层的结构特点,形成了细胞的膜电容,通道蛋白的开闭状况主要决定了膜电导的数值。在细胞膜的电学模型中,膜电容和膜电导构成了一个并联回路。在细胞膜的电兴奋过程中,脂质层膜电容的反应是被动的,其电流电压曲线是线性的;而由通道蛋白介导的膜电导构成了膜反应的主动成分,它的电流电压关系是非线性的。

当改变跨膜电位时,膜电容和膜电导分别引发被动和主动电流:Im=Ii +CdV/dt ,其中Im 是流过膜的总电流,Ii 是通道电流,CdV/dt 是由膜电容介导的电容电流。为了考察通道电流就必须消除电容电流的影响,此时可以令dv/dt = 0,即将膜电位钳制在一固定数值,使其不随时间变化,这就是电压钳技术的实质所在。

电压钳技术离子通道的近代观念源于Hodgkin 、Huxley 、Katz 等人在20 世纪30—50 年代的开创性研究。在1902

年, Bernstein 创造性地将Nernst 的理论应用到生物膜上,提出了“膜学说”。他认为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只对钾离子具有通透性;而当细胞兴奋的瞬间, 膜的破裂使其丧失了选择通透性, 所有的离子都可以自由通过。Cole 等人在1939 年进行的高频交变电流测量实验表明,当动作电位被触发时,虽然细胞的膜电导大为增加,但膜电容却只略有下降,这个事实

表明膜学说所宣称的膜破裂的观点是不可靠的。1949 年Cole 在玻璃微

电极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电压钳位( voltage clamp technique )技术,基本原理如下:

电压钳技术的核心在于将膜电位固定在指令电压的水平, 这样才能研究在给定膜电位下膜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上图中,膜电位Vm由高输入阻抗的电压跟随器所测量。钳制放大器在比较了膜电位和指令

电位E之后,通过电阻Ra将电流注入膜内以控制膜电位。钳制放大器的输出:Vo=A(E—Vm),因为这个输出

由电阻Ra和膜所分压,所以输出电流:1= (Vo— Vm) /Ra。由这两个关系可推出:Vm=EA心+A)-Ral/ (1+A)。

因此若钳制放大器的增益A极大,膜电位Vm和指令电位E之间的差别就可以忽略,即实现了电压钳制。

Hodgkin 、Huxley 和Katz 应用电压钳技术研究枪乌贼巨轴突,结合同位素示踪和胞内灌流等技术发

现:动作电位的初期, 细胞膜主要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胞外的钠离子迅速内流, 并产生所谓的“超射” 现象

( overshoot );随后对钠的通透性的急剧减少并且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兴奋期的膜电位存在“超射”

现象也是膜学说所不能解释的。

根据这些实验, Hodgkin 、Huxley 和Katz 在其1949—1952 年的一系列论文中提出了“离子学说” 或

“钠学说”。认为当膜的去极化超过一个临界值时, 就会触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在此期间, 钠电导迅速上升, 钠离子大量内流,使得膜电位接近钠的平衡电位;随后钠电导迅速失活,钾电导逐渐增加, 引起膜电位的复极化。

Hodgkin 和Huxley 通过对电压钳位实验数据的分析,给出了所谓的Hodgkin —Huxley 方程。他们将膜电位钳制在不同的水平, 观察钾电导或钠电导随时间的变化, 然后用一个常微分方程去逼近所得到的实验曲线,而这些微分方程

中的参数则假定跟离子通道上的“粒子”相关。根据H—H方程,能够推导出动作电位的

阈值、形状、幅度等性质。并且在去除电压钳制的条件下,可以得到一个以电压和时间为变量的偏微分方程, 由它可以给出

和真实状况相符合的神经冲动的传导。

膜噪声和噪声分析

Katz 等人在1970 年代初期研究了蛙神经肌肉接头处肌纤维膜电位的波动。他们根据对这种膜电位“噪声”的分析, 提出了量子释放的概念, 认为神经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且Katz 等人借助这种新的“噪声分析”方法( fluctuation analysis ),能从突触后膜电位的“噪声”中推测出单位事件的幅度和时程。Anderson 、Stevens 、Colquhoun 和Sigworth 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噪声分析”。

“噪声分析”的实质在于二项分布期望和方差之间的关系。假定通道只有开和关两个状态,并且各

个通道的开关是独立的。若N是通道的总数,p是通道的开放概率,i是单通道电流,I是膜电流的期望值。

则有:l=Npi , var(l)=Np(1-p)i2, 即:var(l)=il-l2/N 。用var(l) 对l 作图,这显然是一个开口朝下的抛物

线。微分这个二次方程得到曲线的斜率:dvar(I)/dI=i-2I/N, 当I=0 时的斜率就是单通道电流, 根据钳制电位和反转电位之间的差就可以算出单通道电导;在抛物线的顶点即当:dvar(I)/dI=0 时, I=Ni/2 ,由此可算出离

子通道的总数。

膜片钳技术

“噪声分析”只能推算离子通道的电导和时间弛豫过程,而不能直接观测通道的门控动力学。1976 年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 G?ttingen )的两位科学家,Neher 和Sakmann 在电压钳技术的基础上创立了膜片钳技术( patch clamp technique )。“膜片钳”的本意就是对小片细胞膜进行电压钳位,然后观测通过这一小块膜片上单个离子通道的电流。其电路原理示意图如下:

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负反馈使得膜电位与指令电压相等,在电压钳制的条件下记录膜电流。上面是电阻反馈式膜片钳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A1 为一极高输入阻抗、极低噪声的场效应管运算放大器,由于A1极高的开环增益使得两个输入端的电压几乎完全相等,从而实现电压钳制。Rf为一数值可切换的反馈

电阻,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电流记录范围,其中高值反馈电阻具有极高的电阻和极低的杂散电容,是决定放大器单通道记录性能的基本元件。A2为一差分放大器,它的输出即为电极电流和反馈电阻的乘积。由放大器A1和

A2构成的回路称为电流一电压转换器,是膜片钳放大器前级( headstage )的核心。

Rs 是由电极和细胞之间的通路所构成的串联电阻,会引起全细胞电压钳记录的点钳制问题,这可

通过Rs Comp回路来消除。电极入液之后会产生所谓的“快电容” Cp,即内外液相对于电极壁形成的杂散电容,在形成G Q 封接后变得更明显。而当吸破细胞膜形成全细胞模式后,还能观测到“慢电容” Cm 即对于细胞膜

的充放电而产生的电容电流。可以通过电容补偿回路来消除这些电容尖峰的影响。由于阻容藕合电路中电阻和

电容值的不同, 快慢电容的幅度和时间常数都不同。对于有突起的细胞如脑片中的神经元, 还存在空间钳制问题,这就难以从电路上消除它的不利影响。

全细胞膜片钳模式下有电压钳记录和电流钳记录两种。电压钳记录的原理与电压钳技术相似,但有所不同:首先,全细胞电压钳记录只使用单根电极,但在电学效果上同时实现了电压钳制和电流记录。其次, 电压钳记录的电极不插进细胞, 对细胞造成的损伤较小, 因而能用于小细胞如神经元的研究。电流钳记录则是通过钳制电极电流来测量膜电位。电流钳在本质上也是电压钳位, 它将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电流与指令电流相比较,然后将这个差动输出施加到放大器前级的倒相端, 通过高速反馈使得同相端的电压与其相等, 无论电极电流是否为零,都能从输出电压得到膜电位的准确数值。

根据细胞膜的电路模型, 全细胞模式还可用于监测膜电容的变化。当通过电极给细胞膜一个高频正弦波时,由于膜电容的存在,膜电阻的反应会有一个明显的相位滞后, 这个时间延迟由膜电容、膜电阻和电极

电阻三者决定。当后面两个因素固定时, 膜电容的变化就会引起膜电阻反应与输入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对于

各种分泌细胞:胰岛细胞、肾上腺分泌细胞或神经分泌细胞, 细胞的分泌伴随着膜表面积也就是膜电容的变化, 可以通过监测相位差的变化来观测细胞的分泌过程。

单通道记录的关键在于降低背景噪声。电阻反馈式放大器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反馈电阻本身的热噪声;另一个是反馈电阻本身的杂散电容。对于前者,当采用大电阻值反馈电阻时, 就能将热噪声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但反馈电阻的杂散电容与电阻形成一个低通滤波器,按照现在的工业标准( 50G, O.lpF ),这个滤

波器会使采集到的单通道信号严重失真。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一个高频提升器( high frequency boost ),信号经过这样的处理就会引入高频噪声,因此必须经过低通模拟滤波。

1976 年在封接电阻只有10—20M Q的情况下,记录了蛙去神经支配的肌纤维膜乙酰胆碱受体的单通道电流,由于背景噪声的影响,单通道电流矩形脉冲的形状很不明显。若要记录单个离子通道的微弱电流,就必须将噪声降低到极小,但按照’Joh nson'公式,由带电粒子的热运动所引起的电流噪声为:Irms = (4kTfc/R)1/2 ,因此就必须极大地提高电阻。因为放大器输入阻抗、膜片电阻和反馈电阻都很高,所以必须极大地提高封接电阻。

后来发现当略施负压之后封接电阻很快上升到了G Q的范围,背景噪声急剧下降,使得高分辨率的

单通道记录变为可能。随后Hamill 和Horn 等人将小块膜片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而不影响封接, 这样就形成了单通道记录的三种模式:细胞贴附式、内面向外式、外面向外式, 连同全细胞模式于是便有了膜片钳的四种经典记录模式。Hamill 等人在1981 年发表的奠基性论文标志着膜片钳技术的成熟,随后在全世界各个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离子通道和相关学科的研究。

膜片钳原理

膜片钳技术原理 可兴奋膜的电学模型 细胞膜由脂类双分子层和和蛋白质构成。脂质层的电导很低,由于双分子层的结构特点,形成了细胞的膜电容,通道蛋白的开闭状况主要决定了膜电导的数值。在细胞膜的电学模型中,膜电容和膜电导构成了一个并联回路。在细胞膜的电兴奋过程中,脂质层膜电容的反应是被动的,其电流电压曲线是线性的;而由通道蛋白介导的膜电导构成了膜反应的主动成分,它的电流电压关系是非线性的。 当改变跨膜电位时,膜电容和膜电导分别引发被动和主动电流:Im=Ii+CdV/dt,其中Im是流过膜的总电流,Ii是通道电流,CdV/dt是由膜电容介导的电容电流。为了考察通道电流就必须消除电容电流的影响,此时可以令dV/dt=0,即将膜电位钳制在一固定数值,使其不随时间变化,这就是电压钳技术的实质所在。 电压钳技术 离子通道的近代观念源于Hodgkin、Huxley、Katz等人在20世纪30—50年代的开创性研究。在1902年,Bernstein创造性地将Nernst的理论应用到生物膜上,提出了“膜学说”。他认为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只对钾离子具有通透性;而当细胞兴奋的瞬间,膜的破裂使其丧失了选择通透性,所有的离子都可以自由通过。Cole等人在1939年进行的高频交变电流测量实验表明,当动作电位被触发时,虽然细胞的膜电导大为增加,但膜电容却只略有下降,这个事实表明膜学说所宣称的膜破裂的观点是不可靠的。1949年Cole在玻璃微电极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电压钳位(voltage clamp technique)技术,基本原理如下: 电压钳技术的核心在于将膜电位固定在指令电压的水平,这样才能研究在给定膜电位下膜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上图中,膜电位Vm由高输入阻抗的电压跟随器所测量。钳制放大器在比较了膜电位和指令电位E之后,通过电阻Ra将电流注入膜内以控制膜电位。钳制放大器的输出:Vo=A(E-Vm),因为这个输出由电阻Ra和膜所分压,所以输出电流:I=(Vo-Vm)/Ra。由这两个关系可推出:Vm=EA/(1+A)-RaI/(1+A)。因此若钳制放大器的增益A极大,膜电位Vm和指令电位E之间的差别就可以忽略,即实现了电压钳制。 Hodgkin、Huxley和Katz应用电压钳技术研究枪乌贼巨轴突,结合同位素示踪和胞内灌流等技术发现:动作电位的初期,细胞膜主要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胞外的钠离子迅速内流,并产生所谓的“超射”现象(overshoot);随后对钠的通透性的急剧减少并且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兴奋期的膜电位存在“超射”现象也是膜学说所不能解释的。 根据这些实验,Hodgkin、Huxley和Katz在其1949—1952年的一系列论文中提出了“离子学说”或“钠学说”。认为当膜的去极化超过一个临界值时,就会触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在此期间,钠电导迅速上升,钠离子大量内流,使得膜电位接近钠的平衡电位;随后钠电导迅速失活,钾电导逐渐增加,引起膜电位的复极化。 Hodgkin和Huxley通过对电压钳位实验数据的分析,给出了所谓的Hodgkin—Huxley方程。他们将膜电位钳制在不同的水平,观察钾电导或钠电导随时间的变化,然后用一个常微分方程去逼近所得到的实验曲线,而这些微分方程中的参数则假定跟离子通道上的“粒子”相关。根据H—H方程,能够推导出动作电位的阈值、形状、幅度等性质。并且在去除电压钳制的条件下,可以得到一个以电压和时间为变量的偏微分方程,由它可以给出和真实状况相符合的神经冲动的传导。 膜噪声和噪声分析 Katz等人在1970年代初期研究了蛙神经肌肉接头处肌纤维膜电位的波动。他们根据对这种膜电位“噪声”的分析,提出了量子释放的概念,认为神经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且Katz等人借助这种新的“噪声分析”方法(fluctuation analysis),能从突触后膜电位的“噪声”中推测出单位事件的幅度和时程。Anderson、Stevens、Colquhoun和Sigworth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噪声分析”。 “噪声分析”的实质在于二项分布期望和方差之间的关系。假定通道只有开和关两个状态,并且各个通道的开关是独立的。若N是通道的总数,p是通道的开放概率,i是单通道电流,I是膜电流的期望值。则有:I=Npi,var(I)=Np(1-p)i2,即:var(I)=iI-I2/N。用var(I)对I作图,这显然是一个开口朝下的抛物线。微分这个二次方程得到曲线的斜率:dvar(I)/dI=i-2I/N,当I=0时的斜率就是单通道电流,根据钳制电位和反转电位之间的差就可以算出单通道电导;在抛物线的顶点即当:dvar(I)/dI=0时,I=Ni/2,由此可算出

离子通道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_全自动膜片钳技术

离子通道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全自动膜片钳技术 曹小于1 郑婉云2 鲁燕滨3 黄 超1 (1.达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 518054) (2.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细胞神经科学实验室 厦门 361005) (3.南京善康医药科技发展公司 南京 210013) 摘 要 全自动膜片钳技术是离子通道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它具有直接性、高信息量及高精确性的特点。近来在多个方面作出新的突破,如高的实验通量表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良好的封接质量、微量加样等。目前,该技术在以离子通道为靶标的药物研发,药物毒理测试以及虚拟药筛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全自动膜片钳仪器的原理和技术细节作全面介绍。 关键词 全自动膜片钳 高通量药筛 hERG检测 虚拟筛选 引言 细胞是通过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的,在细胞膜上有很多种离子通道,细胞通过这些通道与外界进行离子交换。离子通道在许多细胞活动中都起关键作用,它是生物电活动的基础,在细胞内和细胞间信号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更多的离子通道基因被鉴定出来,离子通道基因约占1.5%,至少有400个基因编码离子通道。相应的由于离子通道功能改变所引起的中枢及外周疾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离子通道作为靶标的药物现占总靶标的5%,而潜在的离子通道靶标药物将占总靶标的25%,因此开发离子通道为靶标的药物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已知与离子通道有关的疾病主要有:癫痫(ep ilep sy)、心律失常(Cardiac ar2 rhyth m ia)、糖尿病(diabetes)、高血压(hyperten2 si on)、舞蹈症(Huntingt on’s disease)、帕金森症(Par2 kins on’s disease)……。 离子通道的实验研究最初主要来源于生理学实验。1949~1952年,Hodgkin等发展的“电压钳技术”为离子通透性的研究提供技术条件。60年代中期,一些特异性通道抑制剂的发现为离子通道的研究提供有力武器。1976年Neher和Sak mann发展的膜片钳技术直接记录离子单通道电流,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离子通道提供直接手段。80年代中期,生化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分离纯化许多不同的通道蛋白,直接研究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见表1)。 表1 传统膜片钳技术主要优缺点总结 优 点缺 点 A高信息量:能改变细胞膜电位,单细胞记录A需要受过良好训练的电生理学专家 B高灵敏性:能记录到pA级电流变化和单通道B通量很低,一天的实验数据量不超过10  开关状态C劳动力投入密集,试验操作过程复杂 C灵活性好:可以控制改变细胞膜内外的溶液成分D不适合药物粗筛/二次筛选 D应用范围广:可以分析检测所有的离子通道类型E技术自动化非常困难,且不能进行平行检测E相对于荧光标记和放射性标记等手段具有更高权  威性和精确性〔1〕 1 多款全自动膜片钳系统分析 1.1 技术实现原理 Nani on公司的PatchL iner NPCκ216,Molecular Devices公司的I on works HT和PatchXp ress7000A 全部采用的是平板微阵列技术。其技术特点如下:在平板电极上打磨或者使用金属离子轰击成孔,每孔都是大小均一的直径约1~2μm的小孔,每个小孔下面有电极连接到放大器,可对实验过程中的电流变化进行记录。将细胞悬浮液加载到平板玻璃孔上,通过调节压力和吸力,一个细胞便可以自动定位在小孔上(相当于微管电极的尖端),自动进行封接,自动判断封接并进一步施加负压破膜以进行全细胞模式实验〔4,5〕。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林子雨版-课后习题答案复习进程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林子雨版-课后习 题答案

第一章 1.试述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3次信息化浪潮及具体内容。 2.试述数据产生方式经历的几个阶段 答:运营式系统阶段,用户原创内容阶段,感知式系统阶段。 3.试述大数据的4个基本特征 答: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 4.试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 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一致都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两年增加一倍。 5.数据研究经历了哪4个阶段? 答:人类自古以来在科学研究上先后历经了实验、理论、计算、和数据四种范式。 6.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答:大数据时代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是三种思维的转变:全样而非抽样,效率而非精确,相关而非因果。 7.大数据决策与传统的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有什么区别 答:数据仓库具备批量和周期性的数据加载以及数据变化的实时探测、传播和加载能力,能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实现查询分析和自动规则触发,从而提供对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大数据决策可以面向类型繁多的、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8.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基本应用 9.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答:批处理计算,流计算,图计算,查询分析计算 10.大数据产业包含哪些关键技术。 答:IT基础设施层、数据源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数据平台层、数据应用层。 11.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云计算、物联网 答:云计算:云计算就是实现了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机能力,用户只需要在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种IT资源。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类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连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和远程管理控制。

膜片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膜片钳的发展和应用 1.背景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元,细胞外围有一层薄膜,彼此分离又互相联系,细胞间与细胞内的通信、信号传递依靠其膜上的离子通道来进行,离子和离子通道是细胞兴奋性的基础,亦是产生生物电的基础。生物电信号通常是用电学或电子学的方法进行测量。早期多采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作胞内记录,近年来逐渐被膜片钳所取代,这项技术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了解生物膜离子单通道“开启”和“关闭”的门控动力学及各种不同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和选择性等膜信息提供了最直接的手段。 膜片钳记录(patch clamp recording)是利用玻璃微电极吸引封接面积仅为几个um2的细胞膜片,在10-12A水平,记录单个或几个通道的离子电流,已达到当今电子测量的极限。此技术广泛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的测量和细胞分泌、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神经科学、脑科学、植物细胞的生殖生理等领域的研究。从而点燃了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理学研究的生命之火,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膜片钳技术简介 2.1 基本原理和记录方法 电压钳(V oltage-clamp)是由英国学者Huxley和Katz最先应用的[1]。其实质是通过负反馈微电流放大器在兴奋性细胞膜上外加电流,保持细胞跨膜电位不变,并迅速控制其数值,以观察在不同膜电位条件下膜电流的情况。膜电流的改变反映了膜电阻和膜电容的变化,因此电压钳可用来研究整个细胞膜或一大块细胞膜上所有离子通道的活动,但该技术由于在细胞内插人两根电扳,对细胞损伤很大,在小细胞中难以实现,又因细胞形态复杂,很难保持细胞膜各处生物特性的一致,而逐渐被膜片钳所取代。 膜片钳技术(patch-clamp)是在电压钳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新技术,与电压钳的主要区别有二:一是钳制膜电位的方法不同;二是电位固定的细胞膜面积不同,即所研究的离子通道数目不同。与电压钳一样,膜片钳也是利用负反馈电子线路,将微电板尖端所吸附的一个至几个平方微米的细胞膜电位固定在一定水平,观察流过通道的离子电流。其实现膜电位固定的关键是在玻璃微电极尖端边缘与细胞膜之间形成高阻封接,使电极尖开口处与相接的细胞膜小区域(膜片)形成无论是从机械上还是电学上都极为紧密地封接,从而可反映细胞上单一(或多数)离子通道的分子活动[2]。1976年,德国科学家Neher和Sakmann首先用此技术对蛙胸皮肌细胞膜上的己酰胆碱受体通道进行了研究,记录出了量值在皮安级(10-12 A)的微弱电流[3,4]。1981年,经Hamill等[5]后人的进一步完善,其电流测量灵敏度已达1pA,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达10 us和1 um。 随着膜片钳技术的出现,目前有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1)细胞吸附式(cell-attached patch)将两次拉制后,经热抛光的微管电极置于清洁的细胞膜表面, 形成高阻封接,在细胞膜表面隔离出一小片膜,即通过微管电极对膜片进行电压钳制,从而测量膜电流。 (2)内面向外模式(inside-out patch)高阻封接形成后,将微管电极轻轻提起,使其与细胞分离,电极端形成密封小泡,在空气中短暂暴露几秒钟后,小泡破裂再回到溶液中,使小泡的外半部分破裂即得。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林子雨版 课后习题答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 1.试述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3次信息化浪潮及具体内容。 2.试述数据产生方式经历的几个阶段 答:运营式系统阶段,用户原创内容阶段,感知式系统阶段。

3.试述大数据的4个基本特征 答: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 4.试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 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一致都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两年增加一倍。 5.数据研究经历了哪4个阶段? 答:人类自古以来在科学研究上先后历经了实验、理论、计算、和数据四种范式。 6.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答:大数据时代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是三种思维的转变:全样而非抽样,效率而非精确,相关而非因果。 7.大数据决策与传统的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有什么区别 答:数据仓库具备批量和周期性的数据加载以及数据变化的实时探测、传播和加载能力,能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实现查询分析和自动规则触发,从而提供对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大数据决策可以面向类型繁多的、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8.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基本应用 答: 9.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答:批处理计算,流计算,图计算,查询分析计算 10.大数据产业包含哪些关键技术。 答:IT基础设施层、数据源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数据平台层、数据应用层。

11.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云计算、物联网 答:云计算:云计算就是实现了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机能力,用户只需要在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种IT资源。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类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连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和远程管理控制。 12.详细阐述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林子雨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答案(全)

林子雨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课后题答案 大数据第一章大数据概述课后题 (1) 大数据第二章大数据处理架构Hadoop课后题 (5) 大数据第三章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课后题 (10) 大数据第四章分布式数据库HBase课后题 (16) 大数据第五章NoSQl数据库课后题 (22) 大数据第六章云数据库课后作题 (28) 大数据第七章MapReduce课后题 (34) 大数据第八章流计算课后题 (41) 大数据第九章图计算课后题 (50) 大数据第十章数据可视化课后题 (53) 大数据第一章课后题 ——大数据概述 1.试述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3次信息化浪潮及其具体内容。 第一次信息化浪潮1980年前后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计算机走入企业和千家万户。代表企业:Intel,AMD,IBM,苹果,微软,联想,戴尔,惠普等。 第二次信息化浪潮1995年前后进入互联网时代。代表企业:雅虎,谷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 第三次信息浪潮2010年前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快速发展,即将涌现一批新的市场标杆企业。 2.试述数据产生方式经历的几个阶段。 经历了三个阶段: 运营式系统阶段数据伴随一定的运营活动而产生并记录在数据库。 用户原创内容阶段Web2.0时代。 感知式系统阶段物联网中的设备每时每刻自动产生大量数据。 3.试述大数据的4个基本特征。

数据量大(Volume) 据类型繁多(Variety) 处理速度快(Velocity) 价值密度低(Value) 4.试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特性。 大数据摩尔定律: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一直都在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即每两年就增加一倍。 5.科学研究经历了那四个阶段? 实验比萨斜塔实验 理论采用各种数学,几何,物理等理论,构建问题模型和解决方案。例如:牛一,牛二,牛三定律。 计算设计算法并编写相应程序输入计算机运行。 数据以数据为中心,从数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全样而非抽样 效率而非精确 相关而非因果 7.大数据决策与传统的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有什么区别? 数据仓库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在数据类型和数据量方面存在较大限制。 大数据决策面向类型繁多的,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8.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具体应用。 汽车行业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无人汽车

6、膜片钳实验流程

膜片钳记录系统 仪器简介:膜片钳技术是细胞电生理方面的高端技术,是研究细胞膜离子通道的重要工具。目前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研究已经应用到了药物作用、环境对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影响、神经网络研究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多个领域。膜片钳技术是神经科学、心血管、药物学和药效学、功能基因组学和许多遗传病深入研究的有力手段。 仪器名称:膜片钳记录分析系统 主要设备:PC-2B放大器、AXON200B放大器、正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NIR-DIC 成像系统、水镜头、微操纵器、微电极拉制仪、抛光仪、振动切片机等。 仪器功能及应用范围:单细胞膜片钳记录(急性分离细胞、培养细胞)、脑片膜片钳记录(盲法、可视法) 收费标准:培训费:1个月以内—500元;1~3个月—1000元。 指导操作:院内20元/小时,院外40元/小时。 独立操作:院内60元/天,院外120元/天(由两位指导老师认可培训 合格,方可进行独立操作)。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管理规定: ⑴膜片钳记录分析系统属于高端精密仪器,因此任何进入本室进行膜片钳实验的人员,必须经过本室专门人员培训合格认可后,经允许方可进行膜片钳放大器、微操纵器、拉制仪、切片机、显微镜等仪器的操作。 ⑵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步骤,不许自行调改仪器设置,以免造成仪器毁损。 ⑶仪器损坏赔偿事宜按照我室赔偿制度进行处理。 ⑷统一安排实验时间,使用仪器后作登记。 ⑸实验人员负责当天的水电安全和室内卫生。

脑片膜片钳实验流程 (PC-2B) 一、脑片制作 1.配制新鲜蔗糖溶液(4°C)和NaCl孵育液(室温,20~25°C)各1L。 2.用丙酮浸泡刀片30 min。 3.麻醉动物:爪蟾—MS-222,大鼠—乌拉坦。 4.解剖动物,取脑组织。 5.切片:根据不同的动物和组织选择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低熔点琼脂包埋组织后进行切片。 方案二:普通琼脂作托进行切片。 6.处理脑片:蔗糖溶液中40~60min(4°C或32°C)。 7.孵育脑片:NaCl溶液中放置0.5~1h(室温)后可进行膜片钳实验。 注:脑片制作过程需全程通入95%O2+5%CO2混合气。 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一)盲法 1.将脑片置于灌流槽内,用银丝压牢,并确保灌流系统通畅、稳定。 2.双手接触屏蔽罩以释放操作者身体静电。 3.打开放大器POWER→ON,记录模式选择SEARCH档。 4.打开IBBpatch-clamp软件,点击按钮,监测电流及电阻变化。 5.系统holding选择-50~ -80mV。 6.安装玻璃微电极。 7.用注射器给电极内施加适度正压。 8.降低电极入水,并接近脑片。 9.封接:用微操纵器推动电极接触脑片,并逐渐向脑片深处推进,当电阻突然增大,电流降低1/3以上时,释放注射器内正压,缓慢抽吸,逐渐形成千兆欧姆封接(gigohm)。 10.破膜:轻拉注射器,突然出现大的电容电流,表明已破膜,Whole-cell 模式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操作应用》第1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最早提出“大数据”这一概念的是()。 ?A、贝恩 ?B、麦肯锡 ?C、吉拉德 ?D、杰弗逊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研究大数据最重要的意义()。 ?A、分析 ?B、统计 ?C、测试 ?D、预测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研究大数据,最重要的意义是预测。 3、Hadoop1.0中,Hadoop内核的主要组成是()。 ?A、HDFS和MapReduce ?B、HDFS和Yarn ?C、Yarn ?D、MapReduce和Yarn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Hadoop1.0中,Hadoop内核的主要是由HDFS和MapReduce两个系统组成。 4、在HDFS中,用于保存数据的节点是()。

?B、datanode ?C、secondaryNode ?D、yarn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Google提出的处理大数据的技术手段有()。 ?A、MapReduce ?B、MySQL ?C、BigTable ?D、GFS 参考答案: A,C,D 答案解析: Google提出了三个处理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分别是MapReduce、BigTable和G FS。 2、下列选项中,属于Hadoop优势的有()。 ?A、扩容能力强 ?B、可靠性 ?C、低效率 ?D、高容错性 参考答案: A,B,D 答案解析: Hadoop具有扩展能力强、成本低、高效率、可靠性、高容错性的优势。 3、下列选项中,属于Hadoop版本系列的有()。 ?A、Hadoop4 ?B、Hadoop2 ?C、Hadoop1

膜片钳技术原理与基本操作

膜片钳技术原理与基本操作 1976 年Neher 和Sakmann 建立了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这是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上单一的或多数的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1981 年Hamill, Neher 等人又对膜片钳实验方法和电子线路进行了改进,形成了当今广泛应用的膜片钳实验技术。该技术可应用于许多细胞系的研究,也是目前唯一可记录一个蛋白分子电活动的方法,膜片钳技术和克隆技术并驾齐驱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前进动力,这一伟大的贡献,使Neher 和Sakmann 获得1991 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一、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 用一个尖端直径在1.5~3.0μm 的玻璃微电极接触细胞膜表面,通过负压吸引使电极尖端与细胞膜之间形成千兆欧姆以上的阻抗封接,此时电极尖端下的细胞膜小区域(膜片,patch)与其周围在电学上分隔,在此基础上固定(钳制,Clamp)电位,对此膜片上的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进行监测及记录。 基本的仪器设备有膜片钳放大器、计算机、倒置显微镜、示波器、双步电极拉制器、三轴液压显微操纵器、屏蔽防震实验台、恒温标本灌流槽、玻璃微电极研磨器。膜片钳放大器是离子单通道测定和全细胞记录的关键设备,具有高灵敏度、高增益、低噪音及高输入阻抗。膜片钳放大器是通过单根电极对细胞或膜片进行钳制的同时记录离子流经通道所产生的电流。膜片钳放大器的核心部分是以运算放大器和反馈电阻构成的电流-电压(I-V)转换器,运算放大器作为电压控制器自动控制,使钳制电位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二、操作步骤 1.膜片钳微电极制作 (1) 玻璃毛细管的选择:有二种玻璃类型,一是软质的苏打玻璃,另一是硬质的硼硅酸盐玻璃。软质玻璃在拉制和抛光成弹头形尖端时锥度陡直,可降低电极的串联电阻,对膜片钳的全细胞记录模式很有利;硬质玻璃的噪声低,在单通道记录时多选用。玻璃毛细管的直径应符合电极支架的规格,一般外部直径在 1.1~1.2mm。内径1mm。 (2) 电极的拉制:分二步拉制。第一部是使玻璃管中间拉长成一窄细状,第二次拉制窄细部位断成二根,其尖端直径一般在1~5μm,充入电极内液后电极电阻在1~5MΩ为宜。调节第一步和第二步拉制时加热线圈的电流强度,即可得到所需要的电极尖端直径。电极必须保持干净,应现用现拉制。 (3) 涂硅酮树酯:记录单通道电流时,为了克服热噪声、封接阻抗噪声及电极浸入溶液产生的浮游电容性噪声,需要在电极尖颈部(距离微电极尖端50mm)的表面薄薄地涂一层硅酮树酯(sylgard),它具有疏水性、与玻璃交融密切、非导

膜片钳记录和分析技术

膜片钳记录和分析技术 2010-12-15 16:41 来源:美国分子仪器点击次数:2186 关键词:膜片钳细胞信号 分享到: ?收藏夹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开心网 细胞是动物和人体的基本组成单元,细胞与细胞内的通信,是依靠其膜上的离子通道进行的,离子和离子通道是细胞兴奋的基础,亦即产生生物电信号的基础,生物电信号通常用电学或电子学方法进行测量。由此形成了一门细胞学科-电生理学(electrophysiology),即是用电生理的方法来记录和分析细胞产生电的大小和规律的科学。 早期的研究多使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作细胞内电活动的记录。现代膜片钳技术是在电压钳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76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研究所Neher和Sakmann创建了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recording technique)。这是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单一的(或多个的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以后由于吉欧姆阻抗封接(gigaohm seal, 109W)方法的确立和几种方法的创建。这种技术点燃了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理学研究的革命之火,它和基因克隆技术(gene cloning)并架齐驱,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这一伟大的贡献,使Neher和Sakmann获得1991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一、膜片钳技术发展历史 1976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Neher和Sakmann首次在青蛙肌细胞上用双电极钳制膜电位

的同时,记录到ACh激活的单通道离子电流,从而产生了膜片钳技术。 1980年Sigworth等在记录电极内施加5-50 cmH2O的负压吸引,得到10-100GW10-100G?的高阻封接(Giga-seal),大大降低了记录时的噪声实现了单根电极既钳制膜片电位又记录单通道电流的突破。 1981年Hamill和Neher等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进,引进了膜片游离技术和全细胞记录技术,从而使该技术更趋完善,具有1pA的电流灵敏度、1μm的空间分辨率和10μs的时间分辨率。 1983年10月,《Single-Channel Recording》一书问世,奠定了膜片钳技术的里程碑。Sakmann 和Neher也因其杰出的工作和突出贡献,荣获199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二、膜片钳技术原理 膜片钳技术是用玻璃微电极吸管把只含1-3个离子通道、面积为几个平方微米的细胞膜通过负压吸引封接起来(见下图),由于电极尖端与细胞膜的高阻封接,在电极尖端笼罩下的那片膜事实上与膜的其他部分从电学上隔离,因此,此片膜内开放所产生的电流流进玻璃吸管,用一个极为敏感的电流监视器(膜片钳放大器)测量此电流强度,就代表单一离子通道电流。 膜片钳技术的建立,对生物学科学特别是神经科学是一资有重大意义的变革。这是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单一的(或多个的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些技术的出现自然将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理学研究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将神经科学的不同分野必然地融汇在一起,改变了既往各个分野互不联系、互不渗透,阻碍人们全面认识能力的弊端。

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

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 (总10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 大数据处理架构—Hadoop简介 Hadoop项目包括了很多子项目,结构如下图 Common 原名:Core,包含HDFS, MapReduce和其他公共项目,从Hadoop 版本后,HDFS和MapReduce分离出去,其余部分内容构成Hadoop Common。Common为其他子项目提供支持的常用工具,主要包括文件系统、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和串行化库。 Avro Avro是用于数据序列化的系统。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结构类型、快速可压缩的二进制数据格式、存储持久性数据的文件集、远程调用RPC的功能和简单的动态语言集成功能。其中,代码生成器既不需要读写文件数据,也不需要使用或实现RPC协议,它只是一个可选的对静态类型语言的实现。Avro系统依赖于模式(Schema),Avro数据的读和写是在模式之下完成的。这样就可以减少写入数据的开销,提高序列化的速度并缩减其大小。 Avro 可以将数据结构或对象转化成便于存储和传输的格式,节约数据存储空间和网络传输带宽,Hadoop 的其他子项目(如HBase和Hive)的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HDFS HDFS:是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为Hadoop项目两大核心之一,是Google file system(GFS)的开源实现。由于HDFS具有高容错性(fault-tolerant)的特点,所以可以设计部署在低廉(low-cost)的硬件上。它可以通过提供高吞吐率(high throughput)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适合那些有着超大数据集的应

膜片钳技术SOP

膜片钳技术SOP 关键词:膜片钳 目的: 研究膜片上几个甚至一个离子通道的电流,对单个离子通道在各种电位状态及每种电位状态下对产生电流的离子作出定性、定量的分析,来反映细胞膜上离子通道活动,为研究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关系提供关于生物电特性的新资料。基本原理: 膜片钳制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是对一块单独的细胞膜片(或整个细胞)的电位进行钳制的一项电生理技术。 通过对膜电位的钳制可以观察通过离子通道的电流,膜片钳放大器正是通过维持电压的恒定而测出这种电流。运用膜片钳技术记到的最小电流可达到pA级(10-12 A)。膜片钳的本质属于电压钳范畴,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采用经典的负反馈放大技术作电压固定,但改用细胞外微吸管作电极,将微电极管尖端与细胞膜表面接触,经负压抽吸,形成具极高阻抗的紧密封接,其电阻值高达10-100千欧(即GΩ=109Ω)。只有在这种封接存在时,通过膜电极引导记录的电流才是通过该膜的离子通道电流。 膜片钳技术原理示意图 Rs是膜片阻抗相串联的局部串联电阻(输入阻抗),Rseal是封接阻抗。Rs通常为1~5MΩ,如果Rseal高达10GΩ(1010Ω)以上时,IP/I=Rseal/(Rs+ Rseal)-1。此Ip可为在I-V转换器(点线)内的高阻抗负反馈电阻(Rf)的电压降而被检测出。

药品和试剂: 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选择不同的药品和试剂。 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 ①屏蔽防震实验台(TMC 63-544) ②数字式超级恒渐浴槽(HSS-1 CHENDU INSTRUMENT China) ③微管电极拉制器(PP-83 NARISHIGE Japan) ④微管电极抛光仪(ME-83 NAEISHIFE Japan) ⑤电子刺激器(SEN-2030, NIHON KOHDEN, Japan) ⑥膜片钳放大器(AXOPATCH 200B Axon Instruments U.S.A) ⑦倒置相差显微镜(AXIOVERT 135 ZEISS Germany) ⑧计算机(PⅢ 800) ⑨A/D、D/A转换器(DIGIDATA-1200 Axon Instruments U.S.A) ⑩pClamp软件(10.0)Axon Instruments U.S.A ) 实验对象: 兔、大鼠、猪、和人的组织细胞(直径小于30μm的细胞),都可用于膜片钳实验。动物由泸州医学院(许可证号:SYXK(川)2008-063)提供;人体组织来源于临床手术丢弃物。本SOP以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为例,选取体重约120~150 Kg的猪,雌雄不拘,猪心脏购自泸州市屠宰场。 实验环境: 常温(22o C)下进行, 湿度(70-80%) 操作步骤: 1.液体配制 主要根据研究通道的不同,所用细胞的不同,配制相应的液体,可参考相应的文献进行调整。包括:电极液;细胞外液等。基本原则是保持2个平衡,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另外,所有液体在使用前必须过滤,以保持液体洁净。(详见细胞的分离与培养SOP:L Y-XJD-SYJS-014/015) 2.标本制备 膜片钳实验一般是在单个细胞上进行。实验用单细胞主要来自培养细胞或急性酶分离的细胞,也可来自脑片细胞中的原位细胞。常用的酶是胶原酶和蛋白酶,

全自动膜片钳技术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全自动膜片钳技术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来源:易生物浏览次数:513 网友评论0 条 全自动膜片钳技术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一:全自动膜片钳技术介绍:膜片钳技术被称为研究离子通道的“金标准”。是研究离子通道的最重要的技术。目前膜片钳技术已从常规膜片钳技术(Conventional patch clamp technique)发展到全自动膜片钳技术(Automated patch... 关键词:应用药物全自动通道细胞研究 全自动膜片钳技术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一:全自动膜片钳技术介绍: 膜片钳技术被称为研究离子通道的“金标准”。是研究离子通道的最重要的技术。目前膜片钳技术已从常规膜片钳技术(Conventional pat ch clamp technique)发展到全自动膜片钳技术(Automated patch clamp technique)。 传统膜片钳技术每次只能记录一个细胞(或一对细胞),对实验人员来说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它不适合在药物开发初期和中期进行大量化合物的筛选,也不适合需要记录大量细胞的基础实验研究。全自动膜片钳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不仅通量高,一次能记录几个甚至几十个细胞,而且从找细胞、形成封接、破膜等整个实验操作实现了自动化,免除了这些操作的复杂与困难。这两个优点使得膜片钳技术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签于全自动膜片钳技术的这些优点,目前已经广泛的用于药物筛选。 传统膜片钳技术主要优缺点总结 全自动膜片钳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下列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所采取的原理和技术有所不同: 1. Flip-Tip翻转技术: 将一定密度的细胞悬液灌注在玻璃电极中,下降到电极尖端的单个细胞通过在电极外施加负压可以与玻璃电极尖端形成稳定的高阻封接,自动判断封接形成是否良好并自动破膜形成全细胞模式。随后,药物化合物等可以被自动应用到管内进行全细胞模式实验。这种方式形成

单探头超低噪声膜片钳放大器Axon 200B简介

单探头超低噪声膜片钳放大器Axon 200B Axopatch200B是目前世界上噪音最低的膜片钳放大器,它整合了电容反馈和单通道记录的探头冷却技术,特别适合小电导的单通道的记录,是最经典的膜片钳放大器。 单探头超低噪声膜片钳放大器Axon 200B主要特点 1.单探头 2.探头内有电阻反馈与电容反馈电路,电容反馈电路的设计以及探头具有冷却系统的特点,使得热噪声显著降低。 3.具有超低噪声,是目前世界上噪声最低的膜片钳放大器。单通道记录时(b=1) 噪声@ 0.045 pA rms;全细胞记录时(b=1) 噪声@ 0.55 pA rms;全细胞记录时(b=0.1) 噪声@ 1.6 pA rms。 4.细小而狭长的探头设计使其适于在工作空间小的操作台上记录。 5.手动补偿电极电容,细胞电容和串连电阻。 6.具有用于打破细胞膜的ZAP功能,其可输出1.3伏的直流电,持续时间可高达50 ms。 单探头超低噪声膜片钳放大器Axon 200B主要应用范围 单通道记录(最佳)、全细胞记录、人工双分子层膜片钳记录、松散封接记录、电化学检测(伏安法/安培测量法)。最适进行单通道记录,尤其是小电导的单通道记录。 单探头超低噪声膜片钳放大器Axon 200B提供了最低噪音的膜片钳放大器技术。膜 片模式中开放电路(放大器)的噪音已经被降低到了空前低的水平:< 15千亿分之 一安培(rms),1千赫兹带宽以下; < 60千亿分之一安培(rms),5千赫兹带宽以下; 以及< 130千亿分之一安培(rms) ,10千赫兹带宽以下,所有值都使用8极贝塞尔 滤波器进行测量。使用吸管架时的噪音仍然较低(145千亿分之一rms,低于10千 赫兹带宽时)。它在实际记录中被转化成低噪音;这个噪音性能部分通过将探头内 部的输入场效应晶体管冷却到零度以下来实现。 优良的噪音性能只是其优点的一部分。重新设计的、细长的探头改善了电极穿透标本的能力,使其较容易的装配到显微镜下面。现在,我们在一个探头包含了两个完整细胞的范围(先前可以使用的只有两个分开的探头)。200B包括了200A的所有特征,还增加了一些。增加的特征包括单独的探头中的三个记录配置(一个膜片和两个完整细胞的范围,电容补偿的范围为100 pF 和1000 pF)、电化学测量增加的电压和电流指令范围(到±1V)、电容测量的内置电容振动能力、增加了对电流钳电路的串联电阻来改善性能。封接实验现在在电流钳模式下可以提供电流步进;在电压钳模式下可以提供电压步进。泄露

膜片钳放大器系统

膜片钳放大器系统 技术参数: 一、四通道膜片钳放大器(含软件): *1.1 四探头电脑全自动控制放大器,所有补偿可由软件自动完成。 *1.2 具有Lockin功能,能精确测量膜电容测量。 1.3 探头电流测量电阻≥50 Gohm(高增益);500 Mohm(中增益); 5 Mohm(低增益);最大测量电流≥200pA(50G),20nA(500M),2μA(5M) 1.4 全自动检测和校准软件:可以给出探头和主机匹配的各种频响参数,始终保持探头的稳定与精确 1.5 探头的适用性:探头与主机可随意组合,维修方便 1.6 光电联合检测:同钙离子系统可以实现同步,荧光检测扩展:可控制不同的荧光激发光源,可实现离子浓度例如Ca2+测量与膜片钳测量的同步记录 1.7 电容补偿:自动补偿快慢电容,电容跟踪测量细胞表面积 1.8 串联电阻补偿:自动补偿。最大补偿≥90%,最佳设定与细胞膜电容有关。 1.9 保持电压/电流:电压钳模式:软件控制的保持点位,范围:±1000 mV range,电流钳模式:电流钳:中增益:1 pA/mA input;up to ±1 nA;10 pA/mA input;up to ±10 nA;低增益:100 pA/mA input;up to ±100 nA;低输入电容可允许膜电位的快速变化,不会产生振荡 1.10 刺激≥4路16位DA转换器,隔绝从电脑耦合过来的噪音,

更新速率≥300 kHz,刺激范围:-10.24V to +10.23V 1.11 所生成的数据能够被Clampfit及Patchmaster所分析 1.12 音频检测:软件提供音频检测功能 2.1.13放大器内置数模转换器,以减少噪音 *1.14多通道数据采集(≥8个A/D通道)与输出刺激(≥3个D/A输出通道) 1.15可输出多种多样的刺激波形 *1.16 P/N漏检功能 2.1.17具有全细胞和细胞贴附模式下进行膜电容测定的LOCK IN 放大器的功能 1.18具有离子成像测定的扩展功能,扩展后可控制光源和对荧光测定进行控制的功能 二、单通道膜片钳放大器(含软件): *2.1 单探头电脑全自动控制放大器,所有补偿可由面板手动完成,同时与数模转换器是独立工作; *2.2 具有Lockin功能,能精确测量膜电容测量。 2.3 探头电流测量电阻≥50 Gohm(高增益);500 Mohm(中增益); 5 Mohm(低增益);最大测量电流≥200pA(50G),20nA(500M),2μA(5M) 2.4 全自动检测和校准软件:可以给出探头和主机匹配的各种频响参数,始终保持探头的稳定与精确 2.5 探头的适用性:探头对应性强,维修方便 2.6 光电联合检测:同钙离子系统可以实现同步,荧光检测扩展:

膜片钳技术

2008级硕士研究生膜片钳技术试题 请用A4纸书面手写,严禁抄袭。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交于先知楼2002室陆巍老师处,过期不侯! 问答题(共100分) 1、什么是膜片钳技术?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膜片钳技术是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上单一的(或多个的)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具体说来就是利用微玻管(膜片电极或膜片吸管)接触细胞膜,以吉欧姆(GΩ)以上的阻抗使之封接,使与电极尖开口处相接的细胞膜的小区域(膜片)与其周围在电学上绝缘,在此基础上固定电位,对此膜片上的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pA级)(10-12A)进行监测记录的方法。 膜片箝的基本原理是:用一个尖端光洁、直径约0.5-3um的玻璃微电极同神经或肌细胞的膜接触而不刺入,然后在微电极的另一段开口施加适当的负压,将与电极尖端接触的那一小片膜轻度吸入电极尖端的纤细开口,这样在小片膜周边与微电极开口的玻璃之间形成紧密封接,在理想状态下电阻可达数十兆欧。实际上把吸附在微电极尖端开口的那小片膜同其余部分的膜在电学上完全分开,如果这小片膜上只含一个或几个通道分子,那么微电极就可以测量出单一开放的离子电流或电导,对离子通道的其他功能进行研究。 2、膜片钳记录方法分为四类?各有何特点? 答:膜片箝有四种分类: (1)单通道记录法-细胞吸附模式(Cell-attached Mode) 微电极在显微镜下贴近细胞后,给微电极施加一负压,形成高阻抗封接。此时可看到背景噪音明显减少,通常选取电极下仅有一个通道的膜片进行分析,即单通道记录,以利于不失真的观察一个通道的活动状态。该方法的优点是对细胞膜结构和调制系统干扰最小,能准确反映通道的活动状态并对此进行客观分析。但缺点是电流小,分辨率地,对技术要求高,难度较大,且工作量大而成功率又较低。 (2)全细胞记录法(Whole-cell recording) 在高阻抗封接做好后,再给一个很小的负压,将电极覆盖的膜吸破,使电极内与整个细胞内相通,用这个方法可记录进出整个细胞的电流。该方法的优点是电流大,信噪比好,既可以做电流钳制又可以做电压钳制,且可以改变细胞内容物。但此法只能用于直径小于3μ的细胞,且仅能观察膜电流的变化,不能分析变化的产生机制。 (3)膜内面向外式(Inside-out) 按照细胞密着式将电极封接好之后,再将电极拉开,使之与胞体脱离即可,也是用以记录封在电极尖端口下的膜片中的离子通道电流。是在细胞吸附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其优点是可以观察化学因素对细胞膜内侧面结构的影响,但其操作难度较高。 (4)膜外面向外(Outside-out)在全息胞记录式的基础上,拉开电极使之与胞体脱离,这是附在电极尖端的膜片又可自动地将电极尖端口封住。此膜片的外侧面向外其是在全细胞记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优点是可以分别观察化学因素对细胞膜外侧面结构的影响。 3、膜片钳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答:应用膜片钳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和分辨单离子通道电流及其开闭时程、区分离子通道的离子选择性,同时可发现新的离子通道及亚型,并能在记录单细胞电流和全细胞电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