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练习有解析)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练习有解析)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练习有解析)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练习有解析)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

该外交原则的提出

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C.推断中苏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

【答案】B

【解析】根据50年代这一时间信息,并结合材料“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可以看出其体现的是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是我

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排除B;求同存异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才提出的,排除A;中苏同盟在这之前

已经建立,排除C;“积极响应”不符合史实,排除D。

2.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一直

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代表

C.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 D.彻底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双方在充分考虑对方实际情况的因素下建立“半外交关系”,

而这种“半外交关系”则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故C 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主要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和自身实力的增强,并不是英国的弃权,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关系在当时的典型特征是互相敌对,故B选项错误;D选项中“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并且不符合史实,故D选项错误。

3.“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边倒的外交原则,该原则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新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才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一边倒而非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是冷战时期,和平与发展不是时代主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4.某年6月,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宣告成立,这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产生的国际组织,也

是欧亚大陆出现的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该组织

A.成立于1996年B.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D.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加强地区经贸以及人文合作,为地区间睦邻友好合作带来新机遇与新可能,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D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A排除;上海合作组织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5.下表反映了中国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A.“一边倒”成效显著B.加入了不结盟运动

C.冲破美国的遏制政策D.中国实力显著提高

【答案】C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此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据不断增多,反映出了中国冲破了美国的遏制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一边倒,排除A;B项不符合史实,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排除B;从材料看不出中国实力显著提高,排除D。

6.有学者曾这样评价美国前领导人的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材料中的“外交思想”

A.可能出自杜鲁门总统 B.有利于改善美国自身的国际处境

C.意味着冷战政策结束 D.激化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的矛盾

【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

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

料中的“外交思想”属于尼克松时期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改善美国自身的国际处境。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7.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不是万隆会议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故B错误;是否有进步国家的参会也不属于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求同存异方针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得到了各国的支持,故D项正确。故选D。

8.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欢迎的。……外国投资的容纳量是非常广大的。”1953年《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出版时,却删除了这段话。对此,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

A.中国对外政策已从开放转向保守 B.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

C.美国实行敌视和封锁中国的政策 D.抗美援朝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

【答案】B

【解析】回答时注意时间“1953年”,从材料可以看出后来删除了“外国投资是我们欢迎的”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当时在外交上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正确;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政策仍然是开放的,A 排除;C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俄语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中国学习英、俄语人数的比例,由现在的一比二调整到一比一,然后再逐步调整到二比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外交环境的变化B.国内政局的稳定

C.教育体制的改变D.经济水平的提高

【答案】A

【解析】20世纪60年代学习俄语的比例下降源于中苏关系恶化,故A项正确;60年代中期中国政局受到“左”倾错误干扰陷入一定的混乱,故B项错误;这一阶段教育体制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缓慢,故D项错误。

10.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

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所接受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体现了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印度和越南率先接受该政策,故B排除;新中国成立已经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故C排除;“和平统一战线政策”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无关,故D排除。

二、材料分析题

11.(15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描述。根据材料三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

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不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变化的因素有哪些?(9分)

【答案】(1)材料一“中国形象”:抽鸦片的国家

材料二“中国形象”:美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表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

(2)贡献:①全面参与联合国的事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种重要活动,倡导发起上海五国机制,并推动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因素:国家利益的决定;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历史传统等。

【解析】(1)根据“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可得出是抽鸦片的国家。根据“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可得出是美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表现:结合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史实可得出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等。

(2)贡献:从表述中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以及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两个角度进行概括。因素:根据所学可从国家利益的决定;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历史传统等方面概括。

1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9分)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6分)

【答案】(1)成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广泛影响;促成“日内瓦协议”,缓和紧张局势;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受到广泛赞扬和拥护。

立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进行自由选择。

(2)表现: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解析】(1)成效:根据“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广泛影响;根据“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得出促成“日内瓦协议”,缓和紧张局势;根据“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得出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受到广泛赞扬和拥护。立场:根据“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得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进行自由选择。(2)表现: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格局: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北京大学外交学概论试题

外交学往届试题 2003年11月期中(贾庆国) 一、名词解释 外交、主权平等、国家安全、秘密外交 二、简答题 1.列举现代交通通讯技术对外交的2点影响 2.如何判断一国国家实力 3.国内政治对外交的影响 4.自由主义对国家利益的看法 5.现代外交的特点 三、论述 1.马克思主义和现实主义关于国家利益看法的异同比较 2.是否同意国家间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大他国不可能对一国国内事务不闻不问的观点 2007年11月期中(贾庆国) 一、名词解释: 外交、地中海体系、主权平等、秘密外交、格劳修斯 二、简答: 1.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对外交的任意两个影响 2.如何判断一国国家实力 3.举例说明国家职能的扩大对外交的影响 4.现代外交的特点 5.举例说明核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论述: 1.试论现实主义对国际关系的看法 2.同03-04年 2004年1月(贾庆国) 一、名词解释 名誉领事、标准操作程序、外交团长、对等原则 二、简答题 1.列举外交使馆和领事馆的2个重要区别 2.中国外交部的组成 3.列举外交谈判的3个动机 4.多边外交的主要功能 三、论述 1.首脑外交的特点和局限性 2.举例描述官僚决策模式

2006年1月(贾庆国) 一、名词解释: 名誉领事、对等原则、标准决策程序、外交团团长 二、简答: 1.建立外交关系等于建立领事关系吗?断绝外交关系等于断绝领事关系吗? 2.列举三个外交谈判要达到的目的。 3.中国外交部的组成部分。 4.多边外交的功能。 5.马克思主义学派为什么质疑国家利益? 三、论述: 1.首脑外交的作用和局限。 2.描述和举例说明决策理论中的组织过程决策模式。 2008年1月(贾庆国) 一、名词解释4*5 名誉领事、外交庇护、理性决策模式、外交团、对等原则 二、简答6*5 1.建交是否等于建立领事关系?断交是否等于断绝领事关系? 2.中国外交部机构构成 3.外交谈判的三个主要动机 4.多边外交的功能 5.马克思主义学派为何质疑国家利益的存在 三、论述25*2 1.首脑外交的作用与局限 2.描述和举例说明决策模式中的官僚决策模式 2005年1月(王锁劳) 一、名词解释 外交政策、外交豁免权、外交庇护、《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穿梭外交、外交辞令、君子协定 二、简答题 1.外交有哪些功能? 2.什么是理性行为者决策模式? 3.正式照会与普通照会之间有什么异同? 4.宴请包括哪些种类和形式? 三、论述题(二选一) 1.为什么说“外交为民”是外交官工作的宗旨?请联系2004年中国的外交实践来谈。 2.外交谈判有什么艺术和技巧?请联系中国的外交实践来谈。 2006年1月(王锁劳)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班别:姓名:学号: 第十四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定稿)主备人:蓝燕琴基组成员签字:杨兆高、罗金明、覃俊豪、杨新华、谭新、向小敏 使用时间:第四周领导签字_________ 【课标点击】: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材分析】 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各平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原则;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难点: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课堂互动区】(互动探究,解决问题) 考点例析 (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22题)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形成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D.中苏关系缓和解析:考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与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把握题干的角度,即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强调的应是毛泽东的“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结合所学知识,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 探究讨论题: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有哪些外交政策及获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随堂巩固练习】(随堂小练,强化记忆) 基础过关题: 1.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2.“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他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这个由周恩来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A.“一边倒”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的原则D.“求同存异”方针3.“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转折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日关系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4.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期间说,“田中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当时推动这一“桥梁”建立的直接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 C.中美关系的改善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能力提升题: 1.2012年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2周年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1周年。综观60多年来中俄(苏)关系的风雨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 A.不结盟政策是我国长期的外交原则B.独立自主是我国一贯的外交方针 C.意识形态是我国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D.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是我国长期的外交策略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3.在谈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这段话最能说明的是 A.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差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无力阻挡中国加入联合国 4.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的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模拟真题:

当代中国外交-笔记

中美 2.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答:(1)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5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的策略 (2)第二阶段:60年代中美关系时好时坏。美国对中国采取武力威胁和拉拢的双面政策,妄图使中国倒向自己一边。而中国站在中立立场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对美国的进攻都予以坚决的反击。 (3)第三阶段:70、80年代,79年中美建交,握手言和。 (4)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中美互利和互相竞争,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3.简述中美建交的背景及其过程及其影响。 1)背景:美国方面:①70s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②“遏止和孤立”政策失败,③陷入越战泥潭;中国方面:①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②有利于改善中国地位,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2)过程:①乒乓外交:毛泽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②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访华。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揭开中美建交序幕。③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签订了《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④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3)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⑤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简述中美关系中的三个联合公报; 答:(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 (3)1982年8月17日,两国政府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 中国对美政策的演变 第一,联美反苏的“一条线”政策(1971-1982)。 第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1982-1989)。 第三,“韬光养晦”政策(1989-2000)。 邓小平提出战略策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当代大学生眼中的中国外交

当代大学生眼中的中国外交 在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在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从长期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处境中由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和新生的国家。中国的外交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又是刚摆脱被压迫民族地位的国家的外交。从80年代起,中国的外交又是一个按照中国特色建设着社会主义的这样一个国家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样的意识形态下展开的。但是,外交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外交关系中的任何一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而同对方打交道。任何一方如果单纯地突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在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展开外交关系根本不可能。因此,中国当代外交史充满着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但它们又是符合外交特点,即按照外交所允许的形式表现出来。 新中国从诞生的第一天起,所展开的外交在性质上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诞生,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品格。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热爱和平是其本性。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历史的必然,是国家性质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要求。 新中国的诞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战争力量。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站在被压迫民族一边,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成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新中国的诞生使世界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阶段。 国际关系中存在有三大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在新中国诞生时所面对的国际矛盾关系中,需要认识帝国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带有根本的性质,这一对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在国际上的反映。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在序言中载明:“在国际事务中,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 中国外交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使自己的维护世界和平的行为,包含了某种促进人类进步的意义。新中国诞生时,帝国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并竭力企图遏制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革命的进步潮流,为此进行殖民战争、侵略战争,并喧嚣着要对苏联进行大战。当时中国人民投入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斗争中去,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并对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给予坚决的支持。这说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事业,必须反帝并壮大社会主义力量和支持被压迫民族,而这符合人类进步的要求。此外,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含着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和平等互利等项重要内容,这在中国是一种自律,对于侵略和战争势力则是一种断然的否定,这也符合进步的要求。

2018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190; 课程代码:00270; 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本科; 课程考核:纸考(比例30%);终考形式:纸考(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中央书记处 2.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 A.单一制 B.复合制 C.联邦制 D.邦联制 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 A.党管干部 B.民主集中制 C.首长负责制 D.个人服从组织 4.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A.中共中央总书记 B.全国人大委员长 C.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 5.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D)、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公民,可以被选举为人民法院院长,或者被任命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A.20岁 B.21岁 C.22岁 D.23岁 二、多项选择题 6.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BCE)。 A.人民主权原则 B.人权保障原则 C.权力制约原则 D.民主政治原则 E.法治原则 F.行政监督原则 7.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BEF)。 A.平等权 B.政治自由 C.人身自由 D.信仰自由 E.监督权 F.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8.总理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任免的人选是(ABCDEF)。 A.副总理 B.国务委员 C.秘书长 D.各委员会主任 E.审计长 F.各部部长 9.法院的审判制度主要有(BCDEF)。 A.首长负责制 B.人民陪审员制度 C.合议制度 D.两审终审制度 E.辩护制度 F.回避制度 10.目前中国公务员的职位类别按照其职位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CEF)。 A.党政工作类 B.企业管理类 C.综合管理类 D.行政管理类 E.专业技术类 F.行政执法类 11.我国直接选举的环节主要包括(ABEF)。 A.选民登记 B.候选人的提出 C.候选人陈述 D.候选人竞选 E.投票 F.公布结果 三、辨析题

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2014-2015学年(上)期末考试高三文科综合试题 历史部分 (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治国需要理念”。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开馆讲学,向当时的统治者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最符合历史潮流的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 ①五口通商②协定关税③领事裁判权④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准许各国派兵保护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清末《上海县续志·序》中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迩来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读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反映了 ①上海开始成为通商口岸,发展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②《辛丑条约》后,“欧风美雨”大量涌入中国引起社会巨大变化 ③作者反对“欧风美雨”大量涌入引起的社会风俗变化 ④作者感觉到了“欧风美雨”大量涌入对中国的影响不断加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 4.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费正清曾形象地比喻成“两出巨型戏剧”:第一出是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对抗,第二出是这场对抗导引中国在“一场最巨大的革命发生中所发生的基本变化。”下列历史现象不能体现“第二出戏”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5.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出席这次全会的正式代表有七届中央委员会成员53人。这一届中央委员选举产生时,当时中国 A.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解放区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C.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国民党主力被消灭 D.南京已经解放,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6.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用这样的语言形容某一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

当代中国外交史重点

当代中国外交史 1. 新中国外交三原则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思想和方针,确立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这三个原则是开国元勋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冷战已经开始、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新中国领导人为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和支持,确立了以“一边倒”为核心的外交三原则。 “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领导层放弃了中间地带理论,接受两大阵营理论。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宣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的经验教给我们,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然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中、苏结盟就是“一边倒”的落实。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毛泽东主席主张“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将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做普通侨民而不当做外交代表看待,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要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要与各国在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关系,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完整的新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同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胜利后的对外关系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这两项原则的目的都是巩固独立和主权,奠定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新中国外交三大原则的提出,解决了新中国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 ①“一边倒”,解决了我国如何正确处理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②“另起炉灶”,解决了如何在新的基础上同外国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了如何对待帝国主义国家的问题。 新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争取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承认,并同其他一些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争取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导入: 展示一组图片: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签订卖国条约的场景。 提问:旧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对一个泱泱大国如此低下的国际地位,你有何感想? 教师导语:旧中国“跪在地上办外交”引起了同学们的愤慨,但如果仅有愤慨又能改变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被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从此站起来了。从战场中走出来的新中国的领导人,他们是如何披荆斩棘,为中国开辟出一条平坦大道的?中国又是怎么重新奠定起世界大国地位的?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舞台上,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学生看书后回答。“二战”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的表现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战后,因为整个世界日益形成“两大阵营”的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最主要的成就是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建立勒新中国。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该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书写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呢? 在1949年6月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声明:"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和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的讲话提出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接着,在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的规定,为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为此,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哪三大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提问:从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来看它着重解决了外交上面临的哪些问题?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着重解决了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问题、如何对待旧中国外交和美国及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问题、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反映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形考任务-社会统计

拿答案:2937748743 社会统计学章节测试答案 某班级有60名男生,40名女生,为了了解学生购书支出,从男生中抽取12名学生,从女生中抽取8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以下关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为了解某地区的消费,从该地区随机抽取5000户进行调查,其中30%回答他们的月消费在5000元以上,4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通讯、网络的费用在300元以上。此处5000户是()。 某班级有100名学生,为了了解学生消费水平,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排序后,在前十名学生中随机抽出成绩为第3名的学生,后面依次选出第13、23、33、43、53、63、73、83、93九名同学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某班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可以分为以下六组:1)1小时及以下;2)1-2小时;3)2-3小时;4)3-4小时;5)4-5小时;6)5小时及以上,则5小时及以上这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下表为某专业一年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的频率分布表,按照向上累积的方法计算第5组的累积频率是()。 以下关于条形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11年产品销售额数据如下所示。\n 要求:\n (1)对2011年销售额按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n(2)如果按照规定,销售额在125万元以上的为先进企业,115万-125万之间的为良好企业,105万-115万之间的为一般企业,105万以下的为落后企业,请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编制频数分布

表,并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某大学有六门选修课,全校学生可以随意选择,不受任何限制。根据教务处最终选课结果发现,全校一年级2000名学生中,有200人选修“大学生心理分析”,有400人选修“影视欣赏”,有180人选修“古代中国文学鉴赏”,有350人选修“人格魅力的欣赏与培养”,有570人选修“社会统计方法及SPSS软件的应用”,有300人选修“当代中国外交分析”。按照教务处最终选课结果,其众数是()。 下表是某单位工作人员年龄分布表,该单位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是()。 依据上表,该单位工作人员的年龄众数出现在第()组。 对于左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某班级有100名学生,为了了解学生消费水平,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排序后,在前十名学生中随机抽出成绩为第3名的学生,后面依次选出第13、23、33、43、53、63、73、83、93九名同学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甲、乙两人同时打靶,各打10靶,甲平均每靶为8环,标准差为2;乙平均每靶9环,标准差为3,以下关于甲、乙两人打靶的稳定性水平表述正确的是()。 社会工作一班男生的平均体重为55千克,社会工作二班男生的平均体重为52千克,两个班级男生体重的标准差均为5千克,那么()。 "甲单位人均月收入4500元,标准差1200元。乙单位月收入分布如下所示:\n要求:\n (1)计算乙单位员工月收入的均值和标准差。\n (2)比较甲单位和乙单位哪个单位员工月收入的离散程度更大?" 在标准正态分布中,σ值越小,则()。 某班级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5分。如果已知这个班学生的考试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72-92之间的学生大约占全班学生的()。

当代中国外交

河北农业大学《当代中国外交》结课作业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联系方式: 成绩:

浅谈中美博弈 当代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军事上也可排到第三,而且发展趋势较为强势来看在国际社会当中地位日益重要,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随着中国的真正崛起,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将与日俱增,这种一超多强的发展趋势让世界多级从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挑战美国的老大地位。中美大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势!究竟中美之间是否存在共存还中国能在与其博弈中偷得先机,促进世界的发展,请听下面分解。 中国新形象 中国一扫之前的颓废形象,开始显露世界巨人的风采,也开始大秀肌肉。08年北京奥运会宏大的开幕式,高超的管理,精密的技术让世人震惊中国力量。09年国庆阅兵给世人一个印象开始,中国开始各处亮剑。最显眼的珠海航展和航母服役视频的公开亮相更是对全世界的宣告,睡狮开始铮亮眼睛! 中美“情义” 纵观中美关系的发展,曾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曾经和中国有过一段交往,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其中美国也加入了其中,作为“战胜国”努力分得一份羹。在二战中中美实现了难得的战略统一,共同抗战法西斯,在中国战场,中国人沉重打击了日本,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分别投放一枚原子弹,为抗法西斯战争盖棺定论。二战之后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继续上升,并且逐渐占据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中国当时的经济也在平稳发展,当然好景不长,国内开始了内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前进,从此中美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这个世界上,弱肉强食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也是中国弱国无外交的时代,中美关系也是中国与列强关系的一部分。二战结束之后,蒋介石政府为得到美国的援助进行内战,让美国在中国得到一些特权。中美的关系再次变成不平等的关系,然而随着中国内战的进行,美国支持的国民政府失败,退守台湾。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与美国开始全面的对立。 必须承认的是当时中国作为当时除了苏联以外的第二大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老大本来就应该水火不容,当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已经开始。中美关系也成为这的一部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一整套手法,以及阻挡中国统一的行为让中美关系达到最为敌对的状态。加上朝鲜战争,中国毫不犹豫的出兵抗击美国,使美国的失利。99年科索沃战争美国悍然轰炸中国大使馆,造成中方人员伤亡!之后中美在南海再起摩擦,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国还被迫地在美国侦察机迫降军用机场之后归还美国飞机和机组人员,这在任何主权遭到侵犯的情况下,都是无法想象的!中美对立趋于白日化。 然而中国在此期间也得到了喘息,并且敏锐的把握住了机会。随着不久911事件爆发,美国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反恐战争,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期间,美国无力与中国爆发新的摩擦,这也是中国面临的所谓战略机遇期。中国在经济科技领域也都得到很大发展。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教学设计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内容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

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爱国热情。 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为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根据高一学生的认识水平,确定新中国建立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的影响、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迄今为止,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多少个吗?

(暑期一日一练)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新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理科)试题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1.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注重把握农时D.注重使用肥料 2.宋朝陈亮说:“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由此可如其主张( ) A.工商皆本B.重农抑商C.对外开放D.经世致用 3.《水心别集》卷二《民事上》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这段文字实质( ) A.说明宋代均田制开始瓦解 B.体现在土地流转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消长 C.反映了租佃制经营已占据主导地位 D.说明政府由限制到承认土地流转 4.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19世纪中期的伦敦( ) A.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B.城市拥堵人口膨胀 C.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D.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5.《黄墨舫杂志》记载:明代,景德镇“列市受廛,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陶户与

市肆,当十之七八”。据此可知,明代的景德镇( ) A.制瓷技术明显超过前代B.民间制瓷业兴旺发达 C.不受政府抑商政策影响D.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6.下表是19世纪不同时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 A.传统手工业带来丰厚利润B.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中国控制了世界茶叶的销售市场 7.唐诗人张籍《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作者对商人的态度反映出( ) A.商人的税赋远轻于农民B.作者受儒家义利观影响较大 C.重农抑商政策实效相悖D.老农生活悠闲更亲近自然 8.据统计,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B.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C.群众性反帝运动的推动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9.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A.采矿业和运输业B.化工业和建筑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练习有解析)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 该外交原则的提出 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C.推断中苏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 【答案】B 【解析】根据50年代这一时间信息,并结合材料“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可以看出其体现的是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是我 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排除B;求同存异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才提出的,排除A;中苏同盟在这之前 已经建立,排除C;“积极响应”不符合史实,排除D。 2.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一直 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代表 C.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 D.彻底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双方在充分考虑对方实际情况的因素下建立“半外交关系”, 而这种“半外交关系”则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故C 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主要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和自身实力的增强,并不是英国的弃权,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关系在当时的典型特征是互相敌对,故B选项错误;D选项中“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并且不符合史实,故D选项错误。 3.“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边倒的外交原则,该原则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新

中国当代外交史期末复习资料

1、新中国外交三原则 (1)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 (2)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3)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中苏同盟的核心问题: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再起以及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的侵略。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包含了军事同盟性质的条款: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签订协定规定立时地或确定最短期限地由中国收回某些权利。 ——苏联同意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在此处的建设费用。 ——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中美三个公报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指的是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9年1月1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5、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日蒋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6、中国政府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 (1)和平谈判,友好协商,不诉诸武力,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问题。 (2)不必多占原来就不属于我们的土地。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承认客观历史事实。 (4)解决以前,不以武力改变现状。 7、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 1、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从来不把这种援助看作是单方面的赐予,而认为援助是相互的。 2、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 3、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方式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负担。 4、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

2020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2020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我报考的法大国际政治专业,已成功上岸。仔细回顾一下一年来的备考过程,痛苦和彷徨肯定是少不了的,但是和研友们起早贪黑学习的过程也是让人觉得充实而有意义。现在也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考研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本身就是普通双非院校成功上岸的,法大还是比较公平的院校,大家可以不用担心院校歧视的问题,你的背景无论怎样,分数够高足够优秀都是有机会进来的。主要和大家谈谈专业课的备考经验吧。专业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然后主要我公共课并没有考的很好,也不好意思和大家说。 专业课一:政治综合一 政治综合一主要考的是政治学基础和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两个部分,分开命题,政治学基础占100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占50分,总分150分。政治学基础包括四道简答40分,两道论述60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包括两道简答20分,一道论述30分。 (1)政治学基础我推荐的参考书是王浦劬的政治学基础和杨光斌的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的政治学导论观点较为新颖,很多内容都是近几年来比较热的政治学词汇,可以作为重点补充。王浦劬作为学界的权威人物,出版的书当然权威,这本书涉及内容丰富,政治学体系明确,其中的名词解释概念界定非常权威,分类,影响特点等非常重要,要重点背诵。法大这些年来出题风向有由王浦劬向杨光斌过度的趋势,出题思路非常活,比如今年就考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关于平等思想的论述,还有一道合法性与合法律性的区别与联系,这些论述都可以从杨光斌的书中找到相关解答。 (2)谢庆奎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一书是我复习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这门课程的主要参考书。备考的时候可以从真题中主要找找出题规律,比如说喜欢从中央、地方政府,人大等角度和章节命题,找出重点背诵章节进行重点背诵。然后大家都知道真题比较难找,答案更是很难获得,做真题的时候有错题也难以知道出错的原因,所以我自己在准备专业课的时候特意去报名了爱考宝典的在线专业课辅导班,有一位辅导过很多学子成功上岸的老师给我进行一对一辅导,真的会让人茅塞顿开,然后他提供我一份很全面的内部资料,里面有历年总结的真题,还有很多背诵笔记,给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专业课二:政治学综合三 政治学综合三主要有三门课程,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战后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一门各两道简答题20分,一道论述题30分,各占50分,总分150分。 (1)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我主要参考的是倪世雄教授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一书。这本书我只看了一遍,书中对理论讲解非常详细,但是由于这本书讲的有点深奥,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有点晦涩但幸好有爱考宝典的老师会帮助我弄懂它。后来我自己总结了一些重点理论(也是从真题中看了经常考的理论),然后又买了一些资料,主要弄懂三次论战,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英国学派等主要的理论、特点、影响和评价等等,还有霸权稳定论、文明冲突论等各个学派的主要代表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每个人物大概有什么观点,尤其需要注意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以及建构主义和英国学派,这几年考题较为集中。理论大家要活学活用,近些年来比较容易考自由选用一个理论框架解释一个时间或者一个地区的情况,今年考了用一个理论框架分析中美。 (2)战后国际关系史,我主要参考的肖月的简明国际关系史,历史参考书目比较多,有可能会不一样,其实我觉得都可以,只要能够了解历史,学习知识,不必要非要一样。历史书我看了一遍,后来发现事件太多,根本记忆不过来,需要好好整理并记忆。我从辅导老师那里得到了一份名词解释,又从网上找了一份图标类的记忆资料,帮助理清各个部分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历史事件。我建议战后的这部分事件主要围绕的美苏冷战展开的,可以按照美国或者苏联领导人的方式进行记忆并排序,然后比如说在美国总统杜鲁门执政期间,美国出

当代中国外交史论文

中日两国的现代外交 中国的日系发展壮大,邻国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的背景下,重要战略地方的你争我夺,在中国的近代史和邻国日本密不可分,所以我选择日本为研究的对象,我一开始主要是从近代的中日关系来进行研究。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主义改革,并于此不但壮大起来,由于自身资源的限制等诸多原因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对于中国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强了胶州湾,台湾等地区,一战结束后获得了德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又通过日俄战争成为了中国东北的正真主宰者,有又通过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完全掌握中国东北。然后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主东北扶植傀儡政权,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在战后,中日保持着移动的友好外交的关系,但是始终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在这里我插入一点我自己关于二战中日本战胜于战败的看法:我本人认为,虽然日本战败但是在后来的观察中,日本可以说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主要是在侵华战争中日本疯狂的虐夺和储藏了中国许多珍贵的资源尤其是黄金白银等,并在战后并未有什么不平等条约相加,本土也并未受到重创,经济基础还是比较雄厚的,连仅需要承担的一少部分人能够赔款也被减免。获得完全有力的发展机遇,同时日本当时的政治和制度是完全不健康的,但战后在美国的帮助扶持下,较好的改正了经济政治制度方面的弊端,把握住了良好的反展机遇。 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面临的领土争议存在和历史问题仍未解决,如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纠纷牵扯到海洋界线划分、海洋资源分配等复杂间题中方已开发了属于大陆架延伸海底的油气资源,日方提出吸管效应并要求共同开发。双方领导人恢复互访和确立战略互惠关系后,日方在此问题上更是志在必得。共同开发问题涉及许多复杂敏感因素,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来运筹。当前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系处于大的整合和调整时期。主要表现是:在国家利益的构成中安全问题的地位下降,经济问题地位上升。国际冲突将主要因经济利益冲突而起。 中日关系是关系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和中日切身利益的重要关系。对此,日本是极为重视的。1989年后日本首先恢复了对华援助,1997年日本又将外交目的明确表述为:巩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改善与俄国之间因领土问题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关系。我国领导人近年来也频频对日本进行高级别的访向。 但是,中日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日本急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依附美国,做美国制约中国的马前卒。在人权、民主、核武器实验、对华贷款等问题上给我们制造了不少麻烦;对一些历史问题极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