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设计滑块结构技巧

模具设计滑块结构技巧

模具设计滑块结构技巧
模具设计滑块结构技巧

的滑动配合需选用不同的材质或相同的材质,不同的硬度来搭配

使用。为使损耗公差偏重于单一对象,滑配间的对象其材质与硬

度不可相同。

2.1.1使用范例(一):

动作原理:

A束块往下拉,鸠尾槽或T型槽带动BSLIDE往内缩达到脱模目的

注意事项:

鸠尾槽上方是成品时,鸠尾槽勿贯穿到成品,因为贯穿会造成合模困难;而合模不良会使塑料流入滑动面造成模具损坏。开模后SLIDE脱模距离两边加起来要小于D。

尺寸C的强度要足够

2.1.2使用范例(二):

动作原理:

当PL面打开时,利用SPRING的力量透过COREPIN推动DISCINSERT,顺着DISINSERT的圆心转动,达到脱模目的。

"A"处需紧配合,以防定位不确实

下方有无顶针,是否需有安全措施的设计。

2.2.2使用范例(二)

动作原理:

开模时,斜度块将滑块往外带,使倒勾部份脱离成品;不会让成品

在离型时与滑块产生干涉。

注意事项:

此机构适用于使用在外部倒勾之成品,且脱模行程不大之场合上,当

模具空间不足,无法以斜梢方式制作时,再以此方式制作。滑块行程

需要做定位,避免合模时无法与斜度块相配合定位与拨动在同一斜度

件上,需注意斜度件强度是否足够。

开模时,定位块上提,带动滑块A向外,同时带动滑块B向内,促使成型品内外侧之倒勾皆可同时离型(以辅助弹簧作动退后)。

注意事项:

此结构适用于倒勾方向相反,行程不同而位置相近时

此结构适用于短行程之倒勾成品

需掌握各部份之开模动作顺序

定位块之强度需足够承受滑块A、B,在成型时的总和压力

角度D1需大于D2;D1需大于D3

2.2.5使用范例(五)

动作原理:

开模时,静模首先离型,当行程L完成后SLIDE再行脱模行程S,动模侧方可将成品顶出离型。

行程的控制与顺序的安排为其重点设计。

范例六 Hook Pin结构

2.3斜梢(HOOKPIN)结构:

主要零件及功能:

模仁(固定件):控制HOOKPIN的顶出方向

HOOKPIN(滑动件):随着顶出动作,边顶出,边离型

HOOKPIN材质使用范围:

NAK80,使用硬度为HRC38度

SKD61,使用硬度为HRC48度

STAVAX,使用硬度为HRC52度

加工要求:

如上图HOOK PIN结构所示,角度"P"最大为8度;

大于8度时需提出讨论。

Hook Pin润滑之设计:

如右图所示,在HOOK PIN上钻一些孔,

装石墨孔在孔内装上石墨,利用石墨进行润滑

模具中滑块的设计技巧

倒勾處理(滑塊)OK 一?斜撐銷塊的動作原理及設計要點 是利用成型的開模動作用,使斜撐梢與滑塊產生相對運動趨勢,使滑塊沿開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兩種運動形式,使之脫離倒勾。如下圖所示: 上圖中: β=α+2°~3°(防止合模產生干涉以及開模減少磨擦) α≦25°(α為斜撐銷傾斜角度) L=1.5D (L為配合長度) S=T+2~3mm(S為滑塊需要水平運動距離;T為成品倒勾) S=(L1xsina-δ)/cosα(δ為斜撐梢與滑塊間的間隙,一般為0.5MM; L1為斜撐梢在滑塊內的垂直距離)

二?斜撐梢鎖緊方式及使用場合

三?拔塊動作原理及設計要點 是利用成型機的開模動作,使拔塊與滑塊產生相對運動趨勢,撥動面B撥動滑塊使滑塊沿開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兩種運動形式,使之脫離倒勾。 如下圖所示: 上圖中: β=α≦25°(α為拔塊傾斜角度)

H1≧1.5W (H1為配合長度) S=T+2~3mm (S為滑塊需要水平運動距離;T為成品倒勾) S=H*sinα-δ/cosα (δ為斜撐梢與滑塊間的間隙,一般為0.5MM; H為拔塊在滑塊內的垂直距離) C為止動面,所以撥塊形式一般不須裝止動塊。(不能有間隙) 四?滑塊的鎖緊及定位方式 由于制品在成型機注射時產生很大的壓力,為防止滑塊與活動芯在受到壓力 而位移,從而會影響成品的尺寸及外觀(如跑毛邊),因此滑塊應采用鎖緊定位,通常稱此機構為止動塊或后跟塊。 常見的鎖緊方式如下圖:

五.滑塊的定位方式 滑塊在開模過程中要運動一定距離,因此,要使滑塊能夠安全回位,必須給滑塊安裝定位裝置,且定位裝置必須靈活可靠,保證滑塊在原位不動,但特殊情況下可不采用定位裝置,如左右側跑滑塊,但為了安全起見,仍然要裝定位裝置.常見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

砼框架结构设计手算步骤 一.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1.结构选型是否选用框架结构应先进行比较。根据何广乾的模糊评判法,砼结构8~18层首选框剪结构,住宅、旅馆则首选剪力墙。对于不需要电梯的多层采用框架较多。 2.平面布置注意L,l,l’,B的关系。 3.竖向布置注意高宽比、最大高度(分A、B两大类,B类计算和构造有更严格的要求),力求规则,侧向刚度沿竖向均匀变化。 4.三缝的设置按规范要求设置,尽量做到免缝或三缝合一。 5.基础选型对于高层不宜选用独立基础。但根据国勤兄的经验,对于小高层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00kpa 以上时可以考虑用独基。 6.楼屋盖选型 高层最好选用现浇楼盖 1)梁板式最多的一种形式。有时门厅,会议厅可布置成井式楼盖,其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1.5,井式梁间距为2.5~3.3m,且周边梁的刚度强度应加强。采用扁梁高度宜为1/15~1/18跨度,宽度不超过柱宽50,最好不超过柱宽。 2)密肋梁方形柱网或接近方形,跨度大且梁高受限时常采用。肋梁间距1~1.5m,肋高为跨度的1/30~1/20,肋宽150~200mm。 3)无梁楼盖地震区不宜单独使用,如使用应注意可靠的抗震措施,如增加剪力墙或支撑。 4)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楼板一般跨度大于6m,板厚减薄降低层高,在高层中应用有一定技术经济优势。在地震区应注意防止钢筋端头锚固失效。 5)其他 二.初步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 1.柱截面初定分抗震和非抗震两种情况。对于非抗震,按照轴心受压初定截面。对于抗震,Ac=N/(a*fc) N=B*F*Ge*n B=1.3(边柱),1.2(等跨中柱),1.25(不等跨中柱)Ge=12~15kN/m2 a为轴压比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F为每层从属面积n为层数。框架柱上下截面高度不同时,每次缩小100~150为宜。为方便尺寸标注修改,边柱一般以墙中心线为轴线收缩,中柱两边收缩。柱截面与标号的变化宜错开。 2.梁截面初定梁高为跨度的1/8~1/14,梁宽通常为1/2~1/3梁高。其余见前述。对于宽扁梁首先应注意满足挠度要求,否则存在梁板协调变形的复杂内力分析问题。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框架梁宽不宜小于1/2柱宽,且不小于250mm。框架梁的截面中心线宜与柱中心线重合,当必须偏置时,同一平面内的梁柱中心线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的1/4。 3.砼强度等级一级现浇不低于C30,其余不低于C20。 三.重力荷载计算 1.屋面及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分别计算各层 2.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3.梁柱墙门窗重力计算 4.重力荷载代表值=自重标准值+可变荷载组合值+上下各半层墙柱等重量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雪、屋面积灰为0.5,屋面活荷载不计,按实际考虑的各楼面活荷载为1。将各层代表值集中于各层楼面处。 四.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计算梁柱线刚度,计算各层D值,判断是否规则框架。分别计算框架纵横两个方向。 五.计算自振周期 T1=(0.6或0.7)X1.7Xsqrt(Ut) Ut___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顶点位移。0.6或0.7为考虑填充墙的折减系数。对于带屋面局部突出的房屋,Ut应取主体结构顶点位移,而不是突出层位移。此时将

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页完整版

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页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本篇再考察一道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同样是给定行程速比系数来确定杆长。 设计一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滑块的行程速比系数为,滑块的行程50 ,导路的偏距20 ,求曲柄和连杆长度,并求其最大压力角。 问题分析 首先设计机构,然后再求最大压力角。 机构的设计。先计算出行程速比系数如下 那么根据题意,最后的结果应当如下图。滑块的两个极位之间距离是50mm,而固定铰链A在与CD平行20mm的直线上,而且A点到C,D的夹角是36度。 图解总是从已知条件开始,然后逐步确定未知因素。本问题中知道三个数字:50mm,20mm,36度。而这个36度时与DC的距离相关的,所以图解时先画出滑块的两个极限位置,然后确定铰链A 所在的水平线,接着就是根据36度这个条件最终确定A的位置。 (1)确定滑块的极位及固定铰链A所在的直线 先绘制水平线段C2C1,使得其距离为50mm. 然后在其上方20mm的地方绘制一条水平直线I.那么铰链A就应该在这条直线上。 (2)根据极位夹角确定铰链A所在的圆 下面要根据极位夹角来确定A所在的曲线,这样,该曲线与上述曲线相交就可以唯一确定A点的位置。 A点到C1,C2形成的夹角是36度。那么所有与C1,C2形成夹角为36度的点有什么特征呢?---圆周角具有这种特征。

从几何知道,在一个圆上面,对应于同一个圆弧的圆周角都相等。基于这一点,过C2做直线垂直于C2C1,而作射线C1E与C2C1夹角为90-36=54度,二者交于点E,则C2EC1这个角度就是36度。 现在以C1E为直径做一个圆,则在该圆上任意取一点,该点与C2C1连线的夹角就都是36度,从而A点必然在该圆上面。 根据上述规则做出的上图发现,该圆与水平线I并不相交。这意味着作图有问题。实际上,刚才作的C1E在C2C1之下,所以导致不相交。因此改变策略,在C2C1之上作C1E,使得它与C2C1的夹角为54度。 然后以C1E为直径作出一个圆。该圆与直线I有两个交点:A1和A2。这样,该问题有两组解。但是观察下图可以发现,取A1或者A2,实际上结果是一样的,只是关于C2C1的中垂线对称而已。所以这里只取A1这个点,它就是固定铰支座A。 (3)测量曲柄和连杆的尺寸 量取A1C1,A1C2如下图。 则可以推知曲柄和连杆的长度 到此为止,连杆机构设计完毕。 (4)得到最大的压力角 从图中可以发现,当滑块在最左边时,有最大的压力角(滑块受到的推力与滑块速度方向的夹角),测量得到角度为53度。 至此,该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和分析结束。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 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及要点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及要点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钢筋多少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 .资料. . .

曲柄滑块机构设计

本篇再考察一道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同样是给定行程速比系数来确定杆长。 设计一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滑块的行程速比系数为1.5,滑块的行程50 ,导路的偏距20 ,求曲柄和连杆长度,并求其最大压力角。 问题分析 首先设计机构,然后再求最大压力角。 机构的设计。先计算出行程速比系数如下 那么根据题意,最后的结果应当如下图。滑块的两个极位之间距离是50mm,而固定铰链A 在与CD平行20mm的直线上,而且A点到C,D的夹角是36度。 图解总是从已知条件开始,然后逐步确定未知因素。本问题中知道三个数字:50mm,20mm,36度。而这个36度时与DC的距离相关的,所以图解时先画出滑块的两个极限位置,然后确定铰链A所在的水平线,接着就是根据36度这个条件最终确定A的位置。 (1)确定滑块的极位及固定铰链A所在的直线

先绘制水平线段C2C1,使得其距离为50mm. 然后在其上方20mm的地方绘制一条水平直线I.那么铰链A就应该在这条直线上。(2)根据极位夹角确定铰链A所在的圆 下面要根据极位夹角来确定A所在的曲线,这样,该曲线与上述曲线相交就可以唯一确定A点的位置。 A点到C1,C2形成的夹角是36度。那么所有与C1,C2形成夹角为36度的点有什么特征呢?---圆周角具有这种特征。 从几何知道,在一个圆上面,对应于同一个圆弧的圆周角都相等。基于这一点,过C2做直线垂直于C2C1,而作射线C1E与C2C1夹角为90-36=54度,二者交于点E,则C2EC1这个角度就是36度。 现在以C1E为直径做一个圆,则在该圆上任意取一点,该点与C2C1连线的夹角就都是36度,从而A点必然在该圆上面。 根据上述规则做出的上图发现,该圆与水平线I并不相交。这意味着作图有问题。实际上,刚才作的C1E在C2C1之下,所以导致不相交。因此改变策略,在C2C1之上作C1E,使得它与C2C1的夹角为54度。 然后以C1E为直径作出一个圆。该圆与直线I有两个交点:A1和A2。这样,该问题有两组解。但是观察下图可以发现,取A1或者A2,实际上结果是一样的,只是关于C2C1的中垂线对称而已。所以这里只取A1这个点,它就是固定铰支座A。 (3)测量曲柄和连杆的尺寸 量取A1C1,A1C2如下图。 则可以推知曲柄和连杆的长度 到此为止,连杆机构设计完毕。 (4)得到最大的压力角 从图中可以发现,当滑块在最左边时,有最大的压力角(滑块受到的推力与滑块速度方向的夹角),测量得到角度为53度。 至此,该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和分析结束。

吐血奉献,多年的注塑模具设计经验总结,绝对转载

今天闲着没事来论坛看看,听说这个论坛比较不错。看完几个帖子后,我实在是坐不住了,我闲暇的时候也曾经浏览过很多关于模具结构的论坛。但看来看去,总是那些东西。很少有人能把真正设计模具的要点指出来。 我是从事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的,曾经设计过家电,汽车,电子产品类的模具。设计水平不见得很高,只是干过的活比较多比较杂而已。今天刚好闲着没事,跟大家共同讨论下关于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的问题。 首先我们拿到了一个产品后,先不要急着分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检查产品结构,包括拔模,厚度等模塑型问题。当然这些对于一个刚刚从事模具结构设计的人来说,可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才是比较适合模具设计用的产品,这些没关系,只是自己日常积累的一个过程。当你分析完产品的拔模,壁厚,以及在出模方向有倒扣的地方后,你基本上已经知道了模具分型面的走向,以及浇口的位置,当然这些最终还是要跟客户确认的。 有人说,是不是我分析好了产品结构后,就可以开始设计模具了呢,答案当然是NO。要想在设计时少走弯路,一些关于影响模具结构的项目是一定要确认好的。具体内容如下:1,客户用来生产的注塑机的吨位及型号类型,这个确认不好,你就没法确认你模具的浇口套的入口直径以及定位圈的直径,顶出孔的大小跟位置,还有注塑机能伸进模具内的深度,甚至模架的大小,闭合高度等等。你辛辛苦苦的设计好了一套用油缸抽芯的模具结构,你也颇有成就感,可模具到了客户那里没法生产,因为客户那里只有电动注塑机,而且没另外加中子,估计那时你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2,客户注塑机的码模方式,一般常用的是压板码模,螺丝码模,液压码模,磁力码模等等。这个确认好了,你才知道你设计模具时,到底需不需要设计码模螺丝过孔或者码模槽。3,刚才我们分析后的产品的问题点,以及产品夹线,产品材料及收缩率。不要想当然的认为PP的塑料收缩率就一定是1.5%,这个一定要跟客户确认好,要知道他们最终用于生产的材料是什么牌号的,有没有添加什么改性材料等等。 有条件时,最好能熟知产品的装配关系以及产品的用途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将来的模具结构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了解了这些,你就知道哪些是外观面,哪些是非外观,哪些地方的拔模角度是可以随便加大的,哪些地方是不能改的。甚至包括一些产品的结构,如果你了解了产品的实际装配关系以及用途,你就知道哪些倒扣结构是可以取消或改成另外一种简单形式的。一定要牢记,做模具的过程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常看到一些人以做了一套多么多么复杂的结构而感到骄傲自豪,我觉得那是非常得无知。因为很多产品工程师可能会由于自身的经验问题,设计了一些不太合理的结构,如果作为下游工序,不能帮他们指正的话,他们可能永远都觉得那样设计是没问题的。那我们产品工程师的进步就会非常的缓慢。 4,模具水路外接参数,油路外接参数,电路外接参数,气路外接参数。只有在设计之前了解了客户这些要求之后,你才能有预见性的设计水路油路气路,别到时辛辛苦苦设计好了模具,后来发现客户需要在模具内部串联油路,那时你再改动,估计会累个半死,因为你水路,顶杆,螺钉什么的都好不容易排好了位。像这四路的设计顺序一般是先保证油路,因为油路要分布平衡,特指需要油缸顶出的模具结构,如果油路不平衡的话,油缸顶出的动作就会有先后,容易顶出不平衡。当然也可以采用齿轮分油器,但那样就更复杂了.其次是水路,因为水路要保证冷却效果,分布不均会影响产品质量及模具寿命。最后才是气路跟电路。在模具上的放置顺序是,最靠近TOP方向的是电路,然后是水路,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 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 防潮抗渗做法, 活 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 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 板厚一般取 1 20、 1 40、 1 60、 1 80四种尺寸或 1 20、 1 50、 1 80三种尺 寸。尽 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 10 (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 径》12的受力钢筋, 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 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 量用 200. (一般跨度小于 6.6 米的板的 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 筋间距宜相等, 直径可不同, 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上筋可不断,或 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 筋相同时, 仅标出板号即可。 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 为一个板号, 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 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 为一个板号。 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 法。电的 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 180(考虑四 层 32 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 明分布筋为 ? 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 ? 8@200板. 顶标高不同时, 板的上筋 应分 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 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 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 以利防水, 构的整体性及 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 米设一 10mm 勺 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预制板加整浇层方案。 卫生间做法可为 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 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 板。 L 、T 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 并附加 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 PMCA 软件自动生成, 一可加快速度, 二来尽量减小笔误。 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 因 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 配筋计算时, 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将板上筋乘以 0.8-0.9 的折减系数, 将板 下筋乘以 1.1-1.2 的放大系数。 值得注意的是, 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 几处的值, 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 不必再人为放大。 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 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200,间距尽 。跨度小于 2 米的板 ? 8@200板上下钢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 。现浇 并加强结 10 ?15

塑胶模具滑块设计大全

倒勾处理(滑块) 一?斜撑销块的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是利用成型的开模动作用,使斜撑梢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3°(防止合模产生干涉以及开模减少磨擦) α≦25°(α为斜撑销倾斜角度) L=1.5D (L为配合长度) S=T+2~3mm(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 S=(L1xsina-δ)/cosα(δ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 L1为斜撑梢在滑块的垂直距离)

二?斜撑梢锁紧方式及使用场合 简图说明 适宜用在模板较薄且上固定 板与母模板不分开的情况下配 合面较长,稳定较好 适宜用在模板厚、模具空间大 的情况下且两板模、三板板均 可使用 配合面L≧1.5D(D为斜撑销直径) 稳定性较好

适宜用在模板较厚的情况下 且两板模、三板板均可使用, 配合面L≧1.5D(D为斜撑销直径) 稳定性不好,加工困难. 适宜用在模板较薄且上固定板 与母模板可分开的情况下 配合面较长,稳定较好 三?拔块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是利用成型机的开模动作,使拔块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拨动面B拨动滑块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 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5°(α为拔块倾斜角度) H1≧1.5W (H1为配合长度) S=T+2~3mm (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 S=H*sinα-δ/cosα (δ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 H为拔块在滑块的垂直距离) C为止动面,所以拨块形式一般不须装止动块。(不能有间隙) 四?滑块的锁紧及定位方式 由于制品在成型机注射时产生很大的压力,为防止滑块与活动芯在受到压力 而位移,从而会影响成品的尺寸及外观(如跑毛边),因此滑块应采用锁紧定位,通常称此机构为止动块或后跟块。 常见的锁紧方式如下图:

框架结构各种结构构件尺寸经验选定.

柱截面尺寸 柱截面尺寸初选,要同时满足最小截面、侧移限值和轴压比等诸多因素影响。 一般可通过满足轴压比限值惊醒截面估计。 由《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637条和表637知,当抗震等级为三级时框架柱的轴压比最大限值[卩N为0.9。 由《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第281页(4-11和式(4-12估算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式(4-12 N = P FgEn其中 N—地震作用组合下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B—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的轴向压力增大系数,边柱取1.3,等跨内柱取1.2; F—按简支状态计算的柱的负载面积。 本设计柱网尺寸大部分为7.5m >7.5m,部分8.4m 84m。 gE—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取12-15KN/ m2 ;在此取gE =12 KN/ m2。 n—演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 由式(4-11 N/(fcAc < [ MN]Ac > N/[卩N] X fc 由《抗规》知,框架柱按二级抗震等级设计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在本设计中框架梁和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采用 C30。 由《建筑抗震设计》教材第四章第七节知矩形截面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以下两点要求: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 ;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为此对于首层选用800mm< 800mm部分采用900mm< 900mm。 对于其他层,考虑到施工方便,柱截面不宜变化太多。通过初步估算以及PKPM 验算,最终确定框架的截面尺寸为: 首层-八层:选用800mm<800mm部分采用900mm< 900mm。 梁截面尺寸 框架梁(主梁截面尺寸: 主梁截面高度:h =(1/10~1/12 L =(1/10~1/12 8400=(840~700mm,取h =800mm; 主梁截面宽度:b =(1/2~1/3 h =(1/2~1/3 800=(400~267mm,取 b =400mm。次梁截面 尺寸 (1大部分房间次梁布置形式采用一字形,则次梁的跨度与主梁相同,L =7500mm。同理,取次梁高度h =600mm ;次梁宽度b =300mm。 (2在五层学术报告厅抽柱处采用井字形楼盖,相邻次梁间距为2500mm和2800mm (井字梁间距一般在2米左右。 井字梁截面高度:h =L/16=7500/16=469mm,取h =600mm; 井字梁截面宽度:b =(1/2~1/3 h =(1/2~1/3 600=>(300~200mm,取h =300mm。 4.1.3板厚 板厚根据板的跨度而定,次梁布置方式不同,板的跨度也不同,从而板的厚度也不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了确定板厚的方法 简支单向板h/L > 1/35两端连续单向板h/L > 1/40简支双向板h/L > 1/45多跨连续

高难度注塑模具滑块的设计(含图)讲解

高难度注塑模具滑塊的設計(含图解) 一?斜撑销块的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是利用成型的开模动作用,使斜撑梢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3°(防止合模产生干涉以及开模减少磨擦) α≦25°(α为斜撑销倾斜角度) L=1.5D (L为配合长度) S=T+2~3mm(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 S=(L1xsina-δ)/cosα(δ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 L1为斜撑梢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

二?斜撑梢锁紧方式及使用场合

三?拔块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是利用成型机的开模动作,使拔块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拨动面B拨动滑块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 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5°(α为拔块倾斜角度) H1≧1.5W (H1为配合长度) S=T+2~3mm(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 S=H*sinα-δ/cosα (δ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 H为拔块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 C为止动面,所以拨块形式一般不须装止动块。(不能有间隙)

四?滑块的锁紧及定位方式 由于制品在成型机注射时产生很大的压力,为防止滑块与活动芯在受到压力而位移,从而会影响成品的尺寸及外观(如跑毛边),因此滑块应采用锁紧定位,通常称此机构为止动块或后跟块。 常见的锁紧方式如下图:

五.滑块的定位方式 滑块在开模过程中要运动一定距离,因此,要使滑块能够安全回位,必须给滑块安装定位装置,且定位装置必须灵活可靠,保证滑块在原位不动,但特殊情况下可不采用定位装置,如左右侧跑滑块,但为了安全起见,仍然要装定位装置.常见

框剪结构的抗震设计经验分享

框剪结构的抗震设计经验分享 框剪结构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因此,这种结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 一、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 从受力特点看,由于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侧向刚度比框架的侧向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般情况下,约 80%以上用剪力墙来承担。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兼具了框架布置灵活、延性好和剪力墙刚度大的优点,二者通过水平刚度较大的楼盖协同工作,在水平作用下呈弯剪型位移曲线,层间变形趋于均匀,比纯框架结构侧移小,非结构性破坏轻,其中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构件,框架起到二级防线作用,比剪力墙体系延性好,布置灵活。因此,框剪结构是一种抗剪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 但由于剪力墙和框架的层间位移角弹性极限值相差很远,当结构遭遇强烈地震时,剪力墙在其底部首先越过弹性变形阶段出现裂缝进而屈服,在出铰部位刚度大幅降低,

刚度沿竖向发生突变,在塑性铰区发生塑性转动,从而带动上部的墙体发生刚体位移,再加上弯曲变形,顶部侧移激增,给与之相连的框架施加了很大的附加剪力。而此刻结构的层间侧移角还远小于框架的弹性变形值,框架尚未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水平抗力。剪力墙和框架之间刚度比值的变化也会引起地震作用的重新分配,增加了框架的负担,使得框架的延性降低,无法有效地担当起二道防线的作用。另外,框剪结构多用于 10~25 层左右的商住楼,根据工程设计实践,这一类层数的房屋自振周期大都在~,与某些地区的地震卓越周期较接近。如 1985年墨西哥太平洋岸的级地震,共有 164 幢 6~20 层的房屋倒塌,其中倒塌率最高是 10~15 层的建筑,而 5 层以下和 25 层以上的破坏较轻。 当楼层多于 14 层时,地震力的大小和破坏率都有一个明显的陡然增大的趋势。因此,采取一些经济实用的方法来改善框剪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可靠度就显得尤为必要。结构控制理论为多种建 (构 )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条有效可行的新途径。 二、提高剪力墙抗震性能 1、将剪力墙做成四周有梁柱的带边框墙。边框(明框和暗框)可阻止斜裂缝向相邻发展,还可在墙板破坏后作承

框架结构各种结构构件尺寸经验选定.

柱截面尺寸 柱截面尺寸初选, 要同时满足最小截面、侧移限值和轴压比等诸多因素影响。一般可通过满足轴压比限值惊醒截面估计。 由《建筑抗震规范》 (GB50011-2001第 6.3.7条和表 6.3.7知,当抗震等级为三级时,框架柱的轴压比最大限值[μN]为 0.9。 由《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第 281页(4-11和式(4-12估算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式(4-12 N =βFgEn, 其中 N—地震作用组合下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β—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的轴向压力增大系数,边柱取 1.3,等跨内柱取 1.2; F—按简支状态计算的柱的负载面积。 本设计柱网尺寸大部分为 7.5m×7.5m,部分 8.4m×8.4m。 gE—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取 12-15KN/ m2 ;在此取 gE =12 KN/ m2 。 n—演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 由式(4-11 N/(fcAc ≤[μN] 得Ac ≥N/[μN]×fc 由《抗规》知,框架柱按二级抗震等级设计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在本设计中框架梁和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采用 C30。 由《建筑抗震设计》教材第四章第七节知矩形截面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以下两点要求: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 300mm ;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 3。 为此,对于首层选用 800mm×800mm,部分采用 900mm×900mm。 对于其他层,考虑到施工方便,柱截面不宜变化太多。通过初步估算以及 PKPM 验算,最终确定框架的截面尺寸为: 首层 -八层:选用 800mm×800mm,部分采用 900mm×900mm。 梁截面尺寸 框架梁(主梁截面尺寸: 主梁截面高度:h =(1/10~1/12 L =(1/10~1/12 ×8400=(840~700mm, 取 h =800mm; 主梁截面宽度:b =(1/2~1/3 h =(1/2~1/3 ×800=(400~267mm, 取 b =400mm 。次梁截面尺寸 (1大部分房间次梁布置形式采用一字形,则次梁的跨度与主梁相同, L =7500mm 。同理,取次梁高度 h =600mm ;次梁宽度 b =300mm 。 (2在五层学术报告厅抽柱处采用井字形楼盖,相邻次梁间距为 2500mm 和2800mm (井字梁间距一般在 2米左右。 井字梁截面高度:h =L/16=7500/16=469mm, 取 h =600mm; 井字梁截面宽度:b =(1/2~1/3 h =(1/2~1/3 ×600=(300~200mm, 取 h =300mm 。4.1.3 板厚 板厚根据板的跨度而定,次梁布置方式不同,板的跨度也不同,从而板的厚度也不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了确定板厚的方法: 简支单向板h/L≥1/35;两端连续单向板h/L≥1/40;简支双向板h/L≥1/45;多跨连续双向板h/L≥1/50。为了设计偏于安全,对所有的板厚均按 h/L=1/35进行估算。

斜楔滑块导向结构的设计应用

斜楔滑块导向结构的设计应用 安文宝 李宏荣 杨双林 赵花玲 (西安航光模具标准件研究所) 【摘要】: 重点介绍了斜楔装置中滑块主要的几种导向结构形式,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 关键词: 斜楔装置 滑块 导向结构形式 1 前 言 在大中型汽车冲模的设计中,往往要借助斜楔装置(Cam Units)来完成具有空间立体曲面的汽车覆盖件不同方向的冲孔、翻边、修边、整形等工序,从而达到简化工序,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目的。但由于斜楔装置中滑块导向结构形式的不同,以致其适用对象、导向定位精度、使用寿命等亦不相同。作为标准化、系列化的斜楔装置,必须充分考虑顾客的不同需求,从结构的先进性、安全性,以及生产制造的工艺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期达到性能优异、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目标。下面介绍几种本所采用的滑块导向定位结构形式,供参考。 图1 中心导杆式斜楔装置(吊装式) 1.滑座 2.滑块镶板 3.弹簧 4.滑块 5.斜楔 6.凸V型 7.返楔拉板 8. 导杆 9.限位螺钉 图3 滑槽导板式斜楔装置(吊装式) 1.滑座 2.斜楔 3. 滑块 4.导板2 滑块导向结构形式 滑块是斜楔装置中的主要元件之一。它与滑座、斜楔的配合运动,可改变压力机传递力的运动方向以符合模具工作零件的冲压方向,且在工作中做往复运动。因此,要求其既要有良好的导向,又要有精确的定位。滑块导向结构形式虽有多种(详见图1~6),但主要应考虑导向定位精度和制造工艺性。通常滑块与导向件(如导板、滑座)之间采用H7/g6的配合,一般配合间隙取0.01~0.07mm。当滑块与斜楔接合面仅用平面导向时(见图3),由于其不具有定心性,滑块与导向件间的间隙应取小值;当结合面采用V型导向副时,因具有良好的定心性,故滑块间隙可取大值,以利于装配、节省调整时间. 图2 中心导杆式斜楔装置(平动式) 1.斜楔 2.滑块 3.导杆 4.滑块镶板 5.滑座 图4 滑槽导板式斜楔装置(倾斜式) 1.斜楔 2.滑块 3. 导板 4.滑座 125

塑料模具设计之滑块设计

倒勾处理(滑块) 一?斜销块的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是利用成型的开模动作,使斜销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3°(防止合模产生干涉以及开模减少磨擦) α≦25°(α为斜销倾斜角度) L=1.5D (L为配合长度) S=T+2~3mm(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 S=(L1xsina-δ)/cosα(δ为斜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 L1为斜撑梢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

二?斜销锁紧方式及使用场合 简图说明 适宜用在模板较薄且上固定 板与母模板不分开的情况下配 合面较长,稳定较好 适宜用在模板厚、模具空间大 的情况下且两板模、三板板均 可使用 配合面L≧1.5D(D为斜撑销直径) 稳定性较好 适宜用在模板较厚的情况下 且两板模、三板板均可使用, 配合面L≧1.5D(D为斜撑销直径) 稳定性不好,加工困难. 适宜用在模板较薄且上固定板 与母模板可分开的情况下 配合面较长,稳定较好

三?拔块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是利用成型机的开模动作,使拔块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拨动面B拨动滑 块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 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5°(α为拔块倾斜角度) H1≧1.5W (H1为配合长度) S=T+2~3mm(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 S=H*sinα-δ/cosα (δ为斜销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 H为拔块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 C为止动面,所以拨块形式一般不须装止动块。(不能有间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几点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几点心得体会 张永涛姬广东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莱芜 271104) 摘要: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每个设计者的经验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处理某个设计问题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基础、梁、柱、板四部分应注意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结构设计基础梁柱板 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故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建筑市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每个设计者的经验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处理某个设计问题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在这十年的结构设计工作中,本人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基础、梁、柱、板四部分,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1.基础部分 1.1对于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1.2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 1.3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1.4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1.5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高差的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1.6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基础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

梁柱结构设计经验

一、梁的设计 1.梁尺寸确定。 该工程定为纵横向承重,主要为横向承重,根据梁尺寸初步确定: 主梁高h : (1/8—1/12)L, 宽b(1/3—1/2)h 连系梁高h : (1/10-1/15)L, 宽b(1/3-1/2)h 次梁高h : (1/12-1/18)L, 宽b(1/3-1/2)h 2我这里引用一些梁设计的经验: (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在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 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 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 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梁外皮与柱外皮齐平。 当建筑有要求时: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