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重要期刊目录201006

清华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重要期刊目录201006

清华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重要期刊目录201006
清华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重要期刊目录201006

清华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重要期刊目录

备注:国外建筑、规划、建筑技术类、社会学专业期刊和港澳台地区相关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属重要期刊。

2010年6月27日最新修订说明:

1.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建筑学一级学科重要期刊目录》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上发表4篇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

其中至少应有2篇论文发表在《建筑学一级学科重要期刊目录》收录的期刊上;

2.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建筑学一级学科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

或完成一篇达到发表水平和满足发表要求的论文。

不完全建筑学书单

建筑理论: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肯尼斯·弗兰普顿 ●《20世纪建筑学的演变:一个概要的陈述》肯尼斯·弗兰普顿著,张钦楠译 ●《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著,王贵祥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美]弗兰姆普敦等著,王骏阳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德普拉泽斯《建构建筑手册》 ●《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 ●《现代建筑》塔夫里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引进版)(第二版)》/(国外建筑理论译丛),[英]柯林斯,英若聪著,2003 ●《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国外建筑理论译丛),[美]詹克斯/ 克罗普夫著,张鹏/ 雄一译,2005 ●《建筑评论-现代建筑与歷史变迁》,艾伦·科洪著,刘托译,知识產权出版社,2005,●《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国外建筑理论译丛),[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王申祜译,2004 ●《现代建筑语言》/(国外建筑理论译丛),[意]布鲁诺·赛维著,席云平译,2005 ●《后现代建筑语言》/(建筑师丛书),[英]查尔斯·詹克斯著,李大夏摘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文丘里 ●《建筑经典》,《图解日志》,《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X住宅》,《住宅的终结》,《唱诗作

品L》,《彼得·埃森曼的作品与思想》《未知的住宅》、《飞驰的箭、爱神及其他谬误》(Moving Arrows 、Eros and Other Errors )、《卡纸板住宅》(Houses of Cards)他的两本专著是:《埃森曼建筑艺术》和《彼得·埃森曼》。埃森曼 ●《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国外建筑理论译丛),[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邓敬译,2003 科林罗 格式塔 ●《建筑模式语言(上下)》 ●《建筑的永恒之道(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美]C·亚历山大,赵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国外建筑理论译丛),[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常青译,2004 ●《建成环境的意义》/(国外建筑理论译丛),[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黄兰谷译,2003 ●《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国外建筑理论译丛),[意]布鲁诺·赛维著,2006 ●《建筑类型学》/(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汪丽君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阴翳礼赞》《肌肤之目》《静谧与光明》现象学 ●《存在·空间·建筑/ Existence space and architecture》/(建筑师丛书),[挪威]诺伯格·舒尔兹(Norberg-Schulz,C)著,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 ●奥格登与瑞恰慈的《意义的意义》 城市: ●《城市的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建筑师丛书),凯文·林奇(Kevin Lynch)

清华大学建筑学考博专业课知识点总结

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建筑学教育的看法,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有何建议? 建筑学教育目标的误区中国的建筑学教育理念却还基本停留在当初计划经济时代:学生在校学习方案设计技能。工程知识学习留给社会。于是大学毕业生走进国营单位,成为大设计院的学徒工。所以,在今天不断改革开放的中国建筑业领域,大量民营企业很难招到有相应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成熟建筑师,大学毕业生事实上需要再培养。不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在社会工作能力上。而西方的大学早已把培养学生全过程的设计知识(包括建造知识)以及自主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如德国的大学建筑学旨在培养出“毕业后便能进行独立工作的成熟的专业人员”。 社会背景与观念的误区从“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最后变成了艺术第一,从某一方面反映出建筑技术落后且不被重视的现状。而在关于艺术的理解方面,1950年以来的中国审美标准明显受苏联以及法国近代文化的影响。形式与尺度的准则占据了统治地位,北京城改建中的十大项目以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建设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直到今天,这一准则还极大地影响着大规模的中国城市建设。在西方建筑学教育普遍将工程知识放在首要地位的今天.中国的大学还沿袭替自己捡来的传统,训练大学生尝试若空中楼阁式建筑梦想。中国的教学模式的误区建筑学学制从四年本科改为五年、4+2模式、工学学位提升为建筑学学位等等。这些都没有改变建筑方案设计技能的训练占据统治地位,每学期两个方案设计的频率高强度但并非高深度,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与自主工作的时间和能力。只能在时间节点的控制下以及教师一周两次手把手的辅导下疲于奔命方案构思。同时,尽管在课程设里中工程技术知识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但在传统的观念中它们只是辅助课程,从未被理解为建筑设计中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方案设计教学代替了建筑设计教学的建筑设计概念,使缺乏专业技术的大学毕业生(包括未工作过的硕士研究生)一走进设计单位便成了学徒。 当今建筑教育的优点可举如开始重视与国际知名大学的长期合作交流,定期举行青年教师及学生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世界知名建筑师讲座等。 建议对建筑学教育来讲,让学生建立一个关于设计工作全过程的签本轮廓应是培养的首要目标。 ?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是要把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充分体现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设计,保护和节约资源能源,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如国家为缓解住房紧张问题提出新建商品住宅90-70的约束性指标,之前很多开发商和建筑师都在设计大户型,面对这种约束,建筑师通过不断的研究终于设计出了一大批平面布置紧凑,功能十分健全且造型美观的商品住宅。 产品终身责任制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是要对建筑设计产品终身负责。建筑师要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规范,对城市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安全负责。设计上海外白渡桥的英国公司对他们100年以前设计的建筑发来了建议维修函,表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富人和高收入者还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中低收入者,其经济承受能力还没有到任意挥霍的程度。再者,崇尚节约,反对浪费,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建筑师对建筑产品负责,这是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我们从学生阶段起就应该为自己的作品负责,认真进行每一个设 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优秀建筑师也应成为城市人居环境的良心,要有独立的人格,敢讲真话。现在很多开发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开发理念,自觉地成为城市建设的推动者。但是,也有个别开发商和业主单位,不顾大局,惟利是图,擅自变更经批准的规划,开发建设的房屋影响环境,缺乏文化,破坏历史,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一些地方不顾国情和财力,热衷于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注重节约资源能源,片而追求建筑外形,忽视使用功能、内在品质与经济合理等内涵的要求,忽视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协调。对这种行为,建筑师要有敢于谴责和抵制,要把净化美化城市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责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来。 ? 你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从经济基础看关键在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萌芽迟迟未能发展起来。因为中国是农耕文明社会,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本质上是排斥科学的,中国古代曾长期将一些民间创造发明斥之为“奇技淫巧”,就是这种观念的一个典型例证。分析其原因,可以设想一个封建小农家庭,其产品都由自己家人消费,首先,自己是不会欺骗自己的,因此无需对产品的数量与质量进行严格的定量检验;其次,没有市场需求,自己家庭的需求有限,因此无需费心巴力地探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方法;第三,家庭的能力有限,除忙于日常生产外,根本无力顾及其它。归纳起来,当这种封建小农家庭在社会上占据绝对多数的时候,即使少数人有兴趣进行科学研究,也成不了气候。反之,市场经济就不同了: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整个社会都有强烈的动机探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减少消耗、提高效率的方法。科学化是市场化的伴随产物,没有市场化,就没有科学化。 从技术本身内所需看技术有两个来源:经验和科学。以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技术与以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中国古代的技术基本上都是经验技术,属于工匠文明,并且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成为了一个无法逾越的文化形态。而近代科学的诞生是到了19世纪,由于西方技术与科学结合在一起,在整个世界显示出了强大威力,最终它迫使我们中国人最终抛弃了我们传统的科学,而全盘接受了西方的科学。西方的近代技术是以实证知识的科学作为基础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由它们各自的本质所决定的。是一种必然趋势。近代中国既然没有出现实证知识的科

精选-建筑学必看书籍

一年级 A必看(与课程相关)B推荐(建筑素养) A 1《建筑师的20岁》 作者: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编 译者: 王静王建国/ 费移山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浅显易懂,整本书洋溢的是建筑界巨人对建筑学的热爱和坚持,具有感染力。 2《型和现代主义》 作者: 贾倍思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推荐理由:对于大一的构成课时非常好的参考资料,对训练造型能力、表现手段很有帮助。比起清华出的那本构成书要好不少,有意思的多。但是图片够多够好容易让低年级同学落入简单的抄袭,还是应该学习造型的逻辑方法。 3《外部空间设计》 作者: 芦原义信 译者: 尹培桐 推荐理由:每年大一要做的一个课程设计,但是找到有点难,必看的。 4《交往与空间》 作者: (丹麦)盖尔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吸引了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是在讨论空间的基本问题。 5《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二版)》 作者:程大锦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10楼就有,很多高年级同学有,够基础从一个点讲起,够厚够打基础,够分量。这种书是要反复的翻反复的看的大一看大三也要看,一遍掠过不如不看。觉得基本功差的同学尤其推荐。相类似的书其实挺多的像彭一刚的《建筑空间组合论》,与它显得枯燥。 6《DOMUS》杂志 推荐理由:出了中文版后,中国的建筑人很有福,大一的同学常翻翻DOMUS的近期杂志,了解建筑界设计界关注的人物关注的问题,如今不知道Koolhaas 、Zaha是谁,枉学建筑。杂志很好很好,笔者的最爱。 B 1《勒?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 作者: (法)勒?柯布西耶基金会

清华大学的建筑学课程表

清华大学 一年级 秋季学期 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 必修集中军训 2 3 考查排在上课前3周 必修体育(1) 1 1+1* 考查*为课外环节 必修思想道德修养 2 2 考查 必修英语(1) 4 4 考试参加学校分级考试 必修高等数学(1) 5 5 考试建筑学院开课 必修素描(1) 4 4 考查 必修计算机文化基础 2 2 考查 必修建筑设计(1.1) 6 6+2* 考查必修其一*为课外环节必修建筑设计(1.2) 6 6+2* 考查 必修建筑设计(1.3) 6 6+2* 考查 必修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2 2 考试 必修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概论 1 1 考查 29 26 未含集中军训学时 春季学期 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必修毛泽东思想概论 3 2+1* 考试*为课外环节 必修体育(2) 1 1+1* 考查*为课外环节 必修英语(2) 4 4 考试参加学校水平考试 必修高等数学(2) 5 5 考试建筑学院开课 必修素描(2) 4 4 考查 必修建筑技术概论 1 1 考试 必修建筑设计(2.1) 6 6+2* 考查必修其一*为课外环节必修建筑设计(2.2) 6 6+2* 考查 必修建筑设计(2.3) 6 6+2* 考查 选修 2 2 选修课 26 25 夏季学期 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必修渲染实习1+1* 2周*为课外环节 必修素描实习 1 1 2 3 第一学年学分总计:29+26+2=57 二年级 秋季学期

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必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2+1* 考试*为课外环节 必修体育(3) 1 1+1* 考查*为课外环节 必修英语(3) 4 4 考试参加学校水平考试 必修水彩(1) 4 4 考查 必修建筑构造(1) 2 2 考试 必修中国古代建筑史 3 3 考试 必修建筑设计基本原理(1) 1 1 考查 必修建筑设计(3.1) 6 6+2* 考查必修其一*为课外环节 必修建筑设计(3.2) 6 6+2* 考查 必修建筑设计(3.3) 6 6+2* 考查 选修 3 3 选修课 27 26 春季学期 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必修邓小平理论概论 3 2+1* 考试*为课外环节 必修体育(4) 1 1+1* 考查*为课外环节 必修水彩(2) 4 4 考查 必修建筑力学 4 4 考试 必修外国建筑史 3 3 考试 必修建筑设计基本原理(2) 1 1 考查 必修建筑设计(4.1) 6 6+2* 考查必修其一*属课外环节 必修建筑设计(4.2) 6 6+2* 考查 必修建筑设计(4.3) 6 6+2* 考查 选修 3 3 选修课 25 24 夏季学期 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必修水彩实习 2 2周教师辅导2周,自己画1周,交暑假作业必修测量实习 1 1周新开课 3 3 第二学年学分总计:27+23+5=55 三年级 秋季学期 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限选体育专项(1) 1 必修CAAD方法 2 2+1* 考试*属课外环节

清华建筑设计基础教材及参考书目

清华建筑设计基础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指定教材 1.《建筑初步》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系列课教案及学生作业选*一年级建筑设计》郭逊、俞靖芝、卢向东、刘念雄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二)参考书目 1.《人体工程学图解》阿尔文?R?蒂利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维托里奥?马尼亚戈?兰普尼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家具设计图集》劳智权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 4.《商店设计》Arian Mostaedi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商店设计》奥托?瑞伍德特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6.《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7.《建筑空间论》(意)赛尔维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8.《外部空间设计》(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9.《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0.《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俞靖芝、郭逊、卢向东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1.《形态构成学》辛华泉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12.《平面设计基础》陈菊盛著工业美术协会1981; 13.《设计基础》(日)辛华泉译中国工业设计协会1981; 14.《美术设计的基础》(日)王秀雄译(台湾)大陆书店1984; 15.《图案设计构成研究》(日)青木正夫著郑丽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16.《构成艺术》赵殿泽编译辽宁美术出版社1987; 17.《立体构成原理》王无邪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18.《立体构成》辛华泉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 19.《纸品立体艺术造型》冯啸著(香港)万里书店1976; 20.《色彩构成》赵国志编译辽宁美术出版社1989; 21.《构图原理》清华大学民用建筑教研组编; 22.《建筑构图概论》苏联建筑科学院编著顾孟湖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23.《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托伯特·哈姆著邹德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24.《色彩艺术》(瑞)约翰内斯·伊顿著赵定宇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5.《色彩技法》(日)深泽孝哉著白鸽译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 26.《绘画色彩论析》冯健亲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27.《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钟训正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28.《国外钢笔画技法: 建筑配景》柴海利、高祥生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1; 29.《建筑钢笔画》王时刚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0.《建筑与树木铅笔写生教程》周宏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1.《工程字的书写方法》于国平著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32.《钢笔仿宋字书法》马子民著新时代出版社1984;

清华大学建筑课程

一,建筑系的所有课程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设计初步,素描,色彩,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建筑构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物理,CAD,3dmax,专业外语,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经济,建筑设备,园林设计原理,外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建筑防火设计,建筑节能,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空间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其中建筑设计是主课. 二,建筑学专业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TJ030010 课程名称:素描 课程学分:4 学时:64 开课学期: 1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打下扎实的美术基本功。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对不同的静物有针对性地进行写生,学习形体透视、基本构图、比例的协调、体积感的把握、表达空间感、质感、量感,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表达,为建筑设计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使用教材:《素描》,周若兰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素描基础》,周度其编,广西美术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20 课程名称:色彩 课程学分:4 学时:64 开课学期: 2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打下扎实的美术基本功。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对不同的静物有针对性地进行写生,掌握色调变化规律,增强色彩感觉,提高色彩搭配能力,表达色彩的空间感、质感、量感,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练习,为建筑设计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使用教材:《水粉》,漆得琰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色彩静物写生》,周度其编,广西美术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60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课程学分:1 学时:16 开课学期: 1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掌握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形式要素、材料要素、技术要素。通过训练可以充分启迪学者的思维力、想象力和组织形态,获得新的感性知识和创作领域的开拓,从而提高创造能力,为后面学习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构成的概述;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构成及形式法则;材料的要素;技术要素;练习的程序;场地、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使用教材:《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9月。 参考书目:1.《平面构成设计》,李槐清,河北美术出版社。 2.《平面构成》,夏镜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70 课程名称: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 课程学分:2.5 学时:40 开课学期: 2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二维构成的基础上提升为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培养他们对立体形态的设计,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构成形式,对立体材料的学习,线材、面材、块材的加工方法和设计技巧、设计思路及设计创意。 主要内容:色彩构成部分是探讨利用色彩要素的搭配交变获得色彩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的学说。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造型和形态的学科。色彩构成主要内容包括色彩构成、色彩三属性、色彩补性特性、色彩混合、色彩心理、结构色彩、色彩的节奏和色彩的调和;立体构成主要内容包括立体构成观、构成要素、形式要素、材料要素、技术要素和练习程序(点五维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和线、面、块综合构成)。 使用教材:1.《色彩构成》,钟蜀珩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立体构成》卢少夫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参考书目:1.《色彩构成》,赵国志编,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5年清华大学826运筹学与统计学

2015年清华大学826运筹学与统计学(数学规划、应用随机模型、统计学各占1/3)考研复习参考书 科目:826 运筹学与统计学(数学规划、应用随机模型、统计学各占1/3)参考书:《运筹学(数学规划)(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W.L.Winston 《运筹学》(应用随机模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V.G. Kulkarni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1~9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盛聚等 考研复习方法,这里不详细展开。简单归纳为: 新祥旭考研提醒:首先,清楚考试明细,掌握真题,真题为本。通过真题,了解和熟知:考什么、怎么考、考了什么、没考什么;通过练习真题,了解:目前我的能力、复习过程中我的进步、我的考试目标。提醒一句:千万不要浪费大量时间做不相关的模拟题;千万不要把考研复习等同于做题目,搞题海战术。 其次,把握参考书,参考书为锚。弄懂、弄熟。考研复习如何才能成功?借用《卖油翁》里的一句话,那就是:手熟而已。明确考试之后,考研就基本上是一个熟悉吃透的过程。无论何时,参考书第一,不能轻视。所以,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把做题凌驾于看书之上。如何才叫熟悉?我认为,要打破“讲速度,不讲效率”的做法,看了多少遍并不是检验熟悉与否的指标,合上书本,随时自我检测,能否心中有数、一问便知,这才是关键。 再次,制定计划,合理分配时间。不是每一本参考书都很重要,都一样重要,所以,在了解真题的基础上,要了解每一本书占多少分,如何命题考试,在此基础上,每一本参考书的主次轻重、复习方略也就清楚了,复习才不会像开摊卖药,平均用力。一个月制定一份计划书,每天写一句话鼓励自己,一个月调整一次复习重点,这都是必要的。 最后,快乐复习。考研复习是以什么样状态进行的,根源在于能否克服不良情绪。第一,报考对外汉语,你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吗?如果是,那么,就继续给自己这种暗示,那么你一定会发现,复习再紧张,也是愉悦的,因为你是为了兴趣而考研的;第二,规律的作息,不大时间战,消耗战,养精蓄锐。运动加休息,如果能每天都很规律,那么成功也就有了保障,负面情绪少了,效率也就高了。 总结为几个关键词,就是:知己知彼、本末分明。

第四版运筹学部分课后习题解答

运筹学部分课后习题解答P47 1.1 用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a) 12 12 12 12 min z=23 466 ..424 ,0 x x x x s t x x x x + +≥ ? ? +≥ ? ?≥ ? 解:由图1可知,该问题的可行域为凸集MABCN,且可知线段BA上的点都为 最优解,即该问题有无穷多最优解,这时的最优值为 min 3 z=2303 2 ?+?= P47 1.3 用图解法和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a) 12 12 12 12 max z=10x5x 349 ..528 ,0 x x s t x x x x + +≤ ? ? +≤ ? ?≥ ? 解:由图1可知,该问题的可行域为凸集OABCO,且可知B点为最优值点, 即 1 12 122 1 349 3 528 2 x x x x x x = ? += ?? ? ?? +== ?? ? ,即最优解为* 3 1, 2 T x ?? = ? ?? 这时的最优值为 max 335 z=1015 22 ?+?=

单纯形法: 原问题化成标准型为 121231241234 max z=10x 5x 349 ..528,,,0x x x s t x x x x x x x +++=?? ++=??≥? j c → 10 5 B C B X b 1x 2x 3x 4x 0 3x 9 3 4 1 0 0 4x 8 [5] 2 0 1 j j C Z - 10 5 0 0 0 3x 21/5 0 [14/5] 1 -3/5 10 1x 8/5 1 2/5 0 1/5 j j C Z - 1 0 - 2 5 2x 3/2 0 1 5/14 -3/14 10 1x 1 1 0 -1/7 2/7 j j C Z - -5/14 -25/14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设计楼从1997年开始进行策划,按照设计意图可归纳成缓冲层策略,利用自然能源策略,健康无害策略和整体设计策略。 针对绿色化目标,设计小组在建筑设计和设备采用了多层次的设计策略,在遮阳、防晒、隔热、通风、节电、节水、利用太阳能、楼宇自动化、绿化引入室内采取大量具体措施。 总体设计介绍: 设计楼建筑平面基本呈长方形,设计紧凑、完整减少了冬季建筑

的热损失。长轴为东西方向,楼、电梯间与门庭、会议室等非主要工作室,布置在建筑的东西两侧,缓解了东西日照对主要工作区域的影响。工作空间划分为大开间开敞式设计工作室区域与小开间办公室,其可以根据不同功能需要加以安排,使工作室的布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建筑南向是一个3层高的绿化中庭,不但能为员工提供一个生机勃勃的良好景观与休息活动空间,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外部环境对办公空间的影响。 缓冲层策略:热缓冲中庭(边庭) 在的设计中比较明显的算是在南向的一个体积较大的绿化中庭。虽然那只是一个位于建筑南部的边庭,但是其物理功能内涵较之传统的位于建筑内心的中庭要丰富。其基本概念如图所示:在冬季,该中庭是一个全封闭的大暖房。在“温室作用”下,成为大开间办公环境的热缓冲层,有效地改善了办公室热环境并节省供暖的能耗。在过渡季节,它是一个开敞空间,室内和室外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有效的改善了工作室的小气候。在夏天,中庭南窗的百页遮阳板系统能有效的遮蔽直射阳光,使中庭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凉棚。中庭南侧为全玻璃外墙,上部开设了天窗,从而利用中庭顶部的反射装饰板,保证开敞办公室的天然光利用。设计小组还认为中间的“光廊”采用了一部分天空光线,帮助提高设计室的天光照度。

建筑学研究生要读的书目

城市保护与更新系列 Historic Preserv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Its Histor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王景慧,阮仪三,王林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杨宏烈,2006(图书馆馆藏可看)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调整性方法》 城市设计理论系列 《城市意象》凯文.林奇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王建国,东南大学出版社 《人性场所-城市设计导则》(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设计的维度》卡莫纳,江苏科技出版社(图书馆馆藏可借)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雅各布斯 《城市设计》【美】埃德蒙·N·培根著 《城市形态》【美】凯文.林奇,华夏出版社 选读: 《寻找失落的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 ~ 罗杰·特兰西克 (作者) 《拼贴城市》~ 柯林·罗 (作者) 《城市建筑学》~ 阿尔多·罗西 (作者) 《城市设计》~ 培根 (作者) 《城市建筑学》~ 阿尔多·罗西 (作者) 《伟大的街道》~ (美)阿兰.B.雅各布斯 (作者) 《明日之城:一部关于20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史》 ~ Peter Hall (作者) 《总体设计》~ 林奇 (作者) 《西方建筑的意义》~ 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 (作者) 《20世纪建筑学的演变:一个概要陈述》~ 弗兰姆普敦 (作者) 《明日之城市》~ 柯布西耶 (作者) 《透明性》~ 柯林·罗 (作者) 《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 原口秀昭 (作者) 《勒?柯布西耶建筑创作中的九个原型》~ 越后岛研一 (作者) 《北窗杂记:建筑学术随笔》~ 陈志华 (作者) *****《安藤忠雄论建筑》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建筑: 一部批判的历史》作者: (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 必读: ● [美]弗兰西斯·D·K·程著,《形式/空间/秩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美]保罗·拉索著,邱贤丰等译,《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 爱德华·T·怀特著,林敏哲等译,《建筑语汇》,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 [德]迪特尔·普林茨、[德]迈那波肯著,赵巍岩译,《建筑思维的草图表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 [美]盖尔·格里特·汉娜著,李乐山/ 韩琦/ 陈仲华译,《设计元素(罗伊娜·里德·科斯

运筹学模拟卷2运筹学胡运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运筹学模拟2 3分,共5题,总计15分) 1.线性规划问题中可行域的顶点与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应。 A 可行解 B 基本解 C 基本可行解 D 不能确定 2.在对偶理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问题任一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是其对偶问题目标函数值的上界。 B 对偶问题任一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是其原问题目标函数的下界。 C 如原问题有可行解且目标函数值无界,则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 D 若原问题有可行解而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则原问题目标函数值有界。 3.资源的影子价格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在纯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市场价格低于影子价格时,这种资源应该:() A买进 B卖出 C不买进也不卖出 D不能确定 4.关于整数线性规划问题与它的松弛问题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是它的松弛问题可行域的子集。 B若松弛问题无可行解,则整数线性规划问题也无可行解 C松弛问题的最优解是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的一个下界。 D若松弛问题的最优解的各个分量都是整数,则它也是整数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5.一个人的效用曲线反映了他对风险的态度。对实际收入的增加的反应比较迟钝的是() A 保守型 B 中间型 C 冒险型 D 无法确定 2分,共5题,总计10分) 1.如果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那么它一定有最优解。() 2.若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对偶问题都有最优解,则它们最优解一定相等。() y>0,说明在最优生产计划中, 3.已知在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中,对偶变量 i 第i种资源已经完全用尽。() 4.因为运输问题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规划模型,因而求其解也可能出现下列4种情况:有唯一最优解,有无穷最优解,无界解,无可行解。()

清华大学建筑学2019年考研经验分享及真题回忆分享

清华大学建筑学2019年考研经验分享及真题回忆分享距离录取名单公示,已经有差不多有2个月了,回首这一路征程,百感交集,充满了疑虑、不自信、焦躁等等,好在学长学姐及老师的帮助下,最终还是得偿所愿,跨入清华大学的大门,这种成就感无与伦比。为了让考清华的学弟学妹不在那么迷茫,鄙人特此整理一篇考研经验以飨学弟学妹! 清华建筑学考研考试科目涉及到政治、英语一、建筑学史论、快题设计四科,公共课占比为40%,专业课占比60%,由此可见,专业课还是挺重要的。今年建筑学的复试分数线定在了370的总分,小分线是50、90,今年参加复试的有5个人,最终名额就只剩下1人,所以这个还是非常残酷的。所以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备考复习,初试和复试都不容小觑!下面就将我当时备考的时间节点给大家分享分享,希望大家可以择其精华! 政治:政治这科我是在9月份才开始的,恰逢考试大纲出来,就买了一本红宝书还有肖大大的一套资料书,还有网上的视频课程,一边看一边做肖大大的1000题。到了后期就主要是以肖大大的8套卷和4套卷为主了,疯狂记背,所以政治压力不大,要相信自己! 英语:个人感觉英语还可以吧,前期还是以背单词为主,利用朱老师的恋恋有词,反复滚动记忆,与此同时还要每天至少要做3套考研真题,我个人建议可以做近10年的考研真题,建议大家去用黄皮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理解了,可以跟着新祥旭老师学学阅读理解,毕竟得阅读者得高分。到了后期,大家可以买一本高分写作预测20篇,把这20篇全部背完,你的写作就差不多了,基本上是够用的。 下面就主要来讲讲专业课的备考经验,市面上的经验贴是在是太少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学弟学妹们。 清华建筑学的专业课考试科目有建筑学基础和建筑设计,其中建筑设计是快题设计部分,需要在6个小时里面完成2张A1图纸设计及其上色,对于快题设计的熟练程度相当高。清华今年的快题考的是4000㎡的游客服务中心设计,每年的题型都相对比较稳定,但在环境的限制上每年都会有变化,灵活度也逐年提高,今年也不例外,比以往更加灵活。清华的快题相对其他学校考察得更加综合,既考察考生对场地条件的处理,还考察对功能的组织。 355建筑学基础,我在新祥旭联系到了学长学姐,他们给我推荐了一下参考书目:《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鉴泓,主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玉麟,编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祯

建筑学考研书目整理

建筑学考研书目整理 建筑设计类书目: 《建筑设计笔记》作者 : A·彼得·福西特,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构造设计基础》刘昭如 《建筑设计资料集》1-10册,编委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物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构造》上下册(杨维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构造》上下册(刘建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及本科相关教材的基本内容。《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建筑构造设计》(上、下)杨维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建筑构造与设计基础》刘昭如,科学出版社,2000年 《结构选型》,陈保胜,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 《建筑特种构造》颜红亮,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 《设计力学》陈保胜,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国:弗朗西斯 《建筑构造设计(上)》杨维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构造设计(下)》刘建荣、翁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第2版) 》 刘先觉中国建筑工业 (2008-05出版)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2版)》朱昌廉中国建筑工业 (2008-05出版) 《建筑模式语言(上下)》亚历山大等、李道增、高亦兰、关肇邺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4版)(附盘)》中国建筑工业 《建筑物理(第2版)》 (东南大学)柳孝图编著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3版)》樊振和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9-07出版)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3版)(附光盘1张)》程大锦天津大学出版社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资料集1》(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2》(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3》(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4》(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5》(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6》(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7》(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8》(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9》(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10》(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的永恒之道(精装)亚历山大 (Alexander)》赵冰知识产权出版社

建筑学必读书目(更新)

在AA学建筑 建筑设计起点与过程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从速写到设计---建筑师图解思考的学习与实践 DOMUS 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国外建筑理论译丛 《莱姆?库哈斯与学生的对话》 《此时此地》刘家琨 《设计的开始》王澍 《文学将杀死建筑:建筑、装置、文学、电影》董豫赣 《不只中国木建筑》赵广超 王贵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 总体设计 贺叶矩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 中国古建筑大系(1-10)国外建筑理论译丛 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 42.00 2003.4 7 [(美)亚伯] 可持续性建筑 48.00 2003.6 7 [(英)爱德华兹] 建筑美学 [(英)罗杰?斯克鲁] 冯?格康-玛格建筑事务所作品集 建筑设计[(德)迈因哈德?冯?格康] 建筑名家名作精选系列 格瓦西梅-西格尔事务所[(美)格瓦思梅—西格尔事务所] 科恩?佩德森?福克斯事务所[(美)KPF] 约瑟夫?路易斯?塞特[(西)H KLICZKOWSKI] 石本建筑工程事务所[(意)毛里齐澳?维塔] 捷德国际联合事务所 米格尔?A?阿拉贡内斯事务所 阿尔伯特?卡恩联合事务所[同上]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 [张育南] 路易斯?康与学生的对话 [张育南] 北京宪章在中国-中国建筑师作品集1999-2005 外国建筑师作品集1999-2005 国外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译丛 城市限界 2005.1 10 [(美)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 世界建筑大师优秀作品集锦 西萨?佩里 218.00 2005.1 14/箱 [(澳)Images出版集团] 哈特曼-考克斯事务所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 巴顿?迈尔斯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 特里?法雷尔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 COX建筑师事务所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 SOM建筑师事务所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 墨菲/扬建筑师事务所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 埃森曼建筑师事务所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 阿鲁普联合事务所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 黑川纪章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

清华大学设计 2017第四代住房新模式开启

清华大学设计 2017第四代住房新模式开启摘要:由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将郊区别墅和胡同街巷以及四合院结合起来,建在城市中心,并搬到空中,形成一个空中庭院房,又称空中城市森林花园。简单来说,第四代住房的主要特征是——每层都有公共院落,每户都有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米的土地,可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可将车开到每层楼上的住户门口,建筑外墙长满植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住房走到今天,笼统的讲,已经历了三个时代。 第一代:茅草房 第二代:砖瓦房 第三代:电梯房 第三代电梯房,就是我们现在大多数家庭的住房模式,又称“鸟笼式”住房,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分离,人们只能透过窗户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呼吸新鲜空气,并不能成为人们理想中的住宅。 那么,怎样的住宅才是理想住宅呢? 别墅占地面积大,又大多建在郊区,交通不够便利,受众极少,即便是富人,也不会长久居住。 胡同街巷和四合院生活气息浓重,方便居住,但占地面积太大,容积率低,在城市人口过多的今天,无法再造和普及。

2017年,第四代住房新模式开启! 由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将郊区别墅和胡同街巷以及四合院结合起来,建在城市中心,并搬到空中,形成一个空中庭院房,又称空中城市森林花园。 简单来说,第四代住房的主要特征是—— 每层都有公共院落,每户都有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米的土地,可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可将车开到每层楼上的住户门口,建筑外墙长满植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很多人担心树木绿植多了,平日护养是个大问题, 而对于第四代住宅,专家们已经想好了相应的对策—— 第四代住房所涉及的花草树木的养护浇灌,是采用自动滴灌系统(这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进行自动浇灌,住户只需要每两三个月修剪一次枝叶即可,每家每户绿化院子的成本大概是每平方米500元左右。 在设计方案中,所有院子的混凝板都是下沉板上翻梁,就像卫生间的结构一样。下沉板有60cm左右深度,也就是说可以回填土60cm厚,在靠墙栽种大树的地方还可做一个向上50cm的树池,这样,在靠墙的地方便有1米多深的覆土,即可以栽种4-5米高的树,并将树干固定在墙上,以防大风将树刮倒或使其摇晃,在其它不靠墙的地方才栽种1-2米的低矮植物、果树或灌木!这样,整个庭院的花草树木便显得错落有致,任何大风也没问题。

建筑类必读书目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 | 留言交流 | 退出 首页阅览室馆友我的图书馆建筑学必读书目- 建筑人生- 新浪地产网(转载) 绾绾w 收藏 于 2011-10-24 阅读数:1 被转藏: 33 公众公 开 原文来 源 修改如何标记批注? 建筑学必读书目 类别:我的文章评论(0) 浏览(864) 2010-02-09 19:01 标签:必读书目建筑学 基本文献是建筑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阅读,基本按年级之顺序先基础后提高排列。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则要看学生的“学力”,这两部分是无止境的。阅读过程中,一方面要读经典的积累,一方面一定要重视原著,要高起点、看精华,自然就会有提高,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基本的判断力和理解力。 (变成红色的是我看过的,我还加几本吧:《艺术发展史》,《安藤忠雄都市彷徨》,《建筑的革命》(郑光复著),《我的视觉日记>(王小慧著) 基本文献[/B] ●[美]弗兰西斯·D·K·程著,《形式/空间/秩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热点推荐?【精品】名曲轻音乐欣赏... ?【扫盲贴】|||教你听... ?令你心头 一震的亦舒名言?[分享]蛋蛋 全集 ?哦,阐释终极完美的女人... ?阿弥陀佛 保佑你(李娜)?[音画]蝴蝶 飞飞 ?寿山石雕?50道家常 菜肴大集合,... ?青花瓷,碎 了谁的心?(... ?【国乐飘 香】宋婷婷古 筝... ?神龙天成 ——毛泽东祖 坟...

●[美]保罗·拉索著,邱贤丰等译,《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爱德华·T·怀特著,林敏哲等译,《建筑语汇》,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德]迪特尔·普林茨、[德]迈那波肯著,赵巍岩译,《建筑思维的草图表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美]盖尔·格里特·汉娜著,李乐山/ 韩琦/ 陈仲华译,《设计元素(罗伊娜·里德·科斯塔罗与视觉构成关系) 》/设计初步丛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丹麦]拉斯姆森著,刘亚芬译,《建筑体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美]史坦利·亚伯克隆比著,吴玉成译,《建筑的艺术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德]托马斯·史密特著,肖毅强译,《建筑形式的逻辑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年 肯尼斯·弗兰普顿著,张钦楠译,《20世纪建筑学的演变:一个概要的陈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李允鉌著,《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德]托马斯·史密特著,肖毅强译,《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英]托尼·亨特著,于清译,《托尼·亨特的结构学手记1》/(原著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英]托尼·亨特著,于清/ 杨有福译,《托尼·亨特的结构学手记2》/(原著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你是我今 生的爱人 ?红色宣传 画里的中国当 代... ?古词欣赏?哈耶克与 维特根斯坦 ?如何删除C 盘上没有用的... ?[九个顶级 心理预言]_... ?颜色?虚 空?缘分 ?股票交易--聪明人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