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学习笔记

《文学概论》学习笔记

《文学概论》学习笔记
《文学概论》学习笔记

第一章文学的本质特征

王桃令

1、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人、事、物。

2、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分析、比较、选择、缀合、创造性的加工、提炼概括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缀合、加工、概括、提炼、预言,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动机,大致有以下四大类:泄情动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私欲动机。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3、艺术虚构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指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通过缀合、想象、联想、推理等心理机制,把现实中本无有、按情理却可能存在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等生发构想出来。

4、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可感的、概况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图画。

5、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形象的具体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性。文学形象性的基本特点是:描绘的具体生动性;艺术的概括性;审美的感染性。

描绘的具体生动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一个特点。即所描绘的是这个人、这件事。

艺术的概括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二个特点。即描绘的是这个人、这件事,反映出的却是某一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审美的感染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三个特点。即通过文学形象唤醒人们的美感,使人们沉浸文学形象所表现的境界中,从而得到精神上的

愉悦。

6、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通过作家的艺术想象,以文学艺术所特有的艺术假定性创造出既不同于生活原貌又符合生活情理和人物感情逻辑的逼真度高、感染力强的艺术形象,这就是艺术真实的特征。

7、文学的倾向性

文学的倾向性指作家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对于现实生活爱憎态度在作品中的表现。也就是其作品的形象体系显示出的对一定的社会问题、政治道德、感情情趣的是非评价和爱憎态度。

8、典型形象

典型形象是指通过丰满的鲜明的独特个性,表现出来某一类人精神状态的显著共性,又能深刻地反映出一定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方面的艺术形象。

9、文学的典型性

文学的典型性是指文学形象以它鲜明独特的个别性,概括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特征的深广程度。文学的典型性包括人物的典型性、环境的典型性、情节的典型性,细节的典型性,感情的典型性等。

第二章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1、文学作品的内容

文学作品的内容包含作家审美评价和社会生活。其构成要素是题材、思想、主题、人物、环境、情节。

2、文学作品的形式

文学作品的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组织、结构,及其表现形态和具体手段。它的构成因素是结构、语言、体裁等。

3、素材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并不能都写入文章之中。

4、题材

题材指的是经过作者的选择、提炼、缀合、加工和改造,写入作品用以表现作品的思想和主题的一组完整的生活材料。

5、主题

主题指作品所描绘、评价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所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

如《白毛女》通过对喜儿遭遇的描绘,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现实,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歌颂了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6、形象大于思想

形象大于思想指作品的形象所反映出来的客观思想常常超出作家创造形象时的主观思想

7、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是指通过独特的,丰满的,鲜明的,能够唤起美感的个性,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某些本质和规律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品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8、环境

环境指围绕着人物的、形成其性格的、驱使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社会环境和具体生活环境(特别是人物关系)

9、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指围绕着典型人物的环境。第一,典型环境中的具体生活环境比一般环境更鲜明、生动和突出。第二,通过人物的具体环境所体现出来的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发展的形势和趋势更充分和深刻。

10、情节

情节指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关系、人物行动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构成离不开事件、人物和场景。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有的作品为了主题表现,人物刻画的需要,或为了加强艺术感染力,还有意的把情节倒置过来,这在文学创作中是允许的。

合情合理、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引人入胜、丰富多彩、系统完整的故事情节才能感动读者,教育读者。

11、结构

结构指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题材进行裁剪、布局、弥缝、呼应,并使作品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完整的艺术整体的组织结构。

裁剪指对素材的取舍、选择。

布局指对作品各部分内容的地位的安置。谁主、谁次;谁前、谁后;何处密,何处疏;哪倒叙、哪插叙;人物关系如何建立;章节段

落如何划分;重点高潮如何安排等等,都属于布局问题。对布局的要求是:主辅分明、疏密相间、详略适宜、匀称谨严。

弥缝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具体连接,即通常所说的“穿针引线”的工作。对弥缝的要求是:精巧周密,无斧凿痕迹。

呼应指通过作品中不同部位的相同,相似或相近的细节描写,使作品首尾照应、一气贯通。

12、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专指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又称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学语言应该具有音乐、绘画和雕塑的特点,能够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动态的描绘生活和反映思想。

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是指它的音响、韵律、节奏的和谐,使人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强烈的感染。

13、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指作品中人物的独白、对话、日记、讲演、书信等。

14、叙述人语言

叙述人语言作品中叙述人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描写场景、抒发感情、评论事物的语言。

15、人物个性

人物个性指人物身上的一切具体可感的,与众不同的特点的总和。即人物独特的语言,行动,心理,气质,思想感情,作风气派,兴趣爱好和外貌等,总之:是指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单个人身上所表

现出来的一切外在和内在的特点。

第三章文学体裁

1、诗

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诗着重抒情,更富个性;内容和形式高度凝练、精美;想象自由而大胆;结构跳跃性强;韵律和谐、节奏鲜明、格调铿锵、朗朗上口。

2、抒情诗

抒情诗指直接抒发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的诗体。它的基本特征是感情的直抒,但也可以借景抒情,或托物寄情。

3、叙事诗

叙事诗是一种把叙事和抒情结合为一的诗体。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

4、格律诗

格律诗指在节奏、押韵、字数、行数、章节结构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诗体。

5、自由诗

自由诗指在节奏、押韵、字数、行数、章节结构等方面都没有严格规定的诗体。

6、意境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一定的生活景象(包括自然景象和社

会景象)与诗人所抒发的某种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7、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比,是打比方。兴,是触景生情的联想,或托物兴词的抒写。

8、夸张

夸张是指抓住人、物的某种特性或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人、物的形象特征,使这一人、物的特性或者特征更为鲜明突出,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达,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获得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和艺术感染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9、象征

象征是指以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间接表现抽象或其他事物的观念。

作者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性,或由于某种社会原因,不愿或不便直接表露他意欲表现的某种事物或思想感情,而去描绘与之相似相通的另一事物,含蓄地隐蔽的抒发其感情,使读者从中体会到他的思想意图的艺术手法。

10、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散文体的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

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11、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通常指供戏剧舞台演出用的文学剧本。

喜剧文学的基本特点:①用人物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不用叙述人的语言,而是通过人物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人物性格,表现矛盾

冲突,展现思想和主题;②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高度集中;③具有紧张集中的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基础,是高度典型化了的矛盾冲突。戏剧家通过戏剧冲突适应观众的欣赏要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12、戏剧艺术

戏剧艺术是综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13、悲剧

悲剧反映的冲突所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恩格斯语)“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产生的效果是使观众悲愤和同情,激情观众对进步理想、正义事业、合理要求热烈追求的崇高感情。如:《甲午海战》。

14、喜剧

喜剧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如:果戈里的《钦差大臣》。

15、正剧

正剧的戏剧冲突是反映日常生活或政治生活中正面力量与反面力量之间的斗争,正面力量经历千辛万苦,最终还是战胜了反面力量的阻挠和压迫,取得胜利。正面人物也可能在激烈的冲突中英勇牺牲,但这种牺牲并不意味着失败,因为在正剧里,冲突最终是按历史的必

然要求解决的,这种解决正显示出了正面力量的胜利。正剧让观众在悲喜交集中收到感动和教育。如:《白毛女》。

16、散文

散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等。

散文选材广阔多样;描写真人真事,不能仰仗虚构;结构形散神不散,指文笔自由疏放,但主题集中和章法严谨缜密,脉络清楚,首尾一贯;语言简洁、凝练、优美、明丽。

17、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它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抒情散文的特点:①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结构更富节奏感、语言更准确、凝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诗情画意十足。

18、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按照文学创作的规律,充分运用除虚构和创造性想象以外的文学手法,对当代社会出现和存在的典型人物、事件、现象、问题进行形象化的再现,同时又饱含哲理思辨、理性光芒和批判精神,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既有新闻价值,又有文学价值散文样式。

19、杂文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杂文包含了评论和形象这两个要

素。杂文的评论是对现实的直接而又迅速的评论(说理)。杂文又具有文学的因素(杂文的形象要求准确、贴切;杂文的文笔富于讽刺和幽默色彩;杂文的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它短小精悍,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第四章文学的创作过程

1、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

艺术构思包括作品题材的选取和提炼,主题思想的酝酿和确定,人物性格、人物活动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考虑和设计,故事情节发展与整体结构布局的安排和设置,以及研究和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等。

艺术构思的实现,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生活到艺术的质的飞跃,是作家所进行的一项十分艰巨的创造性劳动,从中能显示出作家对于现实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艺术构思因作家的创作个性、作品体裁、篇幅长短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艺术构思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打腹稿、记要点、拟大纲、列人物表等等。艺术构思是作家艺术创造力的表现,深受作家思想修养、艺术修养、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制约,是以坚实的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作家的思想修养与艺术修养越高,所积累的生活经

验越丰富,其艺术构思就越趋于完美,就越有创造性。

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制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进而在头脑中孕育成一个全新的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简言之,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艺术构思中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有: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虚构与生发),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2、艺术技巧

艺术技巧是文学创作的要素之一。指作家,艺术家提炼生活素材,设计作品结构,安排情节线索,运用语言,色彩,音响等艺术手段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的一整套技能。

3、灵感

灵感指文艺、科技活动中因偶然机遇而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4、个性化

个性化指作家根据生活素材塑造典型时,不但不打平形象的个性,反而要力图突出形象的丰满的鲜明的多侧面的复杂的独特个性。

5、概括化

概括化指在创作过程中把一般的材料通过艺术改造,提升到足以充分地,深刻地表现和揭示生活某些本质特点和规律的水平上来。

6、典型化

典型化指把不典型或不够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文学的特殊规律,经过选择、集中、想象、虚构、夸张、幻想等艺术加工,变成具有典型性的文学形象的过程。

7、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形象作为思维运动的形式,以感情作为思维运动的推动力,带有作家个性特征的思维。理智作为感情的基础,寓含在感情的因素中,在暗中对感情起规范作用。

8、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

第五章文学的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指作家从事文艺创作时如何认识和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方法。即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所遵循的美学原则。

对于每一个作家来说,他所以采用或遵循某一种创作方法,又总是和他的世界观以及生活经历、艺术修养、美学观点、创作个性等因素紧密相联系的。

常见的创作方法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西游记》)、积极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红楼梦》)、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第六章文学的风格和流派

1、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

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2、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是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这种流派,从作家主观方面来看,是由于政治倾向、美学观点和艺术趣味相同或相近而自觉结合起来的,具有明确的派别性。他们一般有一定的组织和结社名称,有共同的文学纲领,公开发表自己的文学主张,与观点不同的其他流派进行论战。

第七章文学欣赏

1、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是读者通过对作品语言符号的解读,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像、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

2、文学欣赏的差异性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指不同的读者的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性格、兴趣爱好、具体心境、审美倾向、艺术趣味与欣赏能力的不同,导致在欣赏对象、内容、格调以及欣赏的深广程度、审美感受方面所产生的的差异。

3、文学欣赏的共鸣

文学欣赏的共鸣是文学接受(指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各种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消化或扬弃)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指由于读者的思想情感,或经历遭际,与作家表达的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相通或相似,从而受到深刻打动,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可能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4、文学欣赏的净化

文学欣赏的净化是共鸣的进一步发展,是指读者通过欣赏活动,实现去除杂念、提升人格、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过程。

5、文学欣赏的审美感知

文学欣赏的审美感知指读者通过阅读、了解作品语言的涵义之后,在头脑中唤起表象联系,在想象中产生对作品描绘的艺术形象的感知。

6、文学欣赏的审美判断

文学欣赏的审美判断指读者根据自己对艺术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自觉不自觉的对作品从真善美的角度做出判断。

7、文学欣赏的审美享受

文学欣赏的审美享受是指作品引起读者对作品形象的感知、体验、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心理的积极活动,从而获得精神愉悦的美感。

8、文学欣赏的再创造

文学欣赏的再创造是指读者基于作家创造的作品基础之上,对其作品形象的补充、丰富和改造。再创造可能会发现作者没有发现的问题,体会到作者所没有体会到的意义,作出不同于作者乃至较作者更为准确的结论。

第八章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根据一定的哲学思想、社会理想、政治观点、道德观点和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作品(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等)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评价的科学,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提高。

优秀的文学批评不仅会对同时代个别作家作品起到支持、鼓励和指导作用,还会对同时代作家群体的创作思想和艺术倾向产生很大影响,甚至能改变一代文学风尚。它不仅能提高读者的接受能力和艺术趣味,还能促进社会和时代的审美理想的形成。

附一:分析人物

分析人物就是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所谓思想性格,是指这个人物在理想、思想、感情、品质、意志、气质等方面的特点。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环境)中形成的,表现在他的行动、语言、作风、心理活动和衣着外貌中的。所以,要分析人物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老舍创作风格和主要著作书籍

老舍创作风格和主要著作书籍 创作风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奸。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专业考试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真实只是艺术真实的___________,为艺术真实提供___________。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人与社会、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4、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5、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_____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物的方法。 二、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4-6题为多项选择。请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运用( )塑造形象。 A、造型 B、表演 C、综合 D、语言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E、现代主义 5、灵感的基本特点( ) A、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B、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C、超长独特,富于创造 D、突然消失,不可再得 E、超控自如,随意挥发 6、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典型: 2、创作灵感: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文学概论复习 ()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3、艺术发现:它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

《文学概论》第04章在线测试

《文学概论》第04章在线测试 《文学概论》第04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4:44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提出“期待视野”概念的是 A、伊瑟尔 B、姚斯 C、康德 D、黑格尔 2、提出“召唤结构”概念的是 A、席勒 B、姚斯 C、伊瑟尔 D、康德 3、提出“隐含读者”概念的是 A、韦勒克 B、姚斯 C、伊瑟尔 D、黑格尔 4、下列创作观念组合,属于“发愤说”的是 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方正之不 A、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 C、美的艺术必然要看作出自天才的艺术。 D、创作中的迷狂是神灵附体的结果。 5、艺术起源的模仿说的倡导者是 A、席勒 B、斯宾塞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文学批评的意义包括 A、对读者具有引导功能

B、对作家具有规范功能 C、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D、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 2、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代表人物有 A、席勒 B、黑格尔 C、斯宾塞 D、普列汉诺发 3、下列文学创作观念组合,属于“发愤说”的有 A、创作是神灵附体于诗人的结果。 B、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 D、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4、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代表人物有 A、黑格尔 B、普列汉诺夫 C、席勒 D、斯宾塞 5、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的表现有 A、希腊神话、史诗成为后世高不可及的范本 B、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文学成就一定比落后国家高 C、在同一时代的各国之间,某些物质生产水平较低的国家,倒有可能取得远比物质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更高 更大的文学成就 D、19世纪后半期的俄国取得了比西欧国家更大的文学成就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文学概论讲义

第一讲文学与文学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理论的含义。 2、了解文学理论的当前特征。 3、懂得如学习文学理论。 一、从文学到文学理论 文学对于读者来说都不陌生,我们一起不妨来看看牛汉(1923-2013)写作的诗歌《夜》(1997): 关死门窗 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 我点起了灯 但黑暗是一群狼 还伏在我的门口 听见有千万只爪子 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 灯在颤抖 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 诗不颤抖! 【赏析】 牛汉这一辈子,遭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流亡、饥饿、受迫害、被捕、监禁、坐牢、受审判、劳动改造,什么重活都干过……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生”,他的诗就是这种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 读这首诗,我有一种独行者蹒跚在凄冷的暗夜里忽然得到了一盏灯的指引一样,莫名的兴奋与快慰! 从全诗的叙事情调看,它采用了具有象征寓意的故事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对人生历程的审视。从诗行排列形式看,它由六个小节组成,各节都由鲜明的形象;六节之间存在着谨的因果逻辑,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生存场景。每节行数有着格的控制,多则两行,少则一行,且每行字数很少,这样铺展在纸页的平面空间上,产生了一种醒目的视觉美感。从诗歌容上看,六节完整地展现了一个紧的故事情节。首节是故事的开端,关死门窗阻隔黑暗,一下子就揭示了对立双的冲突。”觉得”,表明面对夜的黑暗,”我”尚未看清其狰狞面目,采取的抗争式(”关死门窗”)太过幼稚,这也见出”我”的善良、单纯。次节,是故事的发展,”我点起了灯”,改变了与黑暗的斗争式,灯是黑暗的反面,可以驱散黑暗而带来光明。第三、四节,是故事的再发展,”我”惊奇而恐惧地发现,”灯”并不能驱散黑暗。”但黑暗是一群狼/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 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C.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简洁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3)情感与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我爱这土地》 7.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福师《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1)

福师《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对理性的“自我”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A. 达尔文 B. 马克思 C. 弗洛伊德 D. 恩格斯 正确答案:C 2. ()是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的修辞方式。 A. 比喻 法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B. 象征 C. 倒装 D. 歧义 正确答案:A 3. 巴赫金称()的作品为“复调”式小说,小说中叙述者的声音、不同人物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的世界。 A. 列夫·托尔斯泰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普希金 D. 屠格涅夫 正确答案:B 4. ()是艺术构思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在思考中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其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A. 想象 B. 联想 C. 直觉 D. 灵感 正确答案:D 5. ()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A. 心理学批评 B. 语言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审美批评 正确答案:A 6. 意大利语的柔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这两个例子体现了()。 A. 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的关系 B.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D. 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的关系 正确答案:B 7. ()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正确答案:A 8.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是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读者阅读的“第二文本”总是“第一文本”的种种异变。其中,()是指在某一特定文本中,作家融进的情感虽是确定的,但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那儿,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 A. 作品形象的异变 B. 情感的异变 C. 思想观念的异变 D. 作品情节的变异 正确答案:B 9. ()是诗句在语法上的错置,是惯常词序的颠倒。有的倒装句是为了迁应格律,有的是为了加强某一意象,突出话语的表现力。 A. 夸张 B. 对比 C. 倒装 D. 歧义 正确答案:C 10. ()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基本特征:暗示性和朦胧性。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正确答案:C 11. ()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A. 伦理道德批评 B. 社会历史批评 C. 审美批评 D. 心理学批评 正确答案:A 12.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等属于()。 A. 文学哲学 B. 文学社会学 C. 文学心理学

老舍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 《猫城记》《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 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其中《茶馆》极为著名。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其中有大量被选入教育课本。 书集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 一、选择填空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3.文学文化学又可以说是一种最新的文学理论形态。 4.首先是列宁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 5.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 6.在魏晋以前,文学的文化含义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7.查理斯·巴托作出一个意义深远的区分: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之中。 8.话语的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9.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和含混。 10.文学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11.精神生产的概念最初见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12.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13.文学创造的主题是具体的社会人。(马克思) 14.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15.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 16.“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17.高尔基曾不无道理地把文学称之为“人学”。

18.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 19.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二.名词解释 1.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2.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3.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4.审美理想:也称美的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特征:首先,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鉴赏的原型和最高典范。其次,审美理想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第三,审美理想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三.简答

《中国现代文学》第03章在线测试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7:31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人类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是()。 A、日常消费生活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生产实践 2、“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 5、实践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A、人的实行或行动 B、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的存在方式 D、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揭示和有力地证明了( )。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劳动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 C、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老舍的文章

老舍的文章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 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 百花 《母鸡》《我的母亲》《养花》《我们家的猫》《济南的冬天》《骆驼祥子——祥子买车》《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本文由文学家汪曾祺写)《林海》《草原》《四世同堂——开学的日子》《断魂枪》《茶馆》一共六十多本小说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福师 文学概论 作业一

福师《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C )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基本特征:暗示性和朦胧性。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2. ( C )在叙述故事中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有推动情节发展的“行动元”功能,又有显现性格特征的“角色”功能。 A. 事件 B. 情节 C. 人物 D. 场景 3. ( C )是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替换,或用一物代另一物,或用一部分代全体。 A. 夸张 B. 对比 C. 借代 D. 用典 4. ( A )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5. 意大利语的柔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这两个例子体现了( B )。 A. 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的关系 B.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D. 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的关系 6. ( C )是诗句在语法上的错置,是惯常词序的颠倒。有的倒装句是为了迁应格律,有的是为了加强某一意象,突出话语的表现力。 A. 夸张 B. 对比 C. 倒装 D. 歧义 7. ( D )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8. ( A )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9. (A )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A. 心理学批评 B. 语言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审美批评 10.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C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对理性的“自我”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A. 达尔文 B. 马克思 C. 弗洛伊德 D. 恩格斯 11. 巴赫金称( B )的作品为“复调”式小说,小说中叙述者的声音、不同人物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的世界。 A. 列夫·托尔斯泰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普希金 D. 屠格涅夫 12. (B )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本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 A. 心理学批评 B. 语言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审美批评 13. (A )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A. 诗 B. 小说 C. 剧本 D. 散文 14.( A )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识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A. 意识 B. 无意识 C. 灵感 D. 直觉 15. ( B )是指读者由于作品意蕴的感染,而继共鸣后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有(ABC )。 A. 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B.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C.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D.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2.直觉与灵感的区别有(ABCD )。 A. 灵感不是“不要”而是“省略了”推理过程,需要更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更强的推理能力 B. 灵感是艰苦思索的结果,直觉却是对事物的突兀判断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A.独立说B.再现说 C.体验说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B.英加登 C.荣格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童庆炳B.英加登 C.凯塞尔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A.王维B.李白 C.司空图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A.本质特征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A.省略B.停顿 C.概略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

是( ) A.格雷马斯B.康德 C.歌德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A.个人气质B.人格情操 C.创作才能D.创作个性 13.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的是( ) A.刘勰B.曹丕 C.曹植D.曹操 14.“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体现的是文学风格的( ) A.多样性B.单一性 C.稳定性D.独创性 15.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学风格分为( ) A.八体B.十体 C.十二体D.二十四体 16.全面论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关系的是( ) A.刘勰B.苏轼 C.苏辙D.郑板桥 17.文学批评的对象是( ) A.各种文学现象B.各种社会现象 C.文学作品D.作家 18.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B.诗歌 C.戏剧D.散文 19.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 A. 情节设计 B. 结构严谨 C. 文学风格 D. 语言精练 20.艺术想象的过程是( ) A.从具象到抽象B.从抽象到具象 C.从具象到具象D.从抽象到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创作过程,是一种( ) A.建构性活动B.追寻秩序的活动 C.内容追寻形式的活动D.形式创造内容的活动 E.纯粹创造形式的活动 22.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层面是( ) A.语音层面B.文法层面 C.辞格层面D.词法层面 E.意义层面 2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 ) A.前者依存于后者B.后者决定前者

文学概论_复习题

一、是非判断题: 1、 接受关系的理论基础是新的阐释学(J )。 2、 风格形式的客观因素指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创作的影响。(X ) 3、 现实主义是按照生活的理想的样子来反映现实,塑造形象的创作方法。(X ) 4、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X ) 5、 小说在塑造人物性格方而,比苴它文学体裁更自由。() 6、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 7、 文学作品的容指作家从客观生活中提炼岀来的生活素材。(X ) 8、 文学形彖的意象性即指间接性。() 9、 文学的真实性是客观生活的真实。(X ) 10、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属于精神现象。() 11、 “二为”主向是在《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岀来的。(X ) 12、 文学风格是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创作过程。() 13、 文学作品的题材是一种自然形态下的纯客观的事物。(X ) 14、 文学作品的形式即文学反映生活的形象方式。(X ) 15、 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 16、 主题是以素材为基础,在素材的确定和提炼中形成的。(X ) 17、 “三一律”是欧洲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主。多采用开放式结构。(X ) 18、 艺术发现指作家、艺术家对客观生活的一种带情感性、形象性的感受和思考。() 19、 创作欲望中渗透了作家的感性因素。(X ) 20、 完成艺术传达的必要条件是作家要有熟练的艺术技巧。() 21、 制约整个创作过程的是灵感思维。(X ) 22、 典型化即指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X ) 23、 艺术感受力指发现生活意蕴,获取丰富体验的能力。() 24、 世界观制约着和支配着作家对创作方法的选择。() 25、 浪漫主义就是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生活。(X ) 26、 文学革新就是继承中外优秀古典文学之精华。(X ) 27、 文学鉴赏对于鉴赏对象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进行能动的再创造。() 28、 文学批评中方法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X ) 29、 把批判和继承结合起来,通俗化地名之为“推出新”。() 30、 作家的文艺思想往往受到思想的影响。() 31、 风格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标志在外部表现中显示自身的在特征。() 32、 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X ) 33、 灵感思维是从对自在之物的一种感悟性的思维活动。() 34、 典型环境影响甚至改变典型人物。(X ) 35、 艺术构思即写作阶段,是将教材转化为泄型的文学作品的过程。(X ) 36、 文学鉴赏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艺术感受、审美判断、寻索玩味。() 37、 影响文学发展的因素是经济基础和貝它社会意识形态。(X ) 38、 劳动起源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起源说。() 39、 典型环境是指环境在人物周围的各种生活条件的总和。(X ) 《文学概论》复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