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公司所得税的课税对象

英国公司所得税的课税对象

英国公司所得税的课税对象
英国公司所得税的课税对象

英国涉外税收制度——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1.对居民的税收

英国所得税法案将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分为四大类,即居民、普通居民、永久居民和非居民。所得税法案本身并没有对这些概念作出明确定义,具体的确定规则体现在法院判例之中。英国法的主要特点是从判例中概括规则。

按照判例法,税收意义上的英国居民一般指如下三大类:(1)事实上在英国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2)在英国有可使用的住房,且不在国外从事全日制(full-time)工作者;(3)虽然不符合上述两项条件,但习惯或实际逗留在英国的人。

除了居民以外,英国还有普通居民的概念。年复一年地居住在英国的人为英国普通居民,大部分居住在英国的人既是居民,又是普通居民。按照上述第(3)条规则确定的居民同时也是普通居民。对那些在英国拥有住房者,若住房是其习惯住所,则既是居民,又是普通居民。但在某种情况下两者有所区别。如果你常住在国外,一年内在英国逗留183天以上,则视为居民而不视为普通居民;如果常住在英国,某一年去国外工作或度长假,不在英国落足,则视为普通居民而不视为居民;在英国购买或长期租赁住房仅供度假之用,偶尔光顾者,则是居民而非普通居民。纯粹的居民者和既是居民又是普通居民者在海外所得的纳税责任上稍有不同。如果纳税人仅是居民而非普通居民,其海外所得中的受雇工薪所得、投资所得(包括银行和房屋协会的存款利息、股息、证券利息、租金所得),只就其汇入英国部分承担纳税责任,即按汇入原则(remit-tance principle)征税;当纳税人既是居民又是普通居民,且不是英国永久居民时,只有从非居民雇主取得的受雇工薪才能按汇入原则征税,其他从海外挣来的所得(earning income)要全额申报纳税(某些项目可有扣除)。

在英国法中,永久居民的概念对所得税而言只有极有限的意义。大多数居住在英国的人既是居民,又是永久居民和普通居民,任何形式的海外所得都不能按汇入原则征税,而要全额纳税。对于原来是英国永久居民,后移居国外,又返回成为居民或普通居民,有海外所得;或原来为外国永久居民,现来英国定居,有海外所得的情况下,就涉及永久居民的认定问题,以便确定哪些所得能按汇入原则征税,哪些不能。英国判例法对这一问题的规定相当模糊,并且前后不一致。大多数判例主张,如果父母为英国永久居民,儿女除非特别声明才放弃,否则自然为英国永久居民,不论现在居住何处、有何国籍;移民、结婚等场合,要通过法律程序特别声明,才能放弃或成为英国永久居民。在实际生活中,极少用到永久居民的规则。在绝大多数场合,通过居民身份的确认就可以完成纳税人性质及纳税责任的认定工作。总之,在英国税法中,被确定为居民者可能是非普通居民,普通居民和永久居民也可能是非居民。

虽然有上述原则性的分类规定,但现实生活是错综复杂的,有些情况通过原则难以明确地加以规范,这就需要对原则进行诠释、推理、具体化,以便能运用于各个具体情况。在英国,此项工作历来是由法院来完成的。一百多年来,有许多判例涉及这个问题,所形成的主要规则可以概括成如下几个方面:

(1)关于6个月的计算

由于6个月的概念很模糊,因此在法律中就明确6个月等于183天,即在英国逗留183天以上者为英国居民,不管是大年、小年,还是大月、小月。这一规则是在Wilkie v.CIR中确立的。在这一案中,当事人于1947年6月2日下午2时抵达英国,打算11月底离开。偶然事件迫使他选择购买11月30日的班机,

然而航空公司取消了这一次航班,他只得于12月2日离开英国,因此,他在英国逗留了182天又20小时。当事人在与税务局的争论中获胜,不被判定为英国居民。法官在审判中认为,6个月不能作

月历而要作日历理解,6个月就是183天。在计算这183天时,不考虑在这一年内纳税人来英国的次数,只要在一年内累计达183天,才将其视为居民,到达的这一天和离开的这一天不计入这183天中。另外,这是英国会计年度的183天,而不是公历或任意的183天。因此,一个人从4月6日抵达英国,仅住183天即成为其居民;而另一个人从10月5日起在英国住了整整12个月,却不被看作居民。

(2)关于拥有可资使用住所的解释

当事人虽然没有在英国逗留达183天以上,但在英国拥有可资使用的房屋,且不在外国从事全日制工作,不论在英国逗留的时间长短,也是英国居民。这一规则是在In reYoung一案中确立的。在这一案中,一个外国商船船长在哥拉斯哥拥有一幢房屋,供其妻子和儿女居住,虽然他本人在该纳税年度仅在英国逗留了88天,但仍被认定为英国居民。

在CooPer v.CadWalader一案中,将拥有解释为包括长期租赁,也就是说,当事人虽然并没有在英国购买住房,但如长期租赁了一个可自由支配使用的住处,即成为英国居民。

拥有住房必须是以本人名义,若是以妻子或家庭其他成员的名义拥有住房,则不构成使本人成为居民的条件。在Turnbull v.Foster一案中,一个纳税人在马耳他做生意,且为该国正式居民。他的妻子在英国拥有一幢房子,他及妻子几乎每年都要光顾那里,住上一段时间,他本人的居住时间不到成为英国居民的标准,也不因其妻拥有住房而成为英国居民。

住房不必是严格意义上的,只要是可居住的场所,如游艇、猎房(hunting box)等,都可作为判断的根据。在Bayard Brown v.Burt一案中,一个美国人多年居住在他所拥有的游艇上,这艘游艇一直停泊在英Colcherstein的港口内,这个人被判定为英国居民。

上述住房概念不包括旅馆;在CIR v.Zorab一案中,一个英国国民在印度充当公务人员,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印度,退休前获得两年假期来英国度假,居住在旅馆里,被判定为非居民。

在运用上述规则时,当事人是否在英国实际出现,不被作为决定的因素。也就是说,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个人不需要实际出现在英国而成为其居民。在Rogers v.IRC一案中,一个船长整个纳税年度不在英国,但家庭仍在英国,他被认定为英国居民。后来,所得税法案作了更明确的规定,即已经在英国具有普通居民身份的英国和爱尔兰国民,如果仅为偶然原因离开英国在国外居住,仍作为居民进行征税;为获得英国居民身份的目的而非偶然原因居住他国,则不在此列。

仅仅拥有可资使用的住房还不是判定居民身份的惟一条件,还要考虑当事人的工作状况。如果当事人在国外从事全日制工作,该纳税年度不在英国落足,即使该当事人在英国有住房,也不能认定其为英国居民。在Reed v.Clark一案中,一个英国普通居民在英国拥有一幢房屋,与其父母共住。1978-1979年这一纳税年度,他在美国从事史志编撰工作,该纳税年度他被判定为非居民。

(3)关于习惯和实际逗留的解释

所谓习惯和实际逗留,是指当事人连续4年里每年在英国逗留91天以上,或在连续4年(以上均指会计年度)里访问英国,每年平均逗留91天以上或4年中累计在英国逗留1年以上。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从第

5年起,就将其视为英国居民。如果当事人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意图,那么从一开始就可认定其为居民。这一规则是在上议院对Levene v.CIR和Lysaght v.CIR两个案例的判决中作出的。

英国居民应就其世界范围内的所得缴纳所得税,而不论其是否汇入英国。英国非居民可就其某些境外所得享受优惠待遇。对英国和其他国家都应课税的所得,英国将单方面或根据税收协定给予双重税收抵免。

英国居民的定义不是税法规定的,而是通过法院判决和税收实践发展起来的。其他国家的居民可能同时还是英国的居民,因为他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居住在几个国家。国籍对判断居民身份并不重要。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英国停留183天的个人,被视为英国居民。判断居民或非居民身份一般以整个纳税年度为基础,但下列情况除外:

①一个新的永久性居民从其入境之日起即为英国公民;

②到其他国家永久定居的人,从其离开英国之日起不再是英国居民;

③在整个纳税年度,在国外从事全日制工作的人,如果他在一个纳税年度回英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或连续5年中平均每个纳税年度不超过3个月,则从其离开英国之日起即为非居民。上述个人从恢复在英国的永久居住之日起又成为英国居民。

年度总所得是把各项所得汇总并扣除一定可扣除费用,总所得减去个人宽免额为应税所得。1991-1992年,应税所得在23 700英镑以下,适用税率为25%,超过部分为40%;若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计入了应税所得,纳税人有权就已纳的预扣税要求给予抵免。

2.对非居民的税收

对非居民,英国仅就其源于英国的所得征税,如果他在英国通过分支机构或代理人从事商业活动,则对其资本利得征税。

(1)投资所得。直接支付给非居民的租赁所得,应由支付者按基本税率代扣代缴所得税,有时也可由英国银行代扣代缴。英国非居民的来源于英国特定政府债券的利息收入免缴预提税及利息税。一些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对英国的股息规定有全部或部分税收抵免,但一般不适用于非居民。

(2)受雇所得。非居民在英国境内的受雇所得要缴税。税收协定规定,非居民在英国某些部门从事短期工作的收入免税。在英国工作时间不超过183天,雇主不是英国居民,且不是由雇主的英国分支机构支付的雇员工资,也可以免税。

3.资本利得税

资本利得税是对处理固定资产取得的资本利得征收的一种税。英国非居民来源于英国境内的利得要纳税,对来源于境外的利得仅就汇入英国的部分纳税。利得税按个人边际所得税税率来征收,全权信托为35%。

资本利得或损失根据其销售收入或市场价格扣除成本,或按照1982年3月3日的市价计算得出,某些购置费用和处理费用可扣除。

个人从受赠资产及其他营业资产获得的资本利得,可以延付资本利得税。个人年资本收入的第一个5 500

英镑免税,这项免除也适用于残疾人或为残疾人设立的信托,其他信托则有2 750英镑的免税额。

资本损失只能冲减资本利得,但可以无限期向前结转,与关联方交易发生的资本损失只能冲减该关联方交易发生的资本利得。

4.旅居国外者的税收

根据临时合同在海外从事工作的人,可保留英国的居民身份,但只要

他离开的时间符合条件,则它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可免税。在国外某些部门工作的人员及从事短期性工作的人的海外收入可免税。

英国涉外税收制度——公司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

1.英国采用的是管理及控制中心标准,公司的管理控制中心在英国,被称为是居民公司。通常依照董事会的开会地点,而不考虑主要的经营中心所在地。

2.1994年4月1日至1995年3月31日这一财政年度,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当公司全部利润不超过30万英镑时,适用25%的“小公司税率”;当全部利润处于30万至150万英镑之间时,有边际减除措施,以保证超过这一限额的利润统一按33%的税率纳税。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与英国公司同样纳税,资本利得作为普通所得纳税(英国的公司税1994年进行了调整,此前的税率与上述税率不同)。

最低所得税是按公司资产调整价值的2%确定的。当确定所得税时,公司必须将运用一般制度(即净利润的30%)所确定的税额与最低所得税(即资产的2%)相比较,两者的较高额为公司的应纳所得税。新机器和设备在头两年不承受最低所得税;就出口公司而言,应收账款和存货也不承受最低所得税。

3.外国来源股息。从持有外国股份中收取的股息,要作为应缴的公司税的所得来处理。借助于外国税收抵免机制,或是通过单边减除,或是根据英国与子公司所在国之间的税收协定,来避免双重征税。税收抵免不仅适用于在支付股息时承受的任何预提税(直接税收抵免),而且只要在非英国公司中持有10%的选举权股份,也适用于由子公司承担的和由第二层、第三层等子公司承担的外国公司税(间接税收抵免)。抵免以与有关股息相关的英国公司税税额为限,它是参照各项所得来源计算的,既不采用全球综合限额为基础,也不采用分国限额为基础。任何抵免或没有使用的部分抵免,不可以向以后结转或转回以前的会计期间。

4.支付给国外关联企业的股息、利息及特许权使用费。公司在向海外关联企业付股息时,必须按正常方式支付预提所得税。支付给国外关联企业的利息及特许权使用费、版权费(但商标及其他专利权除外),在扣除25%后再计征所得税。许多协定对此类付款提供较低的预提税税率,或者规定免征预提税;但只有在款项的支付不超过正常交易水平时,才可获得上述税收抵扣。

支付给关联企业的利息适用较低预提税税率时,应对付款方的债务与自有资产的比例进行检查,如果比例超过1:1,税务机关将不同意对支付的利息进行税前扣除。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或债务人能够证明与关联方的交易同与非关联企业的同类条件相同时,那些在某些工业领域更高的负债率也是允许的。

如果税收协定取消,则利息不可扣除,或虽可扣除,但适用25%的非税收协定预提税率。被拥有75%股份的英国子公司支付给国外母公司,或另一国外的被同一母公司拥有75%股份的兄弟公司的利息,不适

用有关税前扣除的规定。

5.集团公司。英国没有税务上的合并制度,但对公司集团的课税给予某些优待。

英国的集团减除规定允许纳税损失可以在同一公司集团的成员之间转移。可以转移用以冲抵利润的损失,包括营业损失、超额折旧或资本备抵、超额利息等。为了有资格获得此规定的优惠,公司必须有75%的成员关系来构成为此目的的集团。假定在公司问存在必要关系,损失通常可以转移给集团中的任何公司。对此规定的要求,必须在亏损公司会计期间结束之后的2年之内提出。

当母公司拥有子公司50%以上的普通股股份时,子公司可以在不用考虑缴纳预提公司税的情况下,支付股息。此外,当母公司缴纳了不能冲抵其公司税纳税义务的预提公司税时,它可以把这类预提公司税的全部或一部分,转移给50%以上经济利益受其控制的子公司,然后,子公司可以用那一项预提公司税冲抵自己的公司税纳税义务。

6.资本弱化。虽然有人认为英国对资本弱化方面并没有特殊规定,但是英国公司在支付给外国母公司股息时有确定的条件,这些是在1992年7月16日英国议会通过的税收法案中规定的。税收法案为能分配的股息制定了特别条件:(1)借款者是英国公司;(2)贷款者是非英国公司;(3)贷款者拥有借款者75%的股份,或者一家非英国公司同时拥有借款者和贷款者75%的股份。

英国证券税制

英国并没有统一的税收法典。证券税收方面的有关规定是内含在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税收制度中。按照英国税法规定,凡是英国的居民,都要对其来自英国境内和境外的全部收入课征所得税;而非英国居民则只对来自英国境内的收入课征个人所得税。其中涉及证券收入的相关纳税内容包括:在英国境内获得的英国及外国公债利息;外国有价证券利息;从英国公司领取的股息。英国居民个人从英国公司取得的股息收入可以享受税收抵免优惠,抵免额相当于该公司就这部分利润所支付的预付公司税。在计算所得税时,股息接受者仍被认为取得包括股息和抵免额在内的收入。

根据英国有关公司股息的课税规定,为了解决公司股息既缴纳公司所得税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重复课税问题,英国从1973年起实行“税负归属制度”。该制度规定当公司把股息分配给股东时,可以将该笔股息的已纳税款连同股息一并转移给股东。股东可以将该笔已纳税款在其应缴个人所得税税款中抵免,冲抵其股息的所得税义务。这实际上是以股息预付所得税的方式把一部分税款归属于股东,从而达到免除公司股息重复课税的目的。至于投资基金税收,根据英国规定,对基金投资者只征收个人资本所得税。

除了个人所得税外,与证券投资有关的税收还包括印花税、投资所得附加税和转让所得税。英国从1694年开始实行印花税。对价值在3万英镑以上的应税契约,以契约金额作为计税依据,一般税率为1%。从1986年10月27日起,英国政府将股票、股权转让契约的适用税率由1%降为0.5%。

英国的投资所得附加税是指对个人投资所得在征收所得税之后征收的一种附加税。以纳税人的全部投资所得扣除抵押贷款利息等费用后的应税所得作为计税依据,并规定了一定的免税额。

英国转让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资产。包括英国政府公债、政府保证公债以及公司法人债在内的证券转让所得可以从征税对象中扣除。同时,转让所得在500英镑以下的也不征税。征税转让所得的金额是指从资产的转让价格扣除转让费用的净额而言,转让所得税的税率为30%。其中,转让所得在5000英镑以下的,对其一半的金额征税;超过5000英镑的,按扣除2500英镑的金额征税。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证券市场,美、日、英三国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证券税收体系。其中,美国证券税制主要由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资本利得税、财产税等构成;英国证券税制主要由所得税、附加税、印花税、财产收益税等项目构成;日本证券税制主要由证券所得税、证券交易税、交易所得税、外国债券税、印花税、继承税等组成。比较而言,日本的证券税制更加完善,涉及面更广,也最大独立。这与日本证券市场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密切相关的。

具体到不同的证券税种,美、英、日三国的税制也有所不同。以证券交易税为例,美国为鼓励证券市场的正常交易,已取消证券交易税;而日本证券投资者在转让证券时仍需缴纳交易税。与此同时,在美国征收证券投资所得税的同时,日本则原则上不征收投资所得税,只在股票交易较为频繁或集中购买有价证券的情况下,才予以征收,以保持证券市场的相对平稳。

从美、英、日三国证券税制的变动趋势来看,其税制设置日趋简化,税率也有调低的趋势。美国的所得税税率已由五个档资简化为两个档次,且其资本利得税已并入营业所得税中;英国政府为了保持伦敦国际金额中心的地位,从1986年10月27日起,将股票、股权转让契约的适用税率由10%降为5%。

什么是资本利得税?

资本利得税(英文Capital Gains Tax,简称CGT),是指资本商品,如股票、债券、房产、土地或土地使用权等,在出售或交易时发生收入大于支出而取得的收益,即资产增值。资本利得税是对资本利得所征的税。简单而言就是对投资者证券买卖所获取的价差收益(资本利得)征税。

资本利得作为一种所得,仍然属于所得税的征税范畴,是公司、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的组成部分。

在对资本利得是否征税,以及如何征税问题上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种:

1 、视同普通所得征税。

2 、征收资本利得税。

3 、对资本利得免税。

资本利得行业就是指成长型行业,即有较大升值潜力的小公司和一些新兴行业;鉴于资本利得往往是经过若干年才积累起来的,或偶尔才发生一次,因而对资本利得课征所得税的国家一般都采用低税率。

英国公司所得税的课税对象

公司税的课税对象主要包括以下5类:

(1)所得税中适用于公司税的一部分表和类的所得。

主要包括:

①D表第1类—经营利润。指居民公司从事任何事业所取得的利润,以及非居民公司在英国境内从事任何事业取得的利润。公司是以本会计期(最长为12个月)的利润为估税依据。如果公司的会计期大于12个月,则必须将该经营利润在两个会计期内进行合理分配。

②D表第3类—利息。在会计期发生的利息应纳公司税。“发生”一词意谓着该利息已经实现并应记入公司账户上。银行支付给公司账户上的利息属于D表第3类所得,是应税毛收入。

③其他表类收入。除E表和F表外,适用于公司税的其他表类和与所得税完全相同,只需要用“会计期”

代替所得税中的“纳税年度”。例如,在任一会计期内A表的应税数额为该会计期“应取得的租金减去已支付的费用”。如果会计期大于12个月,D表第6类所得必须根据时间在两个会计期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按D 表第4类和第5类计算的外国所得总额,也属于公司税的课税对象,但该所得在多个会计期间的分配方法将依据所得的不同来源而定。

(2)非免税投资收入(Unfranked Investment Income)

这主要包括公司来自于英国其他公司的债券和贷款利息,以及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由于在计算公司税的应税利润中,这类收入已经从支付公司的总利润中被扣减掉了。因此,对接受公司来说,它是一种税前利润,因而是“非免税的”。英国法律条文中并未使用“非免税投资收入”这一术语,只是实际中为了方便区分“免税投资收入”(见下面(5))之需要。

(3)房屋建筑协会的利息

按规定,房屋建筑协会的利息被认为是已按所得税基本税率课税后的净收入(不包含在非免税投资收入之中)。在计算公司税时,应将取利的利息“返计还原”为房屋建筑协会的利息总额,但该认为已扣除的所得税额可用来抵免公司在本纳税年度的主体公司税义务。

(4)应税利得(Chargeable Gains)

按照规定,应税利得应当计算交纳资本利得税(Capital Gains Tax),但是公司在本纳税年度实现的利得并不交纳资本利得税,而是交纳公司税。公司应税利得的计算方法与资本利得税的方法基本相同,即销售收入减去进货成本。

(5)免税投资收入(Franked Investment Income)

它是指公司从英国其他居民公司取得的股息和其他分配收入。称这部分收入“免税”,是因为它是来自于英国其他居民公司已纳公司税的那部分利润。接受股息公司与个人不一样,它不能享受免税投资收入的税收抵免,因为该公司并没有支付所得税。但是,接受公司却可以用它们的免税投资收入来减少分配股息时应交纳的预付公司税。

英国公司所得税的应税利润(1)

应税利润

公司和非公司组织的应税利润的确定方法大致一样。即将公司在本会计期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经过提取折旧、扣除一些费用、损失等后,其余额才是应税利润,或称基本利润(Basic Profit)英国公司应税利润的计算过程见下表。

表9 公司应税利润的计算

英镑英镑

D表第1类收入X

减结转的损失和超额营业费用(X)

X

D表第3类收入X D表第4类和第5类收入X

减结转的损失(X)

X D表第6类收入X

减结转的损失(X)

X A表收入X

减结转的损失(X)

X 非免税投资收入X 房屋建筑协会利息(毛收入)X 应税利得X 减本年度的资本损失(X)

减结转的资本损失(X)

X 总利润X 减准予冲抵总利润的营业损失(X)减已支付的费用(1)非营业性(X)

(2)营业性(X)

(X)

减准予冲抵总利润的税金(X)

续表

英镑英镑

净利润X

加不能扣除的费用(X)

减资本折扣(X)

应税利润(=基本利润)X

说明:公司利润=基本利润+免税投资收入

在计算各项收入时,会计上所采用的惯例通常有两个:一是实现惯例(Realization Convention)。它是指为了计算利润的需要,不一定要等到产品已销售或取得货款时,才承认有收入,而一般在产品处于销售中间、但买卖双方都已承担了法律责任时,就认为收入已实现。这样,即使某企业没有收到现金,也认为它的产品人微言轻其收入赊销了出去;虽然没有取得现金,但已成了债权人。应税利润就是按实现惯例计算的利润。二是应计惯例(Accruals Convention)。它是指某一年的收入仅为当年应取得的(任何一年)收入。同样,某年的费用只按当年应支付的(任何一年)的费用计算,如固定资产的购置不应作为本年应计费用处理,因为固定资产要使用多年。固定资产成本中每年计提的折旧部分(按固定比例提取)作为一种费用从每年的收入中扣除。

但是,按上述会计惯例以及其他惯例所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并不会相等。因为,在计算应税利润时还要考虑一些税收处理规定,如资本折扣、不能扣除的费用、各种免税收入、某些特殊救济等。另外,上述会计惯例也适用于公司支付利息和股息的处理。利息是公司支付给该公司外部的债权者的费用,

允许从会计净利润中扣除;股息是按股份支付给股份所有者的税后利润,因而它不属于会计上的费用,不允许从会计净利润中扣除。

英国公司所得税的应税利润(2)

(1)折旧

公司的折旧(Depreciation)是可以从其收入中作为费用扣除的,但不是在计算应税利润时扣除,而是采取一种叫做“资本折扣”(Capital Allowances)的加速折旧方法计入成本。

自1970年以来,资本折扣一直是十分简单的。大多数资产每年可按余额的25%减记折扣,工业建筑采用直线法每年可按原值的4%减记折扣,商业建筑一直不给予折扣。另外,从1997年7月起,小型公司和中等型公司(根据《公司法》中的定义)的资本折扣率允许在某一年度翻倍。英国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扣率的具体规定见下表10。

表10 英国资本折扣率

(1)设备和机器

1970年10月27日—1971年7月19日购买的:第一年折扣60%

1971年7月20日—1972年3月21日购买的:第一年折扣80%

1972年3月22日—1984年3月13日购买的:第一年折扣100%

1984年3月14日—1985年3月31日购买的:第一年折扣75%

1985年—1986购买的:第一年折扣50%

1986年4月1日—现在购买的:第一年折扣0%

第一年不允许折扣的部分,以后每年按余额的25%减记。

(2)工业建筑

1970年4月5日—1972年3月21日购买的:期初折扣30%

1972年3月22日—1974年11月12日购买的:期初折扣40%

1974年11月13日—1981年3月9日购买的:期初折扣50%

1981年3月10日—1984年3月13日购买的:期初折扣75%

1984年3月14日—1985年3月31日购买的:期初折扣50%

1985年—1986年购买的:期初折扣25%

1986年4月1日—现在购买的:期初折扣0%

此外,每年还允许按固定资产原值的4%减记折扣,一直到全部的原值扣完为止。

(3)营业汽车

按减记(余额递减)价值每年减记折扣25%;昂贵汽车(1998年规定价值超过12000英

镑的汽车)每年折扣限额为3000英镑;货车视为设备。

如果公司出售某项固定资产,那么该资产提取折扣与其原值之间也许有差额,或者是折扣大于原值,或小于原值。这时就要采用“差额征税”(Balancing Charges)或“差额折扣”(Balancing Allowances)来平衡。例如,建筑物就可能按大于其原来购买的价值出售,这时公司可以取得一笔资本利得,对这部分利润就要进行“差额征税”。

下面举例说明资本折扣制的优点。假设某公司有应税利润500万英镑,购买机器设备支出400万英镑,预计机器的使用寿命为10年。从会计处理上看,公司可以每年计提机器成本的折旧10%;从征税的角度看,公司在第一年可以减记机器成本20%的折扣。因此,本年度公司可以减少纳税31万英镑(即155万英镑—1 24万英镑)。具体计算过程见下表11。

表11

(2)不能扣除的费用

根据《税收法》(Taxes Act)规定,公司所有不是用于生产利润的资本支出和某些确定为与经营无关的支出皆不能作为费用扣除。这些支出主要包括:

A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及其折旧(前已述及,公司资产实行资本折扣制度);

B公司税税额;

C违反法律所交纳的罚金和法律事务费;

D税收上诉费用;

E政治捐款;

F股息、各种拨款以及转入准备金;

G(新公司的)开办费,(公司的)股票和债券的发行费用或赎回费用;

H招待顾客或代理商的费用;

I各种赠与支出(除非每次赠与少于10英镑或用于广告目的的赠与);

J赊销经营所发生的呆账(Bad Debt)。但是,当某些债务确实无法收回时,则这笔债务允许扣除;

K租用昂贵汽车(1998年规定价值超过12000英镑的汽车)的部分费用。不能扣除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允许扣除费用=租车费×(12000英镑+超过12000英镑的部分×1/2)÷租用汽车的价值

不能扣除费用=租车费—允许扣除费用

(3)财务收入

公司的有些收入是不交纳公司税的。这些收入包括:

①从本国其他的公司取得的股息,即免税投资收入。

②某些政府和地方权力机构的补助金(拨款)。

③大部分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以及虽然通常包括在应税利得中,但能引起资本折扣迅速或最终调整的那部分收入。此外,由于公司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对于那些已经从源扣缴了所得税的某些收入(如利息或专利收入),公司可以申请退税。同样,如果公司支付利息、专利特许费或年金时,它应代表国内收入局对这部分支出从源扣缴所得税。税款归属国内收入局,但公司可以用它来冲抵前面提到的退税。在实际执行中,税款是按季退还。

英国公司所得税的应税利润(3)

(1)资本利得

公司取得的资本利得应计算交纳公司税,但在所有场合,资本利得未实现前是不纳税的。由于“转期”救济(“Roll—Over”Relief)的存在,对各类企业的资本利得课税都可能无限期地延期。当企业更新了固定资产时,可以从新的固定资产成本中扣除原来固定资产的所有利得。这就增加了新的固定资产的利得,但这笔累积起来的利得又可以再次转到下次购买的新固定资产中去。假设固定资产总是不断地更新替换,则企业就永远不要交纳资本利得税,在通货膨胀引起固定资产更新成本增加的场合尤其如此。下面以一座商业建筑固定资产为例进行说明,见下表12所示。

表12

英镑英镑

1997年固定资产A售价10000

减销售费用800

1984年固定资产A购价6000

加费用600

6600

固定资产A实现的利得2600未征税(见下面)1997年重置固定资产B的购价20000

加费用1500

21500

减固定资产A实现的利得2600转期固定资产B最后计算出来的购价18900

另外,资本利得的指数化也适用于公司,这同其他纳税人的情况一样。不过,适用于个人资本利得的零税率档不适用于公司资本利得。

(2)损失救济

公司可以通过各种办法将损失冲抵应税收入,以减少公司纳税。不同类型的公司损失,其处理规定亦不同。下面对主要的损失救济(Loss Reliefs)作些简介。

①营业损失。公司某财务年度发生的营业损失(Trading Losses)可以冲抵当年所取得的其他任何收入,或向后结转前一年度的收入。收入包括应课税的利得。1988年《所得税和公司税法》第393款规定,如果公司还有一些营业损失没有获得救济,这部分损失只能向前结转以后年度的营业利润。

②非营业损失。非营业损失(Non—trading Losses)主要包括资本损失和资本租货损失。这类损失可以冲减当年或以后同类利润或利得,但不能向后结转。

③集团公司损失救济。这类损失救济适用于同一集团公司的各成员公司之间。为此,某集团公司必须包含有若干个这样的成员公司,它们至少拥有该集团中另一成员公司至少75%的股权,或者相互之间至少拥有5%的股权。这样集团公司中某一成员公司的营业损失就可以用来冲减该集团中另一成员公司或数个成员公司的当前应税利润。不过,集团公司救济必须得到所有成员公司的赞同,方可施行。

非公司组织。合伙企业或独资商人的损失救济同公司一样,1988年《税收法》第380—392款对此有规定。如第380款规定,这些非公司组织的损失可以用当年或下一年度的其他收入冲减;第385款规定,凡按第380款还不能冲减的损失可以向前结转,用同类经营的利润冲减。

英国公司所得税的计算

公司的应税利润确定以后,就可以计算出公司的纳税义务。其计算过程见下表14。

表14 公司税的计算过程

公司税义务英镑英镑

财政年度公司利润基本利润(=……)×税率X

财政年度公司利润基本利润(=……)×税率X

X

减小公司边际救济财政年度(X)

财政年度(X)

(X)

减重复征税免除(从相应收入中扣减)(X)

减预付公司税(X)

减房屋建筑协会利息的名义所得税(X)

主体公司税X

如果公司的会计期跨了两个财政年度,则必须将公司利润、较高利润限额和较低利润限额按月份数在两个财政年度中予以分配,然后将每个财政年度中的公司利润与较高利润限额和较低利润限额进行比较,最后确定各年度适用的公司税税率和公司税义务。例如,假设比特股份有限公司截止到1998年12月31日,本会计期内的基本利润为320000英镑,公司利润为345000英镑,则

较低限额英镑

1997年度(1997年4月1日—1998年3月31日)

300000×3/12=75000

1998年度(1998年4月1日—1998年12月31日)

300000×9/12=225000

较高限额:

1997年度1500000×3/12=375000

1998年度1500000×9/12=1125000

1997年度利润(1/4×345000)

75000<86250<375000(英镑)

基本利润=320000×3/12=80000英镑

1998年度利润(3/4×345000)

225000<258750<1125000(英镑)

基本利润=320000×9/12=240000英镑

因此,公司在两个年度的基本利润都适用标准公司税率31%,并可获得小公司边际救济。

小公司边际救济的计算见小公司救济部分。

预付公司税和主体公司税的内容见税款征收部分。

英国公司所得税计算样本

格力米德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师计算出该公司到1998年3月31日为止的公司利润为:收入:千英镑

销售 12000

售出商品成本 7600

毛利润 4400

取得股息(已返计还原) 400

银行利息(毛收入) 200

&nb

sp; 5000 支出:

薪金 500

租金 170

地方税和保险金 165

折旧 400

旅差费 190 董事酬金 120 审计员酬金 30 律师费 30 杂费 15 呆账 10 1770 净利润: 3230 律师费:在某税收案中为公司辩护 7 与新工厂有关的法律事务费用 12

为收回债务所花费 11 30

杂费:向自由党捐赠 10 向地方商会捐款 5 15

呆账:特别债务的勾销 3 呆账特别准备 3 4%债务人的一般准备 4

当年资本支出(千英镑)

成本资本折扣

机器 200 50(减记折扣25%)

工厂 200 8(减记折扣4%)

商店 39 —(商业建筑无资本折扣)

小汽车 20 5(减记折扣25%)

63

净利润调整后得到的应税利润收入:

账户上的净利润 3230 免税收入:

免税股息 400 2830 不能扣除的费用

折旧 400

律师费 19

杂费 10

呆账 4 433

3263

减去资本折扣 63

应税利润 3200

公司税

1997年4月1日至1998年3月31日税率为31%

3200×31%=992

公司1997—1998年度应纳公司税992000英镑,减去当年已预付公司税后,应于1999年1月1日付清。

个人所得税精选试题

个人所得税知识竞赛题及标准答案 判断题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英国是世界上开征个人所得税最早的国家。(√) 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纳税的义务是税收征管法规定的。(×)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已经三次修订。(√) 2005年9月27日举行的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听证会,是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史上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 最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我国个人所得税为分类税制模式。(√)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依据住所和居住时间划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居民纳税人应就中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税项目有10个。(×) 某歌舞团歌唱演员张某到外地“走穴”演出取得收入50000元收入,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法定费用扣除标准为每月1600元。(√)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附加减除费用的标准为3200元/月。(√) 个人所得税区别不同所得项目分别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计算税款。(√)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八级超额累进税率。(×)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35%的比例税率。(×)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年度是农历正月初一至腊月三十日止。(×) 单位向本单位个人支付应税所得时,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向外单位个人支付应税所得时不用扣缴个人所得税。(×) 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可享受一定的免征个人所得税优惠照顾。(√) 农民进城销售自产农产品所取得的所得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购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教育储蓄利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纳税人在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 个人将其应税所得全部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的,可不承担缴纳个人所得税义务。(×) 个人取得中国铁路建设债券利息所得应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 居民纳税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应当分别计算应纳税额。(√) 英国人亨利先生因公于2004年1月1日被其所在的英国公司派到中国工作1年。2004年亨利先生回国休假两次,共30天;去其他国家出差三次,共25天,则在计算布朗先生在华居住时间时可以扣除其五次离境的时间。(×) 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只包括现金和有价证券,而不包括实物。(×) 某歌星取得一次劳务报酬2.4万元,对此应实行加成征收办法计算个人所得税。(×) 我国某作家叶某所著一本小说于2005年8月通过一美国出版社出版,并获得该出版机构汇来的稿酬3000美元。因周某为中国居民,则这笔所得应作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李某承包某单位商店,按承包协议规定,其向发包方每年支付承包费10万元后,一切经营成果均归李某所有。对李某取得的所得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英国公司所得税的课税对象

英国涉外税收制度——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1.对居民的税收 英国所得税法案将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分为四大类,即居民、普通居民、永久居民和非居民。所得税法案本身并没有对这些概念作出明确定义,具体的确定规则体现在法院判例之中。英国法的主要特点是从判例中概括规则。 按照判例法,税收意义上的英国居民一般指如下三大类:(1)事实上在英国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2)在英国有可使用的住房,且不在国外从事全日制(full-time)工作者;(3)虽然不符合上述两项条件,但习惯或实际逗留在英国的人。 除了居民以外,英国还有普通居民的概念。年复一年地居住在英国的人为英国普通居民,大部分居住在英国的人既是居民,又是普通居民。按照上述第(3)条规则确定的居民同时也是普通居民。对那些在英国拥有住房者,若住房是其习惯住所,则既是居民,又是普通居民。但在某种情况下两者有所区别。如果你常住在国外,一年内在英国逗留183天以上,则视为居民而不视为普通居民;如果常住在英国,某一年去国外工作或度长假,不在英国落足,则视为普通居民而不视为居民;在英国购买或长期租赁住房仅供度假之用,偶尔光顾者,则是居民而非普通居民。纯粹的居民者和既是居民又是普通居民者在海外所得的纳税责任上稍有不同。如果纳税人仅是居民而非普通居民,其海外所得中的受雇工薪所得、投资所得(包括银行和房屋协会的存款利息、股息、证券利息、租金所得),只就其汇入英国部分承担纳税责任,即按汇入原则(remit-tance principle)征税;当纳税人既是居民又是普通居民,且不是英国永久居民时,只有从非居民雇主取得的受雇工薪才能按汇入原则征税,其他从海外挣来的所得(earning income)要全额申报纳税(某些项目可有扣除)。 在英国法中,永久居民的概念对所得税而言只有极有限的意义。大多数居住在英国的人既是居民,又是永久居民和普通居民,任何形式的海外所得都不能按汇入原则征税,而要全额纳税。对于原来是英国永久居民,后移居国外,又返回成为居民或普通居民,有海外所得;或原来为外国永久居民,现来英国定居,有海外所得的情况下,就涉及永久居民的认定问题,以便确定哪些所得能按汇入原则征税,哪些不能。英国判例法对这一问题的规定相当模糊,并且前后不一致。大多数判例主张,如果父母为英国永久居民,儿女除非特别声明才放弃,否则自然为英国永久居民,不论现在居住何处、有何国籍;移民、结婚等场合,要通过法律程序特别声明,才能放弃或成为英国永久居民。在实际生活中,极少用到永久居民的规则。在绝大多数场合,通过居民身份的确认就可以完成纳税人性质及纳税责任的认定工作。总之,在英国税法中,被确定为居民者可能是非普通居民,普通居民和永久居民也可能是非居民。 虽然有上述原则性的分类规定,但现实生活是错综复杂的,有些情况通过原则难以明确地加以规范,这就需要对原则进行诠释、推理、具体化,以便能运用于各个具体情况。在英国,此项工作历来是由法院来完成的。一百多年来,有许多判例涉及这个问题,所形成的主要规则可以概括成如下几个方面: (1)关于6个月的计算 由于6个月的概念很模糊,因此在法律中就明确6个月等于183天,即在英国逗留183天以上者为英国居民,不管是大年、小年,还是大月、小月。这一规则是在Wilkie v.CIR中确立的。在这一案中,当事人于1947年6月2日下午2时抵达英国,打算11月底离开。偶然事件迫使他选择购买11月30日的班机,

西班牙税收制度详细讲解(清晰整齐)

西班牙税收制度 在众多欧洲买房移民国家中,投资西班牙房产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西班牙是世界第十二大经济体,欧洲第四大经济体 ?西班牙是欧洲仅次于英国,德国和法国之后最吸引外国投资的国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西班牙排名全球第十。 ?西班牙是世界上商业活动和服务行业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在商业活动方面,西班牙在出口和进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十八和十四,而在服务行业上,出口和进口分别排名世界第八和十四。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位居伦敦和柏林之后的欧洲第三大居住城市,赶超罗马和巴黎。?西班牙是世界第三大旅游接待国,仅2013年就接待了超过六千万的世界游客,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投资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班牙的税收制度。 【直接税】直接税包括企业、个人所得税和资产税。 (1)所得税 ①企业所得税。 2008年1月1日起一般税率为30%。小型公司享有特殊的优惠税率,一般情况下年营业额小于1000万欧元的公司年度利润中30万欧元以内的应纳税基适用25%的优惠税率,其余部分适用税率30%;另外为维持和增加就业岗位,对于在2009、2010和2011三个纳税年度内平均员工人数少于25人、营业额小于500万欧元的公司,上述优惠税率分别降低为20%、25%。 ②自然人所得税。 —劳务所得。适用税率由劳动收入的金额和个人具体情形确定,总体的原则是收入越高税

率越高,但2011年度个税税率上限为45%。自然人所得税由支付该报酬的单位代扣代缴,其税率的计算较为复杂。 —证券投资所得和资本利得等,此类收入的支付单位必须使用19%的统一税率代扣自然人所得税,纳税人在个税申报结算时需根据其个人的实际税率进行纠正。 ③非居民所得税。非居民所得税税率为24%。 (2)资产税:资产税包括财产税、遗产和赠与税。 ①财产税 从2008税务年度开始,西班牙原有的财产税已全面取消,既无需申报也无须缴纳。 ②遗产与赠与税。西班牙人作为境内和境外财产的继承人、受益人和受赠人时,须缴纳遗产与赠与税。如自治区没有其他特别规定,适用国家税率,税率如下: 表3-3:遗产与赠与税 (金额单位:欧元) 税基应缴税金剩余税基税率 1.330.000 2.659.000 3.988.000 5.317.000 6.646.000 7.975.000 9.304.000 10.633.000 11.962.000 13.291.000 101.745 214.710 338.972 474.530 621.384 779.535 948.983 1.129.727 1.321.767 1.525.104 1.330.000 1.329.000 1.329.000 1.329.000 1.329.000 1.329.000 1.329.000 1.329.000 1.329.000 1.329.000 6.635.000 7,65 8,50 9,35 10,20 11,05 11,90 12,75 13,60 14,45 15,30 16,15

个人所得税制的国际比较

个人所得税制的国际比较 个人所得税起源于英国,自1799年起开征。现在,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的主要税种之一,也是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第一大税种。我国于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20年间经历了不断的修改和调整。最近的一次重要修改是在2005年10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决定从2006年起,将减除费用标准从每月800元提到1600元。2006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2095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7.3%(1994年这个比例为1.4%),与英美等国家相比,比例相当低。事实上,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负担普遍要高于发展中国家。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应税所得征收的税,个人所得税有三种征收模式:综合所得税、分类所得税和混合税制。综合所得税是在扣除最低生活费、抚养费等的基础上,按累进税率对全年全部所得征税;分类所得税是把所得按来源、性质分类,对每类所得分别制定一个税率;混合税制一般是先对各类所得课税,再按累进税率对一定数额以上的全年所得征税。 从全球各国的实践来看,综合税制已经成为主流,因为综合税制的税率结构简单,纳税人按其收入水平和能力负担税收,体现了税法的公平原则。现在,欧洲各国大部分采取综合税制,只有英国、葡萄牙实行的是混合税制。在拉丁美洲,除了智利、厄瓜多尔等国采用混合税制,其他也大多实行综合税制。拉丁美洲、大洋洲也表现出相同的情况。在亚洲,只有中国、约旦等国家实行分类税制。下面从税制

角度对个人所得税作些比较分析。 一、纳税人 各国对纳税人的规定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基本要义一样,即对本国居民或公民的所得征税,不论其收入来自于国内还是国外,同时只对非本国居民来自本国境内的所得征税。各国对纳税人规定的区别在于各国判定居民身份的标准不同。有些国家以是否在本国有固定居所为标准,有些国家以居住时间来判断,还有一些国家判断居民身份是看自然人是否有在本国境内居住的意愿。 英国税法规定,本国居民至少要符合以下条件中的一个:在英国有永久居所;一个纳税年度至少在英国居住183天;一个纳税年度虽在英国居住没有半年,但连续4年来访英国,每年达3个月。 法国税法把纳税人分为定居法国的与非定居法国的,前者实际上类似于居民身份。法国定居要满足以下几种情况:家庭所在地、主要居所在国内,在国内进行从业活动,主要经济利益来源于国内。 我国对居民身份的要求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期满1年。可见,大多数国家在规定居民身份的时候综合运用了居所所在地和居住时间的标准。 二、征税范围 我国目前征税项目有11个,除了工资、薪金所得,还包括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2005年调整的个税减除费用标准就是针对工资、薪金所得而言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很复杂,有些所得不征个人所得税,如住房公

英国税收制度简介

英国税收制度简介 英国税制简介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税收法规和稽征管理制度的总称。税制体系以所得税为主体,辅之以间接税及其他税收。 英国税制沿革17世纪前,英国税制以原始的直接税为主体,并辅之以某些单项消费税和其他税收。17~18世纪盛行消费税,开始建立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1799年首创所得税后,税制结构发生变化,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接税收入已占税收收入总额的50%左右,形成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后开始征收增值税,间接税比重上升,但仍以直接税为主要税收来源。1975年颁布石油税收法令,对石油公司征收石油收入税等。1976年8月对开发土地资源取得的收益或在土地所有权转移中取得的收益课征土地开发税。 到1990年设置的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公司税、社会保险税、国内货物及劳务税、增值税、消费税、财产税、石油收入税、土地开发税、印花税、资产转让税和关税等。其中,中央税收总收入中,个人所得税占30.21%,公司税占12.09%,社会保险税占20.63%,国内货物及劳务税占34.14%,财产税占2.75%。 英国税制结构个人所得税以分类所得为基础采用对综合所得计税的办法。应税所得分为六类,即①经营土地、建筑物等不动产所取得的租赁费、租赁佣金及类似支付的所得;②森林土地所得;③在英国境内支付的英国与外国公债利息所得;④工薪所得;⑤英国居民公司支付的股息红利所得;⑥经营及专业开业所得、外国的经营与财产所得,未经源泉扣缴的利息、养老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外国有价证券利息以及其他类型所得。纳税人分为常住居民、非常住居民、非居民三种。居民指:①在英国征税年度内停留6个月以上;②连续5年中每年有3个月以上居住在英国;③在英国有住所,并在英国居住,不论其停留时间长短。但自己全部时间在国外从事经营、其他职业或受雇佣者等除外。④居民一般要按其在世界范围的所得纳税,居民如果具有英国国籍法规定的英国人资格,可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享受基本生活扣除待遇。非居民则仅就其在英国的源泉所得征税,一般不享有基本生活扣除待遇。但是有英国人资格者可按其英国所得占其在世界所得的比例给予基本生活扣除。纳税人应税所得的计算是将各类所得分别扣除其法定扣除项目(如经营所得的合格经营费用),求得各类所得(包括已从源泉征税的所得)的综合所得,再扣除生计费用后,即为实际应税所得。各类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时,允许依法冲抵盈亏(如经营亏损可用总所得冲抵),然后依分级差额累进税率计征。从源预扣的已缴税款,可抵免应付税款。个人所得税采取自行申报办法纳税,同居夫妇可联合申报或分开申报。公司税即公司所得税,1947年开征。1970年颁发的所得与公司税法和1979年的资本收益税法是征税的主要法规。公司税纳税人是居民公司与非居民公司。公司包括按公司法及其他法令注册的实体(无论是有限的或无限的),也包括商业部批准的除单位信托公司及合伙企业以外的非公司组织。合伙企业成员在合伙企业利润的份额也应作为相应会计期应税利润总额一部分缴纳公司税。居民公司指其中心控制与管理在英国的公司。董事会议所在地是确定居所的基本标准,不管公司注册地与企业进行实际活动地点在何处,居所在英国就是居民公司。居民公司要就其在全世界范围所得纳税。不属居民公司的公司(包括外国公司)为非居民公司。非居民公司仅就英国源泉所得纳税,常应参考双方有关双重征税条约确定。公司税的应税所得范围与个人所得税的6类应税所得相似。应税所得额是将公司在每一会计期的应税利润总额(包括按不同类目计算的该期所得)加上资本收益,扣除允许减除的损失、费用和

美英日个人所得税发展历史1

英美日个人所得税发展历史 1、个人所得税综述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与每个公民的直接经济利益紧密相连,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此税种。自从1799年在英国诞生以来,个人所得税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变革,在筹集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和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国家税制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税种,个人所得税一般占税收收入的30%-50%左右,有学者称其为经济的“自动稳定器”。日本以及其它西方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作为基干税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仅承担筹集财政资金的职能,同时又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任务在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如何发挥和激活个人所得税的上述双重功能,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只有当个人所得税的筹集财政资金的规模达到相当程度,使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充分发挥,进而实现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 本文将就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的发展进行综述并对三个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现状进行总结,最后探讨对中国个人所得税发展的借鉴意义。 2、美国个人所得税发展 2.1、美国个人所得税的理论发展 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军费需求大增。为了缓解财政收入压力,国会通过了《1861年收入法案》,该法案开始对个人所得征税。所得税规定,对年总所得超过800美元部按照3%的税率征税。个人所得税的开征标志着以消费税和关税为主体的联邦税收体系的新发展。 但是,随着内战的结束,为了顺应民众的减税要求,一方面减免了战时消费税,许多商品也不再征收消费税。1868年,联邦税收主要依赖于酒税和土豆税。另一方面,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并于1872年完全废止。 1913年10月,国会通过了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该法规适用于年所得在50万美元以上的个人,最低税率为1%,最高税率为7%。在当时,美国仅有不到1%的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筹集收人功能十分有限。 2.2、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实践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筹措足够的军费,1916年国会通过了一项收入法案。该法案把个人所得税最低税率由1%提高到2%,最高边际税率由7%提高到15%,适用于年所得超过150万美元的个人。1917年,随着战争经费需求的增加,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在40000美元的税率提高到16%,所得在150万美元以上的,税率提高到67%。1918 年,又通过了一项新的收入法案,个人所得税税率再次提高,最低税率提高到6%,最高边际税

海外薪酬管理办法

XXXX公司外部市场人员工资 薪酬福利管理办法 为规范外部市场人员工薪酬福利管理,根据《胜利油田派驻海外工作员工工资薪酬福利管理办法》和《XXXX公司伊朗分公司的海外薪酬标准》的有关精神,结合山东XXXX公司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1 员工薪酬福利管理基本要求 对山东XXXX公司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公司)派往国外项目人员薪酬福利实行规范管理、动态运行。 员工薪酬福利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1.2.1 依据国外项目与XXXX公司整体效益关联程度、业务特点等情况,确定国外项目员工薪酬构成及分配方式。 1.2.2 依据人力资源供需状况,参照劳动力市场价位,考虑与国内人员收入关系及国外项目薪酬支付能力,兼顾竞争力和合理控制人工成本,确定国外项目员工薪酬福利水平。 2 管理职责 国外项目部要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薪酬福利规定,不得自行增设项目、提高标准或扩大执行范围。 国外项目部与其员工签订派驻海外工作协议,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薪酬福利待遇、派遣期限、保密义务、竞业限制等事项。 3 员工薪酬 国外项目部员工薪酬由基本薪酬、海外补贴和绩效奖金构成。 3.1.1 基本薪酬。按国内员工基本薪酬标准执行,并与国内员工基本薪酬同步运行、调整。

3.1.2 海外补贴。包括岗位补贴、地区补贴、野外工作补贴、家庭补贴和风险补贴。 3.1.2.1岗位补贴。岗位补贴标准由公司统一制定,分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现场施工岗位3个序列,按岗位责任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分为若干类别,每类岗位分别对应不同的岗位补贴等级区间;未列出的操作岗位岗位补贴根据岗位职责和劳动强度由国外项目部参照列出的操作岗位岗位补贴确定。 3.1.2.2 地区补贴。国外项目部员工在海外工作期间发放地区补贴。根据海外单位所在国家(地区)生活环境、自然条件、艰苦程度等因素划分为4类,具体标准为1000元/月。 3.1.2.3 野外工作补贴。具体标准为150元/天。 3.1.2.4 家庭补贴。国外项目员工在海外工作期间发放家庭补贴。具体标准为海外累计工作时间不满2年的800元/月、满2年不满5年的1200元/月、满5年的1600元/月。 3.1.2.5 风险补贴。对国外项目员工,根据风险等级和在风险地区实际工作生活天数计发风险补贴。补贴标准分别为70元/天。 4 员工保险 国外项目员工保险分为国内和海外两部分。国内保险包括各项社会保险、补充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均按照油田有关规定执行;海外保险按照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员工负伤、患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原则上应回国治疗,医疗费用支付等按照国内有关规定执行;对必须在海外治疗的,医疗费用先由海外保险金冲抵,不足部分经派出单位审核后由海外单位承担。 员工负伤、患病或死亡的,可同时享受国内和海外保险。 5 员工休假

英国税制1

https://www.doczj.com/doc/1b11341903.html,/view/4275762.htm https://www.doczj.com/doc/1b11341903.html,/view/2cce654a9025657743559eaffe6531f8.html 英国税制(1) [ 2005/9/5 8:38:00 | By: wangli3071 ] 1 推荐 关键字:英国、税制 英国是老牌经济发达国家,属于高收入国家,在高收入国家中,英国税负属于中等水平的。英国税制也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复税制。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税制概况 英国作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高度集权的政体决定了税收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英国税收的立法是由财政部向议会提出财政法案,经议会讨论通过后,还需经过王室同意后才生效。中央政府课征了几乎所有的税种,只有财产税由地方政府课征。英国中央政府课征的税收包括以下三类:(1)对所得的课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税和石油收益税、国民保险税;(2)对商品和劳务的课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3)对资本的课税,包括资本收益税和资本转移税等。从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央政府最重要的税收依次为:所得税、国民保险税、增值税、公司税和石油税。英国税收分为国税和地方税。国税由中央政府掌握,占全国税收收入的 90% 左右,是中央财政最主要的来源。地方税由地方政府负责,占全国税收收入的 10% 左右,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但不是主要来源,地方财政的主要财源是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补助。 与税收收入划分相适应,英国的税收权限也高度集中于中央。全国的税收立法权由中央掌握,地方只对属于本级政府的地方税才享有征收权及适当的税率调整权和减免权等。但这些权限也受到中央的限制。 英国是所得税的鼻祖。 1798 年,英国政府为弥补英法战争所需经费,英国首相威廉 . 彼得创怔了一种新税“三部联合税”,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所得税。但当时英国还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税种。 1799 年英国政府废除了具有所得税性质的“三部联合税”法案,正式颁布所得税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税制改变的契机,大战前的 1911 年,英国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仅为 20% ,而大战后的 1922 年,就达到了 4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取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设置的一些临时税种,开征了一些新税。 二、税制特点 (一)直接税为主,间接税为辅: 英国税制由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资本利得税、石油税、资本转移税、印花税、土地开发税,以及增值税、关税、消费税等组成。所得税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0%以上。1991年包括所得税在内的直接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总额的67.3%。 间接税在英国税制中处于辅助地位,其在全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1991年,英国间接税收入占当年全部税收总额的32.7%,低于直接税所占的比重。 (二)税收收入和权限高度集中: 英国是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税收收入和权限高度集中于中央。英国税收分为国税和地方税。国税由中央政府掌握,占全国税收收入的90%左右,是中央财政最主要的来源。地方税由地方政府负责,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0%左右,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但不是主要来源。构成地方财政主要财源的是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补助。税收收入划分相适应,英国的税收权限也高度集中于中央。全国的税收立法权由中央掌握,地方只对属于本级政府的地方税才享有征收权及适当的税率调整权和减免权等。但这些权限也受到中央的限制,如80年代英国颁布的地方税收额封顶法就是显著一例。

英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对我国个税调节作用的启示

现代经济信息 英国早在1799年就开征了个人所得税, 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税的国家。经过多年的修改,作为英国的第一大税种,个人所得税在英国已相对完善。英国个税制度是朝着减少税级、降低税率、简化税制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的。下面从个税征管模式、税率设计、税前扣除规定等方面,探讨英国个税制度中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以提出加强个税在我国的调节作用的措施。 一、征管模式 尽管英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模式最早是分类征收制,但是现在它已改为了分类综合征收制。其征税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个人取得的所有不同来源收入依法减去不征税收入(non-taxable income)后的净所得进行加总得出总收入。2.从总收入中依法减去与取得收入相关的,为完成经营活动本身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得出法定总所得。3.从法定总所得中依法减去各项生计扣除,得出应税所得。4.将应税所得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得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这种分类综合征收制既可加强源泉扣缴,确保税款及时入库,又避免了分类征收制导致的税负不公平,实现了公平税负、量能负担的原则。 我国可考虑逐步改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征管模式为分类综合征管模式,以克服分类征管模式带来的不公平问题,同时减少它导致的税收流失。分类综合征管制既像分类征管制一样对收入所得按照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税率,又考虑了纳税人的支付能力,并且要求高收入的那一部分纳税人填报年度申报表。这种课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分类征管制和综合征管制的优点,有利于促进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税率设计 英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级次已经从11 级减至4级,税率则一直呈下降之势,而且下降幅度很大,最高边际税率从1978年的83%降至1988年以来的40%,最低税率从25%降至10%。近10年来,英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已持续地稳定在低税率10%、标准税率20%、高税率40%的3级超额累进格局之上;直到2010年,英国个人所得税税级变为4级,新增加了50%的高税率。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改革应在保留累进税率的基础上,逐步减少累进税级、降低税率、缩小最高边际税率,从而刺激纳税人的工作热情,提高征税效率,降低税收成本。另外,由于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下高收入者的实际税率偏低,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的税率差别较小,从而导致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较弱,因此,应适当提高高收入者的适用税率。在税率档次方面,可以考虑将税率控制在3-5档①。 三、税前扣除的规定 英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考虑了纳税人年龄因素、婚姻因素和纳税人是否残疾等因素。具体而言,它规定的税前可扣除额包括:个人免税额(Personal Allowance)、盲人免税额(Blind Person’s Allowance)、已婚夫妇免税额(Married Couple’s Allowance)。其中,个人免税额中又规定了,65岁以下的纳税人的个人免税额是每年6475,65岁到74岁的纳税人个人免税额是每年9490,75岁以上的纳税人个人免税额是每年9640②。这样设计就避免了由于没有考虑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即采取固定的扣除标准,而导致纳税人承担的实际税负不公平的现象。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规定也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体现公平原则。生计扣除方面,应考虑家庭的实际赡养人口、婚姻状况等实际情况后,再确认相应扣除额。费用扣除应该在将收入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收入确定不同的扣除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按实际支出扣除,或按比例扣除并规定一定的上限的方式。 四、对个人收入的监控 英国采用统一的纳税代码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进行识别和登记,以实现对纳税人各种来源收入的完全监控。由于代码的通用性,税务部门便能与其它部门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另外,任何来源的收入,都通过银行存入纳税人的主要银行存款账户上,尽量避免直接进行现金支付。即使留学生去餐馆打工,雇主付给留学生的工资也是通过银行支付的,留学生也有自己的纳税代码,税务部门直接从其银行账户扣除其应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我国可通过实行统一的纳税代码,使个人收入支付方式规范化、信用化,实现所有收入都通过银行来支付,避免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从而加强对居民个人收入来源的监控。同时,完善代扣代缴制度,对不予依法代扣代缴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严厉的处分。 五、信誉约束机制与社会监督 英国偷税漏税的现象比中国少,主要因为英国的信誉约束机制更完善。在完善的约束机制下,个人或企业、公司一旦发生偷税逃税,将会被社会有关机关记录在案,对其以后的发展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英国还有一些社会组织,负责监督和督促企业及个人履行相应的纳税义务。 为了加强对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情况的监管,我国应该建立一套个人的社会信誉约束机制,将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记录在案,并与其社会信誉形象挂钩。另外,也应建立起社会监督组织,从第三方的角度督促纳税人不折不扣的履行纳税义务。 注释: ①朱明熙.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何以失效[J].经济学家,2002:84. ②https://www.doczj.com/doc/1b11341903.html,/index/your_money/tax/income_tax_ allowances_and_amounts.htm 参考文献: [1]朱熙.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何以失效[J].经济学家,2002. [2]各国税制比较研究课题组,编著.个人所得税制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3]孙杭生,文烈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思路[J].商业研究,2005. [4]王诚尧.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J].财政研究,2004(02). 英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对我国个税调节作用的启示 王瑞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摘要: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然而,却未能有效的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本文通过借鉴英国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中的优越之处,提出解决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失效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措施。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税负;英国;公平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7-0180-01 收稿日期:2011-07-06

英国税法

国外个税制度一览:英国最早实行个人 所得税 2005-9-20 11:29【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英国最早实行个人所得税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个人所得税的国家,1799年就开始征收。英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英国居民和非居民。英国的个人所得税对居民,就其来源于国内外的一切所得征税;对非居民,仅就其来源于英国的所得征税。英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是应税所得。 应税所得是指,所得税分类表规定的各种源泉所得,扣除必要费用后加以汇总,再统一扣除生计费用后的余额。 允许扣除的生计费用包括:基础扣除、抚养扣除、劳动所得扣除、老年人扣除、病残者扣除、寡妇(鳏夫)扣除和捐款扣除等。这些扣除项目的金额,按法律规定,每年随物价指数进行调整。美国国际公认的完善税制 美国个人所得税始于1860-1865年的南北战争期间。由于战争的爆发,经费开始紧张,所以美国国会于1861年首次成功地实行了个人所得税。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比较完善的税制。 美国目前采用的个人所得税有灵活、及时、直接的特点。因为建立在完善的信用制度基础上的个人所得账户,能及时显示个人的收入流量,并按照收入状况实行累进税,所以高收入者多纳税,对不确定的临时性收入可及时征税。其次,美国个人所得税有大量的不予计征的应税所得项目、所得扣除项目和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日本减去生活必需费用后征税 日本《所得税法》规定,对于日本境内的居住者而言,除了固定的工资收入之外,稿费、投资分红、受赠、继承、土地和房屋的出租等,所有收入都必须纳税。日本政府还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完善的税赋征收、稽查制度,对偷税漏税者严惩不贷。 日本实施“所得税控除制度”,将纳税者本人生活所需的最低费用、抚养家属所需的最低费用以及社会保险费用等免征所得税。也就是说,对减去家庭生活必需的最低费用之后的所得,按照规定的税率纳税。 许多日本人尽管年收入相同,但如果抚养的子女人数不一,需要赡养的老人数量不同,需交纳的所得税税款也就有很大不 同。澳大利亚超过免税额的收入要报税 澳大利亚法律规定,任何超过免税额的收入都要报税。从2000年7月1日开始,成年纳税人的年免税额为6000澳元(1美元约合1.33澳元)。征税时采用分级累进税率,共有免税、17%、30%、42%和47%五个级别。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和纳 税人收入的情况,不断对各级别税率的起征点和税率进行调整。 在澳大利亚,每个纳税人都有一个税号,纳税人在投资或受雇的时候都要向银行或雇主提交税号。如果纳税人交不出税号,雇主或银行在发工资或者付利息时,就要根据法律按照最高个人税率对其扣税。引入税号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纳税人漏报收入。

个人所得税制的国际比较(一)

个人所得税制的国际比较(一) 个人所得税起源于英国,自1799年起开征。现在,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的主要税种之一,也是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第一大税种。我国于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20年间经历了不断的修改和调整。最近的一次重要修改是在2005年10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决定从2006年起,将减除费用标准从每月800元提到1600元。2006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2095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7.3%(1994年这个比例为1.4%),与英美等国家相比,比例相当低。事实上,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负担普遍要高于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应税所得征收的税,个人所得税有三种征收模式:综合所得税、分类所得税和混合税制。综合所得税是在扣除最低生活费、抚养费等的基础上,按累进税率对全年全部所得征税;分类所得税是把所得按来源、性质分类,对每类所得分别制定一个税率;混合税制一般是先对各类所得课税,再按累进税率对一定数额以上的全年所得征税。 从全球各国的实践来看,综合税制已经成为主流,因为综合税制的税率结构简单,纳税人按其收入水平和能力负担税收,体现了税法的公平原则。现在,欧洲各国大部分采取综合税制,只有英国、葡萄牙实行的是混合税制。在拉丁美洲,除了智利、厄瓜多尔等国采用混合税制,其他也大多实行综合税制。拉丁美洲、大洋洲也表现出相同的情况。在亚洲,只有中国、约旦等国家实行分类税制。下面从税制角度

对个人所得税作些比较分析。 一、纳税人 各国对纳税人的规定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基本要义一样,即对本国居民或公民的所得征税,不论其收入来自于国内还是国外,同时只对非本国居民来自本国境内的所得征税。各国对纳税人规定的区别在于各国判定居民身份的标准不同。有些国家以是否在本国有固定居所为标准,有些国家以居住时间来判断,还有一些国家判断居民身份是看自然人是否有在本国境内居住的意愿。 英国税法规定,本国居民至少要符合以下条件中的一个:在英国有永久居所;一个纳税年度至少在英国居住183天;一个纳税年度虽在英国居住没有半年,但连续4年来访英国,每年达3个月。 法国税法把纳税人分为定居法国的与非定居法国的,前者实际上类似于居民身份。法国定居要满足以下几种情况:家庭所在地、主要居所在国内,在国内进行从业活动,主要经济利益来源于国内。 我国对居民身份的要求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期满1年。可见,大多数国家在规定居民身份的时候综合运用了居所所在地和居住时间的标准。 二、征税范围 我国目前征税项目有11个,除了工资、薪金所得,还包括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2005年调整的个税减除费用标准就是针对工资、薪金所得而言的。个

个人所得税在世界各国的不同

个人所得税在世界各国的不同 英国:最早实行个人所得税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个人所得税的国家,1799年就开始征收。英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税所得,是指所得税分类表规定的各种源泉所得,扣除必要费用后加以汇总,再统一扣除生计费用后的余额。而允许扣除的生计费用包括:基础扣除、抚养扣除、劳动所得扣除、老年人扣除、病残者扣除、寡妇( 鳏夫)扣除和捐款扣除等。这些扣除项目的金额,按法律规定,每年随物价指数进行调整。2007年3月,英国政府宣布,从2008 年4月起,将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从22% 减至20%,为75 年来的最低点。 美国:国际公认比较完善的税制 美国于1861年首次成功地实行了个人所得税制度,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比较完善的税制。在美国,每个纳税人都有一个唯一的社会保险号码,纳税人的各项收入信息汇集在它下面。美国国内收入局在要求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的同时,建立了严密高效的信息稽核系统,有效地实现了对纳税人诚信纳税的监控。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从计算机系统中调出来单独审核。对故意逃税的人将给予严厉处罚。由于个人所得账户能及时显示个人的收入流量,并按照收入状况实行累进税,所以高收入者多纳税,不确定的临时性收入也可及时征税。目前,美国的最高税率是35%,约1/3 的联邦个人所得税由年收入50万美元以上的人缴纳。另外,美国个人所得税有大量的不予征收的应税所得项目、所得扣除项目和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 日本:减去生活必需费用后征税 日本《所得税法》规定,对于日本境内居住者而言,除固定的工资收入外,稿费、投资分红、受赠、继承、土地和房屋出租等,所有收入都必须纳税。日本纳税者的个人所得税都是按照规定的税率,对减去家庭生活必需的最低费用后的所得纳税。也就是将纳税者本人生活所需的最低费用、抚养家属所需的最低费用以及社会保险费用等免征所得税。许多日本人尽管年收入相同,但如果抚养子女、需赡养老人的数量不同,需交纳的所得税税款也大为不同。 韩国:设“免征点”照顾弱势群体 为照顾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韩国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方面采取免征、低税率、所得扣

世界各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00

世界各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基本模式: (一)分类所得税制 (二)综合所得税制 (三)分类综合所得税制 所得税的利与弊 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最能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因为它既实行差别课税,又采用累进税率全面课征,综合了前两种税制的优点,得以实行从源扣缴、防止漏税,全部所得又要合并申报,等于对所得的课税加上了“双保险”,符合量能负担的要求。因此,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是一种适用性较强的所得税类型。 综合所得税制的优点表现在:税基较宽,能够反映纳税人的综合负担能力;考虑到个人经济情况和家庭负担等,给予纳税人一定的减免照顾;就其总的净所得采取累进税率,这又可以达到调节纳税人所得税负担的目的,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纵向再分配。但这种税制的课征手续较繁,征收费用较多,且容易出现偷漏税,要求纳税人有较高的纳税意识、较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先进的税收管理制度。 分类所得税制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可以借助差别税率对不同性质的所得区别对待,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其二,可以广泛地采用源泉课税法,课征简便,节省征收费用。然而,这种税收制度不能按纳税人全面的、真正的纳税能力征税,不能真正体现合理负担的原则。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来源的渠道和形式呈多样化的趋势,这对所得的分类分项无疑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分类所得税制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税制模式。当今世界纯粹采用这种税收制度的国家并不多。 美国的税制特点 ?1、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为主体。它们占了政府全部收入(包括来自社会保险税收入)的 42%,而在联邦总收入中占55%。 2、社会保险税处于重要地位。这种税目前在美国已经跃居联邦收入的第二位。 3.税收制度的联邦制属性。国家和州政府拥有独立的征税权,同时地方政府从州政府中获得它们的征税权。在这三个政府层次上有一部分税源是重复的,特别是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但是其税收结构显著不同,各有其主体税种。 ?4、税务管理及税务审计制度比较严格。 英国税制特点 ?(一)直接税为主,间接税为辅 英国税制由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资本利得税、石油税、资本转移税、印花税、土地开发税,以及增值税、关税、消费税等组成。所得税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0%以上。1991年包括所得税在内的直接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总额的67.3%。 间接税在英国税制中处于辅助地位,其在全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1991年,英国间接税收入占当年全部税收总额的32.7%,低于直接税所占的比重。 (二)税收收入和权限高度集中

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税率与税收级距比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0 — 2011学年第2学期课程报告 报告名称:从税率及税收级距看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 相同点、差异极其原因 小组成员:祁秦(200806123) 李霈旭(200806159) 陈梦(200806158) 丁研(200806051) 柳向涵(200806170)

目录 一、个人所得税税率与税收级距比较:............................................................. 3 1、中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税收级距:.......................................................... 3 2、英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税收级距:.......................................................... 5 二、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相同点: ................................................... 6 三、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差异分析:................................................................ 7 1、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税率高低不同:....................................................... 7 2、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级距数目不同: ................................................ 7 3、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级距差值不同: ................................................ 8 四、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原因分析:................................................................ 8 1、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收入水平不同:............................................. 8 2、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方法不同:.................................................... 10 3、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历史不同:.................................................... 11 4、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在财政收入中地位相异:....................................... 11 5、中英两股个人所得税对于收入调节的作用相异....................................... 14 五、中国个人所得税应借鉴和改革方向.......................................................... 16 2、扩大征税范围,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17 3、调整税率结构,实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 ............................................. 1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