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问题剖析

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问题剖析

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问题剖析
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问题剖析

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问题

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财政有三大职能:一是提供公共产品;二是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三是保障公平的收入分配。就完成财政职能而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有优势。就提供公共产品这一职能来说,应更多地交给地方政府执行,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居民对公共产品的不同偏好。就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保障公平的收入分配这两项职能来说,则应由中央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可见,在分级的公共财政体制中,地方政府被认为有更多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为了保障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就需要地方政府有规范的地方税体系,使地方财政有连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规范的地方税体系应符合这样的基本要求:(1)主体税种明确,税收收入有一定的规模;(2)税源能够持续增长,税制相对稳定;(3)税收管理权限相对独立,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按照这些要求衡量,我国现行地方税体系尚有很大差距。因此,分析和研究现行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规范措施,不仅是完善地方税体系的需要,更是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一、现行地方税体系非规范性的突出表现

(一)地方税主体税种不明确,收入规模小

目前地方税体系中的税种多达18个,但每一税种都不具备对地方财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长期稳定增长的特点。除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目前有较好增长势头的个人所得税外,其他地方税则相对零星分散,收入规模小。地方税收入规模过小,使地方政府支出过分依赖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非税收入。在目前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方法不够规范和数量不足以弥补地方政府支出缺口时,地方政府只好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非税收入,由此造成基金、收费迅速膨胀,扰乱了正常的国民收入分配秩序,给老百姓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目前,政府收入除税收以外,纳入预算的规范性收入有:企业收入、教育费附加以及其他杂项收入。介于规范性和非规范性之间但仍可精确计算的有:预算外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等。纯属制度外且无法加以统计的收入有:由各地方、部门“自立规章,自收自支”的各种收费、罚款、集资、摊派收入等等。上述三个层次的政府收入总计是政府税收收入的2.43倍。由于非税收入大多缺乏规范性,地方政府对此又无自我约束机制,结果出现地方政府收入严重超越地方经济发展基础的现象,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后劲,造成未来地方税税源的严重不足。

(二)地方税收缺乏增长机制

税收的规范性之一是具有随经济增长而相应增长的特征,但由于个别税种的特殊性,如

从量计征的财产税或一些定额税,由于税基的相对稳定或趋于萎缩,使其税收收入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现行地方税体系中的许多税种都存在这些问题。如土地使用税基本上没有与经济保持正比例增长,筵席税正在随着社会秩序的正常化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而逐渐失去税基。土地增值税也随着房地产市场价格趋于合理,税基正在缩小。总之,由于目前列入地方固定收入来源的许多税种,具有趋于稳定或低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的制约,使地方固定收入将不可能与GDP同步增长,还有可能出现GDP增幅越高,其税收所占比重越低的态势。如全国地方固定收入从1995年至2000年增长仅为92%,而同期全部收入(中央与地方之和)增长为120%,中央固定收入增长290%,共享收入增长110%。

(三)地方税制不够稳定

实行分税制的目的在于通过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关系,保证两级政府所需财力,调动两级政府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分税制运行八年来,增强中央政府可调控财力的目的基本实现,中央税体系得到加强,中央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总量不断提高,相对而言,地方税体系发展滞后,尤其是税制不稳定,管理不顺畅的矛盾十分突出。分税制实施以来,为保证中央收入,更好地调节宏观经济,国家陆续对地方税体系中发展较好、便于管理、税源较广的税种的税目或税率进行了调整。如金融行业提高营业税税率增加的收入,对个人存款利息开征的个人所得税,从2002年开始的企业所得税共享,未来营业税范围还可能因增值税扩大范围而变窄等等,几乎每项新出台的税改措施,都有利于中央收入规模的扩大,而减税的大多是地方税收,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企业所得税、契税、房产税等,令人不得不对地方税体系的健康发展而担忧。

(四)地方税缺乏相对独立的税收管理权限,管理体系不清,税收流失现象普遍

税制改革虽然赋予了地方一定的管理权限,但总的来看,地方税收法规的制定权、解释权、税目税率调整权以及减免税权等都集中于中央,地方政府的税权与事权不相适应,削弱了地方因地制宜配置本地资源、调整地方经济、组织地方收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税制虽赋予了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地方税的权力,但在实践中,大量的应归地方税的税种实际上处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的地位,本应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的税种却由国税机关组织征管。城建税名为独立税种,实为“三税”附加,由地税部门征管,而其作为计税依据的增值税、消费税却属国税部门征收,所以管理难度很大。地税分设后,人员少,新增业务人员素质不高,征管手段落后,税务管理难以完全到位,漏征漏管现象普遍,税收流失问题严重。

(五)地方税法律化程度偏低,税制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

现行地方税,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由全国人大立法的外,其余则是由国务院颁布的暂行条例,大部分是在1950年至1993年底之间颁布的,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1994年以来的税制调整与改革,大多立足于中央税收的完善与发展,所涉列的地方税收往往只与减税方案有关。

二、逐步建立规范地方税体系的对策

(一)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地方税体系的建立与规范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统一的认识不可能有步调一致的行动。实事求是地讲,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开始,中央已做出建立地方税收体系、合理划分税权的正确决策,但在八年来的分税制运行实践中,却存在着“重中央税体系建设,轻地方税体系建设”的错误观念。所以,建立规范的地方税体系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中央税收体系与地方税收体系同属于国家税收体系的子系统,两者缺一不可,而且不能厚此薄彼,否则将不利于组织国家税收收入,势必影响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必须明白,由于目前我国地方税体系的不规范,不但使地方税体系自身明显落后于中央税体系的建设进程,而且影响了整个税收体系的完善和总体功能的发挥。从整个税收体系角度考虑,构建规范的地方税体系是保证中央税收稳步增长,完善整个税收体系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顺利发展的需要。

(二)赋予地方合理适度的税收管理权限

税收管理权限(简称税权)主要指:税收立法权,税法解释权,税种开征、停征权,税目、税率调整权,减税、免税权,以及税收收入支配权等。税权如何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划分,不仅是完善地方税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且是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关键问题。由于我国在政治上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目前又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所以税权要相对集中于中央政府,以确保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实现,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要走向地方适度分权的道路,要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这样,既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地开辟本地的新税源,又有利于解决全国统一立法难以适应地方实际情况的矛盾。具体包括:(1)将涉及社会收入分配公平、具有宏观调控意义、在全国普遍征收的地方税种的立法权、解释权等归中央,税收征收权和税款支配权划归地方,税收减免权适度下放到省和计划单列市一级,便于地方根据各自实际贯彻实施;(2)对于税源普遍、

税基不易产生区域间转移且有明显受益性的税种、除立法权归中央外,其他权限都可下放给地方,便于各地因地制宜,灵活处理税收问题,促进本地经济发展;(3)对税源零量分散、纳税环节不易控制、征收成本大的税种,其税收管理权限可全部下放到省一级;(4)在不违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不挤占中央财政收入的前提下,设置特定条件和程序,赋予省级政府对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税源开征新税种,出台一些加强地方税征管法规的权力。

(三)合理界定地方税收入比重,科学选择地方税主体税种,建立地方税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

没有一定的收入规模,就没有单独建立地方税体系的必要;没有一定的收入规模,地方税收也不可能有独立地支撑地方政府运作、履行其事权的财力基础。所以,规范地方税体系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地方税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同时也要提高地方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要实现地方收入两个比重的提高,首要问题是科学选择地方税主体税种,其次是优化地方税各税种,逐步建立起主体性税种明确、辅助性税种适量、补充性税种灵活的有一定收入规模的规范的地方税体系。

1.要巩固和加强营业税主体税种的地位。从实行分税制以来的实践看,营业税一直扮演着地方税主体税种的角色,约占地方税收收入的50%,在未来完善地方税体系过程中,要继续巩固和加强营业税主体税种的地位。为此,必须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80%的营业税来自于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随人均收入的提高而提高。如高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在50%左右,而我国近年来只有35%左右。所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相当大,也预示着营业税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作为主体税种的营业税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界定纳税人混合销售与兼营行为,因为在纳税人日益重视税收筹划和节税的趋势中,这个问题是造成税收流失的重要的税制漏洞。

2.高度重视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主体税种地位。在未来增值税改型(改生产型为消费型)、扩围(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缩小营业税征税范围)的税制改革中,营业税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地位必然受挫伤,迫使地方税的重点要转移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近年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成为地方税收入的新的增长点已是不争的事实,如西安市2001年税收收入总体增长23%,而企业的所得税和个人的所得税则分别增长7

3.63%和70.62%(2)。当前企业所得税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是国务院已将此税列为共享税。根据财政部《国家财政“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要求,改变企业所得税按企业隶

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办法,实行企业所得税在中央与地方政府收入中共享的办法,无疑是正确的。但从保障地方税收入和地方税体系完整的角度讲,共享税的恰当方法应是税基共享,由地税和国税各自按分享税率征收税款,而不是税额共享,由国税局统收、按比例分成,弱化地税对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个人所得税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在未来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要改现行分类征收制为综合或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征收制;二是要全面加强个人收入自行申报纳税制度,严格源泉扣缴制度;三是费用扣除标准的确定要从以个人为单位逐步向以家庭和个人为单位转化,扣除标准不宜过高,以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职能。但要与通货膨胀相联系,实行费用扣除指数化。

3.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税辅助税种和补充税种。现代税制的特征之一是复合税制,完善的地方税体系,不但要有明确的主体税种,而且要有相对稳定的辅助税种和补充税种。地方税体系中的辅助税种与补充税种,主要体现各地经济发展特殊性的要求,是地方政府实现中宏观调控的工具。目前,能够成为地方税辅助税种的有农业税、资源税、城建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而作为地方税补充税种的则可以是购车税、燃油税、车船使用税、环境保护税、教育税、土地增值税、屠宰税和筵席税等。这些税有些会随时被改革掉,如购车税、筵席税、土地增值税,而有些则可能随时成为新税种出台,如环保税、教育税等。补充性税种重在体现国家的特定政策,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对地方税收入只起补充作用。

(四)规范地方税体系的配套措施

1.积极推进“费改税”,实现地方政府收入规范化。我国地方政府的收费“偏好”有其制度的原因,即在地方税收入不足、仅靠规范性收入不能满足政府支出的时候,采取非规范的行政手段找钱-自立收费项目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而收费的非规范性正是其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行之有效的手段,非规范性也是造成其迅速膨胀的根本原因。“费改税”的根本宗旨在于将政府收入中的非规范方式改为规范方式。由于目前的收费项目大多属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所以,“费改税”与地力税体系的完善密切相关。一方面,“费改税”为地方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奠定了基础,将费改为地方税会使地方税体系不断强大。另一方面,地方税体系的完善又为“费改税”创造了条件,如果完善的地方税体系能够以规范的方式保障地方政府的支出需要,地方政府就不会依赖收费、反对“费改税”了。

2.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地方税体系的规范提供保障。规范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

度同规范地方税体系同属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二者互为补充,互为前提。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是构建规范地方税体系的前提和保障,而规范的地方税体系的正常运行则是转移支出制度的基础,直接决定着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方向。目前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主要采取的是税收返还式的无条件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其弊端是宏观政策引导能力不强,不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不利于节约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应通过缩小无条件财政转移支付范围,扩大有条件转移支付范围,改进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推进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等措施,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地力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保障。

3.深化税收征管政策,建立科学高效的地方税征管体系。针对地方税在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要从完善税收立法人手,强化税收法律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减少地方税流失的法律漏洞;二是要从优化征管方法和手段出发,提高征管效率,改善征管服务质量;三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税务人员培训系统,强化对税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税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建立完

善的税务人员监察系统,杜绝以权谋私,保证执法效果。

财政分权理论

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和支出责任范围,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和结构。财政分权的核心是,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自主权。通常采用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省级政府预算收入中平均留成比例、子级政府支出与中央政府支出之比、预算收入的边际分成率、自治权指标和支出一收入指标、垂直不平衡度等指标来衡量财政分权的程度。由于不同的国家在进行财政分权时,可能面临的经济环境、政治体制、民主发达程度等方面不同,财政分权的表现形式也会呈现差异。许多学者根据财政分权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类。刘云龙把财政分工(或分权)方式划分为立宪性一致同意型财政分工方式和行政性一致同意型财政分工方式。前者的基本特征为:在事权划分上,体现经济性、功能性、地方政府优先性;在财政分工的确认上,体现了立宪性、民主性、老百姓说了算。后者的基本特征是:财政行为的策略性;财政活动的非规范性;财政分工的行政性。[1]钱颖一按地方政府拥有权力的大小把分权化划分为三种类型:不伴随权力下放的行政代理、权力分散化的联邦制和完全的分权化。最极端的分权化形式是完全的分权化,即国家把一切政治经济权力完全下放到地方,包括国防、财政、货币等。分权化程度最低的一种类型是不伴随权力下放的行政代理,它仅仅把贯彻执行政策的任务放给了地方,却不给地方制定计划和选择政策的权力。介于这两种极端的类型之间的是一种在政府层级体系内部的权力划分,这就是各种各样的联邦制。[2]Inman和Rubinfeld按中央政府政策的决策方式把联邦主义分为三种:经济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和民主联邦主义。经济联邦主义的中央政府政策由被选举或被任命的中央计划者决定。这种联邦主义把经济效率目标放在政府目标的首位。合作联邦主义的中央政府政策由从基层政府选出的代表全体一致同意决定。合作联邦主义把经济效率目标作为中心目标,并鼓励地方政府在提供拥挤的公共服务中发挥作用。民主联邦主义的中央政府政策由从基层政府选出的代表大多数同意决定。[3]

自从上个世纪以来,财政分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十分普遍的现象。发达国家大部分都实行财政分权。在人口超过五百万的75个转型经济国家中,84%的发展中国家正致力于向地方政府下放部分权力。伴随着财政分权实践的发展,财政分权理论以Tibe0ut1956年的经典文章《地方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为起点,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以Hayek、Tibeout、Musgrave、Oate为代表。[4-7]其核心观点是,如果将资源配置的权力本身更多地向地方政府倾斜,那么,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能够迫使政府官员的财政决策更好地反映纳税者的偏好,从而强化对政府行为的预算约束,相当程度上改变中央政府在财政决策中存在的不倾听地方公民意见的状态。这个论点实质上是强调地方政府的竞争机制的作用。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与新古典的厂商理论相一致,把组织(政府、公司)视为“黑箱”,忽视了政府官员为什么有激励去提供公共商品和维护市场秩序。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以Montin0la、Qian和Weingast、Qian和Roland、Qian 和Weingast、T0mmast和Weinschelbaum为代表。[8-11]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承认对政府本身有激励机制。它假定政府并不是普济众生式的救世主,政府官员也有物质利益,官员有可能从政治决策中寻租。一个有效的政府结构应该实现官员和地方居民福利之间的激励相容。

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问题剖析

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问题 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财政有三大职能:一是提供公共产品;二是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三是保障公平的收入分配。就完成财政职能而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有优势。就提供公共产品这一职能来说,应更多地交给地方政府执行,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居民对公共产品的不同偏好。就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保障公平的收入分配这两项职能来说,则应由中央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可见,在分级的公共财政体制中,地方政府被认为有更多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为了保障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就需要地方政府有规范的地方税体系,使地方财政有连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规范的地方税体系应符合这样的基本要求:(1)主体税种明确,税收收入有一定的规模;(2)税源能够持续增长,税制相对稳定;(3)税收管理权限相对独立,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按照这些要求衡量,我国现行地方税体系尚有很大差距。因此,分析和研究现行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规范措施,不仅是完善地方税体系的需要,更是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一、现行地方税体系非规范性的突出表现 (一)地方税主体税种不明确,收入规模小 目前地方税体系中的税种多达18个,但每一税种都不具备对地方财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长期稳定增长的特点。除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目前有较好增长势头的个人所得税外,其他地方税则相对零星分散,收入规模小。地方税收入规模过小,使地方政府支出过分依赖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非税收入。在目前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方法不够规范和数量不足以弥补地方政府支出缺口时,地方政府只好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非税收入,由此造成基金、收费迅速膨胀,扰乱了正常的国民收入分配秩序,给老百姓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目前,政府收入除税收以外,纳入预算的规范性收入有:企业收入、教育费附加以及其他杂项收入。介于规范性和非规范性之间但仍可精确计算的有:预算外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等。纯属制度外且无法加以统计的收入有:由各地方、部门“自立规章,自收自支”的各种收费、罚款、集资、摊派收入等等。上述三个层次的政府收入总计是政府税收收入的2.43倍。由于非税收入大多缺乏规范性,地方政府对此又无自我约束机制,结果出现地方政府收入严重超越地方经济发展基础的现象,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后劲,造成未来地方税税源的严重不足。 (二)地方税收缺乏增长机制 税收的规范性之一是具有随经济增长而相应增长的特征,但由于个别税种的特殊性,如

公司员工自我剖析材料(精选多篇)

公司员工自我剖析材料(精选多篇) 公司员工自我剖析材料 经过8个多月的工作,结合个人与部门工作,对照公司制度,在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思想观念方面还存在诸多差距,需在今后工作中予以改进和提高,现就存在问题剖析如下: 一、工作作风方面 工作标准不高。具体表现在不能自觉地已公司工作标准来定位自身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工作不够细致,向内看的多,向外看的少,目标定位不高,缺乏树立高目标的信心和勇于争先的勇气。 二、思想观念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不强。理论知识学习

不够认真,思考问题不够深入,不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思路不够开阔,还存在按部就班的思想。二是攻难克坚的信心不足。具体表现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的信心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少,存在绕着走、得过且过的思想观念。 总之,在这8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在各个方面的差距,下步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公司部门的要求,深刻领会领导的指导方针,切实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本着对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投身到企业发展中,以实际行动、实际业绩回报企业,向企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自我剖析材料 按照集团公司和建安公司党委的要求,本人积极参与基层党委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促进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下面是我这5

个月的工作情况做一下回报。欢迎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爱岗敬业上做得不够突出,这些年来,狭隘地认为自身素质还可以,对于考试考核我都能应付,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专业钻研。 2、工作方面,主动意识不强,有时对待一些中心工作抱着保持原有的态度,不愿深入。 3、工作协调性差,总认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必劳驾他人,一人受累一人顶,到头来吃得苦多,犯的错多,弄得自己受屈,他人埋怨。 4、关心,帮助他人还做得不够,与他人的谈心交流,沟通较少,做了许多自认为是不错却得不到别人理解的事。 5、思想作风方面:忽视了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政治理论水平停滞不前,作为一名党员,未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

XXXXX局税务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税务文化建设来源于税收事业的需要,支撑和推动着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是新形势下推进税收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XXXXX局根据总局、省局及市局有关税务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围绕省局提出的“践行核心价值观,汇聚发展正能量”指导方针,大力弘扬“尚德崇法务实至善”的核心价值理念,结合县局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文化兴税的目标导向,通过发挥税务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鞭策功能、管理功能和辐射功能,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营造法治、文明、和谐、规范的税收工作环境,树立依法治税、敬业爱岗、诚信服务、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使税务文化建设贯穿、渗透到税收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推动凤阳国税事业实现新跨越。 一、多措并举,齐抓共建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办公室、人事教育、工会、机关党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税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局上下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参与部门各负其责,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税务文化建设组织体系,对税务文化建设工作从计划安排、措施制定、考核落实等诸环节进行了详细部署。县局通过将税务文化建设项目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督促各参与部门真抓实干,认真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县局在建设经费上给予了充分保障,为税务文化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营造氛围,深化认识。为了提高和统一税务干部对税务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做到人人自觉参与,主动投入,我局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是税务文化上墙。县局因地制宜,针对机关办公楼特点,将走廊通道打造成图文并茂、美观大方的税务文化长廊,在每个楼层都挂有名言警句书法作品,以精神树廉、警示明廉,让税务文化走廊成为精神熏陶的阵地、净化心灵的课堂。二是文化宣传上网。以县局网站为舆论阵地,通过开辟宣传专栏、撰写专题文章、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让广大干部职工理解开展税务文化建设活动的重大意义,大力营造精神氛围。三是文化理念入心。以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青年干部为班底,组建了XXXX局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网上文明传播活动,在全局营造出风正气顺、廉洁高效的和谐环境,形成了修心养廉、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思维,丰富载体。 创新是税务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务文化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的不竭动力。我局立足工作实际,在税务文化活动形式上不断推陈创新。一是依托职工阅览室丰富的藏书资源,定期在全县国税系统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全体税务干部针对各自工作岗位制定个人年度读书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二是制定《XXXXX局职工兴趣小组活动方案》,综合干部职工兴趣爱好,成立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摄影、书法等13个兴趣小组,明确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地点,严格活动纪律,确保税收工作与兴趣活动“两不误”。三是定期举办

外国地方税体系的比较分析

外国地方税体系的比较分析 地方税体系是指由多种地方税种组成的,具有一定的收入规模,明确的税权划分,相对独立的征收机构的统一体。因而,地方税体系由地方税种、收入规模、税权划分和征收管理机构等四部分组成。尽管这四因素在地方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同,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完整统一体,对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地方税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四要素。文章将从四个方面出发,对国外地方税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一、外国地方税税收权限的比较分析 一般来讲,完整意义上的税收权限应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税收立法权,即税法的制定、颁布和税种的设立权。税收立法权在税收权限中处于核心地位。②税法解释权:即依据税收基本条例,对基本法进行补充规定和制定实施细则的一种权限。③征收管理权:包括税种的开征与停征权,以及对税收稽征过程中产生的若干争议问题进行裁决的权限、征收机构的权限。④税收调整权:具体包括增加或减少征税品目,调整征税比率,减少税负等方面的权限。 税权划分是分级体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各级税收体系协调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当我们论及地方税税收权限问题时,实际上讨论的是税收权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集中与分散的程度,而不是绝对的中央集权或绝对的地方集权。具体

则是指以上四种权限中中央集什么权、地方分什么权的问题。从国外地方税体系的情况看: 1.强调中央税权的主导地位是各国税权划分上的共性。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单一制国家,还是联邦制国家,无论是实行集权式分权模式的国家还是实行分散式分权模式国家,各国大致上都将中央税权置于地方税权之上,使地方税权受到中央税权的制衡。比如,尽管美国地方政府有高度自治权,但在税权上仍然存在着“双重制约”,即联邦对州和地方以及州对地方在税收权限上的制约。 2.从税权集中与分散的程度看,税权划分有三种模式: ①分散型:分散型的特点是各级政府都被赋予很大的税收权限,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美国联邦、州及地方政府均各自行使相对独立的税收权限,包括立法权、解释权、开征停征权、调整权和优惠权等,这是形成统一的联邦税制与各异的州与地方税制并存这一独特格局的根本原因。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保证各级财政尤其地方财政自主地组织和支配财源,实现各自的财政职能和财政目标,但同时它对各级税权关系的协调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②适度集中、相对分散型:指将某一部分税权划归中央,其余部分归地方,如立法权集中、执行权分散,这一类如德国与日本。在德国,绝大部分税种的立法权集中在联邦,各州在联邦尚未行使其立法权的范围内有一定的立法权,但州

开展“税务文化建设月”活动情况汇报

开展“税务文化建设月”活动情况汇报 开展“税务文化建设月”活动情况汇报 省局教育处: 根据省局《关于开展全省国税系统“税务文化建设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6月份以来,铜陵市国税局围绕“唱响主旋律,展示新形象,促进大发展”活动主题,在全市国税系统集中开展了“税务文化建设月”活动,现将有关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浓厚活动氛围为扎实推进系统税务文化建设,确保“税务文化建设月”活动取得实效,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市局根据省局“税务文化建设月”活动要求,结合铜陵国税实际,研究

制定了《铜陵市国家税务局“税务文化建设月”活动实施方案》,以开展书画摄影作品征集评选、职工大众广播体操推行活动、庆祝建党90周年党史宣讲以及组队开展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为主要形式,并明确了各项活动的承办部门、参加人员、活动内容、举办方式、活动保障等事项。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市局及各区、县局相关领导积极参与书法评选、体操活动和羽毛球比赛等,带动了干部职工参与税务文化建设活动的热情;市局网站及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加大了信息宣传力度,在系统上下形成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二、丰富活动载体,深化文化建设主题开展书画摄影作品征集评选。面向在职职工和离退休干部,采取自愿报送和定向约稿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征集书画摄影作品。各参赛作品作者通过书法、绘画、篆刻、摄影等形式,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要内容,讴歌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表达了对党和国

家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国税干部昂首奋进、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经过层层遴选,市局组织人员精心挑选了8幅作品上报省局参加评选。 开展大众广播体操健身活动。市局以省局开展大众广播体操集中展示活动为契机,在全市国税系统中积极推行体操健身活动。一是组建体操方阵参评。市局抽调了64人组成88人的方阵,利用工余时间和节假日,集中开展队列和体操训练。为保证拍摄效果,训练过程中,采取逐人、逐列通过的方式,加大训练量,做到动作规范、整齐划一。 参训人员克服炎热天气和训练疲劳,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训练任务,确保视频摄录工作如期完成。二是全面推行体操健身活动。以参加体操方阵人员为主要培训力量,在系统各单位进行普及推广,并将大众广播体操作为工间操制度予以长期坚持,积极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 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党史宣讲活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文化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文化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税务绩效文化建设 目前,税务部门绩效管理是自上而下谈论、关注和推行推行的一个热点,而税务文化建设又是税务部门的一项长期工作。作为基层的税务部门,如何在科学有效的推行绩效管理过程中,推动和加强税务文化建设,进而反过来推动绩效管理工作,是我们基层税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基层务税部门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绩效文化的组成 一般意义上认为文化的组成结构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当中精神文化是在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总结演化出来的一种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也是人类文化的核心组成。从绩效管理的一般演变过程分析绩效文化的组成,包含了物质、行为、制度与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 1、绩效文化结构图 物质层。这是绩效文化最表层的一部分,属于一种物质表现形态存在形式的表层绩效文化研究对象,也是形成绩效文化精神层面与制度层面最基础与最本质的前提,借助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方式表现。物质层面的绩效文化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气氛。 行为层。也就是绩效行为文化,其属于组织工作人员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出现的活动文化,在绩效文化中属于一个较浅显的一部分内容。其工作的中心是行为文化,也是组织工作的形态、作风与表现和人际处理关系的一种动态表现形式,其反映的是一种绩效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制度层。这在绩效文化中属于一个中间层级,主要是对组织与当中的成员行为出现的规范性与约束性的影响,其属于组织绩效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要求与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之和。集中表现了绩效文化的物质层与精神层对组织和当中成员约束行为的一种要求,包含有组织领导制度、组织架构与绩效管理制度等等多方面的内容[1]。 精神层。简单的说就是绩效精神文化,其属于组织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心理定位与价值取向,其所反映的是全体的工作人员一同追寻的目标与共同的认识,也是组织的道德观、价值观与绩效观的综合表现。绩效精神文化属于绩效价值观

搭建四个平台 推进税务文化建设

搭建四个平台推进税务文化建设 2011-04-25 16:21:34 | 来源:湖北省沙洋县国税局| 作者:姚卫叶凌在进行税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沙洋县国税局抓住“四个平台”,坚持将文化建设渗透于整个税收管理活动之中,形成具有税务特色的管理文化,实现了以典型的事迹教育人、以优质的服务感染人、以优美的环境影响人、以精彩的活动凝聚人的目的。 ——以典型的事迹教育人。注重大力宣传优秀群体和个人典型,通过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在全系统先后树立了“廉政标兵”、“服务标兵”、“征管能手”、“青年岗位能手”、“政务先进个人”等各种先进典型,掀起了“学先进、比先进、超先进”的教育热潮。深入开展了争创“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争当杰出青年卫士、先进个人等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了以青年文明号促和谐服务月、文化月、奉献月活动;开展了以“文明执法,细致服务”、“诚信为本,有诺必践”、扶贫济困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软环境建设活动。通过活动,使广大税务干部的思想面貌和精神风貌得到极为明显的提高,县局连续三届被授予全省最佳文明单位、全省青年文明号称号,全市、全县最佳文明单位、全市党风廉政先进单位、全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市最佳办税服务厅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 ——以优质的服务感染人。县局坚持以纳税人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把每月的1日、15日定为“局长接待日”,开设解决纳税人热点、难点问题的“绿色通道”;推行了“行风在线访谈”活动,走进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直播间,直接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以办税服务厅为依托,大力开展了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和服务竞赛活动,深化文明办税“八公开”、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税收服务制度。通过全面规范办税服务厅的设置,完善和优化纳税服务措施,积极构建网上认证、网上申报、银行划卡缴税等多元化纳税服务体系。在办税服务大厅深化完善了“八项服务”:即微笑服务、公开服务、首问服务、限时服务、弹性服务、承诺服务、监督服务和预约服务,办税服务厅基本达到了“办税服务零距离、办税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办税秩序零障碍”的服务标准;还通过开设服务窗口委屈奖,要求干部做到“不让纳税人在我面前受委屈、不让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税款在我手中积压、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出现、不让税务机关形象因我受到影响”,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软环境。通过服务,拉近了与纳税人的距离;通过服务,提升税务干部的意识和素质;通过服务,营造了国税局服务性机关的良好形象,受到了沙洋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几年来,县局接连被地方党委政府评为“服务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和“支持地方软环境建设先进单位”,在全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名列第一名。 ——以优美的环境影响人。县局党组坚持认为: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能够展示税务部门良好的形象,更能够激发税务干部的工作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税务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使广大国税干部能有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为使纳税人能有一个轻松的办税环境,县局在经费紧张的条件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压缩公务经费开支,把有限经费用在建设上,用在改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上。几年来,县局采取向上级申请经费、自筹资金等办法,对办税服务大厅进行了重新设置和装潢,建设了“干部培训中心”,改建了市局内部食堂,增添了办公设备,统一了办公用具和办公物品摆放,使县局机关面貌焕然一新。优美的办公环境、良好的物业管理、丰富的后勤保障措施,使税务干部有了“家”的感觉,“爱岗敬业”、“以局为家”不再成为口号,而是成为每名税务干部平时实实在在的行动。沙洋县国税局连续获得地方政府授予的“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以精彩的活动凝聚人。沙洋县局非常关注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的业余生活,本着“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原则,把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作为凝聚广大队伍干部向心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在全系统举办“税韵书香”系列读书活动,引导干部多读书、精读书、读好书;建立国税内、外网站,开设热点新闻、国税动态、法律

完善地方税体系的国际借鉴研究

完善地方税体系的国际借鉴研究 地方税制是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税收职能的发挥起到决定性因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追求地方税制最优化,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目标。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对于加强中央宏观调控,有效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财权关系,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税制结构也显现出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解决。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完善我国地方税制的国际比较及对策建议。提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国地方税制的构想。 一、当前我国地方税制结构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4年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地方政府收支包干的财政体制,为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在1994年我国进行了以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体制改革,确立了地方税制结构。经过20年的实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各级政府所承担的责任义务亦有较大的变化和日益规范的趋势,但由于地方税制的改革滞后,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地方税收收入规模与地方政府责任不相适应。相对于西方一些实行分税制的国家来说,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的职能相对要多,不仅承担维持本地区机构运转所需经费,而且还要承担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但地方税收收入规模

不够。由于地方税收收入规模难以满足地方事权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便通过征收基金、收缴费用等手段扩大收入来源,出现了不规范、不统一甚至不合法的收费现象,导致出现纳税人虽然在税收负担上相对较轻,但在综合税费负担上却较重的现象。 (二)地方税制优化改革滞后。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在确保中央财政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后又于2002年将所得税划为共享税以确保中央财政的收入,但地方税体系的改革滞后,虽然提出了一系列修订老税种开征新税种的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除土增值税在艰难中出台外,其他新税种均没有出台而老税种也没有得到及时修订,使一些适合地方税配制的税种没有及时完善起来,如《房产税暂行条例》、《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修订以及社会保障税、遗产税等随呼很高但始终没有开征的税种。 (三)税种划分及征管交叉影响了征管效率。我国实行的分税制是在确保中央财政前提下实施的,由于过多考虑确保中央财政,因此在税种划分及征管上出现一些混乱,如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名义上划为地方税,但其中又按企业行政隶属关系、部门(行业)、行为或收入项目将一部分划为中央税,使划分标准较为繁杂混乱。企业所得税在分税制的初期,是按照多层标准来划分收入和征管,改为共享税后,又增加了按新老企业和主体税种作为划分国地税征管的标准,征管交叉造成政策执行不统一,实际上是给地方税务机关在征管上和纳税人遵从上带来了极大不便。 (四)税权过于统一。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在政府职能尚

加强税务文化建设促进税收工作发展

加强税务文化建设促进税收工作发展 ◆邱红松 武汉市洪山区地方税务局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建设税务文化作为抓手,着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创造了自身的工作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税务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总体思路 该局抓文化建设一是以洪山地税干部个人的座右铭、格言、警句为切入点,以干部个人文化卡、科所文化墙、区局文化手册为载体,推动洪山地税特色文化的提炼和形成,实现精神追求、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时代需求的和谐统一;二是以“盛德富国,臻于至善”为核心价值理念,具体就是:以德为本,聚财强国,明德亲民,追求卓越。并详细制定了文化建设的规划。 同时,精心构筑文化长廊。主要分为前言,第一部分《中国赋税文明史》(第一篇华夏赋税文明史诗、第二篇华夏赋税撷英、第三篇荆楚税痕、第四篇新中国税制演进),第二部分《洪山地税文化篇》(第一篇税务文化核心理念、第二篇税务物质文化、第三篇税务精神文化、第四篇税务制度文化、第五篇税务行为文化、第六篇税务廉政文化),第三部分《文化建设实践行》(第一篇区局文化建设实践、第二篇区局文化建设载体、第三篇科室所(局)文化建设实践、第四篇人生感悟集锦),第四部分《传承文化链接录》(“扫帚”精神——局长室邱红松推荐赏析、“拔钉”启示——办公室黄亚莉推荐赏析、韦睿作风——基层工作科王先水推荐赏析、木桶理论——人事科金艳推荐赏析、蝴蝶效应——基层工作李嵬推荐赏析),第五部分《书画作品荟萃》,后记。 该局文化建设总体思路是:2003年抓好试点,建立个人文化卡;2004年进行论证,召开专题研讨会;2005年建立科所(局)文化墙、

区局文化手册,重温文化理念及总结;2006年深化文化建设,提炼区局核心价值理念;2007年修订完善个人格言、警句、座右铭及区局核心价值理念;2008年—2010年基本形成具有洪山地税特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廉政文化体系。 税务文化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廉政文化的综合,是税务干部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形成的具有职业特点的群体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因此,洪山区地税局在开展文化建设之初就确立了其应具备的四个特点:一是注重工作实际;二是突出个性特色;三是不强求一致性;四是体现积极向上。 二、构建文化建设载体 洪山区地税局文化建设经过近五年来的不断发展,不断充实,形成了现有的格局: 1、制度文化载体:一套ISO9001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一本《税务标准化管理系统设计》、一本《工作日志》、一张《外出工作单》等,有效地推进了税收工作的规范化。 2、行为文化载体:一本《文明服务手册》、一个《先进事迹宣传栏》、一张《阳光办税与税企文化交流卡》、一个廉政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月、一个帮困扶贫会、一个文化共建社区、一个扶贫点等,体现了税务工作的廉政文化和文明办税。 3、精神文化载体:一张个人文化卡、一面科所(局)文化墙、一本区局《文化手册》、一本《文化建设园地》、一条文化长廊、一个局史荣誉室;一个季度一本好书、一个季度一次演讲活动、一台自编自演的联欢会;一个登山队、围棋队、跳操队、乒乓球队、游泳队、一个图书室;一年一次综合运动会等,丰富了干部业余生活,体现了税务团队凝聚力。 4、物质文化载体:一栋温馨洁净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几台用以接送干部职工上下班的班车、一个干部职工进行锻炼的职工之家、一间全市首创的电话报税中心、计算机教室等,营造了税务干部良好的

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英文题目: 学生姓名: 院系: 届别: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二0 一年月

摘要 地方税体系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国家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税,税种以及点多面广,如果治理不善,就会造成使用人力较多,消费时间较长,征收的成本高。因此。合理安排地方税就显得格外重要,针对不同的税种,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因地制宜,并且利用合理的管理方法,高效的完成征税任务,完善征税体系。对于我国目前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找出导致其结果的根本原因,并且从中得出治理其问题的有效方法,提出一些操作建议。 关键词:地方税;体系;完善

Abstract The local tax system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reform of the tax system,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tax system in China. Local taxes, taxes and over a broad area, if poor governance, it will cause more human and consumption for a long time, the cost of collection. Therefore in the local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tax on different and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same tax,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using various management method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achieve the tax, tax stipulated in the law, improve local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local tax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work,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division of local tax power, tax structure design and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local tax; system; perfect

地方税体系现状

地方税体系现状 2013年,当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时,有测算显示,全部试点地区企业在2013年减轻的负担约为1200亿元,这项测算的时间跨度仅为4个月。测算同时显示,如果“营改增”推广到全国所有行业,减税规模应该在4000-5000亿元。 面对这样的减税规模,有地方财政部门向记者表示,“虽然这项改革暂时对地方影响不大,不过我们有顾虑,一方面是因为营业税确实在地方税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大,‘营改增’意味着地方的主体税源或者说收入的支撑没有了。另一方是今后到底怎么做,我们地方财政部门现在也正在探索。” 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传递的财税改革信号,有观点认为,房地产税和资源税有望构成中国地方税体系的支柱,东中部大体以房地产税为支柱,西部大体以资源税为支柱。这种观点是否符合现下实际? 房地产税可行? 东部地区某市一位财政工作者说:“在我们市,前几年地方税收增量的70-80%是房地产带来的,后来减少到30-40%。现在一方面要严控‘土地财政’,另一方面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采取调控措施,房价下来后,围绕房地产产

生的营业税、建设税等等又要少一大块。这些减少的收入,仅仅依靠房地产税是补不回来的。” “东部地区以房地产税为支柱,我个人认为,目前来说不现实,而且可能不一定可行。”长期从事地方财政研究的余丽生研究员表示。他说:“首先,从重庆和上海进行的房产税试点情况来看,将来如果要通过房地产税给地方带来大的收入来源有难度。其次,现在房地产税要先经过人大立法程序,将来即使推出来,可能国家也是更多的把它作为调节分配关系的手段。而且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房地产税跟西方国家有所不同,以公有制为基础,实际上国家已经通过土地出让金的形式把房产70年的收入征收了,如果再普遍征税,预计会有一定的社会阻力。” 而来自西部资源型地区的陕西省财科所所长武永义同时表示,“对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城镇化率比较低的地区,房地产税或许不能成为主体税种。”在他看来,地方税体系中的主体税种不一定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税种形成的复合主体。由于东中西部资源禀赋存在巨大差异、市场化进程和经济、财源结构不同,将来西部地区可能以资源税和消费税为主体税种,东部地区则以消费税和房地产税为主体税种。 根据记者了解,地方财政部门目前普遍认为,房地产税不足以成为地方主体税种,支撑起地方税体系,原因主要

单位自我剖析材料(完整版)

单位自我剖析材料 单位自我剖析材料 第一篇: 单位中层干部三治三提活动自我剖析材料 单位中层干部三治三提活动自我剖析材料通过这次开展三治三提活动,结合学习,通过认真梳理,对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上进行自我查问,找出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从思想上寻找问题根源,明确整改目标,确定努力方向;现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产生的原因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学习方面 1、作为中层人员自学意识不够强,不但没系统的学习“三治三提”相关政策与理论而且没有发扬“钉子”精神利用工作间隙促学习。不善于用“钻”劲和“挤”劲抓紧点滴时间用于学习其精髓。 2、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没有落实到位,在学习中强调客观多、主观少。有时只注重实用主义“急用先学”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学习。 3、学习上存在自满情绪“浅尝辄止”,不注重更新知识,遇到具体事情,往往是凭主观臆断和经验去分析情况、处理问题。 (二)工作作风方面 1、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有时存在急于求成的情绪。对人对事要求过高。过于按照基层工作经验、强调工作日程表使同事一时难以接受。

2、工作思路不宽,尽管在工作上创新了一些思路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相互协调、统筹兼顾的工作做得不够好,工作中有时满足于得过且过的现象,不愿艰苦奋斗,缺乏主动自觉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 3、日常工作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在具体的 执法工作中思路不宽,在对党委安排的工作任务满足于现状和应付。 (三)纪律作风方面 有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将自己混同于群众,总认为自己没坏心眼致使说话随便,不太注意小节,工作行为上选择偏重实用的想法。 (四)思想作风方面 1、精神不十分振作,焦躁脾气和烦躁心理时有发生。没有坚定入党宣誓时把一生交给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思想,遇到任务重、出现问题压力大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躁情绪。 2、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不好,对其他同事不愿意提出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缺点也没有主动请其他人正面点出,错误地认为批评别人是“挖坑害 人”,批评自己是“挖坑堵路”。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以上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问题出在表面上,根子生在思想上,从更深层次上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真正理解“庸”之含义(庸ōng 平常,不高明的:

建立和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探讨_1

建立和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探讨 提要:我国地方税设立并已运行多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完善现行地方税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认为,我国现行地方税制存在的主要是税权划分不清、主体税种不明确、税种老化、内外税制不统一。作者通过对国外一些国家地方税的税权、税制结构和税收比重现状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税收合理分权、设立11个地方税种、培养主体税种和统一征管机构、完善征管手段的初步设想。一、对我国现行地方税制的评价可以说,我国现行的地方税制与按照分税制原则建立的地方税体系还有相当大的差距。1994年的税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基本上没有触动地方税制。实行分税制的目的,在于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保证中央和省级政府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财力。统计数字显示,税制改革以来,税收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中央税收收入占整体税收收入的比重逐年攀升。特别是近两年,税收收入已经连续两年增收2000亿元以上,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由1996年的10%上升到2001年的15%以上。2001年总体税收(不含关税和农业税)已经突破15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收近2500亿元。通过税制改革增强中央政府可调控财力的目的基本实现,中央税收体系得到了加强。与之相比,地方税制改革严重滞后,大部分税种滞后于的,而且部分税种缺失,地方政府无法通过规范的渠道取得行使其职能所必需的资金。2001年国税系统组织的税收收入已经超过10000亿元,而地税系统组织的收入尚不到5000亿

元。地方税税制不健全,管理不顺畅,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税权划分不清现行分税制只是将某些税种以及共享税的部分收入划归地方,其收入安排、使用权属于地方,但税收立法权、开停征权、政策管理权却属于中央。即使给予地方一些税权,也是散见于其他、税收条例和规范性文件之中。究竟按照什么原则,哪些税权属于地方,没能借鉴国际惯例,进行合理地界定。财权、税权的不统一,势必抑制各级地方政府支持税收的力度,甚至会干扰税务机关正常执法行为。(二)地方税主体税种不明确现行由地方税务机构组织征收的税种中,税收收入规模较大、调节力度强、调节面较大、起主导作用的只有营业税、所得税(含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含居民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3个税种。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均已超过税收总收入的10%以上,个人所得税收入也已接近1000亿元大关。但这3个税种,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地方税,而且有的税种随着改革的推进,还有可能成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逐步纳入中央税收体系。真正属于地方税体系的“十税一费”,虽然总的收入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但单一税种收入规模能达到二三百亿元以上的也仅有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房产税。确切地说,地方税主体税种尚不清晰且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三)税种老化、内外税制不统一现行地方税中,有几个税种还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当时的政务院颁布实施的,如车船使用牌照税、城市房地产税,时间最近的也是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迅猛发展,国民经济

工人党员自我剖析材料

工人党员自我剖析材料(一)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保持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对于自身建设和工作的开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对自身存在的题目进一步反思,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性不高。由于将工作精力更多投入到了项目施工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放松了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上存在浮燥情绪,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在平时学习中存在学习不刻苦,不扎实,不深入,往往忙于事务工作或应酬,不愿拿起书本学习,即使有了时间也坐不下来,深不进去。重视格言警句的记忆,忽视阅读原文;忽视对理论精髓的深刻理解把握;重视现用现学,打快锤,忽视入心入脑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深层次问题;重视抄书本,找资料,完成笔记字数,忽视用理论武装头脑,在理论联系实践指导实际工作开展上不够。虽然能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能积极参加党组织的一切学习活动,但是除了时事和国家大事,其余的学习是比较被动的,如:在下班后的空闲时间,我可能会上上网查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资料,可能坐在电脑前摸索、学习一些自己原本不懂的电脑知识。总之,翻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间相对少,缺乏主动去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精神。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够。一是在班子讨论行政方面问题时,因不了解情况,听从大家意见多,发表自己观点少;二是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上,近几年越来越少了。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往往讲工作多,谈思想、讲缺点毛病少。自我批评不深不透轻描淡写,敷衍了事。对别人的批评意见少了,甚至提希望都很少。 (三)日常生活中,在保持和发挥先进性方面,对时时处处保持先进性这根"弦"绷得不够紧,有时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还不能带头自觉的创树和实践共产主义文明新风,助人为乐,做实践社会公德的模范。有讲不文明语言的行为,艰苦奋斗的思想还树立得不牢固,有时待人接物不够谦虚谨慎。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对理论学习思想认识不高,没有真正认识到理论学习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推进伟大事业的战略需要,是提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根本要求;没有充分认识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没有把民主集中制看成是党的最根本的组织制度,仅仅把其看成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问题。 三、下一步的提高党性修养的措施

税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税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平凉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雷晓亮 税务文化建设是在税收征管活动过程中,各地根据各自客观条件,所形成的税务制度、行为、精神文化。我们需要建设的税务文化,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现代信息化、全球化这一大环境、大趋势的要求。因为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反映了人们在与自然、环境相互交流当中,长期积累传承下来的非物资成果,文化较好的协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彼此在约定当中,自觉的遵守,具有很好的执行性。人们在评价制度与文化孰美的时候,给文化给予了更高的褒奖,就是因为文化的执行性。所以,建设税务文化,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税务管理水平,提高税务每一个团体每个成员对自身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相互关系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在税收征管活动过程中长期积累和建设的硕果,是大家公认的文化规范,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的功能。税务文化重在长期建设。 一、税务文化的建设起步。我们过去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税收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事税务职业的广大税务人没有切实感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参加税务工作的时候,当时人们就说:如果行政上不好好工作就放到市管会(工商、税务收税,那时确是这样,税务方面聚集了各单位来的人,基础条件比较差,管理比较粗放。随着国家的发展,税务部门物质建设和制度建设焕发勃勃生机,社会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依法治税的法制观念、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追求零差错的征管质量意识,很大程度提升了外界对税务工作认同程度,变化当中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制度、行为、精神文化建设取得了进展。在继承和发展当中文化从来是有延续性的,不因新的东西的出现而旧有的文化就会消失,新的文化就会确立,在彼消此长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强化优秀的适宜的能够指向先进性的大众接受的税务文化,就是确立的新的文化我们还要遵从文化建设的自身规律做螺旋式上升。建设中的税务文化还要考虑每个单位个体差异性、地域文化对个人文化养成影响的长期性、单位领导个体的差异性、以及社会环境决定的利益团体不一致性,所有这些这就是文化建设的复杂性。文化建设的起步要认识这种复杂性。

中国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构想10页

中国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构想地方税体系是现代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组织结构问题具体体现。地方税是由中央或地方立法、地方征收管理、收入归地方分配使用的税,地方税体系的特征,就是在立法、执法、收入分配等方面地方的参与度明显。可见,地方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地方税体系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央税体系与地方税体系之间比较,具有税源同一性、税种相对独立性、税权平行和交叉性、税收管理相互渗透性关系。因此,无论中央和地方,在立法时相互沟通,在征管上加强联手,在税源建设上共创税源,这才是基本选择。这不仅符合国际一般经验,也是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现实要求。本文就目前中国地方税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做些探讨。 一、中国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保持明显上升势头,财政收入占GDP 比例不断上升,地方收入也在持续增加。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1994-2000年间,地方收入增幅达89%。但是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财权重心上移而管理权重心下移的现象,基层财政困难日益凸显,虽然中央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方面的矛盾,但并未根本解决。另外,这几年在资源制约条件下,不动产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有关的对“土地财政”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很多讨论认为是由于分税制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不足,使得地方政府把更多兴趣放在办企业、搞建设项目、抬高地价增加土

地批租收入等短期行为上。这些体制方面的不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和基本事实是,中国地方税体系改革滞后,没有形成真正的分税制。 (一)税收立法权过于集中,不利于地方行使职能 目前,中国在地方税体系建设上缺乏基本依据和规范,对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立法权和管理权、地方税种开征及调节范围等重大问题上没有做出权威的、具体的规定。如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问题,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有房地产税或类似税种,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对房产、土地不分设税种,房地不分割,统一征收房地产税或财产税。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房地产税作为地方税,地方政府或议会都有确定税率和计税依据等方面的自主权。 另外,从统计数据看,中国2001--2006年地方政府预算收入占全国各级政府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5,1%~47,7%,而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69,5%~75,3%。这种比例的失衡,也揭示了地方政府税权与事权的不平衡。 (二)地方税收收入规模较小,与地方财政支出需要有差距 税制改革以来,除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几个共享性质的税种以外,大部分地方税种收入规模小、税源分散、征收难度大。这种格局的突出表现是,地方税收收入占整体税收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均偏低。据统计数据显示,1995-2006年全国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3,1%~38,8%,远远低于国际70%~80%标准水平。而在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又承担了大量的发展重任,比如辖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