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安全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精品

生物安全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精品

生物安全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精品
生物安全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精品

生物安全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14/11/10

第六章习题

1、什么是受体细胞?选择受体细胞时应重点考虑哪几点? 受体细胞是指用于制备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表达系统, 具体可分为原核表达系统和 真 核 表达系统两大类。 P 180-181

选择受体细胞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① 安全性高,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生物污染;

② 便于重组 DNA 分子的导入;

③ 便于筛选克隆子

④ 能使重组 DNA 分子在其细胞内稳定维持;

⑤ 适合于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和表达产物的分泌或积累;

⑥ 具有较好的翻译后加工机制,便于真核生物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

⑦ 对遗传密码的应用上无明显偏倚性;

⑧ 遗传性稳定,易于扩大培养或发酵;

⑨ 在理论研究或生产实践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上述 9 个条件中, 受体细胞表达的安全性是首要考虑条件, 只有证明受体细胞表达的产 物是没有毒性的,没有潜在的致癌性、没有其它病原体污染、 遗传背景较为明确, 这样才能 考虑其能够成为受体细胞的其他条件。

2、对于基因操作安全性的要求是什么? P 184-185

1)基因的分子特征: 从基因水平、 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 考察外源基因的整合和表达情况, 包括: 搜集表达载体相关资料; 检测目的基因在表达系统中的整合情况; 外源插入片段的表 达情况;基因的遗传稳定性情况和重组载体安全性的检测。

2)基因的遗传稳定性:遗传稳定性主要涉及质粒的不稳定性,主要考察目的基因整合的稳 定性,目的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和目标性状表现的稳定性;

3)重组载体的安全性:检测该载体能否向自然界中不含该类基因的微生物进行转移。检测 原因就是质粒具有迁移作用。

3、基因重组活疫苗的分类有哪些? P 186-187 基因重组活疫苗可分为基因缺失疫苗与基因突变疫苗、 载体疫苗三类。

4、兽用基因工程活疫苗的安全性存在哪些问题? 和下一个问题一起回答。看 P 191 兽用基因工程活

疫苗的安全性问题:

① 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潜在危害:致病性、抗药性、食品安全性

② 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致病性和毒性、生存竞争力、传播扩散能力、遗传变异能 力、遗传

转移能力

5、兽用 DNA 疫苗的安全性包括哪几点 ?

虽然 DNA 疫苗有着众多的优点和部分应用, 但是仍有些学者对于 DNA 疫苗的安全性存 在疑虑,他们担心 DNA 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而造成插入突变,进而引发癌变或其 他疾病。不过从目前研究数据来看 DNA 疫苗整合危险性相当低,但是由于没有灵敏和有效

的监测手段,对于 DNA 整合危险性还不能下完全的结论,仍有一系列问题需要阐明。 ① 注射疫苗后究竟哪些细胞会摄取

DNA ,哪些细胞会表达该 DNA ,表达持续多久。 ② DNA 在这些细胞中的转归如何, DNA 是否会进入细胞核,是否会复制。

连宾 整理

复制性活载体疫苗和非复制型活

③外源抗原的长期表达可能导致不利的免疫病理反应。

④可能形成针对注射DNA的抗体出现不利的自身免疫反应。

⑤所表达的抗原节能具有生物学活性。

6、简述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评价的要求。看P 193-196 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

性评价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①通过对基因工程菌株及其产物的危害性分类,确定基因工程工作的生物安全等级;

②对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分类管理,确定第一、二和三类制品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对生物体

分子特性,受体特性,基因特性等要有充分的了解;

③环境释放的安全性评价和进口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性评价重点监督;

④进行复核检验,它是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可以保证安全性评价的

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7、简述国内外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安全管理概况。看P 196-199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进行协调,试图建立众多国家都能接收的生物技术产业统一管理的标准和程序。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因此管理办法各异。

国内外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管理首先都应该法律法规体系;美国主要由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和国家环境保护局依据《病毒-血清-毒素法》、《国家环境政策法》、《联邦法规》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管理。我国主要由由农业部依据《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对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实施安全管理

欧美各国对兽用或基因工程生物制品进行分类管理,特别是对基因重组活疫苗的管理都

极为严格,一般不轻易批准进行大规模环境释放或商业化生产生物制品,从封闭实验室研究到不受限制投放市场的注册商品的过程分阶段严格执行;我国也实行分安全等级、分阶段审

批制度,但仅将兽用生物制品当成一种特殊商品管理,对上游实验室研制和生产的安全性缺乏管理办法,同时缺乏环境释放和商品化后的安全监控措施。

第五章习题

1. 分别从动物、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两方面简述受体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P138、P159

受体微生物的背景资料、受体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受体微生物所适应的生态环境、受体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2. 简述对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相关基因操作进行的安全性评价。P143

(1)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中引入或修饰性状的特性的描述

(2)实际插入或删除序列的资料,插入序列的大小和结构,确定其特性的分析方法;删除区域的大小和功能;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插入序列的拷贝数。

(3)目的基因与载体构建的图谱,载体特性和安全性,能否向自然界中不含该类基因的微生物转移。

(4)载体中插入区域个片段的资料,启动子和终止子的大小、功能机供体生物的名称;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的大小、功能及供体生物的名称;其他调控序列的名称及其来源。

(5 )基因操作的方法

(6 )目的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技术

(7)重组DNA分子的结构、复制特性和安全性

3. 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的安全等级分为几种?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第十三条将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的安全等级分为

四个等级。

4. 什么是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并说明其安全性评价内容。P156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是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在高效表达系统中表达出来的强病毒病原

体的某种免疫相关抗原。

亚单位疫苗是所有疫苗中最安全而实用的,具有如下优点:1?亚单位疫苗避免了直接是用病

原物而使接受者可能致病的危险,因此疫苗也不必做无毒测试; 2.亚单位疫苗利用纯化的蛋

白质作为免疫原,可以避免由于外源蛋白、核酸的混杂而造成的副作用。

5. 如何对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价。P157

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转基因微生物产品的稳定性

2)生产、加工、活动对转基因微生物安全性的影响

3)转基因微生物产品与转基因微生物在环境安全方面的差异

4)转基因微生物产品与转基因微生物在对人类健康影响方面的差异

6. 如何对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价。P171

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转基因微生物产品的稳定性

2)生产、加工、活动对转基因微生物安全性的影响

3)转基因微生物产品与转基因微生物在环境安全方面的差异

4)转基因微生物产品与转基因微生物在对人类健康影响方面的差异

第四章习题

转基因水生生物应用包括哪些安全问题?P120-122 下面的回答不完整

>生态安全问题

目前,有关转基因水生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令人担心的焦点集中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如何避免转基因水生生物逃逸或释放到外界环境后,与野生物种进行交配,而导致外源基因的

扩散,改变物种原有的基因组成,造成种质资源的混乱;二是如何预防个体经人工定向改造,产生抗逆、抗病性强的特性,一旦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对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可能威胁现有的物种,破坏原有的种群生态平衡。对此,研制转基因的不育个体将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

食用安全性问题

为提高产出,目前转入的基因大多数为生长激素类基因,由于其表达产物-生长激素对人体

具有影响,因此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以致对转基因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日渐

突显出来。由于人们意识到转基因食品存在的问题较晚,所以研究才刚起步,其他方面的研

究如营养学评价、过敏性评价及模式蛋白的建立等更是仙剑报道,因此转基因食用安全性评价的基础研究还有许多空白尚待填补

基因操作工程的安全性

进行基因操作之初需详细了解目的基因的来源、结构、功能和用途;了解克隆载体的来源、特性及安全性;了解重组DNA分子的结构及复制特性,外源基因整合位点效应,确保重组体在使用过程中的

安全性。此外,还要选择有效和安全的基因导入途径,避免基因工程菌的

流失和对环境的污染。

简述水生生物转基因的主要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P112-117

鱼基因转移的主要方法

1. 显微注射法;

2.电脉冲法;

3.精子携带法。

存在的问题

1.基因来源;2?整合成功率;3?获得纯系个体;4?转基因方法

虾基因转移的主要方法

1.显微注射法;

2.电脉冲法;

3.基因枪法;

4.病毒介导法;

5.精子载体法存在的问题

1.技术问题;

2.材料问题;

3.安全性问题

贝类基因转移的主要方法

1.电脉冲介导的精子载体法;

2.聚乙烯亚胺与精子载体法相结合

存在的问题

除上述提到的精子介导外源基因转入卵子的机理较为复杂,此外在已有的贝类转基因研究报

道中,通过对报告基因的检测发现外源基因在幼虫中能够表达,但其转导率并不稳定。所以,

外源基因与贝类本身基因的整合、互作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简述转基因水生生物扩散途径及防范措施P121-122 第7和8条

扩散途径

主动扩散指转基因水生生物为了适应生存的需要,如索饵、繁殖、洄游等,从

一个生活水域转移到另一个生活水域。

/被动扩散主要是由人类有意或无意造成,包括:

通过航运将水生生物将一个水域带到另一个水域;开挖运河和水渠,为水域问生物的迁移提

供新通道;国家或地区间的鲜水产品交易,不仅扩散水生生物本身,还将有关病原带到其他水域;观赏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的逃逸或丢弃;人类有目的的放养和引种驯化。

防范措施

在开展转基因水生生物研究前,首先应当选择安全的饲养场所。例如,建立室内水循环养殖

系统,采取隔离方式培育转基因水生生物;尽可能使实验型养殖场所远离自然水域或水产品

生产单位。

控制进出水系统途径传播,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出水口杀死全部逃逸的转基因个体。例如,提高出水温度或pH值,利用高浓度氯、溴或臭氧来处理排出水。由于不同水生生物的致死条件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饲养转基因水生生物的水源也要经

过特殊处理,杜绝引进其他水生生物。同时,要有适当的机械设备对进出水进行过滤。

控制非水源途径传播。水生生物的传播不仅通过水源途径,还有非水源途径。某些水生生物

可以在水体之外生活很长的时间。例如,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成年双壳贝类可以离开水体生

活3天以上。另外双壳贝类的幼虫非常小,在孵化时幼虫可通过空气传播。许多水生生物的卵黏附性强,容易随网具或其他用具带出实验场地。必须防止转基因个体的上述非水源性传

播。

简述转基因水生生物安全等级的划分程序P123-124

戟转基因水生生物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供体生物、受体生物和转基因水生生物及其产品的生物学特性、基因操作过程的特点、未来用途和释放环境等对转基因水生生物及其

产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威胁与影响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并且确定其安全等级;在全面合理的安全评价的基础之上采用适当的技术,制定对应的检测、监测和控制措置。具体的安全等级划分程序如下:

第三章习题

1. P79:指利用转基因活体动物的某种能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器官或组织,来进行工业化生产活性功能蛋白的技术,这些蛋白一般是营养保健蛋白或药用蛋白。

利用乳腺反应器不仅可以生产各种药用蛋白和保健蛋白,还能改变乳汁成分

2. P81-82:外源基因在宿主基因中插入的随机性;制作转基因动物效率低;转基因的表达水平很低;基因的整合得机制尚不清楚

3. P89:最大的不同在于动植物本身的特性。动物体内存在内源性病毒和病毒样序列,以逆

转录病毒为载体时可能在转基因动物体内合成新的感染性病毒。转基因动物在安全性评价上

有一定优势,可以建立一套较好的售后跟踪系统。

4. P89-90:显微注射法;精子载体法;逆转录病毒载体法;胚胎干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体细胞基因转移和克隆;基因打靶法;

5. P97-98:人类对转基因动物食品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认识还缺乏知识和经验;转基因食品研究与生产迅速发展;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习题

1. 抗草丁膦转基因作物的抗性机理是什么?(P31-32)

草丁膦属于有机磷类除草剂,是灭生型除草剂Liberty的活性成分,也被成为phosphinothricin (PPT, Y羟基甲基亚膦基-酪氨酸)。L-草丁膦强烈抑制细菌和植物的氨基酸生物合成酶一一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 , GS)。L-草丁膦和L谷氨酸的结构类似物,在植物细胞内与L 谷氨酸竞争谷氨酰胺合成酶,导致无法与L-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的积累最终使植物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

Bar基因(Balaphos resista nt gene)是吸水链霉菌避免自身产生双丙氨膦毒害的保护基因,编码PPT

乙酰转移酶(PAT, PAT催化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转移到PPT的氨基上,形成乙酰PPT而使PPT 失活。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电击法等基因转移技术将Bar基因或Pat基因导入作物。

2. 什么是外源凝集素?它的作用是什么?(P39) 外源凝集素是一组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蛋白粒中, 一旦被害虫摄食, 外源凝集素便会在昆虫的消化道内释放出来, 并与肠道围食膜上的糖蛋白相结合,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

3. 为什么要对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性评价?(P45)

①目前科学水平还不可能完全精确预测转基因植物可能产生的所有表型效应。

②转基因植物大面积释放,有可能激发潜在危险。

③为生物安全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明确的依据。

④向社会证明转基因植物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

⑤转基因技术还没有完全精确到可以将单个或多个基因插入到基因组中的某一特定位点。

4. 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漂移是哪三种方式?(P48)

在植物中基因漂移或转基因逃逸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

①通过种子传播

②通过花粉流,即有性杂交

③通过非有性杂交,即水平基因转移

5. 简述转基因植物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P46)

农田生态系统:

① 增加杀虫剂的使用;② 产生新的农田杂草;③ 转基因植物自身变为杂草;④ 产生新的病毒;⑤ 产生新的作物害虫;⑥ 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

自然生态系统:

① 侵入到新的栖息地;② 丧失生物多样性;③ 对非目标本土物种的伤害;④ 营养循环和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改变;⑤初级生产力的改变;⑥增大土壤流失第一章习题

生物安全学复习

生物安全学2014-2015学年第1学期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生物安全P7-8:指的是生物技术从研究、开发、生产到实际应用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外源凝集素P39:是一组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蛋白粒中。 基因漂移P48:指的是一种生物的目标基因向附近野生近缘种的自发转移,导致附近野生近缘种发生内在的基因变化,具有目标基因的一些优势特征,形成新的物种,以致整个生态环境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植物杂草化P48:是指那些原本自然分布的或是被栽培的植物,在新的人工生境中能自然繁殖其种群而转变为杂草的演变过程。 动物生物反应器P79:是指利用转基因活体动物的某种能够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器官或组织,来进行工业化生产活性功能蛋白的技术,这些蛋白一般是营养保健蛋白或药用蛋白。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P134或P156:是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在高效表达系统中表达出来的强病毒病原体的某种免疫相关抗原。(只含有病原体的一种或几种抗原,而不含有病原体的其他遗传信息) 生物多样性P226: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 外来物种入侵P245:指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生物由原生存地侵入到另一个生态环境的过程。 实验室生物危害分级P253:实验室生物危害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系统地位、自然习性、地理分布或宿主范围、病原性和毒性、传播方式和机制、对抗生素及环境因素的抵抗力、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等。 生物恐怖P268:是利用生物剂对特定目标实施袭击的恐怖活动。 生物战剂P269:是在战争中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等的总称,旧称细菌战剂。 生物武器P269: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动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旧称细菌武器,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基因武器P276: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武器,也称遗传工程武器、DNA武器,它是通过基因重组而制造出来的新型生物武器。 生物剂气溶胶P271:含有生物性粒子的气溶胶。包括细菌、病毒以及致敏花粉、霉菌孢子、蕨类孢子和寄生虫卵等,除具有一般气溶胶的特性以外,还具有传染性、致敏性等。 (微粒中含有微生物或生物大分子等生物物质的称为生物气溶胶) 鱼基因转移的三个主要方法P112-113:显微注射法、电脉冲法、精子携带法。 转基因生物 P28: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不同生物钟分离或人工合成的外源基因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构成重组DNA 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使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整合、表达,并能通过无性或有性增殖过程,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由此获得的基因改良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植物p28:若转基因的受体为植物,则这种基因改良体称为转基因植物。 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P30: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除草剂的基因克隆到作物中,赋予作物抗除草剂的新特性,使其获得或增强对除草剂的抗性。 灭生性除草剂P29:又称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它对植物的伤害无选择性,草苗不分,能同时杀死杂草和作物。 转基因动物P78:指携带外源基因并能表达和遗传的一类动物。 重组生长激素P133: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鱼GH基因转入微生物中,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来大量生产重组鱼生长激素。 转基因Bt制剂P136: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荧光假单胞杆菌,并在其发酵生成晶体蛋白后将菌体细胞灭活,用这种“生物微囊”技术加工成的菌剂。 基因工程重组活疫苗P185: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保护性抗原基因(目的基因)转移到载体中使之表达的活疫苗。

生物安全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精品

生物安全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14/11/10 第六章习题 1、什么是受体细胞?选择受体细胞时应重点考虑哪几点? 受体细胞是指用于制备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表达系统, 具体可分为原核表达系统和 真 核 表达系统两大类。 P 180-181 选择受体细胞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① 安全性高,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生物污染; ② 便于重组 DNA 分子的导入; ③ 便于筛选克隆子 ④ 能使重组 DNA 分子在其细胞内稳定维持; ⑤ 适合于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和表达产物的分泌或积累; ⑥ 具有较好的翻译后加工机制,便于真核生物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 ⑦ 对遗传密码的应用上无明显偏倚性; ⑧ 遗传性稳定,易于扩大培养或发酵; ⑨ 在理论研究或生产实践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上述 9 个条件中, 受体细胞表达的安全性是首要考虑条件, 只有证明受体细胞表达的产 物是没有毒性的,没有潜在的致癌性、没有其它病原体污染、 遗传背景较为明确, 这样才能 考虑其能够成为受体细胞的其他条件。 2、对于基因操作安全性的要求是什么? P 184-185 1)基因的分子特征: 从基因水平、 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 考察外源基因的整合和表达情况, 包括: 搜集表达载体相关资料; 检测目的基因在表达系统中的整合情况; 外源插入片段的表 达情况;基因的遗传稳定性情况和重组载体安全性的检测。 2)基因的遗传稳定性:遗传稳定性主要涉及质粒的不稳定性,主要考察目的基因整合的稳 定性,目的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和目标性状表现的稳定性; 3)重组载体的安全性:检测该载体能否向自然界中不含该类基因的微生物进行转移。检测 原因就是质粒具有迁移作用。 3、基因重组活疫苗的分类有哪些? P 186-187 基因重组活疫苗可分为基因缺失疫苗与基因突变疫苗、 载体疫苗三类。 4、兽用基因工程活疫苗的安全性存在哪些问题? 和下一个问题一起回答。看 P 191 兽用基因工程活 疫苗的安全性问题: ① 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潜在危害:致病性、抗药性、食品安全性 ② 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致病性和毒性、生存竞争力、传播扩散能力、遗传变异能 力、遗传 转移能力 5、兽用 DNA 疫苗的安全性包括哪几点 ? 虽然 DNA 疫苗有着众多的优点和部分应用, 但是仍有些学者对于 DNA 疫苗的安全性存 在疑虑,他们担心 DNA 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而造成插入突变,进而引发癌变或其 他疾病。不过从目前研究数据来看 DNA 疫苗整合危险性相当低,但是由于没有灵敏和有效 的监测手段,对于 DNA 整合危险性还不能下完全的结论,仍有一系列问题需要阐明。 ① 注射疫苗后究竟哪些细胞会摄取 DNA ,哪些细胞会表达该 DNA ,表达持续多久。 ② DNA 在这些细胞中的转归如何, DNA 是否会进入细胞核,是否会复制。 连宾 整理 复制性活载体疫苗和非复制型活

2021年实验室安全考试生物安全类之欧阳学文创编

1、[判断题]由于紫外线透过物质能力很差,不适于室内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欧阳光明(2021.03.07) 2、[判断题]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分为四级,1级防护水平最低,4级防护水平最高。以BSL-1、BSL-2、BSL- 3、BSL-4表示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3、[判断题]生物医学实验室内任何死亡动物尸体、组织碎块,要先高温高压灭菌后密封在塑料袋交专门机构进行处理。(分值1.0)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4、[判断题]初次进入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应了解实验室具体的潜在危险,认真阅读、理解安全手册和操作手册。(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5、[判断题]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时,不需要进行危害程度评估。(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6、[判断题]工作人员在进入BSL-2以上级别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工作完毕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7、[判断题]学生进入生化医药类实验室可以不穿统一的实验服(白大褂)。(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8、[判断题]生物实验室里可以烹煮食物、聚餐,学生可以在实验室留宿。(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9、[判断题]在微生物实验中,一些不要的菌种等,一定要消毒和高压灭菌处理后方可弃掉。(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0、[判断题]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11、[判断题]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建设,其中生物安全一级(BSL-1)、二级(BSL-2)实验室应向省级主管部门备案,生物安全三级(BSL-3)、四级(BSL-4)实验室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资质。(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3生物安全学练习题

生物安全练习册 第一章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害生物因子包括:( D ) A.病原微生物及微生物的毒性代谢产物 B.基因结构生物体 C.动植物的毒素和过敏源 D.以上均是 2.生物危害的来源包括:( D ) A. 人和动物的各种致病微生物 B. 外来生物的入侵 C. 转基因生物和生物恐怖事件 D. 以上均是 3.实验室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A ) A.气溶胶导致的实验室感染 B.事故性感染 C.人为破坏 D.针头和注射器操作 4.实验室感染的主要来源为:( D ) A.检测标本 B.操作过程和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C.实验动物 D.以上均是 5.医院临床实验室和检验科,对实验室要求最低应达到哪级生物安全防护标准?( B ) A.一级生物安全防护 B.二级生物安全防护 C.三级生物安全防护 D.四级生物安全防护 6.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O1群霍乱弧菌属于:( A )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7.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炭疽杆菌属于:( A)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8.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结核分枝杆菌属于:( B )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9.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肝炎病毒属于:( B ) A.Ⅰ类毒种 B.Ⅱ类毒种 C.Ⅲ类毒种 D.Ⅳ类毒种 10.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 C )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11.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菌苗与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弱毒与减毒的微生物菌种属于:( D )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12.可造成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有:( D ) A.接种环操作 B.吸管操作和离心机操作 C.针头和注射器操作 D.以上均是 1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内容包括:( D ) A.实验室物理防护 B.规范化实验室管理 C.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D.以上均是 14.哪种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张贴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标志?( B ) A.BSL-1、BSL-2、BSL-3 B.BSL-2、BSL-3、BSL-4 C.BSL-1、BSL-3、BSL-4 D.以上均不是 15.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是指:( A ) A.第一、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B.第二、三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C.第三、四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D.第一、四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1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基础实验室是指:( A ) A.BSL-1实验室和BSL-2实验室 B.BSL-2实验室和BSL-3实验室 C.BSL-3实验室和BSL-4实验室 D.以上均不是

生物安全实验室一级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一级(BSL-1)适用于具有以下特征的生物因子的操作:已知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并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性最小。 (二)进入BSL-1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实验室操作程序的特殊培训,并由一位受过微生物学及相关科学一般培训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监督管理。 (三)BSL-1 实验室标准微生物操作准则: 1. 实验正在进行或正在操作组织和标本时,实验室主任应限制人员进入实验室。 2. 操作潜在危险物和摘下手套后要洗手,离开实验室之前也要洗手。 3. 工作区内禁止吃东西、喝水、抽烟、操作隐形眼镜、使用化妆品及储存食物。在实验室戴隐形眼镜的人员应佩戴护目镜和防护面具。食物要储存在工作区外的专用柜子或冰箱里。 4. 严格禁止用嘴吸移液管,要使用机械吸液装置。 5.制定尖锐物品的安全操作规范。 6. 所有的实验操作步骤尽可能小心,减少气溶胶或飞溅物的形成。 7. 工作日结束后,应实行终末消毒处理。如有任何潜在危险物溅出时,工作台表面应立即净化消毒处理。 8. 所有培养基、保存物和其它系统管理的废弃物,在处理之前应使用经审定批准的净化方法(如:高压灭菌法)进行净化处理。 9.实验室应具备防止昆虫和啮齿类动物在实验室孳生的防护设备。 (四) BSL-1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一级屏障) 1.操作属于生物安全一级的生物因子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装置和设备,如生物安全柜。 2.实验服、实验袍或实验制服,防止便服被污染或弄脏。 3. 如果手部皮肤破损或起疹时应戴上手套;要配备可替换的胶乳手套。 4.操作中遇到可能有微生物或其它有毒害物质飞溅出来时,应佩戴保护性眼罩。 (五)BSL-1 实验室设施(二级屏障) 1.BSL-1 实验室应该有控制进入的门。 2.每个实验室应配备一个洗手用的洗涤槽。 3.实验室的设计应使实验室易于清洁。实验室里不适合铺设地毯。 4.实验台面应是防水的,并且能够耐受中等程度的热、有机溶剂、酸碱及其它用于净化处理台面和设备的化学药品。 5.实验室器材设施应能支持预期的承重和使用需要。桌凳、柜子和设备之间的间距应便于清扫。 如果实验室有向外开放的窗户,窗户上应安装防蚊蝇的纱窗。

实验室生物安全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1.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是( ) A 生物安全柜、培养箱 B 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 C 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D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 2.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 ) A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B 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C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 D 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3.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 ) A 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的长度不应超过6cm B 应该使用密闭的微型电加热灭菌接种环,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无需灭菌的接种环 C 小心操作干燥的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 D 以上都是 4.下列哪种不是实验室暴露的常见原因( ) A 因个人防护缺陷而吸入致病因子或含感染性生物因子的气溶胶 B 被污染的注射器或实验器皿、玻璃制品等锐器刺伤、扎伤、割伤 C 在生物安全柜内加样、移液等操作过程中,感染性材料洒溢 D 在离心感染性材料及致病因子过程中发生离心管破裂、致病因子外溢导致实验人员暴露

5. PLT低,MPV增高,提示() A血小板分布异常导致血小板减少 B 一过性血小板减少 C 骨髓增生性疾病D外周血血小板破坏增多,刺激骨髓反应性增生 E 骨髓受抑制导致血小板减少 6.血小板计数正确范围为( ) A 10~30×109/L B 100~300×1012/L C 300~500×109/L D 100~300×109/L 参考答案D 7. 尿沉渣镜检细胞时,至少应观察多少个高倍镜视野( ) A 1个 B 5个 C 10 个 D 15个 E 20个 8. 粪便镜检,以白细胞,脓细胞为主,红细胞少而完整,可见巨噬细胞,最可能为( ) A 急性肠炎 B 慢性肠炎 C 细菌性痢疾 D 阿米巴痢疾 E 溃疡性结肠炎 9. 可使化学法粪便隐血实验出现假阴性的情况有( ) A 服用大量维生素C B 食用大量新鲜蔬菜 C 食入动物肉D食入动物血 10. 载脂蛋白AⅠ主要存在于( ) A LDL B VLDL C HDL D CM 11. 紫外线消毒灭菌的主要机制是( ) A 损伤细胞壁 B 损伤细胞膜 C 干扰DNA复制

《生物安全学》教学大纲

《生物安全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课程名称:生物安全学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微生物学》 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地位和作用 随着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政府与科学家越来越觉得生物安全问题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生物安全学是专门研究生物安全问题的学科。培养方案计划在第四个学年开设本课程,学生对生物工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已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上过分子生物学实验,基因工程学实验等实验课程。因此学生对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生物安全学的系统学习可以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生命科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其国家的稳定发展和对自我的保护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生物安全是生物工程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面临的新问题,是新设立的一门课程。是未来从事生命工程相关专业人士必须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 1.提高学生对生物安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识别出日常生活中的有违生物安全的行为; 2.能够将生物安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国际和国家关于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运用于生产实 践管理。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生物安全导论 1.了解生物安全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其重要性。 2.了解生物安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转基因生物安全概论 1.掌握转基因生物的定义,研究技术(难点),和应用现状。 2.了解转基因生物潜在的问题。 3.重点掌握转基因生物风险与安全性评价和基因生物的风险控制与安全保障技术。 第三章转基因生物的主要类群和转基因食品安全 1.了解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2.了解重组农业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3.了解转基因动物的定义和转基因动物的护养 4.了解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性。

生物安全学复习题图文稿

生物安全学复习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安全学2014-2015学年第1学期复习题 2014/12/29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安全 P7-8 避免由于对具有感染能力的有机体或遗传修饰有机体的研究和商品化生产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带来风险。即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遗传修饰产品在其研究、生产、开发和利用的全过程中可能对植物、动物、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遗传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危害及其研究,并避免这种可能带来危害的方法、程序以及法律措施等。 2.外源凝集素P39 外源凝集素是一组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蛋白粒中,一旦被害虫摄食,外源凝集素便会在昆虫的消化道内释放出来,并与肠道围食膜上的糖蛋白相结合,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 3.基因漂移P48 指的是一种生物的目标基因向附近野生近缘种的自发转移,导致附近野生近缘种发生内在的基因变化,具有目标基因的一些优势特征,形成新的物种,以致整个生态环境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通过种子传播;通过花粉流;通过水平基因转移 4.植物杂草化P48 指原本自然分布的或是被栽培的植物,在新的人工环境中能自然繁殖其种群而转变为杂草的演变过程。

5.动物生物反应器P79 指利用转基因活体动物的某种能够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器官或组织来进行工业化生产活性功能蛋白的技术,这些蛋白一般是营养保健蛋白或药用蛋白。 6.生物多样性 P226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主要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7.外来物种入侵 P245 指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生物由原生地侵入到另一个生态环境的过程。 8.实验室生物危害分级 P253 实验室生物危害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系统地位、自然习性、地理分布或宿主范围、病原性和毒性、传播方式和机制、对抗生素及环境因素的抵抗力、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等。其中,对人类及其他高等动物的致病性是考虑的首要依据。 9.生物恐怖 P266 是恐怖活动的一种形式。具有隐蔽性、突发性、袭击途径和防范对象不确定,不易预防控制等特点。指的就是利用可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染或人畜共患的感染媒介物,如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真菌,将其制成各种生物制剂,发动攻击,致使疫病流行,人、动物、农作物大量感染,甚至死亡,造成较大的人员、经济损失或引起社会恐慌,动乱。

关于生物安全科学性与社会性的讨论

关于生物安全科学性与社会性的讨论 摘要: 本文通过对生物行业主要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现象(包括外来入侵现象)的阐释和安全性评估,在肯定其科学研究价值的基础上,对其可能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风险作出预测,同时阐明构建生物安全法律体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物安全;转基因;克隆;外来入侵种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生物安 全问题逐渐成为全球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生物安全是指在科学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中造成对人类健康、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有害的影响;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由于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外来物种迁入,并由此对当地其他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改变和危害;人为造成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对生物的多样性产生有害的影响。凡此种种均属于“生物安全”的范畴。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误用和滥用的风险,给人类健康、伦理道德等社会领域带来生态风险。本文仅以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及外来入侵现象三方面所涉及的生物安全问题阐释生物安全的科学性与社会性。 1.转基因生物的应用概况与安全性 1.1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历程 1983 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烟草问世; 1986年,首批转基因作物——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 1993 年,第一例转基因作物——延熟番茄获得美国农业部批准进入商业化生产种植; 1994 年,第一个转基因植物产品——延熟番茄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进入市场。之后,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可以说分子农业的时代已经到来。 1.2 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 毫无疑问,生物工程技术将取代传统工艺和技术,为农业、医药、食品、环保、轻工业等部门带来无限商机,成为21 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重组DNA 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目前还难以预测的危险。 1.2.1 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 由于可以使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人的基因进行相互转移, 转基因生物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界、门概念,实现了在自然状态下无法实现的基因转移和基因突变, 具有普通物种不具备的优势特征,若释放到环境, 会破坏原有的自然 生态平衡, 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并可能导致对其他动植物的伤害和长期生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生物安全是对生物危害的检测、评价、监测、防范和治理的科学技术体系。广义的生物危害应包括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主要是致病性微生物)或其产物(来自于各种生物的毒素、过敏原等)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损害或潜在风险。狭义的概念是指由于人为操作或人类活动而导致生物体或其产物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损害或潜在风险,主要包括:基因技术、操作病原体(活的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和生物入侵等所造成的危害。 生物安全问题可以从纵向角度即可能造成生物危害的主体,转基因生物体、病原体和入侵型外来生物,也可以从横向角度即可能受到生物危害的对象,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两方面来研究。按照客观属性可以将生物安全研究从以下方面进行划分: ①基因修饰生物体(GMO)有意释放到开放环境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②在封闭条件下操作GMO和病原体的安全性问题; ③GMO和病原体的运输和越境转移的安全控制条件; ④接触生物物质工作人员的职业保护; ⑤新资源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 ⑥新方法加工食品和食品中新生物危害因子的安全性; ⑦新生物医药产品或治疗手段的安全性; ⑧生物入侵的影响; ⑨特定生物种群异常增殖对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 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为了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意义) ?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需要 ?防止外来生物危险因子侵入的需要 ?实验室工作的需要 ?防止医院感染的需要 ?防止人畜共患病的需要 ?反生物恐怖的需要 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医学实验室的特殊环境通常会造成一定程序的生物污染,包括对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通常主要由处理污染性物质时的操作不当造成。针对实验室生物污染,采取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的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一级防护),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及规程。 1、目的,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范围适用于科室各专业实验室。 3、职责 3.1、科主任负责任命生物安全小组,指导,规范其工作。 3.2、生物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安全小组日常工作的安排。 3.3、生物安全小组负责科室安全的具体工作。 4、工作程序 4.1、生物安全小组组成 4.1.1、科主任指定安全小组组长 4.1.2、经年度考核,从科室成员中选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由科主任命为生物安全小组安全成员。由7人组成。安全小组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况科主任可对之罢免。 4.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 4.2.1、生物安全小组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小组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4.2.5、安全小组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小组人员。 4.3、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 4.3.1、对不因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 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

医学与生物安全-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见习实习方案 [2010.9] 课程名称:医学与生物安全 课程编号:MED130197 学分:2 学时:36

实习的目的与内容 目的: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为了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其措施包括强化工作和管理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建立规范化、法制化和日常化的管理体系,加强人才的建设、培训,配备必要的物理、生物防护设施、设备,掌握规范的微生物操作技术和方法等。 内容: (一)设施系统……………………………………………1-2 (二)个人防护……………………………………………3-4 (三)生物安全柜…………………………………………5-6 (四)清场…………………………………………………7-8 (五)灭菌器………………………………………………9-10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见习实习指导(一) 设施系统 目的: 阐述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防护原则,以及对实验室设施、设备的要求。初步了解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建筑上的结构特征,如实验室布局、送排风系统等。 材料与物品: 复旦大学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习步骤: 生物安全实验室为“盒中盒”结构,主要采用物理隔离分区与负压通风过滤技术。因此见习的重点为这两个方面。 A [物理隔离分区] 物理隔离(墙体)和密封门把实验室与公共环境分开,这里重点介绍BSL-3实验室由外到内可以划分为清洁区(更衣、淋浴)、缓冲区I、半污染区(准备间)、缓冲区II、核心区(实验操作区)五个区域,其中缓冲区两扇门互锁,加上负压通风,保证实验室内气流为定向流,方向为:非污染区→半污染区→核心区。 见习要点:控制室内PLC控制系统上实验室平面分区图告知分区设置、进出路线。 B [负压通风过滤技术] 负压通风过滤主要应用于BSL-3/4、ABSL-3/4。在BSL-3实验室通风设计中,要求各区室之间气压保持一定的压力梯度,且走向恒定(此处不是指实验室任何时刻气流都是在房间与房间之间窜动,而是指各区之间门打开时,不出现倒灌现象)。因此要求风机开启时先排后送,关闭时,先送后排。 核心区与半污染区的空气一律要经HEPA过滤后排放。因此其安装位置应尽量减少污染范围,即HEPA尽可能靠近污染源。按照GB19489-2004要求,BSL-3实验室应顶部送风,下面排风,且送风口与排风口呈对角分布。另HEPA安装在排风口的最前端。 BSL-3实验室空气排出方向:室内→前端HEPA→末端HEPA(BIBO)→环境 安全柜内空气:安全柜内→安全柜HEPA→排放管道→末端HEPA→外环境 见习要点:机房内告知其新风采集、过滤;排风中BIBO布置,风管走向、排风口设置。注意事项: 1.实习过程中禁止乱碰触摸实验室内设施设备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及证书

培训签到表

培训内容安排表

培训内容 一、实验室安全知识 1.实验室不能穿拖鞋、凉鞋、高跟鞋等露脚面的鞋子;不能穿背心或群裙子等暴露过多批 复的衣服,应穿白色实验衣,长发应绑好。 2.实验台上务必保持干净,不得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或书本,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3.实验完毕,清理实验用具并整理桌面,避免发生实验意外事故。 4.保持实验室地面的清洁,一旦泼洒试剂或样品,有负责人及时处理,未处理时,在受污 染区域做好标识,以防事故的发生。 5.凡取用固体须用药匙,取用液体须用杯状容器,切勿用手拿取,若用剩余,切勿倒回试 剂瓶。 6.挥发性溶剂,如酒精、丙酮、乙醚、苯、二硫化碳、冰醋酸、石油醚、甲苯、二甲苯等, 均极易燃烧,故切勿靠近火源。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着火时,切勿用水灭火,以免助长火势蔓延。酒精、丙酮、冰醋酸均可溶于水,故可用水灭火。 7.加热或蒸发溶液时,不得擅自离开,万一不得已离开,务必交代同事小心留意或者停止 加热。 8.在实验室遇有刺激眼睛的气体,多半是看不见的汞蒸气、CO、H2S、HCN、NH3、HCl 等,应立即以洗眼器冲洗眼睛。身体若感不适,应立即到室外身呼吸新鲜空气。 二、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 1.应用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口吸取。 2.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器具的污染。 3.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入气体。 4.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 5.不能将液体从移液管内用力吹出。 6.污染的移液管应完全浸入适当的消毒液中,并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时间后再进行处理。 7.盛放废弃移液管的容器应当放在生物安全柜内。 8.为了避免感染性物质从移液管中滴出而扩散。 9.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吸有消毒液的纸。 10.使用后将其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 1.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要求: BSL-1实验室: 1)工作人员实验时应穿工作服,戴手套,必要时带防护眼睛。

2019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教学提纲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 科室______ 姓名______ 分数______ 1.气溶胶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分散 相含有生物因子的气溶胶。 1. A. 0.1-100μm 2. B. 0.001-100μm 3. C. 0.01-100μm 4. D. 0.001-10μm 2. 去除生物污染不一定杀灭微生物。所以操作中需要:()。 1. A.安全柜内操作 2. B.向室外排放的空气要用高效空气颗粒(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HEPA?滤器过滤, 3. C.排出的废水和废物要进行高压灭菌, 对传出的仪器和样本容器表面进行消毒。 4. D.以上都是 3. 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1. A.生物安全柜 2. B.防护服 3. C.口罩 4. D.缓冲间 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于2004年11月5日 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 A. 2004"年"12"月"1"日" 2. B. 2004"年"11"月"12"日" 3. C. 2005"年"1"月"1"日" 4. D. 2005"年"6"月"1"日" 5.生物实验室中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有()。 1. A.接种环操作:培养和划线培养、在培养介质中“冷却”接种环、灼烧接种环等 2. B.吸管操作:混合微生物悬液、混合微生物悬液、吸管操作液体溢出在固体表面等 3. C.针头和注射器操作:排除注射器中空气、从塞子里拔出针头、接种动物、针头从注射器脱落 等 4. D.其他操作:离心、搅拌、混合、灌注和倒入液体、打开培养容器、感染性材料溢出、在真空 中冻干和过滤、接种鸡胚和培养物收取等 5. E.以上都是 6.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负责()级实验室的备案。 1. A.一 2. B.二 3. C.三 4. D.一和二 7.生物安全实验室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设立的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职责有()。 1. A.对涉及感染因子、动物使用、重组DNA以及基因修饰物质等研究方案进行审查和分析危害程 度评估; 2. B.负责对下属单位生物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

生物安全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生物安全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连宾整理 2014/11/10 第六章习题 1、什么是受体细胞?选择受体细胞时应重点考虑哪几点? 受体细胞是指用于制备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表达系统,具体可分为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两大类。P 180-181 选择受体细胞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①安全性高,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生物污染; ②便于重组DNA分子的导入; ③便于筛选克隆子 ④能使重组DNA分子在其细胞内稳定维持; ⑤适合于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和表达产物的分泌或积累; ⑥具有较好的翻译后加工机制,便于真核生物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 ⑦对遗传密码的应用上无明显偏倚性; ⑧遗传性稳定,易于扩大培养或发酵; ⑨在理论研究或生产实践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上述9个条件中,受体细胞表达的安全性是首要考虑条件,只有证明受体细胞表达的产物是没有毒性的,没有潜在的致癌性、没有其它病原体污染、遗传背景较为明确,这样才能考虑其能够成为受体细胞的其他条件。 2、对于基因操作安全性的要求是什么?P 184-185 1)基因的分子特征:从基因水平、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考察外源基因的整合和表达情况,包括:搜集表达载体相关资料;检测目的基因在表达系统中的整合情况;外源插入片段的表达情况;基因的遗传稳定性情况和重组载体安全性的检测。 2)基因的遗传稳定性:遗传稳定性主要涉及质粒的不稳定性,主要考察目的基因整合的稳定性,目的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和目标性状表现的稳定性; 3)重组载体的安全性:检测该载体能否向自然界中不含该类基因的微生物进行转移。检测原因就是质粒具有迁移作用。 3、基因重组活疫苗的分类有哪些?P 186-187 基因重组活疫苗可分为基因缺失疫苗与基因突变疫苗、复制性活载体疫苗和非复制型活载体疫苗三类。 4、兽用基因工程活疫苗的安全性存在哪些问题?和下一个问题一起回答。看P 191 兽用基因工程活疫苗的安全性问题: ①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潜在危害:致病性、抗药性、食品安全性 ②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致病性和毒性、生存竞争力、传播扩散能力、遗传变异能 力、遗传转移能力 5、兽用DNA疫苗的安全性包括哪几点? 虽然DNA疫苗有着众多的优点和部分应用,但是仍有些学者对于DNA疫苗的安全性存在疑虑,他们担心DNA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而造成插入突变,进而引发癌变或其他疾病。不过从目前研究数据来看DNA疫苗整合危险性相当低,但是由于没有灵敏和有效

实验室安全考试生物安全类教学内容

实验室安全考试生物 安全类

1、[判断题]由于紫外线透过物质能力很差,不适于室内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2、[判断题]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分为四级,1级防护水平最低,4级防护水平最高。以BSL-1、BSL-2、BSL- 3、BSL-4表示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3、[判断题]生物医学实验室内任何死亡动物尸体、组织碎块,要先高温高压灭菌后密封在塑料袋交专门机构进行处理。(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4、[判断题]初次进入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应了解实验室具体的潜在危险,认真阅读、理解安全手册和操作手册。(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5、[判断题]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时,不需要进行危害程度评估。(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6、[判断题]工作人员在进入BSL-2以上级别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工作完毕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7、[判断题]学生进入生化医药类实验室可以不穿统一的实验服(白大褂)。(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8、[判断题]生物实验室里可以烹煮食物、聚餐,学生可以在实验室留宿。(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9、[判断题]在微生物实验中,一些不要的菌种等,一定要消毒和高压灭菌处理后方可弃掉。(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0、[判断题]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11、[判断题]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建设,其中生物安全一级(BSL-1)、二级(BSL-2)实验室应向省级主管部门备案,生物安全三级(BSL-3)、四级(BSL-4)实验室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资质。(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2、[判断题]实验废弃的生物活性实验材料特别是细胞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必须及时灭活和消毒处理。固体培养基等要采用高压灭菌处理,未经有效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不能作为日常垃圾处置。(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3、[判断题]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性事件,主要表现二方面。一是正常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感染上人畜共患病;二是受感染动物由于逃逸或其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等,造成传染病扩散。(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4、[判断题]用于实验研究的小型啮齿类动物,一般都是无致病原感染的动物,不必在实验过程中注视其生物安全问题。(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15、[判断题]浸泡玻璃器皿的酸缸必须有防护罩,不得敞开放置。(分值1.0)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3生物安全学练习题

13生物安全学练习题

生物安全练习册 第一章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一、单项选择题 1.有害生物因子包括:( D ) A.病原微生物及微生物的毒性代谢产物B.基因结构生物体 C.动植物的毒素和过敏源 D.以上均是 2.生物危害的来源包括:( D ) A. 人和动物的各种致病微生物 B. 外来生物的入侵 C. 转基因生物和生物恐怖事件 D. 以上均是 3.实验室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A ) A.气溶胶导致的实验室感染 B.事故性感染 C.人为破坏 D.针头和注射器操作 4.实验室感染的主要来源为:( D ) A.检测标本

B.操作过程和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C.实验动物 D.以上均是 5.医院临床实验室和检验科,对实验室要求最低应达到哪级生物安全防护标准?( B ) A.一级生物安全防护 B.二级生物安全防护 C.三级生物安全防护 D.四级生物安全防护 6.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O1群霍乱弧菌属于:( A )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7.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炭疽杆菌属于:( A)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12.可造成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有:( D ) A.接种环操作 B.吸管操作和离心机操作 C.针头和注射器操作 D.以上均是 1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内容包括:( D ) A.实验室物理防护 B.规范化实验室管理 C.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D.以上均是 14.哪种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张贴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标志?( B ) A.BSL-1、BSL-2、BSL-3 B.BSL-2、BSL-3、BSL-4 C.BSL-1、BSL-3、BSL-4 D.以上均不是 15.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是指:( A ) A.第一、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B.第二、三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农业生物安全学习资料

1.入侵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三个时期,每个 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萌芽期(20世界80年代之前):许多生态学家开始关注生物入侵的问题,但相关研究还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学术概念和研究手段也只是保护生态学的延生,并没有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 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入侵生物学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相关专著关于生物入侵的阐述和研究开始备受重视并被大量引用,且在此时期确定了入侵生物学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框架。 快速发展期(20世纪至今):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的增加,因外来入侵生物造成的损失愈发严重,生物入侵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此时期生物入侵学得到快速发展,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研究理论快速扩展,影响日益加深。 2.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所提出 的生物入侵研究的三大核心问题是什么?每个核心问题应采取哪些研究方法? 三大核心问题:1、什么因素能够决定一个物种成为外来入侵种 2、什么样的特征决定一个生态系统能够被入侵 3、如何将外来中的入侵性和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研究结果应用于管理中 1、重点研究入侵种表型可塑性等的“前适应性”机制和入侵种种群遗传漂变、突变、与近源种杂交、内共生菌水平转移 2、集中研究生物入侵对特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3、主要研究入侵种监测的分子识别、远程实时监控、入侵植物的替代控制与系统修复等 3.简单介绍奠基者效应的含义。 奠基者效应是遗传漂变的一种形式,是由少数个体的基因频率决定了他们后代中的基因频率的效应,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几个个体所建立起来的新群体所产生的一种极端的遗传漂变作用。4.简单介绍瓶颈效应的含义。 由于环境的激烈变化使群体的个体数急剧减少,甚至面临灭绝,此时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急剧改变,类似于群体通过瓶颈,这种由于群体数量的消长而对遗传组成所造成的影响称为瓶颈效应。 5.简单介绍和阿利效应的含义。 群聚有利于种群的增长和存活,但过分稀疏和过分拥挤都可阻止生长,并对生殖发生负作用,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许多小种群不稳定,一旦种群密度低于某一水平,种群的相互作用就会消减。种群大小、密度及其增长率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阿利”效应。 6.生物入侵的理论假说(任选两个) 多样性阻抗假说:结构简单的群落更容易被入侵,群落结构比一个群落种具体多少个物种对抗植物入侵更为重要。 天敌逃避假说:天敌是植物群落的重要调节者;天敌对本地种比外来种有更大的抑制作用;植物可以利用天敌调节作用的降低提高种群的增长。广谱性天敌可能是控制外来入侵强劲阻抗力量 7.外来物种的特征和表现。 借助人类活动越过隔离障碍,或能自然逾越空间障碍而入侵。可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环境中定居,简历可自我维持的种群,并进行繁殖和扩散。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造成明显的影响,并损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8.十分之一法则(tens rule) 生物入侵过程分为3次转移:第一次转移,从进口到引入,成为逃逸。第二转移,从引入到建立种群,成为建群。第三次转移,从建群到变成经济上有负作用的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