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人教版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练习 综合测评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人教版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练习 综合测评

综合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争辩人员分别对光合细菌和蛔虫进行各种分析、观看等试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你认为该争辩人员的试验记录正确的是()

核仁光合

色素

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糖体

纤维素

酶处理

的结果

光合

细菌

无有无无无有无变化

蛔虫有无无无有有无变化

A.光合细菌

B.蛔虫

C.都正确

D.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光合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有色素、核糖体,但没有核膜、核仁、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等细胞器,其细胞壁中不含纤维素;蛔虫是厌氧型真核生物,是不含线粒体的。

2.使用显微镜观看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①调整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镜;③把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心;④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看。正确的操作挨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答案:D

解析:使用显微镜观看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正确操作挨次应是先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看,找处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再移至视野中心,转换成高倍镜后,再调整细准焦螺旋,就可看到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

3.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3、C5形成(CH2O)

B.没有N元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氧元素来自于参与反应的H2O

D.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动物会消灭抽搐

答案:B

解析: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3形成(CH2O);N元素是叶绿素、ATP、酶等的必需元素,因此,没有N元素光合作用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的氧元素来自二氧化碳,氧气中的氧来自水;血液中钙含量过高,会消灭肌无力,含量过低才会消灭抽搐。

4.下列食物养分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淀粉:碘液,蓝紫色

B.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C.脂肪:苏丹Ⅲ染液,橘红色

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答案:D

解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

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整

B.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

解析:有的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整,如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参与激素调整;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识别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

6.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错误的是()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D.细胞骨架:蛋白质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染色体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构成;核糖体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构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形成的微管和微丝构成的。

7.将下列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检测全部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羧基

,两者的数量关系可能是()

A.相等

B.氨基多于羧基

C.氨基少于羧基

D.很难猜测

答案:A

解析:图示为一个由四个氨基酸缩合而形成的四肽,假如完全水解以后,其中一个氨基酸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一个氨基酸含有一个氨基和两个羧基,其他两个氨基酸都是只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所以,形成的全部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羧基数目相等。

8.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氢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答案:C

解析: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其中水有两种存在形式;相邻氨基酸脱水缩合时发生氨基的—H和羧基的—OH结合形成水;光反应产生的[H]作为CO2或C3的还原剂和供能物质参与暗反应;有氧呼吸生成物H2O是在第三阶段生成的,其中氢来自第一阶段葡萄糖供应的少量氢、其次阶段丙酮酸和底物水供应的大量氢。

9.凋亡素是人体内固有的自然蛋白,将凋亡素注入癌症患者体内,可使癌细胞凋亡,把握肿瘤;将凋亡素注入发育正常的蝌蚪体内,能加速尾部的消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凋亡素能激活细胞死亡基因,特异性杀死癌细胞

B.凋亡素能加快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蝌蚪尾部的自溶现象是细胞正常凋亡的具体体现

D.蝌蚪发育过程中凋亡素能使其细胞的产生和凋亡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C

10.下列对叶绿体色素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与ATP的合成有关

B.参与ATP的分解

C.与O2和[H]的形成有关

D.能吸取和传递光能

答案:B

11.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D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B.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答案:A

解析: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D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核糖体是肽链的合成场所;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溶酶体中的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和修饰。

12.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①黏菌②酵母菌③蓝细菌④大肠杆菌⑤乳酸杆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C

解析:酵母菌属于真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蓝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都属于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黏菌是一种原生生物,其类似于霉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13.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A中合成ATP的部位是在基粒类囊体薄膜上

B.B中的ATP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供应能量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相同

D.D中能量的去向是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A、B、C、D分别表示光反应、暗反应、有氧呼吸和ATP的水解。光反应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光能,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两个过程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

14.下列对有关试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别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集中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看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别复原过程

C.观看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看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答案:B

解析:A项由于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集中速度不同,因此消灭了四条色素带;B项在观看细胞质壁分别和复原试验中,用低倍镜是能够观看到整个过程的;C项在高倍镜的使用中,在换用高倍镜之前,必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后,将目标调至视野的中心,然后再使用高倍镜;D项甲基绿能够将DNA染成绿色,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因此细胞核也会呈绿色。

15.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育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育发育成新植株

答案:D

解析: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有细胞分化,但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也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小麦花粉离体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发生了细胞分化,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育发育成新植株发生了细胞分化,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

16.下图甲表示酶促反应,而图乙表示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20 m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甲

图乙

A.假如图甲中c和d是同一种物质,则a可能是麦芽糖,但肯定不是蔗糖

B.图乙中的曲线④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物质a在2 min内完全水解

C.如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温度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D.如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酶浓度最高

答案:C

解析:麦芽糖水解会产生两分子葡萄糖,而蔗糖水解会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故A项正确;题干“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20mmol/L”可知图乙曲线④表示物质a的含量变化,2min后含量降低为零,故B项正确;不同温度下,曲线①代表的温度下先达到最大值,只能说明曲线①代表的温度较为适宜,不能说明曲线①代表的温度是最适温度,故C项错误;底物量肯定,底物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进而得出曲线①代表的酶浓度最高,故D项正确。

17.右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削减

答案:B

解析:图示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甲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倍增,前期移向细胞两极;乙为染色体,组成成分为DNA 和蛋白质,丙为纺锤丝,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二者差异很大;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可以推断该图像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故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等;该时期核膜已解体,核孔也不复存在。

18.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膜的组成成分与细胞膜大致相同,但物质含量有差异

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使其表面积加大,易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C.线粒体是可产生水的细胞器

D.在线粒体中,葡萄糖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答案:D

解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然后进入线粒体进行彻底分解,释放大量的能量。

19.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a段表示染色体复制,含量加倍

B.O~a段细胞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分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

D.b~d段的团藻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答案:D

解析:O~a段表示染色体复制,但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O~a段(间期)细胞与b~c段(分裂中期)细胞相比主要区分是有核膜和核仁;c~d段(后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0∶1;b~d段(中、后期)的团藻细胞(低等植物)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20.细胞间的排斥导致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很难成功,这与下列细胞膜的哪一特点有关?()

A.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具有选择透过性

C.具有肯定的流淌性

D.细胞膜的外侧有糖蛋白

答案:D

2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胞吞和胞吐依靠于细胞膜的流淌性,不需要消耗能量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取葡萄糖是帮忙集中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D.胞吐过程肯定会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答案:D

解析:胞吞和胞吐依靠于细胞膜的流淌性,但也需要消耗能量;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取葡萄糖是主动运输;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包括主动运输和帮忙集中;胞吐的过程肯定会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融合。

22.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取CO2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缘由是暗反应过程减缓

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的多

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O2速率相同

D.在18:30时,玉米既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

答案:B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题图,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缘由是夏季晴朗的白天在该段时间内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花生叶片的气孔关闭,使花生吸取的CO2量削减,由此引起暗反应速率下降,故A正确;比较

11:00~12:30之间花生与玉米单位面积有机物积累量可以看出,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少,故B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单位叶面积净光合速率相同,因此二者释放O2的速率相同,故C正确;从题图中可知18:30时玉米的净光合速率为零,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故D正确。

23.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图中A、B、C、D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物质D比正常细胞少

B.若是线粒体膜,则b、c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

C.若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膜,则胰岛素以d方式分泌

D.a的运输方式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A、B、C、D分别表示蛋白质、磷脂分子、被运输物质和糖蛋白;a、b、c、d分别表示主动运输、自由集中、自由集中、主动运输。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细胞癌变后糖蛋白削减,则物质D比正常细胞少;若是线粒体膜,O2被运输到线粒体内,CO2被运输到线粒体外,则b、c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若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膜,则其产生的胰岛素运输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a表示主动运输,其过程需要载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4.下列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靠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解析: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且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而不能用于其他活动。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无氧呼吸,

其合成的

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在有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共同完成有氧呼吸且都可以产生ATP。除光合作用外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ATP都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5.对于多细胞动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受基因把握,有利于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

B.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年轻的生物体内的细胞都处于年轻状态

D.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

答案:A

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旧具有分裂分化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而B选项是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不是个体;年轻个体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年轻状态,但不都是如此;人与动物体的染色体原来就存在原癌基因,属于正常基因,它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9分)右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进入细胞核,表明这种转运具有性。

(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具有疏水性和具有专一性。

(3)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示未绘制的细胞器有。

(4)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中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看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存在。

(5)争辩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想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②淋巴细胞③心肌细胞④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1)核孔选择(2)磷脂双分子层膜转运蛋白(或载体)(3)叶绿体和液泡(4)分裂间期核仁(5)③

解析: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以囊泡的形式转运至细胞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将蛋白质分子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是分泌蛋白,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在细胞外,无法进入细胞核,如各种消化酶、蛋白质类激素、抗体等。而细胞内生命活动所需的蛋白质,主要是在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核膜上核孔是把握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上的脂质分子是疏水的,磷脂分子具有疏水性的尾部。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载体)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能与被转运物质特异性结合,体现了膜对物质运输的专一性。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并且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核膜、核仁在前期消逝,在末期重现,图中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核膜存在,因此该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间期,有核仁存在。细胞内线粒体参与细胞有氧呼吸,缺硒线粒体膜无法稳定,影响细胞内能量的产生,而题目供应的细胞中心肌细胞对能量要求最高,所以最先受损。

27.(14分)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

(3)图3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缘由是。

(6)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写出3项)。

答案:(1)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为生命活动供能(2)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3)暗反应(4)1、2(5)含有的蛋白质不同(6)跨膜运输、信息沟通、能量转换等

解析:(1)图1中膜上发生反应2H++1/2O2H2O,可推断该生理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图1为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2)图2中3种信号分子在细胞膜外,其中只有1种能与受体结合,说明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3)图3中膜利用光能发生了水的光解及ATP的合成,可知该膜是进行了光反应的类囊体薄膜,光反应产生的ATP将参与暗反应,为其供应能量。(4)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膜是图1线粒体膜和图2细胞膜,而图3类囊体薄膜是含有叶绿体的植物所特有的。(5)各种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与其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6)图1和图3的H+跨膜运输,图2的受体蛋白与外来信号分子的特异性结合,图1和图3膜都参与了ATP的合成,说明膜的功能有跨膜运输、信息沟通、能量转换等。

28.(10分)下面图甲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图乙表示番茄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相关代谢,请依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C段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是

(2)图甲中番茄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3)图乙表示的生理状态对应图甲的段,此时影响番茄有机物积累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4)图乙中物质c是,物质a、c参与的代谢过程中的共同产物是。

(5)请写出图乙中生理变化的反应式:

答案:(1)B、D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的薄膜(2)D(3)B~D光照强度(或光照强度和CO2浓度)(4)丙酮酸(丙酮

酸和[H])ATP(5)CO2+H2O(CH2O)+O2;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解析:图甲中AB段CO2含量上升说明该段内细胞呼吸强于光合作用,B点时间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D段光合作用始终强于呼吸作用使CO2含量持续下降。至D点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再次相等,所以CO2含量下降停止,棚内CO2含量达到最低。此后呼吸作用又强于光合作用,棚中CO2再次增加。能进行有机物积累的时间段为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的时间范围即B~D段,所以D点时积累总量达到最多。暗反应时叶绿体内ADP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

图乙状态下叶绿体从空气中吸取CO2,说明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对应图甲中B~D段,此时影响有机物积累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的浓度。据图推断物质a既进入线粒体又由叶绿体释放到空气中则为氧气,物质b为CO2,物质c为丙酮酸。a、c参与的代谢分别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其次阶段,共同产物是ATP。图乙既有光合作用又有有氧呼吸,所以要写两个反应式。

29.(8分)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丙的特有变化特征,可以推断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推断的依据是。

(2)观看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

(3)染色单体消逝的细胞是图。

(4)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挨次是(用甲~丁表示)。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

答案:(1)植物具有细胞壁、消灭细胞板(2)甲(3)丁(4)乙—甲—丁—丙(5)分裂间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题中四图对应的时期分别是:甲为中期,乙为前期,丙为末期,丁为后期。依据细胞有丝分裂特点判定动植物细胞的精确依据一是细胞板的有无,二是子细胞的产生方式。另外可以依据细胞壁的有无来推断动植物细胞。观看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对应的图像是甲。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消逝的时期是后期,对应图丁。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应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中表示出的仅是分裂期,所以缺少的是分裂间期。分裂间期的变化是完成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0.(9分)下图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命历程。请依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①细胞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依据是,细胞②不能无限长大的缘由

有、。(2)c过程的实质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来源于细胞。

(3)成熟的红细胞结构格外特殊,我们使用的教材中以红细胞为材料的试验是。

(4)若白细胞发生了癌变,根本缘由是细胞中的发生了突变,癌细胞无限增殖过程中直接参与a、b过程的无膜细胞器依次是。

答案:(1)有无细胞壁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增大而增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造血干(3)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核糖体、中心体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人教版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练习 综合测评

综合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争辩人员分别对光合细菌和蛔虫进行各种分析、观看等试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你认为该争辩人员的试验记录正确的是() 核仁光合 色素 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糖体 纤维素 酶处理 的结果 光合 细菌 无有无无无有无变化 蛔虫有无无无有有无变化 A.光合细菌 B.蛔虫 C.都正确 D.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光合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有色素、核糖体,但没有核膜、核仁、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等细胞器,其细胞壁中不含纤维素;蛔虫是厌氧型真核生物,是不含线粒体的。 2.使用显微镜观看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①调整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镜;③把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心;④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看。正确的操作挨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答案:D 解析:使用显微镜观看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正确操作挨次应是先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看,找处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再移至视野中心,转换成高倍镜后,再调整细准焦螺旋,就可看到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 3.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3、C5形成(CH2O) B.没有N元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氧元素来自于参与反应的H2O D.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动物会消灭抽搐 答案:B 解析: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3形成(CH2O);N元素是叶绿素、ATP、酶等的必需元素,因此,没有N元素光合作用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的氧元素来自二氧化碳,氧气中的氧来自水;血液中钙含量过高,会消灭肌无力,含量过低才会消灭抽搐。 4.下列食物养分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淀粉:碘液,蓝紫色 B.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C.脂肪:苏丹Ⅲ染液,橘红色 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答案:D 解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 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整 B.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 解析:有的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整,如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参与激素调整;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识别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 6.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错误的是()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D.细胞骨架:蛋白质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染色体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构成;核糖体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构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形成的微管和微丝构成的。 7.将下列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检测全部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羧基 ,两者的数量关系可能是() A.相等 B.氨基多于羧基 C.氨基少于羧基 D.很难猜测 答案:A 解析:图示为一个由四个氨基酸缩合而形成的四肽,假如完全水解以后,其中一个氨基酸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一个氨基酸含有一个氨基和两个羧基,其他两个氨基酸都是只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所以,形成的全部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羧基数目相等。 8.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氢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答案:C 解析: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其中水有两种存在形式;相邻氨基酸脱水缩合时发生氨基的—H和羧基的—OH结合形成水;光反应产生的[H]作为CO2或C3的还原剂和供能物质参与暗反应;有氧呼吸生成物H2O是在第三阶段生成的,其中氢来自第一阶段葡萄糖供应的少量氢、其次阶段丙酮酸和底物水供应的大量氢。 9.凋亡素是人体内固有的自然蛋白,将凋亡素注入癌症患者体内,可使癌细胞凋亡,把握肿瘤;将凋亡素注入发育正常的蝌蚪体内,能加速尾部的消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凋亡素能激活细胞死亡基因,特异性杀死癌细胞 B.凋亡素能加快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蝌蚪尾部的自溶现象是细胞正常凋亡的具体体现 D.蝌蚪发育过程中凋亡素能使其细胞的产生和凋亡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C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4.1.2改善大气质量

其次课时改善大气质量 课时训练13改善大气质量 一、削减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 1.煤是我国消耗的重要能源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燃烧后生成的SO2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B.煤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气体,既造成污染又造成能源的铺张 C.煤是不能再生的化石能源 D.煤的组成与性质稳定,不行能对其进行优化处理 解析:煤中常含有S元素,燃烧产生的SO2易形成酸雨,可将煤进行脱硫、液化、气化等优化处理。 答案:D 2.为了提高煤燃烧的热效率和削减CO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可实行的措施是() ①通入大量的空气 ②将固体燃料粉碎,使之充分燃烧 ③将煤经过处理,使之转化为气体燃料 ④把握煤的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提高固体燃料的热效率,一是将其粉碎,与适当过量的空气反应,二是变成气体燃料。通入大量的空气会带走大量的热,降低热效率。 答案:B 3.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含有硫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是含碳化合物 B.煤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C.在水吸取S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SO2是酸性氧化物,被云雾吸取后转化成酸雨 解析:煤是由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组成的简单的混合物,是由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简单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作用转变而成的,是不行再生的能源,所以A、B错误。SO2能与水反应生成H2SO3,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C也错误。SO2是酸性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D为正确选项。 答案:D 二、削减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将石油蒸馏得到汽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B.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会加剧温室效应 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缘由 D.汽车尾气中的“黑烟”会增加空气中固体颗粒的含量 解析:石油蒸馏属于物理变化,A错;碳氢化合物会加剧温室效应,B对;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是引发光化学烟雾的“元凶”,C对;尾气中“黑烟”是未完全燃烧的炭粒,D对。 答案:A 5.为了削减城市空气污染,要求使用无铅汽油,所谓无铅汽油是指() A.不用铅桶装的汽油 B.不含四乙基铅的汽油 C.不含Pb(NO3)2的汽油 D.不含氧化铅的汽油 解析:含铅汽油是加有四乙基铅的汽油,无铅汽油是指不含四乙基铅,含有甲基叔丁基醚的汽油,故选B。 答案:B 6.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北京市有关部门拟用甲醇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公交车的燃料。甲醇作为汽车燃料的好处是() A.甲醇有毒,人饮用后可使人失明或死亡,这可有效防止司乘人员饮用 B.甲醇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的污染小 C.甲醇可由一氧化碳、氢气在催化剂存在下人工合成,这样可以通过建甲醇合成工厂,以促进工人就业,拉动经济进展 D.甲醇也可以由木材干馏获得,这样可促进林业的良性进展 解析:推广使用甲醇作为汽车燃料的首要因素是其环保性。 答案:B 7.下表表示的是汽车的行驶速度与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按汽车平均行驶1 km计算)。 (1)当汽车速度增加时,气体的质量增加得最快(倍数最大)的是。 (2)要使污染程度减到最小,汽车的速度应保持在。 (3)从上表中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氮的氧化物 (2)80 km·h-1 (3)本题具有开放性,以下解答仅供参考。 结论一:无论汽车以什么速度行驶,尾气中一氧化氮的质量总是最大 结论二:当汽车速度从50 km·h-1提高到80 km·h-1时,尾气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质量减小,缘由可能是速度提高,温度上升,燃料燃烧充分;当汽车速度提高到120 km·h-1时,尾气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质量又增大,缘由可能是速度过高,消耗的燃料增多而造成的 结论三:要使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达到最小,汽车速度不能过高或过低,要保持在一个合适的速度 三、削减室内空气污染 8.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现代人生活中使用的化工产品,加泡沫绝缘材料的办公家具、化纤地毯、壁纸及书报、油漆等不同程度放出气体,该气体主要是() A.甲醛 B.乙烯 C.一氧化碳 D.甲烷 解析: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都含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 答案:A 9.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以下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的是() A.烹饪时产生的油烟 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造成的温室效应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在起义两周年后说:“□□暴动在革命史上有它的宏大意义。在宽敞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缺少的文字应当是() A.上海 B.武昌 C.南昌 D.广州 解析:依据“李立三”“起义两周年”“在宽敞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分析,题干反映的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2.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大事的阅历,你认为最突出的应当是() A.必需尽快解决农夫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需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需武装抵制国民党反动派 解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是攻打大城市,走“城市中心”道路,但起义的失败表明“城市中心”道路并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头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答案:C 3.贺龙说:“‘八一’南昌起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成功。”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生疏到把握武装力气的重要性 B.北伐战斗成功 C.中国共产党生疏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D.红军长征取得成功 解析:依据“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生疏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生疏到把握武装的重要性,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解。 答案:A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与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快速进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肯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退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C 5.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方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A.城市中心道路 B.革命统一战线道路 C.国共合作道路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解析: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选D项。 答案:D 6.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快速恢复进展起来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夫生产和革命的乐观性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奇特愿望 D.苏区农夫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的结果,调动了人们生产和革命的乐观性。故选B项。 答案:B 7.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右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气变化的趋势,其中与其次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大事是() A.北伐战斗的推动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依据图示内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其次个高潮大约消灭在1931—1934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答案:C 8.据下图的信息推断,当时该政府向群众发行“借谷票”的主要目的是() A.支援北伐战斗的革命军队 B.争取反“围剿”斗争的成功 C.渡过抗日战斗的经济困难 D.救济生活困难的人民群众 解析:依据图片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4年”“陈潭秋”等信息,联系各选项可知,应选B项。 答案:B 9.历史学家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村政权……对于大多数农夫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苏维埃运动走出了中国化的道路 B.苏维埃政权维护了农夫的利益 C.苏维埃运动反映出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1.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课时训练5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一、维生素及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1.关于维生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B.维生素简洁在体内积存,主要积存在肝脏 C.维生素简洁被人体吸取,多余的随尿排出体外,不易在体内积存,所以简洁缺乏 D.维生素都是较强的还原剂 解析:维生素按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不易排泄,简洁在体内积存,主要积存在肝脏。水溶性维生素简洁被人体吸取,多余的随尿排出体外,一般不易在体内积存,简洁缺乏。故B、C均不正确。维生素C简洁被氧化,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但并非全部维生素都是较强的还原剂,故D也不正确。 答案:A 2.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依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可以将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B.人体需要的全部维生素都必需从食物中摄取 C.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力量,简洁被氧化 D.维生素的作用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调整人体新陈代谢 解析: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中,除维生素D能在太阳光照射下在人体内合成、维生素A能由摄入的β-胡萝卜素转化而来以外,人体需要的其他维生素都必需从食物中摄取,故B项错误。 答案:B 3.小明因体内缺乏某种维生素,患了夜盲症,同学们纷纷给他供应补充该维生素的食谱。下列食品对补充该维生素治疗他的夜盲症没有明显作用的是() A.鱼肝油 B.蛋黄 C.动物肝脏 D.豆制品 解析:患夜盲症是缺维生素A,豆制品中富含维生素B。 答案:D 4.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几种做法正确的是() A.蔬菜切后再洗,简洁洗洁净 B.炒蔬菜时间不能太长,炒熟即可 C.炒蔬菜时放一些碱面,使蔬菜易熟 D.蔬菜多炒,下次热了吃会更有养分 解析:蔬菜中维生素C能溶于水,易在加热或碱性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而被破坏或损失。 答案:B 5.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同学了解到黄瓜、草莓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后,对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影响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了爱好。他设计了如下试验方案: ①把新颖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②取两支盛有2 mL蓝色的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逝,记录滴数如下(淀粉溶液遇碘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 (2)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3)黄瓜在食用时一般实行生吃或加食醋凉拌,不宜接受高温煎炒。据此请你推想维生素C除了具有还原性外可能还具有的性质是和。 (4)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我们所生疏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B、C、D、E等。其中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5)依据上述试验的信息与提示,请设计试验证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要求写出试验所用的试剂、现象和结论。 解析:(1)由于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将I2还原为I-,从题意知,还原等量的I2,需要新颖的黄瓜汁液少,说明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新颖的黄瓜。(3)从题意知,黄瓜食用时一般实行生吃或加食醋凉拌,说明维生素C在低温存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高温时,维生素C易分解。 答案:(1)新颖的黄瓜 (2)要吃新颖蔬菜和水果 (3)在低温存酸性条件下稳定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 (4)维生素B、C (5)试剂:维生素C片(果汁等)、碘水、淀粉。现象:蓝色的碘水—淀粉溶液褪色。 结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二、微量元素 6.下列化学元素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的是() A.K B.P C.B D.Ca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C、H、O、N、P、S、K、Ca、Mg等属于常量元素;Fe、Mn、Zn、Cu、B、Mo等属于微量元素。 答案:C 7.有关微量元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摄入的铁越多越有利于健康 B.微量元素又称为矿物质元素 C.婴幼儿或成人缺碘均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D.含量低于0.01%的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和发育极其重要 解析:微量元素缺少或过多摄入,都可能导致患各种疾病。在组成人体的11种常量元素和16种微量元素中,除C、H、O、N、S 等组成的有机物,其余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统称为矿物质元素,婴幼儿缺碘会影响智力发育,甚至患上克汀病,成人缺碘会患甲状腺 肿大。 答案: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量元素摄入过多对人体无害 B.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会对人体有害 C.碘不足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所以人体补碘越多越好 D. 人体缺乏微量元素时,只能通过食物补充 解析: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摄入过多都会对人体有害,而过少会影响身体功能,故A项错误,B项正确。碘不足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过多则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故C项错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食物调整人体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可以通过药物补充,故D项错误。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3.3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课时训练10玻璃、陶瓷和水泥 一、玻璃 1.下列关于玻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一般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 B.一般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 C.玻璃是几种成分熔化在一起形成的晶体 D.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没有固定的熔点 解析:玻璃并不是几种成分熔化在一起就得到的,必需通过熔融后发生简单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得到,而且玻璃不是晶体,因此它没有固定的熔点。 答案:C 2.下列关于一般玻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材料 B.红色玻璃中含氧化亚铜 C.它在加热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 D.无色玻璃是纯洁物 解析: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材料;Cu2O为红色物质,掺入玻璃显红色;玻璃为混合物,无固定熔点。 答案:B 3.钢化玻璃的用途之一是制造汽车车窗,合成钢化玻璃的主要原料是() A.石灰石、纯碱、黏土、硼砂 B.纯碱、石灰石、石英 C.碳酸钾、石灰石、石英 D.水玻璃、石灰石、石英、氧化铅 解析:一般玻璃在电炉里熔化急剧冷却即得钢化玻璃,故钢化玻璃成分与一般玻璃相同。 答案:B 4.下列与玻璃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提高SiO2的含量,能提高其化学稳定性和降低其热膨胀系数; ②加入B2O3后制成抗化学腐蚀和耐温度急剧变化的玻璃,常用于制造高级的化学反应容器; ③加入PbO后制得的光学玻璃折光率高,用于制显微镜等; ④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可制成彩色玻璃;加入Co2O3的玻璃呈蓝色,加入Cu2O的玻璃呈红色,加入MnO2的玻璃呈紫色; ⑤淡绿色一般玻璃中含有三价铁; ⑥把一般玻璃放入钢化炉中加热,接近软化时快速取出,用冷风急吹即制得钢化玻璃; ⑦在玻璃中加入适当的AgBr和CuO的微小晶粒,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可制成变色玻璃。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⑥⑦ 解析: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不同物质,调整玻璃的化学组成,可以制得具有不同性能和用途的玻璃。如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可制成彩色玻璃。淡绿色一般玻璃中含有二价铁,⑤说法错误。对玻璃进行各种工艺处理(如表面处理和热处理等),也可大大扩展它的用途。答案:D 二、水泥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水泥时,在熟料中加入适量的石膏可以调整水泥的硬化速度 B.水泥在水中能硬化,但在空气中不会硬化 C.水泥和水搅拌后生成不同的水合物,要吸取肯定的热量 D.水泥是一种化合物 解析:水泥在空气中也会渐渐硬化,因空气中也有水蒸气,B错。水泥和水搅拌后生成的并非水合物,C错;水泥是混合物,D错。 答案:A 6.(1)过量的泥沙、纯碱和生石灰熔化后生成(填序号)。 ①水泥②玻璃③陶瓷④混凝土⑤一种硅酸盐产品 A.①④ B.②⑤ C.③ D.② (2)在烧制砖瓦时,用黏土制成的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而制得红色砖瓦。若烘烧后期从窑顶向下渐渐浇水,窑内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它们把该红色物质还原成黑色的化合物是,同时还有未烧的碳的颗粒,而制得了青色砖瓦。 解析:(1)由泥沙、纯碱和生石灰组成的原料,可直接制得玻璃,属于一种硅酸盐产品,B项正确。(2)向窑顶浇水发生下列反 应:C+H2O(g)CO+H2,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可将Fe2O3还原成Fe3O4、FeO。 答案:(1)B (2)Fe2O3H2和CO Fe3O4、FeO 三、陶瓷 7.下列物品中属于瓷器的是() A.水缸 B.碗碟 C.砂锅 D.砖瓦 解析:水缸通常属于陶器,它表面有一层釉,但不具有半透亮性;碗碟表面有釉,坯体细腻,属于瓷器;砂锅和砖瓦也都属于陶器。 答案:B 8.陶瓷已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下列不属于陶瓷制品的是() A.喝茶用的紫砂壶 B.试验室中的坩埚 C.试验室中的试管 D.建筑上烧制的砖瓦 解析:试管是用玻璃制成的,不属于陶瓷制品。 答案:C 9.陶瓷的创造是人类早期科学技术进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现在,陶瓷已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1)陶瓷不具有的性质是。 A.可导电 B.耐酸碱 C.抗氧化 D.耐高温 (2)试验室中最常用的坩埚是,熔融烧碱样品时一般选用坩埚。 (3)在搪瓷和陶瓷器具表面的釉质中含有极微量的Pb、Cd和Sb等有毒的金属氧化物,为防止中毒,不能长期盛放下列哪种物质。 A.食用植物油 B.酱油 C.食醋 D.酒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4.2.2改善水质

其次课时改善水质 课时训练15改善水质 一、水的净化 1.下列不是自来水处理中必需的一步是() A.消毒 B.软化 C.过滤 D.曝气 解析:自来水处理必需经过:沉淀、过滤、曝气和消毒四步。经过以上处理的水基本上可以达到饮用水的质量标准。但某些地区的水由于含有过多的Ca2+、Mg2+使其硬度过大,仍旧不适于饮用,还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软化处理,但并不是都必需经过的步骤。答案:B 2.下列物质在饮用水的净化过程中不会引入杂质的是() A.H2O2 B.O3 C.氯水 D.Na2FeO4 解析:H2O2不能用于饮用水的净化消毒,氯水消毒时会引入Cl-;Na2FeO4消毒时会引入Na+。 答案:B 3.向浑浊的水中加入适量的FeCl3·6H2O并搅拌以后,水便由浑浊变得澄清。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 A.是纯化学变化 B.是纯物理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解析:由Fe3+水解为Fe(OH)3胶体属于化学变化,Fe(OH)3胶体粒子吸附水中悬浮物共同沉淀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4.若人们要将自然淡水直接用作饮用水,必需要经过的加工步骤是() A.加灭菌剂 B.加混凝剂 C.加软化剂 D.加热至沸腾 解析:自然水转化为饮用水的加工步骤的选择与自然水的成分有关,但微生物(细菌)的存在是必定的。有些地下淡水的感观指标和化学指标都符合饮用水的标准,但细菌学指标一般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这些细菌的消退一般不用杀菌剂,仅在饮用前进行煮沸消毒就可以了。 答案:D 5.获得饮用水,分散过程中除去其中的悬浮物,常加入的净水剂是() A.明矾 B.NaCl C.Ca(ClO)2 D.MgCl2 解析:常用的净水剂为明矾、FeCl3、聚羟基氯化铝以及有机高分子混凝剂等。 答案:A 6.进入游泳池中的水先要进行净化、消毒杀菌处理,主要是通过砂滤、活性炭净化和臭氧的消毒来处理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砂滤是利用过滤原理除去水中较大的固体颗粒 B.臭氧可以消毒杀菌是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所得水的水质优于用氯气消毒的水 C.游泳池水中的臭氧浓度越大越好 D.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解析:臭氧属于“绿色氧化剂”,但浓度过大,对人体有害。 答案:C 7.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分散、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①蛋白质的变性②蛋白质的盐析③胶体聚沉④盐类水解⑤焰色反应⑥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解析: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①、⑥符合题意;高铁酸钾还原得到的Fe3+能够水解,产生胶状的Fe(OH)3,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形成沉淀,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B 8.如下图所示为城市自来水的处理示意图。水的净化需经沉淀、过滤、曝气、消毒等操作,有关水的净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城市自来水处理示意图 A.沉淀池、砂滤器是污水处理的一级处理,除去污水中的不溶物 B.曝气池为二级处理装置,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各种简单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简洁的无害的物质 C.三级处理主要接受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净化 D.混凝法是化学沉淀法中的一种,但它只有物理变化 解析:混凝法是利用胶体的吸附作用,这是一个物理变化,但生成胶体的过程是一个化学变化。 答案:D 二、污水处理 9.下列对水体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含盐酸的酸性废水用中和法处理 B.含Cu2+、Fe3+的废水用沉淀法处理 C.含有细菌的污水用臭氧杀菌 D.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用明矾处理 解析: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应用沉淀法处理。 答案:D 10.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中含有较多的Cu2+,对农作物和人畜都有害,欲接受化学法除去有害成分,最好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硫酸 B.胆矾、石灰水 C.铁粉、生石灰 D.苏打、盐酸 解析:铁粉能除去Cu2+,生石灰能中和H+且能沉淀Fe2+。 答案:C 11.下列有关污水处理流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格栅间使砂、水初步分别 B.一级处理通常接受的是物理方法 C.二级处理后的水可直接排放,也可浇灌农田 D.三级处理是对污水进行深度的处理和净化 解析:使污水中砂、水分别是在曝气沉砂池中完成的。 答案:A 12.连线题。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 1.“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肯定要实行严峻的态度,使他了解中国是不行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靠之心。”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解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一边倒”与题干材料无关。故选C项。 答案:C 2.邮票承载着历史。右图所示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②有利于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③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④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进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解③,①②④正确。 答案:C 3.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亲密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依据材料“中苏关系是亲密的兄弟关系”等可以分析出其指导思想是“一边倒”,即中国在外交上坚决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答案:A 4.“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新的外交关系。由此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5.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判。”这主要是由于()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亚非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答案:C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一般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 解析:留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旧中国”“各国使节”“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由此推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不 同于旧中国,是“另起炉灶”,故选D项。 答案:D 7.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靠。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解析:“1950年”“经中国政府特批”“悬挂中国国旗”“指定的码头”,说明近代列强通过不公平条约猎取的特权都 被取消,体现了“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故选C项。 答案:C 8. 表格反映出新中国外交的突出特点是() A.“另起炉灶”B .“一边倒” C.不结盟 D.睦邻友好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其建交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反映出中国在外交上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选B项。 答案:B 9.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解析:依据题干引文分析,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需是公平的,双方利益是互惠的,这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答案:C 10.“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主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历届联大争辩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第三世界力气日益崛起 C.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西方国家消退了对华敌视政策 解析:从支持票的数据分析,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这是由于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A、B、C三项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西方国家消退对华敌视政策”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2.“那些期望从后门接纳宏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A.两大阵营的对峙缓和 B.中国挫败了“两个中国”阴谋 C.大国与小国公平磋商 D.联合国成为进展中国家的舞台 解析:联合国中有人期望中国“从后门”进入,实际上是搞“两个中国”的阴谋,即“双重代表权”。题干信息充分表明中国挫败了这一阴谋,故选B项。 答案:B 3.20世纪70年月,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大事是() A.参与日内瓦会议 B.出席万隆会议 C.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留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20世纪70年月”。由此推断是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故选C项。A、B两项是20世纪50年月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D项是21世纪学校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排解A、B、D三项。 答案:C 4.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美国政府() A.坚持“一中一台”立场 B.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行分割的一部分 C.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D.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只有一个中国……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分析,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排解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项。 答案:D 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看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的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兴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A.中美关系开头走向正常化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建交高潮的消灭 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头走向正常化,故A项正确;B项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外交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战略伙伴关系是对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定位,故C项错误;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故D项错误。 答案:A 6.1972年2月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当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就中国而言,发表这一声明主要是针对() A.美苏争霸愈演愈烈 B.美国霸权主义不断扩张 C.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 D.苏联的霸权主义野心 解析:本题须结合20世纪70年月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此时苏联不仅加紧了与美国争霸的步伐,而且在军事上对中国进行威逼,为了遏制苏联的霸权主义野心,中美双方做出了上述的表态,故选D项。 答案:D 7.20世纪50年月,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转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是当时我国的对日外交方针 B.当时中日两国处于紧急对峙的“不正常状态” C.直接促成了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的改善 D.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改善中日关系的巨大诚意 解析:中日外交关系改善的直接促成因素是1972年中美关系的改善,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题干材料直接表明白我国“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外交方针,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50年月,日本紧随美国外交,中美关系紧急对峙,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周恩来的话可以看出D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 8.对右图所示重大新闻大事,日本多数民众的反应最有可能是() A.反对中美关系的缓和 B.实行漠不关怀的态度 C.呼吁政府改善中日关系 D.支持政府既往对华政策 解析:美国的“越顶外交”引起日本朝野的极大震惊,推动日本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答案:C 9.“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行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相互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4.1.1大气污染的危害

第四章爱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一课时大气污染的危害 课时训练12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成分及危害 1.以下是有关空气质量报告的问题,其中错误的是() A.污染指数就是污染物的浓度 B.首要污染物是指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 C.API(空气污染指数)也就是首要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D.若空气污染指数为90,则空气质量状况为良 解析:污染指数是将某种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简化处理而得出的简化数值,而不是污染物浓度本身。空气污染指数为51~100时,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污染指数为151~200时,空气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 答案:A 2. 答案:D 3.爱护环境、疼惜地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下列事实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C.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SO2 D.水力发电 答案:D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形成有关 ②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缘由 ③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④削减CO2排放,可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⑤纯铁比碳素钢易生锈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解析: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③错;碳素钢是合金,易形成原电池加快腐蚀,⑤错。 答案:D 二、酸雨的形成与危害 5.“酸雨”形成的主要缘由是()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汽车排出大量的尾气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解析:酸雨形成缘由中燃煤产生的SO2首当其冲,其次还有汽车尾气中的NO x;CO2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 答案:B 6.据统计,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所患病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所患病的腐蚀还要严峻,这是由于() A.古建筑腐蚀是可逆过程,前几百年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近几十年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近几十年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形成酸雨,加速了古建筑腐蚀 C.近几十年来参观的人数急剧增多,加速了古建筑腐蚀 D.近几十年来温室效应加剧,加速了古建筑的风化 解析:古建筑的腐蚀主要是由于酸雨的腐蚀。酸雨的形成与SO2和NO x有关,近几十年工业进展加速,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形成酸雨,加速了腐蚀。 答案:B 三、温室效应 7.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缘由之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剧增,要想减缓这一现象的发生,最抱负的燃料是() A.自然气 B.氢气 C.无烟煤 D.汽油 解析:不含碳的燃料在燃烧时就不会产生CO2。 答案:B 8.对于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与酸雨的形成无关 B.推广“绿色自由”方案,吸取空气中CO2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 C.人类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缘由 D.开发新能源,削减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解析: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正常雨水显弱酸性主要是溶有了二氧化碳,A项正确;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削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措施,B项正确;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缘由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C 项错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D项正确。 答案:C 9.(1)图瓦卢是由多个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大量珊瑚礁(主要成分是CaCO3)被海水侵蚀,其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人为缘由主要是。 (3)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均属于温室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是有关自然气的几种叙述:①自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 ③燃烧自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 C.①② D.③ 解析:(1)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后生成H2CO3,H2CO3可与其正盐(CaCO3、Na2CO3等)反应生成酸式盐。反应方程式为CO2+H2O+CaCO3Ca(HCO3)2。 (3)从题给信息看,等物质的量的CH4、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等质量的CH4、CO2比较,甲烷的物质的量更大,产生的温室效应当然也更大。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课时训练4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一、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1.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是 B.人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C.人体内全部氨基酸均可以相互转化 D.两分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可以形成二肽 解析:部分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相互转化,但是有几种是在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需从食物中获得,它们被称为必需氨基酸。 答案:C 2.下列四种化合物①NaHCO3;②Al(OH)3;③Al2O3;④H2N—CH2—COOH,其中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反应的是() A.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NaHCO3中HC O3-能与H+反应,HC O3-+H+H2O+CO2↑,也能与OH-反应,HC O3-+OH-C O32-+H2O;Al(OH)3、Al2O3均是两性物质,与强酸、强碱都反应;中—NH2能与H+反应,—COOH能与OH-反应。 答案:D 3.下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中的某一部分,图中A、B、C、D标记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键是() C A B D 解析:多肽水解时肽键中的C—N键断裂。 答案:C 4.美国科学家已发觉半胱氨酸对把握艾滋病病毒的集中有效。已知半胱氨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半胱氨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半胱氨酸能与Mg作用放出H2 B.半胱氨酸可以形成盐 C.半胱氨酸还可以与HCl反应 D.半胱氨酸在肯定条件下形成的二肽的结构简式是 解析:半胱氨酸中的“—COOH”可与金属镁反应放出H2,也可与NH3·H2O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由于分子中还含有氨基,可以与盐酸反应;D项中不含肽键,不是二肽,D错。 答案:D 5.苯丙氨酸是一种生命活动不行缺少的氨基酸,必需从食物和其他养分品中猎取。苯丙氨酸的结构简式为 。 (1)苯丙氨酸分子中的碱性基团是(填结构简式)。 (2)该分子中的酸性基团是(写名称),苯丙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3)两分子苯丙氨酸缩合成二肽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氨基酸中的碱性基团是—NH2,可以与酸反应;酸性基团是—COOH,其名称是羧基,可与NaOH溶液反应,一个分子中的—NH2 和另一分子中的—COOH脱去一分子H2O形成(肽键)。 答案:(1)—NH2 (2)羧基 +NaOH +H2O (3)2 +H2O 二、一类特殊的蛋白质——酶 6.人在发高烧时,经常食欲大减,最根本的缘由是() A.所吃食物不能消化 B.胃没有排空 C.体温超过合适温度,消化酶的活性下降 D.吃药使人没了胃口 答案:C 7.生物冶金技术越来越受科学家的重视,这项技术的关键之一是查找一些特殊的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