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与社会身份翻译

语言与社会身份翻译

语言与社会身份翻译

语言与社会身份

一个人的语言与其在社会中的身份其实密不可分。记得我在澳大利亚生活时,一位邻居要竞选议员,他便

每天早上起来练习发音,以令自己的讲话让人听起来悦耳、有身份。

的确,语言是一个人社会身份的标志,特别是在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所谓“身份”,也是一种知识结构,表明你来自那个社会群体的文化背景、知识程度甚至地理位置等。

语言会影响对于相应文化的认知。例如,有人调查发现,对于讲双语的中国人,在用中文问到其关于文化观念等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显然比用英文问他们此类问题时显示出更多的中国人的做派。有意思的是,当讲广东话的港澳人被用普通话问到关于中国的文化、信仰等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往往比听到用广东话问到此类问题时的回答更接近西方人的表达方式。

其实,对于学习外语的华人来讲,大部分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双语人”,而是“双语使用者”;后者是在语言与表达层次,而前者则是思维与生活习性。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转换的。

Language and social identity

In fact, language is tightly connected with one's social identity. When I was in Australia, my neighbor was going to run for a seat in the parliament. So he practiced articulation every morning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feel pleasant, convinced and honorable when he delivered his speech.

In deed, language is symbol of one's social identity especially in a multi-national and multi-culture society. When talking about "identity", we are talking about a structure of knowledge in which your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extend even geographical location are manifested.

Language is influenced by relevant cultural cognition. For instance,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 for the bilingual Chinese, thei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which is about cultural concept, tends to be more like typical Chinese expression when they are asked in Chinese than in English. More interesting for the people who speak Cantonese in Hong Kong and Macao, thei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about Chinese culture,belief and others asked in mandarin tends to be typical western expression than in Cantonese . Actually, the ethic Chinese who study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exactly equal to the so-called "bilingual people" but the "bilingual user". The latter is in the level of language and expression. However, the former is in the level of thinking and living habits. The process is not motionless but switched.

语言与社会身份翻译

语言与社会身份 一个人的语言与其在社会中的身份其实密不可分。记得我在澳大利亚生活时,一位邻居要竞选议员,他便 每天早上起来练习发音,以令自己的讲话让人听起来悦耳、有身份。 的确,语言是一个人社会身份的标志,特别是在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所谓“身份”,也是一种知识结构,表明你来自那个社会群体的文化背景、知识程度甚至地理位置等。 语言会影响对于相应文化的认知。例如,有人调查发现,对于讲双语的中国人,在用中文问到其关于文化观念等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显然比用英文问他们此类问题时显示出更多的中国人的做派。有意思的是,当讲广东话的港澳人被用普通话问到关于中国的文化、信仰等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往往比听到用广东话问到此类问题时的回答更接近西方人的表达方式。 其实,对于学习外语的华人来讲,大部分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双语人”,而是“双语使用者”;后者是在语言与表达层次,而前者则是思维与生活习性。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转换的。 Language and social identity In fact, language is tightly connected with one's social identity. When I was in Australia, my neighbor was going to run for a seat in the parliament. So he practiced articulation every morning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feel pleasant, convinced and honorable when he delivered his speech. In deed, language is symbol of one's social identity especially in a multi-national and multi-culture society. When talking about "identity", we are talking about a structure of knowledge in which your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extend even geographical location are manifested. Language is influenced by relevant cultural cognition. For instance,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 for the bilingual Chinese, thei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which is about cultural concept, tends to be more like typical Chinese expression when they are asked in Chinese than in English. More interesting for the people who speak Cantonese in Hong Kong and Macao, thei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about Chinese culture,belief and others asked in mandarin tends to be typical western expression than in Cantonese . Actually, the ethic Chinese who study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exactly equal to the so-called "bilingual people" but the "bilingual user". The latter is in the level of language and expression. However, the former is in the level of thinking and living habits. The process is not motionless but switched.

俚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第26卷第4期2002年7月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S 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Vol.26No.4J ul.,2002 俚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Ξ 李桔元 (湘潭师范学院 外语系, 湖南 湘潭 411201) 摘 要:俚语作为一种极不规范的语言变体,有着悠久历史,并且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剖析俚语的定义以及俚 语与其他相似变体的关系,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俚语的构成及其功能和价值,得出结论:俚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交际功能和社会功能,因此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发展。 关键词:俚语;定义;构成;功能和价值 中图分类号:H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2)04-0136-03 G ary G oshgarian (1986)指出,不研究俚语的本质和作用,任何有关规范语言和非规范语言的讨论都是不完整的。俚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它是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本文试图从剖析定义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入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俚语的构成以及功能和价值作一些探讨。 一、定义及其他1.关于定义人们使用俚语以表示交际行为的非正式性,几乎每个人都在一定场合使用过俚语,但“就语言学而言,即使最周密的定义,也往往不够精当,或失之疏漏,而为俚语下一个不秽之论,更谈何容易。这个问 题极其复杂”① 。李学珍(2000)在讨论俚语时,引用过两则定义:一是把俚语定义为the body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equently used by or intelligible to a rather large portion of the general public ,but not ac 2cepted as good ,formal usage by the majority (Flexn 2er :1975)。另一个则表述为slang is used to denote the frequently vivid or playful lexical usage typical of causal discourse ,usually indicating membership in a particular social group (Quirk et al :1985)。另外,参 考词典,也许能进一步理解俚语。Webster ’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8)的定义为:1)Language Peculiar to a particular group ,as a :AR GO T b :JAR GON ;2)an informal non -standard vocabulary composed typically of coinages ,arbitrarily changed words ,and extrava 2gant ,forced or facetious figures of speech.牛津语言 学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的定义是:used especially of vocabulary specific e.g to a particular generation of younger speakers ;also as in ordinary usage ,specific to a group or a profession (e.g ‘army slang ’ ),to colloquial style ,etc.上述表述各不相同,但其内容实质却具有高度一致性。综观上述定义,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俚语的一些本质特征:1)以词或短词形式出现;2)不规范语言;3)某个亚文化群体的专用语;4)属于口语体;5)新造词;6)轻松幽默。 2.俚语与黑话、行话、隐语、禁忌语、委婉语俚语、黑话(cant )、行话(jargon )、隐语(argot )、禁忌语(taboo )以及委婉语(euphemism )都是语言的 社会变体,都在特定场合或特定的社会团体中使用。黑话是某一团体(尤其出于保密的目的)的专用语(也叫行话或隐语)。行话是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用的通常外行不懂的语言。隐语是某集体(尤其是犯罪团伙)不欲人知而使用的词语。禁忌语是被人们视为不雅或下流的词语。委婉语是指用一种能使人感到愉快的、间接的或含蓄的说法去代替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②。委婉语和禁忌语是 6 31Ξ收稿日期:20020111 作者简介:李桔元(1965-  ),男,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的教学与教究。 ①引自罗伯尔?查普曼博士编(粟旺,徐存编审)《美国俚语大全》的序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②这五个定义均引自词典或专著,在此未一一注明。

翻译与身份研究框架探赜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8No.1 [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编号ID-15-305-003)、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教研培育项目(编号10-00-305-002)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5BYY101)的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17-09-29 [作者简介]曾祥宏,博士,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学。 翻译与身份研究框架探赜 曾祥宏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摘要]翻译与身份是翻译研究在社会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在语言转换过程中也关注翻译对身份构建和维持的关系。本文对各主体的身份重新归类,从而构建较为完整的“翻译与身份”研究框架。翻译与身份的研究内容可分为翻译的内部身份和外部身份,前者指与翻译本体相关的身份研究,即对翻译实践、翻译研究、译作、译者/译员等的身份研究;后者关涉翻译与外部社会要素间的关系研究,包括翻译与边缘群体如女性、少数族裔、移民、同性恋等的身份研究。身份及其认同状态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与认识视角的转变,翻译的内部身份经历了由低认同值向高认同值的过程;同时,翻译与外部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显现了翻译对身份的再构建与维持作用。[关键词]翻译;身份;研究内容;构建[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9358(2018)01-0010-07引言 翻译研究中关于“翻译与身份”问题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为爱尔兰学者克朗宁(Michael Cronin )所著的《翻译与身份》(Translation and Identity )、美国 学者根茨勒(Edwin Gentzler )的 《美洲的翻译与身份认同:翻译理论的新方向》 (Translation and Identity in the Americas :New Directions in Translation Theo-ry )。两位作者将翻译视为构建文化、身份的重要一环,翻译被置于文化研究,尤其是社会学研究范畴中。而关涉翻译本身的身份问题,如翻译实践的身份问题、翻译研究(学科)的身份问题、译者的身份、原作与译作的身份问题等,未能系统地整合于其中,同时对身份的概念亦未能明确阐释。本文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试图将关涉翻译本身的身份问题纳入“翻译与身份”这一主题,并重新对各主体的身份进行归类,从而构建较为完整的“翻译与身份”研究框架。 一、翻译何以与身份问题挂勾? 身份问题是当今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和心理学。当今翻译研究对身份问题的关注,首先在于其与语言学的研究动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学经历了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语言学(不考虑语言使用的文化因素及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到以韩礼德为代表的 功能主义语言学阶段(突出语言使用的文化因素并考虑语言使用者的身份),研究重心从语言的系统转向语言的使用问题,再到当今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特别是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翻译活动本身是涉及语言的实践活动,而翻译学的发展和语言学的发展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语言学在突出身份对社会、文化的构建作用的同时,翻译学自然也关注转换语言的过程中对身份构建、身份维持的关系。其次,翻译学自身所具有的跨学科性质,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亦有交叉和相互彰显之处。其三,翻译的“文化转向”研究路向所趋。随着翻译逐渐向宏观文化语境的拓展,人们对翻译的性质与发挥的作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将翻译作为次要的、派生的、边缘的语际转换活动的观念到发现翻译与民族文化身份之构建的紧密联系,对翻译价值的探索更具突破性。当然不排除这种认识来源于翻译实践的深入,并同时指导着翻译研究的开展。 二、身份的概念与研究回顾 Identity (身份或身份认同)一词一部分源于法语identit é,一部分源于拉丁文identitat-,后来发展为 英语中的identity 一词,有多重含义:一是同一,一致性;二是本体,本身,身份。“Identity ”一词既具有名词性的含义,也具有动词性的含义。名词性的含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的存在是为社会服务的。因此,语言不只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且必然的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必经常的改进自己,丰富自己,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交际需要。正是由于如此,谈到语言的发展,只有联系社会的发展,才能全面理解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社会关系 语言,为社会提供了交流;社会,为语言提供了发展。语言,人类的产物;社会,语言的进步。它们之间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变化;这就是语言与社会的大体关系。那么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觉得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发展促进了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最早的结绳记事就是一种简单的交流的形式,随着人类的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就逐步发生了。甲骨文的产生说明了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文字。后来又出现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这些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字的需求而产生的。 2.同样,社会离不开语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2.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的统一和语言的无阻碍发展,是保证贸易能够适应现代资本主义而真正自由广泛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是使居民自由地广泛地按各个阶级组合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认识语言的基本属性,是马克思主义对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这对于语言社会本质的揭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它既不是经济基础,又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同,语言的活动范围要广得多,语言与人的生产行为及其它一切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它可以在人类活动的一切范围内为社会服务,社会要生存与发展,就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它只能和社会共命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且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学者指出,语言使人类区别于动物,因为语言比其他任何动物的交流系统都要复杂得多,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 2.2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词汇的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上古时期社会生活很简单,词汇也

GeorgeYule《语言研究》配套题库【课后练习】(语言与社会变体)【圣才出品】

第19章语言与社会变体 Study questions 1. How would you define a “speech community”? Key: A speech community is a group of people who share a set of norms and expectations regarding the use of language. 2.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idiolect and a sociolect? Key: An idiolect is a language spoken by one person with their own private meanings, hence the term idiosyncrasy. It may seem odd to others. A sociolect on the other hand is a dialect spoken within a group of people that others may not fully understand. Think of the different dialects of say, German. Most understand the core words but only a small group understands the dialect. 3. Why did Labov try to elicit answers with the expression fourth floor? Key: The expression fourth floor contains two opportunities for the pronunciation (or not) of postvocalic /r/, which Labov was investigating as a linguistic variable. 4. In what way can the pronunciation of -ing be a social marker?

社会认同和组织中文翻译版

社会认同理论和组织 1989 E. (康戈迪亚大学)(韦恩州立大学) 关于社会认同理论,人们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认为社会认同是个体与群体的统一认知;二,认为社会认同来源于个体的分类、群体的独特性和威望、外群体的显著性以及传统上与群体形成相关的因素;三、社会认同指导与其相一致的活动、支持使认同具体化的机构、固有化自我和他人的看法,并导致传统意义上与群体形成相关的结果,同时加强对前因的认同。这种观点被运用于组织社会化、角色冲突和群际关系。 长期以来,组织认同被认为是组织行为的重要构念并影响着个体的满意度和组织的效率。((,1969;,& ,1970;,1971;O' ,1986;,1970;,1975)然而,正如下面所讨论的,理论和经验工作通常会将组织认同和相关的构念(比如说组织承诺和组织影响以及行为的内化)混淆,这通常会更恰当地被认作为是认同的前因和后果。社会认同理论()可以修复一些连贯性的组织认同,并且它能够将多元化的运用建议到组织行为中去。社会认同理论提供了一个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这个观点主要是由(1978,1981;,1985)和(1975,1982,1984,1985)发展起来的。在社会认同理论的后续文献评述中,组织中社会认同的前因和影响因素得到探讨。这个观点后来被运用于组织行为的三个方面:社会化、角色冲突和群际关系。 社会认同理论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人们倾向于将自己和他人划分到不同的社会分类中,比如组织成员、宗教信仰、性别和年龄层。(,1985)正如这些案例说明的,人们会被划分到不同的分类中,不同的个体可以利用不同的分类模式。分类被定义为从成员中抽象出来的典型特征。(,1985)社会分类有两个作用:一,它认知地分割和调整社会环境,为个体提供定义他人的系统方法。一个人被赋予他或她被分类的分类的典型特征。然而,如刻板印象的文献反映的一样,这种分类并不是必然可靠的。(.,,1981) 第二,社会分层促进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定位和定义他自己。根据社会认同1 / 18 理论,自我概念包括私人认同并囊括一些特质特征(比如身体特征、能力、心理,并且社会认同也包括一些显著的群分类。因此,社会认同是一套特征和利益)在这例如,一个妇女可能会以群体的角度定义自己,个人或归属社会的总看法。。她将自己视为个群体中她会将自己分类(我是一个加拿大人,我是一个女人)如上所本群体实际的或者象征性的成员,并且她将群体的命运视为自己的命运。),1982,1982;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述,社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为“我是谁”(,(注意别人和自我的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关系和比较”)他们定义自己只是相对与其他类别中的个人。只有相对与年16,,1985p. & 老的分类,年轻的分类才是有意义的。然而,应该被指出的是,社会认同不是一个“全部或无”的现象。但是许多社会分类确实是绝对的(比如,加拿大人,女这种分类中个体认同与每一类别都有明确在某种程度上,的成员),性,或者是

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语言,自从接触了这门学科之后,我才发现语言确实是一门神秘而伟大的学科。 那么,语言,它神秘在哪里呢?想了解它就必须懂得它是怎样产生的,想读懂它,就得从它的根源去彻底的认识它。 查了一下资料,资料上面说唯物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社会。为了维系这个群体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相互之间的协作,集体劳动的发展,使大家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就产生了交流思想的需要,而简单的手势、眼神等肢体语言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要。正像恩格斯所说的:“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因此.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使语言的产生成为必要。另外,劳动改造了类人猿的器官,使语言的产生成为可能。类人猿在劳动中直立行走,使肺部和喉得到解放,在劳动中,类人猿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加多,缓慢但肯定地得到了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声音。随着劳动对语言需要的不断增长。发音器官逐步得到改造,使人类有可能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并表达一定的意义。这样就产生了人类的语言。 社会,更是一本难懂的书,一本让你读一辈子还不一定读得明白的书。而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漫长的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语言;语言也一直伴随着社会在演变和

发展。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语言,为社会提供了交流;社会,为语言提供了发展。语言,人类的产物;社会,语言的进步。它们之间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变化;这就是语言与社会的大体关系。那么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了这门课程之后,我觉得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发展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最早的结绳记事就是一种简单的交流的形式,随着人类的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就逐步发生了。甲骨文的产生说明了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文字。后来又出现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这些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字的需求而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语言学理论中就说,语言的起源是跟人类社会的起源紧密相连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生存斗争中,必须相互帮助和共同协作,只有在社会劳动中才能产生语言。 (二)、同样,社会离不开语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统一和语言的无阻碍发展,是保证贸易能够适应现代资本主义而真正自由广泛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是使居民自由地广泛地按各个阶级组合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认识语言的基本属性,是马克思主义对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这对于语言社会本质的揭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它既

北语 18秋《社会语言学》

18秋《社会语言学》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55分) 1.“懂得什么样的话适合什么样的场合”是海姆斯“言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A. 形式上的可能性 B. 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 C. 语境适应性 D. 现实中的实施情况 答案:C 答案可以联系屏幕左上的“文档贡献者” 2.对语言转用的认识有误的是()。 A. 语言转用只能是整体转用型 B. 语言转用也是由语言接触引起的 C. 语言转用又称“语言替换”、“语言替代” D. 语言转用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部分人放弃使用自己的母语而转用另一语言的现象答案:A 3.制定、实施语言规划,要充分考虑政策所依赖的群众因素,尊重人民的意愿,满足群众的需要,并依靠群众去贯彻、执行,这符合语言规划的()原则。 A. 政治性 B. 理论性 C. 群众性 D. 可行性 答案:C 4.语言存在着的()差异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阶层 答案:B 5.从语言规划角度去看,语言的人文性主要表现不包括()。 A. 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性质、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 B. 语言应用中折射出的各种文化现象,如经济形态、思想观念等 C.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 D.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情感、态度及其他文化背景等 答案:C 6.有关阶级差别与语言代码、语言威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掌握代码系统多少以及复杂程度是语言能力的体现 B. 伯恩斯坦通过实验认为出身上等阶级的人比下等阶级的人在语言能力上更有优势 C. 最下层阶级的男性发音往往是远离社会标准发音的,形成“显威望”标准 D. 中产阶级的地位、生活方式连同他们的语言特点都成为较低等级的人们模仿学习的对象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英语也成为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主要语言之一。但是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阻碍交流,因此翻译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但是翻译作为一种交流的环节,由于它是一门跨语言的艺术,所以需要涉及到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重组。同时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过程,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各自的语言学要素进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在实际的硬汉翻译过程中,语言学知识贯穿着翻译过程的各个部分。因此接下来本文将对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运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学;英汉翻译;运用分析;探讨研究 中英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包含着众多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讲求信、达、雅,不仅仅要将源语言转换成目的语言,同时翻译过来的语言要能够和目的语言表达方式相一致。我们可以将翻译的过程看成是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担任着中介者的作用,翻译信息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整个工程。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要能够精通了解。 一、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1)外延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外延意义就是指语言的概念知识,是一个词语最为基本的含义,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在平时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词语最先掌握的就是其外延意义,也是其最为基本的含义。我们在平时学习英语查字典的过程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的相关汉语解释就是其

外延意义。外延意义通常来讲具有稳定性,只和这个词语有关。外延意义并不会因为说话者本身所处的国家、说话者身份或者是所处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翻译人员在对dragon、dog、book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们的基本含义就是龙、狗以及书本,不会出现在澳大利亚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概念。外延意义具有明确性,不会随着国家、地域的不同就变成意外一种含义。 (2)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内涵意义就是指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覆盖下,给予词语的外延意义以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一个词语的外延意义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意义,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其社交色彩。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就是说外延意义是一个词语基本的、表面的含义,而内涵意义就是指一个词语的深刻的、潜藏的意义。前文讲过,外延意义具有稳定性以及明确的指向性,而内涵意义则具有不稳定性。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需要读者自己根据其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加以体会。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会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它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会有所变革,同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不一样。同样,我们可以举例进行说明:Youarealuckydog.在这句话中,dog的外延含义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狗的意思,无论是在英语语境或者是在汉语语境中。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一致,其内涵意义呈现出差别,在英语中,dog通常代表着忠诚,具有褒义,而在中国,dog则代表着不好的东西,例如狗仗人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源语言的内涵意义出发,将其翻译为“你真是个幸运儿”,而不是“你真是条幸运的狗”。

译者的文化身份对翻译的影响--以《红高粱家族》为例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 2 从中美家庭差异看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3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4 浅析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以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 5 从英汉颜色词的内涵看其翻译 6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 7 伊莉莎白和凯瑟琳不同性格及命运的分析 8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 9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0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11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12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13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 14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5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 16 The Analysis of Dick’s Deterioration in Tender Is the Night 17 苔丝悲剧的原因 18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 19 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式人物塑造 20 How to Mak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Class Activities Actively 21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 22 Superstition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23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 24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25 浅析海尔看中国名牌战略实施现状及关键因素 26 论新闻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27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 28 探究哈利波特的英雄成长之路 29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 30 基于语料库的中英色彩词文化差异研究 31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构建 32 加工层次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词汇学习 33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3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olf Images Between Wolf Totem and The Call of the Wild 35 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蔑视女性的词汇表达法 36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 3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8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 39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40 浅析田纳西?威廉斯剧作《欲望号街车》的同性恋倾向 41 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42 试论达尔文主义对《远离尘嚣》创作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史培芹文秘112 010811224 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并不是独立的存在的,它不仅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具有的现象,还与文化是一个整体。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语言。所以,认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关于“文化”的定义 从前人的研究来看,“文化”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汉语中“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其意思是根据人文来进行教化。近、现代关于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文化的经典定义, 是1871 年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T ylor ) 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只注重在精神方面, 并不完整。现代文化人类学家认为, 文化是一个群体的活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1)人类创造的物质。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都不是文化,包括山川、湖泊,我们创造的物质才算是物质文化,例如各项发明、人文景观等等;(2)法规、制度。这些都是人们制定的内容,完全属于文化层面。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都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拟定的,一方面用来约束社会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不同社会的规律和行为习惯;(3)精神、宗教。人类的信仰是后天形成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不同种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宗教文化。“ 从语言的结构特征来看,语言是个符号系统。它是一个由音位、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从语言的功能特征来看,语言是个工具,是个思维的工具、交流的工具”(束定芳,1996)。季羡林先生(1995)曾指出文化的定义“最好还是不下”,同时他认为:“文化就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做文化。”文化具有如下本质特征: ( 1) 文化是经由社会习得的, 而非遗传获得的; ( 2) 文化是一个社团成员所共有的, 而非某一个人所独有的; ( 3) 文化具有象征性, 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系统; ( 4) 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文化中的每一方面都和其他方面相互关联。由此可见,文化辐射的范围包罗万象,渗透进社会的各个层面,无所不存,无处不在。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我国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研究成果已颇丰,进入新世纪也出现了一些较为新颖的理论。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出现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

北语 19春《社会语言学》作业_1234

19春《社会语言学》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55分) 1.不属于立法语言特点的是()。 A. 书面语简明、文雅 B. 核心语词大众化、通俗化 C. 规范用语严谨、清晰 D. 语言风格正式、庄重 答案:B 联系Q:80---500---9261 2.对语言的全民性与阶级差异理解有误的是()。 A. 语言的全民性是由语言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 B. 语言的全民性排除了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差别和变异 C. 阶级对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 阶级对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答案:B 3.不属于“语言变体”的是()。 A. 地域变体 B. 文化变体 C. 社会变体 D. 功能变体 答案:B 4.语言存在着的()差异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阶层 答案:B 5.语言规划科学性原则不体现在()上。 A. 专业性 B. 可行性 C. 动态性 D. 求实性 答案:A 6.“听到家乡话好亲切”体现的是()。 A. 语言影响社会 B. 语言功能变体 C. 语言态度与情感 D. 语言生态 7.()不是语言的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A. 社会地位的作用 B. 社会文化的影响 C. 社会价值取向的制约 D. 男女母语习得能力的先天差异 8.现场促销语言使用频率最高的实词是()。 A. 量词“个” B. 人称代词“你” C. 动词“是” D. 动词“有” 9.宗教传播对语言的影响没有()。 A. 引起了词语的借用 B. 佛教传入中国对汉语产生了很大影响 C. 佛经的翻译对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D. 与佛经相比,汉语文言句子组织更为严密,后受影响变得多用短句和重言叠句 10.在中国()50年代出版了《语言与文化》,堪称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A. 王力 B. 吕叔湘 C. 朱德熙 D. 罗常培 11.制定语言规划,要重视语言的社会性,下面哪点不对()。 A. 可强制推行,莫坐失良机 B. 以指导性为主,指令性为辅 C. 要适应社会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宽容度 D. 要从社会生活和语言生活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不可主观臆造 二、多选题( 每题5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5分) 1.当代中国的语言规划显现出两个主要特点()。 A. 阶级分析色彩强烈 B. 具有相当强的传承性 C. 具有明显的连贯性 D. 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答案:BD 2.语言年龄差异的表现形式有()。 A. 儿童变体简单,较少语体变化的特点 B. 青年对新的语言变化反应最快、最多 C. 老年保留一些过时的语言特征 D. 青年人易于接受第二语言 3.搜集语料的方法有()。

语言学 术语翻译及术语解释讲解学习

语言学术语翻译及术 语解释

术语翻译及术语解释汇总 术语翻译 1.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语言的甄别特征) Arbitrariness(任意性),Duality(二层性/二重性), Creativity(创造性/原创性),Displacement(移位性),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播),Interchangeability(可互换性) 2. Functions of language referential 指称功能 poetic 诗学功能 emotive情感功能 conative 劝慰功能 phatic寒暄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概念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textual function语篇/文本功能 Informative(信息/告知功能),Performative Function(施为功能), Emotive Function(情感功能),Phatic communion(寒暄交谈), Recreational Function(娱乐功能),3. Phonetics(语音学), Phonology(音系/音位学); Morphology(形态学), Syntax(句法学); Semantics(语义学), Pragmatics(语用学) 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音语音学Acoustic phonetics声学语音学Auditory phonetics听觉语音学 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人类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 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Neurolinguistics神经语言学 4.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描写式和规定式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共时和历时 Langue vs. parole语言和言语Competence vs. performance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 5. Vocal tract 声道(resonating cavities共鸣腔), pharynx咽腔, oral cavity口腔 and nasal cavity鼻腔. 其它的一些发音器官:lungs肺, windpipe(trachea)气管, vocal folds声带, larynx喉, epiglottis会厌,次声门, pharynx咽, uvula小舌, hard palate硬腭, soft palate软腭, alveolar ridge齿龈 6.Consonants and vowels(辅音和元音) A. Manners of articulation发音方式 B. Places of articulation发音位置 7. Stop (or plosive)爆破音 Fricative摩擦音 Approximant近似音 Lateral (approximant)边音 Affricates塞擦音, trill颤音 and tap 闪音 Bilabial双唇音 Labiodental唇齿音 Dental齿音 Alveolar齿龈音 Postal veolar后齿龈音 Retroflex卷舌音 Palatal硬腭音 Velar软腭音 Uvular小舌音, pharyngeal咽音 glottal声门音monophthong vowel: 单元音 diphthongs双元音 triphthongs三元音 Lax vowels短元音 Tensed vowels长元音 8.Coarticulation and phonetic transcription协同发音和标音 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先期协同发音 perseverative coarticulation后滞协同发音. broad transcription宽式标音 narrow transcription严式标音 9. minimal pairs最小对立体 Phoneme音位 phonemic transcriptions音位转写 phonetic transcriptions语音转写 phones音子 allophones音位变体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互补分布

ACCA注册身份证英文翻译件范文模板

ACCA注册身份证英文翻译件范文模板 本文由高顿ACCA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ID Card身份证 IDENTITY CAR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me:___________ Sex:___________ Date of Birth:___________ Nationality:___________ Chinese Address:___________ Issuing Date:___________ Validity: ID Number:___________ Certificate of College English Test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___________, a student of Grade ______ at Department of __________, ___________ University/Institute, passed the examin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6 (CET-6)in January/June XXXX. Upon examination, he/she has fulfilled the band 6 requirements College English Syllabus Band Six with excellent/qualified score and is hereby awarded the Certificate of CET-6. 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国家教委) 或Ministry of Education (教育部) Date of Issuance:___________ Certificate No.:___________ ACCA注册身份证英文翻译件范文模板: Test for English Majors This is to certify that___________,a student of ___________from___________ , participated in the TEM___________ exam (Test fo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