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Abstract]Die Feststellung, da bersetzen ohne linguistisches

Wissen nicht m glich ist, erübrigt sich von selbst. Auch die Tatsache, da dieses Wissen in mehreren Sprachen vorhanden sein mu, kann als trivial angesehen werden. Somit hat die Linguistik bereits ein weites Feld von Ph nomenen, die sie beschreiben kann, sei es bei der Ausbildung von bersetzern (die in der Regel auch w hrend der Ausbildung unabh ngig vom Grad ihrer Fremdsprachenbeherrschung weitere Sprachkenntnisse erwerben), sei es im Hinblick auf Mehrsprachigkeit in all ihren Erscheinungsformen (nebenordnend, vermischend oderzusammengesetzt und unterordnend).

[Key words]Sprachwissenschaft,bersetzung,linguistischen Modellen

I. Einleitung

Da die F higkeit zum bersetzen jedoch mehr erfordert als gute Fremdsprach- beherrschung, und da bersetzen alles andere ist als eine

blo e Umkodierung ist mittlerweile zu einer Binsenweisheit geworden, die sich jedoch leider noch nicht bei allen an einer bersetzung Beteiligten herumgesprochen hat. Bei Wilss findet sich folgende Anekdote: “Verbürgt ist die Weisung eines Bonner Ministerialbeamten an

einen bersetzer: ‘Schreiben Sie diesen (deutschen) Text mal rasch ins Franz sische ab!’” Die Frage nach diesem von dem bersetzer zu leistenden mehr ist im Laufe der Jahre von unterschiedlichster Seite beleuchtet worden. Lange Zeit herrschte die Auffassung, der bersetzungsproze lie e sich weitestgehend mit Hilfe der Linguistik beschreiben. Catford (1965) postuliert noch überzeugt:

Translation is an operation performed on languages: a process of substituting a text in one language for a text in another. Clearly, then, any theory of translation must draw upon a theory of language - a general linguistic theory (Catford, 1965:1)[1]153-171

Man beachte die Ausdrucksweise substituting, draw upon

Mary Snell-Hornby bem ngelt, da die W zu lange lediglich als Teilbereich einer Teildisziplin (der Angewandten Sprachwissenschaft) angesehen wurde; der Grund hierfür sei in der Philologischen Tradtion zu suchen; sie befürwortet die Emazipation dieser Wissenschaft als eigenst ndige, interdisziplin re und multiperspektivische Einheit, “die von der komplexen Realit t des bersetzens und nicht von den axiomatischen Modellen der Linguistik ausgeht und sich durch eine verbindende Perspektive auszeichnet”. Und weiter: “In den letzten Jahren hat sich die W auch immer mehr von den rein linguistischen Modellen gel st: diesem Trend schlie en wir uns hier an.” (Neuorientierung!)

Diese Neuorientierung findet ihren Niederschlag wohl am deutlichsten in denVer ffentlichungen von Vermeer (“bersetzen als kultureller Transfer”), in denen bersetzen eben nicht als lediglich rein sprachliche Angelegenheit angesehen wird. Vermeer pl diert für den plurilingualen und plurikulturellen bersetzer.

Ⅱ. Sprachwissenschaft in den Dienst der bersetzung

Der Vergleich einer bersetzung mit ihrem Original mu letztlich in einem Kompromi zwischen linguistischer Theorie und

übersetzerischer Praxis enden. Keine bersetzung entsteht um ihrer selbst willen, sondern zur Benutzung durch einen Leser. Die rein theoretische Analyse des Ist-Zustandes der Texte w re also nicht mehr als ein Gedankenspiel im luftleeren Raum, wenn sie nicht nach dem Soll-Zustand fragte. Eine solche Fragestellung kollidiert mit dem Selbstverst ndnis der Linguistik als beschreibender Wissenschaft, weshalb sie sie eigentlich an die bersetzungswissenschaft und -praxis verweisen mu. Diese wiederum bedürfen der Linguistik als Hilfsmittel zur Beantwortung.

Linguisten und bersetzer sind also unabdingbar aufeinander angewiesen, wenn es darum geht, ob eine bersetzung als gelungen oder unzul ssig zu betrachten ist. Dennoch scheint es bisweilen, als ob bersetzer und Linguisten verfeindeten Lagern angeh rten, die die

Kompetenz des jeweils anderen im eigenen Fach grunds tzlich in Zweifel ziehen. “Vergib ihnen, denn sie wissen nicht was sie tun”, lautet der g ngige V orwurf der Linguisten an die bersetzer, begleitet von dem Vermerk, da gelungene bersetzungen meist auf intuitiven F higkeiten beruhen. Die bersetzer halten es mit George Bernard Shaw: “H e who can, does, he who cannot, teaches” (Shaw, 1912: 230) und werfen den Linguisten vor, in einem Elfenbeinturm fernab der Praxis mit sch nen Theorien zu “werkeln”, die für eine gelungene bersetzung ohne jede Relevanz seien.

Die Besch ftigung mit bersetzung sowohl auf theoretischer Ebene als auch im Alltag eines bersetzungsbüros hat mir aber gezeigt, da

bersetzungs- und Sprachwissenschaft sich keineswegs ausschlie en; vielmehr sind sie zwei Seiten derselben Medaille, die erst zusammen überhaupt einen Sinn ergeben. Um fatale Fehlübersetzungen zu vermeiden, erfordert die bersetzungspraxis Sprach- beherrschung in einem Ma e, das nur durch die theoretische Auseinandersetzung mit Sprache erreicht werden kann. Andererseits erh lt die theoretische Sprach- wissenschaft erst in ihrer praktischen Anwendung eine Legitimation, da das Objekt ihrer Betrachtungen selbst niemals zweckfrei existiert - schlie lich ist es, nach Platon, nur ein “Werkzeug, womit einer dem anderen etwas mitteilt über die Dinge” (Pelz 1996: 46; s. Anm. zum Literaturverzeichnis.).[2]110-115

Eben diese Dinge sind der Ansatzpunkt übersetzungswissenschaftlicher Unter- suchungen, w hrend die Betrachtung des Werkzeugs der Sprachwissenschaft zu- kommt. Der Vergleich einer bersetzung mit ihrem Original ist aber gleicherma en in beiden Disziplinen verwurzelt, so da ich in der vorliegenden Arbeit übersetzungs- wissenschaftliche berlegungen jeweils als Ausgangspunkt und praktisches Ziel der linguistischen Betrachtung behandeln werde.

Ⅲ. bersetzung in den Dienst der Sprachwissenschaft

bersetzen ist also ein komplexer kommunikativer V organg, der sich gerade wegen seiner Komplexheit einfachen Beschreibungsmodellen immer wieder erfolgreich entzieht. Und so sind im Laufe der Jahre immer wieder Modelle teils aus der Linguistik, teils aus anderen Disziplinen zu seiner Beschreibung herangezogen worden. Als Beispiele lie en sich Kommunikationswissenschaft, Hermeneutik, Kognitionspsychologie oder Kreativit ts- forschung anführen. In einer h her angesiedelten Dimension der übersetzerischen T tigkeit ist darüber hinaus die kulturwissenschaftliche Kompetenz des bersetzers von Bedeutung, deren Bedeutung für die bersetzerausbildung in zahllosen Ver ffentlichungen immer wieder betont wird, und die nicht nur in Germersheim mit dem naiv-belanglosen Etikett Landeskunde versehen ist.

Auch Welt- bzw. Fachwissen sind an übersetzerischen Entscheidungen ma geblich beteiligt.

Der bersetzungswissenschaftler sieht sich damit einer Menge von Faktoren gegenübergestellt, denen eine bersetzungstheorie gerecht werden sollte. Daher wahrscheinlich auch der Eindruck der “Schwammigkeit”, der sich bei der Besch ftigung mit dem Stand der bersetzungswissenschaft nahezu zwangsl ufig einstellt.

Wolfram Wills bringt dieses Problem auf sehr deutliche Weise auf den Punkt:

Die M glichkeiten für die Integration von Sprachwissenschaft, Kommunikationstheorie und Kognitionspsychologie sind noh nicht hinreichend gekl rt. Der Mensch hat von sich und seiner psychischen Natur noch nicht allzuviel begriffen, obwohl unser Handeln nur kontrollierbar wird, wenn wir seine psychischen Strukturen wenigstens einigerma en kennen. […]Die bersetzungswissenschaft ist und bleibt letztlich eine Grenzwissenschaft, die durch das oft problematische, gleichzeitig zentripetal und zentrifugal wirkende Kr ftespiel zwischen objektiven und subjektiven Faktoren charakterisiert ist. (Wilss, 1988) Die immer wieder geführte Theoriediskussion in der W (die analog und Zeitgleich zu der Theoriedikussion in der Sprachwissenschaft

verl uft) veranschaulicht das Problem, an dem m.E. die W krankt: Die Faktoren die im bersetzungprozess eine Rolle spielen, und die erst im Laufe der Zeit in das Bewu tsein der -Wissenschaftler gedrungen sind, sind zu vielf ltig, als da sie im Moment ohne weiteres von einem einzigen Theoriegeb ude erfasst werden k nnten. Die Konsequenz ist, da die in diesem Rahmen geführte Auseinandersetzung am ehesten durch das Bestreben gekennzeichnet ist, die jeweils als relevant erachteten Gesichtspunkte (bersetzung als kommunikative Handlung, als sprachliches Verhalten, als Probleml sungsprozess, produktorientiert) in den V ordergrund zu stellen, andere dagegen zu vernachl ssigen. Dazu Wilss (1988).

So ger t die übersetzungstheoretische Diskussion immer wieder zu einer Auseinandersetzung über die “relevanten” Bezugspunkte mit der besonderen Eigenart, da man sich endlos die K pfe darüber hei reden kann, ob die jeweils in Anspruch genommene Theorieperspektive die richtige ist. (Wilss, 1988:6)[3]86-90

Ⅳ. Schlusswort

Dies ist nicht unbedingt ein Pl doyer gegen eine wie auch immer geartete ST oder T, sondern vielmehr die Einforderung einer Theorie, die alle an der Sprache beteiligten Faktoren und Ebenen berücksichtigt, die jedoch heute noch utopisch erscheint. Diese Anschauung l t sich

natürlich nur insofern auf eine Theorie der bersetzung anwenden, als für diese eine Sprachtheorie zugrundegelegt wird.

Wir haben den Terminus bersetzungswissenschaft übernommen, obwohl unsere Neuorientierung weit über die Grenzen der bisherigen, linguistisch orientierten bersetzungswissenschaft hinausgeht. Damit wird aber keine exakte Wissenschaft postuliert, denn davon kann beim bersetzen nicht die Rede sein: vielmehr handelt es sich hier um eine Geisteswissenschaft wie bei der Sprach- oder Literaturwissenschaft, bei den Kultur- und Sozialwissenschaften.[4]206-212

Tatsache ist, da der Fokus in den Ans tzen verschiedener -Wissenschaftler aus der Humanübersetzung sich mehr und mehr in Richtung Textverst ndnisprozesse bewegt hat (Hermeneutik, Kognitionswissenschaft, “Konstruktives bersetzen”), und da die Rolle des bersetzers als Textrezipient und -produzent ins Zentrum des translationswissenschaftlichen Interesses gerückt ist. (Kupsch) Anders ausgedrückt: Die pragmatische Dimension hat nach ihem Auftauchen in der Linguistik ihren Einzug auch in der W gehalten und damit traditionell-linguistische Ans tze in den Hintergrund treten lassen.

Aus diesem Blickwinkel wird die Auffassung vertreten, da der Prozess des bersetzens sich nur teilweise mit linguistischen Modellen beschreiben lie e.

【References 】

[1]Ha ler Gerda. 2001. bersetzung als Sprachkontakt[C]//Gerda Ha ler (Hg.). Sprachkontakt und Sprachvergleich. Münster (Nodus).

[2] Rei Katharina. 1999. Grundfragen der bersetzungswisse nschaft[M].Wiener V orlesungen. Herausgegeben von Mary Snell-Hornby & Mira Kadric. Wien WUV-Univ.-Verlag.

[3] Snell-Hornby, Mary & H nig, Hans G. & Ku maul, Paul & Schmitt, Peter A. (Hrsg.). 1998. Handbuch Translation [M].Tübingen Stauffenburg.

[4] Horn-Helf, Brigitte. 1999. Technisches bersetzen in Theorie und Praxis (= UTB für Wissenschaft 2038)[M].Tübingen: Francke.

论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 翻译是人类交流的桥梁,为了让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相互理解,翻译必不可少。而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在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对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指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等方面的内容。在翻译过程中,这些方面对于译者具有指导作用。首先,语音语调是语言的基本特征,能够表达情感、语气等方面的含义。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能够准确翻译源语言(即原文的语言)的语音语调,可以更好地传达译语言(即翻译后的语言)中原文情感、语气等信息。 其次,语法是语言最基本的规则,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原文语法结构,才能翻译出合符语法规则的译文。而词汇则是翻译过程中最直接的表述方式,准确把握原文的词汇意义,才能有效翻译出译文的意思。 最后,语义是语言意义的最基本要素。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掌握不了原文的语义,就无法准确地传达其意思,就会使读者产生误解。 语言学的方法论对翻译具有支持作用 语言学的方法论即语言学方法,是语言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它具有极强的支持作用,能够指导译者的翻译,使其符合科学、规范的翻译标准。 首先,语言学方法可以引导译者掌握语言的基本特征,真正理解语言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凭借普遍语言学知识,译者可以更好地辨别原译语言的差异,从而更加准确地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其次,语言学方法可以帮助译者准确把握语言的申述效果。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词语的选择、语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是需要译者严格依循规范,以达到纯正、准确、流畅的翻译效果。当然,正因这么的需要,难免会遇到一些翻译问题,这就需要译者遵循语言学研究方法进行人质应用,在翻译过程中更加准确把握语言的申述效果。 最后,语言学方法对语言的比较研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世界各国的语言与语言存在差异,有时候需要进行词语、语法、语义等方面的比较,这时候语言学研究方法就能极佳地支持这种形式的翻译过程。 结语 总之,语言学在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翻译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语言学有助于指导译者准确把握源语言,并以适当的方式来翻译出译语言,从而更好地保证翻译的质量。但要注意,语言学并不是万能的,译者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虚心听取读者的建议,及时修订自己的翻译,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语言学与翻译学

语言学与翻译学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一环。语言的研究和掌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文明的传承。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语言规律、语言演变等的学科。而翻译学则是研究语言的转换和交互的学科。这两门学科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两门学科。 语言学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功能等问题。它是跨学科的,涵盖了哲学、语言哲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神经学等多个学科。它从各种角度和层面探究语言的现象,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等。通过对不同方面的研究,人们能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规律,也能更好地管窥人类思维的本质。 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基础学科,它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语言和词汇的描述、对语言文化的研究、对语言教育和翻译的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它就像普通话、英语、法语等这些大家平常说的语言。这些自然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语言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语音学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和音素的学科。我们每天说话的时候,发出来的东西其实就是音素。音素不是声音,而是语音学上的抽象概念,它是指语音中最小的、能够区分意义的单位。语音学就是研究这些音素的形式和使用规律,其中主要涉及到的问题包括音素和音位、语音变化、语音调节等等。 2. 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形式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语言的词法和句法规则。在词法方面,语法学研究的是单词的词性、屈折和构词规则;在句法方面,它研究的是句子结构和句型、句子成分、句法中心和句法关系等问题。语法学对人学习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词汇学 词汇学是研究词汇的学科。它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词的定义、类别、形态、用法和意义等。词汇学家研究词汇的好处是了解一个语言丰富多样的词汇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字根、前缀、后缀等等变化规则。 4. 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语言交流中的意义层面,包括语言成分、语义、话语行为和话语情境等。语用学对于语言理解和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翻译学 翻译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转换和交互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翻译,更是为了了解不同语言之间转换和交互的问题。它涉及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语言向别的语言的翻译,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转换和再现。翻译一方面需要能够理解不同语言的翻译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能够在目标语言中再现源语言的翻译的信息。翻译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有语言的比较、翻译思维、翻译过程、翻译调整等等。它不仅涉及到语言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背景文化、语境等问题。翻译对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国家间的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身的学科,主要研究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问题。而翻译学则是针对语言交互的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语言的比较、翻译思维、翻译过程等等。这两门学科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国际合作和交流等。人们对这两门学科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

语言学与翻译

语言学与翻译 在全球化时代,语言和翻译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 语言现象的学科,与翻译密不可分。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语言学已经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领域,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将主要探讨语言学和翻译的关系,以及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性。 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语言学研究语言本身,而翻译则是将一种语言的含义和文化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语言,文化,历史和人类的许多领域。语言学为翻译提供了一些基础,比如研究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语义,使翻译者更好地理解翻译中的语言现象。同时,语言学还可以启发翻译者运用语言学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翻译。 不同语言的语言结构也会对翻译造成影响。例如,有些语言可能没有特定的单 词来表示某些概念或物体,这会对翻译造成挑战。此外,汉语的字母表是不同于其他诸如英语等欧洲语言的,这会影响到汉语翻译成英语或其他语言的可行性。 语言学在翻译领域的作用有许多方面。比如,通过研究语言语音学和语言学的 基本原理,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结构和语气,使翻译更加准确和流畅。此外,翻译者在翻译时应该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语言学研究也可以帮助翻译者研究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以更好地传达原始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和情感。 语言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的基本工具之一,也是人类的主要交流方式。语言学研究语言的起源,结构和演变,研究语言如何影响和反映文化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不仅是为了了解语言,还是为了了解人类本身。 语言学除了在翻译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外,还有多种应用。例如,在教育、文学、技术和商业等领域,语言学研究的成果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文学领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一般说来,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是一种代码。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可用来表达语义。同时,语言又是一个用于交际的系统,可以运用不同的代码形式来指称具体的和抽象的东西,并可创造具有交际价值的信号。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译者不得不做出选择:一是放弃与语境息息相关的交际价值而保持形式上的等值;一是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而保持交际功能等值。这种选择事实上是在“逐词译”与“意译”之间做出的选择。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选择就是意义。对于译者来说,在做出选择之前,必须弄清楚翻译的目的,同时要明白哪些语言形式可以使预期的目的得以实现。在这一点上,Halliday 提出的功能语言学给我们提出了思考的切入点。 Halliday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语旨、语式。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透过动词类型、主动被动结构、过程参与者等得以体现。语旨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透过语气动词和副词,譬如“但愿”、“应该”、“可能”和评价词汇,譬如“可爱”、“恐怖”等予以体现。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透过语句结构和词汇的连贯方式予以体现。语场、语旨和语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语篇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研究语篇必须联系其语境,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都是先有语境,才会有语篇。语境与语篇是互相依存的;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篇,特定的语篇创造了特定的语境。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要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意义,在英语中可以说"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please.""Please close the door." "Can you close the door?" "Will you close the door?" "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等等。这些可能被选择的形式除了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基本的概念意义外,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Abstract]Die Feststellung, da bersetzen ohne linguistisches Wissen nicht m glich ist, erübrigt sich von selbst. Auch die Tatsache, da dieses Wissen in mehreren Sprachen vorhanden sein mu, kann als trivial angesehen werden. Somit hat die Linguistik bereits ein weites Feld von Ph nomenen, die sie beschreiben kann, sei es bei der Ausbildung von bersetzern (die in der Regel auch w hrend der Ausbildung unabh ngig vom Grad ihrer Fremdsprachenbeherrschung weitere Sprachkenntnisse erwerben), sei es im Hinblick auf Mehrsprachigkeit in all ihren Erscheinungsformen (nebenordnend, vermischend oderzusammengesetzt und unterordnend). [Key words]Sprachwissenschaft,bersetzung,linguistischen Modellen I. Einleitung Da die F higkeit zum bersetzen jedoch mehr erfordert als gute Fremdsprach- beherrschung, und da bersetzen alles andere ist als eine blo e Umkodierung ist mittlerweile zu einer Binsenweisheit geworden, die sich jedoch leider noch nicht bei allen an einer bersetzung Beteiligten herumgesprochen hat. Bei Wilss findet sich folgende Anekdote: “Verbürgt ist die Weisung eines Bonner Ministerialbeamten an

浅谈语言学对翻译学科的影响

浅谈语言学对翻译学科的影响 语言学对翻译学科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翻译理论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 一、对翻译管理的影响 1、通过理解细节来提高翻译质量。 通过调研语言变化,有助于翻译实践。语言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 解语言,而翻译就是理解不同文化和语言的桥梁。语言学的理论分析 可以帮助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找到精准的词语,更好地 //////////////////////////////////////////////////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风格,从而有效 改善翻译质量。 2、加强多种语言的理性比较以及理解。 语言学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规则,从而更好地实现多语言之间的有效沟通。翻译实践过程中,语言学的 理论知识可以协助我们依据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异同之处,选择合适 的表达,达到最高翻译质量。 二、对翻译教学的影响 1、科学化的翻译方法。 语言学可以为翻译教学提供科学性手段,包括 translationese、bilingual corpora、term 学习等,这些手段可以帮助翻译者快速准确地进行翻译 实践。

2、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学也可以为翻译课程提供一些理论指导,提高语言能力,如熟练运用句法、词汇和修辞,切忌形式主义,紧抓实质,突出文意。 三、对研究领域的影响 1、源语与目的语的研究。 语言学的理论能够从结构性、形式性、功能性和语用性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源语样式和目的语样式的形成及其互动过程,为探究翻译性话语的分析和比较提供有力的研究依据。 2、多语翻分析。 多语翻译则是就原作进行多个版本的翻译,为研究多种语言之间在不同过程中产生的差异,比较原作与多译本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模式提供了有效标杆。而语言学理论也可以为这一语用性研究提供有效指导。 总而言之,语言学与翻译学对对方都有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翻译理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语言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特征,更仔细地把握翻译规则,形成正确的翻译理论,从而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与进步。

试论翻译语言的语言学系统分析

试论翻译语言的语言学系统分析 论文关键词:翻译语言语言学系统《语言学与翻译语言》书评 论文摘要:《语言学与翻译语言》一书通过理论的阐述说明,问题的详尽讨论和实际例子的练习很好地解释了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加强了读者对语言学是如何用来帮助翻译创作,实现翻译语言描写,进行建设性的翻译批评的理解。总体来说,本书主要有四个特色:①研究角度新颖;②内容全面;③结构合理;④语言简朴。此书为学生和老师进行更深入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 《语言学与翻译语言》(Linguistics and the Language of Translation)一书是由米德尔塞克斯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的领头人物克尔斯坦·马姆克(Kirsten Malmkjar)专门为学习翻译,语言或语言学的读者所编写的著作。该书解释了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加强了读者对语言学是如何用来帮助翻译创作,实现翻译语言描写,进行建设性的翻译批评的理解。 一、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西方翻译研究的发展史和当代翻译研究的方法,然后概述了始终贯穿本书的意义理论和语言学应用到翻译研究中的基本模式,最后详细具体地从语言学角度解释了语言中的音、词、语篇等各个层面对翻译的影响。由此该书共可分为四部分,即,第一部分,关于翻译学的一些简介概述;第二部分,翻译与语言;第三部分,翻译中语言的语言学分析;第四部分,总结、参考文献和索引。 第一部分,翻译学的简介,包括第一章“从翻译著作到翻译研究”和第二章“翻译研究的描绘和研究方法”。作者首先在第一章简要地介绍了翻译研究在西方发展的几个重要步骤:从罗马人的翻译到《圣经》的翻译再到各个派别的重要理论家的翻译理论最后到二十世纪末理论中的重要的“目标文本转向”(the target text turn)理论。然后在第二章中,作者先介绍了Holmes对Toury绘制的翻译学学科图(map of translation studies)的解释。他的划分出来的许多翻译学门类及其理念是现在翻译学家们学习研究的基础。作者接着讨论了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学者们进行翻译研究的主要四种方法,即,语言的方法、描述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文化的方法。 第二部分即第三章“翻译与语言”是该书的关键部分。在这部分,作者主要关注两个影响理论家关于翻译本质的更详细了解的因素:一个是语言、文化、本体相对论。另一个就是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理论的关系。相对论认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环境中长大的人多多少少世界观都会不同。而与之相对应的普遍论则觉得差异总是建议在共性的基础上的。作者在讲述相对论时,把文化相对论、语言相对论、本体相对论分开来,并将它们分别与它们各自的相对应的普遍论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来说明问题。接着作者从韩礼德(Halliday)的语言功能说及语域概念来说明文化普遍论。这样的安排有助于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比较理解。在语言理论与翻译理论的关系方面,作者先总结了过去大家所公认的两种关系:1.翻译研究是语言学的数据源;2.语言学是翻译研究的数据源。然后通过语言学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发生的对等、错误、篡改。最后作者简要地介绍了如何把语言学作为翻译研究的一种信息资源。作者认为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翻译是完全可能,而把语言学作为分析文本中语言现象类型的信息资源是很有帮助的;在翻译研究中注重翻译语言是对翻译采取审美态度的一种方法,我们应该采用语言学的见解来分析译本与源本之间关系的本质。 本书第三部分“翻译中语言的语言学分析”包括五个相比前面三个章节更具应用性的五个章节,即第四章到第八章。第四章“翻译中的声音与节奏”从语音学和音系学的角度来分析

翻译中的语言学(全书,中文版)

《翻译中的语言学》目录 0.前言 1.翻译中的语义学 1.1概述 1.2意义 1.2.1.概念意义 1.2.2.内涵意义 1.2.3.社会意义 1.2.4.情感意义 1.2.5.反映意义 1.2.6.搭配意义 1.2.7.主题意义 1.3语义场 1.4语义成分分析 1.5上下义关系 1.6同义关系 1.7语义变化 1.7.1.语义变化的原因 1.7.2.语义变化的类型 1.8歧义 1翻译中的语用学 1.1概述 1.2语境 2.2.1.话语语境 2.2.2.情景语境 2.2.3.文化语境 1.3指示 2.3.1.指示概述 2.3.2.指示语的翻译 2.3.2.1.人称指示 2.3.2.2.时间指示 2.3.2.3.地点指示 1.4言语行为 2.4.1.言语行为概述 2.4.2.言语行为的翻译 2.4.2.1.个别言语行为的翻译 2.4.2.2.语篇行为的翻译 1.5会话含义 2.5.1.会话含义概述 2.5.2.会话含义的翻译 2.5.2.1.保留原文会话含义形式 1

2.5.2.2.显明原文的会话含义 2.5.2.3.对译文中新产生的会话含义的处理 2.5.2.4.用新的会话含义替代原文中的会话含义 2.5.2.5.避免对会话含义作不必要的增补 1.6礼貌原则 2.6.1.礼貌原则概述 2.6.2.礼貌原则的翻译 2.6.2.1.按照目的语习惯表达礼貌原则 2.6.2.2.保持原文和译文间的礼貌程度对等 1.7前提 2.7.1.前提概述 2.7.2.前提的翻译 2.7.2.1.涉及语言内部前提的翻译 2.7.2.2.涉及语言外部前提的翻译 1.8顺应论 2.8.1.顺应论概述 2.8.2.顺应论与翻译 2.8.2.1.语境关系顺应 2.8.2.2.语言结构顺应 2.8.2.3.顺应的动态性 2.8.2.4.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 2.9.关联理论 2.9.1.关联理论概述 2.9.2.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2.9.2.1.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性质的交际行为 2.9.2.2.翻译的最根本目的是传递交际意图 2.9.2.3.关联理论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概念 3.翻译中的句法学 3.1概述 3.2英汉语基本句型 3.3英汉语句法结构差异及翻译中的句式转换 3.3.1.形合与意合 3.3.2.主动与被动 3.3.3.静态与动态 3.3.4.话题-评论与主语-谓语 3.3.5.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 4。翻译中的文体学 4.1概述 4.2文体的可译性 4.3.风格 4.4.文体各要素的翻译 4.4.1语音 2

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学分析

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学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通用的交流语言。在各个领域, 人们都需要进行英语翻译,以便和各国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但是,英语翻译中存在一些语用学问题,可能导致翻译流畅度和准确度的下降。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对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学问题进行分析。 一、语用学概念简介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语用学研究 的对象包括语言的意义、语境、话语行为、语用规则等等。在英语翻译中,语用学的研究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译者和源语言之间的意义关系,进而进行更准确流畅的翻译。 二、语用学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1. 语境 语境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出现的环境。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单词的正确 意义,因为可能同一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英语翻译中,我们需要注意源语言中单词、短语、句子的实际语境,避免翻译错误。同时,也需要在翻译中加入必要的语境,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翻译内容。 比如,源语言中出现了“sea”的单词,如果没有上下文的提示,那么它可能代表海,也可能代表C国的一个购物中心。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上下文,把“sea”翻译成正确的汉语意思。 2. 文化背景 在语用学中文化背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语言和交际方 式都有不同的影响。在英语翻译中,如果不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

极易给翻译造成影响。对于某些语言中的成语,语用规则和习惯用法,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会给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 例如,在英语中“the elephant in the room”这个短语表示的是一个尽管显而易见 但没人想提的问题。但是,中国没有这样的成语,当然就涉及到翻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转换句子结构,并用语言文化背景更为熟悉的成语或形容词来替换这句话。 3. 合适的展现方式 在英语翻译中,语用学还涉及展现方式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源语言翻译 成目标语言,必须结合目标语言文化背景和译者自身的理解,采用合适的展现方式。 比如,在德语中,有一种叫做“Kaufrausch”的词,它表示突然间进入购物狂欢 状态。直译成中文会让读者感到生疏和不自然,译者可以根据文化背景运用“血拼”等类似的本土化词汇或类似化解释。 4. 礼貌性 在翻译中,礼貌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往往在日常交流中采用不同的语 言以体现谦卑、礼貌的态度,而在英语翻译中也需要做类似的工作。例如,当我们翻译一些网上购物评论或游戏中的互动,就需要格外注意礼貌性的问题。 比如,在翻译一篇用户评论时,如果对于一些内在缺陷过多的产品,直接表达 负面评价可能会引起卖家或某些买家的反感,但使用委婉的措辞可以保证可读性和礼貌性。同样,设计广告或者产品文案时的口吻也是需要考虑到这点。 三、结语 总之,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学分析极为重要,不仅影响翻译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而且涉及到语言、文化背景、社交礼仪等方方面面,需要翻译者具备充分的语境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唯有这样,翻译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证。

[语言学]浅谈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浅谈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1.引言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涉及两种不同语言表达法转化的过程。翻译内容庞大,必须做到将翻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在运用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对翻译起指导作用。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所涉及的就是对两种语言的对比与研究,这无疑给翻译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与理论指导。 2.对比语言学与翻译 许余龙先生在他的著作《对比语言学》中给对比语言学作如下定义: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许余龙,2002)。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语言学分支的对比语言学,着重强调两者不同语言的相异之处。 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有着太多的共性,首先,二者都涉及对两种语言文化的比较;其次,翻译研究与对比语言学研究都基于共同的对等基础;最后,两者都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中寻求共通之处。 3.对比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对比语言学在展开对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时通常会从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层面来论述,这同样适用于翻译研究。因此,本文试从这几个层面解读翻译中的相关现象。 3.1词汇层面 词汇层面的对比包括词汇形态对比和词汇语义对比两大类(许余龙,2000)。在翻译中,要明确区分英语词汇形态丰富。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义上也存在着不同,因此译者必须正确区分词义的褒贬,词义的概括范围等,从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正确的表达。比如汉语中人们常说车来了中车的表达是比较笼统的,它可以指面包车minibus,可以指出租车taxi,可见英语中描述车辆的词汇相比汉语来说是较为丰富的。 3.2语法层面 语法对比可以分为屈折形态学对比和句法对比(许余龙,2002)。英语的屈折形态变化要比汉语丰富,例如名词的数与格,而汉语中则缺少相对的变化。从句法对比上来看,翻译中译者必须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各成分之间的排序上的异同。试看下面的例子: 原文. The spiritual thirst of mankind has for ages been quenched at Hebrew fountains. 译文.多少世纪以来,希伯来人的甘泉解决了人类精神上的干渴。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文献综述——以俄汉翻译为例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以俄汉翻译为例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一学科理论对翻译学自身研究起着十分关键的指导 作用,五十多年来大批优秀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钻探。文章 以俄汉翻译为例,通过搜集和剖析功能语言学路向翻译研究的相关资料,简单回 顾了该学科视角下翻译研究的发展状况与脉络,分析、概括了国内外学术界在这 一领域研究的成就和瑕玷,以期译学研究“黄金时代”的来临。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俄汉翻译;翻译研究;综述 一.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由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创立,它不仅研 究语言的性质、语言过程和语言的共同特点等基本问题,而且研究语言的意义和 功能,探讨语言学的应用问题。20世纪后半叶,它俨然成为国际最有影响力的语 言学理论之一,而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与语言学的发展保持着一致的步伐。巴斯 内特和勒费维尔指出,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成长为一门独立学科时,由于其 自身交叉性,它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大量其他学科的成果,如语言学、符号学、 哲学、人类学、文学等等(Bassnett&Lefevere,1992:vii)。其中,作为一种适 用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对翻译学的发展起着十 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几十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向的翻译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大量出色的文献和作品发表、出版。基于此,文章回顾了五十几年来该领域研究 脉络及现状,分析并归纳了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期促使越来越多不 同学科不同领域杰出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推动系统功能语言 学视角的翻译学研究快速发展。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翻译与语言学素养关系之我见

翻译与语言学素养关系之我见 作者:孙雪 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20期 孙雪 内容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属于语言学的一部分。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最多的语言学知识是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因此,翻译工作者在学习翻译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素养。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句法分析对于翻译工作的影响,强调语言学素养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以期更好地推进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翻译语言学素养句法长难句歧义句 一、引言 翻译与语言学关系密切。语言学家们将翻译看作是一种语言活动,同时他们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部分。Nida(1986)指出:翻译就是语义的翻译。Newmark(1982:22)认为:语义翻译,即译者在译入语语义的限制下,精确的将译出语转化为译入语。并在此书中指出:翻译是在确保作者文本语义正确的前提下,对语言的转换和改写。Shuttleworth 和 Cowie (1997:151)也曾指出:在语义翻译中,最为重要的是译者是否将作者的语义精确地传达到译出语中,而不是译者是否用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作者的语义传达到译入语中。由此可见,翻译与语言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翻译过程中想要将原文的意思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就必须具备句法分析、语义逻辑以及会话含义等一系列的语言学素养。 二、语言学素养与翻译 翻译标准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遵循的原则和努力的方向,也是用以鉴赏、阐释和评论译作的尺度(刘云虹许钧,2010)。1898年,严复在其译作《天演论译例言》的开篇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随后,“信达雅”被国内外翻译界和其他领域的学者视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而进行推崇,成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而雅。” “信”指的是“忠实”,“达”指的是“流畅”,“雅”指的是“尔雅”。因此,对于翻译初学者来说,应首先做到“忠实”和“通顺”。“忠实”指内容,将原文意思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表达出来。也就是说,译者的任务是表达别人的意思,而不是自己进行创作。“通顺”指的是语言。如果原文是通顺易懂的,那么译文也要尽量做到通顺易懂。“信、达、雅”在中国译界影响深远,可谓“一百年来没有第二个人或第二种主张在生命力和影响力上堪与‘信达雅’相比。”(王向远,2007)语言学素养是指对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语言的本质、结构、规律等具有深刻的理性认识(汪媛,2013)。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素养,尤其是在语义逻辑、句法、话语分析等上要有一定的认识,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发挥其最大意义,而不是产生模棱两可、曲解甚至与说话者完全相反的意思,如歧义句、语境句和长难句等。 句法主要研究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排列顺序等特征,其研究对象为句子。句子的不同的排列方式会导致不同的译文,甚至同样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也会有不同的译文。如英语中大量使用定语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这些表达在汉语中却不常见到。英语句子里主从关系很多,体现出不同的层次,而汉语则多用并列谓语或并列分句,因此汉语句子里并列关系巨多,层次不甚明显。在翻译过程中只有把句中的句法成分正确分析后才能够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在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对于同一个句子的断句有不同的理解,这样就会出现歧义句,想要准确无误地翻译出原文意思就需要一定的语言学素养,如句法知识、语境分析、

汉语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汉语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汉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它的地位仅次于英语和西班牙语。因此,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它在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翻译也是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跨文化翻译需要深入了解目标语言和源语言的语言学特点。本文将讨论汉语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相关主题。 汉语语法研究 汉语的语法体系与英语等西方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西方语言通常是以主语-谓 语-宾语这种形式来构成句子,而汉语则是以主-谓-宾这种顺序来构成句子。此外,汉语的语法没有像英语那样的时态和语气等概念,汉语依靠上下文来表达主语的时态和语气。 另一个不同之处是,汉语的语法比较灵活,可以通过改变词语的位置来改变句 子的意义。例如,“我爱你”和“你爱我”虽然位置不同,但含义完全不同。这种语法 特点对于翻译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语法概念并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翻译。 汉字与汉词研究 汉字和汉词是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是汉语语言学的核心,它们是 表达汉语表达力的基础。每个汉字都有独特的形状和意义,对于非汉语母语人士来说,学习汉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例如,中文书写的笔画和结构需要从一开始就学习,才能够正确地识别和使用每个汉字。 另一方面,汉语有一些固定的词组,人们称之为汉词。这些汉词在汉语中非常 常见,例如“不可思议”、“旁若无人”等等。翻译中与汉词相关的挑战在于如何准确 地表达源语言的含义而不失去汉语中的语言气息。例如,“不可思议”在英语中可以翻译为“incredible”或者“unbelievable”,这些翻译表达了源语言的含义,但是它们不完全表达汉语中的语言气息。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现状与启示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现状与启示 随着全球交流日益频繁,翻译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在这个背景下,认知 语言学这一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探索,为翻译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从 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英语翻译领域的现状和启示。 认知语言学,简单来说,就是指将人类认知与语言学研究相结合,探讨语言产生、加 工和理解的本质规律。在英语翻译方面,认知语言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加工过程的研究 在进行英语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然后再进行翻译。 而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的语言加工过程成为了关键因素。认知语言学可以通过对语言 加工过程的研究,揭示人类语言加工的本质规律,从而为翻译过程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2、跨语言习得的研究 英语翻译中,翻译人员需要将英语中的信息转化为汉语信息,这涉及到两种语言之间 的转换。认知语言学可以通过对跨语言习得的研究,探索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从而为翻译人员提供更加有效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3、语言信息处理的研究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其在英语翻译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 的关注。目前,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启发式翻译方法的推广 启发式翻译方法是一种基于启发式算法的翻译方法,其具有高效、准确、灵活等特点。目前,启发式翻译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英语翻译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工具。 2、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这个过程中,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机器翻译技术的开发和优化。 3、语料库的建立和利用 语料库是一种包含大量语言数据的数据库,其对于英语翻译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许多机构和研究团队都在建立和利用语料库,从而推动英语翻译的发展 和研究。 1、翻译人员需要关注语言加工过程

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语言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作为一门具有复杂性的学科,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学理论知识。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首先,语言学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和规律,对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转换和语义传递起到指导作用。例如,通过语音学、语法学和语义学的研究,翻译者可以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差异,从而更准确地进行翻译。 其次,语言学理论帮助翻译者理解语言的含义与文化背景。翻译不仅是对句子层面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将不同文化之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传递出来。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的语境、语用和语感,使得翻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源语言中的隐含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准确地表达出来。 此外,语言学理论还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创新思路。翻译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翻译问题和挑战,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语言学理论中的翻译理论和模型为翻译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翻译研究中著名的翻译理论,如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换理论和重述理论等,都为翻译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此外,语言学理论对翻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翻译是一门专业的学科,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语言学理论作为翻译专业教育的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

高翻译素质和专业能力。翻译教育中的语用学、对等理论、翻译评估 等课程,都是基于语言学理论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思 维和技巧。 最后,语言学理论还对翻译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 进作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翻译的结合,机器翻译和计算语言学 逐渐兴起。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为机器翻译和计算语言学提供了理论基 础和方法学支持,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 总之,语言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为 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还帮助翻译者理解语言的含义与文化背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翻译教育和技术的发展。因此,掌握和运用语言学理论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者至关重要。

语言、文化与翻译 语言文化与翻译pdf

语言、文化与翻译语言文化与翻译pdf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所谓动物的语言,仅仅是一种刺激反应,无论就其表达能力或复杂性来说,都是没法与人类的语言相比的。语言能力是人类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特殊的技能。语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每个符号单位都由音义结合组成。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统称。总之,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熏陶和修养。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学研究者认为,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文化施加影响。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种语言。语言的运用方式集中表现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习俗,因

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都具有某种文化的内涵。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各个社会集团也形成了自己的次文化,这种结果导致了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因此,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我们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 二、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所谓翻译,就是借助语言这一多功能符号体系,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之间的转换。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王佐良语)。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工作显然具有其自身的繁杂艰巨性。翻译之所以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容易,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并受着语言的制约。例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凤凰”的概念,“凤凰”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含有祥瑞的意思,如“龙凤呈祥”“攀龙附凤”等。但在英语中“phoenix”是神话中的一种鸟,在阿拉伯沙漠中生活五六百年后自我焚化,并由此得到再生。所以在用这一词时,常包含“再生”的意思。 三、英汉词汇层面上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涉及层面很大,从词汇层、语法层直到语境层无不受到文化的制约。译者须抛弃过去的“语言工具观”,而应建立“文化语言观”,既考虑语言又考虑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信息。

语言学中的翻译理论研究

语言学中的翻译理论研究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方式,一直备受关注。其重要性在于,它帮助人们消除语言障碍,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够 进行有效的交流。翻译在语言学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翻译 理论不仅探讨翻译的专业技巧,还涉及到语言、文化和社会等全 面维度。本文旨在探讨翻译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翻译理论的 研究进展。 一、翻译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 1. 跨文化交流 世界上有很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 这就意味着人们在进行跨国交流时会遇到语言障碍。而翻译作为 一种跨文化交流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消除语言障碍,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 2. 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国贸易越来越频繁。这也就意味着 各个国家之间要进行大量的商业、经济交流。而翻译作为一种重 要的交际媒介,为各个国家的商业、经济交流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3. 传播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翻译可以把一种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这对于互相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通过翻译,人们能够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化,更好地认识其他国家的人们。 二、翻译理论的研究进展 1. 文化的影响 翻译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还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翻译中文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因素影响翻译的选择和策略,包括对翻译器的文化背景的认识,以及对源语和目标语文化的了解。在翻译实践中,翻译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源语和目标语言,还要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形态和积淀。 2. 质量的控制 翻译质量是翻译实践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也是翻译研究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翻译质量来源于翻译者的专业背景、翻译经验和文化背景。在翻译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翻译的质量需以语法的准确性、逻辑完备性、语言的自然流畅性和表达的清晰性为基础。在翻译实践中,质量控制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和指南。 3. 目标语文化适应性问题

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 翻译有助于本国文化的发展。这一点,老一辈的翻译家们已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许多新字眼、新的句法就是通过翻译外文而产生的。在古代的中国文字中,哪有“沙文主义” (chauvinism)、“罗曼蒂克”(romantic)、“俱乐部”(club)、“盘尼西林”(penicillin)等词语?由于很多新的词语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某些事情,所以我们接受并运用了,有时甚至不知道它们是从外语中翻译过来的。 ►同样地,英语中有很多词语(尤其是习语)也是源于外国语言,特别是西方语言,如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汉语中有部分词语也被译成英文,受到广泛的应有,并且很多已被列为正式的英语。例如英语中的“茶”(tea)就是由福建话音译为英语的。近年流行于外国的kung fu(功夫)和势将流行的wu shu(武术)也会逐渐被吸收进英语中去。 ►有些词语和习语由于用途广或意义佳,所以更可能从一种语言翻译成为另一种语言之后,再被子译为第三或第四种语言。如英语中的sour grape来自希腊的《伊索寓言》,汉语又从英语中直译过来,成为“酸葡萄”,同样用来表示“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1.1 理论语言学与翻译 ►从全球的角度看,当代语言学的分支很多,带有“语言学”字样的学科或专业名称就有: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还有一些不带“语言学”字样的,如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会话分析、语篇分析等。 一般把这些不带的称为理论语言学,那些带的称为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跟应用语言学的区分是不能反映当代语言学的特色的。这是因为所谓的应用语言学本身也有很多理论问题,同样理论语言学也有许多应用成分。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当代语言学比成一盏发光的灯:核心是语言学的传统研究领域如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句法学和语义学,核心的外围是一些新兴分支如语用学、会话分析、语篇分析等。进一步向外辐射有三个主要方向,一是向大脑,如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二是向社会,如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三是向信息高科技,如计算语言学(包括机器翻译)、语料库语言学、语音识别与合成等。 ►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跟其他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中的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语言学家把现代语言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甚至把翻译学列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毫无疑问,在众多的有关学科中,与翻译联系得最密切的莫过于语言学了。 早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刚刚兴起的翻译学科中就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语言学,希望在其中找到能够有效地运用于翻译研究的理论及教学模式。对语言学的兴趣在当时是有道理的,现在也仍然如此。首先,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语言是翻译的原材料,因此一门说明语言行为的学科自然就应该可以为研究翻译的学者提供很多的东西。但是在那个时候,借用语言学模式也还有许多技术上的原因。40至50年代,语言学本身也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学问,其标志是用严谨而高度形式化的方式来描述语言,结果是提高了语言学在学术界的地位。“科学”方式这一点正是近年来翻译学内部激烈批评的一个对象,语言学途径有时就被轻蔑地贴上“科学主义的标签”。然而在那个时期,努力跻身于科学性学科之列以确保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对语言学和翻译学显然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语言学在语言教学和词典编纂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