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1、社会福利定义: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多样性

19c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存在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出现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c末-20c初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思想是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主流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奥地利学派、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c中期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主流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兴起。

20c70年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时期,主流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0c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选择时期,主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经历三阶段

第一阶段15、16c—19c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应依靠个人自助)

第二阶段19c末—20c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是社会或国家的责任,社会福利应该依靠国家保障)

第三阶段20c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责任理念正成为主导当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的基本理念)

4、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

其认为中产阶级对于一种思想政体的建立极其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中产阶级具有重要地位的社会只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现实社会中很难达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他同时指出中间性质的混合形式政体很难成立,或者至多在少数城邦中偶尔成立。

其认为平等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不平等,(这种社会不公平不公道主要变现在对财富、名位及荣誉的不合理分配)正义包括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两个因素。(平等+自由+社会合作=公正)防止社会冲突的十大措施:

5、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2)具有世俗性与政治性;(3)表现出预防与救助并重的特点;(4)具有明显的伦理性。

6、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近代西方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将人民从传统宗教的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树立一种仅凭个人的内心信仰及勤奋与笃诚即可得到上帝认同的朴素简单的宗教观,他将宗教从传统的核心与支配地位转变为附属于世俗生活的地位,它阐明了在以人为核心的世俗社会中宗教的低位及其功能,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人文主义的核心地位。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是宗教世俗化的社会。它促进了西方社会的世俗化,也有利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7、启蒙运动时期的天赋人权学说:天赋人权理论的提出奠定了近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

(1)格劳修斯(荷兰政治思想家)第一个运用近代自然法理论提出天赋人权学说。强调自然法的理性和道德的一面,它既不依靠权威更与强制不相容。财产权已经成为人的主要的自然权利。

(2)霍布斯(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强调人的平等权利。

(3)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发展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和内容,在其思想中,生命权利、自由权利、财产权利和惩罚权利已经成为人的天赋权利的主要内容。

(4)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观更强调人的自由权利、平等权利和反抗的权力。他认为人生来平等,平等权是人的自然权利。他认为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论述了人类不平等的三个发展阶段,这就是财富不平等导致的政治不平等进而出现暴君统治下的最不平等。他还指出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平等权利,人们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包括暴力手段。反抗的权力是卢梭天赋人权学说的一大特征。

8、圣西门的社会福利思想中的“实业体系”的社会蓝图:

“实业体系”是指在圣西门设计的实业制度下由实业者、学者掌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社会唯一的目的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工艺的现有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满足大多数贫困阶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人都要劳动,按计划发展经济,个人收入与其才能和贡献成正比,将权力交给人民,人民领袖由人民选举产生,实业制度的领导者只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管理人员,未来社会的人民和领袖是平等的。

“实业体系”的评价:(1)其设想无比诱人,但他同时不主张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并把这样的社会寄托在国王和资产阶级,这就使之脱离实际,沦为纸上的乌托邦。(2)圣西门认识到人类社会是进步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是旧的封建社会和未来社会中间的过度社会,当资本主义社会阻碍社会发展时,就无存在的必要。

9、傅立叶的劳动协作与“法郎吉”:

(1)为了消除工业文明制度带来的种种弊端,以便使全人类获得真正的幸福,傅里叶根据自己的社会运动理论,提出建立劳动协作组织的基本主张,这种劳动协作组织就是“法郎吉”。劳动协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劳动引力,比例分配,人口平衡。

(2)傅里叶认为协作制度是一个全方位的协作,真正的协作是社会方面和经济方面的新世界。

(3)他认为,人类社会要想摆脱贫困与灾难的状态,必须实现两个条件:第一,要创造大规模的生产与高度发展的科学和艺术,这些是建立于贫困和愚昧水火不容的协作制度所必须的,这个已经做到;第二,发明与分散经营相反的协作结构,即经济的新世界。这个条件还没有做到。

(4)他也指出了法郎吉具有的各方面的优点:在经济上;在社会方面;在政治方面。

10、如何评价欧文的社会福利思想的空想性:

(1)欧文把人类的性格问题与社会制度混为一谈,企图把社会制度改革寄托在教育上。

(2)欧文还把建设新的社会制度的希望寄托于雇主的合作方面,并处处考虑如何使雇主的利益不受损害。

(3)欧文提出的一些改革办法具有不现实性。

11、温斯坦莱的“共和管理制度”:

(1)是依靠统治者的恩惠来实现共和管理制度,并使贫民实现土地占有。

(2)共和管理制度真正的自由是自由的使用土地,每个人都有使用土地、耕种土地、在土地上建筑房屋的自由以及不受任何限制地享用土地果实的自由,土地由每一个家庭统一协作进行耕种和收获,土地的果实和工业者的所有产品都要送进公共仓库,按需发给每家。

(3)土地使用自有的前提是人人必须参加劳动。

(4)土地公有的使用自由并不意味着家庭财产使用自有。

12、马尔萨斯的贫困理论包括:

(1)人口增值力与土地生产力不平等,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能允许的范围时,就必然出现贫困,这是一个自然的法则,这一法则制约着整个生物界,

(2)人口的增加必然受生活资料的限制,当生活资料增加时,人口总是增加的,较强的人口增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实际人口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3)贫困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有用的。

13、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他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他把幸福分为生存、充裕、平等和安全四个具体的目标。

(1)他认为人类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各种事情,并积极探求实现幸福的办法。

(2)他还认为应该对现存事物进行不断的批判,同时进行社会改革,这是实现人类幸福的重要途径。

(3)他指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存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全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应该注意协调好个人利益与全体利益,社会要关心个人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社会利益。

(4)其还指出为了更好地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国家政府尤其是法律是必不可少的,是实现幸福的四个具体目标的重要保证。

14、斯宾塞的幸福观的条件:

(1)要获得更大数量的幸福,必须使个人能在他自己的活动范围内得到完全的幸福,而不减少其他人为获得幸福需要的活动范围。(即公平)

(2)个人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使别人感到不幸福。(消极的善行)

(3)每个人都能够由其余人的幸福中得到幸福。(积极的善行)

(4)每个人都采取为使他自己的私人幸福达到最充分限度所需采取的行动。(即最大限度追求自己的幸福)

15、霍布森的“人民宪章”的主张:(其主张有较其他激进自由主义者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解决贫困问题的“人民宪章”也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层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道路。)

即解决贫困问题的六项主张:(1)土地归人民所有,土地产生的价值归人民所有。(2)国家对公路、铁路、运河的公有。(3)对信用、保险的公共控制。(4)充分自由的教育,所有的人都有平等获取文化知识的权利,社区有权保护人们最好最充分的发挥其才能,有权强令要求父母将子女送入学校。(5)公共法律面前的平等。(6)确认国家有权对任何垄断及不平等征税或施以控制。

16、充分就业理论:

(1)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充分就业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另一种情况是指社会就业量达到一种饱和状态。

(2)如何扩大社会需求并增加新投资量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要实现扩大社会需求并增加新投资量的目标,①应该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措施提高消费倾向。②应该降低利率,刺激消费。③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政策,依靠和实行政府干预。

17、《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障的基本范畴。对因失业、疾病或事故造成的收入中断提供保障;对因年老而退休提供收入保障;对另一个人的去世而带来的失去生活依靠提供保障;对诸如生育、死亡以及婚嫁相关的额外开支提供保障。

2)社会保障的基本方式。社会保险(三种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国民救济(即今天的社会救济)、志愿保险(即慈善事业)

3)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津贴统一标准原则;缴费统一标准原则;统一管理原则;津贴发放的时间与数量应该合理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分类原则。

18、社会主义修正公式:

社会主义=凯恩斯思想+福利国家+平等+混合经济

19、蒂特马斯理论是什么:

其核心价值(1)社会平等与自由;(2)国家在福利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积极角色;(3)集体主义文化与社会责任感;(4)福利发展受到来自于政治目标、国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理念的重大影响。

20、简答汉森的“人民之家”:

(1)“人民之家”的基本概念:其将国家比喻为家庭,号召把国家建设成为好的家庭那样,没有特权或剥削制度,只哟偶平等、关怀、合作与互助。

(2)汉森指出了“人民之家”的实质:为民众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

(3)其强调福利就是社会主义。

(4)提出实现“人民之家”的目标与途径,途径是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而不是对抗。

21、哈耶克对国家保障与福利的批判体现在哪些方面:

(1)哈耶克对由国家统一控制和实施的社会保障体制提出尖锐批评。

(2)其反对实行由国家垄断的养老金制度。

(3)同样反对实行国家单一控制的健康保险制度。

(4)关于失业保险制度,哈耶克指出,我们有理由在任何可行的地方推行失业保险制度,在这种保险制度中,各行各业的不同风险应体现在投保人所支付的保险费中。

【福利批判的原因:

(1)福利国家具有短视、低效倾向,认为一切不受竞争挑战的垄断都将随时间的流逝而导致低效,政府以排他性权力提供的服务会造成福利供给的过剩或不足。

(2)福利国家构成了对个人自由的威胁,政府运用自己的强制性权力迫使人们得到权威人士认为他们所需求的东西,这就威胁了自由。

(3)福利国家对经济发展具有破坏力,它抑制了自由市场竞争,高水平的福利政策助长了懒汉倾向,破坏了经济发展所需动力和竞争力,也破坏了自立自足和个人责任,而这些都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因素。】了解

22、弗里德曼的养老金制度包括哪些:

(1)关于再分配手段的养老金制度。

(2)关于养老金管理机构的国有化。

(3)关于强制性购买养老金。

23、艾哈德的社会保障的个人责任:

(1)他指出,集体福利不利于个人自立意识与进取精神的发展。他认为争取和保障各项福利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竞争。

(2)为了避免集体福利与国家福利所带来的弊端,他极力提倡个人自助的作用和地位。

(3)他指出,自愿、自由并自我负责的克服生活风险,是自由经济与社会制度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4)他还强调社会保障必须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劳动和自己的努力得来的。社会保障不等于全民的社会保险、不等于将个人的责任转嫁给任何一个集体。开始时必须实行个人负责,只有当个人负责还不够或者必须停止时,国家和社会的义务才发挥作用。

24、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基本特点:

(1)打破传统的左右两级化政治思维方式,确立团结各种政治力量的政治理念。

(2)建立合作包容型的社会关系。

(3)建立新型“混合经济”模式,谋求生态平衡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4)改革福利制度,建立积极的福利国家。

(5)由管理型政府向治理型政府转变。

25、吉登斯的积极福利是什么:

(1)积极福利实质性步骤:将福利转向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为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工作,为无工作能力的人提供保障。公正在保障中享有权利的同时,还应该成为促进个人因素发展的动力因素,这种动力因素不是绝对的社会公平,而是一种一定程度的不平等,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底层人民生活的功能性不平等,同时个人责任的健全是社会的基石。每个公民在获得机会、权力平等时,也要积极承担社会的风险和义务。

(2)积极福利的特点:①注重人力资本②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有权力向责任制转化③福利制度有机制性向补偿型转变④福利改革注重福利的多元化(多元化表现在投入、责任承担制、福利目标的多元化)

26、杰文斯的边际效用理论:

(1)他首先论述了效用的问题。他认为效用决定的商品的价值,提出了关于效用的理论。他指出效用就是一种物品作为一种商品能够为人们提供的服务,即效用是物品依某种方法服务于人类的能力。他还指出凡是能够引起快乐或者避免痛苦的东西都可以有效用。

(2)他对效用的计量进行了论证,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思想。他指出效用是由一个人的幸福的增加来计量的,或者说效用是一个人的幸福的增加。他还指出效用程度是经济问题上最重要的点,效用程度随商品量而变化,其量增加,其效用程度结局会减少。

(3)他还对效用进行了更深的论述,这就是有关反效用与等效用的思想。

27、庇古(“福利经济学之父”)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

(1)首先区分了私人边际成本(收益)与社会边际成本(收益)。又提出了私人净边际产品和私人净边际产品的价值的概念。

(2)他认为,当私人净边际产品和社会净边际产值发生背离时,应该通过政府的干预来实现私人边际成本(收益)和社会边际成本(收益)的趋同,具体的措施是通过使用税收、补贴或法律管制的方法。

28、新福利经济学------ 与就福利经济学相比,新福利经济学更偏重于偏好的不同。(自己在课本上把这一节看一下)

29、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按照“大多数规则”,无法由个人偏好次序得出合理的社会偏好次序,换句话说,也就是不存在社会福利函数。即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30、奥肯的漏桶理论:是说明收入从富人向穷人转移好比通过一个漏桶,穷人并未得到富人给予的全部收入,有一部分已经在转移的过程中漏掉了。从而来说明公平与效率应该协调。其中漏掉的原因一是富人们被无端夺取资本,其积极性降低;另一方面是穷人们被免费给予,减少了自身本该创造的社会财富。

31、奥肯的平等与效率协调关系的实现:

(1)缩小补贴范围,降低补贴标准。

(2)降低所得税税率,提高消费税率,降低对富人的损害。

(3)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支出,可增加对穷人的帮助。

32、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是什么?

(1)一切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就是鸡肋的方法,而积累的每一次扩大又反过来成为发展这些方法的手段。

(2)提出了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概念。

相对贫困:无产阶级可以得到物质和享受,虽然比以前增加了,但比起资本家增加的程度,比起一般社会发展水平,无产阶级得到的社会满足程度反而降低了。

绝对贫困:是无产阶级生产资料的一无所有,劳动力是其唯一可以出卖的商品,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就会有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

33、马克思的六项扣除理论:

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三个部分:(1)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2)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3)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主要是指商业保险基金)。

从剩余的社会总产品扣除三项:(1)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2)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和各种保健设施等(3)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

34、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的革命性。

(2)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的批判性。其福利思想是以服务于唤起和鼓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为目标,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当时的资产阶级政府的社会福利措施,甚至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工人阶级提出的一些社会福利要求与主张。体现在对资产阶级采取的改善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措施提出批评、最低工资问题、工作日问题、济贫法等社会立法。

35、无产阶级国家保险理论的阐述:

(1)列宁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雇佣工人以工资的形式取得的一部分自己创造的财富非常少,仅能满足最迫切的生活需要,无产阶级不可能从工资中拿出一些钱储蓄,以备在伤残、疾病、年老、残废丧失劳动能力时以及失业时的需要。

(2)列宁还阐述了关于无产阶级国家保险的基本原则。①实施范围,工人在下列场合(伤残、老年、残疾;女工还有怀孕和生育;养育着死后所遗寡妇和孤儿的抚恤)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失掉工资时国家保险都给工人以保障。②保险对象,包括一切雇佣劳动者及家属。③待遇,对一切保险者都要按照补助全部工资的原则给予补助,同时一切保险费都由企业和国家承担。④组织管理,各种保险都由统一的保险组织办理,这种组织应该按区域或被保险者完全自理的原则建立。

论述:1.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决定》关于社会事业建设、社保、社会福利有关内容。

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收稿日期:2012-11-10 作者简介:郭心悦(1988-),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政策研究。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郭心悦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063000) 一、费边主义的历史沿革费边主义是近现代社会主义流派之一,费边社产生于19世纪末的英国,最初是为了讨论美国学者托马斯·戴维逊的一些观点而建立的一个社会主义团体,随后,在戴维逊返回美国后费边社便分裂成两个组织,一个称作新生活联谊社,仅存在几年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另一个比较注重实际的、战斗的和政治的组织则发展成为后来的费边社。Fabian一词源于公元前203年古罗马的一位将军的名字,他在战斗中计划周密、打击敌人、取得胜利,所以费边社的建立者们希望效仿费边将军,等待时机,伺机而发,有效实行社会改革。费边社的发起人包括专业人员和高级职员阶级中的一批有教养的人士,如高级文官、证券经纪人、新闻记者和一般的资产阶级,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萧伯纳、悉尼·韦伯、悉尼·奥利维尔和格雷厄姆·华莱士。这些发起人也决定了他们建立费边社的最终目的,即“是要尽可能根据最高的道德标准争取重建社会”。他们通过出版刊物、发表演说等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还有就是通过对一些在社会上有影响和决策权的领导人物宣传自己的主张以实现费边社的社会主义纲领。在英国1892年的普选中,反对派自由党的领导人针对爱尔兰自治问题就证明了费边社的主张的正确性。二、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从1887年通过的费边社纲领中可以看出,费边社成员除了十分关注政治问题,也格外重视民生问题,希望把对人本身的关注当作一种社会福祉广泛推广开来,惠及全民,他们是福利国家论的早期倡导者。根据费边社的各种会议文件和其成员所发表的文章和所作的公开演讲,将费边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核心进行归纳,即由国家承担社会福利责任,由社会为消除贫困、维护和提供人民的福利水平支付资金,由专业人员和专门的政府委员会应对各种使人遭受痛苦并寻求帮助的麻烦。 (一)费边主义的基本社会福利思想 费边社成立目的之一,在于对社会进行重新改造,具体方法如下。 经济上,费边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将土地和资本从阶级和个人的占有中解放出来,实现公共所有,人民公平地共享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得的利益,以谋取公众福利,使人们得到最大的幸福。值得一提的是,费边主义主张实行地方公有化,只将一些重 要经济部门收归国有,其他则由地方代为管理,并实现分配公平,机会均等。另外,在私有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萧伯纳提出,由土地和资本产生的“租金”应该用来补充劳动报酬,或者由社会直接接管用于公共福利事业。 政治上,费边主义认为,国家是为整个社会工作的,国家是全民的代表。费边主义主张通过公众舆论、民主选举实现社会主义,同时,他们还主张通过对地方和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即由民主选举出来的社团代表进行管理。分配原则上,费边主义最早主张实现国民生活的最低标准,这体现在工资、劳动时间、健康、安全、住房、公共事 业等各个方面都要有一个标准。一旦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社会上的每个人就可以达到“文明生活的最低标准”。并且,随着公共财富的不断累积,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变不同阶级和个人之间收入悬殊的重要问题。 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上,费边主义反对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他们受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影响,认为社会进化在总体上是前摘要:费边主义是近现代社会流派之一,以萧伯纳、悉尼·韦伯等人为代表的费边主义者致力于研究各种政 治和社会问题,出版书籍,进行公开演讲,力图实现社会改革。其中,费边主义者关于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主张,如实行地方公有制、提倡八小时工作制等,对日后英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着深远影响。而费边主 义者的一些基本社会福利思想更是对中国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费边主义;福利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75-02 S h e H u i Y a n J i u ☆社会研究☆ 75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钱宁

福利:指能够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种条件。福利是社会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 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涉及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主要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 社会福利特征:①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②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③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④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思想: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托马斯·阿奎那主要观点 ①他反对奥古斯丁和早期基督教将天国和尘世相对立的宗教社会观,而主张缓和二者的对立。②托马斯反对早期基督教关于天恩与人性相对立的原罪说和所谓赎罪的思想对人欲的否定。③自然法赋予人自我保护的自然本能、性关系和抚养后代的本能、求知的欲望和希望过社会生活的自然倾向,这使人身上存有一种与一切实体共有的趋善向吉的自发倾向,肯定了世俗幸福的必要性。④认为人是受神法、理性和政治权威这三重秩序的支配。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颁布 主要内容:①将贫民分为三类:体健的贫民;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老、病、残。②政府主要是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具体实施由地方教会组织实施。③救助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 意义:标志这社会福利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转变的开始,是社会救助出现的标志。 1834年通过《济贫法》的修正案:济贫措施更严厉、明确了济贫责任在社区和教会、取消院外救济、对接受救济的人的权利做了苛刻限制。 1911年英国《国民保险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 1883年到1889年《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险法》德国是世界上最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趋势 ①首先是社会福利的性质是全民的普遍性福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多方面的福利待遇;②其次是社会福利把追求全体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当作根本目的,使各国政府或执政者都把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当做执政的首要任务;③再次是社会福利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形成一个有着众多子系统的社会福利网络;④最后是社会福利的供给也在不断多元化,由单一的国家供给向社会化的福利体制发展,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分担福利责任的格局,社会福利的实施过程,包括管理、服务、监督和评价诸环节在内整个过程,都向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背景 ①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失业问题、贫困问题、童工和女工问题、工厂工作条件问题、住房问题。②社会问题导致工人阶级强烈不满,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趋激烈。③资产阶级国家在推动民主和提高福利方面的社会福利建设实践。 莫尔《乌托邦》 从六个方面对理想社会的福利状态进行了描述:①财产共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②人人都要学习专门技艺,参与生产劳动,增进国家财富提高社会福利。③以务农为本,保证所有居民的粮食和禽蛋副食供应充足。④进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居住规模,避免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种种问题。⑤提高卫生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的卫生健康水平。⑥发展学术研究,推行国民教育,培养公民良好的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消除愚昧无知和犯罪现象。 威廉配第最低工资理论:工资的确定要考虑劳动者为了生存劳动和传宗接代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工人工资等于最低生活资料价值。 对古典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评价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古典经济学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立场反映了欧洲社会从宗教改革以来强调劳动、反对懒惰和反对国家救助穷人的自由主义倾向。其次,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是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制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后置课:无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 主讲教师:黄斌 选定教材:丁建定,魏科科.社会福利思想[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概述: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以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为主线,注意从多角度研究、阐述和讲授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思想的内容,在讲授和阐释某一流派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时,注意历史发展进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在阐述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社会福利思想时,以参考和引述其社会福利思想经典作品为主。该课程内容包括: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英国新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及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凯恩斯主义、瑞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新古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和新保守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福利思想,以及西方福利经济的发展,等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和完整地了解社会福利思想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理解和掌握社会福利思想发展史中主要流派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思想,以及各个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特别是联系微观、宏观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知识,加强学生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英国新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以及国家发展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并通过理论的学习来达到加强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经济社会的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逻辑推论解释现实的能力。 教学方法:

社会福利思想简答 (2)

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对自由、平等的看法:自由应该是积极的自由;对个人主义的看法,凯恩斯还是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看法,认为它可以提高效率和保障个人自由。 充分就业的概念:充分就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常态,非充分就业才是社会经济的通常情况。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就业不均衡。 有效需求的理论: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 国家干预的主张:一方面,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者设法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 另一方面,设法提高消费倾向以扩大消费。政府可以采用“财政赤字”的方式来调节市场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影响: 1纠正放任自由主义的缺陷 2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尤其是西欧福利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3对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 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影响:(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 4对西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鼎盛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是国家财税的危机; 二是滋生养懒汉的现象,相应的高税收也影响了企业家的投资意愿。《贝弗里奇报告》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改革的三项基本原则: 1制度的改革不是局部利益的调整,而是一次革命性变革。 2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政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成为综合的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3社会保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服务是一项全民性社会福利,必须由政府与个人的合作来实现。 主要措施:改善社会保险,提高社会保险的赔付标准。 1改善社会保险的目标,预防赚钱能力的丧失或降低。 2调节家庭收入,对儿童给予补贴。 实施社会保障的三种方式:为保障基本需要而实施的社会保险、为保证特殊需要而实施的国民补助、为满足基本需要以外的需求而实施的自愿保险。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险给付一律平等、缴纳保险费一律平等、统一管理、保险给付要符合受益人的基本需求、保险的全面性、保险的分类原则。 《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 对战后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为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西欧国家纷纷对其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掀起了一个建设福利国家的浪潮。 提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福利体制的构想,以取代那些零散的分立的社会保障项目; 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在制度设计上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种风险包括在社会保险之中; 提出了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最低保障线的设想,保证所有社会成员生活在这个水平之上。 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启示 1按照《贝弗里奇报告》有关社会保障普遍性与统一性的精神,我们应努力建立缴费标准、待遇水平和行政监管统一的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一个国家的经济和财政困难,不能成为推迟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由。 3社会保障需要政府责任和公民义务相结合。 4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划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协调委员会来完成。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目的: 1有助把握社会思想的发展变化 2有助探寻各种社会思想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3把握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规律(各国不同) 4有助正确认识社会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 5维护自己的社会福利权益 社会福利思想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助理念(15、16世纪-19世纪中期) 1家庭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会慈善机构的服务是重要补充 2家庭及慈善无法满足时,政府通过济贫法制度提供官方救助 第二阶段:国家福利理念(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 国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 1社会救助制度2公共福利与服务制度3追求建立“福利国家”第三阶段: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 柏拉图 城邦的起源思想 总结:整体福利观、城邦的建立是为了全体城邦成员的幸福、财产所有制是为了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 亚里士多德 城邦及其政体 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 理想状态的社会 总结: 1共和政体对实现公民福利有重要影响2中产阶级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直接影响 3平等与正义是社会的核心价值4私有制、重视家庭及教育 中国古代早期的灾害预防与救济思想: 1、灾害预防:祈天消灾思想重农思想仓储思想 2、灾害救济思想:赈济思想移民调粟思想减徭薄赋和节约思想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世俗性与政治性预防与救助并重伦理性 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太阳城》《论公民义务》 理想社会的福利状态:1财产公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2人人都要学习专门技艺,参与劳动,增进国家财富;3以务农为本,保证居民粮食供应充足;4进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规模;5提高卫生健康水平;6发展学术研究,推行国民教育,培养公民的知识素养,消除愚昧无知的犯罪现象。 康帕内拉——《太阳城》、《论最好的国家》 一、主张公有制,实行按需分配和和谐的社会分工 二、强调科学研究,重视国民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三、一夫一妻制家庭是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主张实行公妻制度。 四、注重通过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来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人类科学概论》《论实业体系》《新基督教》 圣西门的“按劳分配”的社会福利观:人类发展分为五个时期:人类“开化初期”、古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中世纪神学和封建制度、封建制度解体的“过渡”时期、未来的“实业制度”。 1、社会发展的思想 2、为民造福的思想主张 3、“实业体系”的社会蓝图 傅立叶——《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的行为方式》《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 主要思想:和谐制度论

社会福利思想考试内容

一、简答题(20分,4个题) 1.社会福利以及社会福利三个层面的关系 (1)社会福利是什么?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忙和服务。 (2)社会福利的三个层面以及三个层面的关系 三个层面:理论、政策、社会服务。 关系: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了一个系统,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实践并创新社会福利理论;而理论的研究则通过形成福利思想和价值观为社会福利实践提供证据。 社会福利思想:(I)(解释为什么提供服务)→→社会服务 (II)(宣扬)→→→→→→→→→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提供什么服务)→→→→→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具体的服务层面。 2.社会福利制度定义以及类型 (1)社会福利制度定义:是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 (2)类型:残补型或剩余型的制度以及制度性的福利制度。早期的福利制度是前者,后者是现代福利制度的主要形式。 (3)残补型或剩余型的制度,通常与慈善救济事业联系在一起,属于济贫服务。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性的福利制度面向全体国民,使福利保障的范围从针对少数人的反贫困方案扩展到全民的教育、医疗、就业和养老等关系人们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等政策措施和服务上。 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过程 (1)人道主义思想。 (2)公民权利的观念。 (3)福利国家及其局限。 (4)社会福利思想多元化。 4.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 (1)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要性; (2)需要以渐进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强调党内民主的重要性。 5.费边社的基本思想观点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1至3章考点汇总、考题透视)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背诵内容和落后的记忆力之间的矛盾。 (简答)简述社会福利的内涵与外延(广义、狭义的社会福利是什么?) 福利是指能够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种条件。福利是社会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 广义的社会福利涉及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多选、重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主要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 (名词解释)社会福利制度 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这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多选、简答)六种主要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组织形式——主要功能——社会福利功能) 亲属——家庭——繁衍后代、社会化、保护、情感支持——抚养、家庭间的经济支持。 宗教——教会——精神感悟、培养信仰——宗教性质的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慈善救济。工作单位——行政的、商业的办公室、工厂、农场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管理等——职业福利。 市场——生产者(企业)和消费者(家庭)——金钱和实物的交换——商业化的社会福利产品和服务。 互助机构——邻里、支持群体志愿机构——互助、慈善——自助及自愿服务、非营利性社会服务。 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统筹资源的筹集和分配——消除贫困、经济保障、医疗、教育、社会服务。 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 第一、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第二、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第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第四、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名词解释)社会福利思想 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简答、多选)两种福利观概念: 个人主义:把福利看作是有关个人动机和需要的东西,反对为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目的而采取的福利措施,追求平等和公正,必然会使一部分人的所得被另外一些人所占有,这种损害一部分人的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学大纲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课程编码:B0521079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总学分:2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0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现代社会福利课程的讲授以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人物、代表性学派为线索,根据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分述古代(包括中国、古罗马、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和现当代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过程和主要脉络,了解世界社会福利发展进程对中国福利制度的建设的重要启示,从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制度。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社会福利思想概述 【教学内容】 社会福利的概念;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方法;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的简要历程。 【教学要求】 掌握社会福利的概念;了解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和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的简要历程;理解和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社会福利的概念;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渊源 【教学内容】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西方中世纪的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要求】 了解和理解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和西方中世纪的社会福利思想;掌握基督教的社会福利思想和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重难点】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章中世纪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内容】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兴起;宗教改革及其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教学要求】 了解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历史;了解和理解宗教改革及其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掌握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重难点】 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第四章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 【教学内容】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空想共产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要求】 了解和理解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了解和理解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掌握空想共产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重难点】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第五章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内容】 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要求】 了解和理解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和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掌握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难点】 边沁的社会福利思想和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六章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内容】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内容;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要求】

12600067z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Moder n Social welfare thought 课程号:12600067Z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总学时数:48 总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学 大纲主撰人:马永方 课程简介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目标在于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发展过程以及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基本主张,掌握社会福利 思想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影响,把握在社会福利思想影响下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发展特征与基本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 该课程的利思想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形成于古典文 明时期,经过中世纪的发展,到了近代而蓬勃兴盛。 英文课程简介 "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 is a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education teaching a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 nt basic theory class. The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lear n to make the stude nts master the basic developme nt process of social welfare thought and main social welfare the basic view of school of thought, un dersta nding social welfare thought's in flue nee on the developme nt of social work as well as the in flue nce on the social security policy choi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n social welfare under the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developme 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model and basic goal.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course con sists of two parts, n amely welfare thoughts and social welfare system.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1、社会福利定义: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多样性 19c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存在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出现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c末-20c初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思想是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主流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奥地利学派、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c中期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主流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兴起。 20c70年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时期,主流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0c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选择时期,主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经历三阶段 第一阶段15、16c—19c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应依靠个人自助) 第二阶段19c末—20c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是社会或国家的责任,社会福利应该依靠国家保障) 第三阶段20c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责任理念正成为主导当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的基本理念) 4、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 其认为中产阶级对于一种思想政体的建立极其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中产阶级具有重要地位的社会只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现实社会中很难达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他同时指出中间性质的混合形式政体很难成立,或者至多在少数城邦中偶尔成立。 其认为平等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不平等,(这种社会不公平不公道主要变现在对财富、名位及荣誉的不合理分配)正义包括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两个因素。(平等+自由+社会合作=公正)防止社会冲突的十大措施: 5、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2)具有世俗性与政治性;(3)表现出预防与救助并重的特点;(4)具有明显的伦理性。 6、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近代西方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将人民从传统宗教的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树立一种仅凭个人的内心信仰及勤奋与笃诚即可得到上帝认同的朴素简单的宗教观,他将宗教从传统的核心与支配地位转变为附属于世俗生活的地位,它阐明了在以人为核心的世俗社会中宗教的低位及其功能,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人文主义的核心地位。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是宗教世俗化的社会。它促进了西方社会的世俗化,也有利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第二章

第二章19C末20C初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 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 三、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 1.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自由主义,许多国家将社会民主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 2.社会主义运动分裂 马克思列宁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理论(伯恩施坦,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预言的修正,社会主义不是一种明确的社会模式,而是一种社会组织原则,其核心就是民主自由、平等、各阶层的人之间的团结互助。 3.社会民主主义的形成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党人更多的接受了修正主义思想,形成了包含民主社会主义在内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潮。 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 1.人道主义思想—思想核心,优先考虑个人价值,希望通过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渐进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2.民主主义思想—民主制度是实行人道主义的唯一政体 民主即所有人在政治上都有同等的发言权。 民主本身就具有价值,民主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构成要素,是社会主义的目的 民主制是实现社会变革的最适合的制度 民主可以保证改革的步骤符合有关人的意愿 3.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 自由对所有的人都是重要的,是个人的权利。 自由意味着摆脱低人一等的依附地位。意味着个人权利不受他人侵犯。 真正实现自由必须由社会提供提供必要的平等条件,自由意味着人人平等的拥有权利。 平等同时包括通过实行累进税和社会福利供给等方式减少贫富差距。 团结互助既是对自由的节制,同时也是给自由以实质内容。 4.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修正” 5.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推进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推进了政治民主化。 推进了平等的意识和以普遍主义原则提供社会福利的思想和实践。 在推动国家承担社会福利的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推动各种改良性质的社会政策如最低工资法、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累进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节德国历史学派 一、19世纪的德国与德国历史学派 二、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题及答案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 答:社会福利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设置、一种制度,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得保障措施。 2、凯恩斯 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人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才华横溢的理论创新者、杰出的经济理论学家。 3、《贝弗里奇报告》 答:《贝弗里奇报告》所揭示的福利理念及所勾画的福利国家蓝图,代表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普遍理性化的具体实践,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它不仅为英国福利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也成为西欧福利国家制度建立的重要政策基础。 4、福利 答:在经济学中,“福利”意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它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 5、公共选择理论 答: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以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的理论。 6、空想社会主义 答: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经过16-18世纪的产生和发展,到19世纪初达到最高阶段------“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7、欧文 答:欧文是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现代福利思想。 答:现代意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和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相联系的。国家颁布的宪法和各种保障人民福利权利的法规,以制度化的福利表达了中国现代福利思想的含义,这就是国家从保护民生、发展经济、促进人民生活幸福的角度给予人人福利保障,突出了国家的福利责任。同时。人民也有承担自己的福利发展的责任,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承担各种社会义务,自主的谋求自己的福利。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完成了其从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 2、简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 答:第一,围绕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以公民权利的政治理念为核心,把社会福利当作实现人的权利的重要手段,希望通过社会福利的实施来缩小贫富差别,维护社会平等与正义。第二,围绕着公平与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问题,以及社会福利应该在什么程度上才能起到维护社会的平等和正义的作用。第三,社会福利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手段加以实施,还是仅仅作为社会矛盾的工具和社会改良的措施。这三方面的问题作为理解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线索,使我们阐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学习和掌握其特点和主要理论,并对它们表达的理论观念进行分析和思考,揭示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本质的基本依据。 3、简述莫尔的乌托邦社会福利思想。 答:第一部分是对不合理社会的政治黑暗和社会不平等的描述,第二部分则是他所谓的理想社会。他对私有制和阶级剥削与压迫的深刻揭露,表明他对乌托邦社会的描述,是针对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问题而构想出来的,绝非一般所谓“乌有之乡”的虚构。4、简述马克思主义怎样看待社会福利问题? 答:马克思对待社会福利问题的态度是站在彻底的社会批判的立场上,对造成贫困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把一切关于社会福利的政策和措施归结为资产阶级用以维护和改良其统治的工具。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题 a

1、蒂特马斯对于社会政策类型的划分 2、埃斯平-安德森关于社会福利体制类型的理论 3、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三条基本规律 4、费边主义的基本观点 5、费边主义福利理论的主要观点 6、马歇尔认为公民资格有三个要素,请简述其内容 7、Gilbert和Terrell提出了四类社会分配的资格条件 8、有资格领取福利者与福利计划的真正受益者是否一定是同一群体?为什么 9、对于社会福利项目应该提供现金还是实物(服务)一直是存在争议的。请对比分析现金 和实物(服务)作为社会福利项目的提供对象的优缺点。 10、在福利提供方式方面,请对比分析公营化和私营化 11、简述社会发展主义产生的背景 12、社会发展主义的主要原则 13、简述迈克尔·谢若登的资产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 14、简要评价社会发展主义的福利思想。 15、吉登斯认为,外在风险和人为风险二者有何区别 16、在新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家看来,全球化对社会福利有什么影响? 17、简述吉登斯关于“积极福利”的思想 18、基数效应论(cardinal number)与序数效应论(ordinal number)(效用的度量问题) 19、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因素 20、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ppt 21、新福利经济学的“假想的补偿原理”的内涵并评价 22、新自由主义各学派的共同点 23、米尔顿·弗里德曼关于福利国家的主要观点 24、分析评价弗里德曼关于“教育券”的福利思想 25、哈耶克对于福利国家的批判 26、哈耶克关于“有限度的保障”和“绝对的保障” 27、贝弗里奇关于福利国家的主要思想 28、埃斯平-安德森认为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29、北欧模式、新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应对福利国家危机 30、埃斯平-安德森认为应该如何改革福利国家?

现在社会福利思想

现在社会福利思想 1.什么是福利 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人们根据他们各自的立场和目的给予这个概念以不同的解释。根据日本学者一番ク濑康子的解释,社会福利“是泛指解决有关…福利?问题的各种社会方法和政策”。但是,仅仅作这样的解释是不足以帮助我们掌握社会福利的意义和价值的。因为,福利也涉及人们的主观感受和实际的生活状态,并且和各种社会事项相联系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般社会福利,主要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社会福利制度一般来讲具有四个特点:社会福利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每一项社会福利计划的出台总是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目的,总是以缓和某些突出的社会矛盾为终极目标;社会福利的普遍性,社会福利是为所有公民提供的,利益投向呈一维性,即不要求被服务对象缴纳费用,只要公民属于立法和政策划定的范围之内,就能按规定得到应该享受的津贴服务;社会福利较社会保险而言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是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在既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力提高被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 广义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 狭义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教育、医疗方面的福利待遇,而且包括交通、文娱、体育、欣赏等方面的待遇。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之得到更多的享受。同时,社会福利也是一种职责,是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有机体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能。 2.福利的角色有哪几方面 1,利他主义表现2,利已主义表现3,权力的行使4,走向就业的过程5,总结再走机制(责任感) 3.什么是济贫法 运用某些简易方法来救助其遭遇困顿的老百姓,首先一类是体健的贫民,对他们的福利措施主要是提供工作让其自食其力。二类是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让他们到贫民习艺所学习必要的生活和生产技能,促其自立。三类是老、病、残人士,向他们提供救济服务,其次,在所有这些救助行为中,政府主要是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而具体的实施则是由地方教会,教会向其所辖教区居民征收济贫税,其三,救助分为院外救济,救助对象是在教区内居住满三年的人,而且是不能从其他家庭或者亲人那里得到帮助的人。 4.什么是德国社会保险法案 从1881年至1889年,先后制定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与残疾保险法等一系列法案,在世界上最先建立起了社会保险制度。 5.从亚当斯密人类行为6种动机,分析其经济学福利关系 自爱,同情,正义,劳动习惯,交换,求自由欲望 第一自由竞争实现社会福利,自由竞争使财富最大化,利益最大化 第二强调整体幸福 第三主张社会有责任关心劳动者的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第四实施最低工资以保护劳动者 第五重视普通人民的基础教育。 6.从凯恩思想的社会福利1,就业一般论2,有效需求论,分析当今中国社会现状p137-139

社会福利思想

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启示 【摘要】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或自主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而社会福利思想是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福利实践而不断发展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不同的福利制度,也形成了不同的福利思想。本文通过对某些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进行介绍分析,并从中得出对现代社会福利以及对中国社会福利实施的一些启示。 【关键字】社会福利;大同社会论;理想国;功利主义 一、社会福利思想 所谓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 论,也是人们对什么是好的生活和如何实现好的生活的哲学思考。围绕 着关于社会福利的价值论和社会理想的争论,就形成了各种社会福利思 想,各国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福利制度。而在每种社会福利思想背 后或多或少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因此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各种 社会福利思想,才能让它们有利于则甚的发展,还有社会的发展。接下 来主要介绍三中社会福利思想,分别为中国古代孔子的“大同社会论”、 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及功利主义福利思想。 (一)孔子“大同社会论” 大同社会论,这是中国古代关于理想社会建构的有代表性并有深远 的思想,产生于公元前500多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孔子在《礼 记.礼运》中曾这样说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各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天下为公”不仅是儒家的社会理想,也是儒家确立政治公平思想的一个理论前提。这里的天,随着学者们的论述,也多被替换成了民意与正义,孔子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观念革命,其实包含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包括孟子后来的“天民合一”观,都是在这个体系中说的,而这一政治思想也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的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的,长幼有序,亲疏有别。而大同社会的提出则是提倡要突破原有的社会伦理关系的局限,以实行公有制为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政治上则主张社会民主,选贤任能;经济上主张社会财富归全体人民所共有,生活上实现社会统筹,各得其所。在生产方面则是人人尽力去劳动,所以的社会成员均有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大同社会的理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并没有变为现实,因此被称为是中国社会的“乌托邦”思想。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 《理想国》的宗旨是要建立一个整体幸福,社会和谐的完善国家。这个完善的国家就是正义城邦。正义是理想国家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理想国》一书自始至终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柏拉图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理想都是围绕着正义来展开论述的。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试题整理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试题整理 一.判断题(10*2) 二.简答题(4*10) 1、社会福利思想与社工的关系 奠定了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对社会工作具有理论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1)社会福利思想就是一种人类理想的表达,能为社会政策的制定、福利选择与社会服务的实施提供价值依据。它帮助社会工作建立行动的基本坐标,从而使各种社会福利的实践或社会工作实务不致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经验与各种价值冲突中迷失方向;(2)社会福利思想也就是一种规范性社会理论,为实施社会服务,开展社会工作提供价值规范与行动原则。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思想就是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需要具备能够审视社会价值取向、发现与揭露社会矛盾的深层原因、挑战社会不合理性的能力,以及反思自我,发现并纠正自身的价值偏差。解决自己内部矛盾的能力。这种专业特性要求它必须将自己同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基础上,从中获取理论与价值观的支持。 2、亚当、斯密 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自由竞争实现社会福利,反对国家与政府干预市场。她认为由市场决定价值这只“瞧不见的手”自发调节供求关系比国家干预更有效,国家与政府只能充当守夜人的角色,除了那些绝对必要的干预,国家应该把自己的作用降到最低;第二,强调整体幸福。斯密认为,整体幸福就是“宇宙秩序”的第一要求,整体幸福更能体现仁慈美德,体现广博的仁慈性,所以整体幸福应优于个人幸福;第三,主张社会有责任关心劳动者的福利,改善她们的生活状况。斯密虽然反对济贫,但就是她强调社会有责任为穷人提供公共工作好良好的公共教育,包括发展具有工作机会的商业经济等手段,确保穷人能参与市场竞争,改善自身状况,以此更好的解决贫穷好不平等问题。同时她还强调通过税收来平衡社会不同阶层消费,主张对华丽的车辆与马车收缴更高的通行税,就是富人为平民的救济做出贡献;第四,实行最低工资以保护劳动者。提出要制定最低工资率,保证工人自己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劳动力的持续供应,要根据国民财富的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调整工资率,当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工人的工资,当生活必需品的平均价格上涨后,劳动工资也要相应增加。但就是这一切不应该破坏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都应该就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第五,重视普通人民的基础教育。她提出,国家可以在各教区设立低廉的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