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比较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比较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比较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比较

九、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抗菌谱、药动学和适应证上有哪些不同?

答: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均较广,对G—菌和耐酶的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对G—菌中的肠杆菌科而言,头孢噻肟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最差。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不发酵杆菌来说,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作用较强,而头孢噻肟最差。在药代动力学上,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主要经肾排泄,对复杂的肾盂肾炎、肾脓肿、肾周围炎的疗效优良。而70%的头孢哌酮,30%-40%的头孢曲松经肝胆系排泄,因此,这两药在肝胆中的浓度较高,适用于肝胆系感染。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这两药在剂量调整上不很严格,但由于经胆道进入肠腔中药物多,易发生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除了头孢哌酮外,其余药物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头孢噻肟经肝脏代谢后活性下降,在处理严重G—菌感染时需用较大剂量。头孢哌酮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四氮唑基团,可抑制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长期应用可因凝血酶原合成不足,有出血倾向。头孢哌酮难以透过血脑屏障。三代头孢菌素中以头孢曲松半衰期最长(7-8h),全日剂量可单次或分两次给药,脑脊液中的浓度较高,特别适用于G—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淋球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是治疗淋病的良好药物。头孢噻肟临床用于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头孢哌酮适用于不发酵杆菌引起的肝胆系感染。头孢曲松适用于各种G—菌引起的感染,尤其适用于肝胆系感染或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头孢他啶临床可用于不发酵杆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感染。

六、头孢拉定注射剂是不是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中的最好品种?

答:供注射用的一代头孢菌素主要有4个品种: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总体上看,头孢拉定并不是最好的品种。对G+菌,如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和某些G—菌来说,作用最强的是头孢唑林和头孢噻啶,其次为头孢噻吩,头孢拉定最差。同样剂量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最高的是头孢拉定,其次为头孢噻啶,最低的是头孢噻吩。蛋白结合率最低的是头孢拉定,因而,其游离的成分较高,发挥作用快,头孢唑林蛋白结合率最高,因而其作用较慢,但持续时间长。在肾毒性方面,头孢拉定最低,头孢噻啶最高临床已不用此药。头孢唑林与头孢噻啶单用时肾毒性不明显,但与强利尿剂或其他肾毒性抗菌药联用时,具有肾毒性。总的来说,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中以头孢唑林为佳。由于目前所用的头孢拉定为精氨酸盐,不含钠离子,因而可安全地用于老人、小孩及心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主要为肺炎和其他轻中度细菌感染。

二、羧苄西林与哌拉西林对各种G—杆菌感染有效,为什么羧苄西林的使用越来越少?

答:羧苄西林与哌拉西林一样都属于广谱青霉素,但羧苄西林对G—杆菌的抗菌作用不如哌拉西林,且在治疗时,需要大剂量使用,其制剂含钠较多,心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本品所致低钾血症的发生率较其他青霉素常见,因而羧苄西林的使用越来越少。

一、阿洛西林与美洛西林一般都为进口的广谱青霉素,价格较贵,为什么专家们常推荐使用价格较便宜的哌拉西林呢?

答:哌拉西林、阿洛西林与美洛西林都为广谱青霉素,抗菌谱相似,对不产酶的革兰阳性(G+)菌和各类革兰阴性(G—)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由于临床上上述药物主要用于各种G—菌引起的感染,而对G—菌又以哌拉西林的作用为最强,故临床上多选用哌拉西林。

八、氨曲南作为窄谱抗生素,有哪些药理特点?临床适应证是什么?

答:氨曲南是单环类的β—内酰胺抗生素,主要针对G—菌。对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效,但对不动杆菌、产碱杆菌以及G+菌和厌氧菌无效。该药化学结构特殊,对β—内酰胺酶稳定,毒性低;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的病人仍可选用该药。临床适用于G—菌引起的脑膜炎、严重感染、院内感染、免疫缺陷者感染,以及不能使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病人。如合并有G+菌感染应加用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

七、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都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三者有何异同?

答:这三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各类G+菌和G—菌,需氧菌和厌氧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上多用于产酶菌株、多重耐药菌株及以G—菌为主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院内感染和免疫缺陷者感染。但这三者间也存在差别。(1)抗菌作用各有侧重,对厌氧菌的抗菌谱相似,对需氧菌中的不发酵阴性菌,以美罗培南的活性最强,其次为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对G+菌以帕尼培南最强。(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以亚胺培南发生率最高,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较低。(3)亚胺培南对人肾脱氢肽酶不稳定,需加用该酶的抑制剂西司他丁。而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对人肾脱氢肽酶稳定。帕尼培南有一定的肾毒性,常加用倍他米松以减轻肾毒性。(4)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只可供静脉滴注,美罗培南尚可用于肌注。

六、亚胺培南最突出的不良反应是什么?易发生于哪些病人、哪些情况?

答:亚胺培南是产酶菌株、多重耐药菌株及以G+菌为主的严重感染、院内感染和免疫缺陷者感染时的首选药物之一,其突出的不良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轻者可表现为面部肌肉抽搐,重者有四肢肌肉抽搐,甚至癫痫样发作。这些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用量大或给药过快时,特别是老年人、有过癫痫发作史者更易发生。因此在使用该药时应注意剂量及给药速度。对于易发生抽搐的病人,如确实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可选用美罗培南或帕尼培南。

四、头孢西丁和头孢美唑均称为头孢,实属头霉素,头霉素与头孢菌素有何异同?临床上用于哪些感染?两者各有何特点?

答:头霉素与头孢菌素是两类不同的药物,头孢西丁和头孢美唑两个头霉素具有二代头孢菌素的某些特点,对产酶的葡萄球菌以及某些G-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嗜血流感杆菌、产气杆菌、枸椽酸杆菌以及肺炎杆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此外,头霉素对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头孢菌素对厌氧菌尤其是脆弱类杆菌的抗菌活性较低。由于头霉素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常用于治疗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常见于口腔、肠道、女性生殖道,包括齿龈炎、牙槽积脓、残根脓肿、颌面术后的感染,肠穿孔;妇产科的盆腔炎、感染性流产等。头孢西丁和头孢美唑两者对需氧菌的作用相似,对于脆弱类杆菌,头孢西丁较强,而对于其他厌氧菌,头孢美唑较强。同等剂量给药,头孢美唑的血药浓度较头孢西丁的高,更易发挥其抗菌作用。但头孢西丁能透过炎性血脑屏障,而头孢美唑则难以透过,因而,头孢西丁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头孢唑不宜。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哪些药理特点?临床适应症是什么?

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以下良好的药理特点:(1)抗菌谱广不仅对某些G+菌有效,而且对各种G-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某些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良好作用;卡那霉素、链霉素对结核分支杆菌有效。(2)静止期杀菌剂可用于严重感染者、免疫缺陷者的感染,对于严重感染者可与繁殖期杀菌剂联用以获得协同作用。(3)对不少常见致病菌具有抗生素后效应(PAE) 该类药物属于浓度依赖性杀菌剂,故全日剂量可单次给药,以提高疗效,而耳、肾毒性并不增加。(4)本类药物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水溶剂可以保存2~3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远比青霉素的要低。尽管具有上述优点,但氨基糖苷类均有一定的肾毒性。从其抗菌特点考虑,临床主要适用于:(1)G-菌引起的较重感染。在感染较危重,或感染部位氨基糖苷类药物难以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时,可与β-内酰胺类药或喹诺酮类药联用。(2)氨基糖苷类也可用于G+菌的严重感染,包括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及葡萄球菌严重感染。(3)卡那霉素、链霉素可用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4)大观霉素可用于淋球菌感染。(5)巴龙霉素可用于隐孢子虫和阿米巴原虫的感染。

二、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这5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在抗菌谱、临床适应证及不良反应方面有何异同?

答:在抗菌谱方面,对厌氧菌的差别不大,对需氧菌有所不同。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沙雷菌等没有抗菌作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不仅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而且优于前两者。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葡萄糖不发酵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由于抗菌谱不同,临床适应症也就不同。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主要应用于肠杆菌科或肠杆菌科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由于克拉维酸的抑酶作用优于舒巴坦,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的抗菌谱相似,阿莫西林的杀菌作用快而强,口服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血药浓度高,且皮疹发生率低于氨苄西林,因而两者相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比氨苄西林/舒巴坦具更佳的药理特性。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三者主要用于各种G-菌(包括产酶株)或G-菌与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因而可用于应用过碳青霉烯类后发生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对不动杆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因而可用于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肠球菌有独特的抗菌作用,临床适用于G-菌、肠球菌及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主要指腹腔和盆腔感染。在不良反应方面,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易发生皮疹,头孢哌酮/舒巴坦由于头孢哌酮分子中含有一四氮唑基团,长期应用影响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因而有出血倾向。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他3种药物由于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因而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表现出何种协同作用?舒巴坦、克拉维酸和三唑巴坦(他唑巴坦)在透过血脑屏障方面有何差异?

答: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以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破坏,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表现在:(1)增强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2)扩大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如原来对产酶葡萄球菌无效的药物,在联用后对产酶葡萄球菌有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但联用后的复合制剂对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舒巴坦、克拉维酸和三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都有抑制作用,但以三唑巴坦最强,次为克拉维酸,舒巴坦最弱。在透过血脑屏障方面,舒巴坦比三唑巴坦更易透过,而克拉维酸基本不能透过。所以凡含有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简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简介 52车间T班翟来生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例如细菌、放线菌、真菌等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小剂量时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强力的杀灭或抑制作用。临床上多数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某些抗生素具有抗肿瘤活性。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可分为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其它类。按作用机制可分为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两种。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属于前一种;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属于后一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内酰胺类(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有:碳青霉烯类、青霉烯、氧青霉烯和单环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主核:A环-饱和的噻唑环,B环-β-内酰胺环。头孢菌素类的基本结构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主核:A环-饱和的噻嗪环,B环-β-内酰胺环。

1.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包括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 1.1 天然青霉素从菌种发酵制得。青霉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裂解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碱性条件下,或者在某些酶(β-内酰胺酶)作用下生成青霉酸。 天然青霉素包括青霉素G,青霉素X,青霉素K,青霉素V,青霉素N 1.2半合成青霉素由于青霉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很多缺点:对酸不稳定,只能注射不能口服(胃酸导致β-内酰胺环开环和侧链水解失去活性);抗菌谱狭窄,易产生耐药性,有严重的过敏反应等,因此,人们对青霉素进行修饰找到了可口服的耐酸,耐酶,抗菌广谱的青霉素。因此,在6-氨基青霉烷酸上接上适当的侧链,从而获得稳定性更好或者抗菌谱更广、耐酸、耐酶的青霉素。 耐酸青霉素空间位阻的原因阻止化合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 甲氧西林是第一个耐酸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侧链含有氨基的半合成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比较

九、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抗菌谱、药动学和适应证上有哪些不同? 答: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均较广,对G—菌和耐酶的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对G—菌中的肠杆菌科而言,头孢噻肟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最差。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不发酵杆菌来说,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作用较强,而头孢噻肟最差。在药代动力学上,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主要经肾排泄,对复杂的肾盂肾炎、肾脓肿、肾周围炎的疗效优良。而70%的头孢哌酮,30%-40%的头孢曲松经肝胆系排泄,因此,这两药在肝胆中的浓度较高,适用于肝胆系感染。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这两药在剂量调整上不很严格,但由于经胆道进入肠腔中药物多,易发生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除了头孢哌酮外,其余药物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头孢噻肟经肝脏代谢后活性下降,在处理严重G—菌感染时需用较大剂量。头孢哌酮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四氮唑基团,可抑制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长期应用可因凝血酶原合成不足,有出血倾向。头孢哌酮难以透过血脑屏障。三代头孢菌素中以头孢曲松半衰期最长(7-8h),全日剂量可单次或分两次给药,脑脊液中的浓度较高,特别适用于G—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淋球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是治疗淋病的良好药物。头孢噻肟临床用于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头孢哌酮适用于不发酵杆菌引起的肝胆系感染。头孢曲松适用于各种G—菌引起的感染,尤其适用于肝胆系感染或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头孢他啶临床可用于不发酵杆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感染。 六、头孢拉定注射剂是不是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中的最好品种? 答:供注射用的一代头孢菌素主要有4个品种: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总体上看,头孢拉定并不是最好的品种。对G+菌,如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和某些G—菌来说,作用最强的是头孢唑林和头孢噻啶,其次为头孢噻吩,头孢拉定最差。同样剂量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最高的是头孢拉定,其次为头孢噻啶,最低的是头孢噻吩。蛋白结合率最低的是头孢拉定,因而,其游离的成分较高,发挥作用快,头孢唑林蛋白结合率最高,因而其作用较慢,但持续时间长。在肾毒性方面,头孢拉定最低,头孢噻啶最高临床已不用此药。头孢唑林与头孢噻啶单用时肾毒性不明显,但与强利尿剂或其他肾毒性抗菌药联用时,具有肾毒性。总的来说,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中以头孢唑林为佳。由于目前所用的头孢拉定为精氨酸盐,不含钠离子,因而可安全地用于老人、小孩及心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主要为肺炎和其他轻中度细菌感染。 二、羧苄西林与哌拉西林对各种G—杆菌感染有效,为什么羧苄西林的使用越来越少? 答:羧苄西林与哌拉西林一样都属于广谱青霉素,但羧苄西林对G—杆菌的抗菌作用不如哌拉西林,且在治疗时,需要大剂量使用,其制剂含钠较多,心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本品所致低钾血症的发生率较其他青霉素常见,因而羧苄西林的使用越来越少。 一、阿洛西林与美洛西林一般都为进口的广谱青霉素,价格较贵,为什么专家们常推荐使用价格较便宜的哌拉西林呢? 答:哌拉西林、阿洛西林与美洛西林都为广谱青霉素,抗菌谱相似,对不产酶的革兰阳性(G+)菌和各类革兰阴性(G—)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由于临床上上述药物主要用于各种G—菌引起的感染,而对G—菌又以哌拉西林的作用为最强,故临床上多选用哌拉西林。

(医疗药品)二十五抗菌药概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七篇化学治疗药(一)名词解释 1、.耐药性: 2、.抗菌谱 3.抗菌活性 4.抗菌后效应 5、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6、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7、化疗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临床上用来评价抗菌药的抗菌活性的指标是() A.抗菌谱 B.最小抑菌浓度 C.化疗指数 D.药物剂量 E.血中药物浓度 2.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杀菌剂是因为() A.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 B.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 C.抑制核酸合成 D.影响细菌叶酸合成 E.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3.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B.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C.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D.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E.抑制细菌转肽酶 4.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的叶酸代谢 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C.抑制细菌的粘肽合成 D.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E.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5.主要由于克拉维酸具有下列哪种特点使之与阿莫西林等配伍应用() A.抗菌谱广 B.是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 C.可与阿莫西林竞争肾小管分泌 D.可使阿莫西林口服吸收更好 E.可使阿莫西林用量减少毒性降低 6.下列药物中,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为() A.青霉素G B.庆大霉素 C.磺胺嘧啶

D.氯霉素 E.环丙沙星 7.青霉素G是治疗下列病原体所致感染的主要药物() A.溶血性链球菌 B.螺旋体 C.白喉杆菌 D.以上三种都是 E.A+B 8.青霉素G无作用的病原体为() A.链球菌 B.立克次体 C.放线菌 D.破伤风杆菌 E.梅毒螺旋体 9.服用磺胺时,同服小苏打的目的是() A.增强抗菌活性 B.扩大抗菌谱 C.促进磺胺的吸收 D.延缓磺胺药的排泄 E.增加溶解度,降低体内药物浓度 10.下哪类细菌感染首选红霉素 A、大肠杆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考情分析 三十五、β-内 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 类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天然青霉素 抗菌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 注意事项 (2)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熟练掌握 掌握 2.头孢菌 素类 各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代表药物的抗菌特 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掌握 3.其他β -内酰胺 类 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等的药理作用及常用复 方制剂;亚胺培南、氨曲南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应用 了解【抗菌机制】 繁殖期杀菌药 对人类细胞无效 一、青霉素类 (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体内过程】 1.不耐酸,不宜口服。室温下粉剂稳定,水溶液不稳定; 2.肌注吸收完全,15~30min达峰浓度;

3.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青霉素透入脑脊液的量可提高,能达到有效浓度; 4.99%以原形经肾小管主动分泌,而经尿排泄,可被丙磺舒竞争性抑制; 5.青霉素的抗菌后效应(PAE)时间为6~12h(短); 混悬剂可延长作用时间。 【抗菌谱】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阳性杆菌 革兰阴性球菌 螺旋体 注意:G-杆菌作用较弱! 1)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的阳性球菌。 2)G-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奈瑟菌,但淋病奈瑟菌(淋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已相当普遍。 3)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放线菌属、丙酸杆菌。 4)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就是没有——G-杆 破伤风、白喉 ——应同时合用抗毒素血清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 怎么防? 怎么治? (1)预防: ①避免局部应用; ②用药前询问过敏史; ③使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 更换青霉素批号——应重新做皮试; ④警惕个别人在皮试过程中出现休克——备好抢救药品; ⑤注射液需要临用现配; ⑥每次用药后——观察30min,无反应后方可离去。 (2)抢救 ①立即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注或滴注。 ②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以增加疗效,防止复发。 2.局部刺激:如注射部位疼痛、硬结较常发生;

3.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β-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它的注意事项。 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学习β- 内酰胺类的定义和它的分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以及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这类药物的PK/PD的特点。 一、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ppt3)什么叫做β- 内酰胺环?有α- 内酰胺环、β- 内酰胺环和γ- 内酰胺环。这个酰胺类的基团,就是由R-CO-NH2这样一个基团,就是如果在这个羰基是在β类的,叫做β- 内酰胺环。所以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基团的,在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里边有这样一个β- 内酰胺类的药物,都称为β- 内酰胺环的抗菌药物。也就是说,不管青霉素类的,头孢菌素类的,一些其他的像单环类的等等,都要有这样的一个β- 内酰胺环,所以才称为β- 内酰胺环类抗菌药物。 (ppt4)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它的化学结构上有一个什么的渠道?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它是一个5元的活性环,而头孢类的抗菌药物,除了β- 内酰胺环以后,它有一个6元的活性环。所以这是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药物最大的一个区别。都看到,它有了β- 内酰胺环,但是它的药效学发挥作用的另外一个核心基团一个是五元环一个是六元环,是有明显差别的。 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分为:青霉素类的和头孢菌素类,还有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的药物都有一个基本的环,一个元环,还有一个β- 内酰胺环,这是它的基

本的环。在它不同的结构上面做一定修饰以后,它又分为了广谱的青霉素和耐酶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在它的这个次环或者母环上做以修饰以后,又分为了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的头孢类的抗菌药物。 非典型β- 内酰胺环类抗菌药物刚才说到了,就是β- 内酰胺酶的抑制剂,比如舒巴坦,还有单环类的,还有头霉素类的药物,还有特殊级使用的抗菌药物,就是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都属于非典型的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 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 (ppt8)看一下头孢菌素它不同的代数之间它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比如说在第一代,以代表性的药物头孢唑啉为例,第二代有头孢呋辛,第三代有头孢他啶,第四代以头孢吡肟为例。可以从抗菌活性上来说,它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和革兰氏阴性球菌的作用,可以明显的看到第一代和第四代相比,对革兰氏阳性杆菌的作用是明显增加了,而对阳性球菌的作用头孢吡肟它可能会弱于头孢唑啉,而对β-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如说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β- 内酰胺环的稳定性,可以看见在第一代要明显高于第四代。而对于革兰氏阴性菌产生了β- 内酰胺酶,头孢吡肟四代是明显高于一代的。 (ppt9)对于同一代的抗菌药物它的抗菌谱是完全一致的,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例。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头孢唑肟以及头孢他啶,都是临床上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从这张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头孢唑肟都明显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而头孢他啶它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是弱于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的。而对于表皮葡萄球菌,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都比较微弱。而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这种头孢类的抗菌药物都没有抗菌活性。而对于肺炎链球菌和链球菌的A、B、C、G组抗菌作用是相同的。而对于粪肠球菌,头孢类的抗菌药物是通常耐药的。而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到的比如克雷伯菌,大肠埃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三者的抗菌作用是相同的。

头孢类抗菌药物的分代及抗菌效果

头孢类的分代 第一代: 头孢噻吩(先锋霉素1号) 头孢噻啶(先锋2号) 头孢氨苄(先锋4号) 头孢唑啉(先锋5号) 头孢拉定(先锋6号) 头孢羟氨苄 作用于特点临床应用。 1.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 3.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第二代: 头孢孟多(头孢羟唑) 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呋肟) 头孢克洛(头孢氯氨苄)。 头孢尼西钠 作用特点应用。 1.对革阳菌较弟一代略差,对革阴菌做用明显增强,,部分厌氧菌高效。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 3.对肾毒素较第一代小。 4.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感染等。 西丁钠效果类似于二代头孢 头孢丙烯也是二代头孢 第三代: 头孢克肟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菌必治) 头孢他定(复达欣) 头孢哌酮(先锋必素) 头孢他美酯 头孢米诺钠 作用特点应用、 1.对厌氧菌及革兰阴性菌较强,(包括酮绿假单胞菌)对革阳菌作用不及一、二代。 2.对B-内先胺酶更稳定。 3.对肾基本无毒性 4.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泌尿系,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其中“头胞他定”目前作用于抗铜绿假单胞菌最强的抗生素。 第四代: 头孢匹罗 头孢吡肟 1.广谱、高效、对某些革兰阴和阳性菌均有较强大的抗菌作用。 2.对B-内先胺酶稳定性最高。 3.无肾毒性。

4.主要用于难治感染。 ***************************************************************** 头孢菌素系由冠头孢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出的头孢菌素C,经半合成制得的一类具有头孢烯母核的β-内酰胺抗生素。 本类药物与青霉素的作用近似,都是作用于PBP而起抗菌作用的。但各种药物所结合的PBP是不同的,因此在抗菌性能上有差别。 头孢菌素的分代,是根据开发年代和抗菌机能,头孢菌素可分代如下: 第一代头孢菌素:开发年代为1962-1970年,其抗菌性能具以下特点: 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与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相似,有对抗金葡菌β-内酰胺酶的能力,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有效。但若金葡菌已对抗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则对所有的头孢菌素也耐药。 2、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包括对链球菌A群、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链球菌D 群的作用很差,所有的头孢菌素(除头孢硫咪外)对肠球菌(如粪链球菌)均无效。 3、在本代抗生素抗菌谱内的革兰阳性菌尚有:表皮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李司忒菌、枯草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等。 4、本代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与氨苄西林有一定的近似性,分述如下: (1)对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前者易产生耐药菌株。 (2)对奇异变形杆菌的部分多数菌株对本代抗生素敏感。 (3)对于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的多数菌株有较强的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 (4)对于肺炎克雷白菌,头孢菌素均有较强的作用(而氨苄西林对本菌则是无效的),但对本代抗生素可产生耐药菌株。 (5)本代抗生素对流感嗜血杆菌有一定的作用。但本代抗生素与氨苄西林之间对该菌存在着交叉耐药性,即对氨苄西林敏感的菌株对本代抗生素往往也敏感,而对氨苄西林耐药者对本代抗生素也耐药。 (6)肠杆菌类均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 (7)第一代头孢菌素对下列微生物无效:产气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假单孢菌、沙雷杆菌、拟杆菌等无效。 5、第一代头孢菌素对放线菌常可有效。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由肾脏排泄,因此在尿液中有较高浓度;在胆汁中的浓度低,不适用于胆道感染;在肠道中的浓度低,除口服品种外,不适用于肠道感染;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弱,不适用于中枢感染。 常见的第一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开发年代为1970-1976年,其抗菌特性为: 1、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比,作用相近或较弱。 2、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较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优越,表现在: (1)抗酶性能较强:大肠杆菌、嗜血杆菌、奈瑟菌等微生物因产生药酶而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第二代头孢菌素耐酶性能较强,对上述菌的耐第一代头孢菌素株也可有效。(2)抗菌谱较广:在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谱的基础上,第二代头孢的抗菌谱有所扩大,包括了枸橼酸杆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肠杆菌等。 (3)普通变形杆菌常可对本代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类在连续用药过程中常产生耐药菌株。(4)第二代头孢菌素对下列微生物无效: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等。 常见的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孟多、头孢呋新、头孢呋新酯、头孢替安、头孢克罗等。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简介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外的其他β-内酰胺类统称为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包括碳青霉烯、青霉烯、单环菌素类抗生素等。 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是抗菌谱最广的一类β-内酰胺,抗菌活性强,对绿脓杆菌外膜的透过性大,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非常接近,对G-菌有一定抗生素后效应(PAE),与第三代头孢菌素无交叉耐药性,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 1.1亚胺培南(imipenem) 亚胺培南是硫霉素的衍生物,为广谱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十分稳定,不论是染色体介导还是质粒介导均很稳定。对G+球、金葡萄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均极敏感,对G-杆菌的抗菌谱很广,几乎对所有的肠道杆菌和G球菌具有活性,对厌氧菌也有很好效果,惟一的耐药菌是嗜麦芽假单孢菌(P. maltophilia)。问题是肾脱氢肽酶Ⅰ(DHP-1)会引起本品在肾脏大量降解,西司他丁是一种有效的脱氢酶抑制剂,两者合用,就克服了这个缺陷。 供注射的亚胺培南与西司他汀(cilastatin)1∶1的混合粉针剂于1984年在奥地利和德国上市,其商品名称Zienem;1985年在瑞士、1986年在瑞典、1987年在芬兰、日本等国上市,其商品名为泰能(Tienam)。 1.2帕尼培南(panipenem) 本品与亚胺培南同样对G+与G-菌及需氧菌、厌氧菌有强力的抗菌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还有抑酶作用。帕尼培南和N-苯甲酰β丙氨酸(betamipron)(1∶1)的复合粉针剂,于1985年试验成功,1993年12月上市。商品名为Carbenin(CS-976)。它是一种阴离子输送抑制剂,能阻碍肾毒性发生部位吸取β-内酰胺类药物,并减少肾毒性。 1.3美罗培南(meropenem) 抗菌谱、抗菌活性均与亚胺培南相似,并有抗生素后效应。 1.4欧他培南(ertapenem) 本品与美罗培南相同,对G+与G-菌、需氧菌、厌氧菌有强力抗菌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 2、青霉烯类抗生素 青霉烯与碳青霉烯相似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β-内酰胺酶有抑制作用化学性质不如碳青霉烯稳定,且在体内易代谢产生低分子硫化物,有恶臭。鉴于青霉烯在β-内酰酰胺中,是惟一对静止状态细菌也有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故研究与开发仍在继续。 呋罗培南(faropenem),对需氧性与厌氧性的G+菌、G-菌显示广谱抗菌作用,特别是抗葡萄球菌、肠球菌等G+菌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的活性都优于现有口服抗菌药,但抗绿脓杆菌活性微弱。对各种β-内酰胺酶很稳定,耐药菌株较少。 3、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曲南和卡芦莫南其作用特点为:对G-需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抗绿脓杆菌活性优于头孢噻肟和头孢哌酮,略低于头孢他啶;对G+需氧菌几乎无作用;抗厌氧菌活性微弱;对β-内酰胺酶稳定。

四代头孢类抗生素的介绍

四代头孢类抗生素的介绍 第一代头孢菌素 较早开发,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较窄,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对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仍能被许多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以头孢唑啉(原名先锋V号)为代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兼备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三重特点。它们对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除外)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由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它们仅对沙门氏菌属和痢疾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枸橼酸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产气杆菌的作用较差。对塞拉蒂(原译沙雷)氏菌、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耐药或无抗菌作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应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常需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按给药途径可分为注射和口服两类:①注射用头孢菌素类。代谢型的头孢噻吩(先锋Ⅰ号)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强,但在体内代谢快,所以半衰期较短(仅0.5小时),维持时间短。非代谢型注射用头孢菌素头孢噻啶(先锋Ⅱ号)抗革兰氏阳性菌最强。但由于肾毒性较大,已趋向淘汰;头孢唑啉(先锋V号)和头孢拉定(先锋Ⅵ号)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第一代注射用头孢菌素。②口服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罗,其抗菌作用强度依序渐增。 第二代头孢菌素 除保留了第一代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外,由于它们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 酰胺酶较第一代稳定,抗菌谱也较第一代广,所以显著地扩大和提高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除对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外,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它们对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较差的变形杆菌和产气杆菌亦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差。对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均无抗菌活性。对金葡菌、脑膜炎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近。 第二代头孢菌素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小类,即酰胺型头孢烯和头霉素类。①酰胺型头孢烯类。包括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和肟型的头孢呋新。头孢孟多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较第一代的头孢唑啉稍差,而抗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安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与头孢孟多相似,而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的抗菌作用则优于头孢孟多和头胞西丁。头孢呋新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与头孢孟多相似。由于在7-β位上有顺式构型的甲氧亚基(肟型)的结构,妨碍β-内酰胺酶分子接近β-内酰胺环,因而能耐受β-内酰胺酶水解。对葡萄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 -内酰胺酶较头孢孟多稳定。②头霉素类。在第二代头孢中有头霉素类(甲氧基型头孢)的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和头孢替坦。由于它们在7-α 位上具有甲氧基,所以具有抗厌氧菌和需氧菌的双重广谱特性,且对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稳定。外科和妇产科以厌氧菌和需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 考情分析 【抗菌机制】 繁殖期杀菌药 对人类细胞无效 一、青霉素类 (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体内过程】 1.不耐酸,不宜口服。室温下粉剂稳定,水溶液不稳定; 2.肌注吸收完全,15~30min达峰浓度; 3.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青霉素透入脑脊液的量可提高,能达

到有效浓度; 4.99%以原形经肾小管主动分泌,而经尿排泄,可被丙磺舒竞争性抑制; 5.青霉素的抗菌后效应时间为6~12h(短); 混悬剂可延长作用时间。 【抗菌谱】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球菌 革兰阳性杆菌 螺旋体 注意:G-杆菌无效! 1)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的阳性球菌。 2)G-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奈瑟菌,但淋病奈瑟菌(淋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已相当普遍。 3)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放线菌属、丙酸杆菌。 4)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临床应用】敏感菌所引起的感染—— 破伤风、白喉 ——应同时合用抗毒素血清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 怎么防? 怎么治? (1)预防: ①避免局部应用; ②用药前询问过敏史; ③使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更换青霉素批号应重新做皮试;警惕个别人在皮试过程中出现休克; ④备好抢救药品(肾上腺素); ⑤注射液需要临用现配; ⑥每次用药后观察30min,无反应后方可离去。 (2)抢救 ①立即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注或滴注。 ②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以增加疗效,防止复发。 2.局部刺激:如注射部位疼痛、硬结较常发生; 3.赫氏反应:治疗螺旋体病时出现寒战、发热、头痛、咽痛、心动过速等,可能危及生命。

头孢类抗菌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类抗菌素的分类及特点 笫一代头孢菌素 ①对革兰阳性菌(包括对青霉素敏感或耐药的金葡菌)的抗菌作用较第二、三代强,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差; ②对青霉素酶稳定,但仍可为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 ③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产气杆菌、假单胞菌、沙雷杆菌、拟杆菌、粪链球菌(头孢硫脒除外)等微生物无效。 本代抗生素中常用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罗等。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也称口服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等均已少用或不用。 第一代头孢抗革兰阳性需氧菌活性强(MSSA、PSSP、链球菌组、草绿色链球菌),抗少数革兰阴性需氧杆菌活性(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 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头孢噻吩(先锋霉素1号) 头孢噻啶(先锋2号) 头孢氨苄(先锋4号) 头孢拉定(先锋6号) 头孢来星(先锋霉素3、头孢甘酸) 头孢唑啉钠(先锋5号)其特点是耐酶、高效、低毒,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一般均有效,临床适应证非常广泛。 头孢乙腈(头孢氰甲,头孢赛曲,头孢菌素7) 头孢匹林(头孢吡硫、头孢菌素8、吡硫头孢菌素、头孢吡硫钠) 头孢硫脒(先锋霉素18、头孢菌素18)本品为第一代头孢菌素,为我国首先创用于临床。 头孢羟氨苄(头孢氯氨苄、希刻芳、单水头孢氯氨苄) 笫二代头孢菌素 ①对革兰阳性菌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仿或略差,对多数革兰阴性菌作用明显增强,部分对厌氧菌有高效,但对绿脓杆菌无效; ②对多种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 ③对肾脏的毒性较第一代有所降低。 (l)抗酶性能强一些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常可有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 基础医学院 13级临床本科8班 柳智雨201350471 摘要 抗菌药物是防治为生物感染的重要物品。微生物感染,大部分疗效是通过抗菌药物治疗获得的;一般也可通过药物来预防感染,但是如果不合理使用,则难以达到防治目的,而且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可知的危害。医疗工作中应对基础学科和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做到融会贯通,使之相互依托,以求起到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协同作用。抗菌药物是枪炮、弹药,医疗工作者是指挥官,能否打胜仗、能否治好病人,两者都是关键。本篇综述就从多方面讨论一下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 正文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药物,可涉及到各个科室。抗菌药物的分类依据不同其名称也不同。根据来源可将抗菌药物分成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根据抗菌效果可以分成抑菌剂和杀菌剂等;本文主要是按照药物的化学结构分类来介绍代表药或最常用药在临床上的应用的。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含核糖体、质粒、线粒体等)及核质。不同抗菌药物分别可作用于不同环节,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发生作用,影响其功能和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基本机制就是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2.损伤细胞膜,3.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4.抑制细菌核酸合成,5.其他机制例如抑制细菌核酸代谢。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式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此类抗生素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感染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其抗菌效能与本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对细菌细胞壁及胞质膜的通透能力以及作用靶位PBPs的亲和力有关。药效特征呈时间依赖性,治疗的关键在于维持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 1.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高效、低毒、价格便宜等特点,目前仍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之一。 【适应症】青霉素V对酸稳定,可口服。抗菌效果较青霉素差,适用于敏感格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轻症感染。 耐酶青霉素类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但对青霉素酶稳定,主要适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 广谱青霉素类使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等。其中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过敏问题】此类药物易发生过敏反应,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史,必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

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halosporins )是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 根据其抗菌作用的特点,一般将头孢菌素分为一、二、三,四代(见1表)。 头孢菌素抗菌作用比较(表1) 项 目 常用品种 抗 菌 谱 及 作 用 特 点 备注 第一代 头孢氨苄、头孢拉啶、头孢羟氨苄、头孢唑林(注射) 抗革兰氏阳性菌, 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阴性杆菌所致的感染较弱。 可口服, 注射 第二代 甲氧头孢噻吩、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尼西钠等。 抗菌范围较第一代广,对球菌感染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弱。对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感染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强。 较少用 应 第三代 头孢噻呋钠(动物专用),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等。 抗菌范围较第一、二代更广,对所有致病菌都有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其特点是对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临床广泛用应 第四代 头孢匹罗,头孢奎诺(动物专用) 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强大的作用,且能用于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同时具有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优良性能。 价格昂 贵 1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及作用与青霉素相同,常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球菌所致的感染,也可用于青霉素耐药的球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阴性杆菌所致的烧伤及其他部位的感染较弱。对绿脓杆菌所致的烧伤及其他部位的感染无效。常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等。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也称为口服头孢.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应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常需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2 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较第一代广,对球菌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弱。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强。对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好。常用的品种有头孢夫辛钠、头孢替安、甲氧头孢噻吩、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尼西钠等。 3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较第一、二代更广,几乎对所有致病菌都有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球菌尤其是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其特点是对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包括对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和脆弱拟杆菌等也具有抗菌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常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肠道感染,肺炎、胸膜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常用的品种有:头孢噻呋钠(动物专用),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定、头孢克肟、头孢唑肟等。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 北京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会议于2008年6月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常务副所长金少鸿教授、抗生素室主任胡昌勤教授、解放军302医院感染科姜素椿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李大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邵荣光教授、蔡年生教授、北京药学会冯国安理事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张哲峰教授、北京海军总医院孙忠实教授、空军总医院李忠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志刚教授等参加了此次论坛。金少鸿、胡昌勤、李忠东、赵志刚分别就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质量与过敏反应的关系、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研究进展、国外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情况介绍、全国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调查报告做了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学术报告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在以下几方面达成了共识。 1 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原因是过敏反应的抗原一主要决定簇一青霉噻唑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一青霉烯酸决定簇已非常明确。皮试符合率可达70%;皮试液的浓度与皮试方法均已规范。 2 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尚存在争议。原因在于引发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半抗原一主要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尚不明确,可能有Cephalosporoyl、Cephalosporanyl和

产品中的杂质等;皮试符合率<30%;皮试液浓度与皮试方法未统一(国内皮试液和国外皮试液的种类、浓度和皮试液用量相差很大)。目前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而日本和北欧的一些国家仍规定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现有多种描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本次论坛达成的共识是:如果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则必须做;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3 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皮试液的浓度国、内外的差距较大,国内目前推荐的浓度为300~500 g〃mL ,注射量为0.1mL。 4 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 5 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产品质量与临床上发生的过敏反应有相关

头孢类抗菌药物须知

头孢类抗菌药物须知 1.饮酒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①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 ②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③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 2.饮酒不会有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有: 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磺啶、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应用期间饮酒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因此不是所有的头孢类药物都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3.饮酒后12-24小时内不得使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4.注意事项: ①在诊疗过程中,须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及过敏史,询问饮酒习惯,同时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合理选用药物,防止滥用倾向,合理联用配伍,不能同时使用含乙醇的药物。护士在使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时,静滴开始速度不宜过快,并密切观察15-30分钟,有抢救意识,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抢救。 ②对使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药物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在使用上述抗菌药期间及停药后14天内,均应避免饮酒或进食含乙醇制品(包括饮料、食物、药物),如白酒、黄酒、啤酒、酒芯巧克力、藿香正气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尤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 5.对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过敏者应改用哪些抗生素 ①.林可霉素:【用法和用量】静脉滴注成人一次0.6g,溶于100—200ml 输液内,滴注1—2小时,每8一12小时一次。小儿每日按体重10—20mg/kg,分2—3次给药。, ②.磷酸克林霉素注射液:【用法和用量】 1.成人,剂量如下:中度感染:0.6~1.2g/日,可分2次(每12小时1次)、3次(每8小时1次)或4次(每6小时1次)给药;严重感染:1.2~ 2.4g/日,可分2次(每12小时1次)、3次(每8小时1次)或4次(每6小时1次)给药或遵医嘱。 2.儿童,剂量如下:中度感染:15~25mg/kg/日,可分3次(每8小时1次)或4次(每6小时1次)给药;严重感染:25~40mg/kg/日,可分3次(每8 小时1次)或4次(每6小时1次)给药或遵医嘱。静脉滴注需将本品0.6g用100~2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稀释成≤6mg/ml浓度的药液,每100ml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③.磷霉素:【用法和用量】静脉滴注。先用灭菌注射用水适量溶解,再加至250~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静脉滴注。1.成人:一日4~12g,严重感染可增至一日16g。分2~3次滴注。2.儿童:一日0.1~0.3g/kg,分2~3次滴注。 曙光手足外科医院医务科 2013-11-28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简介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有共同的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而得名,不同种类的头孢菌素所带侧链不同,而侧链是人工接上的,所以头孢菌素是一种半合成抗生素。之所以又叫“先锋”,那是从“头孢”的原文Ceph=.cefo译音而来。可见头孢、先锋是一回事。 特点 先锋霉素之所以应用很广,是和它的特点分不开的。它抗菌谱广(能对付不同特性的细菌),杀菌能力强,对胃酸稳定(有利于口服应用),对β-内酰胺酶(一种破坏抗生素的酶)稳定,副作用较小。先锋霉素杀菌的主要机制是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细菌的躯壳被破坏了,必死无疑。 区别 先锋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按发现年代以及抗菌性质可分为一、二、三、四代。1962~1970年发现生产的为第一代,如头孢噻吩(先锋霉素1号)、头孢噻啶(先锋霉素2号)、头孢氨苄(先锋霉素4号)。头孢脞啉(先锋霉素5号)、头孢拉啶(先锋霉素6号)。1970~1976年生产的为第二代,如头孢盂多、头孢替定、头孢呋新等。1976~1983年发现生产的为第三代,如头孢隆胎、头抱哌酮(先锋必),头抱三臻(菌必治),头孢他啶(复达欣)等。第四代是80年代中期开发的,大多数品种尚在试验中,目前主要的有头孢脞喃等。 第一、二、三代头孢的主要差别在于: 1.开发年代有先后1962-1969年间开发的为第一代;第二、三代开发时间分别为1970-1976年和1976年以后,新近已有第四代面市。不要把先锋几号(常以罗马字标出)误为几代先锋,列如先锋VI(六号,即头孢拉定)不是“第六代”而属第一代先锋。 2.抗菌谱不同第一代对格兰阳性菌(列如引起疖肿、脓包的葡萄球菌,引起风湿的链球菌)较敏感;第三代对格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痢疾杆菌等)较敏感;而第二代对二者虽都敏感,但对阳性菌不如一代,对阴性菌明显逊色于第三代,可谓居中。 3.对B-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4.进入血脑屏障容易程度第三代多可进入,第二代少数大剂量时可入,一般都不进入。这一点对脑膜炎、颅内脓肿的选药至关重要,不能进入,怎起作用? 5.肾毒性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其中第三代基本无肾毒性。与肾毒性较大的药物合用时要注意这一特点,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更要注意。 6.对绿脓杆菌(常为烧伤致死原因,极易抗药)、厌氧菌等特殊感染,第二代无效,第三代作用较强。 7.价格一般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药理作用】抗菌谱主要包括葡萄糖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消化链球菌、卡他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拟杆菌等。 【适应症】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胆道、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和胸膜炎、败血症,严重葡萄球菌感染的心内膜炎等。 【用量用法】 1.肌注:用于一般感染,每次0.5g,以注射用水2.5~3ml溶解,深部肌注,1日4次。2.静注:每次1g,溶于等渗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缓缓推注,1日4~6次。 3.静滴:每次1~2g,以等渗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100ml溶解,在1小时内滴完,1日4次。小儿剂量:每日每千克体重40~80mg,分次给予。4.重症感染,可每4小时用2g。【注意事项】1.青霉素过敏者部分对本品过敏,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非典型类

第一节β-内酰胺类 基本结构特征: (1)含四元β-内酰胺环,与另一个含硫杂环环拼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2位含有羧基,可成盐,提高稳定性 两类均有可与酰基取代形成酰胺的伯氨基。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头孢菌素是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 酰胺基侧链的引入,可调节抗菌谱、作用强度和理化性质。 (5)都具有旋光性, 青霉素:2S、5R、6R 头孢霉素:6R、7R (6)头孢菌素的3位取代基的改变,可增加抗菌活性,改变药代动力学性质 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 (一)青霉素钠 母核上3个手性碳2S,5R,6R 1、化学名:(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 2、性质不稳定: 内酰胺环不稳定 酸、碱、β-内酰胺酶导致破坏 (1)不耐酸不能口服 (2)碱性分解及酶解 (3)半衰期短 解决办法有三种: ①排泄快,与丙磺舒合用 ②羧基酯化,缓慢释放 ③与胺成盐延长时间 (4)过敏反应 生产过程中引入杂质青霉噻唑等高聚物是过敏原 过敏原的抗原决定簇:青霉噻唑基

交叉过敏,皮试后使用! 青霉素的缺点: ①不耐酸,不能口服 ②不耐酶,引起耐药性 ②抗菌谱窄 3、发展半合成青霉素(词干西林): (1)耐酸青霉素 6位侧链具有吸电子基团 (2)耐酶青霉素 侧链引入体积大的基团,阻止酶的进攻 (3)广谱青霉素 侧链引入极性大的基团,如氨基 半合成青霉素 (二)氨苄西林 化学名:6-[D-(-)-2-氨基-苯乙酰氨基]青霉烷酸三水化合物 4个手性碳,临床用右旋体 (1)性质同青霉素,可发生各种分解 (2)含游离氨基,极易生成聚合物(共性) (3)具α-氨基酸性质,与茚三酮作用显紫色,具肽键,可发生双缩脲反应第一个广谱青霉素 (三)阿莫西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