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种类及其确定的依据和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种类及其确定的依据和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种类及其确定的依据和意义

.

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种类及其确定的依据和意义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隧道内或高架上运行,一方面,隧道或高架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供车辆通行;配置线路结构、通信、信号、供电、给排水等设备;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列车安全运行,凡接近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各种建筑物及设备,必须与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限界主要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受电弓限界等,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和工程投资业随之增加。因此,合理限界的确定,既要考虑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又要考虑系统建设成本。

(1)车辆限界:根据车辆的轮廓尺寸,考虑其各项间隙、磨耗、误差等技术参数的影响,对车辆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横向和竖向的偏移进行分析计算确定的。

(2)设备限界:在车辆限界的基础上,考虑轨道的规矩、水平、方向、高低等在某些地段出现的最大容许误差时,引起车辆的附加偏移量,以及在设计、施工、列车运行中不可预计的因素在内的安全预留量。

(3)建筑限界:是指在行车隧道和高架桥等结构的最小横断面所形成的有效内轮廓线基础上,再考虑其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等因素,为满足固定设备和管线安装的需要而必须的限界。

(4)受电弓限界:根据车辆、轨道、接触网的触线、动态点间隙、各项公差等进行计算确定的。

(5)区间隧道的限界于车站限界:区间直线段矩形隧道限界、圆形隧道限界和车站限界。..

轨道交通的经济意义及其应用-

轨道交通的经济意义及其应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反映在经济计划中,就是只考虑生产性的投资和大交通的投资,而城市公共交通中的轨道交通只作为非生产性费用,往往不列入计划的,甚至认为是一种奢侈品,在这种经济理论操纵下,只有极少数城市在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才修建地铁,如北京、天津。 在经济过热时期,地铁被看成是促使经济过热因素之一,尽管这时绝大多数要求修建地铁的城市是处在前期工作阶段,但都停下来,就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比如要具备什么样条件的城市才应该修建地铁;修建地铁应采用什么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国产化的要求等等,在这个时期开始制定了建设标准,出台了一些设备国产化的具体政策、措施,为以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我国经济成功地软着陆以后,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从适度从紧到稳健的扩大内需,使我国经济增长连续多年维持7%~8%的增长率,地铁建设的春天才真正到来,这时我国已有相当一批城市的经济实力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收入和消费之间出现了差距,要使社会达成有效的需求,这个差距应当由投资来弥补。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干预下,许多城市就选择把资金投向地铁建设(客观上是城市交通紧张程度急剧恶化),这样就使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出现了30个城市在不同的阶段筹备、建设、或运营轨道交通的宏大规模,轨道交通的产业正逐步形成,这是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历史上没有的。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的经济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作为一项公共支出,准确地说乘数原理是其经济意义的合理解释,因为增加这笔投资最终引起的收入的增量和就业的增量,不仅包括因增加这笔投资而直接增加的收入和就业,而且包括因间接引起消费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的收入和就业。 城市交通是大交通的起点、终点和结合部,他和大交通一起构成人们出行一个闭合的环,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为地把他们分割开来,大交通是生产性的,城市交通是非生产性的, 轨道交通投资是人力投资,城市的优势和活力是聚居的人群,人力资本就体现在这些人群的身上,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技能、知识、是人类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能力,也就是人类智力的开发。劳工的这种知识和技术的强烈需求是最近才出现的,而且需要时间来满足这种需求。城市的人利用交通系统有两重作用:一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通过交通系统送到生产岗位上,是属于物质生产的行为。二是作为个人生活所必须的行为使用城市交通,是属于劳动力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行为。从劳动力生产的角度看,可把人们工作时间以外的16个小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了明天工作必须的时间,一般需要13-14小时,剩下来的2-3小时可以称为自由时间,作为人力资本增值的时间,在社会足够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下,时间就是决定的因素。如果我们使用先进的轨道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机械与车辆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报告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 摘要:通过分析欧洲先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在我国发展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的可能性。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模式 In urban rail transit of China model of development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dvanced European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volume in medium comprehensive rail transit system in the possibility. Key words:city traffic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traffic mode

目录 摘要 (2)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4) 二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 (8) 1.运量 (8) 2.适用范围 (8) 3.线路型式 (8) 4.车辆 (9) 5.运营管理 (9) 6.车站规模 (10) 7.车场 (10) 三结论与展望 (11)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解决不了城市的这一重大问题。世界上一些城市的发展由于没有找到解决城市交通的有效方法而趋于崩溃,私有车辆的增长使这种影响更趋恶化,尤其当交通状况到了趋于停滞的边缘时,用其他方式代替公共交通将负担不起或不太可能。因此研究一种基于我国国情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确迫在眉睫。 改善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是一项投资宏大的工程。同时也是摆在市政府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事实证明,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根本途径,其中轨道交通系统又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轨道交通系统使用专用的道路,可以保证快速、准点、安全和没有污染,这一点在中国及亚洲的大城市体会更深。然而,选择哪种公共交通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为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的差异不仅是在运量上,更重要的是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上海地铁1号线长16.1km,造价为6.2亿/km。广州地铁1号线长18km,造价为7.6亿/km。如此高的投资,使许多城市对地铁的发展望而生畏。对此,除了在建设标准和国产化方面需要重新反思外,轨道交通多种形式的最优配置问题,也是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可进一步分为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随着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加及工程预算的消减,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轨道交通途径,既要投资少、降低运行费,又要安全可靠、满足客运要求。目前中国建设地铁的城市人口均在300~400万以上,属特大型城市。人口密度高、城市公共交通运量很大的城市,建设大运量的地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单一的地铁方案,不仅运量浪费大(图1),而且投资运量比也不合理。尤其在100~200万人口的城市里,公共交通运量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是否可以探求一种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模式呢?尤其是在当前资金筹措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既要建设轨道交通,又要少花钱呢?我们现在必须冷静地面对当前的地铁热,鼓励发展有轨电车和轻轨。实际上亚洲和世界的许多城市也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一方面地铁方案是技术成熟、环境最优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全面的地铁网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运能又高于实际要求。所以应该找出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在满足运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投资运量比合理的轨道交通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考试题

名词解释 1.什么事轨道交通? 采用轨道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具有车辆、线路、信号、车站、供电、控制中心和服务等设施,车辆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2.客流:在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 3.断面客流: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各区间的客流。 4.车站客流:在轨道交通车站上下车和换乘的客流。 5.基本客流:既有客流加上按正常增长率增加的客流。 6.转移客流:原来经由常规公交和自行车出行转移到经由轨道交通出行的这部分客流。 7.诱增客流:促进沿线土地开发、住宅区形成规模、商业活动繁荣所诱发的新增客流。 8.断面客流量:在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小时或全日)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 流量称为断面客流量。分上行断面客流量和下行断面客流量。 9.客流计划是指计划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客流的规划,它也是其他计划的基础和编 制依据。 10.全日行车计划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日分阶段开行的列车对数计划。 11.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图解,它规定了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次序, 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分,在车站的到达、出发或通过时刻,在车站的停站时间和在折返站的折返时间,以及列车交路和列车出入车辆段时刻等。它能直观的显示出列车在各区间运行及在各车站停车或通过的状态。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组织的基础。 1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供使用轨道交通的乘客上下、候车和换乘的场所,同时也是办理运 营业务和设置设施设备的地方。 13.客流组织是通过合理布置客流相关设备、设施以及对客流采取有效地分流或引导措施来 组织客流运送的过程。 14.轨道交通线路的通过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轨 道交通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数。 15.车辆定员数,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额定载客量,由车辆的座位人数和站位人数组成, 为车厢座位数和空余面积上站立的乘客数之和。 16.站位面积,指车厢空余面积,为车厢面积减去座位面积。 17.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根据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对列车运行速 度及制动方式等状态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的技术装备。 18.运输总成本是指运输企业为提供某种运输劳务所耗费的成本总额。 19.运营成本(元)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日常运营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运营生产直接 有关的所有费用支出。 简答题 1.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交通区别 容量大;准时、快速;安全、正点;利于环境保护;节省土地资源 但是城市轨道交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一旦遇有自然灾害尤其是火灾,乘客疏散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后就难以迁移和变动,不像地面公共交通可以机动地调整路线和设置站点,以满足乘客流量和流向变化的需要,其运输组织工作远比地面公共交通复杂。 2.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区别 运营范围(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范围是城市市区及郊区,往往只有几十千米,不像铁路那样纵横数千千米,而且连接城乡。)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科学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科学问题 本文根据《轨道交通工程进展讲座》的学习,结合身边实例和网上资料谈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科学问题。 要总结论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科学问题,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意义与现状: 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的基本特征,因而容易满足于城郊之间在同一时间点,一定时间内,进行大规模和客流较集中性的出行要求,成为现代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中的重要元素,能良好起到客流组织的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历经将近4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国家政策指导的作用,因此根据相关机构政府,研究制定轨道交通的发展政策,对城市建设以及国家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日常生活中,我们体会到现在的生活很方便,因为目前我国所发展的城市轨道系统,有着许多的优越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猛,居民出行需求增长快,随着国家的发展,国民也在变强,收入水平、以及个人素质也不断提高,因而居民对高质量的交通服务的要求开始提高,经济承受能力也在不断变强。从这些我们可以猜想,在未来二三十年中,中国城市比其他国家会涌现出更多适合城市轨道发展的高密度交通网络。在项目实施上,我国现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复杂、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在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上,我国也具备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经营模式,但随着乘客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处理和对待这一问题,以满足乘客需求为理念,以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指导思想。 我国在政策、人口与实施等方面的优势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成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仅靠这些优势,不足以保证巨大的轨道交通投资会实现其目标,成为重要的交通网络。也不能保证轨道与其他交通方式能妥善的衔接、协调、和高效的运作。因此,我国城市不仅要能成功地建设高效的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而且还要努力使轨道交通真正起到满足出行需求、改变城市面貌的作用、引导城市发展、缓解道路拥堵、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根据如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我们再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技实例来分析一下目前对我国而言城市轨道交通存在哪些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资料

城轨交通主要有三种形式:地铁、轻轨铁路、独轨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的特点与区别?1 地铁: 1)全部或大部分线路建于地面以下。 2)建设费用大,周期长,成本回收慢。 3)行车密度大,速度高。 4)客运量大。 5)地铁列车2—8辆编组。 6)地铁车辆消音减震防火,即安全又舒适。 7)受电制式为750V第三轨受电或直流1500v架空线受电弓受 电。 轻轨交通: 1)以钢轮和钢轨为车辆提供走行,车辆以电力提供牵引动力, 采用直流、交流、或线性电机驱动。 2)建设费用比地铁少,仅为其1/5—1/2。 3)运输能力2—4万人次,介于地铁和公共汽车,为中等运能。 4)采用半封闭和全封闭车道,立体交叉路口。 5)单节4轴车,双节单铰6轴车和双铰8轴车。每组车可以单 节运行,也可以连挂编列。车辆能通过小半径曲线R=20,坡度60%--70% 6)减震采用弹性车轮、空气弹簧、自导向和迫导向径向转向架

等,采用无缝长钢轨线路,弹性钢轨扣件和路基弹簧层。必要时在轨道两侧设隔音板。 7)电压制式为直流750V,架空线或第三轨供电为主,受电弓受 电。部分采用直流1500v和直流600v供电。 8)站台长度按列车长度和停车误差正负2m而定。站台长度为列 车长度加4m。60—100m。 投资省,建设周期短,灵活性强,运行成本低,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 城市独轨铁路交通: 优点: 1)独轨铁路占地少,线路支柱占地宽度仅1—1.5m,充分利用城 市空间。在繁华中心区建线,对城市景观及日照的影响极小。 2)建设费用低,仅为其1/3。 3)实现大坡度60%和小半径曲线50m运行,绕行城市建筑物。 4)采用轻型车辆,列车编组为4—6辆。 5)走形装置采用空气弹簧和橡胶轮结构,采用电力驱动,故噪 声低,无废气,乘坐舒适。 6)驾于空中。视野宽广,交通、旅游观光。 7)跨座式道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悬挂式采用相形断面的钢结 构。支柱有T型、倒L型、门型等,灵活选择。 缺点: 1)能耗大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年级: 姓名: 学号: 2013.11 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用明挖法施工的伦敦地铁,通车时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场6.5km。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是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经验。从1893年到1900年期间,修建地铁的就有5个国家7个城市,,英国伦敦,美国格拉斯哥、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布达佩斯、奥地利维也纳和法国巴黎。20世纪初的欧美地区,包括德国柏林和汉堡、美国费城、西班牙马德里等9座大城市又像机修了地铁。从此,城市交通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试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出第一台发电机,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的世界,当时最成功地利用电能最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要算是有轨电车了。而1881年,德国研制出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使电动车辆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电动车辆的电压和功率都大大提高。1890年,英国首次用电力机车牵引车辆。地下铁道也改用电力牵引,地铁的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现状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投入运营以来,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经有了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快捷高效、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大运量交通方式,它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我国大中城市人口密度大、机动车保有量多,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而且还带了其他方面的经济效益。本文对轨道交通的经济特性进行分析,并简要阐述了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 关键词:轨道交通经济效益城市交通 1.引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导致了交通供给远远不能跟上交通需求增长的速度,出现了交通拥挤阻塞。道路建设不可能提供车辆数目激增所需要的空间,也不可能从其他交通项目当中提出更多的资金去建设道路。现在,城市交通规划人员担心不适当的和效率低的交通系统会抵制和妨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中国解决城市长期交通堵塞的唯一选择。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甚至可以说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矛盾的必由之路。一般达到或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就具备构筑地铁的条件。 2.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2.1 轨道交通技术经济特性 快速轨道(Rapid Rail Transit or Rail Rapid Transit)是城市地下铁道(地铁)、轻型轨道交通(轻轨)、单轨(独轨)交通、有轨电车、新交通(new transport system,NTS)、高速磁浮列车和市郊(郊区)列车(通勤列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的统称。它的技术经济特性如下: (1)载客量大、速度快,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 轨道交通在载客量、速度、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其他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平均载客量分别是小轿车和公共汽车的23.3倍和3.2倍;平均速度分别是小轿车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 摘要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

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基本操作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基本操作 列车司机在出乘前应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操作指南、司机手册等要求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在作业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1、找到对应列车后,先做到“库内动车四确认”。 2、按《列车检查作业标准》做好列车静态检查和动态测试,并控制作业时间。 3、检车时遇到列车因故障而无法进行出库作业时,及时跟车场调度员联系。 4、在车站出乘与交班司机交接时,要清楚列车的技术状态及线路限速与施工情况。 一、投入蓄电池 按下司机操纵台上的蓄电池合按钮,蓄电池即投入使用,通过司机室右侧屏上的蓄电池表可观察到蓄电池电压应该为DC 110 V。 如果蓄电池亏电,即蓄电池电压低于DC 80 V,将司机室继电器柜中的蓄电池欠压强投开关转换到“强制”位,蓄电池即可强制投入使用,当蓄电池电压高于DC 89 V时欠压继电器恢复,蓄电池可以正常投入使用。 二、激活头车 根据实际运行方向,将运行方向前端司控器钥匙开关转换到“开”位,尾端保持在“关”位,通过司机操纵台上TMS显示屏观察到列车有司机室占用显示,表示4016车司机室被占用。 三、控制受电弓 观察司机操纵台上的风压表,如果总风压力高于450 kPa,按下司机室右侧屏上的升弓按钮并持续2 s后松开,车顶上受电弓在8 s内升弓到位,通过司机操纵台上TMS显示屏观察到Mp车受电弓升弓显示,并且电压显示为1 500 V,同时右侧屏的网压表显示为1.5 kV。 如果总风压力低于450 kPa,可以通过控制动车客室下部的受电弓电动气泵来打风。具体操作为:按下司机室右侧屏上的升弓泵按钮,两个动车的电动气泵开始工作;当风压力高于750 kPa时电动气泵停止工作,这时辅助风缸的压力值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城市交通的现状出发,阐述轨道交通的特点,讨论城市建设中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进步,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道路拥挤、事故频发、大气及噪声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也相应而来。由于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和人口流动,在一天的高峰时间里,客流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现象很普遍,而仅仅依靠车辆运输已很难适应现代客运交通的需要,尤其是在大城市和一些迅速崛起的中等城市。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也证明,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

最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重点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新体系势在必行。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属于集多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轨道交通集约化的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车辆与限界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车辆与限界建设标准 第1条车辆类型应根据当地的预测客流量、行车密度、线路条件、供电电压、车辆与备品来源、技术发展、产品价格和维修能力等因素,综合比较而选定。车辆基本型式应按以下类型选择: 一、按车体宽度和驱动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类、六种车型:(一)粘着牵引系统: A、B型车,车体宽度为30m、28m的四轴系列车型; C、D型车,车体宽度为26m,车地板不同高度的铰接车系列车型; 单轨胶轮车,车体宽度为30m的跨座式单轨胶轮系列车型。 (二)非粘着牵引系统:L型直线电机车辆系列。 二、按车辆的牵引控制系统,可选用交流变压、变频车。 三、按车体材料,可选用不锈钢车、铝合金车和耐候钢车。 四、按受电方式,可选用受电弓车、受流器车、受电弓加受流器车。 五、按电压等级分:有直流1500V和直流750V。 第2条同一城市内的车辆型式应从线网规划统筹考虑,类型不宜过多。各类车型的主要技术规格,可按表6规定确定,

并严格遵循车辆国产化的原则和政策。 第3条对各类车型应规定相应的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A、B型车的限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地铁限界标准》CJJ96的有关规定,其他车型的限界可按《地铁限界标准》CJJ96规定的计算方法确定。 第4条车辆构造速度应高于车辆设计最高速度的10%或10km?h。车辆设计最高速度应满足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并允许出现瞬间超速5km/h。 第5条制定限界的计算车辆应采用无驾驶室车辆的基本参数,进行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计算。各类车型的计算车辆参数见表5。车站限界(站台)应满足列车停站、开门状态时的车辆限界,且满足列车过站时的车辆限界。 各类车型计算车辆参数表5 项目名称A型车B型车C型铰接车D型铰接车L型车单轨车 车长221190——1708148 车宽3028262628298 车高383837373625384?53 转向架中心距157126——11149 6 固定轴距252319192025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 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交通运输是城市基本职能和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运输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交通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城市形成之后,则要求交通技术水平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地下铁道诞生以来的100多年间,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每一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各轨道交通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由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对各种轨道交通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不但概念不清楚,而且叫法也不统一,统计数据混乱,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及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带来严重的障碍。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定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但可以清晰地阐明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各种轨道交通的了解,澄清对各种轨道交通的模糊认识,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建设世纪目标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伴随更大的都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200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4亿6千万。目前,约有40个城市归类为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其中8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居民出行更为频繁,城市交通需求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因此,需要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在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种运输量增加很快,非凡是市内客流量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另外,由于城市内部建筑物密度大,非凡是老城区,各种建筑物、构造物比比皆是,城市里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旧城改建十分困难。因此,发展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轨道交通的形式与特点 一般地,特大城市非凡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都是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和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员及各种流动人员数量十分庞大,为了输送如此数量的旅行人员,应该分地区、分区域、分路段,根据客流需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环保等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轨道建筑物在城市内所处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的运量大小、运行方式、轨道结构、治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地下铁道、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以及轨道新交系统。 (1)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长春、大连、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外,尚有杭州、沈阳、成都、哈尔滨、西安、厦门、苏州、青岛、东莞、宁波、佛山、石家庄、郑州、长沙、兰州等33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中。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城市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使得区域间人员流动日益增多,城市交通流量迅速扩大。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地面交通道路需求,于是城市轨道交通营运而生。本文将在回顾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精彩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DOI]10.13939/https://www.doczj.com/doc/1e17788291.html,ki.zgsc.2015.04.053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地铁上的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基石。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是为轨道交通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伴随着政府适时提出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国产化政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不断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城市轨道交通是以电能为动力,通过铺设固定轨道线路,采取轮轨运转方式,配备专用运输车辆以及专业服务设施,主要用于城市区域内客运服务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其具有运量小、速度慢、污染大等多方面的缺点也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舒适性好、安全性高、节能环保等优势按照车辆类型、技术参数以及运送范围等不同特征,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分为轻轨、地铁、有轨电车、单轨以及磁悬浮列车等。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6年时间历程。起步阶段,于1965年北京地铁1号线,目前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开始建设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建设高潮开始阶段,20世纪90年代,沈阳、天津、南京、重庆开始计划建设轨道交通项。调整阶段,1997年年底,提出以深圳地铁1号线(19.5km)、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24.5km)和广州地铁2号线(23km)开始启动。建设高潮阶段,1999年之后,全国已建和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有10个,超过前30年建设度和规模。 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问题 2.1规划不合理 轨道交通因为交通设施的不同,存在着不可移植性等特点。这种特点就导致了在规划阶段如果规划不合理,就不能发挥规划引导作用。部分规划不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因为布局不尽合理,丧失了对于城市交通压力缓解的作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时候甚至造成交通堵塞。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文献检索实训——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自机学院 专业年级 12交通运输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前言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进行分析。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带来人流在量和质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其沿线的通达,改变其沿线的区位条件,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实际形态和结构往往是交通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1]。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度的特点使它能够把人流引向特定的地点,并且在某个点上集中大量的人流,这种特性决定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集中于与人流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变化。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 素。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1.1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 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带来其沿线地区良好的通达性。交通的改善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瓶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政府调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关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 学生所在单位 姓名教育层次专科 学号专业 指导教师分校直属分校 目录 1 前言 (1) 1.1 出行率低 (1) 1.2 交通事故成倍增长 (2) 1.3 资源利用率低下 (2) 1.4 环境污染严重 (2) 2 城轨交通优势 (2) 2.1 运量大 (3) 2.1.1 速度快和正点率高 (3) 3 城轨对城市结构影响分析 (4) 3.1 城市规划问题 (4) 3.1.1 检查规则 (4) 4 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意义 (5) 5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中文内容提要 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日趋严重,地面交通已无法适应现有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产生的日益增

长的运量需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有可能还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因此,投资建设地铁,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将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紧张状况最理想的交通方式,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不仅是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而且也是交通运输中心, 是大量客货运输的起讫点、换乘和换装地点、客货流的集散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地区中心城市, 现有的交通体系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并且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的技术优势在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 轨道交通;资源利用;优势 关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 一、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化发展的矛盾逐渐显现,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的技术优势在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在大规模修建地铁,并且很受市民欢迎,因此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成为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轨道交通的建设,提高了沿线地域的可达性,进而改变沿线土地的利用类型,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连接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轨道交通则又是城市空间向外扩张的发展轴,郊区的轨道交通站点能够提高其周边土地的利用价值,促进郊区的城市化发展。而由轨道交通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发展变化,都将影响城市人口流动,改变城市人口密度分布,诱导人们远离城市中心居住。 (一)出行率低 交通阻塞, 行车速度慢, 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道路总容量供给严重不足。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只是在 1994 年以来才有较快发展, 人均面积由 2.8 m2 上升到 6.6 m2。尽管增长幅度较快, 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 20%的增长速度。目前, 全国 32 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 有 27 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对道路需求迅猛增长。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 轿车、客车、面包车以及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 15%以上。个别年份甚至接近 20%, 而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年平均增长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班级:70971 姓名:刘奎学号:200907071006 交通运输是城市基本职能和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运输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交通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在城市形成之后, 则要求交通技术水平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地下铁道诞生以来的100 多年间, 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每一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各轨道交通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由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缺乏统一的标准, 因此, 对各种轨道交通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 不但概念不清楚, 而且叫法也不统一, 统计数据混乱, 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及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带来严重的障碍。因此,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定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不但可以清晰地阐明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 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各种轨道交通的了解, 澄清对各种轨道交通的模糊认识, 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建设世纪目标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伴随更大的都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200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4亿6千万。目前,约有40个城市归类为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其中8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居民出行更为频繁,城市交通需求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因此,需要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在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种运输量增加很快,非凡是市内客流量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另外,由于城市内部建筑物密度大,非凡是老城区,各种建筑物、构造物比比皆是,城市里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旧城改建十分困难。因此,发展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轨道交通的形式与特点 一般地,特大城市非凡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都是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和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员及各种流动人员数量十分庞大,为了输送如此数量的旅行人员,应该分地区、分区域、分路段,根据客流需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环保等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轨道建筑物在城市内所处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的运量大小、运行方式、轨道结构、治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地下铁道、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以及轨道新交系统。 (1)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长春、大连、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外,尚有杭州、沈阳、成都、哈尔滨、西安、厦门、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