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大理大学课程教案

(理论教学)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与人类健康

课程类型:( 2 )1、必修;2、选修;3、其它

授课对象:非医学专业(本科)14/15 级

授课时间:2016 至2017 学年 1 学期

计划学时:24 学时(其中:理论24 ,实验:0 )任课教师:武有聪、张雷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

大理学院教务处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刘晶星编著,2013年第8版讲授人:武有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

所属章节:第1-2章计划学时:3h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功能;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

意义;质粒的概念及其作用;核蛋白体的组成及意义;异染颗粒的意义;L-型细菌的概念及其意义;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方式;根据细菌对氧需要的分类及细菌厌氧生长的原理;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

2.熟悉: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功能;中介体

的概念;常见细菌生化反应的种类;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在细菌鉴别上的意义;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3.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列表法、图示法

使用教具:多媒体

思考题: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资料:

1.《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沈关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医学微生物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第一章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微生物可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包括形态、染色性与结构、生长繁殖与培养、理化性状与分类等。

第一节细菌(bacterium)

广义细菌: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狭义:细菌(数量最大,种类繁多,致病种类多)。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一)大小体积微小,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

1.无色半透明

2.革兰染色法:G+菌(紫兰色)、G-菌(红色)

(二)形态按其外形可分为

1.球菌(coccus)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μm。如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

菌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2.杆菌(bacillus)杆状,各种杆菌大小、长短与粗细差异较大。如炭疽芽胞

杆菌、大肠埃希菌、布鲁斯菌等

3.螺形菌(spirala bacterium)菌体弯曲

1)弧菌(vibrio)只有一个弯曲

2)螺菌三(pirillum)有数个弯曲较僵硬,如鼠咬热螺菌

3)也有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称为螺杆菌。

细菌的形态可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只有在生长条件适宜时其形态才较为典型。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

细菌细胞的最外层结构,坚韧而有弹性。一般光镜下不易看到。

主要功能:

1)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保护细菌抗低渗环境。

2)和细胞膜一起参与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3)带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决定菌体的抗原性。

2.组成: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1)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mucopetide)G+菌和G-菌的共有组分

组成: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

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G-菌

①聚糖骨架:各种细菌均相同,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交替间隔

排列。

②四肽侧链:组成及连接方式因菌种而异,N-乙酰胞壁酸上连接四肽侧链。

③五肽桥:五个甘氨酸组成

G+ 菌有:四肽侧链间由五肽交联桥相连成三维空间结构;

G—菌:无多数四肽侧链呈游离状态部分成二维平面结构。

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均能损伤细胞壁而使细菌变形或裂解。

溶菌酶――切断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的连接

青霉素――干扰甘氨酸交联桥与四肽侧链上的D-丙氨酸之间的连接

2)磷壁酸(teichoic acid):G+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

①组成:核糖醇和甘油残基连接而成,穿插于肽聚糖层中

②分类:

壁磷壁酸――其长链的一端与肽聚糖上的胞壁酸连

膜磷壁酸(脂磷壁酸)――结合在细胞膜上

③作用: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中起作用;与某些细菌的酶活性有关;与细菌

的致病性和抗原性有关

3)外膜(outer membrane) :G-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

①脂蛋白(lipoprotein):肽聚糖层与脂质双层之间。

②脂质双层:结构类似细胞膜(有通透屏障作用),中间镶嵌有一些特殊的蛋

白质(外膜蛋白)。

③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G-菌的内毒素。

ⅰ脂类A(lipid A):内毒素的毒性部分和主要成分,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无种属特异性

核心多糖(core polysaccharide):位于脂质A的外层。具有属特异性。

ⅲ寡糖重复单位(oligosaccharide repeat unit):位于脂多糖的最外层,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不同种G-菌的特异性寡糖的单糖种类、位置、排列顺序和空间构型不同,决定了细菌种或型的特异性。

4)细菌的L型(L formed bteria)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概念: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的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即为细菌的L型。

特点:①多形性,大小不一,绝大多数细菌的L型染色呈G-性。②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缓慢生长,形成“油煎蛋”样细小菌落。有的成颗粒状或丝状菌落。③某些细菌的L型仍有致病能力,在临床上可引起慢性感染。对于症状明显而标本常规培养为阴性时要考虑作L型检验。④G+菌的L型又称原生质体,G-菌的L型又称原生质球。

(二)细胞膜(cell membrane)

又称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位于细胞壁的内侧,紧密包绕在细胞质的外面。是一层半透性薄膜。结构与功能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基本相同,只是不含有胆固醇。

1.主要功能:渗透与运输作用;细胞呼吸作用;生物合成作用,参与细菌分裂。

2.中介体(mesosome) 细菌细胞膜向细胞质内陷,并折叠形成囊状物。多见于

G+菌,常位于菌体侧面或靠近中部。在细菌分裂时,起着类似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丝的作用。中介体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相应地增加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能量。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有拟线粒体之称。

(三)细胞质(cytoplasm)

又称细胞浆,为细胞膜内侧的胶状物质,是细菌新陈代谢的重要场所。基本成分为水、无机盐、核酸、蛋白质和脂类。

1.核糖体(ribosome):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细菌蛋

白质合成的场所。链霉素结合核糖体30S小亚基;红霉素结合核糖体50S大亚基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杀死细菌。

2.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状DNA;可携带遗传信

息,控制细菌某些遗传性状;能独立自行复制;通过接合或转导等方式在细菌间传递。

3.胞质颗粒(cytoplasmic granules):大多数为营养储藏物,包括多糖、脂类、

多磷酸盐等。这些颗粒常随菌种、菌龄及环境而异。

(四)核质(nuclear material)(拟核-nuleoid)

细菌的遗传物质。一条双股环状的DNA分子组成的,DNA分子反复回旋盘绕成超螺旋状。具有染色体的功能,控制细菌的各种遗传性状。

三、细菌的特殊结构

(一)荚膜(capsule)

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厚度200nm)。(厚度〈200nm 为微

荚膜)

1.大多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糖与蛋白复合物。

2.用特殊染色法可将荚膜染成与菌体不同的颜色。

3.荚膜一般在动物体内和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才能形成。

4.荚膜具有抗原性,可有助鉴别细菌及作为分型的依据。

5.功能:增强细菌的致病性。具体表现为抗吞噬、抗有害物质的损伤、粘附作

用。

(二)鞭毛(flagellum)

附着在菌体上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1.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蛋白是一种弹性纤维蛋白)。

2.用特殊染色法染色。

3.具有特殊的抗原性(H抗原)。

4.鞭毛菌可分为4类:周毛菌、丛毛菌、双毛菌和单毛菌

(三)菌毛(pilus or fimbria)

菌体表面的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的丝状物

1.电镜下可见。

2.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称菌毛蛋白。菌毛蛋白有抗原性。

3.分类:

普通菌毛――数百根,细菌的粘附结构,与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1~4根,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中空呈管状。与细菌的接合传递有关(是由一种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

(四)芽胞(spore)

某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该小体具多层致密的膜结构。

1.要用特殊染色法染色。

2.芽胞形成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条件因菌种而异。

3.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能保存细菌全部生命活动的物质。

4.芽胞的大小、形状和在菌体内的位置随菌种而异,对鉴别细菌有重要意义。

5.芽胞对热、干燥、辐射及消毒剂有很强的抵抗力(通透性低、含水量少、吡

啶二羧酸)

6.高压蒸气灭菌是杀灭芽胞的最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将杀死芽胞作为消毒灭菌

效果的判定指标)

四、细菌的理化性状与新陈代谢

大部分病原菌均属于寄生菌(从宿主体内的有机物中获得营养和能量的细菌)。(一)细菌的理化性状

1.物理性状

(1)半透明体,细菌悬液呈浑浊状态

(2)体积微小,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3)细菌有带电现象,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带负电荷。

(4)半透性

(5)细菌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

2.化学组成

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类、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水占细胞总重量的75%~90%。

还有碳、氢、氮、氧和少数的无机离子。

(二)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

1. 细菌的能量代谢

发酵:有机物为受氢体;

需氧呼吸:无机物为受氢体;

厌氧呼吸:

2.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简单介绍下列各分解代谢试验的原理及看实验结果图,如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尿素酶试验、硫化氢试验。3.细菌的合成代谢试验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1)热原质(pyrogen):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

应的物质。热原质耐高温,250℃高温干烤可破坏;吸附剂、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蒸馏效果最好。

2)毒素和侵袭性酶

毒素(toxin):内毒素(endotoxin)――脂类A,G-菌裂解后释放出来;

外毒素(exotoxin)――G+菌和少数G-菌在代谢过程中代谢过程中分泌出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

侵袭性酶细菌产生的与致病性有关,对人体有损伤的酶。

3)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水溶性色素――溶于水,培养基着色;脂溶性色

素――不溶于水,培养基不着色,菌落着色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它微生物

的物质。

5)维生素

6)细菌素(bactercin):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只对有

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五、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

(一)生长繁殖的条件

必要条件是营养物质、能量和适宜的环境。

1.营养物质:水分、无机盐类、蛋白胨(或氨基酸)和糖等。对营养要求高的细

菌还需要某些生长因子。

2. 酸碱度:~,个别细菌如霍乱弧菌在~中生长良好。结核杆菌生长的最适pH为~。

3. 温度:最适温度随细菌的种类而不同。嗜冷菌10~20oC ,嗜热菌50~60oC,嗜温菌30~37oC。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与人体的体温相同。

4. 气体环境:O2和CO2

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为

(1)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

如结核杆菌、霍乱弧菌

(2)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erium):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

如空肠弯曲菌、幽门弯曲菌

(3)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anaerobe):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大多数病原菌都属此类。

(4)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只能在无氧的环境中进行发酵。

5. 渗透压:一般培养基的盐浓度和渗透压对大多数细菌是安全的。

(二)生长方式与速度

1. 生长方式:二分裂法繁殖

大多数细菌的代时约20~30min,但结核杆菌代时18h。

2. 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

(三)培养

人工培养要用培养基。培养基是由适合细菌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配制,经灭菌后制成的。

分类、生长现象、培养方法及应用由实验课讲

六、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种、菌种、菌属、菌株(标准菌株)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G+ 菌与G—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试述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3. 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的种类、概念、特点或功能及临床意义。

4.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在医学上的意义

5. 试述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和人工培养细菌的生长曲线的分期。

6.何谓L型细菌,其特点如何

7.试解释中介体、热原质、质粒、细菌素、培养基、代时、菌落。

小结及学时分配: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0分钟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和功能60分钟

3.细菌的生长繁殖20分钟

4.细菌生化反应、细菌的代谢产物30分钟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形态结构

第一节细菌 一形态 (一) 形状:基本形状 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螺旋菌 1.球菌 基本形状:圆球形、扁圆球形、椭圆球形 种类(依子细胞的空间排列方式分): 单球菌一个方向分裂子细胞分散 双球菌一个方向分裂子细胞成对排列 链球菌一个方向分裂子细胞链状排列 四联球菌二个方向分裂,子细胞田字形排列 八叠球菌三个方向分裂,子细胞立方形排列 葡萄球菌多个方向分裂,子细胞葡萄状排列 2.杆菌 基本形状 杆状 圆柱状 同一种杆菌宽度比较稳定,长度易变 种类 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大多数杆菌菌体分散存在,如鼠疫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麻风杆菌、痢疾志贺氏菌 有些呈链状排列、栅状排列、八字形排列,如苏云金杆菌。 3.螺旋菌 基本形状 弯曲杆状 包括 o弧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逗号形,如霍乱弧菌 o螺旋菌菌体回转如螺旋状,如红螺菌 (二)大小 单位 微米 1mm=1000μm 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0.5-2.0微米 杆菌宽度与球菌相似,长度:0.2-8.0微米 螺旋菌大小以菌体两端点间距离表示 (三)影响细菌形状和大小的因素

菌龄 环境条件 o环境条件适宜的幼龄菌,表现正常的大小和形态 o环境温度偏高、营养条件失调的老龄菌,菌体萎缩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所有的细菌都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o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原核) 某些细菌有特殊结构 o如鞭毛、荚膜、芽孢等 (一)基本结构 1.细胞壁 ·功能 a)维持细胞外形 b)保护原生质体,在渗透压不宜的环境中保持生命力 Gram staining 1884年丹麦医生C.Gram 涂片→结晶紫初染(紫色)→碘液处理→乙醇脱色→复红复染(红色) 除支原体、螺旋体、细菌L型外,所有原核生物均有细胞壁,可区分为Gram阳性或阴性菌,两者在化学组成及细胞壁结构上差异显著 可能原理 结晶紫-碘复合物 o阳性菌壁厚,肽聚糖含量高,结构紧密,含脂量少;酒精脱色,肽聚糖不溶于酒精,紫色不褪,复染不能进行 o阴性菌相反 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特有的化学组成,青霉素等能破坏其结构或抑制其合成 2.细胞膜(细胞质膜) 功能 a)物质转运与营养作用,渗透屏障 b)呼吸作用与生物合成作用中心 化学组成 蛋白质 60-70% 磷脂 20-30% 多糖 2%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酵母菌等的个体形态和结构。 二、基本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由一组光学系统和支持及调节光学系统的机械系统组成。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由一组光学系统和支持及调节光学系统的机械系统组成。 机械系统包括镜座、镜臂、镜台、物镜转换器、镜筒及调节器等。镜座是显微镜的基座,使显微镜能平稳地放置在桌子上;镜台又称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地方,镜台上有压片夹用以固定被检标本,标本移动器可使标本前后和左右移动,有的标本移动器带有游标尺,可指明标本所在位置;镜臂用以支持镜筒,也是移动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镜筒是连接目镜

和物镜的金属筒,镜筒上端插入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接;物镜转换器安装在镜筒的下端,其上装有3~5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可以通过转动物镜转换器随意选用合适的物镜;调节器安装在镜臂基部,是调节物镜与被检标本距离的装置,通过调节粗、细螺旋便可清晰地观察到标本。 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目镜、物镜、聚光镜和反光镜等,较好的显微镜有内光源。目镜一般由两块透镜组成,不同的目镜上刻有5×、10×和15×等字符以表示该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是显微镜中很重要的光学部件,由多块透镜组成,根据物镜的放大倍数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低倍物镜(4×、10×和20×)、高倍物镜(40×和45×)和油镜(90×、95×和100×)等。被检物体经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后的总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形态观察主要包括群体形态和个体形态观察两方面。细菌个体微小,且较透明,必须借助染色法使菌体着色,显示出细菌的一般形态结构及特殊结构,在显微镜下用油镜进行观察。根据细菌个体形态观察的不同要求,可将染色分为简单染色、鉴别染色和特殊染色。本实验主要观察微生物的个体形态,掌握在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重要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通过此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染色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厚,交联而成的肽聚糖网状结构致密,经乙醇处理发生脱水作用,使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与碘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结果使细胞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薄,网状结构交联疏松,而且类脂含量较高,经乙醇处理后,类脂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被溶出细胞壁,因而细胞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细胞呈红色。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显微镜酒精灯接种柄接种环洗瓶载玻片滤纸镜油擦镜纸无菌水烧杯药品:结晶紫95%乙醇草酸铵碘碘化钾蕃红二甲苯降酚细菌(培养18~24小时的斜面菌种)细菌酵母菌等标本片。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A液结晶紫2.0g,95%乙醇20mL;B液草酸铵0.8g,蒸馏水80mL。将A和B充分溶解后混合静止24小时过滤使用。 革氏染液:碘1g ,碘化钾2g ,蒸馏水300mL。 蕃红染液:2.5%蕃红的乙醇溶液10mL,蒸馏水100mL混合过滤。 脱色液:95%乙醇。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大理大学课程教案 (理论教学)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与人类健康 课程类型:( 2 )1、必修;2、选修;3、其它 授课对象:非医学专业(本科)14/15 级 授课时间:2016 至2017 学年 1 学期 计划学时:24 学时(其中:理论24 ,实验:0 )任课教师:武有聪、张雷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 大理学院教务处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刘晶星编著,2013年第8版讲授人:武有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 所属章节:第1-2章计划学时:3h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功能;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 意义;质粒的概念及其作用;核蛋白体的组成及意义;异染颗粒的意义;L-型细菌的概念及其意义;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方式;根据细菌对氧需要的分类及细菌厌氧生长的原理;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 2.熟悉: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功能;中介体 的概念;常见细菌生化反应的种类;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在细菌鉴别上的意义;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3.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列表法、图示法 使用教具:多媒体 思考题: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资料: 1.《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沈关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医学微生物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3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查看答案 习题 填空题 I.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4种。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_____和_____,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肽聚糖单体是由____和____以_____糖苷键结合的_____,以及_____和____3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_____水解。 5.G+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几种。 6.G-细菌细胞外膜的构成成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 7.脂多糖(LPS)是由3种成分组成的,即_____、_____和_____。 8.在LPS的分子中,存在有3种独特糖,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 9.用人为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____,未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____,因在实验室中发生缺壁突变的细菌称为_____,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定性缺壁细菌则称为_____。 10.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1.在细胞质内贮藏有大量聚β—羟基丁酸(PHB)的细菌有____、_____、____和等。 12 在芽孢核心的外面有4层结构紧紧包裹着,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13.在芽孢皮层中,存在着____和______2种特有的与芽孢耐热性有关的物质,在芽孢核心中则存在另一种可防护DNA免受损伤的物质,称为_____。 14.芽孢的形成须经过7个阶段,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5.芽孢萌发要经过______、______和______3个阶段。 16.在不同的细菌中存在着许多休眠体构造,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17.在细菌中,存在着4种不同的糖被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18.细菌糖被的主要生理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等。19.细菌的糖被可被用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实际工作中。 20.判断某细菌是否存在鞭毛,通常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法。 21.G-细菌的鞭毛是由基体以及______和______3部分构成,在基体上着生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4个与鞭毛旋转有关的环。 22.在G-细菌鞭毛的基体附近,存在着与鞭毛运动有关的两种蛋白,一种称______,位于______,功能为______;另一种称______,位于______,功能为______。 23.借周生鞭毛进行运动的细菌有______和______等,借端生鞭毛运动的细菌有______和

(完整版)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

第一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 非细胞型:病毒 细胞型: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等,(无明显核,也无核膜、核仁。) 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有明显核,有核膜、核仁。) 第1节:细菌Bacteria 是微生物一大类群,主要研究对象。 细菌是单细胞的,大小在1um左右,1000倍以上显微镜才能看到其形状。 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一)基本形态 1、球菌Coccus:球形或近球形,根据空间排列方式不同又分为单、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不同的排列方式是由于细胞分裂方向及分裂后情况不同造成的。 2、杆菌Bacillus (Bacterium):杆状或圆柱形,径长比不同,短粗或细长。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3、螺旋菌(Spirillum):是细胞呈弯曲杆状细菌统称,一般分散存在。根据其长度、螺旋数目和螺距等差别,分为弧菌Vibrio (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形似C字)和螺旋菌(螺旋状,超过1圈)。 与螺旋体Spirochaeta 区别:螺旋体无鞭毛。 细菌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受环境条件影响(如温度、培养基浓度及组成、菌龄等) 异常形态一般,幼龄,生长条件适宜,形状正常、整齐。老龄,不正常,异常形态。 畸形:由于理化因素刺激,阻碍细胞发育引起。 衰颓形:由于培养时间长,细胞衰老,营养缺乏,或排泄物积累过多引起。 (二)细菌大小如何测量:显微测微尺 球菌直径0.5-1um,杆菌直径0.5-1um ,长为直径1-几倍;螺旋菌直径03-1um,长1-50um;细菌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细胞重量10-13-10-12g ,每g细菌含1-10万亿个细菌。 二、细菌细胞结构 研究细菌细胞结构是分子生物学重要内容之一,有了电子显微镜才有可能。其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是细胞不变部分,每个细胞都有,如细胞壁、膜、核。 特殊结构是细胞可变部分,不是每个都有,如鞭毛、荚膜、芽孢。 (一)基本结构 1、细胞壁cell wall:位于细胞表面,较坚硬,略具弹性结构。 功能:1)维持细胞外形;2)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和渗透压危害;3)鞭毛运动支点;4)正常细胞分裂必需;5)一定的屏障作用;6)噬菌体受体位点所在。另外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有关。 革兰氏染色Cristein Gram,1884发明(Koch实验室) 凡是不能被乙醇脱色,呈蓝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 凡是经乙醇脱色,呈复染剂颜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 革兰氏染色结果不同主要是细胞壁组成及结构差异造成的。 (1)革兰氏阳性菌Gram positive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Staphylococcus aureus 细胞壁构成:一连续层,厚20-80nm 两部分:网状骨架:微纤丝组成基质:骨架埋于基质中 化学组成:主要是肽聚糖和磷壁酸肽聚糖peptidoglycan (粘肽、胞壁质)大分子复合体,许多亚单位交联而成。 亚单位1)双糖单位:N-乙酰胞壁酸(NAM)和N-乙酰葡萄糖胺(NAG)通过â-1,4糖苷键相连而成。 2)短肽:L-Ala-D-Glu-L-Lys-D-Ala 3) 肽桥:短肽之间连接。 短肽全部或部分连至NAM上,短肽之间也有连接,组成一网状结构。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特有成分,也是原核微生物特有成分(古生菌没有) 磷壁酸teichoic acid (垣酸)G+特有成分。 多元醇与磷酸复合物,通过磷酸二酯键与NAM相连。根据多元醇不同,有甘油型、核糖醇型等5种类型。 主要功能:使壁形成负电荷环境,吸附二价金属离子,维持壁硬度和一些酶活性。还可提供噬菌体位点。 (2)革兰氏阴性菌Gram negative 以大肠杆菌为例: 内壁层:厚2-3 nm,单(双)分子层,由肽聚糖构成。与G+区别:交联低;DAP取代L-Lys;肽桥。 外壁层:内层:脂蛋白层,以脂类部分与肽聚糖相连。中层:磷脂层。外层:脂多糖层,外壁重要成分,8-10 nm。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G-特有成分。 结构:类脂A + 核心多糖+ O-侧链 功能:1)内毒素物质基础;2)吸附镁、钙离子;3)决定G-表面抗原;4)噬菌体受体位点。 钙离子是维持LPS稳定性所必需的。 革兰氏染色机制在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有周质空间(隙),含水解酶、载体蛋白等。

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显微镜观察结果描述 化药1105刘佳兴110150139 摘要: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和病毒,本文主要介绍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酵母菌、病毒和霉菌。 关键词:形态,结构,功能 1、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这里仅简述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分纲体系。 1.1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 (1)光能营养原核生物门 Ⅰ蓝绿光合细菌纲(蓝细菌类);Ⅱ红色光合细菌纲;Ⅲ绿色光合细菌纲 (2)化能营养原核生物门 Ⅰ细菌纲;Ⅱ立克次氏体纲;Ⅲ柔膜体纲;Ⅳ古细菌纲 1.2真核微生物(Eucaryotic microbes) 真菌可分以下四纲: Ⅰ藻状菌纲菌丝体无分隔,含多个核。有性繁殖形成卵孢子或接合孢子;Ⅱ子囊菌纲菌丝体有分隔,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孢子;Ⅲ担子菌纲菌丝体有分隔,有性阶段形成担孢子; Ⅳ半知菌纲包括一切只发现无性世代未发现有性阶段的真菌。 粘菌也可分为四纲,即 Ⅰ网粘菌纲自细胞两端各自伸出长的粘丝并接连形成粘质的网络——假原质团;Ⅱ集胞粘菌纲分泌集胞粘菌素,形成假原质团;Ⅲ粘菌纲形成原质团,腐生性自由生活;Ⅳ根 2.1形态结构 DNA、核糖体、鞭毛、纤毛、荚膜、细胞壁、质膜

2.2基本形态 (1)球菌:按其排列方式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杆菌:细胞形态较复杂,有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月亮状、分枝状。 (3)螺旋状:可分为弧菌(螺旋不满一环)和螺菌(螺旋满2~6环,小的坚硬的螺旋状细菌)。此外,人们还发现星状和方形细菌。 3、古细菌 古细菌(archaeobacteria)(又可叫做古生菌或者古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也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征,如:细胞膜中的脂类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有的以蛋白质为主,有的含杂多糖,有的类似于肽聚糖,但都不含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3.1与真细菌主要区别 1.形态学上,古细菌有扁平直角几何形状的细胞,而在真细菌中从未见过。 2.中间代谢上,古细菌有独特的辅酶。如产甲烷菌含有F420,F430和COM及B因数。3.有无内含子(introns)上,许多古细菌有内含子。 4.膜结构和成分上,古细菌膜含醚而不是酯,其中甘油以醚键连接长链碳氢化合物异戊二烯,而不是以酯键同脂肪酸相连。 5.呼吸类型上,严格厌氧是古细菌的主要呼吸类型。 6.代谢多样性上,古细菌单纯,不似真细菌那样多样性。 7.在分子可塑性(molecular plasticity)上,古细菌比真细菌有较多的变化。 8.在进化速率上,古细菌比真细菌缓慢,保留了较原始的特性。 4、放线菌 放线菌(Actinomycete)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4.1形态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食品微生物学》授课教案 第二章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食品微生物学》授课教案 第二章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2、掌握细菌细胞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以及细菌的繁殖特点和菌落特征。 3、掌握酵母菌细胞的形态结构、菌落特征的繁殖方式。 4、掌握霉菌细胞的形态结构、繁殖特点、菌落特征和生活史类型。 5、掌握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以及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的繁殖特点。 6、掌握噬菌体与工业发酵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细菌细胞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以及细菌的繁殖特点和菌落特征。 2、革兰氏染色的步骤与机理 3、掌握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以及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的繁殖特点。 教学难点: 1、革兰氏染色的步骤与机理 2、掌握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以及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的繁殖特点。 教学课时:8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归纳起来概括以下几方面,即细胞核、细胞膜、核糖体、繁殖等。 非细胞型:病毒 细胞型: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等,无明显核,也无核膜、核仁。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有明显核,有核膜、核仁。 一、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1、基本形态: 球菌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螺旋菌 2、细菌大小: 显微测微尺 (二)细菌细胞结构 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基本结构是细胞不变部分,每个细胞都有,如细胞壁、膜、核。特殊结构是细胞可变部分,不是每个都有,如鞭毛、荚膜、芽孢。 1、基本结构 1)细胞壁:位于细胞表面,较坚硬,略具弹性结构。 功能:维持细胞外形;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和渗透压危害;鞭毛运动支点;正常细胞分裂必需;一定的屏障作用;噬菌体受体位点所在。 另外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有关。 革兰氏染色: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动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担子菌微生物原生生物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病毒界病毒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的相关概念: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离不开以下三步: ⑴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⑵测定一系列鉴定指标 ⑶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 现代微生物分类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⑴核酸分析 ⑵DNA杂交试验 ⑶细胞壁成分分析 ⑷红外光谱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在科与属之间可加“族”。上述分类单位中以“种”概念的界定最为关键。

种的概念: 种是一个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在微生物分类学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来作为具体标本,这个典型菌株就是该种的模式种。 变种是对种的进一步细分的单元。从自然界分离到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必须与已知的典型种所记载的特征完全符合,才能鉴别为同一个种。有时分离到的纯种却有某一特征与典型菌种不相同,其余特征都相同,而且这一特征又是稳定的,我们称这一纯种为典型种的变种。 亚种与变种是近义词,两者经常混用。有时我们将实验室获得的变异型称为亚种或小种。 菌株表示任何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即同种微生物的每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间,作为分类鉴别的主要性状是相同的,但是非鉴别用的“小”性状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生化性状,如代谢产物的产量性状等。菌株实际上是某一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一旦某菌株发生自发突变或经诱变、杂交或其它方式发生遗传重组后,均应确定新的菌株名称。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真菌细胞的质膜中具有甾醇,原核生物的质膜中很少或没有甾醇。载色体亦称色素体或叫光合膜: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羧酶体又称多角体是自养细菌特有的内膜结构,由3.5nm厚的蛋白质单层膜包围,是自养细菌固定CO2的场所 类囊体(th ylakoid)是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由脂质双分子层围成 高尔基体是一种内膜结构,由许多小盘状的扁平双层膜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和溶酶体的形成等有关是合成、分泌糖蛋白和脂蛋白以及进行酶切加工的重要场所。 磁小体是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Fe3O4 / Fe3S4颗粒,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溶酶体是胞质中一类包着多种水解酶的小泡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水解酶 微体是一种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小球形细胞器,但其所含的酶与溶酶体所含的不同 一.什么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原核微生物是细胞内有明显核区,但没有核膜包围;核区内含有一条双链DNA 构成的细菌染色体;能量代谢和很多合成代谢均在质膜上进行;蛋白质合成“车间”--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真核微生物是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

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一类微生物。 二.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的本质相同;在它们的细胞中同时具有DNA和RNA;一般都有产生能量与合成细胞物质的完整的酶系统;ATP是生物用来进行能量转换的物质之一;细胞的元素组成,糖代谢,核苷酸与氨基(除赖氨酸以外)生物合成途径基本相同;蛋白质和核酸生物合成的方式也基本相同 比较项目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细胞大小较小(通常直径小于 2um)较大(通常直径大于2um) 细胞壁主要成分多数为肽聚糖纤维素、几丁质等细胞器无有 鞭毛结构如有,则细而简单如有,则粗而复杂鞭毛运动方式旋转马达式挥鞭式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有性、无性等多种 细胞核核膜无有 组蛋白无有 DNA含量高(约10%)低(约5%)核仁无有 有丝分裂无有 细胞质线粒体无有 叶绿体无光合自养生物中有 高尔基体无有 核糖体70S 80S(指细胞质核糖体) 贮藏物PHB等 间体部分有无 三.何谓鞭毛?原核与真核微生物鞭毛结构有何特点? 原核微生物鞭毛:有些细菌细胞的表面,着生有一根或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丝状体结构即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真核微生物鞭毛:在有些真核微生物的表面长有或长或短的长发状细胞器,具有运动功能,较长者称为鞭毛,较短者则称纤毛。 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条,具有运动功能。 细菌鞭毛真核生物 组成鞭毛丝、鞭毛钩、基体鞭杆、基体。 特点鞭毛丝不含半胱氨酸和色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也很 低。鞭毛蛋白具有抗原特异性,称 为H抗原 鞭毛钩蛋白亚单位的氨基酸中,苯鞭杆和基体之间有一过渡区。鞭杆外有一层单位膜包围,此膜与细胞质膜相连。 鞭杆:9+2型结构。中央有一对微管,外围环绕有9对二联体

微生物菌落形态描述

微生物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2、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种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一定稳定性。以此可以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等。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下图)

图细菌的培养特征 1.点状 2.圆形 3.丝状 4.不规则形 5.假根状 6.纺锤状 7.扁平 8.隆起

9.凸起10.垫状11.脐状12.边缘整齐13.波状14.裂片状15.啮蚀状16.丝状17.卷发状18.丝线状19.刺毛状20.串珠状21.疏展状22.树根状23.假根状24.丝状25.串珠状26.乳头状27.绒毛状28.树根状29.量杯状30.萝卜状31.漏斗状32.囊状33.层状34.絮状35.环 状36.蹼状37.膜状 2)霉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细菌菌落大且厚。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沉淀或在液面形成菌膜。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长,在条件适宜的培养基里,菌丝无限伸长沿培养基表面蔓延。霉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都常带有不同颜色,因而菌落边缘和中心,正面和背面颜色常常不同,如青霉菌:孢子青绿色,气生菌丝无色,基内菌丝褐色。霉菌在固体培养表面形成絮状、 绒毛状和蜘蛛网状菌落。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菌和酵母菌的异同 细菌和多数酵母菌都是单细胞微生物。菌落中各细胞间都充满毛细管水、养料和某些代谢产物,因此,细菌和酵母菌的菌落形态具有尖似的特征,如湿润、较光滑、较透明、易挑起、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且菌落质地较均匀等。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细菌:由于细胞小,故形成的菌落也较小,较薄、较透明且有“细腻”感。不同的细菌会产生不同的色素,因此常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菌落。此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因此,在菌落形态上也有所反映,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外形较圆而凸起;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往往大而扁平,周缘不整齐,而运动能力特强的细菌则出现更大、更扁平的菌落,其边缘从不规则、缺刻状直至出现迁居性的菌落,例如变形杆菌属和菌种。具有荚膜的细菌其菌落更粘稠、光滑、透明。荚膜较厚的细菌其菌落甚至呈透明的水珠状。有芽孢的细菌常因其折光率和其他原因而使菌落呈粗糙、不透明、多皱褶等特征。细菌还常因分解含氮有机物而产生臭味,这也有助于菌落的识别。 酵母菌:由于细胞较大(直径约比细菌大10倍)且不能运动,故其菌落一般比细菌大、厚而且透明度较差。酵母菌产生色素较为单一,通常呈矿蜡色,少数为橙红色,个别是黑色。但也有例外,如假丝酵母因形成籍节状的假菌丝,故细胞易向外圈蔓延,造成菌落大而扁平和边缘不整齐等特有形态。酵母菌因普遍能发酵含碳有机物而产生醇类,故其菌落常伴有酒香味。 2.放线菌和霉菌的异同 放线菌和霉菌的细胞都是丝状的,当生长于固体培养基上时有营养菌丝(或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气生菌丝向空间生长,菌丝之间无毛细管水,因此菌落外观呈干燥、不透明的丝状、绒毛状或皮革状等特征。由于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中使菌落和培养基连接紧密,故菌丝不易被挑起。由于气生菌丝、孢子和营养菌丝颜色不同,常使菌落正反面呈不同颜色。丝状菌是以菌丝顶端延长的方式进行生长的,越近菌落中心的气生菌丝其生理年龄越大,也越早分化出子实器官或分生孢子,从而反映在菌落颜色上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菌落中心的颜色常比边缘深。有些菌的气生菌丝还会分泌出水溶性色素并扩散到培养基中而使培养基变色。有些菌的气生菌丝在生长后期还会分泌滴,因此,在菌落上出现“水珠”。 放线菌:放线菌属原核生物,其菌丝纤细,生长较慢,气生菌丝生长后期逐渐分化出孢子丝,形成大量的孢子,因此菌落较小,表面呈紧密的绒状或粉状等特征。由于菌丝伸入培养基中常使菌落边缘的培养基呈凹状。不少放线菌还产生特殊的土腥味或冰片味。 霉菌:霉菌属真核生物,它们的菌丝一般较放线菌粗(几倍)且长(几倍至几十倍),其生长速度比放线菌快,故菌落大而疏松或大而紧密。由于气生菌丝会形成一定形状、构造和色泽的子实器官,所以菌落表面往往有肉眼可见的构造和颜色。 根据上述特征可将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的识别要点归纳如下: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已知菌落:细菌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酵母(酿酒酵母)放线菌类(细黄链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微生物的特点: A.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B.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C. 代谢类型多,代谢能力强 D. 生长繁殖快,培养容易 E. 容易发生变异,适应能力强 2微生物根据进化水平和细胞结构的不同,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具有核膜包被的真正细胞核、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的微小生物,称为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 原体和螺旋体。 真核微生物:真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2、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 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内含物、核区和质粒 特殊结构:糖被、鞭毛、菌毛、性毛、芽孢及其他休眠

组织、菌鞘、附器3、革兰氏染色 步骤:A初染:结晶紫B媒染:碘液C脱色:乙醇D复染:番红 原理: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网孔小,乙醇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且不含类脂,故不会因为乙醇处理而出现孔壁,结果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仍存留在细胞壁内,使之呈现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壁薄,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小,网孔大,乙醇脱色时肽聚糖收缩不明显,且类脂含量高,被乙醇溶解使壁出现较大的孔隙,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洗去,复染时染上番红的红色 4、细菌的繁殖方式:裂殖 5、菌落: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迅速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群 6、放线菌:以孢子进行繁殖,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为什么属于原核生物? ①放线菌的菌丝体为单细胞,菌丝直径比真菌细,与细菌接近;②无核膜、核仁和线粒体等,核糖体为70S,属原核生物; ③细胞壁含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纤维素,革兰氏染色阳性; ④对环境pH值的要求是近中性或微偏碱,这与细菌相

11微生物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

第三章微生物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微生物的命名法则;目前国内外最权威的原核微生物分类系统;用于分离菌株分类鉴定的方法和技术;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微生物的命名依林奈氏双名法法则进行;《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是当今进行细菌鉴定的最权威的手册;微生物分离菌株的分类鉴定有经典分类鉴定法、数值分类鉴定法、化学分类鉴定法、遗传学分类鉴定法, DNA中GC mol%分析、DNA-DNA杂交、DNA-rRNA杂交、16Sr RNA(16S rDNA)寡核苷酸的序列分析,微生物系统发育地位分析等不同层次的技术方法。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对于研究和发酵生产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保藏方法可依不同条件选择不同方法。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分类是人类认识微生物,进而利用和改造微生物的一种手段,微生物工作者只有在掌握了分类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纷繁的微生物类群有一清晰的轮廊,了解其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为人类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微生物分类学 (microbial taxonomy) 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 (taxon) 的科学,它的具体任务有三,即分类(classification) 、命名 (nomenclature) 和鉴定 (identification) 。分类指的是根据相似性或亲缘关系,将一个有机体放在一个单元中。命名是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给有机体一个科学名称。鉴定则是确定一个新的分离物是否归属于已经命名的分类单元的过程。因此,概括来说,微生物分类学是对各个微生物进行鉴定,按分类学准则排列成分类系统,并对已确定的分类单元进行科学命名的科学。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微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依次为界 (kingdom) 、门( phylum 或 division )、纲(class) 、目 (order) 、科 (fami1y) 、属 (genus) 、种 (species) 。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具有完全或极多相同特点的有机体构成同种。性质相似、相互有关的各种组成属。相近似的届合并为科。近似的科合并为目。近似的目归纳为纲。综合各纲成为门。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分类系统。以下以柠檬浮霉状菌为例加以说明。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得形态与结构观察 一、实验目得 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得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得原理及操作步骤; 3、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酵母菌等得个体形态与结构. 二、基本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就是由一组光学系统与支持及调节光学系统得机械系统组成。 普通光学显微镜就是由一组光学系统与支持及调节光学系统得机械系统组成. 机械系统包括镜座、镜臂、镜台、物镜转换器、镜筒及调节器等。镜座就是显微镜得基座,使显微镜能平稳地放置在桌子上;镜台又称载物台,就是放置标本得地方,镜台上有压片夹用以固定被检标本,标本移动器可使标本前后与左右移动,有得标本移动器带有游标尺,可指明标本所在位置;镜臂用以支持镜筒,也就是移动显微镜时手握得部位;镜筒就是连接目镜与物镜得金属筒,镜筒上端插入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接;物镜转换器安装在镜筒得下端,其上装有3~5个不同放大倍数得物镜,可以通过转动物镜转换器随意选用合适得物镜;调节器安装在镜臂基部,就是调节物镜与被检标本距离得装置,通过调节粗、细螺

旋便可清晰地观察到标本。 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目镜、物镜、聚光镜与反光镜等,较好得显微镜有内光源。目镜一般由两块透镜组成,不同得目镜上刻有5×、10×与15×等字符以表示该目镜得放大倍数;物镜就是显微镜中很重要得光学部件,由多块透镜组成,根据物镜得放大倍数与使用方法得不同,分为低倍物镜(4×、10×与20×)、高倍物镜(40×与45×)与油镜(90×、95×与100×)等。被检物体经显微镜得目镜与物镜放大后得总放大倍数就是物镜得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得乘积。 形态观察主要包括群体形态与个体形态观察两方面。细菌个体微小,且较透明,必须借助染色法使菌体着色,显示出细菌得一般形态结构及特殊结构,在显微镜下用油镜进行观察。根据细菌个体形态观察得不同要求,可将染色分为简单染色、鉴别染色与特殊染色。本实验主要观察微生物得个体形态,掌握在细菌学中广泛使用得重要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通过此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阳性菌(G+)与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有着重要得理论与实践意义,其染色原理就是利用细菌得细胞壁组成成分与结构得不同。革兰氏阳性菌得细胞壁肽聚糖层厚,交联而成得肽聚糖网状结构致密,经乙醇处理发生脱水作用,使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与碘形成得大分子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结果使细胞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薄,网状结构交联疏松,而且类脂含量较高,经乙醇处理后,类脂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结晶紫与碘得复合物被溶出细胞壁,因而细胞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细胞呈红色。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显微镜酒精灯接种柄接种环洗瓶载玻片滤纸镜油擦镜纸无菌水烧杯 药品:结晶紫95%乙醇草酸铵碘碘化钾蕃红二甲苯降酚细菌(培养18~24小时得斜面菌种)细菌酵母菌等标本片。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A液结晶紫2。0g,95%乙醇20mL;B液草酸铵0.8g,蒸馏水80mL。将A与B充分溶解后混合静止24小时过滤使用。 革氏染液:碘1g ,碘化钾2g ,蒸馏水300mL。 蕃红染液:2、5%蕃红得乙醇溶液10mL,蒸馏水100mL混合过滤。 脱色液:95%乙醇。 四、实验步骤 (一)、显微镜得使用

1.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1.微生物的形态与结 构 https://www.doczj.com/doc/1f1501110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大理大学课程教案 (理论教学)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与人类健康 课程类型:( 2 )1、必修;2、选修;3、其它 授课对象:非医学专业(本科) 14/15 级 授课时间: 2016 至 2017 学年 1 学期 计划学时: 24 学时(其中:理论 24 ,实验: 0 ) 任课教师:武有聪、张雷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 大理学院教务处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刘晶星编著,2013年第8版讲授人:武有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 所属章节:第1-2章计划学时:3h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功能;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 意义;质粒的概念及其作用;核蛋白体的组成及意义;异染颗粒的意义;L-型细菌的概念及其意义;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方式;根据细菌对氧需要的分类及细菌厌氧生长的原理;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 2.熟悉: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功能;中介体 的概念;常见细菌生化反应的种类;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在细菌鉴别上的意 义;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3.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列表法、图示法 使用教具:多媒体 思考题: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资料: 1.《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